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感恩(通用12篇)
“天气转冷了,你穿得那么少,得多穿一件衣服。”儿子准备出门上学时,婆婆拿着一件薄外套给儿子穿上。正要开门的儿子不耐烦地说道:“不冷的,不用穿的。”“现在你在家里不觉得冷,待会儿出门就冷了,外面还飘着小雨呢。听奶奶的没错,快穿上。”儿子很不情愿地说道:“不!我不冷。真啰嗦,真烦。”
丈夫听到后,从房间里走到客厅,说道:“家里比外面暖,你现在肯定不觉得冷,你不穿的话,明天感冒了别埋怨难受呀,别说药苦不想吃呀。”孩子就是不愿听爷爷奶奶的话,敢跟爷爷奶奶撒气,却比较害怕父母。看到丈夫严厉的表情,儿子不敢狡辩了,乖乖地穿上外套后才出门。
在这件事中,让我不高兴的是儿子对婆婆说话的语气很不耐烦,充满抱怨。我发现,现在很多孩子也有这种现象—爱抱怨。如对长辈的关心,爱抱怨长辈啰嗦;对父母辛苦煮好的饭菜,抱怨煮得难吃;在学校里,抱怨老师上课上得不好,学校的桌子椅子不够新等等。孩子们缺少一颗感恩的心。我觉得从小培养孩子以一颗感恩的心看待事物是很重要的。当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时,他们能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能看到事物的好的一面,而不是一直在抱怨,带着消极的思想去面对。这样的孩子做事主动性、积极性更高,能认真地投入事情当中,不会被消极的思想、抱怨的心理所羁绊,不会不肯积极进取。这样的孩子今后的人生之路将走得更顺畅些。因为当遇到挫折时,他能看到失败的好的一面,不埋怨失败,而是带着感激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等待他的将会是更宽广的人生路。拥有感恩之心的孩子也更容易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对孩子来说,处理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是很重要的,这将关系到孩子的学习。当孩子拥有感恩之心时,不会总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去发现并赞赏别人的长处,对同学有嫉妒心理。相反,他能够不吝啬自己对同学的赞赏。当学习遇到困难时,不会掩饰自己的不懂,也不会因消极心理产生的抱怨使自己对他人的帮助感到顾虑和排斥。他们会积极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并对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由衷地感谢,也会以帮助他人作为回报。这样的孩子更受老师关注,能与同学相处融洽。所以,父母培养孩子拥有感恩之心是很有必要的。可在平时引导孩子关注事物好的一面。如孩子测试不理想时,可引导孩子找出不理想的原因,去吸取失败的的教训,发现失败的好处,对失败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而不是抱怨或消极。当孩子抱怨学校的桌子椅子不够新时,可告诉孩子应该学会知足,桌子椅子旧总比没有桌子椅子好,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都不能上学呢,应该感激桌子椅子只是稍微的旧而不是用不了。
关键词:感恩,孩子,感恩教育
俗话说:鸦有反哺之义, 羊有跪乳之恩。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 让孩子学会感恩, 既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当前的大势所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父母对他们疼爱有加, 可以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 捧在手上怕掉了”, 故而养成了孩子“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多数孩子心中只有自己, 没有别人, 认为自己无论怎样“横行”都是理所当然的, 表现在对父母的馈赠从不感激, 对朋友的帮助从不言谢, 一味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稍有不如意, 便大发雷霆, 施怒于人, 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得太多, 对自己不尽公平, 动辄诉诸武力, 或以死相胁。这样, 他们一不小心就会走入两个极端, 或者目空一切, 或者内向自卑……让孩子学会感恩, 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学会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 学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 学会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 学会尊重自己。
让孩子学会感恩, 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 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爱。如果做父母的只是默默的为孩子付出而不让孩子去体验父母的辛劳, 那做父母的这种“默默的爱”虽然珍贵, 却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 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 才能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教师的感恩教育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 让孩子们从活动中体验感恩, 并回归现实生活, 从点滴做起, 在生活中实践感恩。教育过程中, 要做到“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清理交融, 感人心灵”,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使之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 最终回报社会, 最终回报生活。
让孩子学会感恩, 要培育感恩意识。我们做教师的可以每天的课间时间对学生集中进行思想教育, 现在的孩子, 特别是七年级以下的中小学生, 他们的年龄的还小, 给他们讲大道理是听不进去的, 我们做教师的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带领孩子们去帮助孤寡老人收割粮食, 让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培养爱心, 去感悟“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慢慢地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他们的艰难, 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给父母以慰藉。例如, 知道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 打个电话回家, 祝他们节日快乐;回家的时候, 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不过, 孩子毕竟是孩子, 他们做这些事可能只是一时兴起, 或者是为了得到老师的一声表扬, 要让感恩成为他们良好的品质, 还需要老师做进一步的引导。
让孩子学会感恩, 要给孩子创设感恩的情境。现在, 很多孩子父母双双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 我们有责任义务积极为孩子创设条件, 让孩子去拥抱感恩的舞台。例如, 学校可以要求孩子写信给父母, 通过孩子的一封家书, 慰问远在异乡的父母, 汇报自己在校的生活状况和身心状况, 实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 让孩子去实践感恩, 让父母去收获孝心。又如, 学校可以开通亲情慰问电话, 每逢节假日免费提供给孩子, 让他们多跟自己的父母沟通交流, 让父母、亲人放心, 从而浓缩“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空间距。再如, 学校可以把每每星期的某个周定为感恩活动周,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感恩教育工作。让学生去制作感恩卡片, 书写感恩作文, 背诵感恩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 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 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 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 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 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老师的桃李。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拥有感恩的情怀呢。有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的说没有谁给过我任何东西。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我们就要让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这是目前父母和老师道德方面应该考虑和做到的,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生活得富足,更美好。
