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食品安全(精选8篇)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话题,同时也是业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当前食品的安全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具体实施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简要叙述了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食品安全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改善措施,希望为相关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标准 制度 体系 宣传
引言:食品是维系生活和生存的必需品。中国人口众多,食品种类也众多,在很多的方面很难做到彻底安全,健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供应的食品种类也变得更加丰富。但在食品工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生产出来的食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要建立统一的标准,综合食品市场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威胁,及时有效解决食品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实现食品工业的持续发展。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建立同意的标准等相关工作,并不断提高标准,能够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本文结合食品安全标准与检查力度等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来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市场上的各种食品琳琅满目,看的让人是眼花缭乱,但是真正的安全的又有多少呢,尤其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每年出现的让人食品中毒的事件层出不穷,所以建立统一的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每一种食品建立一个统一的的标准让所有的商家按照者个标准来执行,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商家为了追求利润而降低了生产要求,从而导致低劣食品的出现,极大的有效的保护了大众的健康安全。
有了标准更要有相应的制度,让这些商品从哪里来就回到那里去。这样不仅可一惩罚那些生产低劣食品的商家而且还能让这些商品避免流到老百姓手中危害大家的健康安全。食品找回制度就是这样的一种制度。食品召回是指生产的产品存在明显的设计制造缺陷,并且进入到流通市场,如果人们使用这些产品会导致人身安全以及财产损失,所以生产商必须立即将流入到市场中的问题产品根据实际情况向国家部门提出申请召回,如果生产商不主动召回,则政府必须依法依规强行对有缺陷的产品进行召回。食品召回制度是目前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可以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明确企业自身的主体责任。同时也可以确保整个食品行业规范运行,在食品召回制度设计之初必须具备无偿性、大众性、预防性的特点,通过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有效预防或阻止扩大,能够避免更多人的生命健康受到损害[1]。食品召回制度能够有效避免大规模损害的产生,而无偿性则是要求生产商、经销商以及进口商需要严格根据法律程序,召回各种不安全的食品。由于不安全食品产生的费用必须由生产者全部承担,大众性的食品召回制度,必须涉及所有从事的相关人员,而食品召回制度,具有实体内容,也有程序法的规定,两者能够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发展的特点,程序性要求,不管是主动召回还是被责令召回,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程序的规定,违反程序则相关主体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有了标准,有了制度就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贯彻执行。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众多,分工存在明显交叉,造成管理混乱。必须在现有的监管体制基础之上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对各部门职责进行有机协调。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最高层次议事机构,必须全力指导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各地政府也应该下设安全联席会议,成立省级或市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各级别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小组,制约行政权,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形成完善的食品召回制度。在食品召回的过程中,针对潜在有缺陷的食品要尽快召回,同时还要对食品召回实行分级管理,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将监管重点放在一级、二级食品上,对三级食品要采取鼓励召回的态度。各责任主体和管理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责,重视不实施召回的法律后果。
群众眼睛是雪亮的,任何的监管机构都不如老百姓自已监管有效果,除了有好的标准制度体系以外还应该对消费者进行宣传教育,主要是因为消费者缺乏相应的辨识能力,而市场上的各类食品名目繁多,难以辨别好坏,比较混乱,也难以弄清安全食品和环境问题之间的联系,所以应该进行宣传教育,加强防范,而不是出了事情以后去懊悔、去怪罪;其次是食品企业的道德、责任教育,呼吁企业的责任感,企业可谓是一个国家的良心,更何况食品企业关乎着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大宣传教育,唤醒企业的责任感,更加注重食品生产的卫生健康,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然后是对源头生产者的相关知识普及,很多农民或者食品生产商的判断能力不高,相关知识匮乏,容易被欺骗、被蛊惑,买到一些对人体有害处的食品,从而在源头上导致问题的产生,主要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呼吁,以及对相关食品的安全问题进行宣传教育,从源头上助力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长久以来, 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重要话题。比如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还有三聚氰胺事件等等, 这些频频被曝光的食品加工者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 也始终没有停止过, 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 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之大。但令人不解的是, 这些年来, 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是不努力, 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 去年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奶粉不断曝光, 最近又一次在电视台被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时时令我们担心。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五大问题: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种植养殖方面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食品生产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近年来, 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事件频频发生, 其数量和危害程度呈日益上升的趋势。如2001年发生在浙江省的白砂糖中添加“吊白块”案件;广东省劣质大米案件;苏丹红、大头婴儿、三聚氰胺案件等等。此外, 涉及到因假酒、农药残留、食品或饲料中添加违禁物质造成的食物中毒, 导致人员死亡和大批人员集体住院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
一连串的食品问题, 并不是偶然巧合, 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农产品种植和食品加工时操作的不当所造成, 滥用农药、化肥, 加工过程受污染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 大肆造假, 以谋取不法之利。其次是人们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此外, 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纵观种种原因, 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现象, 而是与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食品安全隐患的成因有以下几点:
1. 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
不按规定滥用农药, 我国每年因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特别是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中毒。我国农产品中有机磷残留量超出国家标准的现象较为突出。
2. 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
为预防和治疗家禽、畜和水产品患病而大量使用抗生素、磺胺类等化学药物, 往往造成药物残留于动物组织中。
3.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非常严重, 它属于化学污染范畴。据分析, 重金属污染以镉污染较为严重, 其次是汞、铅等。多数金属在体内有蓄积性, 能产生急、慢性毒性反应, 可能还会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潜在危害。目前, 我国儿童受铅污染较为严重。
4. 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5. 毒素污染。
毒素污染是目前极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毒素主要来源于自然界, 如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毒大米”事件, 即为黄曲霉毒素污染。
6. 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
