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考知识点梳理(通用12篇)
重难点精讲
考点一Liu Ying is not as good at sports as her sister.刘英不像她姐姐一样擅长体育。(P33)
【用法归纳】辨析be good at或to或for(2013年陕西60题考查)
这些都是含good的短语,所跟的介词不一样,短语的意思就不同,这三个短语的意思容易混淆,用法归纳如下:
◆be good at 意为“擅长什么”,后接名词、代词或动名词形式。如:
I am good at playing chess.我擅长下象棋。
◆be good to意为“对某人友好”。如:
My friend was good to me when I was ill.我生病时我的朋友对我关怀备至。
◆be good for意为 “对什么有好处”。如:
Eating more vegetables is good for your health.多吃蔬菜对你的健康有好处。
考点二My friend is the same as me.We are both quiet.我朋友和我一样,我们都很安静。(P33)
【用法归纳】辨析both与all(2013年陕西25题考查)
这两个词在陕西中考中已经出现过,都表示“都”,但在范围与数量上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两者既可作形容词,又可作代词,表示“全;都”之意,其区别如下:
◆both 表示“两者都”,其反义词为neither,意为“两者都不”。both...and...连接两个并列主语、谓语、宾语等,谓语用复数形式,表示“两个(者)„„都,不但什么而且什么”。both of加名词或代词复数形式,谓语动词也用复数形式,表示“两个(者)„„都”。如: Both Jim and Jack are doctors.吉姆和杰克都是医生。
◆all指“三者或三者以上的人或事物”。它修饰不可数名词时,表示“全;总”;修饰可数名词复数时,表示“全部的;所有的”。其反义词为none, 意为“全不”。all也可与of连用,即all of加名词或代词复数形式,谓语动词也用相应的复数形式。如:
All these mails must be answered.这些信全部都必须回复。
All the food has gone.食物全吃光了。
All of them have been invited.所有人都被邀请了。
考点三Call English Study Center at 4435667 for more information.拔打英语学习角的电话4435567可以得到更多信息。(P35)
【用法归纳】辨析information,message与news
这三个都是名词,但是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在具体的词义上也有各自的特点,归纳如下: ◆information不可数名词,一般指信息;消息;情报;资料;资讯。如:
Please send me the information about your company.请把你公司的信息发送给我。
◆message可数名词,一般指(书面或口头的)信息、消息、音信。如:
There were no messages for me.没有消息给我。
相关短语:take a message for somebody为某人捎口信;leave a message留口信。◆news不可数名词,一般指新闻、消息。如:
Is there any good news today?今天有什么好消息吗?
八年级上 Units 7到8
重难点精讲
考点一Turn on the blender.打开果汁机。(P41)
【用法归纳】辨析turn on, turn off, turn up与turn down
这四个短语中 turn on与turn off互为反义词,turn up与turn down互为反义词。区别在词
义和具体的对象上,归纳如下:
◆turn on表示“打开”;turn off表示“关掉”。如:
◆turn down表示“关小,调低(音量)”; turn up表示“开大,调高(音量)”。Miss Wang walked into the room and turned on the light.王小姐走进房间, 打开了灯。He turned on the computer and got online.他打开电脑上网。
turn on 打开(开关类物品),反:turn off 关闭
open 打开(门窗、包装等),反:close 关上
注意:on, off, up, down这四个词都是副词,在使用过程中,当宾语为代词时,只能置于动词和副词之间;当宾语为名词时,既可置于动词和副词之间,也可置于副词之后。如: Turn it on.打开它。
Turn the gas off.把煤气关了。
考点二Toby won a prize.托比赢了一个奖品。(P48)
【用法归纳】辨析win与beat
win和beat都可表示“赢”,但后面跟的宾语完全不同,总结如下:
◆win(won或won)一般后接比赛、奖品或奖项作宾语,也可作不及物动词表示“赢”的结果。
◆beat(beat或beaten)“击败,战胜”,一般接对手作宾语,还可译为“心脏跳动”或“击打”。
win加事物,如a game,a war,a prize。
beat加对手,如a team,a nation,an opponent。
考点三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 science teacher was very happy because the class monitor cleaned the bus after the trip.那天结束时,科学老师很高兴。因为旅游结束后,班长清扫了公交车。(P49)
【用法归纳】辨析at the end of, in the end与by the end of
这三个短语都是由end构成的意义不同的短语,它们的区别主要在词意上,归纳如下: ◆at the end of 接表地点的名词时,意为“在什么的尽头”;接表时间的名词时,意为“在什么的末或底”;其后接bed, table等名词时,意为“在什么的头或末端”。如:
Go along this road, and you’ll see the park at the end of this road.沿着这条路走,你会在路的尽头看到那个公园。
