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子古镇报告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街子古镇报告(共7篇)

街子古镇报告 篇1

实习正文:

一、实践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了解街子古镇历史文化,用田野调查和旅游人类学的视角去看古镇的开发,让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二、实习内容:

2011年10月29日早上8点整,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和10级历史、博物、民族学的同学们在新星剧场乘上校车,向此次的实习地点——街子古镇快乐出发。

(一)街子古镇概况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的街子镇,在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与青城后山连接。它既得山灵水秀之惠,又有以唐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街子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五代时名“横渠镇”,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境内有晋代古刹———光严禅院,凤栖山旅游风景区,千亩原始森林,千年银杏、千年古楠、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条街,宋代民族英雄王小波起义遗址,唐代一瓢诗人,唐求故居,有神奇传说的古龙潭、五柜沱、云雾洞等,全镇各种文物古迹二十余处。

(二)具体过程

经过近3小时的行驶,约11点的时候,校车在街子古镇停了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此次课程实习。

初入古镇,第一感觉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去处。其青石板路镌刻着风雨飘摇的如烟铅华,其古老民居记录着朝代变迁、人文传承的悠悠血脉。千亩原始森林里,千年银杏、古楠、古柏、古杉参天蔽日;入云古塔,清代遗风,刻画着白蛇成仙、人间眷侣的婵娟故事;唐求故里,一瓢诗人,颂扬着这里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传神经典。

如今的街子镇经历了2008年地震重建后,其形其神其韵返璞归真,发出了熠熠闪光的盛世升平的景象。

进入街道,两边是青瓦褐墙的商铺、茶馆和酒肆,中间贯穿一水沟,溪流澹澹,芳草凄凄。水沟的石质盖板上,堆放着别致精美的盆景、花卉,一派闲情人家的感觉。

到了街子核心,是街子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与遗存:石质牌坊,上书“唐求故里”;字库塔,高150米,五层,呈六方体形,清道光年间用石条、石墩和青砖建成;几棵穿天入云的古银杏树,虽值秋,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驻足于斯,环顾四周,品读古韵,让人心境通幽,神情怡逸。

街子镇上的古建筑,其体量、布局小巧、实用,不人为地雕琢彩绘,反映出此地人不张扬、不奢华、求实用的习俗,寓含淡泊、质朴的思想性格,浓缩着清代西南小镇的风貌。

沿着青石条铺就的台阶而下,古码头的遗迹清晰尚在。贡茶、番马,丝绸、藏药,昔日味江上互市的京华烟云,沉淀在江渚河芷,依旧在世代当地原居民中传承和记忆。而承载古镇与古镇居民的味江自幽深处而来,波光潋滟,又如深闺中端庄雍贵的少妇,不惊不乱,矜持地消失在远处的绿烟中。竹筏穿梭江面,船工撑竿来往,笙竽对奏,渔歌互答,在远处飘来的钟鼓声中,诉说着味江古运、茶马古道的绵绵历史。

河对岸是叠翠灵秀的回龙山,碧水萦纡,腾隐在云间。一架廊桥飞跨两岸,气势如虹,使河流纵横的“川西水乡”,千堑变通途。

临河而坐,江山如画;河风徐来,沁脾如兰。旖旎垂柳,森森幽篁,在绿的空气里,舒缓臂膀,尽情享受“青城山后花园”的胜景。一杯茶在手,一颗心淡静,与朋友相聚,此情何堪比?都市的繁华,人情的冷暖,季节的变换,在古镇的山水间、人情里,0 不仅仅是物欲、温度的过滤,更是似水年华的荡涤。健康、亲人、朋友、大自然,才是人生最值得亲密的首选。

下午三点左右,课程实习结束,带着三分疲惫七分内心的宁静踏上了回城的校车。

三、实习结果

大致游览了街子古镇,总体感觉还不错,比如街道干净,环境清幽等,但也存在一些的问题。

(一)、水污染。因为512地震、游客素质、旅游开发时不注重对水的保护和对垃圾的处理不当等原因,使味江水中含有一些垃圾和废建筑材料,水质浑浊,并有腥味。

(二)在和一些游客的交谈中,感觉他们对街子古镇的基础服务设施很不满意,比如厕所收费很高(有一个“星级厕所”就一元钱一次);还有它的旅游产品种类不够多,不够有特色。

