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描写月夜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作文:描写月夜(精选19篇)

小学作文:描写月夜 篇1

皎洁的月亮,闪烁的小星星,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月亮啊,月亮,请告诉我,你为什么有时是弯的,像一艘弯弯的小船;有时候是满月,像一个白色的玉盘。当你是个小船时,我真想乘坐你去天空探索;当你是个大玉盘时,我常望着天上月亮中的桂树发呆,想去探望嫦娥,给她带去我的祝福。

星星啊,星星,你为什么总像小孩一样眨着眼睛,难道你不怕冷吗?不,你是在给夜行人照亮着前进的道路,你是在显示自己的青春的魅力,在美丽的夜空中,你是在诉说一个个宇宙中的传说在漆黑而有美丽的夜空中你像我们的老师那只会的眼睛呀。

小学作文:描写月夜 篇2

一、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小学生的生活可谓多姿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二、巧借教材,感悟写法

如何用好这些生活的积累?怎样进行细节描写?教材就是很好的借鉴。

(1)认真观察,选择经典细节

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中,严监生临死的经典动作描写: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这是作者对严监生咽气前的一段描写。此时,严监生已气息奄奄,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并不重要的两茎灯草。如果严监生这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不要点灯草,要点最多只能点一茎灯草,费财啊!在这个经典的细节描写中,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

(2)准确用词,表现人物特点

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细节描写:“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三、及时交流,学会修改

俗话说得好:“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学生各自的观察,是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的。这样获得的观察素材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但不乏粗疏或片面。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交流,相互补充。每一次专门的细节描写练习或作文之后,教师都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这种交流。

一方面,将学生中的得意之作在班上朗读、传阅、张贴,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指导修改该用而不用细节描写的地方或者修改不成功的细节描写。

如在学习了《金钱的魔力》后,学生已深刻领会了托德“笑”中的含义,我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仔细观察生活中人物各种各样的“笑”,并让他们练习进行细节描写。课堂上,我选择了几个写得比较有特点的典型片段让学生主动交流,并且帮助同学运用所学到的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修改润色,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更活跃了。

学生(描写微笑):

我拨开重重的眼皮,映入眼帘的是妈妈一脸放心的微笑,“烧退了”这句话犹如轻松的音符,一直追随着她。(原文)

我拨开重重的眼皮,映入眼帘的是妈妈一脸雨过天晴的微笑,像那朝晖照亮黎明般热烈,像彩虹悬挂晴空般轻盈。“烧退了”这句话犹如轻松的音符,一直追随着她。(改文)

第二句的描写显然精彩多了,用一连串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妈妈慈爱的笑容,以及这笑容带给“我”的温暖。

在学生书面训练“细节描写”的基础上,引导阅读欣赏有关著作中描写“笑”的文章片段,如马克·吐温《金钱的魔力》中多处描写托德的“笑”的精彩语段,曹雪芹《红楼梦》中有关刘姥姥逗笑的精彩片段,范进中举时的“狂笑”片段。通过这些阅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从中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小学作文:描写月夜 篇3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文化蕴含的体现,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五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不难看出,对六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已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但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我常常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感到苦恼:如作文中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文理不通,思路混乱;假话、套话、空话长篇累赘,不知道自己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等等。一直思考着该怎么样进行写作教学,让学生们学到实处,真正提高写作水平。于是苦口婆心的说教,反复纠正错误,却收效不佳。思考着是不是可以改变一种方式,于是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通过以片段写作训练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高涨,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也有明显进步,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端正,增强了写作的兴趣。

所谓“作文片断”是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而进行的片断写作练习。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 。反之,连一段都说不流利,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可见,片段训练是为篇的训练打下基础的,基础不扎实,将直接影响学生作文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影响写篇的训练。片段训练则比写一篇文章更具可操作性,小学生生活积累有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有很多学生缺乏细腻、生动的描写,让学生进行环境、场面、四季、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想象意境等片段训练则比较现实,也可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片段训练的实质也就是分解训练,先分解,后综合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任务重,压力大,如何在教学中快速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为此,结合我的亲身教学实践和所阅读的资料,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片断描写的训练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巧用文本,举一反三

1.随文情境,练习片段。

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利用现有课本资源,依据课文创设的情景写话,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有动笔实践的机会。比如,在教《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下来;在读《理想的风筝》时,课前先让学生说说理想的风筝到底是怎么样的风筝,为什么要以理想的风筝作题目;学了课文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现在所理解的理想的风筝,再让学生把这两次的感受写下来。这些片段的训练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进行其他习作训练的时候会尝试表达自己的感想。

2.大胆想象,抒发情感。

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留有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想象、揣摩。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然后把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表达出来。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先让学生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又如《开国大典》,可以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一名当年参加开国大典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某一个动人场面及感受写下来。这样在读中练写,使学生在与课本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倾吐了自己的思想,表达了个人的见解;还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如《稻草人》,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

