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堂上快乐探究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科学课堂上快乐探究(共9篇)

在科学课堂上快乐探究 篇1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反思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它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五个要素:一是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和互动;二是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三是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四是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五是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它能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它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不断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意识,这样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

一、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自主学习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呢?

1、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数学问题的情境创设是把数学问题以历史事件或现实生产生活的实例且带有趣味性的问题融入数学教学中,以境激情,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的知识点,形成有趣的数学问题,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做个数学游戏,讲一个数学故事或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一个数学问题的悬念,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这时,再经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自主学习的欲望自然就高了。创设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心里产生疑团,内心发生需要时才是成功的。

2、多渠道开展数学问题的兴趣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特殊积极的个性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通过开展有关数学问题的各种兴趣活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兴趣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懂得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动机。有了学习动机,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自主学习数学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增强了记忆,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以提高。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还能获得成功的愉悦,这就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学习动机。

3、要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方法。

这里的“先学”,不单单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相关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

“后教”,不是教师照本宣科地教,而是在学生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出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它给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大量时间和空间,这是洋思中学致胜的法宝。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了解数学,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兴趣是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非常强的学科,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了解数学的学科魅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想学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呢?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课的尝试,我总结出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1)明白知识就在身边,从生活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根据给出的例题,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感兴趣的事进行改编,然后进行教学,让学生觉得自己学习的数学都是生活中常见、熟悉、关系到自己的,学习后又能把这些知识拿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他们很快会明白学数学知识是很有价值的。

(2)在活动中总结规律,从活动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中的教学。”教育家苏霍姆林提出:“教师要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欲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固我们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都是自己亲自动手找规律的。这样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同时因为这个结果是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得出的,不是教师强灌给他们的,所以不易遗忘,记忆深刻,同时促使学生想更深层次地去学习数学,总结出更多的规律,乐于探究数学。

(3)融洽师生感情,促进学习的兴趣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两者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丢掉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使教学活动真正走上科学的轨道。据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喜欢某个教师而对他所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而对他所任学科毫无兴趣。尤其是初中学生这方面的表现特别外现,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同样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在两个班教学,其中一个班我用微笑的脸、表扬、肯定的语言进行教学,这堂课在轻松、愉快、和谐中顺利完成;而另外一个班,我板着脸孔,粗声粗气地对他们说话,这堂课在沉闷、压抑中进行,到最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一个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一个肯定表扬的手势,都能使学生萌生积极愉快的感觉。相反,教师过分严厉的批评,凶狠的目光,斥责的声调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一种压抑,甚至恐惧、害怕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境,用积极姿态,满腔热情地进行教学,用自己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数学。

2、用赏识的方法看待学生,让学生乐于自主探究

赏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的。赏识是期待、宽容、理解和尊重,赏识是语言,但比语言的表现力要强得多,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欣赏,能帮学生树立自信心,激起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课堂用赏识的语言激励学生,激发自主探究的动机。在教学中,运用赏识、表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一一加以肯定,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而使阴霾的心情云收雨霁,使平淡无奇的日子绚烂缤纷,甚至可以发迹他的一生,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赞美之词,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地位是神圣的,教师即使说一句:“回答正确”“你真棒”“真爱思考”“好口才”等一句简单的话而产生对老师、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知识。

3、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探究问题的情感中,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动力、明确方向。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首先要使学生在脑海里产生问题。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克服过去课堂教学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偏重讲授灌输,忽视情感交流和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倾向,努力营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参与探索,发展学生的研究能力。传统的教学十分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对于一些数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层层揭示,步步把关,教师几乎是把知识咀嚼得细细的,才喂给学生,生怕学生消化不良。特别是有的教师还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也都不厌其烦的一一解释和交代。老师这样’精耕细作’学生还会有什么问题呢?剩下的只是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完成作业罢了。试想,学生心目中没有问题,又如何去培养其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呢?

