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生物实验(精选10篇)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绿色(甲基绿),RNA红色(吡罗红)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高倍显微镜下看不到DNA、RNA分子)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III~橘黄色
脂肪+苏丹IV~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斐林试剂现配现用,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
双缩脲试剂A液、B液分开加。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知识概要: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实验四观察有丝分裂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药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液).时间:3~5min.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用清水漂洗约10min.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染色:用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5min目的: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实验五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2、步骤:
(1)提取色素研磨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二氧化硅(为了使研磨充分),
碳酸钙(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实验六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结论: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七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2、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实验八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实验九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要求: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实验十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萘乙酸),2,4-D,IPA(苯乙酸).IBA(吲哚丁酸)等
2、方法:
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或一天。处理完毕就可以扦插了。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②沾蘸法: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3、预实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实验十一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什么是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2)为了便于调查工作的进行,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一般应选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为什么?
一般应选双子叶植物,因为双子叶植物的数量便于统计。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线上,应如何统计?
只计算该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植物的数目。
(4)在某地域中,第一次捕获某种动物M只,标志后放回原处。第二次捕获N只,其中含标志个体Y只,求该地域中该种动物的总数。MN/Y
(5)应用上述标志重捕法的条件有哪些?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②调查期中,没有迁入或迁出。③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植物:样方法
一、明确要求,夯实基础
教师在复习之前要认真研读考纲,然后按照考纲要求全面复习高中教材中的实验。首先,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所有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必须亲自动手完成。高中新教材不仅增加了实验的数量,而且扩增了实验类型、基本技术实验(如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等)、定性定量实验(如有机物的鉴定、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的粗提取和鉴定、酶专一性的分析)、探索性实验(如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等)、模拟实验(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必须对每一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了如指掌,并能以这些实验原理、思想、方法为基础,利用新材料,借助新情况进行创新实验设计,解决探索新问题。其次,除学生必做的实验之外,还必须了解教材课文中介绍的一些经典实验,如光合作用的研究过程、植物生长素有关实验、动物激素生理作用的研究方法、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同位素示踪技术、动植物杂交实验等,这些内容往往也是高考命题常用材料。
二、重视实验分析,培养学生能力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不愿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是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外,还有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结果,致使实验失败。此时,实验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找出并排除影响因素,使实验重获成功。另一方面,还可以总结出经验教训,甚至可能还有意外的收获、新的发现,这在科学史上是不乏其例的。现行高中生物教学中没有明确实验分析这一目的,而且实验也比较简单。我觉得,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的以外,还要指导学生理解实验程序,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之间的作用,每一个处理的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也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1.取材分析: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正确。2.药品与试剂分析: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3.步骤及操作分析: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情况,如:漏做某个实验步骤、操作方法错误、操作不严格等。
三、加强实验研究,拓展与延伸知识迁移
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高考要求中,生物学实验有15个,实习有5个,研究性课题有7个。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境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如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测定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的生活情况 (只有生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防腐杀菌 (在高浓度的溶液中,细菌等微生物将失水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判断细胞的年龄 (成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明显) ,若进行组合改编如材料换一换、步骤改一改、情景变一变、多个实验拼一拼等,就能拓展出许许多多个新实验。因而学生在解答拓展实验题时,应“以不变应万变”,实验的主要思路是不变的,再回忆迁移教材的实验原理和技能,就能轻松突破。
四、利用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实验复习时,应要求学生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因此,在总复习备考阶段的实验复习中,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和指导。如:实验步骤如何书写,实验材料和用具如何选择,实验结论、结果如何区分等,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纵观近几年生物高考实验题及新教材中的实验类型,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索性实验,都要求学生具备科学探索的思维方式,掌握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一般方法,运用有关实验原理,科学设计实验方案。在高考复习阶段,应让学生明确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所包括的基本内容;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等。有条件的学校,应开放生物实验室,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有关命题、主动动手精心策划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做到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不断渗透实验思想与实验意识。对于这一类型的试题,靠题海战术往往是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需要学生亲身的实践,有了亲身经历和体验,才能在高考中对实验试题应付自如。生物实验设计是实现实验研究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实验具体操作的指南。实验设计的过程就是科学思维的过程。实验设计的每一环节、每一手段的选择都要做到科学、严密,否则目标就难以达到。
