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课件(精选12篇)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中小花猫和灰老鼠不同的声音。
2、表现出小花猫合灰老鼠的动作和形态,学习“小花猫和灰老鼠”游戏的方法。
重点:学习“小花猫和灰老鼠”游戏的方法,掌握游戏规则。
难点:能配上节奏唱出休止符的停顿,能表演出小花猫和会老鼠的形态动作。
【游戏准备】音乐、事先丰富歌曲、场地。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复习歌曲“小花猫和灰老鼠”进一步熟悉歌曲,并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情绪,全体幼儿拉成圆圈而坐。
2、师:可爱的小花猫和灰老鼠我们一起唱首歌吧!
(1)第一遍,教师用体态暗示幼儿唱歌坐姿要正确。
(2)第二遍,教师分析歌曲,帮助幼儿了解小花猫和灰老鼠幽默诙谐的情趣,重点在唱出小花猫和灰老鼠的情绪,唱出休止符的停顿。
二、学习游戏的动作,进一步熟悉音乐乐句
1、学习小花猫和灰老鼠的动作
(1)个别幼儿表现小花猫和灰老鼠的走路
(2)集体听音乐模仿学习
要求:在边听音乐边模仿,动作夸张有趣(小花猫是怎么走的?灰老鼠是怎么走的?)
1、学习小花猫和灰老鼠的声音
(1)教师示范,提问:小花猫和灰老鼠的声音是一样吗?那我们怎么样去唱呢?(灰老鼠声音低,小花猫的声音响)
(2)幼儿学习
第一遍:教师示范小花猫和灰老鼠唱法。
第二遍:幼儿唱小花猫,教师唱灰老鼠。
第三遍:跟伴奏分成两部分幼儿进行练习
第四遍:跟伴奏个别幼儿带领练习
2、学习小花猫和灰老鼠的动作和体态
(1)个别幼儿模仿灰老鼠的动作(贼头贼脑的神态),个别幼儿模仿小花猫的动作。
(2)集体听音乐,配合小花猫和灰老鼠的动作形态
要求:能夸张的表现小花猫和灰老鼠的形态及动作
三、学习游戏,掌握规则
1、游戏方法
全体幼儿拉成一个圆圈,然后有二个幼儿扮演灰老鼠手相互搭肩做抬米缸,请一个幼儿做小花猫在圈外,七八个幼儿做小灰鼠在圈内。
放二遍音乐,扮演猫和老鼠的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作相应的动作,当抓住一二只老鼠时,停止游戏,说明被吃掉,不能游戏。重新开始,请其他幼儿进行游戏。
2、规则
(1)做米缸的`幼儿可以边做边喊“嘿嘿嘿”拉成一个圈。
(2)做猫和老鼠的幼儿,一定要在喊完“嘿嘿嘿”后才开始追逐。
(3)追逐时不能逃跑到圈外。
四、教师小结
●方便快捷, 提高演示效率
为了让幼儿能理解歌词含义, 学会某一段困难节奏, 教师以往会准备一大堆图形谱。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出示这些重要的图片, 就必须一张一张贴在黑板上, 无奈, 孩子们宝贵的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浪费了。有时, 图片还会“故意”跟教师作对, 好不容易贴上去了, 另一张又掉了。而多媒体课件就能改善传统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图片繁多、教具演示速度慢的弊端。通过鼠标点击, 我们能将图片用PPT的形式演示出来, 减少了传统课堂上出现的情况, 提高了演示的效率。
●视听结合, 吸引幼儿注意
多媒体课件以其试听结合的特点能较好地吸引幼儿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把需要幼儿有意注意接受的知识, 变为无意注意并轻松获得,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执教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啤酒桶和小老鼠》中, 我用课件展示了啤酒桶在仙女的帮助下随着音乐节拍逐渐长出手脚的过程, 孩子们被啤酒桶的可爱模样深深吸引住了, 有的还不自觉地跟着啤酒桶一起随音乐表演慢慢地长出手和脚的图景。在幼儿无意的模仿过程中, 他们已对音乐的节拍有了一定的感知。又如, 在执教小班歌唱活动《小茶壶》中, 我依据歌词“我是茶壶肥又矮, 我是茶壶肥又矮, 这是壶柄这是嘴, 这是壶柄这是嘴, 水开啦, 水开啦, 倒水啦”制作了相应的动画, 小茶壶憨态可掬的样子一下子把孩子们逗乐了, 有的还高兴地喊:“小茶壶真可爱!”还有的说:“我要把自己变成一把小茶壶!”说着就兴致勃勃地开始模仿起小茶壶的动作来。这也为之后的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设情境, 激发幼儿兴趣
多媒体课件为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它能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 使幼儿在不同的刺激下, 保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 掌握音乐技能。再者, 把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图片再现、音乐渲染等手段直观地展现在幼儿面前, 使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自然地产生与歌曲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 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在执教大班歌唱活动《乘火箭上天》中, 为了使歌曲内容更为形象、生动,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表现乘火箭上天的过程, 使幼儿在欣赏歌声时如同身临其境, 这样, 他们对歌曲的记忆也必将会更为深刻。
又如, 在大班歌唱活动《剪羊毛》中, 由于考虑到我们这儿的孩子基本都没有看到过白羊成群的大草原风景, 也没有见过澳大利亚人民剪羊毛时的情景。于是, 我搜索了相应的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通过课件的呈现, 给孩子们以视觉冲击, 以此将他们带入澳大利亚广袤的大草原上白羊成群的美丽景色中, 带入了正忙碌地剪羊毛的农场、牧场中。孩子们的兴奋点被引爆了, 他们兴致勃勃地观赏着每一张图片, 理解了歌曲中所唱到的“洁白的羊毛像丝棉”, “你看那周围雪堆像冬天”, 切身地体会到了澳大利亚人剪羊毛时的愉快心情。这也使得幼儿在学习歌曲时能始终用欢快的情绪来演唱, 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关键词 PPT课件;幼儿园;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42-02
1 前言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推动之下,音乐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音乐教学不同于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它能够给予人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不会因为形式的固定就丧失对于事物的联想和想象。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当中,应当抓住幼儿的这些特点,以进一步扩大他们的想象空间[1]。另外,对于性格活泼好动的幼儿来讲,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这更加有利于他们进行音乐的学习。
2 熟练操作,制作好PPT课件
熟悉PPT的操作 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发展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各阶段的教学所接受并使用。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以更高的效率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够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体会和理解教学的内容。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当积极使用PPT课件,并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这一多媒体教学技术。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PPT课件的音乐教学方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讲,除了必要的教学工作以外,还应当兼顾幼儿的日常生活。这些看似简单实际繁琐的工作,无疑会增加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的负担。但是PPT课件的制作相当简单,教师只要确定了当堂的教学内容之后,再完成相应的知识点排序,就可以使用PPT进行音乐教学了。相对于其他多媒体技术,PPT更加容易掌握,只要教师能够进行一定量的训练,即可完成熟练的应用。这无疑是减轻教师备课负担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第二,具备强大功能。PPT技术能够完成文字、图片、音效的综合使用,这对于音乐课堂来讲无疑是具有很大的契合效应的。传统音乐教学多以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却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音乐的魅力,无法真正认同教材中的音乐评价。但是使用PPT课件之后,教师将音效置于理论教学之间,让幼儿每学习一个理论知识点,就对相应的理论作品进行观赏[2],既是对教学理论的补充,也是让学生完成音乐鉴赏的要求。因此,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应当将理论知识根据教材的要求,完成课件内容排序。相比较于单调的理论知识教学,无疑能够以更高的强度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让学生调动视觉和听觉感官,这对于培养幼儿的音乐乐感、集中他们的音乐学习注意力等,都具有很深的理论意义。
