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真题

2024-12-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真题(通用8篇)

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真题 篇1

I.Multiple Choice(40 points in all, 1 for each)

Select from the four choices of each item the one that best answers the question or completes the statement.Mark your choice and write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A, B, C or D on the answer sheet.1.All of Charles Dickens’ works, with the exception of _________, present a criticism of the more complicated and yet most fundamental social institutions and morals of the Victorian England.A.Bleak House

C.Great ExpectationsB.Hard Times D.A Tale of Two Cities

2.From ____________ on, the tragic sense becomes the keynote of Thomas Hardy’s novels,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moden is brought to the center of the stage.A.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C.Tess of the D’UrbervillesB.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D.Jude the Obscure

3.George Bernard Shaw’s play ____________ shows his almost nihilistic bitterness on the subjects of the cruelty and madness of World War I and the aimlessness and disillusion of the young.A.Getting Married

C.Widowers’ HousesB.Too True to Be Good D.The Apple Cart

4.It was only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____________ that D.H.Lawrence was recognized as a

prominent novelist.A.The Trespasser

C.Sons and LoversB.The White Peacock D.The Rainbow

5.T.S.Eliot’s poem ____________ is heavily indebted to James Joyce in terms of the stream

-of-consciousness technique, also a prelude to The Waste Land.A.“Prufrock”

C.The Hollow MenB.“Gerontion” D.Lyrical Ballads

6.Charlotte Brontё’s ____________ is noted for its sharp criticism of the existing society, e.g.the religious hypocrisy of charity institutions.A.The Professor

C.VilletteB.Wuthering Heights D.Jane Eyre

7.Shelley’s greatest achievement is his fourcentury novelists ____________ was the first to set out,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o write specially a “comic epic in prose”, the first to give the modern novel its structure and style.A.Thomas Gray

C.Jonathan SwiftB.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 D.Henry Fielding

19.Shakespeare’s authentic non-dramatic poetry consists of two long narrative poems: Venus and Adonis and____________.A.Julius Caesar

C.The Rape of LucreceB.The Winter’s Tale D.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

20.John Milton’s ____________ is probably his most memorable prose work, which is a great

plea for freedom of the press.A.Paradise Lost

C.AreopagiticaB.Paradise regained D.Lycidas

21.D.H.Lawrence’s novels ____________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his masterpieces.A.The Rainbow;Women in Love

B.The Rainbow;Sons and Lovers

C.Sons and Lovers;Lady Chatterley’s Lover

D.Women in Love;Lady Chatterley’s Lover

22.The best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nglish humanists are Thomas More, Christopher Mar-lowe and____________.A.William Shakespeare

C.Henry FieldingB.John Milton D.Jonathan Swift

23.Mark Twain’s particular concern about the local character of a region came about as “local colorism,” a unique variation of American literary____________.A.romanticism

C.modernismB.nationalism D.realism

24.As a poet with a strong sense of mission, Walt Whitman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the creation of the “single”

poem,____________.A.Drum Taps

C.A Boy’s WillB.North of Boston D.Leaves of Grass

25.William Faulkner creates his own mythical kingdom that mirrors not only the decline of the ____________ society of America but also the spiritual wasteland of the whole American society.A.Eastern

C.SouthernB.Western D.Northern

26.In his final years, Herman Melville turned again to prose fiction and wrote what is probably his second famous work, ____________ , which was published after his death.A.Billy Budd

C.MobyDickD.Omoo

29.According to ____________ , the lifeTold Tales, a collection of ____________ which attracted critical attention.C.essaysD.plays

39.William Faulkner set most of his works in the American ____________ , with his emphasis on the ________subjects and consciousness.A.North...Northern

C.West...WesternB.East...Eastern D.South...Southern

40.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was based on the tradition of a curse pronounced on ____________’s family when his great-grandfather was a judge in the Salem witchcraft trials.A.Nathaniel Hawthorne

C.Ezra PoundB.Washington Irving D.Walt Whitman

PART TWO(60 POINTS)

II.Reading Comprehension(16 points in all, 4 for each)

Read the quoted parts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English.Write your answers in the corresponding space on the answer sheet.41.“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Questions:

A.Who’s the poet of the quoted stanza, and what’s the title of the poem?

B.What does the word “this” in the last line refer to?

C.What idea do the quoted lines express?

42.“Never did sun more beautifully steep

In his first splendor, valley, rock or hill;

Ne’er saw I, never felt, a calm so deep!

The river glideth at his own sweet will:

Dear God!The very houses seem asleep;

And all that mighty heart is lying still!”

(From Wordsworth’s sonnet 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dge)

Questions:

A.What does this sonnet describe?

B.What does the phrase “mighty heart” refer to?

C.The sonnet follows strictly the Italian form.What is the feature of the Italian form of sonnet?

43.“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Questions:

A.Who’s the poet of the quoted stanza, and what’s the title of the poem?

B.What does the word “sleep” mean?

C.What idea do the four lines express?

44.“ I celebrate myself, and sing myself,And what I assume you shall assume,For every atom belonging to me as good belongs to you.I loafe and invite my soul,I lean and loafe at my ease observing a spear of summer grass.”

(From Walt Whitman’s Song of Myself)

Questions:

A.Who does “myself ” refer to?

B.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line “I loafe and invite my soul” ?

C.What does “a spear of summer grass” symbolize?

