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精选7篇)
——《唐诗三百首》选读论文
概述
李白诗歌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高度夸张的比喻,对眼前所见进行艺术的描绘,使形象具有扣人心弦的强大艺术感染力;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创造出特异惊人的艺术形象,使得许多浪漫主义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和非凡的意境,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关键词
李白 浪漫主义 诗情 比喻 夸张 语言特色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史上灿烂夺目的篇章,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强盛,在艺术创作方面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收以及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唐诗就是盛唐艺术创作的典型代表。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豪放飘逸作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定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而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具有如下几个突出表现。
(一)跳跃跌宕、大起大落的诗情
李白的诗歌往往都是在尽情的驰骋豪放不羁、奇情伟志的事件中表现出一种挥洒自如的幅度、极大的诗情诗意的跌宕。这种大起大落、跳跃流动的内在韵律,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抒情歌唱。例如其传世名篇《将进酒》,开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血。”以黄河骑行,联想到人生青春易逝难返,是大起大落之笔;“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等场景简直就是目中无人,喧宾夺主,快人快语之情态,极尽狂放洒脱;诗末以“万古愁”作结尾呼应“悲白发”,大开大合,诗人的感情像江涛海浪般奔流澎湃,诗情忽涨忽弛,忽悲忽喜,可谓行云流水。(二)超现实的幻想境界
当现实生活中的食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李白往往会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气力惊人的幻想。而这些浪漫主义诗作中,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高度的真实性。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人们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觉得愁绪所感染。这便是李白诗歌传诵千年的魅力所在。
(三)高度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夸张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文艺创作中人人都能用到的手法。但,无疑强力的、高度的夸张才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要特征。李白的夸张超乎常理,他大胆的运用夸张制造离奇意向,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把自己的形象思维驰骋于悠远的时间和旷邈的空间之中,而无所拘束。这显示了他独特的审美个性,也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而这些变幻莫测、发想无端的想象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通过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无端。
(四)明丽疏朗的意象
李白诗歌的意象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为明丽,一为疏朗。前者是就意象的色彩、格调而言;后者是就意象间的组合特点而言。二者又互为因果地统一在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中。李白喜欢明丽的色彩,不喜欢灰暗的色彩,追求一种明朗的格调。即使描写灰冷的景物,如“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梦游天姥吟留别》)也并不给人壅塞窒闷之感,相反却有一种昂扬、明朗的基调流贯其中。正由于追求色彩的明丽,格调的明快,李白诗歌意象间的组合有一种疏朗之气。同样,追求这种疏朗之气,又有助于明丽、明快之风的表达。
(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特色
李白诗歌,节奏疾徐变化、奔放洒脱,给人以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受。这得益于他自由豪放的个性,和清水芙蓉般的语言。诗句应情而生,任情真率,似随口而出,毫不经意,却能出神人化,清新自然,这就是李白诗歌语言的清水芙蓉之美,好像根本不收诗歌清规戒律的限制。而这,正是以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为强大后盾。由于他能够从形式主义的诗风和声调格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创作,毫无阻碍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瓯北诗话》评他的诗“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艺圃折中》把他比作为“矫矫焉不受约束”的诗中之龙,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他自由不羁的创作特征。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诗的语言冲口而出,仿佛是灵感爆发的瞬间,带着内心的感情一齐从胸中流出似的, 造语天然而又神气活现。这种天然浑成,出神人化的语言主要得力于真挚感情的自由抒发。
在李白的诗歌中,既有浩瀚壮观的瑰丽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的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既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理想,又有非凡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李白的一生是政治上坎坷多折、壮志难酬的一生,但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不朽诗篇,“谪仙人”的风采,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妙机天成的情韵是留给后人的巨大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饶卓颖,《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南方论坛》2006年第4期
2、石岩,《好奇纵横坚守自我——论李白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承德职业学院报》,2007年第12期
3、杨学敏,《“浪漫”而非“主义”——简论浪漫主义在李白阐释中的有效》,《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5期
4、彭树福,《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特质》,《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7年第12期
5、何宏晔,《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文教资料》,2010年第14期
1.1盛唐社会环境,奠定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
李白的一生,主要活动是在玄宗、肃宗两朝,这是唐王朝由全盛转入衰落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而他的少年、青年和壮年时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正是唐朝的鼎盛期。这个时期的艺术创作都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收以及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
1.2独有的身世经历,形成其独有性格,造就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出生在一个比较富有且颇具文化素养的家庭,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因自号为青莲居士。李白一生从蜀中出游,入楚,入鲁,到大唐各地,栖隐求仙、交游,过着四方游历的生活,与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异域生活息息相关。正是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冲撞揉合后,才形成了李白酷爱自由、洒脱飘逸的天性,清风朗月般纯净的心境。青莲乡山清水秀,道教文化十分丰富。
1.3继承和发扬前代诗歌丰富的遗产,发展了浪漫主义特质
1)继承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李白是屈原的继承者,他的思想感情和屈原有相通之处,他发扬了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他的表现形式,也和屈原有相似之处。如《远别离》《梁甫吟》《梦游天姥吟》乃至《蜀道难》都在精神面貌以及题材、构思、句法的形式上和屈原作品有接近的地方。
2)吸收民歌乐府中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加以变化发展。李白作品中,乐府诗占大半。他之所以喜爱,是因为乐府诗的艺术形式最能体现他的思想、性格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李白那坦率豪放的性格和浪漫潇洒的作风与乐府民歌形式自由,格律宽泛,语言质朴,风格明快正合拍。虽然李白在学习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但同时又很鄙视六朝以来那种绮靡颓废、无病呻吟的诗风。如《行路难》,乐府古题本是描叙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意,多以“君不见”起句。李白却赋予它以新的内容,创造了新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和他特有的神奇风貌。
2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2.1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夸张
李白喜欢采用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夸张,来把诗写得感情奔放,气势浓烈而又迷离惝恍。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前两句叙事,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桃花潭也选得好,用以比喻友情的温暖、纯净,美好,两者可谓是珠联璧合啊!
