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业务部的述职报告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际业务部的述职报告(共9篇)

国际业务部的述职报告 篇1

本人系XX银行XX分行员工,XX年8月参加工作,任国际业务部国际结算岗。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4年已经过去了。在本人参加工作4年的时间里,受到领导和各位前辈多方面的关心和照顾,在工作上亦受到了无微不至的指导,我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国际业务部是负责分行外汇政策的落实和与的专业管理部门,是日常的国际结算工作和风险和内控的日常管理职责部门。本人所在岗位,主要负责日常的审核单据;为贷款审批部门提供打包贷款和押汇贷款业务的专业指导意见,并在贷款发放后,及时注意最新动态,在业务层面上出现可能导致无法还贷的风险点时,及时向信贷员和信贷支持中心做出风险提示;另外负责国际间银行通讯系统(即swift系统)的信息收发工作。6月份中旬,新增添了一项工作:信用证项下和托收项下的收汇,包括了出具联系单告知会计部门入帐,和在有贷款的前提下做出收汇还贷款的提示。

此外,兼职本部门信息安全员,负责部门电脑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感慨万千,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发现了许多不足。在XX年结束之际做个小结,以此鞭策自己在今后工作中表现得更好。

进入华夏银行的4年多时间里,在领导和前辈的关心照顾下,本人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努力工作,积极学习业务知识、掌握操作技能、适应工作岗位,基本能较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本人是理科本科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接触全新的银行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过程不仅是专业的换位,更是一种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换位,在单证岗位上,本人认识到认真的学习、正确的方法、严谨的态度、积极的沟通、努力的思考,才能获得最准确的审单结果和最高的工作效率。也正是银行业这种对我而言全新的工作,提供给我一个全新的学习机会,在华夏优良的成长环境下使我能够养成在每一天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的知识,努力了解银行业、金融业的运行规律,把所学所悟的点点滴滴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工作中。

正是由于以上的认识,本人在过去的时间里努力向各位前辈学习业务知识,严谨认真的完成了本职工作。努力地养成着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方法,近来的工作使本人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良好的工作习惯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工作的条理性上,对工作效率也有很好的提升。

从事新的收汇工作,需要牢记工作的要点,从简单的入手,由浅入深,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其中的窍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今后还将继续努力。

国际业务部的述职报告 篇2

一、国际保理的概述和发展现状

1. 概述

国际保理(International Factoring)是国际保付代理的简称,发端于19世纪末的美国,继而兴起于欧洲,今日更向全球发展。它是国际货物买卖业务中掘起的一种界于托收和信用证之间的、兼具商业和银行双重信用功能的货款收付方式。由于各国和各地区的商业习惯和法律规定不同,国际保理的定义不尽相同。国际保理是以赊销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贸易提供销售账务管理、应收账款收取、信用风险担保和资金融通便利中一项或多项服务,并办理相应的应收账款债权转让或担保手续的综合性金融业务。

2. 发展现状

保理业务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随着各贸易国家信用证的使用率降低,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呈现喜人的发展趋势,但与主要贸易伙伴仍有明显的差距。由于现阶段美元持续疲软,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正在削弱,而采取保理这种国际贸易结算工具是改善这一窘境有效的途径。

数据来源: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网站

二、保理业务的风险

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已经遵守当时加入时所作的承诺,将金融业全面放开,作为一项盈利能力较强的中间业务,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控制保理业务的风险也势在必行。

1. 信用风险

保理商买断出口商应收账款,便成为货款债权人,同时也承担了原先由出口商承担的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的风险。债务人由于自身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等原因,拒绝付款、拖延付款或无力偿付商务合同债务,使应收账款债权不能完全或部分实现的风险,即为信用风险。保理业务的信用风险既有来自保理业务本身操作中的内部风险,也有来自外部商业信用环境下的外部风险,信用风险的分类及产生的原因如表2所示。

2. 国家风险

国际保理业务中,买方国家的政治、法律、经济政策的变化,随时影响到保理商的利益。国家信用风险给国际保理业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延迟付款、暂停付款或没收付款。由于国家信用风险一般不易预测,一旦出现,往往对进出口商和银行保理商造成巨大损失。影响国家信用风险的因素纷繁复杂,主要有政治、经济、法律、战争等多方而的因素。

3. 法律适应风险

国际保理业务由于涉及多方当事人及跨越不同法域,因此每一方当事人不可避免地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我国的保理业务起步较晚,至今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保理业务法律体系。虽然在实务中我们已经接受了FCI的《国际保理管理规则》,以及国际上颁布的《国际保理服务公约》、《仲裁规则》等国际统一的操作规则,但这些法律规范还不能直接用于指导和监督我国保理业务的具体开展。“南京爱立信事件”的发生,其核心问题之一在于保理业务的一些通行做法与国内法律环境“不兼容”。发生争议时,不同国家的法院将依据各自不同的冲突规则确定适用于该问题的法律,而法律选择的不同会导致争议解决结果的根本不同。这使得保理业务面临着很大的法律适用风险。

