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化管理制度(精选11篇)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工作规范管理,促进学校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时效性和可持续发展,真正发挥数字化校园平台在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方面的支撑作用,根据大连市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结合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学校信息化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
二、每两周召开一次例会制度
1、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审议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与经费预算;制定审议学校信息化建设、运行管理及校园网安全的规划制定;明确在推进高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各部门的责任分工、资源分配以及考核机制;对我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性问题进行决策。每两周召开一次例会,及时交流和反馈。
2、学校资源开发小组具体负责分期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负责对信息化相关项目进行评估和管理,负责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指导和支持,负责数据标准的制定和公共平台应用的推广与培训,负责健全和完善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学校各信息化建设小组具体负责本小组系统建设和信息安全工作,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切实做好与本职相关的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完成好信息化建设任务。
三、资金保障制度
学校设立信息化管理经费,用于支付信息化项目在实施管理、系统功能改进和数据维护、部门信息化技能培训等方面产生的费用
1、信息化建设项目包括班班通系统、广播电视系统、专用教室信息化建设系统、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基础应用、学校信息化资源系统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建设系统等。
2、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的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均由资源开发小组统一管理和分配。
3、学校各开发支持小组负责本小组所建的应用系统的使用和管理,要保证对系统数据的及时更新维护,并配合资源开发小组做好信息系统的备案工作,及时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好系统的推广使用。
四、定期反馈和交流制度
1、制定定期反馈和交流制度,学校资源开发小组具体负责分期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负责对信息化相关项目进行评估和管理,负责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指导和支持,负责数据标准的制定和公共平台应用的推广与培训,负责健全和完善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学校各信息化建设小组具体负责本小组系统建设和信息安全工作,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切实做好与本职相关的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完成好信息化建设任务。
2、每学期组织一次本学校信息技术建设工作检查,形成检查报告。每学期组织一次校内交流,形成交流成果和经验推广方案,做好总结。
五、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
1、信息化工作将纳入部门工作考核范围;
2、学校设立信息化管理经费,用于支付信息化项目在实施管理、系统功能改进和数据维护、部门信息化技能培训等方面产生的费用
3、学校每年进行信息化工作的评优工作,对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成绩优秀的部门和信息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但是, 现实问题是现在很多学校学生人数多, 班级也多, 这就意味实验教室和试验器具存在着紧张甚至不足的问题;而从中学实验室自身来说, 可能受传统思维的影响, 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实验室自身的管理者缺乏对于实验室在教学中地位的准确意识, 导致实验利用率不高、管理不够科学等问题存在。据此, 实现中学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 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从现实来看实现中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 既能够凸显出实验教学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能够使试验室为教学提供更及时和更完善的服务, 最终推动学校教学的整体提升。而且信息化应用于实验室的管理, 对于实验室的器材、药品等管理会更清楚、利用会更高效, 无论是对于教师教课还是学生学习都是有重要的帮助作用的。下面就这一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明确管理的内容
中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虽然是信息化发展趋势的一种表现形式, 但是它的信息化必须要立足于中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据此, 中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至少应该包括这几部分内容, 即:管理的宗旨、网络通讯体系和完整功能构建。下面就这三方面笔者做一简单解释。
(一) 管理宗旨要明确
实验室本身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 更是学生学习和全面成长进步的必然需求, 实验室工作最终是为了满足学校教学需求和学生进一步发展而具体开展工作的。所以实验室信息化要本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两部分内容出发, 优化实验教学资源, 高效利用和使用资源, 为师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以促进学校教学的进一步提升为目标。这其中要结合学生个体的差异做出符合学生的、有针对性的安排, 切实落实生本理念。
(二) 网络通信设施要完善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合理、科学的网络信息化设施的铺建是基础, 更是保障。所以这些硬件条件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由专人负责, 保证质量。
(三) 进一步完善其功能
从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和它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来看, 中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要实现几个重要功能, 即关于实验室使用计划、设备仪器状况的教学功能;关于理化生需要学生学习实验内容的学习功能;对于实验药品、器材、设备等方面资源状况的教学资源管理功能。从时代的发展来看, 因材施教和开放性课堂的构建, 它还应该具备学生预约实验的功能, 学生实验状况技术反馈等功能。
二、针对要求, 科学开展工作
既然实现中学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那么为了构建符合学校发展的信息化管理实验室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必要准备呢?