2.2奇诡的想象
李白诗歌中的丰富大胆的想象让人叹为观止。在李白的诗歌里,巍峨的山峰,奔腾的江海,飞泻的瀑布,都是那么壮美。比如《蜀道难》是李白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这首诗构思奇特,想象奇特。李白一生并未到过剑阁,这篇诗完全是凭传说想象落笔,但有关山行艰险的生动描写,还具体描绘了行人眼中的蜀道等等。可以说李白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超越时空的限制不受任何约束。
2.3壮美的景象
李白一生中,写下许多描绘壮丽雄伟的自然风景的诗篇。在《蜀道难》中,李白依据自己在蜀地生活多年的实际经验,驰骋想象,采用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运用高度的夸张,描绘出一幅惊险绮丽的蜀地山川的图画,具有波澜壮阔的意境,因而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积极浪漫主义的杰出名篇。
2.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特色
“问君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的绝句,语言清新如同口语,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瓯北诗话》评他的诗“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艺圃折中》把他比作为“矫矫焉不受约束”的诗中之龙,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他自由不羁的创作特征。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3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质的现实意义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天才作家。他的一生是政治上坎坷多折、壮志难酬的一生,但他却永不言悔。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特别是国人大力倡导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李白追求光明,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更有其深远的影响,将鼓舞我们朝着自己的梦想积极进取,不懈的努力。这也就是李白诗歌表现出来的浪漫主义特质最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上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郭达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学习提示[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
关键词:李白诗歌 浪漫主义精神 特质 存在基础 现实意义
李白是盛唐这片文化沃土孕育出来的继屈原之后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情满、才饱、神足,充盈着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天马行空的神奇想象,既雄奇奔放,又飘逸俊美,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他以发自肺腑的咏唱登上了一个时代的顶峰,并以其积极浪漫主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影响着李贺、苏轼、陆游、龚自珍、毛泽东等各个时代的著名诗人。杜甫概叹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评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長”;皮日休说“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陆游曾“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①一代伟人毛泽东也经常圈阅手书李白的诗歌,烂熟于心,口不绝吟,认为“李白的诗是登峰造极的,他是空前绝后的不朽艺术家。中国至今没有人能超过李白、杜甫的诗才”。②针对前人注诗存在的轻李重杜的不公倾向,毛泽东晚年曾有扬李抑杜的想法,意在维护李白与杜甫双峰并峙的同等文学史地位。③好在我们今天正处在一个文学讨论自由、百花齐放的新时代,不管是“哭哭啼啼”的杜甫,还是“搞点幻想”的李白,④研究者们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力求将优秀的文学传统有效传承和发扬光大。作为“诗仙”的尊崇者之一,笔者试以有限的文字,从本质特征、存在基础、现实意义等角度初步论述其诗作的浪漫主义精神,以求正于大方之家,并期盼着对“诗仙”的研究有所启示或帮助。
一
汤显祖认为“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耳伯麻姑游诗序》),情是诗歌创作的最大诱因,是诗歌直接吟咏的对象。李白作诗,总是经常放任内心炽热情感的流动,以奔放的气势纵笔挥写豪迈的气概和激昂的情怀。李白抒情是喷发式的,他的感情易于触动而又浓厚热烈,一旦兴之所致,便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无论抒写失意,追慕往昔,还是放眼未来,总能让人在一种大气磅礴、起伏跌宕的抒情格调中感受心灵的强烈震撼。《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诗人一开始就把浓烈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情感浪潮的汹涌喷发:“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古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激越跳荡的情感喷薄而出,如天际流,莽莽苍苍,滚滚滔滔。以歌、行、吟、谣为题的纵情长歌如《扶风豪士歌》、《少年行》等固然体现了似暴风急雨、骤起骤落的李白式抒情,而以饮酒放歌为言的《将进酒》、发蜀道难世道艰险的《蜀道难》等乐府古诗也处处有“我”,同样显示着李白跌宕舒展的独有抒情方式和把自己的个性气质有机融入诗歌创作的特征。李白“以历史上任何一个诗人都不可比拟的极其充沛和丰富的感情来铸造他的诗魂,编织他的诗歌”。⑤的确,以情纬诗,给情以超乎生死、冲决一切的强大威力,尊情而贬理,这正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一)抒发建功立业、自信乐观的豪情
对建立盖世功名浪漫理想的无限向往和矢志追求,以及始终保持的自信、自负、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是李白诗歌抒情的基调,也是其浪漫主义精神的起点。理想化的人生目标一旦与洒脱不羁的个性、傲世独立的人格和奔放沸腾的情感结合,在诗歌创作中便会释放出一种开合随意、一气贯之的狂放气息,好为大言变成了解决理想与现实矛盾的一把金钥匙,浪漫主义精神所具有的那种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便会推动我们进入变幻莫测的神奇境界,让我们顿生“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陪侍御叔华歌》)的念头,为理想中的灿烂人生而百般感动,奋斗不息。济苍生、安社稷,救黎民、做宰臣,这是李白的政治理想。“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驾去温泉宫赠杨大人》),他的抱负是高远的,他常以循道而求的孔子、匡扶社稷的傅李、决胜千里的张良等出将入相或为王者师之类的贤人自比。他确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他深信“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酬坊州王司马与兰正字对雪见赠》),他自信“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应未晚”(《梁园吟》)。他五次从政、五次破灭,每况愈下,虽然最后仍功未成、身未退,但他“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单华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继续以惊人的狂劲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呐喊着。甚至几乎掉了脑袋仍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给人强烈的精神震撼。
(二)抒发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的激情
李白是一个积极入世的诗人,他不会披着浪漫主义的彩衣在“象牙塔”里自慰地舞蹈。对祖国壮丽奇美的山河,他总是热情礼赞。“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登高壮阔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面对如此壮丽雄阔的江山奇景,有谁能不产生强烈的审美共鸣,而学李白以如椽巨笔挥写奇思异想和壮阔情怀?诗中众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充分体现了诗人宏大的气魄和驰骋天宇的丰富想象力,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激发出一种炽热的爱国情怀。“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为君谈笑静胡沙”,《塞下曲》、《永王东巡歌》等诗篇中奔涌的爱国情感正缘于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和创建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望。诗人的爱国和爱家乡是统一的,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载名篇《静夜思》到“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的触景生情,哪一个远方游子读之能不凄然涕下?然而,浪漫色彩并未掩盖诗人对人民的关怀和现实的关注。“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古风》),对安史叛军分裂国家、虐杀人民的罪行,诗人愤怒痛斥;“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书太守良宰》)诗人在提出强烈控诉的同时,深切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战城南》反映了不义战争给士兵造成的惨祸;《丁都护歌》深刻反映了拉纤船夫痛苦的生活;《北风行》表现了被压迫妇女的不幸遭遇。诗人以喷火的眼睛审视现实的罪恶和丑陋,使其诗作多了几分厚重和收获。
(三)抒发张扬正道、鞭挞丑恶的悲情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知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临终歌之》),“有时忽惆怅,臣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宅,畏欲解世纷”(《赠何七官昌浩》),“长啸倚孤剑,目极心悠悠”(《赠崔朗中宗之》),大鹏折翅、天马含冤,理想破灭、壮志难酬,李白对自身的不幸遭遇提出了愤怒的控诉。“韩信羞将绎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政治黑暗、吏治腐败,美丑不分、黑白颠倒,诗人对同代辅国之臣惨遭迫害表达了强烈的抗议;“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古风五十九首·其五十一》)、“悲来乎!悲来乎!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悲歌行》),李白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出发,挥斥幽愤,伤己感时,表示了对往昔仁人志士不幸遭遇的极度不平和压抑人才、陷害忠良的最高统治者的无比激愤。愁是千古愁,恨是千古恨,悲是万世悲,李白的苦情感天动地!