4. 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是指因合同必要条款的缺失而不成立或合同成立但未生效,或因合同约定有法律许可但不利于保理商的事项,或因合同约定有与国内保理业务本身不相匹配条款即保理商不应承担的义务而产生的交易危害或损失。不利的情形具体表现为:一是保理商没有在保理合同中明确约定销售商的合同义务,如售后服务、产品质量、交货方式、交货日期、交货地点等不因债权的转让而转让,从而因债权的转让而承担保理商本身无法承担的合同义务;二是保理商在客户的选择上没有注意到销售商与买方的买卖合同中是否约定合同应收帐款可以转让的条款,导致买卖合同中的应收账款在保理商与销售商之间不能转让;三是保理商没有要求销售商与买方在买卖合同中约定禁止行使抵消权,使得买方可用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同时到期的对销售商的债权抵销转让的应收账款,导致在无追索权的国内保理业务中保理商的收益直接遭受损失。

5. 款项被索回或反转让的风险

一般情形下,在发票到期后90天内债务人未付款,出口保理商会将款项扣除相关保理费用后支付给出口商,保理业务至此宣告结束。但也有可能因为进口商提出争议,或出口商没有严格遵守保理合同的有关规定,保理商拒绝承担信用担保责任,并索回或反转让预付款或贸易融资。可见,由于贸易争议的产生导致进口保理商不对进口商的不付款承担赔偿责任,而出口保理商也可据此向出口商索回或反转让预付款或贸易融资。

6. 信用额度被取消或被缩减的风险

保理商在核准信用额度后通常要承担核准额度内的债务人的信用风险,但在面临尚未发生但比较确定的风险时,保理商有权根据相关情况的变化以适当的方式单方面降低或撤销信用额度。信用额度的取消或缩减是GIRF赋予进口保理商酌情行使的一项权利,但这也出口商最难接受的的条件之一。

三、保理风险的控制

1. 信用风险的控制

针对信用风险,出口保理商应当首先明确界定信用风险。承担信用风险是保理商开展国际保理业务所提供的一项基本职能,信用风险常常是与争议对应出现,发生信用风险时,出口保理商要承担担保付款的责任;然而在发生争议时,被核准的应收账款债权自动成为未核准债权,出口保理商无需承担担保付款责任。可见,面对信用风险,出口保理商最为把握的防范措施就是在出口保理协议中尽可能限制信用风险的范围,而尽可能扩大争议的范围。另外,保理商加强财务报表分析。根据企业每月的财务报表,采集相关的财务信息,判断企业在财务方面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关注债务人的业务开展并对其发展前景有一个合理判断。再次,实地考察客户。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考察,发现客户在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变化,并对其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做出判断,及时进行贷后风险分类认定。作为保理商,国内商业银行还要完善授信管理及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加强保理业务的控制与管理,这些基础工作是确保保理业务顺利开展的关键。

2. 国家风险的控制

保理商一般都会避免选择在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动荡的国家开展保理业务,并建立国家风险的防范机制。

3. 法律适用风险的控制

针对法律适用的风险,出口保理商可以在签订出口保理协议时与供应商做出如下约定:供应商同意遵循出口保理商先前与进口保理商订立的相互保理协议,以及GRIF相关规定来办理相关业务,具体业务程序遵循国际保理商联合会会员间业务联络的标准程序。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法律适用上风险的产生。

4. 合同风险的控制

针对合同有效性的缺失,以及该合同未被履行或不当履行带来的风险,出口保理商应当在开展保理业务时认真审核供应商资信程度,包括对供应商履约情况的审查,对供应商与债务人交易历史的审查,如果遇到双方互负有债权债务关系,就要慎重考虑是否开展保理业务。此外,还要对相关单据的真实性做细致审查,包括对发票,商事合同本身真实性的审查。原则上,出口保理商不应对供应商与债务人为“关联企业”所开展的关联交易做保理。做到了必要的审查后,出口保理商还可以要求供应商自己对商事合同的有效性做出承诺,保证自己的履约行为,保证所转让的应收账款债权不会遭到抗辩、抵销或反索。如果供应商有违承诺,出口保理商将不对相关的应收账款债权承担责任。对于商事合同限制债权让与问题,出口保理商不仅要注意审查商事合同是否约定有限制债权让与的条款,还要注意审查该商事合同是否具有法定限制债权让与的情形,以及合同性质上是否具有不得让与的情形。出口保理商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要求供应商对应收账款债权的可转让性做出承诺,如果有违承诺,供应商将承担违约责任。

5. 款项被索回或反转让的风险的控制

随着保理商对债权的购买,对出口商而言,减少争议的措施就是控制款项被索回或反转让风险的措施。而贸易争议通常是针对货物的规格、质量、数量、服务水平,以及交货期限等提出。因此出口商除了严格履行合同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尽可能充分地了解进口商的诚信问题;拟定严密、严格并符合国际惯例的买卖合同条款;全面切实地履行买卖合同和保理合同;争取在合同中规定进口商提出争议的时间限制;注意单据质量和保存。

6. 信用额度被取消或被缩减风险的控制

这种风险主要是GRIF对保理商的保护性规定造成的。要规避这种风险,出口商在与保理商签订保理合同时应排除GRIF中进口保理商有权无条件的缩减或撤销信用额度的规定,而改为何种情况下才可缩减或撤销的明确规定,以防止保理商滥用这项权利。并明确在此种情况下所造成的损失由哪方负担,并明确订立出现哪些具体事由时才可以撤销信用额度。此外,出口商在收到保理商缩减或撤销信用额度时应切实做好有关协助工作,停运在途货物、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因为GRIF明确规定出口商有此义务。最后,出口商也应密切注意和监测进口商,出现保理商缩减甚至撤销信用证额度,一般都是进口商的财务状况等出现不利情况,这时出口商可以根据商务合同的约定适当控制商务合同的履行;最后,出口商可以在买卖合同及发票上注明“货权在货款全额支付前仍属于卖方所有”,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进口商拒付时货款两空的局面。

