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高度(共13篇)
熊秉明在《关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的分类》一文中,曾有一极具哲思的论断,他说:“讨论艺术的真谛,到了„艺术即存在的阶段‟,应该算到了终点。如果还有所说,那是有关存在本身的问题。如果还有疑问,那是对于存在的疑惑。”
艺术本体的终极即生命本体,本体即终极存在,在这里艺术本体与生命存在贯通为一。因此,很多艺术审美问题,并不仅仅是纯粹的审美问题,而反映出的是存在、文化问题,对于艺术的解惑之道,也只能返归生命源始。海德格尔提出“诗意的栖居”,返归古希腊艺术,试图从审美存在本体论层面解决艺术与存在的双重困境,以解决西方现代哲学艺术之困。而早在19世纪,黑格尔就曾预言,浪漫主义所导致的个体自由解放必将使艺术归于终结而为哲学所取代,艺术将做好准备做哲学的婢女,也是从艺术本体层面对艺术存在论的揭橥。黑格尔一语成谶的是,20世纪西方观念艺术的兴起恰恰印证了黑格尔艺术将为哲学所取代的预言。虽然西方现代观念艺术的发展已逸出艺术本体范畴,但从生命个体而言,它却有力地证明了艺术与存在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儒家所倡导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也是从存在论层面对艺术的审美限定,它从更高层面,即人格本体论强调了人的道德文化归属感,而将艺术归根于人的道德、文化存在。
现代山水画巨匠黄宾虹在论到中国艺术时说:“中国的道德文章可以不死,中华民族所赖以生存历久不灭的更是精神文明,艺术便是精神文明的结晶,现时世界所染的病症,也正是由于精神文明衰落的原因。要拯救世界必须从此着手,艺术就是祛病增寿的良药,历史上凡是世乱道衰的时候,正是艺术家努力救治的机会。”
以上这段极具文化自信力的话,表明黄宾虹也是从世道人心乃至民族文化本体的高度来看待艺术的,这与中西古今大哲之文化艺术如出一念。
从书法史上看,书法的迁变与文化嬗变同体共生,文化形塑书法,而书法也揭橥文化,并反映出每一个时代的文化变迁,无不承载与揭橥出彼时的文化审美风尚。而从魏晋发端的书法文人化历史,则更是使书法成为优入圣域的民族文化艺术的最高象征。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书法却代替它成为一种表现最高意境和情操的艺术。林语堂则认为,书法培育了中国人基本的韵律感和美学精神。
书法的文人化性质与独特文化审美地位,决定了书家的文化价值定向,这是历史给出的答案。书法产生于中国文化内部,因而人文化成的文化要求便构成对书法的制约。从线的营构,品格到气韵、风骨、神采、意境都浸透着本土美学的形上追索,而这一切又归约为书家的个体生命存在。一个进入不了中国文化内部的书家不可能成为书法大家,也不可能创造出一流的伟大作品,这是毋庸置疑的。由此书法创作也如佛学渐悟的体道过程,书法的高度取决于生命境界的高度,单纯的技巧并不能深入中国文化内部,当然,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即如中国画中文人画与院画、戾家画之间存在的也是一个技与道的问题。早在北宋时期,苏轼就指出,世之工人能曲尽其形,而思致气韵则难以臻至。黄庭坚批评周越草书之俗,也是从其“胸次之罪”即境界格调不高出发的。这说明在以气韵、格调相高的书画领域,文与道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这里,道并不玄妙,道有形上之道、自然之道、生命之道、文化之道、个体之道。在道的泛化语境中,有一点是共同的,由文化自觉而超越世俗的创造性个体自律,历史上的每一位大艺术家无不具备这一点,这也是技与道的张力所在。当代很多中青年书家将技巧与文化作对立观,在思维上走向二元价值对立,实际上看看古代大家的知与行,这种所谓文化与技巧的对立争论便毫无意义了。“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从1992年介入书法,至今已逾22年矣,思来恍然如昨,而岁月骤逝,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知往者之不谏,觉今是而昨非。在这22年不算短的时间里,我用之于创作的时间很短,仅于上世纪90年代初写了一段时间章草、《书谱》,便罢手,可谓浅尝辄止。后来近20年时间都用来读书写作了。这倒不是对创作不感兴趣,而是感到创作之难,尤其是在面对古代经典传统时,尤为感受到一种敬畏,因而感到较之无力地感性介入书法,还不如从文化立场去深入地体味它,研究它。20年来从书法理论史、书法史到现当代书法批评乃至现当代美术史、美术批评,写了五六部论著,自认对书法从文化、史学立场有了较深入的认识。近6年来,开始从创作层面关注书法,试图将对书法的观念思考诉之于创作。当然这里说的创作,仅是沿袭当下惯常的说法,实际上创作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与境界,并不是随便地写写字就可称之为创作。
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的转换过程,不论是知易行难也好,还是知难行易也好,皆需要严肃虔诚地对待。这里结集的作品,便是近期书法之思与践履之迹,雪泥鸿爪,托为心印。是为序
中国历史的漫长,也导致了文学艺术创作史、理论史的漫长。书法史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书法的思考也就从什么时候开始。从简单到复杂,从不自觉到自觉,每一种新的书法理论和观点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新的创作思潮和流派,体验着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推波助澜,绵延而下,一代又一代书法理论家的认识,连跗接萼,波涌珠随,也就形成丰富的书法理论史。
