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表演(精选9篇)
摘要:
曲艺表演是年轻的艺术,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曲艺表演里面有说的,也有唱的,所以也叫说唱,说唱相结合。曲艺表演作为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民间艺术,在现代的年轻一代中,并没有特别被大众宣传和喜欢。本文从曲艺的历史渊源出发,了解其表演中说与唱的结合艺术特点,希望以此能让大家更多地认识曲艺,了解中国艺术。
关键词:
曲艺表演;说与唱;特点;
一、前言
曲艺中有说有唱,也就是说唱,但是这并不是人们常说的说唱rap,而是完全不同形式的艺术。曲艺中的说唱是说唱曲种的总称,说的是相声、评书,还有故事,唱的是大鼓、时调、单弦等等。不要把这个和现在的综艺和唱歌的说唱混为一谈,不是很帅气的rap,而是民间艺术曲艺说唱。像是在春晚上的打快板,打快板就是曲艺中的一种。除了这个,可能还有大家熟悉但却可能不清楚那就是曲艺的一种。
二、曲艺的历史渊源
曲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都没有这个词,是在1949年的时候,我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的时候,成立了一个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备委员会,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将曲和艺连在了一起,有曲艺这个名字。这也就是说,为什么曲艺是非常年轻的艺术,这个艺术和我们国家一起诞生。当然,就和在不同时期,就有不同名称一样,不同的地区,对同样的东西不一样的称呼,曲艺也有不同的称呼,特别是有历史味道的名称。比如大众文艺、民间文艺,还有现在也有的称呼,群众文艺等等。从名字就可以看出,那时候是以群众民众为主,是希望能在民间广泛流传的[1]。
其实曲艺的前身,曲艺也是大有来头的。在曲艺正式命名之前,是人们自己的娱乐,并没有大众一起,也没有独特的艺术地位。但其实作为曲艺的素材来源,在古代是非常多的。像是民间的故事,还有人们常说的个人表演,很容易被提及的讲笑话,其实都是曲艺的一种。还有就是专门为皇宫表演的弹唱歌舞,还有杂技表演,其实都是曲艺前身的一种。这些流传到现代,其实还是很多都被人向往的,比如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徐家汇等,这些都是比较闻名的娱乐场地。在唐朝的时候,佛教盛行,宣传佛教的一种途径就是和尚进行讲经,这就是大曲和民间曲调的流行起源。也是从这个时间开始,曲艺开始形成[2]。
在宋代由于城市开始繁荣起来,人们的闲钱也多了起来,在娱乐方面开始发展起来了。说唱性能有一个特别的地方,也有专业的.艺术家、讲词艺术。孟元老东京记录作品也有详细记录。明清至民国初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周边地区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说唱纷纷涌入城市。在表演实践中,它们变得越来越成熟。一方面,一些老歌在传播的过程中,结合不同地域、不同方言的特点在不断变化。如元、明混杂散韵的词,在南方逐渐演变为西夏词,在北方逐渐演变为鼓词[3]。
三、曲艺表演中说与唱结合的价值
任何艺术都有它本身存在的历史价值,就和诗词一样,曲艺也是。它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帮助人们理解什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能让人们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还能让人们建立一个才华横溢的理想和强烈的信仰。这是一个人民的伟大形象的历史纪念碑,可以提高战斗的勇气和前进的力量,能增强对祖国的爱国情怀。曲艺传统遗产是一部影像百科全书。它包含了社会、历史和自然的许多方面。就像无数的触手,向四面八方延伸,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知识的印记。它讴歌了光明、正义、理想和善良,同时也批判了黑暗、颓废的旧世界,既高度浪漫又深刻现实。这两者紧密结合。在形式上,曲艺传统遗产的审美价值主要在于中国人喜欢听的独特的说唱形式。曲艺中的相声被称为“语言艺术”,可见“语言”在曲艺艺术中的重要性[4]。
四、曲艺表演中说与唱结合的特色
以“说、唱”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其主要叙述和表达情感通过演讲和唱歌,语言必须适合演讲和唱歌,它必须是活泼、雅致,很容易吸引人的。与戏剧不同,曲艺不是由演员装扮成固定的角色来表演。相反,它是由演员不打扮成角色,以“一人多角色”的方式来表演(一个曲艺演员可以模仿许多角色)。通过说话和唱歌,曲艺演员可以表演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和故事,并告诉给观众。因此,与戏剧相比,曲艺表演简单,易于表演。只要一个或两个人,一个或两个伴奏乐器,他们可以去任何地方说唱,这是比戏剧更直接,和我们了解的口技一样[5]。
曲艺表演的简练使其迅速反映了生活。由于曲目和参考文献的内容大多短小精悍,曲艺表演者通常可以自己谱曲、指挥和表演。与戏剧演员相比,曲艺演员的导演作用尤为明显。也就是说,曲艺通过说话、唱歌来刺激观众的听觉,驱动观众的形象思维,并在观众的形象形象思维中与演员一起完成艺术创作。曲艺表演可以在舞台上进行,也可以在舞台上进行。因此,与观众相比,观众的思维不受舞台框架的限制,曲艺所言所唱的内容比戏剧有更大的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只有当曲艺表演者有生动动人的技巧,生动地描绘人物的情感,生动地叙述事件,才能赢得观众的欣赏。只有口语化才能使它容易理解。不仅是曲艺艺术,表演艺术也有这样的要求。动作、音乐、节奏。所谓动作,就是要使语言生动,富有动作特征,适合舞台表演。音乐性和节奏是丰富曲艺语言表现力的更重要手段。换句话说,非歌唱曲艺的形式,如鼓、单弦等,具有丰富的音乐性和节奏性,这就意味着曲艺的形式离不开音乐性和节奏[6]。
曲艺语言的构成极其丰富多彩,它汇集了汉语宝库的精华,简单、活泼、生动、生动,充满了强大的感染力。在语言色彩方面,有普通话和方言两种。此外,夸张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文艺形式中,但它对曲艺艺术有着特殊的意义。尤其在相声艺术中,高度的夸张往往与喜剧效果密切相关。夸张要讲究合理,讲究分寸,讲求谨慎的夸张是语言艺术,不讲求谨慎的夸张是油嘴滑舌的废话。有了好的作曲家和好的音乐,包括声乐和伴奏,才能通过表演艺术,站在舞台上。
曲艺的作品短小精悍,快速反映社会生活,一直是传统的。在现代,这一传统被进一步发扬光大。特别是在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曲艺艺术发挥了不可低估的战斗作用。曲艺的不少作品都可以“从小事看大事”,从小事解释大事。在确定“轻骑兵”在曲艺这一“短小精悍、斗志强”的角色的前提下,还应指出,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很容易产生偏差。根据新时期以来的艺术实践,主要是关于正确的思想内容和完善的艺术形式的统一。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应该如此苛求。不能只看数量,也不能只看质量,不能只看思想内容,不能只看艺术形式。事实证明,当政治与艺术分离对立时,就会出现粗制化的现象。有的变成了一个具体政策的简单插图,有的变成了没有任何艺术形象的口号,有的形成概念化的倾向严重。这一切,取消了曲艺艺术,也空了政治内容,不仅不能达到政治宣传的效果,而且给曲艺艺术带来了混乱。
曲艺虽然有很多种,有些是口语的,有些是唱的,有些是半口语甚至是唱的,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演员作为说书人直接与观众交流。无论多么简单的民间戏剧,叙述者都不会直接把故事讲给观众听。而是演员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人物与故事的关系来反映社会生活。曲艺是一门集文学、表演和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与观众交流。演出特别灵活,可以根据观众的情绪随时进行调整。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曲艺以“口述说唱”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
正如歌剧艺术的本质是“唱、舞的故事”,曲艺艺术的本质应该是“说唱、讲故事”。这是曲艺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属性。
五、结束语
曲艺虽然是曲种的总称,但是毕竟每个曲种都有各自的发展方向,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有鲜明的群众性。这就是所说的和而不同,能够让艺术进行百花齐放。在曲艺中说中有唱,唱中有说,完美结合,就和《贵妃醉酒》一样,是在不断变化中,找到传承,词与曲统一风格。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把握住这个,将曲艺的唱与说结合,将会让曲艺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唯锦.曲艺表演艺术的审美分析[J].艺术品鉴,(24):182-183.
[2]曹铮.撷取生活之花丰满曲艺之翼[N].河北日报,2020-03-30(006).
[3]周壮,李响.新时代思政教育在曲艺表演课程改革中的研究与实践[J].大众文艺,2020(06):231-232.