3.仿写迁移,提高能力。

课文提供的素材很多,比如语言表达的方式、安排材料的方法、写作的顺序等等均可借鉴。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仿写便是常用的且极有实效的练笔方法。课文中的名篇佳句是语言大师们苦心孤诣锤炼语言的杰作,是语言运用的范本。因此在感知课文后,抓住文中的美句让学生仿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固定的结构,是课文中结构整齐的句子或段落,可以是句式優美的句子。比如学了《怒吼吧,黄河》,可以仿照文章第四自然段的“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一段话,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等生活情景片断;还可以利用仿句侧重于训练学生的排比等修辞意识,增加语言的文采。如学了《山海关》可以仿照课文第四段“我真想……我又想……我还想……”的句式,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又如在教学《永远的歌声》开头和结尾时,可引导学生细读开头和结尾,理清这两个自然段的写作方法---首尾呼应,分析理解内容后,让学生学习它的表达方法,并用首尾呼应的方法仿写一个开头和结尾。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留心生活,积累材料。

没有平时的积累,就没有“文思如泉,笔走如神”,把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设计成一个个小片断。校园生活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是学生练习片断的好材料;自然课上介绍的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科学课上的小实验、小制作;体育课上生龙活虎的场面,以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都是学生的习作内容,也是学生表达材料的来源之一。常常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所思、所感。如:有一次语文课上,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快要下雨了。于是,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围绕“快要下雨了”说写片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校外生活,社会见闻,家庭生活,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景色的千变万化等等,更是取之不尽的材料,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并试着用恰当的语言来描绘,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积累表达材料。

三、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刊,开拓视野。阅读时注意作者是怎样造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细心推敲好词佳句,并摘录优美的词句段,细读成诵。全班学生轮流上台朗诵,师生欣赏评析。当学生朗诵完后,有意识问他从什么书报上看到的,为什么选这些句段。原来我做法是每天看课外书后进行摘抄,然而效果并不是很好,作用也不大,久而久之,还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并不多。后来在网上我发现有老师变“摘抄”为“摘默” 。比如:给学生的摘默内容是:“描写春天景物的好句” ,要求学生选中好句以后,要读读背背,然后默写下来。两周以后进行“背诵比赛”,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进行擂台赛,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展示“摘默”成果的舞台,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摘默”的兴趣。而且摘默的语言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交流,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子里,在习作时就可以“顺口拈来”,从而做到“厚积薄发”。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描写月夜作文600字 篇4

公路上各式各样的车从我眼前窜过,车灯汇集成了一道光束,相比之下,路旁高矮不一的建筑就显得宁静了许多,窗户中黄色白色的灯光又为夜增添了几分色彩。微微抬一下头,月亮的身影便浮现在我眼前。

月亮不算大,像是一个鼓鼓的半圆。较长的那一条边显得格外的亮,并且总是模糊的,怎么也看不清楚。月总追随着我,不知不觉驶入了一片云中,像把蘸了墨水的毛笔放到笔筒中似的,银白中泛着些黄色的月光散了,融到那片云雾中,如水一样。看不出是圆的形状,却如一片小小的海,缓缓的波动着,云彩的纹理就像海面上的波纹一样。在空中呈现出一番景致。

在云中穿行了会儿,云层逐渐变薄,渐渐散去。被拆散的月光也逐渐露了出来,像变戏法似的恢复原状,一点一点从云中显露出来,先是一个小尖儿,然后是宽宽的身子,如同一块儿切开的披萨。露出的月亮越来越大,刚才的月光又重新照亮了方向。

疾驰于高速路上,月亮也紧追不舍。车子开进一片高楼密集的地方,月很快就被遮挡住了,我的目光随着它,盯住挡着月亮的住宅楼。车继续向前开着,月光却没有出现。不晓得楼后面发生了什么,它停住了吗?它又融在云中了吗?

那栋楼在视野中变得矮小了。月亮还是没出来。突然,一抹月光从离我最近的那栋楼后闪身出来,原来从我的.角度看,每栋楼房的边都连在一起,形成一道墙,月亮顽皮地借着黑夜玩了一次“隐身”。

描写月夜的作文400字 篇5

夜,静静的,我走在院子里享受月亮洒下的银光。这时的月亮如同一个大玉盘倾洒银光,给花园中的长廊披上了一层银纱,荷花在月光下羞涩地合拢了花瓣。一群孩子在花园中玩耍发,月亮又赠给他们每人一件纱衣,孩子们披都会“纱衣”在月光下跑来跑去。

一缕轻柔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在了窗台上。窗台宛若镀了银。今天的月亮特别美,几颗闪闪烁烁的小星星,更给这月夜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整个世界仿佛沉浸在银色的光海中,我也置身在这月光之海中了。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星光又孤寂冷清了些,只有这温柔恬静的月光,才能这般恰到好处。月光浸染着整个大地,我的周围被月光照得雪亮,世界完全罩在圣洁的气氛里。

描写月夜景色的优秀作文 篇6

今天,我和妈妈拿上了一盒月饼和家人出去野餐,我和妈妈一直都在观赏月亮,这个月亮就是一个小淘气包,一会儿模糊,一会儿清楚。好家伙,他好象就是在和我捉迷藏。我想,一定要把他从云层中揪出来,这时,我拿出一块又圆又大的月饼,对向那正在高空生起的月亮。你瞧,他俩长得一模一样。此时此刻,我想,他一定是代表团圆吧!正在这时,月亮的周围发出了一道道美丽的光环。这一道道光芒四射的光环穿在今晚的月亮身上无比美丽。

我们全家人围坐在这美丽的月光下品尝着代表团圆的、生活甜蜜的月饼,坐在这烛光似的月光下,我想:不正是这月光照亮我们全家,万家灯火,心心相连,家人不在分开,心连心,手挽手。无私的月光既要让所有的人团员,又要当烛光照亮大地,照亮所有的.人。多多么不容易一年才赶上一次中秋节啊!

