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教师备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新教师备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精选8篇)

浅谈新教师备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1

浅谈新教师备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有所改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使学生系统地认识有关知识,体会有关的技能方法,在启发、感悟、练习、应用等诸多环节中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而备课则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石.新教师备课要注意与学生交流的方法,了解学生,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作 者:孙颖  作者单位: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5.1 关键词:新教师   备课   问题  

浅谈新教师备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2

一、立足生活实际,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 往往是学生进入学科教学最好的引领, 地理教学也不例外。在日常的地理学科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和着眼点, 传达地理思想, 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宋人朱熹说:“学贵有疑”, 在课前备课时, 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等内容, 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主问题。这些问题, 既要源自课堂教学, 又要紧扣生活实际, 既要是学生比较关心、希望解决的, 同时又是通过今天学习后即可知道的。一个提得准确、直击内心的问题, 往往会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 引领着学生自觉地深入文本、认真思考, 开展有效的学习探究活动, 从而由浅入深、由表面到实质、螺旋上升地学习地理、认识地理, 实现地理知识的内化。

二、熟悉教学内容, 拓宽教材体系

一个好的地理教师, 课前备课时会通读全套教材, 从总体上了解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及每一册、每一章、每一节的具体安排, 而不是孤立地去阅读课本的某一章、某一节。熟悉教材的整体内容安排和体系框架, 有助于教师在备课时更为精准地把握具体章节的教学目标。

同时, 教师课前备课时, 还应广泛地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以及平时积累的其他资料, 从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充实教学内容。目前, 现代社会正以超乎人的想象的速度在阔步向前, 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地理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广泛应用, 各类报刊杂志、电视电脑等媒体的普及与覆盖, 使得今天的地理知识变得多元和丰富, 而生活在这种大趋势下的学生们, 自身的生活实践也变得丰富而多彩。

由此, 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 在课前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 广泛搜集、查阅、筛选相关的地理信息, 结合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 进行编排和设计, 因势利导, 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学生架起一座教材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将课本中的知识和社会生活实践贯通起来, 促进其知识系统成型发展, 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分析知识现状, 实施分层教学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 一个正在发展着的生命个体, 而这些生命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总会存在着一些差异, 具体到教育活动中,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和接收程度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统一的教材, 面临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 这些因素我们教师备课都要考虑到。早在几千年前, 孔老夫子就明确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著名观点, 这种观点延续到今天, 一个主要的实施途径就是分析学生现有知识状况, 因人而异, 实施分层教学。

在课前备课过程中, 教师既要分析班级的整体情况, 精确定位教学内容, 学生已经会的不讲, 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可以会的不讲, 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又要熟悉不同层次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 哪类学生接受能力强, 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弱, 怎样区别对待, 哪些知识哪些学生已经掌握, 还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同时还应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哪些需要进一步培养, 哪些不良习惯、方法需要纠正等等, 继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 实施分层教学, 调动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各类学生的优势, 相互取长补短, 让学习过程成为每个学生参与的过程。

四、放眼学生发展, 革新教学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地理学科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素养的提升, 由此, 课前备课时我们不仅要备知识, 更要关注学生。教师要通过课前调查、座谈、走访等方式澄清、摸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具体情况, 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

特别是现阶段, 撤点并校等教育措施实施之后, 很多地方的班级教学出现了“多区域模式”, 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的学生, 却来自于山区、平原、城镇、乡村等不同地域, 而不同地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以及地域特色的差异, 则直接导致同一个班级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体验等个体认识不尽相同。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差异, 把握这种现有资源, 通过组织实地观摩、“带你看看我家乡”等主题实践活动, 引领学生在观摩中、在聆听中感受、理解和探究。例如:在以往被忽视的乡土地理方面, 《地理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了具体要求, 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等多元的学习方式, 拓宽学习空间。

