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行政处罚条例(推荐10篇)
A、工作场合高声说笑,口吐污言秽语者;
B、产线串岗或办公室串岗影响他人者;
C、违反公司规定投掷公司物品者(如有损坏须照价赔偿);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公司给予员工书面警告一次并写检讨书一份:
A、主管交办工作推动不力或拒不听从主管指派,情节轻微者;
B、因自身过失,导致工作发生错误,情节轻微者;
C、违反工作场所纪律或妨碍工作秩序,情节轻微者;
D、工作时谈天或从事内容与工作无关者;
E、拒不配合或故意规避门禁检查者;
F、持未经核准之员工放行单离开厂区者;
G、擅自到与工作无关之管制区域者;
H、未经允许进入重要物品仓者;
I、不按规定储藏化学危险品产生隐患者;
J、不依废料处理规定处理废料者;
K、穿拖鞋驾驶叉车或其他机动车者;
L、擅自打开消防器材保险或使用消防器材者(急救除外);
M、浪费公司资源(水电、办公室用品、生产物料先等),情节轻微者;N、违反安全卫生规定,情节轻微者;
O、破坏公司环境卫生或公共设施,初犯且情节轻微者;
P、酒后上班,影响恶劣者;
Q、其他违反公司规定,情节轻微者;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公司给予员工记小过一次并写检讨书一份:
A、对上级指示或有期限之命令未申报正当理由而未如期完成造成公司损失者;
B、上班期间未依规定着装者;
C、阻塞通道或消阴谋诡计栓造成隐患者;
D、对同事恶意攻击或诬告、伪证、挑起事端者;
E、任意撕毁或破坏公司公告或张贴物品者;
F、违反就餐公约者(第一次记小过,第二次记大过,第三次开除);
G、私自携带食品进入工作区域者(第一次记小过,第二次记大过,第三次开除);H、在公司内乱丢垃圾、随地吐痰者;
I、其他违反公司规定,情节较严重者;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公司给予员工大过一次并写检讨书一份:
A、违纪、失职或过错造成公司损失达RMB500(含)以上1000元以下者;
B、在责任区范围内有违规作业而未尽督导责任者;
C、利用公司资源办理私事者;
D、未按作业程序(SOP)作业,导致异常发生者;
E、推带违禁品入厂区或宿舍者;
F、违反行政处罚条例拒绝写检讨书者;
G、其他违反公司规定,情节严重者。
编写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年____月____日
解除劳动关系条例
动关系并不支付任何经济赔偿金,造成公司损失或他人财务损失的须照价赔偿,违反政府法令者得移交公安机关依法追究):
一、违反资讯安全或智慧财产相关规定者
1、未经授权违规发布公司资讯、指示、或接受外部媒体采访,造成严重后果者;
2、其他致使公司重要资讯泄露或智慧财产损失者。
二、违反工作纪律者
1、不服从工作安排、正常分工,或不尽职守在同仁中造成恶少影响,经劝告仍不能改正者;
2、拒绝听从主管人员合理之指挥与调遣或拒不完成正常工作任务,经劝导仍不听从者;
3、不服从安全管理人员(如保安)正常检查与指示,致发生冲突者;
4、擅离职守、脱岗串岗、当班睡觉或其他玩忽职守造成工作延误或失者;
5、违反工作纪律与生产运作规定,严重扰乱正常生产、工作秩序者;
6、发生工伤、消防、火灾等事故,有关责任人员隐瞒不报者;
7、餐饮管理人员工作失职,造成员工食品安全事故者;
8、连续旷工三日或三个月内累计旷工达四日及以上者;
9、未经申请之离职,或未依离职程序于规定期限内办妥离职交接手续者;
10、因工作过失(不含考勤)在半年内受警告、记小过等处分五次以上,或半年内爱大过处分两次而无功相抵者;
11、年度累计记大过三次者;
12、领导、组织、参与怠工、停工、罢工者;
13、其他违反工作纪律,情节特别严重者。
三、违反生活纪律者
1、在公司内违规驾驶(如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超速驾驶等)机动车辆(如汽车、叉车、球车等)者;
2、在厂区或宿舍酗酒、打架斗殴、聚众滋事者;
3、在厂区或宿舍区燃物,或制造火灾隐患者;
4、在厂区或宿舍区的非吸烟区吸烟者;
5、携带危险品进入公司、宿舍区、不听劝阻者;
6、未佩戴识别证强行进入厂区、集体宿舍者;
7、擅自留宿非本宿舍人员或随意占用别人床位住宿者;
8、违反宿舍管理规定,擅闯异性宿舍者;
9、宿舍内存放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者;
10、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热得快、热水杯、电饭煲、电热炉、电暖器、电热毯等)者;
11、其他严重违反生活纪律者。
四、品行道德不良者
1、伪造、冒用主管或其他权限人员签字者;
2、伪造、涂改账目及表单欺骗公司、客户者;
3、以公司名义招摇撞骗,对公司名誉造成不良影响者;
4、偷盗或侵占公司或分人物品,经查证属实者;
5、制造、散布谣言、煸动怠工、闹事及非法罢工者;
6、拉帮结派、破坏团队组织气氛者;
7、使用虚假证件(身份证、学历证等)入职或将本人身份证、厂牌或识别证等公司资料借与他人使用者;
8、在厂区或宿舍有伤风化行为者;
9、其他品行道德不良,影响败坏者;
10、填写的求职申请表信息内容有虚假,经查证属实者;
五、违法犯罪行为者
1、不偷窃、挪用公款行为者;
2、高空抛物导致他人人身损害或财务损失者;
3、存放、传播、出售涉黄淫秽物品者;
4、非法持有、运输、销售、吸食或引诱他人吸食毒品者;
5、参加赌博、抢劫、吸毒、嫖娼或其它违法活动者;
6、违反当地治安条例、当地法律法规或被公安机关拘留者;
7、违法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者;
8、其它参加非法组织或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者。
某开发企业, 通过伪造房地产开发项目立项文件取得规划许可等证件, 并领取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预售收入4700余万, 事后, 该违规行为暴露。对此违规行为, 该如何处罚?可否适用《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开发条例》) 第39条?
