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调研报告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调研报告(精选12篇)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1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举措,对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自XX年起我县正式启动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现结合河口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河口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

xx县共规划设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12万亩,其中河口乡共规划设计15333亩,目前已完工通过县级验收的5500亩,正在建设的5350亩,设计明年开工的4483亩。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田块零碎程度大,权属状况复杂。我县耕地形态细碎、零乱,田坎比例过大。不仅不适合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开展规模化现代化作业,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面临的巨大障碍。但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为避免耕地权属调整产生的纠纷和麻烦,项目区田块较为零碎的现状仍然没有大的改变。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通过土地平整进行了权属调整,形成了规范的格网条田,但由于是将整理成的大田划分成小田承包给农民,户与户之间又重新筑田埂做界址,土地重新零碎化,有效耕地面积实际增加不多。

2、投资分散,综合效益难以发挥。县直相关部门按照 工作职责推进农村综合建设相关的工作,如:国土部门开展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通过对田、水、路、渠等进行综合整治,以增加耕地面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主要目标; 农业综合开发安排的土地治理项目,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农业部门安排的高产创建项目,主要包括推广优良品种、集成高产技术、综合防控病虫草害、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和推进机械化生产等内容; 水利部门安排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由于投资分散,投资标准低,难以发挥综合效益。

3、统筹不够,与农村新社区建设不协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将重心放在农田建设方面,对村庄整治、农村环境、交通建设等方面关注度不高。在一些项目区,常常能够看到农田配有建设标准较高的混凝土田间道,而与田间道对接的村庄道路则高低不平、损毁严重,也常能看到杂树、杂草,垃圾乱倒乱堆等环境不良现象,与农村新社区建设不相协调,且长久下来势必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造成不良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内涵需进一步丰富,有必要与农村公路、沼气建设、危房改造、农村清洁工程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统筹开展。

4、设计粗糙,土地整治效果不明显。一部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未充分尊重项目所在地干部群 众的意愿,没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干部群众参与不够,再加上设计人员未深入实际进行仔细的现场踏勘,缺乏细致周密的考虑,这样设计出来的方案施工难度大,群众认可度不高,效果就大打折扣。还有的在设计上注重硬件而忽视了土壤改良和科技等软件设施,达不到综合配套的要求。

5、建设有力而运营乏力。在现行的分散经营体制下,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许多建设好的工程由于管护不到位,高标准基本农田发展不可持续。由于缺乏必要的管护和科学的运营,导致建设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质量下降。同时由于耕地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整理好的大的连片的耕地再次划分成一块块小田而无法发挥出高的效益。

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几点建议

1、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结合。在不改变耕地用途,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适度流转。这样,高标准农田建设就能够真正做到降低田坎系数和田块零碎化程度,将零碎的不规则的小田建设成集中连片的格网条田,进而保障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作业和经营。此外,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结合,可以有效破解由于农民外出打工造成的耕地被撂荒等问题,并充分利用各种专业合作社、发展大户等带领农村留守的有效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大提高土地效益,让农民 真正富裕起来。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既要把耕地、道路、排灌沟渠等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以达到改善和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又要注重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等工程,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要把目前较为分散的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有关的现代农业、小农水等建设项目加强统筹规划,通盘考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有效率。

3、构建政府主导、国土搭台,整合部门专项资金。目前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有关的国土、农业、水利、农发办等部门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各自为阵而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协调,这就要求政府牵头,构建各部门联动的体系,整合各部门各渠道资金,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工程,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亮点,结构调整、特色示范的亮点,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亮点。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2

1 困境

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持续推进建设新农村的进程, 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举措, 早已被列入国家议事日程之中。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以及诸多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 目前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困境, 从江苏省扬州市农田建设现状来看,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建设投资标准有待进一步改进

目前, 扬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开发中关于农田配套设施投资的标准比较低, 无法完全满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要求。如今, 扬州农田建设实行的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执行标准, 但这个标准只适用于中低产农田改造标准, 如果按照现行投资标准进行农田改造与建设, 势必会形成所谓的“辐射区”与“核心区”, 辐射区的水利工程严重配套不足, 进而导致该区农民收益不均, 引发其不满情绪。

1.2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度不一致

近年来, 扬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一直将重心放在农田基本建设方面, 对交通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和村庄整体规划等没有予以应有重视。在一些项目区, 常能看到农田配有建设标准比较高的混凝土质田间道, 但连接田间道的村庄道路却路面不平、泥泞不堪、损坏严重。也经常能看到村庄间杂草丛生、垃圾乱倒等环境不良现象。这与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明显不符, 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时间一久, 势必会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造成不良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想获得实效, 必须要与农村公路、危房改造、环境改造等农村整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1.3 公众参与机制亟待完善

农民是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耕种主体, 他们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最有发言权。而建立完善、成熟的公众参与机制是促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满足农民生产需求、吻合当地耕种实际情况的重要保障。农民享有充分的话语权、知情权和选择权, 他们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 促使相关部门编制出符合当地情况的建设规划设计。然而, 目前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尚未真正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立项论证在很多情况上并未充分征求农民的意见, 导致规划设计属于“闭门造车”, 并不完全符合当地的生产实际情况, 比如灌排系统难以与周边的田间道路、水系有机融为一体, 进而影响建设进程。

2 建议

针对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 应在国家大政策的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2.1 整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资金, 促使项目得到保障

要想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进程有序运行, 必须整合项目资金, 严格按照规划区域产业进行合理投入, 这是重点, 也是难点。由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属于政府行为, 所以, 市、县各部门应按照“统筹规划、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凝聚力量”的建设要求, 加大建设资金的配套力度, 确保各项资金能够及时到位。

同时,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借助“三资”的力量支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形成合力促进建设进程的有序推进。

此外, 要围绕丘陵、安大线等区域突出生态有机农业、优质粮油、花卉苗木、高效蔬菜及经济林果等产业板块, 合理配置项目安排, 通过连片开发、集中投入的做法, 建设大规模的高产稳农田和高效产业园区, 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特色。

2.2 构建协调统一的建设机制, 与建设新农村步调一致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可能单靠单个部门就能完成, 所以要求扬州各部门协调统一, 统筹规划, 在资金方面做到建成一片、见效一片, 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首先, 要加大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在农田整治、田间道路、灌溉排水系统、林网配套和居民点整理方面苦下功夫。这是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的核心, 要由国土、水利和农发办等部门密切合作, 共同开展。其次, 大力提升农业技术措施, 包括农业机械推广、测土配方、防病虫害及培育优良品种等, 力争在3~5 a内显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效果, 由农业部门承担此项工作。再次, 做好后期管护工作, 将新修建的井、坝、桥、路等基础工程设施移交给村组等农村基层组织, 号召村民的力量维护保养这些设施, 运用它们提高生产质量和生活质量。