第三,实现资源共享。PPT有一个非常巨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课件的保存,这样一来,所编辑的PPT课件就能够实现重复使用。也就是说PPT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教学资源极大化利用的新型技术。幼儿园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借助之前保存的课件。
实际应用PPT
1)应用于节奏教学活动中。图谱教学是幼儿音乐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种视觉性的符号能够综合呈现音乐的优点,对于幼儿来讲是一种极为容易接受的教学行为。为了解决传统图谱教学中各种操作不足的问题,教师将其与现代化的PPT课件连接到一起,对于集中幼儿的音乐学习注意力来讲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2)应用于唱法教学活动中。传统的幼儿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即便有一定时间的唱歌教学,但是其程度远远无法满足幼儿的音乐表现需求,而且无法让幼儿精准地把握音准。但是使用PPT课件之后,教师可以将歌唱环节融入理论教学当中,这样幼儿能够在直接的音乐鉴赏中认识到自身唱法的不足。而且在音效的带领之下,幼儿能够完成直接的跟唱,对于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应用于韵律教学活动中。对于天生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讲,韵律的学习无疑能够极大带动幼儿的情绪。但是要让幼儿体会到韵律与空间方位的关系,单凭教师的理论讲述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抽象活动。而引入PPT课件教学韵律活动,无疑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音乐教学难题。
3 结合视听,吸引学生注意力
PPT课件的特点是视听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需要接受的知识变成无意灌输,可轻松获得,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声音与画面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不仅能完善课题知识,也做好必要的知识延展,有力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好奇并具有重要意义。PPT教学直观、形象、生动,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并且有效调动其积极性,积极帮助其集中注意力。利用PPT教学能充分发挥PPT的魅力,PPT课件的重要作用是能够将抽象化为形象,这样更利于学生记忆、理解、掌握。如利用PPT课件进行教学时,与教学有关的相关知识和周边内容形成的完整知识系统,可完全呈现在PPT课件中,这样做将知识的讲解与图像、声音及视频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将所有内容呈现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综合性表达。
PPT课件构建的情景交融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不同场景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保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互动与记忆,在较为活波轻松的气氛中掌握应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将教学内容利用PPT课件再现、渲染等手段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自然产生与相关内容密切相连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PPT课件在现场互动与学习相结合的同时,还利用这种情境来进行有效传播。
4 加深理解,帮助观察思考
PPT课件有助于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涉及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其丰富的知识会令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头脑风暴中能够较为活跃地思考,形成活跃自由的思维模式。PPT课件通常教学目的明确,其对于教学意义重大,教师多根据教学意义选取最重要的内容,根据教学难点、重点、疑点来选择最合适的课件内容,使课件贴合主题,内容丰富新颖,弥补传统教学形式的不足,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头脑,使其对事物善于观察、易于理解、勤于思考、利于开发。
PPT课件比传统教学形式,提高了演示、讲解效率,节省了大部分板书时间,便于学生有更多时间用来思考理解、消化记忆,而非事倍功半地机械抄写,利用多维的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3]。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前提下,跟随教师PPT课件的脚步,理解记忆,思考观察。在传统教学形式的基础上补充了不足,进行了形式补充及创新,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立体,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更加敏捷。PPT这种教学手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是课堂成为富有生机的大自然,便于学生观察发现、理解记忆。
5 结语
总之,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应当积极利用PPT课件教学的优势,并能够将其熟练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以增强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齐盼盼.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4(1):22-23.
[2]刘莹.多媒体在幼儿园音乐基本素养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20-21.
1、让幼儿知道公共场所的一些基本规则。
2、能按照正确的礼仪要求做事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图片五幅(两个人并排站在扶梯上;两个小朋友在扶梯上打闹;和别人相反乘扶梯;向下行驶时在后面推别人;小孩子自己乘扶梯。)基本过程:
1、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坐过扶梯吗?那么乘扶梯时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呢?
2、关键步骤:
感知讨论:
教师出示反映有关儿童在乘扶梯时不安全行为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图片上的小朋友做的对吗?为什么?他这样做会有什么危险?”(1)出示图片1(两个人并排站在扶梯上)(2)出示图片2(两个小朋友在扶梯上打闹)(3)出示图片3(和别人相反乘扶梯)(4)出示图片4(向下行驶时在后面推别人)(5)出示图片5(小孩子自己乘扶梯)3、归纳总结老师:“在乘扶梯时,怎样做才是安全的呢?”(1)再次出示上述图片,让小朋友复述正确的做法。
(2)组织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延伸:
1、活动之后,教师可将图片贴在教室的墙上作为宣传用。
1、幼儿初步的感知月亮的变化。
2、能够创编出有关月亮的想象画。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幼儿了解月亮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月亮的变化创编出关于月亮的想象画。
教学准备:
画纸;彩色笔。歌曲《小白船》磁带;关于月亮变化的图片;让幼儿注意观察月亮,帮助幼儿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引出主题:教师讲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在这个故事中听过月亮的几种变化?他们分别变成了什么形状?”