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 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 (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 。如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 (一种化工原料, 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 等等。
7. 食品制造使用劣质原料。
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如:用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食品等。
8. 假冒伪劣食品。
近年来假冒伪劣食品在一些地区, 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肆意横行。如:用化学合成物质掺兑的酱油、食醋;用工业酒精制造假酒、甲醇假冒白酒等。
9. 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
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生长条件, 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1 0. 腐败变质的食物上市流通。
食品基本上都以动植物生物组织作为主要成分。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和生物变化, 产生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变质的鲜奶、酸奶、鲜肉等。
1 1. 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
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同样也带来了食品安全性问题。如今, 转基因食品早已摆上了人们的餐桌, 转基因食品也具有潜在的危险。
三、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1. 食品安全离不开检测技术, 要加强“农田到餐桌”监管、加强食品检测检验研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步。
2. 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 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顺畅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
3. 利用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关键词:食品 安全 安全溯源
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如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胺、速生鸡、塑化剂和问题胶囊等等,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为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确保食品安全,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改革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溯源体系。"
一、食品安全溯源概念
食品安全溯源,是指在食品产供销的各个环节中,食品质量安全及其相关信息能够被顺向追踪(生产源头→消费终端),或者逆向回溯(消费终端→生产源头),从而使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管理主体的有效监控范围之中。实施这一体系中能够理清职责、明晰管理主体和被管理主体各自的责任,并能有效处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从而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溯源最早是1997年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这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由政府进行推动,覆盖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企业、食品终端销售等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一旦食品质量在消费端出现问题,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上的溯源码进行联网查询,查出该食品的生产企业、食品的产地、具体农户等全部流通信息,明确事故方相应的法律责任。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建立有赖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技术。具体而言,是通过开发出食品溯源专用的各类硬件设备应用于参与市场的各方并且进行联网互联,对众多的异构信息进行转换、融合和挖掘,实现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完成食品供应、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信息采集、记录与交换。
二、食品安全溯源理论研究
(一)体系结构
食品安全溯源是基于供应链思想的,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合的一种食品安全监管系统。食品安全溯源建设,应该从食品供应流程出发,综合法规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等,形成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如图1所示)。法规体系是国家实施食品安全溯源的政策保证。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法规比较完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但是由于食品安全溯源发展起步较晚,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且大多是以部门管理办法的形式试行,如《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67号令)。标准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溯源顺畅运行的基础,主要是疏通食品安全溯源管道--网络及规范管道中的流体--数据的相关标准,包括数据标准、网络接入标准、通讯协议等。技术标准是构建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技术保证,主要是开发食品安全溯源应用系统的相关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开发技术等。除以上所述的三大构成体系外,还包括构建是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其他支持体系。
图1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
(二)系统构成
食品安全溯源应用系统是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其运行的核心部件。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主要从食品供应链角度,通过各种传感器,实现食品原材料生产、原材料加工、食品检验检疫、食品储运配送及食品销售等各环节的数据采集、储存与获取。构建食品安全溯源应用系统,首先应针对食品复杂、恶劣的生产加工环节,设计出高可靠的数据识别和采集相关设备,形成数据采集链;其次要研究大规模数据存储分析算法和食品信息安全模型,实现并部署食品安全溯源核心软件系统;第三,研究高性能计算环境下数据中心相关技术,设计数据压缩算法、高性能计算分析模型、数据备份恢复模型,建立高性能数据处理和分析解决方案并实际部署。
图2 食品安全溯源系统
(三)关键技术
食品安全溯源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数据自动采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数据自动采集技术,是溯源实现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关键技术。正确、实时、标准的溯源信息能保证溯源过程精准、快捷、高效。在原料采集、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的全过程,信息采集都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信息缺失或不完整,就会导致整个溯源体系失效。在信息自动采集技术中应用最多的就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包括项圈电子标签、纽扣式电子耳标、耳部植入式电子芯片以及通过食道放置的瘤胃(网胃)电子胶囊等,应用较广的还有条码技术,包括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是进行食品溯源的主要保证。传统的纸张记录很难满足食品体系和快速追溯的海量信息需求,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各环节的信息必须记录到数据库或者与数据库框架无缝联接;网络传输技术,是将所有分散的个体及各环节的信息连在一起的纽带。LAN、WAN等有线网络技术,GPRS、蓝牙等无线通讯技术以及Internet技术为可追溯系统提供了支撑。通过Internet及XML技术的应用,实现数据集中存贮、管理,数据输入后可立即查询,有低维护成本和客户端零安装优势。
三、食品安全溯源发展概况
(一)国外的应用现状
欧盟的动物食品可追溯系统主要应用在牛的生产和流通领域。牛肉可追溯系统是指牛肉从农场的动物养殖到运输、屠宰、分割、贮藏、加工和包装直至进行市场销售的生产链中,坚持生产和监管的透明度,并保持产品完整详尽的个体信息,防止与其它来源的产品混合,并保留相关的数据资料和检测报告及相关证书,供下游生产者及消费者查询和检查,即下游生产商及消费者,可根据该系统所提供的条形码,进行肉食品相关信息的检查和考证,确保该肉食品的安全和优质,确保产品在意外情况下能立即回收。
日本从2002年开始制定法律对牛肉生产业强制实行可追溯系统,牛饲养场必须为每头牛戴上耳标,耳标上有个体识别号,饲养者必须记录每头牛的基本信息,包括标识号、品种、性别和饲养历史信息,如出生日期,转到饲养场的日期等。虽然有些专家主张牛饲养者保留动物用药和用量记录,但如此详细的系统很难具体实施。目前,日本已将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推广到全国的猪肉和肉鸡等肉食产业,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通过包装可获取品种、产地和生产加工流通过程的相关信息。
(二)国内的实践现状
食品溯源系统在国内的起步比较晚,目前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仅在部分地区或企业进行了部署。具体实现案例包括:(1)四川省的"金卡猪"工程。从2005年起,四川省开始运用计算机对生猪饲养进行全过程监控,实施生猪可追溯养殖,他们采用先进的好技术,为一万头生猪安装动物电子标签,并将其称为"金卡猪",实现生猪供应链透视化管理,建立起了生猪产业链"信息库";(2)台北的"活鱼履历"工程。台北市应用RFID技术,实现对健康的活鱼从养殖场到经销商"续养"过程的产销履历管理。"续养"过程的养殖情况将直接影响食品质量,关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这种"活鱼履历"管理的方式为打造活体水产生态圈、提高水产品质量提供了有效保证;(3)大连的黑牛电子档案。大连市基于RFID技术,建立了"肉牛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该系统是利用电子耳标采集信息,从而建立黑牛电子档案,将黑牛从出生到屠宰的全过程信息记录到数据库中。管理者通过网络可方便地了解每头牛生长发育情况、疾病情况以及饲料、兽药使用情况,实现全程可追溯。
参考文献:
[1]张仕都.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研究[D].浙江大学,2009,12.
