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中学语文(通用11篇)
【摘要】
快乐是一根神奇的魔棒,如果把它用在课堂上,就会让枯燥的变成生动的,乏味的变成有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应在“味”“趣”“乐”上下功夫,采用直观生动,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
简单语文 快乐语文 愉悦教学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学生对象的年龄特点,容易出现“老师激情澎湃,学生无动于衷”的情况。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课堂教学就应在“味”“趣”“乐”上下功夫,采用直观生动,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寓乐于创——开启智慧的大门
1.创造性的进行教学
课堂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的阵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打开孩子的思路,让他们独立思考;引导他们敢于表达,在课堂上畅通所欲言。而讲解课文时,我们可以给呆板的课题“改头换面”,使它变的更生动。如《小柳树和小枣树》—课,出示板书的时候,可用绿粉笔写“柳树”,用红粉笔写“枣树”,并把一个写得大些,另一个写得小些,这样学生一看,就觉得有新鲜感,注意力就跟着集中了。
2.创造性的进行评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话: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去理解孩子,让教学评价的语言更丰富,更有色彩,力求做到:“准确得体,亲切丰富,婉转巧妙,独特创新。”
二、兴味盎然——原来语文这么简单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的重心应落在语言这一思想内容的载体上。而有些老师不停地解词、说词,反复地分析、强调,这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生吞硬咽,强行施教,不但起不到教好语文的效果,还使得学生害怕语文了。那么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使课堂有“语文味”,我认为关键在于要抓好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对此,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教材内容,降低学习门槛
一些教育界的前辈早就指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针对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语文。比如,二年级上册《识字8》仅8个词。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的形式,不断重复再现词卡、图片,完成从语言文字到画面的转换,达到有效识记。老师不失时机地播放我国嫦娥一号升空的壮观场景,学生被吸引住了,有的同学还小声地讨论。这样,孩子“说”的欲望就被调动起来,随后,老师可以以此创设对话交流的平台,把自己知道的我国航天科技成果跟学生分享。这样,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我国科技的进步,以及作为中国人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也就能轻松的学好语文了。
2.注意细节处理,提升学生水平
特级教师刘仁增老师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纵观刘老师的课堂教学,他总能从一个个普普通通的词中拽出些“不普通”来。如刘老师上《矛和盾的集合》一课,他抓住“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句话,()结合其中的“盾的自卫、矛的进攻” “合二为一”“大显神威”等词进行语言训练,并以这句话为原点,辐射整篇课文教学,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说明文立刻变得形象生动有滋有味。当然,这样的精彩离不开这位优秀的特级老师对教学细节的妥善处理。这也教会我们,从细节出发,有效引导课堂教学,学语文,很简单。
三、激趣导学——激发快乐的火花
快乐是一根神奇的魔棒,把它用在课堂上,就会让枯燥的变成生动的,乏味的变成有趣的。那么如何运用快乐这根“魔棒”进行教学呢?
1.开展游戏,用表演来愉悦教学
语文课的教学,倘若就凭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已经远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老师就要学会对教学形式进行变通,可以尝试游戏法。如在教学拼音时,可以利用拼音卡片进行“猜一猜” “快找同伴”等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拼音,学会归类。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文字的印象和理解。
而低年级的孩子,虽然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好动,但是,他们模仿能力强,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的有效手段。而且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集合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这样,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理解水平,更是整体的语文素质。
2.开展比赛,用竞争来愉悦教学
小孩子大都争强好胜,我们可以把比赛活动引入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如在“展示台”中比比谁识的字多,谁的画画的好,谁的日记写的棒等。有比赛、有输赢,学生们就会产生竞争心理,争着上榜,形成积极向上的向学氛围。
比赛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猜谜语、读儿歌、绕口令等比赛,使学生在仔细听、认真想、相互说、高兴做的比赛活动中,思维始终处于一种“要学要说”的活跃状态。
3.讲演故事,用情节来愉悦教学