(一) 学校要充分重视, 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 实现中学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更是学校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 作为学校来说要充分地重视, 及时地针对旧有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 增加资金投入, 确保构建符合标准和师生需求的高标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硬件设施具备后, 软件也要跟得上要求。要结合信息化管理的标准, 对于中学实验室的管理负责人给予专门的培养。对负责人的培养既要包括业务能力上的培养, 尤其是使用信息化设备的技能,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的功能;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要让他们意识到工作对于学校教学管理的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意义, 这样才能够使信息化功能最大化, 实验室的使用效能最大化。
(二) 建立实验室资料信息库
中学实验室一般用大量的账簿来记录, 如教学仪器总帐、教学仪器明细帐、易耗品明细帐、器材报损清单等。这种方式记录和备份工作量大, 查找、修改不方便, 管理工作的延续性差, 表现为当管理人员工作变动时, 容易丢失, 查找难度更大。
用信息技术的方法, 把这些资料录入数据库, 包含仪器、设备和各种易耗品的数量、种类、技术参数、参考价格等。为实验设备和仪器建立起一份技术档案, 记录每台设备和仪器的主要应用的原理、使用方法、主要现象、应用于哪些实验、主要现象、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和使用效果, 方便师生查阅, 为准备实验提供参考。
数据库中的器材一般分门别进行登记, 如力学、运动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器材。但它们又需要分别放在不同的柜子里。所以为了便于查找, 就可以建立两个数据库, 一个按类分, 一个按柜号分。做法是先按一定顺序为每个柜子编号, 再逐个登记柜中的器材, 建立器材数据库。查找器材时只要输入器材名称, 在数据库中搜索一下, 便知道器材在哪个柜子里。资料信息库为教师提供联网查寻, 查寻器材种类、数量、使用方法及工作参数, 总量是多少, 已借出多少, 可用量是多少, 实验效果怎么样等等, 使教师及时了解信息, 选择、预定器材, 从而提高器材的使用率和实验课的开出率,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 构建联网预约功能的体系
信息化是为了使实验室使用更高效。做任何一个实验都需要提前的准备工作。预约的方式给实验室准备器材和统筹安排各平行班实验时间提供保障, 实验预约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联系, 如发E-mail或QQ群中进行登记预约, 相关登记的表格可从资料库中下载, 填好后在网上递交。通过网络的及时有效交流, 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及时了解实验信息, 如器材信息, 实验教学进度, 实验教学研究等, 师生与实验管理人员之间有效沟通增加, 促进实验室工作, 实验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
关键词: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
加强中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和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在中学档案管理中的功用,成为加快中学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课题,学校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一、中学档案管理现状分析及问题归纳
1.管理理念滞后
据调查,中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偏高,专业素质偏低,对中学档案管理工作缺少创新和发展的热情与积极性,于是出现了安于现状、沿用传统管理方式、缺少信息化的技术与动力等种种问题,严重制约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基础设施落后
若要推进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现代化电子设备。而事实是,由于领导不够重视、经费不足或教育主管部门的扶持力度欠缺等问题,很多中学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计算机、扫描仪以及档案管理软件等基础设施都无法达到应有的标准,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专业管理人员匮乏
影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另一大原因是专业人士的匮乏,不是由各类管理人员兼职代理就是由一些素质水平偏低的高龄人员任职,严重缺乏档案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学校领导层,务必要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加大重视程度,或者在校内培养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或者直接聘请具有这方面知识的老师到学校任职,才能最终满足新时期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
4.数字化程度偏低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数字化。随着中学办学规模的扩大,档案信息量也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管理者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而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如今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数字化管理机制必将为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带来飞跃式发展。但不少学校对数字化的理解还处于低级水平,认为只要把纸质信息输进电脑中就是实现了数字化,对档案的归类和查阅等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无法达成真正的数字化。
二、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为了适应现代化中学整体发展需求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形势,学校领导层及相关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中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建设专业的管理队伍
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而传统的档案管理人员在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已经很难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劣势和不足。所以,建设专业的档案管理队伍,培养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应从计算机与互联网技能等方面入手,加强网络管理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的训练,同时加大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灌输。
2.引进先进的设备与技术
影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另一大因素是设备与技术。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对设备与技术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信息化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却离不开先进的设备与精良的技术。因此,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计划,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制度
在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层级档案室的责任与义务。首先对国家和各省市已经制定出的具体标准与规范要严格遵守、积极贯彻落实;其次要结合本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档案管理标准,明确责任制度;另外还要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规则。
4.预防信息化安全隐患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安全隐患。最常见的便是信息丢失及泄露问题。操作失误、计算机故障、网络病毒攻击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档案信息在运行过程中丢失或毁坏,更让人担忧的是,很多需要严格保密的信息一旦遭到泄露,将对学校和学生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避免因疏于职守而造成损失。同时,针对黑客及病毒攻击,学校方面必须引入科学的安全防护措施,提高网络系统的抵御能力,积极预防信息化安全隐患。
信息化对于中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能推动学校的整体教学管理水平,也能提高档案本身的有效利用率。通过档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学校各方面的资料,包括教学、管理、研究等。所以,作为学校领导层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合多方之力建成现代化中学档案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崇宁.中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知识窗(教师版),013(8).
[2]管霞.谈中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档案天地,2013(11).
[3]黄焱琳,郑骅.新时期高级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3(19).
[4]谢湘平.对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3).