四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的实习,对古镇的开发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古镇旅游由于适应了城市居民寻幽访古及休闲体验的需求而成为发展极为迅猛的旅游形态,其参与性与体验性十分突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的旅游热点之一。与古镇“旅游热”接踵而至的古镇“开发热”、“申遗热”也日渐升温。而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作为“东方聚居文化的瑰宝”的古镇正面临着以城市化和工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化的强力冲击。因此,我们应该冷静思考的是:古镇本身就是历史文化遗产,是古镇旅游、开发的“根本”,而消失的文化是不可复制的,若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甚至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消失,不仅使古镇旅游、开发成为无本之末,更是我们这代人对祖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历史文化的一种罪过。由此,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保护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旅管学科应尽的义务,更是民族学、旅游人类学的等相关学科不可推卸的责任。

街子古镇报告 篇2

特大城市周边古镇因紧邻特大城市,一方面因受到特大城市的综合交通设施的辐射具有较高的可达性;另一方面,因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遗迹、自然风貌特质等因素会吸引大量游客,容易产生有别于其他小城镇的特殊交通特征。为此,需有针对性的进行有别于传统小城镇的交通规划。成都市街子古镇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建置历史,位于成都市下辖县级市崇州西北群山之麓,山坝交接地带;古镇东北毗邻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都江堰,北临青城后山,西北毗邻四川省级风景旅游区———九龙沟。街子古镇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质吸引了成都及周边城市大量的游客前往,在节假日、周末游客量更是激增。通过对街子古镇交通规划的探索对同类型古镇的交通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街子古镇对外交通体系

依托中心城市成都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街子镇未来将形成集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路等为一体的对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1 轨道交通

规划城际铁路成青铁路从成都火车北站引出、途经都江堰、青城山、街子古镇后在大邑与成新蒲城际铁路共线联系邛崃、蒲江等。成青铁路实施后,街子古镇将直接融入成都市中心城区1小时轨道交通圈,届时街子古镇对外交通将更为便利。规划双通道实现街子古镇与街子城铁站的快速联系,即:廖街路(快速路)、街安路(主干路)。

2.2 公路交通

规划形成“两高三块”的“高快相融”交通格局。

两高:即成都第二绕城高速、第三绕城高速。通过廖街快速路能实现古镇与第二绕城高速、第三绕城高速的快速联系。

三快:(1)川西旅游环线,串联都江堰、万达文化旅游城、青城山、街子古镇、安仁古镇等。(2)怀华路与崇州市中心城区的快速联系通道。(3)廖街快速路,连接第二绕城高速公路、第三绕城高速公路。通过廖街快速路,街子古镇路网系统能够迅速融入成都经济区高速公路网络体系。

3 街子古镇内部交通架构

3.1 古镇交通现状解读

路网系统: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支路网系统不够完善。慢行系统:古镇核心保护范围内慢行系统极为完整,但古镇核心范围外古镇配套服务区慢行系统未成体系,且缺乏与古镇内慢行网络的互动联系。公共交通:古镇有对外的客运交通枢纽,但古镇内公共交通系统缺失。停车系统:现状停车设施缺乏,占道停车情况较为严重,在节假日停车供需矛盾更突出。

3.2 街子古镇内部交通架构

3.2.1 道路网系统

在古镇核心区内沿用既有路网机理,在古镇拓展区采用自由式与棋盘式相结合的形态。规划干路系统形成“四横三纵”结构形式。规划区内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主干路:古镇与外部交通连接、古镇内各组团联系的通道,道路红线宽度为25-35米。主干路路网密度为2.54公里/平方公里。次干路:与主干路一起形成古镇的骨架路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交通的作用。道路红线宽度:12-16米,路网密度2.12公里/平方公里。支路:为古镇干道路网系统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道路红线宽度:7-12米。路网密度4.35公里/平方公里。