2.3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

健全、成熟的公众参与机制能够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 确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符合当地农民的生产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首先, 相关部门要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宣传力度, 将这项工程的内容与意义告知广大农民群体, 使他们了解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联性, 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 征求农民的意见, 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选址、规划设计、现场勘查, 到新增耕地的培育耕耘,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各个环节, 都要深入农民群体中进行调查, 提高农民参与的整体效果。再次, 构建科学合理的矛盾协调机制。由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在农田基础设施布局、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方面可能会遇到种种矛盾与冲突, 所以, 必须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矛盾协调机制, 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促进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毫无疑问,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 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涉及诸多细节, 它不是单独的项目区建设, 不是一个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孤立领域, 而是要融进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中, 召集各方面力量, 方能见到明显的建设成效, 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的真正实现。

摘要:作为土地整治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保护的提升与延伸, 对于强化耕地资源保护,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国家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 (试行) 》的颁布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直接折射出国家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高度重视。由此, 根据已有工作经验, 结合江苏省扬州市的农田建设现状, 研究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几点建议, 希望能为我国加强土地安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献出绵薄之力。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基本农田;土地整治

1 处理好推进“先进合理”与尊重农民意愿的关系

在农田整治实践中,笔者发现,群众更多地倾向于沿袭现有的灌排体系和田间道路布局,不赞成新修沟渠道路,也反对废除现有的沟渠道路,最终形成的规划方案往往是将现有的沟渠道路建设标准提高,新修的线性工程很少,废除的线性工程更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需要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便于规模集约化经营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需对现有田块的灌排道路设施重新进行组织,这就可能带来基于综合效益最优的规划方案和农户习惯的田间管理方式的矛盾。另外,项目建设后形成的良田因为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生产便利会成为地方政府优先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如果不注意推动现代农业的方式方法,可能会产生盲目推动现代农业经营和农户沿袭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之间的矛盾、基于政府推动的耕作制度和基于农户个体偏好的耕种意愿的潜在冲突,不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要避免这些潜在的冲突,在规划设计方案制定环节,不能单方面地追求所谓的“先进合理”,一定要充分征求群众的意愿,能够让群众接受。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相关工作时,更要做好充分的解释、宣传等前期准备工作,先示范后推广。如果是群众心存疑虑、不理解、不接受的,应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允许其沿袭目前的田间管理、耕作经营方式。

2 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解决突出性障碍因素

根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投资约6000亿元,平均每亩为1500元。影响耕地质量提高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加之项目来之不易,群众对于项目解决实际问题的期望也很高,但资金总是有限,不可能解决群众提出的所有问题。根据笔者在基层多年的工作实践来看,1500元/亩的投资标准与项目区民众的期望将会有较大的差距。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好,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必须把工程着力点放到群众最关心、需求最迫切、影响质量提高的突出性障碍因素上去。

以2010年度湖南省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汉寿县坡头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该项目共涉及到1个乡镇16个村,同样是平原地形、相对一致的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相当,都存在着现有沟渠道路建设标准不高、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题,但不同的村突出性限制因素不同:如陈家湾村是迫切需要一个大功率的提水泵站,开辟新的水源,以解决原输水渠道过长、输水损失严重导致该村无水灌溉的问题;新旨村的突出障碍因素是长约3.5公里的对外联系通道建设标准低、农产品运输不便的问题;园艺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排水不畅的问题;坡头村需要解决的是由于地形导致灌排困难的问题,等等。项目的建设必须把握群众最关心、需求最迫切、影响地力提高的突出性障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解决主要问题,才能发挥出资金投放的最大功效,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3 结合地力提升等措施,全面提高耕地质量

根据《2004年新时期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指导全书》,我国耕地质量不容乐观。书中指出的问题直接涉及到土壤质量的有:(1)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不均。全国有95%的耕地缺磷,23%的耕地缺钾,14%的耕地磷钾俱缺。(2)土壤沙化、盐碱化程度逐年加重。全国土壤沙化面积已达1533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盐碱化耕地面积为763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8%。(3)耕地退化加剧。干旱、半干旱的地区已有40%耕地严重退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和其他工程,侧重于工程措施。这些措施能够改变田块形态,完善灌排道路和农田防护设施,但难以提升土壤本身肥力。要全面提升耕地质量,除了防风固沙、改善外围环境,做好现有框架内的工程外,还需多方面采取地力培肥措施。在工程实施后,与农业部门紧密配合,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减少过量的化肥投入,改变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不均的现象;实施有机质提升计划,增施有机肥,鼓励种植绿肥;推广保护性耕作和合理的耕作制度,避免不合理的耕作方法引起的土壤沙化、土地盐碱化和耕地退化;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与预警机制研究,跟踪耕地质量变化,以及时采取有效手段。

4 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助推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只有和农业科技推广结合起来才能使农业生产取得跨越式的发展。一方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本身需提高科技含量,以建设现代农业为导向,根据设施农业、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化农业的要求来拓展和发展工程技术,加快和应用土地整治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另一方面,将工程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结合起来,在项目区推广良种良法、农田节水、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高效施药等技术,充分挖掘资源、品种、技术和现代物质装备的促增产潜能,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项目的示范作用,推动农村科技的进步,助推农业发展。

5 整合多部门力量,引导社会资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项目为平台聚合多部门资金不仅是弥补建设资金缺口、实现资金供需平衡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根本目的的需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将质量提高1—2个等级,但其根本目的还是要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广泛,涉及到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不仅为发展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为加快区域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在地方政府的统筹下,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契机,整合涉农部门资金,引导交通、水利、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部门有计划、有次序地向项目区投入,合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农村,进行包括基本农田建设在内的产业投资,形成政府引导、部门联动、民间参与的局面,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

6 加强工程管护,保证工程效益持续有效地发挥

工程管护是维持工程正常使用、达到预期使用年限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资金投放效益和工程效益的必要措施。但是目前包括基本农田建设在内的土地整治工程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项目实施后将土地和固定资产移交给项目区乡镇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等管护主体后,整个工程就基本结束了;工程管护落实得怎么样,修建的工程能否发挥预期的功能、达到设计的寿命年限,工程效益怎么样等少有问津,无疑给发挥资金投放效益和工程效益打了大大的折扣。对于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内的土地整治工程,国土部门必须要改变“重建轻管”的观念,全面加强工程后期管护:严格界定不同工程的管护主体,做到责任明晰;明确工程产权归属,使受益人、所有人、管护人合一,充分调动群众对于管护工作的积极性;重新审视当前管护经费全部由乡镇、村来承担的局面,考虑将部分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及时跟踪工程管护实效,加强工程管护监管。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4

