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环境创设心得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班环境创设心得(共8篇)

小班环境创设心得 篇1

亲切的环境:由于小班孩子小,他们对成人有强烈的依恋,需要成人给予心理上的抚慰和关心。因此,教师言谈举止,面部表情都要亲切、体贴,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给予孩子精神上鼓励,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如:亲亲孩子、抱抱孩子、摸摸孩子、多给孩子微笑等,使他们在一种亲切的环境中成长、游戏。

轻轻的环境:轻声的教学,柔软的讲话,会使小班的幼儿感到很舒服,安静的环境能使幼儿学会减少噪音,尽量不干扰别人的活动,这是一种精神环境的培养。

安全的环境:由于小班孩子自控能力差,而且缺少生活经验,因此,我们要创设一个安全的环境,对他们经常活动的地方要做适当的软化处理,如:活动区地面铺上软软的垫子。而是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的安全环境。

开放的环境:教室中的各种玩具材料,我们都放在开放式的玩具橱内,让幼儿一目了然。孩子可以自由取入所见的一切玩具,并能玩完后摆放整齐。

生活化的环境: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大多是伴随着动作而进行的,他的生活经验大多来自个体的周围的生活。因此真实、自然的生活环境易贴近幼儿,较能挖掘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推动幼儿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自理能力的发展。如:在培养幼儿自己学着折衣服、挂衣服活动中,我们创设“娃娃家”的生活化环境区,幼儿每天把自己脱下的衣服折(挂)放在衣服架上,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与家庭相似的环境,让幼儿在挂挂、折折中提高拉拉练,扣纽扣,折叠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环境创设心得 篇2

本学期,针对小班孩子的发展需要和班级格局的特点,我们设计、创设了多元化的班级环境,利用了所有的空间资源,将走廊、门厅、拐角、水管柱、橱柜门等角落都创设成幼儿可看可玩的墙面、区角。

一、生活活动中创情景化的环境

小班幼儿直观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很多行为和技能的习得都需要直观的演示和情景的渲染,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为孩子创设了练习扣纽扣、喂小动物吃饭、给娃娃穿衣等情景化生活环境,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进行生活能力的训练。同时,我们还利用浅显易懂的儿歌,并与图示相结合,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练习。比如在折叠衣服时我们编了这样的儿歌:“一扇小门关起来,两扇小门关起来,两只小手抱一抱,小小头点一下,小小腰弯一下,看,我的衣服多整齐!”在穿衣服时我们利用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拗吱拗上房子。”在类似的生活活动中我们也将许多的儿歌渗透其中,如吃饭、洗手、穿鞋、收玩具等。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生活技能,有效地培养了自理能力。

二、游戏活动中创设有弹性的环境

(一)弹性的游戏时间

我们在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时间,保证幼儿有合适的玩具和活动材料后让幼儿自由结伴游戏活动,幼儿可以自己掌握游戏的时间,对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投入较多的时间。以幼儿早上的点心和游戏为例,我们有时候在幼儿游戏的同时发放点心,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活动,满足自身的需求,这体现了幼儿园的活动是以幼儿的发展为主题而进行的。又如,一个在“娃娃家”做“妈妈”的孩子喂饱了“娃娃”,“妈妈”自己也要吃饭去了,她就可以以这个角色去取放点心。这样不仅能够改善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还可以减少以往集体进餐用点时等待的时间,保证幼儿活动的足够时间。另外,在每一天的互动活动中,幼儿在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时,教师也能予以时间上的保证,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选择连续几天在某一区域中活动。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机会使幼儿潜意识地逐步学会分配、利用、调整时间,提高安排时间的能力。

(二)弹性的游戏材料

我们所投放的材料都是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较新颖、色彩较鲜亮的玩具。这些东西会给他们带来视觉上的欢乐享受,因而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在“BOB咖啡厅”游戏中,所有的西餐点心材料都是逼真又容易制作的,所用的材料是皱纹纸、泡沫、蛋糕盒等幼儿收集到的废旧材料,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还能进行西餐的制作和加工,既锻炼了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又为游戏增添了一定色彩,优化了游戏效果。

三、教学活动中创设体验性环境

(一)利用情境设置实现教育活动的互动性

情境的创设是由孩子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他们好奇、好动,认识活动主要是依据感觉、动作和表象进行的,易受外界干扰。我们应尽量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身心发展的需要来创设他们的活动环境。这些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最大限度地投入与参与情境,发挥主动性,并和活动情景产生互动效应。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主题墙中,我们制作了一棵大大的“班级树”,为每个幼儿制作了一只小书包挂在树上,并把孩子的照片粘贴在书包上,同时,书包的立体效果还能承载幼儿制作的各类美术手工作品,通过透明的效果将作品美观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起到了很好的点睛作用,既耐看又实用。我们还设置了主题展示墙,利用花盆结果的形式来呈现每次主题活动成果。将娃娃家游戏区布置成一串小车,孩子们在“鸡妈妈”的带领下高兴地前进。这样有效地为幼儿创设了情境性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参与更多的活动,满足他们在不同领域中的需求。

(二)利用情境中的可爱形象真实地凸显教育活动

小班年龄阶段孩子的活动是不能脱离情境的,他们需要在成人的不断提示和启发下才能展开游戏,创设活动情景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想象,用孩子的话来说,就是“假装”,使他们的活动进行得更加绘声绘色。如在活动室的门框上站着许多色彩艳丽的“蔬菜娃娃”,正向小朋友们招手,幼儿们既乐意与“蔬菜娃娃”做朋友,同时这些鲜艳色彩也有助于他们增进食欲。我们还利用“火车向上开”的卡通形象,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活动情绪,既加强了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又有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培养合作精神。

另外,我们班还以向日葵为主要创设元素,利用向日葵阳光的形象及网状简单明了的线条,布置在我班的走廊梁柱、橱门、评比角等区角中,尽量做到时时有感染、处处有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孩子们像向日葵一样笑得灿烂并富有朝气。同时,我们还将幼儿的作品陈列在其中,丰富和美化各区的环境,使其更具有立体感。

(三)教育活动与情境性环境相结合

环境的最终意义就是为幼儿服务,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服务。本着这个目标,我们在教育活动实施的同时,尽量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如在主题活动“我喜欢”中,我们利用“小母鸡插卡”的环境与教育活动互动,在活动的实施中,幼儿能在这个区角中利用插卡进行讨论,而且插卡可以不断地更换,有效地增加了信息量,幼儿兴趣很浓厚,主题活动成效显著。此外,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作品的陈列、延伸活动与环境的互动、主题活动开展与环境相结合等环节中均合理地利用了环境,使环境真正有效地为教育活动服务。

小班生活环境创设例说 篇3

照片标记

为了帮助幼儿找到自己的物品,教师往往会在物品上或摆放处贴上幼儿的姓名、学号或编号,也有的教师会贴上不同的小动物贴纸以示区分。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幼儿分辨不出自己的物品。这是因为成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幼儿可以认识和区别这些标识。然而对大多数三岁幼儿来说,很多数字他们还不认识,也不能清晰地辨識代表自己的小动物,更不要说找名字了。分析幼儿的认知特点后,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以幼儿的照片代替数字和动物贴纸,这样,幼儿很容易就找到自己的物品了,他们还能通过看照片尽快熟悉班里的同伴。

