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

2025-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 篇1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三.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

(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

(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

(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

(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2.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第二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3.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 ②背诵课文;

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 篇2

师: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 景色秀美, 其中, 三峡就是我国著名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课前, 我们简单了解了三峡, 现在, 有一位三峡老爷爷特别想带我们去三峡游览, 他可是生在三峡、长在三峡的哟, 对三峡十分了解。孩子们, 就让我们跟随老爷爷的步伐, 一起去三峡看看吧!

播放视频:三峡风光 (1分钟)

【创设情境】

师:这就是老爷爷的家乡, 你们看到了什么, 它们留给你们怎样的印象呢?

生1:我看到了很多山, 很多水, 山很高, 水很深。

生2:我看到了张飞庙, 还有丰都鬼城, 它们让我觉得害怕。

……

师:看来三峡真是名不虚传, 一个短片, 就让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 那更何况是生在那儿、长在那儿的老爷爷了。可是老爷爷现在不在三峡, 他跟随三峡移民的大军, 离开了三峡。当我问他想对三峡说些什么的时候, 他饱含深情的朗诵了一首诗, 这首诗就是《三峡情》。

师:请孩子们齐读诗题。 (两遍)

师:看到这个题目, 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老爷爷的情况, 你有什么问题?

【从诗题和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 给学生的学设置疑问, 给教师的教埋下伏笔】

生1:老爷爷为什么要朗诵这首诗?他到底想说什么呢?

生2:三峡又不是人, 它怎么会有感情呢?

生3:三峡情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啊?

二、初读全诗, 学习生词, 初步感知《三峡情》

师:孩子们很会开动脑筋, 问题提得好, 带着这些疑问, 请孩子们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顺诗句, 并看看全诗一共分几个小节。

生自读。

师:一起告诉老师, 全诗一共分几个小节?

生:四小节

师:哪位小朋友来读第一个节?其它小朋友要仔细听, 一会儿要做小小评论家, 来评评你同学的朗读哟。

【学生读评, 让学生学会倾听、评价, 纠正字音】生读生评。

师:这一小节里面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呢?

生:叶笛。

师:哪个孩子来帮帮她, 告诉我们大家叶笛是什么?

生:叶笛就是用叶子做成的笛子。

师:你很聪明, 知道用分一分的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叶笛。 (展示牧童骑在牛背上用叶笛吹奏的图片)

生:竹篙是什么东西呢?

生2:竹篙就是用竹子做成的可以撑船的工具。

师:非常棒, 看来同学们见识很广, 来, 我们来看看竹篙。 (展示小孩子用竹篙划船的画面)

师:孩子们,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 我们读通了第一小节, 让我们把竹篙、叶笛的意思读进诗句里面吧。

生齐读第一小节。

生读, 生评第二三四小节。

……

三、重组诗文, 指导朗读, 体会三峡景色美

师:刚刚看短片时, 同学们发现三峡有很多美丽的风光, 那你们知道老爷爷最留念三峡的什么风光吗?在诗中找一找。

生:三峡雨和三峡云。

师:请孩子们找找, 看看诗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三峡雨和三峡云, 把它们勾出来, 并想想它们是怎么样的, 老爷爷为什么会留念?

【学生自己重组诗文】

学生边读边做批注。

生:我勾了第一小节的诗句“三峡雨, 三峡云, 故乡的景, 故乡的云”我想正因为这些云和雨是故乡的, 所以老爷爷才这么想念。

师:说得很棒, 孩子们, 月亮啊是故乡的最圆, 星星是故乡的最亮, 这云和雨呀也只有故乡的才最值得留念。来,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 读出留念之情。

生齐读。

生2:我勾了“细如丝, 柔如锦, 洁如玉, 白如银”我觉得那里的雨和云很洁白很干净。

生3:我也勾了这几句, 我觉得写得很美。

师:那你能从这些诗句里面体会到老爷爷的留念吗?

生:能, 因为它们都很漂亮。

师: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漂亮, 这种留念呢?

生1:读得轻一些, 慢一些。

师:谁来试一试?

