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学期
中心小学 一年级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
学内容.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 一年级每两周一课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国
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识字热情
刚入学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 注意力容易分散。这给教学带来困惑, 也带来挑战。如果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 往往就能激发他们的热情, 使他们尽快地、尽多地融入识字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教材非常富有生活情趣, 内容有的来自日常生活、学习生活, 有的来自农村生活, 有的来自现代社会生活, 和学生的生活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为老师进行识字教学奠定了很好的生活基础。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 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假如识字教学只是单纯为识字而识字进行教学, 就会使识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 让学生感到无聊, 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但是,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 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课堂教学中再现出来, 引导学生亲自体验感受, 产生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意识, 就会缩短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识字教学, 学生就能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2》时, 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创设, 采用小品的方式, 在课堂中再现家庭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场面,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课堂中, 学生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 情绪一直处于兴奋高昂的状态, 识字教学也将在学生无意中顺利进行, 学习活动随之变得轻松愉快, 学生也就容易体验到学习过程中愉悦快乐的情感。
二、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识字, 激发兴趣
一年级孩子自制力弱, 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发现:如果按常规的“老师讲, 学生记”的方法, 识字教学效率就会很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最佳办法是“寓教于乐”———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引导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真正喜欢汉字, 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经常开展以下游戏, 使学生的识字兴趣越来越浓。
1. 猜字谜。
教师根据字形特点创编谜面, 学生猜谜底, 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记字形的过程, 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 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 印象深刻。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观察字谜, 展开联想, 和同学合作或者独自创编字谜, 让大家猜。
2. 编儿歌, 编故事。
刚开始的时候, 教师可以编一些儿歌或故事帮助学生识记, 以后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着编一编。如:“一撇一捺要分家, 两笔写成八八八。”
3. 形体动作识字。
低年级的儿童擅长形象记忆, 学生联系一些具体的直观形象有助于识记字形。如双臂伸直、双腿并拢, 就是一个“十”字;再打开双腿就是一个“大”字;站直了打开右臂就是一个“卜”字等。
4. 开火车 (分小组进行) 。
孩子学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的声音, 教师出示生字, 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组词或分析字形。谁说错了, 火车停了, 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 (重读字音) , 修理好了继续开 (读错的学生在车上表演读儿歌) 。
5. 手拉手, 交朋友。
教师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 学生戴上生字头饰, 并把它读出后, 选择字音中相同部分的字手拉手, 交朋友。教师还可以准备字形结构相同的字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宇, 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
6. 做摘苹果的游戏。
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 学生制作果篮 (用卡片拼出生字的正确读音, 正确拼读) , 摘下对应的苹果 (生字) 可小组竞赛, 看哪组摘的苹果多。
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把枯燥无味的识字课变成一堂堂充满趣味的识字活动课, 才能使学生永远保持激昂的学习兴趣, 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自主识字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以“识字”为乐趣, 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 就能够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由选择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 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
例如, 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说说, 这些字中哪些是你认识的, 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可能会说:“我是在看电视时认识的。”“我是在报纸中认识的。”“我是在看路牌时认识的。”……教师应该及时鼓励:“你真会识字, 继续努力!”
再如, 每周开展一次“识字展示课”, 让孩子将上一周自主识字的成果展现出来, 在全班交流, 并评出“识字大王”, 给予相应的奖励。
学生听到老师这些真诚的鼓励, 得到奖励, 就会获得成功的愉悦, 从而增强自主识字的信心, 自主识字的愿望也会更加强烈, 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主动在家里、街上、商场等场所识字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从而增加识字量。
关键词:倾听;学力;复述
倾听不仅是一种好的习惯,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学力,是其他学力得以发展的基础。作为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我发现一年级的孩子行为习惯较差,不认真倾听的现象特别严重,而一年级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一年级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孩子倾听学力的培养,下面我将结合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实际,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倾听学力的三个层次
按照对学生倾听能力的要求,可以把学生的倾听学力分为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
让学生学会倾听,能复述、评价别人的发言,这是对学生倾听学力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
2.第二层次
让学生学会补充别人的发言,根据自己的思考大胆质疑和反驳,这一层次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还要其进行简单的思考,对学生的创造性学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3.第三层次
学会归纳、学会反思性学习,这一层次是对学生倾听学力的最高要求。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学力
1.让学生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树立倾听的意识
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如告诉孩子“要发言,先举手”“同学讲、认真听”,要求当其他孩子在发言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屏幕或黑板、耳朵要认真听着、嘴巴要闭着、小手要放好,倾听的时候要有表情,或微笑、或微微点头,听完后要有反应,或认同、或质疑,如果有补充或质疑要学会耐心等待,不要打断同学的发言,等同学说完后再举手发言。
其次,要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倾听习惯。当老师在讲重要内容的时候要注意提醒孩子竖起耳朵,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要有提示性的语言,如“我要开始说了,请大家认真听!”说完后问问大家“你们听懂了吗?有什么意见吗?”