首先, 老师应该成为“群羊中的领头羊”, 而不应该让自己成为牧羊人。在上《乌鸦喝水》一课时, 课上了一半, 有一个学生突然站了起来, 一边说:“乌鸦真笨, 它衔了那么多小石子多费劲, 如果往瓶子里插上一根吸管, 不是很快就能喝上水了吗?”一边还拿着吸管从自己的喝水瓶中使劲地吸了一口水, 美滋滋地咽了下去, 说:“我这个办法怎么样?”整个课堂乱成一团, 这时我立即说:“这个小朋友真聪明/小朋友们, 你们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喝水?”自己动手试一试, 说给其他同学也听一听。学生便开动大脑, 发挥想象力, 想着不同的方法。想好后,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 争者抢着发言。有的说乌鸦用翅膀把瓶子抱起来, 倒着就可以喝到水;有的说把瓶口打碎就可以喝到水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许多不同的办法。这样一来, 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唱歌绘画是儿童喜欢的活动, 它能活跃气氛, 激活思维, 发展想象力。因此, 教师恰当地以图画再现情境, 以音乐渲染气氛, 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快乐的节日》这篇课文时, 我将语文课堂变成了欢歌笑语的音乐课堂, 让学生把这篇课文尽情的唱出来, 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唱这首歌, 也背会了这篇课文, 相比其他形式, 学生获得了更直接。更丰富的, 更生动的感受, 在教学<兰兰过桥>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们把课文自由朗读一遍, 再要求他们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并绘画一座为来的桥, 孩子们大胆想象, 潜心设计。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力设计出了“星月桥”“彩虹桥”收缩桥……。各种不同的未来的桥在孩子们奇异的想象力中创造了出来。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不断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开放课堂, 让学生动起来, 尤其是口语交际课的教学, 要更充分把握学生活泼好动, 兴趣广泛, 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猜谜语游戏”教学把说话训练放到了游戏当中, 让整个课堂变成游戏的海洋, 学生边玩边说, 这样, 学生的口语表达在玩乐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再如, “看图续讲故事——该怎么办”中, 为了让课堂活跃起来, 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 共同把故事表演叙述出来, 体验情节;然后, 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使全体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一起体验成功, 感受快乐。
一、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1.结合教材,设置懸念,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
教师应恰当地引用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烘托教材,引起学生的思索,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或者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产生解疑的动力。
2.编顺口溜,既增强记忆又增添趣味
知识的获得靠记忆,但容易遗忘是必然规律,所以保持记忆十分必要。一般我们把记忆的东西编成顺口溜来记,这样既容易记又不容易遗忘,还能增添学生学习的乐趣。
3.趣味小故事是语文课堂的催化剂
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似乎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吸引他们的一个技巧可能就是有趣的小故事了。在语文课堂中应适当地引入一些趣味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且恰当地使用会对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
1.语文教师要重视情感交流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人曾说过,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会慢慢地喜欢这门学科。有事实为例,我有过一位学生,她说她觉得语文最难学了,遇到我之后,我和她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后来她竟然主动和我说,怎么她越来越喜欢语文了。听到她这么说,我真的有些感动,甚至觉得不大敢相信自己对这位学生的影响会这么大。教学实践也证明,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2.解学生所疑,解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需
我们每位语文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来的,也曾体验过学生时代的所疑、所难、所需。因此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就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的疑惑,会遇到的困难,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需要,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真正地顺应新课改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样学生就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觉到学习生活的温暖,进而乐意融入学习生活中。
三、成功是学习语文的帮手
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对激发自我发展和学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个学生由于自我获得了成功,就得到了积极向上的成功的情感体验,那么就会随之而来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而个人内驱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是其他任何外部条件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就是不断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内因,因为只有内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依据。所以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总而言之,现在的学生需要活动、喜欢活动,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中有权去设计活动方案,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及活动材料,能够自己控制活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他们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三小学)
我们的祖国__周岁了,它在世界上才是一位少年。我想,这40多年来,我们的祖国发展的是多么快呀!今天逢国庆,我的心翻腾起来了。这__年来,我们的祖国成熟了。
