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小村庄(精选7篇)
春天是一个温暖又充满希望的季节。小草绿了,花儿开放了,树儿发新芽儿,大地也穿上了绿色的新装。勤劳的农民从寒冷的冬天走了出来,田地里开始出现一片繁忙的景象。
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树枝上长满了碧绿的树叶,知了在树上喳喳地叫着。雨后的天空也架起了一座五彩桥,美丽极了。果树上的桃子、李子成熟了,红通通、亮晶晶,馋得小朋友们口水直流,垂涎三尺。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稻田里的禾苗都被沉甸甸的稻谷压得直不起腰来了。玉米是我们那的特产,一颗颗金黄的玉米犹如珍珠般闪耀诱人的光泽,农民的心情可开心了!
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冬天来了,树上的叶子掉了,小动物们都呼呼入睡了。虽然我们这里没有雪,但是我们村组织了精彩的篮球比赛。我们一边吃着妈妈做好的油馍、粽子,一边看着精彩的球赛,时不时地喊上几声“加油!”,这年过得好吃、好看、又好玩。
春天是美丽的季节, 但是, 我们不能只局限于春花、春草、春柳等, 还要走出来, 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 感受家乡的美丽、自然的清新。
景点:村庄
特点:依山傍水、风景如画
美丽指数:☆☆☆☆
我的家乡是个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小村庄。
村前, 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面在阳光的照射下, 波光粼粼。一条条不知名的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 有的在吐泡泡, 有的你追我赶地玩游戏, 还有的在悠闲地散步。你看, 那条小鱼因为游得太快, 居然一头栽进了水藻丛, 半天都钻不出来, 有趣极了!
村后, 是一座座苍翠欲滴的大山。一到春天, 小草就探出了头, 花儿也露出了笑脸, 树木更是抽了新的枝条, 长出了嫩绿的叶子……秋天就更有趣了, 漫山遍野都是成熟的野果。又青又长的马奶子酸甜可口, 棕色鸡爪形的结纽甜而不涩……那个时候, 我们小孩子比过年还高兴, 只要一有空, 就往山里钻。回来时, 无论是哪一个, 保准嘴里、兜里、手上都是满满的。
村子左边, 是一片茂密的竹林, 那是我们小朋友的乐园。放学了,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跑去竹林里玩。男孩子比赛爬竹竿, 女孩子则在林子里跳皮筋儿, 欢声笑语传遍了整个竹林。当然, 春天我们还会扛着锄头, 提着小篮, 到竹林里去挖竹笋;夏天还可以拿着罐子, 到竹林里捉蟋蟀, 抓竹节虫……
村子右边, 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田。夏天, 微风吹过, 稻田就会涌起层层绿浪。到了秋天, 稻子黄了, 前来收割稻子的农民伯伯在田里劳作, 就像在金色的海洋里游泳, 多有意思啊!
金秋十月,我趁十一长假回老家帮爸爸妈妈收秋儿。
汽车驶入村级公路。小村金色的庄稼包裹着她。谷垛连着谷垛,笑声伴着欢歌。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红红火火,日子过得乐呵呵,有声有色。
原来积聚心中的自责,也消减了许多。我一直以来总这样认为:把老爸老妈留在山村种地,是多么的不孝。父母的腰身已不再挺拔,力气也不如从前,却从不要我给的钱,理由是我买房子供孩子哪都用钱,等他们老了干不动活了,再孝顺他们养他们老也不晚。话越是这样说,我这当女儿的心里越是过意不去。我是怕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真若那样我会抱憾终生的。
然而,家乡的土地是位忠诚的卫士,在我忙于工作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是它,默默的袒开他的胸怀,接纳了每一粒饱含着丰收希望的种子,为之提供温床和养料。一到秋天,就奉上一地饱满金黄的果实。我的老爸抚摸着丰硕的玉米绽开了笑容,我的老妈握着饱食过稻香的镰刀满足而又欣喜。丰收的庄稼计爸妈明年的生活费又有了着落。我能不感谢你吗,生我养我的小村庄!你不离不弃,无怨无悔,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寒门学子,让他们学业有成,学有所用;又替他们守护着留在老家的老父母,谈到留守,真正永远留守的是你啊,我的家乡!