[4]程远兵.中国曲艺表演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J].剧作家,2020(02):126.
[5]周杨怡.浅论曲艺表演对舞蹈元素的运用——以四川盘子为例[J].戏剧之家,2020(08):38.
关于曲艺表演讲述, 往往可以从演员的表演上可以看得出来, 通常情况下, 演员在进行表演的时候, 需要作为一个讲述者, 对观众进行表演;如果是在作为饰演者的时候, 同样也是能将讲述形式放在表演形式中进行曲艺演绎。演示和讲述两种曲艺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表达曲艺艺术上相互交替、融合, 在曲艺艺术表演方式上十分常见。所以, 我们经常可以在曲艺欣赏时看见曲艺演员在表演时饰演剧中多个角色, 在表演的人物形象中跳进跳出从而将曲艺灵活演绎。我们在观看表演艺术时, 一般情况下可以能看到两种人物形象:其中一种就是演员其本身所具有的形象, 而另外一种就是演员在曲艺表演中所扮演角色的形象。在进行曲艺表演时, 演员与角色要充分的结合起来, 合二为一, 让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 做到角色即是演员, 演员就是角色, 让演员将自身特征带入角色。
演员进行曲艺表演时, 除了对表演角色的形象的关注, 还应当特别注重对自身的形象进行有目的有特征的进行塑造。在曲艺演出中, 演员通常以讲述者的身份出场, 并不是不需要艺术加工的自然形态主体, 而是在将整件事情叙述完整以及对人物形象塑造、将环境景色刻画这些工作完成之外, 演员通常还要对其表演内容进行是非忠奸评判以及人文知识的传授, 在观众观看曲艺表演的时候, 还能够起到对观众进行多方面的教化的作用。为切实的将角色表演的深入, 除了要在平时努力学习练习以及对内容精心设计以外, 还要将自身形象塑造成受观众喜爱的机敏、富于知识化并充满热情的这一形象。通过这一系列形象塑造的演员在登台进行戏曲表演时其就不仅仅是以一个原始纯粹的演员身份了, 而是作为一个充满强烈时代气息并具有一定知识水平, 还和观众拥有密切联系的鲜活“角色”形象。“我似我, 我亦非我。”艺谚的这句话就是对曲艺演员表演水平最佳的称赞, 许多对曲艺表演有着高深造诣的艺术家们, 就是这样一方面在舞台上努力的塑造出拥有鲜明性格特征的历史人物, 同时在另一方面, 也对自身形象进行塑造让观众喜爱自己。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 观众和演员有着共生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关于互动的情境中, 每个人行动都会有两方面因素和结果。这就更要求演员在台上进行曲艺表演时要一开始就让自身进入其艺术创造的氛围与场景交流状态中, 并用自身所创造的曲艺环境将观众感染从而达到表演预计效果;在此同时, 观看表演的观众则通过演员在神情、动作上的演绎, 从而来揣摩和判断他的品德和道行, 在观众的心目中便产生了一把衡量的标尺, 并以此对自己的欣赏态度进行评断, 达到对艺术表演的积极配合与反馈。从事二人转表演的艺术家韩子平认为, 在艺术表演上, 一定要去学会对观众的心理状态进行掌握, 并满足观众心理需求, 要明白观众不但只喜欢美好的艺术形象以及悦耳长枪、生动优美的语言, 同时, 艺术的表演还要求曲艺表演者拥有一种友好谦虚的做人态度。在湖北的艺术曲界就流传着这样一个艺谚:“站如苍松滴翠, 坐如玉树临风, 心似春花怒放, 目似故友重逢。”要是反过来, 一个演员的自我塑造能力过低, 那么就会对演员在其进行舞台形象塑造时产生直接影响, 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观众带入艺术活动偏解中, 再严重的就是使观众丧失对演员的信任, 让原有情感反映轨道偏离。
二、关于曲艺之美——通俗而不低俗
“通俗”通常是相对于高深且文雅的曲艺文化而言的, 一般是指那些已经被大众、俗世以及各阶层所普遍接受并流行的。具有通俗文化代表特征的曲艺文化, 便以其用“说”形式进行艺术表演的特征, 使得曲艺艺术表演方式与方法相比较其他高雅艺术通俗易懂。只要是拥有健全听觉系统的人, 都具备了欣赏曲艺艺术最基本的条件, 因而曲艺文化也广泛的被人民群众所喜爱、接受, 成为受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曲艺艺术的生成与发展的实际, 决定了它是具有民间色彩和民族特点的大众文化艺术, 由于这种文化是人民大众创造的, 因而拥有广泛、坚实的群众基础。曲艺表演艺术使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表演技巧和形式, 反应出人民群众最为熟悉和关心的生活内容, 体现出人民群众最真实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大多数人民群众最为普遍的审美理想。
曲艺表演艺术的创作是对人民大众艺术本质的体现, 与人民大众保持着深刻的精神层面联系。纵缆历史上那些传承至今的优秀传统曲艺节目, 之所以能持之以恒的成为经典, 主要是由于思想内容和主题倾向于人民大众的理想, 表达了群众的愿望、诉求, 不断的引起人民的共鸣;同时也采取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表演技巧和形式。正是由于曲艺艺术与人民大众的审美与创造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因而构成了曲艺表演艺术通俗性特征的生成根源, 构成了艺术的内容表达必须通俗的品格依据。
说唱语言的通俗性, 在其艺术的构成上主要表现在创作和表演广泛的使用了各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语言, 即为运用方言、土语进行创作的曲艺表演。正如在讨论曲艺的艺术够层要素时指出:使用不同地区的方言土语, 采用不同的方言放音亦或者是不同的民族语言来进行的表演方式, 是曲艺文化的一大特点。正式对方言方音以及民族语言的广泛依赖, 构成了曲艺表演艺术品种的丰富、多样性。许多相类曲种之所以能相互有别而又成为独立的曲种, 就是由于采取了不同的方言、方音, 以及从不同方言方音的基础上发出的不同“说唱”的曲调, 来标识出自身的独特地位来。
一切事物的具体形态在其本质上来说都是由所表现的内容最终决定的, 曲艺表演艺术的通俗性的特征, 表现为艺术表达的内容时, 具有鲜明的通俗性特征。例如, 在曲艺表演节目中, 通常会存在的情节结构大团圆式的套路, 以刚正不阿、忠勇、清廉、善良以及仁爱、狭义的人物形象为主, 主要表现出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和观念评判标准等等, 这是对大众世俗社会中审美通俗的集中体现。这类曲艺表演的审美特点主要是以大众活动的生活体验为基础, 与其他的艺术表演形式在主要特征和创造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在的很多大作家之所以写不出好的、可以传世的作品, 就是由于作家的个性创作与曲艺集体性很强的创作有着较大程度上的不同。曲艺表演艺术要对寄托着人们生活理想、反应人民群众生活态度、体现人民群众生活观念、时间和思想感情。人们的审美愿望, 对艺术结构进行种种表达, 深刻的折射出曲艺表演艺术对占审美接受者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尊重与理解, 显示出曲艺表演艺术与最广大的审美受众息息想通的艺术追求与价值取向, 凸显出艺术的表现和艺术活动的特征。曲艺表演一定要结合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 这一点在曲艺表演中非常的重要, 也是曲艺表演艺术通俗性特点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曲艺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要在反应人民群众的生活理想、生活态度与生活观念等的问题上来进行研究和探索, 真正的使曲艺表演能为广人人民群众所接受, 为人民群众所尊重和理解, 使曲艺表演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并能够在人们心中树立新的形象, 而且能够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文化。
摘要:曲艺是一门口说、叙事的表演艺术。通过对口说叙事这种表演性的研究, 论证表演艺术的审美特质的所在。曲艺作为从“说”中诞生, 又通过“说”壮大和发扬的一门表演艺术, 与“说”的关系密不可分, 更形象的则可以理解为无“说”则无曲艺。因此, 曲艺以“说”形式将其表演艺术全过程的说唱叙事全全表现, 这是曲艺与其他表演艺术最大和最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曲艺,表演艺术,审美特质
参考文献
[1]季红莉.论曲艺表演艺术的审美特质[J].大众文艺, 2011.
