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七年级(共11篇)
2、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3、能讲述“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知识提纲】
【重点难点突破】
归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发表的历史意义。
【本课小结】第11、12课 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1)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2)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2、世界历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巴黎公社
3、《国际歌》作者:欧仁?鲍狄埃
【默写小测】
第11、12课 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1)作者: 。 (2)意义:标志着 ;开辟了 ,成为 。
2、世界历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 3、《国际歌》作者:
【训练反馈】
1、马克思主义学说是19世纪产生的伟大理论,下面对它的阐述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创建的学说 ②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建的学说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它的诞生 ④它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2、《共产党宣言》说:“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里的统治阶级主要指的是
A、奴隶主阶级 B、种植园主阶级
C、封建主阶级 D、资产阶级
3、“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国际歌》。欧仁?鲍狄埃创作这首歌与下列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俄国十月革命
4、法国巴黎的贝尔——拉雪兹公墓有一堵公社社员墙,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去瞻仰过它。你认为与“公社社员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B.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胜利
C.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D.巴黎公社
5、欧洲规模、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是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宪章运动
C.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6、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是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C.《法典》 D.《共产党宣言》
7、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 D.马克思、恩格斯巴黎相会
【自我学习】
一、利用“写给同学们”, 授之以渔
川教版的编写说明取名为“写给同学们”, 以编者与学生亲切对话的形式出现, 既交流了编者的编写意图, 又提示了学习各部分的方法, 显得亲切、活泼, 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有利于学生接受。这样, 新学期的第一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先不应着急上新课, 而是先用一节课充分发挥“写给同学们”的特有作用, 先从宏观上“授之以渔”, 为一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善用目录, 初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川教版历史教科书的体例与以前的教科书相比较有较大突破, 采取主题与时序相结合, 教师应该善用目录, 初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如《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面分六课, 第一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从总的方面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改革开放总方针的制定,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基础;第二、三、四课从经济角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与第三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第四课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第五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从政治角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六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则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由此可见, 本主题各课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学完本学习主题后指导学生阅读目录并作上述的分析、讲述, 必然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理解历史的能力。
三、巧用导语, 创设历史情景, 导入新课
经过精心设计的川教版课前导语具有较强的诱发性, 它为学生学习该课创设最佳历史情境, 并提示重点, 还能引发学生一气读完本课的欲望, 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同时, 它也能针对课文中对历史深度背景叙述不足而又愿意作进一步思考的学生以一定的提示, 以帮助他们加强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从这一点上看, 该教材兼顾了中差生对历史的学习与启发。因此, 在绝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中, 可以引用导语创设历史情景导入新课。或由学生阅读体会, 或由教师引导启发, 迅速将学生导入本课知识的学习状态中。
四、运用辅栏, 转变教学方式, 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
