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管理及报废制度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机械设备管理及报废制度(精选14篇)

机械设备管理及报废制度 篇1

一、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冷链装备、更新和维修、不断完善和改进冷链系统,保证冷链正常运转。

二、使用的冷藏车、疫苗运输车、低温冷库、普通冷库、低温冰箱、普通冰箱,要建卡和建立设备档案。

三、设备卡、设备档案内容包括编号、设备名称、牌号、型号、生产厂家、设备来源、使用单位、到货日期及使用、保养、维修、报废记录等项目。

四、冷链设备必须做到专物专用、专人管理。冷链设备安装、调试、使用和保养,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五、冷链设备报废或基本报废时,必须及时进行设备更新。

(一)确定冷链设备报废的依据和程序:

(1)冷藏车、疫苗运输车的报废:

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报告,并附有交通监理部门出据的车辆报废证明,经省级疾控部门冷链管理机构验证后,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2)低温冷库、普通冷库、低温冰箱、普通冰箱的报废:

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报告,冷链维修中心或分中心核准后报同级或/和省级冷链管理机构备案。由省级冷链管理机构书面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计生委。

(3)疫苗冷藏箱、冷藏包的报废:

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同级冷链管理机构签章,报上一级冷链管理机构核准后,书面报告省级冷链管理机构备案。

(二)尚有可利用零、部件的报废设备,由维修中心统一收集、处理。

机械设备管理及报废制度 篇2

1 报废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报废医疗设备管理相对于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检修等管理,不易被充分重视,管理中存在一些注意不到的地方。(1)报废过程未能严格按报废原则和程序办理,如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复议落实不到位;(2)对报废品利用不够或利用不合理;(3)对报废品实物管理不够细致;(4)报废品处理中遇到价格无参照,处理价格不易掌控,处理方式过于简单;(5)报废品处理后,流向社会处于失控状态,存在一定的公共安全隐患[1]。

2 医疗设备淘汰与报废的原则

有多种原因造成在用医疗设备不能继续使用或停用,其中有一部分停用医疗设备可能为待淘汰品或报废品。淘汰医疗设备的原则是设备尚能使用,但技术落后,性能极差,年完好天数在100 d以下或因缺零配件不能正常运转,机型过时等。医疗设备报废的条件较多,符合下列之一者应列为报废品:(1)超过使用年限,设备的维修费用一次超过设备修复后价值的40%;(2)结构陈旧,技术明显落后,性能达不到要求,无法修复;(3)原产品粗制滥造,质量低劣,年完好天数在50 d以下,无法改装利用;(4)计算机系统硬件陈旧,原软件系统落后、损坏或丢失,新软件得不到硬件支持;(5)严重影响使用安全,能源耗费大,或造成严重公害。

3 医疗设备报废应遵循的程序

停用且符合淘汰与报废原则的医疗设备,使用科室均可提出报废申请。申请时,应认真填写《医疗设备淘汰与报废申请表》,内容至少包括使用科室、设备名称、产地、型号、出厂时间、启用时间、主机号码、设备编码、成套价格、淘汰报废理由、负责人签字等;医学工程科收到该申请表后,要及时认真地组织技术鉴定;对于大型设备,必要时可聘请军内外专家组织鉴定,鉴定后要认真填写技术鉴定意见。医学工程科主任签署意见后呈主管院领导审批。B类以上报废设备应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可根据情况组织复议。

4 报废医疗设备残值的回收利用

报废医疗设备残值包括了成本残值和报废品本身的利用价值2部分。前者是指医疗设备使用年限未到就提前报废,设备折旧未完成而剩余的设备成本部分。在设备残值的回收和利用中应抓好以下环节[2]。

4.1 报废医疗设备的成本残值应计入相关科室成本

未到使用年限提前报废的医疗设备,与其购置选型论证不充分、使用中人为损坏、折旧年限确定不合适等人为因素有关系。这类设备报废后,设备成本折旧未完成,即有购置成本残值(设备购置成本残值=设备购置的价格-已折旧扣回成本)。在报废时,要将设备购置成本残值一次性计入相关科室成本,以弥补折旧损失,同时也是对论证不充分、人为损坏、保养维护不到位等问题的一种处罚和督促。

4.2 报废医疗设备有修复利用的价值

多台同型号设备报废时,可以合并修复成数台完好的设备,如多台牙科综合治疗台报废,损坏部件不同,即可整合修复。修复的医疗设备可供本院医疗使用,也可支援到下级医院或帮带医院使用。但无论如何再使用,修复后投入使用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检定,确保使用安全有效。

4.3 报废医疗设备拆件或作为整机备用

有些设备虽然报废了,但其部分部件仍然完好,可拆件妥善保存,以供检修同类设备时使用。贵重精密设备报废时,如医院有同类设备在用,该报废设备可整机保存,以便为在用设备检修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利用好了既可解决配件来源难题,又能节约可观的经费。对于运行状况良好、有教学作用的报废设备,可整机保留作为教学使用。

4.4 报废医疗设备旧品处理要严谨细致

旧品处理前要认真检查确定待处理设备及数量,发布消息,邀请有旧品回收资质的专业公司参与收旧,由医院相关部门、科室的领导或主管人员组成处理小组,采取公开拍卖、竞价等途径,使旧品处理公开且卖价合理[3]。旧品处理收入全部上缴财务,使医疗设备最终残值不流失。同时,要与收旧方签订安全协议,防止旧品流向社会,造成危害。

4.5 加强报废医疗设备的档案和账务管理

医疗设备报废后列入报废品管理,其医疗设备档案从医疗设备档案中撤出后妥善保管一定期限;建立旧品专用账册,收旧及处理都必须及时上下账,并由经手人签字;拆件或处理都要详实记录和说明;主管科室建立旧品售卖收入专用账册,经费上缴财务后的收据要装订备案;上缴财务的经费要转入设备发展基金科目中,使其为医疗设备发展增砖添瓦[4]。

5 结束语

报废医疗设备管理及残值利用是一项严肃具体的工作。医院的医疗设备资产经过一定的使用期后,最终都要报废处理,其残值利用意义重大且十分必要。因此,负责此项工作的科室一定要按照报废原则、报废程序,加强医疗设备报废管理;同时,要充分利用报废医疗设备残值,使医疗设备资源寿命终结后也物有所值,再次利用。

参考文献

[1]戚风燕.如何计提医院医疗设备折旧费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7):45-46.

[2]顾成雄.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的若干措施——提高投资效益角度[J].医疗装备,2007,20(4):31-33.

[3]伍洪.医疗设备资产清查及管理问题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5):90-91.

浅谈舞台设备及设施的制度化管理 篇3

【关键词】舞台机械;舞台设备;制度化;管理;标准;规范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6.010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cept of standards, specifications and institutionalized management, the author elaborates on the stag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management system in ensuring the importance of stage machinery safet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ecific methods.