3.2.2 慢行系统规划

慢行系统是古镇交通体系里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机串联古镇景点的纽带。街子古镇因其位于青城后山的特殊区位,在进行慢行系统线路规划时不应仅局限于古镇一隅,应拓展至周边相关区域。本次规划的慢行系统网络,不仅串联了街子古镇内部的既有古街区,同时串联了紧邻街子的双廊古镇、千年古刹上古寺、下古寺等。

3.2.3 公共交通规划

结合城际铁路街子站设置公共交通首末站。公交线路主要沿镇区主次干路布置,镇区公共交通站点300米覆盖范围不低于90%。镇区公交车辆选择应兼顾小镇居民常规公交出行的要求以及游客观光游赏的需要。

3.2.4 公共停车场规划

街子古镇在高峰客流日的游客量已经达到了古镇的游客容量10万人次。在巨大的游客量下,街子古镇的配套设施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这其中以停车供需矛盾表现最为突出。街子古镇现状仅有停车泊位约800个,远不能满足高峰客流日的需要,这直接导致在高峰客流日路段随意停车、交通拥堵等现象。为此,在进行公共停车场规划时,应对公共停车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并根据公共停车需求预测结论配建公共停车场。

古镇的公共停车需求主要根据古镇的游客容量进行计算:公共停车需求总量=游客容量×分交通方式出行比率

公共停车场总面积=公共停车需求总量×停车周转率÷车均停车面积

据此计算小汽车、旅游大巴等所需停车面积如表1所示。

由上述预测可知古镇需小汽车停车面积65625平方米,旅游巴士停车面积11733平方米。街子古镇现状有3座停车场,现状停车场总面积约17000平方米,结合停车交通需求预测,本次规划小汽车停车场5座,总面积49000平方米。为便于游客的组织,并结合旅游大巴停车泊位的测算结果,单设旅游大巴专用停车场一座,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新增5座小汽车停车场主要结合古镇出入口和古镇的重要节点进行布置。

4 结束语

迄今为止,国家已经公布了六批次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共计252个,这其中有超过半数的古镇都位于特大城市1小时交通圈内。街子古镇作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城镇,文章从路网架构、慢行系统、公共停车系统进行了探索,但还存在需要继续拓展研究之处,如:针对高峰客流日的交通管理规划;古镇慢行系统专项设计等。伴随短途游、周末游的日渐兴起,古镇的游客量将会迎来新一轮的高峰,针对古镇的交通专项研究空间广阔且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杨兆升.交通运输系统规划[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2]江捷.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旅游交通组织模式研究[C].2014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4.

街子古镇报告 篇3

占地面积:300亩

二期占地面积:100亩

容积率:1.2绿化率:35%

项目位置:崇州市三郎镇九龙沟沟口

售楼电话:82296169

开盘时间:2009年

户型:套一54.82㎡-58.34㎡

套二73.68㎡-77.95㎡

跃层92.58㎡

价格区间:清水4680-4980

精装5480-6850

物业费:1.2/㎡

楼盘介绍:

本项目九龙圣地伴山里地处崇州市三郎镇九龙沟风景区沟口,此地是避暑圣地,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仅24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比成都市区低3-5℃。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2-3万个,高于市区2000倍。这里是崇州市311工程的龙头示范区域,该区域有成都置信集团和崇州市政府联合打造的亚洲最大动植物山地乐园、嘉年华游乐区、英式乡村五星级酒店、北京一家五星级温泉疗养酒店(在九龙寺对面)、光 伴山里专题

明日报社会所、金盆地酒庄、九龙沟飘流、杨家大院文物保护区等。同时该区域有距离项目最近的两座千年古寺,一是项目旁边的天官庙、一是公司“5.12”灾后援建的凤鸣村安置点旁边山上的大明寺(始建于公元605年)。我们的项目距离动植物乐园启动区500米、距游乐园区约200米,位于三郎镇新场镇中心,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本项目东临“街子古镇”(约3公里)和皇家古寺“光严禅院”。街子古镇为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省级文化历史名镇,成都市“魅力之城”、“五大天府古镇”之一,全国驰名的“兰花之乡”,这里有成熟的旅游街区。“光严禅院”古寺始建于隋朝,重建于唐朝,在中国佛教丛林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誉为“西川第一天”。本项目南与怀远古镇相连,西临2万亩樱花基地,8万亩翠围山原始森林和九龙沟风景旅游区。北靠凤栖山和“青城山”。青城山为5A级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道教名山,素有“青城天下幽”一说,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而凤栖山是青城山一百零八景之一,自古有“藏龙栖凤”之称,杨贵妃也归葬于此。九龙沟风景区175平方公里,其中游览面积32平方公里,由九龙沟水石景区、大西山原始森林景区和古寺等三部分组成,其中以九龙沟动态水石景观最引人入胜。2万亩樱花基地是以“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将用3年时间投入2.5亿元,打造以樱花为主的,集生态旅游、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区。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00亩,容积率