分析
一、关于《开发条例》第39条的理解
《开发条例》第39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 擅自预售商品房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没收违法所得, 可以并处已收取的预付款1%以下的罚款。”对于本条的理解, 关键有以下两点。
首先, 什么是擅自预售商品房?所谓擅自预售商品房, 是指没有取得预售许可证, 实施商品房预售的行为, 或者预售许可证撤销后, 仍然实施预售的行为。若已取得预售许可证, 则不论其取得的途径是合法取得还是非法骗取, 均不能认定为“擅自”。因为从表面上看, 其行为都经过了行政机关的审查并予以了批准, 许可证取得后即具有社会公示性。
其次, 什么是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并非是全部预售收入, 因为《开发条例》第39条的立法本意是惩处开发商违规行为, 保护公众利益, 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如果一旦将预售收入没收, 并再处罚金的话, 有可能会造成整个项目资金运转困难, 甚而造成项目“烂尾”。这并不是管理部门希望的结果。因此, 建设部在给河北省建设厅《关于提请解释“违法所得”具体含义的请示》的复函 (建法函[2008]326号) 中将“违法所得”明确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擅自预售商品房的全部收入扣除其开发建设经营成本的所得。
二、关于本案的行政处罚
对于开发企业骗取预售许可证的行为, 可以从两个层面予以处罚, 一是适用《行政许可法》第79条规定“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 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 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适用《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15条“开发企业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 或者采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的, 由房地产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预售, 撤销商品房预售许可, 并处3万元罚款”。
就本案来说, 可以处以撤销预售许可, 并处3万元罚款, 同时可以责令申请人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三、关于罚款额度的思考
国家对于商品房预售的行政处罚, 经历了一个从粗到细的过程。1994年建设部40号令《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13条对于不办理预售许可、挪用预售款、不办理备案的情况规定了“可处以罚款”, 但没有对处罚的标准作出具体规定。2001年建设部95号令《关于修改<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的决定》细化了处罚的标准, 增强了可操作性。比如:对不办理预售许可预售商品房的, “责令停止预售、补办手续、没收违法所得, 并可处以已收取的预付款1%以下的罚款”。对不按规定使用预收款的, “可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但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2004年建设部131号令《关于修改<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的决定》中, 又增加了对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 或采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情形的规范, 明确“责令停止预售、撤销商品房预售许可, 并处3万元罚款”。
现在看来, 对于预售收入以千万计算的开发企业来说, 3万元的罚款几乎达不到威慑和惩戒的作用, 处罚力度明显偏小, 但部、委规章设定罚款的上限就是3万元。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国务院部、委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 国务院部、委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但罚款的额度由国务院规定。而国务院在《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 (1996年4月15日) 中明确规定:规章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有违法所得的, 设定罚款不得超过违法所得的3倍, 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超出限额的, 应当报国务院批准。
关键词:行政处罚;刑事处罚;衔接;一事不再罚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都是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受法律否定评价的行为所承担的一种法律负担,是一种不利的法律后果。两种处罚国家都是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二者虽有相似之处,然而,法律追求的公平正义价值对行政处罚和刑罚做出不同要求,二者在适用上又有一定的界限和先后顺序。例如,行为人2年内连续实施2次盗窃行为,两次行为均为普通盗窃行为,且数额未达到法定标准,故分别作了行政处罚,当行为人在2年内再次实施盗窃行为,依据《刑法修正案(八)》规定,行为人2年内3次实施盗窃行为可认定为多次盗窃,构成盗窃罪,那么,行为人前2次盗窃行为所受行政处罚是否在盗窃罪所承担的刑罚中折抵,这就涉及行政处罚二者如何衔接的问题。①
在我国,对于违法犯罪行为采取了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相结合的二元惩罚机制,对于情节较轻、未达法定数额、未达到法定次数的行为人处以行政处罚,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用刑罚手段来规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对危害社会的行为采取既定性又定量的方式,并通过“情节”、“后果”、“次数”、“数额”将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衔接起来,且二者可以转化,即有行政处罚转为刑事处罚。②
在盗窃的司法认定中,因盗窃财物价值较少不构成犯罪而被行政处罚后再次实施盗窃行为的,2年内再次实施盗窃行为,后因多次盗窃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人所受行政拘留、罚款等处罚是否应该在刑事处罚中判处的徒刑或者财产刑折抵问题。
在特殊盗窃行为认定上,扒窃与多次盗窃认定中可能存在行为窃取财物价值较少不构成犯罪而对行为人做出行政处罚情形,进而存在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衔接问题;然而,入户盗窃和携带凶器盗窃行为完成即已构成犯罪,行为人取得财物价值大小为量刑情节,不影响行為的定性,故不存在因同一事实先被行政处罚后被刑事处罚的情形。为了能说明这一问题,首先看一个案例,张某整日无所事事,2011年8月10日,其见路边停放一辆未上锁的自行车,见四下无人,随将该车骑到附近一废品回收站变卖,获得赃款180元,所得钱款进行挥霍,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张某行政拘留10日。后,张某再次以同样方式窃取他人财物,获得赃款200元,公安机关仍对其做出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决定。2013年7月30日,张某在一小区的椅子上看见一快递包裹,见周围没人,顺手提走,后被公安机关抓获,经鉴定,包裹内的衣物价值450元。侦查部门以盗窃罪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张某先后实施三次盗窃行为,其构成盗窃罪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张某前两次行政处罚是否折抵盗窃罪的刑罚存在争论。
笔者认为,争论的焦点在于张某前两次所受行政处罚和后面刑罚是否折抵涉及刑法中“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理解和适用问题。那么,何为“一事不再罚”,一事不再罚最早起源于美国,具体指任何人不能因为一次行为受到两次以上刑事处罚。后来,“一事不再罚”原则逐渐发展到行政法领域,成为保障和维护公民基本人权的制度。③依据“行为不能重复评价理论、一事不再理原则”,张某前两次盗窃行为已先后被行政处罚10天和15天,法院以该已受处罚盗窃事实为依据进行判处有期徒刑。笔者认为,张某因多次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原行政处罚中已受到行政拘留,两种处罚行政相同,都具有公法性以及都是限制行为人的人身自由,应当在张某有期徒刑中将拘留处罚的天数折抵刑期,以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将扒窃价值较小财物不认定为盗窃罪,但因该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不予以处罚,可能放纵违法行为,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这类行为一般进行行政拘留或者罚款。2005 年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此规定的“盗窃”当然包括“扒窃”的特殊盗窃类型,而且实践中相当部分“扒窃”行为也是当作治安案件处理的。那么,行为两次扒窃被行政处罚后,再次实施盗窃行为,也产生“扒窃”行为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如何合理衔接的问题,依据上述解决原则。