先谈谈我国的经济。中国在经济上先制定了一系列法规,然后进行发展。“无农不稳”,这是古人的话,没有农业,国家就不稳定。于是,中国首先发展农业,花大钱大力,买设备,搞研究,进行科学种植。我国的科学农业已初具规模,但距发达国家还远,我国正在尽量追赶。“无工不富”,这也是昔人名言,如果没有工业,国家经济从总体上就发展不上去,总会处于被动局面。所以,中央政府在一方面抓农业的同时,又大力发展工业。这__年来,中国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买汽车到自己制造汽车,到卖汽车,从买油到现在卖油,这都是很好的依据,中国的工业就靠着这种扎扎实实,埋头苦干的精神发展了起来。工业、农业发展起来了,就带动了其它的什么商业、旅游业……中国的经济从总体上就得到了稳步提高。
再说军事、国防。中国建国前,军事、国防事业几乎很少。建国以后,党中央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因为大家晓得,在当前世界上,如果你的国防事业不行,就是你再富,也只能等于O。中国没有忽视国防,中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不求外国,只追求自强,在外国人重重压迫下,中国人终于让原子弹爆炸了,卫星也上了天。中国,了不起!中国人并没有自足,__年代后,中国一步步超过了许多国家,中国不但研究出新式武器,并且设立了许许多多的高科技学校,让更多的人会用,会懂新式武器,中国,即将赶上并超过那些超级大国。
一片枯黄的麦田中,一位戴着草帽的老人正用自己挑来的水浇灌着麦田。“唉,老天你开开眼吧,已经两个月没下雨了,麦子都要枯死了!”老人说着,眼中滴下了浑浊的泪。“太,太守,你怎么在这里啊?附近的几个村庄的旱灾很严重,都等着您的对策呢。”几个官吏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罢,罢,我能有什么对策呢,问天吧。”又是一声重重的叹息。忽然,不知是恰是老天有眼还是太守的叹息起了作用,天空中飘起了细细的雨丝,几分钟后,豆大的雨珠终于落了下来。“下雨了!下雨了!”在田地里干活的人们欢乐的叫着。看到这一幕,太守的眼中终于浮现出了一丝笑意。他,就是唐朝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杜甫。他一反唐朝奢华的浪漫主义,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叹息;在晚唐时,许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心愿,他的情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快乐,与金钱,与地位无关。他的快乐,源于百姓的快乐。
在历史上,敢问有那种变革不是由这样的人来完成的?它们的心中,装载着的是人民的利益,江山社稷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有利于百姓的改革。正如范仲淹所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京做官则忧虑百姓的快乐与安康,在外地做官则忧虑君主听信谗言,这就是古代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他们竭尽全力地与守旧派斗争,纵使身陷囹圄,敌众我寡,但他们只需要看到百姓欣喜的微笑,那也值得了。
而在近代史上,也有这样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英雄,他就是孙中山。在清朝腐败统治下生活的孙中山,深知国家落后,民众受苦的事实,但他却无法用正常的手段去改变这个事实。于是乎,同盟会,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这一串名词便轰轰烈烈地出现在百姓的面前,一个新的国家就这么建立起来了。虽然这个在军阀混战之下的国家风雨飘摇,不能改变百姓受苦的事实,但是他为后来者开辟了革命的征程。我相信,当孙中山看到今日之中国已变得如此之强盛,他会含笑九泉的。因为他的快乐,源于国之强盛,民之安康。
一把辛酸一把眼泪,一句祝福,一声欢笑,把我送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面对一个个陌生的脸,我似乎已经有一点猝不及防的感觉。小学一件件事情令我难以忘怀,但初中也有更新鲜的事儿,想看看吗?那就放开你的心怀,睁大眼睛,随着我的视线一起追寻吧!
今天,班级举行了令人期待已久的“圣诞节HAPPY会”。只见同学们个个满面春风,似乎已经迫不及待了。班级里的道具真多,令人眼花缭乱。开始!首先是游戏“终极密码”“10。20。”,同学们心里紧张得直冒汗,我也不例外,终于一个人喊到那个数,我们这些女同学像鸟笼里的小鸟一般高兴,因为有处罚的哦!就是表演一个节目,让同学们满意。只见那位搞笑的男同学装扮成猩猩,还装得很像呢!惹得我们不得被他的搞笑,笑得前赴后仰。还有更精彩的呢!“水中乒乓球”,同学们都争先恐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9杯水放在桌子上,一颗乒乓球,只见那几位同学都吹得气喘吁吁,样子真好笑,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一位女同学吹过去了,那些男同学还不认输,盛气凌人的说:“有什么了不起,下一关我们一定必胜。”听了男生这么骄傲的口气,当然我们女生也不甘示弱,谁也不怕谁,只见我们女生过关斩将,男生们有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们也得意洋洋的说:“女生也不是好欺负的。”男生们一个个低下头,似乎有点认输的感觉。快乐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围绕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汇成一首歌欢快的歌谣不断在歌唱,我想:“这首歌就是我们告别童年的歌吧!”经过了一场千辛万苦的“战争”,我们女生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我们在欢笑中度过一个快乐又别具一格的“圣诞节”。
其实教学生学习语文, 犹如教宝宝走路一样, 先扶着他们走一段时间, 然后再牵着他们走一段时间, 最后放手让他们自已走, 适当的采用玩具、游戏等手段, 吸引他们。自然而然的, 宝宝就从开始的扶着走, 到后来牵着走, 再到后来自己迈开第一步慢慢地走, 最后慢慢形走自由的脚步, 直至最终的飞速奔跑。当然他们在学走路的过程中会经历无数次的摔跤, 但只有经过无数次的摔跤无数次的爬起才能领悟到走路的要领, 才能稳稳当当地走。老师教学生学语文同样要经过老师的“扶”、“牵”、“放”过程, 并采用一些教学手段, 教给他们学习方法, 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让他们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他们自然就会在语文这门学科里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路。
提倡快乐学习, 无论学哪门科目, 都要在快乐中让学生接受知识。只有感到快乐了, 学生们才会有浓厚的兴趣,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妨留心注意一下, 每到新学期的第一天, 当还带着墨香的新语文书发下来的时候, 有多少同学会满怀兴致地去翻翻它, 看看每一篇课文?我想他们更愿意去看《读者》、《青年文摘》这一类的杂志, 却忽略了原来课本中的文章其实也是可以欣赏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种思维定式, 那就是:课文是在课堂上教师讲课时学的, 预习也不过是为了配合课堂学习的, 它怎么可能是可以欣赏的文章呢?难道我们的课文真的只是一些陈词滥调的古板之篇, 让人感觉乏味之极吗?如果语文课真的已经成为一个不伦不类的畸形, 那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可真得为语文课喊冤了。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语言那么生动, 富于文学魅力, 不愧为经典之作, 同学们能读懂, 很喜欢。在基础学习阶段有这样的经典之作垫底, 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并使其积累坚实的文学功底。