从解题技巧的角度来看, 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总体上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1.了解题目要求。首先要明确题意, 只有明确题意才能方向明确, 少走弯路。2.明确实验目的。即明确实验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灵魂, 所有实验步骤的设计都要围绕实验目的这个核心来进行。3.分析实验原理。原理不同, 设计方法显然不同。在分析实验原理时要充分利用实验所给的条件, 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解决。4.确定实验思路。这一步犹如作文的构思, 是建立实验设计的基本框架, 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精髓, 是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最富创意的闪光之处, 也是搞好实验设计的关键所在。如要设计几组实验?是否需要对照?若设置对照, 要注意哪些问题?5.设计实验步骤。有了思路, 具体怎样操作?这就需要在确定思路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设计。这一设计一定要充分利用题目中所给的实验条件, 要思考题目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是起什么作用的?怎样运用?要注意:一是题目给出的实验试剂和材料都必须充分运用;二是除非题目条件允许, 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增加实验试剂和材料;三是设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 否则会造成很大的失分;四是要组织简明的语言文字。6.预期结果与分析。一般的实验设计题都会有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或对实验过程中的某些操作或原理的分析, 分析实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在实验操作中能使学生的眼、手、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而且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的锻炼。所以,在实验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下面我就生物实验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特点
1.科学性的特点
具体体现在: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结果的处理都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不能随意臆造。高中生物实验科学性的特点是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生物实验一定要讲求其科学性,没有科学性作指导,生物实验的结果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没有参考的价值,同时也违背了科学的指导原理。所以在进行生物实验之前,一定要有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对涉及生物实验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认真考证,这样实验的结果才有科学的依据,才有科学的价值。
2.相互对照的特点
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应包括两个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先对实验组加以处理,然后对照组不作处理。对照实验的设计常有如下4种:一是空白对照,设计一个不进行任何实验处理的对照组。二是自身对照,指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前后观察,不另设对照组。三是条件对照,给实验组一种处理,给对照组另一不同条件处理。四是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利用几个实验相互对照,即每一组既是实验组,又是其他组别的对照组。只有通过对照实验,才能有效地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使设计显得严密。因此对于大多数实验,尤其是生理类实验往往都应该设置相应的对照实验。
3.单一变量的特点
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要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作用。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做到其他实验条件前后一致。这也是生物实验所独有的特点,采用单一变量的方法,往往能够使实验变得更加有说服力,使实验的结果更加直接了然,能解析更多的生物上的科学道理。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策略
1.明确实验教学目标,做好准备工作。明确目标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认真。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地方性的季节性的限制,有些实验还需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实验结果,因此,在实验课前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多数学生把实验简单地理解为“看”,对实验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后往往答不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的结论。如果缺乏严格的训练,将会导致教师疲惫不堪,学生一无所获。因此,应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注意维持实验纪律、规范实验习惯、合理指派实验大组长、小组长等,以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3.分析实验程序和实验现象。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是设计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往往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所以,学生在实验中,不能单纯地用实验指导进行“按方抓药”出现结果就行了。而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
4.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高中生物问题,验证高中生物规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定会事半功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生物实验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推理,主要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生物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6.加强设计型实验题训练。随着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生物实验题多以根据要求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得出或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评价和优化实验设计方案等形式呈现。如果还是按照以前老一套的实验训练模式,只重视做一些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型实验题,学生是很难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的。因此,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采取以上一些实验改革措施外,还必须要有意识地精选和精编一些实验习题,特别是一些不同类型的实验设计题,让学生进行全方位训练。
(一)实验目标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当细胞波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材料用具
略
(四)方法步骤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用高清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还可以看到原生质层紧紧地贴着细胞壁。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例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盖被冲下面的洋葱鳞片叶表皮就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细胞中的中央液泡逐渐变小,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开来。
5.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例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鳞片叶表皮又浸润在清水中。
6.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中央液泡逐渐胀大,原生质层又逐渐贴着细胞壁。
(五)实验结论: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实验能力的考察成为试题中的重点、难点和亮点。通过这一类试题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多种能力。由于此种题目往往开放性高、难度大,学生处理起来存在着一定的畏惧感,不知从何下手,所以得分低。固有得实验者,得理综之天下的说法。为了适应此类高考试题,在高考复习中让学生了解生物实验试题的类型和特点,掌握实验试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近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研究,现将生物实验试题分为以下两大类型,现报告如下:1验证性实验试题 ...
