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灾害应急预案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泥石流灾害应急预案(共8篇)

泥石流灾害应急预案 篇1

一、工作原则

在医院应急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部署,突出重点;统一指挥,科学调度;分级负责、部门分工;服从大局,团结抗洪”的原则,积极抵御洪汛灾害,努力实现“不死人、少损失”的抗灾目标。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织领导:

成立抗洪救灾应急领导小组(见附件)。应急领导小组由院长及相关卫生技术人员组成,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开展救灾防病工作。

工作职责:

(一)负责全院防汛减灾组织协调工作,做好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学校防汛工作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

(二)选派有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医护人员组建防汛抢险医疗队,确保汛期电话24小时畅通。灾害发生后,迅速组织医疗队开展防病治病工作,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三)负责防汛减灾应急物资储备、调运工作。做好必备的医疗设备及药品、担架等急诊急救物品以及食品、雨衣、雨鞋、帐篷等生活及救灾用品的储备、调运,并定期检查、补充、更新。

(四)组织做好防汛抢险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大型医疗设备及重点部门正常运行,确保配电室安全畅通。

(五)定期组织开展防汛抢险应急演练,组织防洪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院区防汛应急安全检查,对演练及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防洪应急预案。

三、汛期抢险工作

(一)汛期准备阶段

1.各成员组成部门根据分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精心准备,做到汛前有准备、汛时快速启动、汛后及时恢复正常工作。

2.根据“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科学、适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宣传工作,稳定工作、生活秩序。

3.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我院实际情况,对电力设施、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检查,确保供电设施和医疗设备正常运行,达到安全度汛的目的。

(二)汛期警示阶段

1.各成员组成部门必须24小时值班,确保通信畅通,及时传达上级部门及医院对防汛工作的指示。

2.防汛抢险警报发出后,迅速组织抢险队伍赶赴指定地点开展抗洪抢险工作。

2

3.做好要害部位的防控工作,防止不稳定事件发生。

4.做好抢险队伍后勤保障工作。

四、院内突发泛水事件处置预案

因各种原因造成院内管道破裂(包括供水、空调、消防、排水等管道),突发泛水事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后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迅速组织抢修,首先查明原因,关闭泛水管道阀门。

2.阻断水源蔓延,帮助有关科室部门,转运安置患者及家属。

3.抢运各类物资设备,把损失减至最低限度。

4.清理泛水,设置防滑标志,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5.抢修恢复管道功能,确认无隐患后恢复供水、排水。

6.帮助科室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和良好工作环境。

7.同时向应急组长和院领导报告,及时传达院领导抢险工作指示。

五、灾后应急行动

1.各成员组成部门根据医院防汛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开展灾后应急工作。在防汛抢险工作基本结束后,尽快配合各部门恢复日常工作,确保职工正常工作、生活。

泥石流灾害应急预案 篇2

1.1 灾害预防方案编制原则

1.1.1 生命至上原则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避”为主,将“防、避、抢、救”相结合,效益服从安全的原则。

1.1.2 落实责任原则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的原则。

1.1.3 可操作性原则

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方案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2 组织机构

根据街道的实际工作情况设立防御台风和山洪泥石流灾害指挥部(以下简称“街道指挥部”),与防汛抗旱指挥部合署办公。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直接领导下,街道指挥部统一指挥全街道的防台风和山洪泥石流工作,下设办公室、工程技术组、查灾核灾组、抢险救灾组和后勤保障组等。

1.3 区域划分

由于龙眠街道所辖区域比较大,所以,必须对其下辖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明确区域的防灾责任。根据过往防御台风、暴雨、洪水、山洪、泥石流的减灾经验,结合我街道社会经济布局、水利工程和山洪泥石流隐患点的分布情况等,以流域为单位,划分防台风或山洪泥石流灾害安全区和危险区,确定危险区域内的重点防护对象。防御区域和重点防御对象的相关情况如表1所示。

1.4 龙眠街道灾害预案

当发生由台风引起的特大暴雨或突发事件时,动态进入预案实施阶段,积极、有效地组织防灾、避灾、抢险、救灾各阶段的工作。

1.4.1 消息出现阶段的工作

街道要采取广播、电话等形式将台风或降雨信息告之各村(居)、学校或企业等单位,全面检查水利工程、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隐患点,对检查出来的隐患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1.4.2 警报出现阶段的工作

采取广播、电话等形式将台风暴雨和山洪、泥石流情况及时告之各村(局)、学校或企业等。对于老弱病残、五保户、边远地区的人员和重要物资等,相关部门要组织他们先行转移。同时,通知在水库内作业的船只做好进港避风准备。另外,还要检查报警设施(设备)、转移工具、抢险工具(物资)的落实情况,集结应急抢险队伍,准备预案中提到的抢险机械。

1.4.3 紧急警报时的工作

采取广播、电话、有线电视、手机短信、到家(学校、企业)告知等形式将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等消息及时告知村民、学校或企业,加强对防台风工作部署和防灾减灾措施等信息的宣传。街道指挥部要全力做好值班、台风、水雨情和山洪泥石流信息的收录、上通下达工作,掌握防台风和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抢险动态,与各村(居)和街道应急工作组保持紧密的联系,并协调各组开展工作,每隔6 h向市防指部门汇报灾情和灾害的防、避、抢、救等工作的准备情况。当发生台风袭击、强降雨或其他突发事件时,要立即向市防指汇报,必要时还可以越级向市防指汇报。