姜寿田先生的《中国书法理论史》梳理了自文字始到晚清这样一个漫长历史过程的书法理论延续、嬗变,从泛化、朦胧到具体、清晰。作者将书法理论史放在文化史的大背景之下,在这个宽阔的地带,淡化了每一个朝代政事的界限,而以理论主线为特征进行。不止于朝代起讫,当行于所当行,因此降低了写史通常含有明显断代割裂的痕迹。譬如古代的书法理论家或轻或重地具有对书法创作意象情思、直觉感悟的把握方式,这一书论上的特征一直延续不断地起伏发展,形成若明若暗的内在结构之链。姜寿田在书中的许多部分都很强调这条绵延而下的主线的阐述,这也是我所兴会之处。因为一部理论史,理论家所把握的不仅是从理性、逻辑性方面来看待一个时代的创作,来切实无误地量化创作的是是非非,而可能是打开一个期待的视野,不以语言的理性获致。譬如书中论述了玄学、禅旨、逸格、淡意,就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而具体到个人的论述,又各具神韵,禀灵含异。可以看出,佛家思想中的“以心传心”的求解方式、道家的所谓“意致”的非理性把握,都在古代书论家笔下达成某种冥契。本书也似乎有意凸显这一点,使读者看到理论所阐释的很大部分是人的内在情感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与此同时,该书也没有放弃相对的另一面,论述了“法”的秩序和理性化,譬如儒家知识论与审美的对立。在理论形态上,儒家的文艺思想主要是在文艺的入世功能,注重文艺的实际作用、效果,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写实与实意的纠葛。我以为姜寿田是有意通过比较,凸显言意之辨、虚实问题、形神之别、风骨之标这些方面,显示理论史多向的途径。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史的价值,这也体现了一个撰写者的眼力。古书论比起古文论,应属不多,但是古书论驳杂,却是可以承认的。如果不分巨细尽收兼论,不免破碎大雅,榛芜塞路。在《中国书法理论史》里,提取用来论述的古代书论家著作篇目并无多,选择严格,针对性强,会其旨归,得其神理。譬如论述“逸格”、“淡意”,就是从李嗣真、董其昌的书论为切入点。这两家的理论很能体现出中国古代抽象艺术崇尚简约而旨丰,虚空而灵气弥满的特点。“逸格”、“淡意”之说可以有几个特征,譬如求洒脱素淡、求纯出自然、求襟抱天然。从中我们看到了书法理论上一个很有价值的现象——抽象艺术起源于人对于外部世界的感受,但最终又转向人的内心求其超脱、简淡。姜寿田很在意这种转变的背景,寻找促使理论观点转变的成因,以构成论述的力量。同时,本书也体现了古代书法理论观点的反复、反拨,使人感受到古代书论家实践、检验标准的差异甚至反动,如“儒家知识论与书法审美的对立、紧张”、“书学的伦理化”、“书法秩序的内在紧张与冲突”,作者将此作为要点来分析、阐释,正是看到了书法理论史上两股以上力量相对、相悖的几个方向的发展。客观事物的本身具有互相对立的两个矛盾方面,而这正是理论的丰富所在。姜寿田游弋在古代书法的长河里,抉剔出最有代表性的论点并试图寻找出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在撰写《中国书法理论史》中,作者无疑要遇到许多理论建设上的变化,一些理论观点是如何产生变化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结果又是如何?作者倾心于细细抽丝剥茧,将本质的差别展示出来,因此在文中不时运用了“转换”、“变异”的字眼。作者很在乎转折阶段的理论衔接,既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去观察,又从书法美学角度去分析。我们可以以本书的最后一章,即“碑学结构与范式转换”为例。作者把碑学现象还原到它的萌生时期,并且前置了它产生的萌芽——从傅山开始。这一提法可能会有不少读者感到过于突兀,因为距离太远,甚至有些不搭界。但是随着文中细致地推进,细微如缕地梳理,条理逐渐清晰起来,逐渐地接近了碑学的中心。任何一种理论转换都是使于毫末的,甚至潜伏期很长,不可能一朝一夕间凸显,这就需要作者有长远眼光,寻找吉光片羽,这个隐显不定的前期过程挖掘得越详实,它的说服力就越大。作者在末了论述康有为的碑学主张时,已经不单纯集中在碑学范畴之中,而涉及到了整个社会文化的观念,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文化情绪深层结构的探索、文化环境下艺术感知的变革躁动,当然还有这种碑学观对于后来乃至当代留下的沉重思考。一部书法理论史,它的形成是建立在对于古代书法理论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的。这些古代书法理论的存在,对于每一个阅读者来说都是对等的,因为它们已经是凝固了的历史遗留物。但是,撰写者如何去看待、判断,却永远是动态的、差异的,可以采用审美的、历史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实用的甚至某些自然科学的方法,构成不同的论述系统。姜寿田显然倾心于论述的开放性,运用既往文人心智所创造的艺术理论知识,包括西方的艺术手法,譬如阐释学,来研究古代波澜起伏的各类问题,在阐释问题的同时,视野有着囊括一切的普遍性,对古代书法理论的阐释是绝对的“现在”,同时又为未来准备信守它所阐释的,因为艺术语言的特殊标志是——属于一切存在的象征特性,没有任何观念是在一种意义上出现而提供给我们的。
如果说《中国书法理论史》有何不足,我以为还是过于简略。把古代书法史置于文化背景下无疑是准确的,但文化背景下的观念建立或崩溃、式微是如何细致地体现的,这种转换有时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明。譬如“理学的建立与尚意书论的衰退”,这二者的关系还是缺乏深入,要说服读者肯定要找到一些关捩,有果必有因,果已经现成,但不能因此忽略因的几种可能性。“玄学”、“佛学”、“理学”、“道学”,这些对书法理论影响至深的学说,征引容易,为了不让它们成为贴在外表的一道标签,必须切实找到相关联的所在。
一台冰箱或者两层楼那么高, 这大概是你能想到的最大值了吧?其实, 通过计算机的模拟, 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51次后, 高度接近于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
这是不是让你感觉好似一个奇迹?为什么看似毫无分别的重复, 会达到这样惊人的高度呢?如果我们的生命也可以“对折”, 会达到怎样的高度呢?