摘要:作为债权保障“三驾马车”之一的国际保理源于国际贸易,近几年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国际结算方式之一。本文分析了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黄斌:国际保理——金融创新及法律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李金泽:国际贸易融资法律风险防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国际业务部的述职报告 篇3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商会第600号出版物)(以下简称UCP600)第四条“信用证与合同”及第五条“单据与货物、服务或履约行为”,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方面处理的是单据,与实际货物、劳务及其他行为无关。但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在处理信用证业务时可以完全不考虑贸易背景,具体到实际操作,为了防范风险、保证业务的顺利进行,在严格按照UCP600及有关国际惯例操作的前提下,有必要认真调查了解贸易背景,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处理好信用证项下的单证业务。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国内某银行收到韩国一银行开来的信用证,该信用证要求海运提单须由韩国一家船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出具,全套正本提单交银行议付,但最后开证行还是予以拒付。后来得知,船公司未索取正本提单就将货物放给了申请人。看来申请人早已跟有关船公司串通好,所以在信用证当中指定船公司,并拒绝改证。虽然受益人后来向该船公司的分支机构索赔,但因该机构并无多少资产,实力很小,所以只挽回部分损失。如当时提单由大型海运公司签署,就不会发生这类问题,即使发生,也利于索赔。

作为寄单行,它的作用不仅是审查出几个不符点,更重要的是能够收回信用证项下的款项。如果一家银行只是单纯地审查出一些不符点,而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收汇,它将最终失去客户的信赖,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进口开证方面,同样需认真分析贸易背景,严格按照UCP600 ,有理有据地处理单据。现在有这样一种观点,一些开证行认为拒付会损害开证行的信誉,这当然有道理,但这主要是由于开证行的无理拒付造成的,合理的不符点通知是必要的,而且在某些时候还是必须的。因为信用证是开证行有条件的付款承诺,这个条件就是提交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据,这个条件对进出口双方都是公平的,它保护的是信用证申请人和受益人双方的利益,而不是单方面的,如果单据符合要求,则开证行必须付款;如果单据存在不符点,则开证行可以拒付。如果开证行过分强调维护自己的信誉,而坚持认为信用证一旦开出,就不能拒付,则显失公平,很有可能损害开证申请人的利益,例如下例:

国内某银行开出金额为90万美元的远期信用证进口原材料,通知行为香港一银行。受益人自身为中间商,使用背对背信用证的结算方式,货物实际上是从北欧某国装船。一段时间后,开证行收到信用证项下单据,经审查存在一些不符点,但开证行认为不会影响交易的正常进行,为维护银行信誉,在征询过申请人的意见后,开证行对外承兑,此时货物还未到达。后来开证申请人通知开证行,货物晚于合理时间近两个月才到达(后来得知,提单为倒签的),而此时该种货物已大幅降价,且货物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申请人无法售出。虽经努力,申请人与受益人未能圆满解决,致使开证行到期后不得不垫款。

在上个案例中,开证行如能认真审查贸易背景,依据UCP600及时发出不符点通知,是可以避免这起带有诈骗性质的业务所带来的损失(当然,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申请人也可以受益人欺诈为由,要求法院向开证行签发止付令,但不符点通知则更直接有效)。在单据先到,货物后到的情况下,开证行与开证申请人应通过各种途径尽量落实好相关情况。在通讯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查询有关资料还是比较容易的,如通过有关运输行或国际海事组织查询船只是否按时发出、货物是否已经装船、船舶的航程等。如发现实际情况与单据所载内容不符,应立即妥善处理。比如上例,假使当时能及时与有关运输行或国际海事组织联系,得知实际船期与提单不符,则会马上引起应有的警觉,及时发出不符点通知,掌握贸易的主动权,避免被骗。况且发出不符点通知后,如果开证申请人想提货,开证行通常还是可以放单的,因为依据UCP600的相关规定,开证行在收到交单行关于不符点单据的有关指示之前,如开证申请人同意接受不符点,则开证行仍可放单,这是国际惯例。

银行国际业务自查报告 篇4

为配合国家外汇管理局以“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严厉打击热钱跨境流动”为主题的违法违规资金专项检查,同时也加强国际业务的管理工作,确保国际业务安全、稳定、持续运行,根据要求对支行XXXX的外汇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一次自查。整个自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相关内容

我支行检查人员于XXXX年XX月XX日对支行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发生的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国际收支等三大类外汇业务,主要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个人、外商直接投资项下的国际收支交易以及跨境资金流入等相关内容进行自查。其中:

1. 出口收汇业务:出口收汇XXX笔,全部为贸易项下的款项,无转口贸易和非贸易等服务贸易项下款项,所有出口收汇款项全部入待核查账户核查,我支行已按规定出具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XXX笔,客户签收手续齐全。

2. 结售汇业务:结汇业务XXX笔,售汇业务XX笔,结汇业务全部是贸易项下出口收汇结汇,无其他项下结汇业务。结售汇业务严格执行分级审批制度,业务操作严格按照外管及我行外汇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办理,手续齐全。3. 资本金业务:我支行开立一户资本金账户,且已销户。在操作中严格按照资本金账户管理办法,及时在直投系统中进行了业务反馈,无资本金收汇及结汇业务发生。