◆in the end多用作副词,等于at last或finally,表示“最后”。如:
I’m sure he will succeed in the end.我确信他最终会成功的。
◆by the end of其后常接时间短语,意为“到什么为止”。如:
纵观初三复习课, 我们不难发现, 一些一线教师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复习课型:
(1) 以语法为主线, 以“讲授―练习―反馈”为模式。老师总结各语法项目规律, 并“高效率”地完成讲授,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内容枯燥, 气氛沉闷, 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2) 以回顾记忆为重点, 以“背诵―讲解―练习”为模式。师生以课本为依据, 逐单元回顾记忆单词、对话和短文, 再次讲解旧知识点。课堂无新意, 生成性低, 犹如炒冷饭。
(3) 以导学案为载体, 以“练习―反馈―再练习―再反馈”为模式。老师直接分发导学案, 半节课学生独立做题, 半节课和交流题目答案, 课后再做巩固卷。复习课仿佛是场题海大战, 师生皆筋疲力尽。
为提高中考英语复习的有效性, 使复习课做到知识复习和能力提高交相辉映, 语言习得和综合运用相互统一, 笔者对以单元小话题为主线, 以“激活―交流―梳理―运用”为模式的复习课型进行了探究。下面以新目标八上Unit 3“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的中考复习为例, 谈谈这种课型的构建。
一、课型基本模式
以话题为主线的“激活―交流―梳理―运用”复习模式如下图所示:
二、课型的具体实施与分析
【教材分析】
新目标英语八上Unit 3“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的单元话题“Vacation Plan”, 属课标中计划与愿望这一大话题。通过该单元的复习, 帮助学生以“Vacation Plan”这一单元小话题主线, 以place, time, activity为支点, 在口头上流利地谈论假期活动计划安排, 梳理出与这一话题有关的文章框架, 根据框架写一篇谈论中考后的长假计划的短文。
【教学目标和任务】
1.知识与技能
(1) 能熟练记忆与话题相关的词组 , 重点记忆有关activity的词组;
(2) 能在学习小组中用以下句式口头交流假期计划 , 并就交流结果做出汇报;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Where’re you going?/When are you leaving?/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3) 能依托Unit 3 Section B 3a的文本 , 梳理出“Vacation Plan”的写作框架 ;
(4) 能独立完成关于中考毕业旅行计划的文章。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分类记忆、头脑风暴、小组合作学习、个人独学和当堂反馈评价等活动, 复习了与话题相关的词组、句子和文章, 发展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
(2) 以“Vacation Plan”为主线 , 在让学生“用英语做事” 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构建“Vacation Plan”话题的知识网络, 培养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该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通过课堂系列活动, 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假期, 充分利用假期放松自己, 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 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核心任务
用英语写一篇毕业旅行计划的短文, 参加校刊毕业季专栏的投稿。
【教学片段呈现】
1. 激活
Step 1:Lead in and show the topic.
Step 2:Brainstorm:Collect activities from students.
Step 3:Practice:Ask“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to as many students as possible.
Step 4:Group Competition:
(1) Demonstration:the teacher announces the rules and give an example.
(2) Time -racing:flash the activities on the screen for each group, and ask Ss to ask and answer about them as quickly as they can.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活动激活话题知识 , 引导学生回顾和记忆。
评析: (1) 通过图片和“一条线三个点”图式, 直观形象地为学生指出复习任务, 快速激活学生大脑里的Vacation Plan话题意识。 (2) 在该话题的三个支点中, activity是复习的重点, 也是要突破的难点之一, 因此以Brainstorm形式, 把它作为激活的切入点, 该环节不仅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前置学习的成果, 而且通过分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 (3) “短、小、快”的小组竞赛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了关键信息的重复率, 帮助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
思考:复习课应激活何种旧知, 又如何引导识记?