读过《秋天的怀念》吗?知道著名作家史铁生吗?史铁生曾是一位英俊、自尊、自信的青年, 可突然之间他的双腿就残疾了, 他的生命不得不依靠轮椅在世间游移, 这是怎样的一种苦难啊!史铁生和许多突然遭遇生命困厄的人一样, 也曾走到过生死的边缘, 只要纵身一跳, 就可以摆脱身后的世界。但他终于醒悟, 决定要生!开始的十年, 他经常摇着轮椅把自己运到天坛。那时, 天坛是一个古老而荒芜的祭场。史铁生来到这里是因为他正经历着苦难的锻造, 他不希望任何人看见他挣扎的状态, 这仿佛是蛇蜕皮, 蝉蜕壳, 虎狼豹舔己创伤, 总是隐蔽在角落里进行的。这不仅仅是出于自尊, 更具有生命重生的意义, 它让史铁生产生了根本的变化, 让他的生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他凌驾于死亡之上, 从而潇洒地生;他的灵魂在历经苦难的锤炼之后, 扔掉了庸常的累赘, 变得澄清, 变得高贵。
我们真应该感谢上帝的伟大, 他常常给金玉似的身体装满败絮般的俗气, 让这种人到处展示浅薄;反之, 他常常给疾疴之躯注入灵性, 并让他们静静地放射光芒!是呀, 疾疴之躯都能修成澄明的灵魂, 都能叠成难以企及的生命高度, 难道我们的强健之身还不能吗?
一台冰箱或者两层楼那么高,这大概是你能想到的最大值了吧?其实,通过计算机的模拟,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51次后,高度接近于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
这是不是让你感觉好似一个奇迹?为什么看似毫无分别的重复,会达到这样惊人的高度呢?如果我们的生命也可以“对折”,会达到怎样的高度呢?
读过《秋天的怀念》吗?知道著名作家史铁生吗?史铁生曾是一位英俊、自尊、自信的青年,可突然之间他的双腿就残疾了,他的生命不得不依靠轮椅在世间游移,这是怎样的一种苦难啊!史铁生和许多突然遭遇生命困厄的人一样,也曾走到过生死的边缘,只要纵身一跳,就可以摆脱身后的世界。但他终于醒悟,决定要生!开始的十年。他经常摇着轮椅把自己运到天坛。那时,天坛是一个古老而荒芜的祭场。史铁生来到这里是因为他正经历着苦难的锻造,他不希望任何人看见他挣扎的状态,这仿佛是蛇蜕皮,蝉蜕壳,虎狼豹舔己创伤,总是隐蔽在角落里进行的。这不仅仅是出于自尊,更具有生命重生的意义,它让史铁生产生了根本的变化,让他的生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他凌驾于死亡之上,从而潇洒地生;他的灵魂在历经苦难的锤炼之后,扔掉了庸常的累赘,变得澄清,变得高贵。
我们真应该感谢上帝的伟大。他常常给金玉似的身体装满败絮般的俗气,让这种人到处展示浅薄;反之,他常常给疾疴之躯注入灵性,并让他们静静地放射光芒!是呀,疾疴之躯都能修成澄明的灵魂,都能叠成难以企及的生命高度,难道我们的强健之身还不能吗?
一生的绿色,需要用一生来装点。岁月的洪流无情的冲刺着人们斑驳的身影,我们在红尘中不断的翻滚,不断的追求。冒着风,顶着雨执着的向前航行,为的就是我们为自己制定的“生命的高度”。也不管一路风尘仆仆而来,扬起的风沙是否掩埋了身后孤寂的脚印。
迷离的星空,黑蓝的天际悬挂着一艘金色的小船在风云中飘泊,融融的月光倾泻在大地上。如华的银色裹住一丝清凉,铺成一地的温柔。默默地伫立在大地上,仰望深邃的苍穹。向明月买一面明镜,照出自己的身影,倾听风从岁月的飞翔吹过,无尽的感伤与起伏不安的心事,在风中回荡。
冥冥中有束幽光,渗透过城门的号角,金弋铁马,渗透过大江东去,绿草荒原,是一面明镜,嵌挂在历史庭院红漆斑驳的木门上,漫溯着历史的一道道深壑。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著就千古文章。
李世民懂得自己生命的高度,于是他历尽沧桑挫折登上帝王宝座。
李白明白自己生命的高度,于是他浪迹天涯,著就了一篇篇千古绝唱。
秦桧不知生命的高度,于是他被历史摔得粉碎。
历史的苍穹花开花落,雨起雨歇早已失尽**亭上的点点残血;几千年的潮起潮落,情生情灭,早已抹去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
布谷的啼鸣,燕莺的歌唱,将金色的阳光,编织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还有那高飞的小鸟,将我们年轻的宣言播撒,染蓝整个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向着金光闪闪的金秋奔跑。
憨厚的蜗牛拒绝平庸,于是在灼热的阳光下洒下泪与血,追求到了乘着落叶遨游。倔强的荆棘鸟决绝生的安逸,于是在破喉的一刹那完成人生的绝唱,追求到梦中的天堂。
总是情不自禁的感动,泪沾满襟,你我只是这纭纭众生中的沧海一粟,却从未放慢过追求的脚步。一切只为了心中的梦想。
于是,在追求的`征途上,纵使千山万阻,风雨相袭,也无怨无悔。蓦然回首,忆太公当年。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念文王重人才,故垂钓于渭水。
贫困孤苦,几个能及?若非追求,怎可换得与文王同车而归?穿越时空,踏入汉朝。那堂堂一七尺男儿,却遭受宫刑之辱,这是何等不幸与悲惨!然而为了心之追求,他毅然接受,用血与泪铸造了那部千古绝唱——《史记》。好一个司马迁,历史的帷幕非但没有遮掩你的光彩,反而更增添了一傲骨男儿气。
罗曼.罗兰说:“最美的花,只有心知道孕育的不易。”家驹也唱到:“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从未放弃心中的理想/为了理想/谁人都可以/纵使有一天会跌倒。”
回看今朝,无数个真诚朴实的人物在你我面前闪现,为了追求世界第一而挥洒青春的“黄色闪电刘翔,为了追求正义而舍身忘死的人民干警任长霞,为了————他们一路走来,在痛苦与快乐中,在付出与收获中,在甘甜与泪水中,最后,他们走向成功。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只要你坚定信念,勇于追求,你也可以不平凡。