二、欣赏图片
1、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月亮每天都在变化,有时像小姑娘的眉毛,有时像弯弯的小船,有时像一把镰刀,有时像个圆盘。教师出示不同形状月亮的图片,让幼儿了解有关月亮变化的常识。
2.引导幼儿欣赏《幼儿丛书》上的幼儿作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三、讨论与想象
1.让幼儿在歌曲《小白船》的伴奏下相互讨论,自己还看过什么样形状的月亮,它们像什么。
2.请幼儿说说自己画过什么样的月亮,还可以创造出什么样的月亮,可以在月亮上画什么,它们可以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四、作品创作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发展的主要情节。
2.仔细观察画面,合理大胆想象表达。
3. 初步理解体验父爱的伟大,产生对爸爸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课件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设下悬念师:画面上有谁?狐狸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样的?
2.师幼共读,理解故事①师:狐狸肚子饿了,来到森林里找食物,它来到草丛里东翻西翻,竟然发现了一个大鸭蛋,它一个箭步跳上去,抱住鸭蛋,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②师:狐狸迫不及待地把鸭蛋放进嘴巴里,突然脑袋中出现了一个声音:你是想吃鸭蛋呢?还是吃肥嘟嘟的小鸭子?当然是吃肥嘟嘟的小鸭子,那么鸭蛋怎样才能变成小鸭子呢?(孵蛋)于是狐狸开始了它的孵蛋旅程。
③师:接下来请小朋友自己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狐狸用了几种方法孵蛋?分别是怎么孵的呢?(幼儿自由讨论)第一种方法:狐狸一屁股做到了鸭蛋上。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个动作。(幼儿学狐狸孵蛋的动作)你觉得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
第二种方法:狐狸用肚子来孵蛋,我们一起学一学这个姿势?你感觉怎么样?(很累,很痛苦)看一看狐狸的`表情,(龇牙,眉头紧锁,眼睛闭得紧紧的)看来它也很痛苦,很累,跟你们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它换了一种方法。
第三种方法:把鸭蛋绑在肚子上。这个办法怎么样?绑在肚子上会放声什么事情?说出你的理由。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一天,狐狸看见了一只肥肥的小兔子,他在干什么?它马上追了上去,可是发生什么事情了?鸭蛋从它身上掉了下来,狐狸吓出了一身冷汗)师:最后,狐狸在草地上苦思冥想,终于让它想出一个办法,把鸭蛋含在嘴巴里,可是这个办法也有一点不好,哪里不好?(是啊,狐狸嘴巴里含着鸭蛋,它没有办法追捕其他的小动物,只能摘一些野果和野莓来充饥,哎,我怎么成了一只吃素的狐狸了呢?
师:不过,狐狸也找到了一个乐趣,平时没有事情做的时候,瞧他在干什么?师:它用舌头和鸭蛋玩起了各种游戏。
④终于有一天,狐狸被一个声音惊醒了,它连忙把鸭蛋吐了出来,发生了什么事?(蛋上有裂痕,小鸭子出来了)真的出来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只湿漉漉的小鸭子从里面钻了出来,狐狸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⑤师:小鸭子好像在对狐狸说什么?(幼儿猜测)“妈妈,妈妈”“狐狸吓呆了,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我不是妈妈,我是男的,只能做爸爸。”“爸爸,爸爸”小鸭子和狐狸玩了起来,爬到了它的鼻子上,头上,咬住了它的耳朵。看!狐狸是什么表情?(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办。狐狸这时想吃鸭子吗?为什么?
⑥师:鸭子对爸爸说:爸爸,我饿,可是狐狸也说,它一下就把鸭子扫进自己的嘴巴,狐狸会吃了它吗?(猜测)⑦师:小鸭子啄着狐狸的舌头,狐狸张大了嘴巴,小鸭说:爸爸,以前我在蛋壳里的时候,你天天就是用它摇着我睡觉的吧?真舒服啊!爸爸,我饿了。说完,狐狸无奈地摇摇头,从旁边摘了一颗野莓。
⑧师:小鸭子吃饱了,他会说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说:小鸭子说:谢谢你,爸爸,我的好爸爸)看!狐狸爸爸和小鸭子在干什么?(狐狸爸爸搂着小鸭在他怀里睡觉,)这时候狐狸还会吃小鸭子吗?为什么?
⑨狐狸爸爸真的爱上了他的鸭儿子,看!它带着小鸭子在干什么?它会游泳吗?它用什么办法陪小鸭子一起游泳的?为什么他自己不会游泳还要想尽办法来陪鸭儿子游泳呢?
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小结:虽然狐狸不会游泳,但是它很爱自己的儿子,为了它狐狸爸爸什么都愿意做。
师:你觉得这么充满爱心的狐狸爸爸还会为小鸭子做什么事情呢?