【Key Words】stage machinery; stage equipment; institutionalization; management; standards; specification

舞台机械的安全问题涉及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验收、操作与使用、维护保养、剧院管理制度等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发生与安全相关的机械设备事故或人身安全事故。由于中国剧场建设发展迅猛,标准及规章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国人思想认识不足,行业内技术标准特别是管理标准缺乏,规程规范不全,具体的操作程序涵盖面不广,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演艺事业安全发展的主要因素。业内专家早已把剧场管理当成保证舞台机械安全的重要措施和保障,并且呼吁业内各个部门、剧场、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单位、施工安装单位、验收单位等建立起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确保舞台机械设备在全寿命期内的使用安全。舞台机械设备及设施的剧院管理制度是保证剧院持续安全经营演出的一系列规范体系,也是保证舞台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体系。管理是安全,管理也是生产力,业内人员应给予极大关注和重视。

1 标准、规范、制度建设

1.1 制度化管理

制度是有关单位和部门制订的、要求所属人员共同遵守的准则,是企事业单位对某项具体工作、具体事项制订的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其制订者和发布者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部门。

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事业组织内部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的实质是以科学的理念确定制度、规范,作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机制,主要依靠独立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

制度化管理有以下主要特征:

(1)按劳动分工确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形成制度;

(2)按机构、层次、权力大小的不同,确定其地位,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并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

(3)以文字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职位人员的素质、能力等,并通过正式途径来挑选职位成员;

(4)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是分离的;

(5)实施管理时因事设人,每个管理者有执行相应职能的必要权力,但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

(6)管理者的职务就是管理者的职业,他只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

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就是依靠由制度规范体系构建的、具有客观性的管理机制进行管理。制度化管理具有科学性、客观性、规范性和稳定性。

1.2 标准和规范

1.2.1 标准和标准化

国家标准GB3935.1《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 第一部分:基本术语》对标准的定义给出的解释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文件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社会效益,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一系列活动,称为标准化。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各种社会实践中,通过标准的实施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结果。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工作实施的统一;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在标准化工作中几个经常遇见的词语及其简要解释如下:

规范:一般是在工、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中,对设计、施工、制造、检验等技术事项所做的一系列规定;

规程:指生产单位或科研机构为了保证质量,使工作、试验、生产按程序进行而制订的一些具体规定,是对作业、安装、鉴定、安全、管理等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所作的统一规定。

工作程序:对生产和业务工作的顺序、内容和要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称为工作程序。工作程序标准是工作标准的一种,其目的是使工作条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求得最佳工作秩序、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操作程序(SOP,即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即标准作业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作业。它是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将相关操作步骤进行细化、量化和优化,是在正常条件下大家都能理解又不会产生歧义的操作步骤。操作程序侧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标准、规范、规程、工作程序和操作程序都是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习惯上统称为标准,只有针对具体对象才能加以区别。当针对产品、方法、符号、概念等基础标准时,一般采用“标准”,如《土工试验方法标准》、《道路工程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等;当针对工程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等通用的技术事项做出规定时,一般采用“规范”,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等;当针对操作、工艺、管理等技术要求时,一般采用规程,如:《钢筋气压焊接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工艺及操作规程》等。当涉及到某一工艺操作的具体事项、步骤和方法时,一般称为操作程序,如《自动控制系统开停机操作程序》、《主舞台升降台操作程序》等。

nlc202309081126

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中,目前尚没有进一步规范或统一这些术语使用的要求。

1.2.2 技术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称为技术标准。它是从事生产、建设及商品流通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技术标准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标准化对象特征和作用,可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方法标准、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标准等;按标准化对象在生产流程中的作用,可分为零部件标准、原材料与毛坯标准、工装标准、设备维修保养标准及检验标准等;按标准的强制程度,可分为强制性与推荐性标准;按标准的适用范围,又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

技术标准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技术标准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在一定的条件下,科技研发的成果通过一定的途径转化为技术标准;通过技术标准的实施和运用,转化为生产力。在此过程中,市场的信息反馈又促进技术标准的修订、改进和科技研发,从而促进技术标准和科技的发展。

由此可知:技术标准的出现和发展以科技进步为前提,技术标准及标准化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互相促进,技术标准发展水平与科技进步成果的转化水平,密切相关又是有机的整体。

2 剧场舞台机械设备及设施管理的主要方面

目前,中国剧场实行制度化管理的现状是:在一些一线城市的老剧场和新建的骨干剧场中,舞台机械设备及设施管理的规章制度比较健全,而全国大部分其他城市的新建剧场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比较简单或缺乏。

剧场舞台机械设备及设施管理的主要方面和大致内容有:

(1)节目演出(不是演出节目)策划及实施:设立舞台机械专业的技术总监,由其负责舞台设备与设施在节目演出过程中的全部安全和管理。技术总监要参与节目演出的前期策划(与演出节目制作者沟通节目的幕和场、使用设备种类与数量、使用时间、设备动作等)、舞台及设施准备(场地交付时间、装台、排练、演出等活动的起止时间等)要求、排演配合及演出实施、撤场计划等全部演出活动,是舞台设备与设施管理的重要内容。

(2)舞台空间防护与准备:演出前舞台、马道、台仓及基坑等人员行走区域的安全检查;较大高度差平面的防护与标识;人员通道及其他工作区域,防止落物伤人的措施等。

(3)进场、装台及排练:了解所有拟进场布景、道具和器材的数量、包装形式、尺寸、重量等数据,协助确定运输路径和存放地点,保管负责人等;具体的进场、装台、排练、演出、拆台和离场的时间计划表及工作负责人;确认舞台机械和舞台装置的状态、使用计划、授权操作负责人并交付使用。

运送和安装布景、道具时保护设备与台板;对演出需要临时安装的设备或装置进行安全检查;对需要临时架设线缆和电气产品,进行安全指导和提示;检查栅顶、马道等高空位置作业时,个人防护装置或保护设施的配备;严格按照剧场舞台机械设备的技术参数使用设备,布景安装不应跨越在两台或两台以上设备(吊杆、单点吊机、升降台、侧车台、内外旋转台等)上;布景的吊装应有专人负责,并采用牢固、可靠的连接和固定方法;装台、设备调整和拆台等作业时,禁止在运动的悬吊设备下方、高空作业区下方或其他危险区域下方停留;禁止在向下运动的台下设备或结构的下方停留。

排练前,对所有参演人员进行有关事故防范的安全教育;通过排练确定的使用舞台机械的种类、数量、位置、运行参数、运行时序等重要信息,应通过计算机系统固化,一般情况下不可改变;确要改变应提前提出并经技术总监批准。

(4)设备操作与管理:操作人员都应是符合WH/T37-2009《舞台机械 操作与维修导则》规定的有资质和经授权的人员;严格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操作说明书使用设备;对可能造成危险的设备运动过程,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在台下设备静止时,才允许在舞台面使用烟雾、雪花等特效装置;不准人员进出正在运转的台下机械(车台、车载转台、旋转台等)台面,严禁人员进(上)、出(下)正在运动着的升降台设备;台下设备运动时,严禁机坑内特别是运动部件下方站人。

演出前,演出中拟使用的所有设备,应逐台检查并按演出时使用的技术参数和载荷运行一次;台口防火幕每天至少升、降运行各一次;建立舞台机械运行日志,根据演出实际情况,记录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

(5)临时电气管理:临时线、缆的规格必须与临时设备的电功率相匹配;演员自己操纵的电气设备,必须使用安全电压;舞台工作区内的电气箱、插座箱等设备上严禁放置物品;严禁在各类操作控制台上放置水、饮料等液体物品;所有临时电气设备,在演出结束后拆除。

(6)防火管理:用可燃材料制作的布景、道具等,材料的燃烧性能必须达到B1级;舞台工作区内控烟、控明火和无罩光源;舞台上严禁使用电焊、气焊、电锯等容易产生明火的工艺和工具;严格控制在舞台区内使用烟火技术;幕布、布景及其他装置与灯具保持安全距离,不因灯具而产生过高温度;

严禁在防火幕、防火门下方,及消防通道内和消防设备旁堆放杂物;严禁在舞台区内使用用油漆、溶剂、涂料等挥发易燃品;严禁使用任何带爆炸介质的武器道具以获得声、光、烟等效果。

