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实际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卡尔·奥尔夫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924年奥尔夫制造出了一套可以合奏用的以打击方式为主的小乐队编制乐器。这套已被人们统称为奥尔夫乐器的教具现已闻名全世界,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1935年至1942年,奥尔夫的三部成名作问世:《卡尔米娜•布拉纳》(1934—1937)、《月亮》(1937—1939)、《聪明的女人》(1941—1943)相继问世。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戏剧”——一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原始的、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那种艺术,在这三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他在“完全戏剧”(或称整体艺术)的创作上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真正的奥尔夫风格。这里同样体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
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
1、听力训练。
2、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
3、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
4、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
5、创造性能力培养。
6、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
二、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于启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并且把在音乐中产生的信心,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在合奏中培养群体意识。融合音乐,舞蹈,诗歌,美术。戏剧等各种艺术于一体,以达成健全的人格。
三、基本点
1.以本国文化为出发点,强调从儿童生活天地中取材。2.强调游戏中学习。
3.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培养一个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征
1、从语言入手:
1)气息练习:长短、轻重例:《伊比呀呀》 2)发声练习
3)口技:模仿与听辨
4)儿歌歌谣:儿歌、谜语、成语、谚语
5)童趣故事:经典的中外名著,简单的创编故事,故事接龙
2、节奏是基础:
1)恒速练习:节拍器 2)基础节奏
3)声势练习:捻指、拍手、拍腿、跺脚
4)加入乐器:自然乐器—身体、自然界的声响 生活乐器—能发出声音的物品 打击乐器—木质、金属、鼓类、 专用乐器—音条、音块、竖笛
5)节奏花样:节奏搭配、节奏问答、节奏接龙、卡农练习6)节奏谱:图形节奏谱、音符节奏谱、九宫格、十六宫格
3、运用肢体的: 1)律动 2)肢体探究 3)肢体自发性 4)身体道具 5)肢体创造的
4、乐理知识的融入: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长(节奏、速度)音量、音色。卡农——“卡农”即模仿。歌唱中的卡农是轮唱,是学习多声部歌唱很好的一种形式。
5、音乐欣赏:
1)画动物的声音线 2)看图说儿歌 3)通过动作来欣赏 4)通过图画来欣赏 5)通过图谱来欣赏 6)通过戏剧来欣赏
6、音乐游戏: 1)听力游戏
2)感受力练习—音色、力度、节奏与身体的结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敏感程度。3)控制力游戏 4)想象力游戏 5)表现力游戏
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原则
1.综合性——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
奥尔夫认为,音乐、动作和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奥尔夫说:“元素性音乐永远不单是音乐本身,它是同音乐、舞蹈(身体动作)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必须由人们自己创造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
2.即兴性——突出幻想与创造。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
3、参与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自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4.从儿童出发(适于孩子)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
5、本土化——从母语出发,从本土文化出发。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世世代代发展下去。
6、整体性——为全体学生的。1)音乐是人的本能; 2)是人人需要的;
3)音乐应为每个人的成长提供帮助;
4)音乐教育应为不同水准和性格的儿童提供共同活动的机会。
实际教学运用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运用奥尔夫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参于年月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简介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造的一种用于音乐教学的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虽然一直来都是用在音乐教学中, 但它的教学思想与理念已经被其他的学科教学吸收与引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念在于开发学生原本性的教育, 它强调感性 (感知、感觉、感情、感悟) 的挖掘、培养, 它的目的是激发每一个参与者的生命活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主要主张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 教学就应该为了每个学生。奥尔夫说:“几乎每一个学生从某一点上都是可以去打动的。”基于此, 奥尔夫设计的教学法是“有教无类”的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玩中学”、“做中学”, 提倡把复杂枯燥的纯理论知识简单化, 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快地学会, 并且乐于去学、乐于去做,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表现能力。
第二, 教学要从感知入手、从做中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不是采用使学生感到烦厌的纯理论的学习, 它采用了一种回归自然的 (元素性的) 、以感知人手的教学法。奥尔夫的教育观念就是从古老的源头出发, 去革新教育。它主要不是致力于教会学生学什么, 而是启迪发掘学生生而具有的那种习性, 通过游戏自然表露自己的感受与情感。换句话说,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是把理论做先导, 先讲“为什么”, 而是从感知入手, 首先学会“怎样做”, 然后再去解释“为什么”。
第三, 调动学生主动性, 挖掘学生主体意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参与意识, “人们不是作为听众, 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地参与欲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重要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职业培训中的运用策略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对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的主动精神、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回归人的本性等起到很好作用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解决当前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 活跃气氛, 调动学习积极性
职业培训的对象一般都是成年人, 其中很多人是被动接受培训的, 缺少学习的积极性, 没有激情, 抱着应付的态度。这种状况很容易产生不好的学习氛围, 一些原本想学习的人也可能“随波逐流”。这时, 如果老师能经常活跃学习气氛, 点燃学生的激情, 就会比较容易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营造出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 教师上课前可以播放一段节奏简单、明快的音乐, 并邀请所有学员以击掌等方式一起打出音乐的节奏, 如果有条件, 还可以让所有学员一起随音乐做各种动作。开始时, 可能会有部分学员由于腼腆或者感觉小儿科、可笑而不做。这时, 老师应主动邀请, 甚至多次邀请, 再不行就问问原因, 教师一定要保持高度的热情, 对学员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里的关键是用声音和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员的各个感官, 使学员原本倦怠的神经兴奋起来。
(二) 唤起学员的主体意识,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传统的培训模式以讲授式为主, 学员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 习惯于按部就班地、被动地接受知识, 缺少主动探索精神。针对这一教育弊病,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良药, 就是要引导学员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鼓励学员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 学员就会形成思考的主动性, 学习也将进入良性循环。在职业培训中, 我们可以引导学员总结出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然后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 或者引导学员把学到的理论与教学的问题联系。
(三) 营造良好人际关系, 促进对话与协作
在职业培训中, 协作与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学习中, 每个人可能从自己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只有通过交流才会使每个学员都有更全面的理解;专业技术学习中, 既可以让先学会的帮助后进者, 也可以让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项任务。为了让学员进行对话与协作,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或游戏, 让所有学员参与进来, 相互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然后再进行协作交流时就会比较容易了。
(四) 从感知入手, 从做中学, 拒绝说教
一个伟人这么说过:告诉我的, 我会忘掉;给我看的, 我会记住;让我做的, 我会理解。而我们现实中的职业培训往往会忘记这一点, 忘记“做”的重要性。一味地讲授不但枯燥乏味、易使学员疲倦, 而且学员可能听完就忘, 得不到好的效果。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思考, 让学员亲自去体验, 从做中学习。比如在学习某类专业技术时, 可以先给学员简单介绍关键步骤, 然后给学员布置任务, 让学员一开始就把知识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五) 掌握即兴原则, 唤醒学员的创造潜能
在培训中, 一些学员反映现有的培训中存在理论空洞、缺少案例、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事实也确实如此, 一方面, 经常是培训时间仓促, 老师没有充分时间找到充足的案例;另一方面, 老师单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 不可能针对每个理论和专业技术都设计出精彩案例。这时, 教师应发挥每个学员的积极主动性与特长, 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我们可以让每个学员即兴发挥, 写出自己的想法、设计的案例并讲出来 (如果时间不允许, 可以让一部分人发言) , 最后评出比较好的、可行的方案保存到数据库中。这样, 在参与讨论的同时, 我们又建成了一个案例数据库。不但让每个学员都拥有了这样一个数据库, 也为以后的培训提供了案例参考。同时, 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 学员的创造潜能将得到挖掘, 有大量他人的成果做参考, 每个学员的思维也将更具发散性。
三、结语
职业培训过程必须经过系统设计,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应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周密思考, 不能迷信某种单一的方法或者策略, 以期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职业培训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十分重视, 因此我们对职业教育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需要我们进一步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杨倩.基于活动理论的职业培训的学习活动设计[J].教育探索, 2009, (10) .
