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案设计范文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案设计范文(精选8篇)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案设计范文 篇1

企业诊断是假设企业是一个生命体,研究企业生命体生存和发展一般规律,从而为企业健康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做铺垫。一般来说,企业沿着一定目标建立并实施经营活动,具有独立的财产,并且逐渐建立一定组织制度和组织结构。法律上企业往往赋予与自然人相类似的地位,以特定的身份开展经营活动,享受相应的权利,并承担一定的义务。在现实社会企业也将向人一样面临各种生存问题。通过企业管理层—大脑的思考指定经营策略及方法,通过企业成员的共同努力,从而实现企业目标。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生理上的需要,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这些需要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安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尊重的需要。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假如将企业成长划分成五个阶段,那么企业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同样会遇到各个层次需求问题。从企业年幼期的生存危及一直到企业成熟期的如何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处于年幼期,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同样可以将企业成长过程分成五个阶段。企业第一阶段即年幼阶段,业如何解决生存危机将是企业的首要问题。第二阶段,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经济实力,但随着快速企业扩充而来的内部秩序混乱也影响企业发展。第三阶段企业已经开始规范,但是企业将遭遇战略制定和计划失控的危险。第四阶段企业将出现滞涨难题。第五阶段,此时企业家将如何自我实现成为可能,企业如何解决核心竞争力,并且长期在市场是具备长效抗风险能力。

企业文化测评如同病人看病诊断,首先要判别是发烧、感冒还是其他营养提升、增强免疫力等等。这里并非强调企业文化测评存在多样的目的,而是强调此次测评的根本应用。有

些企业做企业文化测评是为诊断与企业文化相关的管理系统如人力资源,而有些企业则明确企业文化测评是为建设企业文化。

总的来说企业文化测评的需求是诊断以及应用两大功能。根据我们的研究,无论国外的学者还是国内的学者,提出了基于不同维度的测评模型,例如著名的“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等等,不同维度的展开其结果都具有针对性,但总的来说,企业文化测评需求包括:组织氛围、员工满意度、企业文化现状、员工价值观取向等等。

“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是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著名教授丹尼尔.丹尼森创建的,该模型是衡量组织文化最有效、最实用的模型之一。丹尼森在对大量的公司研究后,总结出了组织文化的四个特征:适应性、使命、参与性和一致性。

参与性:涉及员工的工作能力、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的培养。公司在这一文化特征上的得分,反映了公司对培养员工、与员工进行沟通,以及使员工参与并承担工作的重视程度。一致性:用以衡量公司是否拥有一个强大且富有凝聚力的内部文化。

适应性:主要是指公司对外部环境中的各种信号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

使命:这一文化特征有助于判断公司是一味注重眼前利益,还是着眼于制定系统的战略行动计划。成功的公司往往目标明确,志向远大。

这四个特征中,每个又各有三个维度。该模型的实用性在于,使用者可以通过对公司员工进行15分钟左右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相关的计算,快速地确定公司在一共12个维度上的得分;由于这12个维度相应地对市场份额和销售额的增长、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资产收益率、投资回报率和销售回报率等业绩指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测试出公司在这些方面的得分有助于管理者采取相应的行动来调整自己的组织,实现战略目标。

从国外企业文化现象的发现到企业文化研究二十年的迅猛发展来看,他们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

关于企业文化维度界定,曼克斯等人以企业在分配过程中的行为特征为标准,把企业文化分为经济导向的企业文化、关系导向的企业文化和发展导向的企业文化。有学者在曼克斯的理论基础上,将企业文化分为经济导向企业文化和发展导向企业文化两个维度,并进一步定义为:经济导向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强调稳定的经济效益,往往以绩效为工作中心,力求通过一致的行为获取稳定的收益。在分配过程中一般遵循按劳分配原则,资源分配主要强调过去而非将来潜在的贡献。在以经济导向的企业文化中,过去贡献或成绩最大的人被认为有较多的权力,更注重过去的成功经验。相比之下,发展导向的企业文化强调企业的长远发展,把可持续发展和实现远期利益作为企业经营的重点,注重变革和适应性。在发展导向的企业

文化中,具有较大潜力的人被认为有较大的权力。重视员工和企业的同步发展、员工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挥。企业更注重探索新的方法。

关于领导风格维度界定,美国学者巴斯等人将领导风格分为变革型领导——交易型领导两个维度。变革型领导有四个独立的特征,称为4I:理想化的影响力、精神鼓舞、智力激励和顾及个人。对组织而言,变革型领导把创造力、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对他人需求的了解凝聚在一起组成坚实基础,这种领导坚信:员工是可信的并且有目标,每个人有独特的贡献,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变革型领导建立远景和目标,把其它人连接在这一远景上,使每个人为目标的完成承担更大的责任。他们领导和教育员工,培养一种具有创新性和成长性的文化,而不是保持现有的标准。他们承担下属成长的责任,下属在既定的远景下充分发挥,以发展他们的潜能。与之相反,交易型领导是为其下属指明他们的正确行为应该得到什么回报,坚持员工的努力与企业的奖酬相互交换的公平原则,监督员工不符合企业规范的行为并促使其改正,认为企业与员工间是一种契约关系。交易型领导的主要特征是:领导以明确的角色和任务指导下属,以组织的合法性为基础,依赖奖惩影响员工,注重绩效,强调标准和程序。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企业文化研究学者对企业文化维度、领导风格、员工满意度、企业绩效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企业文化两维度之间、领导风格两维度之间进行相关关系测量,分析企业文化两维度与领导风格两维度在企业的组合方式,并据此探讨领导风格与企业文化的协同性。通过统计分析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协同性强的样本企业组与协同性弱的样本企业组和员工满意度高低的相关关系,探讨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协同性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

通过统计分析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协同性强的样本企业组与协同性弱的样本企业组和企业发展指标与利润指标的相关关系,探讨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协同性对企业绩效与企业发展的影响。最后,通过统计分析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探讨员工满意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企业文化只要按照计划建设就可以了,不需要对他做修改,没必要把原建设方案推翻。实际上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建设的企业文化都需要对其进行定时或不定时诊断。这相当于人的体检,当我们发现问题时再去诊断,相信那时候的身体一定有了大的问题。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对企业文化现状不断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一方面清楚现在企业文化建设所处的境地,另一方面为企业文化的下一步建设提供依据。

企业文化的诊断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诊断:

1、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者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直接体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2、企业面对失败的态度。态度决定命运。个人面对失败所采取的态度,决定了个人的成与败。那么,企业面对失败所采取的态度,也决定这企业的成与败。

3、行为自发性。行为自发性可以直接反映企业文化在广大员工中的接受或普及程度,体现企业文化的建设效果。行为自发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在员工的工作热情上,如员工对本职工作能欣然接受,并主动帮助同事完成工作等。

4、信息沟通。既所谓的有效沟通。包括对内对外、上下左右的全方位沟通。快速反映,使信息能顺畅地到达指定目标,达到既定效果,那么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良好的。

5、互助行为。既所谓的团队合作,员工能互帮互助,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也是衡量现代企业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6、员工忠诚度。忠诚,几乎每一个企业的文化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但忠诚度不是说出来的,要看实际的效果。员工忠诚度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难点,也是最高境界的建设。

7、自我价值实现。企业就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能为员工的成长不断注入活力,员工能把自己的荣辱兴衰同企业的荣辱兴衰紧密结合起来。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同企业的发展是辨证的关系。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诊断有很多方面,主要通过以上七点进行分析。

组织气氛问卷是用来使人们了解组织气氛或工作环境以及组织气氛是如何产生又是怎样对人们的工作产生影响。对企业文化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1、组织气氛的涵义、测量与对企业的意义

组织气氛不是员工满意度,也不是盖洛普公司著名的Q12测量方法。它们之间的异同在哪里?组织气氛决定企业70的绩效,组织气氛测量的方法与时间以及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2、组织气氛的六大维度

进取性、责任性、明确性、灵活性、奖励性、凝聚性

3、组织气氛建设的方法与案例分析

1)进取性:建立进取的文化,追求卓越的精神与导向

2)责任性:建立自主性的工作流程,鼓励承担责任,适度的风险容忍机制

3)明确性:建立企业愿景、方向与目标,明确组织对岗位的目标与期望

4)灵活性:建立官僚最小化的流程,鼓励创新

5)奖励性:建立绩效导向,加强认可与表扬,赏罚分明,令行禁止

6)凝聚性:通过团队活动、工作环境、人际互助关系等树立合作与奉献精神,通过营造外部竞争与庆贺

4、组织气氛的测度与诊断辅导

1)问卷测度与分析

2)诊断与建议

3)跟踪改进

“员工满意度调查”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工具,它通常以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员工对企业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一个成功的员工的满意度调查通常有如下几个功能: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这个行为,企业向员工表示对其的重视;搭建一个新的沟通平台,为更多真实的信息铺设一个反馈的渠道;系统的、有重点的了解员工对企业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和意见; 明确企业最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即管理的重点;检测企业重要的管理举措在员工之间的反映。