写真流程图

学习洗手、漱口、刷牙等是小班生活教育的内容。许多教师是通过亲身示范、讲故事、念儿歌等形式教幼儿掌握洗手等方法的,我们发现有一种做法效果更好。我们用相机把幼儿洗手、漱口、刷牙时的情景拍下来,每个幼儿都有镜头,分别代表其中一个步骤,然后我们按流程把照片排好,贴在盥洗池的墙面上。这样,幼儿就可以边看照片上的提示步骤边模仿学习了。这种方式生动形象,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由于照片上的人物都是幼儿熟悉的同伴,甚至还有自己,所以他们很自豪,也非常乐于模仿学习。

每人一对小脚印

在让小班幼儿学习排队时,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在地上粘贴一对小脚印,让排头的幼儿站在脚印上,其他幼儿依次排在他后面。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幼儿总是抢着踩小脚印,后面的幼儿也排得歪歪扭扭,常常需要教师帮助他们一一排好。如何做到既满足幼儿的需要,又解放教师呢?其实,我们只要稍作改进,在排队的地方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对前后间距合适的小脚印就可以了。这样,教师在组织排队时只要说:“每个人都去找一对小脚印做朋友吧!”幼儿就会自己去找小脚印站好,队伍很快就能排好。

两格卷筒纸

小班幼儿刚入园我们就提醒女孩子小便后要学习用卷筒纸轻轻擦拭。但是使用多少卷筒纸比较合适呢?对此,小班幼儿很难把握,常常用掉很多纸。我们发现一般情况下使用两格卷筒纸就可以了。那么怎样让幼儿明白两格到底是多长呢?我们画了一个女孩子的人像贴在墙上,然后在人像旁画上和实际长度相同的两格卷筒纸。幼儿只要一比较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两格有多长了。这样的环境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幼儿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

小班班级环境创设计划 篇4

幼儿园的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够向幼儿展示各种各样的知识,提供直观而生动的形象,容易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们将从主题环境、区角环境、走廊环境以及家长园这几个方面来创设班级环境,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尽可能的提供各种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

本学期环境创设主要分主题活动环境、区角活动环境的创设以及家长园地的创设.本学期有五个主题活动,分别为:《我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里朋友多》、《小小的我》、《寒冷的冬天》、《快要过年啦》。主题环境是根据我们主题的实施而变化的。在每一个主题开始时,老师、孩子、家长都会一起收集资料,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把直观、生动、形象的资料布置在主题墙上,供幼儿欣赏和自由讨论,并从中获取知识,激发探索的欲望。在活动中,我们也会把孩子的作品,如剪纸、绘画等布置在主题上,让幼儿欣赏、学习,不仅促进了幼儿间的感情,还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当然,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美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身心愉悦。

一、主题环境的创设

主题墙饰的创设中要努力调动幼儿的“三性”,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有效的调动幼儿的性质,关键在于幼儿真正成为墙饰的创造着和设计着。在创设主题墙饰中我们注重幼儿自己动手创作,亲身体验,这有利于拓展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自我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求知欲,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第一个主题《我上幼儿园了》

1.创设“我爱我的幼儿园”的主题墙,为幼儿建立成长档案,张贴幼儿照片,以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归属感。

2.在走廊的墙面上布置“我和老师做朋友”的主题墙,拍摄幼儿在园和老师、朋友一起快乐生活的、游戏的照片张贴。

3.设置“我是好宝宝”的评比栏,表现好的幼儿就在评比栏上贴上小星星或小红花贴纸,鼓励幼儿争做好宝宝。

4.准备几套相同的标志,贴在室内的相应位置,如:毛巾架、杯子柜等。

5.收集一些一些如何帮助幼儿度过分离焦虑期的相关资料粘贴在家园栏中,帮助和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孩子的入园适应工作。

第二个主题《幼儿园里朋友多》

1.师幼共同创设“幼儿园里朋友多”的主题墙,可用废旧材料做成幼儿园的房子、小山坡、小树林、和篱笆,为幼儿呈现一幅许多朋友在幼儿园的快乐情景。

2.设置“班级生日榜”或“生日大揭秘”,供幼儿张贴小照片,了解自己和好朋友的生日。

4.请家长帮助幼儿一起收集日历,供幼儿做生日记录。

第三个主题《小小的我》

1.创设“我的名字”主题墙。收集幼儿照片贴在墙上,配上名字,幼儿可以相互介绍自己的照片和名字。

2.收集小手做事的照片,如拿筷子、画画、剪纸等,布置成一面“有用的小手”墙面,幼儿在照片的周围印上小手印。

3.在洗手的地方张贴男孩、女孩的标志,幼儿按标志入厕。

第四个主题《寒冷的冬天》

1.创设“冬天来了”主题墙。在一面蓝色背景中张贴体格大雪娃娃,创设冬天大雪丰富的主题墙面,使幼儿用手指点雪花,参与到班级主题环境布置中,体验合作的成功和喜悦。

2.在家园互动栏内张贴冬天御寒的信息,提醒家长配合帮助幼儿收集抵御寒冬的方法及幼儿主动参与取暖的照片。

第五个主题《快要过年啦》

1.创设“过年了”主题墙面。师幼共同收集红包、春联、灯笼,贴在主题墙上;幼儿用涂色、粘贴等技能装饰新年服饰。

2.用长方形的彩色纸粘贴成小圈做成的彩链、拉花和鞭炮装饰活动室。

3.收集幼儿过年照的各种照片以及过年的相关资料张贴在家园栏中。

二、区角的环境创设

区角环境创设的五个区域:娃娃家、玩具区、结构区、科学区、益智区、美工区、自然角。首先,我们将以形状标记来设计一个总进区牌,让幼儿通过总进区角进行游戏,当然在选择进区牌的同时幼儿要知道自己玩的是什么区域。此外,我们会按照总进区牌的形状标记来区分各个区角游戏。其次,在每个区角我们会设计幼儿游戏的规则,以便孩子们能更好的进行游戏。再次,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来投放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和主题相结合,随着主题的改变而适当的增减材料。

第一个主题《我上幼儿园了》

区角创设:设置适合小班年龄特点和主题特点的区角。如自然角(师幼共同提供当地当季的各类植物和鱼。龟等小动物)娃娃家(提供布娃娃、烹饪用具、餐具、朔料食物等用具)、角色区(提供多种道具和材料)、结构区(提供各种朔料插玩具、积木)、玩具区(摆放孩子从家中带来的自己喜欢的各种玩具)等

第二个主题《幼儿园里朋友多》

区角创设:更换区角的材料。如“娃娃家”中设置“电话”;语言区创设“幼儿园里有谁”语言游戏的背景及操作材料,故事《下雨的时候》、儿歌《见面歌》的头饰和纸偶,师幼从家中带来与同伴分享的图书;美工区提供折、剪、贴的各种材料;科学区提供好朋友排队的材料。

第三个主题《小小的我》

区角创设:更换区角的材料。娃娃家提供带纽扣的衣服、裤子、帽子,幼儿帮助布娃娃穿衣服、扣纽扣等,促进小肌肉的发展;语言区提供五官歌谣和各种手偶,幼儿动手操作和表演;益智区提供喂小动物、穿珠子、夹夹子等材料。

