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关于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时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已近三年,回顾这三年历程,我校也和全镇各兄弟学校一样,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能积极配合中心学校的工作,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不小的成绩。

一、在思想上提高了对这项课题的认识。自从中心学校确定在全镇开展这项课题研究之日起,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全校教师会,贯彻了上级的会议精神,组织大家围绕关于在本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帮助大家提高认识,动员大家积极参与这项课题研究。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及时的,它不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而且还是社会家长、教师的共同需要。

二、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机构。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我们认为要把这项工作更好的开展起来,必须要有一个经得起考验的领导机构,因此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知识水平较高的王典红老师任副组长及咨询老师,各班主任老师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成立之后,我们及时向全校学生进行了公布。

三、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为了使受辅导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准备了一间室内配套设施比较齐全,标准较高的一间教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室。此室建好之后,我们在此进行数次探讨和研究活动,进行十几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和咨询答复,几十次心理健康教育个别辅导。每次辅导都能做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有的放矢。在这里学生学到了怎样做人,学到了怎样求知,还学到了怎样健体和审美。

四、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箱。咨询信箱做得美观大方,规格较高,安装在辅导室门边,让学生把心里话可以及时地向老师倾吐,把对学校管理、教学方面的建议向老师提出,把心里迷惑不解的问题向老师咨询,两年来,共收到学生的咨询信件达200多封以上,我们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利用课间操时间及辅导课及时把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给予答复。

五、充分发挥了校内墙报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宣教作用。为了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及时教育,学校做到各班有班刊,学校有校刊。能把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放在重要的位置。并能根据当时学生的实际和各班的班情的变化进行更新和改版,对好人好事及时进行表扬。对不良行为点出现象,使学生学习有了榜样,前进有了方向。

六,抓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在开展学英模见行动及“远学洪战辉,近学申金凤”活动中,并结合我校的典型人物曾婷进行学习,曾婷是我校上届六年级一位女生,历年担任班长,是本镇“十佳”学生之一。她个子矮小,身体并不强健,家庭条件极差,但她能战胜一切困难,刻苦学习,成绩年年优秀,在家是一位小管家,在班上是一位好干部,在老师的心目中是一位好助手,学校抓住这位典型,号召全校学生向她学习,使有困难的学生能勇于去战胜困难,不愿学习的也想认真去学习知识。让典型的力量得到应有的发挥。

七、抓受挫折学生的心理转化。学生受挫,人之常情,学生受挫以后一般情绪低落,心态不好。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受挫的学生呢。为此,我们做了专题研究探讨,我们的想法是,首先要仔细观察受挫学生的反常现象,并认真分析受挫原因。然后因人制宜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其倾吐内心的痛苦,解开心理上的疙瘩。

八、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力军的作用。我们清楚的知道,班级是学校的基础组织,班主任就是这个组织的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上学生心理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劣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而班主任和班上学生直接接触的时间最长,最了解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班主任这批主力军的作用,有许多问题还需要班主任去实施去解决,因此,班主任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将。

关于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岗前培训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PIVAS) 作为医院内一个新兴的机构, 逐渐受到医疗行业的重视。

1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岗前培训的目的

1.1 制定适合自己医院的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工作模式。

通过借鉴高效的、先进的工作经验, 结合我院自身的实际情况, 反复推敲, 权衡利弊, 确定适合我院的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工作模式。

1.2 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室文化。

在管理、技术骨干人员进修前, 就认真研读了由刘新春等[1]主编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临床服务与疑难精解》这本书, 特别感受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室文化对整个团队发展的重要性, 吸收优秀管理经验。

2 进行与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相关的培训

制定培训目标, 使教与学均有章可循, 是检验培训效果的依据[2]。将规范化培训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2.1 职业道德培训: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工作高风险、高强度、直接服务于临床的性质, 决定了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 才能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让患者满意。此阶段, 通对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的培训, 来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

2.2 理论知识培训:

通过对以下内容的学习与考核, 来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理论知识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介绍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目的是了解静配中心。建立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意义, 目的是提高服务意识。学习与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有关的工作流程, 目的是熟悉岗位。岗位职责及实施细则, 目的是明确具体要求。无菌操作的理论知识, 目的是强化无菌观念。药物的配伍禁忌, 目的是提高审方能力。药物相容性, 目的是提高审方能力。药物稳定性, 目的是提高临床应用。

2.3 技能操作培训:

无菌操作, 是保证配制药品质量的关键, 因此, 无菌操作技能的培训, 是我们岗前培训的重中之重, 其培训计划如下。见表1。

3 深入临床科室学习调研

3.1 在治疗室学习调研:

(1) 掌握调研科室的用药特点。包括常用药品、溶媒、用药批次的分配等, 一方面提高了审方工作的能力, 另一方面为我们以后拟定各科室的送药批次, 提供了有效参考。 (2) 调研科室用药的特殊情况。如有的患者需要在输液前做高压氧的治疗, 有的患者去做CT等检查, 为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与质量, 事先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解决, 方便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3) 输液标签的内容是否完整。如冷藏药的标示、需要避光药品的标示、高危药品的提示等, 根据调研情况, 来制定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输液标签。

3.2 在医师站学习调研:

(1) 学习科室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学知识, 特别是包含临床路径的相应疾病所应用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等, 为以后审方工作积累专业知识, 主要以自学为主, 有时也邀请医师给我们讲课培训。 (2) 学习查房的相关知识, 争取为临床用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方面丰富了临床知识, 另一方面有助于与医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便于以后的沟通。

3.3 在病房学习调研:

(1) 观察常用药物的输注时间和结束时间, 主要是跟随护士巡视病房时, 把这两个时间点记下, 从而计算出PIVAS的送药时间, 并且观察滴速 (每分钟多少滴) 是否有不合理的情况, 按照药物说明书或药典为标准, 把不合理情况汇总并与临床沟通, 因为只有在规范滴速的情况下, 我们制定的每批送药时间才有意义, 工作才会有条不紊。 (2) 通过跟随医师查房时, 由医师讲解, 或跟随护士巡视病房时, 由患者反应一些不适, 了解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积累专业知识。 (3) 学习临床科室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如对护士培训的“三高一上”的团队理念:高忠诚度、高执行力、高专业性和患者至上) , 把一些好的理念带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为临床、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

4 培训考核

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

分为多种形式:药品说明书每天每人背一张, 主要针对药品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进行提问;对于过去掌握的理论知识, 每月进行一次闭卷考试。

对于七步洗手法、无菌技术操作、药液抽吸方法等基本技能的考核, 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考核不合格的, 除在每周交班时, 分析自己操作技能不合格的原因, 与大家共享, 其他人要引以为戒, 并列为下次考核的重点对象, 直到合格为止。

5 体会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建立, 保证药品配置的质量和静脉用药的安全, 解决临床不合理的用药现象, 加强职业防护, 提高了护理质量, 药物配置工作由静配中心完成, 从而让临床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 让护士回归本位, 本质上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在岗前培训期间, 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与支持, 反映了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深受临床的期待, 无形中给了我们一种压力, 更是我们探索前进的动力, 在学习同行先进经验的同时, 自身也在不断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决定了临床及患者的满意度, 而岗前培训是服务质量的保障, 通过有效的、规范的岗前培训, 的确使我们各方面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以后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后还要继续完善岗前培训计划, 不断总结经验, 使之更科学、持续、有效。

参考文献

[1]刘新春, 米文杰, 马亚兵.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临床服务与疑难精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72.

关于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01-01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深刻变革,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了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社会、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关注。在组织中小学教师培训时,我们常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却面临许多困惑与难点,致使培训并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一、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存在的问题

1、层次不齐的教育现状影响了教师培训的积极性。虽然2002年就颁布实施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但目前各地的实施情况却不一样,尤其贫困地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有的工作还处在起始阶段。大多数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正常开展,有的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教学过程中容易以学科教学的方式来对待;有的受教师素质的影响,以德育课代替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的学校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但活动却不能经常化;有的学校迫于升学压力,淡化心理健康教育。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积极性。

2、专业师资缺乏影响了培训效果。据笔者统计,甘肃一贫困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只有2人,通过其他形式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专、本科学历教师只有11人,平均16所中小学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学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更谈不上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层理解,这就导致工作的肤浅、表面化、片面化。

3、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存在差距。实际培训过程中,大多培训者多以讲授理论为主,而大多参训教师,希望接受针对性强和教育教学中使用的知识和技能。在能力提高需求方面,参训教师更重视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

4、培训形式单一影响了培训质量。近几年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心理健康教师集中培训,大多以专家讲座和报告的形式进行。通过征求参训教师的意见,他们更愿意接受观摩名师讲堂、案例分析和专家讲座的形式。

5、培训时间错位造成工学矛盾。为了便于管理,同时不影响学校工作,大多集中培训,都安排在假期中进行。据调查,有38.8%的教师希望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培训;11.8%的教师希望在每年的寒暑假接受培训;45.9%的教师希望在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大多数教师不希望培训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希望培训在工作时间进行。

二、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策略

1、领导层面上要提高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一是学生,二是教师本人。针对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势在必行,校长、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正确认识这一点,要科学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应是一种短期行为,要改变以往只重视短期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其他培训的附加课程的作法,要制定长期合理规划,确保培训正常有序进行。

2、培训对象上要注重培训者的培养。培训教师的水平对促进学员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借助近几年的国培项目,外派教师参加专门培训,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取得相应资质;还可以从高等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来本地协同参与培训活动,吸收他们的理论基础、培训手段、实践经验,缩小认识差距,培养本地的土专家。

3、培训内容方面要及时跟进教师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非常广泛,有理论基础、基本技能、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观念等。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培训需要。我们应该针对教师的发展需要有计划地为教师设置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内容要让教师系统学习,影响教师教学技能和咨询技能的实用性内容,要按专题进行学习和训练。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在培训内容上要及时跟进,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

4、培训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内容来安排,如基础知识可以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结合的办法;辅导策略与技巧可以采用案例分析与现场模拟结合的形式;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可以采用专题讨论会等形式。可以根据学员的工作性质将学员分为班主任小组、校长小组、任课教师小组及专职心理辅导人员小组,组织学员分别结合工作实践和性质进行讨论。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与信息技术,借助教学实景、网络资料协助教学,开辟教师在线交流平台,增加教师获取信息和帮助的渠道。

5、培训时间上要避免工学矛盾。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导致身心疲惫,因而教师更珍惜休息时间调整身心。各类培训,最好安排在正常上班时间,避免加剧工学矛盾。

参考文献:

[1] 高飞.叶少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4.

[2] 张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11.

[3] 郑日昌.中学生心理辅导.小学生心理辅导.团结出版社.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4

霸州市第二十三中学 沈卫茹

今年三月,我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心理健康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魏巍老师的课,还有QQ群里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说说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纳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困难。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老师首先要做到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的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悟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因此,教师要以积极关注的良好心态无条件的接纳,真诚的对待,正确把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与技巧,促使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通过交流、游戏等活动,充分发挥心理辅导的功能。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能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它即调节和活跃了气氛,也使人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兴趣更浓。在团体心理辅导培训没开始时,魏老师让大家估测自己一分钟内鼓掌的次数,然后再计时让大家鼓掌,大家都好奇自己的估测,一个个都开始鼓掌,一时间,教室里掌声如雨,就在大家鼓掌正起劲时,魏老师微微一笑说:“谢谢大家对我这次课的欢迎!”大家先是一愣,然后就都笑了。这个幽默的小游戏,一下子拉近了大家的距离,让我对原本认定会枯燥的培训,一下子充满了好奇,学习兴趣顿时被激发了。我想针对学生相应的进行这样的交流、游戏等活动。更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心,也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心理辅导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心理辅导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是同等的重要。心理辅导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的学生和教师,师生关系才能能和谐发展,才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长足发展。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凭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热爱,在骄阳似火的8月,我参加了宁波市第十三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上岗C证资格培训会。此次培训请来的都是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有吴增强、钟志农、孙义农、庞红卫等。培训的内容有《学校心理辅导原理》、《班级心理辅导理论与操作实务》、《个别心理辅导理论与操作》、《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健康》等。