刑法具有谦抑性和我国司法资源匮乏的现实状况,决定当前我国刑法必须施行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对违法犯罪二元惩罚机制,刑法第13条也规定了但书条款,扒窃行为存在出罪,对于情节轻微,窃取财物价值较小的,不作为盗窃罪处理。也就是说,扒窃行为不一定完全入罪,④对于两次扒窃较小财物不构成扒窃犯罪而进行行政处罚行为人,第三次实施盗窃的,应以多次盗窃追究其盗窃罪的刑事责任。⑤根据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判处刑罚与已受行政处罚实质类容相同的,应在刑罚中折抵,以实现人权的保障和罪责刑原则。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衔接问题,从根本上讲,涉及的是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协调问题,⑥在具体适用上,我们应该明白两种责任部分实质内容相同,如罚款和罚金、行政拘留与有期徒刑和没收违法所得与没收财产,都具有公法性质等相似之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折抵。当然,在现有的司法体制和行政体制下,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衔接还存在立法上的细化、司法实践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等一系列问题,仍然需要立法的进步和各部门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来完成。⑦
【注释】
①陈晓宇,《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适用》,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8期,第40页。
②王楚,《行政处罚与刑罚的竞合与衔接》,载《行政与法》2012年,第81页。
③陈建旭,《同一行为重复处罚的禁止》,载《北方论丛》2011年第4期,第148页。
④薛进展、蔡正华,《扒窃型盗窃罪研究-以<刑法修正案(八)>相关规定为背景》,载《天津法学》2012年第3期,第6、7页。
⑤许光,《试析”扒窃”入罪的条件与司法认定》,载《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月第6期,第39页。
⑥王楚,《行政处罚与刑罚的竞合与衔接》,载《行政与法》2012年,第85页。
⑦金懿、叶小舟,《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语境下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载《中国检察官》2014年第4期,第31-33页。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一些地区和单位请示工作人员受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后工作及工资待遇如何处理的问题,根据劳动人事部劳人干[1987]62号《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职级奖惩暂行处理办法》的通知、人事部人核发[1989]2号《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被判处管制、拘役及被判处罚宣告缓刑后的工作和工资问题的通知》和人事部人核函[1990]5号《关于惩戒工作有关问题的复函》等规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研究,在国家没有作出统一规定前,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后有关问题的处理暂按如下意见办理。
一、受行政降级处分的人员。受行政降级处分的公务员降低一个级别工资;受行政降级处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人,将本人所执行的工资标准降低一个职务(等级)工资档次;在最低级别和最低职务(等级)工资档次的人员,可给予记大过处分。
二、被降职的人员。按降一级职务后的职务重新确定相应职务工资,并将变更工资情况记入档案。具体按以下办法处理:
(一)国家公务员的降职(含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予以的降职)不属纪律惩戒,其职务工资,按原职务工资额就近就低套入降低职务后的相应职务工资标准。级别工资已在相应职务内的,可不再变动,超过相应职务最高级别的,按最高级别执行。
(二)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连续两年考核为不合格的,可予以降职、调整工作、低聘或解聘。对降职、低聘的,可按降低一级职务或低聘一级职务安排工作,并按原职务(岗位)工资额就近就低套入降低后的职务(岗位)工资标准。专业技术人员在解聘期间按本单位待岗人员处理。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纪律惩戒规定给予降职处分的,可按原职务工资就近就低套入降低一级职务或低聘一级职务(岗位)后的职务工资标准,并降低一档。
三、受行政撤职处分的人员。经主管机关批准撤职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按降低一级以上职务后另行分配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按低聘一级以上职务安排工作,并从撤职的次月起执行相应的工资标准,具体可按以下办法处理:
(一)公务员按本人原职务工资额就近就低套入新定职务的相应职务工资标准,在此基础上降低一档,同时降低一个工资级别。如降低一个工资级别后仍高于新定职务最高工资级别的,按新定职务最高级别工资执行。
(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先按原职务工资就近就低套入新定、新聘职务工资标准,在此基础上再降低一档。
四、受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人开除留用察看处分,在处分期内,按本人受处分前工资固定部分的50%和原所得津贴(资金)部分的50%计发生活费。除工种保健津贴及工改保留的105元补贴以外的各种津贴、补贴一律停发。留用察看期满后悔改表现不好的应予以开除;无明显改正表现,不宜继续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可予以辞退;悔改表现好的,原单位工作需要,经原处分机关批准,按降低一级以上职务或低聘一级以职务分配正式工作,其工资待遇可按本人受处分前的职务工资额就近就低套入新定职务(岗位)工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降二档,如降低二档后的工资低于新定职务(岗位)的职务工资最低标准,按最低标准执行。
五、被判处刑罚宣告缓刑的人员。缓刑人员在缓刑期间,职务自然撤销,安排不叙职的工作。缓刑期间,原机关公务员,按本人缓刑前级别工资、职务工资两项之和的30%和基础工资、工龄工资的给生活费;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人,按本人缓刑前工资固定部分的40%和原所得津贴(资金)部分的40%计发生活费。除工种保健津贴及工改保留的105元补贴以外的各种津贴、补贴一律停发。缓刑期间悔改表现不好的,应予以开除;无明显改正表现,不宜继续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可予以辞退;缓刑期满后,悔改表现好的,原单位工作需要,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收回,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按降低二级以上职务分配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按低聘一级以上职务安排工作。其工资待遇原则按新定职务(岗位)最低级别工资或按新录用、新招人员的转正定级工资确定。对工作年限较长者,可酌情高定一至二个职务工资档次。
六、被判处管制和拘役的人员。被判处管制和拘役的人员的职务自然撤销。被判处管制期间安排临时工作的人员的生活费,参照被判处刑罚缓刑人员的生活费处理。被判处拘役的人员,拘役期间停发工资。管制和拘役期间的人员,毫无悔改表现的,应予以开除;无明显改正表现,不宜继续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可予以辞退;期满后,悔改表现好的,原单位工作需要,经上经主管机关批准收回单位分配正式工作的,其职务、工资待遇可参照本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缓刑期满后的办法处理。
七、被劳动教养的人员。劳动教养人员在劳教期间,原单位停发工资。劳动教养所根据劳动教育人员从事的生产类型、技术高低和生产的数量、质量,发给适当生活费。劳动教养人员在劳教期间一般保留公职,但不计工龄。对在劳动教养期间悔改表现不好的,应予以开除;无明显改正表现,不宜继续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可予以辞退;悔改表现好的,解除劳动教养后,由原所在单位收回安排正式工作,其职务、工资待遇可参照本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缓刑期满后的办法处理。