教孩子学会感恩,作为父母别给孩子太多东西,现在大多数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给孩子,现在又是鼓励消费的时代,那么多孩子喜欢的东西,我们往往不会等孩子开口就把东西搬回家。可是孩子拥有那么多玩具之后,怎么会珍惜每一件呢?而当你再给他时,他自然就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这又如何让他会懂感恩呢?反而如果某一次你不买,他会觉得委屈不满,觉得你亏待他了。所以作为父母有责任控制给予孩子的物质品,孩子拥有的东西有限了他才会珍惜,懂得珍惜了,才会感恩。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永远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在这一点上也不列外。以身作则是最好的示范,我们在什么时候都做到尊老爱幼,孩子们就可能被你的行为所打动,从而改变一些不良行为。在家中很多孩子总是被爷爷奶奶宠着,孩子们总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神仙日子。被宠坏的孩子往往不懂得感恩,因为他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作为父母,我们当然愿意给孩子理所能及的一切,可是我们同时也要让孩子懂得付出,只有付出了,才会了解一切来之不易,才会感恩。因此,父母平时要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感恩。
教孩子学会感恩,生活是最好的途径。当你和孩子走在干净的马路上时,就将清洁工人无论严寒酷暑,天不亮就要推着清洁车扫地的事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对清洁工心存感激;当孩子捧着白花花的米饭时,要告诉孩子农民伯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动,让孩子对农民心存感激;当孩子觉得学习有进步时,要引导孩子感谢老师的敦敦教诲,感谢同学、伙伴的互相帮助;当孩子穿着漂亮的衣服,高兴地吃着麦当劳时,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挣钱多不容易;带孩子孝敬老人,告诉孩子没有爷爷奶奶就没有爸爸妈妈,是他们含辛茹苦抚养爸爸妈妈成人,让孩子对爷爷奶奶心存感激;当别人帮了自家一个小忙,一定要让孩子道谢,让孩子懂得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友谊和恩惠,要知道感恩······
一个人把自己在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感想和见闻有选择地、真实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日记。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有助于锻炼意志,培养恒心。
日记一般的写法:
1、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有的还要写上当天的天气情况。
2、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转行要顶格。正文一般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有时也可以用议论文的形式来写。不管用什么形式来写,都要正确反映当天遇到的有意义的事情,反映这一天自己的思想感受。另外,日记的内容要真实。诚实,是一种美德,自己怎样想,就怎样写,不要说假话。正文的篇幅可长可短,长的可以写成千字,短的可以只写一两句话。这要看自己所写的内容来决定。如果要详细地记下一件事,既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又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那篇幅就要长些。如果要记的是自己从书本上看到的或从人家那里听到的一个知识,只要写下这个知识的要点,那篇幅就可以短些。总之,只要把该记的写清楚就可以了,可短的不要勉强拉长,可长的不要硬缩短。
日记一般分成生活日记、观察日记和随感日记三种。
1、生活日记。
生活日记,就是把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有选择地记录下来。要写好生活日记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内容要真实。生活日记是自己经历的实在记录,而且要给自己看的,内容真实才有查考的价值。生活是七彩的,它多姿多采地呈现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学校、家庭、社会,都会有时代的浪花飞溅,只要我们能自觉地去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你就会发现一个“宝藏”,就会有源源而来、取之不尽的真实材料。
(2)事情要有意义。有的同学说,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中亲身经历的,或所见所闻所感的东西记下来,记得越多越详越好。如有个同学写正月初一的日记,把这一天当中所有的事都记下来:早晨起床吃饺子,而后给陈老师拜年,到学校游园活动,中午到外婆家吃饭,下午和表弟一起上街,晚上回家看电视,临睡前写日记......简直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成了典型的流水帐。日记的篇幅毕竟是有限的,同学们不可能把一天中的大事小事芝麻事件件都写进去。一般要选择印象深刻的,有意义的一两件事记下来,其他的不写或略写。
(3)语言要简明、通顺。写生活日记,内容可长可短,但语言必须通顺明白。
(4)可以给日记加个题目。日记,一般不要写题目。有的同学为了提高概括能力,给自己的每篇日记都加了个题目。怎样的题目才是好题目呢?一是题目要准确,能准确表达日记的思想内容,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二是题目要新颖,三是题目要简洁。题目不能太长,几个字就能提挈全文。
2、观察日记,即观察记录。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侧面,通过有目的的,细致的观察,把它记下来。可以写零碎的片断,不必讲究文章结构;也可以写得比较完整,类似一篇记叙文。经常写观察日记,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习惯,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日记最适宜我们小学生记。
要写好观察日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目的要明确。观察,有多种多样的目的,或为了积累写作素材;或为了进行科学实验;或为了弄清楚某种“奥秘”......只有目的明确,观察才有方向,才有重点。就是观察同一对象,由于目的的不同,方法和角度就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
(2)观察要全面细致。全面,就是要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观察清楚;细致,就是要求观察深入、彻底,抓俗语事物的特点,规律和本质。
(3)观察要持之以恒。观察事物难于一次完成,需要反复进行。这就要同学们有恒心。
(4)观察日记的语言要准确。观察日记有很强的科学性。因此要求使用语言要准确,不能用“大概、差不多”这类似是而非的词语。
3、随感日记。
这种日记主要是就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电影或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情,抒发自己的感想。日记中以议论为主,叙述是为了议论,有时整篇日记都是写自己的感受。
要写好随感日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点要写“感”。随感,就是在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看了一部电影,经历了某一件事后,自己的感想。因此重点应该放在“感”字上。至于书本内容,电影情节,事情经过,都不能人作为重点来叙述。