她的美丽不在于她姣好的面容,而在于她用善举托起的人间大爱。用行为成就生命的高度,奥黛丽·赫本如是。
倘若要追寻她凭借《罗马假日》获封影后的缘由,倘若要追问她为何能获得百万片酬,相信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她的认真。正因为她对待每一件事都一丝不苟,她才能成就她在影视界的高度。倘若要探求她为何能获得全世界的尊重,不妨看看她的慈善行动:不顾疾病困扰,无惧战乱威胁,她用最朴实的行动行走在看望受苦难儿童的第一线。正因为她的没有任何花哨的慈善行动,她才能成就她在道德上的高度。
赫本用最朴实的行为成就了生命的高度,纵使岁月变迁,也无法磨灭她在人们心中竖起的丰碑。
她的高度不在于她在患者心中赢得的声誉,而在于她走过古稀,走过耄耋,用近70年的行医生涯践行了“医者仁心”四个字。用行为成就生命的高度,胡佩兰老人如是。
倘若要追问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老人为何能赢得无数患者敬佩,相信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她70年如一日对“医者仁心”的坚守。“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是人们对佩兰老人不图名利、不求回报的肯定;年逾百岁,在弥留之际仍然挂念病人,这是她用最真诚的行动成就生命高度的最真实的写照。
佩兰老人用最真诚的行为成就了生命的高度,纵使生命流逝,也无法减弱她带给人们的敬佩与感动。
然而,在她们带给我们敬佩与感动的同时,在社会中总有一些人会因一时放纵的行为而毁去自己已然达到的高度。贪官落马,从前无不为官一方、威风凛凛,都因为自己的贪腐行为而锒铛入狱;明星吸毒,过去无不聚光灯下、光芒万丈,都因为自己的放纵行为而声名狼藉。
由此可见,充满“正能量”的行为能成就一个人的高度,而充斥着“负能量”的行为也能使一个人的高度一落千丈。
在新版GMP附录1中, 有专门的“吹灌封技术”一章, 由BFS技术制成的安瓿等无菌药品将是今后发展方向, 其在欧美等国家、地区非常流行, 而我国能生产此产品的厂家甚少。为与国际无菌药品先进技术接轨, 使中国药品生产向新的高度迈进, 本期选登了《浅谈吹灌封“三合一”工艺与工程》一文。
新版GMP颁布实施后, 各制药企业都在针对其中具体要求进行改造。其中, 制药企业洁净车间的设计与改进更是关键之一。因此, 如何使设计出来的洁净车间建设和改造方案适合GMP改造的要求, 适应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 就成了当前制药企业应对GMP验证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 本期选登了相关文章, 从各角度阐述和介绍了对制药企业洁净厂房 (车间) 的研究、监理要点及相关工艺与工程。
她请姑妈帮忙照顾襁褓中的女儿,自己则一心照顾矣晓沅。其后,在轮椅之上,矣晓沅走过崎岖的青春之路,一举考入清华大学。这时,郭琼芬又一次挺身而出,陪他来到北京。母子二人,恍若大树守护落叶,一起沐浴在清华园的日月光影中。
以下根据矣晓沅的自述加工整理而成……
难以假设的“不死癌症”,生命的起始是个感叹号
彩云之南,哀牢山下,抚仙湖畔,有个宁静的小城玉溪,我的家就在这里。我的妈妈郭琼芬是玉溪市澄江县人,1964年生,华西医科大学毕业,是玉溪市卫生学校教师。父亲矣长城与妈妈同龄,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在玉溪市做公务员。1990年,两人结婚。1991年3月,我出生了,父母对我宠爱有加。
1996年10月中旬,我突发高烧。妈妈带我去玉溪市人民医院打点滴,体温暂时降下来了。没想到,接下来的半个月,我高烧不断。无数次抽血化验,却查不出结果。最后,医生诊断为变应性亚败血症,给我服用了三个月的激素,烧退了。好景不长,停用激素半年,我再次发热,还伴随左脚踝关节的间隙性肿痛。
1998年,母亲趁北京学习之机,带着我的所有检查资料,来到北京协和医院。老专家看后给出诊断治疗建议,鉴于我们路途遥远在京治病不方便,他推荐我们去云南省人民医院风湿科。在昆明,我第一次住进了医院,因为要交押金5000元,爸爸借了第一笔钱。
医生诊断我的腕关节骨质出现了破坏症状,类风湿因子检查结果为阳性。他对妈妈说:“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小孩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期,病情会进一步恶化。”一旦确诊,医学出身的妈妈深知根本无法根治,它会慢慢地侵蚀、破坏我的身体关节,只能尽可能控制病情,维持正常生活。
多年后,我才知道,妈妈因此重重地铐上了一辈子悔恨的镣铐,背上了沉重的“假设”包袱——
在我第一次发热时,玉溪市人民医院医生曾建议妈妈带我去昆明求医。那时,妈妈在玉溪卫校既做毕业班的班主任,又是优秀任课老师,毕业班的同学马上就要参加省统考,要是前往昆明,她放心不下毕业生,就决定让我在玉溪治疗一段时间再说。于是,在师生关系与母子关系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妈妈选择了前者。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妈妈当年获得了省级班主任奖和任课老师奖。没想到,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后来,妈妈得知朋友的孩子曾有过与我类似的发病历程,转院昆明后两个月,病就治愈了。她从此种下了愧疚一生的种子。我知道,这是妈妈的假设,即便前往昆明我的病也未必治愈。她抱着当时还年幼的我大哭:“晓沅,是妈妈的拖延失误害了你,对不起你!”