[2]安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高师音乐教育体系相结合初探[J].艺术研究, 2010, (03) .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幼儿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5-0132-03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的。这是一种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并且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自身丰富的教学形式得到了全世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推崇以及发展,目前已经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在音乐教育改革的八十年代,我国的廖乃雄教授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引进我国,使得我国的音乐教育与世界的音乐教育理念得到了融合与发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充分考虑了幼儿音乐学习以及教育的特点,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幼儿音乐教学方法。在本次课题的分析以及研究中,本文将重点分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发展。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概述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内容以及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始人奥尔夫认为,人类通过音乐来表达自身的情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音乐教育则是不断激发以及提升人的这种本能。当前的幼儿音乐教育模式就是让幼儿模仿现有的音乐作品,一首一首的学习音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身的创造力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幼儿的音乐情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种音乐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他所建立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中提出了“节奏第一”,他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这个教学法尤其强调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同时,他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奥尔夫发展的这种独特的音乐教学法是能调动幼儿在课堂上动起来学习和感受音乐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核心是“原本性”即原始的、原本的、基础的、初级的、元素性的、自然的、富于生命力的。在奥尔夫教学法体系的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及乐器等方面都可以从这一词汇的各种含义中找到其根源。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自己学会动手动脑,并且全身心的来感受音乐。教师在课堂中多使用这个教学法的内容形式,如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和声音造型,在音乐课堂上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呈现各种各样的音乐,音乐与各种独特的教学乐器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的教学课堂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在音乐教学中不局限于现有的音乐旋律,从而能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作用
首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自娱性比较强,这样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来培养幼儿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其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表现。儿童的天性都是天真活泼的,通过适当的音乐活动能够使得幼儿的情感得到抒发以及表现。
再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增强幼儿的协调能力。通过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并且鼓励幼儿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进行积极的创新。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原则
(一)有机综合性原则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指导下的课堂,音乐不再仅仅是演奏旋律,而是和乐器演奏、儿歌、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有机结合的音乐模式。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课堂上,教师带领幼儿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中,并通过播放一些生活中能发出声音的生活乐器的录音或者语言引导、故事导入等形式指导幼儿能够关注比较常听的以及特定的声音。幼儿通过自主听辨并模仿大自然、动物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例如狮子的嗷嗷聲、北风的呼啸声以及刷牙声、盘子掉地的声音等等,教师要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根据幼儿好奇的心理特点鼓励幼儿用多种艺术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所听到的音乐。如动作展示、嗓音模仿,或者是表情模仿等。总而言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十分注重幼儿在音乐教育中多种艺术形式的共同发展。
(二)即兴参与原则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最重要以及最核心的原则就是即兴参与原则。在奥尔夫的教学观念中,他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以学生的即兴参与作为基础,从而用音乐的节奏形式来作为支柱,最后才能进行音乐乐谱以及音准的教学。对于音乐的演奏来说,以人为本是最基础的。幼儿随着音乐伴奏即兴演唱是音乐最初的表达方式。从即兴参与出发,开放、自由的音乐教学模式永远是音乐教育领域优秀的范本。基于以上思想,本文认为,在幼儿音乐教育课堂中,每个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来用各种简单的乐器或者自己的嗓音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以及思维,这样不仅仅能够达到即兴参与以及创造的目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全身心的表达音乐,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
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不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下的音乐教学模式中,幼儿可以全身心的将自己投入到音乐的唱、演以及奏中,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以及能动性。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倡导主体性教育
以教学为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张的是以儿童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的一种主体性音乐教育模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钢琴学习,幼儿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来转变为以幼儿为中心的音乐教学方法。另外,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为后期的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这样的教育理念,在音条乐器的教学中,儿童可以先通过模仿教师的演奏来提高自身即兴伴奏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幼儿示范自己要即兴弹奏的乐曲,然后让幼儿来模仿教师演奏的作品。经过长期训练,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音条即兴伴奏的技巧。同时,本文认为,为了更快速的提高幼儿的即兴伴奏水平,教师还应该积极加大即兴伴奏的课程教学量,让幼儿能够接触大量的即兴伴奏作品,从而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来提高幼儿的即兴伴奏能力。幼儿不仅仅可以领会到音乐的魅力,同时还会增加自己学习音乐的能力,幼儿自身的音乐创造性也会在潜意识中得到开发。
nlc202309081928
(二)使用多种艺术形式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用故事或者触摸自己身体的部位来感知音乐,因此可以尝试用自己的动作和歌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进行学习,而幼儿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课堂的客观条件以及活动内容设置等多种要求,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歌唱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幼儿齐唱、对唱、轮唱等方式教学。举例来说,在《小跳蚤》的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幼儿感受到歌曲C自然大调的上行和下行的音阶旋律,然后带领幼儿一起念读歌词内容,同时用手触摸到每个歌词里念到的身体部位,小脚丫—膝盖—腰—肩膀—头顶—肩膀—腰—膝盖—小脚丫,最后加一个拟声词来烘托课堂气氛,让幼儿感受被小跳蚤咬了很痒的自然感觉反应,待朗读几遍熟悉歌词后,教师轻声哼唱歌词,让幼儿感知旋律走向,之后再播放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跟唱,进一步的让幼儿熟悉歌唱,使幼儿能进行轮唱,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专注力。在熟悉歌唱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柯达伊手势学习,在熟练了柯达伊手势的动作后,套入《小跳蚤》音乐进行演唱,从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对音乐的感知。当幼儿逐渐熟悉了这首歌曲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按照音乐的旋律以及舞蹈的动作来进行创编,激发幼儿想象小跳蚤还可以爬到什么部位上去呢?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达到很好地教学效果。