[5]包晓红.谈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3,(15).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在学校发展的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我校学校工作中得到全面的启动。学校信息化工作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得到深入,使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延伸到学校各个角落。
一、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我校设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后,今年,认真学习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若干意见》,对照学校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深入分析了近二年内学校为了加速发展,在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教学设施现代化以及教师现代技术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与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抓住区域教育信息化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我校确立了教务主任为信息化建设工作分管领导,把信息化建设纳入教育管理、教学改革的学校工作中。按照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设立工作,落实到人,配备专职人员,确保了今年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设施,管理到位,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软硬件运行能力。
学校配备了教师办公电脑50台,多媒体设备三套、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的基础上,学校再次自筹资金,更新或添置了网络打印机、文印一体机,改建校园网站,向教育管理、教学研究等无纸化办公迈近了一步。目前,我校大部分教师的备课已运用电脑处理,多媒体在教师的公开教学中得到了较为普遍地使用。上网学习、查询信息、收集资料、参与学校管理已成为教职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校园网为学校逐步走向现代化管理、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打下基础。“电子教案”、“电子图书馆”的平台相继建立,方便了教案的存取和使用。“教师博客”、“学生博客”丰富了师生的精神生活,使网络渗透到了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新改版后的学校网站栏目更全面,信息量更大,为师生学习、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加强了学校办公室电脑的维护。信息中心人员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公开课的技术支持,确保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的顺利进行。
三、落实培训,学用结合,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教师运用能力。
学校每学期都集中培训电脑基础知识、期未进行课件制作等形式的校本自培,通过考核、奖励的形式,落实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学校开展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能比较熟练的使用office和internet。在学校开展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率较高。教师使用电子教案、网络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普及率也较高。在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三个年级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师生教学的有力助手,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得到长足进步。在学校开展的健康教学评选活动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电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必备和必需的工作手段,管理中文件的传输、学习资料的分发、资料的积累和审核等已逐步倾向于依赖网络。教师的新理论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新信息的获得等多大都依靠网络获取,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信息化的学校管理、现代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存档电子文稿)在学校管理机制中得到良好的贯彻。教职员工也已接受这种管理方式,为学校最终走向无纸化办公、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样,信息技术在学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籍管理、校产管理、卫生保健管理和档案管理中得到全面的落实。电脑成为这些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从班级板报的布置、学生电脑小报的制作到探究性园地,信息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也得到充分的运用。
四、高度重视,深化信息科技学科的课程教材改革实验。我校高度重视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除了开设三年级信息信息技术课之外,还开设了二个兴趣班,制定中午机房开放制度,确保每一位学生每周至少接触电脑一次。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动中学,学中动的主动探知、主动习得的良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区信息科技竞赛活动中,多人次获奖。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到区组织的各类评比多人获奖。
五、面向未来,正视困难,坚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信心。学校已经重视了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但是由于学校缺乏在这方面非常擅长的人才,在指导教师的校本培训上往往是低层次的反复,教师们制作的课件水平还不高,很少出现比较成熟的课件,特别是能体现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师生互动良好的课件;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方面的探索没有形成强大的力量,往往还是教师零星的探索。而这一切,即需要学校增加投资,加大教师参加区级培训的力度,同时也要采取多种方式,特别是采取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校本培训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在教导处举行各类学科教学比赛活动中,应更多加强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途径、策略、方法等的研究,由点到面,提高教师实施学科整合的能力和意识。
困难是暂时的,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不会停止,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前景是美好的,现代教育需要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现代教育管理需要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同样,现代化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也需要我们立足本职岗位,开拓性地、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发挥现有设备的功能,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大胆实践,在现有的设备设施的基础上做出更有效、更高的成效。
茭陵中学
一、信息化设备对中学生德育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增强中学生道德素养
2.有利于满足中学生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3.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信息化设备对中学生德育的消极影响
1.信息垃圾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2信息垃圾不利于中学生“三观”的形成3.信息垃圾不利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4.信息化设备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总结:
有效应用
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建设和应用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能有力地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转眼间,自治区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工作已近一年,在区、市教研室的关注、支持下,我校教职工齐心协力,共同进步,使我校的信息化工作在紧张忙碌中有序地进行,下面就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回顾。
