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业术语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地理专业术语(共7篇)

高考地理专业术语 篇1

自然地理: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耀斑、太阳风

4.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5.气压中心:冰岛低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亚速尔高压、印度(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

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吸收、散射

7.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8.世界降水空间分布: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9.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10.天气系统: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11.风带、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12.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13.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14.地带性植被(植被类型)

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

15.地质作用

①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② 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16.地质构造: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地垒、地堑)。

17.板块边界:生长边界(板块张裂)、消亡边界(板块碰撞)。

18.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19.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0.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

21.河流地貌

① 侵蚀地貌:如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

② 堆积地貌:山前(冲积扇)平原河漫滩平原(河口)三角洲(平原)

22.降水类型: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雨、对流雨

23.河流(湖泊)分类:内流河(内流湖)、外流河(外流湖)。

24.河流补给类型:雨水、积雪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25.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26.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7.河流水系:常考的有放射状水系(山地)、向心状水系(盆地)。

此外,还有树枝状水系(如西江上游接纳柳江、郁江、桂江等支流),扇形水系(如海河水系),羽状水系(如西南纵谷地区),平行状水系(如淮河蚌埠以上的水系),格子状水系(如闽江水系)。

28.洋流分类:① 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② 按性质分:寒流、暖流。

29.洋流的影响因素:盛行风、陆地地形、地转偏向力

30.四大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

31.世界洋流名称: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阿拉斯加暖流、千岛寒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32.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水文、地形、土壤、植被

3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①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又称纬度地带性,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或者纬度位置,形成基础主要是热量)。

②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又称经度地带性,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形成基础主要是水分)。③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又称垂直地带性,影响因素是海拔高度,形成基础是热量和水分)。

34.环境问题:

① 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湿地减少、耕地(草地)退化、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 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③ 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矿产(能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

35.植树造林的作用:美化环境、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弱噪声、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36.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

37.气象灾害: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雪灾、寒潮、台风、暴雨、大风

38.地理信息技术:GPS、GIS、RS

39.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核能、潮汐能。

人文地理:

41.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42.植被类型:森林、草原、荒漠。

43.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如亚洲)、商品谷物农业(如美国)、现代混合农业(如澳大利亚)、大牧场放牧业(如阿根廷)、乳畜业(如西欧、美国五大湖周围)。

44.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

45.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46.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

47.农业(结构)生产部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48.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

49.工业区位因素:土地、资源、劳动力、交通、市场、技术、政策。

50.工业类型:原料指向型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动力指向型工业、技术指向型工业、劳动力指向型。

51.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河运和海运)、航空、管道运输。

52.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

53.城市外部形态(城市地域形态或城市空间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

54.城市空间结构:同心圆、扇形、多核心模式

55.城市的布局形态:集中紧凑式、分散疏松式。

56.城市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57.城市化问题: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58.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中国还可细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

59.干湿地区划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高考地理专业术语 篇2

人口,一般用于表示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数量,如中国人口众多、南亚地区人口密度大、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等。在这里,人口指一般的人,是就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量来说的,它既包括劳动力,也包括非劳动力;既包括普通人口,也包括高精尖的人才。

当某个国家或地区遭受某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等,致使人员、财产受到损失时,常用人口这个词。一般来说,人口数量众多或人口密集的区域,往往比人口少或人口密度小的区域遭受的损失更严重一些,这里遭受损失的对象,强调的就是一般的人口,而不能用劳动力或人才来代替。

再如,分析城市发展问题的过程中,会提到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环境质量下降等城市环境问题,究其原因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职能过于集中,城市规划不合理等,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这里用到人口稠密,而不能用劳动力或人才来代替。

劳动力,狭义上的劳动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提到劳动力,时常会涉及人口红利这一概念。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为了便于分析,人们将总抚养比(14岁及以下少儿人口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之和除以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小于50%称为人口红利时期,进入人口红利时期为人口机会窗口打开,退出人口红利时期为人口机会窗口关闭。而人口总抚养比超过60%时则为人口负债时期。简言之,人口红利就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年龄结构,即形成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在人口红利时期,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储蓄和投资不断增长,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社会发展后劲强劲,对社会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在分析工农业区位条件时,我们会经常使用“劳动力”这个术语。例如,我们在分析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时,其中的一个社会经济条件是劳动力丰富,有利于应对繁重的生产劳作,达到精耕细作、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因为水稻种植过程中,劳动过程复杂,劳动强度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来精耕细作,这里强调的是劳动力充足,而不是人口众多。