第四个主题《寒冷的冬天》

区角创设:更换区角的材料。娃娃家提供幼儿小时候的衣服、围巾、手套等保暖物品;美工区让幼儿手指点画,手工制作;科学区张贴各种冰雪形态的图片,提供冰、雪,供幼儿进行探索。

第五个主题《快要过年啦》

区角创设:更换区角的材料。娃娃家摆上幼儿自己制作的糖果,请娃娃共同分享糖果,和娃娃一起过新年;美工区提供各种操作材料,如裁好的制作糖果的糖纸和废旧报纸,制作鞭炮的炮筒和绳子,制作彩链的彩条和浆糊,没有颜色的灯笼供幼儿涂色等。

三、走廊周围环境

根据班级的主题墙开来进行了布置走廊

(1)走廊墙装饰是以幼儿的作品为主,内容紧扣班级剪纸课题方面的或是美术活动方面的作品。

(2)走廊吊饰主要是将方形与菱形KT板镂空的KT板上可以放上幼儿的美术作品或者是班级剪纸作品,也可以是老师或是画家的作品。

(3)在走廊上的圆柱,我们张贴关于植物的作品,比如我们老师可以事先画好花朵或者大树,让幼儿用蛋壳粘上去。然后做成一幅幅作品等等。

四、家长园地的创设。

在家长园地墙饰的布置中,可以布置两个可爱的小宝宝,左上角有漂亮的彩虹,四周用各种不同的卡纸条粘贴在上面。在家长园地上,我们设计了五个版块:一周活动计划、明星宝宝、保健育儿知识、表扬栏、每周一歌。其中育儿知识是一月一换,一周活动计划、明星宝宝、表扬栏、每周一歌四个版快是一周一换,主题说明以主题实施时间而跟换。

以上就是对于本班环境布置的设想,请各位老师多提建议。谢谢!

如何创设适合托小班的教学环境? 篇5

一、贴近托小班孩子年龄特点进行环境布置

小班环境创设的特点:托小班幼儿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认知发展和经验积累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环境和事物的模仿、摆弄。《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营造与家庭氛围类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这是托小班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1、从色彩和造型方面:大色块、可爱的动物造型

选择色彩鲜艳、可爱的动物造型,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

对于刚刚入园的托小班的孩子来说,无意注意是占主要地位的。所以,那些鲜艳、饱和的色彩能够抓住孩子的目光。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考虑环境创设的色彩搭配方面尽量选择红、黄、蓝、绿这些能为年龄小的幼儿所认识所接受的大色块,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有种童话城堡般的视觉感受。

可爱夸张的动物造型,更为孩子们所爱不释手。结合这一特点,我在选择环境造型方面就多以幼儿所熟悉的小兔、小鸡、小狗等动物为主,当孩子们看到这些惹人喜爱的动物时,情不自禁的融入活动中。

2、从内容方面:结合主题、结合幼儿身边熟悉的人和环境、结合评比、结合家园互动、结合幼儿的心理去创设、结合幼儿喜欢动,喜欢摆弄的年龄特点去创设。

结合主题方面去创设: 环境设置不是天马行空而来的,它是围绕教师根据《纲要》预设的教学目标,以预设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一个教学主题为主线展现的。其目的是引起幼儿对教师认同为有价值的预设内容产生探索的兴趣。例如:我们班上学期是围绕“快乐的家”去创设,我们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有温馨家园的感觉的环境,这个学期我们是以“春天的植物与动物”为主线,我们就把整个活动室变成了一个春的世界。

结合幼儿身边的熟悉的人和环境,同时结合幼儿“情感满足”的年龄特点,我们在环境布置上可以渗透爱家、爱园的内容,激发幼儿爱家、爱爸爸妈妈、爱园、爱老师的情感,也可以渗透一些礼貌教育。鼓励他们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大胆向老师问好。

结合评比去创设: 环境的创设并非指单一的教学主题整合环境,《纲要》里面明确指出,一些非教学主题的内容,例如必须要让幼儿习得的生活技能、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内容,在环境设置上也必不可少。如,“比比谁进步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内容的设置,这些创设对激发幼儿自信、好学、上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合家园互动去创设: 家园互动的环境,其目的是让环境创设的资源更丰富,同时也是家长与老师、与幼儿之间的“对话”,使家长关注教育,参与教育,促成教育策略,达成教育共识。每个教学进程,通过环境让家长清楚了解,通过让家长收集资料,使家长参与进去,通过和幼儿、和老师的信息反馈,达成教育一致性。例如“春天里的小动物”主题活动,首先,家长在班环境布置中已经一目了然了,其次,老师再发给家长调查表,让家长观察、询问、记录幼儿最喜欢的小动物,并把各种动物的图片和幼儿一起剪贴回来,在环境中展示,使家长关注教学进程,配合丰富教育资源。

结合幼儿心理去创设: 托小班的幼儿来园的时间不长,很多孩子表现出种种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如焦虑、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等。这些都向我们透露着一个信息:他们正处在心理的冲击中,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对托小班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我们为孩子创设了“开心与不开心”的操作环境。孩子们每天回来都会去摆弄一下自己的照片,如果开心的话就把照片放在开心娃娃哪里,如果自己不开心了,就把照片放在不开心娃娃哪边。孩子们会互相关心,看到有不开心的小伙伴时,大家都会去问问今天为什么他会不开心,不开心的孩子也会拿起小麦克风,拿起小电话和小伙伴聊聊自己为什么不开心。老师看到了也能马上跟进,去了解去安抚,解开他们的心结。到了下午,也会去关心这些孩子,问问他们今天开心了没有,引导他们把照片放回开心娃娃哪边。

结合幼儿园喜欢动喜欢摆弄的年龄特点去创设: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模仿、摆弄、看到墙上的东西都要去搞搞、摸摸,我们为了满足孩子的这一特点,创设的环境是能动的,能让孩子摆弄的。

二、托小班活动室区(角)的设置: 在活动室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角,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幼儿发展的差异性,更体现以幼儿为发展主体,从而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贯彻《纲要》“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的精神。但设置哪些区角呢?是否老师想到的就是幼儿需要的呢?我们也是按照幼儿年龄特点、结合教学需要设置活动区角的,而且区角内容是弹性的可变的。

托小班的区角设置是突出家的温馨的感觉,以幼儿独立进行各种生活技能训练内容为主,结合相关的教学主题进行创设。

1、必须有的区角:娃娃家、动手区、美工区、扮演区。

娃娃家: 托小班年龄的孩子,他们有独特的年龄特征,情绪不稳定,依恋亲人,自我中心倾向明显。我们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为幼儿创设了娃娃家。在娃娃家的区角里面,我们还投放了孩子们喜欢的各种小餐具、小食物、大娃娃、娃娃穿的服装等等,有些是成品,有些是自制品。孩子们喜欢玩娃娃家,在游戏中他们的生活经验得到延续,小手肌肉得到发展,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社会性、情感也得到了培养。游戏中,孩子有一种家的感觉,宽松、温馨,使孩子乐在其中。

