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定位管理方案(精选8篇)
智能监狱人员定位管理解决方案
1.系统概述
监狱人员定位系统采目前最先进的Zigbee 无线识别技术,针对监狱人员情况分区管理与监控的需求,专门设计开发的一套软硬件结合的应用系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区分、识别在押人员的智能化狱政管理系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监所管理信息化,步入“向科技要警力”的途径。该系统可使管理人员实时掌握监狱内各个受控区域在押人员的详细信息及数目,有效防止在押人员的出逃,减少罪犯结党闹事的机率,秘密监控高危在押人员,追查及跟进暴力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保障管理人员和在押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系统还能实现自动点算指定区域内人数及周边执勤干警信息,对外出人员进行全程动态监控,大大降低监狱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能够迅速定位执勤干警的所在位置,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可高效调动警力。
2.系统设计方案
2.1系统应用原理
系统主要对犯人的活动进行跟踪定位或区域管制,同时掌握狱警分布情况,这就需要在人员身上放置一个代表其身份的无线传感定位标签,标签不断地自动发射无线信号,并在各个区域布置可以识别这些标签的定位器:
定位器之间可以相互通讯传递无线信号,形成一个无线监控网络,人员无论走到哪里,其附近的定位器可接收到标签发送的无线信号。系统把人员定位标签 哈尔滨凯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的信息传送到控制中心的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屏幕显示出人员的当前所在位置。根据监狱实际情况,在系统预先设置人员的活动区域和活动时间,一旦走出规定范围,系统可立即判断出异常并触发警报,值班人员可即时地在屏幕看到发生异常的人员和地点,采取相应措施。2.2监控网络设计
系统利用ZigBee无线技术部署监控网络。在重要的通行地点及区域出入口设置验证监控点,做到“处处留痕、过界报警”。定位精度可以控制在楼宇、楼层、区域、或者房间等多个级别,即根据监狱实际需要,定义人员的活动范围在某栋楼,某一层、某个区域或某个房间。2.3定位标签设计
a.长距离感应能力,在携带人在无察觉的情况下 向监控点发送信号。b.防水设计。
c.高速位移:支持高速度移动物体或人员数据的读取。d.根据不同的使用对象,对定位标签做了不同的设计:
—犯人标签:采用腕带方式,佩戴在手腕上,该标签采用防拆卸设计。—狱警标签:采用挂扣卡方式,方便佩戴。
—其他标签:采用挂扣方式或腕带方式,供临时外来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佩戴。
3.系统主要功能
3.1人员实时监控
在电子地图实时显示所有在押人员和干警位置,监控人员可动态掌握人员数量和实时分布情况,鼠标移至人员图标上,便可查看人员详细信息。
哈尔滨凯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2人员查找定位
输入人员姓名或编号便可快速定位要查找的犯人或干警所在地点。
3.3非法聚集报警
在指定区域,系统可以设置最大允许人员数量,一旦超过预设人数,立即发出报警信息。
哈尔滨凯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4禁区入侵报警
某些区域属于限制区域,未经允许的定位标签进入将发出报警,在出入某些关口时,可事先设定好哪些定位标签可以通过,当不符合要求的定位标签出入关口时将发出报警信息;或者某些区域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可进入,如在其他时段进入则被视为非法侵入,也会发出警报。
3.5非授权离位报警
规定某些犯人不能离开某个区域,或者在某个时段内不能离开指定地点,一旦离开将发出报警。
哈尔滨凯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6活动轨迹回放
系统全天候记录所有人员经过地点和时间,可对人员运动路线进行跟踪回放,掌握其详细活动路线和时间。
3.7自动查房点名
可定时自动对各监舍进行人员清点,具体呈现应到人数、已到人数、未到人数,如果人员未到,将及时发出报警,提醒狱警及时查找定位未到人员,防止意外情况发生。犯人在系统中已经设定好了房间号,一旦犯人进错房间,或在非常规时间内离开房间,也将发出报警信息。
哈尔滨凯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8脱离看管报警
将犯人定位标签和警察定位标签绑定,可一对一或多对多进行绑定,当犯人和警察的行走轨迹不一致超过允许的时间,系统发出报警信息。或者对犯人和警察距离进行限制,当两者相距超过规定距离时,系统发出报警信息。
3.9紧急求救呼叫
狱警和犯人定位标签具有报警按钮,一旦发生紧急状况,可以按下报警按钮,监控中心点可及时收到报警信息,得知报警人所在位置,迅速进行支援。
3.10远程监控视查
可通过互联网对系统进行操作,实现远程管理和监控,管理人员即使不在监狱也可随时查看监狱情况。
哈尔滨凯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系统硬件
一、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服务者
1. 更新思想 ,转变服务 观念 。 这是搞好图书馆工作的前提,图书馆的管理就是服务,图书馆的工作就是服务,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工作的宗旨。中学图书馆的服务主体是广大的师生,他们对教育教学的需要就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目的,因而必须形成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主动介入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2. 端正服务 态度 , 提高服务 意识 。 良好的服务态度是提高服务效率的基本保证。为此,要通过开展“微笑服务” 和“愉快服务”等活动,从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入手,让进馆的师生感到亲切, 使进馆的师生具有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权利,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
3. 优化服务工 作 。 及时了解图书出版信息和图书市场信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采集最新的较有价值的图书资料;及时地把采集的图书资料编排上架,进入借阅流通渠道,供师生使用; 及时在新书介绍专栏向师生推荐。采取借阅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性服务、即时服务,甚至有超时服务等多样化服务, 满足师生的需求。同时,加强现代化设施的投资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建立多媒体查询系统,方便师生的借阅,提高图书的流通量。
二、主动出击,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参与者
1. 培养学生的 图书馆意 识 ,淡化不良文化场所的影响。 要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途径,让学生了解图书馆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宝库,是他们自学成才的场所,是他们自由选择、自由发展的空间, 培养学生对图书馆的浓厚兴趣。通过书刊推荐、指导阅读和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提高中学生的读书热情。并结合读书活动和常规管理,教育学生树立爱护图书馆的观念,并自觉转化为行为,形成多进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
2. 利用优秀书 刊 ,培养高尚品 德和健全人格。 通过馆藏的名人传记、科学知识、政治理论、道德修养等优秀书刊的阅读,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合格人才。通过与学校 “读书月”相结合,推荐阅读中外名著, 组织学生编写阅读欣赏小报;与学科组教学活动相结合,协助政治教研组组织学生编写名家格言集等等,形成学生在读书中受教育,在教育中爱读书的良性互动,增强读好书的教育功能。
3. 吸引学生参与 管理工作 ,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大胆地吸引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书刊的采集和编排方法,组织学生协助图书的整理和上架,实施学生阅览室班级轮值管理制度等。学生在亲身参与图书馆工作的实践中,锻炼了个人的才能,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三、积极配合,成为师生教育教学活动的合作者
1. 主动为教 师的教学 研究搭建 平台。 创新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等都赋予新的内涵,单靠一本教科书难以适应要求,图书馆工作者可以成为教学协作者,提供最新的学科信息;创新教学的实践离不开教育科研, 图书馆工作者又可以成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协助者,提供相关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以供参考。
2. 提供优质而又 全方位的 服务 。 同教师教学工作的密切配合需要加强情感投入,取得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进行及时或超时的服务,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如书目服务、编制索引、专题检索、 资料下载等等。要加强教师资料室的建设,诸如常用工具书、学科工具书、高等教育教材、学术论著、学科备课用书等文献资料要精选备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设备要增加投入。
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不仅改变了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管理模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家对社会的管理模式。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大的特点就是主体多元化和选择自主化,使社会人口在我国各地区的自由流动提供了可能,这便导致由传统的“国家-单
位-个人”的社会管理模式向“国家-社会中间层-个人”的社会管理模式进行转变,这一现状使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入全面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大量社会人口的自由流动。
关键词:流动人口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改革
我国社会中的流动人员主要由自由择业人员、自主就业人员以及自由流动人员等组成,其人员的个人素质成分可以涵盖我国社会的所有人群,这也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体系下的必然产物,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在新时期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流动人员定位的角度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并简要分析了现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反思,以便于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1 现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体制需求而建立,虽然这一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人口的流动需求,但是在新时期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体制改革的绊脚石,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社会人口流动需求。我国人事管理制度只是为了弥补传统管理模式出现的管理真空,而管理模式的管理真空是社会经济结构改变而导致的,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社会人口流动正在不断面临更加自由、频繁的趋势,这也就意味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已成为国家人事档案制度改革中的主要内容。虽然当前我国推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渐进式改革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剧烈变动对国家事业产生的巨大影响,但是由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双套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的存在,导致新旧体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变得日愈加剧,而且这一问题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新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开始强调强化国家的服务功能,以“国家-社会中间层-个人”的社会管理模式在不斷建设与完善,由社会中间层作为我国社会事物的主要管理者已成为主要趋势,这意味着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即在新形势下以及新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如何定位和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从而建立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人口流动需求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2 对国家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提出的几点建议
2.1 明确定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和内容 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民从单位管理开始转向社会管理,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应以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功能为主,而不是对公民施行身份限制和单位控制等功能,这要求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新时期要重新定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和内容,将突出其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功能作为制度改革中的重点内容。新形势下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应该要求其只记载个人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工作业绩以及工作表现等,不应该把组织意见强硬性的夹杂到个人的基本人事档案信息中,市场经济体制中公民已成为单独的利益主体而存在,国家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上要最大程度的予以对公民应有的尊重。
2.2 保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公开化 我国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强调档案管理工作的机密性,其要求人事档案中的组织意见和整个人事档案必须是封闭的,人事档案的当事人没有权力介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但是这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无法满足流动人员的频繁流动趋势要求,这便要求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中要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开化作为主要改革内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公开化可以减少认为的流动障碍,在这方面的建设上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应经验,例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每个公民都有一个单独的社会保险号码,这个社会保险号码中包含公民个人的信用记录、驾驶记录以及司法记录等信息。
2.3 确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信息权 个人档案信息权是指个人在信息资料收集、处理和利用整个过程中,档案信息本人对信息资料所享有的支配权和控制权,包含了个人对相应信息的决定权、保密权、查询权、更正权、封锁权以及删除权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新时期公民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需求。权利的行使是保障公民权利最好的方法与途径,同时也是公民对抗管理机构滥用权力的有效方式与策略之一,所以通过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来确立档案信息权,可以保障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内容被公正的记载,这一改革内容需要从我国民事、行政以及刑事等多方面出发,这样才能真正的保障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档案信息权的实现,最大程度满足社会人口流动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需求。
3 结束语
社会人口流动的趋势是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而加剧,这便要求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要深入到新一次改革中,重新定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作用和内容,并将其公开化建设和档案信息权建设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彻底消除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人口的大规模流动趋势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炳亮,许长.从个人信息保护法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6.