作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打开世界的一把钥匙,曲艺往往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因而,曲艺应给予人们乐的愉悦、情的熏陶、智的启迪、美的享受。曲艺艺谚有云,“评书无评如目无睛”。曲艺评论是曲艺创演的一面镜子和一剂良药,是对曲艺创演的审美评价和曲艺发展实践的理性观照。曲艺评论是揭示曲艺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应做到是其是,非其非,辩证思考,客观公正,健康理性,向上向善。没有曲艺评论,很难说曲艺创演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砥砺前行。当前,曲艺评论客观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曲艺评论整体滞后于曲艺创演的生动实践,对创演领域的新发展、新特点、新动向缺乏及时关注和有效引导,新人新作得不到切中肯綮的评价,优秀作品得不到深入研究和广泛推介,恶意炒作、一味吹捧、不讲真话、“圈子”评论、人情评论、商业评论、红包评论等不良现象时有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曲艺评论缺少可依据的学理支撑而未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曲艺创演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轻视理论和漠视评论的倾向,曲艺批评缺少发表平台和展现手段,曲艺评论人才极度匮乏。这些严重制约了曲艺评论的健康发展,削弱了曲艺评论在引导创演方向、引领社会风尚、提升鉴赏水准等方面应有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曲艺学术批评和评论就显得尤为紧要。一是切实把曲艺评论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让评论家及时到达创演现场。在重大主题活动中,组织评论家对曲艺作品进行跟踪评价,举办专题研讨,不断增强曲艺评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意识地将曲艺评论环节前置,与创作表演同频共振,有效发挥曲艺评论对创演的指导作用。在曲艺高峰(柯桥)论坛等学术活动中,主动设立具有学术价值的议题,正确引导评论和舆论的走向。二是启动曲艺评论人才培养计划,集结曲艺评论队伍,扩大曲艺评论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吸引专业人才加入曲艺评论研究队伍,将更多学有专长、用有特长的优秀评论人才团结在曲协组织的周围。建立优秀曲艺理论评论人才库,扎实推进特约评论员队伍建设,定期举办曲艺评论家研修班,把现有的曲艺评论“游击队”历练成长为“正规军”。三是通过开办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工具弥补评论阵地的不足,扩大曲艺评论的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在充分利用文联、曲协现有传播阵地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曲艺评论传媒资源,有效拓展曲艺评论的传播空间,掌握话语权,努力形成多点发声、共同发声、正确发声的曲艺评论传播格局。四是完善曲艺舆情信息搜集报送分析机制,及时了解和准确掌握曲艺最新动态和趋势,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对新思潮、新现象、新问题进行精准分析和科学研判,切实发挥曲艺评论的导向引领作用。
nlc202309082015
地球科学学院 资规09—1 樊迪
从杨贵妃的“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到秦香莲的“三江水洗不尽我满腹的冤枉”,再到杨子荣的“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几节曲艺知识课,让很多同学粗略地了解了我国的曲艺文化,让我对我国曲艺的发展现状有了一点感触。下面我谈谈我对我对我国戏曲艺术的认识,以及曲艺课的感受。
出于对我国古典文化艺术的喜爱,我经常会观看一些戏曲节目表演,掌握了不少基本的戏曲知识,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曲艺鉴赏方法。我国有许多优秀的剧种,比如京剧、越剧、黄梅戏、昆曲、豫剧、粤剧、川剧等等。其中,京剧算是流传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剧种之一,京剧的发扬光大和慈禧、梅兰芳分不开。昆曲堪称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最高典范,被誉为“百戏之祖”。在世界艺术史上,昆曲也是遗存至今,但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的“母范”之一。在戏曲艺术之林里,那些为国奋战,不惧怕敌人的压迫艺术家都值得我们尊重,比如京剧的梅兰芳、豫剧的常香玉。
作为一种历经数百年的古老文化艺术,我国各地方的戏曲曾经有过辉煌的黄金时期,也有过多次的危机与衰落,可以说是历尽兴衰沧桑。但它们之所以能度过种种危难,一直流传至今,一方面依靠艺术家的艰辛努力,代代传承,另一方面也依靠广大观众的精心呵护,其中包括许多有识之士和有心人的支持与扶植。历史已经证明,只要有演员在,有观众在,戏曲是不会消亡的。
然而,每次上曲艺知识课,看到教室里零散的几个同学,老师在上面的提问无人应答的场景,有时候确实让我感到悲哀。老师连续的发问“京剧是什么?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是什么?什么是唱腔?”等来的却是“一问三不知”。为什么同学们喜欢看美国大片,喜欢看韩国肥皂剧,喜欢模仿日本漫画,却在曲艺课上睡觉、开小差?甚至逃课。也许选修曲艺课的部分同学真的是为了学分,被逼无奈,但是大家在课堂上对曲艺知识的无知和对我国灿烂艺术文化的蔑视还是让人觉得心凉。有很多同学会说,戏曲是老一辈人才会喜欢的艺术,现在已经过时了。但是这些同学有没有想过,这些古典艺术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洗礼之后之所以能保留下来,必然有它的道理,因为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作基础,有这门艺术的内涵、价值所在。伴随着我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在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外国文化也涌入我国,供大家选择、欣赏的艺术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年轻人总是有种“崇洋媚外”的意识,总以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毫无理由地崇拜外来文化,越来越忽略甚至蔑视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了让学生在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能增加文化内涵,国家相关教育部门提倡素质教育,制定了“戏曲进校园”的政策,随着校园文化的蓬勃兴旺,戏剧是大学生专业学习之外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京剧、昆曲等戏曲进入大学校园,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戏曲艺术走进大学校园,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年学子的好评和喜爱。目前,许多综合性大学的学生社团都有相应的戏曲社团,比如北京大学的京昆社、复旦大学的昆曲社、南京师范大学的光裕戏曲社、河北科技大学的洪洋京剧社等等。因此,日前“刮”起的这场校园戏曲艺术“热”是有源头,有“传统”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60多所高校设置了京剧课程,并配备有一位或几位京剧教师,他们满腔热情地进行京剧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当我们厌倦了重金属的喧嚣,披头士的狂放,交响乐的深沉,走进学校的礼堂享受了一次我国古典戏曲艺术的视听盛宴后,我们可以感悟到戏曲所富含的巨大的文化艺术含量,和它带给我们的心灵体验。
戏曲进校园称得上是一件“双赢”的事。戏曲进校园能够部分地改善和缓解戏曲不景气的现状,有利于戏曲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另外,由于大多数的戏曲演出都是高票价,学生们很难有机会进剧场听戏、看戏。如今,各大剧团纷纷走进高校,低廉的票价也给学生们了解和认识戏曲艺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现在中央领导和教育部都十分强调在各级学校和全社会加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一方面是科学教育,另一方面是人文教育,包括艺术教育。而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加强民族文化经典的教育,对于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对于增强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对于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个民族在世界上要有自己的立足点,就要有自己的文化。在21世纪,我们要有更开放的胸怀,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东西。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自己的民族文化。
戏剧艺术进校园,也是对中国传统剧种的有效保护手段之一。戏曲是在舞台上演出的活的艺术,它的生命力在于传承,而保护戏曲艺术也必须在传承和创造中才能有效地进行。古老的戏曲要在舞台上流传必须争取新的观众,要争取更多年轻的观众群体。大学的戏曲教育值得发扬,而中小学教育则更为重要。中国的学生应该了解中国的传统戏曲,对于有代表性的剧种如昆曲、京剧等,应当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要让学生从小就知道,中国是一个戏剧大国,中国戏曲是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我们要以此为荣。我们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质,同时也是在培养热爱民族文化艺术的观众。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优秀的艺术后继有人,优秀的艺术得以代代相传。