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置疑问

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发探究反映。巧妙的设置疑问,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心里产生问题。疑惑的产生激发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2、设置障碍

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设置障碍,造成一时的困难,也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研究知识。如在教学生学过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后,我把学生分组,特地安排了一次数学活动。要求利用太阳光测量学校一些建筑物的高度,同时建筑物的周围有一些靠得比较近的建筑时,看看学生如何处理墙上的影子与物体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较大的争论,有学生很想当然的认为地上的影子+墙上的影子=物体在阳光下影子,有人不同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他们将物理科与数学科整合起来解决问题。

3、留出空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在科学课堂上快乐探究 篇2

一、创设快乐教学情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如果一名教师不想尽办法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和振奋内心状态就忙于传授知识, 这只能给学生带来疲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心理负担。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课堂应该像诗一样地激情飞扬,像诗一样地蕴涵丰富,像诗一样地充满想象。 因此,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常常利用谜语、儿歌、游戏、故事或者幽默语言等给学生创设快乐教学情境, 例如,在学习《 认识图形》 时,我这样给学生创设情境:“ 孩子们,我的箱子里有你们喜欢的图形,现在采用‘ 击鼓传花’的形式,‘ 花’落到谁那里谁就上台在箱子里抽取一个图形, 如果你能正确说出这个图形的名字,这个漂亮的图形就是你的了,你们愿意吗? ”孩子们的热情很高,他们表现得很活跃,也很快乐。

二、搜集快乐素材

“ 快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快乐”素材,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不会等到快上课的时候临时抱佛脚,每天有那么多的事情, 怎样才能搜集“ 快乐”素材呢? 搜集快乐素材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肯开动脑子去想,就一定有很大的收获,例如看杂志、书籍、报纸; 上网查阅资料;听广播、看电视等。 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我们要始终记住一点,那就是将获取的信息及时记录下来,等上课时再做必要的筛选和处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的年龄越小,越关注 “ 好玩、新奇、有趣”的事物。 因此,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时, 我总是充分考虑学生年龄, 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做素材,例如,在学习《 认识钟表》 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钟表,我利用周末时间逛了附近的钟表店,将拍到的钟表图片做成课件,上课时用多媒体给大家展示出来。 这样,就让那些抽象的枯燥的问题变得具体化、趣味化了,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学生当然也就快乐了。

三、创造快乐实践机会

创造的源泉是什么? 答案是一致的,是实践,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脱离了实践活动,那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被激活,才能迸射出创新火花。 ”因此,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常常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用实践开启学生心智,激活学生思维,例如,在学习《 观察与测量》 时,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 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选择他们喜欢的东西进行测量,孩子们很高兴,有的测量课桌,有的测量黑板,有的测量窗玻璃———看到他们异常兴奋的脸庞,我深深明白了: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充分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让快乐学习在数学课堂上放飞 篇3

关键词:兴趣 课堂教学 教学语言 课堂氛围 数学 正数 负数 零

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深刻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是人力求知识,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动机,改变态度。浓厚的兴趣还能激励人们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也能促使人们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我发现,初中生对很多学科的兴趣来源于老师。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印象好了,学习兴趣就来了,拼了命都行。但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印象不好,这个学科就不想学了。

现在很多初中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讨厌数学,这与填鸭式、满堂灌的陈腐教学不无关系。那种由教师唱独角戏或平铺直叙、枯燥无味的说教,压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长期如此,导致了现在的很多初中生认为,学数学很大程度上不是给自己学,而是给老师学,这个问题就把较大的压力推给了老师。这就要求老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业务修养、职业修养,让自己成为真理的化身,才华横溢,风趣幽默,性格阳光;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要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构建民主开放的教學氛围,营造轻松快乐、生活化的环境,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感受数学的至纯至美。反之,如果一个老师表现得心态灰暗或者缺乏幽默感,死板、教条,甚至用一些过时的僵化的理念教育面向未来的学生,一般得不到学生的接受,最终影响的是一个班的学生对这一个学科的兴趣。

从表面上看,数学知识是一些纯理论的枯燥的演绎与推理。但是如果把这些纯粹的理论与公式放到现实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时间和空间中去理解,就容易看清它的至纯与至美,而纯美的东西又恰恰是学生喜欢去追求的。生活化的学习环境,结合师生间的信赖、思考、感悟想象甚至热爱,能够让学生愉快地去探索数学规律,学习数学知识。