夏末秋初,阴雨初霁,林间温润,土地潮湿。这是捡蘑菇的最佳时候。我小时候经常和妈妈一起去捡蘑菇,她捡一大筐,我捡一小筐,那时蘑菇不值钱,而这几年不同了。今年,我妈靠捡蘑菇就收入了一千五百多元,用这钱买了一台冰柜。从此吃上冰冻的鲜肉,再也不用为剩菜剩饭倒掉而心疼了。妈妈很自豪,因为一没用儿女的钱,二没占卖粮食的钱,这是大自然的馈赠啊!要我怎么感谢你呢,我的家乡的小村庄,你不声不响,每一寸土地都物尽其用,让我们安心,让我们有了依靠——有青山在,就有柴烧!
为人父母的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女平安,事业有成;而做儿女的,最期盼的就是父母晚年享福,老有所养。
这次十一长假,我更加感受到了“土窝”里的快乐与满足。大锅捞小米饭,连米汤都香喷喷的,躺在土炕上睡觉,温暖踏实。听年过八十的奶奶讲生产队的故事,和爸爸“煮酒论收成”,脸也红了,心也热了。谈到我们小时候和爸爸一起去交公粮,到后来不但免了农业税,还要倒给种地农民粮种补贴、化肥补贴;又想起妈妈的腰痛病,爸说不用担心,我们有合作医疗,吃药住院都能按比例报销一部分钱呢;奶奶听着听着歪在炕头睡着了,爸爸告诉我,奶奶每月能得75元养老补贴呢,活到现在多享福啊。我频频点头,幸福地笑了。我的小村庄啊,我的家乡,你的守望迎来了幸福的敲门啊。
弥漫我心的内疚渐渐消散了,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老爸老妈是累了些,但是党的政策好,农业大丰收,医疗有保障,养老无忧愁,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假期已满,我拎着妈妈炒的新打的瓜子,坐着马车去公路边换乘班车。马蹄踏在新修的村级水泥路上。有节奏地嗒嗒响着,旁边不时有满载金黄玉米的三轮车驶过,按响欢快的喇叭,金风吹着田里的玉米叶子,飒飒作响,家乡的田野,正奏响着一曲和谐幸福的欢歌。我们走在幸福的大道上,越走路越宽,越走心越甜!
我的家乡是一个很小的山村,四周都是巍峨的大山。虽然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和奇山异石,但这里却有着人们互敬互爱、彼此团结的暖暖乡情。
在往年,插秧都是人们自己一株一株的用手插,哪像现在有专门插秧的机器啊!
天蒙蒙亮,我就看见奶奶出门了,她奔走在左邻右舍处,我按捺不住急忙换好鞋子跟了上去,只见奶奶敲了敲李大爷家的门,李大爷开了门问道:“干麻呀?”奶奶说:“他李大爷,今天我家插秧,你能不能帮我们一下啊?”李大爷非常爽快地说:“好!我待会儿就来。”接着我和奶奶就喊了好几个人叔叔阿姨,他们也都答应得特别爽快。
不一会儿,田边就聚集着七八个人,大家分工明确之后,背秧的人拿着背篓就去拔秧苗了,剩下插秧的人把裤脚都挽到了膝盖,准备下田插秧了。烈日当头,虽然他们弓着腰,背对着太阳,但还是能看见他们额上布满汗水。即便如此,叔叔阿姨们还会一边插秧一边讲讲笑话或者谈论一些家常,高兴时大家就都直起身来放声笑几声再弯下身子接着插。扔秧苗的人还时不时的开个玩笑,恶作剧一番:高高地扔起秧苗,那秧苗一落,水花溅到插秧的.人身上,那就更是热闹了。谈笑声、欢笑声不断在田间回荡。我呢,我当然也没闲着,我在田埂上给他们打杂,递水给他们喝或者扔一两把秧苗,我也“玩”得不亦乐乎呢!完全忘记了我们是在干农活。
不到中午,我家的秧就插完了。大家一起吃午饭,饭桌上可比田间更热闹,这是不用说的,叔叔阿姨们的脸上看不到一点疲惫。
饭后大家高兴地散去,我以为你奶奶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可是奶奶却又拿着背篓出去了。我好奇地问:“奶奶,秧不是插完了吗,现在你还背着背篓去哪里啊?”奶奶说:“我们家的秧苗是插完了,你二妈家今天下午插,我得去帮帮她呀!”说完她就走了。于是,不久我又看见了一群人弯着腰在二妈家的水田里有说有笑地插着秧。
奶奶他们就是这样,干农活大家是这样团结相帮,更不用说哪家娶媳妇啊、搬家啊、修房子啊什么的,自然是更热心来帮忙了。大家不论分工轻重,不论是不是亲戚,只要需要,一吆喝,大家都会齐上阵。
好些年以前,回家路上总能远远看到村子里缕缕的炊烟,灶火的温暖、饭菜的喷香、长辈的关爱……随着那缕缕炊烟一起飘进了行尘,让我急切的归心安然若是。踏进家门,果然已有饭菜在桌,热腾腾的香气溢满小院。享用丰盛晚餐之余,奶奶有时还从灶膛中夹出一块黑若炭火的东西,掷地有声,还冒着一缕黑烟,便是农家烤山芋,样子比不得街边小摊的,但味道胜却无数。看着炊烟,品着晚餐,享着天伦,一大家人其乐融融,真是莫大幸福,只可惜渐行渐远。
如今,液化气灶普及,村里许多人家已经不用灶台做饭,加上环境污染的城门失火之殃,无辜的炊烟愈加稀少。幸亏我家依然保持着一个灶台,也许为了不让炊烟灭迹,为了满足大家对一碗苋子粥的渴慕,更为了给予我遥望家中炊烟升起的踏实。不过,虽然每每归家途中依然能远远看见我家屋脊有炊烟缓缓升起,但那种幸福之感却莫名少了许多。
就在小村庄被冲走的一个月,小村庄的村民们再次回到了家乡。村长说:“我们当时无节制地砍伐树木,造成我们无家可归,从今天起,我们要一起植树造林,重建我们的家园。”
在村长的带领下,小村庄的村民们不分白天黑夜地种树。一个月过去了,山坡上有了一棵棵小树苗,那一点点的绿意带给了人们新的希望。