1.2,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米,总体定位为英伦风情精品度假小镇,配套有6000平米的文化休闲广场,商业街区。分为四期开发,一期

30余亩已于2009年建成;二期“伴山里”总占地面积100亩,分为

A、B两个组团,正在销售的是二期A组团。其余的三期、四期都在陆续规划开发中,其中四期的商业部分与置信打造的商业酒吧街上下游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街群。

二期伴山里A区容积率仅1.0,绿化率大于35%,北侧规划有2500平米带状绿地(长195,宽约23米)。由五幢4+1F退台式英伦电梯墅质山房和一个英伦风情接待中心组成,并配套戏水池,集羽毛球、篮球场于一体的多功能球场。“伴山里”A区为英伦乡村风情景观风格,由温莎堡花园、特拉法尔加广场、爱丁堡花园三大景观主题构成。楼栋介绍:

4+1F英伦风情电梯墅质度假山房品质很高,户型优秀。每单元设置1台电梯,一梯三户型,采用层层退台设计,通风采光良好。每户均赠送有大阳台、露台等可变空间。2—3F每户赠送5.4—7平米1个露台(或阳台),底层赠送约18平方米私家花园,顶楼赠送约20平方米屋顶花园。户型面积58---92平㎡。

交通状况:

本项目距离成都市区60公里。有三条自驾车线路可以到达本

项目。一条从成温邛高速崇州出口驶出,经怀远到达本项目;第二条从光华大道经温江上成青快速通道,途经街子镇到达本项目。第三条从成灌高速经过川西旅游环线(106国道),途经街子镇到达本项目。也可通过三条班车线路到达本项目,一是本项目有大巴班车,除了每周三限号不能到达外,均可到达本项目(周末不确定);二是在茶店子站内坐九龙沟旅游专线到达本项目;三是从火车北站坐高铁到青城山前门,先乘102公交车至街子古镇,再转街子至怀远班车在九龙沟牌坊处下车即可到达本项目。(高铁一期由成都北站到青城前山,高铁二期将经街子、三郎、怀远延伸至大邑,三郎快铁站口距本项目约300米。)

周边配套:

本项目地处三郎新场镇中心,东邻9年制小学,中学及幼儿园(规划中)敬老院,亚洲最大动植物山地乐园游客中心,正对面便是未来规划的快铁站站口;南邻干五里河河滨公园,天官庙,置信别墅区,英伦特色度假酒店集群,河滨商业街区。沿重庆路周边有光明日报社会所,大明寺(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旅游景点),金盆地酒庄、本项目开发商“5.12”灾后援建的“凤鸣村”安置点,以及鸡冠山省级森林公园。西临亚洲最大动植物山地乐园,以及按“华侨城·欢乐谷”、温江“国色天香”模式打造的大型游乐乐园嘉年华,商业酒吧街,英伦乡村五星级酒店,三郎镇政府、三郎镇卫生院、派出所、邮储银行及农商银行等;北临林荫大道、凤栖山森林公园及杨家大院。

置信联合打造的亚洲最大山地乐园示范区已启动,未来的三郎镇将成为以亚洲最大动植物山地乐园为特色,集度假、养生、避暑、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英伦风情特色度假小镇,根据整个崇州市对三郎镇的整体规划,配套打造,对于以后在这里长期居住是非常适宜的,对于旅游度假投资来说,其增值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医疗配套:三郎镇卫生院、北京301医院(规划中)开发公司:九龙圣地旅游置业有限公司