八、被公安机关收容审查的人员。收审期间,执行机关职级工资制的,按收审前本人基础工资、工龄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四项之和的60%计发生活费;执行事业单位和机关工人(技术)等级(岗位)工资制度的,按本人收审前工资固定部分的60%和原所得津贴(资金)部分的60%计发生活费;除工种保健津贴及工改保留的105元补贴以外的各种津贴、补贴一律停发。审查后的工资问题按劳动人事部工资局《关于国家职工在公安机关收容审查期间工资问题的处理意见》(劳人薪局[1984]11号)的规定处理。即审查后,构不成刑事犯罪以及不给予任何行政纪律处分的,可以补发工资;如追究刑事责任或给予行政纪律处分的,不再补发工资。
九、被羁押的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羁押期间,其所在单位应从逮捕之日起停发工资。检察机关决定不予起诉或免予起诉的,其羁押期间工资是否予以补发、仍按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劳动人事部《关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免予起诉的原系国家职工的被人羁押期间工资是否补发问题的答复》([86]高检会[研]字第1号)的规定处理。即决定不起诉的,可分别按下列原则处理:被告人未受到劳动教养或治安处罚、单位也未给予行政纪律处分的,由原所在单位补发其羁押期间的全部工资;如未受到劳动教养或治安处罚,原所在单位给予行政纪律处分的,其羁押期间的工资由原所在单位酌情决定减发或不发;如被告人受到劳动教养或治安处罚的,其羁押期间的工资不予补发。决定免予起诉的被告人,其羁押期间的工资不应补发。
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中员受到开除以外的行政处分,未解除处分前达到退休年龄的,如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应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享受相应的退休待遇。对已改正错误,处分期届满,办理了退休手续的原公务员,由原处分的机关予以解除;受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提前解除处分。各种处分的解除,须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所在机关填报《国家公务员解除处分审批表》,并讨论通过,经原处分批准机关批准后,用书面形式通知本人和存入档案。
十一、对缓刑、管制、拘役、收容审查、羁押、开除留用察看、劳动教养的人员,在处罚处分期间达到退休年龄的不予办理退休手续,待期满后按本暂行办法决定仍保留公职并须给予降职降级处分的,按降职降级后的待遇予以办理退休手续。
十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后的工作和工资待遇问题,按本暂行办法和干管权限,并从批准之日起执行。
云南省人事厅
-(1991年11月22日广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1991年12月7日广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十九号公布,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教育收费和医疗收费)适用本条例。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业务主管部门,应遵守本条例的规定,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本系统的收费管理。
第三条 行政性收费是国家行政机关和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单位对社会实行特定管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或本条例规定的收费。
事业性收费是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特定服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或本条例规定的补偿性收费。
第四条 行政性收费标准,属管理收费应根据行政管理行为的实际和社会承受能力确定;属证照收费应根据制发证照的工本费用确定。
事业性收费标准,根据提供服务的合格耗费、服务质量和数量确定。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物价部门是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主管机关,负责本条例的实施;各级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财务管理监督,各级审计部门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各业务主管部门应协同物价、财政、审计部门进行管理监督。
第六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依据下列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律;
2、国务院制定或批准制定的行政法规、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3、国家物价局、财政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的规章;
4、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并已报全国人大常务会和国务院备案的地方性法规。
5、省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所制定的规章。
第七条 依据第六条所列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由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审核、下达或会同共他部门联合下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以下简称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必须经省物价、财政部门或省物价、财政部门会同其他部门联合转发执行;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未经国务院或国家物价局、财政部核准的,各级业务主管部门不得转发执行。
第八条 除第六条规定外,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审批权归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可规定各市人民政府在其批准的收费标准幅度内制定具体收费标准。
需设立收费项目和确定收费标准的,由省业务主管部门或市人民政府提出,经省物价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并报省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六条所列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需地方人民政府确定具体收费标准的,由省业务主管部门或市人民政府提出,经省物价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九条 下列各项为超载权限的,非法收费,不得执行。
1、省人民政府所属业务主管部门,市(含计划单列市,下同)、县(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业务主管部门或派出机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自定的收费;
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在职责范围内办理公务,除第六条所列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定以外的收费。
3、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单位,将管理职责范围内的公务交所属事业单位以有偿服务名义进行的收费。
4、同一管理行为已经批准收取管理费,又对证照收费。但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
5、其他不符合第六条和第八条规定的收费。
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收费主管机关应汇集并公开全省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目录。
收费单位应在固定的收费场所公开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接受群众的监督。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提出意见。对人民群众普遍反映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省人民政府应作说明或纠正。
第十一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许可证管理制度。经批准收费单位应到指定的物价部门申请领取《广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以下简称《收费许可证》。没有《收费许可证》的单位不得收费。
《收费许可证》由省物价部门统一印制,分级核发。
行政事业性收费变更终止时,收费单位应向原发证机关申报,办理《收费许可证》变更或注销手续。
各级物价部门应定期审查换证,并将审查后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变更情况予以公布。
