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意义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意义(精选4篇)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意义 篇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3号,2011年11月30日国务院第18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分总则,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投诉与处理,法律责任,附则7章8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签发的行政法令、授权有关部门发布的国务院行政命令或下发的行政操作性文件。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招标投标法第三条所称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

前款所称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及其相关的装修、拆除、修缮等;所称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是指构成工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且为实现工程基本功能所必需的设备、材料等;所称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服务,是指为完成工程所需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

第三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第四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指导和协调全国招标投标工作,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检查。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铁道、水利、商务等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对有关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招标投标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依法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有关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职责分工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财政部门依法对实行招标投标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政府采购政策执行情况实施监督。

监察机关依法对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监察对象实施监察。

第五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为招标投标活动提供服务。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不得与行政监督部门存在隶属关系,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国家鼓励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

第六条 禁止国家工作人员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

第二章 招 标

第七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核准手续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招标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应当报项目审批、核准部门审批、核准。项目审批、核准部门应当及时将审批、核准确定的招标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通报有关行政监督部门。

第八条 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当公开招标;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邀请招标:

(一)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或者受自然环境限制,只有少量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二)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项目合同金额的比例过大。有前款第二项所列情形,属于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项目,由项目审批、核准部门在审批、核准项目时作出认定;其他项目由招标人申请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作出认定。

第九条 除招标投标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可以不进行招标的特殊情况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进行招标:

(一)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二)采购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三)已通过招标方式选定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四)需要向原中标人采购工程、货物或者服务,否则将影响施工或者功能配套要求;(五)国家规定的其他特殊情形。

招标人为适用前款规定弄虚作假的,属于招标投标法第四条规定的规避招标。

第十条 招标投标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招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是指招标人具有与招标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第十一条 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由有关部门认定。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商务、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对招标代理机构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招标代理机构应当拥有一定数量的取得招标职业资格的专业人员。取得招标职业资格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招标代理机构在其资格许可和招标人委托的范围内开展招标代理业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招标业务,应当遵守招标投标法和本条例关于招标人的规定。招标代理机构不得在所代理的招标项目中投标或者代理投标,也不得为所代理的招标项目的投标人提供咨询。

招标代理机构不得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资格证书。

第十四条 招标人应当与被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签订书面委托合同,合同约定的收费标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 公开招标的项目,应当依照招标投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发布招标公告、编制招标文件。

投标人采用资格预审办法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的,应当发布资格预审公告、编制资格预审文件。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资格预审公告和招标公告,应当在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依法指定的媒介发布。在不同媒介发布的同一招标项目的资格预审公告或者招标公告的内容应当一致。指定媒介发布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境内资格预审公告、招标公告,不得收取费用。

编制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应当使用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制定的标准文本。

第十六条 招标人应当按照资格预审公告、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规定的时间、地点发售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的发售期不得少于5日。

招标人发售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收取的费用应当限于补偿印刷、邮寄的成本支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第十七条 招标人应当合理确定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自资格预审文件停止发售之日起不得少于5日。

第十八条 资格预审应当按照资格预审文件载明的标准和方法进行。

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组建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资格预审申请文件。资格审查委员会及其成员应当遵守招标投标法和本条例有关评标委员会及其成员的规定。

第十九条 资格预审结束后,招标人应当及时向资格预审申请人发出资格预审结果通知书。未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不具有投标资格。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少于3个的,应当重新招标。

第二十条 招标人采用资格后审办法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的,应当在开标后由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投标人的资格进行审查。

第二十一条 招标人可以对已发出的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可能影响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或者投标文件编制的,招标人应当在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截止时间至少3日前,或者投标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获取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不足3日或者15日的,招标人应当顺延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或者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

第二十二条 潜在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资格预审文件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截止时间2日前提出;对招标文件有异议的,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10日前提出。招标人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3日内作出答复;作出答复前,应当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第二十三条 招标人编制的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反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影响资格预审结果或者潜在投标人投标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人应当在修改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后重新招标。

第二十四条 招标人对招标项目划分标段的,应当遵守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不得利用划分标段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人不得利用划分标段规避招标。