湖北大鼓是一种流行于孝感、黄冈和武汉一带的说唱艺术,原名“鼓书”,又称“打鼓说书”、“打鼓京腔”等。1950年定名湖北大鼓后,在湖北省内广泛流传。湖北大鼓的流派主要有南路、北路之分。唱词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问有五字句穿插其间。湖北大鼓的主腔为“四平调”。说唱时,艺人立于鼓前,左手执云板击节,右手拿鼓签敲击鼓面或鼓边,并附以手、眼、身、步的表演。说唱段落问常插以多变的鼓板牌子,以渲染气氖,或借以思考唱文,或得以稍事喘息。1949年后,随着书目内容的更新,唱腔也有新发展,并加入了丝竹伴奏。湖北大鼓与湖北评书不同,以唱为主,夹以说白,以鼓板为主要乐器,演员边击鼓边唱说,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在湖北地区演绎湖北大鼓最为出名的就是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张明智,他有着五十年的舞台生涯的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语言幽默,表演泼辣大方,演唱优美而富于韵味,雅俗共赏,独树一帜,是一位公认的德艺双馨的曲艺艺术大师。但是目前湖北大鼓现状不甚乐观,由于张明智的退出,西方流行音乐的冲刷,导致湖北带这项曲艺后继无人。
现在的曲艺作品,内容大都是大同小异,我们不应忘了曲艺是匕首、是标枪的主要作用,在贴近生活的同时也要将生活中黑暗的一面说出来引起民众反响,周立波的“海派青口”在短时间内迅速受到人们的热捧就是因为他敢于将生活中的不平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说出来,既能使人影响深刻又能起到督促作用,讲出事实和人们的心声。在全国范围内,对曲艺传承保护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日益重视已经初见成效,许多曲种以其独有的民族性、大众性、通俗性和经典性,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滑稽戏是中国地方戏种,起源于苏州,现主要流行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滑稽戏多以上海话作为表现语言,同时大量模仿吴语太湖片方言,偶尔也有对北方话、粤语等其他方言的模仿。表演形式上类似于北方的相声和小品。
滑稽戏的形成与发展
滑稽戏的形成与发展同文明戏(新剧)、独脚戏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文明戏又称通俗话剧或方言话剧,它是由“新剧”(又称爱美剧)分化出来的。文明戏中角色有滑稽一行,与小生、悲旦、泼旦、老生合称为“四庭柱一正梁”。
滑稽戏刚从文明戏派生出来之时,其表演艺术及脚色分行一仍文明戏体例,仅是改由大滑稽行的演员领衔,剧中安排较多笑料。后独脚戏与文明戏合流,形成了一个有说有唱着重于制造笑料的特殊戏剧表演艺术。苏州的滑稽戏在其形成的前期,全以对白为主,绝少唱的插入,后来剧中唱的成分逐步增加。张幻尔反对“硬滑稽”,主张,‘肉里噱”,事事在情理之中,又处处出意料之外,才引起观众哄堂大笑。他追求笑料的幽默隽永,使观众看后,时隔多日还要发笑,这是苏州滑稽戏一贯的风格。
滑稽戏中的角色行当
滑稽戏孕育于文明戏,其行当划分亦按文明戏旧例,有滑稽、老生、小生、旦、老旦,而已滑稽为主。由于其表演身段动作保持生活的原有形态,略加夸张,故在角色分行中,将生活中性格大体相同的人物归为一类,使之定型化,由此而产生风骚旦、悲旦、言论小生、言论老生、阴险小生、马褂滑稽、马甲滑稽等。此外,由于某些演员个人表演风格不同,而产生所谓冷面滑稽、呆派滑稽等派别。
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滑稽戏以演现代戏为主,讲究喜剧结构,突出人物性格,要求演员能演各类角色,固有的滑稽戏行当已突破。同时,与话剧表演相同,滑稽戏的舞台动作没有程式规范,但一些著名演员又大多各有特殊的、常用的形体动作,以至成为他们整个表演风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沪剧等上海地域文化的不断发展,滑稽戏也在与时俱进地发展着。上海有了西式剧场,滑稽戏就登上剧场;上海有了大型游乐场,滑稽戏就出演游乐场;上海有了电影院,滑稽戏就拍成电影;上海有了唱片,滑稽戏随即灌制唱片;上海有了无线电,滑稽戏就在电台空中播出。从一人独演的独脚戏到增加配角二人同场的滑稽戏,进而各派合场大会串,最后发展成多幕多场的大型喜剧。滑稽戏在商业化的都市上海,先后应时走上了“舞台”、“银幕”、“广播”三个台阶。每到一处都受到当时市民的欣赏。可以说,滑稽戏在上海和江南人民的生活中生下了根。
一、浙江曲艺的传承和现状
浙江曲艺最早可以追溯至宋代。北宋时的浙江, 在表演文艺方面, 最为流行的主要是以士大夫为消费对象的小唱和大曲。南宋时, 杭州等地说唱艺术趋于繁荣, 各种形式的说唱蓬勃发展。
历经历史变迁, 如今的浙江曲艺在新一代曲艺工作者的努力下, 有了新的发展。浙江地区方言甚多, 这就为曲艺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 目前, 浙江省共有数十种曲艺类型, 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便是绍兴莲花落、杭州小热昏、宁波走书、温州鼓词、苍南渔鼓等。那些频临失传的曲艺正在复苏, 年轻的曲艺工作者正用自己的创造力进行着曲艺革新。
二、浙江曲艺的危机和困难
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翁仁康在今年8月举办的浙江省首届中青年曲艺培训班开学典礼讲话时提到了“浙江曲艺的危机”, 浙江曲艺人的危机意识已经提升。目前, 浙江曲艺在人才、作品、观众三方面都存在危机, 这些危机急需应对。
第一, 曲艺人才青黄不接, 部分曲种频临失传。目前曲艺从业人员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很多曲艺的传承人已年近古稀, 后继无人。年轻人不愿意学曲艺, 曲艺的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有待提高。第二, 曲艺作品好本难求, 新品精品呼却不出。精品是可以代代传承的, 也是有效的艺术传播形式。现在浙江曲艺界也涌现出了很有发展潜力的“笔杆子”, 政府和曲协应当有计划的培养优秀的年轻作者, 为曲艺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第三, 曲艺观众严重流失, 演出阵地难以坚守。今年6月, 杭州大华书场因为亏损严重而关门歇业, 让许多“老听客”遗憾不已。虽然一个月后大华书场又重新开张, 但是传统曲艺在大城市的日渐式微, 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 我们必须正视危机, 树立坚定的信念, 研究可行的方案, 去战胜危机, 开辟新路。
三、浙江曲艺发展“四个新”
“传承与创新并存, 传承与经营也是并存的”。在各个剧团纷纷改制的今天, 在传统书场、茶座淡出城市的今天,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的今天, 曲艺的市场究竟在哪里, 我们应当开展调查研究, 用科学的、持续的发展观来分析曲艺发展的方向与空间。
首先, 与文化馆 (站) 建立合作机制, 发展曲艺新阵地。
文化馆 (站) 就是曲艺发展的新阵地, 我们应当促成群文和曲艺的“联姻”。曲艺和群文的“联姻”有四个结合点。其一, 场地合作。如今, 大部分文化馆的硬件建设和改造已经完成, 正在进行软件梳理和项目确立, 不少文化馆正苦于, 没有可以展示和开放的项目, 而我们曲艺界由于书场、茶座的流失, 正苦于没有表演和展示的场地。那么, 合并两者的需求, 便合二为一, 皆大欢喜。其二, 项目合作。文化馆的职能是组织、指导、辅导、培训群众文化工作, 而曲艺源于基层是最贴近老百姓的艺术, 浙江曲艺的地域性和种类繁多的特点, 正好有利于曲艺人与区县级文化馆的结合。其三, 师资合作。文化馆的业务干部具有单一性, 大部分文化馆只有1个专职或者兼职的曲艺干部, 不能满足基层的需求, 民间曲艺人的加入无疑是一件喜事。其四, 资金合作。文化馆每年都有政府采购和扶持的项目, 如果与曲艺与群文联姻, 就可以形成合力, 有计划的开展传承项目, 实现双赢。
第二, 争取政府扶持, 拓展曲艺新空间。
目前各级政府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下基层文艺演出, 这种政府买单的项目, 无疑也是曲艺生存的新空间。如, 杭州市文化馆承接项目后, 在政府网上向社会招标, 中标团队中有两支曲艺团队, 一是杭州滑稽艺术剧院, 二是民间团队“杭州哈哈滑稽剧团”。两支团队凭借精彩的表演征服了评审团及观众。
第三, 参加商业演出, 拓展曲艺新市场。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 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浙江, 一位中等档次的曲艺演员一年能赚5 0万, 普通跑场子的演员年收入也在1 0万左右。
第四, 传统与网络并行, 推广曲艺新媒介。
面对流失的受众, 曲艺观众的培养亦是曲种传承的重要依托。曲艺虽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但时下曲艺的演出场所和观众数量却不容乐观。那么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媒体的传播力量。
首先, 要依托传统媒体的播出平台。有“明星”自然有“效应”, 曲艺推广应当在电视、广播媒体中培养自己的“曲艺明星“, 目前, 浙江省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如杭州的翁仁康、周志华, 绍兴的倪齐全。这种合作也使得曲艺和媒体成功双赢, 总之, 我们曲艺演员即要到需要曲艺的地方去, 更要到推广曲艺的平台去。
其次, 要把握网络媒体的互动平台。网络媒体不断带给我们新冲击。面对冲击, 我们要学习了解并分析这一现象和形式, 为我所用。当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发声合力时, “媒体效应“必能推动地方曲艺的发展。
“小曲艺、大舞台, 出精品, 育人才。”文化的发展, 曲艺的革新需要我们不断的调查研究和发展创新。浙江曲艺的新阵地、新空间、新市场、新平台已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浙江曲艺人应当群策群力, 迎难而上, 用信心战胜危机、用实力把握机遇、用创新迎接挑战, 绘出浙江曲艺发展的新蓝图。■
曲艺文学的经典化与媚俗化