[2]杨柳.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0(04).
[3]李华莹.从流动人员定位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J].兰台世界,2008(14).
作者简介:
安装、使用与维护
1.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规定,人员定位系统必须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1)考勤管理功能,能够实时对煤矿各类人员出入井时间、下井班数、班次、迟到、早退等情况进行监测、并可进行分类分级汇总、统计查询、报表打印;(2)安全管理功能
①能显示井下巷道分布、设备安装及运行状态、当前各区域人员分布,人员的滞留等信息,并当有人员滞留超时、区域超员或设备运行异常时报警及异常信息进行统计显示。②能够对任意指定编号或者姓名的携卡人员下井活动实时定位跟踪,活动轨迹显示、打印、查询、异常报警等。
③有管理中心向携卡人员呼叫时标识卡声光提示及携卡人员有向管理中心发出紧急呼叫信息的双向呼叫功能。
④有煤矿井下特殊区域限制员工非法进入,如果有未经许可人员接近该区域可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地面监控主机也会发出报警信号功能。
(3)人事及用户管理功能,有与标识卡相关的员工基本档案管理、工资辅助管理等简单人事管理功能及登录人员定位系统的用户管理功能。
(4)在人员出、入井口应设置大屏幕LED显示及语音报号检卡系统,用于出入井人员考勤管理和检测出入井人员标识卡的完好性,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5)系统地面中心站主机应采用双机热备,数据保存半年以上,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丢失信息的时间长不大于5min。
(6系统应具备联网功能,可通过客户端对监控信息进行查询,分析。通过授予权限,能够对系统进行查询、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
(7)系统应具有故障自动诊断功能,可自动判断出故障设备及定位到具体识别器、读卡分站,自动弹出报警信息,并记录故障时间和故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
2.人员定位系统的安装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必须具有“MA”标志证书。设备使用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设备,并在地面通电运行24h合格后方可使用。防爆设备应经检验合格并贴合格证后,方可下井使用。
(2)地面中心站主机设置在矿调度室,环境应满足主机设备安装要求。调度室设置显示设备,显示井下人员位置等。
(3)进入机房或入井口处的电缆应具有防雷措施,避雷装置接地要可靠,接地电阻<5Ω。(4)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置读卡器,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的要求。(5)巷道分支处应设置读卡器,并能满足检测携卡人出入方向的要求。
(6)分站应设置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支架或悬挂在距底板≥300mm位置。
(7)编制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对人员定位系统的分站的安设地点,信号电缆、电源电缆的敷设,监测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并附详细布置图。3.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所有下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严禁一人携带多卡入井。
(2)携带识别卡下井人员通过井口专用检卡设备时要检查识别卡是否正常,如发现电量不 足,卡号错误,信息不全时与维护人员联系,换识别卡,并能在换卡的同时进行信息关联。(3)井下工作人员严禁更换、随意拆卸识别卡,若有问题,及时与维护人员联系更换识别卡。
(4)井口检身人员,必须对下井人员是否携带检识别卡进行查。
(5)监控中心站值班员负责监视系统设备的运转和监测数据变化情况,核实和汇总人员跟踪监测信息,对信息出现异常或设备报警时,立即通知维护人员,并做好中心站运行日志,相关人员查明原因后向有关负责人汇报。4.人员定位系统的维护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专业维护人员定期对人员定位监测装置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排查。(2)各单位或监测人员发现监测装置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向通风区汇报并核实。
(3)井下人员的工作单位岗位如有变动,所在单位应及时信息中心,专业维护人员24小时内将识别卡信息调整,并将相关人员信息的录入管理。
(4)各有关区队要加强管辖区域内所安设的跟踪监测装置的看护管理,每班要派专人对设 备线路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如有丢失损毁由责任单位负责找出责任人或照价赔偿。(5)专业维护人员要及时维修更换有问题的读卡器,不得因读卡器问题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6)专业维护人员要确保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不间断运行,出现故障及时排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
(7)各分站电源由供电区队负责、严禁长时间停电,如有开关跳闸,应及时恢复停电。(8)分站和读卡器严禁随意移动、搬迁,影响巷道施工时,必须经机通风区同意,并得到调度所同意后方可作业。
5.人员定位系统设备更新的基本原则是,用技术性能先进的设备更换技术性能落后又无法修复改造的老旧设备。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申请报废更新。(1)设备严重老化、技术落后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设备;
(2)通过修理,虽能恢复精度和性能,但一次修理费用超过设备原价的80%以上,经济不合理的;
(3)受意外灾害,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或严重失爆不能修复的;(4)不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规定的,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应淘汰的设备。
第二节 运行管理
1.煤矿应配备满足人员定位系统使用工作需要的操作、维护人员。操作、维护人员应了解系统的基本原理并能熟练地操作使用系统,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2年以上现场实践经验,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安监处负责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煤矿必须将人员定位系统运行情况纳入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检查验收范围,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必须编制人员定位系统发现问题应急处置预案。
3.人员定位系统运行管理程序如下:
(1)通风区监控中心负责系统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实行每天24小时值班,值班员应认真监视监视器所显示的各种信息,详细记录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填写运行日志。
(2)接到系统报警后,值班员应立即通知生产调度、通风区值班人员及矿值班领导,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结果应记录备案。
(3)煤矿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经常通过人员定位系统终端了解矿井生产人员组织等相关情况,分析、研究系统的各类数据,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及入井人员活动规律,以提高安全生产科学管理决策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能力。
4.煤矿要建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资料管理与使用制度,技术资料要定期保存。(1)要按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以下帐卡和报表: ①设备、仪表台账; ②设备故障登记表; ③检修记录; ④巡检记录; ⑤中心站运行日志; ⑥设备使用情况月报表。
(2)煤矿应绘制人员定位设备布置图,图上标明分站、电源、中心站等设备的位置、接线、传输电缆、供电电缆等,根据实际布置及时修改,并报矿技术负责人审批。(2)中心站应每3个月对数据进行备份,各份数据应保存1年以上。(4)图纸、技术资料应保存1年以上。
二、人员定位系统岗位责任制
一、矿长:是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保障,确保人员定位系统的正常运行。经常浏览矿井信息传输情况,保证传输信息真实可靠,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经常分析故障类别及解决办法。
二、值班矿长:是人员定位系统当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当日人员定位系统异常情况的处理工作,并对异常情况上传报表实施审阅、签字。
三、调度主任:是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具体责任人,经常浏览矿井信息传输情况,对人员定位系统运行规章制度及相关工种人员操作规程进行检查落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现场第一线解决人员定位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弄虚作假、信息不真实传输的有关责任人及时严肃处理,及时处理值班人员汇报的隐患情况。