那时,我的身体偏弱,能走能慢跑,但不能快跑,不能上体育课,其余与正常人无异。走路费劲,我就早早学会了骑自行车,还教小朋友们骑车,我还会邀他们来家里玩,煮面条给他们吃……
2002年,我11岁。五一节后,班上有同学出水痘,水痘传染性强,我也不幸感染。当时,疾病早已大大破坏了我的免疫系统,而长期服用激素更是雪上加霜。水痘猛袭,我全身70%的面积长满了水痘,继而蔓延到口腔、肺部。我被送进了玉溪市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当时我出现了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全天吸着氧气,医院两次向爸妈下发病危通知书:孩子救不了了!你们准备好后事吧!这时,我的小妹刚刚满月,妈妈尚处在月子期。儿子女儿到底要照顾哪个?面对我的病危,妈妈给襁褓中的妹妹断了奶,并请来我姑妈在家照顾妹妹,她24小时守在我的身旁。最终,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医生将我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此后的岁月里,没有了母乳,妹妹只好吃奶粉长大。
两个月后,我返家重入校园。但我却无法再站起来了,双侧股骨头坏死,手脚的关节变弯;转头、抬手、弯腰等简单动作对我都是难事;我的生活无法自理,就连洗脸穿衣上厕所都要帮助,我坐在了轮椅之上。每天上课,妈妈骑车将我载到教学楼前,几十级台阶,她要背着我拾级而上,进五楼教室,安放在座位上,再去上班。在学校,我没有上过一次厕所,也不敢喝一口水。回到家,妈妈还要帮我洗脸刷牙换衣服,通常我还要看书,妈妈就做家务,直到十二点帮我安顿上床后,她才去睡觉。
我尽量不刻意强调与他人的不同,同学报我以同样心态。當然,也会有不愉快。有一天,妈妈背我上楼,遇见一二年级的小同学,他们跑过来问:“阿姨,哥哥都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背啊?”我锥心的难过。它唤醒了我埋藏心底的意识:我还是与其他人不一样。
第一片落叶的声音,摇摇曳曳与母亲飘进清华
2005年7月,妈妈背着我来到北京,医生建议我休学治疗。我喜欢与同学一起,不同意休学。妈妈反复解释:“晓沅,听妈妈的话,休学是疾病康复的一次机会。”我知道命运不由我决定,不如趁机“勒索”,养一只小狗等无理要求,妈妈都一律答应。
14岁的我生活空虚,趁白天妈妈上班我上网玩电子游戏,一打就是五六个小时。医生提出通过牵拉使关节伸直,每天晚上,妈妈都要帮我掰手、拉脚,希望能把我的手脚拉直。她用尺子量我的手臂和膝关节,专门记病情笔记,希望有一点点拉直的迹象。
第一年休学治疗,效果不明显。这时,同学经常来看望我,而我发现他们所讨论的内容我听不懂了,我愧对自己,愧对母亲的日夜照顾。我决定改变自己。
休学的第二年,我对妈妈说:“过去一年我一直在虚度光阴,这一年我想好好读书。”欣喜于我的恳求,妈妈为我买了喜欢的文学书籍。鲁迅的《呐喊》、《彷徨》等作品读不懂就一遍遍反复读;卫斯理的小说,一天一口气读一两本。一年下来,我读了数百本。
我试着总结自己的经历,在家用残疾的手掌写下了《第一片落叶》的故事——我的生命如落叶,随风摇曳。我只能坐在轮椅上,通过写作遥望校园。可是,妈妈是一棵大树,她守护着我,给予我精神力量……
nlc202309041355
2007年夏,康复仍不见效果,在我固执的要求下,复学了。妈妈又充当了我的学习助手。
两年后,我一举考上玉溪市第一中学,我的体重随之也增加至70斤,妈妈背不动了,她双臂插到我的腋下,借腰部的力量使劲托起我的全身,我再用使不上劲的脚一步一步挪上楼或挪下楼。2011年2月,我读川端康成的《雪国》。“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我想象着,何时能去北方读书,看雪落大地。北京,成了我的梦想之所。2012年6月,我以679分(总分750)的成绩夺得云南省高考理科第16名,获得“云南省省级优秀学生”,一家人欣喜万分。可是,像我这样的躯体,有学校要吗?得知我的情况,有的学校婉言拒绝。
意料之外,清华大学的招生老师艾德生却主动与我联系,他说:清华不会拒绝一名成绩上线而且自强不息的学生。就这样,我成为清华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双下肢全残疾的本科生。然而,在清华如何生活又成了新问题。其实,之前就有朋友建议我读云南大学,离家近便于照顾;还有朋友建议请同学照顾我,支付一定的费用……我在生活上完全不能自理,一天24小时要人陪伴,能找到这样的人吗?能支付得起费用吗?何况我还要定期上医院,每天服药,半个月打一次针……
妈妈又一次站了出来,她对我说:“孩子,除了我,还有谁能做到呢?何况,我亏欠你太多。”一家人决定:妈妈放弃工作照顾我,爸爸在家照顾奶奶和妹妹。我们全家的收入主要依赖爸爸四五千元的工资。我对妈妈说:“妈妈,不要怕,进入清华,我好好读书,每年获得奖学金,可以抵免生活费。”9月,我们从玉溪经昆明直飞北京,我与妈妈挺进清华。
学校让我和妈妈住进了紫荆公寓留学生宿舍二楼,是个电梯套间,我和妈妈一人一间;帮我申请了助学金;一教、五教都安装了无障碍通道……这是清华对我的又一次破格!校长陈吉宁对我说:“希望你能够像一个平常的清华学子一样健康成长。”
雪落清华园,母亲树下是我的璀璨人生
正是初秋,天高云淡,我们清华生活的起始并不容易。上初高中,课程换教室不换,在清华是课程换教室也换。校园面积广阔,一教至六教间一公里多,我得坐电动轮椅在课间15分钟内赶来赶去。为此每上一门新课,妈妈都得拿着校园地图事先查找教室,了解教学楼内有没有电梯,有没有斜坡……