赵川镇人民政府

关于赵川镇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的报告

县水务局:

为了深入扎实有效地推进我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健康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省、市、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坡耕地综合治理、路堤除险加固、农田综合整治为重点,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防洪抗灾能力的大事来抓。通过政府的强力推动,全民动手,有组织、有计划的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巩固农业基础,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

收、农村发展夯实物质基础。

二、目标任务

1、完成淤泥湾村滔河流域中低产田改造500亩;

2、完成老府湾村滔河流域农田综合整治600亩;

3、除险加固路堤1000米;

4、修复通组砂石路5000米。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10月25日至11月15日为宣传动员阶段。

第二阶段:2011年11月16日至2012年2月29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攻阶段。

第三阶段: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扫尾和竣工验收阶段。

四、落实措施

1、精心组织,加强领导。镇政府研究成立了以镇长田培训为组长,副镇长袁安有、韩龙军为副组长,农牧综合中心主任汪孔学、水务中心主任陈海富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陈海富兼任办公室主任,刘俊、宋广栋具体负责办公。

2、科学规划,讲求实效。各相关村、相关单位要认真总结近几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切实制定好今冬明春水利计划和实施方案。要尊重科学、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决杜绝“形象工程”和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做到建一处,成一处,管好一处,见效一处。

3、发动群众,促农增收。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组织群众,充分依靠群众,用好劳动积累工,引导群众搞好农田水利基

本建设。要让农民明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是实现增收、增效的重要途径。要让农民群众认识到自己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体现了谁投劳,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谁所有的市场经济原则。在工作中,对群众要进行多引导、多启发、多协商、少包办代替,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特此报告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5

七十团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提升耕地质量,促进耕地保护,按照《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结合七十团实际情况,为在2013-2015年期间七十团1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团场农业的基本状况

七十团地处伊犁河谷,现有耕地面积16.3万亩,土壤为栗钙土,土层较厚(大于60cm)土地平坦,质地适中,透水性较好,为灌溉农田。耕层有机质含量高(3%-5.8%),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气候属温带山区冷凉气候类型。

2012年,我团共种植春小麦50218亩,油菜37434亩,马铃薯10266亩,亚麻5739亩,是兵团重要的粮食产区。

我团现有16.3万亩农田,全是灌溉农田,灌溉方式主要采用传统、落后的大水漫灌,至今未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导致农业产值较低。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

通过我团深入调查统计分析,七十团农田建设已基本形成“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条田已林网化、土壤肥、无污

染、产量高”。灌溉保证率达到100%,粮食生产能力达到500公斤/亩左右基本具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要求,同时按照“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稍加改造”和“需要全面整治”三种不同情况,七十团稍加改造可达到高标准农田有9万余亩,主要分布在七十团一、二、三、**个连队,五连,七连两个连队部分耕地需要全面平整改造1万余亩。

农田水利方面:有引水渠首一座,年引水量3.2亿立方米,现有干、支、斗渠道总长166.67公里,主干渠14.58公里,已防渗6.25公里,防渗率42%,未防渗渠道8.33公里;支渠38.04公里,已防渗22公里,防渗率58%;斗渠111.08公里,已防渗37.76公里,防渗率30%。现有渠系配套建筑物236座,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完善。

三、建设内容

(1)田间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包括田网、渠网、路网建设,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农田排灌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

(2)地力建设工程:开展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建设,实施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农田基本地力和农业生产能力。

(3)科技支撑工程:应用耕地保育技术,耕地污染防治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农业增产技术,实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协调联动。

(4)建立“工程与农艺”技术相结合的自动化滴灌,耕地质量检测网和灌溉试验站,逐步形成体系基本健全、功能齐备的现代化农业。

(5)土地整治

在16.3万亩耕地中稍加改造可达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其中9万余亩只需稍加改造,1万余亩需要全面改造。

(6)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在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基础上稍加改造升级可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防渗改造干渠8.33公里、支渠29公里、斗渠73.28公里及渠系配套建筑物。

(7)机耕道和田间道路

在现有机耕道和田间道路基础设施基础上稍加改造升级可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改建机耕道65公里、田间道路248公里、农桥238座。

(8)田间林网

现已具备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9)改变传统灌溉方式

16.3万亩耕地采用自动化滴灌(自压)。2013年-2014年实施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目前正在办理项目前期手续,2013年9月底实施5千亩。

四、资金保障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6

相关各村、各站所:

根据城关镇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要求,经镇政府研究,决定抽调部分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同志,组建城关镇基本农田调整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开展全镇基本农田调整建设工作,具体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李志高镇政府镇长

副组长:李晓军镇武装部长

成员:沿河村吕凤存郭廷华包村干部廖军华李建军

小兴墩村程巧英李金寿包村干部史琰臻黄占林

新建村何国才田学东包村干部路建宁黄靖立

步口桥村王尽仁张万成包村干部毛建军马瑞剑

前锋村谭新刚郭建平包村干部张瑞桂欢

老户村张万全马学忠包村干部夏建平孙文志

星火村金学文马学信包村干部李生荣祁国峰

国土所吴学谦冯学文负责技术指导和日常工作

特此通知

城关镇人民政府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7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 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建设, 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按照国务院关于“制定并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要求, 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11~2015年) 》, 并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各地实施。

重庆市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2]63号) 精神, 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建成52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2012年6月21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 (渝办发[2012]203号) , 将2012年建成12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各区县人民政府。同时明确要求, 各区县人民政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责任主体, 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 国土、财政和农业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 自此拉开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序幕。根据重庆市国土房管局、财政局《关于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及认定工作的通知》 (渝国土房管发[2012]102号) , 市级投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按立项方式不同分为“基本具备”、“稍加改造”、“全面整治”三种类型。基本具备类项目指已于当年竣工并验收或当年年底可竣工验收, 符合《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 (以下简称《技术要求》) 相关技术规定的各种投资途径工程;稍加改造类项目为已竣工但需补充一定工程量才能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的各类工程;全面整治类项目指未实施土地整治、需全面建设才能达到《技术要求》规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求的工程。因基本具备类项目不需再实施建设, 故本文所指的预算评审仅针对稍加改造和全面整治类项目。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预算评审工作, 2012年至今已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400余个, 涉及投资约27亿元。