30年过去了,村庄被树森林包裹着。小村庄又有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又有了清澈见底的小溪;又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又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啊!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有一天,一位商人来到这里,看到了高大挺拔的树木,有名贵的杂木;有带香气的香樟树。商人找到了村长,想出高价钱买下这片森林,可村长说:“这是全村人的命根子,它是无价之宝,多少钱也不能卖。”
续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这个小村庄被洪水冲走后,有几个村民居然获救了。
这几个村民,有了以前的经历,他们觉得植树的重要。于是,上山种花、种草、种树。
十年过去了,山上长满了树。春天来了,树木茂盛,郁郁葱葱,树叶翠绿翠绿的。树下长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红色的,还有粉红色的……真像美丽的大花园。
村前的河水清澈见底。河里有许多小鱼在快乐地生活。看,有的小鱼在玩耍;有的小鱼在漫游,仿佛在散步呢;还有的小鱼一动不动,在睡觉呢!
抬头看看天空,天湛蓝而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啊,山谷中,又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改写)
曾经,地球上存在着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背靠着青青的大山,面对着清澈见底的小河,周围绿树郁郁葱葱,空气格外清新甜润,林间的小鸟不停地叫着:天好蓝,叶好绿,我们的家园好美丽。
一年年,一代代,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工具,变成了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来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村民们不会想到,大自然正准备了一个礼物要送给他们。的确,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房子、工具、家具,再也不会有屋顶冒出来的柴烟了。
森林能保护土壤,能涵养水源,能调节气候,制造氧气,能净化空气,能清除噪声。
人类如果不爱护大自然,就等于毁灭自己。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吧!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续写)
洪水过后,小村庄的幸存者回到家园。他们看见眼前是一片飞沙走石的荒漠,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棵草,没有一朵花。只有沙只有土。他们无意中发现了一颗小小的种子。一个人说:“人们的家园毁灭了,有一颗种子已经很幸运了。”“对,我们一定要种好它”另一个人说。于是,他们埋下了这颗种子。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增多,荒漠不断消失。他们不停种呀种呀。山坡上的树林不断扩大,空气慢慢变清新,变甜润。村前的小溪溪水越来越清澈,小鸟的歌声动人。小村庄就像时光倒流一样,变回了从前的样子,甚至比以前还美。
人们高兴地说:“我们救回了我们的家园,我们一定会把家园变得更美丽。”
续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那些落难了的村民全被洪水冲走了,只有三人幸存者活了下来,一个是李村长,一个是砍树最多的黄先生,一个是反对砍树支持植树的人王小姐.一天一个记者来到这里采访他们.首先采访李村长,她来到村长房间,她问:“你对这场洪水有什么看法呢?”“这都怪我没有及时阻止他们砍树,大自然没被他们破坏就不会有这场洪水."村长说.然后记者又去砍树最多的黄先生那里,记者问:”你为什么砍这么多的树木呢?”“因为我们要建房,造犁,还要卖钱来养活家人.”黄先生说.最后记者去反对砍树支持种树的王小姐那里去了,记者问:“你们为什么不叫大家一起来反对砍树呢?”“应该是因为我一时心急没想到这一点吧!'反对砍树支持种树的人说.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不能破坏环境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续写
自从小村庄被洪水冲毁后,村里有一些人没被冲走,其中有村长。村长说:“如果我之前不让村民乱砍树木,就不会发生这样的灾害”。
洪水过后,村民们又忙着重建家园了,他们的房子都是用砖头建成的,工具是用竹子做成的。他们已经改掉乱砍树林的坏习惯了,而且还积极不停的植树。
一年一年过去了,小村庄的树木已经长得非常茂密了,到了雨水多的季节,突然有一天一场大雨又来了,大雨没喘气儿连下五天五夜的雨。可是,树木已挡住了洪水,小村庄终于逃过了这一个灾难。
