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题(通用13篇)
1、一辆汽车6小时行全程的,这辆汽车全程要行多少小时?
2、一堆沙子,用去它的75%,还有15吨,这堆沙子原有多少吨?(列方程)
3、一件玩具原价25元,现在降了3元,降了百分之几?
4、一筐苹果15千克,吃了,这筐苹果还有多少千克?
5、运输队运一批面粉,第一次运走全部的,第二次运走全部的,两次共运了45吨。这批面粉共有多少吨?
6、合唱队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25%,男生比女生少25人,合唱队女生多少人?
7、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火车速度比它快,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工人第一天修路110米,比第二天2倍多30千米。第二天修多少米?(列方程)
9、小青今年8岁,爸爸今年32岁,爸爸比小青大百分之几?
10、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增加。132升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多少?
11、学校修建塑胶跑道,实际投资120万元,比原计划节省30万元,比原计划节省了百分之几?
12、绿化队为一个居民社区载花,栽月季240棵,再加上16棵就是所栽丁香棵数的2倍,栽了丁香多少棵?(用方程解)
13、学校会议室用方砖铺地。用8平方分米,需要350块,如果改用10平方分米,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14、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高6分米,底面直径4分米。这个水桶能装水多少升?
15、同学们练习跑步,小东跑了800米,小明跑的是小东的90%,是小谢的9/8,小谢跑了多少米?
16、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之比是21:78.660立方米的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各多少立方米?
17、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40分米,这个水桶能装下510升水吗?
18、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3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00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
19、在光明小学新校区的规划图上,长方形的长是28厘米,宽是22厘米,如果规划图的`比例尺是1:400,这个操场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操场的四周建造围栏,围栏长多少米?
20、在一块长45米、宽28米的长方形地上铺一层4厘米厚的沙土。(1)需要多少立方米的沙土?(2)一辆车每次运送1.5立方米的沙土,至少需要运多少次?
21、一个足球的表面是由32皮围成的,分别是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已知黑色皮和白色皮块数的比是3:5,求两种颜色的皮各有多少块?
22、育英小学合唱队有120人,篮球队的人数是合唱队人数的2/5,舞蹈队的人数是篮球队的7/8.舞蹈队有多少人?
23、印刷厂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50页,可以装订1200本;如果每本30页,可以装订多少本?(列比例解答)
24、我国的淡水鱼类大约有700种,比海洋鱼类少13/20,我国的海洋鱼类大约有多少种?(列方程解答)
25、小立和小强共收集了120枚邮票。小强收集的枚数是小立的3/7。小立和小强各收集了多少枚邮票?(列方程解答)
26、一捆电线长200米,第一次用去了40%,第二次用去10%,两次用了多少米?
27、一条公路长10千米,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还有多少千米没有修?
28、故事书有80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又是连环画本数的,连环画有多少本?
29、某车间今天有198人上班,有2人请假,求车间今天的出勤率。
30、一部自行车打八折后,可以节省50元,这部自行车原价多少元?
31、合唱团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1.2倍,合唱团共有66人,女生有多少人?(列方程)
32、幼儿园共有280个小朋友,男孩与女孩的比是3:4。男孩和女孩各有多少人?
33、小方把5000元存入银行,定期3年,利率是4.8%。到期时可取回多少元?
34、同学们做操,原来每列25人,要站24列。现在改为每列20人,要站多少列?(列比例)
35、从甲地到乙地,汽车前2小时行了100千米。照这样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列比例)
36、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37、一只雨燕3小时飞行510千米,一只信鸽每小时飞行80千米。雨燕的速度是信鸽的多少倍?
38、果园里有苹果树240棵,梨树的棵数相当于苹果数的,杏树的棵数是梨树的。杏数有多少棵?
39、果园里有苹果树400棵,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棵数多,梨树有多少棵?
40、(1)畜牧场养牛600头,养猪的头数比牛多。畜牧场养猪多少头?
(2)畜牧场养牛600头,比养猪的头数多。畜牧场样猪多少头?
41、一件西服原价180元,现在的价格比原来降低了15,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
42、儿童公园有一个圆形鱼池,在鱼池的周围要做2圈直径是15m的圆形栏杆,至少要用钢条多少米?