月夜感悟 篇7

在融融的月色中, 躺在班车床上的我, 身子随着车体摇晃而摇晃, 心里祈祷着今夜的旅途一路顺风。不久, 班车到了木康边防检查站——一个全国级的先进单位。在这里, 边防战士雷厉风行、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尽显在了查车、问人上, 每一次我都站在班车下目睹他们执行任务的全过程。盘问的问题总是从“你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开始, 期间随着你回答问题的深浅程度, 夹杂着诸多“为何如此这般”等一系列深刻并富有逻辑的推理性问题, 对于从未深入研究过此类问题的普通人来说, 很多时候会被他们问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 更甚者会被问得一肚子鬼火, 无处诉说。每当这时, 我都会想起丈夫跟我说的话:“他们很辛苦, 每天那么大的工作量, 面对这么多人、这么多车, 为了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 他们也是不得已的, 多体谅一下, 他们也不容易。”大概是丈夫和他们一样是一个战壕里的亲密战友, 又想到丈夫也是每天起早贪黑、兢兢业业地工作, 我对这样的情况有了其他人所不理解的宽容。

检查结束, 班车继续摇晃着前行, 我也准备睡觉。但奇怪的是, 平时上车就睡觉的我, 此时依旧没有睡意。“哎, 算了吧, 既然睡不着, 干脆就看看月亮吧。”心里这样想着, 也就把视线移到了车窗外。夜空里的月亮好圆, 几颗疏星围绕在它的周围, 若隐若现地调皮着, 银白色的月光均匀地扑洒在大地上, 透过贴有滤膜的车窗, 柔和地照在班车的床上, 很温暖, 也很慈祥。这时, 我庆幸自己没有睡觉, 不然就错过了这样的体验。

看着窗外美丽的月光, 忽然想到了很多事, 尤其是工作以来, 似乎就和月亮、月光有缘。

刚参加工作时, 因所在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工作的特殊性, 每年的元旦, 当年终结算顺利完成时, 墙上的时钟已早早迈过了零点, 从办公大楼走出来, 迎着我的多是明亮轻快的月光。在月光下, 同事们总是会互道一声“新年好”, 这应该算是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收到的最早祝福, 月亮也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把新年的第一天带到了我身边, 且是那么轻轻的, 柔柔的, 悄无声息的……后被调到了办公室工作, 本想着每年元旦终于可以与月亮“告别”了, 但当又一个元旦来临时, 没成想, 守护月光的使命还是不能够卸掉, 只是守护的时间、内容和缘由不同而已。是啊!月亮虽不说话, 但见证着我所做的一切……

月夜逢秋雨 篇8

『唐民皓』

原片光影平淡,反差很小,后期加工余地小,创作难度较大。创意的主要思路:一是把整体画面调整为蓝色调,营造夜色的气氛,同时保留画面上部树叶的红色作为点缀,以丰富画面的色彩;二是在画面的中间部位增加一缕银色的月光,以形成夜雾朦胧的氛围,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图片是使用Photoshop软件制作的。

操作步骤

1.裁剪图片。通过剪裁工具适当裁去了原片画面下部和左侧多余的部分,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紧凑。

2.调整对比度。用图像-调整-曲线工具,初步调整画面的明暗度,压暗竹林部分的亮度。

3.调整色彩。用图像-调整-色彩平衡、饱和度以及照片滤镜等工具调整画面色彩,调制出蓝绿的色调。

4.整体调暗画面,局部透亮。复制黑色背景图层,将两个图层的混合方式选用“正常”,并将背景副本的透明度降低至80%左右,以便可以同时看到两层画面的程度,然后擦去画面中间的部分,使画面形成透亮的感觉。

5.在画面中部的位置增加光束。选择白色云雾图片经过拉伸处理后粘贴于图片,透过自由变换工具形成自上而下的光影投射状态。

6.形成自然的光线边缘。调整两个图层的不透明度,用边缘模糊工具擦去光线边缘,并用动态模糊等工具增加光线的柔和度,使投射的月光看起来比较温润和自然。

7.合并图层,再调整画面。对画面处理感觉满意后合并图层,并对画面的色彩和对比度再做统一调整,尤其增加了上部红黄的暖色调,使画面更加丰富和充实。再用橡皮图章修掉素材中的一根铁管,制作完成。

『罗品禧』

素材图片光影平淡,色调普通,场景及构图虽然不错,但拍摄时机不理想。我通过后期做成秋雨中的效果,争取提升作品的意境。

操作步骤

1.打开原图片,首先进行色彩的调整,用魔棒工具选取画面上面的黄叶,复制一个图层,再调整色彩平衡,增加黄色和红色;选取背景图层,先压暗前面的竹林,再用色阶调整画面的明暗,再调整色调。

2.制造雨天雾气的效果,先新建一个图层,填充为白色,再选择滤镜—渲染—分层云彩,再选择滤镜—模糊—动感模糊;设置图层混合模式为“滤色”,“不透明度”为70%;再用橡皮擦,擦除墙身和黄叶部分。

