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宣传系列之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精选10篇)
抗菌药物如何合理使用常见20问
1、什么是抗菌药物?消炎药、抗生素、抗菌素是同一个概念吗?
首先要明确,炎症与感染是不同的概念。炎症比如关节炎、心肌炎等,可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不需要抗菌治疗。而感染特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感染药包括抗细菌药、抗病毒药等。抗细菌药又包括抗菌药物与抗生素。老百姓俗称的消炎药、抗生素、抗菌素等往往要表达的是“抗菌药物”的概念。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菌素,也包括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物。大家熟知的头孢、环丙沙星、红霉素等都属抗菌药。
2、滥用抗菌药有何危害?
滥用抗菌药主要的危害有:诱发细菌耐药性,导致病源微生物对药物产生抵抗,并损害人体器官、导致二重感染、浪费医药资源。因此,—定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
3、家庭抗菌药物的使用误区有哪些?
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药越贵越好,实际上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随意滥用目前多见,如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另外许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要知道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 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4、个人是否可以在零售药店随意购买抗菌药物?
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广大群众自我保健和药疗,我国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所谓处方药,是指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物。我国的抗菌药物大多为处方药,鉴于其不良反应、耐药和滥用等问题,建议个人不要私自购买抗菌药物。
5、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些什么?
老年人因肾功能衰退,对药物耐受性降低,尤其对某些作用较强的药物,极易产生毒副作用和变态反应。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在用这些药时须慎重,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肝细胞,并伴有对骨髓、心脏、肾脏及皮肤的损害;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使用时间稍长,能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平衡失调,对肾脏也有影响;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红霉素、呋喃妥因等能在肝胆内淤积,产生中毒和变态反应。故长期、大剂量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对老年人是非常不利的。
6、儿童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药师时刻在您身边,我们一直在努力!
尤为常见。它可以是细菌感染,如脓胞疮(俗称黄水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或是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或真菌性的,如手、足癣,湿热环境下是很常见的,或是寄生虫感染,如疥疮,由疥螨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所以,应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抗细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抗寄生虫药等。当发生浅表的皮肤细菌感染时,可首选外用抗菌药物。
18、在选择外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什么?
首先,应该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抗菌药物,如多粘菌素、杆菌肽、新霉素、莫匹罗星等。其次,要对症下药:细菌有很多种类,不同细菌造成感染的表现不一样,所选用的药物也就不一样。第三,不要长时间、大面积外用抗菌药物,一是因为药物可以经皮肤吸收,产生全身性的毒性作用,如长期外用庆大霉素,吸收后可能产生耳毒性和肾毒性;而长期、大面积外用可诱发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后使用就不再有效了。
19、外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局部刺激作用,外用药局部有烧灼感、刺痛等。其次是过敏反应,外用后局部发生接触性皮炎,出现境界清楚的皮肤潮红、有丘疹、水疱渗出,自觉瘙痒;一般过敏,应立即停药,清洗患处。第三,偶可因局部外用后吸收而产生全身性药物性皮疹;如果在外用药后全身出现瘙痒性皮疹,应即刻去医院就诊,检查原因;如果与外用药有关,亦应及时停药。此外,在外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
20、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安全有效”,抗菌药
物应遵医嘱用药。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六大事项。
(1)及早并尽可能地分离患者标本上的病原体,确定后做药物敏感实验。
(2)熟悉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和不良反应,从药效学、药动学、安全性和经济性综合权衡利弊,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制定用药方案。(3)注意给药方法的合理性,调整给药方案。如选择磺胺药,应依据其药效维持的时间和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青霉素的血浆半衰期极短,仅为30分钟,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为每隔6小时给药1次。
(4)注意特殊人群如新生儿、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正常者、营养不良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选用药物品种、剂量、疗程的特殊性。(5)预防手术感染宜在术前2小时开始用药,一是使血浆药物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与细菌感染的机遇相逢,二是免多次使用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6)尽量不在皮肤与黏膜上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抗菌药物,用药分析,合理用药,处方点评
我国抗菌药使用的特点是两高两低,即:使用率高,使用起点高;送检率低,合理性低[1]。抗感染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在抗感染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由于不合理应用也导致了不良反应增多、细菌耐药性增长及治疗失败等不良后果。在新型抗生素开发资源逐渐枯竭的同时,细菌耐药性正在日益增长,大概在使用抗生素70年后由于细菌耐药性使得原本很容易治疗的细菌感染都会成为不治之症,再让人类陷入无药可用之地[2]。据统计,约有34%的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与用药不合理有关[3]。WHO将“合理用药”定义为:患者所接受的药物治疗方案符合其临床需求,药物剂量满足其个体化需求,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具有最低的成本[4]。本研究通过对某院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以及医嘱处方点评,为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与规范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武警广东总队医院HIS系统统计该院2015年全年抗菌药物使用数量及金额以及该年度抗菌药物的医嘱及处方点评资料。
1.2 调查方法
根据全院使用数量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数据包括使用总量、金额等进行表格整理并排序,此次调查统计药物为50种,为方便比较和阐述,选取前20种药物进行进一步统计,获得排名前3位的药品并进行分析,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方法[5]为依据,统计分析前20种药物的种类、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值等数据。抗菌药的DDD值为成人每日的平均用药剂量。各个抗菌药的DDD值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6]、《新编药物学》第17版[7]和药品说明书中的成人每日常用平均剂量进行计算。DDDs=某抗菌药年消耗量/其药的DDD值,该值越大,表示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反映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DDDs序号比值:以金额序号除以DDDs序号,即得到序号比值。序号比值是反映购药金额与用药人数是否同步的指标,比值接近1表示同步较好,反之较差[8]。
