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微教案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混合运算》微教案(共10篇)

《混合运算》微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1、同学,你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混合运算》

2、我们先来看这道例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3、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阅览室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呢?

4、我们可以列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

5、除了分步算式,我们还可以列综合算式:53-24+38=67(人)像这样的综合算式,你还记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是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我们在要先算的“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边说边画),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边说边写)

刚才我们学习了只有加减法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那么这个综合算式应该怎么计算呢?(出示:15÷3×5)

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这道综合算式里只有乘除,所以也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我们在要先算的“15÷3”的下面画上横线(边说边画),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5),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5),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25)。看看你的等号上下对齐吗?(边说边写)

今天我们学习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你学会了吗?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改错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带有问题的总结,对新旧知识有所梳理和升华,并能起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六、板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 29+38 =5×5 =67 =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清晰地板书不但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反思:

1.重视情境的创设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2.利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3.突出算理,分清运算顺序 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4.注重数学思考 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同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

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通过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乘除混合运算,学会解答同级两步混合运算。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同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归纳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1.同学们做什么呢?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15÷3×5= 53-24+38=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23+6-11 2×8÷4 72÷8÷3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课件显示)

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第2题哪错了?(3)第3题哪错了?

(4)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谈谈你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六、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

混合运算教案 篇3

在进一步熟练算式中有括号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熟练算式中有括号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学具盒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算式中有括号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454+(169+234)= 657―(288―210)=

389―(78―56)= 678+(220+100)=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创设情境,让小组同学摆出自己的学具:你们小组同学给图片分分类,再说说你们一共有多少图片。

(同位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能说出自己的道理。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完成自主练习。

1)出示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运算顺序。

2)出示第5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读图,说一说统计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字信息在按要求计算。

3)出示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

4)出示第7题

通过解决“这些花够吗?”的问题,加深对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5)出示第8题。练习时,学生可根据父子俩的对话和身高记录单,分别填上林文和爸爸的身高,然后根据图表提出问题来解答。

6)出示“聪明小屋”

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积极动脑寻找不同的规律。

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

7)出示第9题

练习时,学生可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各自的方法,只要算出的得数是24就可以。

四、总结。

针对带小括号的算式进行巩固练习。

作业设计:

熟练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454+(169+234)= 657-(288―210)=

389-(78―56)= 678+(220+100)=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篇4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8+1/8+3/8

2.算一算。

100+25-18

75-25+15

24-(18+3)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2+3/10-1/5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篇5

例1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不复杂:本课的重点是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以及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学生已经通过读题知道了主要信息,可直接让学生列式,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就是在理解题意。展示分步算式的时候,中间的过程算出的是什么?可以出示一下“还剩下的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式的含义。书写脱式计算时,学生会有困难,最好用综合算式与脱式的对比,来发现书写的格式。最后得出:计算顺序不变,只是格式不一样。

难点分析

还是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导致部分孩子法则理解发生了歧义,给出了明确表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而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为“先算加,再算减”或“先算乘,再算除”,不会算除了,可能就想到减了。

教学方法

1.通过课件直观演示算理。

2.通过分步与综合算式的对比体验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练习背诵1~9的乘法口诀。

2.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加减或乘除的一些运算方法。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尝试探究,明确算理。

教学例1,出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

1.从这幅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探索方法。

(1)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呢?

53-24=29 29+38=67

(2)还有更简便的书写方法吗?

53-24+38=67

3.教师讲解两步综合算式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1)边出示边阐述书写格式规范。

(2)鼓励学生大胆总结运算顺序。

总结运算顺序:一道题中有加法和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4.计算15÷3×5。

(1)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2)要求学生按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

(3)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总结: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口算。

6×9=54 30÷5=6

4×7=28 31-7=24

32÷4=8 45+8=53

2.把下面各题中的两道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6×7=42

42÷3=14

(2)15+9=24

24-8=16

答:(1)6×7÷3=14

(2)15+9-8=16

3.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写出改正过程。

(1)35-26+4

=35-30

=5 ×

改:35-26+4

=9+4

=13

(2)56÷7×2

=8×2

=16

4.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

5.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小结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分数混合运算》名师教案 篇6

第四课时 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3页全部内容。分数混合运算是分数除法学习的提升和综合运用,既是对前期学习整数混合运算的复习和提升又为后期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奠定基础。

(二)核心能力

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掌握灵活的计算策略。

(三)课时目标

1.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运用计算策略。

(四)学习重点

确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五)学习难点

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的顺序。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分数混合运算》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复习任务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①428+63÷9―17×5

②1.8+1.5÷4―3×0.4

③3.2÷[(1.6+0.7)×2.5]

④[7+(5.78—3.12)]×(41.2―39)

(2)回忆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任务是指在新课开始的时候,对已经学过的与本节课相关的知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识进行简单系统的引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以方便学生更好的进行新课的学习。】

