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变脸之谜教案(推荐7篇)
沙溪乡民族小学
杨文彪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2、会运用模型解释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重点
能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三、教学难点
运用模型解释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准备
粘土、托盘、饮料瓶、小苏打、面粉、红墨水、水、勺子、白醋、玻璃棒、手套、塑料盆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回顾导入
1、什么是地球的脸?
2、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地形的概念,那谁能回答一下地形的分类?
3、谁能回忆一下这些地貌的形成原因?
4、揭示课题:还有哪些原因能改变地貌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地球‘变脸’之谜”。
(二)猜想假设
猜想和假设是迈向科学的第一步,一起猜猜是什么引起了地貌的变化?(造成地貌变化的原因有:火山爆发、地震、风、„„)
(三)收集资料
1、造成地貌变化的原因
自然因素:风、雨水、地震、火山、„„
人为因素:人造梯田、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乱砍滥伐、„„
2、反思与评价: 我做过哪些保护地球的事情?
(四)模型与解释
火山爆发模型:
1、安全注意事项:
2、卫生注意事项:
3、实验操作
①准备好工具和材料;
②用粘土将料瓶堆成锥形山体; ③把小苏打、面粉、红墨水和水混合成浆状,倒进瓶子里,最后倒白醋。④模型演示
4、打扫实验现场
(五)课堂小结
我们这个星球太美了,由于受到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多重影响,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因此,我们只有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呵护我们生存的家园,还天空一片洁净、还大地一片绿色。
七、板书设计
地球“变脸”之谜
自然因素:风、雨水、地震、火山、„„
酸河位于哥伦比亚东部浦莱斯火山地区,原名雷欧维拉力,全长580多公里。河水不仅味酸,且刺激性强。经探测,证明河床有不计其数的深长穴道直通火山区,河的酸性可能是火山爆发时排出的燃烧物和硫酸与盐酸等经由河床穴道渗入河水所致。但还不能真正的确定是如此。
香河位于西非洲的安哥拉,原名勒尼达河,全长6公里。此河水香浓郁,距离河流百里便能闻到扑鼻的奇香。据说,香河的成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因为河底生有很多植物,能在水中开花,花的香味散发出来溶于水中;二是因为河底的泥沙含有香味。但真正的原因尚未完全搞清。
六年级二班 龙辰枫 指导老师:于湖波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也是我们人来的母亲,她美丽、伟大但又很脆弱,在她那美丽的外表下也隐藏着许多神奇的迷,这些迷也考研了人来的智慧。在《地球起源未解之谜》这本书里也写了许多神奇的有趣的迷,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我走进了人来的未知世界。
在成千上万种迷之间我最刚兴趣的是:地球水来源之谜。这个迷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类也在不断不追求答案。
大家都知道在地球上,海洋占了71%的表面积,所以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么这么多水是从哪里来呢?书中提到:科学家第一个猜测的是水循环,简单来说就是大海的水来自它本身,因为据科学家统计,每年从海洋里蒸发到空气里的水有一亿多吨,这些水在通过雨雪回到海里,然后不断重复,就形成了水循环。但科学家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疑问,海洋水哪里来呢?现在还没解答,所以,这种说法显然不成立.第二种说法是,水来自火山。在火山喷发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在经过落地,冷却成冰或水流入海洋,但如此看来,地球水还是来自地球本身,来自地下岩石中,可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火山水并非是“初生水”,而是融入地下的雨水,也有无疑是对地球水的一个挑战
于是,科学家又有了一系列的猜测,如;太阳风维持水的现有量,通过神秘的小黑斑猜测地球水来自太空等。但这一系列的猜测还多是猜测,没有谁能定论地球水的来源。但科学家仍在努力,仍在向着谜底奋勇前行。
设计意图:
幼儿活动的材料要尽可能的来源于生活,贴近孩子的生活。美术学习中的 创造表现一般是建立在对事物充分了解、观察和想象基础上的。通过自主、合 作、探究,大胆表现,培养幼儿的艺术创想能力。本活动《石头变脸记》借助石头这一特殊的物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为石头进行装饰并利用辅助材料设计出各种造型。引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联系生活实际用审美的目光重新审视、欣赏身边常见的小石头,感受它们的自然之美和形态之美。在活动时围绕石头的自然美,对石头的想象进行创作。让幼儿在欣赏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通过欣赏和评价充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内化幼儿的个性。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创作活动,体验创意设计的快乐。2.仔细观察并大胆想象与创造,构思石头的造型。3.能大胆的运用色彩对石头进行涂鸦装饰。
活动准备:
准备材料:“神秘盒”若干,毛笔或排笔,颜料,PPT课件《石头变脸记》。活动过程:
一.感知
1.教师将各种石头放进“神秘盒”。
2.并请幼儿用触摸的方式,感知“神秘盒”里有什么。3.让幼儿讲述自己触摸的“发现”,并说明理由。
4.教师总结石头的外形特征:坚硬的, 圆滑/棱角,粗糙/光滑…… 二.欣赏与想象
1.教师提问: 石头像什么?它能变成什么?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大胆表述。2.教师播放PPT课件《石头变脸记》,和幼儿共同欣赏各种石头涂鸦的造型。
3.教师提问:你想将小石头变成什么?启发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创作想法,并给予建议。
4.老师介绍使用的工具材料以及使用方法。三.大变石头脸(幼儿操作)
幼儿开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前完成的幼儿可以尝试创作多个作品。
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石头外形的联想,并运用颜料使设计更有趣。四.活动结束:
1、根据已有经验,尝试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半边脸,完成脸部轮廓构图。
2、在欣赏的基础上,边设计边摆放调整,创造出不同的人物五官、发型。
3、感受合作的快乐,体验想象的乐趣,体会拼接的奇妙。
活动准备:
1、白色方形卡纸若干,油性笔、油画棒,剪刀若干,长形KT板一块,泡沫胶。
2、舞曲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感受音乐情境,展示各种半边脸的图片,引入主题。
老师:舞会开始了,来了许多的客人。奇怪的是每位客人都是露出半边脸,这是怎么回事啊?