4. 境外汇款业务:境外汇款XX笔,其中预付货款XX笔全部进入国家外汇管理局网上服务平台进行预付货款付汇登记,严格按照《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预付货款部分)操作指引》的指引进行审核,货到付款X笔按照我行业务操作规范进行账务处理。

5. 境内汇款业务:境内汇款X笔提供的资料完整,柜员按要求保管装订。

6. 个人外汇业务:我支行受理个人外币现钞结汇业务XX笔,售付汇业务XX笔,均按照外管及我行操作规程要求办理,留存客户身份证复印件及其他相应档案,无超权限、超限额等现象。

7. 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业务:对外付款XX笔,都为信用证项下付款,款项根据分行要求申报,申报内容正确手续齐全。

8. 人民币跨境交易发生一笔,款项性质为服务项下收款客户已提供相应合同及发票,均按照外管及我行操作规程要求办理入帐。

二、落实整改情况

建行国际业务部经理竞聘演讲稿 篇5

一、提升服务层次,丰富服务内涵。服务是永恒的主题。要提升服务层次,要丰富服务内涵。对客户我们必须用“心”服务,做到诚心、热心、细心、耐心。要大力提倡“温馨服务”,建立***制度,熟悉掌握客户信息,把顾客看作是自已的亲戚朋友,看作是自已的家人,把自已的工作变成传递温馨的窗口,树立支行的良好形象。

二、提出新思路,发展大业务.树立“想社之所想,急支社之所急,全力为一线服务”的经营理念,与此同时,在内部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防范风险,规范运作。对外部,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人,部门经理和经办人员分别负责每个重点客户,对支行或客户提出的业务要求,及时解决,落实到位,保证各主要客户的业务量稳中有升。

三、学好银行知识,打牢理论基础。就本人来说,重要的是与同志们一起加强学习培训,注意银行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要加大对国际业务方面知识的学习,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工作主动权。

如果我竞聘成功,我的工作目标是:“以为争位,以位促为”。争取支行领导对国际业务部的重视和支持,使国际业务部工作管理制度化,服务优质化,参谋有效化。我愿与大家共创美好的未来,迎接建行辉煌灿烂的明天。

谢谢大家。

国际业务部的述职报告 篇6

一、国际物流公司开展物流金融的必要性

(一)优化商业模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需要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GDP增速已由2011年一季度的9.8%下降为2016年二季度的6.7%。作为以大宗商品为主的贸易型企业,国际物流公司必然也受此影响。尽管近两年国际物流公司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扩大实体贸易规模,开辟国际市场,但传统物流、仓储运输、港口服务等业务仍占主导地位。在外部宏观市场形势不利的背景下,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及贷款利率成本等不断上升,物流采购成本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市场销售价格却不断下滑,中间流通环节的增值创效空间相对较小甚至倒挂。从长远看,单靠传统的物流贸易业务已不能满足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因此,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优化商业模式,是公司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二)拓宽融资渠道,实现金融创新的需要

受国家“去产能”等政策影响,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信心严重不足。各大金融机构普遍收紧了对煤炭相关企业的融资额度,严格控制新增规模并压缩现有贷款规模,超短期融资券、公司债等债券发行成本高且市场购买力不足,企业融资困难重重。国际物流公司发展最大的支撑和依赖就是资金,若资金不足将威胁企业生存。而物流金融业务的提出,即通过存货、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业务实现融资,可以解决企业资金窘境。因此,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是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企业金融创新的需要。

(三)充分利用资源,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的需要

当前,物流金融业务的形式、规模及深度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物流金融业务对企业经济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许多企业集团都在借助物流业务实现融资及创效,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河北钢铁集团、冀中能源公司等,均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从境外引入大批量低成本资金,同时赚取利差与汇差收益。可见,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不仅可以提升企业附加值收益,还可提升同业竞争力。与同行业相比,国际物流公司物流业务融资与创效作用发挥的还远远不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足够的竞争优势。因为,近几年国际物流公司在业务开展中积累了大量的煤炭、钢材、焦炭、铁矿石等市场和客户资源,而开展物流金融的前提必须有足够的实体业务支撑。因此,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充分利用资源,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需要。

(四)互利互惠,实现银企共赢的需要

近年来,金融机构的创新意识逐步增强,物流金融业务的经营模式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意义上国际结算三大工具(电汇、托收、信用证)和贸易融资类产品被人为地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国际业务组合产品。这些产品灵活运用了金融技术,结合境内外汇率差、利率差等机会,以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为载体,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无风险的物流金融收益,成为企业新的利润来源和新的竞争手段;另一方面也为商业银行带来国际业务收付汇量、人民币外汇交易量等收益。因此,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是银企互利互惠、实现共赢的需要。

二、国际物流公司运用物流金融融资的渠道与模式

(一)进出口业务引入境外低成本资金

借助于境内外公司平台,以国际贸易业务为依托,把国际贸易作为资金进出境的载体,当境外贸易融资成本低的时候,由境外公司融资完成对境内公司支付。如:通过进口业务,境内公司向境外公司开立3个月或6个月远期信用证,企业通过远期信用证延期付款实现间接融资;或通过出口业务,境内公司先预收境外公司现汇实现提前融资。