再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等现当代精品诗歌有着强烈的文学气息, 作者也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 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文学兴趣。这是切实可感的文字中所流淌的芳香。
还有古文, 像《陈涉世家》、《鸿门宴》等篇目, 都是千百年来传诵的文章, 带着强烈的人文气息和厚重的文化历史。这都是学生文学血液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么多优秀的篇目, 怎么能说它们乏味呢?怎么会没有阅读欣赏的享受呢?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基于此, 我们现在迫切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开动脑筋,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乐于学习, 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走出低谷。而兴趣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一点一滴地培养出来的, 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动些脑筋, 下些功夫:
一、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把单一的教授课文知识点的过程变成一种感受文章意境、领悟文章内涵、积累文章精华的立体的交流, 在不丢失文章内核的情况下融合知识点的教授。
比如教授《诗经》, 我们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读懂诗歌的内容, 继而背诵。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去学去背, 无论是谁都提不起兴趣, 所以在讲解《在水一方》这一篇目时, 我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把诗歌内容读懂, 剩下来的时间就让他们听歌曲《在水一方》, 一两遍之后, 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大差不差地把诗歌背诵下来。和单纯的背诵比起来, 可以说事半功倍。
二、让学生有独自面对课文的空间
不要让学生把课文当作考试的工具, 把课文弄得支离破碎, 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解读文章的闪光点。
在学习话剧《雷雨》时, 我先让同学们在课后预习文章, 另
外找几位表演能力强的同学分别扮演文中的几个人物角色, 上课时让这几位同学把他们在课余时间排练的话剧在讲台上表演给同学们看。这样, 无需我的讲解, 同学们自然而然就可以领悟每个人物的内心情感。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让学生走进快乐的课堂
如在教《蜀道难》时, 学生连蜀道是什么样都不知道, 无法体会“难”的意义。所以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蜀道的图片, 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 通过这些图片消除学生对课文环境不熟悉所产生的心理隔阂, 使学生对蜀道产生感官上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投入到课文当中, 拥有一个“课始乐已生, 课中乐正浓, 课后乐犹存”的快乐情境。
四、重视激励因素
另外,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 还应多关注他们的心理, 多鼓励, 多表扬孩子。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孩子们有强烈的上进心, 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当他们受到鼓励和表扬时, 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满足。
其实, 语文不只是学习科目, 它也有多姿的生命, 有瑰丽的光彩, 所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失掉灵魂, 要让学生发现原来学习语文也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总之, 要想使学生达到乐学的目的, 教师应正确地引导, 让学生在主观认识上不怕学习, 心平气和地看待学习, 找到学习的感觉,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觉得学习是充满阳光的。让我们在快乐宽容和谐的氛围中, 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和学生一起寻找真谛。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许玲玲.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外阅读.教学月刊, 2004 (4)
[2]王尚文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关键词:快乐语文 美育 德育 情感 熏陶 素质 完善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223-0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而又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并乐在其中,这确实是学习的至高境界。而语文,则应该是最能给学生快乐的学科。
“文以载道,道在其中”,中学语文教材包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思想和哲理。语文的学习内容就足以给人快乐。一首诗歌、一条歇后语,一句格言,都能给我们启迪;《红楼梦》、《西游记》、《呼啸山庄》、《简·爱》等作品里有一个个美丽着或丑陋着的人、特立特行的人、个性鲜明的人……有无数曲折动听的故事,更有诙谐幽默或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智者的旷达开阔,有蠢者的滑稽可笑,有乐者的夸张噱头……可以叩问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门扉;可以像芝麻开门那样,快乐地发现了无尽的宝藏;可以畅游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饱览大自然的秀美与神奇,体验人类文明的伟大、浑厚与雄奇。引导学生来到这样的境界,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哪有厌倦之感!何来厌学之心?也许是一个丑恶无比的人呢,使我们恶心不已;也许是一件痛苦的事呢,让我们痛苦难忍……或泪湿眼角,或啜泣,或痛哭,或悲愤。而这更是一种快乐,且是快乐的极致。学生的心灵经过了这样的沐浴洗礼,还不会快乐吗?所以,学习语文天然就应该是快乐的,快乐语文,语文快乐。
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语文呢?
