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精选10篇)
城市中主要供休闲游憩的市民广场也可归人此类。城市公园的开放性体现为一种休闲型景观空间,与相对封闭的传统公园或商业陛的主题娱乐公园是有区别的。易尊景观设计,知名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园林景观设计领域三维参数化设计的推动者,首创全节点三维立体施工图.提供高品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旅游风景区.传统的公园通过收取门票的手段,限制了进入人群的数量和频率;而主题娱乐公园由于大量商业设施的存在,往往成为刺激消费、满足猎奇心理的商业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以追求新的信息量为目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呼唤一种更为普及和日常化的景观空间,一种与日常生活相耦合的景观形式。由于作息制度的调整和老年化社会的需求,人们有了更多闲暇时间,特别是老年人,对休闲活动提出了更多要求。日前,许多传统公园通过设立月票、年票等手段来吸引老年人群,或是通过破墙透绿的方法将公园的绿色融入城市景观之中,公园开发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新建或改建的市民广场和城市游园进一步满足了城市人群休闲活动的需要。
城市公园历史性景观特征及物质空间的延续,公园肌理以及坚固、持久和弹性等其他物质属性的具体表现。历史性景观的恢复与更新不是历史性景观简单地罗列与再现,而是通过对场地当前现状和时间环境的空间结构——历史性景观空问结构、社会人文结构的比较分析,结合公众的参与,追求历史性景观的原真性和延续性的同时,整合历史人文风情与景观结构,审视其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以实现景观与历史的共生。
城市景观大道的总体设计思路要遵守园林艺术理论, 最大化采用环境艺术设计手法, 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整体的合理搭配, 设计出来的城市景观大道不仅要视觉景观达标, 还要保证道路交通便利, 环境美观和生态稳定三大要素的协调, 城市景观大道设计要先实地考察, 再进行设计。充分发挥现状地形具有的特点, 设计出的植物景观既要满足现代景观的需要, 又要表现自然风光的趣味, 尽量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推进城市绿地建设, 并利用景观道路改造的时机, 创造出新的土地开发机会, 以环境促发展。
2 城市景观大道设计中存在的误区
2.1 复制的景观随处可见
其一:城市景观大道设计创新元素很少, 几乎是全部模仿“西化”的设计, 植物的规划不合理, 重视视觉建设而忽略了生态建设。其二:城市景观大道的设计者没有发挥出自己的设计规划, 为了满足决策者的意愿, 盲目模仿现有的城市景观道路建设, 这对道路两旁的生态稳定建设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造成了“千景一面”的景观。
2.2 景观建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没能正确理解生态理念, 环保意识不足, 工程在实施前没有进行实地考察, 导致使周边环境遭到破坏。其一为了保证工程实施进度, 随意整改土地, 其二选用不合格的建设材料。
3 城市景观大道设计需要坚持的原则
3.1 生态化
(1) 考察将要进行种植设计的土地, 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 尽量在种植区域内选用适应性强的植物, 可体现当地种植特点, 例如种植市花和市树。 (2) 合理搭配乔、灌木, 常绿和落叶植物比例协调, 充分体现四季植物景观特点。绿化设计既要确保生态的稳定, 还要保证景观不能单调或雷同。
3.2 因地制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城市景观大道设计不能只把设计目标控制在道路绿线以内, 还应满足道路外侧绿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要充分了解施工场地现有的自然地形, 做到因地制宜。例如, 土地上固有的石坡处, 没必要种植石块进行处理后开始, 完全可以在此处设计种植一些常绿植物与攀援植物, 不仅可以遮挡岩石, 同时达到绿化标准;对道路两侧施工场地内的原有绿地、珍稀品种和古树名木要进行有效的保护, 保持原生态。
3.3 动态观赏为主
城市景观大道一般都是城市间的公路贯通之处或是城市主干道, 在此类区域行驶的车辆速度应控制在60~80km/h。为了进一步提高绿化标准, 设计者还应考虑动态视觉观赏的效果。为达到以上目标, 要对景观规划进行改进, 具体如下: (1) 对于植物的栽植要有合理的布局:确保色彩鲜明, 有条有理, 形成生动活泼的韵律感; (2) 设计者在种植过程中还应控制植物的疏密性与林冠线变化:使得观赏者在行车过程中, 可以注意到绿化景观形成的空间变化, 同时多种树木栽植在一起, 更能体现丰富性。
3.4 节点特征化
道路的节点选择应作为重点区域进行设计。一般选择在主要道路交叉口和现状地形变化较为丰富的位置。所确定的节点设计不应受到绿带宽度的约束, 确保布局的完整性。在设计中要注重植物景观的整体性, 总体布局能够有效体现出当地文化特色与周围环境特点。
3.5 城市景观大道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各地的城市发展水平不同, 每个城市所制定的城市景观大道设计方案要量力 (财力) 而行, 不要盲目攀比、互相模仿, 城市景观大道方案既要满足道路使用功能, 还要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景观林带在种植的过程中, 应尽量减少由于植物的生长周期不同出现的近、中、远期植物景观的差异。
在绿地建设初期如采用小规格苗木, 栽植密度可按成年树间距适当调整, 在栽植初期, 苗木选择应以青壮年苗木为主 (如乔木胸径在8cm~10cm, 花灌木地径在5cm~7cm) , 栽植密度根据所购苗木冠幅 (蓬径) 按1.5倍距栽植, 当苗木间距过小而影响苗木正常生长时, 再进行相间移植, 为城市其他地方的绿化提供大苗, 兼起苗圃的作用, 这样既兼顾了景观功能又具备生产功能, 一举两得。
4 结语
城市景观大道的完善能够提升道路两侧的景观风貌, 使城市环境焕然一新, 城市空间得到延伸, 城市结构获得调整, 充分展现道路景观的生态作用, 设计人员必须在已有的资源下, 将地方特征融入其中, 充分表达生态、景观与文化三者合为一体的设计理念, 根据多层次的植物配置和季相变化来实现生态、美观且经济的新型道路景观。
参考文献
[1] 胡成芳, 刘志军.城市城市景观大道设计浅议[J].江苏建筑, 2013 (05)
关键词:城市景观湖;设计;生态;可持续
在现代城市,人们为了打造优美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建造了不少美丽的景观湖。景观湖无论是前期的规划设计,还是后期的水质维护,都必须站在环保生态的高度,以人为本,合乎健康舒适的原则,才能达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下面谈谈景观湖设计的相关问题。
1 景观湖的组成要素
一是滨水开放空间。滨湖开放空间不仅是满足市民日常交往的户外活动场所,其重要性还体现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所做的贡献。为城市提供了一个以山水为背景的舞台,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亲近湖光山色的交往空间。二是滨湖步道。景观湖设计的重要原则就是亲水性,这是建设滨湖步道的重要目的。三是生态驳岸。生态驳岸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宜人的供游憩的场所,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人。四是视景走廊。在景观湖的设计中,以现存和未来的观景点为依据,顺应城镇街区原有的道路肌理,将景观区重要的地标引入周边地段视野,加强人们对景观湖的认知。五是滨水植物。植物是景观湖区景观塑造的重要要素,有了它水域景观才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水景方面可以通过植物的色彩搭配上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如不同花色的荷花与睡莲在湖中争艳,给人时而宁静时而热烈的情绪。