1997年,PierreDuBois&AssociatesInc.出版了一套企业文化测量和优化量表其中包括用于组织分析的模型和用于企业文化研究的步骤。其模型包括七个方面:

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和市场竞争等);

管理哲学;

对工作情景的组织;

对工作情景的知觉;

反应:组织行为;

企业经营业绩;

个人和组织变量。

“员工的价值观取向”听起来似乎和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益等等这些企业管理者常常挂在嘴边的词没有多大的联系,然而,正是这个东西却可以左右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中的态度和工作状态。“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这句电影中的台词很说明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在考虑影响企业的各方面问题时,其实归结到最后还是归到一个“人”字上。“人”管好了,企业也就进步了。

1998年,KimS.Cameraon&RobertE.Quinn出版了《诊断和改变企业文化:基于竞争价值理论模型》。这部专著为诊断企业文化和管理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为理解企业文化提供了理论框架,同时也为改变企业文化和个人行为方式提供了系统的策略和方法。

1992年,RogerHarrison&HerbStokes出版了《诊断企业文化——量表和训练者手册》他们确定了大部分组织共同具有的四种文化,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企业进行相应的变化,这种诊断可用于团队建设、组织发展、提高产量等。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案设计范文 篇2

企业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的企业管理理论, 是管理科学, 也是管理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先进的经营理念, 培养优秀的企业精神,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可以凝聚企业员工的思想, 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及和谐企业氛围, 促进企业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 企业文化建设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盛衰成败。

一、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纵观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 如:惠普、摩托罗拉, 惠普有五个核心价值观, 已深入人心, 惠普人对五个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视, 可以倒背如流, 他们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都烙上了惠普文化 (HP WAY) 的烙印;摩托罗拉有一个企业信念, 就是“对每一个人都要保持不变的尊重”,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以尊重人为宗旨的企业制度和工作作风, 进而将这一思想渗透到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两个知名企业正是以独特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凝聚人心,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断推出高品质的新颖产品, 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 竞争的压力要求企业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进入21世纪,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世界经济的竞争日愈加剧, 对企业的经营思想、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 都将是一种严峻的考验。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事实上, 今天的国际市场竞争已经从过去企业之间的产品规模和质量的竞争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产品、销售、形象“三位一体”的综合竞争, 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这种形式的竞争中, 企业的信誉、形象、品牌和知名度等企业文化要素, 都已经成为企业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 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十分显著的地位。因此, 要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 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文化作为强大的内动力

企业文化是形成内动力的引擎。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更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只有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融入到企业价值中去, 积极践行企业共同价值观, 在企业凝聚强大的内动力, 才能推动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 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总之,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是增强企业活力,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是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得以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思路

研究思路:在研究的过程中,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调查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研究过程中注重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应用性与指导性。通过学习、研究企业文化诞生以来国内外管理学者关于企业文化的理论, 积极吸收借鉴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思想和成果。并以此为主线, 坚持从实际出发, 结合对案例企业调研情况, 对其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技术路线:从调查、研究国内外企业文化理论, 运用其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 用于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这些企业价值理念的整合和创新, 提出建设具有专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符合案例企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议和措施。在实际研究工作中, 将注重把握党的十七大有关精神, 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 使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较高的起点;注重典型案例分析, 使研究成果更贴近企业实际, 使研究成果具有实践性、指导性。

理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现代企业管理学等为理论指导。

三、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措施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 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 增强企业凝聚力, 构建和谐企业,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文化建设要立足企业实际, 符合企业定位, 将企业文化建设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与生产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按客观规律办事, 使企业文化建设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要按照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的要求创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体系, 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形神统一, 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案例企业“石家庄供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 企业文化精神层的设计

企业文化精神层的设计是企业文化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 它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整体效果, 一般包括:企业愿景 (企业理想) 、企业使命 (企业宗旨) 、企业价值观 (企业理念) 、企业哲学、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作风等。

精神层的设计要本着历史性、社会性、群体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原则, 一要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二要有效回答企业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企业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的建设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是形成企业文化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基础。企业精神和价值理念的建立过程就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建立过程。在创建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时要强调创建特色的企业价值观和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应该是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具有鲜明性、自主性、独立性的精神和价值理念, 具有本企业鲜明的特色, 具有不易模仿性、不可复制性的特点。

(二) 企业文化的制度化

所谓企业文化制度化, 就是指把企业倡导的价值观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的过程。企业文化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制度作为支撑, 企业文化制度化可以使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让企业制度把企业理念形象化、具体化。建设优秀企业文化, 必须把制度建设成为文化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使企业文化能跟上时代要求, 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发展, 要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 转换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形成既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制度的建设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体现先进价值观要求, 使管理制度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企业的价值观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必须结合企业实际, 同时又能反映市场变化的要求, 制度化只有根据这样的价值观来全面审视和调整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 使两者在高水平上达到一致, 才能为广大员工接受。

2、把握制度化的系统特征

企业的制度化是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步骤, 但它本身也是一个包含有许多因素和环节的系统。从构成因素上看, 制度化需要制度观念、制度条文、制度执行机构等来保证。

3、编制企业文化文本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 不仅要重视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 当然也要重视文化建设的最终成果。这个最终成果, 就是以各类文字形式表现出来, 形成作为实施企业文化工程的文本, 即“企业文化手册”。

(三) 创建企业文化载体

企业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它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实体和手段, 在生产经营实践中表现出来。这种物质实体和手段称为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载体是企业文化的表层现象, 它不等同于企业文化。

1、建设企业文化网络。

企业文化网络主要指企业内部的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图书室、展览馆、体育馆等文化传播和文体活动设施。

2、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

如各种文体活动、岗位技术练兵活动、争先创优活动、文明创建活动、技术创新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 把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结合起来, 寓教于乐, 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浓厚氛围, 使员工受到启迪、教育和感染, 陶冶情操, 升华精神境界, 使企业始终保持团结向上、拼搏奋进的局面。

3、以员工教育培训为载体。

以教育活动为载体,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是通过企业员工来体现, 如果企业没有具备高素质的员工, 企业就不可能真正建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 加强员工的素质建设至关重要。一是搞好员工在职培训和素质教育, 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培养良好的业务素质, 使员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具体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增长知识, 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二是深化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教育, 弘扬奋发向上的精神, 倡导文明礼仪,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引导员工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企业发展目标融为一体, 树立“企兴我荣, 企衰我耻”的信念, 激发员工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干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敬云.以人为本促进企业文化发展[J].河北企业, 2010年01期

设计与建设企业的创新文化 篇3

创新文化的设计者一般情况下是企业家天然的合伙人。比如在英国,大约有2/3的设计者是自由职业者,他们单独或者与3—5个朋友一起搞企业咨询工作。与企业家一样,设计者也受制于其有限的资源。但是,设计者与企业家都非常热爱他们的工作;他们之间应该存在,也确实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相互理解的文化背景。

在创新文化建设的期初阶段,的确存在一个基于需要解决图表、产品、数字化、环境方案等方面问题的传统工作关系;但是在创新文化的设计与建设的成熟阶段,设计者是否可以保证自己所设计的创新文化环境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企业家把企业做大做强呢?

大公司实力雄厚,发展企业创新文化比较容易。但是,事实上,根据《Forbes》 杂志报道,全球50%的劳动力在小企业;小企业提供了65%的新的工作岗位;小企业的发展非常需要设计,结果是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在过去的10—15年中,在英国设计委员会(the UK’s Design Council)的直接干预下,设计工作受到了重视并且工作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许多设计直接就构成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且产生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那么,设计(者)咨询服务公司到底是如何帮助小企业发展创新能力,尤其是创新文化的呢?

创新文化:现代企业创新的重要环境

“要么创新,要么倒闭”,这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Jack V. Matson博士的一句名言。他相信,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说来容易做来难。一个创新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首先需要有一个创新文化环境,然后才有可能创新。早在2003年,英国设计者Fitch研究数据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企业在进行创新与改革的时候,都使用了这样的词汇:与世界创新技术接轨和文化交流。可见,“文化”一词已经变成了创新的一个组成元素。

现在,所有与创新文化有关的证据几乎都来自大公司的研究成果。但是新建的公司一诞生,所面临的麻烦就是与同样规模或者更大规模的公司进行激烈竞争。面对劲敌,新建公司必须以创新为中心任务,使你的产品独树一帜、独具特色,才有资格与强敌较量,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分一杯羹。偶尔创新并不难,现在的难点是:如何使企业持续不断地创新、方方面面地创新呢?