通过对该年度的医嘱处方点评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主要的不合理用药类型,结合具体实例对该院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
2 结果
2.1 按使用量排序前20种药物及其DDDs
用药频度DDDs排名前3位的是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胶囊以及小檗碱片,其中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以2倍以上的优势成为DDDs最大的抗菌药。见表1。表1可反映该院临床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的选择倾向性。
2.2 按使用金额排序前20种药物及其DDDs排序
按使用金额排序的前20种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有9种,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其他β-内酰胺类各2种,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抗真菌药、其他抗生素类各1种。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的均为头孢菌素类,分别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替安、注射用头孢吡肟。DDDs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胶囊以及小檗碱片,表明该院临床对这3种抗菌药的选择倾向性比较大。在这前20种抗菌药物中口服药只有2种,注射用药物比例占90%,从某一角度表明注射用药物价格较口服药要高。购药金额序号与DDDs序号比值各药差距较大,最小的注射用头孢吡肟为0.15,最高的头孢呋辛酯胶囊为6.50,表明该院购药金额与用药人数同步性较差。见表2。
2.3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该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有选择药物不当、用法用量不规范、用药时机不当、联合用药指征不明、无适应证用药、越级使用以及重复用药等情况,其中选用药物不当和用法用量不规范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36.58%和28.01%。见表3。
注:表中使用量的单位以各种药品剂型不同而不同。各剂型单位分别为片剂为片,胶囊为粒,注射药品为瓶,混悬剂为袋;DDDs:用药频度;DDD:限定日剂量
3 讨论
3.1 头孢呋辛使用量和用药频度排名
全部使用量统计排序并不能反映该院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的选择倾向性,主要受用药剂量影响,表1中列出了使用量前20种抗菌药的用药频度DDDs,不难看出由于使用方便,口服剂型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特别适合于门诊患者的治疗,DDDs前10位的品种口服剂型就占了9种。
注:表中使用量的单位以各种药品剂型不同而不同。各剂型单位分别为片剂为片,胶囊为粒,注射药品为瓶,混悬剂为袋;DDDs:用药频度
注:一张处方上可能有一个以上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就具体药物而言,使用量和DDDs都排在第1位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本品为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唯一兼具抗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的广谱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相当稳定[9]。头孢呋辛钠与同类产品相比较,价格比较适宜,更易被广大患者接受,这是其在临床上倍受青睐的重要原因[10]。
3.2 头孢菌素排名靠前的合理性分析
头孢菌素类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较为安全,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是一类高效、低毒的重要抗生素[11],这从表1中可以看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无论在使用量还是购药金额上都占有较大的比例。由表2可看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的序号比值等于1,说明该类抗菌药购药金额与用药人数的同步性很高。
3.3 医嘱处方点评实例分析
医嘱处方点评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不合理的表现主要有药物选择不当、用法用量不规范、无适应证用药、预防用药时机不当、重复用药、联合用药指征不明确以及越级使用等[12]。
选药不合理主要是指选择的抗菌药物对于患者来说并不是最合适的,包括疗效、费用等,可能是针对的菌类不适宜或者用药起点过高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克林霉素等属时间依赖性的抗生素,此类抗生素无抗菌后效应,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体内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半衰期一般较短,每日1次给药血药浓度有很长一段时间低于最低抑菌浓度,不合理,正确的给药方案是剂量不必增大,分成每日3~4次给药[13]。
具体实例:某患者经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医生给其开了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静滴和口服头孢呋辛酯胶囊。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引起,有自愈性,予以对症治疗即可。若为细菌感染或病毒继发细菌感染的,方可使用抗菌药物。可选青霉素或口服大环内酯类或一、二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4]中明确规定,对于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该患者使用的药物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存在问题:(1)选药不适宜。(2)用法用量不适宜。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15],根据说明书,给药量为每次2 g,每8小时或12小时静滴1次。该处方的用量为2 g,1次/d,不能保证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3)联合用药不适宜。该患者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静滴外,还服用头孢呋辛酯胶囊。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属于加酶的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酯属二代头孢菌素,不符合抗生素序贯疗法用药原则[16]。
无指征用药,顾名思义,就是在无法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的情况下使用抗菌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应用抗菌药物指征。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牛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以及病毒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17]。例如处方中犹如以下情况的并不少见:处方诊断为腹痛查因,尚未做出最后诊断即使用抗生素。
用药时机不当主要针对的是医嘱点评,主要包括术前用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具体实例:某住院患者因右腹股沟直疝进行手术,该手术为Ⅰ类切口手术,手术过程中有补片置入,留插尿管,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18],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术前0.5~2.0 h内给药,或麻醉诱导时(切开皮肤前30 min)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术后用药应不超过48 h。长时间放置引流管或引流物不是持续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指征。本病例未在术前预防用药,术后用药达5 d。
出现以上各类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医嘱处方点评来看主要是临床医生对各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掌握还不够,尤其是对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药品不良反应方面的知识不足[19],但也不排除在开具处方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自主性。
4 结论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07)12-0554-04