(三)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在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中,主要采用的是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幼儿自身的创造性会受到抑制。因此,本文认为,在幼儿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中职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让音乐成为孩子学习的重要动力,而不是让音乐成为幼儿的学习负担。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让幼儿处在快乐的学习状态中,从而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这样能够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最终享受到幼儿音乐学习的快乐。奥尔夫教学法主张即兴创编,注重对儿童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形式都带有以人为本的自发性和创造性。他提倡音乐教育要以人为本,为个体提供音乐创作空间。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让幼儿主动的去寻找音乐以及创造音乐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这里的创造主要就是教师要努力提供条件,从而逐渐提高即兴创作在音乐教学中的比例。例如,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教師可以向儿童提供一些生活乐器:如奶粉罐,纸箱,饮料瓶等一些比较常见的原始材料,同时让幼儿能够在课堂中自由发挥这些生活乐器的音色,同时根据自身的感觉和知识经验来拍打出节奏。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教唱一些比较简单的幼儿歌曲,让幼儿来即兴创编改编歌词。如,笔者曾通过教会一位小朋友唱自编的歌曲《好宝宝》,再引导他把歌词类容改为记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或者是110、120、119等安全教育号码。这位小朋友都可以通过同样的歌曲旋律改编成他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并且效果很明显,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教师也可以让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图形图画以及符号语言等多种方式来感知声音的高低,并能进行声音与图像的连接配对、学习教师的手号。可以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意识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主要是以学生作为主导,并且让学生主动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且这种课堂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和个性,幼师是作为课堂音乐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这样能够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能力,并且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艺术,当前以这种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体系逐渐替代传统音乐教学,不把儿童局限在椅子上,只听不动,它要求幼儿的亲自参与和实践、思考环节越来越多。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来说,尝试以及参与是一切兴趣学习的源泉,也是幼儿的自身体会并理解音乐的关键。
从当前我国幼儿音乐教学形式来看,我们倡导幼儿教育工作者以这种音乐教学法作为教学指导,不断加强教学实践性,并且鼓励幼儿通过模仿、亲自参与、合作等多种方式来学习音乐教育活动。例如,在律动以及演奏的学习中,幼儿可以通过身体走动或者敲击乐器和自己亲身的视听体验来感受声音以及乐谱的魅力,一步一步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通过这种实践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以及创造能力,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
四、结语
在当今的幼儿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这是一种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的全新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与发展,幼儿的学前教育以及幼儿的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重要,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念与幼儿的音乐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并且制定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音乐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制定以及调整对于我国幼儿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全面贯彻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王会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的“本土化”实践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2]陈了.如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J].网友世界,2013,(03):77-79.
[3]韦斌.奥尔夫教学法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J].大舞台,2013,(11):221-222.
[4]张艳,张洋.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启蒙作用[J].通俗歌曲,2015,(08):161-163.
[5]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育室编.幼儿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1.
[6]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68.
用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奥尔夫音乐;作用;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67―01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小学音乐教学也成为新课改的重点科目。本文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基准,研究该理论指导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过程,旨在提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的运用,丰富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内容,培养小学生的乐感,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概述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施于20世纪30年代,其创始人为德国著名音乐学家卡尔?奥尔夫。他主张“原本性”理念以及“人本主义”理念,他提出在音乐教学中需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将音乐教学寓于游戏等活动,吸引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寓学于乐,从而从根本上提升音?房翁玫慕萄е柿俊?
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强调的是教学语言与动作相互统一,同时进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在学习初期,应注重对学生音乐基本素养的锻炼,这包括音乐语言的发音、识别、鉴赏以及音乐背景下舞蹈动作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肢体动作可以代替语言发生,传达出胜过语言的音乐效果。乐器敲打的相关训练也是初级阶段的必备科目,熟悉乐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对不同的乐器进行音色辨别,明确它们的特点以及风格,都是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之一。在提升阶段,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特点的综合性、元素性,可根据不同曲目、不同乐器、不同的舞蹈对小学生进行启蒙,让小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的作用
(一)增加音乐知识积累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很有限,但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早已考虑到了这一问题,这种音乐教学方法在小问题中蕴含大道理。通过每节课教师一点一滴的讲解以及小学生的自我感受,长期积累下来,小学生积累的音乐知识势必会越来越多,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
(二)激发学习兴趣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出低年级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中应该增加趣味性活动。小学生活泼好动,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孩子的天性,在学习中对他们加以引导,通过乐器敲打、语言讲解、视频观看以及肢体动作来增加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三)提升教学质量
在低年级课堂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探索符合当代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把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尽可能提到最高,奥尔夫教学法的要求对于促进教师的音乐教学水平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的运用