Sun公司首席技术官Lou Gerstner,想当年也曾经是IBM的掌门人,在关键时刻,他华丽转身,成了企业创新文化的设计者。他说,创新文化不仅是企业的精神,也是企业的生命。谷歌公司创始人Sergeg Brin认为,坚定不移地、持续地保持创新精神,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就会逐渐培育出一种创新文化。即从公司成立开始,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创新思想、创新理念通过会议、办公室与咖啡屋聊天、E-mail和QQ等方式分享给大家,应用到生产线上、产品上,传承下去,逐渐形成一个创新文化的环境。

就谷歌公司而言,许多灵感都来自创新文化的环境,这个环境出自外部设计者Cliver Wilkinson。他把办公室设在硅谷的谷歌总部的后面,他说服了互联网巨人们:我们一定要远离“被羞辱、失去投票权与被孤立”的工作场地。结果是谷歌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办公室都显示出了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创新文化特色。

英国的Innocent公司设计的办公室,看上去就像一个宽敞而简洁的大别墅,这个环境的作用是可以培育与发展公司的创新能力的。

宝马公司德国总部以及所属的全部子公司的设计者,几乎全部在美国获得了设计奖与创新奖。宝马公司德国总部大楼,外形是汽车过滤器滤芯形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汽车公司。宝马公司认为其成功得益于他们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创新文化环境,任何创新思想与行为在宝马都是一路绿灯、畅通无阻的。Chris Bangle是宝马公司的设计处处长,他认为,员工的创新思维是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如何对待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却取决于企业的创新文化环境。一个企业没有创新文化环境,就没有办法充分调动员工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行为的积极性,其糟糕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我近期在德国走访了宝马公司等一些知名企业,所到之处,听到最多的两个词汇就是:创新与创新文化。

筑巢引凤:

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可以吸引创新人才

英国布鲁奈尔大学有一个博士的研究课题,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家,研究目的是,对于年轻企业家如何进行创新工作的指导以及如何建设创新文化。他把创新文化定义为:所有员工被鼓励在新产品试制以及客服等所有方面进行创新活动,通过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开展创新活动,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那么,第一步从哪里做起呢?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最重要的五个要素是财务、市场、品牌、新产品研发以及网络工程。然而,什么可以促进这五个要素同时发展呢?47%的企业家认为是创新,13%的企业家认为是创新文化。但是,把创新文化与起关键作用的五个要素(财务、市场、品牌、新产品研发以及网络工程)联系起来还比较勉强,因为人们一般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并不涉及创新文化,也没有人认为创新文化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决定因素。

但是,我们进一步对一些办公室建筑的外部与内部装修的图片进行了询问测试,问题有:你认为哪一个图片是属于最具创新的公司呢?哪一个公司所聘请的人才最具创新意识?你希望为哪个公司工作?所有的回答都是乐意到设计独特的公司去工作。

创新文化环境:不断创新的基础

企业家关注的中心问题包括但不仅仅是办公环境设计的优势。过去有许多企业的办公建筑并不是非常刻意地去设计的,而现在的设计者都是根据公司的产品或者特征而精心设计的。

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威尔士设计咨询指南》的Gavin Cawood认为,传统的设计者主要是针对具体的产品功能以及外观进行设计的,而现代的设计者首先是设计一个公司独特的创新文化环境,然后才考虑产品功能以及外观。他进一步举例说明,在一个办公场所里,布置与悬挂着创新的图像与故事,那么自然而然地就会逐渐形成创新文化环境。所以,一个公司的创新文化环境是其创新实践的基础与自然氛围。而一个企业家的工作就是要建设这样的基础与氛围。这样的硬件设施建设工作是可以在短期内完成的,但是创新文化(氛围)的形成却是长期的,并且同时需要鼓励创新的制度安排,这样的制度安排也属于创新文化环境。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会不断涌现出创新实践者,进而产生创新文化的价值与氛围。创新文化比一个创新建议(思想)更加重要,因为没有这样的文化环境,那么这个建议(思想)很难转化为实践。有了这样的创新文化环境,就可以积极应对对手的竞争,迅速而准确地对付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创新文化是孵化出创新灵感的最佳温床,有了创新灵感才会有创新实践。

制度安排:建设创新文化的利器

如果企业活动的初期就非常明确地设计了创新文化,制度安排与资金支持了创新文化,那么它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就是不可忽视的。

创新文化大致而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形因素。比如建筑物、空间、选用的各种设备设施、品牌因素与交流方式,以及产品与服务。二是无形因素。影响力的辐射范围包括内部的品牌创建与创新、对外形象、处事态度、对于员工的创新思想培训、内部交流机制、创新奖励机制、制度建设与贯彻落实、公司层级制度的设计与运转等等。

现在我们面临的难题是,有形因素往往因其显而易见而被忽视,人们对于无形因素又有诸多的争议与讨论,而且我们至今也未能找到一个可操作的秘笈或者什么咒语把有形因素与无形因素结合起来通盘考虑。

我们讨论的另一个结果表明,设计行业所面临的挑战是:应该搞一套可操作的、有权威性的、可信的设计指南(手册),解释设计创新文化的价值;也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法,找一个具体的小企业,非常清楚地解释创新文化的价值。

与品牌创建同时进行,设计者带头行动,示范带动大家,创新文化就会由设计变成现实,就能够创造出自己的品牌。设计与创建一个创新文化不是权宜之计,不是治标之本,也不是一蹴而就。那就必须是群策群力、虔诚地追求,其结果肯定会形成一个他人不可效仿的比较优势。这就是理想中的创新文化,也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发展战略。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案设计范文 篇4

一、课程简介:“企业文化落地与执行”课程项目方案

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管理,一流的企业做文化。

一个企业的基业长青,本质是企业文化的根深蒂固。但是企业文化是无形的,是难以量化的,它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有的企业甚至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喊几句口号,搞几次员工活动,做做宣传看板等等诸如此类。

本课程是海尔集团、联想集团、中国移动、中国石油等中国特大型集团的必备课程,在全国授课次数达到200场以上,获得了企业中高层和员工的一致好评。目前,青岛人才市场、唐山人事局和宁波人事局100家过亿民营企业培训中心等已经把此课程作为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公益课程(政府出资给企业培训)。

课程分为两天,第一天是以企业具体的案例和概念的疏导为主,中间穿插国内外企业和中国古代的一个个经典案例为主要授课线索,第二天以实战案例和现场的互动为主,其中的漫画说管理环节是本次讲师的一个特色。中间有海尔集团的视频资料(版权融智咨询独家所有,不可外泄)、众多企业内部文化考核资料为穿插。

同时,讲师采用现场听课学员状态分析、漫画说管理、角色扮演、互动讨论、独个学员的现场采访、干部和员工的现场对话等各种专业教学方法,使学员从内心理解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部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技巧、全员行为规范的梳理工具等有透彻、全面的了解。

观念一变,天地亦宽。本次课程能让员工和干部的观念有所转变,从而在内心接受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并把这种正确的观念具体体现在思维方式转变和行为的改变上。

二、培训目标/收益:通过本次的企业文化培训,员工应该能达到:

 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文化的鸡蛋皮理论;

 一个企业的务虚和务实是不可分割也不可偏颇的;

 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以及作用;

 观念的初步转变:工作不是为了企业,更是为了自己;

 观念的初步转变:没有激情的工作是没有目的地的漫游;

 观念的初步转变:人才使用中的三才观;

 观念的初步转变:文化是可以考核的;

 观念的初步转变: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可复制、模仿);

 掌握文化建设中的TAOD模型、SMART原则、NLP沟通技术。

三、培训对象:企业中高层以及重要岗位的骨干员工;

四、培训时间及课时:2天(6小时/天)

五、课程授课规划:

 本次课程从五个方面呈现,分别是沟通线、现场线、授课线、演练线、成果线。

课程预约 :高原 电话:***1

六、培训大纲:

开场与暖场

 整肃纪律,破冰开场;

 团队建设,纪律检查。

第一天: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容导入

第一单元企业文化的组成及其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 案例分析:请举例说明你认为成功的企业,它一定有自己的特质和风格。说说你对这家

企业的第一联想度。例如:海尔,首先想到的是“服务”;肯德基,首先想到的是“便捷”;可乐,首先想到的是“年轻和激情”。

 企业文化的概念:三个层次,鸡蛋皮理论;

 企业文化的作用:无形胜有形;

 案例1:轮扁斫轮的故事;

 案例2:司马子期的一杯羊肉羹故事。

 讨论:企业文化为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思考: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在文化管理中加强?

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一)为什么企业需要创新精神?

 我们的企业鼓励创新吗?