外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指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性用药。主要针对的感染类型为:切口浅部感染、切口深部感染、器官和腔隙感染。阑尾炎是一类常见的急性腹部外科疾患,围手术期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治疗方法应用普遍。手术前后应用抗菌药物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耐药菌的产生、医药费用等密切相关。本文以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为调查内容,对外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6年1-12月阑尾炎手术病例共126例。其中男64例,女62例;年龄7~82岁,平均年龄42.24岁;住院时间2~14 d,平均7.8 d;择期手术2例(1.6%),急诊手术124例(98.4%)。逐例填写调查表,取得病例的基本信息、治疗过程、用药信息等内容。
1.2 方法
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和临床诊断,将12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分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8例,急性坏疽性7例,急性阑尾炎3例,阑尾炎30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27例,阑尾周围脓肿1例。全部患者行血、尿、常规、胸部X线、腹部B超等检查,113例(89.7%)患者术后切除,标本作病理诊断检查。依据患者年龄、性别、出入院时间、诊断结论。使用抗菌药物名称(含剂型、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日、联合用药和切口愈合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抗菌药物按《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进行分类。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和治疗性应用的合理性判断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标准。
2 结果
抗菌药物的应用种类:126例病例应用的抗菌药物品种包括6大类18种,主要为静脉给药,部分病例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或治疗过程中变换品种,有75例在静脉输液疗程完毕后口服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有2例前后应用抗菌药物达5种。所以总用药例数279例次,远远大于126这个数字,根据各种药物的实际使用例数/总例数计算其使用率,前5位依次为头孢呋辛钠(71例)、左氧氟沙星(43例)、甲硝唑(42例)、替硝唑(24例)、头孢噻肟钠(17例)。此5种药物占全部用药的70.6%(详见表1)。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情况:126例患者应用1种抗菌药物仅9例(占7.1%),应用2种的有101例(占80.2%),应用3种的有16例(占12.7%)。由于部分病例在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出现二联及以上的联合用药,所以用药例次远远大于病例数。联合用药品种以头孢呋辛钠与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替硝唑等合用居多,共有45例。联合用药情况见表2、3。
用药时间及疗程比较:126例阑尾炎手术病例中,有21例为手术日前开始用药(16.7%),其余均为术后当日用药,见表4。所有病例均至拆线才停药,术后用药 ≤3 d者只有6例(占4.8%),用药时间 ≥7 d者21例。术后停用抗菌药物的时间比较见表5。
3 讨论
3.1 药物选择
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选择根据手术中的易感因素(病人因素、术前处理)、手术创伤大小、时间长短、切口类别及术中的污染程度而确定。根据全球权威性循征医学GUIDE LINE-SIGN的指导意见,阑尾炎手术是高度推荐预防用药的手术类型。其品种选择应以相对广谱有效安全的药物为主,其中头孢菌素类为首选,其优点是抗菌作用强、毒性低、过敏反应少等。其中第2代头孢菌素特别适用于清洁-污染手术的预防,但一般不使用具抑菌作用的喹诺酮类药物。126例阑尾炎手术中有80例次应用具有较高的抗厌氧菌活性的硝咪唑类药物,使用频率为28.7%。有43例次使用第3代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使用频率达15.4%。有82例次使用第1、第2代头孢菌素类,使用频率达29.4%。
3.2 联合用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联合用药有明确的指征范围,对于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及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易耐药性病原菌的感染应联合用药。本次调查中,除有9例单用外,117例采用联合用药。其中同时应用2种抗菌药物的有101例,同时应用3种抗菌药物的有16例,联用的品种主要为头孢呋辛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硝咪唑合用,共52例次,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细菌繁殖期快速杀菌剂,而硝咪唑类具有抗厌氧菌作用,两者联用可扩大抗菌谱并增强疗效,联用基本合理。但联合用药中也存在指征掌握不严、药物选用随意性大、协同针对性不强、抗菌谱覆盖重点不明确等问题。如氨基糖苷类和抗厌氧菌联用1例,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强大的抗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对厌氧菌无抗菌作用,一般只用于阑尾炎术后由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严重切口感染。预防用药中一般不应使用。有1例术后用美洛西林钠+阿奇霉素+头孢呋辛钠,将繁殖期杀菌剂和抑菌剂联合使用,发生相互拮抗,属不合理用药。广谱青霉素合用也属不合理应用。
3.3 用药时间
根据患者的手术及抗菌药物应用的先后顺序,用药时间可分为手术日前、术后用药。大量的对比研究证明,手术后增加用药的频次和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降低手术后感染率。外科手术患者术前0.5~2 h给予抗菌药物1次,若手术时间超过3 h,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增加给予抗菌药物1次,以保证药物有效浓度覆盖手术的全过程,对于无并发症的患者,应在术后24 h停用抗菌药物。阑尾炎手术预防用抗菌药天数一般为1~3 d为宜[1,2]。本次调查中,无一例在术前0.5~2 h给药,手术日前应用抗菌药共21例,疗程平均1.1 d , 术后预防用药105例,平均使用天数5.4 d,其中有10例(7.9%)超过8 d。疗程明显偏长,欠合理。术后“不拆线就不停抗菌药物”的习惯,仍根深蒂固存在于部分医师的意识中。
3.4 给药次数和剂量
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时间取决于药物的种类、半衰期、有无抗生素后效应(PAE)及其持续时间以及维持杀菌作用依赖因素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属时间依赖型抗菌药,消除半衰期较短,仅为0.5~2 h,需一日多次给药。但头孢曲松例外,因消除半衰期长达6~8 h,故一般每日剂量分1~2次给药即可。氨基糖苷类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半衰期较长,属浓度依赖型抗菌药,每日剂量可1次给药。半衰期长的品种如氟罗沙星、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每日给药1次。本次调查的126例中,静脉给药全部采用一日1次方案,即使敏感的抗菌药物,也不能产生应有的预防、治疗效果。杀菌作用呈时间依赖性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用药间隔不能太长,每隔6~8 h为宜[3]。
参照常用抗菌药物剂量,根据每个患者的体重,本次调查中存在抗菌药物超剂量使用现象。使用甲硝唑的患者中有29例存在超剂量现象,使用头孢噻肟钠的患者中有5例年龄7~12岁、体重27~38 kg的儿童亦存在超剂量使用药物现象,使用奈替米星有1例临床应用0.4 g/d,而常用剂量为0.165~0.33 g/d。
3.5 用药方法
肌肉注射、口服给药存在吸收上的个体差异,不能保证有效药物浓度,不宜采用。静脉给药通常以静滴为主,根据抗菌药的种类、作用机制、稳定性及毒性,应注意每次使用的溶媒品种、容量及滴注时间。绝大多数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溶媒100~200 mL,滴注时间在0.5~1.0 h内[4]。本次调查中大部分溶入于500 mL溶液中,少部分投入于250 mL溶液中,而且有10例使用头孢曲松钠的患者都应用静脉推注的方法,应避免静脉推注,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时难以终止给药,也不宜加入大量溶媒长时间内缓慢滴入,因室温下药物易降解使过敏反应发生率增高。
4 结语
通过126例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调查表明,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欠合理,问题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使用时间掌握有待提高,特别是术前预防用药的重要性尚未认识,使用疗程过长,无指征频繁换药、给药次数不合理、超剂量等。联合用药缺乏严格的用药指征,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大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宣传力度和使用督察,对预防性抗菌用药的方法进行培训,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杨新云,杨冬阳、肖翔林,等.145例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68.