第二十五条 招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载明投标有效期。投标有效期从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之日起算。

第二十六条 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的,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招标项目估算价的2%。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应当与投标有效期一致。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境内投标单位,以现金或者支票形式提交的投标保证金应当从其基本账户转出。

招标人不得挪用投标保证金。

第二十七条 招标人可以自行决定是否编制标底。一个招标项目只能有一个标底。标底必须保密。

接受委托编制标底的中介机构不得参加受托编制标底项目的投标,也不得为该项目的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或者提供咨询。

招标人设有最高投标限价的,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最高投标限价或者最高投标限价的计算方法。招标人不得规定最低投标限价。

第二十八条 招标人不得组织单个或者部分潜在投标人踏勘项目现场。

第二十九条 招标人可以依法对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全部或者部分实行总承包招标。以暂估价形式包括在总承包范围内的工程、货物、服务属于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范围且达到国家规定规模标准的,应当依法进行招标。

前款所称暂估价,是指总承包招标时不能确定价格而由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暂时估定的工程、货物、服务的金额。

第三十条 对技术复杂或者无法精确拟定技术规格的项目,招标人可以分两阶段进行招标。

第一阶段,投标人按照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的要求提交不带报价的技术建议,招标人根据投标人提交的技术建议确定技术标准和要求,编制招标文件。

第二阶段,招标人向在第一阶段提交技术建议的投标人提供招标文件,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包括最终技术方案和投标报价的投标文件。

招标人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的,应当在第二阶段提出。第三十一条 招标人终止招标的,应当及时发布公告,或者以书面形式通知被邀请的或者已经获取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已经发售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或者已经收取投标保证金的,招标人应当及时退还所收取的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的费用,以及所收取的投标保证金及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第三十二条 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

招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

(一)就同一招标项目向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二)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三)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以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四)对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或者评标标准;(五)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原产地或者供应商;(六)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非法限定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或者组织形式;(七)以其他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

第三章 投 标

第三十三条 投标人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不受地区或者部门的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三十四条 与招标人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招标公正性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参加投标。

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不得参加同一标段投标或者未划分标段的同一招标项目投标。违反前两款规定的,相关投标均无效。

第三十五条 投标人撤回已提交的投标文件,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前书面通知招标人。招标人已收取投标保证金的,应当自收到投标人书面撤回通知之日起5日内退还。

投标截止后投标人撤销投标文件的,招标人可以不退还投标保证金。

第三十六条 未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提交的投标文件,以及逾期送达或者不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招标人应当拒收。

招标人应当如实记载投标文件的送达时间和密封情况,并存档备查。

第三十七条 招标人应当在资格预审公告、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中载明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

招标人接受联合体投标并进行资格预审的,联合体应当在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前组成。资格预审后联合体增减、更换成员的,其投标无效。

联合体各方在同一招标项目中以自己名义单独投标或者参加其他联合体投标的,相关投标均无效。

第三十八条 投标人发生合并、分立、破产等重大变化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招标人。投标人不再具备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规定的资格条件或者其投标影响招标公正性的,其投标无效。

第三十九条 禁止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

(一)投标人之间协商投标报价等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二)投标人之间约定中标人;

(三)投标人之间约定部分投标人放弃投标或者中标;

(四)属于同一集团、协会、商会等组织成员的投标人按照该组织要求协同投标;

(五)投标人之间为谋取中标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而采取的其他联合行动。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

(一)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编制;

(二)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单位或者个人办理投标事宜;

(三)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成员为同一人;

(四)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异常一致或者投标报价呈规律性差异;

(五)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

(六)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从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的账户转出。

第四十一条 禁止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

(一)招标人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有关信息泄露给其他投标人;

(二)招标人直接或者间接向投标人泄露标底、评标委员会成员等信息;

(三)招标人明示或者暗示投标人压低或者抬高投标报价;

(四)招标人授意投标人撤换、修改投标文件;

(五)招标人明示或者暗示投标人为特定投标人中标提供方便;