(7)进场人员管理:所有人员应佩戴准入证进入舞台区,并遵守剧场的有关规定;非舞台技术人员不得进入栅顶、马道、台仓、基坑、设备机房以及操作控制室等区域;演出进行时,表演区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必须的换景辅助人员应在规定地点等候。

(8)维护管理:舞台区及所有舞台设备应定期清洁,始终保持无尘、无油污;应按照设备维修手册的规定进行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工作;特别重视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调整工作,定期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安全、防护装置进行全面检查和调整。

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内,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按WH/T27-2007《舞台机械 验收检测程序》的规定对机械设备(含控制系统)进行相当于验收检测的全面检测,调整并更换损坏零、部件。

nlc202309081126

机械设备进行重大修改(如增大额定载荷或速度、改变行程起止点、操作控制系统改变等)后,要由专业技术人员针按WH/T27-2007《舞台机械 验收检测程序》的规定对设备修改部分的有关参数进行检测。

(9)档案管理:舞台技术管理部门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日志,详细记录日常、定期维护保养的设备部位,小修理更换元件的周期、数量等内容,为常用备品备件的储备提供基础资料。

3 舞台机械设备和设施管理应建立的基本规范、规程

为确保剧场演出与舞台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剧院管理者需根据国家或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剧场管理运行及演出的实践和特点,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舞台机械设备和设施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工作程序,促使剧场机械设备和设施的使用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有效保证机械设备、设施和演出的安全。以下内容是一些应有的主要、常用的基本管理规范和规程,各剧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制订适合自己的规章、制度,实际使用的规章、制度则不限于这些。

(1)管理制度:

节目演出管理制度;

舞台空间管理制度;

进场、装台、排练、演出、撤场管理制度;

设备运行管理制度;

控制室及机房管理制度;

临时用电安装管理制度;

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进入舞台人员管理制度;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舞台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

(2)规范及程序:

机械设备维护规范;

舞台地板保护规范;

库房管理规范;

控制室管理规范;

控制柜机房管理规范;

控制台(含总控制台、流动控制台、悬吊控制台等)操作程序;

单项设备操作程序;

单项设备就地操作盘(维修开关)操作程序;

单项设备设备故障检查和处理程序;

机械设备巡检程序;

单项设备维护操作程序;

设备事故急停处理程序;

设备技术参数调整程序;

设备载荷试验程序;

控制柜检修工作程序;

单项设备技术参数调整工作程序;

设备标准零部件更换程序等。

4 坚持不懈搞好制度化管理的实施

实践证明,制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因为它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的特征,它不因领导人的变更而变更,也不会随领导人的看法或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是“靠得住”的管理办法。在创建和实施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下述事项应该注意:

(1)在建立具体的规章、制度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要结合本剧场的实际情况和传统,要获得大多数员工的认同和支持,便于推行和实施。规章制度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规章、制度是否可行,是否有可操作性。

(2)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和尊严。规章、制度是理论的总结,是长期探索和实践的总结,是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要公正、公平、公开地实施规章制度,不搞特殊化,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3)规章制度贵在实行,必须严肃规章制度的实施。令行则治、则兴,令弛则乱、则衰。对任何不遵守制度的现象,必须要按制度的规定处理,制度才能落实,才能发挥和实现制度的作用。

(4)加强员工的制度学习,明确制度规定的要求,提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增强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的意识。

(5)强化创新理念,防止制度僵化。制度要随社会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实时修改和调整,以满足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

有理由相信,经过业内广大从业人员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剧场舞台机械和实施的管理水平必将极大提升,为演出安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段慧文等. 舞台机械工程与舞台机械设计[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2] 王关义. 现代企业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 罗建华,游金梅. 企业行政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 黄渝祥等. 企业管理概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 段慧文. 剧场舞台及设施管理[J]. 演艺设备与科技,2008(6).

[6] 段慧文. 现代舞台机械的控制系统[J]. 演艺设备与科技,2005(4).

[7] WH/T27-2007《舞台机械 验收检测程序》

[8] WH/T28-2007《舞台机械 台上设备安全》

[9] WH/T35-2009《演出场馆设备技术术语 舞台机械》

[10] WH/T36-2009《舞台机械 台下设备安全要求》

[11] WH/T37-2009《舞台机械 操作与维修导则》

[12] WH/T59-2013《演出场馆设备技术术语 剧场》

[13] GB3935.1《标准化及相关领域的通用术语 第一部分 基本术语》

设备封存、报废管理制度 篇4

1、设备封存制度

(1)凡停用8个月以上的设备,应进行封存,封存设备有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报物资装备公司审批。物资装备公司审查同意后,填写设备封存命令单,使用单位接到命令单后,送交资产库进行封存。

(2)设备封存前,必须清点、检查,并对设备进行保养。(3)封存后,悬挂封存标志牌,存放中要防潮,不得露天存放,对易损件要专门保管存放。

(4)设备封存后需要启用时,使用单位要先填写申请单,报物资装备公司同意后,填写启用通知单后方可启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办理手续不准启用。

2、设备报废制度

(1)设备由于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期使用,造成机体严重变形,零部件残缺损坏严重而又无修复价值或国家规定淘汰及耗能高、效率低、影响安全的设备,必须按设备报废程序组织设备报废工作。

(2)设备报废工作每年进行一次,首先有使用单位提出拟报废设备申请,按照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鉴定,提出设备报废计划,然后由物资装备公司组织相关单位共同进行全面细致的逐台鉴定。提出合理的报废计划上报油田公司有关部门,待审批后生效。财务科、车辆单位及时注销台帐。

3、设备闲置制度

(1)凡闲置一年以上的设备规定为闲置设备。

(2)闲置设备在闲置期间,不准露天存放,不准挤压,要每半年进行一次保养,不准有锈蚀、缺件现象。(3)闲置设备要存放整齐,并悬挂标牌。

机械设备管理及报废制度 篇5

为规范报废、停用装置(设备)的安全、环保管理,特制定本制度。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报废、停用装置(设备)的管理。2 管理职责

2.1 生产部组织进行报废、停用装置(设备)的停车工艺处理,监督检查工艺处理执行情况。

2.2 设备部负责装置(设备)报废手续办理,负责办理报废装置拆除的相关手续;负责停用装置特种设备、安技装备、环保设施、安全设施的检查、校验、检修维和登记管理工作。

2.3 技术部负责组织制定停用装置(设备)的安全维护保养方案。2.4 HSE管理部负责对报废、停用装置(设备)停工过程中的安全、环保措施进行审查,监督、检查停用装置安全消防设施和环保设施的维护保养情况。

2.5 财务部参与停用装置(设备)维护保养费用计划编制,确保资金到位;负责报废装置(设备)固定资产的核算、审核等管理工作。2.6 纪检监察部对资产报废及处置过程实施监督检查。

2.7 报废、停用装置(设备)的使用或保管单位负责报废、停用工艺的处理。3 管理流程

3.1 报废、停用审批程序 3.1.1 停用审批

3.1.1.1 停用装置(设备)的使用或保管单位向生产部提出装置(设备)停用申请。

3.1.1.2 生产部根据装置(设备)停用申请,组织技术部、设备部、HSE管理部进行现场确认。

3.1.1.3 使用或保管单位编制装置(设备)停用报告、停用方案,经技术部、设备部、HSE管理部审核,生产部审定,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实

3.2.6.2 装置物料、公用工程的有效隔离情况,系统置换合格后的取样分析数据详实可靠,所加堵的盲板位置及数量、相关阀门及管线所处状态准确。

3.2.6.3 停用装置局部还存有物料,应对储存物料的系统、部位及数量进行确认,并确认与停用系统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在存有物料的部分设置明显标志。