四、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各部门岗位责任制及相关工种人员操作规程,制定信息上传的管理办法,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专业人员培训学习,每天浏览矿井人员信息传输情况,对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处理人员定位系统人员汇报的隐患情况。
五、生产经理:经常浏览人员定位系统信息传输情况,经常深入现场解决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弄虚作假、信息不真实传输等的有关责任人及时严肃处理,及时处理值班人员汇报的隐患情况。积极配合人员定位系统的检修维护工作。
六、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岗位责任制
1、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操作员工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及地方局关于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文件精神,严格按要求操作和运行系统。
2、对当班人员定位系统的安全运行负全面管理责任,精通业务,坚守岗位,精心操作系统。
3、负责人员定位信息的真实、及时传达,并及时向矿调度汇报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
4、负责对县中心下达的指令及时通知矿调度及有关负责人,并及时反馈处理意见。
5、每班对系统巡回检查不少于2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汇报。及时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矿调度布置的其它工作。
6、按岗位工作要求,认真填好各种记录报表,保证真实有效。
7、及时向矿调度反馈当(日)班人员出入井信息。
8、严禁脱岗、睡觉和做与本岗无关的事情。
9、持证上岗,统一着装,文明操作,热情工作。
三、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操作规程
一、系统登陆:
1、双击桌面上的图标或者 打开“开始”→“程序” →“KJ251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5.0”下的“KJ251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5.0”单击即可启动。
2、在服务器名上输入本地服务器的地址“.”,若访问的是数据库在其它服务器,请输入该服务器的网络IP地址,输入完后,请检查您输入的服务器名、数据库名、用户名称和连接密码是否正确,单击“确定”系统连接数据库成功。
二、开启前(接班后)检查准备
1、班前准备
上班前值机员应对各类报表及当班情况进行检查询问,对当班重点问题及当前处理异常做全面了解,并检查系统运行正常。
2、交接班
监控员应提前半个小时岗位交接班,在交接班时,当班人员应将本班系统存在的问题向接班人认真交代清楚,并对遗留问题处理情况进行记录汇报,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处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三、班中要求
1、文明作业
衣冠整洁,随身携带上岗证,文明用语,接听外线来电用普通话,态度和善,待人友好。
2、检查线路运行情况
接班后认真检查各种线路连接情况,要保持线路连接牢固,发现线路连接问题立即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3、检查UPS运行情况
手动断开网络电源,启动备用电源,使备用电源连续运行15分钟。如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不能连续供电现象,立即启动网络电源,并更换UPS。
4、基站和区域的设置
1)基站设置
基站设置是指将井下安装的基站根据每个基站的HID号写入软件中,点击“基本资料”下拉菜单中的“基站设置”项,2)增加基站
输入基站HID号、基站编号、基站名称、选择所属区域和基站的类型,增加完基站信息后点击“保存”,将弹出增加成功界面,提示用户已增加了一个基站信息。
3)修改基站
在基站列表栏中,选定要修改的基站,点击“修改”,用户可以将该基站信息进行修改。
4)删除基站
在基站列表栏中,选定要删除的基站,点击“删除”用户可以将该基站从列表栏中删除。
5、区域设置
点击“基本资料”下拉菜单中的“区域设置”项,打开区域的管理界面。
1)增加区域
输入区域编号、区域名称和人数上限,增加完区域信息后点击“保存”,将弹出增加成功界面,提示用户已增加了一个区域信息。
2)修改区域
在区域列表栏中,选定要修改的区域,点击“修改”,用户可以将该区域信息进行修改。
3)删除区域
在区域列表栏中,选定要删除的区域,点击“删除”用户可以将该区域从列表栏中删除。
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文件规定,会处理日常机房的主机故障,并负责打印规定的报表。
2)必须严格执行手上交接班制度和填报签名制度。
3)雷雨天气,防止雷击设备,打雷较严重时,立即请示分管领导停电,熟悉停送电秩序,停电顺序是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不间断稳压电源→配电柜电源。送电顺序是配电柜电源→不间断稳压电源→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主机。送电前应将所有设备的电源开关置于停止位置,严禁带负荷送电。
4)进入机房要穿工作服,不得将带磁性和带静电的材料、绒线和有灰尘的物品带进机房,保持设备无尘、干净。
5)上班时间严禁干与工作无关的事,严禁脱岗、假报、瞒报、不报、漏报。
6)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和调度室处理。
五、做好汇报
1、处理故障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及主要领导进行汇报、登记
2、当天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向调度汇报。
四、人员定位系统维修工操作规程
一、分站应放置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查及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中。
二、分站和过渡电缆及人员读卡器之间的接头一定要封闭在接线盒内,以免失爆。
三、分站和分站的电源、蓄电池不能置于地上,使用专用的托架,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300mm,供电电源必须取自供电电源的电源侧。
四、分站和过渡电缆连接的接线盒固定在分站的托架上,以避免行人将电缆弄乱、拽断等。
五、分站的蓄电池必须保持一定的电量,电网停电后,系统至少能够正常工作两个小时以上。
六、分站由专人负责,每天检查、维护,发现问题立刻解决。
七、人员读卡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架)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壁不小于200mm,人员读卡器与读卡器应相距200米以上,并能能正确反映该地点的人员情况。
八、人员识别卡佩带人员必须每天入井时调校,井口人员读卡器应识别识别卡佩带人员并显示出佩带人员身份信息,各项指标符合规定。
九、装置在井下连续运行6-12个月,须将井下部分全部运到井上进行全面检修,检查与装置关联的电器设备需要装置停止运行时,须经主管领导同意,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十、使用过程中应保持人员读卡器清洁,确保仪器正常运行,严禁非工作人员擅自调校和拆开仪器。
十一、对需要经常移动的人员读卡器、电缆等由专人负责,按规定移动,严禁擅自移动。
十二、当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而切断人员读卡器的电源后,严禁自动复电,只有当瓦斯浓度降到《规程》规定以下时,方可人工复电。
十三、严格按分站规定的配接表来接人员读卡器,不得超出配接表规定的数量。
十四、各部件的可调整部分,已封胶的不允许拆动,必须做出调整时,要严格按部件说明书要求调整。
十五、检修完毕后,做好检修记录。
五、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调度值班制度
一、负责公司人员定位系统的运行情况,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严格按上级有关规定管理系统运行。
二、精通业务,坚守岗位,精心操作,遵章运行。
三、及时填报人员定位系统的记录报表,对数据信息异常情况要及时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处理和汇报。
四、负责人员出入井情况的统计上报工作。
五、负责对安全生产中的违法行为记录、汇报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六、保持完整的原始记录,认真填写值班日志和运行情况记录表。所有资料、记录定期存档保管。
七、认真做好人员定位故障信息收集反馈工作,对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指示要及时督察贯彻落实。
八、保证和上级中心站网络通畅,传递信息准确及时,因数据不能正常传递信息时,要用电话及时与上级联系并迅速检查排除故障。
九、严格按交接班制度,履行交接班手续,不得脱岗、上岗和做与本岗无关的事情。
六、人员定位系统交接班制度
一、接班人员必须提前十分钟到达岗位,认真检查岗位记录报表及运行情况,对于上一班未处理的事项要特别交代清楚,交接班人员在交接班记录上签名后完成交接工作。
二、值班人员必须按调度时规定的名单轮流上岗,未经有关领导同意,不得擅自替班和调换。当班人员因离开岗位或迟到时,必须有专人替岗并办理交接手续后方可。严禁不办理交接手续而离岗,严禁用电话等通讯方式交接班。
三、交接手续履行之前,岗位一切工作由当班(交班)人员负责,交接完成后,岗位一切工作由接班人员负责,因交接班手续履行不认真造成工作失误,由接班人员负责,由于遗漏事项未交待清楚由交班人员负责。两方都未交接清楚工作,由双方负责。
四、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着装整洁,语言文明,严格管理。
五、交接班主要内容
1、检查系统是否正常,信号传输是否正常,电脑运行终端是否正常;
2、检查网络通讯传输、反馈是否正常,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3、检查监控台、办公室是否整洁,设备、用品是否按规定摆放;
4、检查各种记录报表是否齐全、正确、无误,填写准确;
5、其他未完成的工作是否移交完善。
六、接班主要内容
1、交接人员共同检查上述1至5条必须正常,清楚。
2、当前系统运行状态尚未完成工作和注意事项。
3、设备检修、运行异常及事故处理情况。