“识记―理解― 综合―应用”是复习课的四个级别 。识记是对已有知识的再认和再现, 传统做法是通过词、句、段的背诵和检测来完成, 相对乏味, 且常常形成的是短时记忆而不是长时记忆。因此, 复习课要从知识的积聚过程出发, 以话题为主线, 去除旁枝末节, 把握话题的支点, 激活话题旧知。同时, 应对课本语料进行重组, 对词 (组) 和句子进行分类, 使其成为某一话题体系的一部分, 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 并通过“词组―机械句子操练―半信息化句子操练”的步骤, 帮助学生聚沙成塔地把知识点转化为知识块, 真正起到激活和识记并重的作用。
2.交流
Step 1:Interview:each student interviews 3 students around them.
Step 2:Report:write down partners’ answers and then report.
【设计意图】口笔头回顾和巩固话题核心句子和对话。
评析: (1) 小组内的Interview, 学生自主合作, 互帮互助, 教师鼓励学生补充新的句子, 在口头交流过程中, 回顾和巩固了话题核心对话, 让语言训练不仅仅停留在机械的操练、模仿和套用的层面上, 还能促进知识迁移。 (2) Report环节是学生先独立写句, 然后口头组内交流。通过说写结合训练, 把词组、句子与话题知识联系起来, 形成知识线,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思考:复习课是否有必要进行口头训练?
中考复习时, 教师都非常重视笔头训练和针对中考试题的听的训练, 往往忽视口头训练。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认为语言有两方面, 即语言能力和语言应用。美国学者Bachman认为语言能力是由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使用能力构成的 (黄子成, 2003) 。因此, 每堂复习课都应向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通过与同伴的口头交流, 自然地生成、习得、辨认和理解句子, 培养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 口头交流促使他们积极用英语思维, 自觉改善认知结构, 主动将大脑中储存的知识转化到更高层的交际。因此, 复习课上没有足够的口头训练, 将造成输出的弱化, 不利于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高。
3.梳理
Step 1:Read Unit 3 Section B 3a together and retell this article.
Step 2:Read another version together.
(1) Questions about places, time and activities.
(2) Underline beautiful sentence in this passage and share them in class.
【设计意图:】在复读文本的基础上梳理话题的点、线及框架。
评析:梳理是本课型的亮点。 (1) 以话题为主线, 整合和活用教材。首先对八下Unit 3 Section B 3a进行创新性的复现, 紧接着呈现一篇由八年级下Unit9 Reading改编的短文。通过对不同学段相同话题的文本拓展性地复现, 帮助学生将旧知识进行融合和梳理, 构建话题网络, 为语言输出做好铺垫。 (2) 以学生为主体, 感悟和迁移知识。教师将3a文本以表格形式呈现, 标出Beginning, Body和Ending, 学生朗读之后, 在Body部分标记上Place, Time和Activity, 层层推进地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 , 直观地引导学生感悟文章框架, 自主梳理文脉, 进而把握Vacation Plan话题的一条主线和三个支点 , 使他们今后在听、说、读、写该话题的文章时, 轻松找到切入点, 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思考:复习课梳理什么, 怎样梳理?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改变过于重视语法、词汇知识的讲解传授而忽视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习惯;强调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 在实践中发现语言规律, 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因此, 复习课上, 教师不应以传授者的身份对孤立单项的语言知识做梳理和归纳, 而应以话题为主线, 从功能和语用出发, 引领和帮助学生按照“复现再认―感悟联想―梳理概括―理解演绎”的步骤, 把已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规律化, 构建以话题为主轴的知识网络, 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4. 运用
Step 1:Outline:Analyze the outline.
My Vacation Plans
Step 2:Details:Description words for vacation, expressionsfor places, time and activities.
假期的修饰词:
与众不同:different, unusual;刺激的:exciting;轻松的:relaxing;
有趣的:interesting;有教育意义的:educational;有意义的:meaningful;
美好的: wonderful, fantastic;难忘的: unforgettable。
I’m taking a/an______vacation.
Step 3:Good model: pick up good and useful sentences
Step 4:Writing practice:Plan your graduation trip for vaca-tion
Step 5:Report:Discuss in each 4 -student group and chooseone article to report.
【设计意图】完成以“Vacation Plan”为话题的文章 , 复习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评析:这一真实的任务把语言知识、技能和语用紧密结合。教师没有立刻让学生动手写, 而是按照“拟提纲—扩词汇—仿佳句—写短文—互点评”的步骤 , 循序渐进 地引导学生梳理写作脉络, 融会贯通话题知识, 归纳整理已获得知识, 完成话题网络的构建, 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达到有效输出的目的。
思考:复习课怎样增强输出的有效性?