在培训过程中聆听了众多专家的精彩讲座,他们都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通过理论学习、小组讨论、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培训我还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这几天的培训学习中,我都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学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心理健康培训就像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扫去了我心头的烦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几度迷惘徘徊的心灵,就像冲破晓雾的第一道阳光,使我豁然开朗!

钟志农老师的讲座,将我的目光紧紧地聚焦在大屏幕上。他对班级团体的辅导,独树一帜。他的方法、他的技巧、他的策略值得我们借鉴、值得我们学习。钟老师在讲座中说到: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重要主题是养成一种勤奋、积极、进取的学习与生活的态度。“天天向上”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特质。我们不难发现新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脸上都是洋溢着对新学校、新生活的兴奋、期待与希望,上课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回答问题。可是过了六年之后这些充满朝气的孩子脸上却写满了自卑无奈,追根到底是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家长、教师的负面评价使这些孩子自卑、自贬、消极麻木。

听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他成绩处于班级的下游,经常拖欠作业,是那种让人感到比较头痛的后进生。针对他的这种情况我经常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他,久而久之,在我的严格教育下他的成绩反而下滑了不少。可是一年后,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成绩稳步上升,(当时的他因为成绩不理想,重读了一年)已经处于班级的中游水平了,我纳闷极了。现在回想起来,我终于明白了个中原委。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会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倾听。蹲下身子好好倾听孩子的心声,协助他共同解决难题。所以说这次的辅导让我走出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说教和辅导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这次的培训不光是对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用,对班主任工作也是十分有利,少批评多疏导。

钟老师的家庭学习习惯培养中的“强化”步骤也令我耳目一新。在这以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布置家庭作业时,应该规定时间让学生完成是多么的重要。小学低段的孩子没有时间意识,通常40分钟完成的作业他们都要延长到两、三个小时。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作业拖拉的习惯,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弊而无利。而以结合作业多少分钟完成的评估形式、在封闭环境中独立完成作业等强化方式能有效地改变学生作业拖拉的局面,也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家庭学习习惯培养的辅导方式,使我们受益匪浅。

此次心理健康培训的时间虽然仅5天左右,但在我的心理却激起了层层涟漪。我相信这次培训给于我的东西决不止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它会有一种延续性,影响我的生活,影响我的工作,影响我的人生„„它会让我更为自信更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战!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6

通过这次的培训,笔者认为做好班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充分了解学生,打好管理基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因而,再接到一个新班级时,适时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家访、谈心、询问学校原来老师以及适度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你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才能谈论怎样地管理好班级。了解学生的方法有调查表、家访、问卷、电话交流、师生交谈和询问上任班主任等等,通过这些方法来深入了解学生,使自己对班级成员做到心中有数。

二、民主选举班干,设立机动机制

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小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对班级工作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使学生能够树立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把竞争机制引入班级管理当中,实行班级干部竞选制,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形成能者上的向上风气。

三、共同学习规章,做到明理明事

作为学校的学生,首先,应该要懂得校纪校规,懂得小学生应该遵守哪些守则,哪些行为规范,这样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才算的上是一个自由的学生。根据这一理念,应当组织全班学生学习《校纪校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利用班队会课帮助学生理解校纪校规,明白遵守校纪校规的重要性。让学生用纪律、规范约束自己,使自己得到所应拥有的自由。除此之外,还应组织学生学习《交通安全法规》、《环境保护法》等。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成为快乐的自由人。

四、制定班规,齐心规划目标

自古就有:“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中队的学生就像盘中的沙子,如果没有粘合物的作用,这个班级将是一盘散沙。而班纪班规就像这粘合物,能把班级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体,因此,组织学生根据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来制定班纪班规,共同规划班级奋斗目标是班级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班级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级管理好,建设好。因此,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效果。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和班级责任感。

五、重礼仪习惯养成,提高学生文明修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世界的礼仪之邦。而如今现代的中国新一代,在礼仪方面还很欠缺。有的学生在校也许经过教育后还能讲一些礼貌,在家就无尊长之习。笔者认为,开设礼仪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礼仪行为,在班级组织学生学三字经、背三字经是很有必要的。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能充分展现出这个班级的朝气。

六、组织各种活动,激进学生向上

对于孩子来说,各种游戏是最有魅力、最能吸引他们的活动。如果班主任只会利用语言进行说教的话,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如果在适当的说教后,将你所教育的内容转换成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进行观察、引导学生,使学生将所明的的道理,通过各种活动进行运用表现出来,从而提升教育效果。

七、做好家长工作,得到家长配合

学生家长的素质各不相同,往往教育孩子比较缺乏科学性;又因为如果只有教师的努力教育,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学生容易形成两面性,在校是一种表现,在家是一种表现。家校只有统一 教育,才有利于学生的品德培养。

八、教师充分展示,凝聚班级力量

教师在研究、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展示自己的的德才,使学生对你即亲近又崇拜,产生主动与您交朋友愿望,愿意听您的指挥,从而有效地树立起教师的崇高威信。