2 湖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城市景观湖区生态规划的“整体性”原则意味着其设计者必须将景观设计、城市设计、市政设计乃至防洪防汛设计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它们。只有在这种整体的统筹安排下,才能够生态的规划和管理保护,湖景区的设计才可能使城市活力得到复兴。二是开放性原则。景观湖地区应当是开放的,供全体市民享受的公共资源。城市景观湖区涉及的对象是城市的“水空间”,它们是公众的社会财富。因此城市景观湖区的设计应当遵循“开放性”原则,尽可能鼓励土地的混合利用,加强公共设施和项目的建设,促进空间的公共性和公平性的实现。三是亲水性原则。无论从物质生理需求还是文化心理因素上分析,水都对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这是“亲水性”原则的基础。水体承载着水分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质涵养、维护大气成份稳定等功能。在改善城市小气候方面能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吸尘减噪、有效调节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促使城镇的生态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3 城市景观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注重生态保护与景观设计的结合。生态保护规划,是在自然环境不遭受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自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生态规划强调运用生态整体优化的观点,研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进而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生态规划能充分体现人为调控生态的能动性,具有明确的整体性、协调性、区域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并有明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目标。设计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景观的整合保护维持己经形成的生物多样性与脆弱的生态系统,并将被保护地域改造成为一个有社会、经济、美学、生态价值的景观。所以在景观湖的设计中,就应渗入生态的理念,做好景观湖的景观和生态环境上的平衡,从一开始就注入生态环保的元素,将景观的保护与设计完美的结合,这样在景观湖的开发与管理中,保持景观的可持续性上更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要注重视觉景观层面上的生态设计。景观湖在视觉景观上给人们带来的作用非同小可。它是城市中自然与人工要素最为丰富的景观区域,同时也受到外围城市人工景觀的衬托。为了在视觉感官上保护景观湖自然与人工景观的纯净与周边城市建设的协调,景观上主要考虑建筑高度的控制、风格形式、色彩、体量以及细节处理形式的统一与限定条件、以及景观时间变化控制等等。通过相应的控制与限定,最终达到规划所构想的创造一个“水、绿、建筑”交融的城市湖泊景观环境。
第三,要注重人文活动层面上的生态设计。人们在工作之外接近大自然是每个人的迫切需求,而景观湖就是渴望回归自然的人们最理想的归宿。目前各个城市的管理层已经认识到了景观湖的景观旅游价值,纷纷建设景观湖或者建设专门的公园、风景游览区或自然保护区,在对景观湖加强保护和管理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景观需求。另外,还应设立相应的生态恢复区,或者生态修复区,避开游人的活动,通过自身修复能力的增强,从而提升整个景观湖区的生态修复能力。
第四,规划设计时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景观湖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涵盖内容是一个综合的环境。城市景湖观规划设计与发展涉及的不仅仅是建成景观环境这一单一的系统,它更广泛地涵盖了包括河流全流域的自然生态系统、滨湖地区的人工建成系统和城市湖泊的历史文化环境等系统。城市湖泊景观规划设计与发展,不仅关注自然环境的破坏,还应关注人文环境的丧失,因为这一地区是整个城镇中最具活力的地区,在地域特色和历史人文风情等方面极具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在景观湖的规划设计中,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因为人文环境一旦破坏,将是不可恢复的。
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基础中不断地的引入各种先进的园林施工工艺。各个城市的特点和当地的地域风情都得到极大的重视。尽管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和西方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无论是在设计理念上,还是在设计水平和整体规划布局上,都存在巨大的差距。第二,在园林景观建设方面,其相关建筑技术比较落后,施工工艺有待创新。特别是园林设计是近年来最新的设计产业方向,其建筑施工的技术、工艺技术等手段还没有形成独特的体系,大多沿用旧式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法,细化设计有待进一步的加强。第三,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理念没有将生态环境和设计有效的统一,往往会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第四,城市景观设计中人文元素突出不够。第五,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的植物往往没有完全考虑其自身的生长特点,后续养护能力不足,导致相应的景观使用寿命不长。
2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人文倾向性分析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与整个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任何城市的人文特点,地域风情都可以从城市园林景观中透射出来。特别是现阶段各个城市都乐于将整个城市的人文理念作为一个城市特色品牌呈现出来,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景观设计都融进了城市的人文特色。如江南许多城市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注重突出江南水乡的人文特色。园林景观中搭配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小路搭配绿色的植被,释放着整个江南水乡的人文主义情怀。而北方许多城市的景观设计搭配宏大的建筑人文特色。四合院配合着大花园,无不展示出北方城市的雄峻。如何能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把人文倾向完美的融入进去,这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多少文化底蕴和内涵。