复习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输出, 即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 发展创新思维。“知之愈明, 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 则知之益明”。朱熹的这句话深刻地指出学习中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要“行之笃”, 必先“知之明”。因此, 只有高效实效的输入才能产生有效的输出。复习课上, 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 因材施教, 围绕话题, 高密度、高频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语言输入, 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最后的输出奠定基础。“行之愈笃, 则知之益明”告诉我们只有内化知识, 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输出是语言内化的关键, 复习课上, 教师要坚持“推动式输出”, 设计由简及繁、由易至难的真实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中形成内化, 并在内化的基础上发展综合语言能力, 达到“知之益明”的效果。
结语
本课中,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一系列真实语境和任务, 以Vacation Plan话题为主线, 多层次、多角度地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短语—句子—对话—语篇”, 促进学生发 展听、说 、读、写 各项语言 技能 , 通过“感 知—理解—运用”学习方式, 带领学生走向知识, 深化认识, 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通览整节课, 我们发现, 以话题为主线的“激活—交流—梳理—运用”模式的运用, 有利于优化中考英语复习, 使课堂教学容量 增大 , 条理清晰 , 有效调动 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 真正做到复习知识、习得语言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何闽娥.读海拾贝写中串珠.福建教育, 2013.8.
[2]何闽娥.诊断突破反馈提升运用.福建教育, 2012.11.
[3]刘芸, 宋德龙.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中学英语.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
[4]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张四保, 郭治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课型.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
1[整体解读]
本诗首联先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颈联用“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尾联点明酬赠题意,以自勉自励结束。
2[关键字词]
(1)酬:以诗相答;(2)乐天:指白居易;(3)长:振作。
3[情感基调]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全诗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
4[典故运用]
(1)“闻笛赋”表现诗人对友人去世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2)“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5[中考链接]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七、《过零丁洋》
1[关键字词]
(1)一经:儒家经典;(2)寥落:荒凉冷落;(3)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4)汗青:特指史册。
2[意境描述]
颔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3[名句品析]
尾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及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4[疑难阐释]
颈联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5[中考链接]
结合我同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八、《渔家傲·秋思》
1[整体解凑]
本词上阕侧重描写边塞秋色,下阕侧重抒发思乡之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2[疑难阐释]
(1)霜满地:借边塞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既有守边辛苦、思念家乡之情,也有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3[风格特色]
本词笔力雄健,感情沉郁;意境开阔,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4[词眼点释]
词的上阕写景,以一“异”字统领,其“异”的表现有三:雁去将士留;秋风边声起;落日孤城闭。
5[典故运用]
燕然未勒归无计:此处用典,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6[名句品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将战士思家与报国的矛盾展示得淋漓尽致。“家万里”与“酒一杯”对举,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将士戍边的无奈和对家乡思念的情感。
7[中考链接]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九、《江城子·密州出猎》
1[整体解读]
本词上阙描写了出城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杀敌卫国、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2[语言风格]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实属豪放派词篇的典范。最能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擎、卷、挽、射。
3[典故运用]
(1)看孙郎: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2)遣冯唐: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3)射天狼:用天狼星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4[词眼点释]
(1)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字,突出词人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3)“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坚信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
5[意境描述]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随从守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6[疑难阐释]
(1)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2)“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看孙郎,亲射虎”。词人以孙权比喻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抱负不凡。
7[中考链接]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整体解读]