曲艺文学泛指曲目创作,过去主要为民间说唱曲本。历代艺人往往根据听众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趣,将枯燥的书目内容逐渐说唱到完美的地步。如《水浒传》的故事,在南宋时只有《醉翁谈录》中的《花和尚》《武行者》《石头孙立》《青面兽》等少数篇章,经过各个时期的说书艺人的不断充实而丰富起来,才有了明代施耐庵的著作《水浒传》文本。直到现代评话艺人王少堂所编写的水浒评说,仅《武松》部分的篇幅就达100万字之多。那么,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曲种中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不同流派风格的艺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再度创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曲艺文学历来是口头传唱与个人创作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一种文学样式,而曲艺文学始终占主导地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各种文学样式新的语境的出现,曲艺文学也在发生变化,并逐渐成为衡量、判断当代文坛艺苑一个时期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如果说在当下语境中的曲艺文学由于语言特征和由此产生的局限性而难以被人们关注的话,或许只有汉族曲艺如相声、小品和部分鼓曲类作品最有可能成为精品。毋庸置疑,任何民族在任何时期都有自己的艺术经典,最明显的就是曲艺。无论唐代的变文,还是宋代的诸宫调,以及十三世纪流行的元曲等曲艺形式,都融汇了历代作家的文学创造成果,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等文学巨匠的许多杰作,都因唱本说书的框架结构、情理气势的翻滚变异和情节起伏的传奇色彩而著称于世。蒲松龄的俚曲,韩小窗、罗松窗等人的子弟书,以及老舍的抗战鼓词、李季的长篇叙事唱本、赵树理主编的《说说唱唱》和迄今出版了500多期的《曲艺》杂志,都成了我国曲艺文学史上的经典。仅少数民族曲艺而言,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的曲艺品种,如藏族的“《格萨尓王传》说唱”和“折嘎”,蒙古族的“好来宝”和“乌力格尔”,壮族的“蜂鼓”和“末伦”,维吾尔族的“达斯坦”,白族的“大本曲”,苗族的“嘎百福”,瑶族的“铃鼓说唱”,水族的“旭早”,傣族的“赞哈”等曲艺形式,都有其特色鲜明的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无疑成了各民族的曲艺经典。
由于曲艺文学在时间维度上不断遴选、沉淀与检验的历史过程,以及对经典的崇拜和敬畏,尤其是少数民族多样性的审美标准、检验尺度和语境方向不尽一致,无形中加大了我们厘定少数民族曲艺经典的难度,于是给曲艺界带来一种新的焦虑,就是我们今天还需要曲艺文学的经典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曲艺文学经典呢?对此,西方一位叫布鲁姆的作家曾作出很好的回答:任何文学作品,“没有经典,我们就会停止思考”。①毫无疑问,没有曲艺文学的经典之作,就不可能产生民族的深刻影响力。因此,经典曲艺文学是一种超时空的不朽力量,犹如语言对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的支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为全国规格最高、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其初衷就是展示最优秀的曲艺作品,其优秀的含义完全与经典等同,能体现出曲艺的基本价值取向,让曲艺作家以潜心于创作经典的境界去从事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这就是当下提倡的精品生产的认识过程。
客观地说,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迄今已举办了六届。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中,获得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文学奖或创作奖的作品中,少数民族曲艺获选的作品不多,只有广西的瑶族铃鼓《蝴蝶歌飞》和云南的哈尼族小三弦弹唱《白鹇姑娘》。由于作品本身具有的价值意义——某种恒久的艺术价值和精神超越性意义而体现的独一无二,我认为这便是作品所具有的经典性。
相对而言,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诚如斯言:虽然整体上了一个台阶和高度,却缺乏精品,缺乏众望所归的巅峰之作。一些艺术家评价较高的岱日查《酒戒》、壮族末伦《堵寨门》、盘索里《春香歌·爱之歌》、畲族绍鹊苟《最美畲乡金凤凰》、苗族说唱《苗寨相亲会》、壮族蜂鼓说唱《抢嗬》、单弦《夏夜景》等作品,无论从题材、内容到演唱风格、舞台呈现,都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作品大都涉及乡土叙事,所演绎的多属新时期农村变革、风尚更新的主题取向,反映了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和乡愁情怀。而在传统与现代交替以及岁月冲刷与沉淀的时空中,原来的乡村生活及其文化形态正在分崩离析,古老的农耕文化面临解体,各民族的传统风俗有的便宿命般的消亡而成为绝唱,有的则被新的时尚取而代之。这种以传达民俗风情追寻传统为线索的叙事方式,负载着现实功业和精神超越的双重期待。其他有些作品缺少文化内涵上的深层思考和语言上足够的艺术穿透力,有些注重故事情节的诉说和环境的渲染,却遮蔽了人物更为丰富的情感而看不出鲜活的血肉,尤其是缺乏对人在一种特定生存境遇中生命存在状态的深刻洞察,说唱的人物形象生动者不多,出彩者更少,使观众看后少有审美回味和精神领悟,而留下的印象只是各少数民族的华丽服饰或优美舞蹈。
值得一说的是,我国少数民族曲艺普遍注重演员服饰、舞蹈动作,尽情的表现各民族能歌善舞的特性,所以在曲艺展演中有时会增加一些与内容本身无关的舞蹈或载歌载舞的歌舞表演形式来渲染曲艺气氛,烘托故事情节的展开。这些形式的运用,对一些作品的舞台呈现的确能起到一些好的艺术效果,但如果运用过多或过滥,片面追求这种花哨,也就成了歌舞或表演唱了,且有媚俗之嫌疑。
曲艺文学的精英化与民俗化
新时期以来,曲艺曾有过辉煌壮观的历史,但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曲艺似乎好景不再。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所呈现的曲艺文学,通常是主旋律曲艺文学、精英曲艺文学,与大众化曲艺文学并存不悖、互为渗透的格局在前所未有地倾斜。
nlc202309091016
曲艺文学的精英化与民俗化本身是现代性的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的统一体。精英化作品的价值意义在于:精英化突出文学的审美本质和思想情怀,强调艺术的超越意识和高雅品质,突出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注重对人类生存的敏锐体验和感悟,深刻洞悉和对社会、对人生的批判性探寻中追求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在曲艺文学构建上,精英化作品更加自觉坚守民族、历史、时代的最高形态的体现,因而精英化作品本身就是人文关怀、哲学思辨与诗性智慧的结晶,所以能给人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感受一种震撼和启迪。民俗化是通俗化的一种载体,通俗不是粗俗,更不是低俗,通俗就其本质而言,是化雅为俗,俗中见雅。通俗与高雅是一对审美意义上的风格概念,而非现实生活的价值判断。
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的民俗化曲艺节目较多,这些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展示。有些作家失去了对生活与文学最本质的激情,导致笔下日常性风俗有余而当代性情怀不足,对现象性的直接展示而遮蔽了对现实性的艺术呈现,内容空洞,文本简单,有的近乎说明书。且不谈这类作品的舞台呈现状态如何,至少在文本上缺少严肃的创作态度。因此,笔者必须强调:要重视曲艺文学的创作性,即充分体现出作品原创性的思维方式、独特而深切的生活体验和卓越的艺术创造力。简言之,这是一种具有超越意味的审美创造精神和价值境界追求,是曲艺文学最为本质的价值诉求和优秀曲艺作品的普遍化价值标准,必须维持创作性的“道统”,反之,一旦偏离了这种“道统”,也就失去了优秀作品的本质意义。
曲艺文学的民族化与宣传品
曲艺作品的民族化指曲艺家运用本民族独特的曲艺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曲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民族化是一个民族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一。曲艺作品要达到民族化,要求曲艺家尤其是曲艺作家必须熟悉本民族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审美意趣和艺术爱好,批判性地继承本民族曲艺的优良传统,创造性地吸收其他民族的曲艺优势,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曲艺作品。
民族化是当今中国一切文艺创作的时代命题。那么,什么样的艺术创作才是民族化的呢?如何实现民族化及其民族风格与个性风格的统一呢?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②曲艺作品如果没有民族特点,在当今背景下也就意味着创作的雷同化和一般化,如同鲁迅先生所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民族化的作品必须以艺术的审美价值为最高准则,否则便会成为几种可能:一是展览馆式的民族艺术展示,浮光掠影的搜集,或服饰荟萃、风情大观、婚嫁葬礼展览;二是题材决定论的民族艺术描绘,认为写的是民族地方的题材,或述说了民族性的神话和传说,就是民族化的;三是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呈现,认为民间形式就是民族化的主要源泉和重要标准;四是照般传统式的民族艺术复制,如把戏剧化的表演形式装进曲艺品种,把民族化等同于传统化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对民族化的一种片面理解。实践证明:凡是不经过任何加工、改造、提高的民族艺术都是难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的。民族化作品不是民族风俗的复制品,而是寓于个性风格之中的优秀作品,必须以实现艺术价值为最高标准。民族化作品不是把艺术家统一在固定的风格上,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通过个性风格的形成,通过艺术价值的实现,从而汇聚、呈现出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优秀作品。
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的曲目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和标识,却少有激动人心的民族文化标杆,甚至尚有极个别的宣传品,有的从曲目名称到说唱内容,通篇都是口号式的宣传内容,无疑影响了民族化艺术的纯粹性和影响力。毋庸讳言,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的曲目中,其诗意品质和说唱艺术上堪称完美之作的不多,使人联想到近年来曲艺界尤其是曲艺文学创作的平庸与困惑——一个文学精神贫困、艺术氛围嘈杂的时代,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体现了这个时代曲艺家们所有的尴尬和困惑。然而曲艺事业总充满希望,在希望的背后一定是曲艺文学创作的新高地!