例 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列是实验的基本思路。指出三个实验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1)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答: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答: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实验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对照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答 :______________
(4)下面由你进行实验设计,写出你的设计思路。答: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本实验的方案进行检查评价,可以看出(1)组中蒸馏水和镁盐溶液均缺少植物所需的矿质元素,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2)和(3)组中都可能含有镁离子,没有根据实验目的设置变量。
[参考答案](1)不能。因为蒸馏水和镁盐溶液均缺少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而使两组植物生长均不正常(2)不能。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都有可能含有镁离子(3)不能。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都有可能含有镁离子(4)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对照组盛有适量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盛有等量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低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解题思路](1)解读实验目的,把握变量的设计,看是否设计了变量;(2)把握实验结果,看结果显示是否正确,注意结果显示使用的原理是否妥当;(3)看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4)观察实验设计叙述中常规知识点的准确性。
2探究性实验试题 ...
例 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为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 1
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方法步骤: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主要考核探究实验能力。题干中给出实验材料和用具,以及实验要研究的课题,探究光的有无对种子的萌发影响。通过分析确定自变量为光,因变量为种子的萌发率。再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设计出对照实验。本题不仅考察了同学们进行独立实验设计的能力,而且考察了同学们预测实验结果的环节。
[参考答案] 方法步骤: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②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①有光组和无光组种子的发芽率差别不大,则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不受光的影响。②有光组发芽率明显高于无光组,则光是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③无光组发芽率明显高于有光组,则光抑制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解题思路](1)解读实验目的,从中确定变量的设计及实验结果;(2)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把握三大要点: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对照、强调等同和适宜(即单一变量原则),突出变量。........................
小结 高考题中出现的实验题多以书本上已有的学生实验、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经典实验或生物科学的新进展为背景,要求学生根据现有条件,设计实验程序、预测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和解释,目的是考查学生使用恰当方法验证生物学事实或探究生物学现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针对高考实验题的出题特点,可以总结出一定的答题规律。
首先,应明确实验设计的具体流程,即,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结果预测和分析——得出结论。
第二,根据题干分析得出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根据实验目的、原理,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要思考题目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怎样运用?要注意:一是题目中给出的实验试剂和材料一般应充分利用;二是除非题目条件允许,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增加实验试剂和材料。
第三,根据设计实验的五个原则(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随机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和简约性原则)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这些操作细节的设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否则也会造成很大的失分。因为实验步骤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能存在多种实验步骤,但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要求:简便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精确性。
第四,根据试题具体要求组织简明的语言文字。步骤设计一般不宜连续描述,往往需要分段叙说;试管(或烧杯,水槽等)要给予编号,如A、B或甲、乙;叙说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不能用含糊的口语
第五,要认真读题,分清属于哪类实验试题,并利用题干信息,巧妙得分。如有的试题给出实验
目的,并指出是验证实验,则相应的实验结论就应该是实验目的,如例1。有的试题给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性的,则相应的实验结果可能存在多种情况,一般都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有时还应作出中间状态的预测,如例2。
其实,生物实验试题的设题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实验原理分析题、实验结果预测和分析题、实验步骤设计题、实验方案纠错改进题等等。本人只是对各种实验试题的实验目的这一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归纳成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种形式。也只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望各位同行不吝指正。
[练习]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
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蒸馏水、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此时,叶片均浮在液面上。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3)„„
分析预测的结果:
[解析] 题干中给出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装置和条件、以及实验要研究的课题,验证叶片在光合..