本词上片描述军旅生活,写出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等雄壮场面;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结语“可怜白发生”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全词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语言风格]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人,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从词句及气氛可看出本词的语言风格是:豪放、悲壮。
3[关键字词]
(1)八百里:指牛;(2)麾下:指军营里;(3)翻:奏;(4)沙场:战场;(5)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6)天下事: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
4[意境描述]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兵士们欢凰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5[名句品析]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6[疑难阐释]
(1)本词在内容上打破上下片传统写法,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后九句为第二部分,全词的点睛之笔是“可怜白发生”一句。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挑灯看剑”和“梦回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7[中考链接]
(1)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中考链接参考答案]
六、示例:(1)思想感情: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2)哲理: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七、示例: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八、示例:此句形象地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九、示例: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14.我国恢复高考制度:1977年,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16.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2)意义:①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③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17.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2)影响:①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②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③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18.对外开放:(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后增设海南为最大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2)开放沿海城市:1984年,最初14个,江苏的是南通和连云港。盐城临近的沿海经济开放区是长江三角洲。(3)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990年,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4)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19.城市改革全面展开:(1)开始于1985年,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2)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步伐: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20.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提出。
①说: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水陆①草木之花,②可爱③者甚④蕃(fán)。晋陶渊明⑤独爱菊。⑥自李唐来,
①草木:草本。②可爱:值得喜欢。③者:……的花。④蕃:多。⑤独:只。⑥自:从。
世人①甚爱牡丹。②予③独爱莲④之出淤泥而不⑤染,⑥濯(zhuó)⑦清涟而不⑧妖,
①甚:特别,十分。②予:我。③独:只。④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染:沾染(污秽)。⑥濯:洗。⑦清涟:清波。⑧妖:过分艳丽。
中①通外②直,不③蔓(màn)不④枝,香⑤远⑥益清,⑦亭亭净⑧植,可远观而不可⑨亵玩焉。
①通:贯通,通透。②直:挺立。③蔓:生藤蔓。④枝:生枝茎。⑤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⑥益:更加。⑦亭亭:耸立的样子。⑧植:竖立。⑨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予①谓菊,花之②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③君子者也。
①谓:认为。②隐逸者:指隐居避世的人。③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①噫!菊之爱,陶后②鲜(xiǎn)有③闻。莲之爱,④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⑤宜乎⑥众矣。
①噫:叹词,表示感慨。②鲜:少。③闻:传闻。④同:和……一样。⑤宜:应当。⑥众:很多。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三)课文分析
1.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2.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3.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名远播的君子。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选自《列子·汤问》。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通过写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A 字音:仞[rèn] 垣[yuán]曲 箕畚[běn] 始龀[chèn] 穷匮[kuì]
B 词语:
通假字:
①指通豫南:“指”通“直”。②始一反焉:“反”通“返”。
③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④亡以应:“亡”通“无”。
⑤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⑥陇断:“陇”通“垄”,高地。
一词多义:
①方:指面积,方七百里;刚刚,方其远出海门。
②且:将近,年且九十;况且,且焉置土石。
③曾:竟然,曾不若孀妻弱子;通“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④固: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坚决,吾义固不杀人。
⑤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⑥焉:疑问代词,放在哪里,且焉置土石;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古今异义:
①惩:古:戒。(惩山北之塞)←这里是“苦于”的意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今:处罚。
②阳:古:山之南,水之北。今:太阳。
③阴:古:山之北,水之南。(达于汉阴) 今:阴天。
④诸:古: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今:各个、许多。
⑤毛:古:草木。(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今:毛发。
⑥已:古:止,停止。(惧其不已也) 今:已经。
词类活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聚室而谋:聚,动词使动用法,使…聚。
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荷担者三夫。(译:三个(能)挑担的人。)
二、识记下列四字词语