3.新建一个图层,填充为白色,再选择滤镜—像素化—点状化,再选择菜单“图像”—“调整”—“阀值”。

4.再选择滤镜—模糊—动感模糊);设置图层混合模式为“滤色”。

5.复制一些黄叶,再选择滤镜—模糊—动感模糊,放在合适的位置,制造出片片黄叶飘落的感觉。合并所有图层,再用“色阶”调整一下整体画面的色调;再用橡皮图章修掉素材中的一根铁管。最后裁剪一下。

『综述』

描写月夜景色的句子 篇9

2、走出屋子来到阳台上,月亮就悬挂在我头顶上,散发着幽幽的清辉,皎洁而明亮。我看着它,仿佛它在对我微笑,那笑容伴着清辉荡漾开来。我想,我究竟多久没看过这般明亮的月亮了?是不是在每个晴朗的夜,这样明亮的月亮都在对着我们微笑,只是我们将它遗忘?

3、月亮又好似一位年轻活泼的母亲,常和星孩子捉迷藏,有时它藏在低矮的树梢后,有时它藏在险峻的山岭下,有时它藏在浓密的厚云里,星孩子总找不着她。

4、露珠干净透明,天上的月亮投影在她的波心,映射出又一轮月亮,草儿看着这一切,眼睛发直,眼珠一转也不转,俨然呆了的模样。在他眼中,披上月亮图案纱裙的露珠是他心中无人可比的美丽。他愿意就此沉沦。

5、今天的月亮好大呀!我走到小河边,那倒映在水中的月亮,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完美无缺。那轮冰清玉洁的皓月慢悠悠地在水中伏游着,泛着柔美的金光。

6、刚刚升起来的月亮倾泄下了一片清辉,月亮亮灿灿的,慢慢地,慢慢地变成了白色。月光静静地洒在了地面上,整个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层银色的光,镇上像被笼罩着薄薄的银纱。月亮穿过了云朵,将光辉洒在了马路上,马路就好像是用银子铺成似的。它还将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风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

月夜小学作文 篇10

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在墨蓝色的苍穹上,像一只晶莹的大玉盘,又像印在天上的一枚印章。而天空并不那么明朗,仿佛是身着一件暗色毛衣的老母亲,默默地站在月亮的背后,伸出了一只无形的大手,想把月亮挽留。月亮却没听母亲的劝告,固执地要走。于是,它就像个独自走夜路的孩子,蹒跚着从东方走来。我拿起身边的天文望远镜嘹望远处。从望远镜里我清清晰晰地看见月亮里面有了些黑黑的影子,我想,这应该是人们经常说到的“月海”吧月亮周围没有一颗星星,没有一点儿云朵,只有月亮独自高悬天上,显得很寂寞。它又似乎想找一个人来陪陪自己。于是,当我走动的时候它就悄悄地跟在我身后;当我停下的时候它又马上停下,好像在和我玩赛跑,就像一首歌唱的一样“月亮走,我也走”。

脚下的大海又是另一番光景。夜晚,大海显得黑洞洞的,仿佛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当五颜六色的灯光映入大海时,大海显得不再空旷,而是添加了一些鲜艳的色彩。

月夜狮泉河 篇11

河畔上平平展展,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卵石,河水就在这卵石滩里蜿蜒,时而分成七八个细蛇似的小股,时而又汇成一整条蟒蛇样的巨流,绿汪汪地打着转儿向下游流去。没有水的石滩上长着一坨一坨的水草,闻起来爽爽的,踩上去绵绵的,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惬意。隔不远几步,就冒起一两丛一人高的红柳树,黑幢幢的炸起些毛梢子,隐隐绰绰地让人看着神秘。倏地,红柳树的枝梢突然亮了一下,一只灰鸟儿“突”的一声飞起,化成一个黑影闪电般在我眼前掠过。这时月亮在东边的山头后冒了出来,晕白色,半圆形,柔柔地亮,嫩嫩地黄,清爽洁净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在它的辉映下,银河变成了一道浅浅的晕辉,两边密密麻麻地缀满了星星。这一切倒映下来,河面就泛起一层粼粼光斑,碎银一般软,一会儿在近處闪,一会儿又在远处跳。

我不想破坏这少有的清静,便找了一块平地斜躺了下来,想把这狮泉河天上地下的美景看个够。恍惚间,我觉得月亮从天上下来了,跃上我的身子,拂过我的面颊,翻起我的睫毛,滑过我的头发,脚儿轻轻的,步儿匀匀的,那盈盈的裙摆扫得我浑身麻酥酥地痒……睁开眼一看,才发现起了风,被微风掀动的细草在我身上抚摸。还没有走出那美妙神奇的陶醉中,耳边突然又响起了月光升腾的声音。这声音静静的,柔柔的,隐隐的,飘飘的,像微风拂动发梢般轻盈,似薄雾洇浸窗纸般细腻,如清泉穿过山涧般明快,像鸡毛扫过脖颈般妙美,听得我的心似化开了一般,身像飞起来一样。正在这时,忽听到走动的脚步轻轻,说笑的声音窃窃,睁眼一看,只见几对情侣肩靠着肩,手挽着手,向我躺着的石子滩走来。正是月上柳梢头的美好时刻,这美好的月色,这安静的河畔,这绵软的草地,本就是给这些年轻人相约准备的,哪是我一个四五十岁人来的地方?为了不引起他们的误会,我慌慌地逃出河畔,向路边的一块草地上走去。

