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生活习惯的杂文随笔(精选12篇)
3.午餐每天都在11点到11点半之间开始吃,所以要早点给她准备,隔一天一炖排骨粥,另外一天就是,米饭菜,窝笋青菜或是清蒸一条鱼。尽量一周只吃一次豆角。排骨粥的一天,她吃的非常好,但是同样在午睡之前有给她喝牛奶,这个必须每天要喝和午餐吃多吃少无关,每天必喝。
蒸鱼,鱼汤,米饭菜的,有时她可能吃的不是很好,等她午睡睡醒,以后就要给她煮一个鸡蛋吃多少算多少。
吃肉粥的一天不用煮鸡蛋,午睡醒了后吃一些水果,下午的水果香蕉梨苹果,什么水果都可以去,然后就等晚饭了,不要再吃别的了,不然晚饭会吃的多。口渴就多喝点水。
4.晚饭必须在五点半开始准备,六点半之前喂。一般都是鸡汤面条,排骨汤面,可以吃一小碗多一点,吃完晚饭后呢如果她不要自动要喝牛奶,就不给如果晚饭吃得不好,大人主动给她喝奶粉,最后再加些水果晚上一般是吃梨子,一次吃多少算多少,不免强。
5.关于睡觉,九点20进房间,十点之前再喝一个睡前奶,再读一会儿故事书,我大部分时间是在9点半到9:55哄睡。
6.晚上一般不喝夜奶,除非她晚上吃的非常不好,她就会夜里醒来还要喝了夜奶。
7.关于遛弯一定要小心,小孩相互之间推,因为现在她还走的不好。她跑得很快,她会一直跑。一定要跟紧,认真看好她,不要只顾着聊天。
8.关于洗澡,尽量两个人一起洗,并且坚持每天洗澡,小孩也已经习惯了每天洗澡。
9.关于穿衣服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大人穿多少给她多一件就行了,太热就马上脱,随时掌握。
10.关于梳头发,早上起床后哄着,一次性梳好,都用粗皮筋。因为头发长细的扎会不舒服,白天玩耍时乱了就再扎一下,不然小孩看起来没有精神。
11.关于买菜尽量在小超市买,小超市的菜新鲜鱼,肉,大超市的不新鲜,我们吃的也不多。
用心就可以带好小孩,多花一点时间在小孩身上。
我很快就会回来,这就是妈妈出差最放心不下的事情。
结合自己陪伴教育孩子的成长的历程,浅谈一下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一、父母是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榜样
古人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句话充分证明了家长对孩子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连任的教师,对孩子教育的好坏,孩子是否成才,与父母有直接关系。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神观察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模仿着、学习着,往往在你还没有觉察的时候,你的言行举止已经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间长了,家长的一些习惯孩子也都养成了,好的习惯孩子继承家长高兴,不好的习惯养成了,家长生气,让孩子改正,孩子那愿意改啊,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你都没做好呢,还管我呢?从心理上孩子不服气。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降低了,类似这样的事多了,孩子就不把家长的话当回事了,你的教育等于零。家长无声的榜样作用,胜过所有的教育方式。
有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那么“上梁必须正”,必须以身作则,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圆满地完成,做孩子的表率。为了让孩子养成睡前读半个小时书的好习惯,家长应该首先要做到睡前半个小时拿起书认真读一读,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学着你的样子拿着书认真的读起来。经过这样的重复,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睡前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可见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在挫折中,改变不良习惯
俗话说的好: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艮啾啾。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对于改掉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至关重要。所谓的挫折教育并不是对于孩子进行打骂。而是在对孩子屡次进行说服教育后,孩子还是一意孤行,屡教不改。这时顺着孩子的意愿做,将错就错,等待孩子受挫后,再对其进行教育,效果最佳。
有一段时间,孩子有一个坏习惯,写完作业后,将作业本和学习用品乱放,怎么说也不收拾。记得一次她写完作业后,没及时把作业本收起来,她爸爸故意把水弄洒,把她的作业弄湿,害得她没交了作业,被老师批评。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急哭了以后她再也不敢把自己的东西乱放,把自己的物品收拾的井井有条。这样的挫折教育,使孩子养成了又一个良好习惯,同时也增加了孩子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至于在没有大人的陪伴和帮助下束手无策。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在修理他的枝杈的时候它很疼,但他却很直溜。这需要家长咬紧牙关,痛下狠心,亲眼目睹孩子受挫,然后教育。让孩子在挫折教育中痛下决心,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让良好的习惯更加持久,使孩子茁壮成长。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坚持鼓励为主