43、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的半径是4分米,车轮每分钟转100圈,要通过一条长2512米的桥,大约要多少分钟?
44、用84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三条边各是多少?
45、小红看一本6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两天共看了多少页?
46、一个圆柱形油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6分米。这个油桶的容积是多少升?(得数保留整数)
总复习内容多、跨度大、知识的综合性强。教材采用“按学习领域分节, 分栏目编写”的方式, 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依次编排, 适当注意不同领域内容的沟通融合。分领域复习, 便于整理知识, 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由于每个领域的内容比较多, 因而再划分成若干节。分节复习, 有利于把握复习的重点, 合理分配时间, 也便于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评价教学效果。前三个领域先回忆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整理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再通过适量的练习,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形成必要的技能, 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第四个领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 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积淀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应用意识。下面就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突出主体, 梳理知识, 优化认知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总复习应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 以达到弥补知识缺漏的目的。因此, 复习课要从新的角度, 把已学的零散的概念、性质、方法等基础知识加以分类梳理,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将孤立与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 连成片, 形成良好的网络结构。这样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转化的关系, 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得到新的感受, 引发新的思考, 使之灵活运用。
如“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概念术语较多且易混, 可引导学生从其产生的条件辨析异同及其相互关系, 并列出结构表, 显示其联系和区别。
对“三个基本性质”, 应通过比较, 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应用范围与功能;“五个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是进行简便计算的依据, 应分清异同, 灵活运用。同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 让学生熟练掌握。
在对“比和比例”的内容进行复习时, 引导学生抓住与“比和比例”有关的内容, 从“比”和“比例”的性质、意义入手, 通过回忆、分析、比较, 构建如下网络图。
又如, 在复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时, 可让学生把学习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网络图表示, 然后引导学生从左往右看, 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得出:“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公式, 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又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接下来再让学生从右往左看, 引导学生明白:求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可以转化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又是通过怎样转化实现的。着重强调转化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把这张图竖起来看, 使学生明白长方形是干、是根, 是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串点成线, 通过纵向系统梳理, 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 (如下图) 。
通过对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复习, 促进学生把知识真正融入知识系统中,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从而全面掌握本单元内容,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些知识可通过练习的方式复习, 进而加深理解。如让学生在验算、解方程中复习加、减与乘、除法中各部分的关系。
二、精选练习, 强化训练, 提升数学思考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重心之一。数学思考是在数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而练习是重要的数学活动, 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总复习中要认真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 力避教师大量收集习题, 把学生浸泡在题海里, 或是“炒冷饭”, 学生机械重复练习, 使其不堪重负, 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的做法。因此, 教师应当在系统复习基本知识之后, 针对学生实际, 精心选编具有一定基础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练习, 做到数量少、容量大, 覆盖面广, 启迪性强, 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升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拓展总复习的功能。
(一) 精心设计训练内容,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 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知识上的盲点, 在总复习时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中存在的知识“盲点”及其产生原因, 切实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比较、辨析, 利用对比题组等形式,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系统、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 突出规律, 排除干扰, 防止混淆, 达到熟练灵活、融会贯通的要求。题组训练内容要少而精, 分层次、有梯度, 着眼于由题及“类”, 就题论理, 触类旁通。例如:
1.四则运算的训练重点是: (1) 熟练掌握基本计算。如, 8.26+1.74、40-0.76、0.85×16、0.18×0.11、36÷4.5、6.25÷2.5, 虽然计算难度不高, 却包含了小数四则计算的几个难点。 (2) 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简便计算。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是对小学阶段学生计算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 而计算能力并非单纯看是否会计算, 计算数据是否正确, 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计算技能是否熟练。为此, 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中出现的类型精心设计如下题组, 重点训练简便计算能力。复习时让学生口述题目特点、简算思路与依据。以下题组可供选用:
2.解决问题的练习应以思维训练为主, 通过引申、扩展、改编、合理演化, 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 多向联想探索解题途径, 并通过自我内化完善一些问题解决的策略, 拓宽思路, 以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从而提高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解题的灵活性。
教师可先出示基本例题:“向阳小学买来105本图书, 分给五、六两个年级的学生阅读,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是五年级的4倍。六年级和五年级各分得了多少本图书?”
