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考试题(精选8篇)
初三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分,每空1分)(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以“蓬”、“雁”白比,写出了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6)同是望月,自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回答)
2.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堕落(duò)澄清(dēnɡ)酝酿(niànɡ)苦心孤诣 B.腆着(tiǎn)恣睢(zī)蓬蒿(ɡāo)荒草萋萋 C.羼水(chún)荇藻(xínɡ)粗拙(zhuō)心旷神怡 D.诓骗(kuānɡ)绽出(zhān)匀称(chèn)猝不急防 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B.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心急如焚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C.2009年11月1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圆满收场。
D.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复杂,而井然有序。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B.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
D.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使命 责任 学习
5.将下列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句。(注意句子的连贯)(2分)
①流行音乐是广为流传的音乐。②流行音乐是容易唱奏的音乐。③流行音乐是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的音乐。
组成的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概括下面语段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
对于胸怀大志的创业者,世博会的滋养和熏陶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18岁的诺贝尔参观了1851年伦敦世博会,对科学的向往压倒了对文学的迷恋;布鲁秦尔和鲁赛尔就是在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结识后,敲定了建造“大东方”号巨轮的方案;从斯德哥尔摩赶到费城参加1876年世博会的安德鲁受到美国飞行家怀斯的启蒙,成了瑞典热气球航行的先驱;幼年的福特因随父亲参加1876年费城世博会而爱上机械,1893年他专程奔赴芝加哥世博会并见到戴姆勒的汽车后,激发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灵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配合班级拟开展的“走近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试题。(6分)(1)班刊“科学成就”专栏要介绍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请在《辞海》“爱因斯坦”的释义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填写序号,多选不给分)(2分)
爱因斯坦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②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③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新发现的推动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16年)。④还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⑤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⑥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惜无成效。⑦爱因斯坦的理论,特别是相对论,揭示了空间一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⑧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二十世纪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影响。⑨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剐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摘自《辞海》)
适用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命 责任 学习。
(2)公众科学素养事关国家的竞争力。下面是某部门对“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的调查情况统计表,请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分)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小组要组织一次主题为“科学技术的两面性”的交流讨论,请撰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发言稿:要求有观点、有材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8~9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9.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10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使命 责任 学习
10.用“∕”给乙段中画线句断句。(2分)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2分)(1)谗:();(2)发:()。
12.甲、乙两段文字的景物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具体分析甲段文字对阐明全文主旨所起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从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7分)
黄蜂筑巢
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B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使命 责任 学习
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小家伙!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
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鸟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黄蜂,也不忍去荼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
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
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仿佛是阳光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像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的、飞翔的小光芒啊!
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
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些陆续坠落阳台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明日立冬。明年请务必再来聚会呵,小家伙!
(选自《周涛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15文中两次较详细地写黄蜂走向死亡时的“举动”,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使命 责任 学习
16文章写黄蜂“筑了巢”的生活?突出了黄蜂哪些性格特点?此间,作者对黄蜂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黄蜂的生命历程与人类联系起来看,你认为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至少写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文章A、B两处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3分)
朗读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我们难得像过去一样耐心地阅读。这是一个迅速的、并且是一再提速度的时代。许多东西正在泡沫化,像泡沫那样飞扬,转瞬即逝。在这个时代里,一个人要记住什么,比如牢牢记住有意义的东西,将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一些很优秀的人就走在相反的道路上:回到一些古老的阅读与记忆的方法上来。比如读书,不光是看,还要朗读。古文,好的小说,诗,应该朗读。这是个美好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引起进一步的感动、联想和回忆。对理想的追求,对境界的领会,都在同一时间里得到加强。字里行间有一种鼓舞的力量,需要声音去传递和强化。
回想一下,现在人们朗读的兴趣和欲望是大大降低了。记得在二三十年前,那时候的人是很愿意朗读的。古今中外,我们身边,都有一些朗读的好例子。你会记得中学时代,那时候写出一篇东西来会有怎样的冲动——远方总是有一个朋友,总是有一个知音,总是有一个文学的耳朵;而你总是恨不能立刻把一切呈现到他的面前——不是从视觉上,而是从听觉上,越快越好。我们是否拥有这样的记忆:天正下雨,你把刚刚写好的东西用塑料布包好,走几十里路,只为了去找一个人——为了说不清的热爱,为了赢回那一小会儿的骄傲和陶醉。
如果我们发现了一本好书,也会带上它走很远的路,翻山过河——只因为山的那一边有一个人,只为了让他与自己一起感动。可见,谁发现了一本好书,这本书首先感动了谁,都会成为一桩可资记忆的快事。
传递好书可能是人的一种义务。那些真正优秀的人,往往一生都保持了这种对艺术和思想奔走相告的劲头。
现在我们偶尔还能遇到这种人:他们时刻准备着去朗读,以分享幸福——可是当这个人正处于激动不已的时刻,山那边还会有一个倾听者吗?