如果孩子做事中途退缩,不想完成,成人切忌唠叨个没完,或者张口就骂,动手就打,更不要讽刺、挖苦,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致伤害其自尊心。而应细心观察,对于他们产生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鼓励、表扬,使他们产生愉悦感和自信心,从而使孩子树立坚持完成任务的决心,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锻炼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孩子养成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成就感。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应重视对孩子自制能力的培养
自制力就是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的能力。例如,想让她形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一定的的时间内完成较少的作业,但要求质量过关,让孩子欣赏自己的成功作品,家长提出肯定和表扬,让孩子自己对作业提出点意见,提醒了她在写作业时要注意,下次不要再犯这样的毛病。让孩子休息一会儿,再完成下一个时间段的作业,并在孩子动笔前提醒她自己给自己指出的缺点,并表示相信她能够比上一次时间段的作业写得棒。长此以往孩子的制止力就越来越强了,写起作业来就越来越认真。切忌让孩子讲作业一气呵成,那样做会导致孩子累了,边写作业边玩,形成不良的写作业的习惯,再改就难改了。家长切忌三天打鱼两地天晒网,对孩子的表现患得患失,没有长久性,那样会导致孩子懒散,只听好的,不能吸取经验和教训,以自我为中心,不把家长的话当回事儿,培养不起来孩子的自控能力和注意力,在学习和生活上怎么能自立呢?
五、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应让孩子有责任心
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不爱干的事情常常半途而废。比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增加了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也就逐渐养成了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从中也教育孩子,她虽然小,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大人应该为她做的,不让她去做事,倾注的是父母对她的爱,她应心存感恩。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每个孩子长大都会离开父母,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自己奋斗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父母有自己的事要做,一天天变老没有能力去帮助她,一切都要靠自己。让孩子慢慢的明白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只有付出才会有所收获。
我发现要和学生们和谐共处,就要与他们有共同的话题。
于是,我和同学们走到了乒乓球桌打起了乒乓球。在这个过程中,我把学生们分成两队,两个队伍有赢有输各有胜负。对胜利的队伍我会加以称赞,对输的队伍我会加以鼓励。在不知不觉之中,学生们已经和我打成一片,仿佛我也是他们的同学一样。
浴室里,一位打扮时尚的母亲,用力拽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一边走,一边吼着“快进来啊,慢吞吞地,和你说话听没听见啊?你能不能快点,诺诺诺,你自己的东西,你自己拿着。”整个浴室里,被她的声音填满了,大家都不自觉地看着这对母子。
小姑娘,嘴巴撅地老高,用我姥姥的话,能挂一个酱油瓶了。脸涨地通红,一只手在另一只手上不停地抠着,站在那里,依然纹丝不动。
看着姑娘还杵在那不动,母亲突然眉头紧皱,大喝一声,“你个死丫头,还不快点”。
不知道,这个母亲在着急什么。很简单的话,不能好好和孩子慢慢说,孩子不乐意来,肯定有孩子的原因。不去深究问题的根源,却一味地指责孩子。让自己丢失了修养不说,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有什么事情,不能背地解决?非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孩子如此地难堪。
我想作为她的孩子,纵是心里有满肚子的委屈,也不会再吐出只言片语。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选择忽略。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即使我们心里非常爱我们的孩子,但是不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总用训斥来表现我们的爱。我想这样的爱,显得太苍白无力了。
孙瑞雪在《捕捉孩子敏感期》一书中提到“常常有家长对我说:我没法对孩子说‘我爱你’。说不出口,总觉得有点肉麻。心里知道就行了。他们不愿用语言表达爱,奇怪的是,却毫不犹豫地把抱怨、责备、憎恶的话挂在嘴边”。