1、高度重视,保证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
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推进工作,如何有序推行,如何有效开展,领导重视,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至关重要。自我校推进信息化工作以来,学校将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行推进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工作校长负责制,组建推进工作核心团队,形成工作推进机制,制定推进方案,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促进学校设备的规范管理和使用,保障各项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教研组长、骨干老师的作用,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已有信息化教育资源,创设应用环境,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
2、完善设施,优化信息化应用环境
教育信息化应用离不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我校注重合理规划,努 力建设好信息化应用环境。一年来,在市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中,学校信息化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目前为止,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每班配置一块电子白板,配置1套校园数字广播系统,实际广播班班通,音乐室配备了新款“智能型五线谱电教板”,实现校园无线网络覆盖,校园内可实现手机WIFI、教室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实验室等无线上网。自从我校班班安装上了“白板”,几乎每节课老师都在使用。目前,我校又把教师的办公室移到了多余的教室,每个教室办公室都有白板供教师平时练习。这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运用白板的水平和能力。
3、积极推进,促使信息化工作有效落实
为了促进教师们更好地应用信息化资源,我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仅组织教师在区市级、校内进行培训,还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5月份组织孙永荣、姜进老师到四川、江苏学习,8月份组织马生录、陆永丰、陈默、潘淑芳、商勤等五位老师到山东进行观摩学习,10月份派刘全英老师到深圳进行观摩学习,今年元月份又派出季永利、薛锋两位教师去清华大学进行学习,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我校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评比,通过活动评比促进教师成长,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应用信息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如我校在教务处的组织下,于9月初进行了“名师、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 示范课观摩;通过名师、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教师的成长;9月中旬进行了“新教师”公开课观摩,新老结合,带队前进; 11—12月份进行了个人自录课展评。这些活动的举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活动,教师们深刻地意识到了信息化在教学中的作用,我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全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评比中,徐静娴老师获英语学科一等奖,王海涛老师获语文学科一等奖。在区、地、市教学设计和优质课大赛中,乔月珍、赵国凤、王克平、刘全英等多位教师获一、二等奖。
4、重视培养 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自信息化推进工作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相关的比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在活动中,同学们会自觉地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取需要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如在“走进金沙湾,关爱母校河”的活动中,同学们在用照像机、摄像机记录了活动的点滴后,学校政教处又借此进行了图片展示活动和征文比赛,还有一部分同学在语文教师的组织下在网上搜集资料,发起倡议书,并制作相关的电子小报,为保护环境献计献策;虽然这只是一次活动,但是这次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了许多的知识,并提升了他们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在吴忠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共有二十三名学生分别获奖,在全区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张浩楠、郭萌两名同学获区级三等奖,八名学生获吴忠市级奖励。在全区青少年科技书画大赛学生黄新宝和沈雨佳创作的《未来的绿色家园》、《未来的交通能源站》2幅作品分别荣获初中组绘画一等奖和三等奖,宋庆宁、蒋晓伟、张宏旭荣获初中组绘画优秀奖,黄建荣获初中组书法优秀奖。
5、改变方式 促进学生评价方法信息化
2009年建校以来,我们倡导班主任、教师利用数码照像机、录像机将学生入校起的生活、活动、学习等过程逐年记录下来,在家长会、毕业典礼等场合播放。让学生、家长观看不同时间段他们的成长经历,前后对照,分析点评。2012年我校首批新招学生毕业时,班主任组织学生观看3年来他们的变化,孩子们激动的流下了眼泪。10月19日至26日我校举行了首届“中美校园文化周”交流活动,活动期间外籍教师每天早晨在班级授课、中午在学生家用餐。中美两国师生都采集了大量的活动资料,他们通过数码相机、录像机、IPAD、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记录了课堂、活动等方面,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分类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了许多广告、杂志封面等电子相册,把视频资料利用非线编制成了片断,当孩子们在投影要上看到这些资料时,非常激动。
6、考核教师 促使信息化资源应用常态化
教研室给我们开辟的“试点推进”空间,不仅及时而且实用,是我们相互学习交流的好窗口,起初,教师都怕出差错,丢面子,不敢往上传资料,有的人不知道将作品放到什么栏目合适,有的人发不上去而发愁,有的人认为要发布的文章都必须与计算机相沾边„„经过多次培训和学习,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理:就是我们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教研网“试点推进”这个信息平台,用信息化这一方式将学校管理、教学、师生生活、成果展示等内容呈现出来。全面推进学校管理、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思路开阔了,现如今在“自治区教研室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试点—青铜峡市第六中学”页面琳琅满目、五彩纷呈。为了进一点加强对信息化资源的有效应用,我校还对教师进行信息化资源应用的考核,每月教务处都会将考核结果公布以督促和鞭策教师开展工作。同时在各种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中,把教师使用电子白板、资源整合、课件制作等情况作为竞赛的内容。通过项目推进,我校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得到有效加强,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益更具实效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得到不断积累和有效运用,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制度管理不断完善,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学校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今后试点工作的想法
第一、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尽快培养出熟悉优质资源并积极应用这些教学资源的教师
教师作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者和使用者,是保证信息化教学资源进入课堂,得到有效应用的关键,因此,学校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首先,学校要将教师培训分为不同的层次,不能一刀切,当务之急是为学校培养一批优秀的“资源教师”。其次,要尽快提高全体教师自身应用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以有效促进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关键环节。
第二、要拓展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来源途径,为全校师生建立优质丰富的资源库
学校资源建设的途径,应坚持通过自主开发和积极引进相结合的策略建设。一是积极引进,购进成熟的课程资源、数字图书馆、影视资源、互动学习资源等优秀教育资源,并进行加工改造,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自主开发,鼓励一线教师广泛参与资源建设。三是从网上下载,目前互连网上有大量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从有关网站下载后将实用的素材或课件充实到学校的资源库中使用。第三、要做好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让资源流淌延伸