川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课文部分由主栏和辅栏组成, 辅栏配合主栏, 是对主栏知识的巩固、加深。新创的辅栏包括“写写”“读读”“记记”“看看”“议议”“说说”“想想”“谈谈”等形式。这些要求有深有浅, 每种要求都有明确的指向, 刚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要求, 还反映出本课的重难点。
五、图为我用, 加深理解, 激发兴趣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中插图很多, 从彩图、主题题图、课文题图到正文插图, 再到历史地图册, 插图数量和图文比例的增加反映了编者的思路和对我们教师的导向, 也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实践证明, 视觉效率比听觉效率高约百分之三十。因此, 我们在教学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川教版教材的这一特色。
六、选用“学习活动”, 培养动手能力, 合作意识, 探究精神
活动课成为川教版教材花大力气推出的“品牌”。在活动设计中将小活动 (如课文“辅栏”中的读、写、说、议等) 、中型活动 (每课课后“学习与探究”的“学习活动”) 及大型活动 (主题活动) 有机结合, 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紧密相连。
活动形式多样:有锻炼学生表演能力的历史话剧表演;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辩论会;有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讨论活动, 还有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讲演会和故事会, 更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小制作……每一项活动, 编者不仅安排了活动的内容, 还明确提出了活动建议, 操作性很强, 真正发挥了活动课应有的作用。
七、活用“史海拾贝”, 深化理解, 拓展知识
“史海拾贝”可谓川教版教材的又一大特色。我校杨智慧老师在执教九年级上册《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一课时, 在指导学生完成辅栏“想想:亚历山大东侵对东西方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时, 为了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她将课后“史海拾贝”的内容“亚历山大里亚”提前使用,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进行中来阅读分析, 补充正文资料的缺乏,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八、坚持使用“心得与疑问”, 加强与学生沟通, 弥补教学不足
与全国其他版本相比, “心得与疑问”是川教版教材所特有的, 可谓最大的特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小块阵地, 通过它收集教学反馈信息, 调整教学方法, 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以此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同时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
巴蜀中学的刘丽君老师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每一节课后学生必须把本节课学习心得或疑问写上, 两周批阅一次。在批阅中, 既解答了学生的疑问, 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批阅时, 她注意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通过长期坚持, 与学生建立起了相互学习探讨历史的沟通渠道。
总之, 川教版历史教科书反映了历史学科的特点, 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和适应性强, 基本实现了由“教本”到“学本”的转变。教师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这一利器的最大功效, 必须抓住其特色, 建设川教版特色的历史课堂。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 为满足改革的需要, 不同版本的初中历史新教材应运而生。川教版教材以其科学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被广泛使用。要发挥川教版教材的作用, 就必须抓住其特色, 建设川教版特色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材使用;教学心得
1、释标法导入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川教版教材的每一课都有精彩的导语,诱发性导语设置的非常有特色,短短的几句话,既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学生看的兴趣,又揭示了本课的重点,阐释了本课某些主要之处,可谓画龙点睛之笔。导语给老师的导入设计提供了范例。但这些导语也是给学生看的,学生读了导语会被其吸引,进而深入课文内容。老师在导入时照本宣科的话,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制。很多时候老师还是采用了惯用的复习导入法,即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引出新课内容,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注重历史学科的连贯性。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常用的资料、材料、影像导入法,即是运用与新课有关的历史故事、图片、影像、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的教学。
2、政史结合
在讲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社会形态的演变过程中,不结合政治上的基本原理是无法开展教学的。借助它可以彰显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轮廓。就世界古代史而言,教材安排上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同出一辙。世界近代史与政治原理的联系更为紧密。原人教版的世界近代史是讲述七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发展、斗争和逐渐衰亡的过程。上册主要是讲述资本主义的建立过程。其建立的根本原因是一致的,都是某一种力量阻碍了该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法、日、俄是没落的封建制度,德、意是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川教版教材已经省略),美国独立战争是英国的殖民统治,美国内战则是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无论是革命,还是改革,无论是独立战争,还是国家的统一,其根本原因是一样的:都是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先进生产力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据说初中的政治也淡化了这一理论,但是不管怎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理解社会形态更替演变的基础。如果不引入政治中的这一观点是很难展开深层教学的。除此之外,现代史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经济政策、世界格局、国际政治经济新旧秩序等等无不与政治有精密相联。