动手区: 动手区对托小班的幼儿来说也很重要的。孩子们能在这宽松、安全、自由的环境中在玩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得到发展。例如:我们会根据孩子的近期需要为孩子创设一些个性化的动手区角,里面投放一些有针对性的操作材料,例如:我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弱,我就为孩子去投放一些给小动物喂食、给小动物穿衣服、夹衣服、穿花、扣纽扣等游戏材料,让孩子在动手纽、夹、喂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他们的生活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美工区: 粘贴、撕纸、折纸、滚珠画、玩颜色等游戏都是托小班孩子所喜爱的美工游戏,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道具,供孩子操作、摆弄、拼贴、尝试,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操作,满足了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需要,使他们学会主动地学习。同时,幼儿小手肌肉也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在“小图形”这一主题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帮助图形娃娃穿衣服的操作游戏。小朋友们能用不同的材料去帮小图形宝宝穿上各种各样的衣服,有粘贴的衣服、有撕贴的衣服、有涂色的衣服、有滚珠涂色的衣服„„操作中,孩子的美感得到了发展,他们的小手肌肉也在玩中得到了发展。

扮演区: 在托小班内创设扮演区也是必要的。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创造性和语言能力得到结合与发展。例如:本月的故事学习“三只蝴蝶”,我们在日常通过故事牒、dvd、网上视频故事等让孩子们逐步熟悉这个故事的情节与对话。并同步地在扮演区角中投放了与故事有关的操作材料、头饰等等,活动时孩子们的表演欲很浓,他们一看到哪些头饰就戴上进行自发表演,有的小朋友还会自己创编一些对话情节,可爱极了!就这样,在活动中,能力强的孩子带动能力较弱的孩子,逐步的,孩子们都去尝试也慢慢地得到了发展。而他们的创造性和语言能力也得到结合与发展。

2、随着教学目标和孩子发展需要,结合五大领域的区(角)设置:科学区、阅读区、语言区、益智区。这样就要根据当时的需要去创设。

三、托小班区角材料的投放

1、尽量满足人手一份:托小班年龄的孩子由于他们的年龄所限制,他们只会玩自己的一篮玩具,很少去与别人合作玩,所以区角材料的投放就应该是要满足孩子们的这一个要求,让他们一个人一小篮玩具,坐在位置上玩。这样,孩子们就会很专注地玩自己手上的东西,也会逐步懂得去管理好自己的一篮玩具。

2、安全、易于取放: 安全性:我们投放的区角材料应该要大一点的,不要太小,太小的游戏材料小朋友们操作起来欠安全。

易于取放:在区角的设置中,我们还充分考虑到环境的隐性作用,让环境会“说话”,以此来培养托小班幼儿良好的习惯。我们为每一份活动材料都设置了一个“家”,在每份材料的筐上和放筐的“家”里都贴上了幼儿十分喜欢的卡通图案,这样每次幼儿,都能按照筐上的图案找到相应的家,养成了良好的收拾习惯。

3、由易到难、从浅到深的投放: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最近教育发展目标以及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并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从浅到深,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保持新鲜感。例如投放游戏材料—— “小动物喂食”,我根据本班孩子刚来幼儿园,不愿自己吃饭总是有等喂这一现象,投放了该游戏材料。刚开始我们选择了孩子熟悉的小动物,如小猫、小狗、小鸡等等,我们为孩子们投放的食物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木珠,孩子们就很有兴趣地在摆弄在喂食,喂了几天,孩子们就开始厌倦了,把珠子乱掉乱放的。我们又尝试剪一些不同颜色的皱纸,鼓励他们用团圆用搓的方法去搓一些不同颜色的小食物(有粒状的,有长条状的)让孩子们去喂小动物;有不同形状的食物,有不同质感的食物,喂的时候有一些是容易喂的,有一些是难喂一点的,孩子们游戏的兴趣又回来了。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把这些动物喜欢吃的食物,鱼、肉骨头、米粒来进行一一对应的喂食,使孩子在不断变化材料中循序渐进得到发展。

又例如:我为孩子们创设的扣纽扣的游戏材料,我在小朋友收集回来的衣服上缝了一些大的纽扣,又为他们剪裁了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大大小小的纽扣,鼓励孩子学习扣纽扣,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喜欢玩,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就开始不感兴趣了。这时我又结合了本班培养孩子自己穿脱衣服的近期教育目标,在小朋友的玩具篮里放了一些小娃娃,请小朋友们帮助小娃娃穿脱衣服,也可以练习扣纽扣,锻炼孩子的小肌肉群。这样,小朋友的操作兴趣又回来了,他们兴致勃勃地为小娃娃穿脱衣服,帮助小娃娃扣纽扣,玩得真高兴。这些游戏材料的创设和不断的调整,既让孩子们专注了游戏也在常规方面培养了孩子,让孩子们懂得不随意乱扔东西,要爱护游戏材料,懂得收拾和整理。

另外,创设良好的区角环境,区角游戏材料投放适宜、适度很重要。太多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太少,孩子之间会争吵、打闹。一物多用、适度的材料可以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托小班环境的调整与更新

1、环境布置的更新 ?墙饰的更新: ★ 根据教学主题的进度去更新:例如“教学主题——快乐的家”,我班刚开学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刚进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环境不熟悉,有一种陌生感,我就在娃娃家的活动墙上创设了“我的一家子”的墙饰,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这一墙饰,每天都来看看,这样的环境创设有效的减少了孩子们对幼儿园的陌生感。随着教学进度的发展,为了发展孩子的语言,我作了一些更新调整。在照片上围上了一个个小小的画框。我们为孩子们投放了许多孩子们喜爱和熟悉的卡通图案,形象生动有趣、色彩鲜艳,让孩子们自由取拿用水粘的方法去装饰画框,还鼓励孩子们一边装饰一边大胆地说说“我把**送给谁”小朋友还向同伴们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促进了同伴之间的交流。

★ 根据孩子的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去更新:例如:本班孩子没有喝水意识,老是忘记喝水,要老师提醒。根据这一情况,我创设了一个有针对性的喝水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喝水常规。我用简单的方法设置了“今天喝了几杯水”这一环境,小朋友们每次喝了一杯水都会去自己奖励自己一朵花。这样不但有效地改善了本班孩子的喝水状况,也更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哪种自我管理的意识。孩子的自觉性得到提升。老师也可以通过孩子的插花来检测到每个孩子的喝水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吊饰的更新:可围绕幼儿近期的作品——孩子的一些美劳作业,老师加以装饰,整理做成吊饰,丰富活动室。

2、区角的调整与材料的更新

?托小班的区(角)以稳定为主,除非孩子实在不喜欢玩,或者观察到布局不适宜,这样就需要调整与更新。

?材料必须贴近近期的教学目标去更新

材料的投放必须贴近近期的教学目标并设置高中低不同的水平便于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去探索去发现和学习。就以认识图形的环境创设为例,我第一周为孩子投放的是三种图形:“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也为孩子们准备了许多和这些图形差不多的物品图片,让孩子们欣赏。孩子们在游戏的中找图形,在找的过程中认识了也基本掌握了这三种图形的特点,能正确地分辨出这三种图形。在掌握这三种图形的同时,我们同时渗透了图形儿歌,并鼓励孩子们看着一些物品和这三个图形差不多的图片自己说一句话或者编一句儿歌。很多孩子在掌握了图形特征后就能很快地说出一句不同的儿歌,他们的语言发展了,同时图形也掌握了。第二周,我为孩子们投放的材料是给图形宝宝找家。这时,我们的区域里,活动室的墙面上都同时丰富起来。小朋友们能在不同的游戏中去探索学习。在美术材料投放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了,能结合第一周的活动投放了一些粘贴游戏材料和涂色游戏材料。小朋友在活动中帮助图形娃娃穿衣服,他们的粘贴和涂色的技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又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各种图形的认识。他们可以一边帮图形宝宝穿衣服一边朗读他们编的儿歌,孩子们的语言又进一步的得到了发展。到了第三、第四周,我们又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例如引导孩子认识分辨大小图形并尝试归类摆放,认识看图形标记,按标记图尝试排序,制作图形娃娃头饰,放在扮演区角里进行儿歌表演等等。