当学生在整数范围内用算术方法 (或列方程) 解答后,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在不改变第二个条件的本意的情况下, 还可以怎样表述两个年级分得的图书之间的数量关系呢?如:
(1)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是六年级的 (或25%) ;
(2)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占图书总本数的 (或80%) ;
(3)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占图书总本数的 (或20%) ;
(4)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比六年级少 (或75%) ;34 (
(5)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比五年级多图书总本数的 (或60%) ;
(6)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的比是1∶4;
(7)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的比是4∶1;
(8)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图书总本数的比是4∶5;
(9)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图书总本数的比是1∶5;
……
从而得出:第 (1) (2) (3) (4) (5) 根据分数 (或百分数) 的意义可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答:第 (6) (7) 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答; (8) (9) 用比例知识 (正比例方法) 解答。当然, 也可以改变所求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以上几种解法的特点及其联系, 沟通相关知识与解题思路的内在联系, 提升灵活解题的层次。
通过以点带面, 层层递进, 巧妙地把分数、百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以及比和分数的关系等有关知识融为一体, 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在复习中得到新的收获, 突现新的飞跃。
(二) 精心选编富有生活性与情
境性、探索性与应用性的训练内容,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 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复习中, 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选编训练内容时, 要体现生活性与情境性, 探索性与应用性, 注重选择涉及学校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内容, 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让他们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数学思考。例如:
1.北海市实验小学校园里有一块正方形空地, 面积是6400平方米。 (1) 如果学校要在这块空地上围出一个最大的圆, 并铺上草坪, 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2) 如果学校要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花圃, 使花圃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 (如图1所示) , 你认为怎样设计更美观?请你再设计3种方案 (在图2、图3、图4上用阴影部分表示花圃的位置) 。
(此题把面积计算与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结合起来, 有利于空间观念的逐步形成。)
2.小明家装修新房, 油漆面积为80平方米, 用去油漆100升, 油漆费用6000元, 共用35个工时。结算工钱时, 有三种方案: (1) 按工时计算, 每个工时60元; (2) 按油漆费用的30%计算工钱; (3) 按油漆面积计算, 每平方米25元。请你帮小明家选用一种合适的结算方案。
3.王奶奶家打算把家里堆放的稻谷卖掉, 按市场价格:稻谷每千克1.50元, 大米每千克2.20元, 稻谷的出米率是70%, 稻谷加工成米后, 糠皮可抵加工费。请你帮王奶奶合计一下, 是卖稻谷合算, 还是卖米合算?
4.李老师去买体育用品, 他带的钱正好够买8个篮球或12个足球。他先买了6个篮球, 剩下的钱全部买足球。剩下的钱够买多少个足球?
5.爸爸和4岁的小红生病了, 妈妈要给他们买三天的药。妈妈要买几板才够?
(第2、3、4、5题是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生活的开放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与综合应用的能力。)
6.某游泳馆修建了一座标准化的游泳池, 这个游泳池的长是60米, 宽是长的, 深2米。 (1) 这个游泳池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这个游泳池最多能容水多少吨? (每立方米水重1吨) (3) 在池的四周和池底抹一层水泥, 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小强和小华都是集邮爱好者。小强和小华邮票枚数的比是3∶4, 如果小华给小强9枚邮票, 那么他们两人的邮票数就相等, 你知道他们两人共有邮票多少枚吗?
8.东风路第一小学图书室里故事书、文艺书和连环画三种书中, 故事书本数是后两种书本数之和的, 文艺书本数与三种书总本数的比是2∶7, 其中连环画有65本。这三种图书共有多少本?
(本题有一定难度。把“故事书本数是后两种书本数之和的”转化为“是全部的几分之几”是解题的关键。)
9.周日, 李华全家3人去吃火锅, 打算花200元钱左右。爸爸点的火锅底料是“乌骨鸡火锅底”, 需要45元。现在需要选择火锅菜类, 价格如下:
(1) 2元 (一份) :麻辣调料;
(2) 2元 (一份) :冬瓜、土豆、毛豆腐、青菜、大白菜、油豆腐、豆芽、花菜、菠菜;
(3) 4元 (一份) :粉条、香菜、鸡蛋面、水饺、各种菇类、山药、竹笋;
(4) 8元 (一份) :猪肝、猪肉片、鱼丸、鸡片、带鱼、虾饺、鱼饺;
(5) 12元 (一份) :羊肉、墨鱼片。
如果既要注意营养合理, 又要荤素搭配, 你会怎样选择?