语文教学备课中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篇3

一、瞻前顾后,强化整体意识

教材的编排是科学有序的,每部分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在学期初备课时,教师一定要树立整体意识,统筹安排各部分内容,把握重点、难点,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学期初备课时要备的不仅仅是领导要求的一个或两个单元,而要通读整册书,还要回顾上册书以及下册书的内容,做到瞻前又顾后,统筹安排、整体设计。魏书生老师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不但自己这样做,而且还要求他的学生在假期预习整册书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领会编者的意图,然后建立起知识体系,长此以往,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形成自学能力。具体说,就是在备一篇文章时,要置其于单元中,更要胸怀全书、放眼学段。

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本单元主要表现童心童趣的快乐,从课外练习中可见它承担着几方面的任务: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通过朗读、分析、学习、体会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挖掘这两个方面的要素,设计教学方法。不可节外生枝,去渲染其它方面的主题:揭露和批判封建教育对人身心的束缚。上册的《风筝》也是如此,应该重点体会亲情及景物、心理描写,而不要特讲“精神虐杀”、“自我反省与自我批判精神”。同样,在《社戏》中要引导学生感受伙伴的纯真和乡村风俗。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表现的是鲁迅对弱势群体的感谢与怀念,至于什么批判封建迷信、歌颂劳动人民等主题也不必放大。随后,学生在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一文中体会到的是一个刻苦勤奋的学生对老师真挚的感激与思念。如果我们在讲授鲁迅的文章时都能把握住编排意图,突出主要意旨,那么在初一、初二阶段认识的鲁迅先生就不是政治化、充满火药味的鲁迅,而是充满人性化、个性化,富有人情味的作家。到了三年级,我们接触到两篇文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才让我们看到一个深刻、尖锐富于批判精神的斗士。如果才接触鲁迅先生就把他的所有思想全盘托出,学生可能无法接受,不能理解,反而适得其反,产生模糊的印象。这就是瞻前顾后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强化教材与教学的整体意识。

不仅在讲读文章时要强调整体意识,在写作训练时,在文体、文题等方面也要注意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联系。

二、知己知彼,胸中有人有文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和沟通,备好一节课的前提是解读文章、了解学生。解读文章不仅仅应该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等外在形式,还应该深入体悟作者创作的情感和意图,达到能与作者对话的境界,然后才能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游刃有余地起到联系和沟通、理解和升华的境界。如果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够做到这一点,或者是大概了解一下,在课堂上就很难做到深刻、准确地传达作者的观点,更谈不上阐发出自己的见解,课堂教学就可能出现脱离文本、误解文本的现象。

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老师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老师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人惨不忍睹。所以,首先,备课环节更应注重“备学生”。有时老师自认为很了解学生,所以课堂教学一厢情愿地设计很多环节和问题,但是仍然和学生脱节,或者是学生认为没有价值的,或者是学生无法理解和完成的,或者是以前就做过的。总之,如果用僵化、固定的思维去预测学生,也是事倍功半的。备课上课时,要充分了解学情了解作者,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好教学的起点,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避免形式主义。

大多数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这时候,教师更应该在提问题上下功夫,多提有价值、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不断去发现探究,提高思维能力。

还有的老师照搬名师的方法,不顾及学情,结果“挂”在了课堂。我就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她参加一次优质课比赛,提前听取了专家的意见,看了一系列名师的讲课录像,设计好自己和指导教师都认为很好的教案。没有想到遇到了学生没有预习、课堂气氛沉闷等困难,但自己并没有改变教学设计,结果以失败告终。这是没有重视教学预设与生成、盲从名师而造成的恶果。

其次,设计灵活,多点空白。课堂上的情形是千变万化的,预设的再周密,也无法应对生成的突变。如果我们只准备单一方案,是不够的。我们要尽量多设计几套教学方案,为课堂上的灵活运用作好准备,这样才能发挥出备课的巨大作用。当然,这些方案是不一定写在备课本上的,可在自己脑中“预演”一下,以应对“不测”。同时要注意,我们的教学方案是需要一贯性的,不要让学生难以适应,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要在稳中求变,如诗歌一般,要有空白美,空白的地方就是我们联想和想象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灵活处理的地方。

再次,要形式多样,别具一格。除了写在备课本上这种通常做法外,还可备在课本上,备在优盘上、电脑中,甚至是纸片上,哪种形式便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就采用哪种形式。