青岩古镇调查报告 篇4

青岩古镇,一个古老而整齐划一的古城镇。述其地理环境,为广西、云南、贵州三省的交界处,地质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按当地居民的话说就是:“青岩地皮下面是空的,是一个巨大的溶洞,地质不很稳定。”

下面便将本次调研成果及心得论述如下:

(一)古老历史

青岩是贵州最著名的文化名城之一,古老历史造就了文物多达百处,其中有23处已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现已不一一例数。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曾是浙大西迁入贵州的第一站,当时浙大迁入贵阳时就选在此地建学。一是这里是日本飞机轰炸时的盲点地区,能够相应地保护师生及教学设施的安全。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为了学术研究及持续,大家都坚持下来共度难关。随同浙大西迁的还有另外几间国内知名大学,其中就有一间师范大学迁于此(具体校名待查)。据当地老人的讲述如下

当时我才十多岁,那是就有一间师范学校搬到我们镇里,就在山前面办学。那个地方有很大的一块操场,我们那时候就很喜欢在那个地方玩,至于他们是什么时候搬来的我就不知道了。他们中大多都是外省人,他们的校长是校长,张校长一百多岁才去世。那时候日本军轰炸贵阳时,从青岩上方飞过,飞得很低,但是却没有轰炸青岩这个地方。至于他们什么时候搬走的,这个我们也不知道了。当时他们在这个地方受到大家的欢迎和爱戴,他们都是自己做饭吃。当时为了躲避战火,他们也有些跑进山洞里上课,条件很艰苦。另外还有周恩来及其妻子邓颖超在此居住过,其住地现已是被保护起来。再者这里曾出现了云贵第一个状元赵以炯,现今还保存好有赵公祠,是当时的当地村民自发出钱修建的。

(二)丰富的文化资源

提及文化资源,当地的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从河滨公园至其有一个小时的车程,途间忽然从城市转入乡村这种心情是略带有一点失落感的,对于一个习惯于大都市繁华的人来说,这就是一种失落感。但是这里却不一样,车子刚刚停住,走下车迎面而来的是古老的城墙,给人一种古老而肃穆的感觉,到是两旁的现代气息浓厚的建筑对其抹灭了不少,这是一个憾点。以下便将把我们作为一个旅游者的角度自门口进入到游览完毕途中所见的文化资源论述出来,其中有新引进的及原始的。

(三)行为艺术

刚入城门,只见众多人围在一起,处于好奇我们便跟了过去。只见有两人身着清代后期的服饰,全是涂上如古老电影中的人物,一个手持青铜算盘,一个手持铜扇。两人屹立不动,游者拍照不绝,也有上前与之合影的。

赵教授向我们讲述,这是由省外新引进的一种文化艺术,这也算是给当地的旅游增加了一些生机吧!

(四)整体布局

进入后大家都有一个感受就是,这里的规划是相当好的。路为青石板路,路旁的建筑是古老的明清建筑,虽经过现代工艺的加工,但是却保留了其固有的时代气息。

其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至今保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陈旧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此外还有大量的祠堂庙宇。

整个街道上下都形成了商业性质的街区,这给古镇减去了几分原本应有的民族气息。现代化及旅游规划虽然带动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当地原本的风貌。

(五)商业特色

当地为苗族聚居地,满街的苗家特产,如苗银、苗服、苗饰等。游客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购买到各种有特色的纪念品,亦也可以观看银匠师傅现场制作银饰。当然还有青岩特产卤猪脚及玫瑰糖等的买卖,这是其相对保存较好的地方特色。

但是其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如旅游商品的相同性,与其他旅游地区的旅游产品相同这在本地是最常见的,这也是很多旅游地区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古镇的调查报告论文 篇5

【关键词】历史悠久;古道;文化; 民族;建筑

一 引言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西南地区兴起,并成为当时唐朝和吐蕃的缓冲地段,也是连接强者之间的纽带,也是沟通两者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道的主要途经地之一。

沙溪古镇,作为一个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曾经繁华一时,作为当时古道上的一个古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茶马古道作用的消退,这里也就成了众多古镇一样的被文明社会所遗弃了。