生1试读。

生2试读。

师:老师也来读一读 (师示范读) 。

师:好, 孩子们, 请看大屏幕,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 读出云的洁白如玉, 读出雨的细与柔, 读出三峡云、雨的美丽, 读出老爷爷的留念。 (师领读)

板书:风景 (云、雨) 美留念

【结合对文本的分析, 通过学生试读, 教师范读, 教师领读等多种方式, 在朗读中体会景色美, 感受留念情】

四、图文并行, 读想结合, 感受三峡生活乐

师:同学们, 天晴的三峡, 蓝天白云, 绿水青山;下雨的三峡, 细雨蒙蒙, 云雾缭绕, 这一切都让老爷爷怀恋, 可是他更怀恋的是在这云里雨里的童年时光。孩子们, 找找, 哪些诗句写了老爷爷的童年生活?

生:齐读“从小爱在云里走, 口吹叶笛赶羊群, 从小爱在雨里淋, 手挥竹篙驾船行。”

生:老师, 为什么他们会在云里走呢, 他们又不是孙悟空?

生:他们为什么喜欢淋雨呢, 不会感冒吗?

师:孩子们很会发现问题, 来, 老师先给你们看看图片, 结合图片你来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 (展示云雾缭绕, 雨雾蒙蒙的三峡图片)

【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让学生直观了解三峡云雾缭绕的景致】

生1:是因为那里雾很多, 看起来像到处都是云。

生2:他们那儿下的雨很小。

生3:山很高, 高到云里边去了。

生4:雨下得很多, 他们要干活, 不能撑伞, 所以只能淋雨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哈哈…… (全班笑)

师:孩子们很会思考问题, 确实是这样的, 三峡云多雾多, 山又高, 所以经常像走在云里一样。而三峡雨水充沛, 细如丝, 洁如玉的雨, 淋起来啊还很舒服呢。孩子们, 请闭上眼睛, 听老师朗诵, 边听边想象画面, 去三峡的云里面打个滚, 雨里面洗个澡吧。

【教师示范读, 学生闭目听, 边听边想象, 带学生进入情境, 真切感受三峡生活的快乐】

师示范读。

师:睁开眼睛, 孩子们,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山羊在吃草。

生2:我看到了, 老爷爷在吹叶笛, 声音很好听。

生3:用竹篙撑船的一定很好玩, 我也好想试一试。

……

师:同学们想象丰富, 老师看到了这些:蓝天白云下, 小男孩正在快乐的吹奏着叶笛, 羊群们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吃着青草;细雨蒙蒙中, 小女孩正在悠闲的撑着竹筏, 绿水倒映着青山, 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孩子们, 你们觉得这样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1:自由自在。

生2:很快乐。

生3:很好玩。

生4:很美。

师:老爷爷就是这样自由快乐地长大的。板书:生活乐留念

师:带着这份快乐, 让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诗。

生齐读。

五、回味诗句, 深情呼喊, 领悟热爱思乡情

师:同学们, 三峡的云和雨是这么的美, 三峡的生活是这么的快乐, 可是老爷爷却离开了三峡。在他乡, 老爷爷常常独自站在山顶向着自己家乡的方向眺望着眺望着……孩子们, 你们觉得老爷爷会想些什么呢?

生1:他会想家乡。

生2:他会想他的叶笛、羊群, 他撑船用的竹篙。

生3:他会想三峡的云三峡的雨。

生4:他想回家。

……

师:他会想他是否还能吹响曾经吹过的叶笛, 他会想羊群是否还能听懂他的呼喊, 他会想曾经用过的竹筏是否还在, 他会想“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他会想:生齐读“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 (配乐) (读三遍)

【全文教学高潮, 三峡情的背景音乐和反复朗读加深孩子的情感】

师:孩子们, 老爷爷是想家乡, 想回家, 可是他毕竟已经离开, 你们觉得他心情怎么样呢?

生1:伤心。

生2:难过。

生3:后悔。

师:他为什么伤心难过呢?

生:因为他想家乡, 思念家乡。

师:请看黑板, 孩子们, 三峡云三峡雨让老爷爷留念, 三峡的生活更是让老爷爷回味无穷, 可是老爷爷却不在家乡, 那孩子们, 这三峡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 老爷爷到底想说些什么呢?