三、读文外之书,丰富完善自我

语文老师不读书、写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腹有诗书、手写美文、出口成章是对语文教师的期待和要求,那么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呢?我现在想说的是,如果你已经来不及阅读太多没有读过的文章,那么可以在备课时弥补,去读文外之书,就是与教材有关的书籍,可以帮助你扩大知识面,让你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可以丰富文本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学识渊博的印象。如,讲析《爸爸的花落了》一文,一定要阅读《城南旧事》感受那个时代;学习一首普希金的诗歌,你一定还要读读他的其他作品,如《自由颂》、《致大海》等,要进入那个时段和诗歌的意境中;为了讲授都德的《最后一课》,你也有必要去阅读《都德短篇小说》,感悟作者的创作风格特色——读的时候,要注意摄取重要的、有用的内容,经过加工用于课堂中。

如,在《曹刿论战》中有“肉食者鄙”说。如果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难免会问老师:为什么吃肉的人就目光短浅呢?许多老师也许答不上来,如果一个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想到这个问题了,就会查找资料,会看到清朝才子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有这样一段阐释:“‘肉食者鄙’,非鄙其食肉,鄙其不善谋也。食肉之人不善谋者,以肥腻之精液,结而为脂,蔽障胸臆,犹之茅塞其心,使之不复有窍也。此非予之臆说,夫有所验之矣。诸兽食草木杂物,皆狡‘橘字木旁换犭’而有智。虎独食人,不得人则食诸兽之肉,是匪肉不食者虎也;虎者,兽之至愚者也。何以知之?考诸群书则信矣。虽然是一家之见,但不无可取之处。”假如在上课时穿插讲授。学生会很感兴趣。也会树立一个教师的威信,学生会觉得老师知识渊博,“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错。

“一年之计在于春”,教学之计在于备,备课之计在于精,在期初备课之时,给语文老师提出以上几点建议:整体把握、备文备生、读书充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精致、扎实,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备课中应注意的问题与策略 篇4

一、备《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要准确地把握模块对各条“标准”的要求,把握教学的尺度和关注的重点、难点,做到详略得当,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物理课程标准对“运动的描述”的要求是:能用公式和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即标准要求学生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等描述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注意不要在此设置难题或偏题,用公式描述匀变速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抽象、准确等特点,感受数学方法的奇妙,认识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会用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认识图象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即与数学公式相比,图象法显得直观、形象、生动,在解决物理问题中让人一目了然。

二、备教材、教参

1.熟悉教材要求。备课时要通览所用的教科书,熟悉其全部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最后,不仅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而且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从教书育人两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

2.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对章与章、节与节,都要弄清其本质联系,找出其内在规律;然后,找出哪些是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单元)的重点、难点、弱点,进而根据每章节(单元)的教学目的,确定每节(次)课的教学要求;最后,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参考书、资料、文献,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寻求问题的讲解角度,同时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学性,考虑如何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使智力发展寓于知识传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处于要学、爱学、好学之中;挖掘教材的实践性;考虑理论联系实际,使能力培养寓于知识运用之中。

3.处理教材要求。按照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开拓知识领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成就。教师知识丰富了,方能得心应手,讲解自如。

在备教学参考资料时,要特别注意教材的“缝隙”,即潜伏在教材深处不易察觉的“隐蔽点”,要注意教材的缝隙是哪些,在哪里;必须用心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勤查工具书,多做资料卡,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建立一个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圈”;须用心研究和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志趣和思维方法,从中揣摩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意外发问”,做到知己知彼,方能“临阵不乱”。通过备内容,最终要做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教师在备物理教材时,既要钻研教材,更要超越教材,灵活运用,随时关注生活,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并及时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只有把自己变成了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备学生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进行。因此必须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思维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已能运用,哪些学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学生虽已领会,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错等等。在备课时不妨认真思考以下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支撑新知识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还缺乏哪些知识和经验?(2)学生有什么学习的“需要”?这些需要与知识之间有何联系?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它们?(3)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识学习所必须掌握的技能?(4)学生有哪些兴趣、爱好亟待激发,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5)学生对哪些知识能够自己学会?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6)学生具有了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7)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