记得大一刚开学时,有一堂课教室很偏僻,我和妈妈第一个来到教室,许多同学都迟到了,大家纷纷说找不到教室。老师问我:“你怎么找到的?”我回答:“是妈妈事先查找的,她是清华的‘活地图’。”
刚上课时,我无法在电脑键盘上平放双手十指,只能用两个无名指垂直着点键。无名指根本对不准键,为练盲打,母亲帮我在键盘的键上贴胶带,区分不同的键,我成了全班敲字最快的“单指键盘手”。
2012年冬,雪花大如席,铺天盖地。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场大雪,一大早雪层就积得很厚,校园变雪国。早上八点上课,我启动电动轮椅,轮椅在雪地里没走多远就无法行驶,妈妈放下自行车,双手扶着轮椅后背,一步步前行,没走多远轮椅的轮子就被积雪卡住。她用冰冻的双手拨开轮子周围的积雪,再用力推着轮椅向前走。我们一站一坐,像是一对缓缓移动的雪人。从宿舍到二教两公里多,我们走了四五十分钟。来到教学楼,有同学自发“值班”,早站在教学楼前等我们,他们把我抱起,喘着气送我进了教室。
清华园中,往往是我坐着电动轮椅行驶在前,妈妈骑车紧跟在后,这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大一寒假,我回母校与学弟学妹交流经验。有一位高三的学弟,希望在大学能从事核物理研究,向我咨询择校问题。他还请我签名,我并不是大人物,拒绝了他的请求。学弟在纸上画了一条线说,接下来的他会不断努力,如果他能考取清华,希望我在清华为他补上签名。半年后,我在清华园见到了他。那一刻,我明白自己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光发热。
2013年3月,我担任班级舞台剧的编剧和导演,为计算机系学生节筹备节目《银杏树下》,时常需修改剧本至深夜。妈妈常守在旁边做忠实粉丝。4月,我先后参加了系、校辩论队,作为正方一辩与计算机系队友们一道夺得了清锋明辩杯亚军。
在我思想天马行空时,妈妈从不说“不”。哪怕她只说句“不想去”,我就只能作罢,但她从未反对。
在我狠命发光发热的时候,却是妈妈最辛苦的时候。她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为我进行全身按摩约1小时,然后叫我起床,帮我穿衣洗漱;7:20前,我们出发前往教室上八点的课;一二节课时,妈妈通常会找一间空教室呆着,等结束后,就送我上三四节课;上课期间,妈妈要去买菜回宿舍做饭;11:25下课,她再回来接我;下午晚上如此循环。20:55下课后,妈妈再把我送到离我宿舍一公里外的辩论队预约点,我与队友讨论通常至深夜两点;妈妈返回宿舍做家务休息,等待讨论结束我的电话,她再赶来接我。凌晨三点的清华园,树叶簌簌,虫儿群鸣,天地之大,我和妈妈在悄悄走着夜路。
进而,我想到了我的故乡云南。这年5月,我组建了中国远征军考察支队,前往腾冲探寻中国远征军的战斗遗址。我是队长,妈妈是副队长和后勤部长。
7月,我們一行15人从北京乘飞机到昆明,再乘11个小时的汽车途径大理前往腾冲。在云南的7天,我们驱车行程1500公里,从偏远小镇的抗战博物馆,到怒江之畔的松山战场。轮椅走不了的砂石路,妈妈托着我一点点挪动。在松山之巅,我对妈妈深情地说:“谢谢你让我到达了生命的最高度。”岁月渐长,为了能24小时全程照顾我,妈妈无法照顾妹妹,长期与爸爸分居两地,只有寒暑假才相见;在清华,妈妈没有亲朋,每当我上课或写作业或参加活动,她只能靠读书缓解孤独,我特意为她网购了护理学、文学书,帮她打发寂寞。随着年龄渐大,妈妈患了老寒腿,北京冬冷夏热,一刮风妈妈的膝盖就疼痛,自从来了清华,妈妈没穿过一次裙子,在她生日那天,我就偷偷在网上买了新衣服送给她,她欣喜地说:“晓沅终于长大成人了!”
清华三年,妈妈总结说:“晓沅,你是在学习读专业,我是在读生活。”她跟我听课,是优秀的旁听生。她最喜欢“计算机生涯规划”与“道家与玄学”。
每次听完课,妈妈在回宿舍的路上都会与我交流。一次,妈妈旗帜鲜明地指出,不能制作、设计电子游戏,因为游戏害人。她说:“小时候你玩游戏浪费了不少时间,还把眼睛玩近视了。”我辩解道:“那都是陈年往事了,现在我这不很积极向上啦!”
母子就算斗嘴也愉快。至今,我患病19年,在轮椅上13年。我与母亲走过了校园每个角落,还飘到了天涯海角。接下来,我还要读研究生,继续与妈妈在清华园谱写未来。
2015年,我获得了清华校友励学金。在作为学生代表的发言中,我第一感谢的就是妈妈:“是她几乎牺牲了自己的全部,成就了我的人生。”
(希望看到主人公更多图片,请扫描本刊封面上的知音公众号二维码,关注后回复“郭琼芬”。) □
编辑/唐国富
从你降生的那一刻起,似乎就注定了离乡远行。你可以选择和同伴们在一起,你可以选择一生在渤海湾游弋,你可以向远处的海洋远行。可是,你却选择了这样一条孤绝的路,一条注定无法回头的路,溯游而上,一直到七千米的高原。然后,时间便凝固在了那里——莽莽冰雪下晶莹剔透的鱼鳞。
七千米!不只是海拔的高度,是你的高度,是你生命的高度。
这个世界上,你是唯一一条到达这里的鱼,你改写了鱼类的历史,成就了生之坚韧,生之伟大,生之张力,生之不屈。冰雪中保持着前进姿态的你,沐浴着人类的惊叹,成就着鱼类的传奇,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神圣与庄严。
你没有鲨鱼的利齿自卫,没有墨鱼的黑水逃避,没有热带鱼斑斓的色彩从此以后衣食无忧。但你有梦,有勇气,你说:“一水一鳍足矣。”
你像一座丰碑,屹立在皑皑冰雪里;你像一面旗帜,激励着人们追梦远行。所以,当中国第一个“载人飞行计划”——万户点燃了竹椅下的四支火药时,十米高度的绚烂后,是永久的死寂。可也正因有一次次的代价,磨砺,才有中国航天工程今日的成绩。不知翟志刚在舱外挥手致意的那一刻,太空中是否有万户欣慰的眼睛。万户用生命终于缔造了高度,成就飞天的传奇。十米,穿越历史,杠杆中华。