使命 责任 学习
山那边的人正转向了其他的兴趣,在看电视连续剧,在酒吧里,在网上。人们变得口味粗疏。结果这个人再也找不到一个喜欢倾听朗读的人。
你可以找到一本好书,由于它好得不得了,忍不住就要找人共享——四下里遥望,到处都没有你所要找的人。于是你就像站在了漠漠荒野里一样。
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
有人写了一个得意的片断,很想像当年那样用塑料纸包好,冒着雨雪翻山越岭、过河,去读给一个人听。很可惜,山与河俱在,听他朗读的人却没有了。虽然这个时代的文学人士比过去翻了几倍,可是他们都不愿朗读了,也不愿听别人朗读。
那个寻找朗读的人可能心怀了一种古老的情绪。情绪也可以古老,这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听说的。但这是真的。
朗读,这不仅是一种对待文字和语言的形式,不仅是一种状态,而是孕含了一种生命的质量。
(选自《张炜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有改动)
19.作者为什么提出“朗读”这个话题?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文中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论述过去优秀的人对朗读的热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为什么说“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下面对朗读的理解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A.现代人不愿朗读,这是生活品质的降低。B.与别人分享朗读,是一件幸福的事。
C.在过去,朗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现在却已经变得稀奇了。D.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文学人士没有必要朗读。
四、写作(50分)
23.以“我读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本书的书名,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使命 责任 学习
2010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答案
【答案】1.(1)家书抵万金;(2)山回路转不见君;(3)断肠人在天涯;(4)入则无法家拂士;(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答案】2.C 【解析】此题设置较为容易,考查考生辨字音、析字形的能力。A项的“澄清”的“澄”是多音字,应读“chèng”或“dèng”,此项考查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读音;B项中的“蓬蒿”中的“蒿”应读“hāo”此项考查了容易读错的字;C项注音和字形都正确,注音的字都是平时易读错的字,如“羼”“荇”“拙”,以及平时极易写错的字,如“心旷神怡”的“怡”,判断时要注意把握;D项中的“猝不急防”书写错误,应为“猝不及防”,此项考查容易写错的字。要想准确辨析字音、字形,就必须注意字音字形的积累,此题是中考必考基础题型,考生务必要重视。【答案】3.A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在一定的语境下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试题难易适中。A项“歇斯底里”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通常用于形容对于某件事物的极度情绪,在此句中用来形容暴风雨,将暴风雨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其到来时肆虐的状态。词语使用正确。B项“心急如焚”指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用在此处不能与整个句子相协调,应改为“迫不及待”;C项“收场”在此用词不当,应改为“结束”;D项“错综复杂”常用来形容头绪繁多,相互纠结,情况复杂。用在此处不恰当,根据语境应改为“互相交错”。考生在平时要多注意同义词、反义词,词语的感情色彩等方面的把握训练。【答案】4.B 【解析】此题考查病句修改能力,题目设置难易适中。A项前后不能照应,主语“看到的和听到的”是两个方面,而宾语却只说到了一个方面“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这一宾语只能和主语中的“看到的”相照应,把“和听到的”删去即可;B项没有语病,句子成分搭配合理;C项句子成分残缺。缺少“成为”涉及到的宾语,应在句子结尾加上“的标准”即可;D项语序不当,应将“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改为“长期受到人们的喜爱”。病句修改要在平时的实践中把握规律,多作总结。【答案】5.流行音乐是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容易唱奏的、广为流传的音乐。【答案】6.世博会改变了创业者的人生轨迹。
【答案】7.(1)③④⑤(2)电视是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或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或绝大部分人依靠电视和报刊获得科学技术信息。)(3)有观点有材料;语句通顺。
【答案】8.潮平两岸阔(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不给分)。
【答案】9.颈联:喜悦、高兴(或积极、乐观、向上)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
使命 责任 学习
【答案】10.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乐亦无穷也。【答案】11.(1)说坏话;(2)开放。
【答案】12.甲段:悲凉/萧然。乙段:变幻无穷(四时不同、早晚不同)。
【答案】13.作用:本段以悲景渲染“悲情”、与下文的“喜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思想,最后点明全文主旨。【答案】14.(1)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答案】15。
【答案】16.特点:勤劳无伤人之心(不主动攻击)。变化:原以为黄蜂好斗(是亡命之徒),忽然发现它有灵性,善解人意,后觉得它可爱。
【答案】17.答案示例:(1)面对死亡要乐观、坦然;(2)对生活要热爱;(3)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4)人类应该向动物学习;(5)人类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生死观。
【答案】18.示例:A处:(1)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死的黄蜂比作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蜂临死前优雅的形态,表现了黄蜂面对死亡的坦然、平静。(2)语段抓住秋日阳光鲜明美丽的特点,写出了黄蜂临死前环境的优美,突出了黄蜂的优雅与凄美。B处: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蜂身上黄黑相间的色彩比作套色版画纯金之黄与无月之黑融合在一起,色彩鲜明,突出了黄蜂外形之美。
【答案】19.(1)飞速发展的泡沫化时代,记住有意义的东西是十分困难的。(2)朗读是美好的过程,会引起感动、联想和回忆,给人以力量。
【答案】20.(1)写了一篇好东西,总想去读给别人听。(2)发现了一本好书,总想让他人与自己一同感动。
整个15道单选题中有4个小题的难度系数在0.40以下,第33小题为0.32,第36、38小题的难度系数为0.34,第37小题的难度系数达到了0.07。如第33小题:
33.Mary isn't here at the moment.She______later.
A.comes B.came
C.has come D.is coming
正确答案是D(她随后就来),但有少数同学选了C,其次是选A。再来看难度最大的第37小题:
37.The doctor told me to eat more______because it's good for my health.
A.orange B.vegetables
C.ice cream D.fish
半数以后的学生选择了B。区分度为-0.12。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由于大人经常劝学生要多吃蔬菜(eat more vegetables),这样对身体有好处(good for your health),因此很多学生毫不犹豫填上了B。全然没有看到后面从句中的it。因此,学生在做题时瞻前没有顾后。
(三)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分为两个部分,每小题1分,A部分为15分;B部分10分。完形填空题在对篇章整体的理解上突出对词汇运用的考查,涉及词汇搭配、习惯用法、语法知识的运用等(见表8)。
在这部分的15道题目中,第51小题得分率最低,难度系数为0.35,其次是第54小题,难度系数为0.36(见表9)。
56~65小题为B部分,用所给的词填空(12选1),难度系数为0.47(见表10)。其考点涉及名词(57,64)、动词(59,61,65)、形容词(56,63)、副词(60)、连词(62)、代词(58)。只有第57和59两个选项是要求变形(单-复数;动词原形-过去式)。
(四)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部分是历年来的重头戏,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四篇短文,每篇文章的字数在220~260之间(不含题目字数),体裁和题材较为广泛(见表11)。
阅读理解题A部分的表层理解题占18分,深层理解题占12分(见表12),布局合理。
难度系数在0.40以下的有二道,第78和80题,其他题目难度系数在0.49~0.80之间。
在阅读理解A部分中,第80小题的失分率最高,难度系数为0.32,这道题目要求学生较好理解
80.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A.Chris is a doctor who has organized pro-grams to help people.
B.MSF received the Nobel Peace Prize for helping poor countries.
C.Volunteer doctors make a real difference to their own lives in MSF.