草地是一马平川的大展滩,上面浮着一层乳白色的淡黄,晶莹的露珠在草尖上一闪一闪地摇晃,像击鼓传花般一直伸到远处的山梁。不远处积了一汪雪水,汇集成一块椭圆形的湿地湖泊,行走在边上,一股子清冷扑面而来,沁得人浑身上下都感到凉爽。水面上平平静静地倒映着天光,繁稠的星星在水中眨着眼睛,皎洁的明月在水中溢着清辉,深邃的苍穹显得更加深邃,柔和的月光显得更加柔和,似乎是谁把今夜的天反扣在了水里一样。离湿地不远处是一个红柳滩,几只野狗在柳丛中追逐嘻闹,看不清真模样,只觅得些黑影子,月光从树枝间筛下来,黑影子上就印出些斑斑驳驳的白点。

为了避开这些野狗,我转身来到一个土坎上。土坎上全是大石头,一丛丛立着,布局奇特,形状各异,每一丛旁边都有一条黑影,是月光送给的礼物。一只猫头鹰蹲在一块石头的顶端,双腿劲蹬,翅膀紧束,凶巴巴地审视着我这个不速之客,眼里迸射两道莹莹的绿光。一株无根沙蓬从草地上卷起,拖着黑影跳跃,这里一翻,那里一滚,翻着翻着就地打了个滚儿,然后一头向大石头上撞去。石头上的猫头鹰吃了一惊,像箭一样窜进了黑暗之中。

顺着猫头鹰飞走的方向,我来到了一个坐落在草坝上的村庄。村庄的背后有一座山峰,突兀兀的,像斧劈刀削过一样陡峭,山峰将影子投在村里,村子一半亮白,一半深黑,更显得安静和温馨。村边是一条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河,白亮亮的浪花在草甸上跳跃。村道像一条乳白色的银练,将一家一户的小院子轻轻地挽在一起。小院子都大方庄重,白色墙体,黑色檐头,棂形的玻璃窗子上透出一晕晕橘红。牛圈里牦牛反着刍,羊舍内绵羊打喷嚏,半山腰的寺庙里隐隐传来敲木鱼的声音。忽有一声婴儿的啼哭传来,引起了几声女人低低的安慰,也招来了几声懒懒的狗咬。

等到我返回阿里城的时候,月亮已经西斜,月光越来越白,小城安静得没有一丝声响,只有几团投地的云影在狮泉河上漫无目的地闲荡。

《日出印象》与《星月夜》之比较 篇12

一、造型语言

《星月夜》和《印象·日出》都是描绘风景的绘画, 他们都忽视对象的轮廓重视内心的感受, 绘画风格都已经趋向表现主义。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表现主义的时候, 我们更倾向于把它们和笔触联系起来。

《星月夜》是奔放的, 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 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 他运用波浪形、旋涡形和螺旋形的笔触来运载奔涌不息的情感, 粗犷豪放、充满大幅度的动势和紧张而强烈的节奏感。这种奔放的激情的有力的厚重的笔触, 是从大自然中抽取出的灵魂象征。《印象·日出》借助短小有力的线条, 每一笔线条都是一种运动的航迹。那是心灵的痕迹, 是对某种事物的一种精神上的认同。画面中太阳用短而清晰的直线笔触来描绘, 而天空则是用宽厚拙朴的色条。

《星月夜》的画面整体看似疯狂, 却有着某种内在的秩序。莫奈的《印象·日出》是一个飘荡着的、彩色的光幕, 这“幕”主要不是由物体的形状而是由颜色笔触来造型的。它是流动着的、消逝着的美, 在飞动中被捕捉。一个被体验的世界被翻译成一个自由的色彩织品, 这一偶然的自然断面通过各种颜色之间细致的组合形成艺术的统一体。

二、色彩语言

莫奈和梵高都试图运用他们的笔触, 打碎物象的形式, 捕捉光的效果, 在他们对光的无休止的追求中, 都实现的光和色彩的完美结合。

莫奈在《印象·日出》中十分重视阴影的色彩, 表现日光下物体的厚度和分量, 用灰色底子作画, 在用色上也偏爱用各种灰色, 如奶油色和米灰色, 用不透明灰色层表现出稍纵即逝的户外光线下的闪烁效果。他利用光色效果获得了一种辉煌的平面感, 使灰色充满力量。而梵高用色灿烂明丽、夸张有力。《星月夜》中色彩主要是紫罗兰和蓝色, 同时, 还有金黄色。蓝色:象征静穆, 巨大的寂静, 也就是靠近无限的颜色。同时也是人体内代表忧郁、伤感及初始体验的颜色。它也是一种理念的颜色;金黄:与太阳、人间有关。它代表能量, 同时代表着堕落、毁灭以及美。

莫奈和梵高的色彩给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出现了注重强烈色彩效果的兽主义;通过色彩和笔触表现心理的表现主义;纯粹以色彩的点、线、面构成画面的抽象主义, 他们色彩观念的转变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生命意识