九、施人性化管理,促生身心健康

“严师出高徒”这话没错,但是,如果只有严而无人性化管理的话,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管理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会很容易失效。学生改错需要有个过程,它不可能像刀切西瓜一样,一刀下去就一分为二,当教师给学生处不足的同时,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使其逐渐改正错误,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于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7

由长春市教育局和长春教育学院共同组织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资格培训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截止到2012年底, 通过六期的培训, 共有610多名教师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资格培训, 并取得了初级岗位资格证书。为了解长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参加了本轮培训后的需求, 及时巩固培训效果, 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培训方案, 我们通过到基层学校听课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状况形成感性认识, 了解培训后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听课之后和基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座谈、与各区教研员座谈等形式, 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建议;我们还利用发证仪式, 将发证工作和进一步研讨相结合,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在原有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编制了《长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需求问卷》, 对长春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该问卷围绕培训内容、时间、形式、培训者、评价考核的需求等方面展开调查。被试包括长春地区的中小学现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其中:小学心理教师占51.2%, 中学心理教师占48.8%。我们在培训结束后发放问卷520份, 后追加问卷100份, 共620份问卷。回收问卷600份, 其中有效问卷585份, 问卷有效率为97.5%。为了检验中学和小学心理教师的培训需求差异是否显著, 本调查采用SPSS统计方法, 对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差异检验, 结果发现中学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需求差异均不显著 (P>0.01) 。

1. 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在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 30.6%的教师希望在教学研究方面接受培训;34.1%的教师希望培训内容是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还有16.5%的教师在管理和评价方面有培训需求;并且78.8%的教师也希望接受学生的心理与教育方面的培训;27.1%的教师还希望接受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说明教师希望接受针对性强和教育教学中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在能力提高的需求方面, 27.1%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心理课程开发能力;也有55.3%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培训也能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还有75.3%的教师期望能够通过培训来提高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说明教师更重视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

2. 教师对培训时间的需求

在培训时间上, 有38.8%的教师希望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培训;11.8%的教师希望在每年的寒暑假接受培训;45.9%的教师希望在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3.5%的教师希望在开学初或者是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可见, 大多数教师不希望培训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 希望在工作时间进行培训。这说明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导致的身心疲惫, 更珍惜休息时间调整身心。这一方面可以理解, 另一方面也使工学矛盾更为突出。

3. 教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在培训形式的需求方面, 55.3%的教师希望以专家讲座、报告的形式培训;47.1%的教师还希望以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的形式培训;74.1%的教师希望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来学习;54.1%的教师以案例评析、参与式的方式培训;7.1%的教师还希望以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和共同研讨的形式培训;37.6%的教师希望能够在专家的指导下自学———反思;14.5%的教师希望以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培训;还有31.8%的教师希望还有其他的培训方式。这组数据说明, 教师们接受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 更愿意接受观摩名师课堂、案例分析和专家讲座的形式。

4. 教师对培训者的需求

在培训者类型和特征的需求方面, 有21.2%的教师希望只由高校教师来培训;5.9%的教师希望只由课改教师来培训;还有5.9%的教师希望只由教科研人员来培训;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只由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来培训;其余36.4%的教师希望由以上这些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功能的培训者团队。30.6%的教师希望培训者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专业性强;56.5%的教师希望培训者幽默风趣、感染力强、善于调动学员;41.2%的教师还希望培训者具备实践经验丰富、讲课操作性强的特征;也有51.8%的教师期望培训者的理论功底深厚、了解中小学实际、讲课深入浅出。

5. 教师对培训考核的需求

在培训的考核评价方式的需求方面, 14.1%的教师希望通过考试的评价方式来考核;56.5%的教师期望通过根据培训课程完成相应的作业的方式来考核;16.5%的教师期望通过提交论文或撰写培训心得的方式考核;14.1%的教师希望通过提交教学案例的方式考核;17.6%的教师希望采取建立基于培训课堂表现的纪实档案的方式培训。可见教师们不太喜欢对他们进行考试评价, 而希望作业等其他方式的评价, 这提示我们成人学习的特点需要在评价时进行考虑。

二、培训建议

1. 对于培训的组织和实施的建议

(1) 培训的管理和组织方面。完善岗位资格制度, 努力建设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具专业性的一项工作, 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更强。然而, 就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 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学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更谈不上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 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层理解, 这就必然导致工作的肤浅、表面化、片面化, 甚至是错误。况且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本身就问题重重, 自己的心理都不健康, 又如何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呢?所以, 我们要通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资格制度来逐渐改变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 淘汰那些不合格的教师, 形成良性循环, 用几年时间逐渐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分层培训, 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梯队。长春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差距明显, 针对目前现状, 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分别促进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让那些专业素质好、水平高和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逐渐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 对其他教师的发展起带动作用, 成为其他心理教师的培训者。我们要努力为他们的学习提高创造条件, 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参加更高水平的高级培训和高级研讨;对那些中等水平有发展潜力的心理教师参加拔高培训, 使他们逐渐向高水平教师发展。为这些教师创造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 鼓励他们系统学习专业理论, 组织他们研究实践问题, 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对专业发展水平较低、比较外行的教师, 通过恶补专业知识, 使他们的专业水平获得较快提高, 通过考核逐渐淘汰不合格教师。在形成专业梯队的过程中, 创造条件以高带低, 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互帮互学的团队氛围。

(2) 培训内容要能及时跟进教师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非常广泛, 既有理论基础方面的内容, 也有基本技能方面的内容, 更有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不同的教师对培训内容有着不同的需要, 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应该针对教师的发展需要有计划地为教师设置培训课程, 安排培训内容。对那些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的内容要通过适当形式引导教师系统学习, 对那些影响教师教学技能和咨询技能的实用性内容, 要按专题进行学习和训练。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 我们在培训内容上要及时跟进, 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所以, 我们培训者要不断研究教师的发展需求, 按需设计培训内容。