再次,要树立认真倾听的典范。在每节课上评出“最佳小听众”,给予鼓励与表扬,并及时给予有指向性的评价,如“你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听得可认真啦!”“我看见你在微微点头,说明你听懂了!”“你不仅听清了他的发言,还能进行补充,是会倾听的孩子!”这样,学生不仅认识到认真听的重要性,还知道了该如何去听。
最后,要及时纠正班上不认真倾听的现象,并与孩子一起讨论这种习惯的不良后果及解决的办法。这些都是在为提高孩子的倾听能力做足准备。
2.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让孩子学会倾听
要细化听的要求,明确告诉孩子听的时候要带着“五心”:一要专心,当老师或同学讲的时候不能想其他的事;二要耐心,不插嘴、不打断他人的发言,听完别人的发言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三要细心,要能发现他人有错或不完整的地方或者是值得欣赏的地方;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或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时要虚心接受;五要用心,对于他人的意见要能判断正误、有选择性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3.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倾听能力
首先,侧重复述能力的培养。这一层次只要求学生能复述、评价别人的发言。教师可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复述教师的问题和要求,复述其他学生的发言或对他人的发言进行简单的评价。
当学生的复述能力较好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第二层次的培养,即补充他人的发言,初步进行质疑和反驳。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听懂他人的发言,还要进行一定的思考。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时候,生1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出9加6等于15,先在左边摆9根小棒、右边摆6根小棒,然后从右边拿出1根小棒到9根小棒那一边,生2进行质疑:为什么要拿1根小棒到9的那一边,而不是3根、4根或者其他的根数?生1:拿1根小棒是为了和9凑成10,方便计算。生生互动就能很好地进行下去。
当学生能较好地补充他人发言,进行质疑、提问和反驳之后,就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归纳和反思性学习。如,在一年级下册“图书馆”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探索28加4等于几时,学生可能想到用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用竖式计算等几种方法得到28加4等于32,教师可以提问:以上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可以归纳总结出:只有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4.家校联手,共同培养学生的倾听学力
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可以每天对孩子进行5题左右的听算训练,要求孩子每天将所学内容说给家长听,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孩子认真听,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对于个别有多动症的孩子还要辅助药物治疗。
学生倾听学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家长和教师长期的督促,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当把握好一年级这一时段孩子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高度重视孩子倾听学力的培养,把培养孩子的倾听学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参考文献:
潘旭东,刘婕妤.以提问释问为抓手,培养学生的研学力:“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实践与反思[J].小学数学教育,2014(Z2).
学 科 教 学 计 划
学科:传统文化 年级:一年级 姓名:吴 健 时间:2017年8月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课堂太随便。受识字少的限制不愿读书,更不愿背诵。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说话随便。首先应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觉得《传统文化》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脍炙人口的儿歌,使他们喜欢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四、教学措施
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教材分析: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本册教材包括九个单元,共有34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 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三、教学措施
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5、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6、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四、活动开展:
每两周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拓展活动或实践活动。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 《弟子规》 第二周《小儿语》 第三周《续小儿语》 第四周《大林寺桃花》 第六周《山居秋暝》 第七周《柳桥晚眺》 第八周《衣冠服饰》 第九周《言语应对》 第十周《读书写字》 第十一周《年画》 第十二周《剪纸》 第十三周《风筝》 第十四周《泥塑》 第十五周 学剪纸
第十六周 《孔子》(上)第十七周 《孔子》(下)第十八周 《孟子》 第十九周 复习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上)教案
弟子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弟子规》的由来
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3、体会做事小心谨慎,讲信用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三、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文解字
1、出示: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2、解字:弟子(学生)圣人(孔子)孝(孝顺父母)弟(友爱兄弟弟姐妹)谨(小心谨慎)信(讲信用)
3、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圣人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孔子和子路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
3、讲宴殊故事
晏殊是宋代名臣,还是著名的文学家。
晏殊小时候便有神童之誉。一次,皇上让他参加御前考试,拿到考题后,他马上请求皇上另出新题,并老老实实地禀报:“这个题目,我十天前正好练习过,草稿还存在家里,为考出真才实学,请为我出道新试题。”他这种诚实的态度深得皇上赏识。考中进士后,晏殊仍然每天闭门读书,刻苦用功。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学,颇得世人好评。
第二课时
一、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古文
2、小组读古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二、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
(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
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小儿语》节选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做事沉稳、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做事沉稳、尊重他人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新课
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
6、教读课文。
分节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7、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初读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利用书上的注释来给我们讲讲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见解,把你明白了的,不明白的,都讲给你们四人小组的组员听听。
2、指名说诗意。
3、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根据问题进入下一步)
过渡:刚才几个同学说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待会的学习中,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4.释文解译
二、拓展活动: 出示课后图画
(1)引领学生,说出图画的意思。(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3、自我评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
续小儿语节选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
三、课前准备: 练习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入
1、复习:集体朗读
1、《弟子规》
2、《小儿语》
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1)认读生字(2)练习朗读课文(3)熟练朗读课文
(4)学习“解析”理解大体意思(5)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新课
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
6、小组合作学习“解析”集体朗读“解析”
7、学生自由读解析。
8、指名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
9、练习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初读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利用书上的注释来给我们讲讲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见解,把你明白了的,不明白的,都讲给你们四人小组的组员听听。
2、指名说诗意。
3、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根据问题进入下一步)
过渡:刚才几个同学说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待会的学习中,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4.释文解译 二.拓展延伸
1、想一想:图中小朋友的做法错在哪里?应该怎样说和做?
2、指名说一说
2、自我评价:涂一涂:能熟练朗读课文的涂一颗星;能背诵课文的涂二颗星;能说出课文含义的涂三颗星。
大林寺桃花
一、教学目标:
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诗意。
2、正确熟练背诵古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熟练背诵本诗,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感受诗韵律美,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读诗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老师相机板书课题——大林寺桃花指名读“寺”字,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大林寺在什么地方?(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收集大林寺的相关资料。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看看你知道了多少?还有多少不知道的?)
1、检查识字情况。通过生字卡片指名读“寺”“菲”“觅”(其中“寺”字的字音较为特殊,所以决定多指名读几次)
2、这几个字放入诗中,你能读准吗?再请你们自由读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检查读诗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三)初读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利用书上的注释来给我们讲讲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见解,把你明白了的,不明白的,都讲给你们四人小组的组员听听。
2、指名说诗意。
3、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根据问题进入下一步)
过渡:刚才几个同学说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待会的学习中,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理解诗意:
1、古诗的第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决学生的问题。
A 指名读
B 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说。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
C 你觉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
D 指名读。
(教师此时指导并且过渡:初夏时节,大地春归,各种花草都已经凋谢了。但想不到在高山中的大林寺内,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E 指名读,齐读。
2、古诗的第二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解决学生的问题。
A 指名读这一句。
B 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诗意,教师适时点拨,相机解决学生的疑问。*(这句话有些难度,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相机点拨)
C 你能体会出这句话作者又想表现什么吗?