2 灾害预防具体案例分析

在龙眠街道灾害预防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各村都积极编制了相应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各自的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下面,简要分析了黄燕村的具体情况。

2.1 黄燕村情况简介

黄燕村位于龙眠办事处西北方向,距城15 km,面积14 km2,辖区内有14个村民组,412户,1 458人。境内有西沟河、东沟河、龙河、里头河4条河流,大沙嘴水库和陶冲燕窝2个当家塘。其中,西沟河、夹沟河、龙河、大沙嘴水库处于山洪、泥石流的威胁区域,会危及唐色、三店、团结、黄岭、锅炉、船形和岭腰7个村民组,203户,758人。黄燕村受山洪、泥石流威胁区域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2.2 灾害预案简介

针对山洪和泥石流灾害,黄燕村建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会副主任、党小组组长为组员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落实灾害预防方案。该预案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大部分。

2.2.1 工程措施方面

预案中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缮水库和构筑堤坝。

对于大沙嘴水库,由于它年久失修,遇到暴雨有可能会引发泥石流灾害,所以,经过村委商量,决定从村级经费中拨付一定费用加固和疏通水库,并组织船形、岭腰两组村民积极参与到这项工程中。同时,对于龙河的治理,主要采取修筑堤坝的方式,筑起拦河堤,预防洪水冲击沿岸下游团结、黄岭、锅炉三组村民。

2.2.2 非工程措施方面

预案中的非工程措施主要是指提前做好检查和宣传等,做好群众撤离、抗灾、人员安置等工作。

当暴雨来临,有可能发生山洪灾害时,黄燕村防御山洪、泥石流领导小组进入临战状态,加强巡查,采用电话通知的方式通知危险区域内的群众做好撤离的准备。

当连续降雨3 h,雨量达50 mm时,发布预警讯号;当连续降雨6 h,雨量达100 mm,或连续几日降水超过150 mm且仍持续降雨时,要及时转移老、幼、弱、病残人员;当降雨10 h,且不停止时,要转移危险区域内的所有人。同时,水库要提前开启泄洪模式,确保水库的储水量不高于危险值。另外,还要对龙河、西沟河、沟河进行巡查,检查可能的隐患点,提前做好洪水堵塞工作。此外,还要做好转移后的安置工作——提前将必要的抢险物资和生活用品、伞、雨衣、雨布、电筒、方便面、大米、食油等所有物资放置村部,由文书负责保管和发放,并由村卫生室长负责全村的卫生防疫。

3 总结

灾害的防治在于提前预警和演练。只有预防方案做到位,才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为了保障防灾方案的顺利实施,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要求并举,在人员、物资和信息等方面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并且通过日常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其的认识,让他们掌握一些自救知识,培养他们的自救能力。

摘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制订好泥石流方面的预防措施是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举措之一。通过分析安徽桐城龙眠街道预防泥石流的情况,详细说明了预防泥石流灾害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泥石流,地质灾害,工程与非工程措施,预防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梁,张业成,罗元华,等.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16-18.

[2]段永候,罗元化,柳源,等.中国地质灾害[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3:121-123.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3

1总则

1.1目的为了预防各类因自然灾害发生而导致的地质灾害,同时在万一发生了地质灾害的时候,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客人、员工和酒店的人身与财产安全,特制定如下预案。

1.2工作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抗灾减灾方针,增强酒店员工防灾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安全避让、应急抢险等综合能力。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反应灵敏、整合资源。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酒店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事故时。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当酒店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事故时,现场最高级领导为最高指挥,最高指挥员有权力调用一切资源(包括财力、人力资源),同时有义务将事件的影响及损失减到最小程度。

组长:张彬

副组长:

成员: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信息的来源主要为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台风、洪涝等信息发布中得来,根据实际的强度等级来确认。

3.2预警预防行动

各部门在得到自然灾害等信息的行动

1、前厅部:

A、准备各类提供给客人的灾害警报资料,并在客人入住登记时提

醒客人。

B、前厅做好因为一些灾害工作所对客人造成不便的解释工作。

C、关闭一些需要关闭的门窗,并做好对宾客的指引和疏导。

D、对本酒店的员工,负责发放酒店房卡以便员工入住。

2、客房部:

A、对所有客房进行检查,关闭所有客房及公共区域窗户。

B、协助前厅部将灾害警报资料发放至各客房。

C、对所有外围花卉进行保护处理,防止被损坏。

D、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3、工程部:

A、准备好各类抢修器具,以便在发生各类紧急情况时能立即进行

抢修。

B、做好各类停电停水情况的准备工作、对室外的设备进行安全检

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

C、对一些特别是高空中存在可能有危险的物品设备进行加固处

理。

D、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4、保安队:

A、加强对酒店所有场所的巡查,对酒店所有平台进行检查,清理

平台上的杂物,防止各类高空物品坠落,防止部门山体滑坡事故发生,拉出警戒线。

B、做好各类应急设备如应急照明、应急广播的准备工作。

C、做好通信器材的检查工作,确保各场所通讯的正常。

D、对一些危险场所进行暂时的封闭工作,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E、对酒店员工宿舍,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员工生命安全。

F、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5、餐饮部:

A、对部门所管辖的区域进行检查关闭所有窗户。

B、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6、其它部门:

A、综合部对酒店住宿员工进行统计,并分配好房间以便前台房卡的制作。

B、中厨房负责台风等自然灾害期间员工的伙食,望泉楼一律不许

员工接近。

C、各部门对部门所管辖的区域进行检查关闭所有窗户。

D、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4应急响应

4.1响应程序

1、酒店领导进行值班,并对酒店工作进行最高级别指挥。

2、保安队加强对各区域的巡查力度,对重点部位进行每1小时不

少于1次的不间断检查,部门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3、工程部加强对室外设备的检查,加强值班力量,做好各类抢修的准备。

4、在灾害影响严重时为确保员工自身生命安全,酒店设立临时员

工休息区域保证员工的正常休息。

5、在地质灾害未解除之前,任何员工不许靠近灾害点,安排的值

班人员必须在三人以上对酒店内灾害点进行巡视,杜绝单人行动。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当发生自然灾害事故中有涉及港、澳、台胞及境外人士时必须统一由酒店保安队通知公安部门外事办。

4.3通讯

当发生灾害事故时前厅部总机负责进行对各相关部门、人员的通讯,确保应急情况下通讯的畅通,同时严格控制消息的传播。

4.4指挥和协调

当发生灾害事故时,酒店总经理为最高指挥长官,当酒店总经理不在现场时值班经理为最高指挥长官,最高指挥长官对事件进行统一领导、决策,各部门应全力配合、参与应急救援。

4.5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当突发治安事件时,应急人员应对自身安全进行必要的防护。5后期处臵

当灾害解除后,由各部门负责人通知本部门员工,并严密监视动态。

(1)所有部门和员工在未查清事实的情况下,都要注意保密,尽可能减少影响面。

(2)未经总经理同意,任何部门或员工都不得向外界或新闻界透露有关情况。

6保障措施

当发生灾害事故时,现场最高指挥长官对酒店内的一切人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必须尽一切可能保障应急的需要。

7附则

7.1预案管理与更新

酒店综合部负责对本预案的评审、备案及修订,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更新。

7.2奖励与责任

在应急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酒店将进行相应的表彰、奖励,对在事件中有相关责任的人员酒店也将根据情况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7.3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冰雪灾害应急预案 篇4

编制目的为高效有序地做好冰雪灾害应急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冰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

编制依据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依靠科学。坚持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建立健全群策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单位设备和工程安全为应急工作为重点。

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成立冰雪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突发暴雪灾害发生后,立即启动本预案。由冰雪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部署冰雪灾害的应急救援、抢险及善后工作。

领导小组:负责冰雪灾害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冰雪灾害应急救灾工作;确定应急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紧急援救;指导各单位冰雪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做好应急救灾工作。

经理部:按照领导小组冰雪灾害应急工作的统一部署,组织下属单位和抢险救援队伍进行紧急援救。

宣传与培训

加强公众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对广大干部和员工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冰雪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由冰雪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依据灾害地点、等级等具体情况,请示地方政府后,明确动员范围,包括动员周边群众、武警、部队等人员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紧急抢险救灾

1暴雪灾害发生后,由冰雪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灾害等级启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由冰雪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按各部门职责和分工迅速开展工作。

对受灾害威胁的人员进行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

灾害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要尽快组织抢险救援人员奔赴现场。抢险救援人员包括:抢救员工(灾民)、医疗救护、消防、抢修生命线工程等人员。

8责任与奖励:

对及时发现冰雪灾害发生并及时上报有关信息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人员,由指挥部进行表彰奖励,对擅离职守、隐瞒灾情、谎报灾情导致发生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者,将按照有关法律和《安全管理办法》追究相关责任。

END

灾害应急预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农业中心工作,本着“预防为主、灾时有备,提高警惕,群防群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增强广大农牧民防灾减灾意识,切实保护好广大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尽量减少由于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防抗结合。加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树立可持续治理的科学发展观,增强防范能力。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局长统一领导下,各有关股站和各乡镇农技人员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一旦发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科学抗灾救灾,恢复农业生产。

三、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农业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突发性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风灾、雹灾、霜冻等农作物重大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

五、应急组织机构

农业局成立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属各股站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乡镇农技人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植保植检站,办公室主任由局植保植检站站长兼任。

六、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一)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职责

汇总、核查全县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应急工作情况,及时报告,提出建议意见;及时收集、反映与农作物有关的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预测预报信息;在发生时期,组织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及时收集、核查灾情,并报告灾情动态;研究决定灾害发生后应急处置工作的重大事宜,决定启动和解除灾害应急预案;安排部署农作物防灾减灾工作,指导农作物抗灾救灾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二)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成员股站职责