另外,水稻种植业作为一种自给农业,其商品率较低,其成因主要是人口多,自身消耗量大,此时就不能从劳动力丰富来分析,因为消耗粮食,普通人口就可以消费,而繁重的水稻种植过程,非劳动力就不能胜任了。所以,涉及商品率时应强调人口众多,而涉及劳动过程时则强调劳动力丰富。

高中地理高分答题模板术语 篇3

一:辩证评价类

设问中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关键词

评价类试题一般有两种情况:

1.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二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给出限定条件,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从-方面进行评价”。

二:意义类

要注意两个方面

1.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从组成地理环境的五要素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2.分析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三:对策措施类

设问形式: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

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

1.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全面,有针对性、合理性。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确定

-发挥区域自然条件及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确定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农业结构)

-防止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地区经济,防止生态问题出现的主要措施。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

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四:成因分析类

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自然原因(地形地势、地质、气候、水文等);人为原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社会经济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状况)

例: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

①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

③人(社会因素)—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调蓄能力。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

4.空气密度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气温或气候特征成因分析:

-不同纬度(大范围)------太阳辐射差异;

-同纬度地区(局部地区)----下垫面性质差异(地形、海洋、洋流的影响);

人为(植被破坏、城市热岛)

地形成因分析: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降水特征成因分析:

-不同纬度(大范围)------大气环流(风带、气压带);

-同纬度地区(局部地区)---下垫面性质差异(地形、洋流),人为(植被破坏、湿地破坏)

沼泽的成因分析:

(天)降水或河流:降水多,河流多,河流有凌汛,河水泛滥漫溢。

(寒)气候: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地)地形: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

(冻)土层:冻土层广泛发育,不利地表水下渗;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或背风坡)、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冬季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河流水能资源丰富成因分析:

1.地表起伏大(或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2降水丰富(或流域的汇水区域广),河流水量大。

以“来多去少”原理来分析洪涝成因、湿地(沼泽)成因类问题。

沼泽成因一般规律:

(来水多)降水多;河流多;凌汛(去水少)排水不畅;蒸发弱;多冻土,洪涝的治理措施:

(减少上游来水量)修水库;植树造林。

(加大去水量)疏浚河道;裁湾取直;建分洪区;开挖新的入海口。

以“供小需大”原理来分析水资源不足、能源短缺、粮食短缺类问题。

我国华北平原水资源不足的原因:

(供应量少)年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少;降水的变率大;水污染较严重。

(需求量大)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解决我国华北平原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增加供应量)跨流域调水(增加区域外供应量);合理开采地下水;兴修水利工程;海水淡化(增加区域内供应量)。

(减少需求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产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以“你大我小”原理来分析水污染、大气污染类问题。

渤海水污染严重的原因:

(污染物来源量大)环渤海地区人口、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排入渤海的废水等废弃物多(区域外来源);海上石油生产和海洋运输造成油类等污染物的泄漏(区域内来源)。

(净化能力小)较封闭海域,海水与外洋交换少;面积较小,海水较浅,水量较小,净化能力弱。量)跨流域调水(增加区域外供应量);合理开采地下水;兴修水利工程;海水淡化(增加区域内供应量)。

(减少需求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产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高考理综术语生物 篇4

1、取材分组编号

⑴取材:常用术语:随机

规律1:动物:选取年龄、性别相同,健康的同种动物;植物:选取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

常见有关“相同”

①所有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齐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规律2:进行实验室个体大的动物如狗可以少取,个体小的动物蝌蚪可以多取;植物进行实验时可以多取,动物进行实验可以少取;定性实验可以少取(只需要观察现象),定量实验可以多取(要求平均值);