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众所周知,光合作用必须要在光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在进行,而在该实验中的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大于呼吸作用的,为了排除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在验证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时,必须将装置放在黑暗中。再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以及实验已给出的步骤,只能将对照组和实验组一起先放在光下后放在黑暗中。否则,就无法验证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因为题目中说明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烟草叶片只能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O2进行呼吸作用。本题不仅考察了同学们实验设计的能力,而且考察了同学们预测实验结果的环节。
[参考答案]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3)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日光灯下,照光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上浮,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4)再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暗培养箱中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分析预测的结果:
(1)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O2的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增加,叶片上浮。而蒸馏水中缺乏CO2和O2,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2)黑暗中,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放出的CO2溶于稀溶液NaHCO3中,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缺乏O2,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仍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一般都与教材中的实验密切相关,主要考查操作过程中的原理和技能。如在显微镜下的观察实验,包括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材料的选择和培养、对标本的处理、装片的制作和观察条件的控制等。如果没有对这些实验的亲手实践,往往很难做出正确的答案。
2、分析型实验题:
从近几年的实验试题在高考中的题型变化来看,命题人借助创设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新情境(但绝不是无根据的编实验,一般都来自编题者的实践或相关教材),着重考查学生对实验进行归纳和分析的能力已成为命题的重要形式之一。
3、评价与设计型实验题:
一、什么是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是指除控制因素外, 其他条件与被对照实验要保持一致。这样就可以保证无关变量对所研究实验无影响, 使得结论变得简单明了。
二、对照实验的组成
对照实验通常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 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 哪个作为对照组, 一般是随机决定。从理论上说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影响一定要相同, 这样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 就可以认定是来自变量的影响, 这样实验结果才有可信度。
三、对照实验的好处
不同的实验因素可以引起同一种实验结果, 所以, 必须要有严格的对照, 这样所设计的实验才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就可以保证无关变量对所研究实验无影响, 使得结论清楚且简单。所以大多数实验, 尤其是生理类实验往往都要设置相应的对照实验。预测实验结果:若为验证性实验, 则结果只有一个;若为探究实验, 则应分情况讨论。
四、对照实验的类型
本文对以下三类对照类型做一个论述, 各种对照实验中哪个作为实验组, 哪个作为对照组, 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 空白对照
(1) 概述
空白对照组是指除给予范围的实验因素外, 不给予研究的实验因素处理。探究某种实验因素的有无对实验结果的直接影响, 明显的对比出实验组的实验因素与实验结果的对应关系。
(2) 典例分析
(3) 注意事项
(1) 实验设计一定要分组进行。
(2) 变量只能有一个, 其他条件均相同, 两者唯一的区别是变量不同。
(3) 保持实验条件的前后一致性, 实验过程中不可改变其中任何条件。
2. 自身对照
(1) 概述
自身对照指实验组与对照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不另设对照组。实验操作前的对象为对照组, 实验操作后的对象为实验组。对比实验操作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而得出实验结论。
(2) 典例分析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
1.实验对象:同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
2.在这一实验中有两次对照, 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组:操作:高浓度溶液处理。对照:质壁分离状态与自然状态
第二组:操作:低浓度溶液处理。对照:复原后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
(3) 注意事项
(1) 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生理活性。
(2) 实验操作要有一定的范围, 如处理活性细胞时所用溶液浓度要适宜。
(3) 持续观察记录实验操作前、后的实验对象状况, 控制好观察时间。
3. 相互对照
(1) 概述
相互对照是指不单设对照组, 而是几个实验组之间的相互对照, 由此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一般是在探究某种实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不明确的情况下使用, 通过实验的相互对比, 确立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的关系。一般表现出实验因素在量上的多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中每一组既是实验组又是其他组别的对照组。这种方法常用于等组实验中。
(2) 典例分析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1) 实验对象:加了相同淀粉糊的四支试管。
(2) 对照处理:不另设对照组, 而是将四支试管分别放在温度为80℃、60℃、37℃、0℃的不同环境中, 并同时加入等量的唾液。
(3) 实验结果:对相同时间内四组溶液中淀粉糊消化程度进行检测, 并记录检测值。
(4) 对照分析:通过对四组检测值之间的相互对比, 得出淀粉糊消化程度最高组的温度, 即为本实验探究的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3) 注意事项
(1) 不需要确定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均为实验组。
(2) 每个实验组除要探究的因素各不相同外, 其他所有条件均相同。
(3) 最终结论必须由几组实验结果的对比得出。
五、结论
对照性原则是生物实验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 对照实验法在科学探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照性原则就是科学、合理地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简洁、明了, 而且使实验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因此,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透彻理解对照实验的理论和掌握对照实验的方法。
摘要:实验设计题已成为高考实验题的重点, 对照实验的设计是实验题中最常见的。对照实验可以更加明确地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样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说服力。对照实验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论述了对照实验的概念、好处、类型、对照实验的设计。
关键词:对照,实验,原则
参考文献
[1].周晓莉.《如何利用高中生物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
[2].张体雄.《谈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J].《科技文汇》.2007.