灾情发生后,领导小组成员要立即赶赴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各股站都要根据本预案和既定的部门岗位职责立即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协同合作,奋力抢险救灾。

1、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做好配合并督导各股站和相关乡镇技术人员工作。

2、办公室、植保植检站负责核查、收集、反映灾情,指导灾后生产;制定农作物灾后生产恢复指导意见、落实各项农作物抗灾减灾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掌握灾后需补种、改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面积和所需种子数量等情况,指导种子调运、供应。

3、科教股组织开展灾后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4、土肥站制定灾毁耕地修复及培肥方案,指导开展灾毁耕地修复、地力提升和农作物的科学施肥。

5、农机监理站建立农机抗灾救灾服务队,组织农机人员和农机具,参与抗灾抢险和灾后恢复生产服务工作。

6、财务股负责救灾资金的准备和政策落实工作。

七、预防预警机制

1、预警信息:主要包括气象局等部门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风灾、雹灾、霜冻等预警信息,全县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情况。

2、信息采集:采集内容主要包括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灾种、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和受灾面积、损失程度和已采取的对策措施等。

3、信息报送:灾情发生后,由办公室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州农业局报告。农作物重大灾害信息应立即上报。因不可控因素一时难以上报详细农业重大信息的,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核查,3日内补报详情。

八、预警发布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立即发布预警:

1、收到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气象灾害预测预报。

2、发生其它突发性农业自然灾害的。

九、预防控制

1、不断完善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防灾减灾组织,落实责任制。加强宣传,强化有关单位和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做到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准备。

2、根据农作物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发生规律,研究制定关键时段、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农作物抗灾救灾、恢复生产措施,指导多发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适应性种植,提高避灾抗灾能力。

3、组织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攻关,积极培训、推广农业防灾减灾技术。

4、及时组织抢收已成熟的农作物,对未成熟和来不及抢收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防护。接到低温冻害等灾害预报后,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立即组织、指导农民采取熏烟、喷施植物抗寒剂、覆盖以及喷灌等相应防范措施。

十、临灾和灾后的应急措施

主要采取的措施为:报告县政府请求立即做出应急处理,协调有关部门实施防灾预案;迅速组织力量赴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发展趋势,为县政府决策提供准确情报,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确保不成灾。

十一、应急响应

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部署抗灾应急工作,向县政府报告灾情,申请启动县应急预案;派出技术小组深入灾区调查了解灾情,指导帮助灾区开展农作物救灾工作;研究提出支持灾区恢复农业生产的指导意见。

十二、应急解除

泥石流灾害治理探讨 篇6

关键词:地质灾害,泥石流,治理

泥石流作为地质灾害的类型之一, 多发于地形陡峭的山区或沟谷深壑, 因暴雨暴雪或者其他的自然灾害而引起的山体滑坡且伴有大量的石块、泥沙的特殊洪流。松散的物源或土石、一定流量的水、具有一定坡降的沟谷, 是泥石流形成的必备三条件。因突发性强、流量大、流速快, 洪流的物质量多, 破坏力强等特点, 在路桥、城镇、村庄、矿山等区域发生时往往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 为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 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 有必要对泥石流灾害的治理进行分析探讨, 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 并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综合治理办法, 防止防治泥石流地质灾害。

1 泥石流灾害的生物治理办法

生物治理办法, 主要指农业、林业、牧野等方面, 属于再生性的资源。这一办法有助于稳定土层减缓片蚀现象, 稳定沟床以抑制沟蚀, 拦截泥沙流动以加固沟岸, 从而减少泥石流形成必备的土体补给量;滞径流量以削减洪峰的流量, 延长径流的汇流时间, 增加土层的入渗水量, 以削减泥石流形成必须具备的水体补给量。然而, 由于生物办法必须依赖于土地, 具有阶段性和局限性, 且在泥石流地区能够采取生物措施的面积往往和流域总面积不对等, 因此需要和工程措施进行密切配合, 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理成效。

1.1 农业措施

其一, 采取农业耕作的措施, 进行等高耕作、立体种植、免耕种植。在非梯田化的陡坡地区, 采取等高耕作、垄作、条带状耕作, 以保持水土。立体种植, 即间作、套种或者轮作, 以减缓耕地侵蚀, 间接控制泥石流源地范围。采取林药、林粮、林菜等作为的间作, 矮秆和高秆的作物套种, 禾本科和豆科作物的轮作, 以扩大作物对于土地的覆盖面积, 提升复种的指数, 起到改良土壤的性质, 减缓径流的冲刷, 从而减少或者控制形成泥石流所需的水动力条件和固体物质。免耕种植可沿用于地质地貌较为复杂, 土层厚薄不一, 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山区。

其二, 进行农田的基本建设, 针对实际情况全面规划耕地、水渠、道路、居民点的布局。泥石流夜发率高, 具有突发性, 突发的侵袭、淤埋、冲毁往往会造成重大损失。进行合理布局, 尽量避开泥石流, 既是当地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防治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需要。