朋友是个女强人,不仅在事业上还是在家庭里。她给孩子上当地最好的学校,吃最好的,用最好的。只要别人家孩子有的,她家的也一定有,而且都是最好的。
在别人以及她自己眼里,她是个满分妈妈。可是她的女儿却不这么想。
有次偶然地聊天,小姑娘对我说,她的妈妈一点都不爱她。我表示十分诧异,因为在我眼里她的妈妈一直是我的榜样。不仅工作做的好,家里大事小事都安排地妥妥的`。我问小姑娘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没有一点的自主权,什么事情都被她包办了,还总说为我好。我稍有反抗,她就会骂我。她骂人的样子凶恶极了,咆哮起来像只大老虎,我都不敢看她……”小姑娘一边说着,一边抽泣起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生远。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以“为孩子好”为借口,来包办孩子的一切。不让孩子有选择的自主权,用训斥、咆哮来压制孩子。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实则是在害孩子。我们总以“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米还多”来剥夺孩子试错的机会。殊不知孩子的经验就是靠这些错误不断积累起来的。
不知道当我们对孩子大发雷霆的时候,有没有拿镜子照照自己,反正我照过,那个样子真是丑陋极了。
虽然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没有自再带说明书,但是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想过,可能这是孩子给家长的一个机会,一个不断学习的机会。
顺应是我的作风。“好,可以。宝贝们想在哪儿做呢?”他们在儿童画室、国画室挨个看了一遍,最后选定了国画室。我不由笑了,孩子们居然都喜欢国画室的能量,这就好办了。
我让他们三人各画一张“人树屋”,妈妈很难为情地告诉我:“不行不行,我不会画画,很丑……”“没关系,这个游戏只是投射游戏,是一种心理测试。你们画吧。”这下妈妈才提起笔来开画。两个孩子早画开了。儿子超级自信,但又下笔荒芜线条凌乱,浮躁不安、注意力缺失立即浮现出来。女儿安全感缺失但情感非常细腻,渴望家庭的喜乐和谐也在画面上一一浮现。再看妈妈的,内心烦躁,情感匮乏、自我价值感超低而又迷茫……
我最感兴趣的不是妈妈一直挂在嘴上的问题儿子,而是那个被她称为性格内向、会偷东西的一年级女儿。
“宝贝,我觉得你好有画画天赋哦!你看你的太阳光与众不同还有前后遮挡关系。不过阿姨很好奇,你这怎么画了一颗心呢?好像又有一把箭穿心而过……”我发现她迅速地瞟了妈妈一眼:“这个是一张嘴啊,像不像一颗心?嘴巴里说出来的应该是爱,可是有人说出来的话都好伤人……”孩子的神色黯然起来。我看出了一些端倪,外界的人际关系尤其是评价语言对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心灵创伤。所以孩子选择了不说话来保护自己。
“她就是内向得不得了,你问她一句她才答一句……”妈妈出口都是否定。我感觉孩子再次退缩。
因为她的主要目标是儿子,我看女儿也是画画欲罢不能的样子,就柔声细语地抚着她的头跟她说:“宝贝你画完草图后上色好不好?”“好!”看得出来她是真喜欢这种情绪表达的方式,很专注雀跃地在一边继续。
和儿子、妈妈聊了一会,信息捕捉得差不多了,核对工作也完成,儿子表示很开心愿意继续来。我发现他一直在嚼糖,建议他以后不要吃了,他立即把口袋里剩下的两块大大泡泡糖扔了,不小心掉进了柜子与墙壁的隔缝。我正在跟他探讨以后怎么做的时候,女儿居然搬开柜子找到了那块糖,紧紧地攥在手心里。
“不许吃!吐出来!”儿子突然凶巴巴地对着她喊。女儿不肯,一场拉锯战开始了,我们一帮大人企图拉开,我迅速意识到我不该参与干涉,这是他们家矛盾起来时最真实的应对模式,原生态的呈现比妈妈的描述更到位。我退后一步继续观察。
“跟你说了多少次!你不能吃糖!你为什么就是不听话?!”儿子脸上的青筋都爆出来了,女儿死命攥着不放,儿子就去她手心里抠,那种力道几乎可以扳出血来。我忽然就看懂了他们两个的问题根源所在:在儿子的抚养人身上一定是强势按自己的标准来,女儿在每一次的争夺中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虽然她那么努力地企图捍卫自己的权益……
她在最后一刻默默放开时的表情震撼了我:那样无奈、那样委屈,她得不到她要的东西……估计这样的模式已经很多次了,她由一开始的抗争变成了妥协……
我突然就明白了妈妈口中“偷东西”的心理需求……
童年创伤如果不好好疗愈,就会形成一种执念,无关道德,无法控制……
我忽然就难受起来:如果妈妈意识不到自己家的系统运作模式造成了这些偏差行为,这些行为会持续恶化。父母是孩子的环境,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儿子习得了强势的武力冲动解决问题,女儿习得了隐藏自己的需求来博取妈妈的肯定,却都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真实地爆发出自己的这种单一处理方式,从而形成人际关系障碍……
妈妈内心的匮乏,超多的负能量语言、那么频繁地要求孩子听话,这种不接纳、无意识的控制成为了一种错误的教养模式,加上多子女家庭的复杂环境,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偏差行为慢慢出现甚至导致人格扭曲……
与其在下游防洪救灾不如在上游植树造林。如果父母不愿意学习疗愈自己、成长子女,那生活中她要付的单就会很多很多,包括子女的学习生涯、情感维系、两性关系……
救救母亲!我的脑海里突然跳出这四个字。妈妈的内心其实也是一个急需帮助的孩子,那样的迷茫无助,这样的状态我怎能要求她读懂孩子的语言呢?连孩子的语言都读不懂又何来沟通呢?这样的家又有什么爱的流动可言呢?