4、各种记录、报表、图纸及有关工具保存齐全、完整。
七、人员定位系统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一、安装、使用与维护
1、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的要求。
2、巷道分支处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方向的要求。
3、下井应携带识别卡。
4、识别卡严禁擅自拆开。
5、工作不正常的识别卡严禁使用。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经常人员的总数多10%,不固定专人使用的识别卡,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每班最多下井人数多10%。
6、矿调度室应设置显示设备,显示井下人员位置等。
7、各个人员出入井口应设置检测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唯一性检测的装置,并提示携卡人员本人及相关人员。
8、分站应设置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
9、设备使用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设备,并在地面通电运行24小时,合格后方可使用。防爆设备应经检验合格,并贴合格证后,方可下井使用。
10、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处理,在故障期间应采用人工监测,并填写故障登记表。
11、安全监测工应24小时值班,应每天检查设备及电缆、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中心站。
12、当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1小时,应及时更换。
13、入井电缆的入井口处应具有防雷措施。
二、中心站
1、系统主机及系统联网主机应双机或多机备份,24小时不间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用主机应在5分钟内投入工作。
2、中心站应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不小于2小时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3、中心站设备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装置。
4、中心站应配置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
5、中心站应使用录音电话。
6、中心站24小时有人值班。值班员应认真监视监视器所显示的各种信息,详细记录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填写运行日志,打印监测日(班)报表,报矿长和有关负责人审阅。接到报警后,值班员应立即通知调度及值班领导,调度及值班领导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结果应记录备案。
三、技术资料
1、建立以下账卡及报表:
1)设备、仪表台账;
2)设备故障登记表;
3)检修记录;
4)巡检记录;
5)中心站运行日志;
6)监测日(班)报表;
7)设备使用情况月报表。
2、煤矿应绘制设备布置图,图上标明分站、电源、中心站等设备的位置、接线、传输电缆、供电电缆等,根据实际布置及进修改,并报矿技术负责人审批。
3、中心站每3个月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应保存1年以上。
4、图纸、技术资料应保存1年以上。
四、管理机构
1、煤矿安全监控管理机构负责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调校、维护与管理工作。
2、人员定位系统管理机构应制定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
3、监测工和中心站操作员应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五、报废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报废:
2、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
3、通过修理虽能恢复性能及技术指标,但一次修理费用超过设备原值80%以上的;
4、失爆不能修复的;
5、受意外灾害、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
6、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
7、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应淘汰的。
八、定位系统设备和传输设备的定期检修制度
一、人员定位系统和网络传输设备,定期送相关部门或检测中心检修,并由送检人员做好相关记录。
二、加强监控和网络传输设备日常检查工作,对问题或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做好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和传输设备检修记录表。
三、搞好监控和网络传输设备维护保养及管理工作。线路延伸和维护、避雷装置、读卡器、分站安装、电源箱控制等由机电科负责维护检修;及时更换易损零部件和部分设施设备。
九、人员定位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制度
一、人员定位分站处应设置安全监控管理牌版。人员定位分站要指定人员看管,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各地点使用的读卡器必须明确队组、人员看管、吊挂和移动。造成损坏或丢失的,应由责任人负责赔偿。
二、人员定位维护人员对分站等监控设备每月进行一次调校,对读卡器每10天进行一次调校。
三、人员定位维护人员要经常对人员定位设备进行巡检、维修、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设备完好,可靠运行。
四、人员定位维护人员应做好人员定位设备台帐、故障登记、检修记录、巡检记录。
五、人员定位中心站严禁非工作人员入内。监视器要专用监控,不得乱动、乱调,随便加入无关信息和做无关工作。由此造成损坏或损失的,由当事人赔偿。
六、人员定位值班人员(调度员)要时刻注意人员定位系统运行情况,认真监视监视器所显示的各读卡器变化等信息情况。发现报警、断点、分站无答等异常情况,要立即向值班矿长,人员定位维护人员汇报。
七、人员定位值班人员负责将人员定位监控日报表每天打印一份,报矿长、矿总工程师签字,并做好《中心站运行日志》记录。
八、人员定位管理人员要及时绘制补充人员定位系统图和示意图,填写修改人员定位监控管理牌板内容。
十、人员定位系统故障报告制度
人员定位系统操作人员必须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当煤矿的人员定位监控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当煤矿的人员定位监控系统发生故障时,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并通知有关部门立即处理。
二、在故障发生后,应积极组织抢修,尽快恢复正常。并将发生故障时间、现象、原因、处理办法、恢复时间等做好记录。
三、当煤矿的人员定位监控系统发生故障时,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四、如遇我矿瓦斯监控系统正常运行,及时处理系统故障,特制定本办法:
1、如遇网络故障,不能上传数据,应立即通知煤管局网络维护人员进行修理。
2、如遇电信线路故障,应立即通知市监控中心进行处理。
3、如遇电脑主机故障,或数据接口故障应在10分钟内起动备用主机和接口,保证数据正常上传。同时通知网络维护人员进行修理。
4、当电脑软件出现错误,应立即通知网管人员进行维护,十分钟内不能修复的故障,应启用备用主机。
5、如发现井下某读卡器数据传输中断,立即通知人员定位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同时通知当班井下当班电工配合检查。
6、所有维修操作都要留有记录,详细说明故障类型,现象,以及处理方式,并制定故障期间采取的安全措施。
十一、人员定位系统异常情况上报处理制度
一、人员定位系统分站出现故障或断线,造成信号采集,显示及信息反馈中断,不能及时传输数据信息,人员随身携带的识别卡不能在地面基站显示为异常情况。
1、井下识别分站出现无法识别定位卡、数据中断、出现无法读取识别卡、超时、欠时等系统异常报警,立即向调度室、值班领导及上级监控中心汇报,由调度室组织人员对异常分站进行抢修,并将异常原因记录在案,及时汇报处理结果。
2、识别卡异常,当系统无故显示定位卡超时、欠时等异常报警时,立即通知持该卡人员升井检查故障原因。识别卡电源损坏、机械损伤出现故障或该识别卡不能正常显示,立即通知持该卡人员升井检查故障原因,原识别卡进行维修或更换。
二、发生异常时立即上报县中心、矿调度,同时必须对故障及时检查分析,并填写《系统维修记录表》,对故障积极组织抢修,在48小时内不能修复正常的要及时请求上级技术帮助,同时及时上报县中心站。三、一般故障时,要及时向矿调度报告,并安排专人进行抢修,直接恢复正常。识别卡出现故障立即按规定进行更换。
四、出现异常情况时,人员不得随意离岗,必须与调度和上级中心站保持通讯联系,以求最快处理完善,系统恢复正常。
十二、系统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图纸、技术资料在使用过程中,做到真实、准确,同时做到统一管理,以便充分利用,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一、要有专人保管图纸、技术资料,每月进行一次档案清理工作,图纸资料分类明确,查找方便。
二、系统(设备)布置图、供电方式图、连接逻辑图等每季必须进行一次绘制,每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修改补充,确保图纸的真实性、准确性。
三、日常各种记录在每月月底进行及时分类归档封存,以备查阅,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一年。每遇调整系统布置时,应及时修改补充设备台帐。
四、本单位其他科室人员使用图纸、技术资料都必须出具借条,并严格做好记录。
五、对无保留价值的图纸、技术资料整理列出清单,需报矿长及总工程师审查,进行销毁并清帐。
十三、人员识别卡领取管理制度
一、识别卡的申请
人员识别卡申请领取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参加四级培训中心72小时的培训,培训合格、有记录、有档案。
2、出具由培训中心颁发的上岗证件及身份证复印件。
3、填写人员定位识别卡领取申请表。
4、科队出具证明,由分管领导签字,人员定位系统主管领导审核。