D.MSF offers medical help to people who have suffered from disasters.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D。在所有5篇阅读理解题(包括阅读理解B部分的七选一)中,只有这篇阅读理解题是提供了标题(Doctors Without Borders)。整篇文章主要是讲述了MSF项目和无国界医生的工作情况,有部分学生受了文章中最后一段第一句的影响(But why would doctors leave a comfortable life and a good pay to join MSF?),选择了C。
阅读理解B部分的体裁是议论文,是关于足球的话题。在选材和题目设计上都较好地兼顾了不同程度的考生。
(五)书面表达
第五大题是书面表达题。是“写”的考查项目,也是考查考生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与往年一样,今年的作文是提示性语料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全面考虑,立意选材,合理想象(见表13)。
四、对部分试题的修改建议
(一)尽量避免命制有潜在争议的试题
在所有的试题当中,单项选择第37的难易度值最低,这与试题的命制思想在着一定的关系:
37.The doctor told me to eat more______because it's good for my health.
A.orange B.vegetables
C.ice cream D.fish
尽管命题人的出发点是考查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用法,给出的正确答案是D。理由是后面的it指代前面所提到的食品,由于it是单数,从语法角度和营养角度上看,只有D符合。但在实际用法当中,it常常用来指代某个行为或现象(如to eat more vegetables),即Eating more vegetables is good for my health.,同时也可以说成It's good for my health to eat more vegetables.而实际上,很少说More fish is good for my health.或More vegetables are good for my health.下面这个句子来自生物医药大词典:
Desk-lunches are OK sometimes,but it’s not good for your health to do it everyday.(偶尔吃一吃办公桌午餐是可以的,不过每天都这么吃就会对你的健康不利。)
我们再来看看一些其他例子:
71.多吃蔬菜水果对健康有好处。
______your health to eat more vegetables and fruit.
[答案]It's good for (It will do good to);(2011年北京中考试卷)
7.It's good for your health keeping early hours as well as______physical exercises on a regular basis.
A.take B.joins in
C.to practise D.doing
(2002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初赛高三组试题)
因此,第37题这个句子可以理解为The doctor told me to eat more fish/vegetables because it's good for my health(to eat fish/more vegetables)。因此,选B不能算错。
(二)尽量提供较为完整的语境信息
我们来看一下单项选择试题第33小题:
33.Mary isn't here at the moment.She______later.
A.comes B.came
C.has come D.is coming
命题人的目的是考查将来时:玛丽现在不在这儿,她稍后就来。因此选D.is coming。这道题的难易度值为0.32,仅高于第37小题。就命题角度来讲,这道题选D是毫无异议的。但由语境不是很充分,因此也给人带来了疑问,可不可以看做是描述玛丽的习惯行为或规律?可不可以理解为“玛丽通常这个时候不在,她一般是要晚些来”?填A.comes可不可以?经过向一些英语本族语者求证,受访者认为,On first glance I'd say“is coming”while your interpretation is possible.But,yes,both A and D are possible1.
五、试卷反映的突出问题
(一)答题放弃率高
在所分析的21933份试卷中,70道客观题中有38道题的空白数在1000份以上,其中听力部分有6道,单项选择有5道,完形填空A部分有9道,阅读理解有18道。
(二)动手能力有待加强
试卷中有16道共计30分的题目都是要求学生动手写的(听写、读写、写作)主观题,这些题目的得分率普通很低,有不少学生将dancing写成dansing,将very写成verey,将people写成peple,将buy写成by等,而在书面表达部分除了单词拼错外,还普遍存在不注意大小写、单词之间的间隔随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没有标点符号等。
六、教学建议
(一)教师要面向全体,讲究实际,因材施教,把好书写、语音、词汇和语法关,关注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2,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础,而去谈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教学。
(三)强化阅读理解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与培养。阅读理解属于语言的领会运用能力,是扩展学生知识,活化知识结构的有效途径。在阅读训练中,注重让学生接触生动有趣的英语文章资料,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大词汇量,培养语感,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3。
(四)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要求,因此要给英语写作教学以足够的重视。写的能力应包括书写工整,拼写正确,语言通顺,无语法错误,层次清楚,内容完整。在平时训练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行,行不离文,坚持不懈地进行指导与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写出完美通顺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筋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汝谓我堪⑧此不?”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筋(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知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个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复于地取内/口中 B.啮破/即吐之 C.谢无奕/性粗强 D.事行/便拜
2.解释下列词语。(2分)
(1)数________ (2)阙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________
(2)________
4.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江西省中考作文文题: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选择你能驾驭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
二、满分作文揭秘:
夕阳,触动了我的心灵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触动了许多人的心灵,这种触动源于李商隐对夕阳无限美好的热爱。但前不久的一次邂逅夕阳也令我对夕阳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夕阳,这样一个残缺的太阳,从那一刻起触动了我的心灵。
周六,快乐的铃声响起,同学们个个都欢呼雀跃的背起书包准备回家。而我却无力的趴在桌上不愿动弹,为何?为了一张令我汗颜的化学试卷,为了令我无言面对老师的76分。本想再反思一会儿,却被劳动委员以要拖地的理由赶出了教室。站在走廊上,仍旧是趴在栏杆上。泪已流尽,我只是数千次的诘问自己为何如此粗心大意。我渴望,渴望上帝赠与我一颗“后悔药”,令我重新再考一次。抬起头,望着自己平日里喜爱的蓝天。刹那间,这个不经意的抬头却令我发现了食堂边老树中的一小束阳光,顺着光,寻找光源。是夕阳,是西下的夕阳。这般景色,难得一见。一颗老树,没有绿叶却在树梢处拥有一个太阳,火红火红的。夕阳把天空的浅蓝也染成了暗暗的淡红。当我还沉浸在此般美景中时,再抬头,怎么太阳就变半个了?我不甘心只欣赏半个太阳的落下,于是我飞快间跑到三楼,抓起栏杆,一睹她的芳容。或许是这难得的美景令我不得不将心中的不快与失落暂放一边。当再次看到完整的太阳时,我居然还开心的笑了。看着夕阳美景,脑中突然闪过一连串的疑惑:今天为何会这样在不经意间逝去?明天又会怎样?还会这般宜人的夕阳美景吗?
然而顿时间,我明白了:对于那些未知的事物,我们才是主宰者。明天会怎样是由它的主宰者来决定的。旭日会东升,夕阳会西下,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不在乎明天是否会有日出壮景和日落美景,只要你心里有个太阳,同样的道理:不在乎中途是否会跌倒,只要你心中有个信念。泪干、漫天的幻想总是无济于事的。唯有不断的总结经验,在山重水复中磨练意志,这样便可安然的等待柳暗花明的欣喜。
不知不觉中,夕阳已不复存在了,宁静的校园中唯有一个被夕阳触动了的少年的响亮声音:“回家喽!”