D 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
E 指名读。
诗人在看到了大林寺中的桃花不禁想到: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F 指名读。谁能读得更好。
3、教师: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可以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联系更紧密;说的时候,注意以一个诗人的语气来说。过渡:听了刚才同学说的,你有没有不同的体会呢? 二.悟情朗读
1、请你们再自由的读一读,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来已经以为春天就要离去了,想不到它还在山中的古寺里。诗人对春天有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个性体验品读(指名读古诗)。
2、读后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再带着感情读一读。(当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后,老师也参与进去)
3、整体感悟赛读听了大家读的,现在老师也想读,教师配乐范读。老师读得怎 么样啊?那请你们也再试着好好读读,我们待会儿来个比赛,看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把全诗连起来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读出诗的整体美,意境美。指名读(配上音乐读)(2-3人)
(六)、试背古诗。
现在老师放着音乐,请你们自己试着背诵一下古诗,你可以边背边想象诗的情景,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自由背,指名背。你可以自由组合背。(2-3人)
(七)、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关于诗人白居易的古诗《大林寺桃花》,大家学得都很不错,老师这里还有几首白居易的诗歌,下课后,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山居秋秋暝》
一、教学目标:
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诗意。
2、正确熟练背诵古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熟练背诵本诗,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感受诗韵律美,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预习古诗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认读诗中字词
2、反馈:集体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练习朗读课文
4、集体朗读课文
二、结合解析,练习背诵
1、简明了解诗人
王维(701—761),字摩 诘,蒲 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 为“王 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 著 有《王右丞集》。
2、总体把握诗歌的情景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诗歌的情景
“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二、结合插图,学生自由背诵
三、集体背诵,分组背诵,指名背诵
四、拓展延伸
说一说:自己对本诗的理解和感受
柳桥晚眺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柳桥晚眺》和《夜雪》这两首诗。
3、背诵并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在老师的帮助下了结古诗诵读方法,学会借助插图理解故事里包含的意思。
5、通过诵读感受股市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6、感受自然风光的魅力,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1.近体诗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2.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3.绝句
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 言绝句。韵律与律诗相 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第二课时
一、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1、简明了解诗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2、总体把握诗歌的情景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
诗人在河边听着鱼在水中跳跃,眼前的树林正等待着鹤鸟的归巢。悠闲的云儿不愿化作雨滴落下来,因此便在青山绿树之间飘来飞去。恬静的环境反映了诗人闲适的心情。二.朗读与背诵
1、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 4.试着背诵
衣冠服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穿着得体、爱护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使学生养成穿着得体、爱护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三.课前准备: 在家需要注意什么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的素质可以从穿着中得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衣帽服饰,懂得爱护和珍惜,取放要有定处,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规律,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不少的方便,减少许多麻烦。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对于学生来说,衣冠服饰在于什么?平时,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
(1)衣冠不在名贵华丽,而在于整齐和整洁。
(2)平时,要爱护衣物,不要随便弄脏,破了要缝补。衣帽脱下后,要放在固定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读周恩来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周恩来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二)、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三字经》中的“冠必正,---------”。
言语应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说话文明大方,态度恭敬温和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故事:
1、让学生自由读故事
2、说说你的想法 3.小组讨论故事
4、小组内讨论应怎样做 5怎样才算尊敬老师?
第二课时
一、结合图形,讨论应怎么做。
1、学生观察图形,小组讨论:
(1)图中那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2)你应该怎样做
(3)小组内模拟表演怎样尊敬家长尊敬师长(4)评价那个小组表演的好
(5)那个小组可以在适当改一下,就更好啦。
二、自我评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判断,能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是最重要的
读书写字
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或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2、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了解读书写字时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习惯。
二、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了解读书写字时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习惯。
三、课前准备:
自己先总结读书写字的正确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我们现在是 小学 生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读书写字来获得。因此,我们从小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十分重要。
二)、看图说话
1、了解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
看第一页最上面的两幅图,说说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按“左边的同学在„„”“右边的同学在„„”的句式说。
2、老师讲解正确的坐、读、写的姿势。
3、出示人直立的脊柱图。
(1)引导学生看人的脊柱,让小朋友在自己的背上摸一摸,感觉一下健康的脊柱应该像柱子一样直。
(2)出示弯曲的铁丝,告戒小朋友,如果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脊柱就容易弯曲,就可能长成驼背,像铁丝一样,多难看啊!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教育是什么?叶圣陶 先生就曾说过:“往简单方面说,教育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的确,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与人的发展终身相伴,良好的习惯是现代公民的应有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
这一课的学习,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分小组互助学习,自己看图,教师只要做适当点拨就可以了。
正确的朗读姿势:双手拿书,身正、肩平,双臂自然平放在桌上。目光与书本平面垂直,眼睛距离书本33厘米左右。朗读时要做到:注意力集中,神情专注、投入。
正确的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足安。一尺、一寸、一拳头。
师:小朋友,我们现在是 小学 生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读书写字来获得。因此,我们从小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十分重要。
师:看第一页最上面的两幅图,说说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
生:生按“左边的同学在„„”“右边的同学在„„”的句式说。师:讲解正确的坐、读、写的姿势。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人的后背
师:这是人直立的脊柱图。
师:人立着的时候脊柱是怎样的?
生:直的师:你能找到自己的脊柱吗?
生找
师:摸摸直立的同学的脊柱
生两人一组摸
师:你摸出来是怎样的?
生:直的师:对,健康的脊柱应该像柱子一样直。师:这弯曲的铁丝像什么?
生:弯弯的小河
师:如果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脊柱就容易弯曲,就可能长成驼背,像铁丝一样,多难看啊!