一年一度“两会”的召开,聚集了所有国人以及亿万关心中国发展的人的视线。由于十八大的召开以及国家政权机构和全国政协组织的换届,使得这次的“两会”更是引人注目。
“两会”是集中反映民意的地方。作为普通的老百姓我想我们最最关心的不是国家领导的换届,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党的策略方针等,我们关心的是比如经济水平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住房问题,上学问题,看病问题,就业问题,养老问题等诸如此类的民生问题,这也是越来越多代表委员所关心的话题。
面对如今中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乱收费,农民医疗保障问题和医疗费用高,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等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民生的根本,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更值得人们的关注和思考。说到问题食品从开始的毒大米、染色馒头、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到最近的病猪肉、老鼠肉,让人不禁感叹:还有什么食品是安全的,能吃的!让我们从以前的“吃不到”到现在的“不敢吃”,保证食品安全作为民生的根本,为什么频频出现问题呢?
根据“导致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的调查,大多数人认为是执法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还有一些人认为是相关法律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够。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遇到食品问题时,只知道抱怨,不知道上哪去投诉,怎样去解决,以至于到最后只能默默承受。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感到很悲哀,人们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思想不透彻,态度不明确,极大地导致了问题食品的层出不穷。
中国现在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唯利是图,不顾诚信道德,藐视法律,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不注重食品质量,不管加工环境,挑战法律的底线,即使出现问题,也只是简单的罚款处理,对企业的信誉造不成大的影响。还有就是有些地方和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监管措施不到位,不健全,使得有些领域和地方仍然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食品都不安全,因为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乏使得对别人生产的食品也缺乏信任,对中国食品的未来抱有很低的希望。
面对如今企业道德的滑坡,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每年“两会”期间,都有人提出很大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有关专家认为,中国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数量很大,其条件各异,其生产操作又很难监控,所以没有食品安全的问题出现反而是不正常的。所以甚至有人认为国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有着很大的难度,食品安全靠的不是监管,而是生产者的道德与自觉。
但是,我认为监控不到就能不监控,有难度就能不去解决,所以我国应该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加大违法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严打击、抓典型,抑制企业的违法冲动。建立起政府监管部门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时时监管和投诉,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负责,社会监督为一体的模式。除了严厉打击,时时监控,政府还需要给予企业一定的利益,降低企业成本,减少企业税收负担,引导企业依法规范操作、运营。
姓名:陈熠君 学号:3100103019
专业:临床医学
【摘要】在食品安全问题上,2012年3.15晚会的第一炮就打向了我们熟悉的快餐企业:麦当劳,并且曝光了家乐福过期鲜肉返包现象,这又一次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关注的焦点,但至今都没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改善。很明显,单靠对厂商并且道德上的束缚已经远远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加大食品监督力度,完善问责制,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新通道。【关键字】食品安全
监管
问责
体系建设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议程为第一大产业。根据有关资料显示,1993年至1998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由3430亿元增至600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2%。2003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更是首破12000亿元,远远超过汽车工业总产值9400亿元的水平。但是,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人提心吊胆。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单单2011年就有多起重大事件。先是双汇瘦肉精事件曝光。添加瘦肉精喂出来的猪不仅颜色光亮,而且可以增加猪的瘦肉率,现在人们都关注身材,不吃油腻的肉,而添加瘦肉精的猪肉正好符合当今人们的饮食习惯。瘦肉精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使得民众一度对猪肉敬而远之。另外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让4个家庭10口人中毒住进医院。中毒原因系在流动菜贩购买残余农药超标的韭菜。更有安徽神奇“牛肉膏”添加剂让腌过的猪肉迅速变身牛肉,以及染色馒头和蒙牛学生奶中毒事件。还有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大学生普遍受到污染的地沟油问题。在这些现实面前,我们不禁要问,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何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呢?其根源到底何在呢?我们的餐桌上,为什么这么危机四伏?
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原因。国家对双汇事件的处理其实一部分复制了三鹿奶粉事件的处理方式。比如,在查出了基层养殖户饲料里掺瘦肉精,基层检疫人员受贿之后,先是企业站出来道歉,然后政府表示要做一个庄严的承诺,不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如今各大超市中仍然可见各种各样的双汇肉类食品。三鹿奶粉事件让其企业破产了,资产重组了,该赔偿赔偿,三鹿企业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这次,双汇火腿肠里含瘦肉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这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应该要负法律责任,可是,双汇负什么责任了?事后,更有甚者,相关部门站出来声称这只是个别现象,称各地抽检猪肉里仅含瘦肉精0.04%。为什么双汇在经历了如此重大的事件之后仍然屹立不倒,其中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很明显,双汇如果倒闭了,漯河地方利税大户没有了,河南也会受到影响,相关部门必然会受到波及。可见,政府没有重罚双汇,双汇没有负法律责任,这就是所谓的市场上劣弊驱逐良弊。一些地方政府无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认为企业利益高于一切,在这种思维笼罩下,食品安全怎么得到解决?