(3) 在培训形式上要做到几个结合。一是要组织集中培训和教师的自主学习结合。没有教师的自主学习, 任何培训也难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只有教师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 培训的效果才能落到实处。培训机构在集中组织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加以引导, 使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 让教师的自主学习延伸培训的效果。二是要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结合。专家的讲课要密切结合教师工作实际, 引导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同时, 应该充分调动一线优秀心理教师的积极性, 使他们成为实践领域的培训者, 通过现场观摩、演练进行学习。一方面通过理论提高素养、内涵;另一方面, 通过实践学会操作。三是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结合。过多的集中培训不仅成本高, 集中困难, 而且会加重工学矛盾。在现代远程培训条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 应更多采用远程培训的形式, 关键的问题是要重视远程培训的合理安排和互动平台的互动效果, 使远程培训中师生互动起来, 生生互动起来, 及时讨论问题, 及时解决教师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四是培训和教研、科研结合。长春市近几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得益于引导心理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课题研究。教师的培训工作离不开教研, 也离不开科研, 我们培训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难将其与教研科研分开, 所以, 我们应将培训和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结合起来。五是多样化考核方式结合。对培训效果的考核过去常用的方法是考试。新课程改革以来, 评价方式多元化已经在学生评价中得到落实, 实践证明, 执行考核更易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所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如, 作业、论文、网上互动频度、提交案例、个人评价、档案袋、教学设计、所在学校工作效果评价等等。

2. 对于长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的设想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规律, 充分考虑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现状和当前的专业发展水平, 以教师的培训需求调研为基础, 我们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做出如下设想:

(1) 教师专业基础和专业思想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和方法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与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我成长研究。

(2) 知识类课程。当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心理学的相关专题研究, 如学习心理规律和学习心理问题, 人格心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和人格发展问题等;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防范;教师心理不适应以及心理问题的调适;认知心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教育中的应用。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8

这次我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 , 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 ,回复到正常状态 ,那么 ,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 ,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 ,包括***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 ,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 ,这是一种异常行为 ,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 ,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 ,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 ,因此 ,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 ,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 ,他们要求给予指导 ,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 ,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 ,应树立正确的观念 ,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五)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9

隆文学校孙坤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在培训中看到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两个教学案例和听了郑希付教授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教师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如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如下几方面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三、教师如何调节情绪,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在2个多小时的讲座中,郑希付教授以其渊博的知识,从压力的作用与压力源、古今中外情绪压力管理典范、情绪与压力释放、人际信息的判断与分析、家庭关系与教育等方面,旁征博引,为我们全体教师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心理辅导课。讲座深入浅出,既有心理学理论,又有大量具体案例,对教师调节好心理,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起到了很好的启迪作用,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懂得怎样释放情绪和减轻工作、家庭压力。

心理调控在舞蹈培训中的应用 篇10

目前, 心理学逐渐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从事舞蹈的工作者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也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及心理活动。舞蹈表演中的心理活动是由多种心理要素构成的综合心理活动, 涉及到舞蹈动作记忆、对舞蹈作品的理解、感情表达、想象力、直觉诸多方面。对于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来说, 从最初的舞蹈学习到参加工作后舞蹈实践的整个过程, 也是贯穿着各种复杂心理活动的过程。心理素质对于舞蹈培训、教学及表演活动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作为一名舞蹈培训工作人员, 如果想要将学员塑造成一位成功的全面的舞蹈工作者, 那么不仅要对其进行舞蹈基本功等技术技巧训练, 还要训练其心理质素, 使他们在表演时拥有健康的心理调控能力。长期的舞蹈培训实践总结出的经验是, 对学员不仅要进行有形的基本功训练, 还应进行无形的基本功训练, 即表演中的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我们常常重视前者忽略后者, 然而, 我们发现心理调控能力的强弱与舞蹈表演的好坏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 笔者认为舞蹈培训中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相当重要, 现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诚望广大同行与专家能给与批评指正。

二、舞蹈培训中的正面心理调控

从心理学角度讲, 心理调控主要包括感知调控、想象调控、情感调控等诸多方面。那么, 我们的舞蹈培训的心理调控也可以从舞蹈的感知调控、舞蹈的想象调控、舞蹈的情感调控三方面着手探讨。

(一) 舞蹈感知调控的训练

1. 教师必须教会学员如何调整好自己的表演心态。

学员表演时, 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在舞蹈培训中遇到过这种情况, 有的学员技术技巧都不错, 所完成的作品也有一定难度, 但就是不能感染观众。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学员没有形成良好的舞蹈感知调控能力。他们只是为了跳舞而跳舞, 或者说只是表现了舞蹈的技术技巧, 而没有表现出舞蹈作品的内容。用这种状态去跳舞是错误的。教师应该时刻提醒学员, 好的学习方法、内容是为学习目的服务的。跳舞的时候应当有强烈的表现欲, 用心去跳舞, 这样舞蹈的艺术感染力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准。

2. 教师要培养学员建立良好的舞蹈感知能力。

舞蹈感觉是舞蹈演员对舞蹈表现手段的掌握、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情感抒发的一种能力。所以, 通常它成为衡量一个演员优劣的标准。由此可见, 舞蹈感觉是每个舞蹈工作者应具备的重要质素。舞蹈感觉的优劣是由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培养两方面因素造成。古今中外, 具备良好的先天条件者众多, 然而大多数人并不是舞蹈天才。舞蹈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对学员进行后天的舞感培养, 将技术技巧与心理控制紧密的结合起来。不仅培养扎实的舞蹈基本功, 同时要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舞蹈感觉训练, 增强其舞蹈感知能力。