现在就以有理数这一章(新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来谈谈如何把那些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公式放到现实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时间和空间中去理解。

我们知道,数一般可看作由符号和数字两部分组成,其中数字前面的符号叫做性质符号。现在我们作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数前面的符号表示它的性别,那么正数就表示男的,负数就表示女的。也许有学生会疑问,数不是包括正数,负数和零吗?那零表示什么?问得好,我们的教科书上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换句话说,零既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那当然零就是表示不男不女的啦。反应快的学生肯定会抢说,零就是人妖。非常感谢这位学生,感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我作这样的规定,并不是仅仅为了博取大家一笑,而是它还可以很风趣地解决许多有理数的问题。

一、解决相反数问题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这个概念虽然简单,但概念性东西本身就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尤其是成绩差等生根本看都不想去看它,更谈不上什么理解了。有了“正数是男的,负数是女的,零是不男不女的”这个规定前提,我们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就可以看作是给一个人找对象。这样,一个正数(男的)的相反数(对象)就应该是一个负数(女的);反过来,一个负数(女的)的相反数(对象)就应该是正数(男的)。当然我们给它们找对象必须遵守门当户对——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数字部分相同。例如:+3的相反数是-3,-2的相反数是+2。当然这个世界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忽略那个不男不女的零。一个不男不女的东西,许配给你,你会接受吗?我看谁也不愿意。那它也就只能找不男不女的,即它本身。故有,零的相反数是零。

二、解决倒数问题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是: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法则了,而且小学也已经有所提及,现在初中也只不过是多引入了负数而已,法则还是可以同样运用。我想,就算随便讲授这一知识点,学生应该都可以掌握,运用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也应该不成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中、差等成绩的学生都不能准确地表示出除数的倒数,而且多是错在符号,甚至有个别学生还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倒数。看来我错了。就算是再简单的新知识,如果老师的讲授缺少幽默性、缺少通俗、缺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对于那些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和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你老师讲也是白讲。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一点也不难,只要牢记我们的规定:正数是男的,负数是女的,零是不男不女的。现在我们可以顺着规定再做大胆的想象:假如某位学生很是不乖,为了吓吓他(她),我抓住他(她)的脚,把他(她)倒起来,请问如果他是个男生,他会不会变成女的?女的呢,会不会变成男的?这肯定不会。所以,正数的倒数还是正数,负数的倒数还是负数,只是它的分子分母对调而已。这时,也许有学生会联想起那不男不女的零,不过,你的回答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既然你都知道零是不男不女的,你好意思把他倒起来啊?我就不好意思,到时吓死人!所以啊,零不存在倒数。”

三、解决加法交换律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吸取知识的”。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学习效果的前提。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表现和发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和诙谐恰当的比喻,把枯燥的纯数学理论与公式转化成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实例,为学生营造轻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数学的热情更加高涨。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2.王金战著.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第4次

论教学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 篇4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促进者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促进者的作用,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语言。

一、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注重多样化的提问艺术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的一把金钥匙。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问法。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语言尽可能的多样化,再辅之以适当的肢体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灵感。兴趣才 是最好的老师。例如,提问时可说“你能帮老师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你愿将你的答案告诉大家吗?”、“你能替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吗?”、“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和老师和同学商量吗?”同时,多设置不同层次的提问。对差生应多问“是什么”的问题,如:“你能说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吗?”对中等生应多问“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如:“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这道题要先求这个中间问题呢?”对优等生应多问“有什么不同意见”的问题。如:“你能勇敢地告诉大家对这道题的解法有什么不同意见吗?”。这种形式多样的提问,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老师显得亲切随和,好像是在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勤于动脑,敏捷思维,积极配合,对知识更易于理解和吸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善于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例如,在讲“一位数除三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出示题:266÷2,教师说:“根据这道题的特点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你有勇气独立完成这道题吗?”当全班学生都做对时,教师又说:“你们真聪明!”这样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大的鼓舞和推动,而且师生的情感得到发展。学生也会感知“老师对我们真好!”“我可喜欢学习数学