注释:
①[美]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第1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55页。
教学目标:
一、知道天津是相声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北方曲艺之乡,曲艺种 类繁多,有相声、大鼓、天津时调、天津快板、快板书等不同曲种。天津地区涌现了许多曲艺艺术家和著名演员。
二、通过了解各曲种的历史、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著名演员,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艺术欣赏能力。
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和对家乡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曲艺艺术的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信息和资源,学会对信息的整理,同时培养了学生交流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天津是北方曲艺之乡,并有很多著名的曲艺表演艺术家。
教学难点:通过对天津曲艺的进一步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和对家乡的自豪感,对曲艺艺术产生兴趣。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出示课题。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节目。(播放马三立的相声《逗你玩》片断。)师:相声是曲艺的一种。天津曲艺界人才众多,又是中国北方的曲艺之乡,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课。板书课题:人才辈出 曲艺之乡
二、初步了解曲艺的不同种类,引出新课。谁知道天津曲艺的种类都有哪些?(相声、京韵大鼓、天津时调、天津快板、京东大鼓……)师:同学们说了很多,按照演出的形式可分成这三类:大鼓、相声和杂曲(课件出示)。
三、进一步了解每一个曲种,走进曲艺知识“一点通”。
(一)首先我们进入到相声专场吧!
1、师:“谁知道天津什么时候有的相声?”
生1:天津相声是在清末民初出现的,已经100多年了。生2:天津相声很早就出现了,当时是在市场里演出的。
2、出示相声泰斗马三立的照片,师:刚才我们听了一小段相声,就是天津著名的相声大师马三立说的,我们天津人非常喜欢他,你对这位相声大师了解多少,谁说说?(1)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生1:马三立被誉为相声泰斗。
生2:马三立的爸爸马德禄是著名的 相声八德之一。生3:他从小就说相声。
(2)你听过马三立的哪个相声段子?学生回答。(买猴、查卫生、十点钟开始、练气功等)(3)你们听过这么多他的相声,老师就收藏了他的一段相声,你们想听吗?播放《查卫生》片断。
(4)谁能学一段马三立的相声?(学生学说相声)
教师小结:马三立是我们天津著名的相声大师,被誉为“相声泰斗”,他的名气享誉世界。同时也是相声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和他同一时期还有很多相声大师呢!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视频)
3、简要介绍侯宝林。
(1)侯宝林就是其中的一位,你听过他的哪些相声段子?《猜迷》、《醉酒》、《卖布头》等(2)播放《醉酒》的片断。
(3)侯宝林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相声大师,你知道他的哪些趣闻逸事吗?
生1:我在网上看到,毛主席很爱听侯宝林的相声,侯宝林给说过150多段相声,毛主席最喜欢听的一段是《关公战秦琼》。生
2、我知道侯宝林是在我们天津出生的,4岁时去了北京。生3:侯宝林是在天津红起来的。
(4)教师小结:侯宝林说自己是从天津红起来的。这又一次说明了我们天津是相声演员的一块宝地。这块宝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相声演员,从早期到现代可谓名家荟萃。
4、现代相声名家。
(1)你知道天津著名的相声演员有谁,你喜欢他们的哪些相声段子? 生1:我们天津有个常宝霆,他和白全福说的相声《卖布头》特出名。(重点讲一讲常氏相声及教材中介绍的常宝堃)
生2:我看过苏文茂的单口相声《扔靴子》。苏文茂也是我们天津人。生3:我还知道天津有两个著名的相声演员高英培和范振钰。特别著名的一段是《钓鱼》。师:最经典的一句你能学一下吗?(学生学。)生4: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也说相声,他和黄族民说的《纠纷》都拍成动画片了。
5、教师小结:天津是相声的发源地,出现了很多相声大师,不仅有老一辈的相声大师,在当今的相声界我们天津也涌现了很多新人,天津是培养相声人才的摇篮。
(三)你们还想了解哪一个?(杂曲)介绍天津时调
1、播放天津时调,师:你们听这段,知道这个演唱者是谁吗?她演唱的是哪个曲种呢?
2、介绍天津时调和演唱者王毓宝
(1)天津时调从名字上看是具有乡土气息的曲种之一。它是以天津地方口语的字音演唱的,具有独特的天津味。
(2)王毓宝被称为“金嗓子”,她对天津时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这一曲种获得了新的生命。她也成为一位承前启后、影响颇大,最受观众喜爱的天津时调名家。教师小结:具有浓郁的天津味。
(三)我们一起去欣赏快板。
1、快板书。
(1)除了天津时调是我们天津人自己创立的,还有一些曲种就是我们天津人自己创造的,快板书就是其中的一个,你们知道快板书是谁创造的吗?
生:我知道快板书是李润杰在数来宝和快板的基础上创造了快板书。(2)现场欣赏李润杰的快板。(3)学生现场说一段快板。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还真不错,就像刚才同学介绍的李润杰在数来宝和快板的基础上,同时他还借鉴了山东快书,西河大鼓等曲种的有点,创造了快板书。
2、天津快板。
(1)师:现在我们听一段,和刚才的快板有什么不同吗?播放天津快板。对快板书和天津快板做以比较,让学生说说。
(2)在很多演出中,都采用了我们的天津快板,你们看这是春节晚会上冯巩和郭冬林和说的相声,就是用天津快板夸我们天津的美食“狗不理包子”呢!我们一起听听。(播放郭冬林和冯巩的相声《旧曲新唱》。)
学生现场学一段天津快板。
3、教师小结:天津快板和快板书全是来源于天津。
(四)介绍大鼓。
1、大鼓的种类很多,打开书看看。(学生看书)
指名说说书中介绍的大鼓种类。(京韵大鼓、燃灯大鼓、西河大鼓)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
2、其中被誉为鼓界大王的是谁?你对他了解多少呢? 生1:刘宝全,他创造了刘派京韵大鼓。
生2:我知道被誉为鼓界大王的是刘宝全。他是艺坛三绝之一。师小结:刘宝全经过自己很多年的苦心钻研终于在木板大鼓的基础上,脱胎出京韵大鼓,并形成了自己的刘派大鼓。
3、京韵大鼓从悠扬婉转的唱腔中,使人们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书中还介绍了一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是被誉为“金嗓歌王”的骆玉笙。谁想介绍介绍?
生1:骆玉笙在1989年获得了中国唱片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大奖。生2:我知道骆玉笙4岁就登台演出了。
生3:我妈妈特别爱听骆玉笙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这段。我带来了光盘,大家想听吗?