一、实验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特别是当他们成功地做成一个实验时,其喜悦之情难以自禁。学生这种对实验本身的心情又会迁移到相关的知识上来,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其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其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实验教学评价在实验教学中是重要的反馈手段,它可以支配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的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实验策略,因此实验教学评价成为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笔试是教师的主要实验教学评价方式,这种书面形式的考核方式被多数教师认可,它简单省时,其内容上主要是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理论知识,但是,这种笔试考核实验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实验态度等,造成学生做与不做实验成绩差不多,形成“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从这几年的理科综合测试看,实验试题不再是课本中的实验,而是一个全新的情境,考查的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随着高考的改革,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在生物實验教学中逐渐摆在了重要位置上,平时扎扎实实搞好生物实验教学,多开展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以往的学生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都是书本上指定的,课前都是由教师准备好。实验时,学生完全按规定的步骤进行。学生完全成了不用思考的机械操作者,整个实验对学生来说印象不深,理解不透。而高中新课程要求在实验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如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之前,老师先给学生交待一下鉴定这三类物质所用的试剂及颜色反应。然后请几位较积极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帮忙准备实验材料、仪器,以及试剂的配制等。做实验前,把学生分几个实验组,并指定那几位帮忙的学生做组长。做实验时,老师同时呈现好几种材料,让每组学生自己选择一两种,并预测自己选择的材料含有哪类物质,相应的要用什么样的试剂及仪器。这些以前老师做的工作现在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疑惑及操作问题进行指导,对实验速度较快的组,老师可鼓励他们再选择其它材料继续做。做完各组组长设计好记录表格,把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之间交流实验结果,并交换意见。最后各组上交记录表格,由老师汇总全班共检测多少种材料,连同其中含有哪些化合物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所有的材料有全面的认识,并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正确选择食物?”这样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激发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如在学习“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我们要求学生能将此实验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进行对比,对比的依据是两实验都用到了洋葱。另外,在学习“观察植物细胞质流动”实验时,我们希望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把细胞质与叶绿体的关系想象成河水与船的关系,从而加深对细胞器与细胞质基质的理解;当然我们还要求学生能产生某些创造性的思维,如在学习“酶的专一性”实验时,学生竟能提出“胃蛋白酶能把胃自身催化分解掉吗?”从而加深了对酶的反应条件以及细胞膜结构的理解等等。总之,课堂上,学生活跃的思维,便是课堂的灵魂。
三、在实验教学中尊重个性,鼓励创新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探究,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探究学习过程运用于生物教学,具有以下特点:探究学习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从而获得生物学知识,有效地形成生物学概念;探究学习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究能力,而探究能力又是形成生物学概念的前提;探究学习能培养学生探究生物世界的积极态度,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生命科学宝库的金钥匙。探究教学应分层次、把握度,面向全体学生。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班级人数多,难管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水平也有层次性,如果教学中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达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探究学习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完成一般的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他们积极思维,开展有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梯度。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激励性评价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成功,微小的进步,努力的方向,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放宽评价尺度,而不必过于严格,只要学生积极地参与了探究,去尝试了,就应该得到表扬和肯定,而不论答案正确与否。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尝试、总结、改进,并不断地借鉴别人的成功做法为我所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探究性学习一定会在我们的生物教学中大放异彩。
1、提取色素原理:
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
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
层析液:分离色素;
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
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
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5、注意事项:
(1)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1.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精髓,是做好实验设计的关键所在。现将与中学实验有关的一些最常见的经典的实验方法汇总如下:
(1)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①淀粉——碘液
②还原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
③CO2——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
④乳酸——pH试纸
⑤O2——余烬复燃
⑥无O2——火焰熄灭