莫奈有着对色彩的敏感, 有着对局部色彩细微变化的关注, 他就是在这种细微的关注中体会对自然的热爱, 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关注生命的角度。更为确切地说就是“光”刺激了莫奈, 给他带来了变幻的色彩, 创作的空间, 给了他们生存的生命力。梵高则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天才, 他凭借自己的激情, 把丑陋甚至可怕的事物变得美好。梵高的情感强烈炽热, 而且含有大量想象因素, 不是用理智、逻辑所能诠释清楚的, 当这种激情积淀于心, 便成了一种不可穷尽表达的深层情绪。冷暖色彩碰撞所迸发的力量是那样贴切地表达了他的感情, 宁静的灰冷色调是那样抚慰他的心灵, 色彩无穷的综合形式、巨大的表现力被梵高用来表达内心情感, 从而色彩蕴含了新内容, 具有了新使命, 事实也证明从此色彩在绘画中的独立作用越来越具有意义, 色彩成了个人讯息及精神讯息的载体, 色彩能够传达艺术家的意念, 能够表现艺术家的感觉, 能够激起观众的情绪, 它们是一种世界观的表现方式。

四、结论

《日出·印象》“绘画”地思考着光的明灭闪烁、瞬间的感觉、主观的情调。色彩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因素在不断地向视觉靠拢, 它挣脱束缚求得解放是必然的结果。莫奈的作品笔触重叠相加, 明明白白地呈现出绘画过程, 表现出对绘画对象自然形体的怀疑。梵高的《星月夜》情感强烈炽热, 而且含有大量想象因素, 不是用理智、逻辑所能诠释清楚的, 当这种激情积淀于心, 便成了一种不可穷尽表达的深层情绪。冷暖色彩碰撞所迸发的力量是那样贴切地表达了他的感情, 宁静的灰冷色调是那样抚慰他的心灵, 色彩无穷的综合形式、巨大的表现力被梵高用来表达内心情感, 从而使色彩蕴含了新内容, 具有了新使命。

摘要:本文以《日出印象》《星月夜》为载体, 通过造型语言、色彩语言、生命意识三种绘画语言解读莫奈、梵高两位欧洲印象主义大师作品的异同点, 让我们进一步走进他们的艺术世界, 走进他的心灵。

关键词:造型语言,色彩语言,生命意识

参考文献

[1]葛鹏仁.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0.

[2]唐晶.凡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4]吴冠中.谈梵高[J].艺术评论, 2004, (12) :63-63.

月夜小学作文 篇13

一轮皎洁的明月,如一个银色的玉盘嵌在夜空中。有几颗稀疏的星星陪伴,如众星拱月般围着月儿姑娘。月儿姑娘一挥魔法棒,一颗颗耀眼的流星在天际中划过,这是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流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映照在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这是多么美的月夜里的诗情画意。

在微风中,大地好像一个甜睡的婴儿。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照来,在地面上洒满了碎银。月光如水,水光如乳,每一片绿叶都披着梦的轻纱,每一朵花儿都绽放着朦胧的微笑。一阵轻柔的风吹过,摇响树叶,谱写成一首月光曲。珍珠一样的夜露,伴着月色滴落下来,空气中顿时充满了一种醉人的芳香。

芳香飘过一座座山,飘过一条条溪流,飘到了海滩。夜里的海滩多么宁静,没有了白天的喧闹,却有了夜里的静。风轻轻吹过,它也在享受着这宁静的夜色。一望无际的深蓝的海水,随风动荡……

月儿姑娘在夜空中微笑着注视人间,她的笑容那么温和,那么慈祥,又那样宁静。

月夜小学作文 篇14

在月光的照耀下,处处迷人。公园的水池中一轮明月在悄悄地笑;树梢上,月亮驻足休息;在天空中,月亮关注着大家,把他的脸都印黄了。

我一个人时,有月亮陪我,照亮了我前面的路,照亮了我的`心,一步一步,我到家了。往上望去,月亮身旁多了许多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它们正向我微笑,月亮正向我招手呢!

在我梦里,月亮也不忘向我道别,月亮走了,也不知道她去哪里了。

月亮呀,你是人们夜晚那盏明亮的灯,为我们夜晚带来光明,使我们夜晚不再黑暗。

读《春江花月夜》品春江花月美 篇15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歌通过描写“春”、“江”、“花”、“月”、“夜”这五种集中体现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的事物, 结合对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的叙写, 并将其拓展开来, 对宇宙和人生作了哲理性的思索, 表露出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从而创设了令人探寻的奇妙艺术境界。

一、全诗写景别具特色——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的写景抒情诗,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 其中, 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 “月”是诗歌的灵魂, “月”跳动着诗人的脉搏, “月”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 通贯上下, 触处生神, 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你看,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水涌动, 月共潮生, 显现活泼泼的生命力) ;高悬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月华潋滟, 随波流动, 江流婉转、环绕芳野, 天降流霜、不见飞动, 江畔白沙、江天一色, 明月皎皎、纯洁无瑕, 点染春江花月夜的奇异美景) ;西斜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江水流春、斜月沉沉;抒发人在天涯、归无定期的无奈) ;落下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的过程, 在月华的笼罩下, 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闲潭、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和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 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以淡寓浓, 虽以水墨勾勒点染, 但“墨分五彩”, 从黑白相辅, 虚实相生, 浓淡相映中, 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 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 意境极为深邃, 充分体现出春江花月夜轻彩淡痕、清幽恬静、神韵飞动的意境美。