揭秘: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优秀的作文,一定是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我们提倡做人要老实,作文也同样要老实,说自己想说的话,说别人听得懂的话。
小作者选择了一个很小的切入点,“一次化学考试的失败”让“我”心情郁闷,偶见美丽的夕阳,引发了“我”对生活的思索,对人生的感悟━“夕阳会西下”,但只要“你心中有个太阳”,便有了希望和斗志;人生有挫折,但只要“你心中有个信念”,你便会赢得一种新的成长,成为安排自己命运的强者。哲理深蕴让文章充满张力,值得品味。
其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把握得不错,俗话说:“头难起,尾难落,千古文章无定格。”好的开头应该引人入胜,好的结尾又会使人觉得“意尽而言止”或“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篇文章开头用李商隐感叹夕阳的名句引出话题,贴切又显文采,而结尾清新活泼,不落俗套,一句“回家喽”,让人仿佛看到一个“放下包袱”的少年轻松的身影,欢快的脚步,使人不禁掩卷一笑,心里顿时盈满对他的祝福。
第三,“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应有波澜,有转折,有变化。这篇文章叙述曲折有致,让人物的情感经历了沮丧→顿悟→释然的变化过程,而这其中,适当的对比铺垫、细腻突出的心理描写又为文章增色不少。尤其是第二自然段中,几个问句的穿插,不仅推动情节的发展,也使叙述有起有伏,小小的悬念设置,引领读者层层深入,直至豁然开朗,布局谋篇,颇见功力。
此外,文中有不少词语的使用,简洁凝炼,显示出小作者较强的文字功底,如“诘问”、“汗颜”、“宜人”、“安然”、“柳暗花明”、“山重水复”等等。
总之,这篇作文融情、寓意真切自然,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流畅,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
三、作文升格指导:
示例:
一句话,触动了我的心灵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它说“老人永远是寂寞的,……活得越久,意味着越要忍受寂寞的煎熬”。那时,我不太懂,老人寂寞吗?为什么从不表现在脸上?(用问句提出自己的思考,亦可引发读者的思考。)
一个酷热的夏天,让我明白老人的寂寞往往是被我们忽视的。(过渡自然,引出下文。)
爷爷,他不喜欢城市加速度的生活和喧杂的气氛,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于是,他成了孤单一人。(此句缺少必要的交代,爷爷归隐田园,家人反应如何?为何让他孤单一人?)
那个夏天,我陪着他,看电视。电话铃“呤……”的响了,我一接,又是爸妈,在这住了几天,就已经想我想得睡不着,一天两个电话还不够。按常例,听完电话便挂了。坐在一旁的爷爷问:“是你爸,还是你妈?”我笑了笑,说:“是妈!”他叹了口气:“水总是往下流!”对于这句话,我二丈的和尚摸不着头,“爷爷,什么意思?”他说:“我一个人住在这,电话十天才响一次,而有了你,电话三天就可以响十次!”(能运用对比的写法,表现爷爷的失落,值得肯定,只是爷爷的动作、神态是不是可以刻画得更细致更传神呢?)
这句话,深深的触痛了我的心灵。的确,对于爷爷来说,同代的人一个接一个的去了,朋友越来越少,对于家庭成员来说,也是如此,子女都独立,有了自己的家,去了别的城市,有谁还会关心老人。(此段应该展开,补充一些具体可感的事件或画面,把老人的寂寞深刻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发下文对主题的揭示。)
赶快为老人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桌的山珍海味;,也许是一枚亲手采摘的野果;也许是一束美不胜收的花;也许是一张问候的小卡片;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给予,而是精神上的慰藉。对主题的挖掘是不是还可以更深一点,更透一点。)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结尾处理较好,歌词很贴切,亦扣住了主题)
总评:
应该说,这篇文章有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构思和立意不错,切入点很小,爷爷的一句话,让小作者意识到老人的孤独,从而引发文章的.主题―关爱老人,为老人尽一份孝心。而且文笔也颇为流畅,简洁得体。只可惜,文章在不少关键处都过于轻描淡写,对老人的刻画不够,对主题的力度挖掘不够,这就导致文章显得很单薄。另外,段与段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过渡,尤其是后三段,跳跃性太大,给人以仓促之感。
今年江西省的中考作文题虽说是一则半命题作文,但它同样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驰骋空间,大千世界,五彩缤纷,但凡让你有所感悟、深受启发的人、事、物均可入题。它关注的是考生心灵的成长,思想的触动。考生若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找准切入口,应该能写出不错的作品。
从今年的阅卷结果看,的确涌现了不少佳作,但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归结有三:
一、审题不严,不切题意。很多考生没能抓住文题中“触动”这一关键词,只知道一味叙事,事情讲完了,文章就结束了,虽然有生活情节,但却缺乏感情的触动和理性的思考。
二、选材不新,思想平庸,趋于模式化。很多考生不能从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材料,于是,雨中送伞、深夜就医、公车让座等陈腔烂调依然随处可见,更有重病不治、家破人亡等明显胡编乱造的作频频出现。
三、语言基本功不扎实。这表现在作文中错别字较多,标点符号运用不规范,用词不当,修辞不妥,不合语法、逻辑等等。这和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字词句的基本训练不无关系。
针对以上问题,在初三备考阶段的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升级呢?