音乐是创意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学习经验和发展需要为导向,对创意戏剧中音乐作品的选择与设计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现以我园大班创意戏剧《猴子学样》为例,介绍我们设计和编制戏剧音乐的方法与思考。
案例
创意戏剧《猴子学样》改编于图书《猴子学样》,主要情节是一位老爷爷挑着两筐草帽去卖, 途中在一棵大树下坐下来休息,他喝了点酒后睡着了。这时,来了一群猴子抢走了草帽。猴子们不愿将草帽交还给老爷爷,最终,老爷爷利用猴子喜欢模仿人动作的特点,巧妙地取回了所有的草帽。
一、着眼于戏剧作品内涵,定位音乐主旋律
音乐主旋律的确定是戏剧音乐创编的第一步。教师组织幼儿阅读图书《猴子学样》,帮助幼儿了解戏剧《猴子学样》的主要剧情和情景。然后,教师播放一些音乐录音组织幼儿欣赏和讨论,最后,孩子们认为京歌《龟兔赛跑》与图书《猴子学样》的故事内容和情景比较匹配。并且,京歌《龟兔赛跑》的幽默旋律和戏剧《猴子学样》里的故事情节十分契合。
针对幼儿的选择,我们组织了研讨活动。教师们一致认为:京歌《龟兔赛跑》用民乐演奏的旋律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印记,用于匹配中国民间故事《猴子学样》十分得当,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大量成人流行通俗歌曲充斥着幼儿的生活,他们极少有接触和了解如京剧等民族文化的机会。现在,幼儿选择的京歌《龟兔赛跑》正是我们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契机。研讨最终决定将京歌《龟兔赛跑》的音乐旋律及配器作为戏剧《猴子学样》的音乐主旋律及配器。
例1:戏剧《猴子学样》的主旋律(即京歌《龟兔赛跑》旋律)
京歌《龟兔赛跑》使用的是典型的京剧曲调,民乐伴奏,旋律结构分明,为ABA三段体,适合幼儿的学唱与欣赏。节奏型重复有规律,也适合幼儿的动作表演。因此,我们以《龟兔赛跑》为原曲,运用media技术进行电脑音乐合成后作为戏剧《猴子学样》的音乐。
二、跟随幼儿实际感受,尝试一曲多用
随着幼儿对剧情和角色的熟悉、理解与表现的发展,我们对音乐《龟兔赛跑》做了多次修改与调整,主要做法是尝试主旋律的一曲多用,对乐曲的节奏、配器、速度等进行改编与重构,最终,为戏剧《猴子学样》设计和编排了所有的音乐。
1.同曲变节拍。
在戏剧活动《猴子学样》进行过程中,幼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觉得这个音乐不像小精灵们(小花、小草和小鸟)的音乐! ”孩子们的疑问推动了教师对音乐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师:为什么你们觉得这个音乐不像精灵们的音乐?
幼:因为小精灵是小花、小草和小鸟,它们都是美美的,柔柔的。
幼儿能敏感地察觉精灵这一角色的动作与原曲的四二拍音乐是不匹配的,真的很了不起。幼儿的回答更是给教师带来了音乐设计的灵感。偶数类的拍子是对称的,带有行进的特点,而奇数类的拍子,听上去带有旋转感,常常和舞曲有关。精灵们在舞动,仿佛整个森林都活了起来, 充满神秘和灵气, 真是一幅美丽的景象! 因此,针对“可爱的精灵”这一片段,教师把四二拍的《猴子学样》改编成了四三拍的圆舞曲风格的《精灵之舞》(见例2),舞台上的小花、小草和小鸟们快乐地随乐翩翩起舞。
例2:《精灵之舞》舞曲部分———将主旋律原有的四二拍变四三拍
2. 同曲变乐器。
在图书《猴子学样》中,角色较单一,只有老爷爷和猴子们,而在剧本的创作中,教师和幼儿在对话中产生了新的角色,如花、草、树、小鸟等小精灵,教师和孩子们创编了舞蹈,并将音乐由四二拍改编为四三拍,更适宜表现精灵们的舞蹈动作。但京歌《龟兔赛跑》音乐的主要乐器有京胡、响板和小锣等,而京胡难以准确演绎出舞蹈音乐柔和、连贯、灵动的要求,并且与舞蹈动作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不相匹配。因此,我们更换并丰富演奏乐器。这样,根据不同场景和情节,针对想要表达不同情感的需要,设计了如下不同效果的乐器配乐:
例3:《精灵之舞》配器部分———用胡琴替换京胡,用胡琴、扬琴和笛子等演奏
胡琴既能独奏也能合奏,声音柔和,而且它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人声、唱歌、讲话,甚至鸟兽的叫声等,和精灵这一角色极为吻合;笛子不仅可以演奏连音,还可以表现出旋律舒缓、平和的音乐风格,更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 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的森林意境之中;而扬琴的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给乐曲增添了几分活泼俏皮, 让整个乐曲变得更加清新动听。
3. 同曲变速度。
例如:在第二幕中,猴子们“传草帽”是全剧的高潮之一。首先,教师和幼儿共同创编了便于舞台表演的音乐游戏“传草帽”。游戏的玩法是9只猴子伴随音乐传递8只戴在头上的草帽, 当音乐出现快板节奏的旋律时,头上有草帽的猴子四散跑,没有草帽的那只猴子追逐去抢草帽。为了更好地表现“传草帽”的游戏特点,我们又对京歌《龟兔赛跑》的旋律进行了如下改编:
例4:《传草帽》———将原曲的每拍4分音符变成16分音符,并在结尾处将行板改为快板,用于“追逐”
在第二幕《猴子与精灵》中,在原来的音乐设计中,小猴子们的出场和老爷爷的出场选用了同样的旋律。孩子们在表演后提出了质疑: 小猴子的动作是比较灵敏的,而老爷爷年纪大了,动作是较慢的,能用同样的音乐吗?
师:那怎么办呢?
幼:换音乐。
师:如果不换行不行?
幼:那就一个快,一个慢。
师:哪个快一点,哪个慢一点?