III.Questions and Answers(24 points in all, 6 for each)

Give a brief answer to each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English.Write your answers in the corresponding space on the answer sheet.45.What’s the theme of the poem Paradise Lost? What’s the author’s intention to create it and the implication that the poem expresses?

46.The Waste Land is T.S.Eliot’s most important single poem.What’s the theme of the poem?

47.In American literature, Emily Dickinson’s poetry is unique and unconventional in its own way.What are the features of Dickinson’s poems?

48.What’s the theme of F.Scott Fitzgerald’s The Great Gatsby?

IV.Topic Discussion(20 points in all, 10 for each)

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真题 篇2

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之前, 首先要弄清人文素养的含义。虽然中西方对人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 但都认为重心为“人”, 强调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人的理想和精神。千百年来, 人们对“人文素养”的界定不胜枚举, 似乎已成为说不清道不明的概念。但是, 一些基本内容还是相同的, 笔者认为, 人文素养是反映个体的人格、气质、情感、价值观、世界观、人身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 是个人的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表现, 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方面。一个人文素养好的人必定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 对人的价值与尊严, 乃至幸福感都有深切的理解和关注。

2 英美文学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英美文学反映的是英语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也可带来教育作用。

(1) 提升学习语言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文学与语言不能分割开来。文学是承载语言最重要的载体, 而语言则是文学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基本工具, 因而文学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很有好处。大学英语教育不仅为了培养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能力, 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各种人文素质。只有素质提高了, 才能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从人类文明进程来看, 要了解一个民族, 除了研究历史外, 文学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 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需要了解英语国家和英美文学, 可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英语国家文化和思维, 从中受到熏陶, 提高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造就健全的人格。英美文学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培养审美情趣和跨文化意识的双重职责。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促使学生逐渐成长为有品位、有情趣、有鉴赏力的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也是人类交际的工具, 因而不可能忽略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在学习新的单词或语法时, 除了记忆其解释和用法, 必须要有背景知识, 这样才能为学生在运用英语知识时指明方向。通过学习英美文学, 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积累词汇、学习新的语法点和语言环境, 让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更接近地道的英语。更重要的是, 不断接受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 可以大大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为造就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3 英美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 加强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提升人文素养, 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声与日俱增。人文素养对思维模式、道德情操乃至创新精神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人文精神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 追求和关切, 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 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大学英语教育应更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为其成才和社会进步打下基础。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 无论是用人单位, 还是家庭或学生自己, 都对人才的界定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育不仅要教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 更要重视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和提高自身文化水平, 还应当服务社会, 体现自己的价值。诚然, 人文素质教育并非易事, 而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往往将科学教育放在首位, 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 这也是当今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中, 英美文学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大学英语专业必开课程。通过学习英美文学课程, 了解英美文学, 欣赏英美文学大师的佳作, 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文学欣赏水平, 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现实意义。

4 结语

目前, 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提高, 阅读能力较强, 为英美文学选修课提供了条件, 很受热爱英语、热爱文学的学生的欢迎。由于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效, 使得大学新生词汇量很客观, 可以开始简单的英美文学阅读。

当然, 目前英美文学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许多教师在教授英美文学时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是机械地讲授语言知识, 一味地将重点放在某一段落的词义或句意理解, 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写作意图, 或者从历史、社会的大前提下挖掘小说的意义。笔者认为, 英美文学的学习应当是开放、互动的, 最好采用讨论式教学, 既调动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积极性, 又能增进对英美文化的了解, 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程爱民.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I[J].外语研究, 2002 (1) .

[2]范谊, 芮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J].外国文学研究, 2005 (3) .

[3]胡文仲, 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4]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大学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 篇3

【摘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英美文学才是必修的课程,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被重视。为此,本文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的意义,以及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 ; 英美文学 ; 意义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35-01

当今,在大学的英语专业教学中,英美文学属于一门必修的科目,它的重要意义也日益显著,然而,纵观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现状,我们发现,英美文学往往不被关注,这是由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比较有限,再者,英语课时不多,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从而导致英美文学的忽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当今,衡量人才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就是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为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关注英美文学,从而实现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高。

1.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的意义

1.1有利于学生对西方社会的文化进行熟悉

文化的载体就是语言,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是西方人們意识形态、习惯风俗、价值取向,思维习惯等的体现。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的一种关键方式就是对英美文学的学习。并且学习英美文学也有利于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外延与内涵进行把握。鉴于此,透过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尤为关键的是学生可以体会到出现这一系列区别的原因。

1.2有利于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

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常常具备较强表现力、传神、准确、生动的语言,这是作者高超地驾驭语言文字的表现。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可以由丰富的语境当中深刻地把握语言,综合性地理解句子和词语的使用方法。并且,英美文学作品是英语当中很多的典故和成语的渊源。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使自身的词汇得到丰富。除此之外,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接触,也可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与此同时,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广泛地阅读实践。当今的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比较单调和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英美文学元素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当然,写作与阅读是互相联系的,在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之后,他们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1.3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教学理论是结构主义,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是注重语法、句型、生词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而死记硬背是学习的主要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教师的精力也只是限制在教科书内,未能够有效地拓展自己的视野。为此,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常常是比较沉闷。长期如此,学生常常失去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然而,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兴趣。将英美文学的元素适当地渗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学作品当中的一系列绝妙的情节以及鲜活的人物形象都可以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趣味性,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2.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的有效策略