了。”“我非常愿意学数学。”

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当一名学生正确的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一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把问题回答正确,教师会说:“同学们,鼓励他!”全班同学会热烈的、带有节奏的鼓掌,有的老师还会用亲切的语调说:“回答得非常好!”“XX,今天表现真好!”我想,就这样一句话,会使这名同学全天都能愉快地学习,甚至,从此以后,他就非常喜欢数学了。

教育家赫洛克作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把学生分成四个组,学习同一难度的内容。第一组为受表扬组,经常受到表扬,成绩扶摇直上。第二组为受谴责组,责备经常不断,这些责备,开始起点作用,后来就“疲”了,成绩就持续下降。第三组为被忽视组,只是在一旁静听前两组所受到的表扬与谴责,自己既得不到直接的表扬,也不遭受直接的谴责,学习成绩比前两组都差。第四组为控制组,既不给予任何表扬与谴责,也不让他们听到对前两组的表扬与谴责,学习成绩最差。由此赫洛克得出结论说:奖惩都是必要的,不给予奖惩会引起学习下降,而奖励比惩罚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更大。

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的老师会说,这样的学生没有优点,怎么表扬他呢?做一个细心的教师,只要发现学生有一点点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你也应该及时的表扬他,鼓励他,使他感到我也有优点,我也能进步。如上课时,当你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时,让他回答,及时表扬他,鼓励他,“他回答得非常正确,进步很大。”还有的学生上课举手发言,即使他回答错了,你也要鼓励他,“看他能大胆发言了,虽然问题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是他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下一次他一定能把问题回答正确。”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不爱发言的学生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当然非常高兴,甚至非常自豪,由此他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会认真的听课,积极的发言,这样他的学习成绩会很快地提高。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注意批评语言的幽默化

批评的幽默化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醒他上课要认真听讲,真是一举两得。避免了学生的抵抗情绪的产生。有时刚过完节假日,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唤起学生注意力,达到婉转批评,促其改正缺点的目的。例如,在有学生讲话时,可说“今天同学们真安静啊,看哪,一小组保持得最久。”若发现有学生东张西望,可提醒他“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若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则问他“你梦见吃汉堡了吗?味道怎样?”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

又不会反感,可谓是两全其美。

老师就像一个演员,但不是一个只顾自己的表演,卖弄自己的知识和技巧的演员。有时得故意装傻,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帮助学生把别人的话听懂加上自己的理解,再用语言表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应充分表现疑问的语气,促使学生思考。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时,语气要平和中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表扬是真诚的。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语气要婉转、轻柔,谆谆教导,学生更容易接受,不致于产生逆反心理。和学生幽默时,语调要恢谐,充满喜剧色彩,在笑声中完成教育的目的,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在讥讽他。

在科学课堂上快乐探究 篇5

:良好的观察力引导人们的猜测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下一个较大的观察和思考的空间。具有审美直觉的问题情境是开发学生观察力的良好契机。在课堂上,不要交给学生现成的结论,准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复杂的问题需要设计观察程序。

:引导;观察;思考;挖掘

观察是探求的开始,观察是最基本的智力品质之一。良好的观察力引导人们的猜测与创新:哥德巴赫猜想须有长

期观察,并且需要观察者有敏锐捕捉信息的能力。意大利了学家伽利略,就是从观察教堂里铜吊灯的摇曳开始,经过实验研究,发现了摆的定时定律。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从小热衷于观察动,植物,坚持二十年记观察日记,写出《物种的起源》。他自己曾说,“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以下谈谈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点认识和做法。

一、改变传统注入式的满堂灌的教学,给学生留下一个较大的观察思考的空间

我们应该找一些机会和问题情境把权利还给学生。

比如:由函数图像显示的性质特点.。复习时,对知识体系的条理性概括,综合题型的层次性铺垫……都是训练学生观察力的良好契机。

立体几何教学的核心是空间垂直意识的确立。

例如:矩形ABCD,AB=4,AD=3,沿对角线BD将ABCD反折,使A点到A’处,A’在面BCD上的射影在CD上,在三棱锥A’—BCD中,求A’C与面A’BD所成角。

这道题曾令相当多的同学无所措手。原因就在于不能观察到图形的垂直联系。

后来,我给学生讲这道题时,围绕这个核心,把它铺垫成一系列小题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1、四面体A’—BCD的四个面中,有多少个RtΔ?