3.2.6.4 报废、停用装置工艺处理合格后,应对所有进出装置界区的工艺管线加堵盲板并挂牌,并按规定办理各类工艺设备的停电手续,切断电源。

3.2.6.5 装置停工处理的各种记录准确可靠,明确日常维护的安全管理责任,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3.3 装置(设备)报废、停用期间的管理

3.3.1 停用装置(设备)在停车期间,分厂(车间)应对消防、气防设施和各类环保设施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完好备用。3.3.2 报废装置(设备)拆除过程中以及停用装置在停车期间,进行各种检维修作业时,严格执行相关作业规定,进行检维修作业风险评价,制定并落实风险削减与控制措施,严格办理各类票证。

3.3.3 已经申请报废的装置和设备,应该封存或拆除,或者按照废料进行处置,不得继续投入生产,也不得租赁和转让。3.4 停用装置(设备)恢复生产

停用装置(设备)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方可恢复生产:

3.4.1 装置(设备)恢复生产前,装置(设备)使用或保管单位向生产部提出申请,生产部组织技术部、设备部、HSE管理部等对装置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查,对投料开车条件进行确认,并由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组织恢复生产。

3.4.2 各种安全、消防设施和各类环保设施经过校验、调试合格,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教学仪器设备报废报损及赔偿制度 篇6

一、教学仪器是学校固定资产,如有缺少和损坏不能修复的,要查明情况,及时办理报损手续。

二、因年久而不能正常使用的仪器,经过仪器管理员和任课教师共同鉴定,确认无法继续使用的,报请单位负责人,方可报损。

三、严格报损手续,10元以内的由仪器管理员注销;10元以上的报学校领导审批注销;100元以上的报市教委电教仪器站审批。

四、报损仪器要填写好固定资产减损凭单,按照报损审批权限,送有关领导批准。及时调整仪器总帐、分类帐。

五、对实验用的一般药品、材料和低值易耗品,必须建立领发登记制度,严防浪费。

六、教师在实验室领取实验仪器、模型、工具时,要填写好实验通知单或登记册,归还时作好验收工作,如有损坏。办好账册的注销、签名手续,对价格在50元以上的要呈报校长审批,由分管校长审批后,再办理手续。

七、如有教师操作不规或因旁人玩弄损坏,要按价、按情处理赔偿。

八、学生实验如有因违反操作规则,损坏者由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协商按情定价赔偿,对随手把实验器材带出实验室,要追查归还,加倍赔偿,并对该生进行思想教育。

机械设备管理及报废制度 篇7

1 农机报废更新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由于老旧农机长期使用, 导致机械磨损、变形、老化, 工作性能和技术状态变差, 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3]。

1.1 高能耗, 高污染

由于老旧农机年限过长, 机械零部件磨损严重, 功率也严重下降, 燃油损耗急剧上升, 即使通过修理也不能达到良好的技术状态, 在农业生产中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由于农机技术状态下降, 有燃烧机油和燃油不完全燃烧等现象, 产生大量的蓝烟和黑烟等有害物质, 造成环境污染。

1.2 低效率, 安全性能低

老旧农机功率下降, 工作效率也下降, 费工、费时, 使生产成本增加[4]。老、旧农机配件磨损严重, 安全系数下降, 难以保证农机安全生产, 造成农村农机事故时有发生, 如2010年6月25日长丰县吴山镇楼南村就有小手扶拖拉机在运输小麦时连接杆断裂、1人掉下死亡的事件, 2010年7月22日合水路上1台手扶拖拉机在路面上正常行驶时, 右前轮脱落, 造成驾驶员摔下, 经抢救无效, 5 d后死亡。

2 建立农机报废更新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面积

农村农田承包制度的实行,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但由于分田地到户, 农村每户田地不多, 田地的肥瘦、水源条件不同, 也造成了农村一块大田分成几块小田现象。另外, 农村一家一户种植、品种分散、田间道路狭窄等, 都制约了大农机的发展, 也就形成了大部分老旧小型农机仍在使用的情况。

2.2 经济条件

当下农民大多不算富裕, 而购置新机具成本较大, 对于淘汰老旧农业机械, 购买新农业机械, 大多农民积极性不高。

2.3 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使长丰县大中型农业机械每年都加数百台, 但是由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有限, 补贴金额、补贴比例还不够大。另外,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金额还不够吸引农民, 报废补贴机具年限规定过于严格, 如长丰县作为2012年安徽省确定的8个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县, 出台的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实施方案, 和2013年出台的《安徽省2013年农机报废补贴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皮带传动的手扶拖拉机每台补贴500元, 报废补贴机具规定年限都在10年以上, 与农民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

2.4 没有报废更新的管理手段

对于汽车的管理, 国家的法律法规有明确的规定, 即强制性, 虽然如此, 国家还是出台了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来促进。对于农业机械, 国家的法律法规虽然也有规定和要求, 如《拖拉机禁用与报废标准》 (GB/T 16877-2008) 、《联合收割机禁用和报废条件》 (NY/T 1875-2010)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建立落后农业机械淘汰制度和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报废制度, 并对淘汰和报废的农业机械依法实行回收。”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0]22号) 文件第九条明确强调:“建立农机报废制度, 抓紧研究以旧换新方法, 加快淘汰老旧及高耗能农机, 促进安全、节能、环保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和国家与安徽省出台的农机报废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等, 都没有具体的强制性措施, 而农民对老旧农机能耗大、安全性能低等认识不足, 且家庭田面积不大, 认为只要把田地整好就行, 修车总比买车划算, 至于能耗和安全等问题大多不考虑, 这就造成了农机事故频发的农机大多是老旧农机。可以说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老旧农机报废更新作出具体、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 农机管理没有依据。

3 对策

3.1 出台政策, 加快土地集约化与规模化经营

政府出台政策, 如结合新农村建设等, 把土地向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流转, 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使农机新技术、新设备真正发挥效益, 这样才能真正淘汰老旧农机。该方面长丰县造甲乡和杨庙镇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流转工作做得非常好, 淘汰了很多小型、老旧农机, 利用购机补贴政策购置了很多先进的大型农机。

3.2 政府引导

政府引导和指导农民搞好田间道路建设, 规划好农作物连片种植, 有利于大型农机的机械化作业, 这样也会促使农民自觉地报废老旧农机。

3.3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

农机报废更新目前主要靠经济利益引导,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就是一个好的导向, 但是现有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还不够大, 农机产品价格过高, 1台大型农机10万元左右, 虽然国家补贴1万~3万元, 还是让很多农民难以接受。应该增加农机购置补贴金额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额, 缩小新旧农机具的差额, 从而鼓励农民更新老旧农机。

3.4 建立农机强制报废制度

制定切合实际的农机报废标准和强制报废制度, 加强农机管理, 对达到报废标准的一律强制报废[5]。目前我国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但是还有大量的小型、老旧的农机没有登记或不参加年度检验。就长丰县来说, 几乎所有的手扶拖拉机都不参加年度检验, 政府应加大投入, 农机管理部门应对所有的农机实行免费检测, 对不符合“节能、环保、安全”的农机, 督促其维修, 对维修后还不能达到标准的应一律强制报废。当然, 实施强制报废需先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 避免激化社会矛盾, 影响社会和谐。

摘要:分析了农机报废更新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发展对策, 以期为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机报废更新,必要性,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商务厅.安徽省2013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实施方案[EB/OL]. (2013-03-29) [2013-04-03].http://www.nongji360.com/list/20134/15151417084.shtml.

[2]国务院办公厅.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EB/OL].[2009-09-24].http://www.gov.cn/zwgk/2009-09/24/content_1425005.htm.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国发 (2010) 22号) [EB/OL].[2010-07-09].http://www.gov.cn/zwgk/2010-07/09/content_1649568.htm.