1.2 林业措施

在生物治理办法当中, 林业措施的效果最佳。森林具备最高的第一性生产力, 在陆地的生态系统当中, 能够最大、最有效地调节生态平衡。林业措施一般指的是人工森林种植。于泥石流地区进行森林营造, 目的在于削减泥石流的土体补给量, 并控制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 可分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护床防冲林、护堤固滩林四个类型。在达到保水、涵水、护沟、固坡、保滩的目的下, 还可以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条件, 适当地增加经济林木, 例如在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内种植木材林, 种植水果林, 种植等药材林。

1.3 牧业措施

这一措施主要适用于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 或泥石流地区的牧业发展。首先, 要合理地利用泥石流山区草地资源, 适度放牧, 保持水土。由于天然牧草的数量有限, 且草量下降速度快, 建议发展人工种植的饲草料, 以满足畜牧的需要, 避免因草地退化和畜牧存栏量增加导致的水土流失加剧现象。其次, 采取改放牧为圈养。我国泥石流山区的放牧历史较为悠久, 对于草坡草场的破坏大。目前, 割草草场面积占天然牧草的10%左右, 若提升到20%~30%, 春季缺料的情况则可获得较大缓解, 割草草场的水土保持能力将获得较大提升。第三, 改良牧草或分区轮牧等措施, 解决环节牲畜头数增长和草料短缺的问题, 帮助泥石流源地进行草被恢复。

2 泥石流灾害的工程治理办法

工程治理办法基本适用于所有的泥石流防治, 较之于生物治理办法成本昂贵, 对急需治理的地区成校较快, 但仍获得各个地区和部门的广泛应用。

2.1 控制水源的措施

泥石流形成的动力条件之一为水, 采取蓄水工程、引排水工程可有效控制和削弱泥石流产生的水动力条件。在泥石流形成区上游, 选择适当的地点建造水塘、水库等蓄水池, 用以调节洪水, 削减流经泥石流源地的清水洪峰流量, 有助于控制泥石流的形成。如四川凉山的黑沙河黑沙沟上游建成于1972年的库容6.4*100000m3的“七一”水库, 将黑沙沟的清水洪峰流量从110m3/s减弱到34m3/S, 使得该地的泥石流基本得到控制。

2.2 控制土源的措施

泥石流源地的地貌地质因素, 决定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的存在和移动。治土工程能够控制、抑制这些物质的活动性和数量增加, 让泥石流衰退并走向消亡。作为泥石流治理的骨干工程, 拦沙 (碴) 坝和谷坊工程已获得广泛运用。主沟内规模比较低的拦挡坝一般被称为拦沙 (碴) 坝, 无常流水的支沟内规模比较小的则一般被称作谷坊。例如, 如图1所示的成昆线上的拦沙坝工程在泥石流前后的对比图, 由该图可见, 拦沙坝工程的拦挡效果卓越, 能够很好的保护泥石流多发地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此外, 有助于改变泥石流的流势、流向的挡土墙工程, 适用于因泥石流冲蚀日趋不稳的山坡。护坡工程等办法能防止泥石流源地形成, 可因地制宜实施运用。

2.3 排导工程

排导工程能够直接对村寨、城镇、道路、矿山等工程设施或者建筑群起到保护作用, 在泥石流治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般情况下, 排导工程可分为导流堤和顺水坝、渡槽和急流槽、排导沟、改沟工程等形式。其中, 改沟工程对于设计的标准要求高, 稍有不当易引发不良后果, 应当慎重使用。

3 泥石流灾害的综合治理

作为泥石流综合治理核心, 方案的合理性与否决定了工程的有效性与经济性。根据我国的泥石流治理经验, 常用的综合治理方案有5个类型, 具体如下文所述。

3.1 全面整治的综合方案

这一方案指在泥石流的整体流域内, 采取造林和拦挡、蓄水、排导、改土等等多种办法, 进行全面的山、林、水、田的治理, 从而抑制泥石流灾害的形成, 控制其危害。源面进行林带、条田、草带以及道路的改造, 同时采取修建蓄水捻、涝池等等蓄水系统阻止水源流到源面, 控制水动力。坡面上进行退耕还林、营造梯田, 采用水平阶、水平沟等等方式整地, 进行水土保持。在支沟沟头和沟谷区修建涝池围墙、围堰林带、小型水库等, 进行沟头的固定, 防止沟蚀的发展, 控制土体物质。该方案适用于全流域的泥石流形成条件复杂, 活动频繁、耕地分布广, 居民多、具有矿山等重要建筑物盘踞的地区。

3.2 以治土为主的综合方案

在土体类黏性的泥石流地区, 或者无法建设蓄水、引水工程的水力类的稀性泥石流沟, 土体是由少量滑坡供应的稀性泥石流沟地区, 可使用这一方案。一般采取拦沙坝、谷坊、护岸等拦挡固沟工程进行拦蓄泥沙, 以固定沟床, 稳定滑坡, 削减控制土体的补给量, 并可相应进行排导, 修建蓄水、引水工程, 进行植树造林, 进一步控制泥石流灾害。

3.3 其他综合方案

采取引水、截水、蓄水等等工程措施, 以减轻地表的径流, 调节水量, 削减洪峰的以治水为主的综合方案, 适用于小型的黏性泥石流沟和水动力为主导的稀性泥石流;以排导为主要的综合方案, 只能起到暂时减轻灾害的作用;以生物措施为主要的综合方案, 适用于片蚀为主的坡面泥石流。

