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材料作文:香樟与白杨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新材料作文:香樟与白杨(精选3篇)

高考新材料作文:香樟与白杨 篇1

【作文题目】

香樟对白杨说:“你的叶子到冬天时就落光了,光秃秃的树枝真难看,哪像我,终年翠绿,枝繁叶茂,美丽无比。”白杨说:“是的,我很平常,春天来了,我吐芽,我绽绿;冬天来了,我凋零,我简单。”不久,一场大雪降临了,香樟身上都是翠绿的叶子,雪堆积在上面,最后由于重量太大把树枝压断了。白杨由于叶子已经落尽了,全身枝桠伸展,安然无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

当大雪降临,枝繁叶茂的香樟被大雪的重量压断,而光秃秃的白杨却能在风雪中伸展枝桠,安然自如。相信懊悔不已的香樟终于明白了,“简单才是生命的真谛。”

(借香樟之悟提出中心论点:简单才是生命的真谛。开门见山,简洁)

梭罗有言:“把生活逼入绝境,简单、简单、再简单。”当他扛把斧头,在自然中自给自足地栖居时,他做到了将生活逼入了简单的绝境。他刈除门前的杂草,正如他刈除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在瓦尔登湖畔,梭罗活得安然自如,正如那挺立的白杨时刻向世人昭示着简单的真谛。

(用名人名言,名人事迹佐证中心论点。围绕论点展开,不枝不蔓)

香樟树因枝叶太过繁茂终被大雪压断,而生活中也有不少人一味追求浮华,追名逐利,最终被自己伤害。于丹因在百家讲坛的讲演而深受追捧,然而成名后的于丹却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她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各类活动中,只加汤不加料的心灵鸡汤也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最终,于丹在北大受呛,在一片嘘喊声中只能悻悻离开。是的,身为学者,更应具有一颗简单朴素之心,怎能让浮华遮蔽双眼,最终怨及其身呢?

赵薇曾说:“平心而论,我是一个简单的人,我喜欢俭省。但有两样东西我不会俭省,那就是书和旅游。”是的,倘若赵薇没有那颗简单地 追逐美的心,又怎会有感人至深的《致青春》的诞生。正是因为简单,所以她才能倾尽全力完成自己心爱的`事业,正是因为简单,她才能如此执着地完成心中的梦想。简单,让人活得更好,简单是离心灵最近的地方。

(联系当今现实用正反两例继续论证)

恐怕也正是这样,龙应台拒绝一切采访,背上相机,在大街小巷中上一个人的摄影课;杨绛先生才从来不开作品交流会,只是默默地创作;三毛才会放下一切浮华,毅然地踏上撒哈拉大沙漠……

然而当莫言坦言“我这一年没有看一本书”时,我们那颗简单之心又到了哪里?我们本应该给学者创造简单的创作环境,却被名利熏染,争相追逐着请莫言演讲。是的,我相信,只要我们重拾简单之心,马诺、芙蓉姐姐的喧嚣自会平息,李某某的悲剧也不会重演,神农架挖山建机场的耻辱也将不复出现……

(又用两组事例再形成正反论证,更具说服力)

我相信,大道至简,让我们如梭罗般简单而安然地栖居于世间,也定能收获生命的美好与精彩。

高考新材料作文:香樟与白杨 篇2

一、析题型、觅特点, 提纲挈领

对比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我们不难发现, 新材料作文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特征。具体来说, 新材料作文具备以下优点:

其一, 新材料作文使应试作文呈现多样性和鲜明的个性化色彩。题目本身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同时“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这就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思考和立意的空间, 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面和世界观选择切入点。随着学生对材料不同程度和角度的理解, 应试作品也会呈现出“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写作局面, 打破了以往习作在立意和审题方面的局限, 便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施展自己的才华。

其二, 新材料作文拒绝随意和套作。它在立意审题方面给了学生自由和方便, 但它是建立在以材料话题为基础上的, 材料话题很大程度上在提示学生构思的范围和立意的方向。新材料作文需要学生针对材料作深度的思考, 才能理出正确的写作方向。