学校要采用灵活有效的措施推动校际之间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学校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要让资源不仅能“流”起来,而且能“流”顺畅。首先,要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利用他人资源,主动提交原创资源的意识与习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和习惯,学校可通过开展一些教研活动,逐步培养教师的资源流通意识,让教师逐渐形成资源流通的习惯。其次,学校要营建有利于交流的环境,调动学校之间进行交流的积极性。
第四、实现校园信息化管理,以数字化的方式体现学校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建设。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实现电子办公、信息发布、会议通知、计划总结、师生管理、后勤财务等方面电子化操作,并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功能。
一、对实现中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调查
目前,在中学的建设与发展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逐渐得到拓展,但是多应用和表现在教学改革、校内办公、信息处理等方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始终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学整体建设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必须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分析与总结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寻求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随着学校规模的逐渐扩大以及管理工作的需求,国内中学普遍设立了专业的档案管理科室。但是由于管理观念的相对落后,大部分中学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仍然沿用为保管而保管,机械办公等传统的工作观念,进而导致学校缺乏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另外,据调查在中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理解认识能力不一致,年龄趋向高龄化,导致思想观念缺乏开放和创新意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是制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基础设施薄弱
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现代化电子设备,由于中学办公经费多用于教学设施建设、校舍扩建更新等方面,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设施薄弱的问题。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还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教育主管部门的扶持力度具有重要的关系,如果不能及时引进功能齐全的计算机、刻录机、扫描仪以及档案管理软件等基础设施,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难以得到真正实行的。
(三)专业管理人员严重缺乏
目前,中学的工作重心大多数集中于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升学率高低等方面,在师资引进方面侧重于专业教师的引进,对档案信息化人才地培养以及档案管理信息化地研究还欠重视,若要将它提上学校的工作日程还有待努力。现在,很多中学档案管理工作多是由各类管理人员兼任,他们对档案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对欠缺,也是影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分析
为了适应现代中学整体发展的需求以及管理工作日趋科学化、智能化的新形势,学校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适时转变观念,在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及方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逐渐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中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但可以建立标准化的档案信息规范体系,而且对于实现档案工作的自动化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建立档案信息检索
中学档案管理的内容相对简单,涉及面单纯,多是学校行政、教学、人事等信息及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信息资源类别的不同,分别建立独立的数据库,并且通过统一的窗口进行信息的检索和调取。档案信息检索系(下转227页)(上接212页)统的建立,不仅可以保证档案信息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达到了实现传统档案电子化管理的目的。
(二)提高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在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但要加快信息资源的整理、录入,而且要逐步提高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管理略有不同,电子档案的查找与调取相对方便,但是管理人员一定要注意管理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防止保密信息的泄漏。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要做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还需要借助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档案信息的存贮、分类、检索、保护、利用等流程的安全可靠及规范性,做到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地提高。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还要重视档案工作者地教育培训,为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使档案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信息化知识,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学校在师资引进时,还要适时调整档案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逐步优化管理人员结构,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复合型档案管理队伍。
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实现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项目。为了适应现代化中学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模式的全面构建与发展,中学必须加大资金与技术力量的投入,逐步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发展与创新进步。
摘要:国内中学进行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逐步推广,中学普遍加强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但由于管理观念、基础设施、专业人才配备各方面的弊端与问题,中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仍然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改革,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开创中学档案管理的新局面。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档案;电子信息化
前言:学生档案对于学生的发展及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很多学生对其不够重视,往往忽略其重要意义,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多个角度来提高学生档案的管理水平,随着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势在必行。
1.对实现学生档案电子信息化有正确的认识
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学生档案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模式,尽管部分工作采用了电子计算机,但是操作方式单一,其功能大多数没有被利用,这样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与时代发展脱节,导致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差。
学生档案电子信息化的管理从小的范围来看,是建立完整的学生信息档案的数据库;从大的角度来看,是完善学生学籍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档案完整性增强,在需要使用档案的时候检索就可以完成。实现学生档案的电子信息化便于学生个人信息的管理,唯有如此,才能快速的应用档案中的信息,可见实现学生档案电子信息化是必须的,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