二、设计资料方面的问题

(一) 设计范围界定不明确, 设计标准高。

根据《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以及其他等五项工程, 但个别项目中存在部分建设内容超出建设范围或过度建设的情况。如某项目设计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整治5, 429米, 其中主河道投资321万元, 支河道投资366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30%;某项目田间道路工程将土地整理资金与当地交通部门专项资金整合, 修建11米宽沥青道路;某项目设计方案包括提高农村生活环境水平的配套改造建设项目, 如新建晒谷场、洗衣平台、观景平台、休闲区绿化景观等, 购置仿木桩坐凳等设施设备。

市级财政各专项资金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 应该严格按照资金使用范围进行项目建设内容的申报, 专款专用, 如河道整治工程应纳入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资金建设项目, 村民居住环境改造应纳入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建设内容。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环节在项目方案审查严格把关, 国土部门作为项目建设的主管部门, 同时也是立项和设计方案审批部门, 应明确此类项目的建设内容、统一细化建设标准, 并在方案审查时检查相关要求是否予以落实, 否则不予以通过。同时, 预算评审单位在预算评审时应关注设计方案中是否有超范围超标准的情况, 若有应及时与国土部门沟通反馈, 并要求设计单位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修改后的方案报原审批单位重新审批后再报送财政进行预算评审。

(二) 前期工程勘察未实施, 设计依据不足。

目前, 本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在设计前仅进行地形测量, 多数未作专门的工程勘察, 项目的土石类别及成分主要靠设计人员在现场踏勘过程中确定, 其设计方案中的土石类别和成分的划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同时也使预算评审定额套用产生分歧。尤其是涉及岩石类别的划分, 本应根据土地整治定额中岩石类别分级表按勘察报告结论中的极限抗压强度、平均容重等试验数据确定石方开挖类别, 但个别项目送审预算套用石方等级较高的定额且又无法提供勘察报告作为依据, 仅凭口头解释或现场照片无法得到采纳, 因石方类别不同单价差别较大, 可能导致投资审减较多。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规定, 前期工作费中的项目勘测费包括了项目承担单位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进行地形测量、工程勘察所发生的费用。既然预算编规包含了此项工作内容, 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要求完善相应工作, 工程勘察结论不仅是预算评审的依据, 还是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的重要依据, 故不能省略。

(三) 设计深度不够, 未达到施工图设计标准。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目前是初设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二合一, 用此设计文件进行工程预算评审设计深度不够。如软土地基处理抛石挤淤工程量应按设计抛石量计算, 但设计未明确抛石率, 无法计算工程量;灌溉与排水工程中灌溉管网PE管道仅标注管径尺寸, 未明确管道的强度等级, 不同强度等级的PE管道价格差异较大;装饰面砖、人行道砖等未明确主材的材质、尺寸、规格, 预制空心板不标明荷载等级及采用的标准图集, 配筋不明确;无块石条石的规格要求及强度标准要求无具体要求及技术说明等。

既然初设和施工图设计合并, 即此设计是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 其设计深度应满足施工的要求。因为设计深度不够, 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变更, 加大了项目施工管理和投资控制的难度。主管部门应针对此实际情况编制设计深度的具体要求, 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要求深度细化设计, 满足预算编审、招投标和施工各阶段的需要。

(四) 设计文件不细致, 准确性不高。

因设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工作责任心不强、审查环节多次修改等原因, 设计文件存在内容前后不一致、数据不准确的问题, 如设计报告文字描绘与单体图中断面图、大样图不一致, 单体图中的设计总说明与构筑物大样图说明描述不一致, 单体图中单位工程量统计表中“工程量”和“计算过程及说明”两列的结果不符等。

预算评审前应认真阅读设计报告、图纸和批复文件, 将其存在的所有问题进行记录和归集, 要求设计单位以书面形式予以说明或补充。若设计文件中存在重大设计错误, 还应要求其修改设计方案, 报原审批单位重新审批后再报送财政进行预算评审。

三、送审预算方面的问题

(一) 预算编制未与施工组织相结合。

土地平整工程中表土回覆后, 由于机械平土的局限性, 虽然可以使旱地平整区的地面坡度整体达到设计要求, 但是细部仍存在坑洼不平和泥土结块的情况;另外, 为了避免机械平整过程中对临近的非实施区的土坎和耕地稳定性造成破坏, 需用人工进行修整平土。因项目的特殊性, 根据送审预算, 各设计单位送审预算对人工修整平土的工程量计算方法各不相同, 如有的项目按土地平整总面积的百分比进行估算, 有的项目按土地整治面积扣除田坎、构筑物的净面积计算, 有的项目甚至未考虑人工修整平土。田间道路工程中, 基础土石方开挖、回填数量较大, 项目普遍存在土石方外弃、借土回填、场内平衡的工作内容, 但在预算评审的过程中发现, 大部分设计单位没有对该部分工作内容引起足够的重视, 处理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的将开挖的土石方全部外弃, 运距几百米至几公里不等;有的考虑了场内平衡调配, 但其运距未结合实际情况计算;有的甚至未考虑弃土外运, 按开挖后就近堆弃计价。

预算评审时应根据设计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相关内容, 结合实际经验, 按合理的施工工序及措施进行组价。因项目的特殊性, 其施工措施是否合理、措施工程量是否准确、有无施工工序的遗漏和重复计算是审核的重点和难点, 需要重点关注。

(二) 定额套用不够准确。

个别项目送审预算土地平整全部按人工平土计算, 套用定额10326。首先, 其施工方法选择有误, 一般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其实施区域基本可以使用机械施工, 全部采用人工既不经济又无效率;其次, 人工平土定额的适用范围为20m2以内、高差不超过±30cm, 并不适用土地平整工程中的大面积修整。故预算评审按机械平土为主、人工平土为辅的原则进行调整, 仅对机械无法施工的死角等部分区域工程量套用人工平土定额。

灌溉与排水工程中现浇混凝土沟渠定额选用存在分歧。现浇混凝土排水沟由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中无特定的定额子目可以选用, 设计单位编制预算时有的套用渡槽定额, 有的套用挡土墙定额、有的套用闸墩定额、有的套用渠道定额, 笔者在预算评审时, 现浇混凝土排、截水沟通常底板借用的涵洞底板定额、沟身借用重力式挡土墙定额, 且基本得到各设计单位的认同。