幼:当然是猴子的音乐快一点,老爷爷的音乐慢一点。
关键词:大班幼儿;合作行为;歌唱活动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乐园,也是一门合作的艺术。乐团演奏乐曲时,多种乐器配合默契才能奏出心旷神怡的音乐;合唱中歌唱者声音强与弱、高和低以及与乐器、伴奏之间的和谐统一才能使歌声悦耳动听;舞蹈中除了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密切联系外,舞蹈者之间的肢体语言、眼神、队形等都离不开合作。而在音乐背景下的学习一方面更易于幼儿开展合作,另一方面也能帮助个性内向的幼儿在借助乐器、小道具等情景下大胆地与伙伴交流。从国内外关于幼儿合作行为和音乐活动的研究来看,大部分是局限于探索幼儿合作行为特点和局限音乐活动的教育研究,对音乐活动中的幼儿合作行为研究比较缺乏。
一、大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的现状
1.主体互动是幼儿合作的主要方式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倾向,多采用协商的策略。大班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出现比较多的是语言协商和分工合作行为。
2.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缺乏
3.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具有差异性
(1)幼儿合作能力存在性别差异。
通过观察音乐合作行为发现女幼儿的合作能力略高于男幼儿,他们之间合作能力存在差异性。
(2)合作小组人数对合作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4.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方法的缺失
(1)幼儿的合作方法单一。
(2)幼儿无法运用有效的合作方法。
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更不能根据情境需要运用有效的合作方法。
二、大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问题形成的原因
1.内在的因素
(1)自我中心
现在的幼儿中独生子女较多,许多家长对他们一味迁就、百依百顺,幼儿只想到自己,很少想到别人,以自我为主。
(2)性别
许多研究者发现,女幼儿更看重合作,男幼儿更看重竞争;女幼儿比男幼儿更善于分享,更注重分享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同伴的评价,更倾向于对同伴进行安慰。
2.外在的因素
(1)合作要求形式化
合作行为是一种很好的认知方式,但是如果只注重形式,合作将成为一个“摆设”。
(2)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将幼儿之间的差异控制在最小,培植、利用幼兒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3)教师自身音乐素质欠缺
教师在听、唱、演奏等必要的音乐技能方面普遍存在较大的差距,幼师教师运用自身的技能去感染和带动幼儿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不够,直接影响幼儿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大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的策略
1.树立新观念,强化合作意识
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自信,学会与他人公平竞争等。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
2.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1)分工
分工使合作的任务具体化,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和责任心,促进共享等有效行为的发生。
(2)倾听
合作学习的重要特点就是互动,它需要表达者,更需要倾听者。因此,告诉幼儿同伴发言时,要对同伴有礼貌,眼睛尽量看向对方,听清发言的内容,不随便打断和插话是非常必要的。
(3)讨论
鼓励幼儿积极地参加讨论,甚至争辩非常重要。幼儿的不同观点,就是最好的学习资源。
3.音乐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化
(1)歌唱活动
进行合唱活动时,应兼顾个体性和集体性的特征,把个别化学习与人际互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每个幼儿在反复的演唱体验中学会如何与他人、与集体融合,包括声音的融合、速度的融合、情感的融合,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2)打击乐活动
不仅能让孩子通过身体动作来识谱,还能使他们很快掌握节奏型及演奏方法。
(3)韵律活动
从两三个人合作发展到十几个幼儿的大组合作、创作表演。而交流则更多以舞蹈语汇、情感为主要内容。通过交流告诉大家舞蹈所要表达的故事情节、美的意境,传递一种美的信息。
(4)适时鼓励和引导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跷起大拇指等,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
总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虽然相对地分出了五大领域,但也同时要求各领域要相互渗透、有机联系,音乐活动中的合作渗透了社会性教育的内容,在日常的学习中就应强化幼儿的社会性学习,那么在需要合作时幼儿则会自然的反应,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分歧意见时也会比较的得当,音乐教育的乐趣幼儿也容易体验到。
参考文献:
[1]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01.
[2]李幼穗.儿童发展心理学[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8:219-243.
[3]屠美如,楼必生.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8.
2月25日至3月1日 本周主题:我的牙齿 本周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和别人的牙齿,发现牙齿各有不同。本周工作重点
1、建立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
2、布置“牙齿咔咔咔”主题墙饰。
3、丰富活动区材料、种植角、户外活动玩具。
4、召开家委会。生活活动
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4 天天刷牙 活动目标
·知道天天刷牙是保护牙齿的好方法。·认识保护牙齿的工具和使用方法。·学习养成天天刷牙的好习惯。活动准备
·“社会万花筒”:《牙医阿姨请问你》(请参见幼儿用书)。·学习单:《护牙行动》。
·参观牙医的海报,海报:“今天我们刷过牙”及牙刷纸型【附】。·保护牙齿的相关工具,如牙刷、牙线、漱口杯和水等。活动过程
·讨论如何保护牙齿。
——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保护牙齿的。
——结合拜访牙医的讨论海报以及社会万花筒《牙医阿姨请问你》中的问题与回答,说说有哪些保护牙齿的方法,什么情况下必须看牙医。·认识保护牙齿的工具。
——出示各种保护牙齿的工具,提问幼儿:平时你是用哪一种工具保护牙齿的? ——你知道这些工具是怎么使用的吗? ——教师示范使用牙刷刷牙的正确方法。——请个别幼儿尝试使用正确的方法刷牙。·我爱刷牙。
——提问:今天刷过牙了吗?并与幼儿讨论:什么时候该刷牙? ——出示“今天我们刷过牙”的海报与牙刷纸型。
——告诉幼儿海报会贴在教室里,每天刷过牙的幼儿就把自己的牙刷纸型挂在海报上,提醒自己天天刷牙。
活动2 我的牙,大人的牙 活动目标
·比较发现成人与孩子牙齿的不同。·经历统计过程并学习阅读图表。活动准备
·“科学爆米花”:《你的牙齿我的牙齿》(请参见幼儿用书)。·前一天做好的学习单《有几颗牙》。
·大人的牙齿模型;海报纸、画笔;圆形贴纸、小镜子。·作业单:《爸爸妈妈有几颗牙》【附2】。活动过程
·分享学习单《有几颗牙》,并协助幼儿记录。——你的牙齿多,还有好朋友的牙齿多? ——你的牙齿和好朋友的牙齿有什么不同?