(一)重视美育和德育,营造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注重美育、德育与教育并存。王国维说:“美育,德育与智育之必要。”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巧妙充分地利用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道德情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语言美;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思想美,进而体验美,进入审美意境,获得快乐。前人说得好,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秃枝;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作为一名教师,在思想上还要由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要打破“一统天下”的旧思想, 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 同时又应以平等的心看待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教也,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准绳,而是帮助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
(二)寓教于情——以理晓之,以情动之
移情与感悟是美感心理的要素之一。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情感调控的主导者,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移情感悟,对教学内容的移情感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移情感悟;而学生则是情感活动的主体,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移情感悟,对学习内容的移情感悟,对学习活动的移情感悟,对人生美好前景的移情感悟。
胡适先生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涌的结晶。语言不是无情物,作者写得动情,老师又教得动情,学生才会学得动情,才会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和物休戚与共,爱憎同筹;才能使学生透过字词句语的领悟,深入触摸作品的真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美谈,声情并茂的描绘、启发、点拨、暗示以及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和学识,把学生引入理想的意境,不留痕迹地让学生产生移情感悟的心理体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他们。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也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用心、用情,在教学时善于抓住重点字词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做到“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得到学语文的快乐的享受。
(三)重视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在平时,也许大家能感受到音乐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也有很多人感受到了诵读带给我们的快乐,因为这两者几乎完全是相通的。无数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一个动情的或者暗合心灵的声音传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你会自然地唱和下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并由此顿生愉悦,获得快乐,感到满足。当我们高声朗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当我们低声沉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我们的心情随着丰富的想象或高亢激昂,或沉郁缠绵,而美妙神奇的想象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这种想象是无比自由的,完全可以让你充分体验到自由驰骋的快感。当然,对语文快乐的追求不单是一种形式上的浅层的快乐,更是一种心灵的快乐、愉悦、享受和满足。
(四)重视自我完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这也是课堂鲜活的砝码。课堂鲜活了,才能真正让学习在课堂中快乐起来。如今,很多老师都在感叹:书越来越难教了,课越上越没劲了。当老师难,当语文老师最最难。语文课难上,这是不争的事实。语文课涉及的范畴太广了,上自天文,下自地理,再加上音乐、美术、舞蹈、阴阳八卦无不涉及;最好还要“天生”一副好口才,写得一手驰骋自如的板书。究其原因,原来语文是“大语文”, 用大语文观念来看,“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语文教学绝不能剥离社会而孑然存在。有人文修养的人必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关心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在教育的领域,一堵墙、一扇窗、一盏灯都会说话;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有着潜移默化的魅力;人文教育形影相随于每一个细节。语文课要上得精彩除了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学习活动的参与、灵活地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外,教师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也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是知识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不学习、不读书就会滞后。闭门造车、敝帚自珍,仅仅依靠大学时学的一些知识怎么能面对当前这个知识膨胀、网络遍天飞的时代?网络是新时代的产物,通过它可以游览祖国神州大地,了解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捕捉最新影视、球坛明星,得知国内外新闻事件。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接触过网络,对一些网络知识、最新事物、影视新人等等都了解得较早,假如我们的老师们一点不去关注这些新的事物,不了解这些新的事物,又怎么让自己的课去吸引学生?如果你课堂上所举的例子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物,那还能吸引多少学生的眼球?不被他们骂老土才好。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英语教学现状
一次教研会上,一位同事说:“很多学生在刚开始学英语时,多数情况下是自已学的,而且是带着很大的兴趣学的,可是现在呢?学的东西多了,考试成绩又不是太好,所以很多同学现在干脆就不学了,我看到他们我很无奈,他们也觉得很迷茫,我知道,他们是现在已经放弃了,但我也实在没办法了。”听到这些,我想了很多;这也许是多数初中英语老师,特别是农村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为什么呢? 皮亚杰说过 :” 所有智力方面的因素都要依赖兴趣.” 大家也都知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没了兴趣,自然不想学.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粉笔加黑板,组成了 一节课的全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英语课上, 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在唱独角戏, 而且很投入,也很有味, 学生呢? 个玩个的, 处于失控状态, 老师无所适从,一个劲地埋怨学生不听话,更有甚者: 你不好好学,我就罚你,打你, 直到你学为止.结果呢? 很多学生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装腔作势.到头来还是老样子,有些可能对英语更反感.但是老师在做这些的同时,是否想到自身的问题呢?是什么让学生不爱学英语了? 关键是: 没兴趣.可见,初中英语教学,仍然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
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及介绍
心理学家把初中阶段看做是人生发展的”危机期”或”心理断乳