(六)招标人与投标人为谋求特定投标人中标而采取的其他串通行为。

第四十二条 使用通过受让或者租借等方式获取的资格、资质证书投标的,属于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以他人名义投标。

投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的行为:

(一)使用伪造、变造的许可证件;

(二)提供虚假的财务状况或者业绩;

(三)提供虚假的项目负责人或者主要技术人员简历、劳动关系证明;

(四)提供虚假的信用状况;

(五)其他弄虚作假的行为。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意义 篇2

1 招标投标法律概念探讨

招标投标, 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买卖的大宗货物, 发包承包工程建设项目, 集中采购与提供服务项目时所采用的一种民事交易活动。属于订立合同的预备阶段。招标和投标正是这种交易活动中的两个相继进行的步骤。

招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狭义上看, 仅指招标人向一定的对象发出要约邀请的单方法律行为, 是整个招标投标程序中的一个环节。从广义上讲, 招标是指包括招标、投标、评标、开标和中标整个程序在内的招标投标活动的总称。所谓投标, 是指投标人按照符合招标文件规定资格的要求, 提出自己的报价及相应条件的书面要约行为。从合同法意义上讲, 招标是指招标人采取招标公告或者招标邀请书的形式, 向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发出要约邀请, 以吸引其投标的意思表示。投标是一种法律上的要约行为, 是指投标人按照招标人提出的要求和条件, 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投标人发出的包括合同主要条款的意思表示。

2 招标的法律特征

2.1 交易过程的公开性。

是指招标投标的整个交易过程均在公开的状态下进行, 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具体体现在招标活动的信息要公开、开标程序要公开、评标的标准和程序要公开、中标的结果要公开等等。

2.2 投标的一次性.

招标投标活动中, 招标人只能应邀一次性递价, 以合理的价格定价, 在递出后一般不得随意撤回或修改。

2.3 公正性。

是指参加投标的投标人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 都具有在同意评标标准下接受考评的权利, 招标人不允许和个别投标人进行一对一的谈判。对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的关系, 双方之间在招投标活动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任何一方不得向利益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不得以任何借口或形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

2.4 交易活动的竞争性。

是指招标人通过公开进行要约邀请的形式, 最大限度地吸引潜在的投标人报价, 通过“货比三家“的方式, 选择价格最低, 质量最好, 效益最高的工程、货物或服务, 从而使自己的投资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3《条例》对基本原则更加重视

3.1 三公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又称“三公原则”。三公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 对维护市场经挤公平竞争具有重要的作用。招标投标活动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产物, 理应遵循这一原则。

公开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招标程序公开.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招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 开标地点应当为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开标应由招标人主持, 邀请所有投标人和有关单位的代表参加。开标时都应当当众予以拆封、宜读。开标过程应当有记录, 并存档备查。二是招标信息公开, 招标人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 应当以发布招标公告的方式公开其招标信息, 且应通过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发布。采用要约邀请方式的, 应当以向3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的方式公开其招标信息。

公平原则是指招标投标活动中的参与者法律地位平等, 不能有差别的对待。对于招标人而言, 就是严格按照公开的招标条件和程序办事, 给予所有投标人平等的机会, 使其享有同等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不歧视任何一方;对于投标人而言, 就是以正当的手段参加投标竞争, 不得有不正当竞争行为。

公正原则, 是指招标人必须按统一标准对待投标人, 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应对纠纷各方一视同仁。招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 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 从中选出合格的中标候选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招标代理机构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公平、公正、公开三原则紧密相连, 不可分割。公开是基础, 没有公开, 就可能难以有公平、公正。公正是目的, 之所以强调公开就是为了保证公平和公正。而公平是实现公正的应有之意。

3.2 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 简称诚信, 是指在招投标活动中不得弄虚作假, 欺骗他人, 必须尊重市场习惯, 遵守自己的诺言, 恪守信用。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上的一项重要原则, 当然也应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在实践中, 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比较突出的是低价抢标现象, 特别是在世界银行和亚洲银行的贷款项目中, 因为世界银行和亚洲银行的采购规则实行的是“最低价原则”, 即在施工企业都符合条件, 预审都通过的前提下, 谁的标价低, 谁中标。当然, 这种低应是相对的低, 科学的低。最低标价也应保证业主的利益和承包商的利润。