2.学生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实现中职院校学生档案电子信息化的建设最重要的意义主要可以表现在环节档案保存与使用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学生档案的利用率不断提高,非常容易导致档案破损,导致保存与利用矛盾升级。实现学生档案电子化后这一矛盾得到很大程度的环节,利用档案并不会损毁档案,不会影响到保存。
同时,实现电子信息化也为学生的信息上网奠定了基础,传统的学生档案以纸质的为主,造成上网困难,将其转化为电子文件后,便于上网,,成为电子信息。
另外,提高了学生档案的管理效率。以前的学生档案都是装订入册的,可以根据专业,可以根据班级,也可以根据年纪,检索难度大,学生的动态信息无法直观的反应,导致档案的查准率降低。
3.掌握学生档案电子信息化的内容与措施
过去的中职学校学生档案以纸质和照片为主,这些档案在收集的时候是以班级为小集体,以纸质的形式呈现;同时也准备一些存储工具,随时收集。同样以纸质的形式呈现,要想实现其电子信息化,可以采用人工录入或者是扫描转换完成;也可以将其以照片的形式上传,保留档案的原貌,可以使其看到其内容的原始特征。相比较之下,中职学校的学生档案文字材料多,在扫描中要保证质量与效率,同时要尽量节省空间。
而学生档案的另一项主要内容就是个人照片,相较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信息化的档案对照片的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采用专业的设备,或者是保留图像信息的可以直接导入。
要想实现中职院校学生档案的电子信息化可以利用校园网这个平台,学生档案管理部门要争取学校的支持,利用校园网构建信息平台,其主要由两大模块组成,一个是管理人员系统与用户系统模块,管理人员系统主要包括档案的各项管理工作,用户则是可以利用远程教育平台进行信息的完善,同时也可以开通查询服务,提升工作效率与及时性。
4.中职院校学生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4.1 可行性原则是前提
要想掌握其电子信息化建设的原则,首先要对其建设的关键有一定的了解,在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之前要对其是否可行进行研究,对其实际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把握,不论是制度还是人力、财力与硬件设施上都需要有充分的准备。
4.2 合法性原则是基础
同时要在合法的原则下进行,遵守国家对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同时也要对相关的法律有一定的了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推动档案工作的开展。
4.3 规范性原则是条件
所谓规范性原则,就是指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范与法规,在工作中要执行统一标准,使电子文件的管理在标准化、规范化、有序化的环境中进行,严格禁止各自为政的现象,同时要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4.4 效益性原则是根本
中职院校学生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所以,效益性原则十分重要,具体来说,首先应当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与管理;其次是根据本校的实际状况进行设置;最后是提高学生档案的利用率,发挥学生档案的作用;最后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4.5 安全性原则是基础
在实现学生档案电子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通过一些手段使其实现电子信息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以档案的安全为前提,要保证信息原件看的安全性。同时,在进行当前信息的处理与存储的过程中,要保证其与原件相符;另外,一般的档案都属于机密性文件,要保证其信息内容的保密性,提高保密管理;最后是增强其逻辑性,一旦发生损毁要追究一定的责任。
结束语:综上所述,中职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的各个工作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对此必须不断地提高其管理水平,实现电子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档案管理现代化中应注意的问题》张爱阳《兰台世界》2005年08期
[2]《做好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初探》周枫、辛梅菊 《山东档案》2005(5)
[3]《浅谈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姜珊《商业经济》2008.16期.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医药工程学校)
纳雍县龙场中学
王家武 2017年11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纳雍县教育局举办的关于贵州省2017年教育信息化专项培训,培训中有幸听了黄厅长的讲话及两位专家的精彩的视频讲座,受益匪浅!
我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育职业的专业性。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一个老师,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日益普及。把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则赋予了教育信息化的双层属性,即 “技术”的属性和“教育”的属性。从技术角度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了解了 “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知道“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是今后教学的一种大趋势、大变革。
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教师能省时省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学生能根据直观演示轻松地获取知识。信息教育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教育手段费时费力,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把握知识,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用于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针对我们学校实际,对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有以下建议:
1、建好学校网站。学校网站是对外宣传学校办学情况,对内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是学校信息发布的渠道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其宗旨是“宣传学校、构架桥梁,服务师生、资源共享”。
2、做好教师网络资源备课,形成规范的教师电子教案。
3、要求学校电教处室对全校教师对班班通的使用进行分批的培训,做到不论年龄大小,每一个老师都能熟练使用班班通进行教学。
4、继续使用好学校移动网络校讯通,做到家校联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5、建议每班与家长建立一个qq群,学生的德、能、勤、绩等让家长随时了解和关注。
6、建议开放学校的微机室,教育学生合理使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按照淮安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立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确保“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根据区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全体师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承接前一阶段的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从师生需求出发,面向现代化,面向信息化,面向互联网,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总体目标
依托信息化硬件设施,在教育教学各领域全面开展信息化应用,全面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习绩效,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资源保障和服务平台。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等领域中的应用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和教师培训,逐步为实现“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服务保障平台,提升学校网络化管理水平。推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实现教育最优化。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1.动态更新计算机。学校现有计算机配备已经达标,但为了进一步满足教学需要和更新,每年都会进行更新一部分计算机。
2.完成多媒体教室升级改造。在每一个教室引入互动电子白板。
3.对网络进行优化。为确保学校网络畅通,及时的对学校计算机设备进行更新、升级。
(二)完善校园网络资源
1.营造学校信息化的办学氛围,鼓励教师使用校园网络,各种学
校新闻、通知、总结等均发布在校园网上。
2.每个教研组每周都要定期的向校园网传他人的或者自己的优秀作品,鼓励老师网上学习,及时跟帖。每月对各教研组上传文章进行统计反馈,并计入年终教研组考核中。对老师的校园网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计入考核。
3.校园网的栏目及时更新补充,以满足老师、家长、学生的需要。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以青年教师为突破口,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2.组织信息技术专题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分层次、按需求的教育专业培训,从常规入手,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强化课堂教学改革