4、看下面的一幅图,先说说图中有几位小朋友,穿白大褂的是谁,正在干什么。1)启发小朋友主动说,有条理说。2)小结:保护视力,要定期检查视力。
第二课时
一)、巩固练习
有条理地说说几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二)、总结
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认真做眼保健操,还有定期检查视力。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长大后才能为国家作贡献。
生:看图
师:先说说图中有几位小朋友,穿白大褂的是谁,正在干什么。生:回答
师:保护视力,要定期检查视力。
师:说说几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回答
师:为什么要这么做。
生:要保护视力
师:对,(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认真做眼保健操,还有定期检查视力。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长大后才能为国家作贡献。
板书设计:
读书写字
头正 身直 肩平足安
洒扫清洁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洒扫清洁的具体要求。
2.使学生意识到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知道保持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卫生。
三、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
保持住处和学习场所的清洁卫生,是一个人勤劳、文明、有修养的具体体现。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保持自己房间的整洁,还要搞好教室的卫生。
保持清洁卫生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很是必要。环境指周围的地方,人们生活周围的地方就是人生活的环境。人需要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这是人们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条件。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的环境卫生,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来保持,这是符合每个人的利益和要求的。因此保持环境卫生教育,是社会公德教育内容之一,这种公德,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社会风貌,反映我国人民道德水准。想一想:
1.同学同桌互相说说:
你喜欢在哪种环境里生活?为什么? 2.小结:
整洁、优美的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还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生活舒适;脏、乱、差的环境,有害健康,使人心情不愉快,生活不舒服。
过渡导语:那怎样做才能保持我们周围的清洁卫生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通过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来引导学生加强对保持清洁的关注。
带着想一想的问题去读故事链接(只有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来才能有作为)。
自我评价:这篇课文你学得怎么样?自己评价一下吧!板书:
洒扫清洁
扫干净 摆整齐 讲卫生
年画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初步了解年画的来历,潍坊年画。
2、鼓励学生大胆用语言表达对年画的感受。
3、让学生了解民间年画的寓意。
教学重点:感受传统年画的来历年画的来历,潍坊年画。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用两周的时间通过询问父母、老师,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了解什么是年画,并搜索年画以及与年画相关的艺术饰品,筹备班级年画艺术展。
2、老师尽量多搜集一些年画,并制成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播放新年的音乐,创设过年的气氛,引入新课。
师问:同学们,听到这段音乐,是否觉得就象回到了过年哪天?同学们喜欢过年吗?生答:(略)师:你们在知道过年有些什么习俗呢?
生答:(略)放鞭炮、穿新衣、放烟花、包饺子、贴对联、贴年画等等。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画漂亮吗?你见过这些画吗?给你什么感觉?这些就是年画。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艺术,大多数的年画艺人都是生活在乡镇的农民。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年画,了解年画!
师问:同学们,到底什么是年画?
师:年画就是过年时张贴的画,用以增添节日的气氛,又因为一年更换一次,故
称为年画。
二、介绍年画
1、年画的来历
同学们,瞧!你们认识年画中的这两个人吗?他们一个叫尉迟恭、一个叫秦叔宝,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吗?他们是唐朝有名的武将,为帮助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什么他们成了门神了呢?这里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
说,同学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传说在唐太宗李世民时,宫中经常闹鬼,致使唐太宗重病缠身,夜不能寐,群臣提议让他手下的大将秦叔宝、尉迟恭每夜披甲持械守卫于宫门两旁,说来神奇,宫中果然平静了下来。久而久之,太宗觉得秦琼,尉迟恭两位大将太辛苦了,便令宫中画师绘制二位将军的威武形象,悬挂于宫门两旁。后来这种形式就流传到民间,并在民间中广为流传。贴门神驱鬼辟邪就是这样产生的。
同学们知道的门神有哪些呢?学生列举„„门神
师:门神多取自中国古典名著中的英雄好汉,这些武艺出众、仗义疏财、精忠报国的英雄,妇孺皆知,影响面广,备受民间的崇拜。那么这些英雄好汉又是怎样成为人们心中的门神的?我们可以在课外查阅相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潍坊年画 的历史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末,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风行黄河下游一带。其中最大的东大顺画店拥有画版300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二.潍坊年画艺人
1.孙建平是个对传统艺术充满钟爱之情的人,他的这种情怀,与家庭熏染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父亲是潍坊工艺美术界的老前辈,从小在工艺美术氛围中长大的孙建平对潍坊的传统
艺术耳熟能详,按他自己的话说是“结下了一辈子的情缘”。在他的办公室里,传统艺术争奇斗艳,熠熠生辉,尤其是墙上那幅麻布绒绣的仕女图,栩栩如生的神态,翩若惊鸿的身姿,让记者有些眼花缭乱。麻布绒绣是潍坊濒临消失的一种曾一度辉煌的艺术形
式,当年是我市工艺美术出口创汇的主力军,但现在掌握这门手艺的老艺人所剩无几。孙建平说他很想重新擦亮这些老手艺,虽然面临的困难很多,但他愿意为它们做出努力。2.杨洛书 2002年,具有200年历史的“同顺德”画店的正宗传人、76岁的年画民间艺人杨洛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杨洛书18岁即开始木版画创作,其《水浒传》、《帝王图》、《西游记》等无不构图奇妙,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且乡土气息浓郁,深受人们喜爱。