[4]GB/T16877-2008拖拉机禁用与报废标准[S].1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如何合理利用机械设备及管理 篇8

关键词公路施工;合理利用;机械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1-0152-01

1施工企业机管工作存在的不足

1.1缺乏完整、严格的机管制度

施工企业管理机构不健全经常会造成的不足是,错误地认为机管工作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施工基层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机管机构及削减机管人员,或将机管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脱节,出现机管谁也不管的局面或以个别人的权力代替,进行临时管理。可以说,这种管理只是一种行政行为,缺乏科学性。

缺乏完整、严格的机管制度,机械设备台帐、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造成管理无序。不少企业,购买了新设备,没及时或长期不建立台帐、不造册登记,使管理工作处于被动,设备糊涂使用,容易造成資产,尤其是造桥设备、电器、轮胎等周转材料的流失。制度不严格执行,上、下级指挥、调度机械不经中层管理部门,直接越权进行。这是目前国有企业机管工作的普遍弊病,也是造成机管工作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1.2机械维修、保养管理混乱,普遍存在重使用、轻保养的现象

大部分施工企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制度没有落实,表面上都实行了定人、定机制度,但那只不过是固定操作人员,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分清责任,造成操作人员只“管用不管修”,维修人员也马虎应付了事,一旦机械发生故障,操作人员与修理人员互相推卸责任。这种重用轻保的现象,不但影响了生产、增加了机械的维修成本,且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部分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缺乏长远打算,只考虑眼前利益,短期行为严重。为赶工期抢进度、创业绩,不惜拼设备或超荷使用机械,造成机械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下工作,严重的还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根本不考虑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对机械进行检修和保养,只由操作人员随意进行“事后修理”进行补救。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也严重磨损老化,下次调运到新工地,又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维修,不但误了工期,也增加了维修成本,还会造成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上互相推诿。若企业资金短缺,更难对大量损坏的机械进行整修恢复,形成“恶性循环”,使整个企业的机械因此而瘫痪。这种重使用、轻维修的管理观念,是机管工作的大忌。

1.3管理落后、原始,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

部分施工企业对机管工作不够重视,其管理制度多由一个人随便制定了事,且执行了几年也不作修改,逐渐不适应管理的需要,失去合理、适应和科学性,导致机管工作无章可循、任其自然,若发现问题只能临时讨论解决。这种机管方法落后、原始,缺乏科学性。

部分施工企业的机械原始记录、统计、技术档案管理工作还处于原始状态,仍采用传统的人工记录、统计,存档的工作方法。这种管理方法的工作量大,欠真实、持久性,也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对机械进行使用分析、性能评估、成本核算。老一套的机管手段已远不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用信息管理代之。

1.4配件及周转材料

管理不善配件等材料的购买、使用缺乏系统管理,经常处于应急采购使用状态,不办理任何手续。这不仅给材料的统计工作造成混乱,也给材料采购者弄虚作假的空间。工地的配件材料仓库多是短期的临时设施,极为简陋,导致配件、材料潮湿、泡水、挤压的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一些贵重的机械设备没建库存放,受恶劣气候的影响很大,

损坏特别严重。不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完工后,忽视了配件、周转材料的回收造册管理工作,导致配件、材料长期积压或流失,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5舍不得智力投资

大部分施工企业的机管部门,机构、人员的变动频繁,机管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技术继续教育时间较短,机管人员对机管的整体认识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还未能规范地开展切实有效的机管工作。不少施工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只愿投资用于购买先进设备,对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种做法,形成了设备先进,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的现状,难于适应现代机械自动化、机电液一体化高程度的机管需要。

1.6操作人员超时超强度作业

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减少开支,在施工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为抢时间、赶进度,采取单人单机进行多班作业。这种加班、加点、超时、超强度作业,不仅存在安全生产隐患,且给工程质量带来极不利的影响。

2提高机管工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2.1端正管理观念

机管工作的好坏,取决于企业领导管理观念的正确与否。领导能否正确认识到机管工作对企业效益影响的重要性,直接影响机管工作的水平。要正确认识机管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必须懂得,机管是企业管理系统工程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评价指标。机管工作的好坏,是评价一个企业领导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2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构,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管理机构的建立,必须符合全员管理的要求,做到认真组织,责任落实。一个好的管理体系,必须明确各级管理的职能和权限,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并且具有全员参与的功能,做到随时或定期严格、认真检查管理机构的配置是否合理,运作是否正常,及时找出影响机管工作的不利因素且给予调整; 做到灵活、科学地利用企业的人才资源,尽量保持管理人员工作岗位相对稳定,充分调动各级管理职能和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给提高企业机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2.3健全机械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

管理系统恰似一台电脑,电脑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电脑的硬件和软件。管理机构是这台“电脑”的硬件,各项管理的规章制度则为这台“电脑”的软件。可见,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对企业机管工作致关重要,要正确对待,不容忽视。机管制度的制定,须组织一批机管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或配合企业智囊部门,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及分析研究,总结企业本身好的管理经验和国内外同行机管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前的形势,以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2.4加强机械维修保养制度,坚持落实机械评优工作

机械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三者是机械运用相互关连的环节,三者不可缺一。机械经过一段较长时间使用后,必然会有不同程度因磨损而造成的故障。为降低故障率、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须根据机械的使用技术状况,结合施工生产的需要,按机械规定的运转周期,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机管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机械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老旧机械,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 对新机械,则以提高操作修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有效地保证每台机械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为促进基层单位的机管工作,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检查评比活动。

2.5加强技术培训,培养、选拔优秀机管人才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有全新的管理思想与观念,树立人才是生产力的观点,科学地对机械的购置、安装、维修、更新改造等进行有条不紊的综合管理。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三者结合的方法,加强技术培训,培养和选拔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一专多能”型的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2.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当前施工企业机械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的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劣充优等行为,都是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施工企业在不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惜设备的良好风气使机械发挥最佳效能。

3结束语

总之,工程施工中的机械管理是贯穿整个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机械管理和协调其与施工技术配合,才是提高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浩.强化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促进企业效益提高[J].科技咨询导报,2007,29.

[2]施万江.关于现代公路施工企业设备科学管理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21.

物业公司物资维修及报废管理制度 篇9

一、固定资产、部分低值易耗品需要维修时,由使用部门提出请修单,属保修的物品联系原保修单位进行维修;非保修物品属办公用的物品由综合部安排维修,其它物品由维护部安排维修;

二、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或非消耗性物品需要报废时,由使用部门填写“物品报废表”,属工程、机电、设备等物品报维护部;其它物资报综合部。经鉴定确认无法使用的,经报请主管副总批准,各部门在收到“物资报废表”批复三天内,将报废物资集中送往公司仓库,分别由综合部或维护部进行处理;

电教设备报废制度 篇10

为加强对电教设备的规范管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特制定电教设备、电教教材报废制度。

一、报废的原则:凡符合下列条件下之一的设备、器材,可申请报废。

1.使用期限已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主要结构陈旧,精度低劣,在正常情况下丧失效能者。

2.设备存在严重缺陷,不能继续使用;出现故障,不能修复或无修复价值者。

3.因事故或其它灾害遭受严重损失,无修复价值者。

4.主要部件遗失或损坏,不能修配,无法使用者。

5.已不符合现时使用,又不易改作他用或调剂使用的,丧失使用价值者。

二、报废的鉴定:

1、A类(固定资产)电教设备的报损,使用单位拟报废的电教设备必须填写“电教设备报废申请表”,同时由学校分管领导、电教管理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3—5人组成鉴定小组对拟报废的设备逐台进行技术鉴定,写出鉴定、评估报告,校长签字,单位盖章后报县电教站。电教站依据有关规定组织鉴定审批,确认批准后,方可办理有关报废手续。年末将电教设备报废情况报县电教站备案。

2、B类(低值易耗品)电教设备的报损,需报废的低值易耗品直接报学校主要领导审批,学校按照耗用定额,换旧领新。

三、报废电教设备的处理:

1.报废审批报告生效后将作为电教设备、器材账目注销凭据,同时履行账产注销登记,必须做到账物相符。

2.报废的电教设备的处理必须经县电教站同意,不得擅自处理。

3.已报废的电教设备,可利用的部分或经拆卸后的可利用部件、材料要重新加以利用,并将可用部件再行办理入库入账手续。

四、几点说明:

1.“电教设备、器材报废申请表”,必须详细填写设备编号、名称、型号、厂家、出厂日期、出厂号、价格,报废理由应符合设备报废原则,必须将设备的现状,诸如精度、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降低的程度、有无修复可能等详细填写,不得笼统填报。

2.“电教设备、器材报废申请表”需一式四份,一份交学校主管领导、一份经领导审核后上交教育装备主管单位备案、一份经上级教育装备主管单位审批后交学校财务,一份电教管理员存档。

3.报废电教设备,必须严格要求,不得随意扩大报废范围,严禁弄虚作假。因事故造成的损失、损坏,按事故规定处理,不得按报废办法处理。

试述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及使用 篇11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并不断提升其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就必须紧跟市场步伐,及时掌握最新最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法,而现代施工工艺和方法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机械化(机械设备)施工来实现的,因此,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保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是企业管理的一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使用

建筑机械管理作为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其水平高低,不仅是建筑企业提高竞争力以及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还是衡量企业施工能力、技术水平以及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准。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机械设备资源高效的过程使用能力以及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因此,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保证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运用能力,获取较高的设备经济效益,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经营,是机械设备管理最主要的目的。然而,由于施工企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忽略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导致机械设备无法发挥其作用,并且在设备运行、管理以及维护等环节都存在一些亟待处理的问题。

1.1对设备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一种错误认识,那就是认为设备管理工作不会太重要或者根本就不重要,于是许多企业也来个“上下对口”,撤销了过去一直在企业中占重要地位的材料供应科、设备科等管理部门。尤其是当前设立了建筑业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同时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的办法和措施,使得企业产生一种错误想法,认为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涵盖了设备管理工作全部内容,因此忽视了设备管理工作。

1.2机械设备管理存在不合理现象。

很多企业往往只重视设备的实物形态管理,忽视其价值形态的管理,侧重以设备正常运转为主,忽视了对设备资源的效率整合以及科学合理运作,致使设备资源经济属性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同时,由于设备管理部门往往比较重视设备的购置、分配等,而很少考虑到设备的使用、维护,以及设备的利用率、设备的保值增值等。当前,在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出现了重复投资、贪大求全现象,他们重视设备的购置数量,认为设备越多越能体现实力,越能够不受客观条件制约,随心所欲加速施工建设。殊不知,建筑机械设备投入高、产值大,当工程施工地点遍布“天南海北”,工程施工任务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的施工设备配置往往捉襟见肘,一方面库存有闲置设备,另一方面工程设备又急缺,造成设备资源的大量浪费,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妨碍了企业的发展。

1.3租赁设备使用与管理脱节。

根据市场调查,建筑施工设备的来源渠道有三个:

(1)建筑施工企业自有设备。

(2)工程施工队伍自带设备。

(3)从专业设备租赁公司租赁设备。然而,目前的租赁市场参差不齐,承租企业大多注重对大型设备的管理,租赁合同也比较完备,将双方的责任义务划分得比较清晰,但对一些小型设备、专用设备,就不那么重视了,由于这些设备小,使用频率较高、效能周期短,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又是分离的,所以施工人员主动维护保养设备的动力不足,只要能将就着用就可以了,致使设备处于半维修状态。而租赁公司则认为:设备是施工企业使用,日常的维护就应该由施工企业负责,设备管理出现了无人管理的真空地带。

1.4专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短缺。

(1)多年来,在建筑行业,机械设备管理一直被置于一个从属的地位,被视为建筑施工管理的一个附属品。一方面,企业注重眼前效益,忽视企业长远发展,对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操作工、维修人员没有给予相应的待遇,技术人员缺乏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缺乏创新精神,造成机械设备技术人才流失、技工人员短缺。另一方面机械设备工作大多由非专业技术人员兼职管理,缺乏对特种机械操作技术人员的培训,有的操作工文化水平低,连说明书都看不懂;有的一人多机,多台机械设备只有一个人操作;有的一机多人,一台设备谁都能去开;还有的设备操作人员缺乏责任心,不严格按机械操作规程作业,也不按要求及时保养设备,造成机械设备严重损坏,维修成本增加。企业在施工需要机械设备的时候就四处求救,高价购置或租赁设备、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等到机械设备使用结束后,又把设备管理工作抛到“九霄云外”。

(2)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严重匮乏,而且在政府的监督、租赁(安装)企业的日常维护以及使用单位的管理等各个环节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企业难以从设备管理中获得效益,高额的购置、保养、维修成本以及短暂的使用寿命都成了企业发展的“沉重包袱”,企业因而更不会加大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形成了恶性循环。

2.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创造高效机械效益

由于城市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操作水平很高,作业连续性又很强,实施大规模的机械化交叉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安全运行状况的优劣,对工程工期、经济效益、业主的信誉影响极大。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强化现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消除,是保证机械设备安全运行,提高机械完好率,降低事故频率的最重要手段。

2.1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及维护计划,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维护,是保证其良好技术状况的基础性工作,引导和监督机械使用部门处理好设备的使用与保养关系,制定实施强制性保养计划,预防性维修计划,明确各级各部门保养及维修的范围、责任标准、计划编制、计划实施及相应的监督程序,分级保养、换季保养以及转移保养均实行制度化管理,设备使用部门的专职机械师根据保养规程及使用计划,编制设备月度保养计划,并根据设备保养计划及累计工作台时,指定作业责任人书面反馈保养完成情况,根据保养类别及级别,由相应的设备管理人员对保养完成情况进行验证关闭,通过一系列设备保养与维护,并监督执行,保证机械设备安全运行。endprint

2.2调整资产结构,提高设备利用率。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发挥机械资产的最大经济效益,必须重视和加强设备物资的经营管理工作,使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加强资产的高效经营运作。结合市场发展形势,对拥有的机械资产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制定中、长期资产结构调配计划,科学分析现有机械工程设备的技术状况,对部分性能落后、机械费用成本较高以及长期闲置的设备物资进行合法出让,回收资金更换新装备,逐步调整现有机械资产结构,优先改造能以较少投入改善性能的机械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实施资产结构的调整,改善工程装备素质。

2.3加强采购管理,提高设备的选型科学性。

机械设备选型适应性如何,是否具有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到机械利用的远期经济效益,要特别加强机械设备的前期管采购理工作,对大中型机械的选型,要反复进行经济、技术论证,多方面多渠道收集资料,分析比较其价格、运行、维修、转移成本,分析预测其远期经济效益,提高选型的科学性。合理控制机械配置规模,降低成本,促进利用率的提高,减少机械占用,并对机械设备的转场费、安拆费、设施费等进行预算,优选最经济的配置方案,减少机械转场、安拆、设施费用支出,控制机械费用。

2.4加强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管理,发挥机械效益。

(1)机械设备使用过程是体现设备购置目的、完成施工任务、为企业创造产值和效益的过程,同时也是反映施工设备寿命的过程。如果机械设备使用不当,不仅直接缩短设备寿命,增加其运行成本、维修次数和维修费用,还会造成维修工作及配件供应的紧张,影响工程施工进程。设备能否正常有效运转是生产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生产单位存在着“只使用不管理”、“管机不管人”和“管人不管用”等管理脱节倾向。加强对机械设备物资的全面管理,实行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制度,使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各个环节、各项要求都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做好对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检查、监督、安全教育、信息反馈、奖惩等管理工作,这不仅关系到设备物资的使用寿命,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

(2)机械设备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综合管理工作,除了要把握好管理、使用、保养、维修这些程序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专业维修人员及相关部门人员之间责任明确,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记录清楚、奖惩分明,并注重强化专业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使用、维护、保养严格按规程办理,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才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工程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企业的施工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杜芬 浅谈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 甘肃科技纵横 2008.