——协助幼儿将牙齿数量、掉牙数、蛀牙数记录在“班级牙齿统计表”中【附1】。
——鼓励幼儿用打钩、贴贴纸、画圈圈或画下自己掉下来的牙齿形状等方式记录。
·观察大人牙齿的模型。
(若没有大人牙齿的模型,可以用科学爆米花《你的牙齿我的牙齿》中的画面。)
——说一说自己的牙齿有几颗。——数一数模型中的大人牙齿有几颗。——我们的牙齿和大人的牙齿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小朋友的牙齿叫乳牙,爸爸妈妈的牙齿叫恒牙,等小朋友的乳牙掉了,长出来的就是恒牙。
·用小镜子找一找、数一数自己牙齿中有几颗是恒牙,还有几颗是乳 牙。
活动13 换牙我不怕 活动目标
·知道换牙是正常现象。·知道牙齿健康对身体的重要性。·用分类、统计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活动准备
·活动11的“牙齿统计海报”。
·“牙”字卡、“换牙”词卡。·供统计用的纸、笔。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牙”的字卡,请幼儿猜是什么字,再出示“换牙”的词卡,引入话题。
·与幼儿共同回顾故事《宝贝牙旅行记》。·找一找:谁换牙了。
出示“牙齿统计海报”,鼓励幼儿数一数有多少小朋友换过牙?男孩子有多少?女孩子有多少?换一颗牙的有多少?换两颗牙的有多少?换牙最多的孩子是谁,换了几颗牙? ·议一议:换牙我不怕。——为什么我们会换牙? ——换牙你怕吗,为什么? ——换牙时会有什么感觉?会有什么不方便? ——换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换牙是正常现象,没有什么可怕的,每个人都要换牙,老师、爸爸、妈妈都跟你们一样换过牙,这是小朋友长大的标志哦。一旦乳牙松了尚未长出恒牙,这时候就说明我们马上要换牙了,需要爸爸妈妈带我们看牙医。被换掉的是乳牙,新长出的是恒牙,恒牙是要陪伴我们一生的。在换牙时,不要用舌头舔,不要用手摸,否则长出的牙齿不整齐。
活动17 动物们来刷牙 活动目标
·制作牙齿形状不同的动物偶和配套的刷牙工具。·清楚地向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活动准备
·“创意小玩家”:《张开大嘴咔咔咔》(请参见幼儿用书)。·提前通知幼儿收集各种纸、纸杯、纸盒、空罐、树脂。·剪刀、蜡笔等美劳素材。活动过程
·请幼儿阅读“创意小玩家”《张开大嘴咔咔咔》,并讨论: ——说一说动物偶及其牙齿是怎么做的。——这几种动物牙齿的特点是什么。
——动物偶及其牙齿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表现。·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制作动物偶与牙刷。
——将幼儿分为多组,如:猴子组、兔子组、斑马组、鳄鱼组、老
虎组。
——引导幼儿思考选择什么样的美劳材料来制作动物偶与牙齿。——思考如何让动物偶活动的部位牢固。——用笔画一画动物的五官。
——请幼儿参考“创意小玩家”中的方法制作牙刷。
·制作完成后,请各组幼儿分享自己创作的动物偶与造型牙刷,介绍玩偶的外型与牙齿特征。·动物们来刷牙。
(刷牙的时间到了,张开大嘴一起来刷牙。)——可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来刷牙,如给自己的动物偶刷牙,给别的动物偶刷牙。
——鼓励幼儿边刷边念刷牙的儿歌。
第二周
3月4日至3月8日 本周主题:掉牙的习俗 本周目标:
1、通过了解掉牙习俗感受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
2、感受掉牙习俗所寄予的美好愿望。本周工作重点:
1、“爱妈妈”主题活动。
2、班级环境创设。
3、学习正确的坐姿及看书的姿势。生活活动
教育幼儿吃饭时细嚼慢咽。
活动7 牙刷的表演节目 活动目标
·理解儿歌内容并用动作准确表演。·尝试以歌唱、肢体动作快乐地进行表演。活动准备
·“儿歌”:《牙刷的表演节目》(请参见幼儿用书,曲谱见【附】)。·挂图:《牙刷的表演节目》。·CD:《牙刷的表演节目》、录音机。活动过程
·学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教师完整念儿歌一遍,请幼儿倾听。
——请幼儿结合看表演的经验,说一说儿歌中的舞台、幕布、主角、配角分别是什么。——跟着教师完整念儿歌。·欣赏《牙刷的表演节目》。
——出示挂图,请幼儿欣赏画面,感受画家是如何表现牙刷上台这一 场景的。
——鼓励幼儿思考:画家没有表现出的儿歌内容可以怎么表现? ·学唱歌曲:《牙刷的表演节目》。
——播放CD,请幼儿仔细倾听,感受歌曲的欢快与热闹。——学唱歌曲。·情景剧表演。
——幼儿自愿分为歌唱组、表演组,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并表现儿歌内容。
活动5 赶走牙虫虫 活动目标
·倾听他人的发言,积极参与讨论并表达个人见解。·初步了解蛀牙的成因及危害,知道正确刷牙的方法。活动准备
·“健康宝贝”:《我会刷牙》(请参见幼儿用书)。·挂图:《我会刷牙》。
·事先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学习单:《我的刷牙记录表》。·活动2中的“班级牙齿统计表”。
·儿童牙刷、漱口杯、牙膏、牙菌斑显示剂。活动过程
·聊一聊有关蛀牙的经验。
——出示班级牙齿统计表,和幼儿一起阅读。——说一说有几颗蛀牙? ——蛀牙是什么模样? ——蛀牙痛吗? ——为什么会有蛀牙? ——牙齿蛀了该怎么办? ·分享刷牙的经验与感受(根据学习单的记录)。——每天什么时候刷牙? ——是自己刷牙还是大人帮忙刷牙? ——用什么口味、颜色的牙膏? ——牙刷刷在牙齿上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嘴巴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牙膏的泡泡在口中又有什么感觉? ——刷完牙后口腔的感觉是怎样呢? ·一起来刷牙。
——请幼儿拿出牙刷,表演一下自己刷牙的姿势。
——阅读“健康宝贝”《我会刷牙》的画面,提醒幼儿正确的刷牙方式。
——教师念刷牙的儿歌,幼儿边听边做动作(牙刷、漱口杯、牙膏)。——仔细观察幼儿刷牙的方法是否正确,悉心指导。
活动1 6可以怎么分 活动目标 ·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了解10以内数的不同分法。·学习10以内数的加法,认识加号、等号。活动准备
·《我的数学》第l、2、3、4页。·搭配第4页的玩具卡。·小兔子图片若干、娃娃车图片。·数字卡,加号,等号。活动过程
·教师以游戏情境边操作图片边编出一道题,请幼儿列出算式,并复习加号、等号的用法。
——娃娃车接小兔子上幼儿园,车上已经有5只小白兔,又来了1只,一共有多少只呢? ——列成算式就是5+1=6。
·请几名幼儿尝试用上述方式自己编总数是6的题,教师在幼儿编出不同的题后,列出算式,请幼儿观察算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6的不同分法,并用组合式表示出来,并讨论哪种组合式的记录方法又快又准。
——还可以怎么编题?列成算式应该是怎样写呢? ——6可以有几种分法呢?我们用组合式表示应该怎么写呢? ——用什么办法可以记录得又快又准呢? ·请幼儿看《我的数学》第1页,试试画线连一连,并用组合式记录下。活动1 2 掉牙的习俗 活动目标
·通过了解掉牙习俗感受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文化的差异。·感受掉牙习俗所寄予的美好愿望,对自己的换牙经历充满期待。活动准备
·“中华文化”:《掉牙的习俗》(请参见幼儿用书)。·故事:《一颗超级顽固的牙》(附1)。活动过程
·阅读“中华文化”:《掉牙的习俗》。
——仔细观察P12的画面,说一说小孩掉了的牙齿丢在什么地方? ——带着幼儿念一念中国孩子掉牙的童谣:大门牙,摇呀摇,哎呀,掉了牙!阿妈说:“上排牙齿丢床底,下排丢屋顶。掉了牙,丢了牙,长好牙。”
——告诉幼儿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关于掉牙的习俗(见【附2】)。
——请幼儿阅读画面,了解美国、北美原住民、埃及、巴西等地的掉牙习俗。
活动目标:
1、在掌握古诗《咏鹅》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与浓浓诗意。
2、用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歌曲的意境。
3、体验文学、动作、色彩等艺术美带来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1、已会念古诗《咏鹅》,初步了解作品大意。
2、人手一盒彩笔,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在《杨柳青》乐曲声中进教室。
二、复习歌曲《小蝌蚪》。
(1)唱出歌曲中的三拍子、两拍子节奏。
(2)进行歌表演。
三、欣赏歌曲《咏鹅》。