3.3《条例》对招标投标交易场所和招标投标信用制度的规定

目前, 一些地方设立了开展招标投标活动的场所, 有工程交易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 《条例》将其称为“招标投标交易场所”。在功能定位上, 《条例》规定招标投标交易场所应立足于为招投标活动提供服务。在与行政监督部门的关系上, 《条例》规定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不得与行政监督部门存在隶属关系。在设立的层级上, 《条例》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

《条例》规定:国家建立招标投标信用制度。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依法公告对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等当事人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理决定。

结束语

《实施条例》总结吸收招投标实践中的成熟做法, 增强了可操作性。不仅对《招标投标法》中一些重要概念和原则性规定进行了明确和细化, 而且使招投标过程中各环节的时间节点更加清晰, 条件和要求更加严格和具体, 缩小了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等不同主体在操作过程中的自由裁量空间。展现了开放的心态, 在制度设计上做到了兼收并蓄, 进一步显现了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2]常丽莎.建筑法规[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意义 篇3

(一)2012年2月1日,《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招标投标法》实施后十二年得以施行,条例分总则、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投诉与处理、法律责任、附则共七章85条,对于投标保证金的收取与返还、统一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国有资金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招标项目招标方式、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部门职责划分、招标师的使用范围、招标文件发售、资格预审提交、中标公示、投诉与处理等时间期限、综合评标专家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综合监管、电子招标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规定或对对原办法做出了修改。

笔者有近十年工程投标、三年工程招标工作经验,结合工程、经济、法律的学习背景,业余时间一直专注中国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研究,曾在《中国招标》期刊以连载方式对《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五篇23条修改意见、对《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十篇39条修改意见,其中一些修改意见和出台的条例中是一致的,现笔者愿从实践和法律角度来,按照条例的条款顺序,分期解读条例相关条款给招标投标当事人带来的相关变化、指出条例与现有的《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办法》、《政府采购法》存在的不同之处,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鸣和立法者的重视。

本期分析4条内容,具体如下:

1、第二条规定:招标投标法第三条所称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

前款所称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及其相关的装修、拆除、修缮等;所称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是指构成工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且为实现工程基本功能所必需的设备、材料等;所称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服务,是指为完成工程所需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

笔者认为:工程建设项目是《招标投标法》规范的内容,也是该法制定的初衷,本条是对《招标投标法》第三条关于工程建设项目概念的进一步界定,对于解决原工程建设项目概念模糊和《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两法不一”带来的法律适用范围相互冲突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条例首次以“工程”来定义《招标投标法》的工程建设项目概念,明确指出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工程、工程货物、工程服务,其中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及其相关的装修、拆除、修缮等;工程货物是指构成工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且为实现工程基本功能所必需的设备、材料等;工程服务是指为完成工程所需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

相比之下,《招标投标法》第三条是这样规定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前款所列项目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由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

法律或者国务院对必须进行招标的其他项目的范围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而国务院授权原国家计委制定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是这样规定的:

第二条规定: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的范围包括:

(一)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等能源项目;

(二)铁路、公路、管道、水运、航空以及其他交通运输业等交通运输项目;

(三)邮政、电信枢纽、通信、信息网络等邮电通讯项目;

(四)防洪、灌溉、排涝、引(供)水、滩涂治理、水土保持、水利枢纽等水利项目;

(五)道路、桥梁、地铁和轻轨交通、污水排放及处理、垃圾处理、地下管道、公共停车场等城市设施项目;

(六)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七)其他基础设施项目。

第三条规定: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公用事业项目的范围包括:

(一)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市政工程项目;

(二)科技、教育、文化等项目;

(三)体育、旅游等项目;

(四)卫生、社会福利等项目;

(五)商品住宅,包括经济适用住房;

(六)其他公用事业项目。

第四条规定:使用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的范围包括:

(一)使用各级财政预算资金的项目;