2、在A’—BCD的四个面、六条棱中,有几对线面垂直?

3、写出所有的面面垂直。

4、求A’C与面A’BD所成的角。

有了前三问的铺垫,第四问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因为面A’BC⊥面A’BD,所以过C向面A’BD做垂线,垂足在A’B上,角CA’B即为所求之线面角,sin∠CA’B=3/4。

二、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课堂上可以从以下三点去做:

1、不要交给学生现成的结论。

当老师并不急于把答案交给学生的时候,学生将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观察、思考与感受。

三角函数图像的对称性、杨辉三角的特征、几何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等,都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得出结论。

若有错误,可以通过老师的提醒与补充完善它。

2、明确指向。

过去有这样的教训:老师讲三角函数图像对称性时,画出了正弦函数的图像让同学们观察,然后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恍然,不知应如何应答。

这样的观察就是缺乏明确的指向。

他不知要从中看出点儿什么,已熟悉的是一目了然,不熟悉的仍看不出来。

明确的指向引导了学生的目的:①y=sinx是奇函数,(0,0)当然是对称中心,还有其他的对称中心吗?②图像有对称轴吗?如何表示,与其他概念点有什么关系?

这样可以准确的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复杂的情境需要设计观察的程序。

当数学问题情境头绪纷乱,数学形象不鲜明或与概念方法理论联系较曲折隐蔽时,学生容易对此类问题产生畏惧。

比如,关于抛物线的定义,教材上是这样叙述的:“平面内与一定点F和一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无特殊要求,教师可给出如下一道题目让学生思考:动点F与定点(-3,1)和定直线L:2x+y+5=0的距离相等,则点F的轨迹是()(A)抛物线(B)双曲线(C)椭圆(D)直线.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当点F在直线L上时,其轨迹是过点F且与L垂直的一条直线,而非抛物线。由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抛物线的定义作出严格的表达。有时学生的意见可能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给予肯定,表扬其探索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值。因为有的时候错误往往可能是成功的先兆,错误中可能隐含着新的方法。

三、优化课堂结构

在科学课堂上快乐探究 篇6

这个任务是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为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掌握了某种计算技能,但却不明白其中的算理或不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这个任务通过让学生向他人阐述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教师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且学生也比较乐于去完成,当“小老师”是他们比较喜欢的形式之一。

第三,在问题的后面补充跟踪问题,如“为什么”、“怎样”之类的问题。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的时候,设计下面这个问题:

用一元硬币向空中抛10次,记录你的实验结果。

① 正面朝上的次数是多少次?② 这一结果与你预期一样吗?

③ 如果结果与你的预期不一致,你还能做些什么使得结果与你的预期一致呢? ④ 你怎么知道这样做能够保证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期一致呢?

这其实是一项小型的活动,学生必须在掌握知识和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回答问题,而且最后要求学生对问题作出解释。教师可以从不同学生的回答表现中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思维方面的情况。

在使用表现性评价时由于现行的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是统一性比较强。统一的课本,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所以我在使用表现性评价时也使用了统一方法。结果统一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程度不统一和学生智力发展不统一形成相矛盾。所以我们在使用表现性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的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最后我在数学教学中具体操作办法是:(1)教师摸清本班学生的情况,按好、中、差分为三类。(2)分层次备课。(3)分层次授课。(4)分类辅导。(5)学生作业分为必做题目和选做题目(6)分类评价。这样教学才可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发展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你觉得用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是什么?