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任何城市都不缺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这种独特的优势是世界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要求园林景观设计者需要善于查找、分析、总结各个城市的人文主义特色,将历史的瑰宝挖掘出来,让其再次发光闪亮。其次,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和技术较为落后,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整个园林设计的发展要求。因此,转变设计理念和技术不断创新也是有效促进人文倾向很好融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设计者们要在内容上、技术上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融入新的设计元素,把人文风貌能更有新意的融入到城市景观设计中。最后,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建筑技术和材料使用上无法和西方的先进国家的城市景观设计相媲美,特别是材料方面制约着许多新的思路和理念与技术的融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人文理念的提升。
3结论
1、景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
公园作为划分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结构单元,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开发、结构的调整,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公园建设中,要善于利用城市原有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观、水系和植被等客观条件,使公园景观与城市各个空间相互融合渗透、优势互补、和谐统一。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结构特点,尽量创造一种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意境。此外,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还要提倡景观与周围建筑的协调一致,通过垂直层次的植物群落和衬托出地势的变化,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建筑的颜色基调丰富景观空间上的色彩,使得整个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设计主题,创造公园新空间。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注重景观设计与城市的良好的互动关系,公园是个开放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熔炉,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建筑小品,景观设计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在空间方面的开放、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与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基调相呼应。在城市不断发展可谓是寸土寸金的今天,城市公园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空间,在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城市可以利用的道路、站台、排水沟、集市等空间,使其成为公园景观可以利用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与传统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相比,其外向型的空间风格和生活化公共空间之间的综合化、多样化将吸引尽可能多的使用者,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
2、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
每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进行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注重城市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再现,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宗教信仰、历史古迹等融入景观设计之中,突出公园景观的地域文化主题,使其彰显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把握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重视对景观的建设与城市旅游开发的结合,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基调,将城市“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主题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中,从而将城市打造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的旅游景点。
3、体现人性化
在景观设计中,突出人性化是公园景观设计的一个趋势,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景观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对公园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必须突出“人”的价值,全方位、多层次的从人性化角度入手,整体上考虑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包含的各种问题充分分析和研究,使得景观设计和人们生活节奏和需求向协调,让人们在欣赏景观的时候感觉更加舒适,还能陶冶情操、缓解压力。还需要考虑人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理特点,设置明确的功能分区,构建多层次动静结合的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要顾及人的感官理性评价。充分利用景观设计出来能引起人们思维变迁情景,让人们的意境在公园的景观徜徉中得到升华,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4、突出“绿色”景观