由此可见,食品安全迟迟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处罚力度不够。以《食品卫生法》为例,对违反该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吊销卫生许可证。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最基本的要求,对违反卫生规定的当予以重罚。然而根据该法,在一般违法情况下,除了责令改正和警告之外,五千元以下的罚款落在执法机关的自由裁量范围之内,且不说罚款的上限太低,如此“可以”也为追究违法者的行政责任创造了迂回的空间,极有可能连区区五千元以下的罚款也不了了之。处罚力度不够易给其他企业建立一个负面典型,使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更加猖獗。
其次,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部门职责交叉,都可以执法,另一方面则出现模糊或真空地带,给不法厂商造成可乘之机。这样就出现了我国食品安全“都管但都管不好”的局面,也为一些部门全力寻租制造了借口。
再者,我国的问责机制不对,也不彻底。在双汇瘦肉精问题上,1.该问责的人不问责。非典时期,前卫生部长张文康下课了;三鹿奶粉事件,前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下课了;而双汇主管是农业部门,但农委却无人问责。
2、该牵头的不牵头。瘦肉精事件曝光之后,没有卫生部站出来负责调解综合。
3、该授权不授权。食品安全委员会仅仅讨论问题,制定政策,没有具体的处罚权力,形同虚设。
最后,中国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得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而且很多重要的标准至今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便利条件。
泱泱大国,竟然容不下一张平静的餐桌,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以至于引起群众的恐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国家的手伸得太长,以至于忽视了最基本的问题。所幸的是,我国政府已经重视了这个问题。“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对食品安全问题大抓特抓。从上述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的几点分析中,我也对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更有深度的思考,并且从中总结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 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1.由于订标工作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机制,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在实施中暴露出不少相互矛盾的问题,比如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或方法不同、含量限度要求不同等,这不仅让相关食品加工生产者颇为头疼,也使得政府部门在对不少食品的监管上陷入了尴尬境地。其次,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相比接轨程度不够,从而导致标准的可信度在国际上不高。将国内食品标准尽快与CAC标准接轨,既可避免重复性工作,又可节省大量财力。2.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投入。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度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中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应向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迈进。设置系统的食品检测机构并使之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国大力开展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对食品安全一系列的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 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三. 问责制的完善。我国问责制还不够完善,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易造成多头监督、无人问责的尴尬局面。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1968年日本颁布了一部法律,叫《消费者基本法》,任何一个公民吃了有害食品,不告企业,先告政府。因为公民缺乏一些鉴别能力,而政府一旦监督不力就容易让不法厂商钻空子,因此首先应该追究政府的责任,然后政府连带责任给企业。在日本,这部法律颁布以后,地方政府下很大力气惩治食品安全问题。这等于把老百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转化成了政府的问责,政府必须兢兢业业地处理好食品安全。这样,一来可以防止政府监督不利、玩忽职守,二来防止事出后政府把责任推给企业。政府作为主要的责任承担者,就必须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处理好这个事情。
四. 在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抓紧组织修订《食品安全法》,作为食品安全领域的“母法”,其基本内容至少应当包括如下方面:(1)目的:综合促进和保障食品安全。(2)定义:明确“食品”、“食品安全”等名词的法律涵义。(3)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4)监管体制:以法律的形式提出我国食品安全基本监管框架和各方职能。(5)食品安全监管原则: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注重科学依据,控制和预防并重,公开、客观、公正等等。(6)社会其他各阶层的食品安全责任,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主,还包括与食品相关的行业,食品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等。(7)应急处理。(8)标准检测,含市场准入。(9)安全风险评价。(10)信用体系。(11)食品安全信息网络。(12)宣传教育。(13)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推动。(14)法律责任。强调监管主体的违法责任、做好与《刑法》的衔接,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设置严厉罚则。
五. 有效地借助于媒体和维权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从侧面积极地帮助政府搞好食品安全问题。
浅谈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危害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
“民以食为天”这是一个恒古不变的主题,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源泉,食品应当具有营养价值、安全性和应有的色、香、味。食品中含有“危害”因子时,人摄入会患疾病或受伤害,甚至丧命。
更为严重的影响到国家的安定与社会的发展。如美国出口到朝鲜的牛肉争端案,比利时的二恶英事件使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下台,执政长达40年的社会党政府下台。德国的疯牛病使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引咎辞职。
国际贸易中,由于全球食源性疾病危害不断上升、恶性食品污染事件接二连三发生、食品生产加工新技术与新工艺带来新的危害,不断地引发国际食品贸易纠纷,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开展以及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信誉。如2005年由于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中韩贸易事件,国家主要领导人多次与韩国领导人就中韩贸易的顺利开展进行多次的谈判才挽救了局面1>.2007年中国对日出口食品中发生的“毒饺子事件”使我国出口食品再次成为世界有关国家关注的焦点。