一、认真审题,理解命题的内涵、范围和重点
现今的中考作文命题题意直露,且多以话题作文为主,这就大大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审题容易不等于不要审题,我们还是应该认认真真地把标题或表述话题的文字、有关的提示、注意等读上几遍,把文题的内涵、范围、重点搞清楚,仔细琢磨关键词语的意思,所谓关键词语主要是指题眼,如主谓短语类试题中的谓语,偏正短语类试题中的修饰语,动宾短语类试题中的动词等,而示例的文题《・ ,触动了我的心灵》中的“触动”正是动宾短语中的动词,审题时要牢牢把握。
二、选材,立意应力求独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I.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分,每空1分)(1)烽火连三月。(2),雪上空留马行处。(3)夕阳西下。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以“蓬”、“雁”白比,写出了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6)同是望月,自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回答)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堕落(duò)澄清(dēnɡ)酝酿(niànɡ)苦心孤诣 B.腆着(tiǎn)恣睢(zì)蓬蒿(ɡāo)荒草萋萋 C.羼水(chàn)荇藻(xìnɡ)粗拙(zhuō)心旷神怡 D.诓骗(kuānɡ)绽出(zhàn)匀称(chèn)猝不急防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B.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心急如焚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C.2009年11月1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圆满收场。
D.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复杂,而井然有序。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B.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
D.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种种迹象都在警告人类,碳排放量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
②遏止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⑨这绝非危言耸听。
④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
⑤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A.④①③⑤② B.①④①⑤③② c.①①③④⑤② D.①②④⑤③ 6.将下列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句。(注意句子的连贯)(2分)①流行音乐是广为流传的音乐。
②流行音乐是容易唱奏的音乐。
③流行音乐是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的音乐。
组成的长句: 7.概括下面语段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对于胸怀大志的创业者,世博会的滋养和熏陶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18岁的诺贝尔参观了1851年伦敦世博会,对科学的向往压倒了对文学的迷恋;布鲁秦尔和鲁赛尔就是在185 1年伦敦世博会上结识后,敲定了建造“大东方”号巨轮的方案;从斯德哥尔摩赶到费城参加1876年世博会的安德鲁受到美国飞行家怀斯的启蒙,成了瑞典热气球航行均先驱;幼年的福特因随父亲参加1876年费城世博会而爱上机械,1893年他专程奔赴芝加哥世博会并见到戴姆勒的汽车后,激发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灵感。
8.为配合班级拟开展的“走近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试题。(6分)(1)班刊“科学成就”专栏要介绍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请在《辞海》“爱因斯坦”的释义中选择用的信息。(填写序号,多选不给分)(2分)爱因斯坦 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②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③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新发现的推动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16年)。④还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⑤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⑥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惜无成效。⑦爱因斯坦的理论,特别是相对论,揭示了空间一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⑧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二十世纪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影响。⑨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剐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摘自《辞海》)适用的信息:
(2)公众科学素养事关国家的竞争力。下面是某部门对“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的调查情况统计表,请写出你从中得出结论。
结论:
(3)活动小组要组织一次主题为“科学技术的两面性”的交流讨论,请撰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发言稿:要求有观点、有材料。(2分)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0题。(4分)晚次乐乡县①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②夜猿呜。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噭:同“叫”。9.概括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由。(2分)10.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B.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C.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乡思之愁。D.此诗与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写法相同,粗犷、直抒胸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已:同“以”。⑦不诬:不假: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与 元 祐 已 前 所 书 大 异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1)罢:()(2)从:()13.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2分)14.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2分)15.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17分)黄蜂筑巢
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B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小家伙!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鸟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黄蜂,也不忍去荼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
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
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仿佛是阳光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像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的、飞翔的小光芒啊!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
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些陆续坠落阳台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明日立冬。明年请务必再来聚会呵,小家伙!
(选自《周涛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16.文中两次较详细地写黄蜂走向死亡时的“举动”,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黄蜂的“举动” 作者的情感 第一次 第二次
17.文章写黄蜂“筑了巢”的生活?突出了黄蜂哪些性格特点?此间,作者对黄蜂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
18.把黄蜂的生命历程与人类联系起来看,你认为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至少写两点)(4分)19.文章A、B两处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3分)朗 读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我们难得像过去一样耐心地阅读。这是一个迅速的、并且是一再提速度的时代。许多东西正在泡沫化,像泡沫那样飞扬,转瞬即逝。在这个时代里,一个人要记住什么,比如牢牢记住有意义的东西,将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一些很优秀的人就走在相反的道路上:回到一些古老的阅读与记忆的方法上来。比如读书,不光是看,还要朗读。古文,好的小说,诗,应该朗读。这是个美好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引起进一步的感动、联想和回忆。对理想的追求,对境界的领会,都在同一时间里得到加强。字里行间有一种鼓舞的力量,需要声音去传递和强化。
回想一下,现在人们朗读的兴趣和欲望是大大降低了。记得在二三十年前,那时候的人是很愿意朗读的。古今中外,我们身边,都有一些朗读的好例子。你会记得中学时代,那时候写出一篇东西来会有怎样的冲动——远方总是有一个朋友,总是有一个知音,总是有一个文学的耳朵;而你总是恨不能立刻把一切呈现到他的面前——不是从视觉上,而是从听觉上,越快越好。我们是否拥有这样的记忆:天正下雨,你把刚刚写好的东西用塑料布包好,走几十里路,只为了去找一个人——为了说不清的热爱,为了赢回那一小会儿的骄傲和陶醉。如果我们发现了一本好书,也会带上它走很远的路,翻山过河——只因为山的那一边有一个人,只为了让他与自己一起感动。可见,谁发现了一本好书,这本书首先感动了谁,都会成为一桩可资记忆的快事。
传递好书可能是人的一种义务。那些真正优秀的人,往往一生都保持了这种对艺术和思想奔走相告的劲头。
现在我们偶尔还能遇到这种人:他们时刻准备着去朗读,以分享幸福——可是当这个人正处于激动不已的时刻,山那边还会有一个倾听者吗?
山那边的人正转向了其他的兴趣,在看电视连续剧,在酒吧里,在网上。人们变得口味粗疏。结果这个人再也找不到一个喜欢倾听朗读的人。
你可以找到一本好书,由于它好得不得了,忍不住就要找人共享——四下里遥望,到处都没有你所要找的人。于是你就像站在了漠漠荒野里一样。
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
有人写了一个得意的片断,很想像当年那样用塑料纸包好,冒着雨雪翻山越岭、过河,去读给一个人听。很可惜,山与河俱在,听他朗读的人却没有了。虽然这个时代的文学人士比过去翻了几倍,可是他们都不愿朗读了,也不愿听别人朗读。
那个寻找朗读的人可能心怀了一种古老的情绪。情绪也可以古老,这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听说的。但这是真的。朗读,这不仅是一种对待文字和语言的形式,不仅是一种状态,而是孕含了一种生命的质量。(选自《张炜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有改动)20.作者为什么提出“朗读”这个话题?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4分)21.文中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论述过去优秀的人对朗读的热爱?(4分)22.为什么说“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2分)23.下面对朗读的理解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3分)A.现代人不愿朗读,这是生活品质的降低。B.与别人分享朗读,是一件幸福的事。
C.在过去,朗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现在却已经变得稀奇了。D.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文学人士没有必要朗读。
四、写作(50分)24.以“我读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本书的书名,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江西省2010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26分)
1.(8分,每空1分。凡错、漏、增字,该空不给分。)’、(1)家书抵万金(2)山回路转不见君(3)断肠人在天涯(4)入则无法家拂士(5)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6)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C(2分)3.A(2分)4.B(2分)5.A(2分)6.流行音乐是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容易唱奏的、广为流传的音乐。(2分)7.世博会改变了创业者的人生轨迹。(2分)。.