(一)视觉观赏
低年级课堂的小学生受到年龄限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天真活泼的他们很难对一项事物专注地坚持下去。但是情景观看却成效显著,比如适合小学生的影碟以及相关动画片,都能提升小学生注意力,课堂效果显著。在音乐艺术中,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是有声音乐,部分音乐会借助舞蹈动作及音调展现出来,小学生借助这些视觉感受对音乐展开畅想,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激发创造力。
(二)仔细聆听
音乐本身就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要做到动静结合,适当地安静下来,由教师播放适合小学生听的曲目。通过发言的形式让他们告诉老师,他们从曲子里听出了什么,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这样不仅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还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力度感。
(三)说唱结合
音乐的展现形式没有局限,不管何种形式的声音,都属于音乐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朗诵歌词,试唱乐谱,教师先要对歌词及大意做讲解,然后引导他们在朗读时注意情感的表达,为音乐注入情感,才能展现音乐的魅力。也可以采用讲故事、念儿歌和玩游戏的方式进行辅助教学,让小学生可以快乐地学习音乐。
(四)动作展示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对于音乐的定义很广泛,凡是在生活中能产生声音的事物都被称为乐器。这为音乐学习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因为人们的身体本身就可以制造出各种声音。“肢体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最常见的形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拍手、击掌、跺脚等感受音乐的律动性,这种方式简单易学,学生的参与度高了,其感受能力也会随之更加深入。
***540 李静琳
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小小的年纪就想把他们领进艺术的大门。通常情况下家长会让孩子进行一种或多种乐器的学习,但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抵触的情绪,就是这种负面情绪的产生反而耽误了孩子的艺术教育,而并没有让孩子进入艺术的大门,而成为过客。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进行音乐教育?应当如何进行音乐教育?随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传入中国,越来越多的老师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找到了答案,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主动积极的越快的从中获得相关的艺术经验。
卡尔·奥尔夫——德国作曲家、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蹈的启迪,二十世纪 三十年代出版《音乐教程》一书,力图“引导人民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同时,考虑把教学经验用于儿童音乐教育实验。在奥尔夫音乐课程中要求幼儿“动”起来,用“综合式、即兴式”的方法学习音乐,幼儿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我认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从根本上来看,他是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的,幼儿在学龄前时期只具抽象逻辑思维还没有发育完全,无论是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很低,兴趣爱好和特长也不明显,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较低,日常幼儿在课堂中表现出非常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所以要求教师为幼儿传射的学习环境必须要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
举例来说,针对幼儿园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入园困难是幼儿、家长与教师最头痛的问题,为了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就可以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方法与幼儿进行音乐互动,以《小松鼠上学校》的故事带入,进行主题式的音乐活动。
结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小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第一节活动应当在进行音乐游戏前还需要通过故事带入。在幼儿进入请静候,教师可播放音乐带着幼儿一起进行律动,让幼儿在律动的过程中体验固定节拍,教师在律动的过程中可加入方向性的动作,引导幼儿感知方向。第二节活动应在第一节活动的基础上,由单人的方向性律动变为双人甚至班内幼儿一同进行的律动,如教师可引导“让我们一起和小松鼠坐小火车去上学吧!”,除了方向的感知外,同时用拍手或其他身体动作的方式感知乐句。第三节可通过不同小动物的模仿(利用纱巾来变换)让幼儿感应曲式,将AB段的动作变换固定,比如A段模仿小动物,B段模仿该小动物走路;再A段模仿另一种小动物„„如此循环,让幼儿感受AB段曲式的变换等等„„
————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实践
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强调的是孩子是教学的中心。奥尔夫说过:“走遍世界的是理念本身。”此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是最接近自然、最原始的原本的人类的状态。一种融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全体艺术。一种还只能在比较原始的民族和儿童身上才能见到的音乐艺术。
当前,纵观我们的幼儿音乐教育,学习歌曲、名曲欣赏、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被禁锢成一个一个的死板的模式。如音乐活动必须有进室、有发声练习以及学习打击乐要先学会动作总谱、图形总谱后才能与音乐进行合奏等等一系列化的程序。将这些可以融会贯通、一气呵成的音乐财富,被无情地切割变得破烂不堪。孩子们一次次地丧失了获得良好感性经验的机会。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出现,给我们了一种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它不是不要知识、技能和表演,但它主要的着眼点不在于理性地传授知识、技能,而在于自然地直接地诉诸于感性、在感性的直接带动下,在奏乐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
以下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与现实音乐教育的对比阐述:
1、被动趋从与亲自参与 音乐课开始了,这节课是唱歌课或是韵律活动,那么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在坐所有的孩子都去学会这首歌,要唱准音要唱会歌词或者说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学会教师的示范动作。教师也注意到了个体差异,只能被动的根据教学法上进行调整。一遍遍反复的说歌词,孩子只是被动的模仿,加入歌表演,但还是推动不了孩子的兴趣。韵律活动更是让教师发现了一大片的没有音乐感、节奏感的儿童,孩子们毫无疑问是被动趋从没有机会去体验亲自参与的乐趣。奥尔夫说过: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几乎每一个儿童从某一点上都是可以去打动的,可以去促进的。教育上的无能出于无知,经常在这一方面堵塞源泉、压制才能并造成其他的不良恶果。他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并不断的探索将这样的现象改变。由于他在教学中唱、奏、舞、戏综合教学,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能有从多种渠道接触音乐和发挥他们的才能。在游戏中角色的变化,领与被领互相转换都为所有孩子提供各种角色的体验机会,并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全面、健康的人格。
2、从语言入手的节奏练习
现如今,我们在组织儿童进行音乐活动时常觉得利用简单的词组、人名、地名来做节奏,这种练习方法非常好。但教师还不能很好地进行组织,不敢让他们去进行
二、多声部的练习,很大的程度上其实是不信任儿童,认为他们不会有这样的能力,教师有时往往就是低估了幼儿的掌握能力。其实,节奏朗诵又可以发展为肢体和节奏乐器有多声节奏活动。同一个节奏不断变换花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的学习兴趣味得到发挥,节奏感得到训练,不急于求成,从你学过的开始,循序渐进的进行。这就是奥尔夫所说的尊重孩子,孩子是教学的中心,在他的基础上去开发他,从多种渠道去发展他,使之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3、从钢琴凳上,座位上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一节音乐课到底可以让孩子们得到什么样的收获,学会一首歌曲、一个舞蹈动作,其实这也不是我们的目的。大家都是想让孩子有一定的节奏感,多些音乐感受力。但目前,我们的教育手段,让人觉得缺乏新鲜感;缺乏创造性。一节课教师被固定在了钢琴前面,而孩子们被无情的绑在了座位上,能给予孩子们活动的场地和大动作活动的机会太少了。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大量地把音乐中各要素通过身体来反映,或根据身体动作用音乐的音响来表现的教学。其在动作教学上的重要原则是:尽可能的全身性的和大的动作活动。这样,孩子们充分的参与着、感受着音乐,教师也可以十分投入的引导幼儿进行活动。当我们都被解放出来后,就可以去体验好的音乐和动作训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行为、独立性、交流和合作意识,感情的发展和描述情感和经历的能力这句话的意义了。
4、即兴——创造力的培养
即兴——对一个人的一切禁锢的放纵。奥尔夫著:完全从即兴出发的自由教学,永远是一个卓越的出发点。即兴也成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它能促进一般的感知、注意力集中和记忆力,训练身体动作的协调。因为教师都对孩子即兴的发挥能力,有一种恐惧,认为即兴活动是神秘的、教不会也不会教的课程。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师本身的创造能力就不强,缺乏创新意识,也就更不会想象孩子在这方面的特殊才能了。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内容丰富,教法生动活泼。在我和曹老师参加他们所组织的培训过程中,场内的所有教师,都被主讲者深深吸引,我想更何况是孩子呢?