食品中存在的危害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兽医组织(OIE)等组织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国际贸易提出严格的要求。
二、影响国际的食品安全危害
(一)近几十年来产生的影响的国际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 1、1973-1987年,美国亚特兰大爆发7458次食源性疾病造成了237545个病例。
2、比利时的二恶英事件使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下台,执政长达40年的社会党政府下台。
3、德国的疯牛病使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引咎辞职。
4、英国的疯牛病、猪瘟。就疯牛病来言,高达17万头,英国牛肉在国际市场
卖不出去,每年损失52亿美元,为了防范疯牛病瘟疫的蔓延,不得不杀掉可能受感染的牛,损失达300亿之多。并且使信誉受损,在国际贸易中不得不降低价格与加强检验检疫,加大了经济损失。
5、欧盟、美国、加拿大的使用天然激素作为饲料的牛肉案。
6、澳大利亚与加拿大的鲑鱼争端案
7、日本、欧洲、美国发生的大肠杆菌O157.8、中国的婴儿奶粉事件.使原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引咎辞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且信息之快,任何一个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都会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地。
(二)影响当今国际的食品安全危害:
1、生物危害:微生物与寄生虫,其中微生比较突出
(1)微生物:20世纪,大多数国家出现食源性微生物危害事件有所增加,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难以幸免,发达国家近年有三分之一的人受到食源性危害的威胁,其中有沙门氏菌、空肠弯曲弧菌、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李斯特菌。如美国每年因致病菌引起有760万人发病,32.5万人住院,5000人死亡,损失达到350亿美元。由微生物性腹泻导致儿童死亡的达210万.一些新的致病菌以及过去不大与食物有关系的致病菌,现在出现在食源性疾病中。如大肠埃希氏菌O157在1979年在牛肉及未消毒的苹果汁、牛奶、饮水中被检出来,并引起食物中毒造成儿童死亡, 沙门氏菌已形成了几种药物的遗传抗药性.李斯特菌引起食物中毒较少,但危害程度严重,甚至造成死亡,其特性是能在低温条件下生长和繁殖,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在冰箱使用已十分普遍的现代反而是李斯特菌造成中毒危害的原因.中毒症状:呕吐、腹泻、脑膜炎及类似流感的不典型症状。
(2)寄生虫:隐孢子虫和圆孢子虫,这些寄生虫不能被一般的肥皂、洗涤剂、消毒液杀死,容易通过食品传播,在北美出现在牛奶、饮水、生菜、水果、沙拉,每年引起腹泻的近万人。
2、化学性危害: 六类:
1、食品中本身存在的有毒物质,如豆类毒素、果仁毒素。
2、对食品造成污染的天然毒素,如真菌毒素、水产生物毒素
3、食品环境污染物质,如重金属、二恶英
4、在加工食品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如3,4-苯并吡,亚硝胺
5、用于提高食物产量而添加的化学品,如农药、兽药
6、用于改善食品的品质而人为添加的化学品,如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
当人体一次食物中的以上化学品,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影响健康。
三、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一)中国食品在国内引起恐慌的食品安全事件:
曾经看到有人去商场买东西时左看看右看看问:这些食品能吃吗?从劣质金华火腿到毛发酱油,从毒韭菜到以农药或化肥做添加 剂的龙口粉丝,从劣质婴儿奶粉到广州毒酒,一次一次的产品危害事件,娄娄在媒体曝光。猪肉中的瘦肉精引起的多起群体性中毒,谷类食品和腐竹中“吊白块”、水产品中的甲醛,“婴儿奶粉中加入在三聚青胺”“红心鸭蛋”事件在媒体曝光引起老白姓对鸭蛋谈虎色变等等。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引起有人怀疑:我们还有什么好吃呢?从这些事件中确实引起我们对我国近几年食品产生的危害问题深深地思考。
(二)中国食品在国际上引起恐慌:
国内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危害事件,立即在国外引起了恐慌,提出了“中国食品吃不得?”的问题,中华美食早已誉满世界,但丝毫没降低世界各国对中国出口食品的怀疑。埠阳劣质奶粉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内地食品质量问题的曝光,2007年中国对日出口食品中发生的“毒饺子事件”使我国出口食品再次成为世界有关国家关注的焦点。
中国食品恐惧症的条件反射
加拿大的陆郎宣称“有毒龙口粉丝、有毒泡菜、有毒鱼翅、假婴儿奶粉”全部所有有问题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的,其实受怀疑的中国鱼翅并没有出口到海外,而是海外进口到中国的鱼翅有问题,这些中国产品恐惧症在国外蔓延,无外给中国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问题花生搅港,使内地产品在香港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006年5月底,在广州生产被人走水货到香港的红泥花生被检出含有超标70倍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的“毒花生事件”导致香港一知名度报纸登出标题为“内地制造的劣质食品陆续杀入香港”
3、内地曝光的劣质食品,使港人虚惊,香港媒体的捕风捉影大肆渲染,内地食品形象受损。
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披露“毒粉丝”事件,受到香港媒体大肆渲染,导致当地三大超市都停售龙口粉丝,接着港报报导四川泡菜在加工过程加入敌敌畏,立即引起当地很大的效应,不光是四川泡菜,其他省份的泡菜都受到冷落,在香港媒体的大肆渲染之下,涉及到15个省份的食品包括副食品、粮食都受到牵连。内地检验四川泡菜,虽苯甲酸超过香港的法定指标,但低于国际法典委员会的建议水平,亚硝酸钠、敌敌畏均合格,而其他出口到香港粉丝全部合格。记得水产行业的孔雀石绿等药残都是在香港媒体的报导下实行严格检验,近几年香港媒体又提出了CO、添加剂、性激素等的残留问题。
在有些国外及香港媒体的不真实的捕风捉影下,要求我们食品必须做到100%合格。
4、食品危害事件的曝光,在国际上引起了连动效应,国外产生对中国食品的不信任。
几年前,中日贸易中发生的“中国蔬菜”事件,国外各大媒体都在报导中国蔬菜农药超标,相继出现了连动效应,很快不只是农药,寄生虫的说法也冒了出来,所有中国蔬菜都没人买,中国蔬菜也上不了零售商的台面,只有各大饭店采购之后做出来的产品贴上别国的标签。在越南暴发中国水果药残超标流言后,中国水果几乎撤出越南市场,甚至“改头换面”换成韩国水果出售。有的国家利用消费者“中国食品不卫生”的错误观点,通过媒体打杀中国食品,加深了对中国食品的偏见,因些我国出口食品质量必须做到在国外占绝大优势,彻底改变国外对我们的看法,摆脱中国食品在国外的困境。
四、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力,是确保国际贸易顺利通关的有利保障。
食品安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力,特别是面临越来越严格的国际贸易壁垒的出口加工企业,食品安全更是众中之众。介于国外对中国食品的偏见,各国先后设置软性非技术贸易壁垒与硬性的技术贸易壁垒,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美国先后实行反倾销制度,自动扣留制度(如对蘑菇罐头、虾采取自动扣留),日本实行的肯定列表制度,及各国要求越来越多的检测项目、越来越严格的微生物、农残、药残、重金属控制指标,货物通关时不再是随机抽检,而是批批、柜柜抽检。因此要求每一个加工企业、每一位员工必须优先把质量问题放在第一位。
纵观近几年来中国许多出口食品企业的产品在国外娄娄受创,有无数个出口企业的被退柜、上黑名单。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国家把质量问题纳入法律范畴,企业是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谁出现问题谁负责,一旦产品在国外出现质量问题,企业将面临的是被退柜、上黑名单且暂停一年出口的命运,且受到法律的相关责任,这是企业生死攸关的一件大事,有一句俗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而点出了我们必须人人关注生产中的产品质量问题。