另外,公元前400多年,沙溪就形成了以黑惠江为中心的青铜冶炼制作基地,沙溪先人在那时就拥有了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成为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沙溪古镇位于云南省大理剑川县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坐落于青山环抱的小坝子,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另外,它是一个以白族为主,汉、彝族共居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它是一个被人们誉为“山美、水美、坝子美、姑娘更美的鱼米之乡和歌舞之乡”。

城镇选址:水随山而形,山界水而止,界分其域,止其逾域,聚其气而施耳” ,说的是我们中国传统建造城市的理想之地。

沙溪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沙

溪古镇背靠石宝山,面对黑惠江,是典型的“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基本格局。这样的自然条件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人与自然关系和谐,自然山川和建筑绿化的景观取得优美的背景、烘衬、层次、轮廓以及借景、对景等诸效果,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局部小气候。

总体来说,沙溪古镇位置的选择传承了中国传统村镇位置选址的风水思想。 沙溪古镇以寺登街为中轴线,将古镇分为南北两片,古镇总体沿黑惠江由北向南成带状分布,四方街是古镇的核心与灵魂。寺登街由东向西贯穿于整个古镇,古镇共有三个门——东寨门、南寨门、北寨门,西边紧靠熬峰山的无寨门。东寨门通往大理地区,南寨门联结古镇南面与西面的滇西盐井,北寨门通往西藏地区。

另外,曲折性是古镇街道的主要特征。这种曲折感创造了亲切感和趣味感。此外,由于街道的弯曲所产生的阴影也可以起到遮阳的效果。其次建筑与街巷之间存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筑是形成街巷空间的决定性要素。沙溪古镇建筑有“亦商亦局”的功能。临街建筑与街道相邻的`空间,多数屋主将其作为经营活动。

四方街似曲尺型,正街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100米,其中北部街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50米,整个街面用红砂石板铺筑,街中心有两棵数百年的古槐树。四方街东面有坐东朝西的古戏台,西面有坐西朝东的兴教寺,两这遥相呼应,将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整个街场四周商铺马店林立,三条古巷道延伸到古镇的四面八方。

沙溪古镇一带凝聚了白族传统民居风格及古城街巷原有格局,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价值。在沙溪古镇,当地的传统民居布局形式主要有“三房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两种形式。此外,在传统聚落中,由于基地形状、地势,以及实际功能的需求,在基于传统的基本布局形式放生变异延展。如位于沙溪古镇四方街北侧的老马店,因兼顾经商的需求,在形制上欲保持“三房一照壁”,建筑的布局设计主要采用前商后住的布局,以相邻院落厢房后墙改为照壁,以保持传统的布局形式。另外,建筑主体围护结构主要采用土坯建造。

这些建筑高三层,结构精巧,出角十二角,翼然若飞。虽经修缮,但基本上保持了原建筑风貌。

另外,居民长期建设中,建筑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通过对山水环境加工整合,和传统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让人通过观赏建筑同时使人浸润在文化的氛围。由于有完整无缺的古建筑,沙溪寺登街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列入100处濒危建筑遗产目录,同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沙溪古镇完整地遗存着远古街市的原始风貌,环境幽静,街道干净整洁,街区也有完善的绿化体系,如街道两旁的柳树和各种绿色植被;黑惠江及街道两侧的水质清澈见底,远远望去,这里古树掩映,瓦舍人家古朴清幽,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秀美而典雅。

沙溪古镇位于寺马列拉雅山脚下的一个偏僻山谷,经济发展滞后,交通不便,较为封闭。

另外,巷道多沿垂直于街道的轴线方向延伸至镇区外围,与街道一起形成公共交通体系。由于受到空间格局的界限,导致一些商业交通活动街道显得很拥挤。

人是街道空间体验的主体,不同效果和尺度的街巷空间会给人压抑、兴奋、或紧张等感受。另外,沿街两侧大部分为居住用地或商住混合用地,也有部分宗祠用地,建筑密度大,各类用地性质的土地较为混杂,其中寺登四方街最具有商业气息,体现茶马古道集市的建筑当属密布在街场四周及巷道两旁前铺后马店的商业建筑,商业服务网点较集中。外部空间组织有一定的次序,绿化及开放空间较平均。但是,土地利用的低效益和设施的低效能,也抑制了传统街道应有的活力。