(1)集体念古诗《泳鹅》。
(2)倾听欣赏歌曲。
(3)讨论歌曲特点:歌曲中有的地方很连贯,有的地方很断顿,就像看到:鹅伸着脖子向天嘎嘎地叫,像唱歌一样。雪白的身体浮在碧绿的水面上,鲜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里划着,泛起阵阵波浪。
(4)重复倾听。进一步感受其优美旋律。
(5)边听歌曲,边做即兴动作。
四、在歌曲录音的反复播放中,幼儿即兴画出歌曲的内容,并在画完后,边看自己的作品边跟随歌曲轻声哼唱,表达活动带来的愉悦。
一、猜谜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1)活动开始,我说出谜语“头戴红帽子,身披白袍子,脚穿红袜子,唱歌伸脖子”让孩子们猜一动物的名称,多数孩子都能在积极动脑思考后猜出谜底是鹅。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孩子开动脑筋还激起了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唐朝的时候有个诗人叫王骆宾,他小时候很喜欢大白鹅,觉得大白鹅在水里的样子很美丽,于是写了一首诗,叫《咏鹅》。
二、由画入境,感知古诗大意及韵律
1、诗歌欣赏,利用视频放大画面,调动幼儿视觉感知古诗中描绘的景色。
2、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首诗吗?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吧!“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学会古诗的.基础上进行歌曲的欣赏和演唱。这首《咏鹅》生动的描绘了鹅在水中的美丽姿态,在本次歌曲演唱中可以让幼儿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从而理解曲调,较连贯的进行演唱。
一、古诗朗诵,加深对诗的理解这首古诗短小精湛,为孩子所熟悉与喜欢,所以这一环节中,我带领幼儿有感情的进行朗诵,以富有韵律感的语调来朗诵这首诗,加深幼儿对诗的理解与喜欢。
二、欣赏歌曲,用动作把握歌曲曲调。歌曲《咏鹅》曲调委婉、曲折,具有古典感。跳音和连音的有机的结合让歌曲更具韵律感。这种曲调的歌曲对孩子们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欣赏完一遍歌曲后,许多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觉得这首歌曲十分好听、很优美、很特别。但我考虑到让孩子进行演唱还是有一定困难,于是在欣赏这首歌曲时,我请幼儿创编简单的动作,然后根据他们创编的动作进行韵律的编排,让动作与歌词旋律相匹配。如第一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请小朋友用手的动作创编鹅儿细长优美的脖子。前两个“鹅、鹅”时用手掌表示鹅儿的头向前伸两次,表示跳音。第三个“鹅”根据曲调,节奏放慢,用手臂和手掌摆动的动作表示鹅儿甩甩头开心的样子,从而感受第一句“鹅、鹅、鹅”中跳音和延长音的不同特点。后两句我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孩子们在动作表现的过程中自然的理解了歌曲的曲调,并能用自己的动作加以表现。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 “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 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也是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如传统的音乐课上, 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识谱、背唱歌曲:学生学会歌曲后唱给老师听, 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再如音乐鉴赏课, 那么多流派及音乐作品, 以及人物和创作环境等, 仅靠音乐教师枯燥的讲授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 那么, 如何把课堂时间有效地用于教学, 又如何使学生尽快地找到感觉呢?那就是在音乐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掌握好了应是新课程教学中的利器, 使教师注重了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师生之间只有经常进行信息交流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生生之间的互动。在音乐课教学中, 信息、情感的交流, 一方面, 教师传授新的知识;另一方面, 学生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感受及时反馈给教师。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上的应用, 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觉与视觉的结合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 课堂氛围很好。教师要注意做好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 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以优质的音乐感染力感动每一名学生。音乐课中还可以加入才艺表演, 可以利用每节课的3~5分钟请一名同学进行才艺表演, 形式自主决定无条件设置, 可以伴随音乐唱一首歌, 可以跳一段舞蹈, 没有艺术特长的同学也可以自主展示, 宗旨是将其最好一面展示出来, 借音乐课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小小舞台。之后, 同学们进行点评, 寻找他们各自身上的闪光点, 并予以评价。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初中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作, 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因此, 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创造天性, 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 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发挥想象力, 培养创造意识, 发展音乐兴趣, 提高在实践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 从而实现由知识本位向“以人的发展为主”的飞跃,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 目前, 人民音乐教育版的配套课件只是一个大框架的课件, 资料方面不够丰富, 要想每节课都有一个内容丰富的课件, 教师要在课下花很大工夫搜集素材。所以说, 到目前适合每一节课的教学课件还是没有的, 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初中音乐课教学的特点来制订课件内容。
素材和资料的收集对多媒体课件选材非常重要, 好的选材在教学效果上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多媒体教学时, 应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 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 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特别是作为非主课的音乐课, 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讲到民歌欣赏课的时候笔者制作的课件内容会介绍各种民族的服饰、地域分布、风俗, 及民间故事等, 让学生感觉就像身临其境一般, 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为后面民歌部分的欣赏打下坚实基础。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 他们喜欢流行、时尚、前卫的音乐。因此, 在课件选材上适当加入流行音乐元素是必要的。