小班环境创设心得 篇6

程磊 08-06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主题活动目标创设的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有效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合、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是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体现,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能力自主、宽松、愉悦的学习,幼儿进行的是自发的学习,他们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互动作用。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创设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环境呢?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选择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造型,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无意注意是占主要地位的。所以,那些鲜艳、饱和的色彩能够抓住孩子的目光。针对这一现象,在考虑区域环境的色彩搭配方面尽量选择红、黄、蓝、绿这些为小班年龄幼儿所认识、所接受的大色块,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有种童话城堡般的视觉感受。

例如在“春天”主题活动中,我选用了嫩绿色的基调制作了一个“春姑娘”,使教室一下子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立即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每天都会认真的为春姑娘的绿裙子“锦上添花”,还会洋洋得意的向同伴介绍自己为春姑娘做了一朵什么颜色的小花。

在“夏天真热呀”主题活动中,我用蓝色制作了一把古色古香的大扇子,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夏天来了”。孩子们在这把大扇子下,用他们灵巧的小手或用彩纸折,或用蜡笔画,或用雪花片搭出了一把把可爱的小扇子。

可爱夸张的卡通动物造型,更为孩子们所爱不释手。结合这一特点,在选择区域环境内操作材料的造型方面多以小班年龄幼儿所熟悉的小兔、小熊、小青蛙等动物为主要造型,当孩子们看到这些惹人喜爱的动物时,情不自禁的就去投入区角游戏的活动中去。

在主题活动“熊的故事”中,我制作了可爱的“小熊一家”。小朋友可以在家里用吸管为熊爸爸做一条漂亮的领带,为熊妈妈烫卷卷的头发,给熊宝宝可爱的蝴蝶结贴上美丽的图案、花纹。

在“打电话”的活动中,我在版面上绘画了可爱的小动物的造型。孩子们会很认真的将他们折好的电话送给这些“朋友”,还会和他们通过“电话”说悄悄话呢!

二、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游戏化情景强的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尤其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而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然而,在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老师选择的游戏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熟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娃娃家”中,我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温馨的“家”:桌椅、沙发、小床、梳妆台、煤气灶……活脱脱地环境让孩子们觉得这里就是娃娃的家,他们就是娃娃的爸爸和妈妈。他们很乐意在里面抱抱娃娃、给娃娃吃饭。

同时,教师要随着游戏的开展,幼儿的活动兴趣,不断的添加一些小道具用以丰富游戏的情境性,从而推动游戏的发展。例如:在“洗衣坊”里我们先放了一些晾衣绳、夹子和箱子,孩子们就把娃娃的衣服晾一晾、叠一叠,然后按裤子和衣服分别放到两个箱子里,但是很快他们就失去了兴趣。然后我们又陆陆续续的添加了水龙头与水斗,孩子们就多了开关水龙头、洗衣服的情节;添加了洗衣机,孩子们就出现了按一下洗衣机按钮,让衣服甩干的动作;添加了熨斗,他们就会像模像样的把衣服摊开熨熨平。“天气越来越热,宝宝都出汗了”有一天我在“娃娃家”里大声的自言自语,立即得到了孩子们的相应,他们纷纷提议给娃娃洗澡,于是娃娃家中有多了一个“淋浴房”,有浴盆、淋浴器、沐浴露……现在,爸爸妈妈们每天都会给娃娃洗澡,还要给娃娃扑粉、擦花露水呢,还不忘把娃娃换下来的脏衣服洗一洗、晾一晾呢!

又如在“嘀嘀叭叭呜”的主题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汽车城”的游戏内容。孩子们先是在“汽车城”中摆弄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小汽车,并按汽车的颜色、大小停放到不同的停车场,后来用收集来的废旧纸盒、积木制作自己喜欢的汽车,玩了一阵又觉得不过瘾,我又帮他们找来大的纸板箱,这下他们又忙开了,有的为乘客穿“花衣服”,有的给汽车贴“油漆”……可汽车造好了要到哪里去开呢?教室里又变出了一条“大马路”。马路上会有什么呢?有警察、有红路灯、有标记……瞧,小司机们开着漂亮的小汽车神气的上路了!

正是有了不断提供的小道具,才使得幼儿在这个游戏中的游戏情节、游戏情景被不断的丰富、推进。

三、选择投放具有层次性的材料,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而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

活动材料,更便于老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比如在“夏天的小池塘”里,为了配合不同层次孩子的不同发展,我提供了不同形式的美工活动,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用刷子利用“油水分离”的特性刷荷叶;能力一般的幼儿可以用蜡笔给小青蛙涂色,能力稍强的幼儿还可以剪贴小青蛙;绘画能力强的幼儿用毛笔按压的方法画荷花。

对于活泼好动的小班幼儿,我在“小池塘”里摆放了几片标有1——4数字的“荷叶”供幼儿数一数、跳一跳。能力弱的孩子可以模仿小青蛙在荷叶间跳来跳去并发出“呱呱呱”“噗通噗通”的声音,能力稍强的幼儿可以按照荷叶上的数字顺序来有选择的挑荷叶跳,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根据荷叶上的数字来决定站几只“小青蛙”,并按数字改编儿歌《数青蛙》。

在“小青蛙捉害虫”时,不仅“虫子”有粗粗圆圆的、细细长长的不同难度,连工具也有一定的选择性,如有勺子、筷子、镊子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能力进行选择。

小班环境创设心得 篇7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

通过我们的一些尝试, 发现在环境创设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小班孩子得到更多被“爱”的体验。

一、让孩子在主题环境中感受爱

小班幼儿刚刚结束了托班的哭闹, 开始能够更多地学习和感受外在的教育资源。我们就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并考虑到本班幼儿现阶段的培养目标及兴趣需要, 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 选择了适合他们的直观、简洁、鲜艳的图像来布置主题墙, 通过有目的地投放材料和布置环境使幼儿对上幼儿园投入了更多的喜爱。我们选择了颜色鲜艳的卡纸, 幼儿喜欢的卡通娃娃, 材料环保又安全。围绕“爱”这一永恒的主题, 写下了love这个单词。四个娃娃分别举着一个英文字母, 即突出了love这个单词的意思“爱”, 又结合了开学的第一个主题“嗨, 你好”, 让幼儿通过这四个字母感受其他幼儿和我们所带来的关爱。

为了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给宝宝们的爱, 我们又模仿了大班的活动“给你一封信”, 用五颜六色的卡纸剪出了一个个的爱心, 请家长用各种形式写出对幼儿想说的话。出乎我们意料的是, 每一位家长都很认真的完成了爱心作业。其中有一位家长很让人感动, 他通过给自己的女儿画连环画的方式, 表达了他自己初为人父的开心兴奋和一路陪伴着女儿成长的温馨情感。还有的家长则是选择了把孩子成长的照片贴在爱心卡纸上, 通过记录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让我们和孩子还有他的同伴们感受到了家长对孩子的爱。