2.1英美文学网络教学课程的开设

当今,在社会重视以及中小英语教学强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持续地提高,大学生也希望使自身的英语素养提高。除此之外,在加强与扩大的研究生教育影响下,大学教师力量的壮大有利于英美文学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设。在教学的条件方面,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开设网络课程带来了能够操作的平台以及技术上的支持。为此,基于网络的支持,与公共选修课的方式运作英美文学课程是能够实施的,这让学生学习英美文学摆脱了空间与时间的制约,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和灵活地学习。将大学英语教育由一味地等级考试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且在大学英语改革的内容中融入英美文学公共选修课。

2.2英美文学学习环境的创设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开始,也就是大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因为有着比较繁重的基础性教学任务,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课外英美文学作品的内容,教师能够结合自身的特长与兴趣引导学生对一部分经典的素材进行阅读,主要是要求学生感悟与体会英美文学,像是《英美喜剧赏析》和《英美现代小说赏析》等,且教师进行定期地监督与检查。针对跟教材知识有联系的作者或者是文学作品,教师给予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在泛读课程上,要求学生对阅读的体会进行探讨,且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以及组织学生观看英美文学作品的电影,让学生感受与探究其中的环境和人物等。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能够在BBS论坛上发布与批改多媒体作业,且发表问题让学生探讨,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地应用与理解语言,一起交流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感受,且让学生体会到分享的乐趣,进而使学生的知识持续地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能力,让存在个性差异的学生都可以体会到学习和应用语言的快乐感。

2.3大学英语测评方法的调整

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导是教,教师实施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学生知识评价体系的综合就是考试结果。此外,因为受到英语等级考试的制约,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为了应对四级或者是六级考试。在融入英美文学与开设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影响下,要求调整与改变之前的测评体系,这需要涵盖英美文学部分的阅读考试,并且将英美文学读后感加入考试中,以及增加日常成绩的比重。需要明确的是,改革评价体系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推动学生持续地思考与探究,进而实现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与英语素养的目的。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学的意义重大。英美文学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不是矛盾的,而是互相联系和密不可分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学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此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和培养优秀的英语人才。为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杜捷.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英美文学作品教学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3)

[2]李庆建,吴翠.大学英语中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研究[J].考试周刊. 2012(50)

[3]逯曼,佟影.大学英语学习中人文素质的培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

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真题 篇4

一、名词解释(5答5)

期待视野永明体爱情三部曲(巴金)“三家村”杂文英国感伤主义文学

二、简答题(4选3)

1、艺术形象特征

2、建安风骨是怎样的风貌

3、谈谈对孤岛文学的理解

4、海明威小说问题特征

三、赏析题(2选1)

1、韩愈《山石》

2、海子诗歌艺术特征

四、论述题(4选2)

1、简述西方文论史上关于文学功能的代表性观点

2、联系对魏晋文坛的认识,论述对欧阳修文学主张的了解

3、曹禺《雷雨》的艺术成就

4、用女性命运角度谈谈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2014年古代文学真题回忆版

一、写出书籍作者和朝代(10答10)

毛诗训诂传楚辞集注文苑英华阳春集北堂书抄诚斋集湛然居士集古今小说南词叙录薑斋诗话

二、词语解释(6答6)

修辞立其诚太康体别裁伪体亲风雅

以禅喻诗诸宫调唐宋派

三、简答题(6选4)

1、简释“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2、简述东汉文人五言诗发展经过

3、简述王伟山水田园诗表现特征

4、简要比较欧阳修和韩愈散文异同

5、元诗四大家创作情况

6、徐渭《四声猿》创作特色

四、论述题(4选2)

1、简述先秦诸子“虚静”说思想意义

2、结合庾信经历和创作,谈谈其诗歌的主要特色和成就

3、周邦彦在词史上的成就和地位

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真题 篇5

一、填写作者 5分

1、《文赋》

2、《诗式》

3、《新批评》

4、《文化与帝国主义》

5、《传统与个人才能》

二、名词解释:25分

1、文学性

2、文学形象

3、文气说

4、叙述聚焦

5、心理批评

三、简答题 20分

1、西方模仿论中(包括再现论、反映论),关于文艺的真实性的论述有?

2、意向性客体论

四、翻译并说说其中蕴含的文学理论:10分

文章由学,能在天资。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学贫者迍邅于事义,才馁者劬劳于辞情,此内外之殊分也。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美少功。夫以子云之才,而自奏不学,及观书石室,乃成鸿采。表里相资,古今一也。

五、论述题:20分 从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文学发展的认识。

六、写作题 70分 汪先生

说起汪先生,梅镇上年长点的都认识。但要说汪先生的家世,没几个能说得清。那一年,汪先生带着他新婚的妻子就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无声无息降落在小镇上,并深深地扎根,这根不仅扎在了小镇也扎在了小镇人的心里。

公立学校红旗小学的孩子们被告知来了一位新先生——延续私塾习惯,学生们称呼老师为“先生”。这个消息,让孩子们雀跃不已,因为当时物质精神匮乏,孩子们把他们的聪明才智用全都用在了和老师斗智斗勇的较量上,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空气里飘满了油菜花的香气。孩子们就像采花的小蜜蜂“嗡嗡嗡”的喧嚣着,抻长了脖子往外看,兜里都揣着各式“见面礼”,就等好戏开场。