(第9题有愉悦的生活情趣, 解题过程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
二、“明辨是非”我会判。(8分)
三、“择优录取”我会选。(12分)
把它改写成数值的比例尺是( )。
A. B. C.
3.骑车的速度一定,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4.有一种手表零件长4毫米,在设计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图纸的比例尺是( )。
A. 25∶1 B. 1∶25 C. 1∶100
四、“神机妙算”我会算。(12分)
五、“动手操作”我会画。(15分)
六、 “解决问题”我真行。(每题6分,共36分)
解析:图①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不能直接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出它的体积,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如下方法巧妙解答:
解法1:我们可以“借”一个与图①同样的图形,把两个“不规则”的形体变为“规则”的长方体(如图②),这样所拼成的长方体就是这块不规则形体的2倍。先求出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再除以2就是图①的体积。即:16€?0€祝?2+8)€?=1600(立方厘米)。
解法2:把图①中的形体分成两个部分,如图3 ,下面是一个高8厘米的长方体,上面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把上面这个不规则形体平均分成两部分,即将右上角剪下高为(12-8)€?=2(厘米)的部分,再把剪下的部分拼到原图的左上角,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为8+2=10厘米的新长方体,所以原图的体积是:16€?0€?0=1600(立方厘米)。
解法3:把图①前面的梯形看成是底面,原来的宽当作高,那么原图的体积就是底面积乘高。即:(8+12)€?6€?€?0=1600(立方厘米)。
一、口算。
15-6=42+9=40+8=
20+3=9+20=58-8=
8+80=1+70=45+8=
3+70=5+30=85-80=
9+7=70+8=14-8=
二.填空。
(1)一个数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和6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3)用“上、下、左、右”填空。
□ ☆ ○
△
上图中:△在□的( )边;☆在□( )边;○在的.( )边;□在☆的( )边。
(4)100是由( )个十组成的。
(5)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三、按顺序填数。
()()3536()38()()
()80()60()40()20()
四.在○里填上“>”“<”或“=”。
67-30○3569○25+4099○100
88○65+8100○10+103+20○23
五.数一数,填一填。
上面一共有()个三角形,()个长方形,()个圆。
六、看图列算式。
七、解决问题。
1、
小英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小英一共要写______个字。
2、树上小鸟飞走了20只,还剩9只,树上原来有多少只小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树上原来有_____只小鸟。
3、小图书室有90本图书,借出40本书,还剩下多少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6.2乘法运算律同步练习
(共10题;共47分)
1.(5分)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①32×25
②18.68+(9.14-8.68)
③125×9-125
④225-600÷8-25
⑤75+25×9
⑥150×[(153-32)÷11]
2.(4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240-(40+127)_______240-40-127
54×5+5_______54×10
125×8×24_______125×32
96÷6÷3_______96÷(6×3)
3.(6分)怎样简便怎样算。
355+260+140+245=_______ 58×58+58×42=_______ 16×125=_______
645-180-245=_______ 382×101-382=_______ 4×60×50×8=_______
4.(2分)火眼金睛判对错.
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验算方法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5.(5分)四年二班开展读书竞赛活动,一个月里平均每人读了3本书.照这样读下去,四年二班50名同学3个月共读多少本书?
6.(5分)校运动会上,参加跳高比赛的有18人,参加跑步的人数比参加跳高的3倍多5人,参加跑步比赛的有多少人?
7.(5分)张大爷的果园有140棵桃树,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苹果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8.(5分)爷爷的果园今年收梨200千克,每千克梨可卖5元。奶奶养了23只母鸡,1只母鸡每年产蛋8千克,每千克蛋可买8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每月300元的赡养费。请你计算一下,爷爷奶奶全年收入多少元?