8.(6分)(1)③④⑤(选对一项给1分,选对二项给1分,选对三便给满分,多选、错选不给分。)(2)电视是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或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或绝大部分人依靠电视和报刊获得科学技术信息。)(2分)(3)有观点有材料(1分);语句通顺(1分)。
二、(14分)9.异乡孤征(意思相同酌情给分)(2分)10.D(2分)
1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1分)12.(1)结束(完了,停止)(1分)(2)跟随(1分)13.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2分)
14.疑(1分)信(1分)15.(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1分)(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1分)(3)自身的努力(1分)(答到意思即可给分)
三、(30分)
(一)(17分)16.(4分)(每空1分)黄蜂的“举动” 作者的情感 第一次 抓住扫帚尖 怜惜(不忍、同情)第二次 整理触须(整顿自己、整理自己)怜爱(赞叹、赞赏)17.(5分)特点:勤劳(1分)无伤人之心(不主动攻击)(1分)变化:原以为黄蜂好斗(是亡命之徒)(1分)忽然发现它有灵性,善解人意(1分,后觉得它可爱(1分)18.答到两点即可(4分)答案示例:(1)面对死亡要乐观、坦然(2)对生活要热爱
(3)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4)人类应该向动物学习(5)人类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生死观 19.(4分)示例:A处:(1)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死的黄蜂比作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蜂临死前优雅的形态,表现了黄蜂面对死亡的坦然、平静。(2分)(2)语段抓住秋日阳光鲜明美丽的特点,写出了黄蜂临死前环境的优美(2分),突出了黄蜂的优雅与凄美(2分)。B处: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蜂身上黄黑相间的色彩比作套色版画(2分)纯金之黄与无月之黑融合在一起,色彩鲜明,突出了黄蜂外形之美(2分)。
(二)(13分)20.(1)飞速发展的泡沫化时代,记住有意义的东西是十分困难的。(2分)(2)朗读是美好的过程,会引起感动、联想和回忆,给人以力量。(2分)21.(1)写了一篇好东西,总想去读给别人听。(2分)(2)发现了一本好书,总想让他人与自己一同感动。(2分)22.没有朗读者(1分)没有倾听者(1分)23.D(3分)。
四、(50分)24.(50分)评分等级:(一)基础等级(40分)1.一类卷(34~40分):符合题意,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流畅,条理清楚,书写规范整洁,标点正确。
2.二类卷(28~33分):符合题意,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语言较通顺,结构完整,书写整洁。
3.三类卷(21~27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充实,语句较通顺,层次较清楚,书写较整洁。
4.四类卷(20分以下):中心不够明确,内容贫乏,语句零乱,结构散乱,卷面混乱。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在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A)A.二分之一至一倍 B.三分之一至一倍 C.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倍 D.一倍
2.自治区、直辖市实行紧急状态的机关是(B)A.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公安部
3.()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2)切实保护耕地;(3)严格保护基本农田;(4)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A. 1、3 B. 1、2 C . 2、3 D. 1、4
4.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A.15日 B.10日 C.20日 D.5日
5.《立法法》的立法依据是(B)A.宪法 B.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C.选举法 D.组织法
6.以下不属于《安全生产法》中规定从业人员的义务是()。A、消除事故隐患的义务
B、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义务 C、发现事故隐患报告的义务 D、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7.下列关于罪犯的权利不具有完整的权利的是()。A、通信权; B、生命权;
C、健康权; D、人格不受侮辱权
8.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调解书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一方是公民的为()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年
9.担任公证员的年龄条件是:()
A.十八周岁以上 B.十八周岁以上七十周岁以下
C.二十五周岁以上 D.二十五周岁以上六十五周岁以下
10.在生效判决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
A.裁定暂缓执行 B.决定暂缓执行 C.裁定中止执行 D.决定中止执行
11.公诉案件的被害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时间是()A.自犯罪嫌疑人被指控犯罪之日起 B.自案件开始侦查之日起
C.自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D.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
12.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A.只能向原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
B.应当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原审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提出 C.应当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原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 D.只能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
13.甲在乙处修理电视机,因为钱不够,就将自己的手表放在乙处,而把电视机取走,乙占有甲的手表是行使(B)A.留置权 B.抵押权 C.质押权 D.典权
14.支付令送达债务人后将会产生的法律效力是()
A.债务人必须向法院提起诉讼 B.债务人应当向法院提起上诉 C.债务人可以申请复议 D.债务人可以在法定期间提出异议
15.赵某于2008年4月2日应聘到某公司工作,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3个月后的一天,赵某在工作中受伤,要求公司支付医疗费并享受工伤待遇,公司以未与赵某签订劳动合同,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予以拒绝。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赵某与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无从确认
B、赵某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自赵某开始工作之日起已建立 C、赵某有权要求公司支付医疗费,但无权享受工伤待遇
D、公司应当自2008年4月2日起向赵某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16.养老保险费用应由国家、企业或单位、个人三方共同负担,这是强调养老保险的()。
A、强制性 B、互济性 C、普遍性 D、适度性
17.发展适度规模的劳教生产,开展对劳教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实行()A.按功取酬 B.同工同酬 C.无偿劳动 D.劳动有偿
18.下列选项中,属于要约的是()
A.某校教学楼建筑招标公告 B.某公司招股说明书
C.某企业寄送的价目表 D.超市货架上标价陈列的商品
19.房地产转让的条件之一,是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应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以上。
A.49%B.20%C.25%D.10%
20.在下列三种工程建设质量问题中,()的问题可以直接依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理。A.屋顶漏水 B.墙面开裂 C.面积缩水 D.钢窗不符合标准
21.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有关先予执行,下列正确的是()A.先予执行以当事人提出申请或人民法院主动依职权开始 B.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
C.法院受理当事人申请后,应在 48 小时内作出裁定 D.当事人对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22.某体育运动员在一次世界性赛事中夺得一枚金牌,国家体育总局(部级单位)奖励该运动员5万元奖金,同时几家赞助厂商也向其发奖金共10万元。该运动员的15万元奖金所得应()。
A.全额缴纳个人所得税 B.全部免纳个人所得税 C.其中的5万元奖金免纳个人所得税,10万元征收个人所得税 D.减纳个人所得税 289.章某于2008年初购买了某上市公司的股票,2008年10月16日取得该上市公司分配的股息5000元,该股息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元。A.1000 B.500 C.800 D.750
23.李某在郊外杀了人,心里很害怕,就回来偷偷地告诉了担任县检察院副检察长的亲戚张某。张某说:“杀了人要判处死刑,即使自首也要关押一辈子,还不如跑掉。”并提供李某2万元钱,于是李某就跑到外省某地隐姓埋名,后来案发被逮捕,供出了张某的行为。按照《刑法》的规定。张某的行为已经构成()。