没有哀叹,没有遗憾,没有悲吟,高原鱼与万户都用自己精神的高度书写了另一种诗意快意的人生。死何足惧?但留浩气满乾坤;人应有志,皓首穷途只一心。生命诚可贵,理想价更高。梦的方向,就是他们远行的方向;梦的重量,就是他们决心的重量;梦的高度,就是他们生命的高度。
母亲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
读到一句话:母亲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心下一震,深有感触。
在我看来,这个高度不仅仅指财富、地位、知识,更重要的是指见识、眼界,对事物的态度。这样的例子书上很多,爱迪生、黑柳彻子等等,小时候顽劣的让人不待见老师给予很多否定的孩子,因为有个见识异于常人的妈妈,他们的灿烂人生得以从童年起步。但这些毕竟离得远,未亲见,终有成功倒推的嫌疑,因为现在成功了,反过来,过去种种都有了它的道理。倒是身边活生生的实例给人触动更大。
认识菲的时候,她正在读初中,准备中考。自从菲上了学,她一回到家,她妈妈绝不看电视,陪着她在房间里做作业。长期坚持下来,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家里如果来了客人,客厅再闹再吵,她完全不受干扰,门一关,自己在房间里专心地学习。
菲考大学时,分数虽然过了心仪的学校的专业,但报同学校同专业的同学的分数都比她高,她没有信心想放弃改报,她妈妈帮她分析各科成绩后坚持让她报,结果录取了。
四年大学后,她爸爸通过关系可以让她到上海的一家知名企业上班。她妈妈不同意,让她考研究生,到学校帮她选定专业和导师,导师是专业上的著名教授。研究生读完,让她继续读博,博导是全国该领域的权威,虽然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面,但是”谁谁的学生“这个名头就不小。
书读完了,找工作时,留在北京的机会很小,而深圳的一家单位确定要她。她妈妈认为最好留在北京,机会不大不要紧,只要别人有要人的需求,我们就把简历先投过去。然后她拖着做过乳腺肿瘤切除手术还没完全恢复的身体到了北京,找旅馆住下,人生地不熟怕什么,到处找机会。最终菲被北京某著名大学录用留校任教。
工作解决了,菲的妈妈就考虑到房子问题,要到北京买房。四处转悠看房,在菲工作的学校附近,遇到了一家要搬到外地急于出手的,100多平米,装修完备,小高层,加送顶层。钱不是个小数,菲和她爸爸都犹豫,不想买,她觉得房子不错,菲上班又方便,当机立断,买,立马给了订金,他们还在办贷款的时候,房子开始涨价了。当初7000多一平米的房子现在将近2万一平米。
菲一直都是在读书、学习,单纯、内向,很少与外界接触,认识的男孩子有限,她妈这时候又开始操心她的婚姻大事,找人介绍合适的。有个男孩,也是博士,两人年龄相仿,独生子女,高干家庭,就职于国家某直属机关部门,有房有车。一开始,男孩不愿意,找各种理由推托,不见面。换个人可能就算了,她妈不,给中间人说想办法让他们见见,不行再说。两个人终于见面了,这一见就有了下文,男孩发现,这不就是我要找的女孩吗?后来两人结婚了,过得很好,男孩性情温和,稳重有礼。按照菲和她爱人的收入,当初买房的贷款也不算什么了。
亲眼看着菲一路走过来,她成长的每个关键点都得益于她妈妈的选择、坚持、努力和付出。任何一点稍有懈怠或转念,她的人生就会完全不同。也许走另一条路,也有意想不到的机遇,但相对于那些不确定,对于个性安静的菲而言,现在的路无疑是最直、最合适、最好的。不抱怨、不等待、不放弃,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争取机会。一想到菲的妈妈,就由衷地敬佩,关键的时候从来头脑清楚,不会犯迷糊。
人们常说:“严师出高徒”。想必这位女教师在教学上一定是一位“严师”,在教育子女方面也肯定是一个“严母亲”。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她不仅对学生温文尔雅,对子女也总是和颜悦色,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八面威风、杀气腾腾。可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女教师,为何教出了那么多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又培养了三个出类拔萃的博士生女儿呢?
在一次采访中,她向记者透露了她教学与教子的秘诀:不要指望别人都和你的见识一样!接着,她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二十多年以前,她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有一天,她看到了女儿的一张绘画作品。当时,她一下子就怔住了。孩子总是充满了想象,孩子的世界也应该是一个充满了想象的世界。可是,在她女儿的一幅名为《陪妈妈逛街》的画中,既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车水马龙,更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有的只是数不清的大人们的腿……
奇怪!她拿着女儿的画沉思了很久,终于解开了疑惑。原来,幼小的孩子还只有几岁,身高也几乎只能达到大人的腰部,走在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将孩子遮掩着,孩子除了能看到大人们的腿,还能看到什么呢?