确保表现性评价任务能够反映学生复杂的认知技能及应用

确保表现性评价与评价目的的高度相关

在科学课堂上快乐探究 篇7

一、优化师生间关系, 努力营造探究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 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教学环境的优劣, 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 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主动探究创造了条件。在我的课堂中只要你敢说, 不论对错都会得到表扬, 有时, 说错的学生反而收获更多, 因为他的错误非常典型, 这样就会为全班同学提供借鉴; 我和学生的对话也是平等的, 我会虚心接受学生指出的错误, 并向他们表示感谢; 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更是会积极采纳……在这样开放的教学环境中, 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师生关系得到了优化, 激发了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有效激发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 我充分结合生活实际, 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 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 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 点燃学生的“探究”之火, 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 我创设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情境。这个小游戏既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便于我引出百分数, 又为后面灵活应用百分数 ( 习题5) 打下了铺垫; 让学生说生活中的百分数, 使其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提问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同时也是让学生自己说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这样他们的探究兴趣会更加浓郁。

三、依据学习内容, 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

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走向成功的彼岸。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

1. 看书自主探究

如教学《折扣》一课, 导入环节中, 有的同学说去家惠超市, 有的则说去广缘超市, 部分学生认为八折便宜, 部分同学认为九折便宜。抓住这一认知矛盾, 我提出: 你们知道打八折、九折是什么意思吗? 又怎样计算折扣呢? 其实, 就是说出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而什么是“折扣”“怎样计算折扣”这些内容书上都有, 通过看书他们就能够学会, 所以, 我引领学生看书自主探究。

2. 动手操作探究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 “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 能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本上虽然有公式, 但是公式到底是怎样得来的, 并不清楚, 如果让学生看书探究, 我们的学习目标就无法真正完成, 因此, 我引领学生动手操作探究。

在这儿, 我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两次实验, 第一次提供给同学们的学具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第二次实验我让不同组的同学交换其中的一个学具, 变成底和高不等。这样做是因为, 以往我只组织第一次实验, 同学们虽然也能发现圆锥的体积公式, 可是对“等底等高”却关注不够, 即使实验前他们已经观察发现了圆柱与圆锥是等底等高的。可是, 经过两次实验后, 同学们在叙述发现时就都能说完整了, 因为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充分体会到了“等底等高”的重要作用, 这样一来, 他们对圆锥的体积公式也理解得更好了。

这样, 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 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 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四、分层要求, 拓展深化, 变应用为探究的过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运用于生活。我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在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后, 我会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的设计会由浅入深, 并会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 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 我分别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 读出百分数, 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 , 23% , 50% , 99% , 100% , 180% , 2. 1% , 0. 05% , 500% 。

( 1) 在这组百分数中1% 是最小的百分数吗? 谁比它小? 最大的呢?

( 2) 请读出跟一半的意思一样的那个百分数。

( 3) 100% 是什么意思? 能举例说说吗? ( 可以结合课前游戏时老师说的100% 说。)

这一习题考察了学生对百分数读法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便于比较的特点和它的意义。

2. 选择填空

( 1) 一堆煤远走了 ( ) 。[87 /10087%]

( 2) 一根绳长 ( ) 米。[97 /10097%]

这一习题的设计巩固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联系与区别的理解。

3. 读出下面的句子, 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一本书已看了40% 。

思考: 一本书已看了40% , 40% 表示什么?

说明还剩百分之几没有看?

已看了40% 是不是一定看了40页?

如果是看了40页, 这本书有多少页?

这一习题的设计是百分数意义的延伸, 为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打下了铺垫。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使之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 从而更适合学生自主探究

对于每一节课, 我都会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充分研读教材, 某些课我会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作出智慧的重构, 使之更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 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时, 依据教学目标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 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 渗透有序思考, 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 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我的学习资料与教材稍有不同, 在举例时加了一个分数形式的比例。通过这儿的学习, 学生不仅会找比号形式比例的外项、内项, 分数形式的也会找了, 为下面学生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拓宽了思路, 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就没有再讨论“交叉相乘”的问题, 因为学生已经会找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和内项了, 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自然也会乘了, 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慢慢地学会了发问, 学会了质疑, 使课堂上充满了智慧火花。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 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研究, 从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 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境,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 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营造探究氛围、激发探究欲望、选择探究方式等方面, 对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行论述。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 篇8