利用多媒体平台技术制作音乐课件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每个音乐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首先, 教师要能熟练掌握、操作电脑;其次, 要会运用软件、制作课件。多媒体教学不仅包括图像、声音等视听技术, 还有许多其他技术成分, 如文字输入与排版用的Word软件、幻灯片的制作与放映、教师应当掌握的软件等;互联网的搜索功能强大对课件制作资料的收集大有帮助。现在还有很多关于音乐制作的软件, 这些软件大大方便了教学。只要掌握了上述技能, 就能在互联网上搜索到所需的音乐资料, 就能巧妙地利用音乐资料和相关的音乐制作软件, 经过精心地选择、编辑、合成, 制作成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 再巧妙地组织到音乐教学之中, 这样, 音乐课就成了声、像、情并茂的富有魅力的课堂。
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方面,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 要求教师能熟练运用多种软件, 包括文档输入管理、音像剪辑和播放、图片整理、动画片制作、幻灯片设计等, 这种要求对大多数一线的音乐教师来说是较难的。所以, 通过集中培训计算机水平来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 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非常重要。多媒体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 每天都有大量的新方法、新软件问世, 所以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高制作课件的水平。
总之,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不仅为教育革新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更促使我们重新深刻地认识音乐教育的含义, 有利于音乐教育工作者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音乐教师需要懂得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 并以此为科学依据, 来制订教学计划, 编写音乐教材, 考虑教学的组织形式, 安排教学时间, 采取相应的音乐教学原则和方法。只有这样, 才能上好音乐课。
【活动目标】
1、学习采访客人,了解他们的工作,并能记录下来。
2、理解寒风中仍在工作的人的辛苦,萌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对寒冷天气的较为深刻的体验。
2、邀请具有特殊职业的家长来班级做客。
3、多媒体课件。
4、幼儿学习资源6第6-7页。
5、教师教学资源:寒风中的人。
配套课件:大班社会课件《寒风中的人》PPT课件
下载地址:
【活动过程】
1、教师请出几位特殊客人:交警、环卫工人、邮递员。请幼儿猜一猜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
2、幼儿现场采访客人,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
(1)抛出问题:在寒冷的冬天,交警叔叔、环卫工爷爷和邮递员阿姨是怎样工作的?
(2)鼓励幼儿扮演小记者,现场采访交警(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环卫工人和邮递员,了解他们工作的各方面。
如:警察叔叔这么冷的天你站在外面不冷吗?你们每天都干什么?在外面寒风中要待多长时间?
(3)引导幼儿交流采访的收获,并用简单的符号标在调查表中。
(4)结合提问和幼儿的记录,教师小结、他们都是在寒风中工作的人,非常辛苦也非常了不起。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寒风中的人》含PPT课件
小结:他们为了我们大家的安全、为了我们生活的安定、为了让我们环境更美丽,不管多么冷的天气,哪怕是下雨下雪刮风、他们都要出来工作。
(5)引导幼儿说说:寒风中的人们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教育幼儿尊重他们的劳动,如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
4、启发幼儿将自己在区域中制作的礼物送给寒风中的人,并表达对他们的敬畏之情。
5、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如亲戚、邻居等,看看还有哪些也是要在寒风中工作的。
教学反思:
《寒风中的人》选自中班上册主题《勇敢的我》中的活动,这是一节社会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在寒风中辛苦工作的人,体验在寒风中的感觉,感受到还有许多的叔叔阿姨在寒风中辛苦工作,他们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从而教育幼儿尊重他们的劳动,培养幼儿不怕寒冷的精神。因此将活动目标定为:1.鼓励幼儿不怕寒冷,早上起得早;2.了解冬天早晨工作的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萌发幼儿对在寒风中工作的人崇敬之情。而活动的重点是能大胆的进行采访活动,了解寒风中工作人员的辛苦;难点是把学会尊重他们的劳动,懂得关心别人作为活动的难点来突破。
进入冬季,早上的气温很低,很多小朋友早上起床、来幼儿园上课相对就晚了一些,甚至出现迟到现象。《寒风中的人》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观察,通过社会经验了解在寒冷的冬天里坚持早起的劳动者,在寒风中工作,不畏惧,不退缩。我们要像这些辛勤工作的劳动者学习,要做不怕冷,不退缩的好孩子。
在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先请小朋友回忆自己的经历,家里谁是起得**早的人,他们起那么早干什么呢?接着请小朋友根据生活经验,想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谁是在现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中依旧起的很早的人,同时,我也会根据小朋友的回答,适时地进行补充,如公交车司机、清洁工人、早餐店伙计等等。接着,我请小朋友在课堂中回忆,平时在寒风中,身体的感受,小朋友多数都觉得是很冷,不想在寒风中等等。
在这个教育教学活动之前,我利用空余的时间带孩子们在寒风中感受寒冷,抓拍了一些“寒风中的人” 的相关照片。在活动中,通过照片的观察,让小朋友们通过视觉观感感受冬天早晨工作的人和人们的关系,萌发幼儿对在寒风中工作的人的崇敬之情。小朋友在我的引导下,踊跃的发言,例如食堂叔叔和阿姨的照片进行提问:“他们这么早在做什么呢?早上要几点起床上班呀?能不能不那么早来学校准备吃的呢?等等。通过孩子们激烈的讨论和回答,知道做这个工作一定要早起,不早起中午老师和小朋友们就吃不到美味的中餐了,要是因为寒冷而中午来上班的话,那么中午大家都要饿肚子了了,会没有精神学本领了,等等。
在活动的**后,我设计了让孩子给寒风中的人送温暖,孩子们为寒风中工作的人送去了温暖的问候,再一次号召小朋友也要像这些在寒风中工作的人一样,坚持早起,来上幼儿园,长大了,要作对社会有用的人。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件】推荐阅读:
幼儿园大班音乐计划12-28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音乐教案《捉螃蟹》10-11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火车》含反思12-14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小蜜蜂》07-05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柳树姑娘》07-18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设计方案10-04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火车舞》12-05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歌唱春天》12-11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小雪花》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