三、课后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年画哪些知识?课后我们可以通过图书馆、上网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我国年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那些年画艺术中心,寻找年画艺人,了解年画在当今的状况等相关知识。如果又兴趣还可以找找外国到底有没有年画,了解更多的年画知识。
剪纸
教学目标:
1.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
2.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欣赏剪纸。二.中国的剪纸起源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剪纸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它用手工刻制,再点染以明快鲜丽的色彩而成。劳动人民把它作为年节的装饰,贴在纸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传统的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详谐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剪纸艺术,相传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了。艺术家们继承和吸收了木板水印窗花,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和刀刻刺绣化样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创造出来的一个艺术品种,经过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深深地扎根在劳动人民之中。它的作者多是不知名的农民,他们自画、自刻、自染,农忙务农,农闲刻窗花,通过他们灵巧的双手,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朴实情感,美好的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倾注在自己的艺术品上,反映了作者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使
剪纸艺术获得了永不衰竭的艺术生命。在漫长的年月里,经过无数不知名的农民作者的千锤百炼,创造了大量日臻完美的优秀作品,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民间艺术家。剪纸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以“阴刻”为主和“色彩点染”上。它的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优美,色彩对比强烈,作品贴在纸窗上,透过户外的阳光照射,艳丽夺目,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艺术效果。
第二课时
一.山东剪纸
剪纸,山东各地名称不一,分别称为窗花、窗染花、花儿等,其制作过程称为铰花、抠花。按民俗功用,山东民间剪纸可分为三类:节日剪纸、礼俗仪式剪纸、日用剪纸。山东民间剪纸的题材是很广泛的,它不仅表现了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了他(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文字图案、鸟兽鱼虫、花卉蔬果、山水风景、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历史典故、宗教民情等等。1.胶东剪纸
清代胶东风俗,新婚人家往往根据新娘所剪的窗花来判断新娘的巧拙。因此,姑娘在出嫁前学剪纸也和学习缝纫和刺绣一样认真。所谓:“二八闺秀绣罗衫,巧剪花样百家传”。故胶东妇女剪纸的技艺很精。剪细密窗花时除上面有一张熏样外,下面只垫二三层薄红红纸,因而剪的纹样细腻而不走样。
2.滨州剪纸
滨州剪纸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其结构严谨、古朴浑厚、拙中蕴灵、题材广泛,多豪放粗犷之作,与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一脉相承,堪称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茌平剪纸
3.茌平剪纸,以其豪放、朴拙的独特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民间剪纸艺术中自成一派。民间艺人不用打底 山东剪纸
稿,也不用刀刻笔描,只需一把剪刀,一叠彩纸,就可剪出各种各样的花鸟人物,形象传神,栩栩如生。二.拓展活动
说一说课本32页的剪纸代表了人们的什么愿
风筝
教学目标:
1.是让学生了解民间风筝艺术。
2.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是让学生了解民间风筝艺术。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风筝的起源:
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公输般就是后人所说的七巧匠鲁班或“鲁班爷”。他制作的“鹊”或“鸢”,其原材料是极薄的木片或竹片。汉朝以后,由于纸的发明和
应用,在制作风筝时,逐渐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 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潍县>> 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生动地描写了清明佳节潍坊风筝的情景。这种春意盎然的民间活动,既是相互观摩、评比的机会,又是呼吸早春空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锻炼身体的好时光。潍坊风筝扎工精美,画工别致,造型新颖,构图合理。它还吸收了木版年画的某些特点,博采京津画技之长,线条优美,色彩鲜明,善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主题。风格独特,栩栩如生。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蜈蚣风筝,长达百余尺。放飞时先将尾闻和身闻渐次放起,靠几十节“腰子”所产生的提升力将首部往高空。腰子的连缀是按力学原理系结,系绳之间必须有严格的角度和距离。“龙头蜈蚣”扶摇蓝天,气势千里,蔚为壮观。嬴得国内外的普遍赞誉。二.潍坊风筝
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潍坊风筝同中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产生于人们的娱乐活动,是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娱乐品。
第二课时
一.著名艺人 陈善庭
即陈扎彩,俗名陈哑巴(1822~1874年),是同治年间有名的风筝艺人。陈善庭擅长人物风筝。他把擅长的人物风筝改扎家禽走兽,制作了各式各样的为群众所熟知、寄托了劳动人民质朴深厚感情的“十二生肖”风筝。张衍禄
张衍禄风筝手艺一般,他得以跻身于十一家风筝世家,是受惠于他所开的风筝铺。他20岁是就开了风筝铺子,有趣的是他边卖风筝,边介绍风筝典故,讲授扎制手法,顾客是先听再看后买,所以大家都很熟悉他,信任他。牟秀兰
潍坊民间艺人牟恒帮之女,代表作是桶形风筝。其中彩绘牡丹是她的拿手好戏,故人们送她绰号“牟丹”。她制作的“牡丹仙子”,是依照她已彩绘好的画稿设计造型的,实际上是一种合线风筝,也叫做合放风筝。造型是根据人物和实物的形状扎制,加已工笔彩绘。风筝骨架是人物和盛满牡丹 的花篮 二.潍坊国际风筝节.