3、史地结合
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说:“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梁启超也说过:“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地图在歷史教学中的作用可见一斑。《课程标准》也明确表明考查学生利用地图理解历史知识的空间分布能力。其实历史教师都清楚离开了地图,历史教学就少了一只腿,很难前行。不但如此,地图还是历史教学的最好资源之一。凭借一张新航路开辟的地图足以帮助学生掌握航海家们的偉大壮举,离开了日军侵华示意图对抗日战争的讲解肯定是云里雾里,一幅长征示意图足可以弄清长征的来龙去脉和历经的艰辛。川教版历史教材每册都精心配备了历史地图,每册的历史地图册则更加丰富和详细。历史地图以其时空分明、形象直观在教学中起到再造想象和激趣化简的功能。在重大历史事件发展演变中配合地图讲解会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
4、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历史作为“人类的成长日记”它积聚了人类的宝贵情感和精神财富。如果历史教学中片面追求高分而忽视精神和情感那将是历史和历史教学的悲哀。由此可见教学中结合现实事件更大的意义在于完成历史教育的最高使命,让学生逐步树立健全的人格!从而完成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川教版教材选择了很多贴近现实社会生活的内容,吸取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反映了许多新、近的历史事件。其意图也是很明显的:学史而不忘现实。
5、上好活动课
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编排中安排了适量的活动课。很多老师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对这一内容忽略了。历史活动课这一课型是以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教学实践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并在活动中不断建构历史知识和能力。
6、用好插图
川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另一大特点是插图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教科书的封面后的几页配置了彩图插图,教材的每个主题的插图中除了地图之外,还有人物图、文物古迹图、历史事件图、历史复原图和漫画图等。给教师配备的《教师用书》中几乎对每一副插图都进行了讲解,由此可见编者的用心良苦。直观的图画正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口味,无意注意间帮助学生存留了历史事件。一副漫画图《时局图》让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相关史实一目了然,一件宋代的女装可以将宋代的生活浓缩记忆。看图讲历史是我在历史课堂的惯用手法,长时间的运用时我明白,历史教材中的插图作为一种直观的材料,不但能够避免历史文字的单调和帮助记忆,还能够培养学生图文表述、空间想象、推理复原的能力。
7、开心练习,开心作业
一听到“作业”二字,很多学生便愁上眉梢。为什么《开心辞典》、《幸运52》能够给“考生”带来愉悦?除了奖品之外,我想其“作业”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当老师不吝啬“表扬”的奖品,把“求助观众”、“求助热线”、“降低难度”、“去掉一个错误答案”的手段运用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效果一定比单纯几道题的效果好得多。事实证明在课堂上有了全班观众的支持,有了表扬的吸引,再加上“考官”的风趣幽默,每位学生都争当答题选手。课后作业不正是“求助热线”的契机吗?很明显,这样做不仅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还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空间。我国近代史学大师吕思勉在每次作业、考试的时候都会自己设计几道题让学生选做一道。这正是我们当前历史老师的榜样。
结语:以上是我在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上的一些常用方法,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上多媒体教学当仁不让。多媒体以巨大的知识容量和丰富的资源正在演绎教育手段的变革。历史学科的教学中会有大量的影像再现、图片展示,离开了多媒体手段很难展开教学。当然,在运用多媒体的教学中切忌随便下载一个课件就拿来用。每册的教师用书都配备了一张关盘,它也不能直接充当上课的课件,它更多的是给我们自制的课件提供好的素材。课件的制作必须是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根据,体现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在宋代,水稻成为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宋时,苏州,湖州是主要的稻米产区,稻米产量占全国首位,故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
二、南方手工艺的发展
宋代丝织业非常发达,杭州、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宋代是我国古代制瓷业最繁荣时期,景德镇成为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有瓷都之称。
东南沿海的造船业非常发达,当时以泉州造船技术最为精良。
三、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兴盛
商业城市中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政府大量印行纸币,流通于四川地区的叫钱引;流通于东南地区的叫会子。纸币的产生和发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一、城市的发展
宋代城市中,坊、市交错,生活丰富多彩,北宋都城开封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形象的再现了开封的繁荣景象。
二、衣食住行的变化