老师:让我们也戴上面具。去参加舞会吧!面具该怎么做呢?
老师:看看他们的面具有什么特点?
老师:当你高兴的时候你是什么表情?参加舞会你又会做一个什么造型呢?
2、幼儿发挥想象,集体操作,播放舞曲。
3、教师巡回指导。
4、要求幼儿将设计好的半边脸用剪刀按轮廓剪下来。
老师:班上哪个小朋友的半边脸可以和你的拼在一起,变成一张奇妙的面具呢?
5、幼儿结伴,将剪好的半边脸相互拼接在一起,粘贴在KT板上。
1.通过学习,了解川剧这一地方剧种的特点;
2.认识川剧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手段,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川剧表现人物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影《变脸》荣获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金郁金香奖、导演奖,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儿童电影节影片大奖、导演奖、女演员奖,第16届金鸡奖导演奖,这是导演吴天明旅美多年后的第一部作品,手法和技巧更趋成熟,构思独特,表演真实,受到评论界的好评。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变脸》(节选)就是作者根据电影改写的川剧剧本。
二、作者简介
魏明伦(1941年-)四川内江人。有“巴蜀鬼才”之称,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四十余年未换单位。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16岁即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创作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戏曲文学戏本。八十年代末期写杂文,以其与形式双重特殊引起文坛和社会反响,乃致出现“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之说。
魏明伦由于多方面成就,1987年被新华社《半月谈》公布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1988年被天津《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上,被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联合推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界四大怪杰之一。魏明伦是第七届、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编剧。国家特贡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四川省优秀专家。1983年与1995年四川省劳动模范。19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代表剧作有:《四姑娘》、《易胆大》、《巴山秀才》、《潘金莲》、《中国公主图兰朵》、《岁岁重阳》、《变脸》等;散文杂文集《巴山鬼话》等作品。
变脸,是四川地方剧种川剧表演绝活,产生于30年代,最早用于传统折子戏《归正楼》,戏中一名叫贝容的侠客为了救人方便,变脸数张,从此这种新奇的表演方式就延续下来。川剧的“变脸”被称为“国宝、绝活、奇观”,一般不外传。他的剧本《变脸》就是以这一绝活为背景而创作的一个代表作。
三、整体感知
(一)初读文章,扫除阅读障碍
1、查阅工具书,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进行注释。
2、将上述词语进行联词写话,要求词语要运用准确、恰当。
3、采用有关途径,收集作者、作品有关资料。
(二)成果交流
1、词语注释
学生发言后,[电脑多媒体]显示:
糍粑(cíbā):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初读课文,对照范读,掌握字音和节
奏。
打鼾(hān):在睡觉时由于呼吸受阻舌与软腭颤动而产生的粗重的声音。
阴霾(mài):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阴暗之意。 盘缠(pánchán):路费
鹭鸶(lùsī):又叫“鸬鹚”。水鸟名,翼大尾短,颈和腿很长,常见的有白鹭、苍鹭、绿鹭等。白鹭又名“鹭鸶”,羽毛纯白色,顶有细长的白羽,捕食小鱼。
打牙祭:指吃肉等荤菜。
怡然自得(yì):形容自在舒适惬意的样子。
睡眼惺忪(xīngs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蹑手蹑脚(nia):形容走路时脚步很轻。也作“捏手捏脚”
2、交流联词写话
主要看学生写话中用词是否准确、通顺。
(三)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用简洁的话归纳课文大意。
设想:此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3、回读课文,弄清课情节发展脉络。
建议学生与同学合作完成。
提示:可提醒学生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掌握情节结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可如下显示:
第一部分(开头——“音乐行弦,水上漂睡眼惺忪嘀咕”):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地描绘出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
第二部分(“水上漂:狗娃,你在干啥”到“女孩在水中沉浮”):情节的高潮,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盛怒之下,狠心赶走狗娃。
第三部分(“水上漂:死丫头,不要命了”至文末):情节的结局,水上漂救起落水的狗娃,爷孙俩相依为命。
4.这出戏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水上漂重男轻女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 水上漂取舍与否和和狗娃绝望与希望的矛盾。
5.这出戏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本剧通过写水上漂收留狗娃的曲折过程,着重表现了狗娃的不幸遭遇,刻画了心地善良而命运不济的老艺人水上漂的形象,反映了民间艺人的苦难命运。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提出要求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刻画了水上漂和狗娃两个艺术形象,请你根据两的唱词、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内容,说说他们的性格。
2、学生独立品读课文,分析揣摩人物性格。
3、小组内交流完善。
4、全班交流发言。
要求:先用一句话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然后再引用课文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5、学生发言中,教师作点拔、引导,最后可作如下显示:
水上漂——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
狗 娃——历尽磨难、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
五、理读课文,质疑探究
1、提出任务:钻研课文,就文中疑惑处、精要处设问,先自行求取问题答案。
2、交流切蹉:与同桌互问互答,修改并完善自己的设问或答案。
3、全班交流:提问征求答案,或指名某一个同学回答。
4、学生提问作答中,教师择类板书于黑板上,以便于同学记录。
提示:如果学生问题偏窄,教师不妨补充如下:
⑴水上漂为什么想丢弃狗娃?