9.(5分)
甲、乙两个容器一共可盛900毫升水,已知甲容器的容量是乙容器的8倍,甲、乙两个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10.(5分)口算
0×27=
25×3×4=
500×60=
240×3=
30×6=
35×2×5=
12×30=
900÷30=
24×5=
19+12+38=
1000﹣667=
4×12=
参考答案
一、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6.2乘法运算律同步练习
(共10题;共47分)
一、看拼音,写字词。
bó xué miǎn qiǎng jiào chē jǐng tì
( ) ( ) ( ) ( )
zhèng zhòng qí shì miàn miàn xiāng qù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 ( ) ( ) ( )
二、组词。
抿( ) 轿( ) 惕( ) 霄( ) 黏( ) 博( )
眠( ) 骄( ) 踢( ) 宵( ) 粘( ) 搏( )
三、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狡黠( ) 寻常( ) 镇静( ) 坚持( )
胸有成竹( )
反义词:狡黠( ) 寻常( ) 镇静( ) 饶有兴趣( )
坚持( ) 怀疑( ) 详尽( ) 胸有成竹( )
四、加标点。
1.从来没有过 那你那天拿的头骨是怎么回事 比利问
2.那件头骨嘛 怀特森老师笑了 不过是马的头骨罢了
3.内容有分量 尽管文章短小 也是有分量的 如果内容没有分量 尽管写得多么长 愈长愈没有分量
五、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作用。
(1)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这是直接评价,表达了对老师的_____________。
(2)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间接评价,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老师的_____________。
(3)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间接评价,表达对老师的_____________。
六、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怀特森老师在第一节科学课上问我们:“谁知道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同学面面相觑。(“面面相觑”是什么意思?同学面面相觑说明了什么?)
2.老师把头骨拿出来让大家轮流观察,我们饶有兴趣地传看,记笔记。(“饶有兴趣”是什么意思?这又表现了什么?)
3.怀特森老师进行测验时,我胸有成竹地答好了卷子,交给老师。(“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4.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惊呆”一词说明了什么?)
5.“很简单,”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狡黠”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了?)
6.怀特森老师要让我们学到点什么呢?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7.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三个问句连用,表明我当时是一种什么心情?)
8.怀特森老师认为我们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是知识性的错误吗?如果不是,那应该是什么?
9.怀特森老师编造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学会“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你知道“新怀疑主义”是一种怎样的学习方法吗?
一、遴选教学整合主题
小学品德课教材是以单元统整的方式编写的,每个单元以主题统整的方式把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单元里的每课都设置了小标题,每个标题中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来反应课题所指向的主题教育。整合教学就要充分考虑每个单元、每课及小标题中内容的相互联系,将相关内容统整在大的主题下面。教师根据单元核心目标,选择对于学生有意义的论题或概括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再借鉴不同版本教材编写特点,对内容进行课前课后的延伸和拓展、开发和融合,将不同类型的课外学习资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镶嵌于单元学习内容,并与各种主题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紧密结合,以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经历,引导学生道德学习和养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年级学生面临小学毕业,学生处在这个阶段内心充满了对初中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但对自己度过的小学生活、对自己成长的过程却很少回顾梳理。通过主题学习,让他们反思自我,学会感恩,培养阳光心态,这是个最好的时期。人教版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恰好安排了这样一个主题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本单元由“我的成长足迹”和“临别感言”两个主题构成,共4课时。苏教版也安排了这样的主题单元,名称是《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由“我的这6年”、 “去中学看看”、“我们的毕业典礼”三个主题构成,共6课时。河北版教材这一主题体现在第四单元《走进生活的舞台》 中,由“成长的轨迹”、“永恒的记忆”(选学)两个主题构成,共6课时。经过比较梳理,我们发现各版本教材的单元核心目标都非常相似,是对小学学习生活的简单小结与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小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整理,形成对自我成长的认同,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准备。由此,我们细化出具体目标,即回顾成长的足迹,感受自我的成长;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生活,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同学和老师的内心感受;在了解中学生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对照找差距, 自我调整,并确定努力的方向,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人格素养、能力素养等核心素养。我们可以看到,各版本教材主题相同,内容的密度却各有差异,这就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为我们的教学整合提供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资源。再联系到学校工作中,毕业典礼历来是学校传统教育主题之一。因此,选择此主题为教学整合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二、提炼整合学习内容