食品安全是企业生命的源泉
加强食品卫生质量安全是我们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
国家贸易要发展,靠的是企业质量优良的产品,企业要生存、发展壮大靠的也是产品质量,产品是否符合国外的安全卫生标准,品质标准关系到我们产品是否能冲出企业、走出国门的一个关键的要素,生产出安全卫生、品质优良的产品一直以来是我们企业追求的目标,是我们企业一直坚守的防线,也是我们企业现在乃至未来必须具备的条件,回想我们产品之所以一直以来在国外站住脚,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靠的是我们一直坚守着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命力的这道防线,是与在座各位一直以来共同努力创造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的结果分不开的。
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的发展,我国的食品出口量的增加,国外官方、客户或国内中间商敏感性地对中国食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企业不注重产品质量安全,产品农残、药残、微生物超标问题、及其他的品质质量问题渐渐暴露了出来,导致国外退柜、上黑名单的通报及客户的索赔、拒收或降级处理事件娄娄出现,无外使我们面临了一个又一个严峻的考验。
另外,我们内部操作的不规范,员工卫生质量意识的不强,加工过程由于卫生操作与监控不严、温控失控、加工时间失控、加工的各个细节操作的不当,及我们所面临的环境的恶劣,特别是原材料的养殖环境农残、药残及可能出现的致病菌问题(如霍乱弧菌、沙门氏菌)等等这些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及严重影响品质的危害因素,养成规范性的操作,加强产品的卫生质量,是确保公司生命力的有利保障。
影响公司食品安全存在的因素
〈一〉原料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1、农药、兽药、重金属残留是当今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指标之一。水产养殖过程用农药的机率很少,一般出现在种殖场,但养殖环境一旦靠近农田或种殖场,养殖环境农药的污染可能使水生动物出现农药残留问题,其中有六六
六、甲胺磷、甲拌磷、DDT、敌敌畏等等。
重金属危害是我们加工养殖水产品以来从来未出现的问题,然而养殖环境日益向多元化发展,海水养殖取代淡水养殖,而海水中往往容易出现重金属超标,另一个方面,养殖用水受到工业污水的污染,从而出现原料重金属超标现象。其中有铅、镉、砷、汞等
养殖兽药残留是现阶段出现最频繁,也是国外严格控制的质量安全问题,从养殖种苗、饲料、养殖过程使用的禁用药物或成份不明的药物及运输过程人为加入以达到延长水产品生命力的阳性药物等等都会引起原料兽药残留,其中有:氯霉素、硝基呋喃(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妥因、呋喃西林四种代谢物)、孔雀石绿(显、隐性)、结晶紫(显、隐性)、沙星类(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双氟沙星、沙拉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邻二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喹恶啉)、四环素族(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等。
这些农药、兽药、重金属残留在食品中被人摄食后,会长期残留在人体内,引起人类致畸、致癌、致突变,因此,世界各国对农残、药残、重金属残留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采购时必须考虑选择养殖环境好的,没有受到环境及水质农药、兽药及重金属污染或残留的养殖场的原料。
2、另外,原料中致病菌污染带入产品也必须引起我们关注。长期潜伏在海水中的霍乱弧菌由于天气的变化浮现出来而污染在引入海水养殖的原料中,如在2006年8月湛江检验检疫局曾检出11家出口企业报检产品中含有霍乱弧菌,后来调查出海水中霍乱弧菌污染到虾塘的虾,沙门氏菌经常出现在养殖鱼类,用人类粪便养殖的鱼容量带有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等等。
〈二〉产品加工过程有效防止不安全因素对产品的危害
1、产品加工环节防止影响产品微生物超标的因素
(1)加工温度、时间控制:水产品加工过程是一个保鲜过程,严格控制原料、半产品、成品的温度是保证产品不变质、微生物不超标的一个必不可少因素。产品加工温度、时间控制不当,会引起细菌的快速生长,一般情况,产品21℃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超过2小时时产品会出现本身肉体热量发生腐败过程及其半产品本身原有细菌残留出现细菌快速生长而超标现象。而且细菌每隔1秒钟都是表现出次方性生长,生长速度之快可想而知,因此切实做好加工时间、温度的控制,确保加工流水线作业,产品不积压,暴露在空气中时间不能过长,并通过保证车间温度21℃以下(包装车间10℃以下),原料、半产品加足够的冰保证控制原料、半产品体温度10℃以下,产品中心温度-18℃以下,清洗半产品冰水温度8℃以下.镀冰衣冰水温度3℃以下来控制原料、半产品、产品的温度。另外,半成品入急冻库时,必须保证足够的库温(一般达到达到-28℃方准入货),确保半成品不因为在急冻库里停滞时间过长而出现微生物超标现象。
(2)采用对原料、半成品的有效消毒方法以控制产品细菌超标: 加工过程任何公司都是对原料、半成品、成品采用有效的消毒方法以达到对产品细菌更有效的控制,因为尽管是更规范地按照SSOP操作的企业也不能说含有蛋白质、脂肪成份的水产品中没有细菌,这里没有跟SSOP操作矛盾,它必须以严格的SSOP为前提,在加工过程采用消毒以达到产品最佳的微生物效果,那种理解半产品反正是通过消毒杀菌,其他加工各环节不注意产品卫生,半产品细菌超标无所谓的态度是大错特错。一般消毒方法:O3消毒、次氯酸钠消毒、过氧化氢消毒、水煮消毒、辐射消毒等等
采用次氯酸钠对半成品消毒的有效方法
1、确保配制消毒液的冰水温度10℃以下,按规定的浓度用量杯准确量取消毒液(配制100PPM消毒液需加入次氯酸钠原液量(ml)=冰水的公斤重量数,以此类推浓度增加或减少,则按相应的正比比例配制),并搅拌均匀。
2、严格控制每次消毒的半成品的数量,一般控制在多半筐以下(不能满筐)以保证每条半产品都能有活动空间,及消毒时所有的半成品都能够泡在消毒液中(不能只泡到底层而上层没有泡到)并充分搅拌,确保能与消毒液充分接触达到杀菌效果。
3、严格控制在消毒过程中的消毒液的损耗与稀释,确保损耗、补充水而浓度降低时补充相应比例的消毒液或消毒频率多时更换消毒液。
4、控制半成品在消毒液中消毒的时间,确保半成品中残留的致病菌能够充分在消毒液中进行生物反应,以达到彻底杀死细菌的效果。
(3)严格按照规范的SSOP操作:在加工各环节全面实施标准的卫生操作,确保避免加工环境、产品接触面对产品细菌的污染,控制人员对产品的污染,如不健康的人群、洗手消毒不彻底,工作服、手套、围裙等劳保用品消毒不彻底、工作期间不按规定时间或接触脏东西后洗手消毒、带口罩不规范的加工人员口腔、鼻子呼出的气体、口水对产品的污染,口罩、手套外带进卫生间、饭堂,加工人员手或其他皮肤发炎症状及指甲污染等,控制工作台、工器具、设备等产品接触面对产品的污染,加强工器具班前、班后、工作期间清洗消毒,确保该产品接触面未对产品污染,加强车间的清洁与消毒,确保车间加工环境卫生,加强掉地产品的控制与正确处理,加强控制加工用冰、水清洁卫生、污水飞溅、冷凝水滴落污染产品,加强车间不同工序、不同品种严格隔离,采用封闭式作业,控制人员、物品、水、空气流动带来的污染,加强控制老鼠、苍蝇、蚊子等害虫带来的细菌污染,及其控制内外包装的清洁卫生,不乱丢乱放,作到彻底消毒,特别是多次循环使用的包装必须要彻底保证卫生等等。
(4)加强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对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 严防任何工人涂沫或带任何化妆品或抗菌药物进车间,以防止添加到产品里面,加工车间使用消毒剂、洗涤剂、添加剂必须指定专人保管、专人配制,加以标识,配制时按量进行,并且有清水清洗干净,以免错用、乱用、超量用或有不满行为的工人故意添加到产品中造成化学药物的残留超标现象,特别包装物料必须严格保管好,防止这些化学物品接近或者被使用完化学物品的人乱摸或被人故意倒化学物品等。
(5)加强产品金属危害及加工的品质质量的控制
产品的品质质量的缺陷或金属危害也像农药、兽药、重金属、细菌危害具有明显的外国退柜或中国禁止出口的严重性一样,一旦出现必然会引起国外客户退柜、索赔或降价现象,那种带有金属碎片、玻璃、头发、碎砂、手套等物理危害及与产品连带的如鱼肠、虾头、虾壳等下脚料杂物缺陷仍视为渗假产品,严格在公司利润基础上按客户要求控制好规格、重量,不偏大不偏小,按工艺要求控制好各类产品的杂质缺陷如去肠虾仁不应带有虾头、虾须、虾壳、虾肠等,二去罗非鱼不应带有内脏、鱼磷等、产品的外观、次品、产品温度、相关镀冰要求或相关的包装要求、标识等,并确保加工的产品出成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高效率。