三、理解下列词句的意思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 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 天鹅, 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2.篝火狐鸣:夜里把火放在笼子里, 使其隐隐约约像磷火;同时又学狐狸叫。这是陈涉、吴广假托鬼狐之事以发动起义的故事, 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3.披坚执锐:穿着战甲, 拿着武器。坚, 指铁甲。锐, 指武器。
4.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世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5.豁然开朗:一下子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 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
6.无人问津:原意指没人探问渡口, 后用来比喻事物被人冷落。
7.鸡犬相闻:邻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 表示很近的距离, 也用来表现和睦的景象。
8.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9.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形容长期脱离现实, 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 学问浅薄。
10.望峰息心:望见这里的山峰, 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多指遁世隐居, 亦喻指知难而止。
11.苛政猛于虎: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 比猛虎还要凶残。
12.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得厉害, 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13.百废具兴:“具”通“俱”, 意为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14.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15.迁客骚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迁客, 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吏。骚人, 诗人。
16.先忧后乐:在天下人之先忧虑, 在天下人之后享乐。比喻吃苦在先, 享受在后。
17.心旷神怡:心境开阔, 精神愉快。旷, 开阔。怡, 愉快。
18.政通人和:政事通达, 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 人民安乐。
19.峰回路转:形容路径曲折复杂。
20.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别有用心。
21.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来。
22.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23.山肴野蔌: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四、积累下列文言词汇
1.通假字
(1)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適”通“谪”, 征发, 发配)
(2) 为天下唱 (“唱”通“倡”, 倡导)
(3)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 穿)
(4)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 已经)
(5) 便要还家 (“要”通“邀”, 邀请)
(6) 具答之 (“具”通“俱”, 完全, 详尽)
(7) 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鸟婉转地叫, 这里指蝉鸣)
(8) 窥谷忘反 (“反”通“返”, 归)
(9) 百废具兴 (“具”通“俱”, 全)
(10)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 嘱托)
2.词类活用
大楚兴, 陈胜王 (名词用作动词, 称王)
尉果笞广 (名词用作动词, 用竹板打)
天下苦秦久矣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苦于)
夜篝火 (名词用作状语, 在夜间) (名词用作动词, 用笼子罩着)
狐鸣呼曰 (名词用作状语, 像狐狸一样)
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词用作动词, 用网捕)
将军身被坚执锐 (形容词用作名词, 坚硬的铠甲) (形容词用作名词, 锐利的武器)
死国可乎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为……而死)
乃丹书 (名词用作状语, 用丹砂)
法皆斩 (名词用作介宾短语, 按法律)
固以怪之矣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奇怪)
忿恚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恼怒)
皆指目陈胜 (名词用作动词, 用手指) (名词用作动词, 用眼睛看)
皆刑其长史 (名词用作动词, 惩罚)
才通人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通过)
处处志之 (名词用作动词, 做标记)
欲穷其林 (形容词用作动词, 走到尽头)
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诧异)
复前行 (名词用作状语, 向前)
未果 (名词用作动词, 实现)
风烟俱净 (形容词用作动词, 散净)
猛浪若奔 (动词用作名词, 奔马)
负势竞上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向上)
互相轩邈 (形容词用作动词, 比高远)
鸢飞戾天者 (名词用作状语, 像老鹰)
望峰息心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停止)
横柯上蔽 (名词用作状语, 在上边)
岁赋其二 (名词用作状语, 每年)
岁赋其二 (名词用作动词, 征收)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名词用作动词, 把……晾干)
又安敢毒耶 (名词用作动词, 怨恨)
殚其地之出 (动词用作名词, 产出)
君将哀而生之乎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活下去)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名词用作状语, 在……之前)
后天下之乐而乐 (名词用作状语, 在……之后)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形容词用作名词, 贤明之人)
而或长烟一空 (形容词用作动词, 消散)
北通巫峡 (名词活用作状语, 向北)
名之者谁 (名词用作动词, 命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
山行六七里 (名词用作状语, 在山上)
杂然而前陈者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在前面)
翼然临于泉上 (名词用作状语,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用作动词, 取别号)
鸣声上下 (方位名词用作副词, 到处)
3.古今异义
(1) 等死, 死国可乎?
古:同样今:等待
(2) 卒中往往语
古:到处今:经常
(3) 楚人怜之
古:爱怜今:可怜
(4) 今亡亦死
古:逃亡今:死亡
(5)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秘密地, 暗地里今:间隙
(6)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古:果真今:诚心
(7) 比至陈
古:等到今:比较
(8) 会天大雨
古:适逢, 恰巧遇到今:集会
(9)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今:三位老人
(10)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指当地有声望的人今:才能出众的人
(11)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聚会商议今:财会人员
(12) 或以为死, 或以为亡
古:有的人今:或许, 也许
(13) 夜篝火
··古:用竹笼罩的火今: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14) 尝与人佣耕