4 结语

我国的山区面积大致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3, 是世界上泥石流灾害分布较广、灾害较为严重的一个国家。伴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 矿山、电站等重要工程的开发, 遭遇泥石流的情况随之增加。为保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山区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对泥石流灾害进行研究,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JGJ94-94.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实施手册

[2]周小彬.粉细砂地层成井工艺探讨及如何预防管井涌砂[J].西部探矿工程, 2006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7

(一)编制目的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xx县20xx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所有突发地质灾害,尤其是场镇、各中小学校、重要工程设施、主要交通干线、居民集中地等重点区域和部位,处置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3.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地方xx为主的管理体制。

二、组织体系和职责任务

(一)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二)县xx调整充实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负责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抢险工作的指挥和部署。

县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示精神,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全县范围内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抢险救灾工作;部署和组织各部门紧急救援;协调武警、消防中队参与地方抢险救灾;处理其它有关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的重要工作。

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汇集、上报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与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与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贯彻县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有关乡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县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县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应急防治与救灾的新闻发布;起草县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县指挥部的日常事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汇集、上报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与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与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贯彻县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有关乡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县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县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应急防治与救灾的新闻发布;起草县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县指挥部的日常事务以及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整理归档;指导各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各乡镇xx参照县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三、预防预警

(一)已有地质灾害危险点的治理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土资源部、交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规定,对公路建设形成的高陡边坡、不稳定斜坡以及易发生石块崩塌的.路段,责成建设或项目法人单位及时治理,确保安全。

风景区管理部门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旅游区(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对风景区内的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工程治理。

相关乡镇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治理。

(二)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

县国土资源局和相关乡镇xx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络的作用,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监测,发现险情要及时向县xx和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性组织避灾疏散。

(三)发放防灾明白卡

为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县国土资源局和乡镇xx根据当地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乡镇长和村委会主任以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要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发到村民手中。

(四)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

县国土资源局和气象局要加强合作,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并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县xx,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当发出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后,当地xx要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1.速报时限要求。县国土资源局接到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内速报县xx和市国土资源局。县国土资源局接到出现中型、小型地质灾害后,应在1小时内速报县xx和市国土资源局。

2.速报内容。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按危险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一)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二)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三)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ⅲ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四)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ⅳ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

五、应急响应

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分级响应程序,根据地质灾害的等级确定相应级别的应急机构。

(一)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中型地质灾害灾情的乡镇xx县xx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发生地乡镇xx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工作,在县xx的领导下,由本县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县公安、武警、国土、建设、交通、水务、民政、气象、救灾等有关部门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采取应急措施,加强监测,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二)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

出现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乡镇xx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工作,在县xx的领导下,由辖区乡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本地国土、建设、水务、民政、救灾等有关部门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采取应急措施,加强监测,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三)应急响应结束

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经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批准,撤消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急响应结束。

六、部门职责

(一)紧急抢险救灾。县公安局负责调动公安、武警、消防部队帮助受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对被压埋人员进行抢救;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进行抢险,及时消除隐患。县规划和建设局、水务局、安监局、县供电有限公司、天然气公司、消防等部门负责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发生的灾害隐患,保护供水、供气、供电等设施免遭损毁;组织抢修受损毁的供水、供气、供电、水利等设施,保障正常运行。县旅游局负责指导、督促相关部门做好旅游服务设施的保护和排险,做好旅游景点游客的疏散工作。县教育局负责指导、督促和帮助灾区修复受损毁校舍或应急调配教学资源,妥善解决灾区学生上学问题。

(二)应急调查、监测和治理。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发生实况、地质灾害监测等相关资料信息,组织应急调查和应急监测工作,并对灾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应急防治与救灾措施建议;组织专业技术和施工队伍,实施必要的应急治理工程,减缓和排除险情灾情进一步发展。县水务局、防洪办负责水情和汛情的监测以及地质灾害引发的次生洪涝灾害的处置。县气象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所需的气象资料信息,对灾区的气象条件进行监测预报。如发生的地质灾害可能造成次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水、气、渣),县环保局负责配合进行水、气、辐射环境应急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轻环境污染危害。

(三)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县卫生局负责医疗救治工作,做好灾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预防和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并根据需要对灾区卫生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县畜牧局负责组织灾区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加强动物疫情的监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动物疫病的暴发流行。县药监局负责组织应急疫苗、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防护用品。经济和商务局负责组织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调度,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

(四)治安、交通和通讯。县公安局负责协助灾区有关部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恶意扩大传播地质灾害险情的违法活动;迅速疏导交通,必要时对灾区和通往灾区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县交通局负责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修损毁的交通设施,保障交通干线的安全,确保道路畅通。县电信分公司、县移动分公司、县电力公司负责尽快恢复受破坏的通信和电力设施,保证应急指挥信息通信电力畅通。