我们还在教室外面的墙上开展了“我爱我家”的活动, 设计了一列列长长的火车, 让孩子们从家中带来全家福照片, 自己动手贴在一节节的车厢里。有趣的情景使幼儿处在轻松、自然、温馨的氛围中, 又让孩子亲自参与了环境的布置。我们紧接着又从幼儿的感情需求出发, 创设了“我爱幼儿园”的墙壁。我们请每位幼儿从家里带来一张自己的生活照片, 在主题墙壁所布置的房子、树木、花园周围插入自己的照片, 一方面来表现自己, 认识同伴;另一方面利用照片, 在生活中学习里、外、上、下等方位名词, 同时培养幼儿热爱幼儿园、热爱老师的情感。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 一大早来园时, 他 (她) 们都会很留意自己照片的所在位置, 并把自己的照片一会放到这儿, 一会儿放到那儿。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了经验, 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乐趣。

二、让孩子在区角操作、模仿、探索中获得爱

我们在布置各个区角的过程中, 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使其在活动的过程中, 能感受到活动的快乐。我们为了让幼儿感受到同伴之间的爱, 我们请几位幼儿分步骤示范怎样去给别人理发, 怎样去带宝宝看病, 我们则把这些步骤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打印出来贴在了区角活动“理发店”和“小医院”的位置。我们希望幼儿能运用感官, 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 看, 听同伴所提供的帮助, 继而感受同伴之间的爱。我们除了把各个区角布置得温馨, 例如读书角我们用纺纱、靠垫为幼儿最大限度地布置了安静的环境, 我们还利用班级的优势, 请幼儿参与到隔壁大班的“小医院”处, 通过带着娃娃去小医院看病, 让小班幼儿感受到大班幼儿所带来的帮助和关爱。

我们为了让幼儿能够通过看、触、摸、尝、闻等深入地观察自然角, 我们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 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例如我们为了让幼儿仔细观察大蒜的生长过程, 从埋种子, 填土, 洒水等, 在做每一项工作时, 都是边干边讲, 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 相应地丰富幼儿词汇。我们选几种种子, 让幼儿观察, 比较它们的异同。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 不仅丰富了知识, 也陶冶了情操, 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再如自然角的花盆里的泥土, 我们通过收集和展示不同的泥土, 使他们知道土壤里有水、空气等成份, 初步懂得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 培养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土壤对人类的作用, 萌发幼儿珍惜土地的感情。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 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 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我们还在班级的一角设立了一个“心情角”, 请幼儿每天选择开心, 伤心, 生气等表情, 表示自己当天的心情。我们希望幼儿能通过展示自己心情的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幼儿的心情, 给予当天心情不好的幼儿更多的关爱。

三、让孩子在师幼互动中体会爱

我们除了让幼儿在主题环境和区角环境中感受到我们、同伴、家长的爱, 还可以通过幼儿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更多的爱。例如我们班每月都会有一个“爱”的主题教育, “谈谈我的好妈妈”、“我是怎样长大的”、“妈妈不在家”、“爱的礼物”等, 让幼儿通过对这些主题教育的学习感受到各种不同的爱。我们还请了班上一位学生家长, 每个月来教导幼儿关于感谢, 关爱, 喜欢等手语, 让幼儿通过各方面的了解和学习感受到展现爱的不同的形式。

幼儿园是幼儿的摇篮, 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 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幼儿园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写道:“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 哪怕极小极小, 小到无法觉察出来, 但对日后都有极大的作用, 这正如江河的源头一样, 水性极柔, 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 正由于从源头上的一丁点引导河流便有不同的流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 所以更需要老师给予正确引导和教育, 使之受之不尽, 成为有用之才。”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 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一个慈母一样爱学生, 那么他将不比那种虽然读过许多书, 但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 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用爱心塑造幼儿的心灵, 用爱心激发幼儿的热情, 爱心是一种感情、是一种催化剂, 教师只要时刻把他带在身边, 就一定会创造美好的明天”。

摘要:“爱”是愉快的情绪体验, 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因素就是“爱”。作为教师, 怎样让幼儿在环境创设中感受到“爱”, 是我们这一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实践我发现, 我们可以让孩子在主题环境中感受爱, 在区角操作、模仿、探索中获得爱, 让孩子在师幼互动中体会爱。

关键词:小班,环境创设,爱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

[2]翁珍英.《幼儿教育》——走出环境创设的误区[M].

[3]叶立群.幼儿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

小班环境创设心得 篇8

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资源,在《纲要》中被提到了较为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的条件下,环境的教育价值显得更为突出。对于小班刚入园的幼儿来说,由于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对周围陌生的环境会有一种恐惧感,在这个阶段,所创设的环境最重要的是能够稳定幼儿情绪,满足他们获得安全的需要,让他们对班级有归属感,而具有“家庭微缩景观”之称的娃娃家,恰巧能够满足刚入园幼儿在心理上的这种需求,能让幼儿的情绪在“家”的环境氛围中得到缓解和放松,并能在游戏过程中“还原”和再现生活情景,进而激发他们思考,促进他们情感、个性的健康地发展,同时提高生活技能。那么,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如何科学创设娃娃家环境,又该如何利用娃娃家环境进行教学指导呢?就这一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娃娃家环境在空间的布置上要遵循三个“合理性”原则

(一)位置选择的合理性。所谓“娃娃家”环境,实际上就是以各种仿真的家居用品为载体,模拟家庭环境所创设的一种游戏化教学区域,它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区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区域位置选择时,应该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创设一个有助于幼儿能自主发展的合理性开放空间,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交流与交往。比如:娃娃家的位置选择一定要是光线柔和,两面靠墙,一个相对安全、安静的小空间。同时小班的孩子特别容易被色彩艳丽的游戏环境所吸引,进而激发游戏的愿望,因此我们创造的环境还要求实用、美观,让幼儿有美的感受,只有美的东西才能让幼儿产生自发的爱护心理,并牢牢的吸引他们去游戏。这样的娃娃家游戏环境才能让幼儿感到安全的同时又体验到了快乐。

(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娃娃家活动空间有限,作为教师要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把各个区角都创设出来,又不能看起来拥挤、杂乱无章。笔者在幼儿园小班娃娃家环境的空间布置上动脑筋,将活动区划分为客厅、卧室、厨房、餐厅和卫生间。幼儿在娃娃家里模仿家人的行为,从而迈开他们角色游戏的第一步。在娃娃家中,我们用漂亮的花布经过裁剪制作床罩、被子,替娃娃做了漂亮的衣服,并在宝宝的卧室铺上地毯,投放温暖而舒适的坐垫,可爱的床头柜、电话等等,无不制造出家庭的氛围。同时我们的娃娃家格局基本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将卧室与餐厅隔离开了。还有,在娃娃家卧室和洗浴室的功能区划分时,笔者就利用一个衣柜做隔断,在现有的资源上合理巧妙地布局,形成了“一区多玩”的区域格局,孩子们可以在娃娃家给宝宝做饭、哄宝宝睡觉、给宝宝洗澡等。这样,就能将娃娃家环境教学的“本体目标”有效渗透到幼儿的做、玩游戏中去,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区域中操作、探索,主动提高生活技能,获得经验。幼儿在游戏中几乎身临其境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三)利用的合理性。包括利用空间的合理性和材料投放的合理性。首先,在幼儿园这一大的环境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为引导培养幼儿提供教育契机,因此作为有经验的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包括幼儿园的墙壁、地面乃至各种空间资源,为幼儿发挥想象与创造提供有效的场地,随时随地提醒幼儿,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开学初,娃娃家主题墙饰就可以设计为《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墙面上画一颗亲情树,将幼儿与家人的合影张贴在亲情树上,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看到熟悉的父母的照片,势必能缓解因与家人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另外,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应以形象逼真的玩具为主,以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简单的游戏行为。笔者为娃娃家提供了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锅、碗、瓢、盆、娃娃、奶瓶、围裙、电话,还准备了大大的煤气灶、逼真的饮水机、热水器、洗手池等等,这些玩具都是符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是他们喜欢操作,能够模仿的。幼儿会在娃娃家烧饭、烧菜、喂娃娃喝奶、洗澡、洗衣服、从饮水机里倒水,体现了他们在家庭中获得的经验。直觉行动性是小班幼儿感知事物主要特征。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往往只是模仿一些成人生活,劳动的片段动作,游戏的过程直接依赖于玩具,看到什么玩具才想到玩什么游戏,而且离开了玩具,游戏也就停止,所以在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游戏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丰富形象化的玩具,并合理的利用玩具,有利于游戏的开展。