规律3:需做切除手术的一般不选幼小动物。例如:探究“生长激素对动物生长的影响”实验,一组需切除垂体作为实验组,一组不切除垂体作为对照组,不能用蝌蚪或小鼠(易死亡),应用体型较大的狗。

⑵编号:凡实验中涉及到两组或两组以上,所用器材需用1、2、3……或A、B、C……或甲、乙、丙……等加以编号便于区分。

规律1:如果在容器中进行的实验或直接在某些自然生长的植物上进行实验,第一部要取容器,在容器上编号,或对植物进行挂牌标号。

规律2:组别编号不能与题目中所给材料试剂的编号相同;例如:试剂A、B、C……,而实验也编号A、B、C……

2、分别操作变量出现

⑴实验组:探究性:需要进行才能知道结果的;验证性:设置

⑵对照组:探究性:不需要进行就可知道结果的;验证性:自然情况,没有设置

规律1:实验中组数较多时,可以画成表格

规律2:加入试剂时,实验组加入“适量”的试剂,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对照试剂;

规律3:在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

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放在相同的适宜的外界条件下”等。

3、给予适宜条件

常用术语:将两组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育一段时间

4、观察现象并记录结果

规律1:必须写出检测指标

规律2:很多化学反应类型实验肉眼观察不到,可考虑加入指示剂,借助颜色变化或仪器辅助观察。

例如: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新陈代谢”实验,甲状腺激素激素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的化学反应无法观察,但可以以大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

规律3:一般不写出实验结果,只有前后对照的实验设计才在步骤中写出实验结果

二、实验结果和结论(一定要先描述结果再写出结论)

⑴对“探究性实验”的预测:

探究性实验: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的实验方法

规律1:实验组多种结果,对照只有一种结果

规律2:需作正、反、中间状态三方面的预测(有时两种)

如果是研究某试剂对某动物身体的影响,题目却给了A、B两种浓度的试剂。

规律3:教你一招:会用“无显著差异”一词

⑵对“验证性实验”的预测:

课本上已学知识点的验证实验,不能作三方面的预测,只能作与已学知识点和验证性结论相符的预测

规律1:结果只有一个,结论只有一个;

规律2:如果是前后对照实验,结果写在步骤中,其余全部写在最后(前后对照实验,大都为验证性实验);

高考地理专业术语 篇5

一、原因类

0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

①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加以维护,同时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②政治:封建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其统治地位,同时也是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③社会:广大人民渴望社会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④理论:法家思想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汉武帝以来,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为其长期存在提供理论基础⑤地理: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国土辽阔,需要统一的强有力的政权进行管理

02.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Ⅰ:有利①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②农民自身:农民不同程度的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③政府扶植:为保证财源,统治者大多采取重农政策

Ⅱ:不利①经济:小农经济规模小,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顽固的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②政治: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③灾害:严重自然灾害

03.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生产领域技术革命的原因

①发展动力:中国古代手工业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础②技术水平:代表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新技术难以向社会推广,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保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③劳动者: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④统治者: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究和发明

04.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①经济: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相应动力②政治:明清统治者仍顽固坚持重农抑商政策③文化:文化专制的强化,禁锢了思想和创新④对外: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科技文化的交流

05.中国自然经济经济解体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前提条件: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③内部根源: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终究难以抵挡机器大生产的有力进攻④客观因素:中国近代工业及近代交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联系,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06.近代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失败的原因

Ⅰ:从世界潮流看: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主流,以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为斗争形式,以实现近代化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显然违背了这一潮流

Ⅱ:从运动自身看:①经济:农民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小生产者,不是新的阶级力量,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具

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分散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②思想: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理论③政治: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和社会制度④组织: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

07.辛亥革命兴起和失败的原因

Ⅰ:兴起的原因: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③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④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特别是三民主义的提出⑤组织:革命团体,特别是同盟会的成立⑥军事:在孙中山领导下,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Ⅱ:失败的原因①经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根源)②政治: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③思想: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④阶级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即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⑤群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⑥组织:缺少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也没有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

08.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由对抗转为缓和的原因

①中国: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应对苏联威胁;为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②美国: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守势 ;美国陷入越战泥潭;经济受西欧日本挑战;美国经济发展进去滞胀状态 ③根本原因:国家利益需要推动了中美关系改善