(三)控制储藏、发运环节产品的安全危害 必须确保产品在保质期内储藏,冷藏的产品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严格控制产品溜积而保存时间过长导致出现产品干耗、退色、变黑等产品的变质现象,尽量保证产品在有效的保存期以最好的质量销售,做到零积压、零损耗。冷藏库的温度必须保持-18℃以下,如温度高于-18℃,必须及时打冷,每月定时清扫冷藏库的霜,确保冷藏库制冷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冷藏库不能同时存放互相串味或交叉感染的产品,原料、半成品与成品、生制品与熟制品严格分开存放于不同冷藏库,不同品种分开存放。产品必须严格按照离墙、离地、离天花板堆放,且不能堵住制冷风机。原料、半成品、成品必须严格按照不同日期、批号、品种、规格或不同定单号堆垛在一起,且必须用标识牌或标识卡标识清楚,严格分开。未冻结的半成品、包装袋不准存放在冷藏库,冷藏库的所有产品必须有外包装包装好,不能存在裸露产品。所有用来包装产品的包装箱、内包装袋及堆放产品的垫板、手推车必须安全卫生,不准有发霉、脏臭现象。在堆放产品时不准随意踩在包装箱上而导致产品受污染。
在装货发运时作好车箱的彻底清洁与消毒,装货时及时打冷,装完必须打冷到-18℃才准离厂,保证产品不出现解冻而出现细菌超标现象,装货时保证货物及批号与单证相符,并保证包装不出现脏、破裂而导致产品受污染现象。
一、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食品安全问题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安全与幸福是密不可分的,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但是, 当下, 就我国的情况看来, 食品安全问题非常不容乐观, 甚是令人担心。有关中国的食品安全的现状的资料显示:“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目前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还不到23%, 而英法德国家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 农业出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已超过80%。”网上针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 开始流传了一下这样的话语:中国在食品中完成了科普:从大米中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肠中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中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最近我们又从奶粉中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为了达到除虫害的目的, 不法人员弃老百姓的安全与不顾, 竟然大量使用高毒, 甚至剧毒的农药, 这样做的结果蔬菜、水果农药残留也严重超标;有些不法分子, 还盲目使用违禁激素;还有些养猪专业户竟在饲料中掺上“瘦肉精”以增加猪的瘦肉率;有人胆敢把有毒化学品“吊白块”掺和其中, 以增加面粉增白之效。综上看来, 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到了非治不可得地步。这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屡屡发生, 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已经再次敲响。
二、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经营者素质欠缺, 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有待加强。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薄弱, 唯利是图的想法很是严重, 从而忽视了食品质量;有的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基本不注意注意商品的商标、厂名、厂址, 甚至生产日期及合格证等喜爱能过关标签, 因为他们只看价格, 就把产品其他的指标给忽视了。
2) 食品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还是不高, 食品安全宣传的力度不够。一般来说, 城镇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较高, 而农村地区的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相对来说比较低, 自我保护能力有待提高, 这样最终促成了违法食品有市场需求、违法者的生存空间就相应地加大了。
3) 政府对“食品安全”经费投入太少, 监管工作不到位。这几年来, 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方面, 我国政府的投入经费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欠缺, 一些检测设备早就过时, 很久以来还未更新, 另外, 一些必备的检测设备还未购置和配备;抽检经费严重相当不足, 这样对食品质量的真伪检验就很难得出, 检查中一些无法认定的质量问题常常存在, 这样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力度就给大大制约了。
4) 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不太顺利。目前, 下岗的人员较多, 加上大量农村人口开始逐渐涌入城市, 在城市中的就业压力开始进一步增大, 同时由于从事小规模的食品生产经营投入少、见效快, 因此开小商店、小吃部、小作坊就成为就业的首选。这些人大多数法律意思淡薄, 很少有人办营业执照, 就公然地经营各种作坊, 而且又不懂法律和政策, 因此就给我们的执法人员造成执法的困难和阻挠。
三、应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
就目前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该如何解决,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管理理念与模式要转变。从传统的“危机管理模式”转向“风险管理模式”, 就是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发挥未雨绸缪的作用, 将问题解决遏制在萌芽状态, 而不是等到问题发生之后在想方设法来处理, 这样做的后果将会使企业遭受很大的损失。观念和模式的改变就是要发挥管理体制的先知作用, 能好地保护企业和老百姓的利益。
2) 规范食品产业链。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曾经指出, 从经济学上来分析, 越是大面积出现的问题, 一般与道德性问题关系不大;若是经常出现的问题, 很大可能与机制体制的问题关系密切;但是, 当种问题无论下多大努力改变也不见成效时, 就坑时是生产力的问题了。所以说, 食品安应当从规范食品产业链开始。
3)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针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体系要逐渐完善, 能真正起到把影响民生的食品问题要管理好的作用, 最终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更加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 因此也就更加关注饮食的问题, 吃什么最好最健康就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话题。正因为如此, 我们要正确地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不能存在误区和盲区。相信随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和食品检验技术的提高, 食品安全问题一定会得到顺利地解决, 食品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陈立峰, 赵福江.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2]程言清.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治理的制度分析[J].生产力研究, 2006.