二、娃娃家材料投放时要做到“四性统一”

幼儿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获得信息的过程,幼儿会按照自己的发展水平通过游戏活动“破译”游戏材料所蕴含的信息,所以,丰富的游戏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与集体教学活动不同,娃娃家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教师“间接教”的活动,因此,娃娃家材料的投放,就成了教师调控教学的重要手段。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做好娃娃家材料投放,关键要做到“四性统一”。所谓“四性统一”是游戏材料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的统一。

(一)投放材料要具备安全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初期的幼儿真实与虚拟不分,他们时常会出现吃橡皮泥做的汤圆、咬塑料做的苹果等行为,对任何东西都十分好奇,都想去闻闻、咬咬、碰碰,没有一点自我保护意识,很容易出意外。因此,老师在投放材料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玩具是否对幼儿具有潜在的危险,是否适合小班幼儿操作,避免小和尖锐的玩具。如《娃娃家》投放的“羊肉串”,它是用一根尖尖的小竹棒将“羊肉”一个一个串起来的,无疑这根小竹棒的尖头就是个安全隐患,因此我们老师将尖头用各色不干胶包了起来,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幼儿的健康游戏,还增加了“羊肉串”的色彩感,一举两得。

(二)投放材料要具备趣味性。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有声响、呈动感,但操作方式相对简单的玩具和操作材料,因为这比较符合幼儿直观、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而且小班幼儿只满足于操作过程,他们常常沉浸于敲敲、打打、拼拼、搭搭的操作过程中,目标意识淡薄,不在乎活动的结果,只是单纯的操作。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一方面,老师在制作区域材料时要力求色彩鲜艳、形象美观,这样在感官上对幼儿就有了一种吸引力,很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会去认识和感知。

(三)投放材料要具备可操作性。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更多体现出的是动手操作,而很少有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的行为,因为小班初期的幼儿与环境互动都是附着在动作之上的,动作帮助了幼儿思维和发展。因此,区域材料应充分体现操作性,务必让幼儿动手摆一摆、试一试,使幼儿在摆弄过程中获得发展。在操作同一种材料时,往往出现有的幼儿快,有的幼儿慢,有的幼儿有效体验了成功感,又跑到其他区域活动中去玩了,而有的幼儿却倍受挫折,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也无从下手的情况。任何一个年龄段的学习者都有差异性,小班幼儿也不例外。

(四)投放材料要具备层次性。为了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得到发展,我们老师在提供操作材料时应注意体现层次性。由于年龄特点的不同,因此材料的分层也不宜太多、太杂,两到三个层次就可以了,如《动手区》“喂娃娃”的材料,其中有勺子、筷子和喂的东西,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用勺子舀小颗粒的东西(赤豆、黄豆、米)喂娃娃;一般的幼儿可以用勺子舀大颗粒的东西(玻璃弹珠、木珠)喂娃娃;能力强的幼儿则可以试着用筷子夹软的东西(棉花球、海面球)喂娃娃。又如《娃娃家》的“打电话”游戏,一般的幼儿可以按拎话筒、拨号、讲话、放话筒的程序操作,并扮演角色独立打电话,自言自语;能力强的幼儿则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扮演角色与同伴打电话,并加入对话内容。在满足幼儿游戏和发展需要的同时,体现材料的层次性和难易程度,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让每个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在娃娃家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五个指导到位”

(一)把握时机,合理介入到位。在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要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如:在一次活动中,幼儿想给娃娃洗澡。可是发现娃娃家没有浴室,因此他们准备给娃娃家添置浴缸。于是他们去百宝箱寻找材料。在寻找中他们碰到了困难,找不到合适的材料。先是找到了纸箱,可纸箱会漏水。后来又找到了泡沫盒子,可是体积太大,娃娃家里放不下。我在旁边观察了很久,看着他们一次次的兴趣盎然的尝试,然后又否定。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洒水壶上的莲蓬头,但是始终找不到可做浴缸的材料,这时我才介入游戏,告诉他们其实洗澡不一定要在浴缸里洗,还可以怎么样?让他们回忆自己到浴室洗澡的经历。最后他们决定用淋浴给娃娃洗澡,使游戏进入新的环节。可见,教师只有适时介入,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细心观察,多样指导到位。教师随时都要注意观察幼儿,以便能对每一个幼儿进行有针对的、多样化的指导。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娃娃家环境教学中,主要需要观察的内容包括:一方面,要观察幼儿的个体行为。如,观察幼儿在娃娃家环境游戏中正在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角色意识、有哪些行为表现、选择了哪些材料,以及如何操作和有什么困难等等。另一方面,要观察幼儿与材料和同伴的交流互动情况,亦即观察幼儿的社会性水平。要了解幼儿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的表现,看其是否能主动选择伙伴,是否能主动与同伴交流,以及是否能协调和同伴之间的关系等等。做到了细心观察,接下来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幼儿进行指导。指导同时要做到形式多样。比如,教师可用设问的方式进行指导;可以让幼儿摆弄实物进行指导;可以利用提示性语言对需求帮助的幼儿进行指导;可以通过情绪感染进行指导;也可以以幼儿玩伴身份直接进行指导;可以利用体势暗示进行指导等。

(三)明确目标,具体指导到位。区域游戏是为了完成教育目标,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教育功能,可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游戏目标,投放的各种材料要渗透不同的教育目标。幼儿园小班娃娃家的游戏目标就是使幼儿的生活技能得到提高,锻炼小肌肉发展。教师在明确活动目标后,在活动中对幼儿给予具体指导,再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要有重点地指导个别幼儿,促进幼儿创造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对探究中出现失误的幼儿,教师要引导其探索最佳方法,对水平较高的幼儿,要提高要求,幼儿在探究新材料时,指导幼儿有新发现,玩旧材料的幼儿要鼓励其玩出新花样,另外还可注意调控偏区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评价,提升经验到位。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儿童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帮助儿童整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这种游戏讲评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注意评价,帮助幼儿提升已有经验,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评价方式有很多,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分组讨论,也可让幼儿自己评价,可以由老师指点迷津等,不论何种形式的评价,都不应只侧重于结果,而更应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如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新方法等。教师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创新)进行重点讲评,加以鼓励,或指出幼儿在创新方面应努力的方向;也可就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大家提出讨论,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商量解决问题等。