一、努力营造问题情境,推进探究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他们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从而积极进行思考。如在教学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导入课堂:量化斜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需要什么量?这个量怎样得到?学生自然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设置问题情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思考,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二、合理设计问题梯度,进行探究性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分层进行的,这种层次性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借助观察、试验、归纳、类比、概括等积累事实材料。第二,由积累的材料归纳出原始概念和公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建立理论数学的再发现过程。第三,在实践活动或更高级的抽象活动中应用理论,三个层次呈现出螺旋递进的特征。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遵循数学活动的规律,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能力出发,设置由浅入深的数学问题,引领学生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中。

三、注意改进教学手段,加强多媒体整合

在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探究活动主要围绕“观察一实验一猜想一论证一反思”几个步骤进行,数学实验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对数学实验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在数学实验中,运用多媒体的配合,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建构过程。在高中数学中,有一些数学概念、性质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工具制成课件,向学生进行直观展示。学生从动态的演示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有利于探索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及其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

四、改变教学方式,关注人的发展

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为学生形成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可通过“一题多探、一题多变”,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加强对课本例题、习题的研究和改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合作,使学生对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新发现和建构。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学习材料,由学生按要求去改编。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将有关材料、背景和过程告诉学生,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五、利用实验教学,使教学过程活动化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数学中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和生动化。如在教学《椭圆》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线和图钉让学生进行课堂实验,让学生把两个图钉钉在一个用细线围成的松弛的圈子里,再利用笔将细线绷紧,然后让学生试着移动笔类,就画出了一个椭圆。这时候,教师可以反问,如果不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如先固定,再拉线能否得出椭圆。只有这样让学生反复地在实验中进行探究,提出疑问,不断总结,学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加深对椭圆的理解。

数学课堂上的评价语言 篇9

一、启发性常用语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想探究什么?”

——“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资料。”

——“从这道题中,你可以看出什么?”/“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出门旅游、买东西等要考虑哪些问题?”

——“根据所给的信息,谁愿意帮他想一个好办法?”/“请同学们帮他设

计一个可行的方案?”

——“谁敢试一试?”/“谁能试一试自己解决?”

——“他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能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你能想出几种办法?”/“看谁想出的办法多?”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谁还想说一说?”/“谁还能再举一些例子?”

——“仔细观察(或听),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觉得他们做得(说得)怎么样?”/“谈谈你们的看法。”

——“这是什么?”/“为什么?”/“问题在哪儿?”/“怎么办?” —— x x 同学的(解题)的方法很好,你有要补充的吗? —— 老师非常赞赏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X X 同学请坐,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XX同学请坐,谁来帮帮他?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同全班同学分享?

——你这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同学们掌声鼓励一下。谁还想说? ——你理解对了,要是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

——别着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别灰心,下次还有机会,咱们再争取。

——你的想法真好,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别紧张,你的想法挺好,能把想法说清楚吗?

二、赏识性常用语

——“对!”“很好!”“不错!”“OK!”“你真行!”“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你头脑真灵活!”“你接受能力真强!”“你真有胆量!”“不简单!这位同学思维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真是巧思妙解!”“这位同学真是勤奋好学,值得大家学习!”

——“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你的设计(方案、方法、观点)太富有想象力了。” ——“说得真好,了不起!”

——“我非常赞成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这么难的题居然还做对了,太好了。” ——“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

——“观察真仔细,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

——“大家说得好,特别是××同学,更是难能可贵,值得大家学习。” ——“对,你能用转化(迁移、简算、列表、组合、推移)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不简单!”

——“××同学的这种方法很有创新,很有新意,能把思考范围延伸到题外。” ——“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的结果,而是观察思考,又有了新的发现,如果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了不起了。”

——“同学们的回答很有水平,同学们的提问更精彩,看来你们想知道的还真不

少。”

——“没想到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少,看来学好数学能让我们生活更丰富、更

精彩。”

——“哇!你们真是好样的,对学习真有耐心,也有毅力,老师佩服你们,也为

你们感到骄傲!”

——“让我们为××喝彩!许多数学发现最初都源于人们的猜测,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敢于猜测,也要善于猜测,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你想的真好,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你真聪明,想的又快又好!