(二)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政府性专项建设基金的项目;

(三)使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并且国有资产投资者实际拥有控制权的项目。

第五条规定:国家融资项目的范围包括:

(一)使用国家发行债券所筹资金的项目;

(二)使用国家对外借款或者担保所筹资金的项目;

(三)使用国家政策性贷款的项目;

(四)国家授权投资主体融资的项目;

(五)国家特许的融资项目。

第六条规定: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资金的项目的范围包括:

(一)使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贷款资金的项目;

(二)使用外国政府及其机构贷款资金的项目;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援助资金的项目。

从上面的规定可以看出,《招标投标法》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通盘是以“项目”来定义《招标投标法》的工程建设项目概念,其具体范围包括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水利、城市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项目;供水、电、气、热等市政项目;科、教、文、卫、体、旅、社会福利、商品住宅等公用事业项目;使用国有资金、国家融资、国际组织或外国政府等公共资金投资项目,几乎囊括国民经济、社会生活招标采购的全部内容,“项目”是个大箩筐,什么都可往里装。这种定义方式存在一个巨大的法律漏洞,那就是只要招标采购部门不想通过政府采购途径进行招标,不管是否属于建设工程的 内容、只要冠以“项目”二字,就可适用《招标投标法》而不是《政府采购法》,而法律适用决定了后续的一系列问题,如招标人可以自行招标或委托社会中介招标代理机构去办理招标事宜,而不必委托集中采购机构采购,招标人只需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或自行监督,而不必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

以“中国政府采购第一案”(北京现代沃尔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诉财政部一案)为例,“便携式血气分析仪”在我们一般看来属于招标三大主体工程、货物、服务中的“货物”,应该适用《政府采购法》而走政府采购途径,但按照《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被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划定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适用《招标投标法》走招标投标途径并无不妥,因此,该项目由发改委和卫生部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招标而不是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由设在国家发改委下的国家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负责受理质疑与投诉而不是财政部负责,是符合《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规定的。财政部在案发后接到投诉后才知道在这个项目的存在,其在二审时抗辩中称:“财政部是在接到投诉后才知道在这个项目的存在”;“每年数千亿元的采购资金均按上述模式分别管理,而一审判决否定了这一模式,将严重影响财政部的行政管理工作。”显然,财政部并不认为发改委和卫生部对“便携式血气分析仪”进行招标有不妥之处。而北京现代沃尔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将财政部告上法庭,其理由是:财政部笼统地认为本案争议的采购对象属于重大项目,但究竟什么是重大项目?财政部并没有提供事实材料和法律依据进行证明。而我国《政府采购法》却明确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对政府采购活动负有法定的监管职责。财政部一方援引的、较早年代出台的《招标投标法》及其相关规定显然不能与2003年实施的《政府采购法》进行抗辩。换言之:你(财政部)既然把所有的政府采购纳入你的管辖范围内,出了问题又不想担责任,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所以就告你不作为,虽然事实上没管到)。笔者认为:一审法院认为本案适用《政府采购法》而判财政部败诉,而二审五年仍无结果,被指因敏感而冷处理,不能不说是《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法律适用范围冲突带来的尴尬,而“项目”概念不能不说是这一冲突的根源。

而按照条例用“工程”来定义《招标投标法》的工程建设项目概念,“便携式血气分析仪采购”明显不属于工程建设项目,不再属于《招标投标法》规范的范围,可以想象,今后,政府采购规范的采购项目将会增多,不再局限于买买车、买买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但问题是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查办法》等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概念应作相应的修改,否则,法律适用范围冲突在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

2、第三条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笔者认为:根据上条的分析,条例以“工程”来定义《招标投标法》的工程建设项目概念,与《招标投标法》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以“项目”来定义的概念相比,具体范围明确了许多,对于解决《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在法律适用范围的冲突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响应条例第二条的规定,调整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范围,制定新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是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当务之急应该做的工作。

3、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指导和协调全国招标投标工作,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检查。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铁道、水利、商务等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对有关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招标投标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依法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有关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职责分工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财政部门依法对实行招标投标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政府采购政策执行情况实施监督。