校园里的铁皮钟响起,孩子们停止喧哗严阵以待。

但是新先生一进教室,孩子们捂在兜里的小手愣是没有拔出来。这位高高瘦瘦的先生穿着七成新的军装,挺直的鼻梁上驾着一副黑框眼镜,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军装的衬托,给人一种英姿飒爽的精神气。此刻,先生的目光正透过眼镜片向孩子们扫视,这眼神就像两道闪电,不,确切的说是两发炮弹,狠、准、稳,不容你半点反抗。先生微微一笑,刚毅的脸有了柔和的曲线,标准的普通话在薄薄的唇中吐出:孩子们,我是你们新来的班主任。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自己,我姓汪叫汪其睿。说着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黑板上的这三个字又让孩子们傻了眼,这三个字横如傲天雄鹰,竖如立地苍松,撇如狂风卷沙,捺如遁地狡兔。汪先生放下粉笔继续说,我带过兵,打过战。当兵打仗是为了把小日本鬼子赶回老家。现在我被派到这里,来这里干什么呢?还是打仗,是要带领同学们去攻占文化知识的高地,因为建设新中国没有文化不行。你们有信心吗?

有——讲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吸引了几位先生的好奇,也过来观看。梅镇人在孩子们的描述中,知道了这个与众不同的汪先生。

汪先生堪称美男子,身材挺拔,面目俊秀,尤其是那口整齐的白牙,张嘴一笑就闪现珍珠的光芒。汪先生的妻子却让所有梅镇人大跌眼镜,这位女子显然是个农村人,五短身材,皮肤黝黑,还瘸着一条腿。可是从汪先生看妻子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两夫妻感情很好。

面对人们的疑虑,汪先生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那一年,汪先生经过一个山村时又冷又饿晕倒了,被一个上山打柴的姑娘看见了。姑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汪先生背回家,可是当时汪先生冻僵了,滴水难进。没办法,姑娘顾不得女孩家的清誉,硬是用身子的热量把汪先生救了回来。临别时汪先生对姑娘说,等革命胜利了,我一定娶你。这个姑娘就是汪先生的妻子。好一位有情有义的汪先生!

梅镇人远远地看见汪先生就会和他打招呼,还有人把一些瓜果蔬菜,萝卜干啥的悄悄地放在汪先生的小院里。

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大喇叭的不断咋呼,气氛突然一天比一天紧张起来。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备受尊敬的汪先生居然是被我军俘虏的国民党俘虏兵。人们的神经绷紧了,汪先生的身份可疑,就凭他那么会蛊惑孩子,证明他真的不简单。说不准是暗藏的特务,想从孩子们身上下黑手呢!这天,天空铅云密布,老天攒着眉,似乎正在酝酿着什么心事。

汪先生抑扬顿挫的讲课声从教室里响起,一群戴着红臂章的人气势汹汹地跑来,为首的一甩手,把特务汪琪睿抓起来!孩子们惊恐地睁大了眼睛。

汪先生手一挥,慢!别吓着孩子,我自己会走。回过头温和地说,同学们,你们自己复习课文。说完迈着稳健的步伐昂然走出,人群竟一时呆愣了,待汪先生走出后才幡然醒悟,闹囔囔跟在后面。

汪先生被扒去衬衣,让人惊奇地是汪先生皮肤细腻,没有一点战争留下的痕迹。打战能不受伤?这就是问题。汪先生被押上街道,戴着又尖又高的纸皮帽子,一双手被涂满了墨汁。

头目喊着,举起你的黑手,说你是特务,是国民党暗藏的黑手。汪先生坦然一笑说,我不是。

“啪啪。”汪先生白净的脸上挨一通结实的耳光。汪先生感觉嘴里有咸咸的东西流出,吐一口在手心,血唾沫里竟然躺着两颗牙齿。从这一刻起,汪先生闭了嘴,任凭他们折腾,送去关牛棚,汪先生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

妻子看见汪先生被折磨得不成人形,难过得眼泪啪嗒啪嗒掉。汪先生看着妻子,爱怜地说,放心,我不会有事,你好好保重等我回来。

这种日子还是死了好!同室的一个小伙子脑袋使劲撞着墙。这位小伙子因为俄语说得好被扣上了间谍的帽子,大好的前程就此断送,小伙子沮丧得一直想自杀。汪先生递给他一支烟,说,夜终会过去,生命是等待的本钱。好好珍重,你的路还长着那。汪先生一脸坦诚,消瘦的脸上挂着微笑,眼睛望向夜空,漆黑的天空,繁星闪烁。

荒诞的岁月被春风抹去,汪先生回到了阔别的家。第二天,汪先生就又站到了讲台上。

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真题 篇6

一、填空(1*30=30)

1、新批评派反对用作者意图说明作品意义,称之为------

2、在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中,语言活动被划分为-------和--------两个方面。

3、在中国古代,“人文”一词是作为--------的对待概念而提出来的。

4、“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

5、知识、话语与权力的关系是法国思想家-------所研究的主要问题。

6、罗兰•巴特将叙事作用分解为功能、行动和---------三个层次。

7、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本为同一篇大赋作品的两个部分,这篇大赋的篇名为--------