【照应开头, 强调思乡情】

生: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板书思乡情

师:刚才有孩子说老爷爷会后悔, 是啊, 离开这么美丽的家乡是应该后悔, 可是老爷爷不后悔, 他说是因为三峡移民才离开的家乡。孩子们, 为什么因为三峡移民离开家乡就不后悔了呢, 老爷爷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思考, 课后孩子们可以与我进行交流。好了, 孩子们, 让我们带着对老爷爷最深最真的祝福,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祝福老爷爷平安幸福, 祝福天下所有离开家乡的人快乐美满。

【教师设疑, 学生自己领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六、欣赏歌曲, 背诵全诗, 再次感知《三峡情》

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 老爷爷感动了!他呀, 不是别人, 就是这首诗的一位作者, 他为《三峡情》谱了曲, 他要将他心中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传唱。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会唱的孩子可以一起唱唱。孩子们在优美的《三峡情》歌声中结束此课。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篇3

二、看拼音,写词语。(7分)

三、拼一拼,写一写。(5分)

仿(佛)( )剪射( )( )光( )服( )尺

吹(拂)( )料宝( )( )贴特( )( )口

四、我会填。(8分)

1.填上恰当的词。

五彩缤纷的()()地批评 一()青苔

情不自禁地()()的空气 一()葡萄

欣赏( )提高(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吞吐详略

捆绑拉扯

3.填近义词。

假若—忧伤—安慰—审视—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诗出自的《咏柳》,其中“妆”是的意思。

2.荷叶 ,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 ,有的,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六、阅读。(38分)

(一)翠鸟

(1—3自然段)(18分)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它这样机灵,( )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1分)

2.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 特点,是描写。作者通过 、、三部位的描写,说明翠鸟羽毛颜色十分鲜艳。在这一段中运用了 写法,体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6分)

3.第2、3自然段,写翠鸟的特点,是描写,文中 、 这两个词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极快。(4分)

4.作者在描写翠鸟捕鱼动作时,与 作了比较,请将有关句子画上“~”。(2分)

5.把文中的比喻句画上“——”。(1分)

6.文中带点的动词突出了翠鸟捉鱼的特点。(1分)

7.改写句子: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3分)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二)

(20分)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显现、呈现、出现)在我眼前。看那无边的绿叶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百颗啊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的宝石。又像千万双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哺育、培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当黎明来到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挟风雷闪电以(夸耀、显耀、炫耀)自己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残忍、残暴)无情,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的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更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2.给第2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4分)

3.划掉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4分)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崭新—() 短暂—()

5.我会将句子写得更具体。(3分)

A.我喜欢露珠

B.老师工作

6.这篇短文所写的是实实在在的,而“园丁”和“老师”却是由事物所产生的联想。(1分)

7.这篇短文中所说的“露珠精神”是指。我想说我们身边的 具有露珠精神。(4分)

七、作文。(30分)

题目:第一次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附加题(10分)

一、学习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我还读过这些成语故事:

(2分)

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是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我还积累了两句:(2分)

1.2.

三、我知道被誉为泉城,其中泉被列为众泉之冠。我还知道“春城”是,“山城”是,“江城”是,“冰城”是,“花城”是,“牡丹城”是。(4分)

三年级下册语文仿写荷花 篇4

美丽的茶花 陈宏捷

每到春天,那美丽的茶花就欣然怒放。

茶叶挨挨挤挤的,茶花在这些茶叶间钻出来。它们的姿态各式各样,有的昂首怒放,对着太阳微笑,有的懒洋洋在叶子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有的侧着脑袋,好像是在做健身操呢;有的茶花躲在茶叶丝里,像一个羞嗒嗒的小姑娘不敢看我们呢!

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花儿正向你招手呢!白菜花 胡慧苗

我家有一块地,地里有妈妈在过年的第一天早上种的,今天,我看见从白菜的中间长出了黄色的花。我高兴得不得了。

开出来的花可漂亮了,有的被风吹谢了;有的长得茂盛极了;还有的没开出花,看起来马上就要开了似的。这些花各有三片花瓣,这些花都挤在一起,像是在开比美大赛。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的菜花,穿着嬾黄色的衣裳。一阵微风吹来,我点着头,说“真凉快呀!”风过了,我静静地站在那儿。蜜蜂飞过来,说:“你的蜜真甜!”蝴蝶说:“你真香。”白菜花真是美不胜收啊!

茶 花 王浩洋

下午,我经过花坛,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观察茶花。

茶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茶叶挨挨挤挤的,像一只只眼睛。粉茶花在这些“眼睛”之间探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亮。有的挺着胸,昂首怒放。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有的花瓣全展开了。这么多的茶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束茶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茶花,穿着粉红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粉红的衣裳随风舞动。不只是我一朵,一坛的茶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茶花,我是在看茶花呢!