第十二条 收费单位必须按收费许可证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按规定缴费。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统一的收据管理制度。收费单位应持《收费许可证》到指定的财务部门领取收费收据。
除国家规定的专用收据外,收费收据按统一管理、分级印发的原则,由省财政部门统一格式。各市、县财政部门负责印发。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印发、转让收费收据。
第十四条 《收费许可证》、收费收据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物价部门、省财政部门分别另行规定。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收支应按照资金性质分别纳入财政预算或预算外管理,具体管理办法按省人民政府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收费单位按规定应上缴的收费款项,必须按时上缴,不得隐瞒、截留、坐支、挪用,核准使用的资金,应严格按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不得乱支乱用。
第十七条 收费单位应按委向发放收费收据的财政部门报告收支情况,并抄报有关物价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 收费单位应接受物价、财政、审计等部门依法对收费及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帐表、单证等有关资料。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综合年审制度,各级物价、财政、审计部门对收费及收支情况,每年实行一次联合审查,并将查处情况抄报其上一级主管部门。第二十条下列各项属违法行为:
(一)超越权限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或提高收费标准的;
(二)收费项目已取消或收费标准已调低,继续按原项目、标准收费的;
(三)经批准收费而不申请领取《收费许可证》收费的;
(四)涂改或伪造《收费许可证》收费的;
(五)擅自印发、转让、转借、代开收费收据的。
(六)不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规定使用的收费收据收费的;
(七)收费不按规定上交或超出规定范围使用的;
(八)瞒报、虚报、拒报收费收支情况的;
(九)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机构检查的。
第二十一条 对第二十条所列违法行为,由监督检查机构在职责范围内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对有前条(一)至(四)项行为的,责令其限期纠正,将非法所得退还原交费者;无法退还的,没收上缴国库;并对收费单位予以处罚;对涂改或伪造《收费许可证》的当事人,依法处理;
(二)对有前条(五)至(九)项行为的,依照国家有关财务、收据管理规定予以处罚;
(三)对以上受处罚单位、直接责任者和主管人员,监督检查机构可视情节予以通报批评,并向其主管部门或同级监察部门提出《行政处分建议书》。主管部门或监督部门在接到《行政处分建议书》之日起两个月内,应作答复。监督检查机构对答复有异议的,可以接到答复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反映。
第二十二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本条例第二十条所列违法的收费,有权向当地物价部门举报,有权拒交第(六)项违法的收费。
对贯彻执行本条例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由同级人民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对检举、揭发违反本条例行为有功的单位或个人,由物价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收费单位因收费发生争议时,除按第二十二条规定可拒交外,必须先按收费单位的决定缴费,并在缴费后十五日内向收费单位的上一级机关或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被处罚单位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收费单位的上一级机关、行政主管部门或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主管机关,应当在接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或者国家法律、法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出申请复议,或复议后在决定起诉期限内,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收费单位或作出处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对拒绝、阻碍收费人员或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为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纪律要求:遵守校纪班规,严格要求自己。
1、迟到①每迟到一次,均写出200字以上说明书。②一周为一个统计单元,凡是迟到两次以上者,均按300字说明书依次递增。③其它相应处罚。④如果连续犯错,并且没有悔改表现者,认真反省,在班内做深刻检查。
2、旷课①凡旷课一节者,写500字以上说明书,公开做检查。②旷课两节者,写1000字以上说明书,深刻反省。③旷课三节以及三节以上者,结合家长处理,深刻反省,并给以其它处罚。
3、请假①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以书面形式向老师请假,得到批准后方可离校。②在家请假,可以写请假条或由家长电话请假。③凡未能及时请假者,按旷课对待。
4、打架①两个同学之间发生打架,写出500字以上说明书,并其它处罚。②参与打群架、欺负小同学、勾结社会青年打架者,写出1000字以上说明书,回家反省,公开检查,以及其它处罚。
5、说脏话、骂人根据情节轻重和影响大小,写出500字以上说明书,并将“我要语言文明,坚决不说脏话”等文明用语朗读或书写50遍以上。
6、偷盗、上网、吸烟、喝酒等严重违纪行为①第一次违反,写出1000字以上说明书,公开检查,认真反省,并其它处罚。②第二次违反,2000字以上说明书,回家反省,公开检查,并其它处罚。
7、顶撞老师情节最为严重,必须写出2000字以上说明书;听课反省;公开检查;综合素质评定定为D级;向老师认错,得到老师谅解;并其它处罚。
二、学习要求:人人都有新进步
1、作业未按时完成的同学,200字以上说明书,限时补完作业。
2、不写作业者,500字以上说明书,3倍处罚。
3、作业字体潦草,一律返工重写。(以老师评定为准)
4、上课被老师点名批评,500字以上说明书,并以300字每次来累计。(包括值日班长等班干部的批评)
三、卫生要求:保持干净整洁
1、认真参加劳动,完成自己任务。
2、劳动不认真者,200字以上说明书,并安排适当劳动任务。逃避劳动者,写500字以上说明书,安排其它劳动任务。
3、因为2的原因,被学校检查时批评者,在2的基础上加倍处罚。
4、组长违反者,加倍处罚。
5、不准在教室吃瓜子、零食,不准乱扔废纸废物,违反者写出300字以上说明书。
四、课间操要求:集合快静齐,做操齐力美
1、下课后一分钟内赶到集合地点,快速站队,闭嘴肃立。迟到者写200字以上说明书,围操场跑2圈。说话、吵闹、拖拖拉拉者,300字以上说明书,跑3圈。
2、集合完毕,跑步整齐地到达做操地点,不认真者,200字以上说明书,跑2圈。
3、做操要动作舒展,尽心用力,凡不认真或不做操者,写出500字以上说明书,跑5圈。
4、旷操者写出1000字以上说明书,跑5圈。注:连续跑两天。
五、唱歌要求:声音宏亮,神情专注
预备铃响,做好唱歌准备,目光平视黑板,不写作业。如果出现不唱歌、写作业等,写200字以上说明书。
六、板报要求:按时完成,内容充实,形式新颖
1、凡不能按时办好板报,500字以上说明书,并限期办好板报。
2、凡板报不认真或内容不健康,写200字以上说明书,并重新办好。
备注:如果发生其它事件,将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罚。
七二 班
违法行政或者不当行政乃至行政行为瑕疵是造成上访、闹访、缠访等不和谐局面重要原因。发现行政行为违法、违规、不当甚至有瑕疵尽早纠正利国利民,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让更多的被违法处罚者拿起法律武器, 勇敢地向政行为违法、违规、不当甚至有瑕疵说“不”, 让我们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向政行为违法、违规、不当甚至有瑕疵亮起红灯。
建国60多年来, 国家、各级地方政府及政府部门制定的劳动政策中关于工龄问题的规定不胜枚举, 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及政府部门的政策令人目不暇接, 就连最具权威的劳动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不同时期制定的政策也不尽相同。历史上不同时期, 不同历史条件下制定的工龄政策, 对于解决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各种矛盾、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已经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成功转型, 用历史上制定的工龄政策解决当前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 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公平性、公正性必然大打折扣。