2 张建民、冯玲玲.402例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5):336.
3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撰写协作组.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J].中华外科学杂志,2003,41(6):467-470,552-554.
4 张永信.制定抗菌药物科学的给药方案[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7):16.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7分)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2、可辅以抗菌药局部应用的情况有:()
A化脓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 B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
C隐球菌脑膜炎 D化脓性腹膜炎 3.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4、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5、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A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 B长期用药预防
C晚期肿瘤患者 D风湿热复发
6、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7、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A手术后3天 B术后24小时C术后1周D用至患者出院
8、应用头孢哌酮时应给患者补充:()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Kl
9、肾功能减退时,必须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糖肽类 B克林霉素 C利福平D大环内酯类
10、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氯霉素B庆大霉素C红霉素酯化物D利福平
11、厌氧菌感染不可以选用:()
A亚胺培南B氨基糖苷类C甲硝唑D克林霉素
12、治疗肠球菌属感染首选:()A氯霉素B氨苄西林C左氧氟沙星D头孢唑林
13、下列药物中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者有:()
A氨苄西林B头孢曲松C头孢他啶D头孢呋辛
14、有神经肌肉阻滞不良反应的药物为:()A青霉素B氟喹诺酮类C氨基糖苷类D头孢菌素
15、新生儿感染治疗不宜选用:()A环丙沙星B头孢曲松C青霉素D以上都是
16、妊娠期不宜选用的抗菌药有:()A青霉素B头孢呋辛C环丙沙星D磷霉素
17、氨基糖苷类对以下那种细菌抗菌活性差:()
A大肠埃希菌B肺炎链球菌C铜绿假单胞菌D肺炎克雷伯菌
18、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A克林霉素B亚胺培南C庆大霉素D青霉素
19、老年感染患者一般不宜选用:()
A青霉素类B克林霉素C氨基糖苷类D头孢菌素类
20、属于FDA妊娠期分类B类,孕妇可使用的抗菌药为:()
A环丙沙星B庆大霉素C青霉素D四环素
2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适用于以下何种病原菌感染:()
A肺炎链球菌B厌氧菌C革兰阴性菌D以上都是
22、下列哪个药物的皮疹发生率最高:()
A头孢唑林B红霉素C氨苄西林D磷霉素
23、MRSA菌株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下列哪一种抗菌药耐药:()A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B万古霉素C利福平D氯霉素
24、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效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D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E以上都是
25、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不适于治疗下列哪项感染()
A流感嗜血杆菌B大肠埃希菌C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D溶血性链球菌
26、关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门、急诊中常见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可以选用本类药物治疗 B妊娠期、哺乳期患者避免使用
C新生儿、婴幼儿、老年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明确指征时应根据血液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
D本类药物不宜与强利尿剂合用
27、成人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治疗,首选药物()A氯霉素
B喹诺酮
C氨苄西林
D万古霉素
28、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在术前()小
时给药
A 1-B 0.5-2
C 2-D 3-4
29、抗结核病药物中杀菌作用最强的是()A异烟肼 B利福平C链霉素 D吡嗪酰胺 30、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首选药物是()A青霉素 B多西环素 C红霉素 D氯霉素
31、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32、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
A.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C.真菌 D.支
原体
33、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
体
34、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35、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A.疝修补术
B.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36、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 A.青霉素 B.头孢拉啶 C.头孢哌酮 D.万古霉素
37、抗菌药物疗程,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A 24-48小时 B 48-72小时 C 72-96小时 D 5-7天
38、对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B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用于个别情
况
C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D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可先经验用药,但不宜联合用药
39、感染患者行细菌学检查的最佳时机应是()
A.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B.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C.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D.以上都不对
40、关于喹诺酮类抗菌药,错误的是()
A国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中,对喹诺酮类耐药株已
达半数以上
B不宜用于有癫痫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 C可能引起皮肤光敏反应,关节病变,肌腱段裂等
D可用于治疗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
41、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其化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用药的原则,错误的是()
A对获得性耐药患者的化疗方案中,至少包含2种或2种以上患者未曾用过或病原菌对之敏感的药物
B忌中途单一换药或加药,不可随意延长或缩短疗程 C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耐药,无须改变正在执行的方案 D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爱滋病患者避免使用乙胺丁醇
42、神经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院内感染菌为:()
A.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肠球菌属 D.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43、ICU发生院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
A. 革兰阴性杆菌 B. 肠球菌属 C. 铜绿假单胞菌 D. 肺炎克雷伯菌
44、胸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院内感染菌为:()
A.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肠球菌属 D.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45、对于头孢菌素认识错误的是()A.治疗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感染,最好选择头孢唑啉
B.随着头孢菌素代别增加,抗阴性菌活性增加 C.随着头孢菌素代别增加,抗菌谱扩宽 D.第四代头孢菌素抗阳性球菌活性最强
46、外科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中不正确的是()A.手术感染将导致严重后果的外科手术需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B.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48小时 C.大部分手术都应该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D.外科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目的在于预防外科切口或手术污染菌感
染
47、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要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克林霉素B.利福平C.红霉素D.头孢他啶
二 是非题(每题2分,共28分)
1.大环类酯类(除酯化物和克拉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可妊娠全过程应用()
2.治疗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新氟喹诺酮类()3.治疗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
4、SMZ—TMP适用于治疗卡氏肺孢菌肺炎()5.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6.所有?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不宜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即使体外药敏结果显示敏感()
7.头孢唑啉可用于治疗MSSA、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属所致感染()
8.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未成年人()
9.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万古霉素()
10.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无需合并抗厌氧菌药物()11.治疗不典型病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
12.两性霉素B静滴时较少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事件()13.氟喹诺酮类药物适用于各年龄段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治疗()
14.某些头孢菌素如头抱哌酮较大剂量使用时可有出血倾向
()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有哪些,应何时
开始给药?