确实,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中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带给人们愉悦的感受。但是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却常常让人无所适从。试想如果每个城市都把城市中心广场的冷硬铺地脱去,开辟成公园绿地,那么自然的绿化空间,那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呢;如果政治性办公的场所能够像公园绿地那样,那么不仅可以减少严肃的官僚衙门之感,且有助于亲民形象之塑造;如果把小区中繁杂的铺地改得简单些,是不是可以减少人们的视觉疲劳呢;如果把小区中过剩的雕塑小品和硬地都换成绿色的自然,那么回家的路是否会觉得更轻松一些呢。所以说,景观设计不是为了体现设计师的创意才华,也不是为了体现某些人的地位财富,更不是为了迎合甲方或领导的成就感。而是为他人,为大众,为平民百姓而设计,景观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处在景观中的人感受到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人是城市生活的主体。任何景观空间的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曾经说过:只有当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使追求另一个层次的需要成为现实。当一系列需要的满足受到干扰而无法实现时,低层次的需要就会变成优先考虑的对象。因此,我个人认为,景观设计师最大的成就应该是在使用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再满足其对美的追求,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同时给人带来愉悦的情绪。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在这个城市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绿色设计也成为一个时髦的概念。试想想,为什么一到周末公园里会人山人海?为什么城市里的居民会自架车到遥远的郊区踏青?为什么办公桌上常常会出现一些绿植?为什么人们会对草地上的大树如此喜爱?这一切都说明人类是打心眼里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何赛卢岑贝在《自然不可改变》一书中说道,生态决非仅仅是自然的问题,也是人自身的问题。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应该和睦相处。所以景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自然,减少设计元素给自然带来的伤害。同时也应尽可能的在没有自然的地方创造自然。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很容易的在身边找到自然,拥抱自然。以下几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如何在城市中寻找自然卢森堡市的佩特罗斯大峡谷,大峡谷宽约100米,深约60米,长叉3000米,将卢森堡市自然地分为南北两个城区。峡谷内两边峭壁上长满了大树,一片绿荫。谷地则是草地。朴实的混凝土小路在大树之间穿行,山坡被一片草坪覆盖,开敞而又简洁,与周围的密林相映成趣。踏着金色的落叶,身旁是潺潺流淌的小溪,会顿时忘了峡谷外的喧嚣,心情在这一刻分外平静。植物群落所营造的美是大峡谷的精髓。它的自然和质朴深深的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令人留恋忘返。纽约中央公园也处于城市中,毛绒绒的绿树成为纽约市的幕后英雄。非常难得地在寸土寸金的商战之中保留下来了这块绿地。为纽约人在周而复始的机械生活中注入了大自然的深情,纽约人有机会到中央公园运动、休闲、娱乐、慢跑、散步。公园中不定时的文化活动也为邻近居民得来不易的半日悠闲带来清凉绿意和文化享受。纽约人可以挑个风清日暖的日子,在中央公园亲自走上一遭,体会在水泥丛林中开放空间里的万种风情。
二、对城市景观设计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展望
一、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现状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 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
近年来, 在国内现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 城市规划部门及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园林景观, 展现园林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园林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逐步将园林规划放在城市生态建设的高度上去思考, 并根据气候特点、自然风貌以及地域文化特征等差异, 营造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当前, 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体现出如下特点:
(一) 园林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进行了结合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态发展, 科学地布局园林景观, 使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得到了均衡发展。
(二) 完善了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与科学管理相结合, 依据本地的发展现状、景观风貌、历史文化等实际状况, 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独特、切实可行的园林景观规划理念。
(三) 创造具有地域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作品
为满足城市规划的整体需求, 通过有效的景观设计突出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 完善了园林绿地系统, 创造出了指标先进、质量良好、环境改善、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运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作品、标志性园林景观雕塑和游乐设施, 在园林系统绿地的布局上形成了包括块状绿地、带状绿地、楔状绿地和混合式绿地4种空间布局和模式, 达到了全面展现城市乡土风情, 提升城市品位的长远目标。
(四) 引进了先进园林景观建设的施工工艺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注重行业创新, 不断学习既有的先进工艺, 以多种手段并用, 在园林建设中引进并综合应用电子产品、霓虹灯、仿生学、音乐喷泉等新工艺和新产品, 增加了园林规划和城市建设的现代气息。
(五) 开始了节约园林的探索与推广
许多城市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自觉与不自觉地探索出了节约园林的理念, 在园林建设中推广运用乡土树种、天然雨水及生产生活污水回收净化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循环利用及太阳能照明等。
二、我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整体规划与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总体看,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还存在缺陷, 设计理念比较陈旧, 规划设计的手段、方法还很落后, 导致城市园林规划缺乏科学性, 整体设计水平较低, 再加上部分城市对已经形成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严肃性不够重视, 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 这就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水平。
(二) 园林景观建设缺乏技术创新
园林景观建设行业在我国还是新兴产业, 在建设上仍采用过时的施工技术、手段、措施与方法, 技术的创新力度不足, 不能运用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来解决和改善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也就不能满足既美化环境, 又改善生态的双重需求, 因此无法提升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整体效果。