1.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提炼和推广。重点进行网络课程、学科软件、电子白板等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根据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和需要,引导教师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合理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
2.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新。定期的组织校级的各种比赛,鼓励和扶持教师积极踊跃参加每年举行的课件评选、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大赛。
(五)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1.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和研究。打造精品课堂,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的召开课题阶段性总结会,鼓励教师加强对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升,并推荐到环翠区教育信息化应用期刊上。
2.加强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鼓励教师整理课例资料,以备课组为单位成立校级资源库,老师上课不仅可以借鉴使用,资源共享,还可以向区资源库推荐。
(六)提升学生应用水平
1.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结合网络课程的推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托宽学习的时空界限。
2.加强学生网络平台的应用。每年暑假举行的网络夏令营活动,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充分展示学生多层面的创新作品。
3.依托综合实践这个平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成立3三个兴趣活动小组,给学生创设发展的平台,让其特长得以发展。
4.组织好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展示我校学生实践创新成果。
四、实施步骤
改革试点工作从2011年开始,到2015年完成,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学习启动阶段(2011年4月——2011年9月)。深入学习相关文件,制定实施方案,配合淮安区对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确保基础设施的全面到位。
第二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5年8月)。根据本方案的工作安排,从硬件建设、教师培训、学与教方式的变革、教育科研等各方面进行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各领域的应用水平。
第三阶段为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对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全方位的自我评估,总结成果,撰写报告,收集、整理各种档案资料,做好实验区评估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健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系。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认识和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明确教育信息化的任务、重点和关键,共同努力,统筹协调和管理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加大投入,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从2011——2015年,更新计算机、改造探究实验室、更新教室多媒体、网络中心升级与维护等,保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信息化教育环境的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师资培训,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方法、能够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
(四)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路子。要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变革。同时注意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同时与兄弟学校
校园信息化建设已在禅城区各中学普遍推行,公文靠手工传递、翻阅、查找等原始办公模式已逐步告别校园,“区教育局—学校”[1]一体化的政务电子化系统,实现了无纸自动化办公;教学教研的各类数字化活动也正在全面进行中。随着信息化校园的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势在必行。学校档案是在开展教学、教研、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以各种不同载体形式体现的文件材料。档案信息化建设能更有效地使学校档案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促使更快地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事业的现代化。
中学档案工作信息技术利用情况
信息技术在教学、教研领域已被广泛利用,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地更新和深化,而在禅城区中学档案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档案管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
档案管理软件使用情况为了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禅城区中学档案室基本配备现代化管理设备,购买档案资料综合管理软件,实现微机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档案室配置给档案员使用的是单机版的档案管理系统。通过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文书档案、教学档案、会计档案等各类档案文件目录的著录,基本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为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档案信息的检索、查阅以及日常管理提供了基本的保证。在已建立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基础上,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基础性功能得以普遍利用,如编制报表、信息汇总、数据检索等。
另一方面,应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案卷级和文件级的检索已基本替代传统的人工检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案资料查找的速度和准确度。可是,学校在管理、教学等各环节上对信息量和知识量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提供重要信息资源的档案室,微机管理提高了档案资料提供利用的效率,但远远未能满足学校各方面对信息的需求。
档案信息数字化情况随着现代化设备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在中学档案工作中的投入使用,档案员利用设备适时采集各种档案,录入到计算机中,并以数字图像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中,大大地有利于快速、便捷地向学校各部门提供档案资料。现在,在中学里最主要的档案数字化工作是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输入设备把有历史价值的档案文件、图片以及声像资料按原貌存贮为数字文件,既能避免这些档案原件由于频繁利用而造成磨损或丢失,又能尽量地延长档案原件的寿命。因此,数字化档案的数量在中学档案资料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增大,实现少部分档案信息数字化。
中学档案工作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时代对禅城区中学档案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档案工作面临信息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如今禅城区中学档案信息化建设还远远落后于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在档案工作中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的使用仍需进一步地提高。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利用不充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档案工作实现信息化过程中一样重要的工具,在推广使用后,确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存在功能单一化使用的问题。例如:仅有档案目录著录和编制、数据统计以及信息检索等几项功能被普遍使用;而系统中档案文件管理、全文著录、资料网络共享等多项功能均未能被实现。这些情况与中学基础条件不足、对档案工作不重视、投入少等多种原因有密切的关系。