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风筝 会,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也为潍坊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三.拓展活动
课下让爸爸妈妈帮你做一个简单的风筝,放飞到天上去。四.自我评价
泥塑
教学目标:
1.是让学生了解民间泥塑艺术。
2.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是让学生了解民间泥塑艺术。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泥塑起源与发展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他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道子学成,惠之不甘落后,毅然焚毁笔砚,奋发专攻塑,终成名家。为当世人称赞:“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北宋时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在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风翔、河北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二.泥塑地区与分布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清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自张明山先生首创,流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典雅秀丽。泥人张彩塑适于室内陈设,一般尺寸不大,约40厘米,可放在案头或架上。它所用的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而成的“熟泥”。经艺术家手工捏制成型,自然风干,再施以彩绘。
无锡彩塑相传已有400年的历史。经艺人世代艺术实践,创造出享誉世界的惠山泥人。惠山泥人品类丰富,分为粗货、细货两大类。粗货又称耍货,主要以吉祥祈福为题材,采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其造型夸张,线条简拙,整体丰硕稚胖,彩绘用笔粗放,色彩对比强烈。主要供儿童玩耍。细货是以手捏为主塑造艺术形象。内容大多以戏剧题材为主,故称手捏戏文。也捏佛像和反映现时生活的作品。一件作品从脚捏起,从下到上,由里到外,分段组合,一气呵成。在彩绘上则以细腻的笔触,从头到脚,从人物表情到衣服褶裥作精致的描绘。手捏戏文再现了戏剧演出的典型场景,突出戏剧人物的瞬间神态,造型生动,色彩艳丽悦目,装饰精美,历久不衰。是人们家居的装饰品和送礼的佳品。
第二课时
一.高密泥塑
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自己设计用泥做成一种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后来又把装火药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过以后,再当玩具或装饰品摆设.最后这各泥塑的品种逐渐增多,有“老虎”“狮子”“猴子”“小狗”“小猫”“鸡”“鸭”等动物,也有“白蛇传”“孙悟空”“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种颜色,使其生动活泼.从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属品,而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手工艺术品了.到清朝乾隆年间,聂家庄泥塑又借鉴了杨家埠年画的艺术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和着色上有所创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吏声音,色泽.动作融为一体.每逢山集,庙会都有卖泥玩具的.民间流传着“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的民谣.可见当时泥玩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现在它已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保留下来,并多次在国内外展出 二.洛房泥塑
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常庄镇洛房村的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泥塑张”第四代传人张玉明老人,说起当地泥塑工艺的历史,感慨万千。据老人介绍,洛房村的泥塑历史久远,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当时,全村几乎都会做泥塑,光是做泥塑的模具就有200多种,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这里订货。每年春节前后,家家户户更是男女老少齐上阵,和泥的和泥,上彩的上彩,村内一时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到了民国期间,由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村里制造泥塑的模具丢失过半。到上世纪90年代,受到市场大潮的冲击,传统的泥塑玩具已无人问津,并逐渐淡出市场。二.做一做
用橡皮泥捏个作品给同学展示,比一比谁做的最漂亮。三.拓展活动
课下了解糖人和面塑等民间工艺。
孔子(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的生平极其“仁”的思想。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存有“仁爱”之心;让学生懂得礼仪之道,学会对人“仁爱”,以“礼”待人。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入境生趣
于丹女士说:在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去用理性的侵绳去约束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的野马,达到中和调适,使人生更有意义,使社会更加和谐。孔子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对人慎戒,生命的成长虽是连续不断的历程,但呈现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特殊的发展任务与危机,惟有透过学习,才能顺利度过危机,找到生命的意义。
二、朗读课文,自学生疑
1、边读边想:你从哪儿读明白了什么?读不明白的标出来。
2、小组交流。
3、汇报。(1)孔子生平。(2)“仁”的思想。
三、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这些确实都是人类的美德,作为个人的道德修养,能够具备这些自然好。但是如果认为具备了这些美德就一定能有怎样的好处,那就不很妥当了,甚至也是非常靠不住的。比如,一个人庄重固然可以避免受到庄重的人侮辱,但却不一定能避免受到不庄重的人的侮辱。
四、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1、一个人诚信,自然会比不诚信的人优先受到任用,但是诚信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仅仅做到诚信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被任用的要求的,被任用的主要因素还是要有才能。至于做到慈惠,原本是做人的本份,如果是为了方便使唤人才去故意慈惠,那未免失去了慈惠的本意。
2、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做的?今后怎样做?
第二课时
一. 孔子简介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二拓展延伸
1、仁的发现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仁的观念在孔子之前已经产生。据学者们研究,仁字和仁的观念皆渊源于古东夷文化,后来进入“中国”,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观念。春秋时,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被看成是人的重要德性之一。但是,孔子以前,仁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被从其它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
2、背诵课后孔子的名言和警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由,悔女(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自学生疑
1、边读边想:你从哪儿读明白了什么?读不明白的标出来。
2、小组交流。
3、汇报。因材施教的思想。
三、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四、共同研讨,反思学习孔子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拓展延伸
背诵课后孔子的名言和警句
孟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孟子性善论的思想。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存有“仁爱”之心;学会对人“仁爱”,以“礼”待人。
4.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孟子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二、朗读课文,自学生疑
1、边读边想:你从哪儿读明白了什么?读不明白的标出来。
2、小组交流。
3、汇报
性善论的思想。
三、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四、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五、拓展延伸
1、仁的发现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仁的观念在孔子之前已经产生。据学者们研究,仁字和仁的观念皆渊源于古东夷文化,后来进入“中国”,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观念。春秋时,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被看成是人的重要德性之一。但是,孔子以前,仁并未受到特别的重视,只有到了孔子这里,仁才被从其它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被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
2、背诵课后孟子的名言和警句。
曾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曾子孝为先的思想。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尊重长辈。4.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曾子简介,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著名弟子,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武城(今山东省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人。他重视仁德,提倡孝道,收徒讲学,传播儒学,为儒家思想的正宗传人,被后世尊称为“宗圣”,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朗读课文,自学生疑
1、边读边想:你从哪儿读明白了什么?读不明白的标出来。
2、小组交流。3,汇报 孝为先的思想。
三、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四、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2、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做的?今后怎样做?