期”.因为这一时期的同学,更多地表现出独立倾向,他们不愿意做被动的服从者,适应者,模仿者,执行者.而是力求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和选择者.所以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是违背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学生不学或厌学,也是很正常的事.那么怎样才能适应学生心愿,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呢?多媒体技术,这种新型的教学技术手段,顺应时代发展,在英语教学,特别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如果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主动参与英语活动,获得英语语感, 就能达到较好的英语学习效果.多媒体是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是指将文本,图形, 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集成起来, 使信息的表现形式图.文.声并茂.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本.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进行综合处理,使信息之间建立起逻辑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有多维性,集成性,交互性三个主要特征多媒体技术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VCD教学软件集于一体,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型的要求灵活运用相关媒体进行教学,有感觉,表示显示,存储等功能。
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优势
实践证明:.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促进了外语教学的更新,给传统的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对外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可以用来设计全新整体教学过程,和个性化的练习方式,促使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而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从而形成了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式的全新组合,有利于扩大课堂
容量,和45分钟的质量保证,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学习革命》一书中指出:教师的授课原则应当是:1 开启所有感官 2避免单独说教3对多种无意识方法的协调,4学习状态的转换。而多媒体综合了图,音,形,音乐,教育学,心理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信息为一体,能充分调动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处理功能,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适合中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模仿者,探索者的愿望,同时也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对英语,对自己充满信心。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也是很生动很有趣的,在快乐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英语素质,实现了英语兴趣教学的目标。
四我在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给我们的课堂增添了很多的生机和活力,也给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血液,这在无数实践中已经得以证实,下面谈谈我在英语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
第一菅造气氛.通常在上课之前几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本中有的或大家熟悉的英语歌曲,给学生来个热身运动,大多数同学都能跟上几句,在不知不觉中大家已经走进了英语世界.第二直观视听效应.生词教学,多数情况下我都会利用所学生词组成一个故事,做成生动的Flash 动画, 加入声音,再配上可爱的小动物,使死板静止的单词变成会说,会跳的小动物,从而拉近学生与英语的距离,比如教动物单词的时,先呈现一个小动物园, 配上相应的叫
声,每叫一声,头上就出现一个单词,从而吸引学生,同时也让他们明白,本节课的重点.第三联系生活.大家都知道,各学科之间都是相联系的,英语也要贴近生活, 要想让学生把英语学好,仅仅依靠课本是不行的,要把单调的对话变为生活场景,比如在上 My school life is interesting 这个话题时,我设置一个学校,上面写着:桐寨铺二中 的字样,学生都很新奇,他们熟悉的校园,一群学生在做课外活动,边玩边说:We are playing basketball.They are dancing.Some boys are playing.学生边看边跟着说,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起浓厚学习兴趣.第四重难点突破.比如在讲动词第三人称单数时,我举个例子,go goes.我用Autherware来处理的,先是音乐响,一个男孩儿跑上来说: I go to school on foot.然后一个小女孩儿过来,指着小男孩儿说:He goes to school on foot.这样生动,有趣,直观明了,避免了苦躁的说教.同时又能说明这两个词的人称区别.然后跟上练习,每一题后面都有”你真棒!加油!”对了电脑会表扬,错了会让学生努力加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热情.第五巩固练习.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告诉我们:所学知识如不加以巩固,便会很快遗忘,过多死板的练习很容易让学生厌烦,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习题,不但能节省时间,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体验做题的乐趣。
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重在优化听说读写训练,能让学生在轻松
愉快和真实语言环境中去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也过多过少地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比如:
一只简单在地把多媒体当作投影仪来用,而忽视其动画,视听结合功能,使所呈现的画面死板,无动感,学生没兴趣,教学无生气.二过分追求色彩鲜艳,图画生动,淡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三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老师在上课前,把自己想说的话,要说的话,一句不差的展现给学生,照本宣科, 忽视学生的学习质量.四更有甚者, 把多媒体当作应付检查的一种摆设,来了就开.一走就关,或者是只在上课时呈现一些无关紧要的图片,后来就不用了.当然,多媒体在多数情况下可以代替老师的板书,但毕竟没有老师手把手的教来的亲切.自然.另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教师,服从于教学需要,以求在课堂中更充分,更准确,更恰当在发挥其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而教师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已所用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的主导地位.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综观课堂,立足整体.加强多媒体辅助课堂设计.二适时运用,从最有利于学生掌握要点出发, 把握最佳时机.三把握适度原则,避免滥用,并不是越用的多越好,更不能因为要用多媒体而丧失自己多年形成的教学风格.四把多媒体用在精彩之处,发挥其最佳效果.六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对更好实现教学目的,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和使用都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它与传统模式相辅相成.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应当 注意教师和多媒体之间的关系,恰当处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恰当使用,扬长避短,从而让英语课堂更加精彩,让学生真正感受英语的语言魅力,真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在愉快和轻松中享受英语.参考资料:
< <心理学>>
<<教育学>>
<<多媒体技术>>
马山县民族中学
徐梦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基础的学习动力和源泉。为了让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何才能上好英语课呢?
一、乐中学词
传统的英语单词教法一向是教师把单词抄在黑板上不断带学生读,或是让学生机械式的一个个把单词背下来,这样无异于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厌恶感,学生对学好英语也失去了信心.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对直观事物易于接受等特点,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apple,pear等水果单词时,教师可手里拿着苹果说apple,apple,l like apple.pear,pear,l like pear.这样学生更于理解,易于记住.除此之外,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使学生在练习,比赛中轻轻松松的学到词语,我们可在课堂上举行一些单词竞赛,如教学grey,black,red等颜色的单词时,可让学生比赛画彩虹桥;教学one,two等数词时,可让学生比赛爬梯子.激烈有趣的比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在快乐中轻轻松松学会了单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玩中学句
1.问候法,每次上英语课前的5分钟,让学生用简单的语句作自我介绍,如:my name is..l am ten.l like singing.等.值日生汇报如:l am on duty today.lt is 4 July.everyone is here.等.既能让学生在这个小舞台上展现自我,同时树立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
2.演唱法,使学生在玩玩唱唱中掌握知识,在教学如:How old are you? l am five.时,给句子配上学生熟悉的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学生易于琅琅上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3.游戏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安排充满童趣的游戏,如教学wolf,wolf,what is the time?lt is ane.时,让学生玩老狼捉小羊的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练习说句子,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享受欢愉的心理需求,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境中学文
学英语除了培养学生能用简单的句型进行口语交际,并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短的小故事,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比较困难的,易于让学生产生惧怕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故事情境,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化难为易,化死为活,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和情境中通过"看,听,说,演"实践中更好的学习英语技能.如教学故事shopping时,可把教室布置成商店,用英语给各物品标上名称,把故事拆成句子变成台词,让学生表演购物,使学生亲临其境,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情境表演从而理解故事,学生更易于接受新知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的主动探索和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自己已有认识和经验的过程,而不是传统教学所认为的是学生通过静听、静观接受现成知识的过程。为此,初中科学教学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和实践,变被动消极地学为主动积极富于创新地学,使学习成为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是被动的而是有目的、有兴趣、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过程。这不仅强调动脑思考,而且强调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注重多种感官参与、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在做中学,主动地学,创造地学。
一、在“做中学,做中想”中体验科学学习的快乐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这种教学形式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在初中学生学习初中科学的过程中,科学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材料,让初中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学习,或者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想”,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及思想情感领域都能得到发展。
例如《蒸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蒸发的概念,了解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用粒子理论解释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是教学重点,用粒子理论解释蒸发现象是难点。在《蒸发》这一节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蒸发的过程可能会有所了解,但对于影响蒸发快慢的具体因素知之甚少,而要从粒子角度来解释对于预备班的学生更是个难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理解。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用多种实物模拟水的粒子,用湿粉笔写“蒸发”,在多种场景中体现蒸发的过程,并通过对教材上学生活动的改进,让学生能看得到、摸得到,最终能想得到,想得通,从而能够有所收获。让学生在多项活动中观察、设疑、实验、理解、解惑,是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在本节课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活动时间超过了三分之二,体现了主体性原则。在新课引入时,我先用幻灯片创设了一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利用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出蒸发的概念,此处的教学体现了情境性的原则。由于每个同学都帮家长晒过衣服,所以学生一般知道将衣服展开置于阳光下或将其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但很少有同学们会将“展开”、“置于阳光下”、“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这些基本常识同“扩大蒸发表面积、提高蒸发的温度以及通风条件”等影响蒸发快慢的外界条件联系起来。于是我请同学晾晒衣服,并引导同学思考为什么衣服要展开而不是团在一起,为什么要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而不是放在阴暗处,为什么要放在通风的地方而不是放在相对密封的环境中,同时帮助学生把这些条件与影响蒸发的因素结合起来使学生自己提出假设。为了验证假设,先把学生分组,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分组研究外界温度高低、周围通风好坏、蒸发面积大小对蒸发快慢的影响。经过不同组别相互间的交流,同学很快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外界因素有了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的重点,而且由于是学生亲自体验活动后得出的结论,所以更易于为学生接受,体现了探究性和实践性原则。本课的另一个难点就是用粒子理论来解释蒸发现象。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对于预备班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在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我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一个学生游戏、一个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从直观上来理解本课内容。