(二)课堂设计 1.对话导入

师:同学们,生病的时候都吃过药吧,其实在吃药中还隐含着许多数学问题,请看大屏幕。

出示情景图。

师:通过观察情景图,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问题探究

(1)阅读、整理信息,发现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信息:

1这盒药总共12片,每次吃片,每天吃3次。要求的是可以吃几天。

2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认为要先做什么?为什么? 引导生发现,要求12片药可以吃几天,要先求出每天吃几片。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信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从大量信息中整理出有用的信息,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

(2)自主探究,尝试计算

师:大家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下面请大家先独立完成例题,然后小组内部交流一下各自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13预设1:①先求出每天吃多少片,算式是×3=(片)

2232②再求这盒药可以吃多少天,算式是12÷=12×=8(天)

231预设2:①先求这盒药可以吃几次。算式是12÷=12×2=24(次)。②再求这盒药可以吃多少天。算式是24÷3=8(天)。

(3)对比分析,多角度思考

师:上面的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发现什么?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师小结。

师:最初解决这个问题时,大家发现,要求12片药可以吃几天,要先求出每天吃几片。在解决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先出12片药一共可以吃几次,再求出可以吃几天,也就是解决问题时,换一个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发现和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探究,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经历思维的碰撞,质疑,解疑的过程,知道解决此类题目有两种思路,其一,我们可以从问题入手,要求12片可以吃多少天,应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那么12片可以吃多少天就很容易得到;其二,我们也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一共12片,每次吃半片,可以先求出这盒药可以吃几次,再求可以吃多少天。虽然解题思路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目标1、2】

(4)方法迁移,归纳总结

师:现在请大家用综合算式表示上面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运算顺序。

1112÷(×3)12÷÷3 223=12÷ =24÷3 22=12× =8(天)

3=8(天)

师:通过计算,你们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它和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区别?在进行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同桌互相合作,整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小结: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计算过程中可以直接转化为分数连乘后同时约分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合作,汇报交流,明白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对于分数同样适用。考察目标1、2】

3.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收获了: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1)在解决问题中,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例如从问题出发或者从条件出发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并且在计算过程中,可以灵活选用计算方法,可以直接转化为分数连乘后同时约分计算。

三、课时作业

1.课本第33页的做一做。

343王叔叔家阁楼上的窗玻璃是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m、m、m。这块

554玻璃的面积是多少?

答案:由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可得:

343(+)×÷2 55473=×÷2 5421=÷2 20211=× 20221=(m2)40答:这块玻璃的面积是

2m。40解析:学生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对梯形的面积进行计算,知道带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深化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考查目标1、2。】

2.李老师家住的楼房高80米,共32层。李老师家住在17楼,他家的地板离地有多高?

答案:

(80÷32)×(17-1)

5=×16 24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40(米)

答:他家的地板离地40米。解析:这是一道设计非常严谨的题型,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已掌握的解题能力与生活实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考查目标1、2】

75减去一个数除以的商,差是多少”这道题时,由于先算减法,10729再算除法,所以得数误为。这道题的正确得数是多少?

503.小明在解答“答案:

7295725-× → -÷ 10507107772972=- =- 107010523=

710

解析:这是一道逆推的题型,我们要按着作者的思维逆向思考,它乘我除,它加我减,先算出来减数,再根据减数确定这道题的正确得数。【考查目标1、2】

《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篇7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式题,课本第 38- 39 页的例 1 - 3 ,练习十 1-4题。

一、复习

1、口算:

3.6+ 4.4 10- 5.2 3.4 × 0.2 7.8÷ 6

1÷4 7.5÷0.3 9.8- 8 0÷27.9

6.5 ×0.2 0.1×0.5 13.2+6.8 0.15÷15

二、新授

(一)、1、教学例1,讲解“级”的含义。

2、做一做 第 37 页

请四位同学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

教师讲评。

(二)、教学例3,讲解有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

0.4×(3.2—0.8)÷1.2

5×〔(3.2+4.06)÷6.05〕

三、全课总结(略)

四、巩固练习

1、说一说练习十1、2题个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十 4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 3

⑴4.8与2.7的和乘以4.02,积是多少 ?