了解学生的途径除课下调查、个别谈话,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提问、黑板演练、动手操作、测验考试、批改作业及分析试卷等多种渠道进行。有经验的教师还能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动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

四、备方法

备方法,实质是把教材个性、学生个性科学地组合并升华为一个大的个性化教学系统。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末小结;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索,鼓励创新;如何联系实际,使用什么仪器设备,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进行什么演示和示范;安排哪些练习和作业及语言的组织,板书的设计,例题的筛选,教具的使用等。备方法要灵活多样。根据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征,教学方法必须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富于变化,努力寻求适宜的新颖方法。尽力做到“堂堂有异,课课有别”,常教常新。二是不仅要备教法,还要备学法,研究学生如何“学”,从“学”的角度来研究教,以使学生能够“会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风格结合自己的特长“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别开天地”,在备课、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

五、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因素与条件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及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挖掘利用无形的课程资源与有形的课程资源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信息存在于学生头脑中,教师可以通过交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解,从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

化学中考复习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5

1、几个操作的区别:

⑴检验:拿来一种药品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对其进行认证是什么物质。如:检验氧气,只能用带火星木条。

检验二氧化碳,只能用澄清石灰水。

⑵鉴别:与检验极为相似,但一般为二种或二种以上物质,检验方法一般只有一种,而鉴别方法可以有多种。

如:鉴别三瓶气体空气、氧气、氮气,用燃着的木条,也可以用别的方法。

⑶除杂、分离:极为相似,除杂只要能把杂质除去而不引入新杂质即可。但分离必须保证被分离的药品均完好。除杂可以用物理方法,也可以用化学方法。

如:除去铜中的铁粉,可以用磁铁吸引,也可以用盐酸除去铁粉。

2、有关化学方程式

⑴置换反应如果在溶液中进行的必须保证盐可溶:

如:氯化银和铁表面看是可以的,但氯化银是不溶的,就不能和铁反应了。

⑵区别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一定要从定义出发,不能凭主观臆测。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不是基本反应类型要注意。

⑶在填空题中涉及到的方程式,书写时要谨慎,最好选择比较熟悉的,不能把平时不常见的写上,容易造成误判。

⑷Fe在置换反应中显正二价,而在其它反应中一般显正三价。如氯化亚铁常参加置换反应。⑸规律:酸和碱一定能反应;金属氧化物一定能和酸反应;碳酸根遇酸反应;氢氧根遇铵根反应;等等。

3、物质构成和组成方面

⑴宏观概念不能和微观概念混淆

常见判断正误,如:水由氢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

水由氢氧元素构成(×)。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水分子由氢氧元素组成(×)

⑵注意相对性

有些问题是有相对性的,如: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这是对的。但加两个字就不对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似。因为He 和Mg是个例子。

所以要时刻注意一定、不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区别。这里有文字游戏,也有知识的广度。在这里我们要善于总结和积累。记住特殊的例子。

⑶在判断物质的种类时要注意一定要从概念出发,不要凭感觉和以往的经验。澄清概念才能准确判断。如:FeHeCC60它们都是音质,同种元素,且是纯净物。Na2OHClO它们一个是氧化物,一个不是。特别是酸碱盐的区别。

4、选择题

共10个,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一般情况前7个容易,后3个稍难,这里要说明的是也有个别难题出现在选择题中。

方法指导:

一直截了当地选出,即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不用看别的,属于特别简单;如下列是物理变化的是哪个。

二要逐个分析,如下列正确的(或错误的)说法是哪一个;要思考比较,如不会可用排除法。三有计算内容的,要从最简单的选项入手,如数原子个数的,如该项对了,就不用看其它的了,可节省时间。

5、实验探究题

目前中考的此类题型一般是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问题(2)猜想(3)查阅资料(4)实验探究(5)分析结论(6)改进反思

这几个步骤是紧密相联系的,一般问题出在(4)实验探究(5)分析结论(6)改进反思中,这里涉及的问题有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等。