(五)科学引导,适时退出到位。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经验,当幼儿游戏时出现一些困难时,有必要进行及时科学的指导,但老师也要学会适时的退出,不影响幼儿自主活动。如果教师介入过多或介入的不当,更会防碍幼儿在娃娃家游戏的进行。笔者根据教学经验,科学引导幼儿在娃娃家游戏,首先要注意把握好互动的节奏。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形采取相应的指导方式。还要及时捕捉幼儿活动中有价值的问题,合理的指导,与幼儿之间产生不断的互动,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其次,指导时避免无关细节的干扰。在上述的给娃娃洗澡的例子中,教师先为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游戏器具,让幼儿在百宝箱中寻找自己所需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材料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不断产生各种想法。后来,由于幼儿最终没有解决问题,这时教师以客人的身份介入游戏,以提问的方式点醒幼儿的回忆,把问题再次抛还给幼儿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指导时避免包办代替,切忌不能以导演的身份控制游戏,这样会剥夺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打断幼儿游戏的思路,造成游戏的停顿。最后指导后应适时退出。

总之,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正是由于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怎样的环境,得到怎样的印象”,并且“教育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并有效地进行教学指导,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创造,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长期的任务,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经验,吸取、收集先进的信息,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幼儿园教育环境。

   教育幼儿常用的五种方法

陈静(教师)2010-09-15

(1)讲故事法:常听故事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与想象力,使孩子能尽快掌握书面语言,缩短说话到看书的时间。(2)读诗法:读诗对丰富孩子词汇,陶冶孩子性情都有好处。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幼年就经常受到这方面的熏陶。

(3)游戏法:游戏是一种发展智力,增长知识的教育方法。竞赛游戏,由于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效果就更为显著。

(4)直观法:在幼儿教育中最先使用的就是直观法。大人在孩子刚有辨别能力时,便用实物教他们说话。如在孩子面前伸出手来,等孩子注意力集中到大人手上时,就用缓慢而清晰的语调反复说:“手,手。”这样教的话,孩子学得快。

(5)模拟法:孩子对大人的活动很感兴趣,他们常在大人干活时插手插脚。这是他们参加社会活动的最初尝试,也是对人生的积极探索。如果当家长的缺乏这种认识,觉得孩子碍手碍脚,从而大加训斥,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应该允许孩子模拟大人的活动。浅析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

近年来的幼教改革,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就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心里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为改变长期以来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的游戏模式,使游戏能更深入高质量的开展,使幼儿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我园根据《纲要》中,提出教育精神,积极为幼儿创设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以幼儿现实经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的让环境适应幼儿的特征和需要,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环境,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游戏环境的创设应注重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内部整合,环境与自然间活动得人群构成了一个静态与动态,物质与精神交织在一起的幼儿活动环境,良好的游戏环境是一个渗透着教育者意图,富有美感的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观环境。因此;探索开放式的游戏环境就要注重,一是提供开放的物质环境,游戏空间、时间及玩具材料等,强调游戏材料平衡(多样性、多层次和创造性),二是开放的心理环境,就是游戏中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也就是给儿童对游戏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包含儿童对游戏活动的决定权和参与权,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它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只有给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游戏环境,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功能教育作用。

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要考虑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得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玩具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是幼儿游戏的工具,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幼儿通过使用玩具、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都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如:在娃娃家,教师事先为幼儿准备较逼真的的玩具、材料,如“扁肉”“玉茭”“汉堡”等一个个用泡沫、橡皮泥等精心包好,要求幼儿游戏时不许拆开、弄坏,没玩一会幼儿就没有兴趣了,游戏就无法继续下去,因此,过多的不许让幼儿失去了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而这些“不许”,也大大地削弱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因此,不要有过多的限制,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制作自己喜欢的食品,给他一个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如,美工区:让他们用色纸剪各种鱼、小鸡、鸭子等,让幼儿把一张糖纸做成各种形状的糖果后孩子们把成品拿到各班去“出售”,让他们把橡皮泥搓成一条条的“面条”等……我们会发现事实上,为幼儿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其次,我们应随着课程主题的变化,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幼儿提供不同的不断变化的游戏材料,以便构建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的吸引幼儿,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如我园开设了兴趣室、手工艺制作室、科学实验室、游戏室等,全园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各班的户外活动时间,大胆放手让幼儿去创作,用各种剪贴、涂画、印染、扎染等,做出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有一次碰到这样的事,手工艺制作室的工作一直是做树叶印围巾、帽子等之类的久而久之,去“手工艺室的幼儿越来越少,老师发现这一问题后,利用游戏评价的时候引导幼儿讨论,幼儿纷纷回答说:元旦快到了我们做些什么呢?幼儿纷纷回答说:“灯笼”“花灯”“彩旗”等,幼儿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起来,教师还在手工艺室根据游戏得需要投放了各种废旧的可乐瓶、花布、毛线、扣子、纸板等材料,后面游戏时候,去手工艺室得幼儿明显多了,使幼儿的兴趣需要得到了满足。

二、创设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的心里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也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它虽然是无形的但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情感、交往行为和个性的发展,幼儿园应创设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以及形成良好的一般日常规责与行为标准,即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建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生活和学习,获得最佳的发展。

由于幼儿对成人尤其是教师具有特别的信赖与尊重,再加上幼儿情感的易染性,因此,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首先取决于教师。为此,为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教师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尊重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理解幼儿,用心去感知、倾听幼儿的需要,教师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有一颗爱心,“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参与幼儿的游戏,使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教师在一起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在一次表演游戏活动中,教师让几位幼儿合作搭建你见过的公园,教师没有去干涉他们,只是和其他幼儿在合作构造其他东西,活动结束时,我们惊奇发现: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条件下,几个孩子共同合作搭建了一个有主题的公园,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对于大型吊机的设备,一应俱全。在这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体现。又一次结构游戏活动,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这几个搭建公园的孩子:“一定要搭出来,要和上次一样漂亮!”孩子开始动工了,这一次,老师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每看到幼儿停在那儿,或是搭得不合老师的意,老师就催促、干涉甚至让幼儿重来。活动结束了,公园还没有搭成功。两个鲜明的事实,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在游戏时,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过多的干预会限制他们,太高的期望会造成幼儿的压力,使得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发挥失常。

因此,教师应明确在游戏中的角色,教师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不是领导者,也不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她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却不可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因幼儿的年幼,而忽视幼儿的需要,也不把教师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是要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地、真实地表现自己。

(二)关注幼儿的游戏

幼儿游戏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的是幼儿由于幼儿水平差异,或教师所为幼儿准备的游戏材料,对该幼儿不适合,教师必须及时为幼儿调整游戏材料;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幼儿游戏规则或操作方法不明确而无从入手,使幼儿游戏无法深入,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讲解清楚并及时给予指导。要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求老师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并因应存在的问题及时做调整。如:针对幼儿水平差异,制定弹性的游戏计划,提供相应的多种类的游戏材料,对能力弱的幼儿多给予指导,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对能力强的,可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相应的材料,让他们的游戏能力充分得到锻炼,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

(三)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上一篇:运动会采访下一篇: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科技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