监察机关依法对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监察对象实施监察。

笔者认为:本条的第一款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在前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34号)没有实质性变化,只是十多年来,国务院经过了2003年、2008年二次机构改革,部委名称、职责作了调整,本款也仅对部委名字进行了相应修改而已。

第二款的最后一段“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有关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职责分工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明确提出了政府有权对第一款规定的招标投标监督职责另行分工,这一规定也为一些地方政府如湖北、合肥已实施的招标投标综合监管模式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国务院对综合监管来说主要还是考虑到地方层面,中央层面并没有招标投标综合监管的考虑,商务部监管机电设备国际招标、铁道部监管铁路工程和物资采购、国家发改委监管中央重大建设项目、水利部监管大型水利工程、主要流域机构管辖的水利工程的局面在现阶段不会改变。

第三款、第四款是《预算法》、《行政监察法》二部法律赋予财政部门、监察机关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的法定职责和原则性规定,对现有的招标投标监管模式不会带来什么变化。

4、第五条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为招标投标活动提供服务。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不得与行政监督部门存在隶属关系,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国家鼓励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

笔者认为:统一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是近年来各地兴起的产物,叫法和上级主管部门各不相同,在江西,十一个地级市分别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2009 年1 月1 日起,必须进行招标的工业、交通、水利、房屋和市政工程、信息产业等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设备、材料等的采购,以及进口机电设备的采购;实行公开招标或邀清招标的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政府集中采购和部门集中采购货物、服务和工程项目的采购;探矿权、采矿权的“招、拍、挂” ;采砂权的“招、拍、挂”必须在江西省南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或项目所在地设区市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其中南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隶属于南昌市公共资源管理办公室,为南昌市政府正县级派出机构。在合肥,称为招标投标中心,负责合肥市建设工程类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类项目采购、国有、集体等各类市场主体产权转让、国有土地资源出让等业务操作,隶属于合肥市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局,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在深圳,称为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是全市唯一的、专业门类最齐全的、的建设工程交易平台,业务涵盖建设工程的施工、监理、专业与劳务分包、勘察、设计、货物采购、代建制、咨询服务等各方面,是深圳市建设局直属的自收自支型事业单位。在广州,称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由广州市统一设立的建设工程交易服务机构,是广州地区唯一的有形建筑市场,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依法组织广州地区房屋建筑、市政和专业工程(含省属及中央托管工程)总承包及专业劳务分包,以及设计、监理、工程设备材料采购等项目及相关服务的招标投标交易活动,为建设工程交易提供场所、信息、咨询和见证服务,该中心是隶属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副局级事业单位。在浙江,全省重大工程集中交易场所称为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全省重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项目业主招标、代建制招标、高新技术项目招标、政府特许经营权等活动集中交易,属浙江省招标投标办公管理,隶属于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本条的规定将会带来以下三个变化:

(1)为集中招标投标交易场所的设置提供了法律依据

笔者曾多次撰文提到集中交易场所设置的初衷是纪检、监察部门认为很多腐败案件发生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其设立受到纪检、监察部门的推崇和认可,很多省市集中交易中心的设立与监管都可以看到各级纪委、监察部门的身影,水利、交通、财政、工业与信息、科技、国土资源、卫生、商务等部门是碍于纪委、监察部门的权威和害怕“不进场就要受到调查”等规定而被迫进场的,但是毕竟以纪委、监察部门发文或联合其发文强制要求进场交易属于政策性文件或地方行政规章,其设立缺乏法律依据。

本条的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为招标投标活动提供服务。”,对集中交易场所设置提供了法律依据。

(2)对隶属关系做出的限制

从上面笔者举例可以看出,集中交易场所隶属关系五花八门,一些还与现行的建设、发改等行政监督部门存在隶属关系,而《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没有设立集中交易中心的规定,并没有授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房屋和市政工程、发改委对中央重大建设项目以外的招标采购行使监督职能,这就造成集中交易中心往往被认为是越权的质疑,随之而来的是监督力度大打折扣,对于行政机关管理范围内的招标监督项目存在的问题如何监督也绕入了“自行监督”的怪圈。