做此类题要注意:一要认真审题,二要思维拓展,三要善于总览全局。

具体题型:

(1)化学反应类:在做实验时两种或几种物质反应后探究残液成分。比较常见的有盐酸与烧碱反应后的残液成分。

(2)药品保存类:如烧碱、熟石灰、生石灰等保存时间长了,探求其成分的变化。

(3)除杂类:如工业生产中的食盐提纯等。

(4)化学原理验证:如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条件等。

细节指点:

(1)不能忽视关键词语;如过量、少量、适量、一定量,等是不一样的,在有些探究题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向硫酸铜中加入铁粉,铁粉的量是要特别考虑的。

(2)要搞明白问题的来龙去脉,分析透彻后才开始做题。

(3)要把问题具体化,也就是说明白考的是什么。

(4)要灵活多变,不能仅凭现有的知识,如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氧气,但钠在氯气也可燃烧,镁在二氧化碳中也可燃烧。

6、计算题

题型:

主要有以下几种:

㈠直截了当出题,是最简单的一种比较少见,如电解10克水,可以生成氢气多少克? ㈡从生成物求反应物,如告诉我们生成沉淀的量或生成气体的量,来求其他的量。属于稍难的题型。

㈢从质量差上做文章,如原来有10克铁粉,加入50的盐酸后,充分反应,质量变为49克,求气体的生成量等。

㈣给图象问题,稍难,分析图象的横纵坐标,得出关键的量,进行计算。

做题中注意的问题

(1)一般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一定要注意必须用纯净物参与计算。如沉淀、气体、固体等。不能用溶液的量来计算,溶液是混合物。

(2)重视关键词语;如过量、少量、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不再产生气体,等等。

(3)找到关键的量;如气体、沉淀等,往往就从这个量求其它的量。

(4)要注意有干扰性的数据,如给了三四个量,但其实只用两个即可。不要盲目做答。

(5)要注意所求的量是什么,不要最后功败垂成。如让我们求质量分数而不是质量。让我们求杂质的量,而不是反应物的量。

注意书写步骤: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定要正确,否则扣2分;

2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要准确;

浅谈新教师备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6

作文讲评是教师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综合作文评改中发现的问题,在全班进行总的分析和评论,它对学生下次以及今后的作文会有所启示。因此,作文讲评既是前次作文练习的小结,又是对以后作文练习的指导。这是作文训练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我认为,在作文讲评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每次作文讲评要有重点,按课标的要求,作文讲评要抓住全班学生作文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而不是抓一些枝节问题,也不是面面俱到,什么都讲,讲评要突出重点,这样,学生的印象才能深刻,抓住共同性的问题,才能引起普遍的重视。

2.作文讲评重在鼓励,在讲评的准备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全班学生共同性的优点、共同性的进步,讲评时及时进行表扬、鼓励,不只是表扬少数几个作文写得好的学生,还要照顾全班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表扬,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只要自己努力了,作文是能够进步的,只要作文有点滴的进步,同样可以受到教师的重视和表扬。得到表扬之后就对作文产生巨大的兴趣,下次就能想方设法地努力去写,作文能力就会更加提高。

3.作文讲评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大家讲,大家评,而不能只是老师讲,学生听,作文讲评时,师生共同活动,共同分析和评论作文,不仅能使大家都来学习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作文的缺点,找到努力的.方向,还能启发大家在讲评的过程中,自觉联系和运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因此,作文讲评时要让全班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把自己对作文的认识、收获和需要推敲的地方都谈出来,这样做,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大家逐步懂得作文应该怎样写。

4.作文讲评和作文指导一样,既要抓住共性的问题,又要不放过学生作文显示出来的个性特征,讲评时,对作文中用词造句富有新意的地方,思想认识有独到见解的地方,都要表扬和鼓励,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逐步具有开拓和创造精神。

5.作文讲评要注意和作文批改密切配合,作文的批改和讲评是紧密相连的,作文批改要为作文讲评做准备,批改要及时,归纳全班学生作文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发现较差学生的点滴进步,发现比较典型的病句等,批改时这样做了,作文讲评的材料也就准备好了,这样,讲评也就指导了学生的修改。