上述业务模式,在存在利差与汇差的背景下,企业除了借助于进出口贸易业务实现融资功能外,还可借助于贸易融资实现跨境资金调度,进而达到节约财务费用的目的。

(二)保理业务融资

将国际物流公司以放账期条件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给买方形成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获得银行流动资金支持,加快资金周转。

保理业务融资操作流程一般为国际物流公司与银行签订保理协议,向银行提供买卖合同、发票复印件及债务方债务转让确认函等,银行放款实现融资。

(三)订单业务融资

国际物流公司凭信用良好的买方订单,在提供有效担保的条件下,由银行提供专项贷款,供国际物流公司采购商品,国际物流公司在收到货款后立即偿还贷款的业务。

订单融资操作流程一般为国际物流公司与购货方签订购销合同,并取得购货订单;国际物流公司持购销合同和购货订单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银行确认合同、订单的真实有效性,与国际物流公司签订订单融资合同及相关担保合同;银行向国际物流公司发放贷款;国际物流公司按合同规定用途支用贷款、完成订单项下交货义务;购货方支付货款,银行在专用账户扣还贷款。

(四)动产质押融资

国际物流公司将动产(库存商品等)交付银行认定的仓储监管公司监管,银行据此给予一定比例的融资,包括贷款、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保证、贴现商业承兑汇票等。

国际物流公司在质押期内可根据业务实际更换质押物,即用银行认可的新质押物置换原质押物。这样,既可以拓宽国际物流公司融资渠道,又可以有效盘活库存。

三、国际物流公司物流金融业务的增效盈利模式

物流金融业务的增效盈利主要来源于利差与汇差收益,由于在岸与离岸市场相对分离,存在利率与汇率差异,在开展业务结算过程中,在两个不同市场上,如同时以较高价格卖出人民币(外币)并以较低价格买入人民币(外币),或者以较高利率存放人民币资产并以较低价格融入人民币负债,或者将以上模式组合,均可在办理结算的同时实现盈利收益。

(一)理财质押开证盈利模式

在跨境贸易结算时,可通过人民币全额保证金开证形式实现盈利。如国际物流公司开展进口业务,以人民币全额保证金购买低风险金融理财产品为质押,银行为国际物流公司开具人民币远期信用证。远期信用证到期后,释放人民币保证金用于支付境外货款。企业在没有支付困难,不占用授信额度的同时,通过远期信用证延迟支付,不但可获得定期存款收益,还可享受人民币汇率升值收益。

(二)汇率利率组合盈利模式

通过货币掉期业务,即售远结方式实现盈利。如境外公司收到境内公司人民币资金后,可在境外银行办理货币掉期,以掉期后所得外币资金存单作为质押,通过贸易业务再向境内公司办理人民币远期信用证结算。远期信用证到期后,用外币存单到期的掉期人民币资金作为还信用证的资金来源。该业务的主要盈利点为外币存单的利息收益与人民币掉期收益之和。

(三)存人民币贷外币盈利模式

将人民币资金存在银行,获得高收益利息,以人民币存单作为质押贷美元或其他外币,存款期可与贷款期相同,利用人民币存款利息高于外币贷款利息(存款利息-贷款成本)赚取盈利收益。但此种模式,关键风险点是人民币存单到期后,需要购汇偿还外币贷款,汇差也会影响企业损益。

(四)人民币外债盈利模式

今年以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企业在不实行外债事前审批的情况下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这给境内企业带来了机遇。一是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企业无需提前申请外债额度,根据自身资本实力,在规定额度上限内,自主决定境外融资的融资方式、币种和期限。这将改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状况,特别是境内企业借用外债准入门槛高、审批严格、流程复杂、规模制约等问题将得到缓解,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境内企业也可利用境内外利差单边套利,赚取额外收益。

四、国际物流公司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制约因素

从目前实践情况看,国际物流公司推进物流金融业务存在的制约因素,除业务知识不足、基于风险谨慎性原则尝试不够外,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外部宏观环境不利

当前,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信心严重不足,导致物流金融业务开展受阻。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融资困难。银行融资方面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增量无望,存量压紧”。二是授信额度跑办困难。当前,各个银行对集团公司授信额度已大幅压缩,“大河没水小河干”,导致国际物流公司授信也趋紧。而很多物流金融业务需要借助授信支撑。三是资金总量受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国际物流公司各单位资金总量都不大,尤其是境内公司,要想在短期内形成物流金融总体规模效益,也要解决好资金总量不足与物流金融快速发展需要庞大资金支撑之间的双重矛盾。

(二)国际业务规模较小

物流金融的主要收益之一来自于外汇汇率差异,而形成外汇汇率差收益的前提是进出口实体业务的对接,即金融收益与国际业务紧密相联。近两年,尽管国际物流公司在逐步发展进出口贸易,走向国际化,但业务的总量相对较小。2015年,进出口业务规模23.95亿元,占实体贸易规模总量的28.06%;2016年1~7月,进出口业务规模9.45亿元,占实体贸易规模总量的24.22%。

(三)统筹谋划、协调联动的组织体系尚未形成

开展物流金融,必须以实体业务为支撑,涉及业务、财务、风控、审计等多个部门的协调联动,更涉及境内公司、境外公司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谋划。只有业务与财务无缝对接,风控和审计全程监控,才能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现金融收益最大化。而目前这种统筹谋划、协调联动的组织体系尚未建立,对于如何充分利用业务资源、抢抓市场机遇缺乏系统研究和超前谋划,物流金融业务的推进受阻。