 当有创新的举措时,管理干部如何面对这种创新的员工?

 案例:海尔集团以员工命名的工序和小改小革

(二)企业创新精神如何培养?

 企业的彼定律、墨菲定律、破窗理论等分享;

 员工为什么不敢突破自己?

 人才的三个层次;

 人才的逆向选择;

 案例:为什么某民营企业公司最后是“一群笨蛋”?

 工具:员工的创新精神激励方法

课堂演练1:《迟到的员工的理由都是什么?能接受这些理由吗?》

课堂讨论2:《为什么忙的都是高层,而中层和员工都清闲?》

第二单元企业文化建设的案例启发

课程设计及策划

1、确定课程模式

 课堂的氛围和案例

课程预约 :高原 电话:***

2 课堂的漫画讲解和视频分析

 案例:海尔兼并17家企业的“休克鱼”案例

2、确定课程主题

 课程的实用性

 课程的互动性

 课程的启发性

 案例:海尔研发洗地瓜的洗衣机的过程

第三单元企业文化手册的设计和启发

文化手册的设计及相关要素分析

1、确定文化手册的目标

 案例分析:方太的文化建设(孔子学堂的建立);

 案例分析:帅康集团的文化讲堂:中层干部必须是文化讲师;

2、文化手册的案例分享

 文化手册的借鉴:海尔文化手册可以卖钱;

 文化手册的实用和考试;

 案例:远大集团的必读“老三篇”(把信带给加西亚等)

3、文化手册的内容分享

 公司倡导什么文化理念

 公司缺乏什么精神

 公司的最短板是什么

4、文化手册的注意事项;

 漫画的使用:蒙泰集团的《话与画》;

 文化手册相关要素;

 文化手册的更新和版本。

5、文化理念的上墙和强化;

6、文化手册的礼品化

课堂演练:《文化手册的设计讨论:为什么员工并不知道什么是文化以及文化的作用?》

第四单元企业文化的重要理念

一、本单元的授课方法:

1、激活心灵

2、破旧立新

3、倾诉和倾听;

 案例讲解

 故事引导

 视频展示

 现场演练

 寓言讲解

 数据分析

二、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

1、一些企业文化的模型

 80/20原则;

 10/10原则;

 SBU理论;

 SST理论;

 日清表;

 OEC管理;

 公司流程再造模型;

2、企业文化的基础

 6S管理;

 两书一表;

 5W3H1S;

 两创精神;

 两吃精神;

 浮船法;

 斜坡球体论;

 解决问题三步法;

 管理就是借力;

 危机意识;

 PDCA原则:闭环优化

3、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

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 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 先有市场,再有工厂;

 三才理论:人材,人才,人财;

 今天是人才,明天未必是人才;

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 先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做事;

 什么叫不简单和不容易;

 拆掉企业内外两堵墙;

 国门之内无名牌;

 先卖信誉再买产品;

 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 市场不变的法则是永远在变;

 市场的难题就是我们开发的课题;

 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

 看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 终端的问题是领导的问题;

 重复发生的问题是作风上的问题。

课堂演练和讨论:看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第二天:企业文化案例落地与执行

第五单元企业文化的回顾和温习

 对第一天的文化讲解回顾和温习

 柯氏四级评估

 反应层评估及方法 学习层评估及方法 行为层评估及方法 效果层评估及方法

第六单元企业文化的案例分享

1.案例资料的提前发放。

2提前准备好纸笔等工具,记录表格另行设计。

一、《邮差弗雷德》的分享

1.一个普通的邮差的自驱力来自什么地方。

2.人的“三力”的内容组成及来源

(1)凝聚力:

没有凝聚力就没有“执一不失”的效果;

(2)能效力:

执行力和效率的合一

(3)自驱力:

自我驱动的能力,不强调外界,而是强调自我主动意识。

3.企业文化的承接部门是什么部门?应具备什么素养?

二、企业文化落地的方法

1.表面方法:手册、考试、内刊、先进典型报道、文化墙设计等

2.深入方法:

(1)文化考核:借鉴海尔的文化观念考核方法;

(2)例会制度:日清会、周例会、月度考评会;

(3)案例的收集:谁是最符合文化价值观的部门,有什么好的案例?

(4)员工素养的量化:核心能力模型;

(5)优秀员工的评选:三工动态考核法;

(6)末位淘汰法:连续三个月文化考核在最后三名的干部,要停职检查和反思。

3.企业文化落地的注意事项:不能成为形式主义;

4.企业文化落地的三个主义:略

5.企业文化落地的三个误区;

6.企业文化执行中的常见噪音和非正式组织;

案例与研讨:企业文化落地为何总是叫好不叫座?

三、企业文化落地的案例分享

1、联想集团为什么选择杨元庆作为接班人?

2、海尔集团的一盒痱子粉的启发;

3、批评干部,表扬员工的做法是否可行?

4、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和饮奶牛的热水器的研发来由;

5、沃尔玛卖轮胎吗?

6、毛宗良背洗衣机上门感动了谁?

7、砸冰箱的案例为何成为海尔发展的转折点?

8、真的是“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吗?

第七单元 企业文化的建设的阶段性评估

一、顽疾问题解决了多少:

1.老问题解决了多少?

2.市场的开拓和市场的提升中,有多少感人的故事发生?

3.服务部门创造了多少感人的服务故事?

4.优秀的员工是否得到了表彰,并且和收入挂钩?

5.次文化现象是否列举并有改进?

6.观念考核是否执行,干部是否认可?

7.文化氛围是否开始活跃,新员工是否支持?老员工是否反对?

8.文化手册的初版是否发行并下发?效果如何?

9.培训之后,每个部门是否至少有一项工作有改进?案例是什么?

10.文化建设的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和路径是什么?

二、文化建设的一些提示:

1.文化建设可以揉入到团队建设;

2.老板是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3.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一把手(负责人)的转变和改变;

4.文化建设不只是老板文化,它其实是员工参与和丰富了的文化;

5.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优化完善的持续过程:反复抓,抓反复。

三、课程内容的总结和回顾

1.知识点的梳理;

2.课后作业预留;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案设计范文 篇5

南方电网公司提出建设“两型两化”(即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的电力企业,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们认为: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员工的整体素质、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逐渐成为企业前途和命运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为此,我们必须探索建设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才能不断地为企业管理和经营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确立可操作的指导原则建设企业文化好范文版权所有

确立内强素质与外树形象相结合的原则。内强素质和外树形象是一对辩证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只有员工素质的过硬,才有服务质量的真正提高,才谈得上树立崭新的企业形象,也只有良好的形象才能展示过硬的素质。

确立文化营造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是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促进企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全新的管理理念,只有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确立时代特色与独特个性相结合的原则。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就必须建设富有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突出企业的自身特点,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有感召力和生命力。

确立重点突破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逐步形成、积累、完善的过程,只能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才能有所建树。

确立领导倡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管理文化,企业领导班子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另一方面,广大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力量,需要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生动实践。

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是抓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政治素质。我们在抓思想道德建设中,充分运用新颖的形式对员工进行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教育。前段时间我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习十六大精神《企业论坛》”。这场活动尝试采用现场讨论的形式,即提供一种新颖的学习的平台,通过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之间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探讨、互动,加深对十六大精神的理解,并且要用十六大精神来指导供电企业进一步推进内部改革,获得发展,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充足的电力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论坛中,从党的十六大的意义、精髓,到供电企业和党组织、党员如何更好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模范带头作用,从那些方面着手、怎样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供电企业如何加快发展,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从加强电力基础建设,到农网改造;从强化经营管理,到提供优质服务。访谈细缕条析、事例直观实际,都是电力员工所从事或接触到的具体工作,较有亲切感,也更有实践指导意义。这种学习形式改变了以往政治思想教育简单说教,单向灌输的模式,也摒弃了原来那种“一人讲,众人听”,讲的人唇干舌燥,听的人昏昏欲睡的呆板形式。论坛的场面较为热烈踊跃,轻松活泼,参加者参与互动,人人都沐浴在一种学习的氛围,从而受到一次良好的教育,教育效果大大增强,进一步把全体党员和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把学习的成效体现为群策群力,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无究力量,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诉求的认同感,强化员工为企业发展作贡献的使命感。

二是抓学习型队伍的建设,提高文化素质。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倡导终身学习是时代的要求。我们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工作。这些年来,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同时,充分发挥政研会的作用,每年都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广泛发动有关单位、部门的同志深入学习研讨,在研讨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仅2004年这项工作就收到了20多篇有相当质量的文章,提出了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到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真知灼见,值得在工作中实践。

三是抓技术比武,提高业务素质。我们将强化技能培训,实现岗位成才作为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抄收工”“配电运行工”“线路工”等岗位技能竞赛、技能考核,有效地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