(四)抒发傲岸不羁、粪土权贵的狂情
李白是狂傲的,“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与韩荆州书》)。对理想自由的苦闷炽热和呐喊呼号,时刻激发着诗人傲岸不羁、粪土权贵的叛逆精神。他轻王侯、戏万乘:“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他不肯屈尊、不慕权贵:“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挂颐事玉阶”(《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对现实人生的奋力抗争、对独立人格的执著追求、对自由生活的强烈渴望都使李白的诗歌更具“胸中一喷即是”的神奇力量,以“吾手写吾心”的强烈主观抒情色彩彰显浪漫主义的艺术魅力。
二
“有性灵者自为龙”(汤显祖《张元长嘘云轩文集序》)。灵性是作者个人的文学才能、真知卓识和奇情异气,即才情。李白创作,天道自然,豪放不拘,目空一切,物我两忘,在浩大的宇宙间将生命意识推至极致,将人格精神推至极致,以对现实人生的执著追求完成天才的创造。以才赋诗,发乎灵性,自出机杼,反对规则、格法的束缚,以广阔的视野、卓越的思想,驰骋其心神于天地万物之中,从而创造出超凡脱俗的作品,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又一显著特质。
“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王世贞《艺苑卮言》),才思是作品意境构成的重要因素,艺术构思取决于作者的才气学识。李白是中国诗坛最富有才气的诗人,他凭借非凡的才气开创了一代诗风。杜甫说“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才高心不足,道屈善邻”(《寄李十二白十二韵》),足见李白高出众表的诗才是当时所公认的。李白是天才,“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岁时,已经“作赋凌相如”了。及至成年,“天才英丽,下笔不休”。但他并不完全依赖天分,而是十分注重后天丰富知识和阅历的培育。他形容自己“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常横卷籍书,制作不倦”。即使被捕入狱,“犹读留候传”。读书专心致志,写作勤奋不倦。李白很相信自己的天才,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古来万事贵天生”,充分激发了主观能动性和创作灵感,勇于奋进而至老未衰,他的诗才气吞一代,目无千古,使读者兴会激扬;李白又是奇才。他的诗作总充满着奇思构想、奇特夸张和奇异意蕴。汤显祖认为:“天下文章所以有生气者,全在奇士。士奇则心灵,心灵则能飞动,能飞动则上下天地,来去古今,可以屈伸长短生灭如意,如意见可以无所不知……彼其意诚欲愤积决裂,拿戾关机,尽其意势之所必极,以开发于一时”(《序丘已伯稿》)。李白正是这样的诗坛奇士,古人论著称他的诗“奇放”、“奇特”、“出奇”或“奇之又奇”,都是指他以才赋诗的异乎寻常、不同凡响。《蜀道难》、《将进酒》等即为典型之作,放荡不羁的狂想、悲愤难申的遭遇和上下求索的坎坷结合成旷世奇才的深沉呐喊,给人长河奔腾、惊涛拍岸的气势和力量;李白也是一个仙才。他口吐天仙之辞,笔写仙翁之语,身在人间,却与仙人对话,与神仙交友,仙风飘飘,道骨嶙嶙。太清幻境,天极西海,他都能跋涉登攀;白鹿仙鹤,鼎湖飞龙,他都能够驱遣乘坐;赤松安期,麻姑精卫,他都能妙笔点化。李白诗歌所创造的神仙氛围令人心旷神怡,“好神仙非慕其轻举,将不可求之事求之”的意蕴异常深刻。
李白以才赋诗,前无古人。天才使其构思敏捷,造语迅速;奇才使其诗风豪爽,视角独特;仙才使其诗格飘逸,情绪超然。唐人范传正说他“受五行之刚气,叔夜心高;挺三蜀之雄才,相如文逸。瑰奇雄廓,拔俗无类”(《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他学习传统,但不效法俗文,而是以其才气活用法度,自创体格。正由于此,李白才能以其清水芙蓉之态、天然雕饰之姿及无法之法创造出自由脱俗、飘逸奇美的诗歌极品,成为诗国最光辉灿烂的代表。
三
“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表现客观世界的奇情异气,绝不能局限于现实生活中仅有的表象,不能拘泥地“以理相格”,而应借助大胆的夸张、想象和幻想,“虽理之所必无,然情之所必有”。以神取胜,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取出人意表之法写“人世之事”,表“不可一世”的积极精神,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另一基本特质。
倾泻恣意喷发、无拘无束的狂热激情,展示强烈的自我意识、率真的自命不凡和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就必须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大气表达方式。浪漫主义神奇的比喻、夸张等手法的运用和神话、传说等想象元素的进入,就为淋漓尽致地描画瑰丽的现实世界和情感世界提供了最有效的帮助。当平常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运用大胆的比喻、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难以表达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传说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这正是李白诗作给人以“笔下有仙气”的原因所在。“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以有形喻无形,大胆的夸张让人突感生活的沉重和现实的无奈;“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惊心动魄的比喻细致刻画了阵亡士卒妻子内心深处的悲哀和绝望;“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以五岳之轻言侠客然诺之重。此外如“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桃花潭水深千尺”等一系列奇特的比喻和夸张,都鲜明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信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醉人的审美愉悦。
然而,大胆的夸张、神奇的比喻永远离不开出人意表的想象。以奇情壮采的《蜀道难》为例:“噫,吁嘘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一开篇就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吸引住读者的注意。紧接着,从蚕和魚凫说到五丁开山、文龙回日,全凭虚无的神话传说落笔,驰骋想象,烘托奇险的山势,并通过黄鹤、猿猱、悲鸟、子规鸟的夸张点缀和胁息、抚鹰、凋朱颜的叙述,完全摆脱时空界限的束缚,在人们的惊奇赞叹中完成“蜀道难”这一主题的提示和深化。《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是诗人想落天外的名篇。沿着一条与天地星辰同呼吸的心路,诗人的梦境从幽美宁静的湖月飞升到奇丽壮观的海日,又从千岩万转的道路飞升到惊恐战慄的深林层巅,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梦境进入仙境,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奇特的想象,展示了梦境的自由美好,也写出了诗人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扣人心弦,魅力无穷。诗人在超越天际、神鬼难及的想象中,总能让人感受到一个个鲜活而富有力量的奇丽意象。李白诗中最突出的意象群当属大山、大川以及天、月。“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崔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赤城”,山是奇险大山,高耸入云,飘然如仙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波澜壮阔、蔚为壮观的大川是诗人胸中的力量之源,激荡不已,生生不息;“何用孤高比云月”、“举杯邀明月”,与月对饮,目及天外,将生命的激情、伟岸的气质外化为奇美的意象,浪漫主义精神便有了全新的诠释。
四
李白作诗,以情赋诗,以才赋诗,以神取胜,以诗家之心去张扬诗歌的生命力。李白是卓越的和空前绝后的,他以发自肺腑的豪情咏唱登上了一个时代的顶峰,成为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继往开来的第一人。和屈原相比,他少了点哭腔和悲情,多了点乐观和豪迈,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他才能以其豪迈热烈的个性、强烈的反抗精神弹奏出积极浪漫主义的最强音。