菊 花 谢贝贝

午饭后,我跟随着爸爸、妈妈、弟弟、一起来到公园。

啊!公园的花坛里真是百花齐放,围观的人可多了,几个人在看雍容华贵的牡丹,另一些人在看绚烂多姿的玫瑰,看菊花的人就更多了,我也想看,就挤到一半,就被挤出来了。你瞧,那一丛丛碎碎的小花像一扇动人的凤尾,又像一条婀娜摇曳着的长裙。过了一两个小时看菊花的人渐渐的少了。有的菊花还是花骨朵了,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么多的菊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天,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大片菊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菊花,穿着粉红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我闻到了淡淡的菊花香味,让人心旷神怡。不时跳起了舞,粉红的衣裳随风舞动。不光是我一朵,一片的菊花都在舞动。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蝴蝶飞过来,告诉我:“你身上的香味真香。”小蚂蚁在脚下爬过,告诉我昨日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我才记起我不是一朵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茶 花 杜以伦

春天,我来到花园看见欣然怒放的茶花,远看茶花就像蝴蝶,近看像宝莲灯。茶花穿着红彤彤的衣服,好像在表演节目呢!有的才展开几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呢,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茶花们有的躲进树丛中,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昂首怒放,还有的靠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说,赢来了许多小蜜蜂来采蜜。

茶花美丽极了。茶 花 孙文锋

清早,我到学校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秀,我赶紧往花坛跑去。

我来到花坛边,看见茶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茶叶挨挨挤挤的,形状是椭圆形的,颜色是深绿色的。这时,茶花从深绿色的叶子里冒出来,深红色花瓣,花瓣中央有着像许多短短的黄色的线组成的花芯。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有的还是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啊!

桃 花 陈优子

清早,我到隔壁邻居家看桃花。桃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桃花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呼唤春天到来的小喇叭,又像一个个穿着粉色裙子的小姑娘,更像春姑娘的发夹。有的两朵花依偎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呢;有的昂首怒放;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还胡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这么多的桃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有的一排桃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桃花,穿着粉红色的裙子,陶醉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和其它桃花们就翩翩起舞,我那迷人的粉红色的裙子随风飘动,风动了,我静静地站在那儿,小鸟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蜜蜂飞来采蜜,夸我的花粉真甜……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桃花,我是在看桃花呢!茶 花 叶恒添

星期六早上,我到校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花坛边跑去。茶茶已经开了不少了。茶花从叶子之间冒出来,好像要呼吸一下外面空气。有的才开了一半;有的全展开了,露出了黄色的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这儿多的茶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摸了一下真舒服啊!如果把眼前的一棵茶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茶花,穿着深红色的衣裳。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不光是我一朵,整个花坛的茶花都舞蹈。蜜蜂飞过来告诉我早上飞行的快乐。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茶花,我是在看茶花。

茶 花 朱思思

今天早上,我来到了花坛,一走进花坛内,就闻一阵阵淡淡的清香。我马上往茶花那里跑。

茶花已经有大部分都开了。茶叶密密层层的,像一条条小绿船。茶花躲在茶叶中间,忽然,茶花从茶叶中挤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了嫩白色的花芯;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还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着好像马上要炸开似的。

这么多茶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坛茶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茶花,穿着深红的衣裳,站在微风中,我就翩翩起舞,深红的衣裳随风飘动。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茶花,我是在看看茶花呢!茶 花 邹琦

今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我就跑到花坛边看美丽的的茶花。

茶花已经开了很多,密密层层的,像火红火红的小太阳,茶花从树叶探出头来,好像在看光彩夺目的世界。有的茶花还是花骨朵,披着碧绿碧绿的衣服;有的花瓣全展了,像换了仙女的衣裳。

有的茶花还摆着各种各样的姿态,有的挤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还有的仰着头,好像在看碧蓝的蓝天。

一阵阵微风吹,仿佛在夸茶花,你真美丽,我要给伴奏舞蹈。一只蜜蜂飞来,停在茶花上好像说:“你的花粉又香又甜,能让我多采点吗?”茶花点着头似乎在说:“没问题。”

我觉得茶花真美呀

茶 花 邹瓯铭

放学,我一下楼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连忙往花坛跑去。

茶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有的仰首怒放;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上去像一颗红宝石;有的两朵挤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还有的躲在叶丛中,犹如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这么多的茶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忽然觉得自己是一朵茶花,穿着火红的衣裳,在微风中舞蹈,蜜蜂飞过来,夸我的花粉真甜。蚂蚁爬过来,说我的叶子床真好睡……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茶花,我是在看茶花呢!