8、以文为诗,追求惊奇险劲,是唐代---------诗派的创作特点。

9、南宋重要词人姜夔的词集名称是----------

10、现代学者一般把明代中叶以后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称为-----------

11、南朝齐代诗坛出现了一种讲求声律的诗歌,这种新体诗被称作----------

12、《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

13、曹丕所作完整的七言诗是---------

14、主张“熔铸新理想入旧风格”,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的近代诗人是---------

15、施蛰存、刘纳欧、穆时英的小说被称为----------派小说。

16、师陀、钱钟书、张爱玲等人在上海沦陷后的创作被称为-----------文学。

17、金子是曹禺话剧---------中的人物。

18、郭沫若历史剧中最著名的是-------------

19、王利发是老舍话剧--------中的人物。20、杨白劳是解放区歌剧----------中的人物。

21、当代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22、张中行、季羡林、杨绛等作家的散文创作被视为---------

23、《吉尔迦美什》是古代--------的作品,它的文体形式是---------

24、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成就最高的领域是----------,代表作家是----------

25、基督教《圣经》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和-----------

26、在比较文学史上,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曾分别提出影响研究和-------------研究的理论主张与方法,至今仍有重要影响。

二、名词解释(8*4=32任选4题)

1、感受谬见

2、复调

3、“兴观群怨”

4、“一人永占”

5、新月诗派

6、新写实小说

7、三一律

8、“多余人”

三、简答(14*2=28任选2题)

1、举例说明叙事视角一般有哪几种类型?

2、简析《聊斋志异•;婴宁》中“婴宁之笑”的性格表现功能。

3、结合具体作品,谈1990年代文化散文的艺术特征。

4、荒诞派戏剧在创作上主要特点。

四、文本分析(30*2=60任选2题)

1、以苏轼、辛弃疾词各一首为例,分析苏辛豪放词之异同。

2、分析唐传奇《柳毅传》所体现的小说文体特征。

3、分析鲁迅《影的告别》《颓败线的颤动》的感情内涵和思想意蕴。

4、结合新史诗分析辛迪诗作《风景》:风景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

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

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都是病,不是风景!1948夏

2007年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本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填空(1*30=30)

1.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对观众的不良情绪具有-----------的作用。2.移情说是由德国美学家--------------正式提出的。

3.20世纪西方文论大致分为---------主义和--------主义两条路线。4.“诗言志”说最早见于---------一书。

5.英国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品的本质在于它是---------的形式。

6.《周易系辞》提出的“言”、---------,--------三个概念和文学文本的层次结构具有相通性。7.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出了张扬性情,反对虚伪和矫饰的----------说。8.两汉著名作家“扬马”之马是指---------,“班马”之马是指--------。9.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被称为--------。10.“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诗人-------对李白,杜甫的高度评价。11.词人---------的作品被称为“易安体”。12.“荆刘拜杀”被称为四大----------。13.清代主张“性灵说”的诗人是--------。

14.郁达夫创作的---------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15.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在理论上首倡“美文”的作家是----------。

16.因出版《汉园集》被称为“汉园诗人”的是--------、李广田、卞之琳。17.方鸿渐是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

18.--------是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他创作的《铁木前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蒋子龙1978年发表的小说-----------被看作是“改革文学”的潮头之作。20.王蒙的《春之声》吸收了----------手法,呈现出时空倒置的特征。21.20世纪90年代,林白、陈染等作家的小说创作被称为-----------------。22.古希腊早期文学的最高成就是---------。23.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有----------和----------。24.举出狄更斯的一部历史小说-------------。25.《往事与随想》的作者是------------------。26.“现代戏剧之父”是指---------------。

二、名词解释(8*4=32任选4题)1.文本 2.借代 3.宫体诗 4.神韵说 5.“小诗派” 6.《白鹿原》 7.黑色幽默 8.《沙恭达罗》

三、简答(14*2=28任选2题)

1.简述波兰现象学美学家因加登是如何划分文本的层次的。2.简述骈文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3.结合具体作品,简要分析80年代寻根小说家的艺术追求。4.简述古典主义的特征。

四、文本分析(在两组题中任选一组。小题30分,本大题共60分)A组:

1.结合以下二诗,试析李贺诗歌的艺术特点。金洞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化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2.分析仇虎(曹禺《原野》)形象

B组:

3.结合《红楼梦》文本,谈谈你对《红楼梦》多样叙述视角的认识。4.结合闻一多的新诗理论主张,分析《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在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2008年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名词解释(任选6题,每题5分,共30分)

1、陌生化

2、永明体

3、桐城派

4、新感觉派

5、意识流小说

6、狂飙突进

7、《负暄琐话》

8、女权批评

二、简答(任选3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期待视野”在文学接受中的作用。

2、简述晚明小品文的主要特点。

3、以《憩园》为例,简析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

4、简述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三、文本分析(任选1题,本题25分)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请结合王国维这段话,谈谈你对其所涉及的三首词作的理解: 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用“新批评”方法分析李金发的新诗《弃妇》或波德莱尔散文诗(郭宏安汉译)《每人有他的怪兽》《弃妇》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越此短墙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无数游牧。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我的哀戚唯游蜂之脑能深印着;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然后随红叶而俱去。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长染在游鸦之羽,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静听舟子之歌。衰老的裙裾发出衰吟,徜徉在丘墓之侧,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 为世界之装饰。