五、拓展延伸 搜集曾子的故事。
墨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墨子简介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山东滕州人,汉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二、朗读课文,自学生疑
1、边读边想:你从哪儿读明白了什么?读不明白的标出来。
2、小组交流。
3、汇报。“兼爱”“非攻”的思想。
三、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四、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1、故事一则,两个小朋友打架。
2、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做的?今后怎样做?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五、教学进度表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 „„„„„„„„„„„„„„„„„„„4课时左右
例2„„„„„„„„„„„„„„„„„„„„7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8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4课时左右(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
小小店„„„„„„„„„„„„„„„„„„„1课时(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
在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语文园地一“介绍家乡的景物”和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一“写自然景观”中,教材都涉及到“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具体”的这一习作要求。为此,处理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教学内容时,以“可爱的校园”为内容,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具体来写校园之景,不只是对前面教学内容在写景能力上的层级提升,更是对学生观察习惯的持续性培养。这就需要以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给学生以全新、形象的学习感知,以提高教学效率。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学段的“写话”训练,在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审题能力和习作能力,但是,能够按一定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来的学生还是不多,通过细致观察能够抓住景物特点的学生更是少数。如果教师置这一教学点于整个单元教学构想之中,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巧妙处理“读”与“写”的关系,那么,学习效率就高。教“读”时,学习第一组课文要心中有“写”,不仅要在内容上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充分想象、领会,更要在写法、语句上吸纳、积累。在教“写”时,不仅要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实地观察、选景,而且要抓得准特点,表达得清楚。这样,“读”“写”融合,由读到写,学生才能通过形象、具体、轻松的学习,达到“抓住景物特点按序通顺表达”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以电化教育手段带领学生“游览”校园,让学生选择一处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并交流所观察景物的特点,感受校园之美。
2.引导学生具体、有序地描述观察到的景物或由此引发的联想,体验写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顺序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抓准景物特点,抒发内心情感。
[教学模式或方法选择]
1.尝试采用最新微课教学模式,用10分钟创设“游览”情境课,给学生一种全新、别样的“游览”——通过教师精心的观察、选景,录制、裁剪校园春景,配之以描绘美景、抒发赞美之情的话语,直观播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观察、选景,完成写具体、写通顺的目标;并进一步鼓励学生实地观察自己的校园,选择具有特色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具体表达出来。
2.采用最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15分钟设计问题解决课,围绕教学重难点和个性化发展需要解决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可爱的校园”“游览”情境课
(一)教师准备环节
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情,精心选取周边校园实景,通过仔细观察、比较,确定入课学校。
2.进行设计性观察、选景,并设定录制过程,包括怎样展示校园全景,怎样从全景中选择特色景点,怎样用镜头把景点特点突出出来等等;同时根据这些设定撰写画面配音文字。
3.在预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情况下,教师设计扼要简明的启发、总结语,适时、精要点化观察、选景、抓准特点、具体通顺表达的方法,并为学生设计练习作业。
4.请电教专业老师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视频录制,并配之以描绘美景、抒发赞美之情的话语,还有总结、点化语,作业题;剪辑制作成10分钟的微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观察、选景,完成写具体、写通顺的习作目标。
(一)学生学习环节
1.观看校园“游览”情境课视频,直观学习观察、选景、写具体、写通顺的写作目标。
2.明确练习要求,自由观察自己的学校,完成习作一篇。
二、“可爱的校园”写作问题解决课
(一)教师准备环节
1.阅读学生习作,分类梳理共性问题或突出问题。
2.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根据本次教学重难点聚焦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撰写讲稿,既要解决本次教学的重难点,又要兼顾个性化的写作需要。
3.制作课件,通过学生习作的展示直观展示问题,可采取问题文与优秀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如何抓准景物特点并体现“可爱”之情,如何按照一定顺序具体、通顺表达。
4.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完成升格练习。
(二)学生学习环节
1.在教师扼要点拨下,比较认识优秀文的优秀之处与问题文的问题所在,自主反思习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看能不能独立解决。如果不能,可以记录下来提交小组合作解决。
2.分组合作,突破重点、难点,看谁对校园之景选得好,特点抓得准,次序得当,表达流畅;看谁的作文还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并建议如何修改。
3.集体探究“怎么在景物描写中表达情感”这一问题。
4.课后完成对自己作文的升格练习,并上交升格作文,参评优秀升格作文。
[教后记]
本微课或翻转课堂的教学都是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抓住了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生理时间,合理切分了学习内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或多媒体教学文、图、声、色并茂的优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聚焦了教学的重难点,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简言之,在微课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融入可观、可感、可思、可查、互动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增加教学内容形象性、趣味性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体评价达到了设计的预期。
但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这一教学新尝试也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教师课前的准备用时长,既要设计教学的整体方案,还要制作教学视频和多媒体课件,工作量大,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高,实际的视频制作和预设还有一定距离。为此,在学校层面上配置专业性强的信息技术老师与授课教师一起完成视频录制的工作显得相当迫切。
二是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现行40分钟的教学课堂在时长与课型的变换上有一定的出入,尽管包括学生完成习作的时间在内也正好是40分钟,但是,学生还是对此课型感觉有点不习惯。
三是无论是微课还是翻转课堂,都需要学生上网。尤其是学生习作如果能够一次性在习作网络平台上完成,则不仅能够方便师生、生生之间的即时交流,而且有利于学生习作的升格修改。但是,目前网络教学设施条件的不足与学生在线学习管理问题的存在,对微课或翻转课堂教学都是新的挑战。
根据所给汉语和首字母提示完成所缺单词。每空一词。
1. ____(面条) are my favorite, because I was born in Henan and I like eating them.
2. He doesn’t like d____ milk, but his mother always asks him to do so.
3. Please give me a big ____ (碗) of rice. I’m very hungry.
4. We should eat more vegetables like c____, carrots and onions.
5. ——What s____ shoes do you take? ——37.
Ⅱ.单项填空。从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1. ——What ____ bowl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I’d like a small bowl, please.
A. kindB. kinds ofC. sizeD. sizes
2. ——Would you like ____ eggs?
——No, ____.
A. any; pleaseB. any; thanksC. some; thanksD. some; I don’t
3. There are some ____ here. You can eat them.
A. orangeB. appleC. breadD. tomatoes
4. ——I’d like some tea.
——____.
A. Here you areB. Here they are
C. Here are youD. You are here
5. I don’t like apples, oranges ____ bananas.
A. andB. orC. butD. so
6. ——____ would you like?
——Some ice cream, please.
A. WhatB. HowC. WhyD. Where
7. We have some great ____. Do you want to ____ the menu?
A. special; watchB. specials; have a look at
C. specials; lookD. specia; read
8. ——Do you want to eat some rice ____ lunch?
——No, I’d like to eat some noodles.
A. withB. onC. forD in.
9. There aren’t ____ books on the desk; there is only one.
A. manyB. anyC. someD. much
10. ——There ____ some bread on the table; ____ for you.
——That’s very kind of you.
A. are; they’reB. is; it’sC. are; it’sD. is; they’re
Ⅲ.完成句子。
A)根据括号内的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 I want you to help me. (改为同义句)
I ____ ____ you to help me.
2. She’d like a small bowl of noodles.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 bowl of noodles would she like?
3. Cathy is tall and thin.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does Cathy look ____?
4. He has a black beard. (改为否定句)
He ____ ____ a black beard.