(四)缺乏专业人才

物流金融业务作为一个新兴的模式,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和团队,他们既要掌握国内、国际业务知识,又要了解财务常识,还需要熟悉相关的金融知识。虽然国际物流公司多次举办物流金融知识讲座,邀请银行、期货等专业机构进行授课,但既掌握物流金融理论又熟悉公司业务运作特点的专业人才还是较少。人才的短板,是业务开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对国际物流公司发展壮大物流金融业务的建议

综合分析国际物流公司的业务特点、资源资本状况等情况,下一步发展壮大物流金融业务,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银企合作,随时把握商机

一是扩大银行合作范围。眼光不能局限于“五大银行”,还要拓展延伸到股份制银行、小型金融机构等,地域上也要广开渠道,开发省内、乃至全国。二是争取授信额度。授信额度是推进物流金融前行的加速器,如人民币外债、内保外贷、贷款融资等业务,均需要有授信额度。三是随时关注银行金融产品。积极与银行人员沟通,通过电话咨询、现场跑柜台、与客户经理等管理团队紧密接触,寻求最佳切入点。

(二)构建物流与金融高度契合的业务模式

本着业务与金融齐头并进的策略,提前优化设计业务流程。在开展实体业务购销前,探讨该笔业务配套物流金融业务的可行性,改变固有观念,树立物流金融业务与实体购销业务齐头并进的思维,将物流金融业务由事后开展,推向事前谋划。本着做每一笔业务,都要想着物流金融;有窗口期时,也要根据金融情况优化设计业务。同时拓展国际业务,利用境内外联动,通过境内外汇率差异,利用掉期等金融工具,获取额外物流金融收益。

(三)夯实基础,做好全过程监控,防控经营风险

发展物流金融业务,确保依法合规运作、有效防范风险是基本前提,为此,要建立全过程监控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健全制度,明确操作规程和审批流程,确定内控流程和节点,从制度上堵塞风险漏洞,为物流金融业务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加强风险点的前瞻性研究,盯住重要流程和关键业务环节,规避法律风险、税务风险、审计风险等;加强风控,做好全过程把控,为物流金融业务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做好监督管理,积极配合业务优化审批流程,并对客户准入、框架协议及合同签订的重要约定、业务流程等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控,防控资金风险。

(四)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打造优良业务团队

国际业务发展中的信息化建设 篇7

在国际业务发展过程当中,信息化尤其适用于其网状业务分布的格局,对构建跨国信息化建设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国际业务发展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中资企业国外公司信息化建设薄弱

我国企业走出去起步于1978年改革开放,从开始的简单建筑和劳务分包,从简单贸易型对外投资到目前的对外投资(境外资源开发,境外加工贸易,境外经贸合作区),对外工程承包(总承包为主,电力、通信、能源、公路建设、核电、铁路)和对外劳务合作(包括单纯的对外劳务合作也有通过承包带出去的劳务合作),对外走出去的方式呈现多种方式。2007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意见》,主要精神是对企业对外合作既要鼓励也要规范,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对之前“走出去”工作总结和下一步的部署,特别加大对有实力、有信誉、有竞争力企业的扶持服务,也鼓励企业对外创新对外合作方式。因此,国内企业纷纷走出去,在国(境)外设立了办事处、分公司、合资公司或全资子公司等不同形式的分支机构,尤其以亚非拉等不发达国家为主。由于中国本身处于信息化发展的前期阶段,加上亚非拉等不发达国家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考虑到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和费用,因此,绝大部分在海外设立的分支机构信息化程度普遍很低。

(二)信息化建设对国际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开发利用,实现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虽然信息化建设将增加30%的投资,但可以增加85%的经济效益,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我们在海外推进业务的拓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将起着不可估量的正向推动。尤其是在国际市场准则下的商务活动推进,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了解和制定符合国际准则的商务活动标准;在跨国运营海外机构时候,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国际化的公司管理;在跨国财务资金支持上,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进行国际项目融资以及项目资金支持。

(三)体现公司能力,提升品牌价值的需求

一个公司信息化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这个公司发展的状况以及决定了该公司未来发展的基础。通过信息化建设,帮助公司控制经营成本,管控流程,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体现品牌价值。在信息化大浪潮下,全球几乎找不到一家离开网络还可以做生意的企业,任何一家很小的商铺都离不开信息化,中国的走出国门的大企业更离不开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新的技术和新的观念随之而生,没有信息化能力支撑,一个企业就要被淘汰出局。简单举个例子,如果没有IT系统支撑,一个订单可能要一周甚至一个月才能明确需求,然后安排人员到位提供服务。而现在通过IT的应用,几分钟就能够完成过去一个月的流程。如果做不到,企业就会被竞争对手打败。

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即提升了公司能力,又体现出跨国企业风范,提升了公司品牌价值。

二、跨国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跨国公司的信息化要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入手,需要人力、物力和智力的投入,需要对原有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控制流程甚至是原有的机制体制等进行必要的重组。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包括管理流程、文件传达、相关信息交互等基本工作流程;(2)企业生产服务信息化,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服务订单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金管理等;(3)商务流程的信息化,即企业业务的信息化,包括投标、采购、销售、库存、盘点等的业务流程。其最终目的都是使整个企业形成一个畅通的信息流。