奥尔夫音乐对于我们在坐的每一位教师,包括我和曹老师应该说还是属于初识阶段,我希望今后我们可以共同的来研究、探讨奥尔夫音乐,将其理念融入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相信我们的音乐教学会有所突破的。
相关专题: 暑期自主培训集锦 暑期自主培训集锦 专题信息:
激发托班幼儿口语发展(2006-9-11 14:07:09)[431]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2006-9-11 14:05:24)[290]
浅谈幼儿美术教学的开始与结尾(2006-9-11 14:03:41)[289]
即兴伴奏(2006-9-11 14:02:03)[359]
课题的选择(2006-9-11 13:54:11)[327]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原始的音乐是接地气的、自然的、有机体的、能为每个儿童学会、体验和服务的。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则又包含综合性、即兴性、参与性、人本主义、本土化几大原则。其教学原则是以儿童发现自我为宗旨。而学龄前阶段音乐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的音乐能力做一些更深入细致的了解和分析, 让幼儿能掌握基本的音乐感受, 发展他们的唱歌能力、节奏把握能力、音乐欣赏能力, 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快乐, 是学龄前阶段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斟酌其中利弊, 我国未来关于奥尔夫教学法该如何发展、如何去解决由奥尔夫教学法引发的这一系列的问题, 则需要教育者、家长、全社会共同努力去解决, 使其发挥最大功效。
二、如何解决问题及今后奥尔夫教学法的发展道路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发展所发现的问题还是很大的。现阶段我国学龄前阶段音乐教育是各级教育中较为薄弱和忽视的环节。而学龄前阶段对儿童今后的心理及各方面都有着直接和改变性的影响, 可见学龄前阶段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教育者与全社会一定要重视、把握好学龄前阶段教育这一重要时期, 采用形式丰富的手段让儿童全面、健康地成长。笔者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结合中国自身国情和时代特点, 对音乐奥尔夫教学法在学龄前儿童音乐早期中的运用做深入分析, 以供参考。
(一) 解决方法
1.外来方法畸形:教材上, 应以引进的奥尔夫教材为蓝本, 以我国本土音乐素材为主要内容, 按照年龄分册, 以便照顾不同年龄和程度的儿童学习音乐, 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教材。使用乐曲和乐器上, 我国传统音乐是典型的五声调式, 特色十分鲜明, 使用我国经典曲目, 不仅起到教育作用, 还可以让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流传下去。教育者可以研制我们自己的奥尔夫乐器, 我国悠悠历史沉淀下来的音乐文化中, 不少传统乐器具有音色优美、携带方便、演奏容易的优点, 例如箫、陶笛等。怎样在已有乐器上改革创造新的乐器, 方便儿童普遍大范围普及使用,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我国虽然已提倡素质教育, 但是迫于升学、竞争的压力, 音乐学习变成了附加条件和评价儿童的标杆。只有真正是从兴趣出发, 不带目的性和功利性, 解放儿童学习音乐的包袱, 才能发挥音乐对儿童的作用和影响。
2.教学模式:让儿童充分参与、感受学习的音乐, 通过教学户外活动, 扩大儿童的视野。因为奥尔夫强调“本土性”, 教育者可以以此为契机, 让儿童了解我国本土传统文化, 吸收民族文化精髓, 在实践活动感受中加深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内容, 印证学习效果。
3.教育资源不均衡:我国地广人多, 南北风俗差异较大, 沿海和内陆地区经济差异也大。而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学校和家庭教育理念, 所以对儿童音乐教育投资也不尽相同。如今, 在相对发达的城市, 如北京、上海、浙江已经在一些少年宫、早教中心、培训中心开展奥尔夫教育课程, 而且已经相对成熟。那么, 在其他地区, 教育者可以借助书籍、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经验交流来实现奥尔夫教育的实施。
(二) 发展方向
奥尔夫音乐重点注重的是音乐本身, 提倡音乐保持其原本性, 创新性、即兴性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十分重要。这与我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不谋而合, 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其优势和可实施性。
三、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 问题和漏洞还是存在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创设奥尔夫特色教学课堂, 让幼儿作为主体,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教育者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指导下, 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 要做到举一反三, 灵活变通, 使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真正的符合中国国情, 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而大环境下, 所出现和暴露的问题, 不仅需要教育者改正, 更需要政府、教育机构、群众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推进。相信,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能走到更远, 走的更好。让中国的学龄前阶段音乐教育与世界真正接轨, 最终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作出它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曲雅丽.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一点启示[J].教育前沿 (理论版) , 2007 (06) .
[2]刘玉蓉.奥尔夫教学法与儿童钢琴即兴弹奏[J].科学咨询 (决策管理) , 2010 (03) .
[3]丛铁军, 王朝刚.即兴演奏能力培养的理念与思路[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5 (03) .