茶 花

郑伟策

下午放学,我经过花园,看到茶花开得可美了,我赶紧跑过去看。茶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茶叶密密麻麻的,像一块块碧绿碧绿的玉一样。茶花从这些“玉”之间挤出来。有的把自己藏在叶子里面,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有的侧着身子像在听人们赞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茶花。一阵微风吹来,我就舞动起来,一棵的茶花都跟着摆动。风停了,我停止了跳舞,站在那。蜜蜂飞来告诉我,我的花粉有多甜,蝴蝶飞来告诉我有多美……

过了一会儿,我才想起我不是茶花。

油菜花 黄鹏凯

今天,我到坦头公园去玩,我看到田里种着很多很多油菜花,那油菜花一朵朵的,黄黄的,似乎是金子做的,小巧玲珑。有的还是金色的花苞,饱胀得要破裂似的,有的还是绿色的小花苞。有的昂首怒放,有的遮遮掩掩,还有的侧头微笑。

远远看去金绿相间,掺在一起,一些绿一些金,有的闪着迷人的金色,有的更是像金色的仙子。

美丽的茶花 叶炳豪

春天,茶花开得闹闹的,它们欣然怒放,美丽极了。

它们的姿势可多了,有的把头抬的老高老高的,好像在听我们赞扬它们呢,有的把头挤在了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有的躲在叶子丛中,对我们微笑呢,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茶花们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有的茶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还有的全部开了,还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上去马上要破裂似的。我看着看着,自己好像一朵茶花,微风吹来,我点了点头,在向游客们鞠躬。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 篇5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水平。训练学生的观察水平,发展学生的想象水平,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并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荷花的美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观察水平,想象水平,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使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理解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实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相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理解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

(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

(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

(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

(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2.总结:

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了解;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第二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相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①刚开的白荷花。②全开的白荷花()。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个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能够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3.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实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①抄写生字词;②背诵课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六、附:板书

闻:清香赶紧

叶:像圆盘

热爱大自然

赞美大自然

3荷花看

花:活的画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 篇6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⒉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⒊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教学重点 :

品味语言,欣赏荷花的美丽。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47 课时)

课时目标:

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扫除字词障碍。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作家。出示课件:

叶圣陶(1894—1988),又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写过许多小说、童话、散文和教育方面的著作。⑴读一读,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⑵是的,他活了94岁,高寿。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先生的散文风格和特点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他的散文描写细腻逼真,感情朴实,意味隽永,语言洁净。(生读)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大家把右手抬起来,我们一起来板书。(板书:荷花)

(在荷花左下写叶圣陶)当我在课题后面写下这个名字的时候,你看出了什么?

当你知道这篇课文是他写的,你心里会怎样想?

二、初读课文

⒈充分自读,鼓励学生“煮书”。(板书:煮书)过去的人,把读书叫“煮书”。饭可以煮,肉可以煮,怎么书也可以煮呢?(就是多读,反复读。)多读,读熟,就像煮肉一样,熟了就有味道了。(板书:读熟)读得不满意的句子、段落要反复练。

⒉学生反复读书,教师巡回聆听、指导。⒊检查读书情况:

⑴分节指名读,相机正音、断句

花瓣儿 花骨朵儿 挨挨挤挤 似的 饱胀 了不起 翩翩起舞

⑵质疑词语,理解意思。⑶自由练读喜欢的段落。

⑷个人或小组合作朗诵课文段落,用你的朗读来感染别人。⒋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⑴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些小节是写看荷花的? ⑵4、5自然节又写了什么呢?(“我”的想象)

⒌初读课文,荷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它呢?(婀娜多姿 千姿百态 亭亭玉立……)

三、教学生字 ⒈自主学习。⒉难字指导(范写): 翩:左右等宽。

蓬:上下结构,草字头将下方的“逢”盖住。裂:“衣”中的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⒊学生描红、临写。⒋作业:

比一比,再组词

蓬()蹈()裂()翩()逢()淘()袭()编()

第二课时(总第 48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从古至今,荷花一直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荷花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叶圣陶爷爷写的美文《荷花》,继续欣赏荷花的丰姿。

二、整体感知课文 ⒈看荷花视频。

⒉谈感受:说说你的感受!