(五)基本生活保障。县民政局、救灾办负责协助灾区做好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妥善安排避险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强对救灾款和救灾物质的分配、发放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六)信息报送和处理。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调查、核实险情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潜在威胁、影响范围以及诱发因素;组织应急监测,实时掌握险情灾情动态,及时分析、预测发展趋势;根据险情灾情变化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并报告县指挥部;县广电局根据县指挥部的要求,发布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做好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

(七)应急资金保障。县财政局负责应急防治与救灾补助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做好应急防治与救灾补助资金的分配及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七、其它职责

县武警中队按照《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规定,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等工作。

八、应急保障

(一)应急队伍、资金、物资、装备保障。加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建设,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防治与救灾力量及时到位。专业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武警部队、乡镇(村、社)应急救援志愿者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防治与救灾演练,提高应急防治与救灾能力。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按《财政应急保障预案》规定执行。各乡镇xxxx县级相关部门要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必需等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

(二)通信与信息传递。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有线电话、卫星电话、移动手机、无线电台及互联等有机结合,建立覆盖全县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信息,并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篇8

1.1 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突发性自然灾害救助的应急能力,进一步规范救灾工作,提高救灾工作效率,努力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确保灾区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乡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务院令第577号)、《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河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河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鹤壁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淇滨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编制。

1.3 适用范围

凡在我乡范围内发生的干旱、洪涝灾害、风雹、低温冷冻、暴雪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达到本预案响应启动条件的,启动本预案。

发生其他类型的突发事件,根据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1.4 工作原则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综合协调、属地管理为主;(3)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4)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灾民自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2.1 成立上峪乡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

乡人民政府成立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整个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书记任总指挥长,乡长任副总指挥长,乡科级领导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党政办、武装部、水利站、团委、民政所等人员组成,民政所长任办公室主任。应急保障

3.1 信息保障

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建立应急通信联络机制,确保成员单位和各村之间联络通畅。建立乡级涉灾部门间灾情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灾情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灾情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全乡灾情信息网络,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传递。

3.2 人力资源保障

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加强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覆盖乡、村的灾害信息员队伍,提高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应急救助工作水平。

乡政府要建立健全与人武部、派出所、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同时,培育、发展相关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鼓励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3.3 救灾装备保障

各村应配备救灾管理工作必需的设备和物质。

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配备救灾必需的车辆、摄像(录像)机等设备。

3.4 资金与物资保障

乡政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规定,综合考虑有关部门灾情预测和上实际支出等因素,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预算资金不足时,乡政府要通过预备经费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保障受灾群众生活救助需要。

3.5 宣传和培训

积极开展减灾活动,推进减灾示范村建设。组织开展全乡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常识,组织“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活动,增强公民防灾减灾意识。

乡政府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乡灾害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和 灾民转移演练。

信息管理

4.1 预警信息

乡水利站要及时通报汛情、旱情预警信息,乡土地所及时通报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乡林果站要及时通报森林火灾信息。要加强与气象部门、地震部门联系及时准确乡各村通报灾害预警信息,4.2 灾情管理

本辖区各村按照民政部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做好灾情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工作。

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各村要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将本行政村内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向乡政府报告;乡政府在接报灾情信息2小时内审核、汇总,并向区政府和区民政局报告。

对本行政村内造成死亡(含失踪人口)2人以上或房屋大量倒塌、农田大面积受灾等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村主要负责人要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同时上报乡政府。乡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在2小时内向区政府和区民政局报告。

本预案应急响应启动后至灾情稳定前,各行政村执行灾情24小时零报告制度,每日上午8时前向乡政府报告灾情,乡政府每日上午9时之前向区政府和区民政局报告灾情。

在灾情稳定后,各行政村要在2日内核定灾情数据,并 向乡政府报告;乡政府要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的1日内审核、汇总区数据,并向区政府和区民政局报告。

对干旱灾害,各行政村要在旱情初露、群众生产和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时进行灾情初报,乡民政所汇总后逐级上报;在旱情发展过程中,每2日续报一次,直至灾情解除后上报核报。预警响应 5.1 启动条件

根据气象、水利、地震等相关部门发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出现可能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基本生活,需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的情况。

5.2 启动程序

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灾害预警信息,决定启动救灾预警响应。

5.3 预警响应措施

预警响应启动后,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立即启动工作机制,组织协调预警响应工作。视情况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

(1)及时向乡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向各行政村发布预警响应启动情况;向相关的行政村发出灾害预警响应信息,提出灾害救助工作要求。

(2)加强值班工作,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灾害预警信息 分析评估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3)通知乡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和有关行政村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做好救灾物资调运准备工作。

(4)派出预警响应工作组,实地了解灾害风险情况,指导开展救灾准备及应对工作。

(5)及时向乡应急指挥部报告预警响应工作情况。

(6)做好启动救灾应急响应的各项准备工作。

5.4 预警响应终止

灾害风险解除或演变为灾害后,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决定预警响应终止。

应急响应

根据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乡应急指挥部设定三个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等级。Ⅰ级响应由乡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统一组织、领导;Ⅱ级响应由乡应急指挥部副指挥长组织协调;Ⅲ级响应由分管民政工作副乡长组织协调。

6.1 Ⅰ级响应

6.1.1 启动条件

(1)我乡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因灾死亡5人以上;