三、着力宣传南方电网公司的识别系统,脚踏实地建设好四大项目

一是“铸魂”,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形成全体员工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精神动力,是从意识形态的层次来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精神的培育,既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又要体现企业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涵。

二是“立道”,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之道,要借助文化的力量,培育崭新的管理理念、经营理念、用人理念、发展理念和服务理念,形成完整的企业理念体系。

三是“塑形”,企业形象是企业经营之道和企业精神的外在表现。形象力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是一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无形资产。我们通过服务质量的不断优化活动,体现出员工队伍的精神风貌,展现文明优美的工作环境,不断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是“固本”,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人的素质,企业文化实质也是要以人为本,这才是固企业之本的正确选择。按照上级公司的部署,积极探索创新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企业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探索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与行之有效的建设途径

一是加强宣传,培养骨干。在企业中利用宣传墙报广泛宣传,普及企业文化基本知识,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发展动态,做到系统、浅显易懂,让员工都有所明白,营建企业文化氛围;培养企业文化建设骨干,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火种”,提供人才保证;建立由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具体实施的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机制,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二是注重实践,循序渐进。首先,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完善,实行动态管理。其次,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意识,体现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突出企业文化的人文管理效应,确立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性化管理思想,营建健康和谐、团结向上的企业氛围。在这些工作中突出“三大文化”:即“服务文化”、“安全文化”、“营销文化”。

“服务文化”就是从供电企业是服务型的运营企业这一企业特性出发,是直接面向客户的服务窗口,大力开展供电营业窗口规范化服务活动,重点对事关企业公信力和形象的优质服务承诺的兑现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同时,在营业窗口开展“星级营业员”评比,并不断深化,融入新的内容。还重新调整制定新的业务流程,真正体现“始于客户需要,终于客户满意”,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树立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真正使群众满意,政府放心,企业得益。把“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方针落到实处。

“安全文化”就是从安全工作是供电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供电企业永恒的主题这一点出发,在广大员工中灌输安全文化理念,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使安全工作走上科学规范的轨道。近期,我们为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保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举办以“电力安全生产主要靠人员素质还是设备设施保障”为主题的安全生产辩论赛,通过辩手间的思想碰撞及语言交流,进一步阐明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使“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企业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好范文版权所有

“营销文化”。营销工作是供电企业生产转化为消费的关键环节,因为从供电企业提供给社会的商品而言,由于电力商品是同质的,因此在电力商品的交易过程中唯一能够创造价值差异的就是营销。我们从营销工作是企业经营成果的集中体现这一点出发,开展营销活动。最近,我们开展“电费追收专项活动”,为完成全年的经营指标而全力冲刺,在电视、报纸上刊登《通告》,聘请追收电费律师顾问团,把欠费客户以欠费金额多少、欠费时间长短、追收难度等等分门别类,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部门、班组,个人,运用经济、法律、服务手段,多管齐下,有理有利有节地全力追讨当年和旧欠电费,成效显著。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案设计范文 篇6

企业廉洁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诚信体系、市场阳光工程的保障,更是社会反腐倡廉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举措。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完整的知识体系、健全的制度监督、正确的言论评价、健康的视听传播等发挥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营造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党风、政风和行风,从思想上逐步铲除企业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达到干部廉洁、干群和谐、企业兴盛的目的。因此,企业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好廉洁文化建设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正在进行着史无前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企业在这一建设过程中担负着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深入开展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进而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对于企业完成这一使命将起到强有力的保障。

1、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企业廉洁从业,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也是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的必要条件。企业能否廉洁从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无数实践证明,一个清正廉洁的集体可以把一个困难企业搞活,一个不廉洁的集体,也可以把一个好的企业搞垮。在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的建设企业廉洁文化,把廉洁文化作为方向之一。廉洁文化是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是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处于基础地位。只有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廉洁理念,倡导廉洁行为,营造廉洁环境,才能进一步增强制度意识、强化监督氛围,加快构建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防体系。才能用健康向上的、先进的文化占领思想“阵地”,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保证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12、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企业社会竞争的需要。和谐的企业发展环境离不开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矛盾,面对社会上腐败消极文化的影响,加强以诚信为本的廉洁文化建设,既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可以凝心聚力干事业,净化企业发展的人文环境,又是一项保发展促和谐的管理工程,可以通过苦练内功,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打造出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符合社会文明进步的企业管理文化,将市场的竞争压力,变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懈动力,最终形成企业不断成长的竞争力。企业也只有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与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树立遵纪守法、廉洁从业的观念,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3、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独特功能。企业廉洁文化集文化的魅力和廉洁的要求于一体,具有独特的功能:在具体内容上,可以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使广大员工逐步确立廉洁从业的价值取向,形成高尚的思想境界;在作用范围上,除领导干部外,它将廉洁从业的要求延伸到了基层、岗位、家庭,可以在更大范围提高廉洁从业的认知水平,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在表现形式上,它可以用具体、生动、活泼的方式表现反腐倡廉的内涵,以文学艺术等多种方式进行廉洁从业的观念渗透,还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扩大影响范围,富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渗透力。

二、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在企业建设中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我们以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精神对企业廉洁文化这一新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廉洁文化体系,为深入开展廉政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1、培育廉洁从业理念。廉洁理念是廉洁文化的核心。我们一直积极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化工集团创业发展要求相配套的、具有地勘特色的廉洁从业理念。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淡泊名利,忠实履职”的自律理念、“真诚接受监督,参与阳光工程”的他律理念、“严明纪律,刚性约束”的律他理念,进一步使全院党员干部能够清醒认识到“自律是宝,他律是爱,律他是责”,切实处理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在创业实践中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实绩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同时要主动适应职工心理需求,发挥宣教阵地的作用,首先是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努力建设网上廉洁文化宣传教育阵地。,通过改进栏目,丰富内容,使之成为廉洁文化宣传的窗口,动态、及时地反映廉洁文化建设的成果。基次是加大廉洁文化标识建设。在会议室、办公室、住宅小区等适当位置,设立廉洁文化标识、标语、图牌板等,展示廉洁从业理念,进一步强化巩固廉洁从业理念。

2、完善廉洁从业制度。完善廉洁从业制度是规范从业行为、打造廉洁型干部队伍、创建本质廉洁型企业的重要基础。针对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社会陋习、“潜规则”等对干部队伍的消极影响,把廉洁从业的要求融入企业规章制度建设之中,一方面加快企业产品销售、物资采购、投资管理、工程招投标、外出创业、人事管理等管理制度的完善、改进与配套建设。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企业领导人员执行各项廉洁自律和廉洁从业制度的自觉性,让制度落实到实处。

3、强化廉洁从业监督。培养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既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在廉洁文化创建中,依据有关法规,联系创业发展进程,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地推进监督机制,切实建立起“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纪受追究”的自我约束机制。通过强化党内监督,使领导干部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严格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自觉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通过完善职工民主监督,全面落实职工代表大会职权,畅通职工群众进言渠道。

4、动员干群广泛参与。干部群众是廉洁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廉洁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源泉。廉洁文化只有根植于广大干部职工群众之中,才有生命力,只有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全员参与,才有鲜活力。各级领导干部在廉洁文化建设中要率先垂范,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教育深度,拓宽文化广度,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扩大覆盖面,让廉洁文化走进每家每户。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发挥党政工团妇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阵地、载体,以群众文化活动的方式,将廉洁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

三、廉洁文化建设在企业建设中的进一步探索

组织领导和实施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内涵深刻、涉及广泛、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在实际中,我们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整合资源,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领导,确立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我们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努力形成廉洁文化建设的合力。各级干部要做廉洁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既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又要明确个人职责,确保任务落实。要建立廉洁文化建设评价机制和评比标准,对廉洁文化创建进行评比表彰,对廉洁文化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逐步形成廉洁文化创建的动力机制,不断提升廉洁文化创建水平。

2、深入研究,把握廉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加强廉洁文化建设首先要提升廉洁文化研究的理论水平。深入研究国际国内廉洁从业思想、反腐倡廉做法,特别要深入研究胡锦涛同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廉洁文化创建提供理论支撑。要在实践中总结创建经验,积极探索廉洁文化建设的规律,通过借鉴吸收新鲜经验,不断深化对廉洁从业文化的认识。扩大廉洁文化建设的认知面和影响面,切实推进企业廉洁文化的理论建设与实践。

3、统筹兼顾,保证廉洁文化建设的协调进展。我们要将廉洁文化创建活动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文明创建考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案设计范文 篇7