《每人有他的怪兽》

在巨大、灰色的天空下,在广阔、尘土飞扬的草原上,没有道路,没有草地,没有蓟草,没有荨麻,我遇见好几个人,弯着腰向前走。

他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巨大的怪兽,重如一袋面粉,或如一袋煤,或如罗马步兵的装备。可是这怪兽并不是一件僵死的重物;相反,它的弹性而有力的肌肉搂压着人;用它两只巨大的爪勾住坐骑的胸膛;它那庞大无比的头压在人的额头上,就像古时的武士为了威吓敌人而戴的可怕的头盔。

我问其中一个人,他们这是往哪里去。他回答我说,他一无所知,他,别人,都一无所知;可是很明显,他们是要到什么地方去,因为他们被一种无法控制的行走欲推动者。有一件很好奇的事情要注意:没有一个行者对吊在脖子上、趴在背上的凶恶的野兽表示愤怒;甚至可以说,他们似乎认为这怪兽是自己的一部分。这些疲惫而严肃的面孔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绝望;再者阴郁的苍穹下,他们的脚陷入和天空一样愁惨的大地的尘土中,带着注定要永远希望的人的无可奈何的神情,走着。

行者的队伍从我身边走过,没入天际,地球圆形的表面遮住了人们好奇的目光。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想理解这奥秘;可是很快不可抗拒的冷漠控制了我,我被沉重地压到了,那些背着过重的怪兽的人也没有这样。

四:论述(任选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比较分析“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2、有学者认为,《水浒传》中李逵与宋江是一对互补形象,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3、从聂赫留朵夫(《复活》)的形象塑造看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

2009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720文学基础 2009年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名词解释(任选6题,每题5分,共30分)

1、创作动机

2、文学风格

3、“潘陆”

4、唐传奇

5、《财主底儿女们》

6、辛笛

7、古典主义

8、严肃喜剧

二、简答(任选3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诗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以李玉“一笠庵四种曲”及《清忠谱》为例,简要谈谈清初苏州派戏剧的创作特征。

3、为什么说《梅雨之夕》是一部“心理分析小说”?

4、启蒙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有哪些(写出3—4个)?

三、文本分析(任选一题,25分)

1、细读下列温庭筠和韦庄的《菩萨蛮》词,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表现特点。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 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

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附原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989.1.13

四、论述(任选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2、以“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等诗歌(或者你熟悉的《古诗十九首》其他诗歌)

为例,谈谈《古诗十九首》的艺术表现特征。

3、以陈染、林白的作品为例,分析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写作的特点。

4、结合《老人与海》谈谈海明威创作的主题和艺术特征。

2010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720文学基础 2010年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6分,共30分)

1、艺术形式

2、视角

3、变文

4、唐宋派

5、《囚绿记》

6、“文化散文”

7、“摩西五经”

二、简答(任选3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2、《世说新语》的语言艺术特色。

3、历史剧《屈原》(郭沫若)的艺术特点。

4、简述“荒诞派戏剧”。

三、赏析(任选1题,25分)

1、《古诗十九首》之一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2、戴望舒诗一首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四、论述(任选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论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误读。

2、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3、结合《小鲍庄》、《棋王》、《爸爸爸》等小说分析“寻根小说”的基本特征。

4、以萨特或加缪的作品为例,谈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并就所举例子中的某一部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 分析。

2012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720文学基础 2012年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词语解释(任选5题,每题6分,共30分)

1、文学活动四要素

2、“三言二拍”

3、常州词派

4、文学研究会

5、“归来的诗人”

6、巴罗克文学

二、简答(任选3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何谓“有意味的形式”?

2、《论语》的文学特色。

3、孙犁小说的艺术特征。

4、《巨人传》的狂欢化特征。

三、赏析(任选1题,25分)

1、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下列两首词同样写水畔女子,试就其“境界”加以比较论析。南乡子欧阳炯

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环穿瑟瑟,霞衣窄,笑椅江头招远客。蝶恋花欧阳修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鸂鶒滩头风浪晚。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2、分析艾青诗作《手推车》: 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1938年初)

四、论述:(任选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

2、高适与岑参诗风之比较。

3、结合当代女作家的创作,阐述女性经验在历史叙事中的独特表达。

4、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创作特征的异同。

2013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720文学基础 2013年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词语解释(任选5题,每题6分,共30分)

1、无我之境

2、临川四梦

3、性灵说

4、学衡派

5、民族主义文学

6、托尔斯泰主义

二、简答(任选3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中的“变形”有哪些方式

2、章回体小说的文体特征

3、茅盾早期小说《蚀》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

4、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

三、赏析(任选1题,25分)

1.王国维词《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论述词之为体如何融入现代人的情思蝶恋花王国维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2.穆旦诗歌赏析《春》 春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四、论述(任选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抒情性作品中节奏与情感的运动方式。

2、《三国演义》与《西游记》叙事结构的差异。

3、以《龙须沟》和《茶馆》为例,论述老舍十七年话剧创作的得失。

4、结合作品论述卡夫卡小说的创作特点。

2014年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词语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期待视野

2、永明体

3、爱情三部曲(巴金)

4、“三家村”杂文

5、英国感伤主义文学

二、简答(任选3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艺术形象基本特征

2、如何看待“建安风骨”