(三) 机械选型不够经济合理。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土方工程推土机推土定额中, 推土机功率给出55kw、74kw、103kw、118kw、132kw、176kw共6种型号, 定额套用时应根据各项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部分项目设计单位编制预算时选择单价最高的55kw推土机, 但是预算评审时除个别地形条件特别复杂的项目以外, 多数根据地形条件、施工环境和以前项目经验, 按74kw推土机进行调整。因为55kw和74kw的推土机按功率等级分属于轻中型机械, 仅从功率上看差别不是太大, 但定额单位差别较大, 以某项目为例, 其综合单价见表1。 (表1)

推土机功率由55kw变为74kw, 一、二类土减少2.33元/m3, 三类土减少2.63元/m3, 因土地平整工程中土石方工程数量较大, 故对投资影响也较大。该项目仅推土机功率选型调整就审减费用36.47万元, 占土地平整工程原送审预算投资的22.07%。

(四) 费用归类不准确或重复计列。

部分项目送审预算将应列入设备购置费的项目列入工程施工费中, 如将排灌设备离心泵计入工程施工费中;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标志牌及标识等设立费用已包括在其他费用中的竣工验收费中, 以工程施工费与设备购置费之和为计费基数, 按编制规定中的费率进行计算, 但个别项目却将此部分内容又以定额计价形式在工程施工费中计列, 导致标志标牌费重复计算。预算评审中除了对量价要认真审核外, 还要严格按编制规定的要求对各种费用归类进行调整, 对重复计算、漏算的费用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2]63号) .

[2]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建设模式;河北省卢龙县

中图分类号: F32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6-0310-03

收稿日期:2013-12-10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编号:11237109D);河北农业大学非生命学科与新兴学科科研发展基金(编号:Fs20090201)。

作者简介:郭凤玉(1980—),女,河北唐山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土地经济、房地产经济教学与研究。E-mail:xyzz0312@126.com。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研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条件评价方法,并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行合理模式选择,旨在为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1研究区概况

卢龙县位于118°45′54″~119°08′06″E,39°43′00″~40°08′42″N之间,东西宽28 km、南北长47 km,地处河北省东部,秦皇岛市西部,东与抚宁县相连,北部以长城与青龙满族自治县分界,西部分别与迁安市、滦县隔青龙河、滦河相望,南部接壤昌黎县。县城地处卢龙县域中西部,距离秦皇岛市区82 km,向西距首都北京225 km,西南距离天津市165 km,地理位置显著。卢龙县南部为山麓平原区,中部为丘陵区,北部为低山区。丘陵区面积最大,占全县总面积的71.63%;低山区面积最小,占全县总面积的10.43%;山麓平原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7.94%。

1.2数据来源

2011年卢龙縣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卢龙县DEM高程数据、卢龙县地形图、《卢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相关图件、卢龙县土壤图、农用地分等及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等。

2建设布局规划方法

2.1评价单元的确定

评价单元是评价对象的最小单元,单元内部地形地貌、土壤和气候等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应相对均一。土地整治在实践中一般是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基层规划的编制,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组织,以行政村为具体实施单位。本研究以行政村为基本评价单元,对自然条件或土地利用差异较大的行政村,可通过叠加相应的图层来划分成若干个均质评价单元,对以图斑为单元提取的指标信息采用加权平均法汇总至评价单元。

2.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安排

2.2.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出了5 个方面的建设目标,同时对建设条件、建设区域、禁止建设区域做出了明确规定。基于以上分析,从卢龙县属丘陵地区,耕地质量相对较差,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出发,本研究从自然禀赋、基础设施与工程施工条件、立地条件3个方面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熵权法确定权重,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求解,得到时序上的安排[1-2]

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高标准基本自然禀赋条件B1土地利用方式C1农田建设A有效土层厚度C2表土质地C3有机质含量C4基础设施与工程施工条件B2田块坡度C5灌溉保证率C6排水条件C7路网密度C8农田防护林C9立地条件B3连片性C10区位条件C11空间格局C12

2.2.2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标准,结合上述评价指标赋值研究方法,并借鉴农用地分等体系中的赋值标准,采用经验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评价指标分级赋值标准,其中数值型评价因子采用[0,1]的标准化处理赋值,阈值型评价因子则按照具体分级赋值标准[3-4](表2)。表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阈值型指标分级赋值标准

(km)100耕地壤土≥2.0≥150<2充分满足健全≥85018~2036~40≤0.590耕地黏土≥2.0100~1502~5基本满足基本健全≥85018~2036~40≤0.580园地黏土≥2.060~1005~8一般满足一般650~85015~18或20~2330~36或40~460.5~1.070园地沙土≥2.060~1005~8一般满足一般650~85015~18或20~2330~36或40~460.5~1.060林地沙土1.5~2.060~1008~15一般满足一般250~65012~15或23~2624~30或46~521.0~1.550林地沙土1.0~1.560~1008~15一般满足一般250~65012~15或23~2624~30或46~521.0~1.540林地砾质土0.6~1.030~608~15无灌溉条件无排水条件200~2509~12或26~2918~24或52~581.5~2.030林地砾质土0.6~1.030~6015~25无灌溉条件无排水条件200~2509~12或26~2918~24或52~581.5~2.020林地砾质土≤0.630~6015~25无灌溉条件无排水条件≤200≤9或≥29≤18或≥58≥2.010林地砾质土≤0.6≤30≥25无灌溉条件无排水条件≤200≤9或≥29≤18或≥58≥2.0

2.2.3建设条件综合排序

2.2.3.1建立决策矩阵A卢龙县参与评价的共14 402个评价单元,12个评价指标,对数据集标准化处理,形成规范化的决策矩阵,记第i个评价单元的第j个指标值是yij,则标准化后决策矩阵如下:

Am×n=y11y12…y1n

y21y22…y2n

ym1ym2…ymn(1)

2.2.3.2确定评价指标的熵权本研究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熵权法原理是某项指标的值变异程度越大,信息熵越小,即提供的信息量越大,相应权重越大,反之权重越小[5-6]。最终权重。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影响因素指标权重

准则层权重指标层权重自然禀赋0.172 1利用方式0.030 8有效土层厚度0.052 8表层质地0.043 6有机质含量0.044 9基础设施与工程施工条件0.725 8田块坡度0.065 8灌溉保证率0.322 1排水条件0.128 3路网密度0.117 8农田防护林0.091 8立地条件0.102 1连片性0.034 2区位条件0.030 7空间格局0.037 2

2.2.3.3构造加权矩阵将标准化数据乘以对应各指标的权重,构成加权矩阵R。

R=(rij)mn=a1y11a2y21…any1n

a1y21a2y11…any2n

a1ym1a2y11…anymn(2)