关键词:中式餐饮企业 食品安全 控制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8-0052-03
历年来餐饮企业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占全国食品安全事件的较大比重,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式餐饮企业的食品生产受到传统烹饪工艺、生产设备、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有别于食品加工行业的生产,从而在食品安全控制上有其自身的特点。
1 预防食物中毒的十大要点
《预防食物中毒十大要点》中提到的十大要点是:“一把采购验收关,二把食品加热关。三把生熟分开关,四把清洗消毒关;五把食品存放关,六把人员健康关。七把个人卫生关,八把环境卫生关;九把扁豆加工关,十把亚硝酸盐关。预防中毒并不难,总结教训抓重点;关关把好才见效,安全责任大如天。”
预防食物中毒的十大要点是结合历年来北京市食物中毒案例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为保证奥运会期间食品安全的指导性手册。通过预防要点推广实施,结合严格的安全督查,北京奥运会期间实现了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要点对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尤其是中式餐饮企业的管理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2 中式餐饮企业食品生产的流程
随着餐饮业的不断发展,中式餐饮企业食品生产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尤其在食品生产的流程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
2.1 传统中式餐饮企业食品生产流程
传统的中式餐饮生产延续着原有的生产流程:原料采购验收、原料储存、原料初加工、原料切配、烹调加工、装盘成菜、消费食用。
2.2 中式连锁餐饮企业食品生产流程
随着一些传统的中式餐饮企业发展壮大,逐渐的出现了连锁中式餐饮企业。连锁的模式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流程,尤其在一些传统的关键环节。中式连锁餐饮企业一般的流程:原料采购验收、原料储存、原料初加工、原料切配、包装、运输配送、到店储存、配菜、烹调加工、装盘成菜、消费食用。
3 中式餐饮企业食品生产各环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3.1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1]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三类: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及物理性因素等。生物性因素是指病原生物或病媒生物,主要包含微生物、寄生虫、昆虫等。生物性因素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并可通过烹饪设备和交叉污染,引发食源性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及食品腐败变质;真菌毒素还会引发慢性疾病和致癌。化学性因素主是指化学物质,主要包含重金属、农药兽药、加工污染等。化学性因素会引起人体急、慢性中毒,严重的会导致人死亡。物理性因素是指放射性物质和异物,主要包含放射性物质和各种异物。物理性因素会造成消费者的意外损伤,放射性物质会导致慢性中毒或死亡。除以上三类因素以外,还有食品天然毒物的因素,主要是指食物中自身存在的一些生物性物质,如:组胺、龙葵碱、河豚毒素等。
3.2 中式餐饮企业食品生产主要环节的食品安全意义
原料采购验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采购人员通过选择放心的供应商、索取原料的合格证、合理的感官检验等手段能将多数的食品不安全因素去除。验收人员通过仔细复核和及时分类保证食品在入库前保持良好的状态。
原料储存是在原料使用前品质的重要保障。库管人员通过对不同原料的分类存放,降低因储存过程带来的食品腐败变质的风险。
原料初加工包含了对原料的清洗、去皮、初步熟处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去处不符合烹饪要求的原料,减少三大类不安全因素的影响。通过初加工可以极大的降低农药兽药的残留,消除物理性危害。
原料的切配主要是对原料按照菜肴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切分和组合,为后续的烹调做好充分的准备。该环节能减少三大不安全因素的影响,但同时也会为原料带来众多的不安全。
烹调加工是餐饮企业食品加工的最重要环节。烹调过程中的高温加热能够杀死几乎所有的致病微生物,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
装盘成菜的过程也是对产品的一个全面检验的过程。仔细的检查能去除产品中的杂质和异物,消除物理性因素的影响。
4 中式餐饮企业食品安全控制的不利因素
4.1 原料质量参差不齐
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的隐患主要在源头。[2]餐饮企业的供货渠道繁多,劣质原材料无孔不入。优质原材料是保证菜品质量的前提,原料本身如果有问题,后续的严格操作同样无法保障产品的安全。目前餐饮企业的原料采购验收过程大多只能采用感官检测手段进行筛选,但是对见不到的生物和化学性污染无能为力。
4.2 从业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中式餐饮从业者大多受传统中式餐饮烹饪加工的影响,不太重视操作过程的安全。从业者一般文化程度较低,不容易接受新的食品安全相关的知识和要求。同时存在个别餐饮经营者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放弃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甚至采购和使用不合格原材料。
4.3 餐饮企业人员流动频繁
各个餐饮企业对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都较为重视,也期望通过培训提高人员的整体水平,但是目前在餐饮行业中频繁的人员流动让这种愿望不容易实现。在传统餐饮行业的人员招聘模式下,一线工作人员大多缺乏忠诚,人员流动频繁。
4.4 生产品种繁多,生产工艺复杂
中式餐饮企业产品品种较多,根据企业规模不同,出品少则几十多则上百种不同的菜品。不同的菜品有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尤其是一些传统的菜品,工艺流程复杂。员工技能水平和操作习惯不同以及对同一个操作的不同理解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这些都给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带来极大的挑战。
【浅谈食品安全】推荐阅读:
浅谈食品安全问题作文11-10
食品安全广播稿范本与食品安全演讲稿09-22
食品安全与药品安全11-02
饮水安全和食品安全11-06
新食品安全法食品检验10-31
社区食品安全06-12
校园食品安全06-17
乡食品安全07-02
食品安全理论07-09
食品安全资料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