09.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①地理:三面环海、港湾众多,山多地狭、耕地较少②经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比较发达③阶级:工商业阶层实力增强④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能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追求民主权利⑤思想: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人文精神萌发⑥外部:借鉴吸收其他文明成果

10.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Ⅰ:必要性: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②社会根源:西方人渴望获得黄金,掀起了疯狂的“寻金热”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Ⅱ:可能性:一主观条件:①政治: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②宗教:传播天主教的精神动力③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二客观条件:①内部:地理知识进步,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②外部:中国的指南针传播到西方并应用于航海

11.二战以来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①生产关系: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战争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促使国家职能发生转变,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经验教训: 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④科技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要求对生产关系进行不断调整

⑤社会因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调整

二、影响类

12.“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①积极:(次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安全。

②消极:(主要)使中国日益封闭,脱离了世界发展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和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13.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①积极:在一定时期内(封建社会前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促进了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巩固了新兴资产阶级政权②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从长远角度看这既不利于农业发展,又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的发展规律,失去了其进步性,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

14.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不利于社会进步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对后世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学术思想更是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15.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Ⅰ:消极(居于主要地位,具有主观色彩):①政治: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③社会:呈现半殖民地色彩④对外:国门大开,被迫开放

Ⅱ:积极(居于次要地位,具有客观色彩):①政治:中华民族日益觉醒,民族、民主革命开始②经济: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开始了近代化进程③思想:出现了开始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④社会: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④对外:有利于加强中外交流

16.近代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

①消极: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是中国近代日益贫穷落后的根源②积极:殖民者把西方先进的文明带到中国,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客观上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7.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①进步性: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了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的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②局限性:既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思想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走向失败

18.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

①外交环境:促使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热潮,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

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②经济建设: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③祖国统一:为外部势力从台湾撤退和祖国实现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也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提供了条件④教育与生活:随着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留学的目的地逐渐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交流,同时直接导致了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19.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对西欧: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②对亚非拉:西欧进行了早期殖民扩张,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黑奴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是导致亚非拉落后的历史根源③对全球: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打破了人类相对隔绝的状态,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20.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①对法国:对法国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②对欧美: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③对亚洲:启蒙思想家的许多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和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激励着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④对资产阶级时代: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⑤对世界:形成了强大的思想潮流,影响深远

2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①从近代化史观看: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从文明史观看:是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宰割和奴役的产物,使亚非拉国家变成了发达国家的附庸;但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人类文明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③从整体史观看:其形成使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列强间展开激烈争夺,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22.三次工业革命影响

Ⅰ:第一次工业革命①生产力:蒸汽时代②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社会关系: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到来④国际关系:确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体系

Ⅱ: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生产力:电气时代②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③社会关系: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④国际关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Ⅲ:第三次科技革命:①生产力:信息时代②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浪潮③社会关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福利国家兴起④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明显

三、评价类

23.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Ⅰ:积极:①政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②经济: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③社会: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和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Ⅱ:消极:①政治:易形成暴政和导致腐败现象②经济: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③思想: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进步(2)如何评价三省六部制①从皇权与相权关系来看: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这既削弱了相权,又加强了皇权②从三省间关系来看:三省之间互为补充,分工明确,这既分工合作、牵制监督,又提高了办事效率③从影响来看: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严密完备的体现,对后世影响深远

24.全面评价科举制

①积极:它是一种较为先进和公正的选官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既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又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既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又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既有利于打破贵族特权垄断,又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消极:这一制度发展到明清,出现了八股取士,走向了极端和反动,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25.从近代化角度评价洋务运动

①经济: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中国近代化之路②对外: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③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顽固派的保守思想④教育:通过创办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冲击了封建传统教育,培养了一批可用人才⑤军事:创办了军事企业、新式军队,筹划了海防,有利于提高国防能力

26.运用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①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从近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近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一:政治: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二:经济: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三: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四: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五:社会: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有爱风气兴起)③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亚洲觉醒的典型代表

④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27.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①从经济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从政治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和发展,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壮大,从而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③从思想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从而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思想