通过认真分析并明确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及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契合点后,我们就可以根据逻辑线索整合各个版本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的支撑下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替换重组,编制出动静结合、课内外结合,有梯度、有实效的、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内容,以保证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实。基于此,提炼出“再见, 我的小学生活”整合学习内容,并构建了课程整合框架(见下图)。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这一学习主题指向六年级学生当下生活与情感的“现实需要”,将“感受并珍惜亲情和友情,对中学生活充满期待”作为核心目标。以此为指引,我们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学习时空,设计了“我的这6年”“难忘的亲情友情”“我为母校添光彩”“去中学看看”“我们的毕业典礼”五大主题活动,将核心目标分解到每个主题活动下的基本内容中。每一项基本内容都不是孤立与割裂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体现了学生情感的递进、升华。通过这一教学整合的实施,将传统单一的学科学习与知识建构转化为丰富多彩、充满情感体验和挑战的活动中,让学生得到情感熏陶与能力提升。
三、探寻教学实施路径
主题活动内容设计体现了学科内单元整合、专题式整合, 而实施方式的选择则体现课内外结合、长短课结合、学科学习与德育活动相结合的大课堂育人观。实施教学整合,在课时上可将原有的40分钟固定课时,调整为长短不一的“大课100分钟、中课60分钟、小课40分钟、微课10-15分钟”等多种课时, 这有利于学生根据需要开展学习活动。比如,活动一“我的这6年”,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等,填写“比一比,多惊喜”成长记录表格,然后用小课40分钟时间分享成长大事;活动二“难忘的亲情友情”则可用100分钟的大课或一个半天的时间,回忆交流师生间的情谊、习作、设计留言本并互赠临别赠言、拍集体合影等;活动三“我为母校添光彩”完全可放在课间和课外进行,也可利用班会课开展为母校种绿植活动;活动四“去中学看看”和活动五“我们的毕业典礼”则可以请学校德育处配合,统一组织好采风与典礼活动,除了课外准备,课内各需要一个半天的时间。4个半天,结合课外学习,逐步推进主题式整合学习,学生在经历、体验中收获了学科知识,感受到并懂得珍惜亲情和友情,按自己的创意和实际行动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对中学生活充满期待,积极调整心态,做好学习准备。
在小学品德教学整合的实施中,我们以品德学科教师为主,结合学情编制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注意与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德育处、中学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在实施中遵循“三活一线”的教学思路:“一活”,就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再现生活。“二活”,就是指教学活动化,活动生活化,凸显活动性。“三活”,就是指活用教材,活化学习内容。“一线”,就是指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彰显品德教育的魅力。
四、落实学生素养评价
对于整合学习的学生评价,一定要基于小学品德学科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以及小学品德课程标准对学业评价提出的要求,把单元主题与儿童的个性特点结合起来。那么本单元主题学习的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契合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培养学生反省和修身、感恩孝敬、具有道德判断与决择能力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阳光心态、自信豁达、积极交往,能与人和谐相处的人格素养;培养学生学习与创新、搜集和处理信息、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和提建议、交流合作等能力素养。评价方式包括在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中的口头点评,在每个小主题活动结束之后的阶段性自评、互评、师评(或家长评), 以及整个学习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我们坚持评价不仅是为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它本身就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通过多元、开放、整体的教育性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是作为个体生命学习成长中最为重要的活性元素。它为个体自由、全面、和谐发展奠基,为人生的幸福成长奠基。探索小学品德课教学整合,就是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来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教学由此出发,便能培育出自由、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之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教育部,2014年3月30日。
[2]俞建明.“缝合”城乡生活的断裂——记上海市嘉定区曹王小学新田园教育文化[N].中国教师报,2016-05-04,第12版课改研究。
[3]李洁.学科整合理念下生本课程实施路径--“1+1”生本品德课堂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6,(03)。
一、仔细阅读,认真填写。(每空1分,共20分)
8.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分)
580000 580万 58000000 85000 5080000
( )
9.用万或亿作单位,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2分)