只要我们关爱花草树木,小村庄就会变成美丽的家园。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续写
这场洪水过后,居然还有两户人家幸存了下来。
他们很后悔,不再乱砍树木,拼命种树。一天天一年年,山上的树木不断增加,裸露的土地不断减少。因为只有两户人家,力量有限不能种很多树但他们很有耐心,还是拼命命地种树,从来没有间断过。山坡上终于呈现出片绿色,到处是绿色树木。对面的一座山上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被咆哮的洪水卷过来十几户人家和他们一起种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为了把村庄变成美丽家园有人给树治病,有人植树,有人浇水有有人找种子……就这样一年年一代代靠着大家的力量,山坡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绿色的“海洋,小村庄又恢复了原来的美丽,天天空湛蓝深远,河水清澈见底,空气清新甜润,河里鱼儿欢蹦乱跳,仿佛在庆幸小村庄又出现了往日的美丽一排排小树苗随风摇摆,好像在跳着欢庆的舞蹈。
小村庄的人们为自己美丽的家园而感到自豪。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续写
洪水过后,村民们个个都在植树,要是村民们再砍树,这种灾难又会来。树是人类的宝,要是没有它,我们就没有了清新的空气,要是没有它,我们就没有了美好的家园与环境,所以我们要关爱花草树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村民们天天(每时每刻)都在种树,现在种的树已经有一千多棵了,由于人们太疲劳,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第二天起来的时候,又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又打起精神来,开始种树了。村民们从早到晚一直在种树,只有中午是休息的时候。
有一个叫小贝的小女孩,她一个人在春天种了100棵树,她的手拿杆都像握着两块冰。树木是人类的宝贝,在每年植树节的时候,村民们都开心极了,因为植树节可以种更多的树。一年年,一代代,不知过了多少年,树木密密麻麻,郁郁葱葱,可是房子破裂了,但人们一点儿也不害怕,因为他(她)们勤劳,就算破裂了,大不了再做一栋。
在云浮,随着农村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不少昔日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正开始华丽变身、声名鹊起,成为一座座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农禅结合意蕴十足
休闲禅道、环村水景、农禅文化体验区,在这个小桥流水人家、绿树花草掩映的迷人小村庄中,处处透露出浓郁的禅宗文化气息。作为禅宗六祖惠能圆寂“藏佛”之所,龙山塘村深挖禅宗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中国禅宗文化第一村”,将丰富的禅宗文化贯穿于村庄的建设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景。
在龙山塘村改造伊始,村民就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方法,注重生态环境和禅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加强对涉及禅宗六祖惠能的人文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提炼、传承和保护,对村中藏佛坑景区内的六祖殿堂、化身岩、纪念亭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进行修缮和升级改造。村中保存的数十套建于上世纪60年代、具有岭南风情的老房子,也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村民以入股方式,将老房子交给外地开发商联合改建为农家禅院。而对于已经空心化、被废弃的老村,则通过三旧改造,打造成另一个岭南特色景点。
在挖掘文化内涵的同时,村里还集中精力开展了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并通过实施雨污分流、人畜分离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等改善村容村貌。
走在龙山塘村中,记者看到村民房前屋后挖建的用于收集雨水的明渠,而从各家排出来的生活污水则被埋在地下的暗管收集起来,集中到了化污池塘,“这样既减少了臭味,又可避免滋生蚊虫。”村民称。
据村民介绍,收集起来的生活污水流经由三级池塘构成的人工湿地。这些池塘中生长着大量水浮莲、崩大碗、淡水藻等植物,喂养着鱼、虾。污水通过这些“生物净化器”自然净化之后,水质得到改善。正在插秧的老农说,经过净化排放出来的水变得清澈无味,可以直接用来灌溉农田,“和灌溉天然溪水种出来的蔬菜一样好,健康的水才能养活健康的人。”