衣:两宋时期,对服饰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比如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食:宋代饮食十分丰富,北方时的粮食以粟麦为主,南方人以稻米为主;宋代的肉食,北方以羊肉为主,其次是猪肉;南方人吃鱼较多。茶和酒则是当时最重要的饮料。
住:宋代城市百姓的住所以瓦房为主,农村以简陋的草房为主。
行:宋代的交通工具有:马、驴、轿子、车子、舟、船等。
三、市民文化的发展和热闹的节目
宋代大城市中出现了“瓦子”,还有“勾栏”,瓦子勾拦里的文娱活动是适应中下阶层百姓的需要而产生的。
课标要求:
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理解
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及地理位置;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和著名军事家;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和外交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和初步掌握制作历史图表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战国战争史的学习,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育;通过孙膑、张仪等人的事迹,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重点难点: 重点:“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和著名军事家。难点:“合纵”和“连横”的含义。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
师:这个器物是战国时期的铜壶,它价值非常高,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壶身上的刻画,我们截取铜壶上的一组刻画来欣赏。从这组刻画中我们能看出,是什么样的场面? 生:战争。
师:对,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人拿着弓和矛之类的武器,他们站在城墙上,那这几个人在攀登云梯,向城墙上攀爬,其中一个人已经掉了下来,身首异处。这边是陆战。我们看另一边,应该是水战,两船已经开始交战,有的人已经掉了下去。大家根据壶上的刻画想象一下,当时的战争场面应该是怎样的?
师:是非常激烈的,是惊心动魄的。铜壶上的刻画,就是战国社会风貌的生动写照,战国因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入第7课:战国争雄,来探索中国古代军事、战争的规律。大家翻开课本第38页。【讲授新课】
师:我们之前讲到周朝分为两半:西周和东周,西周是约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11年,东周又分为两半:春秋和战国,春秋是公元前710年到公元前476年,那这节课要学的战国是哪一年到哪一年啊?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师:我们在上一课讲到,春秋时周王室王权衰落,那到了战国时,周王的权力又有什么变化,老师这里有一则材料,大家看一下。师:“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这句话翻译过来,意思就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仍称周天子为周王,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不提“周王”这个称呼了。这表示,战国时期的周王已经无足轻重了。
师:除了周王无足轻重,战国还有怎样的变化?这里有两幅图,一幅是春秋形势图,一幅是战国形势图,大家从图中能看出什么变化? 师:首先,有的同学看到,诸侯国减少了,诸侯国从春秋时的140多个减少到战国时期的20多个。
师: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西周有,春秋有,战国没有,蔡一个诸侯国?晋国的卿大夫赵、魏、韩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所以我们看到赵、魏、韩三国。总结一下,战国七雄出现的背景就是三点。师: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是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就是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啊? 师:先顺时针看,东边的是齐国,南边的是楚国,西边的是秦国,北边的是燕国,然后是赵魏韩,我们通常使用一个口诀,就是“东南西北上中下,齐楚秦燕赵魏韩”。
师:我们要记住这七个诸侯国的地理位置,还要记住它们的国都。我们一起来看38页得战国七雄简表。师:当时这些国都已经成为每个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了,规模都很大,临淄是七国国都中最繁华的,这里居住了七万户人,有两个成语,张袂成阴,挥汗成雨,(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每人挥一把汗,简直像下雨一样)就反映了齐国的人口众多和社会繁华。过渡:其它六个城市规模也非常之大,这样大规模的城市显示出了诸侯的实力增强,他们的野心也变得更大了,想要更多的土地和人民,那会引起什么? 生:战争。
师:对,战争。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两场战争是什么? 生:就是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
师:围魏救赵过程中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桂陵,所以也叫桂陵之战。有没有同学愿意跟我们分享他知道的关于围魏救赵的故事? 生:······
师:大家看到这是围魏救赵的战争形势图,魏国有一个人叫李悝,他最早是魏国开始变法,帮助魏国成为战国早期实力很强的诸侯国,公元前354年,魏国本来是要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没有直接派兵去解救邯郸,而是进攻魏国的大梁,大梁岌岌可危,魏军没有办法只好火速撤回来解救大梁,在回来途中,齐军以逸待劳埋伏在桂陵,齐国和魏国在桂陵展开激战,这就是桂陵之战,后人们把它形象的称为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是齐国解救赵国的一项计策,这项计策是谁提出来的?(孙膑)为什么要采用这一策略?(避实就虚,攻其要害,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使对方受到牵制)战争结果如何?(庞涓中计,魏国大败)
师:我们看这张孙膑的图片,其实孙膑被称作坐轮椅的将军,为什么这么说呢?孙膑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他们本是同门,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孙膑的膑就是膑刑的膑。孙膑残疾后逃往齐国,成为田忌门客,帮助田忌赛马获胜,被荐给齐威王,任他为军师。孙膑是我们上节课讲到的孙子的后代,他也擅长研究兵法,著作有《孙膑兵法》。课后石海拾贝大家自己下去看一看。
过渡:围魏救赵是战国中期的一次重要战役,围魏救赵魏国战败之后开始衰弱。到了战国后期,秦国商鞅进行了变法,秦国实力大增,秦国和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争。