二、由人员定位系统值班人员按申请表批示意见,对待发放卡进行信息登录,登录时必须认真核对科队、工种、工号、姓名等重要信息。确定发卡信息无误后,即可按指定人员进行发放。
三、识别卡的更换、挂失、解挂失和注销
1、在卡的使用过程由于卡的电量或其它因素等需要更换时,必须认真填写人员识别卡补办申请,待逐级审核同意后,连原卡一起交给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员方可办理。
2、当卡需要暂停使用,可提出申请由系统操作人员对识别卡进行挂失,暂停使用。待重新使用时,可在挂失的列表中“解挂失”。
3、人员识别卡丢失后,可提出申请,由系统管理员首先对该识别卡进行挂失,挂失后一个月进行注销,如丢失后找出可恢复使用。确认该卡无法再次使用,可选定卡号,进行永久删除。
四、人员识别卡的报废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报废:
1、识别卡出现故障不能正常显示人员动态情况或信号传输不准无法进行修复的。
2、系统升级后识别卡不能使用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
3、通过修理虽能恢复性能及技术指标,但一次修理费用超过设备原值80%以上的。
4、失爆不能修复的。
5、受意外灾害、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
6、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
7、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应淘汰的。
十四、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实现我矿井下作业人员出入井的有效识别和监测监控,迅速了解入井人员的分布情况,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一、监控室计算机操作员应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方法,做到卡号与持卡人相符。
二、对人员定位跟踪系统考勤室井口的设备,电脑主机,管理人员(考勤室人员)要定期进行检查,若发现有人损坏大屏的,一经发现报安监办,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三、标识卡统一佩带在矿灯皮带上,新工人到矿,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后,必须佩带有标识卡的方能入井,检身工在人员入井时应对每一位矿工进行仔细检查,不配戴标识卡不允许入井。不听劝阻强行入井的,检身工报安监办,给违反者本人处罚300元,并扣除当班工资。在井下发现未配戴标识卡的给当事人罚款500元,如发现漏检的给检身工罚款200元。
四、主井、副井、井底车场及轨道上山的读卡器,供电电源,备用电源由运输队负责管理,如有损坏按价赔偿,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五、各采、掘、开拓工作面的读卡器、供电电源、备用电源由本队负责管理,如有损坏按价赔偿,并按情节轻重给以处罚。
六、配戴标识卡的入井人员不允许更换标识卡,一经发现给双方各处罚200元。并扣除双方当班工资。
七、弄虚作假没有入井却把标识卡带入井下的,一经发现,给携带者罚款500元,本人罚款500元,并按脱岗处理,扣除双方当班工资。
八、标识卡丢失或损坏应及时上报调度室,并进行补卡,丢失的标识卡或损坏的标识卡按原价赔偿(200元)。
九、根据矿井采掘变化,读卡器设立点的移动增减,设备线路延长或回收及相应调整,报请有关领导,由监控室维修人员组织实施安装。设备入井前必须经过检测、校验,确保设备完好,否则严禁设备入井。
十、监控室值班人员必须随时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发生故障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在处理井下故障时应严格执行规程有关规定,并填写故障记录,故障设备在井下无法处理时,应在24小时内更换。
十一、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的所有设备,每一个月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并详细做好检查记录。
十二、矿井系统发生变化时及时绘制人员定位跟踪系统布置图,标明读卡器位置。
十三、使用单位区域内的监控线路损坏,监控仪器丢失或破坏监控设备的,按上述第5条之规定执行。
十四、以上未提到的按公司及煤矿相关制度执行。
十五、人员定位系统责任追究制
根据《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有关规定,为预防我公司安全生产事故,保证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系统值机人员未必履行岗位义务,导致入井人员超规定未及时制止汇报的,罚款200元。
二、系统值机人员未坚守工作岗位,系统出现故障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及时的,罚款500元。
三、人员定位系统出现故障后登记不及时,每发现一次罚款1200元。
四、系统维护人员未尽到巡检义务,未及时发现、排除隐患,导致系统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运行的,每发现一次罚款200元。
五、系统维护人员在接到值机人员系统发生故障通知,未及时排除隐患,系统2小时以上不能正常运行的,每次罚款300元。
六、系统维护人员未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及其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的,每次罚款200元。
七、调度室在接到人员定位系统汇报超员时,未及时通知处理的的,导致上级部门处理的,按上级有关规定处理相关责任人;
八、井下设备出现失爆,对设备管理人罚款500元。
九、其他人员故意破坏系统设备、传输线路的,每发现一次罚款500元。情节严重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十六、人员定位系统设备报废制度
人员定位系统设备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报废:
一、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
二、通过修理虽能恢复性能及技术指标,但一次修理费用超过设备原值80%以上的;
三、失爆不能修复的;
四、受意外灾害、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
五、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
1、人员定位考勤卡作为考核职工下井次数及发放工资的依据,所有下井人员必须佩戴考勤卡,否则不予考勤并记一般“三违”一次。
2、考勤卡实行一人一卡制度,严禁携带多个考勤卡入井,如有出借、转让或替代他人考勤的,将取消双方当班出勤,并对责任双方各处以100元的罚款,单位负责人连带20元/次罚款。
3、所有下井人员考勤卡必须随身保管好,升井以后要及时到副井口消卡,升井不消卡者罚款50元/次。超过二次升井不消卡者记轻微“三违”一次。
4、持卡人要妥善保管好考勤卡,非人为因素出现考勤不正常时,应及时汇报调度室,经鉴定后方可予以更换,人为破坏者将处以300元的罚款。
5、考勤卡丢失时,必须在当日报调度室,丢失人到调度室缴纳300元赔偿金,并由单位出具证明后于2日内补办,超过2天后无卡下井按 “三违”处理罚款200元。
6、职工离开本矿时,应及时将本人使用的考勤卡完好无损上交调度室,否则处以300元罚款,单位主要领导连带20元/次罚款。
7、因工作需要不能正点上、下井的人员,出现考勤误差时,需由单位出示证明,经调度室审核后,方能给予考勤。
8、新入矿或新调入井下的职工,其所在单位必须在三天内将其个人简历报调度室备案,并办理考勤卡,否则对责任单位罚款500元,单位负责人罚款50元,对责任人按严重三违处理罚款200元,由此造成的下井考勤错误等一切后果自负。
9、矿属所有下井人员的单位,每月底要安排专人持本单位当月下井考勤记录到调度室与人员管理系统进行校对。对不按要求及时进行校对的单位,给予单位负责人50元/次的罚款处理。
10、任何人员和单位未经调度室同意不得私自乱动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否则将对责任人给予100元的罚款。
11、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望矿属各单位认真执行。
调度室
系统概述
凯瑟新起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KJ278矿用井下人员管理系统是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RFID无线传输技术,分站标识卡均采用了美国TI公司16位430系列单片机,系统集单片机软硬件、信息采集处理、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数据通讯等技术为一体。
可通过对巷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并及时、准确的将矿山巷道中各个区域人员及车辆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巷道中人员、车辆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及车辆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根据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大大提高了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系统具有检测、传输距离远、识别无“盲区”、信号穿透力强、对人体无电磁污染、环境适应性强、可同时识别众多目标、便于网络连接等特点。完全可以满足煤矿井下人员自动化管理的要求,并且可以联网运行。
2、系统组成
该产品由软件系统和硬件二大部分组成。
软件系统:包括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两部分,用于完成信息采集、识别、加工及其传输,由这两部分软件共同支撑着整个系统的运行。
硬件系统:由井下读卡分站、隔爆电源、数据传输接口和标识卡组成,用于完成人员及车辆井下位置信息采集。
KJ278-F读卡分站:符合本安要求,安装于井下各监控点,读取周围空间的标识卡,并将读取的数据传输到上位机。
KJ278-K标识卡: 人员携带或安装在移动设备上,用于移动目标的身份识别,井下读卡设备同标识卡进行无线通讯来读取信息。
KJ278-J数据传输接口:连接井下设备与监控室的计算机,完成通讯信号的转换和本安与非本安运行环境的隔离。
KDW660/19B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箱:内装备用电池,为井下设备提供稳定的不间断电源。