859800( ) 99990000( )
二、深入思考,辨别正误。(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5分)
1 在10的后面添上8个0,这个数就变成了10亿。 ( )
2. 5007000这个数中间的 0都读,末尾的0都不读。 ( )
3.两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 )
4.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 )
5.两个因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 )
三、反复琢磨,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5分)
1.下面3个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
A. 50500050 B. 66000600 C. 77007000
一、选择题。
(1)大于2的两个质数的乘积是
A.质数B。偶数C。合数
(2)。()表示分解质因数。
A.30=2×3×5×1B。30=5×6C。30=2×3×5
(3)。小于8的所有整数的积是()。
A.720B。40320C。5040D。0
(4)。甲数是乙数的15倍,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A.15B。甲数C。乙数D。甲数×乙数
(5)。已知三个数的和是470,第一个数比第二数多160,第三个数比第一数少180,则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A。20B。2C。10D。12
二、填空。
1.用10以内三个不同的质数,组成两个同时能被3和5整除的三位数,这两个数是()和(),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2.一个数既是18的约数,又是18的倍数,这个数是(),把它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或()。
3.能整除255的最大两位数是()。
4.甲数=2×3×5,乙数=2×3×7,丙数=2×2×7,甲数和乙数的最大公约数是(),乙数和丙数的最大公约数是(),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5.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42,这两个数分别是()和(),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6.用某数去除45,77,101结果都是余5,这个数是()。
7.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18,积是65,它们的差是()。
8.在1~100中,能被5整除而不能被7整除的数一共有()个。
三、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9,最小公倍数是270,这两个数分别是几?
四、2+4=2×(2+1)
2+4+6=3×(3+1)
2+4+6+8=□×(□+1)
利用以上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2到16的偶数和是多少?
(2)44到122的偶数和是多少?
五、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02,甲数比乙数大24,乙数比丙数大12,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六、人民公园是1路、3路汽车的起点站,1路车每隔3分发一次车,3路车每隔8分发一次车。这两路车同时发车后,至少再过多少分后同时发车?
七、下面的说法分别错在什么地方?请订正。
(1)15是倍数,3是约数。
(2)因为105=3×5×7,所以3,5和7都是质因数。
(3)能被2除尽的数叫偶数。
(4)互质数是没有公约数的数。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焚烧(fán
fēn)
碎身(suì
shuì)千磨(mó
mé)
坚劲(jìn
jìnɡ)任尔(rèn
rén)
烈火(lèi
liè)
二、根据诗意选择带点字、词的正确解释。
1、烈火焚烧若等闲().A、如果 B、好像 C、你
2、要留清白在人间()..A、高尚节操 B干净,没有污染、3、任尔东西南北风().A、承受 B、任凭 C、无论
三、默写《竹石》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石灰吟》的“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竹石》这首诗描写的是任何力量也动摇不了它的石头。()
3、《竹石》的作者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他的竹子也画得好。()
4、“千磨万击还坚劲”是赞扬石灰不畏艰难、坚强不屈的特点。()
五、课文整体感知。
《竹石》《石灰吟》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看起来写的是______(人 物 景),实际上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表达方法叫____________。例如:作者用竹子__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用石灰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表现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情操。
六、课外阅读。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诗人苏轼,他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惠崇的一幅名为《________________》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诗人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________来了,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焚烧(fán
fēn)
碎身(suì
shuì)千磨(mó
mé)
坚劲(jìn
jìnɡ)任尔(rèn
rén)
烈火(lèi
liè)
二、根据诗意选择带点字、词的正确解释。
1、烈火焚烧若.等闲(B)A、如果 B、好像 C、你
2、要留清白..在人间(A)A、高尚节操 B干净,没有污染、3、任.尔东西南北风(B)A、承受 B、任凭 C、无论
三、默写《竹石》这首诗。
_咬定青山不放松_,_立根原在破岩中_。_千磨万击还坚劲_,_任尔东西南北风_。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石灰吟》的“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竹石》这首诗描写的是任何力量也动摇不了它的石头。(×)
3、《竹石》的作者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他的竹子也画得好。(√)
4、“千磨万击还坚劲”是赞扬石灰不畏艰难、坚强不屈的特点。(×)