师:长平之战的交战国是秦国和赵国,秦国进军赵国长平,本来赵国的将领是廉颇他经验丰富,觉得敌强我弱,便采取固守的策略,秦国攻击很久没有成功,于是秦国另谋出路,秦国派人到赵国散步谣言,说廉颇胆小怕死,延误战机,还说秦国最怕的是赵国的年轻将领赵括结果赵国把赵括派往前线,赵括缺乏经验,全线出击,秦国将领白起就后退诱敌,他假装撤退,其实是从两翼包抄,赵括以为逼近秦国军营非常高兴,结果却是被秦军包围,连续46天突击没有结果,最后赵括被乱箭射死,只放了200多个年级小的人,剩下40多万人都被秦国将领白起杀了。大家思考一下,秦国战胜的原因有哪些? 生:······
师:1.秦国采用了反间计。2.秦国白起英勇善战。3.赵国赵括缺乏实战经验,惯于简上谈兵。
师:我们一条一条来分析,首先秦国的反间计,成功的换掉了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廉颇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歼敌数十万,而未尝败绩。为人襟怀坦白,敢于知错就改,著名的故事负荆请罪就发生在他身上,但是他老年不得志,楚国请他出山,他一心只念赵国,但是赵国最后并没有重用他。)第二,秦国的白起戎马一生,征战沙场三十七年,攻取七十余城,歼敌过百万,未尝败绩,他用兵灵活,擅长野战进攻,遇敌必歼,长平之战开启了中国早期的歼灭战。第三,赵括是个什么样的人啊?我们说到赵括都会想到一个成语“纸上谈兵”,但是战国时期还没有纸,所以更准确的说是简上谈兵,赵括的父亲赵奢,是赵国大将,赵括出山军事世家,从小熟读兵书,能倒背如流,别人都夸赞他,但他的父亲说他没有实战经验,赵国的战败证实了他的父亲说的很正确。
过渡:这就是长平之战,联系我们刚才讲的围魏救赵,我们会发现,这个时候,一些军事谋略显得很突出,当时无论是秦国还是齐国都更加注重军事策略,长平之战有反间计,围魏救赵有避实击虚,我们上节课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时页讲过一个谋略,叫退避三舍,它出自那次战争?城濮之战,这是城濮之战的图片,另一幅是这节课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根据图上的画面,你觉得战国时期的战争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师: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爆发,经济也在不断发展,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了一些新的特点,大家在课本39页找一找,都有哪些变化?①第一点是兵器的变化,我们先来认识几个战国时的兵器,先从我们熟悉的兵器看起,剑,剑可以佩戴,也可以手持;刀,刀有单刃双刃,这是一把双刃尖刀;矛主要是刺杀敌人用的;戈,戈的主要功能是勾杀敌人;戟,它是戈和矛的结合体,同时有刺和勾两种功能。战国时兵器的变化体现青铜兵器得到改进,从这几幅图可以看出,战国时青铜兵器的做工更加精致,盾上纹上了花纹。除了青铜兵器,还出现了一种新材质的兵器,老师这里有一段材料,形容它的锋利“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陆地上能够斩断牛马,在水中能击杀天鹅和大雁,遇到敌人可以立刻斩杀。这种兵器就是铁兵器,这则材料体现出铁兵器锋利无比。铁兵器比青铜兵器有三个有点,第一,延展性好,利于加工打磨;第二,韧性好,青铜剑如果做的很长,容易折断,第三,就是铁兵器非常锋利。所以,战国后期,中国进入铁器时代。②除了兵器的变化,还有兵种的变化,春秋极其以前主要是以车兵为主,车兵适宜平原地形作战,那到了战国时期,步兵逐渐成为主力,步兵的作战是比较灵活的,看长平之战图,步兵在山上伏击赵军,是不是体现出步兵的灵活。骑兵也逐渐成为战争的主力,看 “战国铜镜上的骑兵形象”的图,骑士手持刀与猛兽搏斗,并且与马配合极好。③在防御方面,各国组织起庞大的军队在都城修筑起坚固的防卫工事。这里有三幅图片,都是战国时长城的遗址。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除了这三点,还要一点就是战争规模的扩大,长平之战白起活埋赵军40万,从兵力人数来看,我们就知道战国时期兵力越来越多,规模扩大。这四点,大家在书上标记一下。
过渡:战国时期除了战争精彩、出名,当时的各种外交关系也很值得人们探究。尤其是合纵和连横的外交手段。
师:我们来看战国七雄分布简图,秦国偏居西边,其它六个诸侯国在东边,我们把他们称为东方六国。长平之战之后秦国实力增强,秦国要向东发展,这便威胁到东方六国的安全。因此东方六国就联合起来,一起攻打强大的秦国。东方六国,尤其是赵魏韩,很像一条竖线,所谓“合纵”,就是“合纵势以功一强”,即联合纵多的小国家去攻打一个强大的国家。大家在书上标记一下。师:那什么是“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即依附于一个强国去攻打其他弱小国家。秦国要想向东的发展,就得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为此,秦采用各个击破,横向破坏六国的联合,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自己。师: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出现许多研究这种纵横之术的人物,我们把其成为纵横家,其中有两个代表人物,就是张仪和苏秦,他们分别是哪一家的代表?我们来一起看两个剧本。
师:最后哪一家取得了胜利?(连横)为什么?六国一会儿加入合纵,跟楚国搞联合,跟齐国搞联盟,一会儿又跟秦国抱到一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虽然斗争很复杂,情况多变化,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清楚的,那就是,在不断的军事斗争和复杂的合纵连横斗争中,统一的大势不可阻挡,最终秦国完成了统一。【小结】
师:那我们这节课完了战国,如果你是战国博物馆的一名解说员,你会给游客介绍战国的什么历史呢?你觉得哪一些内容给你的印象更深刻?
师:纵观战国250多年历史的发展,如果把它比作一次长跑比赛,那么,起跑最快的是魏国。战国初期魏国一马当先,称雄中原。战国中期桂陵之战后,齐国赶上去,超到魏国的前面,秦国长平之战后,与齐称为东西两强,你追我赶,难分先后地跑了一段,终于秦国越跑越快,在七个参赛者中遥遥领先。最后我们知道一统天下的金牌是被秦国夺走的。秦朝奋起直追的力量来源于哪里呢?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商鞅变法。
苏秦的剧本
秦王:(高兴激动的语气)如今我已称“西帝”,我派人送齐王你“东帝”的称号,这样,我们一起攻打赵国,就天下无敌了,哈哈哈。
齐王:(痛快的语气)好好,我们一言为定。
旁白:苏秦听说此事,感觉不妙,马上赶来劝说齐王。苏秦:(焦急的口气)齐王,请您放弃帝号,秦国是在利用你,离间你与其他诸侯国。齐国、秦国并立为帝,秦国的实力比我们齐国强很多,你认为天下人是更尊齐国还是尊秦国? 齐王:(肯定的语气)当然是更尊秦国。
苏秦:(紧迫的语气)那么齐放弃帝号,天下是爱齐国呢,还是爱秦国?
齐王:当然是爱齐国了!
苏秦:(深沉的语气)如果我们同秦一起称帝,天下只尊秦国,如果我们放弃帝号,天下就爱戴齐国而认为秦国很强势。所以,我主张放弃帝号,与韩赵魏联合攻打秦国。
旁白:于是齐王与秦王断交,联合韩赵魏燕一起攻秦。
张仪的剧本
旁白:秦王认为齐、楚两国关系密切,感到担忧,派张仪到楚国游说楚怀王。
张仪:(深沉的语气)楚怀王,您若愿意与齐国断交,秦王将赠送给您楚国方圆600里的大块土地,请您好好考虑考虑!楚怀王:(惊喜的语气)600里的土地啊?好好,我马上就与齐国断交。
旁白:楚国与齐国断交,派人去秦国要土地。可是张仪却否认。张仪:(虚假的语气)我哪里有说过要赠送大块土地?一定是楚怀王弄错了!