爱孩子从读懂孩子的语言开始,从他们的每一个细节,从他们的举手投足、人事物的应对开始来解读成长密码……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是拥有电视和互联网的时代,小孩喜欢看电视,这很正常,但无休止无节制的看,则有害无益。看电视是一种学习,但是被動的学习,是被动接受,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比如:孙悟空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说他一个筋斗翻了十万八千里,如果是看书,你可能会思考,怎么翻,向前向后向上.……等等想了很多,可以发挥你的想象,这是抽象思维。可电视一看,孙猴子就定型,就那么一回事,这是直观形象思维。再说,边看电视边吃饭,长此以往,养成坏习惯,干啥事都不专心,更别说学习了。心理学家做过实验,边做数学题边听音乐,效果比专心做题的差的多。对于长时间痴迷电视且什么都看的孩子,心理学家做过跟踪调查,这样的孩子人生态度消极,对人或事漠不关心,长大后表现平平。这些在成人看来可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他确实关系到孩子的成长,我们应善于从小事里发现大道理。
首先,让我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心理学上讲,A习惯+B习惯+C习惯=个性,好的个性是多个好习惯的总和,故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决定命运。只要我们稍微想一想,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和事。一个从小养成了好习惯的人,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优秀的人才,或者具有突出的成就。
教育学上讲,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陶行知语)。作为家长、老师,教是为了不教。试想:一个已养成了好习惯的孩子,还用你苦口婆心的教吗?至少不用多教、多说。换句话说,一个养成好习惯的孩子,就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些名人、伟人对习惯也很重视: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
另外,从实践经验看:(1)无数优秀杰出的人才皆源于小时候养成了良好的习惯。(2)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访谈过200名高考状元,他认为这些状元们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总结高考状元的父母培养孩子的六个秘诀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近几年我县高考的优胜者,特别是我省的文科状元何文君就是良好习惯的最大受益者。(3)经调查中发现,孩子的成绩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水平是成正比的。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孩子。
作为家长或老师,可能有这样一种认识,现代的孩子生活在信息时代,难教育。而我要说好教育,教育孩子教育什么?就是培养习惯,咱们应该认同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他说的没错,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那如何培养呢?
作为家长和教师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家长和教师都应该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教育孩子不仅是教师的事,也是家长的事。家庭教育是一对一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不荣忽视。学校是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学会做人做事的重要场所,更要重视。
2.应给孩子树立榜样。作为家长,你是一个酒鬼、赌徒,想要孩子洁身自好,可能吗?要求孩子讲诚信,可作为教师却经常说话不算话,孩子能做到吗?
3.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好的习惯养成是一个不断提醒、坚持训练的过程,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都有可能,但好习惯一旦形成将受益终身。
4.树立目标,严格要求。教育孩子,首先要讲清道理,其次要严格要求。让其明白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会有什么害处。比如:我儿子能养成按时看电视、放学后先完成作业、不边吃饭边看电视等习惯,就是这样教育的结果。不过有时要做到宽严相济,特殊情况特别对待。比如就孩子看电视来说,有时遇到好的节目,孩子不能立即摆脱诱惑,我们可以让他再持续几分钟,来个迂回来点艺术也是可以的。
5.家长应和学校、老师搞好沟通,通力配合,形成合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效果。学校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补充和保证,只有达成共识,才能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这是我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条路我没有退路。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只知道,我的心也会痛,痛到我会在某一个夜晚不想回到住所,因为怕了,害怕了那种孤单的感觉!害怕房间的空荡荡。
在感情不得意后,我走了,简单地取了些行李,远离了家乡,远离了亲人,在这里,有海,有风景,海风会吹散一切的哀愁,别问我将来的日子会怎么过?我一样地去上班,赚取薪水独立地生活,而且最近我打算去学插花,在生命里合适的时候,我想拥有自己的一家鲜花店,我还在学做小菜,做好了送给朋友品尝。
在天气很好的时候,我会选择一个美丽的风景区,去看看风景,一个人走在山水里,那样的感觉很好,有时候也会约个同事一起!