(三) 城市景观建设与生态环境效用缺乏统一性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缺乏经验和相关技术, 只把园林景观当作城市景观的辅助, 忽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忽略了园林景观作品对整个城市景观所起的美化作用。
(四) 园林规划选择的植物品种存在不合理性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没有尊重生态学关于植物种类多样性的种植原则。要么品种单一, 没考虑植物品种的多样, 要么一块园林中种植上百种的树木, 而且一味追求名贵树种, 只是简单地增加树木的种类, 而没考虑这些树种的具体生长情况, 很难形成稳定的植物生存环境, 不利于保持园林生态结构的稳定性。
(五) 园林规划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日趋严重
在园林景观的建设上下功夫, 花大钱, 特别是在种植名贵树木上投入大量经费, 但忽略日常规范管理工作, 忽视防治病虫害、除草、浇水、修剪和施肥等园林的日常养护工作, 造成树种成活率很低, 即使成活了生长也很慢。由于投入管理经费有限, 所用的养护设备陈旧和不足, 无法保证城市园林规划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我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 树立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生态园林理念
按照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要做到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形象, 应该走生态城市建设之路, 使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既达到美化城市、推动旅游、增进经济效益的目的, 也要以城市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 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强化城市生态的整合, 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和休闲化, 要以开放式绿地形态渗透到居住区、办公园区、工业园区之中, 让城市不再是一个个绿色区块, 而是弥漫于园林城市整体的“绿色液体”。政府要主导, 民众要参与, 家家要栽花, 户户要绿化, 使阳台、屋顶、甬道、墙面、门前、屋后, 无不披上绿色的盛装。
(二) 立足现代城市整体发展要求规划长期目标
所谓现代城市建设, 是指通过最优秀的人才激活最先进的文化和理念, 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材料与工艺, 降低城市建设与运转的各类成本, 提升城市的各项配套系统功能与效率, 增强城市的经济价值与经济发展的活力, 节能、低碳、环保、绿色、高效、宜居。园林景观的设计者们要把现代城市的建设理念、发展总目标与城市生态环境有机结合, 做到布局合理, 设计出满足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体系和方案, 做到城市的景观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 发挥园林景观对城市正在进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有的推动作用。
(三) 遵循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
以注重生态优先为原则, 在园林生态景观设计上, 遵循生物多样性, 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 生态与景观兼顾, 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协调植物间的关系, 增加生态效益;以注重适地适树为原则, 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 讲求科学, 适地适树, 宜草则草, 宜树则树, 努力形成城市个性化的园林绿化特色;以注重因时绿化为原则, 紧紧抓住春季重要时节, 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建设, 防止园林绿化建设反季节施工, 避免严寒酷暑种植绿化影响苗木成活率和绿化生长效果。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人工植物群落, 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植物群落, 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 达到理想的绿化、美化、净化效果。
(四) 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三者间的必然联系
一是在生态城市园林建设方面, 要遵循“以小为主, 中小结合”的原则, 空间绿化要与绿地建设相配套, 进行多层次的绿化。以城市规划学、生态学、植物学等学科理论为支撑, 应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 使城市生态建设向草坪、植被、乔木、灌木等多层次立体混交发展。二是城市园林绿化在重视整体环境的同时, 要逐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 重视生态小区的建设。三是生态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利益关系。
(五) 明确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
以人为中心, 关注园林景观的使用者, 设计出人性化、使用便利, 让人产生愉悦感的园林景观, 是园林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 要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 要体现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 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
(六) 多学科高度综合应用性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
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是园林学、景观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园艺、林学、文学艺术等自然与人文科学高度综合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这就要求城市园林设计师不仅要用感性的眼光, 更要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去观察和研究自然与环境, 要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城市园林建设。园林设计师还必须密切与资源、生态、生物、水保、哲学、社会学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学者们的交流与合作, 产生新观点与新思路, 博采众长, 以不断提高整体规划设计水平。
四、结语
【关键词】街道景观小品 地域文化 城市特色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榆林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榆林城市景观小品设计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YK15。