(2)写“感”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写随感日记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向空发议论,只有联系自己的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3)写“感”要实事求是。有的同学写“感”,喜欢用表决心或空喊口号的形式来代替“感”,而且还脱离实际,任意拔高要求。人家看了很别扭,显得不真实。其实“感”不在高,而在“真”。有什么想法,就写什么感受,即使是一些暂时想不通的问题,也可以实事求是地写出来。
写日记的方法:
日记是一种应用文体,也是小学作文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有些同学很想写日记,但不知怎样写,还有的同学写了几篇日记后就坚持不下来了,说明他们还不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没有掌握写日记的方法,没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可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写日记可以帮助自己回忆一天中所发生的重要事情,如果某些事做对了,想想当时自己怎样想的,以后怎样发扬;如果某件事做错了,就要想错在哪里,以后怎样避免。这样自已就提商了认识,有了努力方向。写日记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增长知识,同时还可以经常练笔,提高写作水平。经常动笔,天天写日记,运用语言文字,就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写日记也是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另外,写日记可以培养毅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总之,写日记的好处很多,只有在动笔的实践中,才能体会它的好处。
其实写日记并不难。说它不难,就是日记在内容、形式、字数等方面都没有严格的具体的规定。从内容上看,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的经历,或所闻所感到的事记录下来。日记可以重点写一件事或几件事;可以重点写一个人;可以重点写景状物;可以重点写一次活动。从形式上看,可以写成记叙文;还可以写成读后感,写自己读了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有什么感想与体会;日记也可以摘抄书中一些好的片断、好句子以及名人格言,把这些当成自己的座右铭,经常翻开读读,可以激励进步。日记还可以写几句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怀,等等。总之,日记可以描写,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抒情。
从字数上看,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不受字数限制。有内容可写,有感可发,就可以写长一点。有的则可以精炼一些。
日记的材料广泛,形式多样,篇幅不限,因此学写日记并不难。日记虽然并不难,但也不能不加思索,随意下笔。日记是应用文体的一种,它还有些具体的要求与格式。
1.先思考后动笔。2.内容要真实、感受要真切。3.语言要通顺、字迹要工整。4.书写格式要正确。
写日记有它自己独特的格式与要求:首先在第一行中写清年、月、日,星期几,还应写上天气情况。其目的是便于以后查阅。
写读后感的方法:
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读后感。这种读书笔记重在训练同学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是我们小学生在写作时需要用到的。如何写感想式笔记?写读后感一定要选择自己感触最大和体会最深的一点来写,应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当然,写的时候还要善于联想,依照原文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写读后感应注意这样几点: ①读后感的练习要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不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读后感”便成了无源之水。②写读后感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要集中谈一两点感受最大的心得体会。③写读后感在联系实际时要实事求是,不说假话,大话,空话。
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要选好读物(包括课文):即选择自己最感兴趣,读后最有收获体会,受益最多的读物作为对象来写.不能顺手拈来,马虎对待,随笔就写。
二、要读懂原文:即要认真阅读.反复琢磨,真正掌握原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它的中心思想,体会其思想感情,弄清文章的写作特点,抓住精彩的句段等等。只有这样,才算真的有所获,有所感.那种匆匆过目,囫囵吞枣,是难以真正读懂弄通读物的。如果连文章都没读懂,还谈什么“感”呢?可见,“读”是写“读后感”的前提和基础,是最关健的―环。
三、深谈感想.“感”由“文”生成,因此,“感”应与“文”有密切的联系,即把“读到的”与“想到的”紧密结合起来,但一定要注意,“感”是重点,不应只注意读了什么,进而忽略了感受,感想,“重墨要泼洒在感上”。写感想要注意:要和实际相结合,不能脱离现实,要紧抓文章中心淡感想。
四、小学生写渎后感可按照读后感的一般结构去写,开头简单介绍原作(包括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可根据自己需要而定),以便读者对所读文有―个大概的了解。淡感受,这部分须注意的是要结合所读文章淡感受.引用原文的内容要少,感想的内容要多,“引”是为了“感”引用要恰当,不要只“引”不“感”.结尾用结论性的语言进行概括,点明主题。
写读后感的步骤:
1、开头:写自己读完的感受(百感交集之类的话)。
2、然后写本文的大概意思,主要内容。
3、再写联想,如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或人。
4、最后写总结,如我以后一定.....之类的。
写好读后感的秘诀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小学作文:看图作文最容易拿分
★窍门:依照个别的图片造句,然后将个别图片的造句串连起来,加上一些连贯词汇、描写和形容词等,便能达到基本要求。
如何写好一篇作文?
一、小学生写作文:最忌偏题离题
小学生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作文偏题或离题。作文一旦离题,一半分数就不见了,除非文笔还流畅,否则就连及格都成问题。
另一个常见的毛病是文笔不好,词汇不够,如果再加上内容“天马行空”,胡乱写一篇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或捣蛋、有负面影响的,都不可能拿到高分。
二、分析其他作文分数不高的原因:
(1)选材不恰当:尤其是看图作文,没有照图片发挥,而是任意“创作”。例如图片是孩子刚拿成绩册,他的成绩不是太好......,像这样的题材应当是从正面角度去发挥,完成像“得到父母鼓励,孩子发奋图强”之类的内容。但有的学生却理解成“爸爸大发脾气,骂了妈妈一顿,还把妈妈杀了,最后我也自杀了.....”,这样的想法不合理,也不应该鼓励,因此无法争取分数。
(2)词汇不够: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别的形容词;
(3)句子不通顺:例如“小丽掉了课本”(正确是“小丽的课本掉了”)
(4)构思不完整、详略不当:开头写了一大半,来到主题中心思想时却两句话带过,结尾更是草草了事,犯上主题不突出的毛病。
——家长学校学习体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现在的孩子有好多不知道体谅父母,不尊他人,这是与家长的教育有关的。我想,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注意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例如:教育孩子上学时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遇到熟人要热情打招呼,请人帮助时要用礼貌用语,等等。同时,要有意识地向孩子介绍亲朋好友的性格、优点,鼓励孩子学习他人的优点,并且父母要教育孩子谦虚谨慎,不骄傲自满,正确看待他人的缺点和不足,不以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让孩子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
幼儿需要懂理财吗?