2、列举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的抗微生物药物有哪些类?
四、连线题(每题5分)
请将以下抗菌药物与其最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连线:
牙釉质形成不全 头孢曲松钠
血糖紊乱 氯霉素 红人综合症 林可霉素 伪膜性肠炎 加替沙星 灰婴综合征 万古霉素 新生儿核黄疸 四环素 听力减退 庆大霉素
五、案例分析:(每题10分)
根据院长业务大查房出现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面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一些整改措施。
1、加大培训力度和医院下发的文件的学习。在全院范围内(特别是临床科室),针对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
2、指导临床科室建立相关的材料和自查评价。
3、制定统一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标准、自查评价记录本(此本已经开始做了)。
4、调整我院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此情况统计近两年的数据进行评价,真正计算出和临床科室的数据,在通过讨论制定我院各科室的指标。
5、临床各科室主任相互之间进行观摩每一个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记录和病例以及病历的记录等。相互学习借鉴,相互提高短板。
医院经过2012年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和治理,总体上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得到了提高,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很好,平均使用率为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24%,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值较高(全院DDD值为53.4),临床23个科室中有13个超过医院规定的标准值,超标严重的科室有颌面外科、眼科、骨科、消化内科、急诊、妇产科、耳鼻喉科。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仍然存在诸多不合理性,部分指标达不到国家要求,原因主要有:
1、临床医生合理用药知识水平不够,或思想观念未转变,盲目使用;
2、少数科室疏于管理,科主任没有进行严格监督管理;
3、部分医生医德医风还有待加强和提高。
2013年医院将继续进行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处方和住院病历检查,加强临床药师下临床工作,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同时加大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的处罚力度,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结合目前临床科实际存在的问题,2013年医院专项治理的重点和计划如下:
1、大力整治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现象。
目前我院部分科室和医生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不重视,2012年抽查的23个科室中有20个科室存在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现象,所占比例为86%,特别是初级职称医生使用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现象非常普遍。初级职称越级使用比例为75%,中级职称越级使用比例为33%。
2013年开始,医院要进一步加强有关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采取强有力的处罚干预措施,特殊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病人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必须由科主任审核并填写《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申请单》方可使用,对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每月进行质控扣分,通报批评,越级最严重的将被停止处方权。到年底基本杜绝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现象。
2、治理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档次高、时间过长现象。
我院外科手术特别是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和时间还存在较不合理现象,今年要求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按卫生部规定推荐的常用品种使
用,避免使用档次高、价格贵的抗菌药物,同时使用时间原则上要求不超过72小时。
3、整治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及无依据随意更换抗菌药物。
2012年临床治疗用抗菌药物送检率仅为7%,低于国家规定30%。医生对于
抗菌药物的选择依然是以习惯或经验为主,较少进行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2013年要提高送检率,特别是对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患者,原则上要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接受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从而做到使用和更换抗菌药物有依据,避免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4、降低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2012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53.4,超过国家规定的40标准。2013年医院将每月对各科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送检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将有关结果及时予以通报,对未达到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科室及个人进行通报,对科室负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每月进行质控扣分。力争2013年全院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强度降低到40左右。
5、整治临床异常使用抗菌药物现象。
2013年继续对抗菌药物使用量(金额)排名前十位的药品进行统计,分析
其变化趋势,并对使用量出现异常的品种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干预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每季度召开药事会对严重异常使用抗菌药物做出停药处理,对不合理使用的医生和科主任由医务处或院领导进行诫免谈话。
经过近两年特别是2012年的专项整治活动,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有所提高,但尚未全部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提出的要求,在2013年最后一年的整治工作中,医院将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奖惩制度。对做得好的科室予以表扬奖励,对超标严重且改进力度不大的科室予以批评及处罚,对于不合理应用问题严重的个人,医院将依规给予警告和暂停处方权等处理,从而把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好,把各项制度落实好,建立长效机制,使专项整治活动收到预期的成效。
市第三人民医院
1资料与方法
按月随机抽查我院2009年1月-12月门诊西药处方8961张, 根据调查目的, 参照《新编药物学》 (第16版)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药品说明书以及文献资料对其中3151张抗菌药物处方中的332张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3151张抗菌药物处方中, 不合理用药处方332张, 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10.54%。发生不合理用药较高的是给药方法、药物选用、用药疗程、药物相互作用等。经过点评分析, 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给药间隔不合理