其三, 新材料作文以立意取胜。角度多了, 写作的方式也会有很多。学生可以接着讲述故事而展现自己的叙述和创造能力, 也可以发表见解来展示自己对人生世事的看法, 更或者形神俱备地施展自己的散文技巧。那么, 以什么尺度来衡量应试作品的优劣呢?显然, 无论哪种形式的作品, 最能体现思想深度的就是学生作文的立意, 这一点也是高考选拔人才的使命所决定的。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但自由是建立在最基本的规则的基础上的, 这或许是对新材料作文一个切实的写照和总结。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分析材料, 梳理材料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纵向深度思维, 让学生能够从诸多写作角度中获得最佳立意着手写作, 真正体现自己的个性化思维和理解分析能力。

二、重发散、拓视野, 运筹帷幄

针对上述特点,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 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是思维由单一向丰富, 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学会从材料当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同时也对学生的思考习惯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在别人准备止步时, 我们多往前走一点”。发散思维可以通过横向的联想和纵向的深入思考两种途径来完成。横向的联想,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角度, 有材料可选;纵向的深度思考, 让学生的思虑有了深度, 以便选择最佳切入点。

比如, 2012年高考江苏作文“爱与忧”, 虽是命题作文, 但是也为学生提供了三个材料, 可归属为新材料作文。以此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材料分析时, 我们必须让学生能够放开思路把题目中的立意和角度研究透彻, 再进行选题立意。那么怎样发散呢?笔者以“‘爱’指什么, ‘忧’指什么”这个问题为核心, 让学生阅读材料进行解析。显然, 三个材料各有提示:于家庭, “慈母手中线”是爱, “意恐迟迟归”是忧;于国家, “爱”是泪水, “忧”也是泪水;于人性, “忧患”与“大爱”共生。在分解材料所指的时候, 学生豁然明白, 原来三个材料之间联系于“爱与忧”, 又在爱的意义和范围之间不断放大。于是, 选择的目标逐渐明确, 同时根据自己对每一个主题掌握的素材和敏感度再具体选定主题进行写作, 成功率就高了不少。

三、深思维、慎立意, 决胜千里

有人把新材料作文叫做“立意作文”, 言下之意就是这种作文立意是取胜的关键。作文立意能够直接反映学生思想水平和深度, 因而对考场作文的评价立意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志存高远, 意趣雅致, 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以2013年北京卷作文“科学家与文学家对手机的不同看法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与思考”为例,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 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分析的角度。学生梳理了“手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这样两个角度。如果不做深入思考, 仅停留在这两个角度的浅层选其一进行写作, 那么立意显然就偏于肤浅了。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利弊两个方面分别深入思考, 学生又更深一层地明确, 不管是科技方面的作用, 还是交流方式的改变, 都是利弊并存的, 立意不停留在表面的单方面的“正面思考”。

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探析 篇3

一、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必须首先阅读材料, 弄懂材料的意义指向, 然后考生根据对材料的理解, 确定一个中心, 选择一个角度来进行作文。根据这几年的命题实际, 所提供的材料往往都可以有很多的角度, 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这是材料主题的多元化。因此, 这种题型更具有高考的选拔功能:在一道作文题中, 不仅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来看, 审题立意是材料作文最为首要和最为关键的一步。高考评分细则规定, 内容评为四等, 表达和发展等级不能评为二等以上。就算是高限给分, 只要审题不准, 偏离题意, 得分就是25分——内容5分, 表达10分, 发展等级10分。

1. 学生如何进行审题立意。

王泉根教授说, 一道好的高考作文命题, 既要体现社会文化对这代人 (考生) 的约束, 也同时包含了对他们的期待。每当学生拿到一个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材料时, 首先要有这样的意识:这个材料要求我们做什么 (期待) ?不让我们做什么 (约束) ?只有这样, 才能准确把握命题意图, 确立中心角度。不管材料有多少角度, 其中必然只有一个是中心角度。根据上面所列举的评分标准, 虽然一等二等都是“符合题意”,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区别的。2008年以前的评分标准表述一等是“切合题意”, 二等是“符合题意”, 实际操作中到底是一等16-20分档次, 还是11-15分档次, 就看是“切合题意”还是“符合题意”。