5. Gloria is twelve years old. (用fourteen years old 改为选择疑问句)
Is Gloria twelve ____ ____ years old?
B)连词成句。根据句末标点符号提示写出下列各句。
6. you, kind,would, what, of, dessert, lik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today, your, get, dumplings, and, co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any, specials, have, you, do, ne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think, the movie, great, don’t, so, I,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hair, build, is, long, medium, has, and, s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完成对话。
从方框中所给的词语中选择适当的词填空。每空一词,每个词只能用一次。
drink, help, kind, and, in, with, about, please, what, like
Man: Good morning, sir!Can I __1__ you?
Mr Read: Yes, please. __2__ would you like, Ann?
Ann: A hamburger __3__ some salad.
Mr Read: What __4__ would you like?
Ann: A glass of juice.
Man: What would you like __5__ it?
Ann: Some ice, __6__.
Man: Some ice? But it is __7__ of cold today.
Ann: I like that. I think the juice __8__ ice is very cool.
Man: What __9__ you, sir?
Mr Read: I’d __10__ a small pizza with onions on it.
Man: OK. Here you are.
Mr Read: Thank you.
Ⅴ.完形填空。阅读下列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
Let me introduce(介绍) Mr. Smith—my English teacher to you.
Mr. and Mrs. Smith __1__ England. They __2__ English in our school. Mrs. Smith likes __3__. There are many books in her room. She also likes cooking. She can cook some Chinese food. Mr. Smith likes playing football. He often plays it __4__ his Chinese students.
Mr. and Mrs. Smith have two __5__. One is a son, __6__ is a daughter. Both of their two kids are students. They are very friendly. They often teach __7__ English and we often teach them Chinese.
Mr. Smith has a brother. His name is Bill. He __8__ with the Smiths. He is a waiter in a coffee bar. He __9__ know much Chinese. So he goes to Chinese classes every night.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__10__.
1. A. be fromB. come fromC. fromD. is from
2. A. teachB. learnC. readD. listen
3. A. readB. to readC. readingD. reads
4. A. withB. forC. toD. from
5. A. childB. childsC. childrenD. childrens
6.A. the othersB. the otherC. anotherD. the other one
7.A. ourB. weC. oursD. us
8. A. liveB. livesC. to liveD. living
9. A. doesn’tB. don’tC. isn’tD. aren’t
10. A. alsoB. andC. tooD. but
Ⅵ.阅读理解
(A)
A man goes to a fast-food restaurant (快餐店) for lunch.
“Hi!”a worker says. “Can I help you?”
“I’d like a hamburger, French fries and a medium pizza,” the man says.
“Anything else?” the worker says.
“No,” the man answers. “That’s all.”
“Is that for here or to go?” the worker asks.
“To go,” the man says.
The man pays for his lunch. The worker puts the man’s lunch in a bag. The man takes the bag.
“Thank you!”The worker says. “Have a nice day.”
The man walks to a park. He sits down and opens the bag. To his surprise(使他吃惊的是), there are no hamburgers in the bag. There are no French fries. There is no pizza. There is money(钱) in the bag—a lot of money. The man counts the money, 2,000 dollars!
Why is the money in the bag? The man doesn’t know. Do you know? Can you guess?
1. What size pizza would the man like? ____.
A. A large oneB. A small oneC. A medium one
2. Where does the man want to stay to have lunch? ____.
A. In the fast-food restaurantB. At homeC. In a park
3. What’s in his lunch bag? ____.
A. A hamburgerB. French fries and a pizzaC. A lot of money
4.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guess that ____.
A. the money is the man’s
B. the worker gives the money to the man
C. the worker puts the money in the man’s bag by mistake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____.
A. The man has a hamburger and French fries for lunch
B. The money is from the fast-food restaurant
C. The worker and the man are good friends
(B)
It’s Sunday today. My friends and I go to a small restaurant for supper. The waiter passes us the menu.
My friend A orders Special Ⅰ and a glass of lemonade. My friend B orders the same pizza as friend A. But he’d like to drink iced tea. I order Special Ⅱ and a hamburger. What’s more(而且), I ask the waiter to give me a glass of iced cola.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 According to(根据) the menu, if you don’t like cheese on your pizza,you can choose (选择) Special ____.
2. My friend B likes Special ____ and a cup of ____.
3. If you’d like pepperoni on your pizza, you can choose Special ____.
4. My dinner costs(价值) ____.
Ⅶ.阅读理解填词。
先阅读短文,在其后空白处写出各单词的正确形式,单词的首字母已给出。
Every country has its favorite food. Indians like hot food. Japanese like to e__1__ fish. Often they don’t cook it.
In England,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kinds of food is fish and chips(炸土豆条). People u__2__ buy it in a fish and chips s__3__. They p__4__ it in paper bags, and t__5__ it home or to their workplaces. Sometimes they eat it on the road.
It seems(好像) that American fast food is the most p__6__ in the world. In New York, Paris, London and even some big c__7__in China, you can find people eat hamburgers and chips.
Chinese food is a__8__ very popular in the world. You can f__9__ Chinese restaurants in many cities. People like Chinese food b__10__ it has different tastes(味道) and is usually very delicious!
1. e____ 2. u____ 3. s____ 4. p____ 5. t____
6. p____ 7. c____ 8. a____ 9. f____ 10. b____
Ⅷ.书面表达。
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写一份招聘广告,字数在60个单词左右。新世纪比萨店生意火爆,现急需招聘服务员若干,具体要求如下:
1. 能工作到很晚,并能在周末上班;
2. 热爱本职工作,吃苦耐劳,与人为善;
3. 喜欢与人交往,乐于与人交谈。
联系电话:7543218
Shop Assistants Want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0-30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01-05
一年级传统文化总结06-21
一年级齐鲁书社传统文化教案11-17
一年级安全和传统文化试题11-24
一年级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12-15
三年级第一学期传统文化考查试卷05-29
齐鲁版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第一单元试卷09-27
三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07-01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千字文》教学计划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