β-内酰胺类注射剂按每天1次给药, 如头孢米诺4.0g, 每天1次;注射用无水头孢唑林钠1g, 每天1次;头孢哌酮/舒巴坦4.5g, 每天1次等。这是医师为了减少护士工作量, 减轻患者痛苦, 减少输注费用而采取的做法。根据抗菌药物药动学特点及其后效应性质, 除少数抗菌药物 (如头孢曲松) 外, 大多数抗菌药物应将1d量分2~3次给予[4]。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于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其抗菌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体内血药浓度较长时间维持在最低抑菌浓度以上, 而该类药物的血浆消除半衰期比较短 (0.5~1h) , 每天须多次用药才能维持所需的杀菌浓度。此外该类药物的抗菌后效应时间也较短 (或无) , 所以该类药物应按每天2~3次给药, 而对半衰期长 (6~8h) 的头孢曲松, 宜在日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单次给药。呼吸科门诊处方:罗红霉素分散片 (严迪) 150mg口服, 每天3次, 严迪属缓释制剂, 缓释制剂为长效制剂, 作用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可达12h, 每天2次给药即可。
2.2 药物选用不当及无指征用药
诊断足背部蜂窝组织炎, 处方予头孢曲松2.0g, 每天1次静脉滴注抗感染。急性蜂窝组织炎需静脉联合使用抗菌药兼顾厌氧菌。针对其主要病原菌化脓性链球菌宜选用青霉素类、1代头孢、克林霉素。3代头孢对链球菌作用差, 不足以防治链球菌感染, 抗生素选用起点偏高。风疹、湿疹及过敏性皮炎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缓释片、克林霉素。这几种病是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 选药宜选择激素或抗组胺药对症支持。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即使用左氧氟沙星 (氟罗沙星) +克林霉素。上呼吸道感染常是由病毒所致的自限性疾病, 给予对症治疗即可痊愈, 不需用抗菌药物, 合并细菌性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患者, 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治疗[3,5]。诊断为带状疱疹患者给予氟罗沙星, 带状疱疹为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宜选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对症治疗。无感染症状或病毒性感染却使用抗菌药物是无效的, 而且易致机体产生耐药。
2.3 盲目联合用药
无联合用药指征而联合用药, 其原因可能是担心细菌容易耐药, 害怕感染不易控制, 延误病情。盲目联合用药, 不但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和不良反应, 还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所以应严格掌握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抗菌药物联用应有一定指征, 如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混合感染) 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需减少另一药物的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等。抽查发现某胃溃疡患者, 处方予洛美沙星0.4g+阿莫西林舒/巴坦1.5g+替硝唑100ml, 静脉滴注, 2次/d。阿莫西林/舒巴坦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广谱青霉素的复合制剂, 保护阿莫西林不受β内酰胺酶水解, 同时也增强其抗菌效果, 扩大抗菌谱, 使其不仅对G+菌、G-菌同时也对厌氧菌有效, 三联用药无必要, 单用阿莫西林/舒巴坦即可。在短时间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会明显增加。活菌制剂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也较常见, 如活菌制剂双歧三联活菌片 (金双歧) 与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合用。这些合用均是不合理的。
2.4 疗程过长
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注射剂0.5g, 每天1次×12d。阿奇霉素血浆半衰期为35~48h, 对细菌细胞膜有很强的渗透作用, 其在组织中的浓度是血中浓度的10~100倍, 一般3~5d为1个疗程。如果用药时间过长, 可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
2.5 溶媒选用不合理
抽查的门诊输液处方中常见氟喹诺酮类药物如依诺沙星、左氧氟沙星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稀释溶媒。依诺沙星、左氧氟沙星用含氯离子的强电解质溶解, 因同离子效应、盐析作用而产生沉淀, 影响疗效, 增加不良反应, 宜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6]。泮托拉唑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 泮托拉唑为碱性药物, 在酸性葡萄糖中不稳定易引起淡红色沉淀, 宜选用中性的生理盐水作稀释溶媒, 又由于其对光不稳定, 溶媒量宜控制在100ml左右, 于30min内滴完。1例右肺炎患者, 处方头孢曲松钠 (罗士芬) 2.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为第3代头孢菌素, 主要用于敏感的G-杆菌和部分敏感的G+球菌的严重感染。头孢曲松钠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提示, 由于可能会产生药物间的不相容性, 不能将本品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需联合用药时应分开使用。
2.6 剂量不合理
如成人一次口服头孢拉定胶囊0.25g、阿莫西林胶囊0.25g、庆大霉素片4万U、加替沙星胶囊0.1g每天3次等, 这些用量明显不足, 违背了应用抗感染药必须遵循最小有效剂量的原则, 达不到最小抑菌浓度, 影响治疗, 细菌易产生耐药性, 给以后的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1例72岁肺部感染患者, 予依替米星注射剂0.3g, 每天2次静脉滴注, 次日即出现双足背及脚趾麻木、肿胀, 后将剂量调小至0.3g/d, 麻木、肿胀感逐渐消失。依替米星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可能发生神经肌肉阻滞现象, 其药品说明书明确提示, 成人剂量0.2~0.3g/d, 分1~2次静脉滴注, 剂量过大或过量, 会使不良反应增加。
2.7 药物相互作用
2.7.1 毒性加强:
支气管炎患者, 处方用药克林霉素+阿米卡星, 两者联用抗菌谱扩大, 然两者均具有神经肌肉接头阻断作用, 联合应用使神经肌肉传导抑制加强, 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可引起呼吸肌抑制, 导致严重后果。1例口腔溃疡患者使用克林霉素+替硝唑, 两者都对厌氧菌及球菌具强大抗菌活性, 经肝脏代谢, 联用并不能增加抗菌效果, 反而会使肝功能损害机会增加。
2.7.2 不良反应增加:
某鼻咽癌术后化疗患者, 因受凉诱发肺部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 处方予头孢孟多2.0g, 每天2次,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 每天1次, 均静脉滴注。头孢孟多影响肠道维生素K合成, 干扰机体凝血功能, 联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可能导致患者出血。宜改用不影响凝血功能的头孢呋辛或头孢曲松, 同时补充维生素K1。 氨茶碱和左氧氟沙星常用于支气管炎患者, 左氧氟沙星是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 典型的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和某一亚类 (CYP1A2) 抑制剂, 抑制氨茶碱的CYP1A2代谢, 并使其血药浓度明显增高20%~30%, 应减少氨茶碱剂量;氨茶碱的剂量个体差异很大, 过量可致严重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心律失常、昏厥等中枢神经毒性症状[7]。
2.7.3 药理性拮抗:
静脉滴注克林霉素注射液同时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 两者均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 可竞争同一靶位而产生拮抗作用。
2.7.4 速效杀菌剂+速效抑菌剂:
如牙龈炎患者口服头孢克洛片+罗红霉素胶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可快速在细胞的繁殖期杀菌;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属于静止期抑菌剂, 药物进入细胞后使细胞处于静止期, 而使头孢菌素类无法起到应有的杀菌效应, 所以两者不宜同时服用。
2.7.5 理化性质改变:
左氧氟沙星+痰热清, 前者偏酸性 (pH3.8~5.8) , 后者偏碱性 (pH7.5) , 合用属酸碱配伍禁忌, 毒性相应增加, 应避免在同一容器中混合, 或滴完前者续接后者前先用葡萄糖注射液冲管, 以免输液管内余液析出沉淀。
3讨论
通过调查分析, 发现我院门诊处方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临床药师每月进行处方点评, 将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问题的信息和建议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 可使医师加深对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了解, 促使药师不断强化、更新自己的药学知识,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处方管理办法.第53号.2006.