再也没有为亲人不爱我而哭泣过,再也不会因为没有合适的爱情而觉得此生虚度!最糟糕的事情都已经发生过了,生命反而变得平淡,偶尔的我也会孤独,在夜色里哭泣!可是那又如何,至少我比很多更不幸的女人幸运,至少我的人生是我自己的。我不必勉强自己去爱,更不必敷衍。谁曾见过和不相爱的人在一起还能活得快乐的女人?!如果是这样,我已经准备好了,一个人浪迹天涯……如果那个人一直没有出现的话……
我又养了一只兔子,这一次要是有谁,再敢偷走它,我定会掐死她。
夜色里,我拉上粉色的窗帘,将自己房门关好,透着窗户看外面的夜景,我不想出门,我大姊说,我是不适合夜行的人。
中午被带去吃火锅,中午没有变脸表演,可隔壁桌的人很吵,而我喝了不少番茄汤,很酸又很甜。
回到小哥哥朋友上班的医院,惊奇的发现透过她办公室的窗户可以看到我以前上班的地方,在两栋灰色的大楼中间,那一抹蓝很显眼。
窗台上的多肉很听话,排着队晒阳阳。
办公桌旁的人体骨头模型成了我和小哥哥的玩具,端起模型的手,开玩笑说“我们。”把模型拍给二师兄被问到,“不害怕吗?”当然不怕啊,因为你在大理为我挑选明信片,我很开心啊。
花上一下午的时间来练习尤克里里,竟还有些模样,所以很自恋的录了个视频。
昨天淋了春雨,不能浪费,要融入血液,运输到全身各个器官,这样就能长高了。所以,小哥哥,我说我腿疼不是你所谓的风湿造成的而是我要长个了。
大学初期每次离家返校,母亲送我上车的那一瞬间,我们母女俩都会情不自禁的泪流不止。记得有一次车都开了好远我还在抽泣,售票员善意的询问:“姑娘,在哪上学?”当我回答在杨凌上学时,售票员略显疑惑地说:“杨凌这么近,想回,周末就回来了,有啥哭的。”车上其他人也纷纷劝慰,我才止住了抽泣。现在想想,这并不是远近,是否方便回家的问题,而是要离开熟悉的家,熟悉的环境,奔赴一个完全陌生环境的一种不安情绪的外在表现吧!
大二以后,慢慢习惯了长时间离家的日子,也渐渐地融入了大学的生活,所以对家就没那么眷恋了,除了寒假回家,其他的节假日都不回家。大二暑假,感觉漫长的两个月假期回家也无事可干,就留校寻找暑期工的机会,想着如果能顺利找到,一来可以消磨时间,二来也可以挣点生活费,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暑期带家教的同学比比皆是,各种招聘家教的信息也在学校的一些报栏外时不时地张贴出来,我也去凑过几次热闹,但看到一个个信心十足的同学走上讲台,口若悬河的讲课时,我在底下只是羡慕,自愧不如,终究没有勇气,也自觉没有能力能站到讲台上去试讲,所以最终放弃了这一途经。
后来去了周围一些饭店门口转悠,企图找一份不靠脑,不靠嘴,只靠农村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的体力劳动的工作,比如饭店的服务员,端端盘子,洗洗碗,这些我倒完全可以胜任。但即使这些工作,我也不敢去那些看似豪华的大酒店,只去一些像步行街两侧店面大小的小饭馆去询问,贫穷真的限制了我的自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跑了一天终于在一家新疆大盘鸡的小饭馆找到了一份包吃的服务员工作。记得那个店面不大,生意一般,老伴是个壮实的中年男人,爱打麻将,过了饭点就不见人影了,他的老父亲(我们称他爷爷)负责照看店面。此外还有一个新疆的小伙,当时二十几岁吧,瘦高型,面部轮廓很分明,挺帅气的,可惜不务正业,在我去后不久,因为打架被人追打报复就逃跑了,以后再无音信。另外还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小男孩,初中没毕业就出来打工了,很白净的一个小伙,看似瘦弱,但店里每天所有的拌面,从和面到拉面再到煮面,都是他一个人负责。当时看着比我小弟还小的他那么辛苦的干活,挣不了多少钱,也没什么前途,曾劝过他返回学校好好读书,可惜没成功,也许他和我一样没自信,他在学习上没自信,所以也不想做无用功。
我们这么几个陌生的人就因为这么一个机缘在一起度过了将近两个月的.快乐时光。爷爷负责收钱,统筹全局;老板负责外出打麻将,偶尔回来帮帮忙;他们两个男生负责后厨做饭,我负责前厅的端饭,收拾桌子,打扫卫生等一系列工作。我们配合的很默契,闲下来我们还会一起聊天,打牌……还会自己给自己做一点“好吃的”。所以一个暑假,并没有觉得打工辛苦,反而觉得那个暑假过的特别快,很充实。开学后,要和他们告别时还有些依依不舍。
“妈妈,这个馒头真好吃。”
“嗯嗯,好吃就赶紧吃吧,只剩下这两个了。”
他有点狼吞虎咽地吃下第一个,正准备去拿第二个时,他的手突然停止在半空中,他抬头看了一眼我,然后又缩回去,拿起水果开始吃起来。
“妈妈,你也吃啊!”