[4]于雪琴.“奥尔夫”的弦外之音[J].现代特殊教育, 2011 (03) .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应用
据调查表明,学习音乐最主要的阶段就是在幼儿时期。在此期间,幼儿的听觉、感觉、知觉等各种感觉能力都比较缓慢,而音乐的教育正好能够发展幼儿的各种感觉能力。因此,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奥尔发音乐教学法是当前世界影响很深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它主要的就是通过其本身的特殊的教学方式启发并激发出学生被隐藏起来的习性,使他们能够感受音乐、爱上音乐并能够享受从音乐中获得的乐趣。在此,本文将深入探讨奥尔夫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内涵
奥尔夫教学法的创建者是联邦德国的一位卓有成就的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它是一种独创的音乐教学体系。这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以一种独特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存在于世,现已对众多的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我国在音乐教育中也受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极大影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崇尚的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一理念,与我国原先对于音乐的认知有着本质的不同。奥尔夫认为音乐就是要激发人们原本被遗忘的这种表达思想和情绪本能欲望的能力,并对这种本能加以提升,使人们能够自然流露的表达出来。奥尔夫在此种音乐教学方法中所强调的学习音乐主要原则即是“综合式、即兴式”,让学生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动”起来。他曾说过:“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脚、动手,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奥尔夫认为在对儿童的音乐教学中不应当过多的注重技巧。他指出儿童的手指肌肉发育的还不够完善,在此时期,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比技巧的锻炼更加的重要。因此,奥尔夫教学法更注重的是音乐本身的生命力和表达性,它的音乐教学主要是运用多种乐器等表现形式并与语言和律动相结合,使孩子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并在音乐学习中为孩子们提供许多即兴创作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奥尔夫教学方法还强调一种本土创作。以下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具体特点:
(一)注重节奏
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生命的源泉,因此,他强调音乐的教育应当以节奏为出发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儿童培养儿童节奏感时是以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同时进行的,并且儿童节奏感的训练通常是放在第一节课的开始。
(二)以打击乐器为主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通过深入研究儿童的特性后决定采用打击乐器为主要的学习乐器。因为,奥尔夫认为孩子们好玩并极富好奇心,而打击乐器鲜明的节奏感和简单易学正好满足了孩子们的这些特性。
(三)即兴演奏
在采用奥尔夫应约教学体系下,教师们打破了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可以允许孩子们在课堂上即兴演奏以此来开发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三、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评价
(一)提倡综合性的教育
奥尔夫曾说:“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习和体验的、适合儿童的。”他认为“原始的音乐”是人类最本能的音乐,是人类本能最自然、最直接的流露。但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原始的音乐并不仅仅指的是音乐本身,而是将其和其他的相结合,例如舞蹈、动作和语言等,所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在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乐器演奏,还能够通过与其他表演艺术相结合而学习到其他的歌曲舞蹈。
(二)以儿童为主体,一切从儿童出发
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主要针对的是儿童,所以在对音乐教学的选材上主要选用的就是那种适合儿童天性的童谣、民歌、谚语等等。在儿童学前音乐教育的各方面中,无论是节奏、律动还是演奏乐器的选用均是以儿童为出发点,完全符合儿童的特性,并且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更加符合儿童们的自然天性。
(三)激发儿童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强调的是要儿童们主动学习音乐,并能够在即兴演奏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和设计自己的音乐。同样的,奥尔夫教学法也鼓励儿童们能够有自主创作的精神,并能够通过特制的奥尔发乐器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因此,奥尔夫教学法不仅能够激发儿童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爱上音乐、享受音乐。
四、结语
综上所述,是对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评价。奥尔夫教学法本着以儿童出发的观点,并结合其独特的观点和理念影响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不久的将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一定会成为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的主流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晓丹.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音乐时空,2013,(02).
奥尔夫音乐有很多种形式,包括打击乐,韵律,歌唱。歌表演等,从小开始培养幼儿倾听音乐,不但能很好的让幼儿感知乐曲的节奏,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气质,增强艺术素养。主要目标是通过角色扮演角色,等形式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歌词内容;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复习音符的时值;幼儿能在音乐游戏中感知乐曲的节奏,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每次课上我按照奥尔夫音乐课程的要求,认真地讲给孩子听,和孩子们互动游戏,以拍手打节奏的方式贯穿其中,以便幼儿能很好的掌握各种音符的时值,和孩子们游戏讲述故事理解音乐时,整体效果表现的不是很好,孩子比较乱,这个值得我去反思,没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孩子们在做游戏时表现的不是很守规则,我会吸取这次的经验,争取通过努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善尽美。
—快乐从教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尝试在音乐舞蹈和表演中,以节奏为基础要素进行训练,通过节奏教育,使音乐和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课堂中以“即兴和创作”为主要内容。在所欣赏的塘尾老师的课堂里,我感受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魅力。
“唧唧”“喵喵”“童谣”,一个歌唱的小活动,第一堂课开始就充满了热闹的气奋,让学生感受和领悟生活中的音乐声。接着又以《布谷鸟》这首歌曲来发挥音乐的和声效果,春雨的“沙沙”声,春雷的“轰隆隆”声,布谷鸟的“布谷”声融合在一起,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然后把歌曲和声响融进乐器中,用乐器来代替人声,让学生既识别了各种乐器,也能感受合奏的魅力。
第二堂课开始,老师带动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舞,轻松幽默的动作,即兴的发挥让学生即紧张又开心。然后进入音符和乐器的学习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很好的用她的肢体语言区表达,如:左手代表竹木类,右脚代表金属类等,让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肢体语言而进行乐器的合奏。
两位老师进行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一、将“语言”训练引入音乐课堂,语言,就是利用说话作为起步音乐教学,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因此在课堂中把诗词、童谣、儿歌和歌唱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能让学生容易的进入教学中,达到教学效果。
二、将“动作”训练引入音乐课堂,通过动作来发展对节奏的直接感受和体验,如:拍手、拍腿、跺脚等。
三、将“乐器”训练引入音乐课堂,一件小的敲击乐器,从最简单的节奏即兴表演开始,就能让学生进入充满神奇、幻想的创造天地。不同的节奏型可配上不同的乐器,如散响类的声响特点是比较急促,可用来代表十六分音符。运用各种乐器的特点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同时训练学生的群体合作能力。
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我觉得还有一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教师本身,教师快乐学生便会分享和体会到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我觉得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带着微笑进入课堂,当学生们看到老师的微笑,心中的紧张感便会少很多,同时心情会随之而欢快起来。
二、保持一颗“童心”,能在课堂上融入学生们的思想中去,和学生们玩他们的游戏,进行适合他们所在年龄阶段的教学。
三、课堂要大胆、放开。如果作为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将自己所释放,那么就无法带动学生们,课堂动作拘束、紧张、不灵活,只会让学生的模仿生硬,所以课堂间要大胆的进行发挥自己的身体动作和语言。
【关键词】初中歌唱教学 奥尔夫教育理论 内涵 实践
当前,初中歌唱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缺少综合性,没有创造性,学生参与较低及舍弃本土文化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初中歌唱教学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一些教师提出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在这些方面都具有比较显著的优势,将其运用到初中歌唱教学中可以切实改善当前的教学情况,强化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的内涵分析
在当前的世界音乐教育体系中,奥尔夫是其中最著名、影响最大的三大体系之一。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之中,不再局限于节奏和旋律,加强了和舞蹈、说白、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根据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的实际内容来看,其表现出多个方面的特点,具体如下。
第一、综合性。在科学发展的情况下,艺术被细化的越来越明显。但是奥尔夫教育理论打破了这一发展趋势,更加强调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其认为音乐不单纯是节奏和旋律,更应该和舞蹈、动作等结合起来,这样才是音乐最原始的状态,也更贴近人的心灵感受。
第二、创造性。初中歌唱教学的模式化情况严重,大多数学校都是采取示范跟唱式的教学活动,降低了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沦为歌唱练习的工具。奥尔夫教育理论强调了让学生自己理解音乐,并用自己理解的形式来表现音乐,这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第三、参与性。教育活动并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工作,需要实现双方的共同参与,并实现有效互动。奥尔夫教育理论强调了对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方面感官的刺激,让学生通过这些不同的途径参与到教学中。