(一)儒、道、侠思想有机统一
李白是一个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善于从不同的思想流派中吸取养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求大同存小异。从表面看,儒家、道家、游侠的思想有许多矛盾对立甚至水火不相容的地方,但李白能主动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加以“扬弃”,从而“为我所用”。追求功名、寄情山水、求仙学道伴随了诗人的一生。与大多数盛唐时期的士人一样,李白也醉心于功名,时刻幻想着和古代策士一挥“编干诸侯”、“历抵卿相”,寄希望于风云际会,一鸣惊人;或如豪侠之士平交王侯,行侠仗义,建立盖世功名后归隐山林。所以,他一方面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欲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人格的独立和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蔑视世间的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敢于打破传统偶像,轻尧舜、笑孔丘,要平交诸侯,长揖万乘。这样,他就得以将本不相容的儒、道、侠三家思想结合成“功成身退”这一人生理想,并成为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虽然他的浪漫理想经常被现实的坚冰撞得粉碎,但他的执著又使他始终保持着自信、自傲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他将对功名的追求升华为积极进取的高风亮节,并进入具有侠义气概的理想化境地。这种思想反映到他的诗歌创作中,其浪漫主义精神就更加异彩纷呈。
(二)时代精神与个人气质完美契合
李白主要生活在盛唐时期,这一时期是唐王朝国力鼎盛、人民生活富足、百业兴旺的黄金时期,民族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都得到了高度膨胀,张扬个性、奋发向上、追求自我价值成为时代主流,尚武任侠、求仙学道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并盛行一时。盛唐文化以其博大、浪漫、开放、创造、包容雄居当时的世界文化之林。一个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时代与李白热情、自信、天真、狂傲、仗义的个性气质相契合,引领诗人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去。袁行沛先生说得好:“盛唐文化的乳汁已经化为李白的血肉、骨骼、灵魂、精神。他整个儿地就属于盛唐。也只有盛唐这样的母亲才能培养出李白这样的儿子。”李白诗歌所表现的强烈功业心、顽固执着的自信、自我力量的高扬、超拔群芳的创造、诗韵回旋的动感和对自由精神的热爱、对理想人生的追求,无不打下深深的时代烙印和诗人的个性特征。这种契合为浪漫主义诗情奔流开凿了一条壮阔的运河,让其滚滚向前。
(三)诗人合一与天人合一
在浪漫主义诗人的眼中,人生应该是诗意的人生,诗意则应该是人生的诗意,诗歌与人生合一才是完美的。作为李白人生三大主题的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无不被炽热的诗情笼罩住。在诗的王国里,他从容编织不同凡响的理想,轻松排解“人生在世不得意”的烦恼,挥刀斩断束缚自由的绳索,放纵真我的情感。所以,李白选择了以诗记录历史,以诗演绎人生,以诗歌唱大我。他以整个生命的神奇力量,展开“无往不到的想象之翼”,执着地追求理想,顽强地表现自我,“笑傲万古空无人”。直至大限之际,“入水中捞月而死”,追思人生的最后诗意。基于对诗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认识,李白自觉地拥抱自然、融入自然。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挫折和失落,都可以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得到补偿。这种与自然泯一的思想正是他自由性格和浪漫诗情的生发点,他由此向往山水、寄情山水,从自然与求仙中获得一种不受任何约束的逍遥境界,一种使心境得以恬静和自我得以充分提升的人生境界。无论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天上来”的“黄河之水”,还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诗人都倾注入无限的激情。
五
对艺术上的浪漫主义,毛泽东1938年4月在鲁迅艺术学院所作《怎样做艺术家》的报告中曾有过精辟论述:“艺术上的浪漫主义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殊不知积极浪漫主义的主要精神是不满现状,用一种革命的热情憧憬将来,这种思潮曾在历史上发挥过进步作用。一种艺术作品如果只是单纯的记述现状,而没有对将来的理想的追求,就不能鼓舞人们前进。在现状中看出缺点,同时看出将来的光明和希望,这才是革命的精神,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有这种精神。”伟人的论述对我们解构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内在蕴含和现实意义很有帮助。李白终其一生,都以其灼热情怀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纵情地歌唱祖国的壮丽河山,猛烈地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严肃地关注现实人生。他以勇敢的精神想人所不能想,歌人所不敢歌,创导了一种全新的诗风,开阔了诗歌的美学境界,把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诗风推向一个崭新高峰,具有锐不可挡的气势和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无论在历史上还是今天,李白那种追求自由与理想的执着精神对心灵矮化的中国文人来说,都能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灵撼动,并永远鼓舞着积极向上的人们昂首前行。这正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最大现实意义之所在。
(一)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歌手
李白是盛唐时代的骄子和伟大歌手,他的诗歌充满了盛唐时期奋发向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万众一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新时代,我们正需要无数象李白这样胸怀远大理想而又胸襟广阔的诗人,礼赞我们伟大的时代;需要像李白一样英勇无比的斗士,来荡涤社会的污垢;需要李白这样富于创造精神的先进人物,来建设和创造重要发展机遇期的先进文化,鼓舞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提升民族自信心与战斗力。
(二)独立的人格永放光芒
后人推尊李白,不在于他天才式的想象和磅礴的大气,而在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个性风采。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风骨,与自然合一的潇洒,狂放不受约束的禀性以及清水芙蓉的真我,都是他独立高尚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以其精彩引领我们阔步前行。在市场经济大潮汹涌冲击的今天,始终保持一份天真,矢志坚守一份净土,拒绝形形式式的物欲诱惑,就显得更加难得和宝贵。而这,正是李白留给后人的重要精神食粮。只要我们努力从中汲取养分,我们就一定能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走出心灵的阴影,大踏步向既定的目标迈进。
(三)永不言弃是走向辉煌的保证
李白狂放的一生,都在为理想歌唱。虽然五次出山都遭受失败的沉重打击,但他却永不言悔,始终保持着乐观和自信,相信自己“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直至完成“水中捞月”的壮举,他仍未实现“功成身退”的美好愿望,但他早已以其坚韧和执着竖起了另一座人生丰碑——一座闪烁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高峰。就此而言,他是成功的,他的成功在于他的坚持和永不言弃。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坚持和执着。只有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坚定地向着既定的目标阔步迈进,我们才能登上精神的新岸,用成功的喜悦拥抱灿烂的明天!