一、整合、梳理企业文化, 培育共同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四大层次构成, 而且四部分是依次深入的。因此, 按照构成要素对象的不同, 企业文化整合的工作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 价值观念的整合。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构成要素的最深层次, 而企业价值观又是精神文化中的最深层次。因此,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价值观的整合也就成为文化整合的重中之重。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在思想认识上有很大的分歧, 那么精诚团结、协作团队精神就无从谈起。所以,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通过宣传、动员, 建立企业文化传播和推进的组织制度, 通过制度约束和奖惩办法, 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将不同的看法规范成为一种系统的与企业发展战略统一的价值观念, 使员工领悟组织价值观的内涵, 自觉地把个人的目标纳入企业目标的轨道, 实现个体价值观向企业价值观的转化, 从而凝聚成企业共同的价值观。

2. 制度文化的整合。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方面。只有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日臻完善。制度设立应简洁扼要, 而且制度一旦确立要严格执行, 不能循私舞弊。

3. 行为文化的整合。

企业和员工行为规范是企业和员工行为的准则, 企业和员工必须全面认知和掌握。公司应妥善处理股东、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利益关系, 树立良好的企业整体形象和较高的企业认同度与美誉度;员工要高度认同行为文化, 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遵守, 实现知行统一, 体现员工队伍的高素质和文明程度, 并与企业形象相得益彰。

4. 物质文化的整合。

物质层面的一些文化能够进一步强化员工对项目的认同感和对团队深层文化的理解。比如, 统一的着装能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纪律感。公司的商标、标识物、厂房车间、生活环境等物质因素, 都与企业的团队文化相融, 影响着员工的归属意识和共存共荣信念。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全面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理念是管理的先导。因此, 企业文化重构过程中, 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 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从而长期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员工是企业能否成功运转的关键, 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突出员工的主体地位,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把员工的个人利益需求与企业的整体

目标有机结合, 尽可能地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大层次, 而处于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又千差万别。当然, 企业员工是“社会人”, 而不仅是“经济人”, 其中精神需求是最大的需求。因此, 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 一定要将员工的切身利益考虑在内, 对企业员工的奖惩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统一的原则, 重视人文关怀, 完善休假制度、文体活动管理制度、员工福利保障制度等等, 激发员工内心的干劲, 使员工认识到为企业目标奋斗的同时, 自身的切身利益也能得到相应的满足。

2. 突出员工的主人翁参与意识及对企业的归属感。

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都要有员工的声音。尤其是企业的决策管理不是一个人或一小部分人来决定, 要吸纳广大员工来参与。这种决策虽然周期较长, 但贯彻迅速, 效果好。世界著名的通用电器公司特地成立了“大家出主意”的领导班子, 每年有2万~2.5万员工参与决策, 在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形成领导决策。

3. 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方面是硬环境, 要为员工提供安全舒适、功能齐全、风格独特、现代感强的工作休息环境;另一方面是软环境, 如文化环境、人际关系等等。人际关系的融洽显得尤为重要, 管理人员要实行走动管理, 经常与员工沟通交流, 促进了解, 消除误解。

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创建卓越的领导力和有效的执行力

1. 身先士卒, 做好表率。

“火车跑的快, 全靠车头带”。因此领导班子成员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 对于一个企业具有重要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要以增强企业领导力为龙头, 发挥领导班子的表率示范作用, 着力培养并提高领导班子和各级管理干部的驾驭全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作为管理者, 要身先士卒, 见了困难就上, 见了荣誉就让, 在公司率先建设起先进的企业文化, 并推广实施, 从而有效地激励和团结企业成员, 形成很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进而实现企业的全面进步。

2. 维护公平、合理机制。

公正、合理与否对企业凝聚力的构建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在企业文化重构过程中, 领导班子群体在处理公司事务过程中必须公正、民主。消除管理者与普通员工间领导与被领导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实行民主参与。能否公正处事、民主管理是企业成员判断管理者优劣的一个主要标准。民主参与管理需要管理者健全班组管理、考核、培训、奖惩等管理制度, 用透明的制度说话而不是靠个人好恶、关系亲疏来处置事务, 开诚布公地进行集体决策, 尤其是奖金的分配、业绩评价、学习机会以及先进评比等涉及成员切身利益问题的处理, 允许在参与企业生产运作过程中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 甚至批评。

3. 建立定期沟通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

通过沟通制度的改善, 加强员工之间和上下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以及公司总部与基层单位之间的沟通, 达成目标共识, 实现各方满意。

四、加强跨文化交流, 规避文化冲突, 实现跨文化管理

由于在跨文化管理问题上跨国公司表现最为明显, 所以以下就以海外工程承包企业为例来说明此问题。

1. 克服文化刚性, 规避文化冲突与文化风险。

据相关资料显示, 我国已经进入国际工程承包世界前六强行列, 成为世界重要的国际工程承包国和对外劳务输出国, 在海外承揽国际工程项目成为我国工程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然而, 海外工程项目中, 由于公司员工来自不同的国家, 员工间缺乏共同性的文化基础, 而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文化差异。实践证明, 文化差异是许多海外工程项目无法与东道国市场实施国际合作, 甚至受到东道国的抵制而无法立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由于一些原因, 而具有这种难以改变的、不可违反性以及对另一客体的约束性等刚性特点。原因如下: (1) 文化的差异性。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社会制度等的差异, 形成了世界上不同的文化类别。 (2) 文化一经形成往往就有一定的地域性、地区性、民族性等, 其变化相对于其它变迁是缓慢的, 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 是不容易改变的。 (3) 文化对其载体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文化总是通过一定的载体来体现的, 但文化一旦形成, 又有其独立性, 不依赖于人而独立存在, 在特定的社会情景中可以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行为。在人与社会的互动中, 会对个体施加强大的约束力量, 并形成对个体的社会刺激作用。文化的这种刚性表明了各种文化之间有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也给海外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文化差异的存在以及文化自身的刚性特性, 同时又由于沟通的障碍, 人们难以准确解释和评价从另一种文化中传来的信息, 难以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 这就降低了沟通的速度和效率, 增加了跨文化交流的难度和风险, 造成了文化冲突和文化休克现象的产生。文化冲突亦称“文化震荡”, 就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其文化因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 即表现为在新的不同的文化中由于必须学习和对付一系列新的文化暗示和期望, 同时又发现自己文化中的那一套不适用或行不通时所经受的总体创伤。文化冲突表现为组织中人际关系的紧张、管理失效、沟通中断、交易失败, 甚至一些非理性的反应, 威胁项目运作的效率和效果。而文化冲突得不到妥善解决, 又进一步引发了种族优越感风险、管理风险、沟通风险、商务惯例风险、感性认识风险等文化风险。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和排除, 就会导致海外工程项目经营的失败。因此, 文化差异促成了文化冲突和文化风险的产生, 而文化冲突和文化风险的存在, 又使海外项目不能以积极和高效的组织形象去迎接市场竞争, 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往往导致经营失败。如图1。

2. 加强跨文化交流与管理, 实现跨文化适应。

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不断开拓以及海外项目的发展, 克服异质文化所带来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 实施跨文化条件下的有效管理, 已成为工程承包企业拓展市场、跨国经营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跨文化管理是文化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文化基本理论逐步深化的结果。海外工程项目不仅需要产权纽带, 还需要精神、道德方面的纽带。只有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 实现跨文化适应, 才能把海外项目内部每个人的力量凝聚起来。

所谓跨文化适应, 指的是处于不同本体文化的文化氛围中的居留者逐步调整、接受、适应、融入异文化的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其内涵具体涉及:缓解居留者所经历的文化休克;改善其心理适应和增加满意度;提高其在新文化环境中的行为能力。跨文化适应过程是一个艰难的成长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除了要面对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不同的压力, 还要经历对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质疑。但跨文化适应并不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或可怕的过程, 而是一种复杂的个体体验, 一个学习过程, 一个从较低到较高的自我和文化意识的进步过程。