最近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曝光一起因当年违反招工政策, 退休时8年大集体工龄“不作工龄计算”案件。当事人已经申请了行政复议并且获得受理, 案件正在复议之中, 是否走上行政诉讼之路还不得而知。不论这起案件终局如何, 给人们留下的思考和警示作用不可小觑。
工龄是什么?一般工龄指工人职员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工龄是记录劳动者参加工作状况的一种特殊计量单位, 在通常情况下, 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 同时也反映了劳动者对国家和人民贡献的大小和技术熟练程度的高低。过去和现阶段它是我国确定职工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 因此成为劳动者退休权和退休待遇高低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作工龄计算”是对劳动者退休待遇的一种惩罚措施, 应该属于行政处罚, 是行政处罚“财产罚”种类之一。财产罚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给予的剥夺财产权的处罚形式。财产罚的主要手段一是罚款, 二是没收财物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等) 。尽管“不作工龄计算”的表现形式是剥夺劳动者的工龄, 表面上看来非现金、非财产, 其实质剥夺的是劳动者应该依法得到养老金中的一部分。众所周知,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退休政策养老金待遇是按照指数化养老金计发办法, 工龄长短对养老金待遇的影响非常重要, 以刘某某为例, 其在大集体工作8年, 在国营企业工作22年, 合并计算工龄30年, 如果按照30年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计算养老金为每月900多元, 在大集体工作8年“不作工龄计算”只剩22年, 养老金为每月554.34元。这个“不作工龄计算”令其每个月少得养老金300多元, 每年被罚款接近4000元。刘某某刚满50周岁, 按照中国人平均寿命74.83岁计算, 这一生仅仅这个“不作工龄计算”将会让其少得养老金接近10万元。
纵观建国以来国家对“不作工龄计算”的规定, 也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惩罚措施。1953年1月26日劳动部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四十一条规定:凡工人职员在敌伪及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 充任下列职务之一者, 其从事该项职务的时间, 一律不作工龄计算:一、把头、监工、厂警、矿警等有压迫剥削行为者;二、敌伪及国民党军队宪兵中的官兵, 警察中的警官警察, 敌伪及国民党政府机关中的官吏, 但不包括企业机关中的人员;三、国民党区分部委员以上, 三民主义青年团分队长以上, 青年党区党部委员以上及民主社会党区支部委员以上的人员, 反动会道门主要负责人。
第四十二条规定:凡被剥夺政治权利者, 其被剥夺政治权利期间, 不作工龄计算;因反革命罪行而被剥夺政治权利者, 其本企业工龄, 应自恢复政治权利之日算起;因其他犯罪行为而被剥夺政治权利者, 其被剥夺政治权利前与恢复政治权利后的本企业工龄, 应合并计算。
综上所述“不作工龄计算”属于行政处罚内容, 因而在实际工作中, 尤其是在退休审批过程中一定要慎用。行政处罚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而尚未构成犯罪给予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必须严格遵守八项行政处罚基本原则:法定原则;三公原则;适应违法行为原则;一事不再罚原则;结合教育原则;民事刑事责任适用原则;申诉和赔偿原则;处罚追究时效原则。否则, 行政机关成为被告在所难免。下列《行政处罚法》条款将严格制约乱用“不作工龄计算”。第三条: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 行政处罚无效。第四条: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 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第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 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第二十九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 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十一条: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 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 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工龄分为连续工龄和合并计算工龄, 连续工龄是指职工在一个工作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合并计算连续工龄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 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 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 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关于工龄计算, 有如下条文。 (1) 1953年1月26日劳动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三十八条“一般工龄系指工人职员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而言。在计算一般工龄时, 应包括本企业工龄在内”。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1991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88号发布。第八条:集体企业的职工是企业的主人, 依照法律、法规和集体企业章程行使管理企业的权力。集体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第二十五条职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集体企业内享享受退休养老待遇。 (3) 1990年11月22日《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国务院令第66号, 第十七条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灵活方便、合同管理、骨干稳定、合理流动的原则, 自主选择用工形式。从业人员在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工作期间应当计算工龄。 (4) 国务院国发[1995]6号《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职工在实行个人缴费制度之前, 按国家政策规定计算职工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5)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使用《职工养老保险手册》的通知。劳办险字 (1992) 15号文件规定:“职工在实行个人缴费前, 按国家政策规定计算职工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企业和职工缴费年限, 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发基本养老金。”
据此, 多劳动者工龄问题“不作工龄计算”要慎重, 必须履行法定行政处罚程序。
摘要:近年来, 劳动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案例不断增多, 劳动者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甚至走诉讼途径维权是法制建设的进步, 同时也为行政执法、行政审批等政府权力机关依法行政敲响了警钟。如果不能做到依法行政、公平执法, 公平行政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风险将与日俱增。
一切从安全开始
施工管理奖惩条例
一、施工人员处罚规定
01.施工人员由于三证不全而带来的所有损失(包括由此给项目部带来的损失)均由施工队无条件承担;
02.电工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签定施工责任书并在项目部备案,否则一次罚款500元/人次,不按规定走线的罚款500元/人次;
03.施工人员不及时按整改通知要求限期进行整改的,所有损失均由施工队按2倍承担; 04.施工人员要举止、穿着文明,禁止和施工管理人员争吵,一次处罚1000元/次; 05.施工人员应对现场的成品进行妥善保护,如有损坏按损坏成品2倍赔偿,并处以2倍罚款;
06.施工人员严禁酗酒,酒后上岗一经查出罚款500元/人次; 07.施工人员必须按项目部规定着装,否则罚款50元/人次;
08.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对现场成品、半成品、材料不进行认真清点的,交工时发现损失一律按施工队责任论处,按成品损失进行处罚;