太子会是沙溪古镇传统的民俗活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民间宗教活动,俗称 ”太子会”。到时候男女老幼披红挂绿,从八方云集到兴教寺和回女街,抬着太子、佛母的神像举行游 行庆典,锣鼓队、佛教队、道教队、洞经乐队等轮番登场,再加上古戏台上表演的大戏,寺登街上人声鼎沸,舞乐连天,灯火绵延,通宵达旦。

首先,沙溪古镇远离城镇,处在深山老林之中,地偏人稀,四周又被林木杂草环抱。古镇的建筑为木构架,容易引起火灾,这往往成为古建筑受到严重外部威胁之

一。而且

其次,古建筑管理单位普片缺乏防灾自救能力,没有专职消防队员,也没有安装配备有效的消防设施,这些一旦发生火灾,城镇消防队无法及时赶到。而且大多数

古建筑缺乏消防水源,且周围道路狭窄,有的还设有门槛、台阶,消防车无法通行。这给火灾扑救带来很大的困难。例如:香格里拉古建筑烧毁事件等等。

最后,由于近年来城乡建设的一体化,现代化,如今的古镇也随之商业化,如一些商品经营活动,提供餐饮和工艺品出售的服务等等,给这些建筑文物古迹带来一定的破坏性,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古建筑往往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由于古建筑的管理不完善也是威胁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的重要因素。所以,科学管理的概念在这里就显得特别重要。

第一,建立起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和实施安全条例,让人们认识到防灾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维修保护,培养一批又专业救援能力的队伍。

第二, “保护”与“利用”和谐并存,前提是保护,而合理的利用。在保证古建筑的外观,根据现代的生活方式改变内部需要。

沙溪一个古朴而又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镇,淳朴的民风,独特的建筑风格,让人回味。然而,面对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还能不能保持着呢?

所以,对于今后的规划开发发展方向,坚持科学管理,科学发展观规划建设。在“保护”与“利用”和谐并存,前提是保护,而合理的利用。在保证古建筑的外观,根据现代的生活方式改变内部需要。

古镇沙溪,走过一个发展、壮大、辉煌、衰落的过程,只留下了无声的石桥、古道、古街在悄悄诉说着它的过去,只有黑惠江水无声地把沙溪在茶马古道上的辉煌历程带入遥远的大海。曾经繁华一时,作为当时古道上的一个古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茶马古道作用的消退,这里也就成了众多古镇一样的被文明社会所遗弃了。它安静地坐落在云南大理地区剑川石宝山的脚下。这里没有嘈杂的人群扎堆,更没有大理丽江那样繁花似锦的古城辉煌,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四方街,却是那么的古朴、遥远.....

崇仁古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6

通过实地调研、归纳分析等方式对嵊州崇仁古镇进行了实证研究,阐述其物质空间构成要素及其演变过程,深入剖析崇仁古镇空间组织方式,为日后保护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概况、空间形态构成

0 引言

本文从古镇发展的历史沿革出发,总结空间演变秩序并建立空间元素之间的线性连接,形成动态结构,归纳出各空间的内在组织方式,进一步挖掘历史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空间形态。

1 崇仁古镇概况

1.1区位概况

嵊州市地处浙江省东部,北靠杭州,东邻宁波,是全国第一批经济开放县(市)之一。嵊州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为先”之美誉。

崇仁镇位于嵊州市西北部,五百岗山麓,距离嵊州市区11公里,崇仁江(长善溪)穿镇而过,由原崇仁镇(崇仁古镇区域)、富润镇、广利乡扩并而成,本文研究对象为原崇仁镇。古镇面积约30公顷,靠近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图1)

崇仁始建于唐代(618—8),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有裘、张、黄、李、段、白六姓,以裘氏为主。裘氏家风以崇尚仁义为本,崇仁因此得名。崇仁古镇历史遗迹众多,于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6月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现存古镇保持了宋代遗风,明清特色。

1.2 历史沿革

街子古镇报告 篇7

兰辉同志的先进事迹,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见精神。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用生命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兰辉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理想信念的力量,深刻理解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以兰辉同志先进事迹为教材,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

上一篇: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窗外的世界五年级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