档案信息网络化未能实现近年来,禅城区各学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在不断地得到完善,但缺乏区里的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学校只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和技术水平来建立校内局域网和校园办公系统,并且未能把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考虑其中。这样使得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依然处于孤立地应用计算机进行工作而与网络脱轨的状态;使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区教育局、学校其他部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数据库的接轨无从谈起;使得区教育局和学校间的档案资源共享更是无法实现。
档案信息数字化程度不足中学档案数字化工作着重以对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档案原件作数字化处理为主要内容。这些保持了档案原貌的电子数据,能够更容易、更便捷、更高效地为学校各部门以及师生提供利用之便。但是存在数字化档案数量少,经常被查阅和利用的档案资料未实现数字化的问题,严重阻碍档案资源的高效利用。
档案管理队伍的管理观念以及业务素质与信息化发展不相适应不少学校认为,教学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教学,一直以来不重视档案工作,其中部分学校档案管理仍停留在可有可无的观念上,导致学校档案还是以收藏为主,“重藏轻用”的现象尤为突出。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关于现代化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意识薄弱,缺乏服务意识、开放意识。此外,具备一定理论水平,懂得档案政策规范,懂得档案工作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接受过档案专业培训,具备基本信息技术能力的档案管理队伍严重不足。
中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信息化建设是21世纪中学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做好档案信息化工作,更好地发挥档案在学校发展中的效益。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档案工作质量、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是实现档案现代化的必要途径。中学档案室作为基层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有紧迫感,采取得力措施,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向着档案现代化方向努力。
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的基础部分,没有档案的数字化,就没有档案的信息化[2]。中学档案室属于基层档案部门,人员少,资金不充裕,如果把全部馆藏资料数字化,不但任务繁重、耗费大,而且毫无必要,应选择利用率高的档案优先实现数字化。根据档案借阅情况的统计,课程设置、教师分工、考试成绩、学生学籍档案、教师考核情况等方面的档案都是利用率非常高的,这些资料一直以纸质文件为主要载体。档案室应重点筹划将这些档案信息优先数字化,存贮于计算机的各类存储器中,实现通过计算机对这些档案的快速检索、查阅。常用档案的数字化为各方面工作(如教师职称评定、履历证明,学生学历证明、成绩核实等)节省时间,带来便捷。此外,还可以对利用率高的档案编研材料进行数字化,如学校发展历史、大事记等方面材料,为多媒体教学活动提供有益帮助。
档案信息网络化单独地使用档案管理系统已不能适应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必须把档案管理系统接入到校园网,使之成为数字化校园的一个子系统,并使之与其他软件系统联接,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化。目前,学校使用的软件系统主要有EIC办公系统、校园行政管理系统、教育基础数据管理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是独立存在的,需要存档的数据信息不能直接导入,致使档案管理不及时,信息传递速度慢,利用滞后。根据系统特征建立相应的接口程序,使各软件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能方便、直接地导入档案管理系统中,通过与校园网连接,实现区域学校之间的网上查询和信息传递。
利用网络平台,使档案管理系统与办公系统紧密连接,对电子文件进行全面系统地管理,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做到文件生成制发到归档整理全过程一体化,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一体化,以及现行文件开放利用服务和档案开放利用服务的一体化。因此,档案利用者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通过网络就能查询、搜索和获取档案信息,有关的文件档案第一时间便能到达利用者手中,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各类评估活动、教研活动日渐增多,需求信息的用户也随之增加。学校档案是这些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与依据,面对利用者范围的扩大,网络技术使档案组织与利用者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档案管理标准化有效的管理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根据《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等有关文件的规定,明确统一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标准,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积极利用档案管理系统核心功能——信息著录和信息利用。其中,信息著录指按照统一规范进行目录、全文、图片、音像档案的著录;信息利用指通过网络实现统一技术标准的高度共享。
与学校管理工作相配合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与学校管理和教学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必须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这项工作纳入到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当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学校需要制定周密科学的计划,实施长远的规划,以及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从而体现学校发展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以及档案管理上台阶的需要。同时,学校需要重视硬件设施和人员的配备,不盲目追求“高、精、尖”,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力求经济投入最小化,实现效益最大化,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3]。
档案管理队伍业务水平要提高伴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档案管理人员将无法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拒之门外。为此,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档案管理知识与技能,而且必须懂得计算机操作、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等的基本技能。要有一支本领过硬的专业队伍,就必须重视对档案人员的培养,采用实行持证上岗、举办不定期业务培训班等措施,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稳步向前。
结语
广东省档案局局长徐大章同志说过: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是档案工作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4]。档案工作者应当积极进取,不断探索适合中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道路,让中学档案信息资源为禅城区教育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岑健林.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的探究——佛山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M].第1版.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8,8
[2]翟红.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3]饶永.高校馆藏档案数字化基本原则与策略探讨[J].机电兵船档案,2003(4)
[4]沙叶云.档案管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 题[J].广东档案,2006(增刊)
【中学信息化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信息化培训中学01-02
中学历史教学的信息化01-09
中学信息化建设方案06-27
提高中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学科论文06-25
中学信息技术教法初探论文11-22
中学生安全教育信息资料11-09
论小学信息技术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信息素养论文教育论文07-15
中学化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06-17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11-08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的论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