KJ278管理软件:实现对井下人员及设备的跟踪定位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实时显示、数据库存储、报表打印等功能。
、系统概述
凯瑟新起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KJ278矿用井下人员管理系统是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RFID无线传输技术,分站标识卡均采用了美国TI公司16位430系列单片机,系统集单片机软硬件、信息采集处理、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数据通讯等技术为一体。
可通过对巷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并及时、准确的将矿山巷道中各个区域人员及车辆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巷道中人员、车辆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及车辆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根据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大大提高了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系统具有检测、传输距离远、识别无“盲区”、信号穿透力强、对人体无电磁污染、环境适应性强、可同时识别众多目标、便于网络连接等特点。完全可以满足煤矿井下人员自动化管理的要求,并且可以联网运行。
2、系统组成
该产品由软件系统和硬件二大部分组成。
软件系统:包括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两部分,用于完成信息采集、识别、加工及其传输,由这两部分软件共同支撑着整个系统的运行。
硬件系统:由井下读卡分站、隔爆电源、数据传输接口和标识卡组成,用于完成人员及车辆井下位置信息采集。
KJ278-F读卡分站:符合本安要求,安装于井下各监控点,读取周围空间的标识卡,并将读取的数据传输到上位机。KJ278-K标识卡: 人员携带或安装在移动设备上,用于移动目标的身份识别,井下读卡设备同标识卡进行无线通讯来读取信息。
KJ278-J数据传输接口:连接井下设备与监控室的计算机,完成通讯信号的转换和本安与非本安运行环境的隔离。
KDW660/19B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箱:内装备用电池,为井下设备提供稳定的不间断电源。
KJ278管理软件:实现对井下人员及设备的跟踪定位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实时显示、数据库存储、报表打印等功能。
矿用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产品简介
1.人员、车辆等监控对象的实时位置显示功能 2.图形显示功能、CAD图纸设置导入功能 3.庞大的考勤管理功能、人员轨迹动态跟踪功能 4.限制区报警功能、下井超时报警功能、超员报警功能 5.通讯报警功能 6.丰富的查询功能 7.车辆设备管理功能
8.系统联网管理功能及其WEB网页联网监控功能 9.LED大屏幕显示功能 10.系统紧急搜救与报警功能 11.系统运行情况状态报警及提示功能 12 操作权限管理功能
13.多串口监控功能、用于大型系统扩展分站数量
14.与矿用工业以太环网联网功能多串口监控功能、用于大型系统扩展分站数量
14.与矿用工业以太环网联网功能 15.双击热备份监测功能 16.单体分站测试监测功能 17.唯一行检测功能 矿用读卡分站
产品特点:以美国Ti公司MSP430系列的16位单片机为核心,集成当今最先进的微波芯片技术,并使用了国际先进的微带天线技术,使 RFID的性能相比以往的技术得到了本质的改进,彻底解决了远距离、大流量、超低功耗、高速移动的标识物的识别和数据传输等难题,同时也解决了中低频电磁波技术感应距离短、防冲突能力差的致命弱点。同时融合了:
1、加密计算与认证;
2、使用频道隔离技术,多个设备互不干扰;
3、先进的防碰撞技术,支持多标签读写等先进技术。可在较大的范围内同时快速、可靠的识别许多无线标识卡,使其具有微功率、识别率高、高抗干扰性、稳定可靠等优点。而且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巧,非常便于安装和维护。
产品简介 计术指标:
1.防爆型式:矿用本质安全型。2.额定工作电压 :DC 18V。3.工作电流:≤120mA。4.工作频率:2.4GHz±0.08GHZ 5.接收距离 :分站接收标识卡信息的距离在开阔地不小于40m。6.并发识别数量:不小于200个。7.分站存储时间:不小于2h。8.最大位移速度:不小于5m/s。9.漏读率:不大于10-4
10.传输方式:RS485,半双工,传输速率: 4800bit/s。11.传输距离:不小于10km。
数据通讯接口
产品特点:连接井下设备与监控室的计算机,完成通讯信号的转换和本安与非本安运行环境的隔离,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传输速率高等特点。产品简介
技术指标:
防爆型式:地面一般兼本质安全型。1 供电电源:额定工作电压AC 220V。
工作电流不大于60mA。输入功率16W。2 接口与计算机的传输通信口:
1)工作电压峰-峰值:12~24V。(双极性)2)传输方式:RS232,半双工。3)传输速率: 4800bit/s。4)最大传输距离:5m。3 本安侧通信口:
1)工作电压峰-峰值:5~14V。(双极性)2)工作电流峰值:≤30mA 3)传输方式:RS485,半双工,传输速率: 4800bit/s 安全帽感应式考勤机(安全帽)感应式考勤机是根据煤矿安全及考勤管理的需要,采用最先进的射频识别技术研制而成的专用设备。
HST-ARF为普通型考勤机,用于井口考勤;YJK-G(B)为防爆考勤机,用于井下考勤。与(安全帽)感应式考勤机配用的考勤卡封装在下井人员的安全帽内,考勤采用非接触方式;下井人员在上下井的过程中,经过考勤机读卡器时,便会将代表每一个人员的识别号自动读入考勤机,同时伴以声、光形式响应,前方直接显示工人的考勤识别号。
安全帽式的考勤卡不会给下井人员增加任何负担,甚至不需要特意的打卡动作,这给常需肩扛、手提各种工具材料的下井人员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安全帽式的考勤卡也限制了少数不遵守制度人员的替代打卡行为。
非接触打卡有效作用距离:≤0.5米
考勤机可以独立工作,考勤信息存储量:8000条
考勤卡编码范围:1-9999(可扩展)
考勤机可24小时连续工作,自带直流电源,交流停电时仍可维持正常工作2-4小时。
多台考勤机可以联网工作,通信距离不小于1公里。
数据由一台计算机统一处理,可按各种方式查询、统计,产生各种形式的考勤报表。
考勤机体积:50×20×26cm3
HST-F 煤矿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海斯特人脸识别考勤管理系统是我公司根据煤矿需求在国内率先开发成功煤矿专用考勤系统。本系统充分考虑了煤矿的特殊环境,当工人入井刷卡时,系统对刷卡人即时进行面部识别,可完全杜绝替考勤现象及指纹等接触式生物识别系统可造成疾病传播的弊端。目前该系统已在西山煤电、潞安集团、开滦集团等多个大型煤矿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工作环境光照度范围:0~50000Lux
即:不但可以在正常光线下使用,还可以在全黑暗和室外阳光下正常使用;
2、工作环境温度范围:-10℃~45℃,湿度40%~80%;
3、工作距离:0.5~1.2米;
4、人脸姿态角度范围:<15°;
5、个体识别通过最短时间:小于0.1s;
6、平均识别通过时间:小于1s;
7、比对方式1:1;
系统采用的便携式终端是一个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 能帮助企业实现移动人员和工作过程的实时、精确化管理。企业和组织可以轻松实现对移动外勤人员的监控、调度、考核等管理手段, 并且使订单、库存、报表等日常业务数据实时化管理, 使移动人员的工作更加高效、合理、可考。包括:销售人员, 业务员, 维修人员, 工程人员, 巡线人员, 物流人员, 理货员, 巡店员, 促销员, 市场督导, 查勘理赔员等等。
一、Android简介
数Android的意思是机器人, 它作为Google公司在07年基于Linux平台开发的一款开源手机操作系统, 一面向市场就引发了高度关注, 从07年到现在, 大量用户都成为Android操作系统的忠实粉丝。此操作系统作为首个为移动终端打造的完整的开放的移动软件, 主要由操作系统、用户界面、中间件以及应用软件组成。在众多的手机操作系统之中, Android以其出色的无线编程功能, 发挥了独特的作用。Android可以为小型电子设备创建网络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其使得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人员以及服务提供商能够不断为用户提供新的应用软件。
Android早期由Google开发, 后期由开放手机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开发。其宣称自己是第一个为移动终端打造的真正开放的和完整的移动平台。Android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的移动设备综合平台, 它的源代码是完全开放的, Android采用了软件堆层software stack, 或称软件叠层的架构, 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首先是操作系统, 其次是中间件, 最后包括关键的应用程序。
Android SDK为用户提供了开发所必须的工具以及API, 这样程序员就可以开发出在Android运行的各种应用程序。Linux内核作为基础, 在低层提供基本功能, 其余各公司根据自己需要开发不同的软件。其编写软件的程序语言为Java。此外, Google公司为了推广这一技术借以占领市场, 其与几十个公司结成了开放手机联盟。从架构图看, 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分为四个层次, 分别是Linux核心层、系统运行库层、应用程序框架层以及应用程序层。
二、系统原理及功能
系统主要基于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以及Windows平台, 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集成开发环境以及Eclipse软件, 实现了人员定位于管理的功能。系统从整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数据库、信息浏览程序、服务器信息管理程序、Android手机应用程序。其中Android手机应用程序使用TCP通信协议, 并且与服务器连接, 其功能是发送接收数据、采集人员的定位信息;服务器信息管理程序能够与Android手机进行通信, 并且把产生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 在Android手机应用程序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把数据返回给手机应用程序;信息浏览程序能够读取写入人员在地图上的地理位置, 并能够给指定人员发送信息。整个数据库由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维护。