——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认真,大家学会了交流,老师真高兴。——X X 同学真了不起,能提出这样有创意的问题!——X X 真了不起,这真是一个重大发现!——找到答案的同学请汇报,看谁最勇敢。——想不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老师真佩服你们。

——大家听明白了吗?同意吗?你太棒了,真善于总结方法。——你们既善于观察,又善于总结规律,学习习惯非常好。——谢谢你,你为大家提供了一种学习数学的好办法。

——你的计算过程和他的也是一样的,老师很欣赏你有自己的方法。——同学们,你们想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算法,真了不起!

——你们的发现太伟大了。。。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

——现在我们就用XX方法解决问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老师通过和你们交流,觉得你们人小智慧大,好多的地方都值得我学习。——你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

——给他点掌声好吗?能把刚刚学到的新知识学以致用,为大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法,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相信你们一定发现了。。。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三、反思性常用语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样?” ——“通过研究,你有什么体会(发现、启发)?”

——“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概括出什么计算法则?”/“推

导出什么公式?”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谁能介

绍一下自己的学法吗?”

——“谁能给大家提出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

——“请你课后在周围找一找,有哪些地方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

——“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其中包括许多丰富有趣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去寻找答案,看谁的收获多?”

1、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

2、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

3、××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

4、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

5、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说:

6、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

7、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

8、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9、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

10、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11、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想:

12、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13、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仔细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做:

14、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

15、第×组的××同学可真棒!为自己这组争得一颗闪亮的星星呢!

16、你看,很多小朋友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手来了!

17、你们瞧,×××可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呢!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18、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

19、你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

20、看××同学认真的样子,老师就知道她是勤奋好学的孩子!

21、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

22、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上课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真为你高兴!

23、尊重(欣赏)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欣赏)!

24、要学会欣赏别人,对于“×××”同学的回答,我们该怎么表示?

25、你的进步使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26、你真行!(真棒、真懂事、真勇敢、真细心、真有耐心、真有毅力、真是好样的)

课堂过程评价激励语

27、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

28、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

29、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30、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31、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2、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33、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34、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35、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36、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37、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38、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39、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40、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41、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42、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43、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44、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45、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46、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47、××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48、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49、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50、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51、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52、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53、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54、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55、他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6、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57、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

58、你真的很能理解人,而且能和同学合作得非常好!

59、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看,这一组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60、你是一个很负责的材料员,每一次实验后都能把材料整理得整整齐齐!

61、你的表现很出色,老师特别欣赏你!62、你这节课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3、你今天进步真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64、真了不起,大家都为班级里有你这么棒的同学而感到骄傲!65、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研究成果评价激励语

66、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

67、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68、你完成的好极了,如果能帮助你的同桌,那就更好啦!69、你是一个很优秀的记录员,不仅把观察的内容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还写得非常端正、清晰!

70、真是好样的,你的作品真的是非常出色!71、哇,你的作品太好了!72、你太厉害了!73、为我们的成功鼓掌!

74、你瞧,通过努力,你成功了,祝贺你!75、参与是走向成功的开始,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76、你研究的课题很有价值,请继续研究!

77、这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

后续研究评价激励语

78、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研究吧!79、你真有毅力,能坚持研究这么久!

80、研究碰到困难,别退缩,相信自己,一定能行!81、大家齐心协力,再加把油,胜利一定会属于你们的!82、坚持到底就是胜利!83、男子汉,再大的困难也不怕!84、别泄气!还有机会等着你!85、你敢于向困难挑战,我要向你学习!86、你已经很努力了,别急,自信点!87、只要认真细心,什么也难不倒你!

88、你的问题难住了老师,希望大家帮助老师,去查资料,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89、你很自信,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开始!90、相信自己,研究就是错了再试的过程!91、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

92、别放弃,再试几次!坚持下去准能行!93、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你会做得更好!94、老师很佩服你的钻劲儿!

95、你很富有创造力,离科学的距离越来越近了。96、努力争取,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97、试一试,相信自己,老师知道你能行!98、今天你又有了新发现,真为你高兴!99、你是敢于尝试的勇士,好极了!

上一篇:第五章组织与组织工作下一篇: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