09.施工人员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无保护措施的,由此造成的后果由施工队自负,并处以1000元/次罚款;
10.未在项目部登记注册、未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的施工人员禁止进入本项目部施工现场,一经发现处罚现场负责人200元/人次,处罚责任施工队1000元/人。
二、施工现场处罚规定
01.施工现场禁止吸烟,发现有现场吸烟的罚款200元/人,发现一个烟头罚款50元/个;02.施工现场没有合格有效灭火设施的一律处以200元/次罚款;
03.施工现场应做到每日一清,保持现场清洁,材料堆放整齐,巡查抽查时发现现场杂乱,垃圾乱堆罚款100元/次,对乱抛垃圾及向屋面下方倾倒垃圾的罚款300元/次。走道脏、乱的罚款200元/次;
04.施工现场高空坠物,仅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发现的,罚款500元/次,被投诉到项目部的罚款500元/次,被投诉到总包单位的,罚款1000元/次,被投诉到业主和监理 名称:霸州项目部
地址:霸州市体香温泉小镇 华宸建设集团石家庄炳楠垠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切从安全开始
单位的罚款5000元/次,且由此造成的后果由施工队自负。05.施工队现场用明火、电炉等做饭、取暖的一次性罚款5000元; 06.施工现场用电规范,否则处以100元罚款。
三、现场负责人处罚规定
01.施工负责人接到项目部的安全问题反馈应及时妥善处理,被投诉到中航港的,一律处罚100元。投诉到项目部总经理处的,一律处罚500元。投诉到业主的处罚1000元并承担一切由此造成的损失;
02.施工队现场负责人在每日下班时应检查水、电应做到停水、停电后离开现场,由于违反此规定造成的损失由施工队承担,并处以1倍罚款。
四、施工队处罚规定
01.被项目部开除的施工队,将自动丧失在项目部的一切利益及质保金,造成损失的应予以赔偿,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六、施工材料处罚规定
01.施工工长必须严格执行项目部的材料品牌、标准的使用,否则处以5000---10000元罚款,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七、施工工艺处罚规定
01.施工人员严格按项目部工艺标准施工,不按规定施工的一律拆除并100--500元处罚,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02.对施焊材料和焊缝未刷防火涂料、未进行防锈处理即进行下一工序施工的,一经发现,处以罚款200元/次;
03.对违反项目部规定的施工工艺,且工程尚未完工的,须立即进行整改;对违反项目部施工工艺,未整改经检查属实的,依据处罚条例进行相应处罚。
八、其他规定
01.巡检在抽查材料时,施工队应服从巡检要求拆除半成品或成品,以配合巡检验证材料。如有材质问题,则该施工队此工地此种材料均按有问题论处,将处以3倍罚款。
名称:霸州项目部
1、根据省教育厅规定,专科生考试作弊,取消其专升本报考资格。根据<<济宁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本科生考试作弊,取消其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2、学生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考试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由学校视其违纪或作弊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给予留校察看及以下处分的,经教育表现较好,在毕业前对该课程可以给予补考或者重修机会。
自2000年初到现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成立后的13年多时间里, 广大基层煤矿安全监察员依据《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煤炭行业安全标准、安全规程、技术规范, 认真、细致、严格地开展了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工作, 为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保护煤矿企业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随着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日益深入、煤矿企业法人以及从业人员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 对每一位监察员如何依法监察、依法行政就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要求我们每一个煤矿安全监察员必须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法律, 准确对煤矿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避免在煤矿安全执法监察过程中因行政违法或不当等原因造成对行政相对人的侵权, 引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而撤销违法行政行为或纠正不当行为, 甚至行政赔偿, 这必将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行政执法监察的权威性产生不良的影响。
本人在总结了近七年来煤矿安全执法监察的实践经验, 就如何规范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程序, 提出必须要明确行政处罚的主要依据、行政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范围、煤矿安全监察的现场处理、行政处罚的具体程序、行政违法或不当和行政处罚无效等问题。
1 行政处罚的主要依据
作为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煤矿安全监察员, 其主要职责就是对各类煤矿企业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煤矿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安全标准、行业技术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的情况实施监察。
为了保证有关煤矿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贯彻实施, 规范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行为, 保障和监督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有效实施安全监察, 在对煤矿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 《行政处罚法》是我们做出行政处罚的基本依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对具体的违法行为也都明确了法律责任和处罚, 可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此外《黑龙江省矿山安全处罚条例》也可作为对国有地方煤矿、乡镇集体煤矿 (30万吨以下) 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依据, 因为在《黑龙江省小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省长令第9号) 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进行了授权。
2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行政处罚法》中设定的行政处罚种类有警告, 罚款,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责令停产停业, 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行政拘留,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中涉及到的行政处罚有警告、罚款、停止作业或限期达到要求、停产整顿、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责令关闭、其他有关煤矿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我们在日常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行政处罚主要是警告、罚款、停止作业或限期达到要求、停产整顿。