式中:ai 表示各指标权重;rij 表示加权的标准化矩阵元素。

理想点是研究中某一指标在理想状态下的取值,分为理想点和反理想点。本研究中用M1表示理想点,M2表示反理想点,由于指标类型不同,理想点和反理想点的定义也不同:评价指标属于正相关时,理想点为矩阵R列向量的最大值,反理想点为最小值;评价指标属于负相关时,理想点为矩阵R列向量的最小值,反理想点为最大值。由矩阵R作运算得到:理想点向量M1={p1,p2,p3,…,pm},反理想点向量M2={q1,q2,q3,…,qm}。

计算评价单元指标值到理想点M1和评价单元指标值到反理想点M2的距离,其中第i个评价单元(i=1,2,…,n)到M1和M2 2点距离分别用S+i和S-i表示:

S+i=∑mj=1(rij-pj)2;(3)

S-i=∑mj=1(rij-qj)2。(4)

S+i值越小說明评价单元距离理想点越近,综合评价分值越大;S-i值越小说明评价单元距离反理想点越近,综合评价分值越小。

Ti=S-iS+i+S-i。(5)

根据Ti值的大小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单元进行排序,其中Ti值越大说明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各项条件越好,应优先进行建设;相反,Ti值越小说明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各项条件越差,应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再进行建设。根据以上方法,按照综合排序对县域基本农田综合分值进行分级,采用自然断点法,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为近、中、远3个时期,即基本具备、稍加改造、全面整治类型区[7-9]。

2.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分类

土地整治系统是一个由待整治土地、劳力、技术、资金等多种要素构成,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综合体。这些构成要素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区域中,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外在表现形式与组合规律的整体就称为土地整治模式[10]。划分整治模式主要考虑各个区域所存在的整治工程可改造和消除的各种土地利用限制因素。本研究从田水路林方面选用田块坡度(C5)、有效灌溉率(C6)、排水条件(C7)、田间道路条件(C8)4项指标进行评价[11]。按照自然断点法将4个指标划分为高、中、低限制级别,之后按照4种指标限制类型的组合划分模式类型。按照前述指标顺序进行形如“高中中低”的组合统计。理论上卢龙县4个因素的组合类型应有81种,经汇总分析实际有76种。一般来讲,因素限制程度达到中等水平时就对农用地生产潜力的发挥具有明显限制作用;一个限制因素组合类型中,高限制因素个数越多,该单元农用地改造难度越大。与此同时,农用地整治难度还与限制因素本身性质有关,限制因素个数相同因素组合不同,最终改造方向、难度也不同。本研究确定的农用地整治模式分区重点考虑限制因素性质对农用地整治类型分区的影响。组合类型的划分原则[12]如下:

(1)从具体限制因素看,克服和改造坡度的难度最大、工程类型最复杂,尽管可通过修筑梯田改变坡度,但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且要更多考虑水土保持和生态影响,需要大量工程的投入,难度相对较大,将组合类型中坡度因素限制级为高的组合类型划为类型区Ⅰ。另外,当坡度因素限制为中同时其他为中或者低限制级时的组合也划入这一类。

(2)农田水利建设是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将灌溉因素或排水因素的限制级为高的组合划入类型区Ⅱ;灌溉因素或排水因素的限制级为中、其他因素为低的组合同样划为类型区Ⅱ;当有灌溉排水和田间道路指标同时为高或中时,优先考虑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3)田间道路的建设主要是提高耕地的区位和耕作便利条件,将只有田间道路条件限制等级为高的组合划入类型区Ⅲ,同时4个因素的限制等级全为低的组合类型划为类型区Ⅲ。

基于上述原则,最终将76种限制因素组合类型划分为3个农用地整治模式类型区。

3卢龙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研究结果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既要考虑时序的安排,同时还要考虑建设模式的限制,通过基本农田时序的研究可以科学掌握基本农田建设在时空上的配置,通过建设模式评价可以科学分析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限制性工程因素。根据分析分别确定卢龙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和模式研究结果,通过ArcGIS将上述2个研究结果进行叠加分析,得出卢龙县不同时序安排上的建设模式(图1)。

高标准基本农田近期建设规模为11 306.24 hm2,在近期建设区域内模式Ⅰ类型区为484.65 hm2、模式Ⅱ为 7 773.55 hm2、模式Ⅲ为3 048.04 hm2,近期建设区域内以模式Ⅱ为主,符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安排的原则。在近期建设模式Ⅰ内,潘庄镇面积最大,为211.99 hm2,其他乡镇分布较少或者没有该建设类型;在近期建设模式Ⅱ内潘庄镇、燕河营镇、木井乡面积均超过1 000 hm2;近期建设模式Ⅲ内陈官屯乡、燕河营镇面积较大,分别为1 260.79、1 039.04 hm2,其他乡镇分布较少。

高标准基本农田中期建设规模为6 468.57 hm2,在中期建设区域内模式Ⅰ类型区较少,仅为219.66 hm2,模式Ⅱ为 2 451.85 hm2,模式Ⅲ为3 797.06 hm2,中期建设区域内以模式Ⅱ和Ⅲ为主。在中期建设模式Ⅰ内,仅有刘田各庄镇与双

望镇分布该模式类型;在中期建设模式Ⅱ类型区内,双望镇、印庄乡、陈官屯乡分布较多,下寨乡、潘庄镇、卢龙镇分布较少,均小于100 hm2;中期建设模式Ⅲ内,潘庄镇面积最高,为1 151.83 hm2,其次为印庄乡和双望镇,均超过800 hm2。

高标准基本农田遠期建设规模为11 047.43 hm2,在远期建设区域内以模式Ⅰ和Ⅱ为主,3种模式面积分别为 5 256.18、4 258.44、1 532.81 hm2。远期建设模式Ⅰ内,石门镇分布最多,为1 904.48 hm2,其次是卢龙镇,面积为 878.48 hm2,与该地区的基本农田地形实际相符;在远期建设模式Ⅱ类型区内,双望镇分布较多,达1 089.87 hm2,除印庄乡外其他乡镇均有分布;远期建设模式Ⅲ内,双望镇面积最高,为681.37 hm2,其他乡镇分布较少。

4结论

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内涵和特征出发,提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融数量、质量、生态为一体的评价体系,评价县域基础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时序与模式。通过实证研究对该评价框架体系进行验证,得出以下结论:

(1)从基本农田的自然禀赋条件、基础设施与工程施工条件、立地条件3大方面12个评价因子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理想逼近法和因素组合法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时序和模式,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将卢龙县基本农田贴近度大小进行排序,将待需建

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分为近期(基本具备)、中期(稍加改造)、远期(全面整治),建设规模分别为11 306.24、6 468.57、1 1047.43 hm2。本研究确定的建设时序规模科学合理,有助于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效率。

(3)根据卢龙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时序和模式分布结果,通过空间分析叠加得出卢龙县不同时序安排上的建设模式,结合不同建设时序内基本农田建设限制因子,分类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近期建设区域内以模式Ⅱ为主,3种模式面积分别为484.65、7 773.55、3 048.04 hm2。

参考文献:

[1]张晓燕. 基于“反规划”理念的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研究[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0.