无线移动网络是以小区 (蜂窝) 作为最小位置单位的。所以当手机处在不同的小区或在小区之间进行移动切换时, 不同的小区号便确认了手机的实际位置, 由于移动网络的小区号是全球唯一的, 所以所对应的实际地理位置也是全球唯一的。有时, 当手机距离基站位置较远时, 基站还会主动发出位置测量信号去检测手机距离基站的位置, 这种情况下定位结果便更加精确和稳定。
位置服务逐步成为移动设备的标配, 并且定位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AGPS (AssistedGPS: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结合了GPS和蜂窝基站的优势对移动设备进行定位, 相对以前单纯的GPS或基站定位而言, 能够提供范围更广, 速度更快, 更节能的高精度定位服务。当前主流Android手机上大都具备AGPS功能, 并且国内移动运营商也在移动网络侧支持该功能。
本系统共分2部分:中心管理平台和手机业务通系统。下面对该系统进行一下功能介绍:
手机端业务通系统功能:1、定位监控功能:人员安装此软件后, 实时被中心平台进行定位跟踪管理, 掌握其实时所处位置、历史行走路线等定位数据。2、日常考勤功能:可以通过业务通手机进行日常考勤;可以实现异地无线考勤 (签到或者签退) ;考勤时候位置和事件属于自动获取的数据, 人为无法更改, 避免作弊行为。3、照片上传功能:可以通过手机实时将现场的照片回传到监控中心平台并存档备查。4、资料下载功能:随时通过手机下载总部下发的文档文件等资料。5、数据查询功能:可以随时查询到总部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达的工作任务、任务完成情况等。6、工作汇报功能:随时随地将现场情况、日常工作情况通过手机上传到总部平台;内容包括文字材料、图片信息等。7、地图标注功能:随时通过手机对在地图上特殊点进行无线标注, 标注后, 手机地图及总部地图均能共享查看。8、其他定制功能:根据业务需要随时更新软件功能, 定制开发;
管理平台介绍:本平台集成人员 (车辆) 定位管理、历史轨迹回放、偏离路线报警、手机上传图片接收与查询、信息收发、任务指派、数据报表等多项管理功能。具体如下:1、定位查询功能:通过平台对人员实时定位跟踪, 对在岗在位情况实时监督。2、轨迹管理功能:对任意人员的历史行走路线进行轨迹回放查询, 可以保存至少一年内的行走路线。3、地图管理功能:在电子地图 (卫星图和平面地图) 上进行重要信息点进行标注, 根据类别不同显示不同的图标。4、区域管理功能:在地图上进行工作区域划分, 每个人对应自己负责的工作区域, 平台一目了然;同时监督工作人员进出区域的情况, 自动记录并形成工作汇总报表。5、任务管理功能:随时通过平台对工作人员进行任务派发, 并全程监控任务的执行情况;分为出发时间地点、到达时间地点、任务结束时间和地点。6、通告下发功能:随时通过平台下发通知通告等信息;下发后能够提醒管理员, 哪些人员已经阅读了通知, 哪些人没有阅读。也可以通过系统上传各类通知文件、视频文件、培训PPT等资料, 供工作人员下载。7、统计报表功能:对日常的定位轨迹、考勤、任务完成、日常工作汇报 (文字与图片) 等进行分析统计形成EXCEL报表。8、其他功能:根据客户需要进行定制。
三、应用效果
企业在外勤人员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难题:外勤人员在外的具体位置不能准确掌握, 给外勤人员下发任务无法精准明确;外勤人员在外的工作效率很低, 干私活、偷懒、乱汇报工作等情况经常发生;外勤人员的考勤管理困难, 考勤真实性很差;外勤人员无法及时的汇报客户的信息;外勤人员的费用报销高居不下。
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签到设置, 人性化的客户拜访签到设置, 既可有效管理外勤人员, 又维护了用户的个人隐私, 外勤人员可以通过签到上报拜访客户的详细信息, 系统将会根据上报时的位置及时间信息判断客户拜访的真实性, 自动生成统计报表。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任何时间范围内客户拜访的详细信息;手机打卡, 外勤人员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远程的随时随地的上下班打卡操作, 系统会根据签到的位置以及时间信息判断上班签到的合法性, 并自动生成考勤报表;实时定位, 管理者可随时定位外勤人员的当前位置, 地图给出被定位人员所在位置的标点;轨迹查看, 管理者可以随时查看所有外勤人员的历史位置资料情况, 包括定位时间点及位置, 定位人员在此采集点上传的信息;地点标注, 管理者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事先导入地图标注, 例如企业客户的位置等等;信息报表, 管理者可以随时查看所有外勤人员的历史位置资料情况, 包括定位时间点及位置, 定位人员在此采集点上传的信息;客户管理, 客户资料是企业的基本信息, 客户拜访、历史拜访、客户意向, 为企业发展运营, 市场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工作汇报, 外勤人员在外过程中, 可以通过拍照、录入信息等方式把工作资料实时的传回给系统, 同时传回去的还有当时采集图片的地理位置、时间等信息, 及时的向领导反映当日工作情况;计划管理, 外勤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安排自己的日程, 对日程进行新增、修改、查询等, 并可以设定提醒时间。
此外在系统监控端我们还可以应用以下管理功能:实时位置, 实时掌握业务员位置及周边客户情况;汇报历史, 掌握业务员外出轨迹和逐步跟踪实际运动路径;信息管理, 查看业务员主动上报的工作汇报、工作总结、客户开发信息情况;报表统计, 业务员查看标注点 (卫星) 报表、业务员查看标注点 (基站) 报表、标注点查看业务员 (卫星) 报表、标注点查看业务员 (基站) 报表、未完成任务报表、手机时间异常报表;客户标注, 查看、审核和修改业务员通过手机端程序添加的标注点、管理标注点类型;任务管理, 新建和查看派发给业务员的公司任务。任务派发的方式是向单个业务员派发位于某个标注点的某个类型的任务, 业务员可以通过手机端公司通告进行收取。
方案应用的效果:1、外勤人员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从4小时提升到8小时;2、外勤人员每天拜访客户从10个提升到15个;3、客户成交率从20%提高到40%;4、业务报销费用降低20%;
四、总结
随着手机定位管理系统的日益完善, 它已被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在未来更是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ndroid手机系统的人员定位与管理系统。并简要分析了此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实例。企业运用此系统能够较大提升人员管理效率, 节省企业运营成本。
关键词:Android操作系统人员定位,管理
参考文献
[1]郭宏志.Android应用开发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的重视与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如何准确、实时、快速履行煤矿安全监测职能,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同时如何改变目前煤矿企业对井下人员落后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已成为所有煤矿企业关心的课题。
关键词:井下人员定位、双机热备、传输平台、人员标识卡
中图分类号: TD7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000-00
1前言
近年来,为进一步整顿煤矿安全生产,国家不断加大安全监管力度,要求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不间断监测各矿井的安全状况,消除安全隐患,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此,煤矿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纷纷建设相关的配套项目。其中,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由于能够提供井下准确的人员数量和精确位置,已逐步在煤炭行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为安全管理、灾害预防以及事故救助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基础。
2系统概述
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作业人员流动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就无法确切知道他们所处的位置,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功能就在于:让我们能借助它实时了解井下人员及机车的流动情况、了解当前井下人员的准确数量及分布情况,查询任一指定下井人员当前或指定时刻所处的区域,查询任一指定人员本日或指定日期的活动踪迹。另外,作为下井人员考勤系统,统计与考核下井人员的出勤情况,可以对任一日期或指定日期段、任一指定月份,对下井人员进行下井次数、下井时间、下井班次等进行分类统计,产生人员考勤的日报表、月报表,便于考核,并能打印相关报表。可用来规范人员的活动,防止缺岗、串岗、迟到和早退,提高矿井生产效率,有效防止只考勤不下井或下井不考勤的情况,确保考勤统计数量与井下作业人员的数量完全一致。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以井下移动人员和移动设备为监测对象,主要由地面调度中心、数据传输通道、无线数据监测分站、无线编码发射器、报警装置和电源等设备组成。其中,无线编码发射器代表目标特定身份的编码信号,由数据监测分站接收、处理后,通过传输通道传至地面调度中心。地面调度中心对接收到的包括时间信息、位置信息和目标特征码的数据进行处理,形成可供用户随时查询的多种应用文件或图表,实现了对井下人员和运输车辆位置进行监测等功能,具备了多种报警方式,并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将国家监管机构、集团、矿区三级网络进行互联,实现了信息共享。