A.徇私枉法罪 B.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C.窝藏罪 D.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24.根据监狱法的规定,行刑法律监督的机关是()。A、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B、人民检察院; C、监狱;
25.赵某于2008年4月2日应聘到某公司工作,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3个月后的一天,赵某在工作中受伤,要求公司支付医疗费并享受工伤待遇,公司以未与赵某签订劳动合同,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予以拒绝。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赵某与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无从确认
B、赵某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自赵某开始工作之日起已建立 C、赵某有权要求公司支付医疗费,但无权享受工伤待遇
D、公司应当自2008年4月2日起向赵某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按照工商谈判的内容不同,可将谈判分为:__。A.产品谈判 B.商品谈判 C.技术谈判 D.投资谈判
2.在执行仲裁裁决时,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的情形包括()
A仲裁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
B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C仲裁庭成员有贪污受贿行为
D双方没有书面仲裁协议,仅在合同中有仲裁条款的E仲裁庭认定事实的主要依据不足的 答案:选A、B、C、E 3.A市甲厂与B市疑绿化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由甲厂提供乙公司苗木1000棵,乙企业支付货款5万元。但合同对付款地点和交货地点未约定,双方为此发生纠纷,付款地点和交货地点应为()
A 付款地点为A市
B交货地点为A市
C付款地点为B市
D交货地点为B市
E交货地点和付款地点均在B市 答案:选A、B
4.下列可使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合同是()
A赠与合同
B买卖合同
C借用合同
D建设工程合同
E货运合同 答案:选B、D、E
5.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享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包括__。
A.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 B.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 C.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D.复议机关上级行政主管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
6.根据《建造是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建造时的执业范围包括()A担任工商管理工作
B 担任建设工程施工的项目经理 C从事其他施工活动的管理工作
D法律、建设法规或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 E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需要规定的其他业务 答案:选B、C、D
7.某装饰公司与姜某之间因工作待遇问题发生了劳动争议,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解决。
A申请调解
B双方协商
C投诉上访
D申请仲裁
E提起诉讼 答案:选A、B、D、E
8.根据《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应归档的施工文件包括()
A工程测量之控制网设置资料
B建设工程图纸设计变更记录
C主体工程验收记录
D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记录
E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答案:选A、B、C
9.合同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形式有()
A合同继续履行
B采取补救措施
C支付赔偿金
D返还财产恢复原状
E支付违约金 答案:选A、B、C、E
10.根据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地位,可以将其分为:__。A.垄断企业 B.主导企业 C.前沿企业 D.衰落企业
11.某建筑构件公司由于安全资金投入不足造成两人受伤,()应当对此承担责任。A企业法定代表人
B该公司经理
C该公司财务总监
D该公司的安全管理人员
E该公司的工会小组负责人 答案:选A、B
12.在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的主体有()
A保险代理人
B投保人
C被保险人
D受益人
E保险经纪人 答案:选B、C、D
13.以下哪项民事责任承担方式仅适用于违约责任()
A支付违约金
B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C赔礼道歉
D恢复原状
E修理、重做、更换
答案;选A、E
14.下列关于关税说法正确的有:__。
A.进口税是指进口商品进入一国关境时,由该国海关根据海关税则对外国出口商所征收的一种关税
B.出口税是出口国家的海关在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时,对外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C.过境税又称通过税,是一国海关对通过其关境再转运第三国的外国商品所征收的关税 D.反倾销税是指对实行倾销的进口货物新征收的一种进口税
15.下列哪些合同既是有偿合同又是要式合同__。A.房屋买卖合同 B.保证合同 C.借用合同
D.技术转让合同
16.下列有关外汇管制的说法正确的是:__。
A.数量性外汇管制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的数量直接进行限制和分配 B.成本性外汇管制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的成本进行限制 C.混合性外汇管制是指同时采用数量性和成本性的外汇管制,对外汇实行更为严格的控制,以影响控制商品进出口
D.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
17.我国施工合同中的价款应写明工程价款的金额和承包方式,计价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A单价合同
B总价合同
C按建筑面积与平方米包干
D按施工图预算造价加系数包干
E成本加酬金 答案:选A、B、E
18.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下列关于法院受案范围的判断中,正确的是__。A.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 B.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属于法院受理范围
C.对当事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 D.调解行为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属于法院受理范围
E.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
19.下列有关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__。
A.前馈控制是指在某项经济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者行为给予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而实施的控制 B.间接控制是指着眼于提高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管理理论与技术,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工作,防止因管理不善出现不良后果的控制活动 C.实施集中控制必须在组织中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 D.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的标准
20.成熟期时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各企业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采取的策略也各不相同,一般可采取__。A.双低策略 B.进攻型策略 C.撤退型策略
D.维持或缩小策略
21.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应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
A赔偿损失
B支付违约金
C采取补救措施
D继续履行E恢复原状 答案:选A、C、E 22.某装修工程队准备改制为装饰有限公司,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在公司章程中,可以确定的法定代表人的人选为()
A董事长
B执行董事
C财务经理
D设计总监
E经理 答案:选A、B、E
23.下列关于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的比较中,__是正确的。A.从决策的有效性上看,群体决策一般比个人决策更为稳妥
B.由于个人的精力和经验是有限的,所以个人决策所花的时间要多于群体决策 C.群体决策方案获得有关成员的认可和接受的可能性要更大
D.广义上的群体决策虽然涉及若干人,但真正决策者只有一人的情形
24.市建委的下列行为中,如当事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包括()
A、限制某项目经理的人身自由
B查封某建筑公司的主要财产
C给其内部某公务员行政处分
D冻结某建筑公司的银行账户
E向某建筑公司摊派赞助费用 答案:选A、B、D、E
25.根据《招标投标法》及有关规定,下列建设项目中属于必须进行招标的范围的有()A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新建水电站
B某市居民用水水库工程
C某涉及国家秘密的军事工程
D某市利用国有资金建的垃圾处理场
一、根据材料内容推断人物身份