3. 教师应努力提高学员的舞蹈动作记忆能力。

在培训中, 我发现许多学员不爱记忆舞蹈音乐及动作。舞蹈音乐及动作记忆不熟, 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表演过程中。教师应当阐明记忆舞蹈音乐及动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要求学员熟练记忆舞蹈音乐和动作, 对舞蹈作品的音乐及动作部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反复的研究, 让学员寻找音乐作品的发展与舞蹈动作感情的内在联系, 从而进行动作记忆。当这一切驾轻就熟后, 学员表演时的心理就会轻松很多, 负担也不会再出现。这样, 学员在表演时便处于一种正常的十分自信的状态, 才能充分表达出舞蹈作品的内涵。

(二) 舞蹈想象调控的训练

在产生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舞蹈教学和表演中, 对学员进行想象调控的培训, 属于中心环节。大家知道,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现象或者事物不同的人会因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而产生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每个观众对人物及事物的观察都将产生一连串的想象。这些想象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人物或事物在大脑中的再现。当人物或者事物形象再现时, 表演者会通过具体动作去表达。教师可以启发学员对舞蹈人物或事物形象进行想象。学员通过贴切的、丰富的想象, 诱发并调动身体动作机制部分的自动化行为, 使舞蹈动作的力度、韵律与所表达的舞蹈形象相吻合, 准确的表达舞蹈作品的内涵。

想象调控能力可分为内心想象和联想想象两种类型。

1. 内心想象的训练:

经由内心想象后, 大脑中会出现准确的舞蹈形象, 学员跳出与想象一致的舞蹈动作, 并贯穿舞蹈表演的始终, 这便是想象调控的类型之一。内心想象的训练是一项复杂的抽象活动。

2. 联想想象的训练:

通过描述、比喻的方式引导学员调动丰富的联想想象。教师可以举一些让学生能够产生丰富想象的实例。这些例子很重要, 如何引导学生去联想也同样重要。通过丰富的内心想象与联想想象, 人们便仿佛置身于有声有色的意境中, 进而激发自己以炽热的感情去充分表达。以下举个实例进行说明:比如, 运用内心想象让学员表演舞蹈《摇篮曲》。这就需要在学员表演前, 为他们设定具体的、确切的想象情景。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置身如下情景:宁静的夜晚, 清风微微拂过, 月光如水, 照着窗台和安睡的宝宝……学员在舞蹈表演时凭借想象中的情景, 会产生母爱般温柔甜美的情愫。内心柔情的涌动与设定的情景相互作用后, 再用甜美的表情、细腻柔和的动作去表达这段舞蹈, 便可产生让人仿若身临其境的效果。

教师以准确的心理学原理为依据, 运用恰当的比喻引导学员展开丰富的想象, 使舞者对舞蹈动作形态及其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领悟, 这才是运用想象调控的主要目的。

(三) 舞蹈情感调控的训练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可以说, 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 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舞蹈表演艺术讲究的是身情并茂。我们在进行舞蹈表演时必须注重表达舞蹈作品的情感内涵。《乐记》是我国的传统论著, 其中有记载认为:“歌之为言也, 长言之也。说之, 故言之;言之不足, 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句话说明了舞蹈艺术重在表达感情, 并要以感情带动身体的动作。舞蹈总是与人类最热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我们教师要让学员真正体会到舞蹈是我们生命情调最实质、最直接、最尖锐、最强烈、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

在舞蹈培训的实践中, 教师在对学员进行情感调控训练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 那么,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1. 有的学员在学习舞蹈时, 不明白情感调控的作用。

那么, 教师首先要让学员明白情感调控的意义及作用。情感是人的身体机能充分兴奋的结果, 它对舞蹈的技术技巧和艺术美感的创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情感因素是舞蹈培训的动力, 控制好培训中的情感状态, 充分运用身体的有机能动, 对在舞蹈培训中提高效率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有的学员在跳舞时不明白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道理。

教师就要让学员知道学习舞蹈的技术技巧是手段, 表现舞蹈作品的思想与内容是目的。当学员深刻理解了该道理后, 将会更加重视表达舞蹈作品时感情的投入。由于浓烈感情的积蓄与迸发, 在动作上往往能超出自身技术技巧的极限, 超常发挥, 从而达到更加感人的效果。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以情带身”。

3.

有的学员在舞蹈时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刻, 教师应当引导其深入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 细致地体味情感的发展逻辑, 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只有在此基础上, 才可能更准确地表达情感。

三、舞蹈培训中的异常心理调控

在舞蹈培训及表演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主要由心理紧张及有思想压力造成, 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其异常心理进行调控。

(一) 心理紧张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心理紧张的外在表现为脚晃、发抖、无力、动作发飘等。由于心理紧张, 便谈不上以动情的表演去感染观众。紧张如果不得到缓解与调整, 现场表演的水平就会大打折扣, 有时表演甚至难以继续进行。心理紧张往往会使表演者产生自卑, 从而使其对舞蹈表演丧失信心与勇气。长此以往, 便会降低学员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心理紧张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的产生于环境的改变, 有的产生于缺乏舞台艺术实践, 有的产生于技术技巧上的难点没得到解决等等。

(二) 产生思想压力的原因及表现

学员在课堂表演和艺术实践中, 往往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心态。有些学员在表演时害怕观众有不好的反映, 有的学员参加舞蹈比赛时担心没有好的名次等等。这些杂念容易引起心理紧张, 导致表演时精力不集中, 继而出现差错, 出错后又加深表演者的紧张感, 形成恶性循环, 这样表演者在表演中就会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三) 消除异常心理现象的有效措施

上述所有的异常心理现象的出现, 都会影响到舞蹈的表演和实践活动, 教师要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异常心理现象的出现。

1. 教师要尽量多为学员提供舞蹈表演的机会, 让学员多一点体会舞蹈实践与课堂学习之间的不同之处。教师及时指出学员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员及时改正, 树立学员的信心。