街道景观小品
“小品”是一种文学载体,指的是篇幅短小的随笔、杂感类文章,其内容涉及广泛,通常小中见大,蕴含寓意。街道景观小品与文学小品语义相通,是指城市街道各种小型建筑,以建筑体量“小”为特征,有公共设施小品,如交通类,道路护栏、交通岛、候车亭、路灯等;如服务类,路标、广告栏、座椅、垃圾箱等;公共环境艺术小品,如雕塑、花坛、花箱、花钵、景墙、置石等。景观小品在城市景观环境中具有点睛之笔的作用,是城市景观灵动美的体现,赋予了城市鲜活的生命力。
榆林城市街道景观小品现状
1.榆林市街道
榆林市区主要有三条平行街道,其分别是:一街(老街)为步行街称古城路,是榆林古城遗留下的传统四合院和古街,展现着榆林历史文化的人文气息;二街为商业街称新建路,是榆林市区内最繁华的街道,以购物、餐饮为主,展现榆林现代人们的生活状况;三街为交通通行道称长城路,是由临街的一边为城墙而得名,道路笔直宽敞。榆林市区三条主街道功能不同,在景观小品的设计和配置上应该与之相得益彰,避免景观小品的复制和盲目应用,失去街道特色的文化内涵。
2.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在榆林城市建设中崭露头角,美化、绿化、装点了城市空间环境,如植物雕塑、植物造景、植物配置成为街道景观的一个新亮点,其中植物雕塑尤为突出,应用在道路节点、交通岛等醒目的地方,主要以模拟自然形态为主。在情感和景观上正如岑参诗句的描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给榆林的街道景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绿的纯净、绿的淡雅、绿的沁人心脾。然而在长期缺乏景观小品的榆林,虽然美好的植物雕塑、植物造景、植物配置给市民带来了愉悦的感官享受,而对于一个城市品质风貌的体现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如缺乏休息座椅、凉亭等服务设施,花池、景窗等装饰性和观赏性景观,且已有景观小品设计造型缺失地域文化的内涵,不能完整地传达榆林城市文化和精神。因此,需要有更加完善的景观小品从实用功能、文化功能、装饰功能、情感功能中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凝聚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来塑造榆林城市文化和精神。
榆林城市街道景观小品设计
1.体现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它是指某个地域内人们经长期与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之间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当地人民共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它是该区域人民最亲密的文化,是一种独有的符号传播媒介。那么我们该如何体现具有榆林地域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小品呢?可以以以下三个要素为基点。
⑴形态。形态是环境艺术中最能直观体现文化艺术的物质形式,对文化传达最强烈、最显著,是艺术性的本质因素。榆林有着丰富的文化因子和民间艺术,为景观小品的形态设计提供了颇多的素材和资料。如民间艺术剪纸、石雕、腰鼓等,建筑文化窑洞,服饰文化白羊肚手巾,千层底老布鞋等,还有红色文化和民间故事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榆林景观小品设计可用以下设计手法来表现地域特征。
首先,形的模仿。模仿设计是指对已经存在的物象形态通过提炼、简化和变形而得到的物象形态的一种造型方法。通过模仿可以再现一个城市某些过去生活的符号,唤起人们逐渐被遗忘的记忆,忆苦思甜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并给人以亲切感,还可以使城市街道景观小品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更能接近自然。也能彰显出小品的个性和特点,让小品变得更加贴近生活、活泼生动和有趣,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如绥德软质景观小品,有模仿石磨的植物景观小品和其他农具等,硬质景观有鲜活的石羊群雕塑,蜿蜒的古城墙等。既美化了街道环境、又体现了陕北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有景可观,景中有意的双关作用。因此,在榆林城市街道景观小品的设计中,可以模仿本地的自然物态和人工物态,创造新的景观小品形式。
其次,形的抽象。形的抽象是指经过点线面的重新表达,保留原有物象的特征或特质,对物象进行高度的概括或者夸张而得到的造型形式。其一,地域特色可以具象再现,也可以是抽象表达。如绥德学子大道组景《夫子授学》和《开合的书籍》,小品内涵与街道主题环境相呼应,并宣扬绥德文化精神。其二,凝练的形体表现是时代的需要,榆林街道应增设一些时尚的、特色的景观小品。
最后,意的提取。意的提取是指对非具象的物象,进行视觉形式的转换,以简练的视觉语言表达出复杂的物象。将平面化、静态的、抽象的民间传统故事、历史人物、民俗活动变为立体的、动态的、可感的艺术形象。如绥德植物组景《妹妹送哥哥参军》,以视觉表达的方式展现鲜为人知的故事。榆林街道可设计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民间故事等组景,以丰富街道景观文化。
⑵色彩。色彩是环境艺术中最生动、最活跃的视觉形式元素,它决定着空间基调,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情调氛围,因为色彩有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不同地域的人在自然环境、社会风俗、文化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相异的色彩审美取向,而景观小品正是一个城市风貌的展示,在色彩的选择上应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设计出与该城市匹配的色彩,突出色彩表达的视觉张力,不脱离地域和环境。如榆林可以增加具有高纯度的明亮色彩和鲜艳色彩,红色、黄色、蓝色等,以此改善榆林因季节因素造成的城市街道景观色彩单调的状况。
⑶材料。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它的审美价值是基于对材料性质的正确认识、特点的了解和巧妙的应用,才能彰显,并能超越材料自身所具有的特质,把材料质感发挥到极致,成就艺术作品。材料在环境艺术中表现为真实的质感和触感,如粗犷与细腻、坚硬与柔软、浑厚与单薄等基本感觉,不同材料亦会产生相应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更重要的是材料表达了环境艺术造型的内涵,因而我们在景观小品设计中要重视材料的选择。景观小品作为城市环境景观的一个部分,则应以地域文化和城市风格相统一,榆林城市街道景观小品在材料的选取上应遵循低碳性原则,以经济、节约、无污染、抗风沙的材料为主,并能利用当地的石材、木材等原料。
2.具有时代性
城市景观设计除了承载历史文化,同时还要具备鲜明的时代文化,因为“与时俱进”是一个不变的客观发展规律,它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等种种迹象,也是与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相统一。应用新的设计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艺术表现手法等,丰富城市景观小品的内容和形式,如体现环保的“分类”垃圾箱、体现“节能”技术的路灯、体现“净化、美化”的绿化设计等,为城市街道景观小品增添新时代的精神风貌,让城市街道小品变得更加人性化,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结语