注释:
①姜亚林,《阅读大师·文学艺术卷》,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5月。
②龔国基,《毛泽东与中国古代诗人》,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6月。
③孙琴安,《毛泽东与刘大杰谈古典文学》,《文艺报》1991年12月28日。
④陈晋,《毛泽东读书笔记》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
⑤康怀远,《李白批评论》,四川出版集团,2004年9月。
⑥《文学论集·第六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3月。
摘要:
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他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本文主要从语言上大胆的夸张艺术、生动形象的比喻、丰富奇特的想象、清新质朴的语言几个方面来阐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的。
关键词:李白
浪漫主义
夸张艺术 比喻
想象
清新质朴
正文: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被后人誉为“诗仙”。“狂”是他人生的写照,他的侠肝义胆、仙趣、狂醉畅饮极大的激发了其个性中的高傲狂放,形成了他独有的浪漫主义情怀、狂放不羁、豪爽达观的性格。尽管在其诗歌中总是流露出人生如梦、应该及时行乐的感慨,但其出于内心深处的是对自由自在洒脱人生的向往,对随性、融入自然的渴望。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傲世独立的人格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在浪漫主义诗人中,李白是伟大的,独一无二的。杜甫称赞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正说明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纵览李白诗歌,不论是古体诗、律诗、乐府诗、歌行体诗歌都给人留下了通俗精炼、明朗、含蓄而又清新明丽的深刻印象,其语言艺术上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大胆的艺术夸张,生动形象的比喻、一咏三叹的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一、语言上大胆的夸张艺术
李白诗歌在语言艺术上的突出特征就是夸张。《中国文学史》指出李白“特别汲取了民间诗歌中的夸张手法,在创造性的运用中加以提高使这一表现手法益臻完美”。李白诗歌运用夸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具体类型为以下几类:
(一)数字、数量化的夸张
文学艺术不同于理化,对于数字的要求并不是精准无误。常常需要用数字来传达溢于言表的含义。通过数字、数量的使用,让读者产生更深刻的想象,从而达到更有意蕴的效果,这也是是各种数字、数量的审美效果。在李白的诗歌中,就有大量的诗歌运用数字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例如突出愁之深,“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其独特之处在于通过“三千丈”的夸张效果所产生的惊人审美效果来突出愁之深,忧之苦。
(二)对比性的夸张
这种艺术手法可以表抽象为具体,使被夸物的性状、特征和程度等形象可感,使得夸张的审美艺术效果得以凸显。李白就擅长运用这一对比性夸张手法,如《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增我情”一句正是这种手法的体现。沈德潜在《唐诗别裁》第二十卷中评曰:“若将汪伦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李白用深不见底的桃花潭水来映衬出他与汪伦之间的感情,曲径通幽,妙不可言。
(三)比喻性夸张
李白的比喻式夸张常常与他那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力结合在一起,不仅生动而又形象的将事物的特征描绘出来,而且也把自己狂放不羁、洒脱自由的个性融入其中。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喻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因此,李白好用这种夸张式的比喻。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就具体的词格而言此首诗既有比喻又有夸张,但重在夸张。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李白借此表现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这气势够夸张也如此壮观,更能表达出诗人对自己人生前程的自信满满。
二、生动形象的比喻
李白是一个不屑于苦吟的人,他诗歌中的比喻多是眼前景、眼前事、口头直白易懂的语言,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寄崔侍御》:“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身在宛溪的秋日寒霜之夜听着猿啼内心不尽的忧愁,离开家乡时间太长我如同一只失去缆船的小舟四处飘泊。用不系舟表现自己在宦海和尘世中的沉浮情境,形象而又平淡。再如《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用浮云的来去无定比喻游子漂泊无定的心意,以夕阳的徐徐而落比喻有所眷恋,借此来比喻自己对有人的眷恋与不舍。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也有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有时间、有环境,渲染了气氛,简练、新颖、形象、生动。
三、丰富奇特的想象
(一)丰富的想象
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没有完美的艺术构思,也就不可能产生完美的文学作品。一切文学艺术都离不开想象。诗歌创作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是饱含着丰富的想象。浪漫主义诗歌创作大家李白,尽管在他的诗歌中运用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但是很少对生活过程作细致如实的描绘,相反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以大自然的景物作为自己想象的天地,给现实生活中没有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和情感,使有生命的事物变为人生的存在或人的化身:山知人意,花露笑颜,月亮与他做伴,鸟兽任他驱使„„把平淡的生活装点得美妙可爱,寄托着诗人美好的理想,无尽的追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全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并借景抒情。在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诗的前两句讲的是远望庐山和瀑布的景色: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成了紫色的云霞,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似的。后两句既讲了瀑布的样子,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受。飞腾而下的瀑流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足足有三千尺。把山的高峻陡峭,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尽显无疑。
(二)奇特的想象
李白诗歌里的想象经常是出人意表但又入情入理,新颖不俗而又不流于怪异。《哭宣城善酿纪叟》这是一首冥诗,遐想自然、真切,合乎人情,使读者在感情上容易接受,并不荒诞可笑。纪叟是酿酒高手,住在敬亭山下,用敬亭山泉酿造美酒。唐代名酒多用“春”命名”。“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当年,他畅饮着纪叟酿的酒,飘飘欲仙,诗兴大发。李白用襟怀、深情、豪放、博大,痛饮着一杯杯浓浓的酒,酿造出一首首美妙的诗,飘撒在“上江人文之盛”的江城。纪叟与李白因酒有了不了情缘。这就是这首诗省略的李白为什么要哭纪叟的前提。一年以后,李白仍然行走在江城的街道上,往事重现在眼前。再次来到纪叟酒店门口,酒幡仍然招展,店里宾客满堂,思念穿过岁月的时空,像罡风一样悄然来袭。当他得知纪叟不幸谢世,葬在敬亭山下后,悲痛欲绝,放声痛哭,想:纪叟生前能酿出老春酒,如今在黄泉之下仍然能酿造出一坛坛美酒,便自然而然产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的遐想。接着,诗人又为黄泉下的好友担忧:纪叟在阴间仍操旧业,他的酒又卖给谁呢?因为只有我李白才是纪叟最信赖的顾客,是他的知音。为了表达这种心情,诗人自然而然发出疑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酿酒与沽酒,是李白与纪叟生前最平常的事,如今死生分离,阴阳两隔,就是这些事最让人难忘,容易引起伤感。诗人抓住这一生活细节,赋予浪漫的色彩,加以渲染。人们读到这里:酒乎,心乎?让人感受到诚信与慷慨,坚信和推崇,诗人与纪叟在青山秀水的江城氤氲、酿造出浓郁、真挚的友情,感人至深。这种想象完全合情合理,感情的传达也真挚诚恳。
四、清新质朴的语言
诗人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做细致的描述。李白诗歌语言总体特色是清新质朴、天真自然、不加雕琢、一气呵成。诗人写诗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也是对李白诗歌最为贴切的描述。例如《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对情人热烈深挚地思念的思想感情,其情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长安”两句写景,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出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时随着飒飒秋风,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深厚情意。“秋风”两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妇的深沉无尽的情思,阵阵秋风不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对远方丈夫的忆念,更增加她的愁怀。“不尽”既是秋风阵阵,也是情思的悠长不断。这不断的情思又总是飞向远方,是那样执着,一往情深。最后两句思妇直接倾诉自己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边疆,返回家园和亲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这首民歌气味很浓的乐府诗,语言朴素自然,不假雕饰,又不失生动活泼,流丽婉转,真切感人。再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只听见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轻快的小舟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④。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其语言通俗易懂,清新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
李白无疑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无的数杰出诗人其中最具神韵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情、神等在李白的诗歌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总揽他的诗歌,我们既能看到那种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又能领略到那种丰富奇特的想象。在他的诗歌中,既有浩瀚壮观的瑰丽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的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既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理想,又有非凡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高度夸张的比喻,对眼前所见进行艺术的描绘,使形象具有扣人心弦的强大艺术感染力。他的想象奇特而丰富,他把自己的形象思维驰骋于悠远的时间和旷邈的空间之中,而无所拘束。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还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创造出特异惊人的艺术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总是在强烈感情的驱使下,把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使他的许多浪漫主义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奇特的形象和非凡的意境,从而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加之他那生动、明净、华美而自然清新的语言,更使他光彩耀人,名垂千古。
参考文献: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估》沈德潜 《唐诗别裁》 第二十卷
沈品道 《浅谈李白诗歌丰富奇特的想象力》 ④杨慎 《升庵诗话》
不仅李白杰出的诗作值得我们欣赏、品味,他的追求自由,藐视权贵,向往美好的感情等浪漫主义思想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杜甫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叫李白的时候,他都可以拒绝上船,还自称是酒中的神仙,言外之意,我可以不听皇帝的号令,其酣然醉态彰显了李白不畏权贵的个性,也让他浪漫、可爱、无拘无束的形象深入人心。
我们都知道,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带给人一种浪漫的色彩。那么,李白的诗歌反映了哪些浪漫主义的思想呢?