浅谈新教师备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7

作为教师, 如果说到备课肯定人人都会, 至于该怎样备课, 也是人人皆知。但是由于每个教师的教学经历不同, 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把握程度不同, 同是一节课, 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备课思路、教学设计, 备出来的课也是五花八门。备课无止境, 同样的内容, 同一个人每次备课都有不同的收获。但是, 教师很难确定怎样的备课方法最适合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所以, 对于教师来说, 备课是个老生常谈的课题, 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创新的话题。

一个教师单独备课, 势单力薄, 能力有限、资源有限, 所以教师合作备课应运而生。合作备课成为教师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各展所长、共享智慧的平台。一方面, 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强项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为别的教师提供借鉴;另一方面, 也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教案书写中解放出来, 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中去。因此它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良策。但是合作备课的组织与安排要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 仍然要有固定的组织、统一的时间、固定的地点, 这在形式上很容易做到, 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却不理想。比如, 合作备课的时间长短无法固定, 备课成员只限于同一年级, 或同一学校的数学教师。

现代社会生活中, 网络已成为人们的必需, 网络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毫无疑问对我们教师备课也产生极大影响。网络中教学资源丰富, 呈现多样, 搜索便捷, 为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平台。为了解决合作备课中出现的教师时间紧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作用, 我们可以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借助网络环境, 实施网络合作备课。它为教师们相互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提供了平台, 发挥了同一学科教研组成员的合力, 同时又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最终以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让教师真正合作, 共享智慧, 取长补短, 形成合力, 是网络合作备课的终极目标。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 我认为在教师的合作备课活动中, 是“心态决定一切”。不管什么样的教科研形式, 良好、积极的心态都能激发个体参与活动的生命活力, 纵然没有制度的约束, 个体的智慧活动也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反之, 缺乏主动、积极的心理准备, 消极应付集体备课活动, 即使有严厉的制度规定, 也无法激发个体的心智。因此, 教师良好的心态是网络合作备课赢得真实的前提。

网络合作备课的主要途径有很多, 但无论哪种形式都需要教师从单一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向参与网络建设的方向转变。

一、利用QQ备课

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 几乎每一个教师都有QQ号, 在闲暇时间也和朋友同事聊天交流。所以我们数学教师也可以利用QQ和学校同事约定时间进行教学经验交流, 研讨教学的难点。甚至可以建立QQ群和其他学校、地方的同行一起在网上讨论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利用这种形式备课没有空间的限制, 可以解决合作备课地点不便的缺点。如果个别教师时间不方便, 不在线上, 其他教师也可以给他留言, 等他有时间及时查看信息。此外, 如果教师在固定的地点坐在一起面对面地进行讨论交流, 有的教师可能会因为害羞或自尊的原因不愿讲出自己的意见, 怕讲出来觉得尴尬, 这样, 合作备课对他也未能起到实效作用。然而利用QQ交流的方式进行合作备课, 教师不必面对面, 就可以畅所欲言地交流, 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教学的疑惑, 进行讨论。

二、利用备课空间、备课博客

数学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备课空间或博客。模块教学是数学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 体现新课程理念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最显性的特征之一。模块作为数学新课程中教学组织内容的基本单位, 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形成的, 按模块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是合作备课的主要任务。首先, 教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 即一个模块的整体内容对应的课时需要做出相对的时间划分, 以保证课程内容的实施。其次, 还要根据模块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 确定该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式、检测手段、评价方法等。在完成初步备课之后, 把结果放到空间上或自己的博客中, 让大家共同交流讨论。也可以把自己的教学经验, 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发布到空间、博客中供其他教师参考借鉴, 或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备课方式, 合作的意义已超出我们一般的认识, 任何一个数学教师都可以与其他教师交流, 甚至可以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教学思想进行“亲密接触”, 与世界上最优秀的教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三、利用BBS论坛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站, 数学教师可以在自己学校的网站上建立BBS论坛, 把它当成数学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式、切磋教学艺术的平台。比如, 当前教师们比较关注合作备课, 在BBS论坛上大家可以讨论交流合作备课陷入了哪些误区;如何走出合作备课的误区;怎样实现有效的合作备课;合作备课“备”什么等一系列的教学问题, 这种方式的备课打破了同学科、同年级教师之间的专业壁垒, 实现了“大脑联网, 资源共享”, 体现了数学教师以及同行间教学艺术的追求, 营造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数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总之, 备课是一门艺术,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合作备课也应该不断创新。无论是小组还是个人, 都应具备创新意识, 博取众长, 尝试网络合作备课, 通过收发信息、建立博客、浏览信息栏等方式把合作备课活动变成数学教师科研的新阵地。