[2]涂建军,卢德彬. 基于GIS与耕地质量组合评价模型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234-238.

[3]聂庆华,包浩生. 中国基本农田保护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9(2):33-37.

[4]蔡运龙. 中国农村转型与耕地保护机制[J]. 地理科学,2001,21(1):1-6.

[5]陈百明.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态势与对策[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5):1-4.

[6]张凤荣,张晋科,张琳,等. 大都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将基本农田作为城市绿化隔离带[J]. 广东土地科学,2005,3(3):4-6.

[7]郧文聚,张蕾娜,程锋. 基本农田保护20年[J]. 中国土地,2009(11):51-53.

[8]周尚意,朱阿兴,邱维理,等. 基于GIS的农用地连片性分析及其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7):72-77,封3.

[9]石英,朱德举,程锋,等. 属性层次模型在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优化中的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3):27-31.

[10]魏菁华,许皞. 基于因素组合法的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J].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1):71-75.

[11]TD/T 1033—201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S].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9

安边镇人民政府

关于2011年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计划

县水利局:

为了深入、扎实、有效开展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我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新突破、争取好成绩。根据县水利局的要求,按照县水利局关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部署,制定2011年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紧紧围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抗旱防洪并举,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

设施建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完成水保初治面积4400亩。

2、新建基本农田100亩。

3、完成造林4000亩,种草200亩。

4、完成人畜饮水工程2处,解决人饮310人。

5、完成秋耕深翻7000亩。

6、完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750亩。

7、完成机械化秸杆还田1500亩。

8、发展民营水保水利大户3户。

三、工作重点

(一)、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以服务“三农”为目标,认真搞好水利工程建设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全县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全力搞好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对今年安排的工程黄渠村人畜饮水工程要加快建设进度,抓紧时间,必须保质保量于明年实施。对已投入运行的饮水工程要完善产权改制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强化供水市场运作机制,确保工程永续利用。

(二)以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基本农田效益为目标,努力巩固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

基本农田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农田水利建设必须把基本农田建设放到主要位置。要以人均9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加大滩、梯建设力度。安寺村要搞好综合治理,王寨子村完善好灌溉系统。要抓住今年秋季墒情较好的机遇,对一些水毁工程以及田间道路进行全面恢复和加固配套。在水源丰富区域,结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要积极筹资配套水利设施,扩大水浇地面积,丰富群众的“菜篮子”。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搞好秋耕深翻、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和秸杆还田,逐步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和效益。

(三)以加固防洪基础实施为重点,以城乡防洪安全为目标,尽力抓好防洪保安工程建设

对八里河等重点河道、农村土坝,有关村组织,进行彻底清理整治。对已检查出的病险骨干坝、一般淤地坝、河坝工程及险工地段要多渠道筹资,全面加固处理。要加强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划定的范围实施,保证行洪安全和基本农田完好无损。

四、具体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党委政府成立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组成人员,组成人员如下:总 指 挥:朱军

副总指挥:马德仁

成员: 各驻村干部

各村和镇属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农业、农村和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头等大事切实抓好。要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实行班子成员包村,主要领导包重点工程责任制,班子领导要尽快深入农村,落实项目,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包村干部要进村驻点认真组织发动,真抓实干,抓出成效。采取多种形式,营造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氛围,尽快掀起秋冬农建高潮。

(二)创新机制,落实政策,加大投入。要继续完善“以工补农、以财扶农、以农养农”等政策。一是要积极探索,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流域治理基金,稳定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二是继镇财政要筹集一定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是积极探索全社会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全面推动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要动员社会力量,筹集闲散资金,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三)典型示范,突出重点,全面推动。镇政府要规划和确定1处农建重点示范工程,责成专人负责,集中资金,重点实施。示范工程建设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农业主导产业,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一体,集中连片,突出综合效益。要及时总结推广重点工程和精品工程建设中的典型经验,全面推动总体工程建设。

(五)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镇党委、镇政府要成立综合督查组,由镇纪检委牵头,深入农建一线,及时发现优质工程和优秀干部,及时曝光“豆腐渣”工程和不到岗、不负责任的干部。

二0一一年十月十日

主题词: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计划安边镇人民政府2011年10月10日印发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10

(苏政复〔2011〕23号)

省农委、农业资源开发局:

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0-2020年)〉的请示》(苏农开〔2010〕35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同意《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由你们印发各地组织实施。

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认真做好《规划》组织实施工作,突出规划引导,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到2020年新建完成16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三、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苏政办发〔2009〕127号),严格执行“灌排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建设标准,实行水利、农业、农机、林业等建设整体推进,水田林路山综合治理。

四、高标准农田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并整合相关专项建设资金,全面实行项目管理,分解落实建设任务,有力有序推进建设。各市、县人民政府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督促检查,统筹协调推进,确保“建设一片、成效一片、致富一方”。

五、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抓紧制订实施项目建设、验收等管理办法,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工程管护长效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11

位于xx区北部的xx镇是个农业大镇,北隔遥望港与如东县城南镇相望,南以滥港河为界同xx镇、xx镇为邻,东西分别与xx镇、xx镇接壤。全镇总面积52 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538亩,下辖8个行政村居,总人口36980人。xx镇属九圩港通吕河水系,遥望港(一级河)和xx竖河、余丰河(二级河)及滥港、十西竖河、爱儿竖河、爱东竖河、爻东竖河(三级河)等形成二横七纵骨架河,一、二、三级河道总长度42 2km,由此又派生出四级河69条,长108 9km,丰产沟1140条,长297 3km。全镇现有灌溉泵站143座,总装机1726 5kw。平渠142条,长51 4km,支渠206条,341 2km,已建成各类防渗渠道126km。近年来,xx镇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整理等农业项目建设,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大力开展农业水利建设,积极开展河道清淤疏浚,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尤其是迎阳、志新等村(居)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沟、渠、泵、路相配套,形成了引、排、灌、降良好的水利格局。尽管这样,全镇大部分村(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问题已日趋显现,令人担忧。