2. 教师要多亲自示范, 让学员多观摩学习。教师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和良好的表演心态去影响学员, 启发其表演欲望。

3.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在学员紧张时, 可以提示学员停下来做深呼吸, 平静学生的心情。

4. 提高学员学习技能。让学员养成努力学习、勤于练功的好习惯, 使其练就一身真本领。只有这样, 学员在表演舞蹈作品时才能攻破难点, 做到得心应手。

5. 诱发学员学习动机, 增强学员的学习自觉性。在舞蹈培训中, 还要求教师应帮助学员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在学员的学习过程中, 不断为其注入新鲜血液。

6. 了解学员课堂内外的各种思想状况。如有学员存在思想障碍, 要分析其内在原因, 并帮助学员克服私心杂念。可以提示学员在课堂练习或者舞蹈表演时要集中注意力, 准确把握舞蹈动作的内涵, 并引导学员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有时可以让学员唱一唱舞蹈音乐, 想一想、讲一讲对舞蹈作品的理解, 让学员的思绪集中到需要表演的舞蹈作品中去。

采取上述有效措施后, 学员的各种异常心理会得到有效的调整和控制, 紧张现象往往会减弱甚至消除, 达到凝神、静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四、结语

傅聪是我国著名的钢琴家, 他曾说:“如果说文学是讲人的学问, 音乐也是一样。伟大的音乐都是讲人的学问, 讲人的丰富的、千变万化的各种心理。”作为艺术之母的舞蹈也不例外, 也是讲人的学问, 也包括人们舞蹈表演时复杂的心理活动。那么我们从事舞蹈培训工作的教师怎样从正面心理调控及异常心理调控两方面对学员进行训练, 去除其心理紧张现象及思想压力, 最终让学员达到凝神、静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运用丰富的想象、身情并茂地去表演舞蹈, 是我们必须继续共同探讨的课题, 也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摘要:为了在舞蹈培训中培养出高质量的舞蹈人才, 除了对学员进行舞蹈技术技巧的训练外, 还要加强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舞蹈培训中, 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从正面心理调控及异常心理调控两方面进行训练, 即加强舞蹈感知调控、想象调控、情感调控的训练, 去除心理紧张现象及思想压力, 最终达到凝神、静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运用丰富的想象、身情并茂地去表演舞蹈。

关键词:心理调控舞蹈培训

参考文献

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3月31日下午,我有幸到郑州八十二中聆听了《名优教师研修论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专业讲座。主讲的林教授年纪轻轻却学识渊博。在课堂伊始,林老师首先用一道选择题,成功的吸引了所有与会人员的注意力,然后顺势的引入到本次讲座的主题。我大为惊叹,林教授虽不是教师确是课堂导入的高手!在之后3个小时的学习中,林教授结合生活的实例为我们讲解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并对不同时期孩子集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了方法的指导。如3————6岁的孩子在教育时应该多重复正性的要求;在孩子叛逆的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陪伴、支持与信任;在孩子青春期时要把孩子温柔的送出去,要让他们接受恰到好处的挫折……

这次讲座不论是作为老师的我,还是作为母亲的我,在教育学生、教育自己孩子方面都有着很实在的作用。它让我懂得了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让我知道了孩子这样的表现是正常的,减少了教育时的焦虑。感谢进修校能够举办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感谢学校能够给我参加这次学习的机会!

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我们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我们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孩子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孩子问题,它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郇玉峰教授说得好,他说:“用信心去改变你能改变的,用宽容去接受你不能改变的,更重要的是要用智慧去区分这两者”。他这句话使我们能够看清自己,超越自我,完美自我。王滨教授用发人深思的视频与我们探讨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几种表现,特别是厌学、学习疲劳、考试焦虑、孤独、抑郁等。(分别用CCTV—12《心理访谈》的栏目的几个典型的实例来说明。)这些实例让我们深思让我们觉醒。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郇玉峰教授说:“现在人不是没有爱,而是不懂得去经营爱”。不但让我们爱学生也要爱自己让自己心理能够健康的成长。此时,使我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自觉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为提高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努力奋斗。

★ 小学校长参加培训心得感悟

★ 参加幼儿园培训个人总结

★ 参加培训发言稿

★ 参加培训申请书

★ 参加培训介绍信

★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 参加演讲力培训个人总结

★ 新生参加军训后感悟

★ 语文老师个人培训感悟

关于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1 创业培训中农民学习的特点

1.1 学习目的明确

农民学习的目的通常把学习科学技术同家庭致富、改善生活、提高收入及对子女的培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他们的学习追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但他们都是自愿要求学习的, 学习目的比较具体、实际、成熟和稳定, 指向清楚,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个人发展、家庭生活等相联系。因此, 不管农民参加学习的具体动机是什么, 他们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能够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和学习内容, 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较高。这种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 使农民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突出表现在一部分头脑灵活, 有创业意识但苦于无技术、无资金的小型养殖户和种植户。

1.2 求稳求实的心理

科学技术进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飞速发展, 农民也越来越不满足自己原有的生产生活现状, 渴求知识、寻求信息, 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培训班, 目的是想得到先进有效的农业科学技术。然而多数农民仍把自己承包的土地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再加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诸多变化, 以及单薄的经济实力、多变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风险等因素, 使农民形成了牢固的求稳心理。因此, 他们对一项新技术进行决策时, 总是谨小慎微, 思前想后, 怕失败后影响自己原先的生活, 所以农民更注重现实的效果, 总会精打细算, 从成本、劳动力投入到产出、产值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得细致入微。这种心理影响了创业的积极性。

1.3 求技术轻创业理念

学习目的的直接性导致农民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农业技术的学习, 对创业精神、创业理念不感兴趣。农民创业培训包括创业理念、种养殖技术、农业企业管理和实地参观四部分, 历时15天, 重点是创业理念的培养。但从实际培训过程看, 由于存在求稳求实心里, 学员只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 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不强, 与农民创业培训初衷不符。