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跨国公司在某个国家的具体经营需求,制订出与之相配套的信息化运用,然后与全球的应用组合在一起,因此会对应不同的模式的跨国企业的信息化模型。

(一)以国内总部为核心的星型结构

所有国家的海外分支机构的信息流都汇集到国内总部,通过国内总部高度的集中控制各个海外分支机构的运营,各海外分支机构高度依赖国内总部,使得整个跨国公司具有比较统一的发展思路,并较高的运营效率,提升其经济性。其中有一种改良型的星型结构,部分业务量较大的海外机构或者重点发展的海外机构直接汇集到国内总部,部分业务量较小的海外机构或者尚未成为重点发展的海外机构信息流通过某些较重要的海外机构再统一汇集到国内总部,较重要的海外机构如区域型公司,如沙特公司为区域型公司,则阿联酋和阿曼公司通过沙特公司再汇聚到国内总部。

(二)以各个大区为核心的网状结构

由于不同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规模的不同,部分企业采用全球大区制的方式,在全球设立多个中心,研发、业务、财务等不同中心设立在不同国家,因此,采用网状结构的信息化建设方案较为适宜。各分支机构以各自大区核心为节点进行汇聚,各大区核心则与其他大区核心进行连接,各大区内的分支机构能够对不同的本地需求和业务机会进行快速的响应,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决策,但同时增加了各大区中心工作量,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需要大区中心来完成。

(三)相对松散的环网状结构

为了给予各海外分支机构更多的自主权和平等发展机遇,绝大多数海外分支机构独立经营或者以非常松散的方式联盟,海外分支机构本土化和属地化,国内总部更多的是处于投资链条的管理职责。

三、国际业务发展中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避免的误区

(一)切忌好高骛远,以实用、适用为宜

国际业务的发展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没有必要在业务尚未开展,公司尚未走上正轨的时候就一拥而上,在信息化建设上面过度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应根据当地国国情以及当地国业务开展状况,适时、适度的有步骤的开展信息化建设。

(二)切忌对信息化建设的忽视

跨国开展业务的公司往往又会走另一个极端,对信息化建设忽视,认为信息化建设投入的成本过高,不如投入生产,这是对信息化建设认知的低下,是企业经营理念落后的表现。有的企业将信息化建设界定在仅是硬件投入,有的将信息化建设视为文字处理等最简单的使用需求,有的则认为信息化建设只是一种时尚。种种认知的偏差,加上资金的缺乏、人才的匮乏,在信息化道路上形成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门坎,对业务的发展也起到了壁垒的作用。

(三)切忌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岗位说明书——国际业务部总经理 篇8

根本情况

职位名称

部门总经理

职位编号

C09

所属部门

国际业务部

直接上级

企业管理副总裁

直接下属

职位名称

国际业务专员、涉外文秘

职位设置目的开拓国际市场,引进国际节目、资金、人才和技术

工作职责

1.筹划公司海外联系,宣传公司形象;

2.组织海外传媒市场的调查研究和业务开拓

3.筹划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加强海外分支机构的管理

4.组织与海外公司开展国际业务合作与交流

5.组织海外资金、技术、工程、传媒产品的引进

6.组织公司自产以及国内所产节目等传媒产品的海外销售

工作内容

1.草拟和组织执行本部门和美国分公司工作方案和预算

2.协调美国分公司与总部的各项工作

3.为公司其他下属企业引进资金、技术和工程

4.草拟和组织执行本部门和美国分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5.负责本部门员工的招聘、任免和专业培训

6.草拟本部门的工程投资建议书并参与审批立项决策

7.管理本部门日常工作

8.承办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9.工作职权

1.对本部门和美国分公司的人事任免建议权、审核权和执行权

2.对本部门和美国分公司员工的绩效考核建议权、审核权和执行权

3.对本部门和美国分公司的投资决策建议权、审核权和执行权

4.对本部门和美国分公司的物资采购建议权和审批权

5.对本部门和美国分公司的经营方案建议权、审核权和执行权

6.对本部门和美国分公司的费用预算建议权、审核权和执行权

7.对本部门和美国分公司的组织优化建议权和执行权

8.对本部门和美国分公司的制度优化建议权和执行权

办公设备

个人专用

市内、长途和移动,台式和笔记本电脑

〔互联网接入〕

部门共用

机、打印机、复印机、机动车辆

公司共用

工作关系

内部工作关系

汇报

定期向公司董事长书面汇报投资方案

定期向公司企业管理副总裁汇报工作执行和预算情况

定期向公司财务部书面汇报资金使用情况

督导

督导国际业务专员的各项工作方案的执行情况

督导文秘的公关和文件管理工作

协调

与公司财务部就资金方案和调拨工作进行协调和沟通

与公司企业管理部就投资工程立项审批、工程实施和评价进行协调和沟通

与公司人力资源部就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协调和沟通

外部

工作

关系

与政府和各文化事业单位进行公关和业务沟通

与各节目制片方和电视台就工程合作进行磋商和谈判

任职资格

学历

硕士或以上学历

专业

管理、经济、财务、金融、传媒类

年龄

30岁以上

性别

不限

工作

经验

5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

5年以上大型传媒企业或事业单位工作经验

5年以上在海外的传媒企业工作经验

工作

技能

优秀的领导、公关、组织、沟通、协调能力,优秀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熟练使用计算机,流利使用英语