”哦,你吃!你不够吃吧,喜欢你就吃了它吧!“
“你吃吧,不管我够不够吃,你也要吃啊!”
突然被小不点的话愣住了,对啊,我们常常所做的行为不就是:好吃的,都给孩子吃,不够吃的,先就着孩子吃,我们将就一下就可以了。我们不总是以这样的方式去“爱着”我们的孩子吗?
当我们为人母时,才想起小时候妈妈“爱吃鱼头”的故事。每一个妈妈都是那个只爱吃鱼头的妈妈,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把鱼身上最好的那一块夹到孩子的碗里,满足地看着孩子一口一口地享受着,而自己只是把剩下的鱼头或者鱼尾夹到自己碗里,吮着那一堆鱼的空架子上仅有的汤汁,这就是最美的事情了。而且每次都美其名曰“妈妈喜欢吃鱼头,鱼头的营养很丰富。”儿时的我们,信以为真了。常常会好奇那鱼头里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因为妈妈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满足的样子。
若干年后,长大的我们,读了书,有了工作,开始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当有一天,与妈妈同桌吃饭时,会不会“孝顺”地把饭桌上那个“美味”的鱼头夹到妈妈的碗里呢?也会美其名曰“小时候,我就知道妈妈最喜欢吃鱼头了。”孩子给与妈妈的这样的“爱”,妈妈也无以言表。
在日渐宽裕的生活里,我们现在基本上不会出现买不起一条鱼,吃不起一顿肉的状况,但这小小的举动同样存在我们的身边。有时,跟金钱没有关系,只是我们表达爱的一种方式,然而这样的方式,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有没有接收到呢?还是像我们小时候的那样,对鱼头故事的信以为真,以至于出现“妈妈永远爱吃鱼头”的结论?
工作后,很久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前,我知道母亲都会为我们的几天匆忙行程忙碌好久,给我们晒被子,收拾住的屋子,给我们提前准备老家里的各种好吃的,只是几天的时间,生怕待我们不周。回家似乎成了一种做客。常常有些自责。
每次吃饭时,当一大堆菜都挤满餐桌时,母亲总是还在油烟机哄哄的厨房里,忙个不停,一会儿喊着,“你们先吃吧,我不饿,最后一个菜了,马上来!”
大家都酒过半巡了,她姗姗迟来,端来最后一道大菜,然后还带着一份小碟咸菜,她把大菜挤放在桌子中央,然后把那碟咸菜放在自己面前,“我最喜欢吃这些咸菜了!”
当我吃完饭准备卷起衣袖去收拾碗筷时,妈妈总是夺过我手里的,不由分说,“水凉,我来,我不怕冷。”
妈妈的“我喜欢吃鱼头”,妈妈的“我不饿”,妈妈的“我不冷”,妈妈的“我喜欢吃咸菜”。。常常在记忆里摇曳着,让我无以回报。。
常常我在想,除了金钱方面的,我们还能给与母亲点什么呢?