第四、本土性。本土化的文化最易于学生理解,因为学生和本土化的文化在深层次上存在联系。奥尔夫音乐理论鼓励人们从本土化的文化出发,在其中融入音乐理念,从本土化的音乐逐渐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在初中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1.多元化歌唱教学形式
当前单一的歌唱教学,使得学生兴趣低下,成效不高。所以,在奥尔夫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歌唱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体现出其中的综合性特点。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需要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若学校具有多种多样的乐器,在歌唱教学中就可以通过不同的乐器演奏曲目,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如钢琴版《黄河大合唱》、琵琶版《大海啊故乡》等等。若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艺术形式与歌唱教学相结合,创新出全新的教学模式。比如,针对《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进行教学时,就可以结合舞台表演,让学生在讲台上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演。学生通过演绎,就可以对其中内涵理解的更加深刻。
2.开放性的课堂教学
歌唱教学和其他教学存在很大不同,若是太过刻板,就会限制学生艺术思维的形成,无法感知歌曲中的艺术美学。所以,需要在歌唱教学中构建一个开放性的课堂,让学生打开自身的思维与活力,提升其创造性。具体说来,首先应该打破现在的教学模式,一改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将学生摆在核心位置,凸显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由发挥。比如,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可以设置一个自由展示的环节,让学生上讲台自由展示自身才艺,由此增强其自信,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后,可以让学生作为主导展开教学活动,教师从旁协助,最大化歌唱教学的开放性,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学生的参与体验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强调了学生在歌唱教学中的参与体验,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形式,对音乐产生更加深刻的感知与认识。所以,在实际的歌唱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优化学生的参与体验。比如,为了让学生能够对音乐节奏形成直观的感受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将手放在钢琴上,通过触觉感受弹奏钢琴时出现的震动,由此感受音乐节奏。此外,还可以运用意识训练法,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从内心去感受,以此实现深层次的体验。
4.加强本土化资源的利用
一、浅析奥尔夫音乐的相关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源于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的音乐教育体系。他的教育理念主要以音乐教育的“反传统”观念及其方法为核心, 在全球很多国家的教育领域中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 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以老师教学生唱歌, 教学生学习基础的乐理知识等内容为主。无可厚非, 这样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 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但从音乐教育本身的创造性来看,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需要采用一种更灵活、充满情感激发的教学方式来进行, 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弥补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造性的缺失。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分析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出发, “诉诸感性, 回归人本”, 这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念。通过深入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及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 能将人类对艺术的探索归结为一种人类本能的欲望,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幼儿时期听到有节奏的律动就会不自觉地手舞足蹈, 同理,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阶段的初期, 对于音乐艺术的领悟往往出于一种本能, 很多小学生对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热爱是自然的流露。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教育模式的应用所出现的实际问题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我国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来看, 教师往往采用的是教小学生唱少儿歌曲的方式来完成音乐科目的教学任务, 同时, 也不乏有一些乐理知识渗透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突出了音乐教学的“教育性”, 而往往忽视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对学生思维力、创造力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 小学音乐教材中“教育性”的相关内容逐步弱化, 充实了很多“趣味性”的课程内容。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契合度不高
在研究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后, 将其与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比对, 发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契合度不高, 因此, 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 逐步推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提升其实践价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改善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 促使小学生抛开学习音乐的负担, 更好地享受音乐, 体悟音乐。这便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3.将奥尔夫音乐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中, 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 很多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外, 对孩子的精神状态也很关心, 而小学音乐课堂教育的持续推进, 不仅能够为小学生的头脑充实一定量的音乐知识, 还可以调节小学生的心理状态, 为其积极思想意识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对于小学生日后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三、奥尔夫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具体应用及其价值
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 音乐课堂教学所营造的轻松、愉悦的氛围, 能促进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进而激发小学生探索音乐文化及艺术, 这种精神力量带给小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 它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小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而且还能发散其思维。
1.突显奥尔夫音乐的特点, 激发小学生对音乐艺术学习的积极性
奥尔夫教学注重的是小学生“音乐灵性”的教育, 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来为学生充实最基础的乐理知识。在不给学生增添“学习”负担的前提下, 开展音乐课堂教学,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内容涵盖音乐节奏、旋律的练习, 甚至教师可以加入诸多形体动作的韵律教学, 增强小学生在音乐艺术教育过程中的体验感。[1]例如, 奥尔夫音乐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活动便是小学生跟着教师所放的节拍随意走动, 最开始可能是“四分音符”, 缓慢切入到“八分音符”的节拍之中, 让学生感受二者之间的差异, 并体会正常速率走步与快步小跑之间的差别,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发现, 小学生们很乐于参与到这样的音乐教学活动中, 有的小学生还会加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开始自编自导一些动作与表情。[2]通过奥尔夫音乐的指导, 能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 体会到轻松学习的快乐, 保留了小学生天性中的创造力与灵性。
2.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创新小学音乐教育的模式
在教学的改革过程中, 素质教学思想渗透在音乐课堂教学之中, 从具体的实施情况来看, 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法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则能在这一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指导所渗透的合作意识是多种多样且灵活多变的, 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 还是教师与学生精神层面的一次碰撞。[3]例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播放《加沃特舞曲》, 一开始, 指导两个学生面对面站立, 然后, 让学生一起倾听老师放的音乐并跟着一同唱歌, 此时, 一个学生双手拿报纸, 并有节奏地变换报纸的方位, 另一个同学有节奏地“跟踪”敲打报纸, 这样一来, 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模式的实践,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又感受到了4/4拍的美妙感觉。
3.奥尔夫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价值综述
实际上, 通过研究我国现阶段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 可知音乐教育对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 深知我国小学音乐教材编选以及教学模式选择的重要性。从实际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状况来看, 该方法的实施能够提振小学生的学习劲头, 发散小学生的思维, 进而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4]而且, 对于小学音乐教育而言,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名教学生唱歌的老师, 而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导师, 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我国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进程中, 音乐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从具体的教学现状中发现, 采用奥尔夫音乐指导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较为可行, 其对于小学生现阶段乃至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十分有利, 奥尔夫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值得持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张素格.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0 (21) :57—58.