二、主要问题

农田水利设施的整体状况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

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12

东寨镇头坝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项目(省级)

建 议 书

东寨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项目区位于东寨镇头坝村,属祁连山浅山区,海拨1500—2100米,年平均气温4.6,最热月平均气温19.4℃,最冷月平均气温-7.6℃。多年平均降水量188mm,蒸发量1800mm,日照时数2950,无霜期136天。平均风速3.2m/s,最大风速9m/s,干旱指数为11.1。头坝村辖11个社,共464户、2027人,总耕地面积9293亩,人均可耕种面积4.5亩,是以河灌为主的农业生产区,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1,能保障各类农作物的生产用水。项目区耕地呈南高北低状,土层厚度40—60cm,表层质地多为轻壤至中壤,犁底层埋藏深度大于40cm,沙壤土分布全区,通水透气,土质较松,土层不厚,有机质含量2%。其中:含磷0.065%,含氮0.0412%,水碱含量50ppm,速效磷9ppm,速效钾9ppm,PH值为8.2。耕层容重1.3kg/ms,无侵蚀,冻土层深度在1.2—1.6m之间,土壤熟化层厚度中等以上,土壤结构良好,宜耕期长,水肥、气候协调,既能保水、保肥,又能供水供肥,土壤适宜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开发潜力大。

3、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涉及2条渠系(头坝干渠、二干渠),现有渠系基础较好,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60%,基础设施已具一定规模,设施基本配套,农田灌排率达86.9%,有效灌溉面积8076亩,这些为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啤酒大麦、小麦、优质牧草、露地蔬菜为主,其中啤酒大麦种植面积近5000亩,小麦2000亩,优质牧

草1000亩,露地蔬菜600亩,合计占耕地总面积的94.3%。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优质牧草、露地蔬菜未能全面推广,特别是近年啤酒大麦市场滞销,农民的种植效益大幅度下降,而优质牧草、露地蔬菜种植效益明显。由此可见,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大力推广优质牧草、露地蔬菜新品种,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发展无公害农业势在必行。

4、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设施状况

项目区的外部交通条件便捷,毗邻永皇公路,通社水泥道路全部贯通,为发展生产和商品流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项目区内部的田间道路分布不合理,部分路面破损严重,有待进一步建设。

(2)水利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9293亩耕地,有部分低产田和撂荒地,区内多为原有土渠,不利于灌溉,且占地较大,导致土地利用率不高,项目实施后需配套“U”型灌溉渠道。

(3)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10KV高压线路通过项目区,现有电力设施能够满足项目区建设的用电要求。

(4)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内周边有部分林地,总体上林网建设比较薄弱,由

63、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内有部分撂荒地和设施配套不够的中低产田,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从而提高这类中低产田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所以实施该项目既是项目区农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增长收入的需要,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六、编制的原则和依据

1、建设原则

(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在建设中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对有利于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植被和设施加以保护。充分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并依法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2)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的原则

本项目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74号等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符合当地相关规划。

(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

从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改善项目区土地利用

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使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新开发整理的项目区内的土地分布格局,要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

(4)综合考虑土地开发整治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以现代化农业为基础,对区域内的低产耕地、撂荒地等进行开发整治。为项目区内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机遇;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具体的保障措施;项目的实施,能调整项目所在地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开发整理后区域内形成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形成高质量的农田、林地,使土地资源得以持续利用;工程设施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区域性的生态环境,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统一。

(5)因地制宜、统筹兼顾

本项目开发整治要符合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要求,远近兼顾、持续开发方针,从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趋利避害,确定土地最佳利用方向、土地利用目标、各项工程的规模等级及其布局。

(6)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项目建设涉及农、林、水、电等各业,涉及当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政府决策的基础上,广泛征求项目区群众意见,获取广大群众的支持,为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公众参与

(3)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实现园田化。

2、水利措施

灌溉工程:灌溉渠系科学规划,干、支、农、斗渠配套完善,井、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

3、农业措施

(1)农田工程:做到田(地)块要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条田化,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条田。

(2)田间道路: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镇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宽度3.5m以上。

(3)土壤改良:通过农家肥的施用,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4)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100%,在项目区建立优质啤酒大麦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场和贮藏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

(5)农业机械化: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4、林业措施

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进行植树造林。农田防护林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

5、科技措施

(1)农技服务体系:做到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2)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垄作沟灌、农膜覆盖等节水技术,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相比,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

(3)技术培训: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村社干部和科技示范户进行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

6、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坚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来改造低产田,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现高产高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促进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田间建设实现农田标准化、方整化改造低产田,通过渠、路、桥、井及小型建筑物的配套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2)培植支柱型农业产业,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培

3142、社会效益

(1)项目实施后,可年节水18.6万m,有效提高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

(2)项目实施后,有效提高项目区农业高新技术普及率,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3)项目实施后,将促进和带动项目区无公害绿色农业迅猛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健康。

(4)项目实施后,能带动头坝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5)项目实施后,由于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健全了渠系,节约用水,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砂石路面的建设,有效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农副产品的运流速度,增加了效益。

(6)项目的实施将为东寨镇头坝村提升可持续发展潜力,具有明显的扶贫开发效果,能够带动头坝村脱贫致富。

3、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由于土地整治,改造中低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措施、新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质量,改善土壤使肥、供水状况。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项目区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十一、保障措施

项目实施中必须严格遵循公告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制、法人责任制和审计制等六项基本制度。

1、公告制度。为了保证潜在投标人平等、便捷、准确获取招标信息,了解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东寨镇人民政府在头坝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实施或执行前的14-28天按照规定的内容、期限、方式、范围等发布项目公告,负责对公众提出的有关问题及反映的情况进行解答,以增强投资和资金使用透明度,密切联系群众,加强社会监督,提高资金利用效益,为项目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招投标制度。为防止暗箱操作,节约资金,保证工程质量,镇政府分标段对工程内容逐一分解,严格按《招标投标法》和《甘肃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招标投标办法》的规定向社会公开招投标。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确定项目施工单位,以便实现公平竞争,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降低建设项目成本。

3、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单位由东寨镇政府考察确定后委托监理。工程监理以自身的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投资,公正地管理合同,使工程项目的总目标得以最优实现。监理单位代表建设方对工程进行监理,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协调有关各方的工作关系,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对所有分项工程的建设内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进行监理。

4、合同管理制度。项目建设涉及招标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管理合同等多项合同,镇政府通过招投标,将项目工

上一篇:2018六安霍山县公务员考试公告下一篇:环境监察垂直管理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