我的一个小小制热水龙头,一只护手霜,就让母亲感动地跟我直唠叨好用,每次眼里都是满满的幸福,就像当年看着我吃那条鱼的满足。
当贝子喊着我说“妈妈,你吃吧,不管我够不够吃,你也要吃啊!”我就这样毫无征兆地被感动了,在这个忙碌急躁而有点小闷热的早晨,它像一阵凉爽的风拂过脸庞,带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嗯,好的,我也很喜欢吃。谢谢宝贝儿!”我拿起那只散发着浓郁香味的蛋奶馒头,一口一口,品尝起这人间美味,感受着孩子暖心的爱。真的,从来都没有这么好吃过,每一口都是无法言喻的美好!
贝子甜甜地看着,眼睛里闪着自豪的目光。
我们常常会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我们给孩子的爱怎么让孩子体会到?
然而,我们有没有体会到孩子给与我们的爱,当孩子给与我们一些小小的爱的举动时,我们有没有好好珍惜?
记得几年前的一天,我背着大包小包去赶地铁,好不容易挤上地铁,有点气喘吁吁的样子,当我刚放下行李,对面的座位上,一个七八岁模样的小男孩,像现在的贝子差不多的年龄,他立刻站起身来说,“阿姨,您坐这里吧!”我也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场景有点惊喜到,稍有点不知所措,但我却本能地反应“谢谢你,小朋友,阿姨没事儿,你坐吧!”他已经站起身来,却在我的一再推辞下,又回到座位上,我想着,我虽然累点,但不至于让一个小孩子给我让座吧,其实,在心里我已经给小男孩的行为点了100个赞。然而,事隔多年之后,当我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我突然意识到,当年的行为似乎有些不妥,我只考虑了我自己的想法,当时的小男孩为自己做这样的事情一定是自豪无比,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很被别人需要,觉得自己也是小大人,可以照顾别人,可以为社会做点小贡献。然而我的拒绝一定是让他伤了心。也可能再碰到这样的情况时,孩子会犹豫着“大人不需要我让座”,他可以理所当然地坐在属于老弱病残的位子上。
爱是相互的,当我们认为我们的爱被孩子没有感受到时,或者他们根本没有体会到我们的爱时,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也常这样拒绝过孩子给与我们的爱。
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自己幼小生命的伟大,才会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孩子给与的爱,被理解,被接收,被感悟,比接受别人的爱可能更快乐!
当孩子说,“妈妈,我帮你扫地吧!”“爸爸,这个我可以帮你!”您不要以一句“赶紧写作业去!”就拒绝了他。
当孩子说,“奶奶,这个好吃,您也吃点吧!”“爷爷,你坐我这里吧!”您也不要以一句“奶奶不吃”“爷爷不累”就推辞了。
提起箱子就走的动作愈来愈娴熟,以前割肉般有关的分别的难过,也越来越稀薄。
不是不在乎,而是习惯了。
人这一辈子得习惯许多事,习惯成长,习惯趋利,习惯离开,习惯了断,习惯孤独,习惯圆滑,习惯沉默,习惯接受不习惯的事物,也越来越坦然的面对每一次辜负。
这是好事嘛。
不是说变得铜墙铁壁就是好事,而是说,当你变的百毒不侵的时候,爱着你的人就少耗费一些心力纠结于你在外的风吹雨打,这是好事。
人哭哭啼啼来这世上,拼尽全力走一遭,为的是乐乐呵呵儿回去。
生命本身有什么意义吗?我觉着没有的。
我们生命所具有的一切意义,都是爱或者其他什么更重要的东西赋予的。
至于生命本身,赤条条来,也赤条条走,没什么格外金贵的地方。
今天来成都的79天,过敏一个月,进医院两次。
昨天中午,我突然间听不见任何声音,我慌了,瞬间泪流满面。
我知道最近的睡眠状态很不好,晚上睡不着,早上四点钟就醒了。
这是我第二次听不见,两个月前因为突发性耳聋住院,医生告诉我治愈的可能性为70%。
在治疗的第三天,我坚持要出院回重庆。
我舅公告诉我,我的病状绝对不是突发性耳聋,大坪医院最好的医生也告诉我也不是突发性耳聋。他们只是叮嘱我要注意休息,千万不要熬夜,生病一次无法确认,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做完脑电图出来,当我拿着病例确诊单的时候,我手一直在颤抖,我站在医院的长廊里开始哭。
我不知道如何告诉家人我的病情,突然间好怕自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
最近总在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蛮脆弱的。
除了你爸妈,谁会希望你永远活的好呢?等着看你笑话的人,总要比等着看你奖杯的人多。
但又如何呢?
是爱赋予了我生存的意义,那我自然是要为爱我的人活着的。
除此之外的林林总总,一并捱着不就好了?