一、浪漫思想之——高调隐居,积极入世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这是传统文人对隐居的定义,也是他们对生活的理想。这其中段数最高的大隐,就是说隐居就要隐在热闹喧哗、卧虎藏龙的朝廷,一腔救国救民的情怀,却丝毫不为名利所动,权倾朝野同样泰然处之。这才是真正的隐士,在古人看来,唯有胸怀天下又虚怀若谷的人,才是隐者中的顶尖人物。
而谈论到唐代人的隐居,它似乎与我们的认知很不相同。唐代人隐居并非为了摆脱功名利禄的烦恼,相反,隐居往往成了通往仕途的捷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个被所有教科书称为“清高狂客”的李白,实际上非常入世。他所有的高调的隐居,其实都是荡平仕途坎坷的低调炒作。
李白在每个地方隐居的时间都很短,隐了一阵马上就换到另一座山,大有“唯恐天下人不知”的感觉。隐居本来是件安静的事,为什么要天南地北地折腾呢?因为李白的目的不在隐居,而在于隐居背后带来的关注。等到唐玄宗注意到他,下诏让李白入京时,他立刻放弃隐居生活,跑去当官了,而且还写下了一首很是昂扬的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岭别儿童入京》
作这首诗时,李白四十二岁,但是以他的率真,丝毫没有“人到中年万事休”的伤感。诗的最后两句写得尤其酣畅淋漓,多少踌躇满志的人听后都新潮澎湃,热血沸腾。“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似乎是李白一生最喜悦的时刻,豪放、旷达,志得意满又溢于言表!虽然后来的经历证明此时的李白高兴的太早了,他在当年不过是太平盛世的一个点缀。
李白生于太平盛世,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都摩拳擦掌想要干一番大事的时候,他选择跑去隐居。不管结局怎样,李白的高调隐居吸引了皇帝的注意,是一次成功的自我炒作行为。他的炒作并不高明,但却令人感动。不管是为了求官还是求财,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是希望为朝堂效力,李白的独辟蹊径和标新立异,不过是想成为唐朝耀眼的存在。李白没有考虑过,假如皇帝永远注意不到他,自己的隐居岂不是自毁前程!历史上,恐怕只有像李白这样的人,才能对生活抱有如此天真而浪漫的幻想,并且敢于拿青春和未来大胆地赌上一场!
二、浪漫思想之——爱情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
“青梅竹马,白头到老”是最完美的爱情模式,这是古代传统的爱情道德。这首诗表达了李白的`爱情观,也开创了“两小无猜”的爱情模式。李白认为爱情应该是从相知相许到相伴一生,似乎隐藏着爱情的能量守恒,这个定律说到底就是“不离不弃,从一而终”。李白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关于爱情的浪漫思想。情人对爱情的态度,应该是坚贞的、执着的、专注的。从两情相悦到白头偕老,看似简单,实则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唯有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方能见证纯粹的爱情。这样的思想难道不浪漫吗?诗中的故事,几乎是每个女孩浪漫的梦。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这是李白的《秋风词》。“长相思,催心肝”,通达明澈如李白,也放不下一个“情”字。单从上述的两首诗,我们就可以对李白的浪漫的爱情观有所了解。不论是古代男人三妻四妾,还是现代人对爱情漫不经心的态度,都和李白诗中对爱情的描述相去甚远。李白向往的爱情,无疑是纯洁、不容玷污的,这是所有女人追寻的最完美的浪漫的爱情。
三、浪漫思想之——踏歌畅饮,不畏强暴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地之道,得之于心,然后吐之为文章”,这就是李白的诗歌。儒、道、侠三种思想奇妙地统一于李白的思想性格和气质中,这使他的诗歌创作中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李白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传统,他把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和道家愤世嫉俗的精神以及游侠思想中反抗强暴、救弱扶倾的精神结合起来,对祖国表示了热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话早已被广为流传,成为不向权贵屈服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语句。在浪漫主义的人生理想与残酷严峻现实政治的矛盾中,李白经常陷入一种悲愤不平、失望痛苦的情绪中,他对封建制度所孵育出来的黑暗现象表示了深刻的憎恨和愤怒,并且对统治阶级中的权贵们表示了强烈的反抗和蔑视。
主要内容: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三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艺术特点: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春望》诗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用“花溅泪”、“鸟惊心”描述自己的亡国之恨。无知的花、鸟尚且如此,诗人的痛苦不言而喻。诗人有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这是一种“仁者爱人”的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他充分领悟、发扬了儒家的“推己及人”的思想。每当自己遭受现实挫折时,总是首先联想起处境不如自己的广大下层百姓,将关怀投向大众。
咏史怀古,借史抒怀,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杜甫的咏史怀古诗秉有其诗歌的主导特征,多有沉郁顿挫之致,主要作品有《术古三首》、《咏怀古迹》、《蜀相》、《八阵图》等将近二十首。杜甫的《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诗人感慨。凭吊诸葛亮,使诗人想起对当世的担忧,对英雄救世的渴望。
咏物寄怀。杜甫的《初月》“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不改色”,喻指意志坚定有气节,恰如言忠贞爱国的作者自己。“空自寒”,亦为抱定贞直之志,宁为流俗不理解,而甘于寂寞的情操的自况。一方面“穷形极相”,突出初月的情致。另一方面“寄托深远”,表达自己坚贞的情操。
《思乡怀人,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因为热爱故乡,不管走到哪里,总觉得故乡的那一轮明月最明亮!战争使自己与弟弟分散,漂泊的杜甫,不禁担心弟弟的安危。
描写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安史之乱”时,诗人有著名的“三吏三别”,写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石壕吏》就是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老妪家的三个儿子都在前线,其中两位已经阵亡。但县吏犹来捉丁,最终竟驱赶老妪应役。老妪一家的悲惨遭遇,是当时整个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影射。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江畔独步寻花》,诗人爱花之深沉,显示出诗人热爱春光、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更表现了诗人对青春,对于生命的热爱与珍惜。
杜甫的诗歌,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他得系念国家安危,同情人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成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品读杜甫的诗歌,让我们读懂了更多的历史、人性与气质
艺术成就