2. 确定中心角度。

材料作文的审题, 强调读出材料所蕴含的最根本的主旨或者是最根本的意义指向, 要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命题者为什么要命制这样一个题目?这个题目对我们有什么约束?有什么期待?这段材料的目的何在?如同《伊索寓言》, 每个故事结束时, 作者都有这样一句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就是中心角度。偏离题意的考生有个共性特点, 就是从材料中随便找一个词, 作为文章立意的角度。或许一些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材料作文的时候, 自己认识模糊, 也没弄明白材料作文该如何审题。以2011年高考题为例, 先看题目。

2010年9月12日, 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 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 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 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 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 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 结果显示, 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平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相当多的人把写作立意定位为“选择”, 抛开材料, 空谈选择, 什么司马迁的选择、苏东坡的选择、陶渊明的选择…都是古今中外名人的选择。

又如, 2010年昆明市第一次统测题:

在森林里, 狮子和老虎相互闻名很久, 但从未谋面。关于它俩谁是兽中之王, 动物们看法不一, 争论不止。有的推崇狮子, 有的推崇老虎。狮子和老虎私下里也都蹩足了劲, 准备有朝一日相遇一论高下。

有一天, 狮子溜达时, 闻到美味的气息, 寻香而去, 只见前方地上有一头奄奄一息的小鹿, 狮子大喜, 正要过去, 却又停下脚步, 因为它看见另一个方向, 一个庞然大物也在靠近那头鹿, 狮子意识到那是老虎。老虎似乎也看见了狮子, 马上停在那儿, 也不往前走。

狮子想了想, 最终转身离去。

几天后, 狮子再次路过那个地方, 那头鹿还在, 一只秃鹫正吃得香……

昆明市阅卷中把“勇于亮剑”作为中心角度, 殊为不妥。最根本的意义指向 (中心角度) :面对诱惑, 理性选择, 退则两利, 斗则两败。可供选材:62年美苏古巴导弹危机, 360与瑞星之争。

认真研读材料, 确定叙述主体, 揣摩作者意图。就不难找到中心角度了。狮虎相遇, 如果理解为勇于亮剑, 那么就是鼓励人们为了不相干的一点小利拔刀相向?最后必有一伤或两败俱伤甚至两败俱死?这怎么能代表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呢?如何立意?联系社会-联系现实, 国家意识-民族意识, 全球意识-忧患意识, 责任意识-文化立意——是为有思想。由此可见, 文章中深刻的思想, 来源于平时深入的思考。

二、素材选用

考生首先要从自身阅读的实际出发,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真实感受来诠释主题。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 有一个共同特点:结合考生生活, 人人均有话说, 能说好是思想水平和写作水平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中心任务就是读书, 这样的题目考生应该最有话可说。但这样非常切合自身实际的题目, 恰恰就是看不到作者自己的真实感受, 不能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不会扬长避短, 反而扬短避长, 强不知以为知。这是高考作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最大的弊端。

要选用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的材料, 最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要选择比较新鲜的, 尤其是当前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等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前者因为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最能打动读者 (阅卷老师) , 后者表示作者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人类自身, 具有社会责任感。最忌讳选择被用滥了的古代名人, 不少文章, 看上去洋洋洒洒, 动辄屈原、司马迁、李白、苏东坡等古代名人, 其实通篇堆砌材料, 是用表面上的博学掩盖思想的贫弱。靠堆砌材料来凑字数, 来膨胀篇幅, 看不到作者自己的分析和观点。看完一篇文章, 只见古人, 不见作者。不管写什么题目, 都只会拿古人说事, 离开了古人就不会写文章, 只能到有限的几个古代文人那里讨生活。就算向古人讨生活, 也得对所援引的古人有充分的了解, 实际的情况却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不知所云。

高考作文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强不知以为知的笑例。比如, 刘备长安托孤的故事耳熟能详…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生于鸿毛, 死于泰山…孟 (曾) 子出行, 其子随之, 孟子的母亲哄骗孩子杀猪…项羽与刘邦定下协议, 他不能背信弃义, 因为诚信, 他要坚持自己的操守, 他倒在了乌江边上, 他已成为诚信的化身, 他活在人们心中, 成为了千古佳话…战国时期有位大将军名叫李广…古代豪放派田园诗人陶渊明…屈原带着诚信“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诗经》里写道:道可道, 非常道;明可明, 非常明……