3、评价孤岛文学现象

4、海明威小说的文体特征

三、赏析(任选1题,25分)

1.结合韩愈xx、xx两首诗歌,赏析《山石》的艺术特色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2.海子《亚洲铜》 亚洲铜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会死在这里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亚洲铜

爱怀疑和爱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亚洲铜

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

亚洲铜亚洲铜

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四、论述(任选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西方文学史上文学功能的观点

2、苏轼说欧阳修曾说过,魏晋文章唯有陶潜《归去来兮辞》一篇,据魏晋文坛概况及欧阳修的散文主张分析

3、曹禺《雷雨》的艺术特征

4、从女性命运的角度分析福楼拜小说《包法利夫人》。

2015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720文学基础 2015年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词语解释7选61.文以载道

2.《世说新语》3.江西诗派4.《女神》 5.“鸳鸯蝴蝶派”小说6.“新批评” 7.《别尔金小说集》

二、简答4选3 1.文学体裁划分的方法通常有哪些?其依据是什么?2.简述李贽在文学批评史上的贡献。3.鲁迅《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4.简述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叙事特征。

三、赏析2选1 1.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提到“或问国朝诗人,当以谁氏为冠?再三审度,举金风亭长对。问佳构奚若?举捣练子(即《桂殿秋》)云云”。对此段文中提到的朱彝尊的《桂殿秋》试做赏析。思往事,渡江干。青峨低映越山看。共眠一封听秋雨,小策轻袭各自寒。2.结合朦胧诗派特征赏析北岛的《迷途》迷途 ——北岛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着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四、论述4选2 1.对于当前文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文化研究思潮,有人认为是文学研究的合理拓展,有人认为是“越界”,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聊斋志异》在我国小说史上的地位。3.魔幻现实主义、丑怪美学、残酷叙事,成为莫言小说评论中频繁出现的议题,结合莫言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4.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哈代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南开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基础科目试题

一、词语解释(任选6题,每题5分,共30分): 1.互文性 2.隐含读者 3.《文心雕龙》 4.一祖三宗

5.巴金的《随想录》 6.《玩偶之家》 7.《日瓦戈医生》

二、简答(任选3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莱辛的《拉奥孔》提出的诗与画的区别有哪些?

2、《儒林外史》的社会意义。

3、《边城》的艺术成就。

4、欧洲中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

三、赏析(任选1题,25分):

1、秦观的《踏莎行》是苏轼最为激赏的一首词,特意把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抄在扇面上,并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而激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句的王国维则认为苏轼欣赏的末句只是“皮相”,试作简要分析。《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2、试分析食指诗作《相信未来》的审美特征。《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那托起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地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四、论述(任选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有人认为文学经典是权力建构的产物,结合实例论述你的观点。

2、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结合张爱玲的创作,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4、结合具体作品论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2017年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名词解释,六选五 1.客观对应物 2.西昆体 3.临川西梦 4.新月诗派

5.时代三部曲(王小波)6.骑士文学

二、简答四选三

1、审美对象的基本特征 2.《憩园》中巴金对家的新理解 3.韩孟诗派的创作特点及影响

4.《荷马史诗》和《埃涅阿斯记》的区别

三、赏析 二选一 1.韦庄《思帝乡》,赏析一下为什么短小却能引发人的联想,产生美感,大概是这个意思

2.鉴赏穆旦的智慧之歌的审美意蕴和悲剧品质

四、论述 四选二

1.从唐代到清代小说文体的演变 2.文学语言与日常生活用语的区别

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7

一、英美文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 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及文化的了解。

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一直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 但对于非专业的大学生就是十分陌生, 很多学生只听说过名著的名字或者看过简介, 对具体的内容没有了解。“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 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英美文学作品都充满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语言都是原汁原味的、地道的。内容充满了丰富的文化背景。这些都是学习英语的好素材, 对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宗教、风土人情都有很好的收获。文学作品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境, 这是普通课本难以达到的。“在外语教学中, 文学作品往往能够提供最生动、具体、深入、全面的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材料……从这个角度看, 可以说没有其他任何材料可以替代文学作品”。

2. 提升学生的语言审美和语言鉴赏力。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经常会有关于文章主旨类的问题, 或者是针对文中的某个句子或段落让考生推断作者意图的题目。学生一般都只针对文章的字面意义来理解, 因此, 看不懂作者的“弦外之音”或者不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些问题都说明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的鉴赏力有待提高。阅读文学名著正好对学生语言审美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小说在情节的设计方面都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的, 人物的设计、情节的发展、写作技巧、主题的逐步展示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名家名作, 可以领略到作家的文学魅力, 提升语言的敏感度, 提高鉴赏能力, 不仅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同时对于写作等方面也有裨益。

二、将英美文学引入大学英语的策略和方法

高校普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主要是《全新版大学英语》和《新视野大学英语》的系列教材。每册书都涵盖了英美国家的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等丰富的主题。一些课文的理解需要有充分的文化背景知识。中西文化的不同导致部分学生无法深刻地理解课文。