例如《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煤矿矿井通风、防火、防水、防瓦斯、防毒、防尘等安全设施和条件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行业安全标准、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的要求, 经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限期达到要求, 逾期仍达不到要求的, 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停产整顿;经停产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决定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 并移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这就要求我们执法人员在弄清违法事实的前提下, 准确使用行政处罚, 避免行政处罚不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在行政处罚中还要注意这两个问题:一是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 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二是当事人有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或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或配合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当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 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不应给予行政处罚。
3 煤矿安全执法监察的现场处理
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性质要求我们必须做好超前防范, 事先消除事故隐患, 所以经常要深入煤矿企业采掘一线进行现场安全监察, 遇到紧急、特殊情况时要作现场处理。
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对煤矿实施安全监察时, 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并应当出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员证, 现场检查结束后应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如发现影响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 可以做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责令限期改正或者限期达到要求、责令立即停止作业 (施工) 或者立即停止使用等现场处理决定;如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 有权要求煤矿立即消除或者限期解决;发现威胁职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有权要求立即停止作业, 下达立即从危险区内撤出作业人员的命令。与此同时制作相应的现场处理决定书和撤出作业人员命令书, 这样在现场处理的执法程序上才算完整。
4 行政处罚的具体程序
当煤矿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煤矿安全违法行为, 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 煤矿安全监察员必须查明事实, 可以按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做出行政处罚。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做出行政处罚前, 应当告知当事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 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4.1 简易程序。
当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 对煤矿企业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对煤矿从业人员处以50元以下罚款的, 可以当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 同时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并当场交给当事人。当事人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4.2 一般程序。
除可以当场做出的行政处罚外,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发现煤矿及其人员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 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 收集有关证据, 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 并由煤矿有关人员核对无误后, 签名或者盖章。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做出行政处罚前, 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 告知当事人拟对其做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 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如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 (3天) 放弃陈述或申辩,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在三日后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当场宣告后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 将行政处罚决定书 (下转19页) 送达当事人, 同时交付当事人的还应有行政处罚送达回执。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 应当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集体讨论决定;实施行政处罚时, 应当使用规范的执法文书。行政处罚执行完毕后, 应当将案件材料根据一案-卷的原则, 立卷归档。
5行政违法和行政处罚无效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监察员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 必须依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向当事人告知给予其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事实不清、理由不充分、依据不明确的, 或者拒绝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的, 行政处罚不能成立, 即行政处罚无效。不按法定的程序进行行政处罚的, 属于行政违法或不当。因此可能出现行政当事人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或监察员提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以撤销违法行政行为或纠正不当行为, 甚至行政赔偿, 不仅导致煤矿安全机构败诉, 还会降低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行政执法监察的威信。
总之, 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员必须要加强与行政处罚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必须依照有关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 规范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程序, 才能使我们在安全监察过程中做出的行政行为合法、有效。
摘要:本文在总结十年来煤矿安全执法监察的实践经验基础上, 从行政处罚的主要依据、行政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范围、煤矿安全监察的现场处理、行政处罚的具体程序、行政违法或不当和行政处罚无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为进一步规范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程序提供思路。
【事业单位行政处罚条例】推荐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介绍10-09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岗位10-25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用人能进能出11-07
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09-19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知识归纳06-21
行政事业单位安全防范制度07-01
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10-13
关于明确区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06-27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06-27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浅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