五、课文整体感知。
《竹石》《石灰吟》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看起来写的是_物_(人 物 景),实际上是在_抒发自己的理想和志向_。
这种表达方法叫_托物言志_。例如:作者用竹子_坚忍不拔_的特点表达自己_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_的精神;用石灰_甘愿粉身碎骨_的特点,来表现自己_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清清白白做人_ 的情操。
六、课外阅读。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宋_代的诗人苏轼,他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_三苏_”。
一、填空小能手(每空1分,共28分)
1.5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个十和()个一是68;()个十是一百。
3.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题:个位和十位相同的两位数有( )个,其中最大的是( )。
4.比28大比31小的数有( )、( )、( )。
5.按规律写数。
37、47、57、( )、( )、( )。
54、56、58、( )、( )、( )。
6.一捆铅笔有10枝,3捆再加上6枝一共是()枝。
7.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教室长约9( ),橡皮长约2( ),数学课本长26(),
教学楼高约12()。
8.比一比。99○90 3m○30cm76-23○32+9
9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
位是( )位。
10.有一筐桃子不超过20个,三只小猴分余1个,五只小猴分余2个,这筐桃子有()个。
二、计算小神童(28分)
1.直接写得数。(10分)
34+25=59-21=23+66=87-37=53+6=
48-30=47+12=53-3=6+41=15+70=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59-26=24+45=34+63=
5+34=78-73=86-80=
三、公正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共5分)
1.小明8岁,小明的.哥哥比小明比大一些。()
2.爸爸的身高大约有170m。()
3.8个十和80个一同样多。()
4.“55”这个数中的两个“5”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
5.4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10。()
四、想一想,画一画(每题2分,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看图写数(每空1分,共4分)
()()()()
六、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2分)
小红身高130厘米,小明比她高一些,小明可能有多高?
180厘米135厘米125厘米
七、看一看,连一连(每连对一个1分,共3分)
八、解决问题(共26分)
1.聪聪有35本故事书,小红有12本,聪聪比小红多多少本?
□○□=□(本)
答:聪聪比小红多本。
2.
有多少只?
□○□=□(本)
答:有有只。
3.停车场开走了13辆小汽车,现在还有35辆,停车场原来有多少辆小汽车?
□○□=□(辆)
答:停车场原来有辆小汽车。
4.学校乒乓球队有32人,足球队有46人,篮球队有24人。
(1)乒乓球队和足球队一共有多少人?
□○□=□(人)
答:乒乓球队和足球队一共有人。
一、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8×0.5=100×100%=4÷(1÷3)=101×92D92=
(32D12)÷34=1-12×2=78÷7=56×15=
2、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
213×511+513×9114.2×102-8.4
56÷(1-920)×1536×8889
3、求未知数
4X+3×0.7=14.167:X=0.25:143
二、探索题
(1)商店出售的鞋子规格大小有两种表示方法:“厘米”“码”。
鞋子厘米数22.5厘米21厘米13.5厘米26.5厘米
鞋子对应码数35码32码17码34码
1、你发现鞋子的厘米数与鞋子的码数的`关系吗?请写出关系式。
2、根据上述规律填空。
(2)准确作图:下面是用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请你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在下图中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1、和9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50以内个位上是5的两位数有:()。
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4、79读作();二十七写作()。
二、比一比,算一算。
57+2=75+2=57+20=75+20=
57+9=75+9=8+30=38-30=
57-2=75-2=57-20=75-20=
57-9=75-9=67+6=43-7=
三、计算。
13+7+54=67-8-50=38+(46+4)=83-(27-20)=
17+6+8=83-8-30=60+38-90=50+27-9=
54+(17+3)=93-(68-60)=66+3+3=17+(54-4)=
四、解决问题。
1、我已经洗了40个盘子,还剩7个没有洗。我一共要洗多少个盘子?
2、看表解答问题。
鸭鹅鸡
20只8只45只
(1)鹅比鸭少多少只?
□○□=□()
(2)鸡比鸭多多少只?
□○□=□()
(3)一共有多少只家禽?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题】推荐阅读:
七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题06-25
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训练答案09-22
七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册答案11-28
四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拼组同步练习题10-25
小学一年级的下册数学练习题06-04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说12-05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题11-08
《有趣的平衡》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07-11
2022学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07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学反思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