本条规定“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不得与行政监督部门存在隶属关系”,对集中交易场所的隶属关系做出了限制,那么,上述笔者举例的深圳、广州、浙江集中交易场所将面临与建委、发改委脱钩。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意义 篇4

浅谈《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与招标投标法律体系七方面的衔接

2015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布了《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施行,是《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12年以来处于行政法规法律位阶的法律文件长期缺位的补位,是招标采购行业的一件大事,对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我国采用《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平行立法的模式,由此带来招投标法律体系和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两大法律体系并存的现状,存在“各说各话”、“相互冲突”等问题,“两法合一”常被业内探讨。考虑到“两法不一”在一定程度是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两法合一”将使我国在加入GPA谈判中缺少回旋余地、出价清单远远超出其他国家和地区、已在我国实行了几十年的工程承包资质管理制度将面临瓦解、我国的工程承包企业将面临国际竞争重大挑战等现实问题,依笔者所见,“两法合一”在近期内实现有一定的难度,但采用处于行政法规法律位阶的法律文件来融合两大法律体系,不失为一种历史与现实考量下的权宜之计。《条例》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与《招标投标法》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及其下位法的衔接,有力地促进了两大法律体系的统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法律适用范围上,《政府采购法》第四条规定,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按照业界窄义的理解,《招标投标法》就是一部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法律文件。但是,到底何为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中的“工程”,何为招标投标法律体系中的“工程建设项目”,一直存在法律规定差异的问题,2000年1月1日起施行的《招标

投标法》将“工程建设项目”定义为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采购法》将“工程”定义为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等;2012年2月1日起施行的《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将《招标投标法》中的“工程建设项目”进一步界定为“工程”、“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服务”三部分,并将“工程”定义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及其相关的装修、拆除、修缮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定义为构成工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且为实现工程基本功能所必需的设备、材料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服务”定义为完成工程所需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条例》第七条第一款将政府采购工程适用招标投标法律体系的具体法律文件扩充到了《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将范围由“工程”扩大到“工程”、“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服务”三部分,其第七条第二款有关三部分的定义在字眼上做到与《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完全的统一。

其次,在对供应商的投标限制方面,《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参照了《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将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存在直接控股关系的不同供应商、存在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3种情形界定为影响招标公开性、限制共同参加在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的具体情形。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条例》第二种情形规定为“直接控股关系”,相对应,《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为“控股关系”;《条例》规定“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相对应,《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不得参加同一标段投标或者未划分标段的同一招标项目投标”。

第三,在限制或排斥潜在供应商方面,《条例》第二十条在《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三十二条的规定的6种具体情形的基础上,增加了“采购需求中的技术、服务等要求指向特定供应商、特定产品”具体情形,《条例》在第七种情形中还相对应增加了“非法限定供应商所在地”的内容。

第四,在联合体投标方面,《条例》第二十二条参照了《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一条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确定了联合体成员承担相同工作时以资质较低的供应商来确定共同的资格等级、联合体成员不得再单独或与其他供应商另行组成联合体参与同一合同项目下的政府采购活动两个原则。

第五,在对招标文件澄清或者修改的时限上,《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参照了《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改变了以前《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18号令)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招标文件澄清或者修改应当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15日前发出”的刚性规定,修改为“招标文件澄清或者修改可能影响投标文件编制时,应当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15日前发出”的相对柔性规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该条同时对资格预审文件的澄清或者修改时限作出了规定,但《条例》依然缺少这方面的规定。

第六,在对投标保证金的比例上,《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参照了《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将《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18号令)第三十六条第一规定的“采购项目概算的1%”的投标保证金限额提高到“采购项目预算金额的2%”,“2%”的做法实际上与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通行做法定 的比例相当,这一做法源于当中标人弃标、拒绝履行合同等情形造成重新招标等后果时,对招标人的经济利益补偿,2%是一个基本相当的比例。

上一篇:干部培训——外联部拉赞助策划书.doc下一篇:学校体育赛事的组织形式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