杜甫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他笔下,突出地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他大胆抨击权贵官吏军阀的罪恶,甚至指向执政者。他的诗,由于广泛、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由转衰的种种现实,而被称为诗史。杜诗语言精美,韵律谨严。“沉郁顿挫”是他的基本风格。同时,在不同内容、不同诗体的作品中,作者又善于创造性地利用各种形式,或铺排叙事,或述怀抒情,或大笔挥洒,或精细描摹,都能曲尽其妙,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才能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辛词艺术上的独特成就首先表现在雄奇阔大的意境的创造上.决定于辛弃疾战斗的经历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词里所表现的常是阔大的场景,战斗的雄 姿,以及那些具有坚强性格的事物.他爱不怕霜欺雪压的梅花,而不喜欢那经不起风雨的桃李;爱磊落的长松,堂堂直节的劲竹,而不喜欢那瑟缩在寒风里的秋瓜与冻芋.生动而夸张的描绘与想象,构成辛词豪放风格的特征.比之苏轼,辛词是更生动,更突兀,有时笔酣墨饱,气势飞舞,那是苏词里所没有的意境.而由于他一直处在南北分 裂时期,又经常受到妥协投 降 派的排挤和打击,辛词里也不可能有苏轼那种空旷、洒脱的表现.其次表现在比兴寄托的手法上.由于辛弃疾是从北方“归 正”来的军人(注:南宋王朝歧视那些从北方归来的人物,称他们为“归正人”.),他的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政治抱负既和偷安江南的小朝 廷不相容,他政 治上的孤危地位和屡遭毁谤的身世又警 戒他不能肆 意逞辞;这就使他有时不能不采取幽隐曲折的比兴手法,表现他百折不回的战斗精神.这部分词有时托儿女之情,写君臣之事;在芬芳悱恻之中,露磊落不平之气.它象伏流千里遇隙激射的清泉,又象密云不雨时闪现的电光,透露了这倾斜欲倒的百年大厦将要在暴风雨里崩坍的消息.下面这首他从湖北转官湖南时写的〈摸鱼儿〉词,是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上述两方面的艺术成就,表现了作家的爱国热情、政治理想与丑恶现实的尖锐矛盾,同时形成了辛词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韩愈诗歌的艺术成就
韩愈的散文,内容复杂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归纳其表现的思想内容为以下几点:
1.揭露并抨击社会的黑暗政治和丑恶现象,如《原悔》揭露一般士大夫诋毁后进之士的原因。
2.阐发自己在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如《师说》。3.表现怀才不遇,如《杂说四之千里马》。
4.对封建科举官僚制度的控诉,如《蓝田县丞厅壁记》。5.讴歌英雄怀念亲友等。如《张中丞传后续》,《祭十二郎文》。从艺术成就上看,韩愈散文具有以下特点: 1.文章富有气势,雄奇奔放;
2.富于变化,时而曲折变化,时而流畅明快,3.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4.词汇丰富,句式灵活,流传了许多成语,如“佶屈聱牙”、“不平则鸣”等。
5.想象丰富,善用譬喻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文笔清新秀丽,描绘细致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如临其境,乐不自禁。由一处走向一处,衔接自然,感情丰富。例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再如“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都是作者心动而发,真实美丽。
虽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但作者寄情于山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跳动着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喜爱。他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
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
词风浑厚醇雅而又有沉郁顿挫之致。沉郁主要指感情深沉含蓄,顿挫主要指手法变幻多端。,善于铺叙,长于勾勒。他进一步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写法,但又讲究章法结构,布局疏密相间,婉曲回环,严谨之中富于变化。
言情体物,穷极工巧。他善于描摹,以工笔写景咏物,精雕细琢,形神兼备。
语言富艳精工而又浑然天成。周彦邦既善于锻炼字句,自铸伟词,更善于融化典故成语、檃栝前人诗句入词,浑化无迹。
格律精严,音韵谐美
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
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词的艺术成就
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苏轼出现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苏轼则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
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例如《醉翁亭记》的开头一段,语言平易晓畅,晶莹秀润,既简洁凝练又圆融轻快,毫无滞涩窘迫之感。深沉的感慨和精当的议论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语气,娓娓而谈,纡徐有致。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显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后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黄庭坚诗歌艺术成就
黄庭坚的诗以唐诗的集大成者杜甫为学习对象,构建并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成为江西诗派作诗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苏轼作诗以气运笔、放笔纵意、纵横驰骋、大开大阖、变化莫测、结构复杂,无迹可求,所以苏诗成就虽高,师之者极少,未能形成流派。黄庭坚的创作思路有迹可寻,甚讲法度,便于学习,所以其追随者很多。黄庭坚的诗,法度严谨,说理细密,代表了宋诗的特点。可以说,黄庭坚诗是最具宋诗艺术特色的,受黄庭坚影响形成的江西诗派,也影响了南宋一代诗风,并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句,可见推举之重。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1.陆游的诗既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调,是二者的完美结合。他的诗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南宋社会的生活面貌,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被称为一代“诗史”,这方面他主要是继承了杜诗的现实精神,但在反映现实的手法上,他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同时他又常常通过奇丽的梦境和幻想来表达爱国情思,极力突出诗人的自我形象,情感炽热,神采飞扬,被称为“小太白”,与李白的浪漫气息相当接近,但陆诗的想象和梦幻中的内容,都与抗金复国的理想有关,具有一种悲壮、崇高之美,比李白的诗具有更为坚实的现实基础、更为充实的社会内涵、更为强烈的战斗精神。
2.陆游广泛师法前人,兼容多样风格,杜甫之沉郁顿挫与李白之飘逸奔放对其影响尤大,他善于把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有机地熔为一炉,并铸造成自己的独特诗风:既沉郁悲壮,又恢宏雄放。
3.陆游的诗无体不备,各体皆工,尤其擅长七言诗的创作,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
4.陆游诗的语言不拘一格,爱国诗多雄壮豪放语,农村诗多平淡古朴语,闲适、田园诗多清新精致语,但这些诗的语言又具有共同的特色,即明朗晓畅,精炼自然。
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我们知道,情由心发,一个人的性格会左右这个人在处理社会与个人关系时的行为,同样性格也会影响人在诗歌创作上的风格。无论是普希金还是李白,都是浪漫到骨子里的,普希金可以为了自由而直面沙皇黑暗统治的暴虐;可以为了守护爱情迎向敌人的子弹;李白可以为了尊严向权贵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以为感念友情而吟诵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站在某种角度上来看普希金和李白是很相似的,他们共此浪漫,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天地,用满腔的热情来讴歌对爱的热忱和崇拜。
一、人生际遇