师:老师也很喜欢听这一段,当时她演唱的是在1985年中国热播的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曲,我听这段时和你们一样大,老师也收集了这个唱段,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小结:老师在准备这节课时阅读了她的很多资料,对这么一位艺德高尚的名家很是尊敬和崇拜,成了她的“粉丝”,也欣赏了不少经典唱段,我学了几句你们想听吗?(教师现场学唱)
4、除了刘宝全和骆玉笙这两位京韵大鼓名家,在我们天津家喻户晓外,天津还有一位工人出身的大鼓表演艺术家,你知道他是谁吗? 生答:我知道他叫董湘昆,是著名的京东大鼓表演艺术家.教师小结:董湘昆师我们地道的天津人,他是一名印刷工人,拜京东大鼓名家刘文斌为师,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可以说大鼓是在我们天津形成的。
四、课后小结,拓展新知。
1、教师总结:刚才我们欣赏了许多曲艺大师和一些演员的作品,他们都是出自我们天津,有的就是天津人,有的是在天津演出后名扬天下的,所以天津曲艺人才辈出。
同时我们了解了很多曲艺的种类,它们都是从我们天津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天津是中国北方曲艺之乡,天津人对曲艺也有特殊的爱好。
2、师:今天我们就像是在欣赏一场精彩的曲艺节目,从这场演出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我还想学几段相声。生2:我作为天津人感到很自豪。
3、延伸: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天津的曲艺,其实曲艺的种类还很多,如山东快书,北京琴书等,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在一起交流。
《特色公园 星罗棋布》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津有许多公园,并且各具特色。
2、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课上交流,了解水上公园的历史、特色和著名景观,以及天津其他公园的历史和特色。
3、通过了解天津的特色公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能力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4、通过了解天津特色公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教学重点】
知道天津有许多公园,并且各具特色。【教学难点】
了解天津的公园的历史、特色和著名景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通读教材、阅读参考材料,了解天津有哪些公园,以及公园的历史和特色,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在自读教材的基础上,搜集天津公园资料,搜集相关图片、照片,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逛公园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前几天,老师就到公园玩了一趟,想知道我去哪了吗?
(课件展示长虹公园的图片)生:长虹公园。
2、师:看来大家都去过呀!长虹公园可是我们南开区有特色的公园!能说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了吗?
生:长虹公园里有碧绿的湖水,古色古香的艺术长廊和亭子,人们有的坐着小船在湖心里游览,有的在亭子里唱京剧,还有休息聊天的人。生:在游乐园孩子们尽情的玩耍,是旅游的好去处。生:公园里有美丽的花草树木,还有桃园。
3、师:正像大家说的,长虹公园把江南的美景搬到了天津。它还是天津市第一个对市民免费开放的公园,以“植物造景、生态造园”为特色,所以又叫“长虹生态园”。(板书:长虹生态园)
4、师:我们天津的公园不但景色美,还各具特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游览这些有特色的公园。(板书:特色公园 星罗棋布)
5、师:谁知道什么叫星罗棋布?
生:就是数量很多,分布广。(板书:数量多)
6、师:真是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天津的公园可多了,除了长虹公园,你还去过哪些公园?
生:我还去过水上公园和人民公园。生:我去过北宁公园。生:我去过西沽公园。……
7、师:真多呀!你知道这些公园里哪座是我们天津市区规模最大的公园?
生齐答:水上公园。(板书:水上公园)
二、了解水上公园的历史与特色。
1、师:一听“水上公园”的名字,我们就知道这座公园最大的特色就是——? 生齐答:水景多。
2、师:究竟这“水”在公园里占了多大面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公园示意图吧。(出示图片)
(1)师:图上蓝色的地方就表示湖水,大家看看都有哪些湖? 生:东湖、西湖、南湖三个大湖。
(2)师:水上公园总面积是165.68公顷,其中湖面面积就占了89.3公顷,也就是说,湖水占了公园总面积的一半多。
(3)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湖水的美景吧。(出示多幅湖水图)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湖水真清澈呀,像一面大镜子。
生:湖面上还有许多小船,把湖水点缀得更美丽了。
(4)师:大家注意到了吗,在湖上还有很多个小岛。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岛吗? 生: 12个。
师:这些小岛还各有特色呢,说说你去过哪座小岛?
生:我去过万佛岛,它是一大一小两座小岛,像两个脚印,岛上供奉着许多佛像,游客在岛上可以领略佛教文化。
生:我去过春岛,它是精品园艺区,由植物观赏区和盆景园组成。生:我去过夏岛,它是文化休闲区,由水生植物园和水上露天剧场组成。
生:我去过秋岛,它是由眺园亭、琵琶岛、中途岛组成。
生:我还去过冬岛,它是由碧波庄和神户园等独立景区组成,以松、竹、梅及常绿树为核心景观。
(5)师:要想从这个岛到那个岛去游玩,中间隔着湖可怎么办? 生:可以过桥。
(6)师:是呀,一座座造型优美的桥又成了水上公园别致的景观,你知道有哪些桥吗? 生:有上善桥、卧龙桥。生:有颐寿桥、琵琶桥。生:有安水桥、安澜桥。
生:有畅观桥,它可以一直通向天津动物园。
生:有玉水桥,是模仿颐和园的17孔桥而建的,但是它只有七个桥洞。
生:有碧水桥,它是地地道道的“翻版”赵州桥。(7)师: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出示桥的图片)(8)师:这些桥不但美观,而且大大方便了游客。游客可以从北门进园,在游玩以后通过这些桥,即可返回东门,不用再像从前那样走回头路了。
3、师:这由湖水、小岛、小桥组成的水上公园真是太有特点了,难怪被大家称为“北方西湖”。
4、师:水上公园不但水景优美,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水上娱乐项目呢。你们玩过哪些和水有关的娱乐项目呢?
生:我在水上公园的湖上划过船。我划的船是大白鹅样子的船,坐在船上,可以观赏岸边的美景,夏天阵阵微风吹过,非常凉爽呢。生:我在水晶广场观过鱼。湖内投放了两千多条锦鲤,供游人观鱼赏景。
生:我去过水生植物园,园内有荷花,还有紫藤长廊、睡莲、水生美人蕉、凤眼莲等水生植物,而且在深水区养了一些观赏鱼,到冬天的时候,鱼在冰的下面也能生存。这就是我在植物园里拍下的睡莲的照片。(投影展示照片)
生:我坐过激流勇进。我们坐的船从高坡上快速地冲下来,激起的水花溅得一身水,可刺激了!
生:我见过音乐喷泉,它随着音乐的节拍,自动变换组合各种水型,并同时喷出“火柱”、“火球”、形成“火龙”、“火海”等水火交融的壮观景色。
生:我还见过十二兽首喷泉,它是模仿圆明园的十二兽首修建的,这些兽首都是铜制的,从嘴里能喷出美丽的水花,吸引了许多游客,大家看,这就是我拍下的十二兽首喷泉的照片。(投影展示照片)生:我见过“理想之歌”喷泉,池中有5个S型喷水造型,分别为刻苦、努力、学习、科学、贡献5个英文词的字头,既有意思又能教育人们。生:我还见过“跳泉”和“跑泉”,“跳泉”在人不注意时喷水,好象在捉迷藏,非常有意思。
“跑泉”的水喷出来以后形成弧形再落下,陪着人向前走,好像在和人赛跑,非常有趣。
5、师:你还游览过水上公园哪些独特的景致?
生:我游览过碧波庄,它三面环水,庄内有涟漪院、迎客来、畅心楼,畅心楼的“百字寿臻屏”上有全国百余位书法家的百个寿字。生:我游览过盆景园,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盆景园。园内收藏书画名家作品数百幅,举办过多次盆景及菊花展,书画展。10月24日举办了第47届菊展,有1000多个品种,一万多盆菊花参加展出 生:我游览过眺园亭,共三层,是水上公园内的最高建筑,也是标志性建筑,游客站在亭上,可将水上公园的湖光水色尽收眼底。生:我游览过神户园,这是一座日本庭园式风景园林,1989年为纪念中国天津和日本神户结为友好城市十五周年而兴建的。神户园每年接待多批日本客人及数十万中外游人,见证天津神户友好城市的记忆。
生:我游览过水上公园里的儿童乐园,那里有摩天轮、急速风车、豪华转马、过山车、等游乐项目,特别好玩。
生:我还游览过天津动物园,那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东北虎、丹顶鹤,更有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珍稀动物:美洲虎、非洲狮、长颈鹿、犀牛、河马等。还有鸟语林、两栖动物综合馆、灵峪等。
6、师:在天津动物园里有一个可以喂养小动物的地方,叫—— 生:三洽园。
师:你们知道这里为什么起名叫 “三洽园”吗?
生:意思是游客、动物和环境相互和谐融洽,所以取名“三洽园”。师:你们在那里喂过小动物吗? 生:喂过。
师:能讲讲你喂小动物时的趣事吗?