他传宗接代、延续绝技的功利目的没有得到满足。
活动目标:
1.迁移已有的绘画创作经验,创造性地绘制面具。
2.小组协商完成游戏,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4.用舒适的方法握笔,享受大胆涂色的快乐。
活动准备:自制面具(眼睛和鼻子处挖洞)、炫彩棒、勾线笔、川剧表演的视频、供幼儿欣赏的面具作品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川剧表演“变脸”
1.欣赏第一遍后讨论:这位演员在表演什么节目?他是怎么表演的?
2.欣赏第二遍后讨论:你们看见他变出了什么颜色的脸(红、蓝、黄、黑、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他一共变了几次脸?
3.教师小结:这位演员表演的节目是川剧的“变脸”,川剧的“变脸”就像我们中国的京剧一样,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宝贝”,人们把“变脸”称为绝活。
二、欣赏面具作品
1.师: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变脸”的游戏?玩游戏之前我们先要认识不同颜色的面具。
2.师(翻开红脸面具):这种面具是什么脸(提醒:什么颜色最多就叫它什么脸)?这张面具上的红色最多,所以我们就叫它红脸。
3.师(翻开蓝脸面具):现在你们看到的是什么脸?蓝脸上有很多不同的蓝色,你能说出这些不同蓝色的名字吗(深蓝色和淡蓝色)?
4.师(翻开黄脸面具):黄脸面具上全是黄色吗?你们能不能找一找黄色的朋友(橘红色和柠檬黄)?
三、讨论面具的绘画方法
1.师(拿出空白的面具):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面具做得真不错,可是面具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没有变化,我们来玩“五官变变变”的游戏。谁来说说眼睛能变成什么?
2.师:左边的眼睛变成苹果了,右边的眼晴可以变成什么(当幼儿说不出来时,教师可以适当举例,为幼儿提供参考)?
3.师:眼睛变好了,该轮到鼻子变变变了(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每当幼儿说出一个图案时,教师就在空白的面具上进行填画)。
4.师:“五官变变变”的游戏真有趣,嘴巴已经等不及了,你们快想想嘴巴能变成什么?
5.师:现在面具上的五官都画好了,我们已经有了红脸、蓝脸和黄脸面具,现在我们来画绿脸面具,绿脸面具上什么颜色最多?
6.师:先找一支绿色的勾线笔将刚才画过的五官勾一下。然后,我们可以找一找绿色的朋友(淡绿色和草绿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变脸”游戏
1.交代游戏规则师:四个好朋友,每人完成一张面具。可以事先通过小组协商,每个人完成不同颜色的面具。
2.幼儿自由创作,教师提醒绘画步骤
◆提醒幼儿进行“五官变变变”的想象创作,在面具上画好眼睛、鼻子和嘴巴。
◆用炫彩棒为面具上的五官进行勾线(提醒幼儿为面具涂上颜色)。
◆为面具涂颜色时,提醒幼儿不要只用一种颜色,可以使用多种相近色。
3.进行“变脸”游戏四人一组拿好自己的面具背对观众,听着鼓声节奏依次“变脸”,每次“变脸”后同伴迅速说出面具的颜色。
4.延伸活动
师:变脸游戏可以四个人玩,也可以一个人玩(教师示范)。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地球变脸之谜教案】推荐阅读:
《变脸》教案09-26
变脸教案教学设计07-18
变脸作文400字11-06
月亮变脸作文800字10-25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变脸06-16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10-12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教案09-25
地球自转优秀教案09-28
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10-11
幼儿园认识地球教案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