从人生际遇的角度来看,两个人的身上都有着浓重的传奇色彩,同样是少有诗名,冠盖京华的天才。论出身一个是莫斯科古老贵族家庭的血胤,一个是陇西巨贾家的少爷。普希金在皇村学校毕业后便进入外交部任职,可谓是春风得意;李白年少之时来到长安,贺知章读其诗稿之后称他是“谪仙”,一时间风头无两。他们俱是在年少时便已取得了别人兴许奋斗一生也未必能够企及的名誉和荣耀,然而有才华的人并不仅仅只想要在文学一途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还想要走上仕途,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整个世界,让现实沿着自己理想的轨道发展,可是在统治者的眼中他们只是会写诗的小人物,或者只是自己附庸风雅的玩物,不可能让他们执掌权利实现心中的理想,于是他们便会有共同的情感——不得志,而共同被不得志这种情感缠身的普希金和李白二人则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方式去抒发胸中的郁结,普希金选择了用手中的笔做武器,来揭露沙皇政府的黑暗,号召“仆倒的奴隶勇敢的站起来”,一起推翻“把人民踩在脚底”的统治者,他要让封建的君王颤抖,他大声怒吼“你这个专横的恶棍!我憎恨你,和你的王座”他要带领所有渴望自由的人挣脱这牢笼的束缚,创造理想的国度。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同样是怀才不遇而对这种情况李白不会选择反抗,他只会“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政治上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将满腔的愤懑三分啸成剑气,七分酿成月光,秀口一吐便成就了半个盛唐,然而他终是对统治者抱有幻想的,他只会在失意时将自己装进酒壶之中,醉在自己的梦里,以至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从年少才高再到怀才不遇,他们的人生跌宕起伏,但亦不乏浪漫旖旎,便是连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步都别具风情,普希金为捍卫自己的爱情,用胸膛迎接阴谋的子弹;李白在当涂江上饮酒望见水中有月,便毫不犹豫的扑向他为之情系一生的婵娟(李白的故去有三种说法,这只是其中的一种)。知其人,洞其情。才能从不同的人生机遇中寻找相同之处,普希金和李白一个事俄国的“太阳”,一个是中国的“诗仙”在一般人看来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没法联系到一起的他们是不同的,但又是相同的,他们相同在对这个世界上情感的深沉的羁绊,而我们称其为浪漫。
二、诗歌与情感的痴缠
我们说普希金和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是因为在他们的诗歌中蕴含了太多的情感,他们对爱情,友情,对人生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上,都通过他们有力的笔触,敏感的心灵和浪漫的语言加以抒怀,通过读诗歌他们将那些我们本来难以名状的浪漫元素,更加具体且感性的呈现在我们面前,那么我们便通过他们的诗歌名作来体会他们是如何将浪漫的情愫嵌入那些诗歌之中。
1、对于爱情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对它抱有良好的祈愿,自然诗人时任也不例外,普希金的爱情诗是直白奔放的,无论是要表达拥有爱情时的欣喜,还是失去爱情时的黯然神伤,诗人都会用似是恋人细语式的文字将这种情感直观的体现给读者,使读者立刻进入诗中的情感里或开心或伤心。李白的爱情诗是写的缠绵悱恻,深情款款可却是将“心底事”暗藏笔触之间,无论如何也不将那个“爱”字说出口,许是中国人太讲究含蓄美,在封建社会中(即便是在民风开放的大唐)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太过严重,无论如何也不敢跃出“雷池”一步,仿佛踏出那一步便是从高雅踏向了低俗一般。但不可否认这种表达形式依旧是美的,让人读过之后如饮醇酒,余味绵长,唇齿留香。比如读普希金的《我曾经爱过你》和李白的《寄远十二首·赠内人》便可体会这种相异之处: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失
我也不想自让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的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但愿上帝保佑,
另一个人也会像我一样的爱你
这是普希金中所爱情诗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失恋爱情诗始终,诗中并未出现华美的辞藻和浮夸的情感来进行装腔作势般虚浮描写,每一个字都那样的自然,发之于本心,笔端流淌出来的是心中的真情,爱了便大方的承认,即使得不到对方的回应,也不会将仇恨与愤怒横加与其身,只是祝福,愿“另一个人也会像我一样爱你”,在失恋的哀愁中也依然保持着理性,更能体现出这份感情的真挚与高贵。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
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
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河。
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
写水山井中,同泉岂殊波。
秦心与楚恨,皎皎为谁多。
在世人眼中李白是如风般不羁的男子,他是少小离家、仗剑去国的侠士,是轻财好施,散金十万的豪客,他的脚步不会为谁而停驻,仿佛这花花世界只是他回眸一瞥间的惊鸿。无数人为其着迷,无数人为他痴狂。只想着能够在他的心中能够留下一丝的痕迹,只是他们不知道,他的心已经被另一个人谈的满满地,已无多余的空间留给他人。那个让他拜托传说中的青鸟日日探望的人, 那个让他思念如断肠般的人, 那个玉窗里巧弄纤手的人, 那个与他琴瑟和鸣、郎情妾意的人, 无论他的脚步在那里流连, 她的容颜都是他最深的牵挂, 他是爱她的, 可是他永远不会说爱, 也许两心相知, 早结情契了吧!
2、对于友情
在普希金的浪漫主义抒情诗里关于友情的诗歌是与爱情诗占同样的地位。普希金的爱情诗几乎都是主体单一的都是对情人的爱慕对爱的换了或忧伤的倾吐, 而他的友情诗却是复合型的, 有关于对友情的赞美“好哇!缪斯为你们祝福, 从天上撒下的无数的花环, 当你们我可敬的朋友们, 为我挑除了可敬的酒碗”;对往昔的缅怀“再见了, 纯洁的缪斯们, 再见了, 青春快乐的故土!”和对友人的祝愿“上帝保佑我和朋友们, 把第一百个五月迎候”。除此之外, 还包括诗歌和文学、社会和人生等。反观李白, 在各用友情之时皆以赠别为背景, 虽然其中语言或激昂奔放、或沉郁不舍, 但总觉在题材上略显单一, 如“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等, 然而, 普希金和李白在友情的语言的处理上却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他们的语言表面上朴实无华, 毫无浮夸的修饰, 而实质上却珠圆玉润, 净化内敛, 辞藻并不如何华丽, 浅显易懂, 却又朗朗上口, 仿佛相对话别而浓郁的情感却又蕴含在明白如花的诗句之中, 显示出别样的气韵之美。
3、对于人生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普希金和李白同样是有政治理想的, 他们都想凭借自身的才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个世界, 可是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才更加的显示出他们在政治上的青涩, 在那个时代政治本来就不是理想主义者可以触碰的, 因为在那个时代、在那群人之中他们太过耀眼, 太过纯洁, 有如白纸一般。然而他们的理想主义精神有不允许他们苟同于那个社会, 所以他们才会失意, 相同的境遇却有不同的选择, 普希金选择了与黑暗对立, 他说:“我会站在叛乱者的队伍里”、“我想对世界歌唱自由, 我要痛斥王位上的罪行。”他怒斥沙皇:“你这专制的恶人啊!我憎恨你和你的王位。”面对黑暗的统治他逆风呼号, 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反对暴政的行列, 用双手推翻黑暗的统治;而李白则没有这样选择, 一方面他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同时, 他又渴望得到统治者的重用, 他拍遍栏杆, 吟诵“长相思, 在长安”, 感叹着“美人如花隔云端”无论他对出仕、实现自己的理想是如何思慕, 却始终“天长地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不断的充满希望, 又不断的失望, 让这“相思”摧了心肝。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 他们忍受了所有的寂寞, 也感叹了时光的蹉跎但始终不改的是他们对浪漫的执着。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推荐阅读:
论李白诗歌的盛唐气象09-29
论李白浪漫主义诗风与漫游的关系课件01-04
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06-14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12-24
乌夜啼李白诗歌鉴赏06-21
论王维诗歌的特点11-14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浪漫主义07-16
浅谈李白的山水景物诗的特点09-19
浅析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11-07
卞之琳的诗歌特点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