⑵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最终版] 篇8

双目标

大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小目标:

1、会用方程表达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和解释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确定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微卡、小卡、大卡、彩笔。

关键项

线段图

流程性检测

内容提要

T

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前测】检测学生对已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的掌握情况。

【预设:。】

一、搭建标准性平台

分钟

2分钟

分钟

-1标准性平台一:

关键项:分数应用题

预设向度,板书: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

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要素:听+想+说】

【防空讲】

-2小卡出示2道练习题检测,学生独立完成。(单位“1”已知和单位“1”未知)

【要素:想+做】

【约定:手势】

【防泡沫】

-3全班统计、发现问题。

【中测】

【预设:0%学生能在独立解答、交流、相互质疑解疑的基础上解答问题。学生有困难的知识教师及时补讲、点讲、精讲。】

二解疑答惑

分钟

3分钟

3分

2-1多媒体呈现问题

2-2指名学生尝试讲解。

2-3教师点讲补讲。

(防空讲、防形式单

一、防与学生为敌)

【后测】思维扩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补讲】

三、拓展提升

四、总结

想+做+说+听

3-1标准性平台二:

关键项:出示开放性素材(线段图)

预设多项度:

3-1-1出示线段图。

3-1-2观察线段图并独立提出问题。【1′看+想+做

微卡防空】

3-1-3单元组合作交互。

交互一:同桌交互(互看、互说、互补)并随机抽检交互情况。

【1′看+说+做+听防空放泡沫

强化3次】

交互二:6人组顺时针传阅小卡,讨论筛选问题。用图文结构大卡呈现问题及解题思路。

【2′看+说+做

防形式单一强化次】

交互三:全班大动奇偶互查学习成果,用笔批注。

【2′看+大动防与学生为敌强化2次】

交互四:抽一至三组全班汇报,其他组质疑补充。

【8′讲+听防泡沫强化2次】

3-1-4教师精讲补讲。

【1′听+想强化1次】

数学小数整数混合运算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电脑课件、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天天都要和数做朋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数,看看有哪些数?

出示一组小数和整数:

2.650.90.5

3.71.30.2812

0.361.568.127.5

1、复习四则运算

(1)(学生口答,老师相机板书:整数小数)

(2)请你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组成一道算式并且口算出结果。(学生口答结果)

(3)问:在我们刚刚口算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这就是我们学习过的四则运算,在这四则运算里加法和减法是一级运算(板书),乘法和除法是二级运算(板书)。

2、复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1)请同学们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三个或四个数组成一道综合算式。(可以运用小括号和中括号)

把综合算式写在课前准备的纸条上。

(2)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六道算式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把这六道综合算式分分类。(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从左往右先算二级运算先算小括号里的

(4)每个同学从第一行的三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做在练习纸上。(三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纸上。)`

(5)集体订正。

3、小结揭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那你觉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强调运算顺序)

4、复习简便计算:

(1)出示(8.11.3+8.13.7)5(也是黑板上的最后一道算式)

(2)先让同学自己完成,比一比谁做的最快。

(3)集体汇报:请做的快的同学来介绍方法。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认真审题,灵活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5、练习:

7.8+4.3-6.4+1.71.22.70.54.8

(2.5-2.50.6)418-3(2-0.8)

一组一题做在练习纸上,投影仪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有点累了吧?下面我们来做一做身体健康操。

第一节:小嘴巴说一说

请你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6[(1.2+0.5)5]

0.750.30.5-3.2

7-0.5+14+0.83

3.60.4-1.25

第二节:小眼睛找一找

下面的计算对吗?

0.2540.254

=11

=1

7.40.65+10.5

=0.481+10.5

=10.981

第三节:小手做一做

1、从21.3与8.75的和里减去0.75,结果是多少?

2、16除以2的商加上3.5。和是多少?

第四节:小脑袋估一估

一块梯形的土地(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说说大约是几十平方米,再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三、走进生活,拓展练习。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看一看。

五一长假就要到了,我们作为家里的小主人该去超市选购一些食物用来招待客人了。

今天妈妈给了你们每人50元钱,你们来到了超市,你们准备选购哪些食物呢?把你的购物清单写在练习纸上。(出示食物的图片和单价)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四则混合运算

石凤学校:董大伟

教学内容

教材p1-3 例一 课堂活动1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教学重点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例一的情景:

小朋友们都刚过完年吧?那同学们都去买过年货没有?都买了那些年货呢?

大家买多灯笼没有?在大门口挂上一对大红灯笼,是不是看起来非常的喜气?

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讨论都买了那些年货?

二、自主探索 出示例一

1.恩,小明和几个同学在想着怎么样年办的红红火火的,他们想了一方法?是什么呢?

对,自己做的,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让节过得热热闹闹的,多好啊!

2.但是做的时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大家看看,他们在做灯笼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3.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道题的已知条件,你们会做吗?会做的话,请大家把你的算式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4.把写一步算式的和两步算式的,三步算的都写在黑板上,让同学区分。那么同学同意哪个同学做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这道题的思路。同学们讨论思路,得出,不管是用一步,思路都是“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下的个数”

5.同学们都是对的,而用一个算式表达的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6.回过头来看看一步算式,大家能说说在这个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算?

7.老师归纳没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p1 的练习说说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P2 课堂活动 1 前两道

P2 练习一 1,2 学生独立完成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上一篇:文化与生活单元复习下一篇:财务工作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