说到理财这个问题时,很多人都无法将它与孩子联系起来,因为孩子们通常没有金钱观念,有时候花钱甚至会大手大脚不加节制,更不知道如何理财。
但是,教孩子理财观念有助于让他形成正确的金钱观,这对于孩子日后的成长大有裨益。
1
区别“想要”和“需要”
最近很多新闻都报道,说孩子因为打游戏将父母的存款全部用光,金额甚至多到几十万,不得不说这些“熊孩子”的确需要好好管教。
不过,从这些事件背后,我们也要反思,有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孩子不知道金钱的概念,所以才会滥用父母的存款,而且他也不知道什么是必需品,什么是想要的东西,所以一旦手上有了钱,他就会肆无忌惮地购买东西。
因此,家长要让他明白,“想要”和“需要”的区别,告诉他不必要的东西可以不买。
2
给孩子准备一个存钱罐
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很少使用现金,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利用平时收到的零钱来提高孩子的存钱意识。
告诉孩子,只要他手上有零钱或是多余的钱,都可以存到存钱罐里,留待以后备用,这样如果以后碰到特别想买的东西时,就可以不用借助他人,自己就有能力购买了。
3
教孩子投资
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告诉他怎么投资,怎么分析,让他慢慢接触理财,这对孩子日后步入社会也会有帮助。
懂得分享是人生的一种财富,《三字经》也列举了“融4岁,能让梨”,可见在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中,都在教育孩子分享。
可是在一个基于自我认知的物质世界中,真正做到无我地分享,似乎很困难。曾经看到这样一段博文:
有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
小的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相同。妈妈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弟弟抢先说了。妈妈听了,责备他:“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博文中的内容是个极端的例子。不过,童年时,很多人都有过被父母要求把东西送给别人的经历,甚至,不愿意分享的时候还会受到父母的责备。
圣贤的成就之道深植人心,不过父母也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对于2~4岁的孩子来说,正是建立自我秩序的时候,在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前,当然不愿意把“我”的东西给别人。他们通过划分“自我”领地获取安全感,通过“占有”实现对外界事物的掌控。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粗暴地要求孩子分享,做不到就被界定为“坏孩子”,甚至被强迫分享,父母的这些“善良”的“高尚”行为都会成为孩子对待他人的榜样,让孩子对待金钱、物质变得虚伪,或者极端地使用强迫的方式来获取。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你怎样对待孩子,他就会怎样对待这个世界。
真正的分享是源于满足、喜悦。应该让孩子在家庭中获得满足,在分享中体会喜悦,任何生硬的要求甚至强迫都是对孩子的摧残。我更愿意尊重孩子的选择,他有权利选择是否把喜欢的东西给小朋友玩。同时,父母在任何时候都启发孩子体会分享的喜悦,在孩子愿意分享的时候给予快乐的回应,让孩子在分享中体会自己的价值和乐趣并获得满足;通过分享建立朋友之间的信任,真正体会“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那段微博还有后一段:
有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吃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了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可有的父母却爱错了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有什么,结果却得不到孩子半点感激……是啊,这样的现象很普遍,要想让孩子也懂得爱父母,关键要让孩子学会感恩。
父母爱孩子没有错,但也要让付出有回报,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爱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感恩的环境,以身作则,让孩子在一个感恩的环境下健康成长。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呢?以下10个小方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据资料调查显示7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
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子、感染孩子。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父母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因此,父母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
父母学着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就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吃苦就是让他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
4、父母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
利用各种节日的机会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
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5、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孩子经历着、感受着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带给他们的一切体验。如果父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识恩、知恩,培养他们的识恩、知恩的能力和心向,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首先,孩子总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的,因此,家长可以借此采用移情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极行为,从而引导孩子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其次,作为家长,应尽可能在家中创设感恩的氛围,并且为孩子提供多种实践机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抓住时机,启发、诱导孩子对别人的利他行为进行识别和感受。另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短小精悍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传记。
6、让孩子知道父母并没有想要孩子回报:父母们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