背景介绍成为将英美文学引入大学英语的有效方法。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中有一篇欧·亨利的文章《最后一片叶子》, 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单词和课文翻译, 对学生来说收获不大。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 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学理论、文学分析的方法, 让学生能更好地读懂小说。展开对小说的整体分析, 包括主要人物、情节的推动, 写作技巧等。欧·亨利的小说都以出人意料的结局为特点。将主题和写作技巧结合起来, 让学生思考怎么通过写作技巧的运用来突出主题。同时, 让学生评价主人公—为了年轻女孩而深夜爬到树上画最后一片叶子的老画家, 以及最初失去活下去勇气到后来活下来的女孩。作家给我们展现的不仅是文字, 更是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理论结合文字的分析, 学生们对课本有了更深刻地体会。对课本更加感兴趣, 不在只停留在单词的学习中。

同时, 课后让学生仿写《最后一片叶子》, 体会作家的写作特色, 写一篇结局让人意想不到的文章。过去, 学生提到写作总是头疼, 但根据课本仿写, 学生很愿意大胆设计情节, 写出结局翻转的文章, 达到了读写结合的效果, 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也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

最后, 课内外阅读要结合起来。还以《最后一片叶子》为例,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该作家的其他作品, 如《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教师可以每学期给学生提供书单, 将适合学生阅读的英美文学著作列出, 同时将学生分为若干阅读小组, 每组成员定期写阅读报告。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抽查学生读书情况, 让学生做课前演讲, 内容即学生读书观后感等, 提高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晓军.如何将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 (5) .

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真题 篇8

【关键词】英美文学 大学英语 结合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我国高校的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前期教育(一、二年级)的必修课。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通用性更为成熟,大学英语英语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来讲,其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过于偏重,而对语言内涵及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则比价忽视,至此,本文将大学英语与英语文学教学相结合,探讨融合框架下的具体策略。

一、基于英语课文展开英美文学学习

就各大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来讲,其所使用的教材均在精心编排及挑选的情况下所形成的精品教材,比如当前使用十分广泛且由研究出版社出版和外语教学联合出版的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课本中不仅涉及日常所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同时还具有文化、历史及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不少学作品内容也容括其中,在英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HIA提及一些著名的文学家。教师应对课本当中所涉及的此类内容进行敏感把握,将此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及补充,对学生就英语知识以外相应文学知识进行渗透,以此达到培养文学审美兴趣及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单元当中,就提及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描述其由于具有放荡不羁的个性,因此难以融入到上层社会当中,并且朋友和读者还背弃了他。此时教师可对此内容进行扩展,可就王尔德作品的特点及个人背景进行介绍,可形容其为文如其人,他所创作的剧作不仅在审美上独到,且还具有鲜明的个性,在极具魅力的熏陶下从中还透漏出他内心所存在的尖锐矛盾。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可对王尔德较为经典的童话作品局部片段给与选取,并就其内容等进行深入剖析,对其具有唯美气息的语言风格进行体会,感悟其所著童话内容的简单而又生动,便可对学生的吸引力给与快速抓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好的操作性。

二、点拨学生的英美文学赏析方法

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讲,其通常在英美文学课程学习方面缺乏系统性,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就英美文学史大概发展脉络及特点予以厘清,促使学生在对内容进行阅读时,能够对作品所处的时代进行准确定位,避免学生出现无目的预读作品,或毫无关联的去看待及评价作品。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定期、定时抽出时间将英美文学的大致发展情况进行讲授,比如在古英语时期、现实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进行讲授,分析这些文学特点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才能造就?英国文学在各个发展时期,其代表人物都有哪些?以及这些人物在具体的写作风格是什么,所表现出的突出特征又有哪些?通过此种串讲方式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在思路更为清晰的情况下去阅读作品,并且还能将文本内容融入到各个大背景当中,并就具体细节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在阅读当中还能将之前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自行找出答案并解决。

三、提高学生课后阅读数量和质量

课堂学习仅仅是大学生学习当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和重要部分,对于英语学习来讲,其也是如此;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针对学生文学思维及意识的培养,也应该在学生课后的自学当中进行渗透。在阅读当中,首要目标就是保证量,在文学作品阅读时还应保证是完整的原著。就美国大学生而言,其在大学期间通常情况下均阅读过十几种甚至更多的经典原著,而相比于中国大学生来讲,后者仅喜欢且习惯于阅读节选,常常仅对著作当中的一个片段进行细致阅读,其中较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甚至连一本完整的原著都没有阅读过。阅读量作为一种最为基本且有效的思维训练方式,当对阅读量要求给与放弃,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予以放弃。所以,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阅读,只有在量上得到一定积累,才能对各种条件下所出现的语言障碍进行克服,才能更加深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作品。此外,在进行阅读时,不必依据文学史的发展顺序进行阅读,针对时间越远的文学作品,其在阅读时可能就越艰涩,当语言方面的障碍越多,则就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言就可能造成挫伤。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适于课外阅读的书目,可以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着手,从简单阅读入门,实现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然后依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及效果,将下阶段的阅读内容进行布置。还可让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成果,培养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此种习惯同时还是实现学生回忆巩固有效形式,还可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锻炼,活跃学生思维。

四、结语

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普遍存在只注重语言技巧的学习,而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却予以忽略。在语言学习当中,文学审美能力对其意义重大,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还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化内涵进行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所以,将大学英语与英美文学教学相结合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在课堂中将文学知识进行讲授,在课后就外文原著进行阅读,并于读后进行汇报交流等,实现学生文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魏婉.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J].校园英语(上旬),2015,(7):32.

上一篇:本科生空白简历下一篇:感恩母校的毕业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