[2]曾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运用[J].音乐时空, 2014, 10 (21) :183—184.
[3]胡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及相关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上旬刊) , 2014 (11) .
音乐部分教学目标:
小班:节奏感增强,对音乐求知欲增强,思维活跃,身体平衡性能增强。●激发宝宝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1、知识目标:(1)律动利用愉快的律动感受匀速拍子(4/4拍)
(2)学习儿歌说白、听唱、律动表演和美术,发展宝宝的音乐感。
(3)演奏简单的打击乐器,并为音乐做拍子的伴奏(1种)
2、能力目标:培养节奏感和匀速拍子感
3、情感目标:培养对音乐的喜爱和注意听音乐的习惯
4、亲子目标:家长了解教学形式,更新教育观念。●帮助宝宝挖掘其潜在的音乐性
1、知识目标:(1)模仿节奏问答,体会乐句和节奏组合。
(2)学习歌曲的表演与律动,感受音乐中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音高的不同。
(3)乐器、演奏不同的简单乐器,进行简单的齐奏,并能分辨音
色(2种音色)。
2、能力目标:启发宝宝对音乐的认知能力
3、情感目标:幼儿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
4、亲子目标:家长帮助宝宝回忆教学内容,同时要赞扬和欣赏。
中班:表现欲望强烈,能够按自己思维展示音乐,能够用固定节奏分声部进行乐器演奏。●在游戏上渗透音乐的内涵
1、知识目标:(1)透过即兴模仿动物走路的律动,亲身体验音符的时值对比。
(2)通过游戏进行音符的组合
(3)用固定节奏型,分声部进行乐曲的演奏。
2、能力目标:指导宝宝在活动的探索中引发相关的体验与联想
3、情感目标:积累宝宝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4、亲子目标:家长帮助宝宝对音符的认识和听辩,共同体会艺术修养。●欣赏世界名曲,拓宽音乐视野
1、知识目标:(1)使用精心设计的图形、线条或符号,辅助欣赏教学加深理解。
(2)用肢体动作参与欣赏,培养宝宝跟随及反应能力,感受情绪。
(3)为乐曲做多声部的节奏乐的伴奏,培养合奏能力。
2、能力目标: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3、情感目标:发展音乐性、肢体性及情感性的感应力。
4、亲子目标:家长与宝宝共同欣赏、教学活动,提高欣赏品味,加深亲子感情。大班:对音乐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能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结合音乐律动舞蹈和演奏进行初步的即兴创作。●逐步认识节奏谱,进行戏剧表演,激发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知识目标:(1)采用各种教具的演示,引导宝宝进行节奏谱的认识。
(2)为歌曲进行多声部固定节奏型的伴奏,培养合奏能力。
(3)利用戏剧的主题,结合音乐律动舞蹈和演奏进行即兴创造。
2、能力目标:(1)培养认识节奏谱的能力。
(2)参与戏剧表演活动,引发宝宝创造思考及创造行为,发展宝
宝的音乐表现力。
3、情感目标:在演奏、表演和创造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4、亲子目标:家长创设各种机会,参与和鼓励宝宝进行音乐活动,共同分享音乐的乐趣。
●培养宝宝的音乐综合能力
1、知识目标:(1)运用游戏引导,将音乐与语言动作、唱歌、演奏和美术结合,进行多层次多声部,多形式的综合表演。
(2)引导宝宝进行旋律谱的认识。
(3)利用童谣、儿歌、配合语言说白及五声音阶进行音块和音条
乐器的多声部合奏。
2、能力目标: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听辩能力和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音乐综合能力,为步入音乐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亲子目标:在学习音乐的基础上,家长帮助宝宝逻辑思维和思考能力的形成 英语部分教学目标:
单词秀(小班):熟练掌握50个以上英语单词,能进行简单对话与造句,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会话通(中班):英语儿歌,歌曲,绕口令等较为熟练,能即兴为英语童话小故事配音,发音纯正,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培育小朋友英语语感。
中班音乐活动《母鸡孵蛋》来源于奥尔夫音乐活动《母鸡孵蛋》。原活动重点在于让幼儿在捡鸡蛋的游戏过程中感知鸡蛋的数量。而在本次活动中,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体验出发,运用了原歌曲的旋律,为三个鸡蛋设定了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歌曲中的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让幼儿在趣味的游戏中学习歌曲、亲身感受体验有趣的小鸡形象。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鸡蛋数量的变化、
2.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3.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母鸡孵蛋的音乐,鸡蛋三个,三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片
(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笔。
2.铃鼓、丝巾每个小朋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母鸡叫咯咯》音乐律动进场。
二、熟悉歌曲《母鸡孵蛋》
1. 教师用彩蛋示范歌曲。
(1)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母鸡的叫声)。
(2)师:今天母鸡要孵蛋了,我们来看看母鸡孵了几个蛋。
2. 幼儿学唱并动作表现。
师:母鸡孵了几个蛋?
三、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种形式小鸡的叫声。
师:你们看看母鸡的蛋都一样吗?
1.棒棒的小鸡——感受1/4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为什么?
(2)倾听棒棒小鸡的叫声,教师用简单图示表示,幼儿模仿。
(3)用大鼓帮助幼儿唱出有力的声音。
(4)想象自己是身体很棒的小鸡并演唱。
师:你们平时怎样才会很棒?可以吃什么?
2.打嗝的小鸡——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1)听出打嗝小鸡在小节末拍打嗝的规律,教师用笔画出打嗝鸡的叫声。
师:听,它在干什么?(打嗝的声音)谁来给他取个名字?
(2)幼儿学会在结尾处做打嗝动作。
3.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1)用拖小尾巴的图示表示害羞鸡的慢。
(2)师:害羞鸡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是这么样的?他的声音呢?
4.集体歌唱,模仿三种小鸡的叫声。
四、介绍铃鼓和丝巾的特点,用铃鼓和丝巾表现各种特征的小鸡叫声。
1.师:你们觉得丝巾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小鸡?铃鼓呢?
2.幼儿熟悉道具。
五、借助乐器、道具表现歌曲《母鸡孵蛋》。
六、给三种小鸡分组,结合乐器进行歌曲游戏。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鸡来进行表演。
(2)合音乐演唱并表演。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实际应用】推荐阅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10-1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手势10-12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05-25
奥尔夫音乐活动 萤火虫07-22
奥尔夫教学法11-08
奥尔夫教学计划10-23
圣诞节奥尔夫课程教案07-20
朱彦夫事迹体会07-28
卡迪夫大学研究生专业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