7、教育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关心集体,培养孩子对集体、家庭的责任,进而在孩子心目中才有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总之,让孩子懂得奉献,懂得关心别人,他才能学会感恩。
8、让孩子从点滴小事做起: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质、好行为是不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细微处人手,从小事做起。为了让孩子懂得主动尊敬他人,感恩大家,父母可以从“谢谢、晚安”开始培养孩子讲礼貌的习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知道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待。若自己有能力,要懂得付出和服务,而当别人有恩于自己时,要懂得感恩。也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学会感激亲人给予他的一切,懂得感激在他成长过程中支持和帮助过他的每个人。
9、让孩子在对比中学会感恩: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
在当前物质文明发达的年代里,孩子的物质欲求一般都能得到满足,他们平时都有很多零花钱,在过生日和过年这些特殊的日子里,父母和祖辈更是把礼物和红包及时送到他们手里,在这些孩子的内心里,他们无条件地从父母那儿得到生活和教育所必需花费以外的财物是天经地义的概念,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使得他们在接受馈赠时有点麻木:第一,他们不缺钱花,这些礼物很少给他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心情;第二,他们更难想到这些钱是父母辛苦挣来的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从自己攒的养老钱里节省出来的。他们口头上对父母和爷爷奶奶们说“谢谢”时也多数是机械性的。回想我们当年孩提时代时,一年内难得从父母那儿得到几次零花钱,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而无钱买,总是念念不舍地离开,所以到过年时,爸爸、妈妈和叔叔、姑姑们给的压岁钱就是一笔很值得珍惜的财富。虽然几十年过去,自己的孩子也快成人,但当时那种喜悦的感觉仍记忆犹新。
以往儿子接到压岁钱时当时即说谢谢或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表示感谢并拜年。今年我对老人们说给压岁钱不要再通过银行卡转账,而是直接通过邮局汇款,收款人写孩子的名字,孩子自己到邮局去取。我儿子接到汇款后立即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致谢,然后我们把汇款单复印一份留下来,在上面分别写明是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给的压岁钱,并妥善保存。我还把去年装过压岁钱的空红包收集一起,上面已写有父母和爷爷们的名字以及钱款数额和时间,这些空红包和汇款单复印件都一并保存好,以后每年的也加在一起,等儿子长大了离开我们独自生活时,这些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将被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他。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他看到这些物品,会想到父母对他的养育之恩,祖辈对他的关爱之情;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空问候和看望我们,实践一个孩子对父母和祖辈的孝敬之心;在我们孤独和衰老的时候,给予我们安慰和帮助。而且,这些珍贵礼物也是儿子的精神财富,在他今后的人生中遇到磨难时,看到这些物品,他会感到父母和其他亲人的爱心时刻伴随着他,这种爱心将给他慰藉,给他鼓励,使他能成功地战胜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一个正值花季的女孩,就这样消失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悲剧。事情发生后,有人对学生作业问题进行指责,有人对教师处理方式予以批评,有人对家长的教育时机表示质疑,也有人对当前孩子的心理状况表示担忧……不管最后归责哪家,小女孩自身承受力弱,对生命过于淡漠,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我们整个社会系统的问题。
教育如同一枚硬币,正面写着赏识,背面写着惩戒,任何一面缺失,都不是真正的教育。
当前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辈祖父辈大都经历了苦难的年代,不想再让自己的孩子受同样的苦,因此对孩子百依百从。这使得如今的孩子大都唯我独尊、听不得半点批评、容不得半点违逆,如同大棚里的蔬菜,经不起半点风雨。
与此恰应的是,近些年赏识教育倍受推崇,似乎能包治教育百病,因之不但专家现身说法,媒体也大肆宣传,家长更趋之若鹜,这使得现今的孩子更加骂不得碰不得,否则轻者被骂教育无能,重者更被告到教育主管部门。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学校和教师一步步丧失教育的话语权。
生命需要尊重,这是教育必须守护的底线。然而,没有了批评和惩戒,教育就会变得畸形。
事实上,孩子们所犯的错,大多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的某种好奇、马虎、任性、娇气或恶作剧……是成长中的一种必然。基于这种认识下的批评和惩戒,也都是一种善意的教育。因此,我们既不要对学生的犯错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也不要害怕这种教育惩戒会对孩子造成多大伤害。
俗话说,不磕不碰长不大。我们不能因为怕磕碰就捆住孩子的手脚,也不能因为怕孩子受伤害就放弃批评与惩戒。成长期的孩子犯错在所难免,让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并接受批评和惩戒,这也理所当然。这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也是学校、社会、家庭必须担起的责任。尤其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如果因为学生不喜欢批评,学校就掩盖问题,回避矛盾,放弃责任,让孩子带着成长中的各种“隐患”走上社会,那就是学校的严重失职。
一个11岁的女孩,仅仅因为作业问题就选择了轻生,而一个人的一生中,又会遇到多少比作业问题大得多的挫折,那时候又该如何去面对?
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同样发生在杭州的另一起事件。
2010年1月24日下午,杭州城西山水人家小区内,很多辆轿车被划伤,每辆车不是被划上叉号,就是被打了个钩,还有的被写上了字。据粗略统计 ,被划的车子有四十多辆,其中不乏名车。通过视频监控,人们发现肇事者是两个小男孩。一时间,指责和声讨之声四起。好在事情很快有了回应。
两个小男孩,大的10岁,小的5岁,两个孩子的妈妈是同学,经常走动。事发当天,大男孩想带弟弟在小区逛逛,又怕妈妈找不到他们,就想到给妈妈做记号。他们在地上写,怕车子辗过后妈妈看不到,就想到在车上做记号了。他们先用粉笔在车上写,粉笔用完了,就顺手在地上捡了石子,一路划过去,还划了箭头……事后,大男孩的妈妈追问孩子:“你知不知道这样做,车上会留下划痕?”他说不知道,没想过。他就想让妈妈知道他带弟弟去了哪里。
了解事情原委后,两家的父母没有痛打孩子,也没有推卸责任,而是立刻联系了物业和派出所,一起写了一封致歉信,复印了几十张,贴在了所有有损伤车子的楼道处,向车主公开致歉,声明要承担责任,并及时联系车主和维修厂进行维修。
几天后,10岁的小男孩在妈妈的带领下,带着亲手折叠的小纸船,挨家挨户地到车主家道歉。孩子的妈妈说,无论如何,她都要带着儿子上门道歉……她要让儿子知道,他真的错了!要教他学会承担责任!