女教师如梦初醒。是啊,孩子们上街看到的不是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而是大人们的腿,这是他们的身高决定的;学生对很多问题疑惑不解,这是由他们的年龄、智力和见识决定的;企业的员工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途,而不是公司的整体运行和未来发展,这是由他们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决定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和大人有相同的视角;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和老师一样有相同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并不是每个员工都能和总裁一样站在公司的全局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
女教师说,不要埋怨别人无知,不要指望别人和你站在同样的高度。其实,一个人所处的高度,决定了他的见识,与其埋怨别人,不如用一种亲近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去和别人交流、沟通、兼容……这样,你就可以做一个好家长、好教师甚至是好总统。
善待别人的高度,不要指望别人和你的见识—样,有了这个心态,和善地鼓励、推动他们。教子、教学、为人处世、管理一方,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编辑许之贤
书名《历史的教训》隐含鉴古知今的寓意, 其中许多教训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通过格言、定律式的高度概括呈现出来。有些教训的提法与流行的、看上去不成问题的解释相抵牾, 但细细品味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比如, 在论及生物学与历史的关系时, 作者提出生物学赋予历史的第一个教训就是生命即是竞争。他把战争比喻为一个国家的觅食方式, 战争促成国家间的联合, 除非各国组成一个更大的和更有效的保护性群体, 否则国家间必然不断重复生存竞争的逻辑。这对我们深刻认识今天世界各国与各个国家集团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会有所帮助。
再如, 作者认为生物学赋予历史的第二个教训是生命即是选择。人与其说生而平等, 不如说生而不平等、不自由。因个人能力的差异, 自由状态必然导致社会不平等。所以平等是对才智高明的人的自由的压抑。渴求平等的都是经济才能处于平均水平以下的人。乌托邦式的平等是生物学上的灾难。这些论述读起来可能不那么悦目, 看上去在宣扬某类人的优势论。但细细想来, 也不是无根无据之谈。我们都知道, 如果实行无限制的自由市场经济, 人在经济能力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分化, 引起历史上无数次业已发生过的暴力革命或非暴力的占领华尔街式的运动。在作者看来, 整个经济史就是财富反复集中又被强制再分配的过程。由于人天生是不平等的, 所以, 当我们在思考某种涉及社会问题的重大决策时, 比如考虑制订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政策时, 就不能头脑简单, 似乎只要纠偏、做到简单平均主义即可。我们还要考虑如何在照顾多数学习能力平平的学生需求的同时, 也要考虑少部分学习能力出众的学生的利益, 而这部分人的发展可能与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又如, 作者认为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 农业社会的道德规范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而工业社会的文明还没有进入正轨, 或没有成熟。因此这一时期道德松弛, 与其说是社会败坏的征兆, 不如说是处于一种痛苦而又可喜的转变过程之中的状态。这种具有长远目光的乐观态度或许可以用来关照我们今天处于变化中的社会道德现象。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因其蕴含的深刻哲理而为国人广泛传颂,正所谓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更远。不仅如此,站在什么样的高度,还直接决定一个人的胸襟,决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也直接决定一个人最终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境界也。
在王国维看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成功的第一境界。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境界。视野的宽阔与否决定着对世界的认知程度,影响着个人的胸怀与志向,最终支配着人的命运,人有了高度,才能高瞻远瞩,不会因暂时的逆境和挫折面对未来丧失信心;人有了高度,才能胸有成竹,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胆识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人有了高度,才能看得更清,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人有了高度,才有势能,蓄势待发,时机一到便可向洪水一样奔涌而下,势不可挡。
立志存高远,学会仰望天空。温家宝总理曾在同济大学校庆典礼时引用了一句哲言“一个民族要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他这样说的目的,是希望当代大学生要做仰望星空的人。仰望和关注天空,就要不局限和拘泥于个人的一己私利、一席之地,要放眼世界、瞩目未来,做一个关心国家和世界命运的人。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风亮节和无私奉献精神;要有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要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牺牲精神。
只有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才能激励人们不为艰难险阻,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动力。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
古人常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理想是事业之母”;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也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人生要树立远大理想,要志存高远,放眼世界;要相信“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陶行知)。
人品高处立。人品即人的品质,他是人最本质的东西,包括人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看问题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我们通常说某人人品好,是指一个人的品质、品格好,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态度被社会所认可。人品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产,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本身,是一个人信誉的全部。大千世界中,没有什么比拥有良好的人品更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敬。人品之于成功,犹如血液之于人。如若没有良好的血液,人就不可能健康生存于世间;一个人若是没有良好的人品,也就无法直立于人世。徐世昌曾说;“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从来没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inspirational life yuedu.mipang.com)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因此,人品是一种看不见的大力量,是人直立于世间的一副精神骨架。他就好比高楼的地基、飞机的引擎和树的根,是长存于人灵魂深处的一种风骨。
人品也是一个人的品牌。古往今来,人们比资历和经验更为人们所看重,良好的品行比杰出的才能更令人们赞赏。拥有良好的人品,就等于一只脚已经踏入了成功之门。有人说;“人之竞争,初拼技巧,再拼学养,最后拼的是一眼看不见的人格”。一个人最大的欣慰,莫过于人品的高尚;一个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人品的沦丧。高尚的人品是山,在岁月的流逝中凸显着不变的情怀和挺拔高俊的气节;高尚的人品是水,在默默流淌中让人领略不屈不挠的个性和海纳百川的品格。可以说,拥有良好的人品不仅是对自身的一种提升,更是一种灵魂上的超越,是人的尊严的一种象征。正则“品”端,直则“人”立。有丰富的学识才能去影响别人,有良好的人品方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也才有可能抵达成功之巅。
宽容是一种美德,豁达是一种超脱。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高的境界;有多高的境界,就能干多大的事业。智者能容,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怀宽广,大度能容。因为他洞明世事、通达人清,看的深、想得开、放得下;他懂得;“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豁达是一种超脱,是自我精神的解放。豁达是一种宽容:恢宏大度,胸无芥蒂,能容万物,吐纳百川。飞短流长怎么样?黑云压城又怎么样?以风清月明的态度,从容的对待一切,待到廓清云雾,必定是柳暗花明。豁达之人能做到睁开双眼历历在目,闭上双眸空无一物。透视琐事,忘却不幸,藐视挫折——有此胸襟者,方能体会天广地宽的豪迈!
学识攀高峰。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想提升自己的人生高度,就需要在学识上不断勇攀高峰,因为一个人的学识越广博,视野就越开阔。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知识虽然不能增加一个人生命的长度,但能改变一个人生命的宽度,丰富一个人生命的内涵,提升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获取知识必须通过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去创造更大的财富。学习是一个人永恒发展的不竭动力,学习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开卷有益”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书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书能陶冶性情,德润心田。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沿着书籍构成的阶梯,学做人做事。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高望远,使眼前展现的景色波澜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变;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只要与书为伴,你就必有所得。读书给我们带来了遐想和乐趣,读书是驱散生活中最不愉快的最好手段,读书既能驱除生活中的寂寞,又能解除生活中的忧愁。读了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了一次话。伏尔泰说:“当我第一次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书为伴,过读书的生活。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是读书的一种境界,即修身、正己,提升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求得自己内心的安宁。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占有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基础,“腹有诗书气自华”。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是绝不相同的。
【生命的高度】推荐阅读:
高考的高度美文09-30
父爱的高度初二作文07-26
阅读答案《父爱的高度》12-20
心的高度作文750字11-25
提升高度作文07-04
高度初中作文01-04
高度决定视野翻译05-27
人生高度高二议论文06-30
态度决定高度作文600字11-23
打造高度负责人、受尊敬企业大讨论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