上岸我不奢望了,只想在后半生买得起一艘体面的船,养得起一个孩子,也不想结婚,想早点完成人生任务,然后在某天早晨突然死去。
通不通关无所谓了,我想笑嘻嘻的望着人间,感叹真好玩,还不尽兴。
宝贵的东西一定是在珍惜的时候丢掉,才有意思。
为“有意思”活着的人,不比为“有价值”活着的人低级。
其实人活着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前半生为了财务自由而奔波,后半生为了子孙后代而消耗。
以前我以为我走了和别人不一样的路呢,现在抬头望望,依然是一眼望得到边的样子。
离开重庆,离开爸妈的羽翼没什么好难过的,生命本就自带分别属性。
以前不懂事的时候觉着,整天耷拉着一张全世界都欠我的表情的脸,和刻薄刁钻,对人强势,吃不得一点儿亏的人超级自我超级酷。因为他们好像可以完全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同我截然相反,所以我好羡慕。
后来逐渐发现,原来发现美好比充满戾气更难,那些见过生活的丑恶面又可以坚持温暖的人更稀有更厉害。
处事得体,为人宽厚,性格柔韧,懂得界限,也守得住底线的朋友,才是生活给我的馈赠。
我更珍惜我自己,在乎别人感受的特质了。
真正的强大,就是微笑抱以生活的难。
温柔是很高级的素养,想给所有温柔的人一个大号亲亲。
后来我认识了许多人,也见过更多日落和初一十五的月亮,感觉一般般。
我没错过任何,我拥有了好多,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选择。
网点的主管人很不错。她说:我问上面要柜员,怎么给我派了个主管?她又说:叫你做柜员确实不现实,你就干些简单的活吧。于是,我上午在大堂帮忙分流,指导客户自主办理业务;下午干点杂活:清理小钱,帮主管做些琐事,看看录像什么的。一天下来,除了在大堂站着有些脚酸,其他也没什么不好。但不知为什么,我站在那里,有种身体和灵魂都被掏空的感觉。小镇上的那些人,大堂经理和保安阿姨几乎都认识。她们和这些客户聊家常,大声说笑,并指导他们办业务。看着都像是自家人。那日,来了个梳着长辫子的,头发花白,皮肤黑黄的老阿姨。嘴里絮絮叨叨,拿着身份证往柜员机里塞,还拿了张破旧的农商行的存折到柜面取钱。周而复始地这样做。保安阿姨告诉我,她是个傻子。她一直喜欢跑银行。阿姨说:她就是一直想着钱,最后想疯了。我不无怜悯地看着她。一个失去了理智的人,最后就成为了别人眼里的笑话,被人厌烦和唾弃。而这个老阿姨,真的是想钱想疯了吗?没有钱,是不是势必活得苦逼,甚至沦落到最后就没有了生命的尊严?
听说最近有个同事病了,也是这方面的问题。她要辞职,不堪这样的痛苦。还有人叫我劝劝她。而我,又能怎样?谁又能左右谁的生活,谁又能拯救谁?甚至,我都需要拯救!只不过,我显得比较坚强而已。我不知道,如果命运逼我到恐惧的悬崖,我是否能临深渊而不慌张,能从容面对生活将要给我的一切,全然接受,并始终理智?儿子说:妈妈,我们两个就呆在家里,一起看书,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好不好?我说:不行。你这么喜欢吃,妈妈不工作,我们只能喝粥勉强度日,连个好一点的面包都买不起。他说:对,好的面包很贵。过了会儿,儿子又说:你这份银行的工作还是挺好的。收入不错,也不算太累,对不对?我长大了也想进银行。我笑了:你脑筋转得真快。看来你很懂现实。是的,有时在银行工作感觉累、苦、乏味、压力大,可是至少这份工作让你衣食无忧,并在这个城市安身立命,甚至看上去活得还不错。于是,不管怎样,在我尚存一丝热情的时候,我还是认认真真地上班,下班,为了更好的生活奔波。
【关于孩子的生活习惯的杂文随笔】推荐阅读:
走进孩子的生活幼儿教师随笔05-25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09-16
关于教育孩子的心得11-14
关于教育孩子的想法11-15
关于激励孩子学习的话09-14
关于妈妈鼓励孩子的励志语录07-07
关于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09-16
精选关于父母对孩子的寄语09-25
关于孩子成长教育的发言稿07-24
关于女孩子友谊的优美句子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