推测人物身份类试题, 在历年的江西中考听力题中都是不变的。一般而言, 在对话或独白中不会直接提到两人的关系或者某人的职业, 但是对话或者独白中的信息一定会有所暗示。需要考生根据所听内容及说话者在特定场景中交谈时的语调和态度, 推断说话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话人的职业或身份。常见的设问方式有who is …. 如2015 听力试题1:Who is playing basketball?2014 听力试题1:Who sent the camera to Lily?2013 听力试题4:Whom did Jenny spend her holiday with?做这类题目时, 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利用选项已给的答案, 缩小选择范围, 看清设问的重点是男士还是女士。二是要熟悉不同职业和身份的人物之间对话的关键词。要特别注意称呼以及对话中提到的关键词语, 以此来推断其中人物的关系和身份。例如, 2014 年听力试题1 中的对话。M:Lily, Is that your new camera?W:Yes, It is a digital camera from my mum and dad, It is my birthday present.对话中, 有关键词语:my mum and dad, 而且很容易听出来, 所以就能很快地进行判断。
二、根据所听材料内容推测谈话地点、时间、原因等
此类题要求考生根据所听材料中的相关信息, 推断出对话或独白发生的地点、时间、原因等。这些试题, 多数是以where、when、why等开头的特殊疑问句。如2015 年听力试题2:Where is Dave now? 2014 年听力试题2:When will the girl have the final exam?在备选答案中, 都有两个很相似的、具有迷惑性的干扰项。考生进行答题时, 可以将目标锁定在两个相似的选项上,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排除干扰项。平时, 要熟悉一些表示时间 (日期、星期等) 、地点 (学校、医院、超市等) 的单词。如果在对话中听到, 就能立即猜到谈话的环境和场所或时间, 这样就便于选出正确的答案。例如, 2014 年听力试题2。M:Hey, 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movie tomorrow? W:I can not, I will have the final exam on Monday, so I am studying for it. The question is “when will the girl have the final exam?”在对话中, 有tomorrow、Monday这两个单词, 这两个单词又是基础词汇, 要求必须掌握的。所以, 如果很熟悉这些表示时间 (日期、星期等) 的单词, 就能很容易地获得正确答案。
三、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归纳和判断
最近几年的江西中考英语听力试题中, 都有要求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归纳和判断的题目。相对而言, 这类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常见的设问方式有What do/does…mean?比如, 2015 听力试题5:What does the woman mean?2014 听力试题5:What does the girl mean?等等。解答这类试题, 一般不能遵循“所听即所得”的原则。直接提到的内容一般不是答案, 但是对话或者独白中的信息一定有所暗示。需要考生听懂整段对话的意思、全面理解对话内容, 并根据对话或独白的主要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后再推断出来。例如, 2014 年听力试题5。M:Hi, Susan!What about going swimming with me? W:That is a good idea, Tom. But my mother has gone shopping, I have to look after my little sister. The question is“what does the girl mean?”在对话中, 主要谈论going swimming这个问题, 该女孩子首先认为“That is a good idea”, 但紧接着说“But”“I have to”。由此, 可以推断出答案应该是she can not….
四、结束语
从本质上来说, 听力理解是要听得出、能理解讲话者的话语。中考英语听力试题既注重学生辨别基本事实、细节的能力, 又考查学生的理解、推断能力。对于听这一复杂的认知和推理过程, 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学生去多听、仔细认真去听, 而且在训练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去辨别、思考和推测, 促进他们听力水平的提高。
摘要:听力测试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从根据材料内容推断人物身份, 根据所听材料内容推测谈话地点、时间、原因等, 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归纳和判断三个方面, 对江西中考英语听力题中的推断能力考查进行研究。
关键词:英语听力,江西,中考,推断能力,试题
参考文献
[1]闫会学.中考英语听力试题特点与变迁[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1 (04) .
选文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人物形象,表现深刻的主题。5道试题中,有两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第1题围绕全文的结构和内容设置,第5题围绕全文的主旨设置。两道题开合有度,鼓励考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尊重考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有拓展又不脱离文体,设题灵活、巧妙。
描花的日子
①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夏天去海里游泳,下河逮鱼。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被封住了。
②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③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包揽下来。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④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一觉,开始没完没了地思考。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福的事。
⑤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颜料搬出来。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
⑥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母亲蘸了红颜料,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父亲说:“好。”
⑦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我真佩服外祖母。
⑧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我画猫。猫脍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朵,两撇胡子。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父亲说:“这可能是女人干的活儿。”
⑨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父亲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来。他说:“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的,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的柳木炭。”
⑩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料上,然后又踩到了纸上。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
(11)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猫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母亲把猫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梅花,一大幅梅花图竟然成了!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点:有着五个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
12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
(张炜/文,有改动。本文曾刊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15年第2期)
1.纵观全文,第①段内容似乎和下文“描花”这件事关系不大。你认为第①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
(2)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包揽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概括外祖母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认识。(3分)
材料一:生活是由一件件的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它串起来的都是幸福的纽扣。
材料二:据调查,在表示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人群中,72%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玩电脑或手机上。
【江西省中考试题】推荐阅读:
江西省中考地理试卷03-08
2024年江西省中考试卷01-09
江西省保险推销员试题12-27
江西省历年事业单位试题与答案12-27
2024年江西省资料员考试试题12-31
江西省2016年资料员模拟试题01-26
江西中考语文模拟试卷07-23
真题2017江西中考试题及答案09-21
江西成人高考历年试题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