3系统组成与结构:
1、地面调度中心:
地面调度中心是对监测分站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文字、图形、图像等形式,真实表现井下作业人员的当前状态和告警信息,并且根据要求,保存历史资料和进行统计分析。
一个完善的地面调度中心主要是由数据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短信服务器、实时操作终端、打印机以及声光告警模块等组成。
当地面调度中心得到监控信息和数据时,将向数据应用服务器发出请求,数据应用服务器根据不同事务按照编制的软件进行处理,当应用服务器需要某些数据或要进行数据库操作时,就会向数据库服务器发出请求,这时数据库服务器响应,提供所需数据或完成请求操作,应用服务器得到响应完成处理向请求方发出响应,完成整个过程的处理。在这些处理过程中,数据应用服务器可以将被监控对象信息、状态实时展示在显示终端上,根据告警级别进行声光告警,并且还可以根据不同事务向短信服务器发出请求,通过手机短信向相关负责人发出有关信息,即使人在外地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WEB服务器,在权限范围内查询被监控对象的实时状态和信息,另外,地面调度中心可进行丰富的业务管理,分析和统计各项数据,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对不同管理员可设置不同的操作权限并在其使用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
2、井下部分:
以人员定位分站、动态目标识别器、人员标识卡、矿用电源箱、矿用数据传输光端机等作为井下人员信息无线检测处理的基本单元。在井下主巷道、分支巷道和监测点等区域采用人员定位分站+矿用本安电源+动态目标识别器+矿用数据传输光端机的连接方式,与矿井工业以太网的交换机相连接,组网灵活、方便,同时可与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并网运行。
3、传输平台: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以工业以太环网(GEPON网)作为信息传输平台。各监测分站采用标准485通信方式,在井下建成环网以后,可直接通过GEPON环网传输数据与信息。
GEPON(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是千兆无源光纤网络,采用点到多点网络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基于高速以太网平台和 TDM时分 MAC媒体访问控制方式,并能提供多种综合业务的宽带接入技术。其主要特点是成本低,带宽可动态分配,系统稳定,易于安装维护,故障率低,组网灵活,易于扩展, 适合于综合传输视频、数据、语音等信息。
主要技术参数
主干网络通信速率:1000Mbps;
主干网络传输距离:15km;
网络节点数:单台OLT支持4个环网,40个节点;
网络节点通信速率:10-100Mbps可调;
线路冗余切换时间:小于100mS。
4、数据库备份:
对于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软件部分来说数据库是十分重要的,一旦数据库出现问题造成数据丢失,将使整个系统瘫痪,无法运行。目前,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安装的数据库,一般采用Sql Server 或Oracle等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完备的数据库备份策略,对于发生自然灾害(如:火灾、水灾等)、病毒攻击、人为操作失误等造成的系统瘫痪,可以通过备份的数据迅速还原数据库,使系统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数据库备份一般采取本机备份和异地备份,即在数据库服务器本机上进行数据自动备份,然后再将备份好的文件定期自动拷贝到其它地方的某一台计算机上,这样,系统数据库的备份策略将是十分完善和可靠的。
4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遵循的基本设计原则:
4.1先进性、成熟性
使用先进、成熟、实用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使得整个系统既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又能适应未来的发展。
4.2可靠性、安全性
实时监控的不间断性,决定了在设计中必须考虑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因此,系统在硬件选型、线路、支撑环境及结构上都选用了高质量的材料,并采用了先进的防火墙技术,以确保安装的监控主机、分站、接收器、发射器与布线系统,能适应煤矿井下高温、高湿、瓦斯等严格的工作环境,实现了系统稳定。
4.3易操作性
以易于使用的图形人机界面功能,为信息共享与交流、信息资源查询与检索等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4.4实时性
分站接收的信息和监控主机显示都能快速反映,充分满足实时性的需求。
4.5完整性
提供与各种外界系统通信的功能,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并充分利用在整体系统的运作上。
4.6互联性和扩展性
充分考虑将来需求的空间,所提供的系统平台与技术充分配合,满足未来功能及扩充项目的需求,以避免将来重复的投资。标准化、结构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贯彻始终,奠定了系统开放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基础。
5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5.1 报警功能:
对于指定的禁区,如果有人员进入,实时报警,并将报警信息以语音提示、弹出窗口等方式显示,并显示进入禁区的人员信息,对于井下矿工的求救报警,除了以上提示外,在采掘平面图或巷道布置平面图上能切换到求救人员的位置,并且闪烁;通过设定相应工种的下井时间,对超过时间的人員发出报警,并调出相关人员的信息。
5.2 人员轨迹和信息查询功能:
可查询当前井下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查找任一指定井下人员在某个时间段内的活动轨迹,并在图中画出实际的行走轨迹;选定某一区域,可获得当前该区域的人员信息,选定某一无线读卡器,可获得经过无线读卡器的人员信息和时间,以及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每月下井次数、下井时间、每天下井情况等信息。
5.3 丰富的地图功能:
具有放大、缩小、移动、标尺测距、视野控制、中心移动、图层控制、地图打印等功能。具有矢量图管理功能,能够对工程图进行矢量化和矢量图属性编辑功能,具有放大、缩小和移动功能,并能在矢量图上定位并显示人员的准确位置和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单位、职务、通讯电话…)。能对入井人员信息按照工作单位、职务、工种等情况进行分类检索和报表打印输出。
5.4 紧急求救功能:
发生紧急事件时,通过矿工配带的无线编码器可主动发出求救信号,及时、准确地发现紧急情况,同时系统提供最佳逃生路线,最大程度上保证救援工作的及时性。
5.5 人员搜救功能:
遇到灾变等严重情况时,首先利用监测中心站最新的位置信息发现遇险人员的大致地点,然后利用手持的无线搜救仪去寻找定位卡,精确的寻找遇险人员位置。这样极大的方便了人员搜救,使遇险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5.6 完善的考勤功能:
可与地面考勤系统互联,用来规范人员的活动,防止缺岗、串岗、迟到和早退,在实际运用中,提高了矿井生产效率,有效防止了只考勤不下井的情况,能分类统计,产生考勤日报表、月报表,便于考核,并能导出多种格式的报表数据,方便存储归档,确保了井下作业人员的出勤率。
6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技术特点
1、设备适应性强、无阻碍通过:
能对煤矿巷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识别无盲区、信号穿透力强、安全保密性能高、对人体无电磁污染、环境适应性强、可同时识别多人,通行方式无限制,允许多人“成群接队"、“成组成群”通过,通过时不用作任何操作,无阻碍通过,不影响井下人员的正常通行和正常作业;
2、结构简单、可扩展性强、维护方便:
系统采用四级模式,专用动态目标识别器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配置,并可随开拓进度随时扩容,配置分站及动态目标识别器越多定位区域越多,人员定位的位置越准确;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管理、维护方便;
3、设备可复用,减少投资:
人员定位系统网络可以和原有的安全监测系统共网复用,减少用户投资;也可以在人员定位系统网络中加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构成多功能的综合监测系统。
7结束语
近几年,通过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煤炭行业的不断推广与应用,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人员定位系统在煤矿应用中的重要性,该系统通过多硬件集成,特定软件辅助,组成了一个功能强大又结合生产实际需求的管理平台,提高了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了资源共享,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为矿井的抢险救灾与安全救护,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信息。事实证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当今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充要条件,属于安全生产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 《工矿自动化 》2010年第4期 祁南煤矿人员安全监测系统的改造 汪彦峰
【人员定位管理方案】推荐阅读:
媒体定位方案07-28
房地产策划定位方案06-12
现场管理者角色定位06-19
企业管理系统市场定位09-08
信贷车辆GPS定位系统解决方案09-09
定位心得体会06-02
骨髓穿刺定位研究07-14
正确定位纳税评估07-25
找准定位作文09-07
财务的战略定位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