[2]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3]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4]黎月龄, 郑企琨, 毕绮丽, 等.临床合理用药调查与分析[J].广东药学, 2003, 13 (3) :52-54.
[5]符翠莉, 荣延平, 陈晓宇.我院2006年门、急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分析[J].广西医学, 2008, 30 (1) :79-80.
[6]陆卫英, 邓晟, 尹桃, 等.我院呼吸科门诊输液中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8, 5 (5) :35-36.
【关键词】骨科;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53-0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我院电子病历系统,调取2012年1月-2月期间骨科所有出院患者病历,从中筛选I类切口患者病历,将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出入院时间)、手术情况(手术名称、手术时间、切口类别、切口愈合情况)、动态化实验室检查阳性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相关信息(药物名称、剂量、用法、使用起始时间)填入设计好的表格内,进行统计分析。
1.2 病历审查标准:①《新编药物学》、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③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综合评价;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率分析 在此次调查的104例骨科I类切口患者病历中,64例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有异物植入的手术如切开内固定术占51例),抗菌药物使用率达61.5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规定:清洁手术(即I类切口手术)“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以下情况如“异物植入手术”时可考虑预防用药;且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2〕32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中规定:“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同时我院《阆中市人民医院与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责任状》中对骨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规定为“不超过65%”,因此骨科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基本合理;
2.2 术前2h-30min给药率分析 按我院规定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2h给药率应达100%。64例病例中仅有38例术前2h-30分使用抗菌药物,术前给药率为59.38%,属不合理。
2.3 术中抗菌药物追加情况分析 64例病例中有4例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其中1例为术前给药,术中再次追加,但其他3例为术前未用,术中使用,属不规范使用情况;
2.4 术后用药天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规定“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在此次调查中有39例病例总预防用药时间超过24小时,平均为2.69天,较为不合理。其中有患者57岁,诊断为“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手术时间为“2小时10分”,但其术后使用抗菌药物长达6天。
2.5 抗菌药物用药品种 此次调查中共涉及4类9个品种抗菌药物,使用频次从高到低前3位分别为萘夫西林、克林霉素磷酸脂、头孢硫脒;(其中有更换抗菌药物的病历,所以使用例次数为68例),见表2
由表2可知,此次调查中骨科临床医生倾向选用“萘夫西林、克林霉素磷酸脂”等抗菌药物,而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一般骨科手术,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因此我院骨科使用抗菌药物品种较为不合理;
2.6 其他不合理情况:
2.5.1 用法用量不对 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除外)、青霉素类、克林霉素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平均最低抑菌浓度时间,因此维持这类药物临床药效的关键是延长有效浓度时间,由于以上药物血浆消除半衰期短,要求每6-8h给药1次,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但我院医生习惯采用大剂量,每日qd或bid给药,这容易造成短时间内血药浓度过高,患者易出现不良反应,同时不能维持24小时有效杀菌浓度,易出现细菌耐药的情况;在此次调查中,用法用量不对出现34例次,占其他不合理用药情况的29.57%;如患者,58岁,女,行切开复位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使用“头孢硫脒2.5g,qd,ivgtt”;而头孢硫脒的消除半衰期为“1小时”,其正确用法用量为:一日2-4g,分2-4次给药。
2.5.2.溶媒体积不对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200ml,一般应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如患者,62岁,女性;术后使用“5% GNS 500ml + 头孢硫脒 2.5g,qd,ivgtt”;
2.5.3.换药缺乏依据 例:患者,43岁,男性,术前30分使用克林霉素磷酸脂,术中使用头孢唑林钠,术后使用萘夫西林,无换药指征;
3 结论
【关键词】药剂科管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94-01
抗菌药物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1];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2]。抗菌药物的使用,使许多细菌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随着抗菌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出现了严重的不合理应用现象,从而使耐药菌不断增加, 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3]、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日趋严重。抗菌药物都有毒性反应, 能对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造成轻重不等的损伤。不正确应用抗菌药, 可使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还有一种不良后果是产生“二重感染”[4],继而使新的感染、耐药菌感染、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常见。因此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促进其安全、合理使用成为医务人员工作的难点和重点[5]。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抗菌药物对引起感染的病原菌敏感,在感染部位有足够浓度以及对机体的干扰尽可能少。要做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应首先了解病人情况、抗菌药物特性以及感染的特点。目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表现为:(1)无指征滥用抗生素,非感染性患者病毒性感染使用抗菌药物;(2)选择不当,根据病情选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3)用药不当,用药量偏高或偏低,用药时间过长,给药方法和时间不当;(4)不合理配伍;(5)溶媒选择不当;(6)因理化性质改变引起的配伍不当;(7)个体给药化问题。
医疗机构要做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需要临床科室、药剂科、检验科、感染科等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再加上医务科严格监督管理。下面我从药剂科管理方面阐述几点建议。
1 抗菌药物的采购管理
药剂科负责全院药品的采购工作,抗菌药物首当其冲,制定严格的采购程序是实现合理应用的第一步。抗菌药物要按要求严格控制购用的品规数量,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根据药品安全性、疗效、性价比以及医疗机构自身情况等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目录并定期评估,有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 细致临床药师工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日前,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要求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8%。鼓励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作用,要求医院应当根据本机构性质、任务、规模配备适当数量临床药师,三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5名,二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3名,配备感染专业专职临床药师。并且,临床药师应当具有高等学校临床药学专业或者药学专业本科毕业以上学历;应当全职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指导患者安全用药。
2.1 临床药师查房:临床药师定期(每周2次)参加日常性医疗查房和会诊,了解药物应用情况,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审核用药医嘱或处方,与临床医师共同进行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实施与监护;参加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病案讨论。临床药师利用自己扎实的药学知识和丰富的药学信息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鉴别遴选工作;在用药实践中及时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不合用藥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合理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2 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是临床药师最密切关注的问题。临床药师在每日的查房过程中,不仅可观察到患者用药后的疗效,也能了解到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发生率, 以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临床药师及时对药物不良反应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上报,通过药讯让各临床科室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所认识,引起注意。对抗菌药物更要严密观察,防止不合理应用。
2.3 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及使用监控:处方点评是药师对医师处方开具的规范性及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和督查。严格把《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做依据,每月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意识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一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病例,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和不合理使用前10名,在全院公示、通报。