具体来说, 海外工程项目的跨文化适应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时期:探索期、冲突期、交汇期、融合期。每个时期海外项目对文化差异的反应各不相同, 若能采取相应的策略应对文化冲突, 项目就能成功地过渡到融合期。第一阶段, 探索期。探索期属于文化交汇的吸引阶段, 雇员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是较乐观的, 甚至忽视差异, 新文化和新事物叫人欢欣鼓舞, 雇员被完全不同的文化所吸引, 对其可能带来的个人发展机会充满希望。这一阶段是文化风险的潜伏期, 在时机成熟的时候, 文化风险会爆发以至对跨国经营带来严重的后果, 但也可成为海外项目融合异质文化、开拓创新的动力。第二阶段, 冲突期。在涉外经营中, 随着不同文化交汇程度的加深, 文化之间的差异被放大, 由于文化具有本民族化优越感的倾向, 因此在海外公司中, 人们对文化会自然地产生怀疑和排斥, 这就势必产生文化间相互的激烈碰撞。冲突期是不同文化“初期接触”的必然反应, 这个时期的文化冲突处理得好不好, 将影响到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也影响两种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因此, 在冲突期,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人员要认识对方文化与己方文化的差异, 从而表现出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因为尊重对方文化是双方心理沟通、文化沟通的桥梁, 有了这座桥梁, 才能对他方的民族性、国民性、行为方式、人格价值取向、风俗习惯有进一步的了解, 才能体会和捕捉到对方的观点及在不同文化理念引导下的表达方式, 达到真诚的合作。第三阶段, 交汇期。在文化交汇阶段, 人们从拒绝、排斥、不接受到理解、尊重、认同他方文化, 对于出现的矛盾与冲突能够更多地以理解、体谅、迁就的态度去分析。在交汇期, 人们能够对他方文化进行接纳和认可, 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能够表示理解、体谅和支持。既能看到自身文化的优点, 看到对方文化的不足, 又能认清自身文化的缺陷, 对方文化的长处, 形成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的局面。第四阶段, 融合期。文化融合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其文化因素之间相互结合, 相互吸收的过程, 当涉外公司中的中外雇员能够客观地对待文化差异, 理性地处理文化风险, 熟练地应付和处理各种文化冲突时, 双方己经进入对异文化的接受适应期, 这也是个文化融合的过程, 双方相互学习促进, 彼此改塑对方, 各文化因素之间相互渗透, 相互结合, 融为一体, 在企业中形成既认可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 又有全体员工共同追求的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综上, 只有不断加强跨文化交流, 规避文化冲突和文化风险, 实现跨文化适应, 才能有效地实施跨文化管理, 也才能跨出国门, 与海外文化相互交融, 顺利开展工程项目。

五、完善企业的相关制度, 落实文化理念, 实现文化制度化与制度文化

企业的文化理念能否最终落实到企业的行为上去, 而不是停留在纸上或贴在墙上成为口号与标语, 关键在于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制度设计, 使核心价值观有制度、有措施、可规范、可考核, 实现文化的制度化与制度的文化化。所谓文化制度化, 即是把文化理念用制度的形式固定起来, 让每一个员工都严格执行。编写文化手册、管理手册和业务流程手册等, 每人一本, 认真学习和领会, 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所谓制度文化化, 就是使员工执行制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潜意识。员工对企业文化由认知认同到自觉践行, 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制度文化的刚性约束与观念文化的柔性疏导相辅相成, 以克服人的“惰性”, 使企业文化的贯彻变得流畅而坚实。

因此, 落实企业文化过程中, 我们首先应以共同的价值观为导向, 构建符合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和企业实际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以科学的制度体系规范员工行为, 以有效的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使企业管理步入决策理性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良性轨道。着眼于公司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 着眼于公司长远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建立和完善精干高效的管理模式, 健全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与国际管理接轨的管理体系。以保证公司最大效益为核心, 优化管理流程, 规范管理行为, 实现重结果与重过程的有机统一, 推动企业科学决策, 增强管理效能, 依法规范经营。具体来说:

1. 招聘制度。

选择合适的员工,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招聘的作用一是挑选与企业文化相匹配的人员, 二是有助于公司文化的对外传播。因此, 招聘制度的完善,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招聘环节中, 首先应重点考察应聘人的价值观, 把“性向测验”作为招聘工作的重要手段, 根据应聘人员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否与自己企业文化相吻合来决定是否聘用。因此在进行外部招聘的时候, 不仅要看应聘人员以往的经验、知识面, 还要看他是否能接受公司的企业文化, 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因为这些素质的可衡量性不像学历、资历那么强, 所以是招聘中的难点, 需要长期积累经验, 并且通过一些辅助手段的运用来进行综合判断。其次, 实施工作预览, 向应聘人真实地展现工作的全貌, 向应聘人充分介绍公司背景、公司文化、员工待遇等, 让应聘人比较全面地了解未来工作的全貌。

2. 培训制度。

纵观世界500强企业, 无一不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过:“松下既制造电器, 也制造人, 而且首先是造人”、“企业各方面的钱都可以省, 唯独研发费用和培训费用绝对不能省”。因此, 重视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技能已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法宝, 也成为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内容。同时, 由于人力资源本身具备的可再生性、时效性、能动性以及高增值性的特点, 也为员工培训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因此, 企业应在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培训需求, 设定培训目标, 拟定培训计划, 实施培训方案、评估培训效果, 以此通过培训活动改进个体工作绩效进而促进组织工作绩效的提高, 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实施过程中, 应特别注意以下环节: (1) 培训计划的制定。公司总部每年需制定本年度全公司的培训计划。各个子公司根据公司总部的计划, 结合自身情况, 也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在制定培训计划时, 负责部门应与各部门商议, 了解培训需求, 并就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达成共识, 这样有助于各部门予以支持。同时, 培训计划还要与公司的战略方向结合起来。 (2) 培训内容体系。 (1) 新员工入职培训。培训体系应当因材施教, 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施以不同内容的培训, 新员工培训包括完整的理念灌输和业务培训; (2) 员工的定期素质和能力培训;为了员工的长期发展, 可以考虑把培训当成一种资源分配给员工。培训部门可以开设多种培训课程, 让员工自行选择;或者通过问卷调查方式, 找出多数员工的共同需求。 (3) 管理者培训, 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提升管理能力。特别是在晋升的时候, 管理者要接受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的培训, 注意在日常业务管理工作中传达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 (4) 后备梯队的培训, 对进入后备梯队的核心员工, 要根据其职业生涯管理计划量身定做合适的方案。 (3) 培训手段。培训部门应该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来确定手段, 常见的培训手段有传统的演讲法、案例法、角色扮演、行为模仿、户外活动训练、网上学习等等。 (4) 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培训作为一项投资, 必须考虑其效果。培训部门应从受训者对培训的满意程度、受训者学习技能的提高、受训者培训前后行为的改进以及行为改进带来业绩的前后比较等信息来评估本次培训的得与失。

3. 绩效管理制度。

绩效管理制度的主要任务是把薪酬与绩效结合起来、提升组织文化、吸引优秀人才、改善培训及发展方案等。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善绩效管理制度: (1) 挑选主要指标作为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以清晰地传达导向。 (2) 建立更公开化的考核制度。为了实现评估过程与结果的公正性, 可以考虑让员工看到完整的评估报告。 (3) 鼓励员工参与, 建立评估面谈制度与事前的员工自我评估。 (4) 根据员工能力和动机的高低, 辅以不同的绩效管理措施。 (5) 对管理干部的评估要注意考核其是否在日常管理行为中贯彻、传达企业文化的内涵 (可由下属员工来打分) , 也要注意考核其是否注意对接班人的培养。 (6) 充分运用绩效评估阶段获得的资料, 作出管理决策 (如晋升) 、改善员工的绩效和评价员工的发展等事宜。

4. 晋升制度。

目前的“干部竞聘制度”和“干部选拔聘任制度”虽比较完善, 但仍需进一步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特别是在以下环节应注意: (1) 选拔中层干部时, 要注意看其价值观是否与公司的相匹配, 是否能够承担基层单位与公司总部之间的沟通工作, 是否能够兼顾基层单位与公司总部的利益。 (2) 内部提升还是外部招聘?当组织内部职位有空缺时, 如无合适人员, 自然应从外部招聘人才, 但如果组织内部有合适人选, 则宜采用内升优先的原则。内部晋升不仅可以激励员工努力表现, 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学习意愿, 也可免去高额的招聘成本。

5.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制度。

越来越多的工作者在转换工作的过程中, 在意的是工作内容能否与其生涯目标相结合。在这个专业为重的知识经济时代劳资关系与以往大不相同, 过去所谓的组织忠诚已经逐渐为专业忠诚所取代。可见, 生涯管理不仅是组织吸引人才的方法, 更是提升员工忠诚度和创造力的有效激励策略之一。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制度应包括如下几方面: (1) 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员工个人档案;为员工提供职业兴趣评估;提供事业生涯辅导;设置生涯资源中心;辅助员工设计并决定生涯路径;配合例行的人事措施, 提供发展性方案 (如提供工作轮换机会、外部培训机会、学费补助计划、导师制方案等) 。 (2) 员工个人负责评估自我兴趣、技能与价值观;寻找生涯资源及信息;设立生涯目标及生涯计划;充分利用发展机会;遵循具体可行的生涯计划 (3) 管理者负责倾听、澄清、询问员工的生涯需求;提供员工反馈、澄清员工工作表现和责任;提供员工多种选择, 协助设定目标, 提供建议和咨询;提供员工咨询行动方案, 协助员工与合适的组织相关人员或资源联系等等。