城市景观环境关系着城市居民生活的质量,为城市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富有特色、充满生机的活动空间。基于地域文化要以人为本,结合新技术、新材料、新思维、新艺术,打造特色榆林街道景观小品,积极推动榆林的发展、城市文化内涵的表达和城市精神的发扬。
参考文献:
[1]韦爽真.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杨润.基于城市街道特色塑造的环境小品设计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3]王颖.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陈宇.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文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一、景观设计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在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开始时,就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不应像以前一样先规划好房子,再做景观规划设计。二是,四方互动,甚至先规划好整体环境,再把房子像种树的一样种进去,用建筑去巧妙的分隔和围合空间,使建筑和景观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同时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
二、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但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升温,开发商和设计师们开始不再机械地搬用西方式园林模式。甚至开始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他们根据各地方区域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通过建筑与景观设计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地域特色。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这些案例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居住区微地形的起伏变化,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三、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
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回归历史的发展趋势,提倡现代造园手法与古典园林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
四、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与均好性
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五、使用现代材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六、结语
正如《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说到的那样:“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显得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一个城市人文素养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味的有效途径。
再者,随着城市高楼林立,工业发展迅速,交通污染严重,道路拥堵常见,长期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对于自然清新的交通环境的渴望越来越渴望。创造环境优美的道路绿化,不仅可以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情绪等作用,更可以带动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这些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很多道路绿化设计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清新环境的渴望。不能更好的带来生态上的收益。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却得不到预想中的效果呢?
道路绿化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a.忽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得植物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白杨、垂柳等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不仅影响了美观,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b.片面的强调绿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影响步行或者骑车;较狭窄的分车带上密植大量的乔灌木,阻挡了行车的视线。
c.设计形式单调且过于封闭。主次干道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毫无创意、缺乏生机与活力。
d.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只顾眼前的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结果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绿化整体效果。
以上罗列的仅为常见的道路绿化设计误区,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倡导生态型绿化,使我们的绿化设计成为“可持续景观设计”是每一个绿化工作者应该学习及努力的目标。如何在我们的设计作品中,巧妙地把自然景观、绿化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通过巧妙地构思,树立城市景观形象,体现地方特色,具有独特地绿化景观效果,并体现节约型园林地思想,将是接下来我们要探讨地论题。
1.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的概述
1.1 自然生态型绿化的概念
广义上说,自然生态型绿化是设计中遵循景观生态学的原理,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科学的地形设计,适当的水体营造,人工模拟自然植物群落,从而营造出的自然的绿化配置模式。
狭义而言,自然生态型绿化是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由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等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结构合理、功能协调、自然控制的绿化配置模式。
1.2 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的特点