生:我最喜欢来这里,因为可以和小动物亲密接触,给它们喂饲料,园内散养着很多性情温顺的动物,像羊、梅花鹿、小白兔。生:三洽园里出售饲料,都是小动物喜欢的蔬菜,我可以去亲自喂喜欢的动物。有一次我喂小鹿时,它用舌头舔我的手心,又凉又痒,还有一只羊一直在舔我的红领巾呢。
生:这里的鹿啊、羊啊都很聪明,都不怕人,看谁拿着饲料就追着谁跑。有一次,我也买了包饲料,可实在跑不过小鹿,一下子把饲料全撒给它们了,然后自己逃跑了。
师:真有意思,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也想去喂一喂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感受一下这里融洽的氛围。
7、师总结:水上公园自1950年建园以来,经过几代园林建设者的辛勤耕耘,才建成了风光秀丽,水波粼粼的津门游览胜地,被市民评为“津门十景”之一,还送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龙潭浮翠”。(出示图片)
8、师:最近,你去水上公园时发现公园的围墙有什么变化了吗? 生:公园四周的围墙已完全拆除,除了四个大门外,公园与马路的“分隔线”就是大花坛。
师:这种设计叫“透墙见绿”,使美丽的城市成为水上公园的背景,水上公园又成为城市的点缀。
三、了解其他公园的历史与特色。
1、师:水上公园以“水景”为特色,其实除了水上公园,我们天津还有许多风景优美又有历史文化的公园呢。看看还有哪些公园?(出示图片)
生:中山公园、北宁公园、人民公园。(板书:中山公园、北宁公园、人民公园)
2、师:谁去过这几座公园,能介绍一下公园里有什么特色景观吗?(1)生:我知道人民公园原名荣园,当初是大盐商李春城的私家花园。
师: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呀?
生:我是从公园门口的公园简介上看到的。
师:看来游园时读读公园简介也可以对公园有更深入的了解。师:大家知道什么是私家花园吗?
生:就是自己家的花园,是不允许别人随便进入的。师:解放后这座花园才对市民开放,所以更名为“人民公园”。生:我知道是毛主席亲笔为公园题写的匾额,而且是唯一一座为公园题写的匾额。
生:公园里保持了清末北方官式建筑风格,有长廊、拱门、凉亭,非常的古朴典雅。
(2)生:我去过中山公园,因孙中山先生曾两次在该公园发表重要演讲,改名为中山公园。
师:大家知道这座公园以前叫什么名字吗?(出示图片)这就是以前中山公园的照片,一起读读照片上的字。生:直隶天津公园。
师:直隶指的是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一带,可见中山公园当时是这一带规模非常大的公园。
现在你在中山公园里见到了哪些景观呢? 生:园中有孙中山先生的铜像。
师:(出示图片)是这座铜像吗?你知道孙中山先生是谁吗? 生: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还提出了“三民主义”,是伟大的革命家和领袖。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孙中山先生的铜像背面的简介上看到的。师:你们在公园里还见到了哪些景观呢?
生:我还见到了魏士毅女士纪念碑和天津十七烈士纪念碑。生:公园里有长廊、牌坊等中式的建筑,还有欧式的景观凉亭,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生:公园里还种植着枫树、紫薇、红鲁等植物30余种16500株,有“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特点,是一座新型的街心公园。
生:为突出公园历史文化特色,最近公园还将历年出土的24组碑刻文物集中到公园里,组成一座碑廊。这就是我拍下的照片。(投影展示照片)大家看,石碑上镌刻着50位名人的诗作,许多都是国家二级文物,都用玻璃罩棚保护起来,成为一处人文景观。
(3)生:我去过北宁公园。园内的致远塔非常有名。塔高九层七十多米,登上塔顶,天津美景尽收眼底,是天津目前最高的宝塔。
3、师: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对这三座公园有了深入的了解。请大家再读读书56页的介绍,看看又会了解到哪些新的知识? 生:我知道了中山公园始建于1905年,是天津最早向公众开放的公园。
生:我还知道了北宁公园是中国最早的铁路公园。
4、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公园,的确是各有特色,各有美景。老师也想为大家介绍一座园林。这有一幅画,画的是一座古代的园林,名叫“水西庄”,这座园林有什么特色景观呢?你读读55页这段话就知道了。(生读书)
生:这座园林的特色景观是春夏之交,园中的紫芥花开得非常美丽。生:而且清朝的乾隆皇帝还为它挥笔赐名“芥园”。
师:可见这座园林当年的气势。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水西庄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但大家知道吗,水西庄的旧址就在红桥区“芥园道”附近,“芥园道”就是根据乾隆皇帝为“水西庄”赐名“芥园”而得名的。同学们有住在“芥园道”附近的吗? 生:我家就住在芥园道上的叫“水西园”的小区。
生:我还知道在“水西园”的附近有一座叫“紫芥园”小区呢。
5、师:是呀,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天津的园林不但景美,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天津真不愧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呀!(板书:文化深)
四、交流自己家附近的公园。
1、师:这些各具特色的公园不但数量多,而且分布在我们天津的各个区。(板书:分布广)
在你家附近也有很多特色公园,老师听说,你们利用假日去游玩了,还拍了照片,对吗?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去了什么公园?(学生边展示照片,边介绍公园特色。)
生:我去过外滩公园。它位于是天津塘沽开发区,是最具特色的以海为主题的公园。公园里最抢眼的是三组大型标志性建筑“海之魂”,样子像大海中航行的帆船,与蔚蓝的海河水相映成辉。外滩公园还有全国高度最高、长度最长的喷泉。这组喷泉共有27种水型,并有“水上喷火”的独特景观,是国内的水景之最。
生:我去过南翠屏公园。它在水上公园附近,是天津第一座山体公园,也是一座环保公园。开头叫“堆山公园”,因为山的主体是工程建筑废弃物,上面覆盖土层以后,种了很多四季长绿的树木,大量的花卉、彩色叶的树,还在围墙部分修了月季花长廊,种了各种颜色的爬藤月季,这些月季花为公园戴上了一个靓丽的“花环”。人们考虑天津蓟县有座翠屏山,这个山在翠屏山之南,公园就叫“南翠屏公园”吧。生:我去过翔宇公园,它位于南开中学附近。公园中心有一座红色的雕塑,是由多个“开”字高低错落变化而成。名叫“栋梁”,寓意南开为国家培养无数栋梁之才。公园里还有南开中学三位著名的人物的雕像,他们是严修,张伯苓和周恩来。
生:我去过泰丰公园,它是天津市最大的开放式公园,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丰工业园内,公园里有植物100多种,有大片碧绿的草地,已成功举办两届风筝节,欢迎喜欢放风筝的同学来泰丰公园玩。生:我去过在和平区中心地带的中心公园,公园是圆形的,是典型的法国园林。园中心建有一座西式八角双柱石亭,周围是绿茵茵的草坪。公园里有一座画满五线谱和音符的音乐主题墙,还有世界多位著名音乐家的雕塑,如:贝多芬、莫扎特、施特劳斯等。
生:我去过位于天津市光荣道与桥北大街交口的西沽公园,园内植物茂盛,种类繁多,有海棠、紫薇、月季等六个植物观赏区,并存有银杏、水杉等稀有珍品。有蜿蜒曲折的带状湖,座座风格独特的小桥。园内还有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花、鸟、鱼、虫市场。
2、师:多么美丽的公园呀!你们平时都喜欢在公园里干什么呢? 生:夏天时我喜欢在公园里乘凉、滑轮滑。生:我喜欢在公园里拍照。
生:我看到许多人在公园里散步、锻炼身体。生:老人们喜欢在公园里唱京戏、下象棋。
五、总结:
1、师:正是我们天津人的智慧和勤劳,把天津的公园修建得如此美丽,我们的津城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做基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变得更加美丽、多姿,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吸引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朋友来游玩。
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那么多天津的特色公园,相信其中一定有你没去过的公园,希望大家有时间去玩一玩,一定会有更多更新的发现。【布置作业】
1、到没去过的公园玩一玩,记录下自己的收获与发现。
2、把搜集到的图文资料和照片做成精美的手抄报,或者是通过网络介绍给远方的朋友,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天津的公园,了解我们的家乡——天津!【板书设计】 特色公园 星罗棋布 水上公园 数量多 长虹生态园 中山公园 文化深 北宁公园
【曲艺表演】推荐阅读:
曲艺社团建设方案06-25
曲艺现状之我见12-04
青年曲艺社活动计划10-04
90在曲艺汇演上的致辞09-06
浅谈如何发挥好曲艺在文化下乡中的作用07-07
表演小品题目07-07
军训汇报表演流程05-24
滑雪表演活动方案05-24
社火表演活动预算06-03
表演专业自我介绍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