“这种生态治污模式工艺简单、投资小,是穷人穷村的穷办法,非常适合传统农业乡村的污水处理。”龙山塘村的负责人介绍说,污水处理设施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上级补一点、村里出一点、杰出乡贤捐一点“三个一点”的方式进行筹集。
青山碧水,鸟鸣虫语,孩童在田间追逐飞舞的蝴蝶,加上那些散发着浓郁禅宗文化特色的古迹、建筑,构成了一幅美丽而有富有韵味的山村图。
创业文化融入宜居建设
石头冲,旧称石溪,是著名温氏集团发祥之地。石头冲村前有一巨石横亘,环村而过的溪水流至石头处,便沿着石头直冲而下汇聚成塘,堪舆家称此乃“金石锁水口”,为聚财之局,温氏之崛起也许正应证了堪舆家的说法。石头冲村坐北向南,前襟新兴江,后枕屋背山,田园平旷,耕作方便。自建村以来,温氏祖辈都十分重视村场布局,屋舍分级而建,前低后高,巷道整齐。
较早过上小康生活的石头冲村民,一直热心于建设宜居家园,早在几年前,石头冲村就已经成为云浮市的生态文明村、卫生村。村容村貌虽大为改观,但勇于创新的石头冲人建设美好家园的步伐并没有停止。
近年来,石头冲村主动邀请专家对全村进行总体的宜居规划,将整条村划分为住宅区、文体活动区、农业生产区、禽畜圈养区、生态保护区、奇趣果园区、创业体验区,同时,在生态建村中还融进了创业典范的文化元素,展示出了温氏集团的创业故事、创业精神与“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及“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的企业文化。
在石头冲村民的房前屋后,几乎都有用篱笆围起来的菜园,绿油油的蔬菜生机勃勃。原来,这是在上级单位的指导下,村里在拆除危房平整土地以及整理闲置宅基地和丢荒地工作中采取的创新举措。此举既保留了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又对闲置土地全部进行了复绿、复耕;既消除了脏乱差现象,又增加了耕地面积,开辟了旧村庄改造的新途径。
在推进宜居村庄建设工作中,石头冲还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外出乡贤和村民踊跃捐款105万元,村民主动拆迁破旧房屋5间共500平方米,自觉参与清除垃圾、种植绿化树等义务投工200多人次,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今日的石头冲,村容村貌再展新颜。一栋栋现代化的新楼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村道宽敞整洁,村前的广场绿草如茵,鲜花绽放。小孩在草地上追逐嬉戏,老人们或坐在石凳上聊天,或在文化室娱乐,其乐融融。
村民自治动力十足
“理事会成立以来,多次召开会议,为横洞村建设出谋划策,积极发动群众力量投入到农村生态建设之中,成效显著。目前,村内已经做到雨污分流、人畜分离、垃圾分类,路无尘土、墙无残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更是过上了令人城里人羡慕的‘七星级家园’生活,真正体现了‘共谋、共建、共管、共享’。”谈到村容村貌的改变,横洞村的村书记充满自豪。
横洞村民理事会——一个以民主提名和村民选举为原则、以村中族老和外出乡贤为骨干、以村民自治和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村级自治组织。自成立之日起,它以破解农村“有新屋、无新村”难题为切入点,向上级争取优先配套省级名村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村公路养护和农村公路建设等12个“以奖代补”项目,建设污水处理池、无害化卫生公厕等,并发动群众自筹资金110.54万元,捐物折款19.96万元,无偿出让土地2336平方米,充分发挥群众建设幸福家园的主体作用,使横洞村旧貌换新颜。
在管理上,理事会以户代表会议、群众大会等形式,共同议定出一套横洞村民小组村规民约,探索建立“建管并重、属地管理、人人参与、利益导向”的共管机制。同时,理事会下面还设有监事会,负责对理事会季度、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执行等情况进行监督,充分体现了民主管理、村民自治的原则。政务公开,大小事务征求民意,横洞村就如一个大家庭,村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生态宜居建设自然水到渠成。
如今,一个“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横洞村已赫然在目:树荫下,母亲带着孩子在石栏边乘凉嬉戏;篮球场上,一场紧张激烈的篮球赛正在进行中;竹亭里,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俨然一幅和谐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