自然生态型绿化即是自然控制的一种绿化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节约型园林的理念。所谓的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广义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地,也是可持续的绿地。因此,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可称为可持续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2.1结构的合理性结构的合理性包括绿地空间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生态系统结构的合理性。比如水体与绿地的比例、节点的控制、乡土树种的比例、常绿与落叶的比例等。
1.2.2功能的全面性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其最终目的以营造一个人、建筑、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生活和谐共处的环境,因此设计时应该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动物和植物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
1.2.3关系的协调性自然型生态绿化设计不仅仅考虑景观的功能与形式,更应该协调所有设计要素的关系。包括植物种类间、植物与水体、地形以及周边环境的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城市景观。
1.2.4植物配置的生态性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首先必须从植物选材与配置上入手。设计师应充分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根据立地条件合理选择植物品种。植物配置以及群落的营造应遵循互惠共生的原则从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以及疏密程度充分考虑,形成异质性强,多层次,立体化的多样性植物景观。
1.2.5景观的多样性设计中追求绿化景观完全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其层次变化,并非是乔木、灌木的简单组合,也并非是各种植物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简单排列在公路的两旁、而是更注重自然界大范围内的绿化空间,以体现自然界植物生长特性。
1.2.6管护的自然性养护管理是确保设计效果以及体现生态效应最关键的一环。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不仅仅考虑平面布局与三维的景观效果,还应该考虑如何减少养护成本,包括修剪、灌溉及病虫害的防治等多方面的控制。
1.3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理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三大空间(交通空间、建筑空间、开放空间)之一,它最直接地反映了城市的总体面貌和独特个性,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感觉城市景观特色与城市风情的重要窗口。
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设计就是通过绿化配置与设计,对道路环境进行再创造,将绿色引入道路空间,以“运用多种乡土植物,适量理水,创造不同生态景观”为宗旨,改变传统道路绿地单一的“线”的处理,变“线”为“带”,形成“花叶相映、林溪相间、层次丰富、尺度适宜、景观有序”的城市廊道景观。
2.文化底蕴的的重要性
有了一些基本地设计理念与构思框架,要使得我们地生态型道路设计不仅具有生态性,更有其独特地魅力与城市面貌,我们需要更多地考虑为设计添加更多地内涵、文化底蕴。
可以考虑将生态、自然、人文为主线,串联起整条大道,体现当地人们地精神风貌,树立独特地城市景象。
3.绿化景观的定位与模式的创新
有了这些理念上地“创新”,我们还需要在传统地绿化布置与植物品种选择上做以一些改进与大胆地创新。
我们模拟一条道路:一条连接两地地重要通道,全长20公里,道路设计等级为双向六车道的一级公路,其中中央隔离带宽10米,主车道宽12.25米,机非隔离带宽2.5米,辅道宽5米。以这条模拟道为例,我们对其进行绿化布置与植物品种选择的阐述。
3.1绿化景观定位
绿化景观定位包括自然生态、梯度控制和动态发展。
3.1.1自然生态是指人工模拟地带性自然群落,形成自然、野趣的乡土景观和适度人为控制的特色人文景观。
3.1.2梯度控制是指尊重道路绿化的特性,从道路中心向两侧绿带形成自然度和控制度的梯度变化。
3.1.3动态发展是指发挥植物的潜在价值,结合自然野趣的景观塑造,通过人工干预和自然发育过程的协同作用,逐步营造阶段性的独特植物景观。
3.2 模式创新
3.2.130米绿化模式
3.2.1.1林溪相间型
林溪相间型适用在地势低洼或沿途较长距离有河塘的地段,设计以相对开阔的水面为主,适当的堆造缓坡,通过植物的高低、色彩及不同特性的配置组合,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景观空间开闭有度,呈现幽深静寂的林溪风光。在林冠线处理上考虑与城市背景的融合、衬托,高低错落、起伏起落、虚实相合、开合有致,使路内外的景观相互融合。主要基调树种有:墨西哥落羽杉、垂柳、合欢、木芙蓉、苦楝、乌桕。特色树种有:垂丝海棠、慈孝竹、马褂木、黄山栾树、青枫、鸡爪槭。
3.2.1.2生态片林型
绿地外缘形式以弧线为主,简洁流畅,富有韵律,植物成片呈斑块配置,色彩对比明显,斑块之间相互渗透咬合,形成复层结构植物群落,构成一个和谐、稳定、健康的具有生态效益的植被系统,创造出生动的绿色生态景观,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绿化和相应的生态功能。主要基调树种有:香樟、女贞、雪松、无患子、木芙蓉。特色树种有:银杏、青桐、重阳木、国槐、红花刺槐、三角枫、紫花泡桐。
3.2.210米及2.5米绿化模式
中央隔离带宽10米,由于位于两条快车道中间,受汽车行驶产生的尾气、灰尘等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条件较差。设计时从整条道路的景观效果出发,同时考虑到后期的养护管理及防眩光等因素,采用了银杏、朴树、榉树,配合使用梅桩、花石榴等果树,适当点缀球类植物。并以观花植物带、观花植物带勾勒出整洁、流畅的线型,整个组合大气富有韵律。
机非隔离带宽2.5米,植物的生长条件也比较差。设计时选择了国槐作为行道树,该树生长较稳定,树形优美,抗性较强。
3.3.植物品种的选择
道路绿化的基地现状大多为回填土,表面覆盖绿化土层较薄,总体土质不理想。设计时需要通过植物品种的选择和对局部土壤的改良,来营造理想的植物景观和生态环境。树种基以抗性强,有一定自然控制力的乡土树种为主,减少一定的养护量。主要品种包括:
1)乔木乔木包括雪松、湿地松、蜀桧柏、罗汉松、广玉兰、墨西哥落羽杉、水杉、中山杉、香樟、女贞、金合欢、竹类、无患子、柿树、垂柳、银杏、黄山栾树、马褂木、臭椿、苦楝、喜树、国槐、金枝槐、紫花泡桐、南酸枣、乌桕、合欢等。
2)灌木灌木包括梅花、桂花、枇杷、木芙蓉、红叶李、垂丝海棠、木槿、紫荆、紫薇、花石榴
3)地被地被包括八角金盘、金丝桃、伞房决明、迎春、黄馨、丝兰、熊掌木、匍枝亮绿忍冬、阔叶十大功劳、小叶栀子、大花六道木、锦带花、石蒜、绣线菊、美人蕉、虎耳草、鸢尾、葱兰、二月兰等。
大量的色叶植物和蜜源类植物,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还可为鸟类等动物提供食源,有利于逐步形成理想的生态群落。
4.结语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推荐阅读:
浅谈城市景观照明设计10-25
城市文化空间的景观设计07-01
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论文11-14
解读城市景观中的视觉秩序10-11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05-29
景观设计毕业设计10-20
景观设计委托合同05-25
景观设计项目感想05-28
园林景观设计规范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