摘要:合作备课是教师一种全新的备课方式, 本文作者针对合作备课出现的问题, 认为数学教师应该利用网络环境合作备课, 从而完善和发展合作备课。

浅谈新教师备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8

关键词:新课标;政治教师;有效备课

一、备好课标

教参和教材课标即课程标准,是政治课的灵魂。无论是教材的编写与修订,还是《考试说明》的要求,都应以此为依据。所以,政治教师备课首先应备课程标准。政治教师只有对课程标准进行科学解读,把握知识考核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实现教学过程中的高屋建瓴和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参即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备课不可或缺的助手。它按照模块单元组织教学资源,详细分析本单元的地位、内容结构及其每一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难点,还补充了一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结合学情正确运用教参中的“操作建议”和“设计意图”对有效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教材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统观全局,构建知识结构的网状体系。政治教师要具备遵照课标进行个性化解读教材的素质,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思路。

二、备好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学希望全面地教育人,那么它就必须全面地了解人。的确,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是备课活动的最终服务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分析学生的差异性,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哪些问题适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哪些问题适合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加以点拨,哪些问题必须深入讲解,等等。

三、备资源

备资源即开发、选择和利用课程资源,这是由政治课与时俱进的课程特点所决定的。由于政治课相关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就要求教师精心备好课程资源,既要有效地挖掘课标、教材、教参资源,更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他优质的教学资源。。

四、备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政治教师,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在备教法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突破口,着眼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或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这要求教师在备教法时,在知识引入、情境设计还是探究活动安排上,应该密切联系现实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或话题,帮助和启发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的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二是注重展开思维的过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思维过程中获得知识。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培养,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际生活事例中逐步运用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模块的观点和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五、备预设与生成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化的对话和交流,意味着教学将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传统的强调预设性的备课,显然不适合时代丰富多变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要处理好课前“精心预设”和课中“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笔者在“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时预设了一个问题:目前你最大的愿望和理想是什么并阐述理由。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是当军事专家为祖国研制航母,有的是当医生攻克世界疑难杂症……突然,班上一个叫杨婷(化名)的女同学小声地说:“老师,我想找个多金的白马王子,共度幸福一生。”学生听完表现各异,个别男生还开始起哄。笔者心里咯噔一下,但很快镇静下来,请她告诉大家这样选择的理由。杨婷回答说:“他们都选择发展事业,但我觉得社会上流传的‘女孩子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蛮有道理的。所以我想努力打拼事业不如努力寻找爱情。”最后,笔者因势利导做了总结:“同学们,杨婷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勇气可嘉。但是我还是要提醒几点。一是爱情是崇高的,是建立在人性自由和平等上的,纯粹的多金只能带来物质的丰裕,而不能代替精神的享受和自由。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崇高的精神追求。二是理想爱情的实现需要条件。一个不能自立、不能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的人拥有的爱情也是昙花一现和不堪一击的。只有当时机和条件成熟了,才能实现爱情的恒久。”这样一节课下来,师生互动热烈,真正做到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让理想教育入驻学生的心田。

六、备练习

一定的课堂及课后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精讲精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要围绕课标及《考试说明》,精心设计高质量、有重点、有层次、有针对性、有拓展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针对学生练习中暴露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巩固新知,提高教学实效。

七、备反思

上一篇:物业经营管理名词解释下一篇:财务会计实习述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