28.如何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

Ⅰ:积极:①政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②文化:促进了古代西方奴隶制文明的繁荣③世界: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实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Ⅱ:局限:实质是奴隶主维护统治的工具

29.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Ⅰ:积极:①性质: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②政治: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③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④经济: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⑤深远: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示范作用

Ⅱ:局限:①人权: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②实质:明确财产划分标准,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③深远:允许黑人奴隶制存在,为以后美国内战埋下隐患

30.运用多种史观评价罗斯福新政

①近代史观: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手段,调整美国经济模式,缓和严重经济危机,探索出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②社会史观: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以工代赈)和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遏制法西斯势力在美国崛起,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③从生态史观看:通过减少耕地面积、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④整体史观: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标志着世界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另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生产关系的调整,反映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

31.如何评价两极格局

①积极: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②消极: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进行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两极对峙,导致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认识类

32.如何认识古中国选官制度、监察制度与中央集权关系

①选官制度的作用:官员由中央任免,有利于实现国家大一统,有利于抑制地方割据势力,保证中央权威;同时制度化的远官标准,对维护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提供高素质的官员队伍起到重要作用②监察制度的作用:古代监察制度有利于澄清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同时有利于纠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和维护政令的畅通③与中央集权的关系: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既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保证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正常运转

33.比较认识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化

Ⅰ:中国:①特点:实用性、集体、等级、治理等②趋向:专制③形式: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法制是维护专制主义的工具④对文明影响:有利于保障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使文明的进一步延续 Ⅱ:古希腊、罗马:①特点:理性、个性、平等、主宰等②趋向:民主法制③形式:以法律为保证,以维护奴隶主专制统治④对文明的影响:缺乏强有力的权威,易导致分崩离析,破坏文明的发展历程总结认识: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局限性

34.如何认清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①从范围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纺织行业②从表现看: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③从程度看: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出现在个别行业,是十分微弱的④从地位看: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朝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以前,长期处于萌芽状态,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35.如何认识明清之际的民主启蒙思想

①背景: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②主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具有初步的反封建民主色彩,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③体系:从本质上并未摆脱传统的儒学范畴,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主张④影响:批判继承中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加固,并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革命

36.多角度地认识三民主义

①从时代背景看:其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②从纲领内容看:其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满清政权,建立共和国③从民生意识看:其借鉴欧美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④从民主政治看:其倡导民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⑤从时代发展看:其与时俱进,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民主革命的进程

37.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①一个方向和主题: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②双重性质: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③三个阶段:器物阶段、制度阶段再到思想文化阶段④四个阶级:参与阶层广泛、内容多样。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等各个阶层面对民族危机

和社会危机,都提出了自己改造社会的新方案和新思想⑤五大运动: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38.如何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性质: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②权力分配: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的监督③国王的地位: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39.如何认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

①从联邦制来看: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自治权,这样既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又避免了过度集权的弊端,既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②从三权分立体制来看: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掌握,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以防专制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③从两党制来看:两党通过选举不仅控制国会,还左右着总统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0.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

Ⅰ:特点①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②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③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④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Ⅱ:评价:①积极:斯大林模式的实质是对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它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崭新道路。它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化,并且在二战前后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②消极:其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根本问题,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随着苏联经济的发展,其弊端日渐突出,为日后苏东剧变埋下隐患。

41.全面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专业术语激发高中物理课堂活力 篇6

一、教材在改革中所体现的新特色

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新的高中物理教材展现出一幅新的面貌。从内容上看它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如粤教版教材中,将科技成果引入教材,如数据采集器、频闪照片、GPS等,同时体现继承与发展,如单位制。从结构上看,它同样体现出基础性和选择性,如粤教版教材把与描述运动、运动规律、力的概念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相关的物理学核心内容作为载体,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基础。

同时,教材也留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如粤教版教材设置了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探究、讨论与交流、实践与拓展、资料活页等栏目,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新教材鲜明特色之一: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

这次出版的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比较,还具有旧教材鲜有的特色——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对照。粤教版教材中以旁批的形式体现,如图1所示。

而在人教版教材中则在所出现的专业术语后面加上括号加以注明,如图2所示。

人教版与粤教版教材均有设置“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对于教材这一新的特色,教师应该如何去处理这一特色,并采取怎样的措施将这个特色应用于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三、活用“专业术语”