二、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诗意美

以自然美景、儿女相思为题材的诗, 在中国诗歌卷帙中绝不鲜见, 但《春江花月夜》无论在思想与还是在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或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或“羡宇宙之无穷, 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或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 注入了新的含义。我们看到, 诗中有对大自然美景的尽情赞美:那明月随着奔腾潮水喷薄而出的宏伟气势;月照春江、波光闪耀、江流婉转、花草遍生、“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的神话般美妙的境界无不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澄明恬美。有对宇宙诗意的哲理性追问: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 正是诗人对月的苦苦思索, 年年岁岁, 月是终古不变, 而对月之人却代代更替, 宇宙无限, 而人生有限, 由无数个有限人生组成的延续不断的人类, 如长江之水长流不逝, 而个体的人生却是如流水匆匆而逝。这里, 诗人以群体生命的延续回答了一个令人类永远感伤的宇宙命题, 虽然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 但并不颓废, 更不绝望, 而是充满了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有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 (谁家) “今夜扁舟” (子) , (何处) “相思明月” (楼) , 互文见义:所谓“一地相思, 两处离愁”, 望长空, 鸿雁远飞, 却飞不出月的光影, 飞也徒劳;看江面, 鱼儿跃动, 也只是激起阵阵波纹, 跃也无用, 向来有传信功能传说的鱼儿雁儿, 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多相思愁。这种“相思”发自内心, 缠绵悱恻, 动人心魄。尤其是诗人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 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而且,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 所以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 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三、音韵多变, 节奏鲜明———音乐美

《春江花月夜》一诗的韵律节奏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 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 也不是急管繁弦, 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 含蕴, 隽永。虽然, 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 表现出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 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 有节奏。诗歌的韵律抑扬回旋, 全诗共三十六句, 四句一换韵, 共换九韵, 其间, 高低音相间, 抑扬顿挫。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 通过平仄的交错运用, 形成一唱三叹, 前呼后应的效果, 既回环反复, 又层出不穷, 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 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 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 宛转谐美。

清冷苍茫的月夜图 篇16

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诗赏析】

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开头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关”“山”“月”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云海苍茫、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景象。“风”,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犹如虎啸狼嗥,吹遍玉门关内关外,气势多么庞大,异域何其粗犷。诗人巧借“长风”把“关”与“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明月依旧、关隘依旧,而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儿却都一去不再生还。没完没了的战争,何时才能停息?因此诗人将“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边塞巨幅画卷的描绘,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中间四句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诗人引用典故,在“关山”自然边塞风光之上迭印出沙场点兵征战的宏大场景。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白登山一带(今山西大同市西)展开了殊死搏斗,刘邦的将士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而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历代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将士几乎难以生还故乡。那无奈的开怀痛饮,也许就成为未来沙场征战的最后诀别。此种痛苦的心情,惟有一醉解之。

最后四句描写战士“望归”的愁苦心情。“戍客”“思归”愁肠百结,望着边塞荒凉景色,满面愁容,难以名状。想家中高楼上的妻子、满头白发的亲娘和瘦骨伶仃的儿郎,一定也在这清冷的茫茫月夜里或站立楼头,或折柳门前。他们举目远眺,思念着“我”这个也许永不能生还的征人。此情此景,似乎可以听到他们一声声揪人心肺的惆怅叹息。诗人将战士的思乡、家人的思亲融于广阔苍茫的景色里,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

综观全诗,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如果说李白的诗大多用“月”“旅”“酒”来排泄个人的愤懑的话,那么这首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

小学作文月夜真美 篇17

月光把光斑洒在静静的阳台上,窗户上闪着光芒,茉莉花和夜来香得意的挺挺腰,散发出阵阵清香。

抬起头,幽幽的天空,金银色的月牙,弯弯的,白云软软的,很轻柔,漂移到月牙下遮住了月牙的下半身,成为一幅美丽的画。远山上一只小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雾气弥漫整个天空。

月光照在屋顶上,找在大树上,照在我的身上。

微风吹来,月牙仿佛被风儿抚摸,又仿佛纱裙一样飘了起来。

整个世界都沉浸在银光下,鹅卵石道上的颜色美极了,被月光这一照,更是美了!

我向月亮走去,可月亮也好像在不停的走,我停,月亮也好像停了,但步子是轻轻的`。

这银色在空气中流动,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胸膛。

月光是指挥家。听!还有声音呢!

青蛙“呱呱呱呱”唱起了歌。

风儿“沙沙沙沙”弹起了琴。

大家开了个音乐会!