六、营造浓厚氛围, 推进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

企业文化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装饰品, 企业的文化理念体系初步成形后, 便应使之“内化于心”。“内化于心”需要经历一个认识、认知到认同的过程。只有认同, 才会信奉。因此, 为促进全体员工认同, 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组织推进。

明确各级“一把手”是企业文化的第一宣传者、第一推动者、第一责任人, 把企业文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进。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宣传员, 紧密结合业务经营管理工作, 大力宣传企业文化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2. 员工培训。

把员工塑造成“企业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把一个自然人、社会人塑造成一个“企业人”, 必须经历一番用优秀的同一文化内化员工思维模式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主要载体就是培训。在建筑工程企业中, 由于员工绝大大部分 (约占75%) 来自农村, 刚刚从农业岗位转“行”, 他们很乐意工作, 工作热情也很高, 但是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 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以及现代化的操作手段理解不深, 甚至不懂。因此, 强化员工培训显得尤为必要。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白企业文化是什么, 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企业文化, 个人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如何体现企业文化等等。只有企业全体员工都从内心认识、认知、认同了本企业的文化, 才能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形成企业的文化力。

3. 实例引导。

企业的观念文化比较抽象, 如何生动形象地进行宣传教育一是把“精神人格化”。比如大庆石油人把大庆精神人格化, 持续深入地开展“学铁人、立新功”的主题教育活动, 强化了全员对企业精神的理解。二是把“理念故事化”蒙牛集团通过非洲大草原”狮子与羚羊”的故事, 生动地阐释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理念。三是把”规范案例化”。运用正反案例的“震撼效应”, 加深行为规范的指引力度, 使之深入人心。

4. 营造氛围。

企业文化理念的培育和贯彻实施离不开浓厚的文化氛围。因此, 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报纸、月刊、内部资料等各种载体, 广开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企业文化, 阐述文化内涵, 强调文化的作用, 营造一种浓浓的企业文化氛围。久而久之, 公司的文化理念便深入人心, 员工能够自觉地认同公司文化并日益形成行为习惯。唯有如此, 企业文化才能长盛不衰, 也才能促进企业的良性、高效运作。

摘要:创建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的重构与优化, 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良性运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就如何实现企业文化的重构与优化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重构,优化

参考文献

[1].郭海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局限与完善[J].华东经济管理, 2007 (12)

[2].杨沛霆.不可小看文化提升——再谈科学发展观.中外管理, 2004 (6)

[3].蔡建生.跨文化生存.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4

[4].刘永中, 金才兵.英汉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词汇手册.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5

[5].陈海花.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江苏商论, 2004 (10)

加强咨询设计单位企业文化建设 篇8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某一层面、某一局部的竞争,而是整体实力的竞争。纵观中外许多优秀企业坚实立足且经久不衰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益于其拥有一种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的支撑。作为工程建设的先导,现代化建设工程项目的“灵魂”和“生力军”的咨询设计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需要从企业文化角度出发,构建新的企业文化体系,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层次,使企业在其文化意识与文化行为的相互促进中得以发展壮大。

咨询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文化”起来,已经成为咨询设计企业的基本共识。自从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这个概念传入中国以来,经过30年的探索和实践,无论在理论的研究上,还是在实践的层面上,咨询设计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这一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少知名企业已意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提出的“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关键在文化”和“三流的企业靠生产,二流的企业靠营销,一流的企业靠文化”的理念正被更多的企业领导及员工所接受。

企业文化建设已逐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润滑剂”,它可以改善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渠道,减少经营管理中的摩擦;它可以营造一种和谐融洽、健康进取的工作氛围,增加员工精神愉悦感,激发员工奋发向上、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咨询设计企业,企业文化的构建首先是要为科研设计和生产经营工作保驾护航,离开经济工作奢谈其他,这些工作将没有生命力。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多数的咨询设计企业都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准了建设企业文化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经过努力,不少企业的文化建设成效日益突出,并逐渐得到员工的认同,多数企业已从培育企业文化中尝到了甜头。

企业文化建设在咨询设计行业的发展还不平衡。在咨询设计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出现了一些误区或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狭义化,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或一般文体活动,企业文化的形成只停留在单个层面;二是扩大化,把企业文化当作企业管理,以文化建设代替企业管理活动;三是形式化,认为提几句时髦的口号便是开展文化建设;四是空置化,没有明确的领导体制,没有实际运作的部门,没有总体规划和工作目标;五是盲目化,热衷于嫁接游戏,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研讨。这种在咨询设计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短期行为,往往无法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无法涉及深层次的文化建设。之所以出现上述这些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企业文化战略的意义和本质、企业文化的策划和实施等还远未被充分认识,企业文化没有被当作能够有力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针对实际情况认真探讨并着力加以解决。

新形势下咨询设计单位企业文化

建设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之间已经逐步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走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竞争。客观地说,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与国际先进企业的企業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建设优秀且强势的企业文化,才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凝聚员工,赢得市场,才能有效提升咨询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须作到以下六个必须:

必须确立正确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作为当代咨询设计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企业精神”。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论是干好一项工作,还是办好一个企业都需要精神。发展顺利时需要精神,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需要精神。没有精神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咨询设计企业的企业精神,应该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树立以尊重人才、主人翁意识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尊重科学为核心的严谨求实精神,以振兴咨询设计事业为核心的使命感与拼搏精神,以艰苦创业为核心的开拓探索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精神,以一切为业主服务为核心的诚实守信精神,以追求国家、集体、个人效益相统一为核心的和谐发展精神。

必须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现在咨询设计已经进入了团队创新的时代。团队协作已涉及企业经营和产业竞争的方方面面,是产生持续创新的重要因素。企业各职能、生产部门实现一体化连接,有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技术文件是团队劳动的成果,一份完整的工程咨询设计文件不仅包含了各专业之间的合作,还应满足规范、安全度等规定。咨询设计合作的主要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咨询设计全过程必须建立在各专业以及从业人员相互沟通、理解、支持、目标一致的基础之上,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必然使团队配合工作增加难度。因此,咨询设计企业必须倡导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协作精神。用这种精神引导职工团结真诚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必须培育职工高尚的“职业道德”。咨询设计企业担负着新型咨询设计材料的推广应用、担负着绿色环保建设等工作,如果引导与实施不当,容易滋生“职业权力寻租”行为。目前市场上新型材料的品种繁多,更新周期很短,业主因对建材的用途与特性缺乏了解,希望设计人员提供咨询设计用材选型与甄别的协助,这本是咨询设计企业与设计人员的责任。然而,“责任”一旦被用作获取“租金”的机会,就蜕变为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因此,咨询设计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实施行业职业道德准则,反对利用职业便利谋取个人私利,培育职工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情操。

必须倡导品牌意识和“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一种渗透在质量经营活动中的文化,包含着施工过程中对咨询设计产品的质量追求,也包含企业质量教育培训,是咨询设计企业文化重要的方面。作为一个咨询设计企业,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靠的就是质量,要以抓质量效益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把质量意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突出质量就是突出文化的竞争力功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不断开拓市场奠定基础。

nlc202309011519

质量是咨询设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咨询设计企业的支撑。而服务则是为集体和他人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活动。买方市场的形成、资质管理变革、竞争对手的强大,迫切要求咨询设计企业必须以顾客为上帝,提供全方位、100%满意的服务;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留住顾客,保持竞争力。目前咨询设计企业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改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顾客为中心,进行有效的顾客关系管理,將服务纳入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

必须建立企业“诚信体系”。诚实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从长远发展来看,咨询设计企业必须形成诚实信用文化。一是要提高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注重发挥企业家群体的率先垂范作用。在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管理者可以通过对诚信价值观的强化和以改变文化价值观为目的的企业行为规范来经营企业的非形式化结构。企业家只有靠诚实守信才能提升企业的价值。二是要提高全体员工的诚信意识。要在企业员工中积极宣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诚信经营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化为企业员工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从而使诚信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三是要建立诚实信用管理机制,以良好的信用来获取市场的通行证。咨询设计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信誉,对客户失去吸引力,就会失去市场竞争的优势。从这一点讲,诚实守信也是效益。在经营过程中,无论是咨询设计的前期合同约定,还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现场指导与配合都要以诚信的态度随时为业主提供服务。如果咨询设计单位不能完全承兑约定,不但给业主造成进度或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咨询设计单位将失去诚信,失去市场。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就要努力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只有全面了解员工的情况,实事求是面对企业的现实,有针对性地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做员工之所需,认真解决员工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企业文化,发展企业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满足企业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从过去只重视物不重视人,转变为重视人、重视企业员工利益和价值。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支持和引导员工当好企业的主人翁,改善和提高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广大员工满腔热情地去为祖国昌盛、企业发展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管理部、党群工作部部长)

(责任编辑:郝幸田)

上一篇:我学会了关心父母的作文下一篇:班组长安全质量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