[2]李文革 简论加强施工机械维修管理的作用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

[3]张友城,现代企业中的全面生产设备管理 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10(3).

机械设备管理及报废制度 篇12

关键词:设备,报废,国有资产流失,环境污染

设备报废是设备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可能引发安全、环保、资源等诸多问题, 很多事业单位忽视对设备报废工作的管理,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

一、设备报废的概念和意义

设备报废是指设备经长期运行使用, 由于磨损、老化或其它原因, 生产效率、安全性、可靠性不断下降不能继续使用, 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产权注销的行为。凡属报废的设备, 均属于无修理价值或无技术改造的可能, 或即使可以修理或改造, 但在经济上不合算的。

设备本身有使用寿命。一方面, 设备的各个部件经长期使用会出现磨损、老化, 设备的性能会退化, 虽然维修可以延长其使用时间, 但是为此支出的维修费用越来越高, 而且设备的技术状况也会越来越下降。因此, 无限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技术上、经济上都是不合理也是不合乎规律的。所以, 当设备的性能下降到极限时, 设备的寿命应该终止即报废。

另一方面, 设备从购置后开始使用, 也有可能因为技术落后而被淘汰。目前新技术的出现, 制造出了具有更高效率的新设备, 要求原有设备的性能必须满足新设备的最低要求水平, 因此必须对原有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如果改造费用过高, 设备的更新换代不可避免, 旧设备会因此而报废。设备报废不仅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阶段, 同时也是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现在, 国家相关的环保、节能法律法规的落实, 对不符合环保、节能要求的设备强制实行淘汰报废。

设备报废是设备从规划、购置、使用、保养、报废等设备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也是实际工作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

二、设备报废的条件和程序

1. 设备报废的条件

设备报废的条件或标准, 根据不同种类的设备有差别, 大体总结为以下几点。

(1) 超过经济寿命和规定的使用年限, 由于严重磨损, 已达不到最低的工艺要求, 且无修理或技术改造价值者。 (2) 设备虽然没有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 但由于严重损坏, 不具备使用条件, 而又无修复价值者。 (3) 影响安全, 严重污染环境, 虽然通过采取一定措施能够得到解决, 但在经济上很不合算。 (4) 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经济效益差或由于新设备的出现, 若继续使用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设备。 (5) 国家强制淘汰的高耗能设备。 (6) 因为其它原因而不能继续使用, 不宜转让又无保留价值的设备。

2. 设备报废的程序

规范化、程序化的操作是做好设备报废工作的最有效途径。它既有利于提高设备管理的规范化, 充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又有利于设备合理更新换代,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根据《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第9条、第18条规定, 中央级事业单位一次性处置或批量价值价值800万元以上的国有资产, 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一次性处置或批量价值低于800万的国有资产, 由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报财政部备案。

该暂行办法第11条规定, 中央级事业单位处置规定限额以上的国有资产, 应当按以下程序办理。

(1) 单位申报。单位填写《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并附相关材料, 向主管部门申报。 (2) 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审核后, 报财政部审批。 (3) 财政部审批。财政部对主管部门报送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进行审核批复。 (4) 评估备案与核准。中央级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的批复, 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报财政部或主管部门备案或经财政部核准。 (5) 公开处置。中央级事业单位对申报处置的国有资产进行公开处置。

中央级事业单位处置规定限额以下的国有资产, 按照单位申报—主管部门审批—评估备案与核准—公开处置的程序, 由主管部门审批后, 报财政部备案。

三、设备报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对报废工作不够重视, 对报废的设备管理不善

有些事业单位对于符合报废条件的设备不及时做报废处理, 造成单位财务账面价值资产虚增, 妨碍新设备的购置, 降低资产效率。对于具备报废条件的设备, 有些单位没有专人管理, 随意堆放, 使原本调剂后可以使用的设备彻底损坏,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 报废审批手续不规范, 设备报废工作脱离监管

按照有关规定, 报废工作要经过从单位申请、主管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审批、评估机构鉴定等一系列程序, 有的评估结果还需要财政部核准, 整个程序完成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事业单位嫌麻烦报废时未办理报批手续, 仅凭领导一句话, 就可以擅自报废违规处置国有资产, 使报废工作脱离了财政部门的监管,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 报废设备处理不规范, 环保意识差, 环境污染严重

履行完所有报废的手续后, 就要对这些报废的设备进行处理。这些报废的设备, 特别是一些电子设备, 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无论焚烧还是被拆解后填埋, 都会造成严重污染。即使有些设备送到回收企业进行回收利用, 也存在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废渣的问题, 污染环境和对作业者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四、加强事业单位设备报废管理工作, 减少国有资产流失和环境污染

1. 重视对报废工作的管理, 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妥善保管报废设备

财政部门和设备主管部门要重视设备报废的监督工作, 把设备报废工作做的好坏作为对单位考核的一个指标。同时要加大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处理。事业单位要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学习有关设备报废的法律法规, 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和管理水平, 把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纳入单位考核事项。要落实管理责任制, 明确报废工作责任人和相关职责范围,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对责任心不强, 工作失误, 对报废设备管理不善,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给予惩罚。对于可移动的设备和有可利用价值的设备, 设备管理部门要集中保管。对于大型设备, 拆解较困难或拆解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 可以派专人或委托其他单位管理。设备主管部门履行监管的职责, 确保设备不受损、不流失。

2. 规范设备报废的审批手续, 实现设备报废工作的全过程监管

设备报废要严格执行“先报批后处置”的原则, 按照设备报废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要求, 报废工作的全过程要置于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和监管之下。对于未经报批手续擅自处置的, 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事业单位要根据有关规定, 结合本单位实际, 制定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和处置的办法。在办理审批手续时, 设备管理单位应认真填写报废申请表等资料, 如实反应报废设备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以及报废设备的处置情况, 对于在设备报废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提高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依法规范处理报废设备,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处理报废设备过程中应该提高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不得将报废设备交给没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理。应与有资质的信誉好、专业性强的的回收企业建立稳定的报废设备回收合作关系, 避免小作坊不规范处理造成污染环境的现象。

五、结语

设备报废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报废的条件和程序, 以免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周利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 (9) , 1.

[2]孙新华.论事业单位特种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19.

[3]许帆, 王国梁.电子废弃物的污染及其回收利用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 11.