楚怀王:(愤怒的语气)秦国竟然敢戏弄我,我一定要出兵攻打秦国!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新学案第2页的“知识网络”,讨论回答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
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
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完成新学案第7页[自我测评]第二题“知识联线”:([数字]表示相应的地理位置)
(1)——[4];(2)——[1];(3)——[2];(4)——[3]
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答案应选C)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_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线索。
2、布置作业
就是将两个历史问题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然后进行复习掌握。如在复习“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两部分内容时, 在比较的基础上,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其相同点是: ①原因相同, 都是在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爆发的。②领导阶级基本相同, 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③革命动力相同, 人民群众在革命中起了推动作用。④影响相同, 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其他国家的革命有很大的影响。其不同点是: ①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 英国新贵族也起了领导的作用。②特点不同。英国革命经历了反复、曲折的过程,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革命。③意义不同。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法国革命扫荡了国内外的封建势力, 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2.结构梳理法
此法如同用梳子梳理散乱的头发一般, 就是将看似散乱的知识进行梳理, 使其有一定的头绪。即抓住每个专题的历史知识提纲挈领的进行高度归纳概括, 使其在对本部分内容系统学习掌握之前, 在头脑中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知识结构轮廓, 给人一种一目了然之感, 这样以来, 就会在学习时抓住根本, 同时也会消除畏难发愁的心理。然后只要本着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进行学习,所有具体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 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中的第20 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知识结构可以这样梳理:俄国废除农奴制:俄国盛行农奴制,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农奴暴动频繁,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 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必须出锭赎买。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 集中归类法
此种方法就是将性质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有关历史知识, 按照一定的顺序、规律进行有机的分门别类的集中归纳后, 进行各个击破式的分类学习记忆。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变法时, 可把所有改革变法方面的历史知识, 按照先后朝代及年代的历史发展顺序, 列成表格形式进行集中归类。此表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朝代、时间、人物、改革或变法内容、影响及意义等。再如: 综合学习掌握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知识, 可把全册中所涉及到的科学文化名人及发明贡献成果分门别类的进行集中归类。科学类可分为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 文化方面可分为文学类和艺术类, 再具体一点可分为医学类、发明创造类、小说类、诗歌类、绘画类、音乐类等。知识集中归类后, 零散的知识可以成为整体知识, 学习掌握时就不至于东一扫帚西一锹, 有蜻蜓点水之感, 更不至于把医学家的桂冠戴在文学家的头上, 学习效率自然而然的也就会大大提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下列不属于1949年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的是()A.指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 B.通过《共同纲领》
C.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 D.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2.中国大陆领土基本得到解放的标志是()A.三大战役结束 B.新中国的成立C.西藏和平解放D.抗美援朝胜利 3.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涌现出的英雄是()A.董存瑞 B.左权 C.刘胡兰 D.黄继光
4.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发生在()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 5.到1952年底,还没有完成土地改革的地区是()A.长江流域部分地区 B.广大中原地区 C.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D.陕甘宁解放区
6.我国地主阶级被消灭是由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镇压反革命运动结束 C.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7.1956年,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厂址在()A.沈阳 B.上海 C.长春 D.鞍山
8.帮助中国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并完成“一五”计划的国家是()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苏联 9.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A.合作社 B.人民公社 C.联产承包 D.赎买 10.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A.初级阶段 B.中级阶段 C.高级阶段 D.预备阶段
11.《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 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一个萝卜千余斤”,这事发生在()A.“大跃进”运动中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C.“文化大革命”中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1956年召开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方向的会议是()A.中共六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九大 13.“有人急于当国家主席,要分裂党,急于夺权„„”(引自毛泽东
1971年8月中旬至9月12日南巡讲话)“有人” 指的是()A.张春桥 B.林彪 C.江青 D.王洪文 14.邓小平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
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1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主要是为了反对林彪的倒行逆施
用心
爱心
专心
B.主要是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C.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了舆论准备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设立经济特区
17.党的历史上最大冤假错案是对下列哪位领导人的错误处理?()A.刘少奇 B.邓小平C.陈毅 D.彭德怀
18.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始,其重点是()A.私营企业 B.集体企业 C.国有企业 D.外资企业
19.1992年,十四大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A.胡锦涛 B.江泽民 C.陈云 D.邓小平
20.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内容?()A.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要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 D.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上述话是谁说的?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的什么状况?
(2)这种状况在什么时候得到改变?试用一些建设成就加以说明。(至少举出2个)
22.阅读材料后,正确回答问题: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暖透了大江两岸,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滋润了华夏故园,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歌曲《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中的老人指谁?“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
(2)现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
(3)结合所学有关历史知识,简要介绍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
三、改错题
23.找出材料中的错误,并说明错误原因。
小明的爷爷是一位知识分子,在“大跃进”中,他被打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文革”中,又多次遭红卫兵批判、迫害,特别是批判他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在粉碎“四人帮”的那年,他终于获得了平反。平反后的他又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1)错误:,原因:。(2)错误:,用心
爱心
专心
原因:。
(3)错误:,原因:。
四、简答题
24.关注民生,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于前不久结束的两会即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和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还针对性地讨论了农民工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农村医疗保险问题等等。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后,为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有何意义?(2)我国是什么时间完成了对农业等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如何?