2.4 开展药物咨询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临床药师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药物信息咨询和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宣传;收集整理药学信息相关资料,向医护人员、药学技术人员尤其是患者提供有关药品信息;提供合理用药相关书面资料,如《临床常用注射剂可配伍输液与配伍禁忌参考表》、《临床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和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皮试及使用注意事项》等;举办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讲座;编撰药讯,报道医院药事讯息、有关药事法规及宣传合理用药方面知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3 药师资质管理
对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合格后授予调剂资格,方可进行药房调剂工作。
4 结论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一方面可治疗疾病、预防伤口感染,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另一方面可缩短用药时间,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并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而目前,临床上抗菌药物应用过多和滥用现象相当普遍,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和许多不良后果,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势在必行。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需要医务科、药剂科、检验科、感染科等密切合作加强监督。药剂科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药剂科的管理,细致深入药剂科的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 石海鸥,王力红,张京利等. 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干预前后对比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428-430
[2] 杨宝峰.药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7
[3] 肖永红,王进,朱燕等.Mohnarin2008 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377-2383
[4] 杨淑茵.抗生素临床应用中的误区[J].中国医疗前沿,2007,2 (14):91-92
关键词:药剂科,医院,用药管理,抗菌药,合理应用
目前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且品种较多,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也逐渐增多,进而导致细菌耐药性显著升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1]。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药物管理措施,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药剂科参与用药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滑县骨科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无术前感染患者1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中男52例,女41例;年龄10~81岁,平均年龄(45.2±5.1)岁。观察组中男53例,女40例;年龄12~79岁,平均年龄(44.8±4.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由药剂科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具体指导抗菌药物使用,即药剂师需要定期查房,并且详细记录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等情况,并且掌握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药剂师需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特点、药动学严密关注用药情况,重点分析患者所使用的抗菌药物是否能够有效消除细菌、缓解感染症状。并且还需要观察患者对于抗菌药物的吸收代谢及排泄情况。此外,药剂师还需依据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积极为其主治医师提出有效优化的治疗方案,并且给予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建议,避免临床发生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愈合情况,完全愈合:患者术后切口完全愈合;部分愈合:患者术后大部分切口愈合;未愈合:患者术后大部分切口未愈合[2]。愈合率=完全愈合率+部分愈合率。(2)观察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合理:药物具有较高试验敏感度,给药时间为术前2h及术后4d,两种药物协同使用,药物使用剂量和方法完全正确,未出现不良反应;基本合理:药物试验敏感度一般,给药时间为手术当天以及术后4~7d,3种无禁忌药物联合使用,药物使用剂量和方法基本正确,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不合理:药物试验敏感度较低,给药时间为术前1d以上和术后7d以上,3种以上有禁忌的药物联合使用,药物使用剂量和方法完全不正确,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总合理率=合理率+基本合理率。(3)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药物费用、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愈合情况观察组手术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观察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总合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药物费用、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比较
观察组药物费用、住院花费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抗菌药物主要有抗生素、抗菌中草药以及化学制剂等,目前临床上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并且随着临床医药学的发展,抗菌药物种类越来越多[4]。虽然抗菌药物治疗可有效抵抗细菌感染,治愈疾病,但在临床运用中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并且随着不合理用药和滥用抗生素的频率增加,耐药菌的种类也逐渐增多[5]。所以需要药剂科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用药管理中,尽可能避免临床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的出现。
药剂师有义务和责任为临床医师开处方药物提供有效依据,并且需要定期对临床医师开出的药方进行分析,对于出现的不合理处方,需立即告诉临床医师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6]。药剂师还应积极参加药剂科组织的抗菌药物查房,分析患者病历,掌握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剂量、治疗时间以及用药途径等。药剂师还应不断修正抗菌药物的使用,为制定合理运用抗菌药物制度打好基础;定期分析门诊和各科室患者的处方,统计抗菌药物在各科室使用比例,制作成统计表,清晰反映出各个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使用量以及是否存在滥用等不合理运用情况,然后通过公示的方式不断提高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一步起到监督效果[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愈合率、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总合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说明药剂师参与到用药管理中可有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并且加快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速度,提高手术效果。其原因主要为药剂师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有效调查,找出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用药情况,并且及时告知临床医师,从而提高用药合理性,促进患者愈合。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药物费用、住院花费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与徐建民[8]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药剂师参与用药管理可有效降低各项治疗费用,加快患者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其原因主要为药剂师参与用药管理可减少过度用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的意义重大,可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从而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关震平,康占媛.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8):1061-1064.
[2]柳琳,饶跃峰,冯胜民,等.2011—2013年杭州地区头孢类抗菌药物用药分析[J].药品评价,2015,12(14):40-43.
[3]马淑贞,张红旭,刘广全,等.我院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后使用情况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0):3930-3932,3936.
[4]程红勤,金颖,刘琛,等.PDCA循环在病区基数药品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10):1260-1262.
[5]舒薇,蒋瑾,徐剑良,等.上海地区3家医院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z1):152-154.
[6]李小云,王书杰,李冬梅,等.医院住院患者2011—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J].中国医药,2014,9(4):579-581.
[7]秦又发,彭均伟,张晓春.整治前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73-75.
【合理用药宣传系列之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推荐阅读:
新宁县中医医院合理用药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06-13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试题06-16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10-25
合理检查合理用药09-07
合理用药考评制度07-14
合理用药培训计划07-05
抗生素合理用药探讨06-19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09-22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管理制度09-15
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农药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