机械设备管理及报废制度 篇13

1、仪器设备到货后,指定专人开箱验收并尽快调试。若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与生产厂家联系包修或退货。

2、接收新仪器设备后,若是固定资产,则应在一个月内近财务规定组资,建立固资卡片台账等,做到账物相符;若为低值易耗品,则应登账。所有仪器设备应建立档案袋和使用记录。

3、使用贵重、大型、精密进口仪器设备的人员均通过有关业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者方准使用。

4、仪器设备保管人员应会同有关使用人根据说明书的要求制定操作规程。经室主任审核后,书写整齐上墙,并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

5、使用仪器设备前,使用人员必须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运转是否正常。使用完毕后应清扫干净,并做好使用记录。

6、仪器设备在使用时如发生故障或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检修。检修完毕,调试正常经检定合格后,方准恢复使用。

7、精密、贵重、大型仪器设备的安放位置不得随意变动,如需变动,事先应征得室主任同意,安装后应重新进行检定或校验。

8、检测仪器设备不得挪作它用,对于长期不用的电子仪器设备,每月应通电运转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并做好记录。

9、仪器的外借应经室主任批准。借出与退还都应仔细检查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附件是否齐全,并办理交接手续。

10、仪器设备的检定、校验周期期满时,不论在此期限内否使用或次数多少均应进行周检。经检定,校验合格后方准继续使用。

11、仪器设备除周期检定、校验外,保管人还应会同使用及修理人员不定期地进行检修以确保其功能正常、性能完好、精度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

12、所有检测仪器设备均由保管人根据检定、校验和检修结果,分别帖上合格证(绿色)、准用证(黄色)、停用证(红色)三种标志。检定、校验、维修、记录和证书,应及时存入仪器设备档案袋内。

13、检测仪器设备技术性能降低时,应由检定校验或维修人员根据检定、校验和检修结果,提出使用范围建议,经主任批准后,实施降级使用处理。降级使用情况应存入仪器设备档案。

机械设备管理及报废制度 篇14

购置、验收、调试、使用、管理、维修、降级和报废处理制度

一、购置

1.根据教学需要、科研需要、科技发展动态制定大型精密仪器装备规划,中心每三年讨论修订一次规划,作为仪器设备重大投资管理的决策依据。

2.各实验室应于每年第四季度以前向技术室提交下一大型仪器设备(2000元以上)购置申请书。申请书内容包括名称、性能、用途、精度、价格、安装环境、生产厂家等。

3.仪器设备购置必须目的明确,搞好调研。2000元以下的由办公室组织调研,2000元以上的由中心组织调研,调研结果以书面形式写出报告,内容包括名称、型号、性能、用途(检验何种产品及项目、依据标准及代码)、价格、使用条件、分析成本、利用率、用户反映、技术先进性等。

4.术室汇总申请和调研报告,提出下仪器设备购置计划,报技术主管审批。2000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购置还要履行论证手续。由中心领导、有关专家和人员组成“论证小组”,对大型仪器购置方案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论证。要点如下:

必要性:a.目的是否明确;b.是否考虑了现有仪器的能力;c.是否考虑了教学、科研服务条件;

合理性:a.对仪器性能、精度要求是否合理;b.厂家、型号、配置、零配件选择是否恰当;c.是否考虑了该仪器的使用、维修成本和维修条件;

可行性:a.是否具备使用条件,包括人员、技术、场所、试剂、原材料、配套设备等;b.论证通过后,由领导审批。

5.批准购置的仪器设备,由办公室组织实施。

二、验收

1.仪器批准购置后即应着手准备验收。落实验收人员、准备安装场所、配备药品器材、培训使用人员。在仪器到货之前做好一切验收工作。

2.小型仪器设备由使用单位负责验收,大型仪器设备由技术室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共同验收。

3.数量验收:进口仪器设备开箱验收时应邀请商检部门和有关订货公司的人员参加。开箱验收应注意包装完整性,主机、配置、附件、备件数量和外观、工具是否齐全。装箱单、实物、订货合同三者应当相符,不相符的应办理索赔。

4.质量验收:由技术室同使用单位负责安装调试,进行质量验收,大型仪器应有办公室人员参加。质量验收包括全部性能指标的测试和稳定性考核。验收完毕,验收负责人应写出验收总结报告,两名以上验收人员签字,就质量、性能作出判定和评价。

5.数量验收和质量验收都必须在索赔期内尽早完成,需要索赔的由办公室及时办理索赔手续。

6.验收完毕应将有关技术资料及时归档。档案管理人员应将仪器说明书等资料的复印件及时交使用单位。

三、使用

1.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应满足仪器正常运转对环境的要求。

2.凡新购仪器,正式启用前必须进行检定。

3.主要仪器设备应制定操作规程,内容包括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维护方法。操作规程由使用人员编制,办公室审核,技术主管批准。

4.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必须熟悉使用说明书,掌握使用方法,严格按章操作,维护仪器性能,保持仪器清洁。大型精密仪器实行专人管理。管理人员使用前必须熟悉仪器设备的结构、性能、操作、维护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并负责仪器日常使用维护保养、编制消耗性零配件购置计划。建立仪器档案,协作共用时负责技术指导。

5.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操作规程和使用登记本,并使其放在指定位置,便于使用和检查。应做好开机校验及使用登记。

6.使用完毕后按要求切断电源、水源、气源,清理好现场,加盖仪器防尘罩。全自动仪器连续工作应有断电和短路保护措施,使用人员离开前应做好连续工作的一切准备。

7.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应停止使用。严重故障应立即报告。

四、维修

1.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停止使用,使用人员在使用登记本上详细注明故障现象和发生经过,并进行常规检查,在使用范围内尽量排除故障,排除不了的由检测室填写维修申请单,报技术室处理。

2.技术室在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及时安排专人检修,维修时做好维修记录。大型精密仪器维修至少有两人参加。

3.本中心无力维修的,维修人员在维修单上写明原因,由技术室协助仪器使用人及时联系外修。无故搁置,影响使用,甚至使故障扩大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五、事故查处

1.因违章操作、缺乏责任心或维修保养不善致使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损坏、或性能降低者均属责任事故。

2.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及时报告组领导,在三日内填写事故报告单报办公室。一般事故由组领导会同办公室进行调查,查清后报告中心领导处理。

3.造成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损坏、人员伤亡或出现严重安全问题的事故为重大事故。应立即逐级口头报告并保护现场,有关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赴现场处理事故。由中心领导组织办公室、事故单位和有关部门从速召开“事故分析会”,查明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向上级主管部门写出报告。写清事故发生经过、原因、性质、仪器损坏程度、维修措施、修复时间、修复后的仪器状况、对当事人的处理意见(指责任事故)及今后预防措施。不能迅速修复的应写出专题报告上报。

4.事故责任者应写出事故检查报告,认真吸取教训。根据损失大小、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处理,直到追究法律责任。

5.事故经调查并决定处理意见后,办公室应快速安排修理、检定。

六、降级处理

仪器设备长期运行或事故损坏致使技术性能下降而又无法修复的,能降级使用的经检定,可按其实有精度降级使用。不能降级使用的,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申请报废。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进行鉴定,并请主管领导和财务部门参加,填写报废意见,经中心领导审核,按资产管理权限报批,仪器管理和财务部门备案。

七、仪器档案

1.大型仪器设备均应建立档案,由办公室统一管理,实行借用登记制度。办公室还应建立仪器设备总台帐。

2.下列资料应列入大型仪器档案管理:

仪器(包括零配件)订货单、订货合同、装箱单、发票(复印件)

验收记录、验收和索赔报告

仪器说明书及重要资料

仪器使用登记本,仪器维修保养登记本

仪器检定规程(或校验方法)、检定证书、检定结果和性能阶段测试报告

降级、报废文件

3.各使用单位每年定期对仪器设备清点一次,做到帐、物、卡相符(并对大型仪器进行一次年检),于下三月底将前一年的档案交办公室清结。

上一篇:暖通注册设备工程师下一篇:精选推荐的监理转正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