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300人以上; 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200间以上;

干旱灾害造成群众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农业人口10%以上或1000人以上;

6.1.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向应急指挥部提出进入Ⅰ级响应的建议,由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决定进入Ⅰ级响应状态。

6.1.3 响应措施

由乡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统一领导、组织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1)由乡应急指挥部领导主持召开专题会,乡直各部门参加,必要时请受灾重点村参加,对抗灾救灾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2)由乡应急指挥部领导率乡有关部门到受灾村指导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慰问受灾群众。

(3)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及时发布灾区需求。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切实做好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和新闻宣传工作。必要时,乡应急指挥部邀请有关专家开展灾情发展趋势及灾区需求评估。

(4)根据各行政村受灾申请和有关部门对灾情的核定情况,乡财政所、乡民政所及时下拨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5)乡派出所负责灾区社会治安工作,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紧急转移工作,参与配合有关救灾工作。

6.2 Ⅱ级响应 6.2.1 启动条件

(1)我乡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因灾死亡3人以上;

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100人以上;

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80间以上;

干旱灾害造成群众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农业人口8%以上或800人以上。

(2)乡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6.2.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向区减灾委提出进入Ⅱ级响应的建议;由乡指挥部副指挥长决定进入Ⅱ级响应状态。

6.2.3 响应措施

由乡指挥部副指挥长组织协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1)根据各村受灾情况核定灾情,乡财政所、民政所及时下拨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并视情况向区民政局申请生活救助应急物。(2)灾情稳定后,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评估、核定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并按有关规定统一发布。

6.2.4 响应终止

救灾应急工作结束后,由乡应急指挥办公室提出建议,乡应急指挥指挥长决定终止Ⅱ级响应,并向区减灾委主任报告。

6.3 Ⅲ级响应

6.3.1 启动条件

(1)我乡行政区域内发生较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因灾死亡1人以上;

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50人以上;

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50间以上;

干旱灾害造成群众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农业人口5%以上或300人以上。

(2)乡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6.3.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乡应急指挥办公室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向区减灾委提出进入Ⅲ级响应的建议;由乡应急指挥副指挥长决定进入Ⅲ级响应状态,并向区减灾副主任报告。

6.3.3 应急措施

由应急指挥副指挥长组织协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召专题会,分析灾区形势,研究落实对灾区的救灾支持措施。

(2)派出由应急指挥部领导带队、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小组到各村核查灾情,慰问受灾群众。

(3)应急指挥办公室与各村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并按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切实做好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工作。

(4)根据各村受灾申请情况,乡财政所、民政所及时下拨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并视情况向区民政局申请救灾应急资金。

(5)灾情稳定后,乡应急指挥办公室到受灾村进行评估、核定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组织开展灾后救助和心理援助。

6.3.4 响应终止

救灾应急工作结束后,由乡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决定终止Ⅲ级响应,并报告区民政局。

6.4 信息发布

6.4.1灾情信息发布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

灾情稳定前,乡应急指挥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协调机构或宣传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发布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动态及成效、下一步工作安排等 情况。

灾情稳定后,乡应急指挥部及时对各行政村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要评估、核定并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7.1 过渡性生活救助

启动本预案Ⅲ级以上应急响应后,乡应急指挥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各村灾情进行评估,了解过渡性生活救助需求情况。

7.2 冬春救助

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当年冬季、次年春季,乡政府要为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乡政府于每年9月下旬开始调查冬春受灾群众生活困难情况,开展受灾群众生活困难状况评估。

受灾要在每年10月底前统计、评估本行政区域受灾人员当年冬季、次年春季的基本生活困难和需求,核实救助对象,编制工作台账,制定救助工作方案。

7.3 倒损住房恢复重建

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由受灾乡政府组织实施。建房资金通过政府救助、社会互助、亲邻帮助、以工代赈、自行借贷、政策优惠等多种途径解决。重建规划和房屋设计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充分考虑防灾抗灾等因素,避开 灾害隐患区域。

7.3.1 乡政府根据各村上报的倒损住房核定情况,组织评估小组,对因灾住房倒损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以乡民政所的名义向区民政局提出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申请。

7.3.2 上级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下达后,按照区政府确定的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资金补助标准,及时下达各行政村。

7.3.3 乡政府要采取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对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工作进行检查和绩效评估,并将检查评估结果上报区民政局。

附则

8.1 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监管

建立健全由纪检、财政、民政等部门参加的救灾专项资金监管协调机制。乡纪检、民政、财政部门对救灾资金管理使用特别是发放工作进行专项检查,跟踪问效。各有关部门要配合纪检、民政、财政部门对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8.2 奖励与责任

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严重虚报、瞒报灾情的,依据有 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8.3 预案演练

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协同乡直各单位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8.4 预案管理和更新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管理。预案实施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适时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并视情况变化作出相应修改并报区政府审批。各行政村的自然灾害救助综合协调机构根据本预案制定或修订本村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8.5 预案制定与解释部门

【泥石流灾害应急预案】推荐阅读:

上一篇:《带队伍》之感下一篇:酒店行政部工作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