⑦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⑧染色体——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
⑨DNA——二苯胺试剂
⑩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
①光合速率——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
②呼吸速率——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
③原子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④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
⑤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
⑥甲状腺激素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
⑦生长激素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
⑧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
⑨菌量——菌落数或亚甲基蓝溶液褪色程度
⑩大肠杆菌——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
(3)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①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②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③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
④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
⑤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酒精隔水加热
⑥除去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⑦如何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彩色薄膜滤光
⑧血液抗凝——加入柠檬酸钠
⑨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
⑩骨的脱钙——盐酸溶液
⑩灭菌方法——微生物培养的关键在于灭菌,对不同材料,灭菌方法不同:培养基用高压蒸气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洗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整个接种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进行。
(4)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①还原糖鉴定:水浴煮沸加热
②酶促反应:水浴保温
③用酒精溶解叶中的叶绿素:酒精要隔水加热
④DNA的鉴定:水浴煮沸加热
⑤细胞和组织培养以及微生物培养:恒温培养
2.斐林试剂、班氏试剂与尿糖试纸
这三种物质均可用来检验含醛基的有机物的存在,在医学上用来检验糖尿病,其原理均是利用了Cu2+的氧化性把醛基氧化,但成分略有不同:
斐林试剂:即硫酸铜、氢氧化钠和酒石酸钾钠组成的蓝色混合溶液。分为斐林试剂A和斐林试剂B,A为CuSO4溶液,B为氢氧化钠和酒石酸钾钠的混合溶液,使用时将A、B等体积混合即成斐林试剂。
班氏试剂:即硫酸铜、碳酸钠和柠檬酸钠组成的混合液,又叫本尼迪克特(Benedict)试剂,它与醛反应的结果是与斐林试剂一致的,只是比斐林试剂更稳定,所以在临床化验中更常使用。
尿糖试纸:又叫硫酸铜试纸,呈白色,带蓝色斑点,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尿糖测试。每片含硫酸铜20毫克,枸橼酸300毫克,碳酸钠80毫克,氢氧化钠235毫克。尿糖试纸法快速、方便,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为:将试纸条放在尿液中浸湿,一秒钟后取出,在一分钟内观察试纸的颜色,并与标准色板对照,根据不同的颜色来确定尿糖阳性的程度。
3.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相同点:①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构成;
②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都为0.1g/mLNaOH溶液。不同点:①CuSO4溶液浓度不一样:斐林试剂乙液为0.05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为0.01g/mLCuSO4溶液。
②配制比例不一样。
③使用方法不一样:斐林试剂是甲、乙液一起混合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则是先向待鉴定材料加入A试剂摇匀后,再加入试剂B。
④鉴定的对象不一样:斐林试剂鉴定的是还原糖,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蛋白质。
⑤反应本质及颜色反应不一样。
4.苏丹Ⅲ染液与苏丹Ⅳ染液的比较
都是用来鉴定脂肪。苏丹Ⅳ染液更易溶于脂肪,所以染色更深,同时要求染色时间更短。
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鉴定DNA的试剂——二苯胺试剂
A液:1.5g二苯胺溶于100mL冰醋酸中,再加1.5mL浓硫酸,用棕色瓶保存。B液:乙醛的体积分数为0.2。
配制:将0.1mLB液加到10mLA液中,现配现用。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7、苔黑酚——乙醇溶液(用于RNA的鉴定)
溶解6克苔黑酚于是100毫升95%乙醇中,(可在冰箱中保存1个月)
8、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9、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
10、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
(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冰醋酸45ML+55ML蒸馏水+0.5克洋红
先将洋红溶于蒸馏水中,再加入冰醋酸充分摇匀后,加热煮沸 10分钟,待冷却后,即可使用。)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三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20、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21、班氏试剂:
溶85克柠檬酸钠及50克无水碳酸钠于400毫升水中。另溶8.5克硫酸铜于500毫升热水中。将硫酸铜溶液缓缓倾入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拌。如有沉淀可过滤, 此混合液可长期使用。
22、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高。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23、有丝分裂细胞染液 医用紫药水和蒸馏水按1:16的比例混合 配成染色液。
24、有丝分裂细胞解离液
38%盐酸和95%酒精按1:1的比例配成解离液。
24、卡诺氏固定液(用于细胞有丝分裂根尖的固定)
酒精:冰醋酸=3:1(体积比)
25、20%肝脏研磨液
1份肝脏4份水。用剪子迅速将肝脏剪碎,先加少量的水研研磨,用剩余的水冲洗。
26、鉴定CO2试剂——澄清石灰水(Ca(OH)2溶液);酸碱指示剂。
【初高中生物实验】推荐阅读: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05-29
高中生物【实验9】10-24
高中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研究及案例分析11-02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06-28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10-18
高中生物公式总结10-29
高中生物课程教案11-11
高中学生物考试反思07-08
高中生物学习经验09-09
高中生物竞赛初赛试题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