(一)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活用“专业术语”

灵活地使用“专业术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1. 解释物理量和单位的符号。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对一些物理量的符号不易理解,且容易混淆,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对照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物理量和单位对应的符号。物理中各个物理量和单位的符号其中大部分都是依据其英文单词的首位字母来命名。例如:时间(time)——t,小时(hour)——h,秒(second)——s,速度(Velocity)——V,加速度(acceleration)——a, 力(Force)—— F,弧度(radian)—— rad,周(round)——r,势能(Potential energy)——EP,动能(Kinetic energy)——Ek,等等。若使用中英文对照来解释,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量及单位符号的理解。

2. 解释物理概念及术语。 物理知识体系的形成,绝大部分源于西方。故有时用西方的语言描述一些物理量或物理过程比翻译过来的中文要贴切得多,能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物理量含义的本质认识也大有帮助。例如在必修I中P61 的旁批中,“专业术语”栏中有“惯性”这一术语的中英文对照(惯性:inertia)。查阅《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便可知道:inertia:1.n[u](长期)维持现状;2. n. 懒惰、惰性;3.[术语]惯性。通过对inertia的解释,学生对“惯性”这一概念的理解就更为透彻:惯性就是惰性,不想改变现状——即保持原来的静止或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特性。

3. 比较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的物理量或单位。对于一些物理量或单位,学生有时难以区分它们的不同之处,比如速度和速率,弧度/秒和转/秒等。若用中英文来比较解释,学生就会容易理解:速度(Velocity)和速率(speed),弧度/秒(radian/second)和转/秒( round/second),这样比较,效果比简单的说教要好得多。

4. 拓展学生的知识。学生可以从中英文对照中了解到伟大物理学家的英文名字,积累多一些课外知识。如:爱因斯坦(Einstein)、牛顿(Newton)、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等等。

5.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据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学科课程中没有物理,而 “最不喜欢的”“压力很大的”“内容偏多的”“内容太难的”等四项中物理均是名列前茅。而英语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课程之一,因此可让学生多一些机会接触英语,以借助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来促进物理的教学。

(二)“专业术语”在物理教学中使用的额外收获

1. 为提供一个施展英语才能的平台,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实战环境。在我国,人们普遍觉得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缺乏一个良好的使用英语交流的环境,特别是英语口语。在物理课堂上,能让学生施展一下自己的英语水平以获取成就感,能给学生一个使用英语的机会以赢得一份信心,何乐而不为呢?

2. 增加词汇量,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物理这一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贴近生活。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多了解一些英文的物理专业术语,能提高学生直接阅读英文资料的能力,例如当前国际报刊杂志上的一些前沿的知识或科技成果。同时,也能使学生更轻松地阅读生活中的一些英文资料,比如进口产品的说明书、进口药物使用说明书、英语报刊,等等。

四、活用“专业术语”须注意的问题

注重学法指导,科学地指引学生利用好“专业术语”。如今物理新教材中出现了以往所鲜见的特色,教师应该科学地指引学生利用好这个特点,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多留意“专业术语”,并不是要学生务必记住这些单词或短语,而是使他们拓宽知识面。我们常说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层次:1. Know-what—知道“是什么”的知识;2. Know-why—知道“为什么”的知识;3. Know-how—知道“怎样做”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学生掌握好Know-what就行了,可让学生在课堂或是课余用英语说出一些物理概念或定律的名称,例如acceleration—加速度、velocity—速度、Newtons first law—牛顿第一定律,等等。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以胜任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教学工作。要指导学生利用好新教材中“专业术语”,对不少物理教师来说,英语就成了拦路虎。因此,物理教师必须加强英语方面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高考地理专业术语 篇7

A systematic context 系统环境

Accident proneness 事故倾向

Active work sampling 活动工作采样

Alternative task allocation 可选择任务分配

Anthropometry 人体测量学

Approximation method近似方法

Arrival rate 到达率

Auditory sense 听觉

Bill of labor system 人力系统清单

Bill of material (BOM) system 物料系统清单

Business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业务规划和开发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业务处理再工程