愤怒的车主得知是孩子的无知行为,全都非常通情达理地原谅了孩子,并一再宽解这位妈妈,希望她不要把事情看得过分严重,以免伤害了孩子。
至此,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对照前述事例,我们的学校、家长、社会需要反思。
一次划伤四十多辆车,这该是一个道德多么低下、心理多么黑暗的坏人所为?而事实上,这不过是一个10岁的孩子给妈妈留下的标记。孩子的世界不同于成人,如果我们非要用成人的思维去衡量他们,随意地给他们贴上标签,那会留下多少遗憾。
一次划伤四十多辆车,这得赔多少钱?而在这两位小男孩的父母眼里,多少钱也没有教孩子学会承担责任重要。一时的短视,推诿避过,可能带来一生的悔恨。这不仅是在考验我们的孩子,更是在考验我们的家长,考验我们的社会。要知道,教育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更是家庭和家长、社会和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当然,我们强调批评与惩戒的必要性,并非排斥与反对赏识教育,更不是说我们因此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批评和惩戒学生。教育是一门艺术,赏识是艺术,批评与惩戒也是艺术。
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著名解剖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因为好奇解剖了校长的爱犬,而校长的“重罚”也仅是让麦克劳德画一幅详尽的狗的骨骼结构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这不仅反映了老校长高超的教育智慧,更蕴含着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浓浓爱心。惩罚的出发点是教育,但其根基却是对学生真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惩戒会异化为惩戒者肆意宣泄的私欲和扭曲的心灵。
当然,惩戒也并不全是如此“温柔”,也有其“严酷”和“无情”的一面。因为在痛苦和羞愧中反思,也正是惩戒的独特魅力所在。
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可是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蛋。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要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以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总统,他就是我们熟知的里根。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里根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批评与惩戒更是需要耐心和细腻,需要慎之又慎。我们不仅要约法在先,与学生达成共识,形成群体氛围,让批评与惩戒“有法可依”“理所当然”,让学生有所准备,消除“委屈”,更要细致调查,深入交流,让学生“心服口服”“主动受罚”。除此之外,还要取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与家长要形成统一战线。只有让“法”先入为主,“罚”才能顺理成章。最终达到让学生主动自我约束,自觉遵守规则,甘愿接受补过式的自我惩罚,让惩戒的过程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让惩戒变成学生自我蜕变的成长历程。这才是惩戒的意义,也是教育最终想要达到的效果。
倘若真能如此,再多的委屈、不公又如何?再大的困难、挑战又有何惧?
对那些能轻易跳楼的女孩,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呵护、引导,更要教她们学会面对。
(作者单位:平度实验小学
山东青岛 2667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把握住新时期学生的心理脉搏,采取新颖的方法、机动灵活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地施以道德教育,让学生懂得尊敬父母、感恩父母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去了解父母,关爱父母,感恩父母,这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皇帝”、“小公主”,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独生子女处于幸福家庭,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父辈过多的照顾、宠爱、放任和袒护,致使独生子女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
家长们常常反映:孩子在家不听话,动不动就发脾气;只关心自己,对别人不管不问,有时候父母病了,他们也不着急;只管自己享受。鉴如此,我们女织寨小学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学会感恩”一系列教育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感恩父母的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活动前,我们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基本状况。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设计出了活动实施方案。我们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少先队辅导员老师开展了:“妈妈的一天”、“体验‘护蛋’的艰辛”、“三八”为妈妈献上一份孝心、“温馨五月,感恩母亲”等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努力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父母的事抢着做;会做的天天做,不会做的学着做。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磨练品
质,学会感恩。
“三八”到来之际,大队部发出倡议:在“三八”这天为妈妈献上一份孝心——替妈妈梳梳头、捶捶背、洗洗脚、洗洗碗等,随后,我们又以座谈会的形式收集了所有孩子和妈妈对参加这个活动的感受。孩子们说,发现了妈妈早晨起得早、晚上睡得晚、脸上的皱纹多了、皮肤粗糙了,感受到了妈妈太辛苦了,以前没有关心妈妈,今后一定多帮妈妈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妈妈刷刷碗、扫扫地,叠叠被,改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毛病。家长们也声称,感谢学校组织的这个活动,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感受到了做母亲的辛苦,更加理解妈妈的心,同时通过这个活动,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更深的认识,感到和孩子的心贴得更近了。
5月份,我校抓住“母亲节”的有力时机,紧紧围绕“感恩母亲”展开活动。首先我们让孩子们观察、记录妈妈一天中都做了哪些事情,然后组织召开“我的好妈妈”主题班队会,会上同学们各自讲述妈妈一天的故事,在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中,让同学们感受“我”成长的点点滴滴都凝聚着父母的艰辛。由此焕发孩子感恩父母的内在激情,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接着我们利用国旗下讲话、在报刊、网络等资源搜集“妈妈的爱”诗歌、组织“我的妈妈”主题征文等形式,进一步讴歌母爱。我们邀请全体母亲参加了“温馨五月,感恩母亲”主题大队会,会上,孩子们用质朴的语言向妈妈表达了感激之情,母亲们听着孩子们发自肺腑的话语,看着孩子们投入的表演,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学生从“感恩母亲”系列活动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知道父母把自己养育大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自己一定要从小好好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学习之余要多关心父母,要用优异的成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让孩子学会感恩图报
一、故事导入课题,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感恩的心——歌曲来历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会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至高无上的美味。
就这样一直读完了大学。在她大学毕业那天,她拿着毕业证书兴高采烈的跑了回家,准备向她妈妈报喜。就在幸福刚刚降临的时候,灾难也同时降临到了这个本来就可怜的家庭,妈妈再回来的路上出了车祸,当小女孩找到妈妈时,妈妈已经离开了人世,可是妈妈的手里却依然攥着一块年糕和一张卖血单。这时的她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自己小时候天天都能吃得上一块年糕,为什么自己能一直读完大学。这回她全明白了„„