三、构思表达

由自然到社会, 由个体到群体, 由现象到本质, 由近及远, 由小到大, 由浅入深。这些应是构思的原则。从文章构思来说, 鼓励创新。比如2010年高考题“深阅读浅阅读”, 以记者采访的方式, 分别采访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 对浅阅读发表不同的看法, 来诠释作者的观点;也有采用网络发帖, 然后以各类层次的人跟帖的形式结构文章, 别开生面。切忌幼稚的模仿, 不管写什么题目, 开头都是“嗨, 大家好!我是…”的套作, 尤其令人生厌。写诚信, 则是“嗨, 大家好!我是诚信”, 写浅阅读就来“嗨, 大家好!我是浅阅读”, 自以为得计, 以为用了拟人手法, 阅卷老师会高看你一眼, 多给点分。殊不知, 至今已觉不新鲜。

高中老教材第六册有篇课文, 很容易被师生忽视——《修辞是个选择过程》, 值得认真一读。这里说的修辞, 既指“积极修辞”, 也包括“消极修辞”, 涵盖了词语的选用、句式的调整、结构的优化、材料的排列……总而言之, 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写出最好的文章, 把最佳的写作水平展现给阅卷老师。高考作文的关键不在于写什么, 而在于怎么写。语言表达在评分因素中占据很大的比例。高考作文阅卷中常常能看到那些莫名其妙的句子。

2010年:阅读的那深深韵味, 来自文学中的篇篇长廊 (长廊的量词为“篇”?) …深阅读, 收获多多;浅阅读, 收获了了 (了了:聪慧;通晓事理;明白;清楚。“多多”对“了了”, 不可思议。考生的原意是否定浅阅读, 浅阅读收获甚少) …积淀成功之花 (花如何积淀?) …心中的石块在不断膨胀 (石块怎么膨胀?) …葵花丛中高飞的鸷鸟 (葵花丛中飞再高也是“蓬间雀”) …芸芸学子 (莘莘学子与芸芸众生合二为一?) ……类似的不通的表达, 或为网络语言的影响。考生不要误以为这是时尚, 语文老师以纯洁祖国语言为己任, 不认真锤炼语言, 走歪门邪道, 那就是自己往枪口上撞, 怪不得别人了。此一点, 考生须切记!但是, 像“多一点韩愈, 少一点韩寒;多一点梅兰芳, 少一点梅艳芳”的句子, 显出作者的语言功底, 让阅卷老师读来舒服异常, 得分自然高。

2011年:在这如花似玉的生活中…心何求安?曰之:诚信也…我们现在正处在兵荒马乱的青年时期…你的诚信小人定将战胜金钱小人…人对同事 (同一件事) 的看法不同…别拿诚信不当干粮…诚信是人生旅途的代金券…以诚待人, 以信为马…宁静致远, 忐忑一生…清零美——保持一颗清零的心…我愿陶渊明…共铸诚信之花…高考, 我来了…诚信的代价 (事实上写的是诚信的回报, 因诚信升为总经理) …让诚信交界心灵…心灵走出诚信的阶梯…掀起诚信的盖头……

2012年:青春的舞蹈在扇动之间飞扬…小善是“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的连环反应…花柳爷孙倩 (惊愕) …路边的野花我要采…爱的便利贴…琵琶行, 顺手行…点亮心中的冷漠 (冷漠可以点亮?)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而平凡人一样可以成就伟大 (和前面有什么关联?) …随手若梦…她是一个平凡的女子, 她叫貂蝉 (貂蝉可不平凡) …责任盛放的花蕾 (盛放的还叫花蕾?) …修船工用自己残缺的努力 (何谓“残缺的努力”?) , 为他人打造一片完美的生活…在你身上学到了漏洞精神 (什么叫“漏洞精神”?) …心灵需根刺, 这根刺叫良知 (良知是根刺?) …在阴暗处绽放人生色彩…一抹五彩的灰 (五彩的灰是什么颜色?) ……

上一篇:感恩父亲节初中周记下一篇:控辍保学工作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