(3)为解决人民生计问题,我国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你知道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人是谁吗?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1.A 2.C 3.D 4.D 5.C 6.C 7.C 8.D 9.A 10.A 11.A 12.C 13.B 14.D 15.A 16.A 17.A 18.C 19.B 20.D
二、21.(1)毛泽东。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
(2)在“一五”计划期间。成就有: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⑤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以上成就选任意两项即可)22.(1)邓小平。深圳。(2)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3)(本题为主观题,只要答出以下三个要点中任意两点即可得分)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并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②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个新的发展阶段;③全国人民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无比崇敬和热爱。
三、23.(1)“大跃进”。打成了“走资派”是“文革”时期的事。(2)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3)那年。平反冤假错案应在1978年以后。24.(1)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农民获得了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1956年;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袁隆平。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用心
爱心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挤,还是有的――鲁迅)
1、人类的直系祖先:
人类出现的时间:
人类进化的决定性因素:
三大人种:
人类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的根本原因:
最早进入文明的国家和地区:
2、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金字塔的作用:
最大的金字塔:
《汉莫拉比法典》由哪个国家制定:
《汉莫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
实质是维护谁的利益:
古印度实行什么制度:
四个等级:
影响:
四大文明古国:
它们分别所在的流域:
3、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
学习对象:
意义:
阿拉伯国家的特点:
伊斯兰教的圣地:
4、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著名的城邦:
雅典的称号:
雅典的民主政治在谁的时候到达顶峰:
最高决策机构:
进步性:
局限性:
5、谁与谁的战争称为布匿战争:
罗马共和国的最重要机构:
最高官职:
掌权者:
震撼罗马统治的起义:
6|、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
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教会的统治被称为:
西欧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
城市兴起的作用:
拜占庭帝国衰亡给我们的启示:
7、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四个):
东西方战争影响: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有(四个):
8、文明交流的两种方式:
古代东西方文明和平交流的例子(两个):
马可波罗是哪国人: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及传播者:
9、古埃及的文字:
两河流域(西亚)居民的文字:
荷马史诗的作者:
包括哪两部叙事长诗:
希腊戏剧的主题:
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作品)及作者:
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品:
10、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得的主要贡献:
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作品:
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
巴黎圣母院(天主教堂)的特点:
麦加清真寺(伊斯兰教堂)的特点:
指导思想: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文艺复兴的影响:
哥伦布的贡献:
达伽马的.贡献:
麦哲伦的贡献: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革命的开始标志:
革命人物:
《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
确定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
14、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开始标志:
领导机构、领导人:
《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
颁布的意义:
转折战役:
战争的性质:
胜利的意义:
华盛顿的主要贡献:
15、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开始标志:
革命人物(两个):
拿破仑建立的帝国:
彻底失败的战役:
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前期、后期):
16、三角贸易的路线:
影响(对欧洲、非洲、美洲):
英国对印度掠夺的公司:
19世纪英国成为了:
玻利瓦尔的称号:
印度反英大起义的英雄:
印度反英大起义的影响:
17、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
开始国家:
哈格里夫斯的发明:
瓦特的成就:
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轮船的发明者及国籍:
火车的发明者:
工业革命的意义:
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
18: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
主要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从什么时代进入什么时代:
电磁感应现象(发明者):
电话:
无线电报:
汽车:
飞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爱迪生的称号(两个):
主要发明(四个):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
19、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南方的制度:
北方的制度:
北方要求废除什么制度:
导火线:
转折(颁布什么文件):
结果:
性质:
作用:
20、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
农奴制改革者:
开始时间:
主要内容(两点):
实质(维护谁的利益):
性质:
进步性:
局限性:
21、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
开始时间:
主持人:
主要内容
政治上:
经济上:
教育上:
生活上:
军事上:
性质: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22、欧洲工人运动最著名的是英国的:
英国工人提出了什么要求:
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表明: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又叫: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作用:
23、巴黎公社的性质:
5月21日至5月28日被称为:
巴黎公社的意义:
《国际歌》的词作者:
曲作者:
作用:
学习目标:
1、记住各行业模范代表人物的名字。
2、理解当时艰苦创业的背景
3、理解“民族脊梁”的含义
4、对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工作环境和言行的共同点比较,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5、了解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背景和先进人物的特殊经历,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学习重点: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背景;先进人物的事迹及其卓越贡献 学习难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条件与创业精神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铁人“王进喜]
1、石油会战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2、王进喜有什么样的称号?他有着怎样的精神?
[“两弹元勋“邓稼先]
1、我国在研制原子弹过程中坚持的是什么方针?
2、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和试验爆炸成功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1、在国家困难时期,共产党的干部坚持什么原则?
2、焦裕禄有什么样的称号?
3、当时焦裕禄被派到哪里工作?“三害“又指什么?
填空题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是在 年,“铁人”王进喜是 工业领域的劳动模范;邓稼先被誉为“ ”。这里的“两弹”是指、;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人的先进事迹出现在。
2、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生前担任河南省 县的县委书记;从王进喜、焦裕禄、雷锋身上我们学习的主要精神是。
二、合作交流
对所提问题以小组之间进行探讨并互相帮助对方,不会问题小组选派代表收集共性问题交给老师,最后巩固记忆。
1、我的问题
2、小组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①看教材p29—30上的关于王进喜的插图思考我们要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②王进喜、焦裕禄等模范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最脱出的时代精神是? ③你还知道哪些模范人物? ④你将如何向先进人物学习?