有位音乐家路过,看到如此悲惨的场面,便过去安慰那女孩。在听完了那女孩的身世后,他深受感动,回家后,便根据那女孩的经历写出了这首《感恩的心》。(音乐停)从此这首歌也便红遍大江南北,教育人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有恩于我们的人。
二、启发谈话:
各位家长朋友们,今天我们来交流和探讨的话题是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让孩子学会感恩图报。我知道今天来的都是六年级的家长,六年级了还有半年多就升初中了,孩子有升学的压力,家长都希望孩子读最好的初中,那么在这个时刻,我们来交流探讨这个话题,家长们有什么想法吗?或者说,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吗?(现场采访两位家长)
感谢几位家长的发言,其实家长们有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但是,孩子的人格塑造不能等呀!先让我们来看看您的生活的这些镜头吗?到超市买回一大堆零食,回到家,孩子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旁若无人地吃了起来,完全忽视了家中还有其他人存在;您给孩子买了一件礼物,孩子没有感谢您,反而嫌弃礼物不合他的心意;天气变冷,孩子的爷爷奶奶叮嘱孩子多穿些衣服,孩子朝着老人嚷:“我不冷!”„„
再让我们放眼社会,有多少血淋淋的事例发生,叫人不堪回首,今天我要和大家说两件事,哪怕心在痛一次。《中国青年报》报道,一15岁少年举刀向自己的母亲砍了46刀。刀刀皮开肉绽,刀刀深入骨头,原因就是因为妈妈不让他上网,妈妈平时对他要求很严格,当所有的指责都指向了这个不幸的妈妈时,我却在想,一个15岁的少年,应该是一个明白事理的年龄,在他的心中,如果有一点感恩的火星,我相信他就无法把悲剧之二:感恩的缺失让英雄流血亦流泪。
河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鲁献启在谈到感恩这一话题时,讲了一些因感恩的缺失让英雄流血亦流泪的事。在社会关系层面,不懂得感恩的例子媒体也报道了很多:在沈阳打工的青年韩磊在丁香湖游泳时,突然听到喊救命声,一男青年在水中挣扎。韩磊游了300多米,奋力将落水者托出水面,在将落水者送到岸边时,却被突如其来的大浪卷得不见踪影而意外身亡。韩磊的家人、目击者以及当地政府在为韩磊申报烈士时,唯独缺少获救者的证明。尽管家人四处张贴寻人启事,尽管当地的报纸、电视等媒体连续十多天跟踪报道消息,呼吁获救者站出来,但半个月过去了,获救者始终未露面。所有人的期盼,变成了一种凄凉的等待。
还有类似的报道:
因救了19人而牺牲的重庆开县农民金有树,他救的人当中,没有一个来参加他的葬礼,甚至有的被救者竟说他救人是为了得奖金。
深圳著名歌手丛飞,11年耗费300万元,资助178名贫困孩子上学身患癌症的他在生命垂危时,那些曾受他资助的学生,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更不用说帮助他。这其中就有好几个读完大学并有了一定经济基础,还有好几个就在深圳的。新闻披露后,那些正在接受他资助的学生及其家长,竟抱怨:“你不是说供我们到大学毕业吗?现在不坑人吗?”
在来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吧。现场采访三位小朋友。课件:3个问题:
1、在你的印象里,爸爸妈妈有没有生过病?生病时你有照顾过他们吗?
2、你对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多少?
3、什么事情让你们的爸爸妈妈特别开心?
交流:我们应如何对现在这一代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
三、让孩子学会感恩图报的策略
1、让孩子明白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生活智慧,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长寿秘诀----不忘说谢谢
一位外国总统问一位活了104岁的老太太长寿的秘诀时,老太太回答说,一是要幽默,二是学会感谢。从25岁结婚起,每天她说的最多的两个字便是“谢谢”。她感谢丈夫、感谢父母、感谢儿女、感谢邻居、感谢大自然给予她的种种关怀和体贴,感谢每一个祥和、温暖、快乐的日子。别人每对她说一句亲切的话语,每为她做一件平凡的小事,每送给她一张问候的笑脸,她都忘不了说声“谢谢”。大家对她每天无数次的“谢谢”不但不厌烦,反而更加体贴关爱她了,总是觉得自己若不付出更多的爱,就对不起她那一声声的“谢谢”„„八十年过去了,是“谢谢”二字使老太太的幸福长久,使老太太的生命长久,使老太太的一切的一切长久。
“谢谢”有多少,爱就有多少;爱有多少,“谢谢”就有多少。感恩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
失盗后表示感谢——气度和智慧
在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都怀有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常怀感恩之心。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度和智慧!
2、身教胜于言教。
俗话说,言传身教,而我却认为,身教胜于言教!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则公益广告,不用我讲的太多,相信大家看过之后自然而然就明白了。(视频,公益广告洗脚)画面很感人,这就是无声的教育。各位家长,你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孩子,相信如果你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那你的孩子也一定是个懂得回报的人!再如,父母先做表率,妈妈帮爸爸做事时,爸爸会大声说:“谢谢!”妈妈接受爸爸的帮助,也会说
一声:“谢谢!”起初,儿子觉得怪怪的,后来他也习惯了。在这种氛围中,他渐渐接受了这种最基本的礼仪,也学会了向父母道谢。
妈妈的示范
我们经常买上孩子的奶奶爱吃的食物,带着孩子去看望老人,并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记得有一次,孩子忽然问:“妈妈,奶奶是你的亲妈妈吗?”我笑着回答孩子:“傻孩子,妈妈的亲妈妈爸爸是你的外婆外公。”孩子不解地问:“那你怎么也叫爸爸妈妈呢?”我笑着说:“爷爷奶奶一样也是妈妈的父母,而且和亲生父母一样亲。我们要孝敬你的爷爷奶奶。你别忘了,他们一直关心我们。现在他们年纪大了,我们应该照顾他们了。”有一次,天下大雨,孩子的奶奶病了。我得到消息,安顿好孩子,急忙打车赶过去,将老人送到了医院。忙完这些事,我才拖着有些疲惫的身子回家。老公回到家,当着孩子的面夸我给孩子带了个好头。孩子的奶奶到我们家的时候,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辛苦,长大要孝敬爸爸妈妈,做一个好孩子。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们孝敬老人的缘故,孩子现在越来越懂事,经常自觉地帮助我们端碗、拿筷子,每次到他的奶奶家还主动给奶奶端水,说自己也要如何孝敬长辈等。孩子的话是幼稚的,但他幼小的心灵是纯洁的、值得夸奖的。
3、巧用节日,浇花待春晓
给自己过个生日。有一篇课文叫《可贵的沉默》,描写了两组镜头:镜头一,老师问学生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他们过生日的,学生喜气洋洋,争先恐后地发言,似乎回味着那美好的时光;镜头二,老师问学生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教室内一下子鸦雀无声,沉默许久。让我们也给自己过个生日,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也有生日,让孩子也在生日那天,给爸爸妈妈唱首生日歌,送爸爸妈妈一份自制的贺卡,给爸妈一份甜美的微笑„„
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中国一年中又很多节日,农历节日有31个,阳历节日有58个。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4、学会“计较”。的确,我们应该教育孩子遇事不斤斤计较,更不可小肚鸡肠,睚眦必报。可这不等于我们就也应跟孩子一样随和、大度。否则,孩子会觉得你对他一无所求,他根本不需要为你做什么。我们对孩子就要计较到这么细的程度:他没有亲吻你一下,没有省一口好吃的给你,没有记住你的一个小要求。要想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不是无条件地给予,而是要让孩子能深切地体会到你的给予。可是家长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我班级有61个孩子,通过我的了解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我很奇怪这种现象,甚至有些孩子,如果妈妈没有工作,他们会感到很没有面子,很难于启齿,其实做一个全职妈妈更伟大,这要放弃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可是我们的孩子一点都没有感觉到,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一碗面的故事)家长朋友们,当我们的孩子知道感恩的时候,才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候,远比一个好的分数来得更深刻,更心动!