Cellular layout 单元……

Communication network 通讯网络

Computer-aided design 计算机辅助设计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计算机辅助制造

Computer-aided process planning 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

Concurrent engineering 并行工程

Constrained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基于约束的优化

Constrained model 约束模型

Decision-making 决策

Delivery time to market 上市时间

Design for assembly 面向装配的设计

Design for Reusability 面向重用性设计

Directed graphic 有向图

Discrete 离散

Discrete event stochastic system (DESS) 离散事件随机系统

Distributed layout 分布式布局

Economy of scale 经济规模

Ergonomics 人因工程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实验心理学

Factory layout 工厂布局

Feedback loops 反馈环

Financial management 财务管理

Finished goods (parts) 成品

Flexible factory 柔性工厂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FMS) 柔性制造系统

Flexible, modular, and easy to reconfigure 柔性,模块化,易于重新部署

Functional layout 功能……

Fundamental research 基础研究

Generalized network 一般化网络

Global problem 全局问题

Hand held data collector 手持式数据采集器

Hand-held computer 手提电脑

Human centered design 以人为本的设计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人因工程

Human perception 人的感知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

Idiosyncratic variable/feature variable 特性变量

Independent and dependent variables 独立和非独立变量

Industrial Revolution 工业革命

Industrially developing country (IDC) 工业发展中国家

Industry engineering, 工业工程

Information processing 信息处理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

Innovation management 创新管理

Input parameter 输入参数

Integer planning 整数规划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ell 集成制造单元

Integrative OR system 集成化OR(运筹学)系统

Interactive expert system 交互式专家系统

Interactive simulation language 交互式仿真语言

Inventory control 库存控制

Joint project 联合项目

Lagrangian relaxation 拉格朗日松弛

Laptop computer 笔记本

Linear program 线性规划

Logistical cost 物流成本

Logistics 物流

Machine utilization 设备利用率

Manual response 手动反应

Manufacturing and logistics 制造与物流

Manufacturing line balancing 制造生产线平衡

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 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Material handling 物料搬运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odel 数学编程模型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建模与仿真

Motion analysis 动作分析

Multichannel manufacturing 多渠道制造

Multi-criteria 多准则

Multi-disciplinary 多学科

Multi-objective 多目标

Network flow problem 网络流动问题

Network queuing model 网络排队模型

Nonlinear 非线性

Objective function 目标函数

Occupational hazards 职业危害

Operation research 运筹学

Operational and modeling science 运作与建模科学

Optimization and stochastic process 优化与随机过程

OR/AI interface (operation researc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R接口(人工智能)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 原始设备制造商

Outsourcing 外包

Parallel processing 并行处理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engineering 性能改进工程

Portable machine 便携式机器

Primal simplex algorithm 单纯型法

Probabilistic phenomena 可能现象

Problem solving 求解

Process layout 工艺…… P61

Processing time 处理时间

Product layout 产品……

Production plant 生产工厂

Production system 生产系统

Production volume 产量

Project management 项目管理

Qualitative optimization 数量优化

Quality improvement/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质量改进/全面质量管理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量化管理

Rapid prototyping 快速原型

Raw material 原材料

Resource allocation 资源分配

Response 反应

Routing and dispatching 路由和分发

Scalable machine 可伸缩机器

Short-term shortages and surpluses 短期短缺和过剩

Spare part (warehouse) 备件

Spreadsheet software 表格软件

Statistical error figure and graphical histogram 统计误差图和柱状图

Stochastic network analysis 随即网络分析

Stochastic service system 随即服务系统

Sub-system 子系统

System engineering 系统工程

System life cycle 系统生命周期

Team building 团队建设

Technology innovation 技术创新

Test case 测试用例

The hypercube queuing model 超立方排队模型

Threshold value 阈值

Throughput 产量

Time consuming 费时

Time study 时间研究

Trucking operation 货运操作 Uncertainty 不确定性 Verbal response 语音反应 Visual sense 视觉

Work-in-process 在制品

Work-measured labor standard (WMLS) 基于工作测量的劳动标准

上一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下一篇:部编九年级上册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