1.4 相互学习, 感染从众心理

农民是一个异质群体, 学习能力差异大, 他们常常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不少农民喜欢向那些科技示范户、种养植能手、“土专家”或某方面的“大王”学习。因此, 在培训过程中, 培养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骨干, 充分发挥他们“二传手”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另外, 农民相对与其他群体来说, 不善于从环境中获得必要的正确信息和排拒不符合自己心理倾向的错误信息, 极易受到熟人、朋友、村邻的暗示, 很容易采取从众态度。

2 创业培训的对策

2.1 加强创业教育, 提高农民创业意识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自主创业, 一改农民过去“小耕小作”生产方式。农民虽然或多或少都萌生过自主创业的想法, 但囿于自身知识、技术、资金、经验等, 真正能够自主创业的并不多, 大多仍然停留在参加技能培训和外出打工等既有思维框架下, 创业的积极性不高。作为培训机构应加强对农民创业意识的培训, 通过创业成功典型经验交流、创业风险的规避、创业政策的宣传等形式, 使广大农民从创业典型的成功案例中, 找到创业的门路, 看到致富的可能, 增加创业致富的内在动力。作为农民创业培训教育的农民, 首先要更新观念, 在客观评价自我的基础上, 科学定位, 准确规划, 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目标;其次, 在准确把握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 通过创业学习, 寻找自身不足, 深入研究和发掘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的切合点, 集中精力在某一方面形成突破, 形成自己的专长;再次, 充分研究各种社会可利用资源, 逐步寻找和增加优势投入, 不断开发和创新生存途径, 优化和提升发展空间。

2.2 培训应讲究实际, 注重效益

农民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 他们要看到推广的技术真正有实效才愿意学习。具体表现在他们接受某项新技术时, 总是精打细算从成本、劳动力投入到产出、产值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得细致入微。增产效果显著但成本高, 他们是不感兴趣的;增产效果显著但费工费力, 他们同样也不愿接受。这就要求培训的内容要符合当地生产实际, 注重实际效益。现代化的养猪场, 全自动的喂养方式很好, 但不符合农民初创业实际, 投资过大, 农民不愿接受, 而中小型规模养猪技术及猪病防治技术符合生产实际, 很受农民欢迎。

2.3 根据个体需要, 分类分层培训

农民对技术和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因而创业培训应当尊重他们的意愿, 共性培训与个性培训相结合, 突出个性培训。一是共性培训, 针对农民工创业培训中共同的学习需求, 可以集中实施共性培训, 奠定全面参与市场经济的基本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强化农民的创业意识;进行基本的创业知识、创业方法和创业流程介绍等普及性培训;加深农民对市场经济规律的理性认识, 如供求规律、规模经营理论等;了解企业管理的一般常识, 如品牌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普及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合同法、个人独资企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二是个性培训。一方面要根据农民打算创业或者已经开始创业的产业领域和组织形式等分类分层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建立短期集中培训与长期分散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机制, 形成专家与学员的长期互动关系, 及时了解和掌握学员的创业动态, 并针对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的跟踪服务和个别指导, 切实增强创业培训的实效性。

2.4 以问题为中心, 强调实用技能

针对农民即学即用、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倾向, 创业培训应当体现“问题中心”而非“学科中心”, 以“问题”来组织开发教材、进行教学, 强调实际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提高农民的问题解决能力。“学习者的‘问题倾向’意味着, 任何学习活动的开头, 都应当指向学习者参加学习活动时头脑中存在着的问题, 指向他们关心的东西”。农民创业培训的内容应当精练, 遵循实用性原则, 切合农民的实际需求, 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成功开办企业和进行企业的有效运作, 例如, 如何了解市场、发布信息, 如何才能得到小额贷款解决资金问题, 如何进行成本核算和投入产出评估等;二

(上接P192) 一项不需要增加任何投入的增产措施。

4.4.8秸秆还田技术: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翻压还田, 是一项变废为宝、改善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是改良培肥土壤的一种经济高效技术。适宜于所有玉米种植区推广。

参考文献:

[1]方遵超、李有明, 鄂北岗地玉米生产潜力及配套增产措施[J].现代

农业科技, 2009 (20) :96-97.是创办企业必须具备的实用专业技能, 例如, 生态鸡养殖及疾病防治技术、农产品储藏保鲜与加工技术、温室大棚技术、水产养殖技术、规模化养猪技术等。

2.5 结合实际, 采用实地教学

直观、通俗、形象的培训方法农民比较容易接受。农民的技术培训与在校学生的教育是截然不同的, 在接受新技术方面, 他们关心的不是为什么, 而是怎么做, 他们对培训人员的要求, 不是看他有多高深的理论, 而是看内容是否贴近实际, 理论越实际, 语言越通俗, 农民就越容易接受。现场教学是最好的培训方式, 既生动形象, 又容易理解, 学员也最感兴趣, 实地产观学习更能激发学员的创业激情。

2.6 以身试教, 注重典型的模范作用

多年来, 农民创业培训一直沿用学校教师和科技人员授课的方法, 吸引力弱, 培训效果差。要改变这种状况, 就要充分发挥农民创业典型的模范作用, 让各类农业创业典型登上培训讲台, 传授创业经验, 以农民培训农民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2.7 搞好跟踪服务, 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根据农民求稳求实的心理特点, 农民创业培训不应只限于暂时短期的创业及技术培训, 要将培训和农民创业跟踪服务结合起来。可以利用技术咨询、技术承包等方法, 将农户和培训机构的结合起来, 协助农民做好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 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赛江涛、贾黎明, 试论农业推广硕士的学习特点及教学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14-16.

上一篇:叠被子英语日记下一篇:煤矿工人的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