熟悉国内外传媒行业的开展情况,熟悉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

职前

培训

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培训

其他

要求

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出色的开拓创新能力

良好的职业道德

修订履历

修订时间

修订内容

修订者

审核者

审批者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及对策 篇9

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围绕着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进出口商提供的资金便利的总和。贸易融资具有高流动性、短期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强调操作控制,有利于形成银行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其他信贷业务不同的是,国际贸易融资集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于一身,无论对银行还是对进出口企业均有着积极的影响,已成为许多国际性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因此,在扩大国际贸易融资规模的同时,必须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而农发行在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方面主要还是沿用传统信贷的模式,即注重企业的财务实力、担保方式、企业规模、净资产、负债率、赢利能力、现金流等指标的考核。还款来源主要是企业利润、综合现金流、新的负债等。如何在扩大农发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市场占比的基础上,控制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国际贸易融资授信额度管理存在缺陷

农发行目前把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在统一授信管理下,往往会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财务状况等为客户核定一个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按授信业务品种的不同为客户核定一个分项授信额度。但是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新生力量——贸易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普遍规模较小,这种状况使得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其授信额度测算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可以看出,在对待贸易型企业、小企业贸易融资方面选择的策略大多过于简单,没有跟上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节拍”。

另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审批方式与传统授信审批方式及审批重点缺少差别,时效性较弱,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授信额度一旦核定,1 则一年内仅仅简单的在额度内办理业务,而非根据企业的经营变化随时调整授信额度;而且缺乏有效的贷后管理,没有充分利用贸易融资的特点,加强资金流和货物流的配套管理。

(二)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匮乏

传统的信贷评估模式下,只注重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缺少对企业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的前期调查。目前,支行客户经理对企业的了解只停留在企业所提供的资料上,尤其对上下游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更是匮乏,有的甚至对进口货物的用途也不甚了解,如此信息的不对称,将对贸易融资带来极大的风险。

(三)缺少针对性的贸易融资贷后管理办法

农发行尚没有针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办法,多数客户经理仍按照传统的贷后管理模式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贷后管理,在贸易融资发放后到收回期间,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致使贸易融资贷后管理出现真空。这会产生两种风险:其一,一旦企业发生违约,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货物可能已经被企业处臵掉;其二,即使银行手中掌握物权,但是缺少物权处臵的能力和经验,最终只能通过追索担保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处于比较被动局面。而实际上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就是以其业务流程本身进行风险防范,在加强对贸易融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定期审核的同时,特别强调结合贸易融资的业务特性进行贷后管理。另一方面,在贷后管理方面,国际业务人员和信贷管理人员责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一)建立适应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

贸易融资业务时效性强,快捷的审批流程是是否能够获得业务的关键。贸易融资业务更应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并关 2 注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及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等。将贸易融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数值,根据业务本身特点,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

1、授信额度的评定不只注重财务报表的某些传统指标,可以以应收帐款周转率等这类更能体现贸易型企业业务特性的财务指标作为测算企业授信额度的标准;

2、加强贸易融资授信额度评级的时效性和灵活性。针对进口商品价格波动较快的特点,改变以往一年一评审的思路,可为半年一评,也可每季一评,中途可以随时追加或减少授信额度;更为灵活的可通过参与企业贸易流程的制定以及货权控制,给予客户临时的单笔授信。在受理贸易融资业务的时候,需要将在静态数据基础上核定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值,对贸易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动态化的审查。授信额度应该是银行对企业各项融资和担保的风险控制上限,而不是努力争取达到的风险暴露目标。

鉴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的贸易背景和票据交割背景,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的审查必须坚持动态化原则。如果简单地使用授信额度,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最终会把自己逼迫到被动的地位。

(二)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有效监控贸易全流程的物流和资金流。

1、加强贸易融资贷前调查。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对于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贸易真实性、上下游情况以及交易价格的调查,有助于银行切实了解企业贸易融资的背景,将风险进行有效掌控。

加强贸易背景审核。对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得越全面,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轻,越有利于银行降低业务风险。客户经理要 3 经常走访客户,掌握客户所经营的主营业务,了解进口商品的市场行情,熟悉国内外贸易政策以及国际上非关税壁垒等行业动态,掌握贸易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

2、做好货物和资金流监控。国际贸易融资自身的有偿性是区别于一般贷款的最大特征,就单个企业而言,其主要银行往往面对的只是贸易流的一端,而试图仅从贸易流的一端来把握整个贸易过程显然是徒劳的,那样就不得不将单个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作为主要的考察依据。如今,随着国际化脚步的进一步加快,使得银行有能力和条件利用贸易流的特征和封闭管理的手段,通过境内外机构的合作,监控进出口双方,把握贸易过程中的货物流、资金流等,从而达到防范风险和提高整体收益的目的。

(三)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

1、在坚持动态审批的基础上,根据每一种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后动态跟踪和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这种制度的建立,至少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对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包括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跟踪;二是一旦发生风险,或者确定即将发生风险时,要建立起应急方案,关键在于要尽可能的保全银行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2、贸易融资对银行来说能够掌握相关的货权。掌握货权在贸易融资中极为关键,而对货物的监控,银行有人力物力不能及的地方,因此,可考虑引入第三方监管,代银行进行质押物的监管,这是控制风险的关键。银行还要考察企业本身的信用以及质押物的变现能力,一旦货物价格波动较大,应要求企业追加开证保证金或银行及时处臵质押货物。

上一篇: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综合下一篇:努力是把成功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