在这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注重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积极思考,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活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由于六年级学生对各种科学现象充满好奇,乐于参加探究活动,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我在教学时运用了实验探究、课外活动、课内汇报、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使学生积极动手做,积极动脑思考,体现了实践性的原则。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力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在激发所有知识和技能储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充分的科学探索和人际交往的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二、在交流和合作中体验科学学习的快乐
大量的学习活动都有个体和群体结合的过程,因而,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认真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包括生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其中,实验操作、问题讨论、结论验证等都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方式。所以,尤其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中更应大力开展,使学生养成习惯,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酸雨》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溶液酸碱性测试以及酸对金属、建材的腐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至社会关心的环保热点问题上。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酸雨的定义、酸雨的危害以及酸雨的防治。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交流形式: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相结合;本节课我所用的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录像。这节课的设计从整体上注意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讨论和交流等方式,自主地发现问题,体现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整个教学体现了主体性原则。课堂整体设计采用“情境一立问一探究一引申”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投入,为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只卡通兔,与老师一起讲解酸雨知识。
《酸雨》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溶液酸碱性测试以及酸对金属、建材的腐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至社会关心的环保热点问题上。对此内容,学生略有了解,但不全面。教师在课前首先指导一组学生在网上收集、查阅了许多相关材料。另外,指导两组学生分别利用吊兰幼苗和荞麦种子设计、“实施了”模拟酸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借此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并使学生对酸雨的危害有一直观认识。这样的安排体现了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上课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即收集了一些雨水,让学生判断是否为酸雨,进而引出了酸雨的概念。此情境设计能带领学生迅速进入本课主题,另一方面则帮助学生回忆巩固之前学过的有关溶液酸碱性知识,学会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叠加,整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融会贯通。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这也体现了整个教学的情境性原则。随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三个探究活动:什么是酸雨、酸雨的来源,酸雨的危害。这部分探究活动由于时间关系,部分活动放在课前进行。在本课题最后一教学环节:“酸雨的防治”中,我要求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酸雨知识,讨论出有效的酸雨防治方法。此部分内容,让学生以环保局局长的身份来讨论此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课的教学中各个活动之间能够衔接较好。我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了挑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并且激烈的讨论,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出来,我是整个活动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本课教学中,我既关注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重视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更关注探究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环保意识等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发展。
三、在相互评价中体验科学学习的快乐
初中科学活动教学实施过程是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员之间的相互交往过程。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评价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少了学生之间的互评,缺少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参与,评价结果容易出现片面、主观等问题,难以保证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加强学生相互评价,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整体质量得到提高。例如,在调查和小组汇报结束后,可以由调查机构的工作人员给一个评价,小组以及学生自己也进行分别评价,再加上老师的评价,最后给这位同学一个分数,所以不单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小组成员的评价等这样的评价积极有效,学生信服。
总之,只要在科学的课堂教学中能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感受到课堂不是一个苦恼的场所,而是一个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生动活泼的乐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教学在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奠基的同时又能轻负高质。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兰江中学
【快乐中学语文】推荐阅读:
在快乐中学习,反思10-06
游戏中学习,快乐中成长09-11
运动带给我快乐-中学生作文06-12
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10-01
让语文课堂充满快乐09-15
读《走进快乐语文课堂》有感06-30
快乐过寒假三年级语文答案11-08
语文课本《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1-30
中学语文作文11-01
语文教案-快乐的小公鸡-教学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