古:曾经今:品尝事物的味道
(15)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古:怎么, 哪里今:安全, 平安
(16)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古:编次今:次序
(17) 度已失期
古:估计今:限度, 分寸
(18) 芳草鲜美
古:鲜艳美丽今:指食物味道好
(19) 仿佛若有光
古:隐隐约约, 看得不真切今:似乎, 好像
(20) 豁然开朗
··古:开阔敞亮的样子今:乐观, 畅快
(21) 阡陌交通
古:交错相通今:各种交通运输事业的总称
(2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妻子和儿女今: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23)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24) 遂与外人间隔
古:隔绝, 不通音信今:两个地方分隔开
(25) 无论魏、晋
①五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②四时俱备(四季)
③晓雾将歇(消散)
④夕日欲颓(坠落)
⑤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⑥实是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
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文中指欣赏)
⑧欣然起行(高兴、愉快的样子)
⑨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⑩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
一词多义
①盖盖竹柏影也(大概,大约。用于句首,表推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表解说缘由)
②至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到)寡助之至(极点)
③寻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找)未果,寻病终(不久)
④书答谢中书书(官职名)答谢中书书(书信)
⑤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文中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同)相与步于中庭(共同)
⑥欲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念)解衣欲睡(将要)欲穷其林(想)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 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 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 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
④念无与为乐者 念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⑤沉鳞竞跃 鳞古义:鱼今义:鱼鳞
⑥盖竹柏影也 盖古义:大概,原来是今义:遮盖
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只是今义:转折连词
⑧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词类活用
①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作不及物动词,意为“经营”,在所经营的对象前面加in,多指经营货物,公债,股票等。
dealwith常表示的意思有:
处理,解决,安排;
对待,对付,主语是人;
谈论,涉及。
deal作及物动词,表示“分发,对待”。
dealsbablow打击某人
作名词,表示“买卖,交易,协议,政策,对待”。均是可数名词。
technology和technique
technology是技术的总称,不是指一项一项的具体技术,是不可数名词。
博识磬口灼灼消释凛冽精魂脂肪嘻笑朔方褪尽蓬勃
弥漫处子含蓄敏捷凝望隧道恬静惆怅须臾瞻仰率性
斑斓笑靥消融缱绻朦胧荡漾契合闪烁浸润冗杂寥寥
二、识记下列四字词语
旋转升腾呼之欲出五脏六腑丝丝缕缕情趣盎然春心荡漾铺天盖地
纷纷扬扬寥寥数语美艳之至引人入胜目光灼灼漂泊动荡醉眼朦胧
三、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1. 呼 之欲出 :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 ,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 ,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2. 五脏六腑:指人体内的全部器官。
3.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4.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5.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 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四、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 《雪》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等。
2. 《读〈雪〉需 要联想 》的作者是王蒙 ,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 《青春万岁 》《活动变人形》等。
3. 《灵 魂的柔软和坚硬 》的作者是黄蓓佳 ,当代作家 ,代表作品有 《夜夜狂欢 》《午夜鸡尾酒》等。
4. 《简洁精纯的〈雪〉》的作者是斯妤,当代作家,曾获“鲁迅文学奖”。5. 《〈雪〉的独特之处》的作者是李允经,鲁迅博物馆研究员。
五、背诵下列语段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2. tell sb to do sth/ ask sb not to dosth 告诉某人干某事/告诉某人别干某事
3. be + doing 表将来
4. 定语从句:
只用that 的情况 …… 只用who 的情况……只用which的情况…… as VS which the same … as / that… such… as as … as 介词+ which/ whom which 引导一个句子的用法……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which 引导一个句子的用法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插入语 I think I believe I guessI thought 间隔式定语从句
例句 :Is this car the one he bought lastyear? Is this the car he bought last year? What 的用法
5. will be done be about to be done beto be done be going to be done
6. has/ have been done 已经做某事
7. be always doing( 加always) 表示一种厌烦等语气 老是……
8. 强调句 it is + 被强调部分 + that 从句It is not until + 时间 + that 从句 特殊疑问词 + is it that 从句
9. 倒装句 部分否定,含有否定词的 hardly never little onlyseldom 等, 把情态动词,be 动词, 助动词提到主语 的前面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被动语态:
1、不知道耶不需要知道谁做的这件事。
2、动作的执行者“显而易见”
3、动作本身比动作执行者更重要或不想指出谁做的这件事。
4、在书面语特别是在科技报告、报刊文章中被动语态比主动语态更正式。
Form:
Tense时态 form 形式 +past
一般现在时 am/is/are +past participle 过去分词
现在进行时 am/is/are being +pp
现在完成时 have/has been +pp
一般过去时 was/were +pp
【英语中考知识点梳理】推荐阅读:
中考语文知识点细梳理10-08
中考说明文知识点梳理07-15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梳理06-22
英语中考题型12-08
书面表达中考英语06-09
河南中考英语词汇06-24
中考英语时间分配07-05
广州中考英语作文07-08
英语中考复习系列07-19
中考英语试题解析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