三、归纳巩固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或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徐州地区都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丰县大地也有很多先进人物涌现。你知道哪些?如真的不知道,可以请教你的历史老师和政治等科的老师。写出他们的先进事迹。
四、巩固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谁常说的话?()A.王崇伦 B.王进喜 C.邓稼先 D.雷锋 2.“洋油”“洋火”“洋车子”这些以前中国人常说的专有名词早已过时,中国结束“洋油”时代的标志是哪座油田的建成?()A.胜利油田 B.大庆油田 C.玉门油田 D.中原油田 3.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的是()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4.下列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楷模的人物,其中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贡献的是()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二)、非选择题
11.将相关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铁人” 邓稼先 “两弹元勋” 王进喜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焦裕禄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王崇伦
(B类)12.图说历史:“走进创业年代的英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1)上面图片三位“创业年代的英雄”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的称谓是什么?
A.宗法制 B.分封制 C. 郡县制 D.皇帝制
2.在古代中国,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3.《全球通史》记载:“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秦朝推行郡县制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元朝建立中书省 D.美国实行联邦制
4.下列官员(或官职)属于地方官员的是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通判 D.郡守
5.学者薛明扬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说,“这一制度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 学者评价的是
A.察举制 B.征辟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6.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赐丞相座。宋朝时期,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这实质上表明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专制主义的加强
C.行政效率的提高 D.选官制度的成熟
7.下图文字节选自中国某封建王朝开国皇帝之诏书。此诏书出自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8.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 “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军事力量强大 B.工业革命的发展
C.闭关锁国 D.列强加紧扩张
9.关于鸦片战争的评价,所谓新观点认为:西方的大炮也是一身兼二任,它既是在野蛮地侵略中国又是在强迫中国这个老大帝国走出封闭。此观点的依据是中国
A.开始缓慢走向近代化 B. 丧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主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 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10.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这是当时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此著作是
A.《民报》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海国图志》
11.拉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导致中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甲午中日战争
12.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 与近代化进程相悖 B.主要由阶级矛盾引起C. 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继续 D. 具有反帝反封的性质
13.某一时期赋予了中国民主革命新意:启蒙与救亡的统一;民主与科学的统一;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此“新意”开始出现在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维新变法时期
14.某时期南京建筑物上挂的旗帜发生了变化,如(下图),引起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B.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C.1937年南京沦陷
D.1949年解放军攻陷南京
15.某西方学者在评价毛泽东时说:“他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为中国开创了一种战略,而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毛泽东的“战略”是
A.无产阶级革命 B.农村包围城市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开展工人运动
16.下表是中共代表大会(部分)召开的时间、地点。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共代表大会组织严密定期召开
B.中共党坚持以大城市为重心的策略
C.反映中共领导民主革命的艰难曲折
D.国共两党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17.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 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2014年12月13日被确立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8.“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上征途”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左”倾错误
C.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不够强大 D.王明分裂党中央的结果
19.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彻底完成 B. 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 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20.小说《平凡的世界》描述20世纪70年代初,主人翁孙少平“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光看‘反动书’的行为很快就被人揭发,每天被人监督”。小说的故事背景是
A.“”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 改革开放以后
21.2014年10月,英国议会就香港“占中”事件组织调查委员会,向中国申请赴港调查,遭到中方拒绝,中方拒绝的法理依据是
A.《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B.《南京条约》
C.《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D.《反分裂国家法》
22.公元前5世纪,雅典涌现出大量的哲学家、历史学家、修辞学家,成为盛极一时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政治原因是
A.希腊境内山多地少,港湾众多 B.雅典民主政治发展
C.对外进行殖民扩张 D.教育高度发展
23.恩格斯认为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B.罗马法与近代西方法律本质一致
C.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D.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
24.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被人们形象的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动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A.实行两党制 B.实行邦联制
C.采取联邦制 D.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25.某学者在分析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时这样论述:“此举若成功,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该历史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光荣革命
C.1832年议会改革 D.责任内阁制形成
26.民主代议制是近代以来典型的西方民主形式。下列有关代议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是通过革命战争的方式制定宪法,设立议会
B.美国实行的三权分立制度开创了世界的先河
C.法国在走上民主代议制时曾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的称号
D.德意志帝国从没建立过真正意义上的代议制民主政治
27.20世纪初期,翻译外来书籍盛行。其中对某书的译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据此推断该书是
A.《新青年》 B.《共产党宣言》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28.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曾说:“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9.毛泽东说:“它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所指的“它”是指
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 C.十月革命 D.土地革命
30.据统计:1998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和城市已进行了6次以上的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85%的农村建立了实施民主决策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保障民主监督的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扩大 B.体现了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推荐阅读: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文字)06-28
川教版历史教案10-09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10-10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06-24
七年级历史徐州期末09-17
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10-19
七年级历史材料分析10-22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05-30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07-06
七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