月夜观灯_小学作文 篇18

古人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月和灯,本来就是交相辉映的两个小精灵。今年元宵月夜,我有幸到家乡自贡的釜溪河乘船观灯。

上了船,一路的景象真令我惊叹不已: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盐的制造过程在月光下以灯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从采卤到出盐,让我看到盐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不得不为家乡而自豪。传说,是一位牧羊女发现了盐,使自贡有了“盐之都”这美称。

河的`对岸,是几条金光闪闪的巨龙。它们张牙舞爪,瞪圆了铜铃般的眼睛四处张望,好像也沉醉在这釜溪河的美景之中了。

远处,还有一座龙凤门。门的一面是两条争夺宝珠的龙,它们都怒目相视,一副不可侵犯的架势。另一面是两只翩翩起舞的蓝凤凰,舒展着金灿灿的翅膀,仿佛在庆祝着新春的到来。

在水中,灯的倒影更是叫人着迷。除了灯,还有繁星在里面调皮地眨着眼睛,圆圆的月亮在里面开心地笑着,像热闹的集市一样富有活力。当船缓缓驶过,它们又像水蛇一样扭着腰向旁边游去,时不时还能听到河水撞击船身发出的“叮咚”声,好像在为它们伴奏……

釜溪河的灯和城市里的灯融合在一起,赤、橙、黄、绿、青、蓝、紫聚集起来,如晚霞一般美丽,如珍珠一般璀璨,红的似火,绿的如茵,紫的像花,活像一幅绚丽的图画,真叫人流连忘返呀!

不久,船驶到了岸边。我贪婪地望了望彩灯映衬下的釜溪河,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河岸。虽然令人陶醉的灯光

逐渐远去了,不过它在我的记忆中,依然那么绚丽迷人。

小学作文:描写月夜 篇19

《春江花月夜》全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这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 每个乐段前都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小标题, 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乐曲的演奏形式很多:既有琵琶、洞箫、二胡、筝、大胡、大鼓、碰铃等组成的小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 又有增加了扬琴、笙、中胡、拉阮、云锣、大锣的中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 还有大型民族乐队的演奏形式, 不同的演奏形式各有特色。

在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这首优美的民族音乐作品, 有利于启迪智慧, 陶冶情操, 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 把音乐知识传授、音乐能力培养及审美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构思非常巧妙, 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在渐渐变换:时而幽静, 时而热烈, 展示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在教学中, 笔者根据《春江花月夜》诗情画意的内容, 为每一乐段创设不同的音乐情境, 让学生在这种融视觉艺术、听觉艺术于一体的音乐欣赏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欣赏兴趣和求知欲望, 提高了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例如:第一乐段“江楼钟鼓”:落日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 远处江楼屹立, 微风习习, 耳畔响起源自江头尽处的阵阵萧鼓。第六乐段“渔歌唱晚”:洞箫在琵琶和木鱼的伴奏下演绎出一段悠扬如歌的旋律, 曲调欢快, 如同从远处晚归的渔舟中飘来的愉快歌声。然后乐队齐奏, 速度加快, 让人联想到春江月夜下白帆点点、渔歌四起的情境。而最后一个乐段“尾声”的音乐又是那样缥缈、悠长, 如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 春江的夜空更显优美、宁静。

二、运用视频, 拓宽学生知识面

欣赏《春江花月夜》之后, 学生还需要学习许多知识点, 其中就有认识琵琶这一乐器的环节。笔者要求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 仔细辨别这首民族管弦乐曲都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 由此引出琵琶这一知识点。但对于这个知识点, 如果只凭教师抽象讲解, 学生一定会觉得很枯燥, 为此笔者播放了一段琵琶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视频, 这其中就有琵琶演奏技巧的特写镜头。在观看这种形象直观的视频画面后, 再加上笔者的适度讲解, 学生对琵琶这种乐器的声音特点、演奏技法等就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 通过观看音乐视频, 学生在了解有关琵琶知识的同时, 还知道了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和琵琶独奏曲《春江花月夜》各自的艺术特点, 从而拓宽了知识面。

三、运用同步练唱, 提高学生音乐能力

欣赏一首音乐作品, 一定要熟悉该作品的音乐主题。只有熟悉了音乐主题, 才能在欣赏时更好地把握主题的发展变化, 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视唱音乐主题旋律是让学生熟悉主题,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方法。以往的教学就是将音乐主题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练唱, 但这种形式比较枯燥, 又与欣赏曲目的内容相脱离。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步练唱, 在学生视唱的同时配上乐曲的伴奏, 使音乐画面的内容立体丰富, 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能力。

四、学科横向联系, 相互渗透

音乐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但又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美术、文学、历史、地理等。在《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教学中, 笔者注重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之间的横向联系, 让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如在讲解琵琶的历史渊源时, 笔者选取了敦煌莫高窟里飞天横抱琵琶和反弹琵琶的几幅壁画, 使学生对琵琶的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乐曲欣赏结束后, 笔者让学生把印象最深的音乐画面用自己的画笔在画板上描绘出来, 使他们从有形的画面中体会无形的音乐魅力。一首优美的乐曲也是一首美丽的诗。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笔者让学生结合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春江花月夜》来赏析乐曲;而在介绍琵琶有关知识的时候, 笔者采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等来讲解琵琶的声音特点和演奏效果。

总之, 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教师在教学生欣赏乐曲的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音乐、画面、情节有机结合在一起, 培养学生感受、理解、鉴赏音乐的能力, 激发其想象力, 丰富其情感, 陶冶其情操,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上一篇:第二次“清剿火患”战役工作总结下一篇:浅析组织的冲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