5、家长让孩子多听感恩的故事。
多读感恩的的书籍,无形中陶冶他的性情,提高他的道德水平,自然的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家长可以讲述古代感恩故事,如投桃报李的故事,孟郊的故事,韩信不忘漂母一饭之恩的故事,小黄香温被的故事,伯牙报知遇之恩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有教育意义,孩子也喜欢听。还有一些名人感恩的例子,也能起到榜样的作用,如周总理孝敬两个母亲;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参加她的颁奖典礼。伟人身上美好的感恩的心理品德无疑可以打开孩子感恩的大门,启发他们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感恩的种子,来日必定开花结果。
四、不忘感恩社会、自然。
我不会留给子女一分钱
“我不会把一分钱留给子女.”52岁的比尔·盖茨说,所以他决定把所有的财产都捐给名下的慈善基金,那是高达580亿美元的个人财产,但被他轻松地捐掉。用于资助全球的教育和医疗项目。盖茨表示将悉数捐出自己580亿美元的身家,并表示这是他和妻子梅琳达的共同决定,“我们决定不把财产分给我们的子女。我们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盖茨说。他认为如果把钱留给了子女,就相当于承认自己的孩子最为重要,而相比孩子,盖茨显然认为把钱放到慈善基金里更有“正面影响”。
深圳的符号(甘文榕)
爱在人间的每一个角落。爱像一股泉水,涌进每个人的心底;爱像一轮明日,照亮每个人的心房;爱像一阵雨,滋润了每个人的心灵。
(一)敬老院里洋溢着一阵阵笑声,身穿红色的义工们在和老人们谈天说地,帮他们料理生活,做一些事情。
在另一个房间里,一位老奶奶和一名女义工聊得热火朝天:
“奶奶,这几天天气冷了,你多注意身体。”
“哎好!闺女,你多大了?”
“三十六,”女义工说道,“还有一男孩两岁。”
“你上有老,下有小,咋还出来做义工呢?”
“我这人闲不住,热心肠,喜欢到处走走,帮帮人。”
(二)下了一场暴雨,路旁刚刚栽的小树苗折了不少。街上的人多了起来。
一个戴眼镜、背书包、穿校服的男生,匆匆地走着,经过一棵倒下的树苗,他只瞄一眼,就走了。突然他眼睛一亮,转过身走回到那棵小树苗旁,轻轻地捧起树苗,用手大力地挖了一个大坑,轻轻地放进那个坑里,盖好土。把手上的土拍掉,大步流星地走了。
(三)“吱——”一阵刺耳的刹车响彻云霄,一只小狗“嗷嗷”的呻吟着,车主立马跳下车来,把小狗抱起来,放到副驾驶座上,把车开到宠物医院。小狗无助地躺在病床上,让医生给它止血,输营养液,打点滴。
深圳是一个永远充满爱的城市,让爱住在我们的心里,深圳的符号永远是一颗红彤彤的一颗心。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为心中美好的人间而努力吧!
——邹韬志 六(3)班
伟大的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发现美,不仅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充满爱、充满感恩的心灵。
同样的一枝玫瑰,有人说:“花下有刺,真讨厌!”有人说:“刺上有花,真美丽!”看到刺的人,挑着毛病、盯着不足,他们注定是不快乐的。而那看到花的人,则有着感恩的心灵,尽管刺扎手,但那些刺上盛开着的芬芳花朵,让他感受到幸福、美丽。所以,人们常说懂得感恩的人是快乐的、幸福的。
五、结束语: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教会孩子感恩图报吧,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往大了说,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兴旺和谐。往
小了说,是为了自己,因为,只有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将来我们才有可能享到儿女的福,几十分钟的课程是短暂的,家长学校不是但本剧,而是一部连续剧,所以给家长们留两道简单的作业。
六、课后作业:
1、写写自己听完本节课的感悟。
【教孩子学会感恩】推荐阅读:
教孩子学会聆听的06-27
如何教孩子学会接纳11-16
学会与孩子沟通10-05
从小教育孩子学会孝敬05-30
如何教孩子感恩09-14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心情07-01
儿童心理——要学会经营孩子07-02
用心去教孩子07-22
家长如何教孩子理财01-25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后记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