⒊叶圣陶爷爷眼中的荷花又是怎样的?

⒋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叶圣陶爷爷眼中的荷花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⒌交流,出示二、三自然段。

三、品读二、三段。

⒈仔细读读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出示自学要求)

⒉交流,理解并读好重点句。⑴ 投影: 读,体会到了什么?(荷叶美,多,色彩碧绿,形状圆圆)想到了哪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读出它的美。指名读,齐读。⑵投影: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用心谈,想象形象,品味语言。②交流:你注意了哪些词?

“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自己用心再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

冒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荷叶 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课件播放荷花)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说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

③会读这句话吗?

⑶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③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全开的呢?将开的呢?(可引导:那胀鼓鼓的花苞里包着什么呀?——花瓣、清香、生命等)④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⑤指导朗读。

⑥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块儿站起来读读。(4)师读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①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 ②如果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③大自然可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来赞叹地说一说: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④小结:是啊,只有美妙的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创造了这样的杰作,才让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同学们,让我们也走入画中,一块来回味课文的二、三段。

⒊表演朗读二、三段。

四、品读第四自然段。

⒈同学们,这么美丽的荷花,真令人陶醉!(配乐)让我们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来摸摸荷叶,多么地润滑,轻抚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⒉出示荷花头饰,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荷花,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得精彩的同学,老师就把这朵荷花送给他。

⒊相机:蜻蜓被吸引来了,小鱼被吸引来了,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呢?它们会这美丽的荷叶、荷花说些什么呢?

⒋多么奇妙的感受呀,让我们再一次来美美地回味这么一幕吧!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引读第五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

作者以丰富的想像、生动的语言,把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其实,何止是叶圣陶老爷爷爱荷写荷呢?在中国人的眼里,它是洁白无瑕、圣洁高尚的象征。你能把你知道的关于荷花的诗篇或名句等告诉大家吗?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七、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⒈师:过渡:多么动人的诗篇,多么美丽的荷花,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 ⒉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⒊把你们对荷花的赞美写下来,就是一首美丽的诗。

八、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荷花 有的……有的……有的……

12荷花 美丽

荷叶 多 绿 圆

古诗欣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杨万里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夏歌》 南朝 梁 萧 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 篇7

本文以其细致的观察和充满童真的想像, 按照“闻花香——看花多——赞花美——变化舞”的顺序, 把荷花写得异常生动, 别有情趣, 一个“美”字贯穿全文:

1. 花味美:“清早, 我到公园去玩, 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清香”暗示味美。

2. 花色美:

“荷叶挨挨挤挤的, 像一个个碧绿色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一朵朵白荷花, 一白一绿, 绿白相间, 构成一幅清丽的画面, 更衬托出荷花的秀丽。

3. 花形美: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 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莲。有的还是花骨朵,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组排比句, 写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荷花的各种形状, 展示出荷花竞相开放的情景和旺盛的生命力。

4. 花姿美:

“这么多的白荷花,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 很美;看看那一朵, 也很美。”作者笔下的荷花姿态各异, 朵朵皆美, 既富有活力, 又美如图画。

5. 花趣美: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穿着雪白的衣裳, 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 我就翩翩起舞, 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 我停止了舞蹈, 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 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 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段文字写的是作者的想象, 语言朴实简洁, 总之, 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真的把一池荷花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园, 情趣无限。

二、教学建议

1. 抓朗读, 激发情感, 感受荷花美。

根据本文语句优美, 富有韵律, 感情充沛, 读来琅琅上口这一特点, 教学时, 不妨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 运用多种形式, 各种语调反复朗读, 让学生在充分、有感情的朗读中, 把荷花的美表达出来。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如作者在描写白荷花时, 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句式写出了花的各种优美姿态。教学时, 可通过朗读, 把荷花的美姿表现出来。在指导朗读时, 一要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 二要注意朗读的速度及停顿, 读句中的“两三片”、“全”时要读得重一些, 体现出开花大小程度的对比;读“有的……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 以体现花的姿态之多。这样, 学生便于在语调高低不同的变化中, 感受荷花的动态美。

2. 抓想象, 体会情感, 感悟作者情。

文中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了作者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时, 要让学生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 体会作者的想象力, 感悟作者的爱花之情。由于本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写法, 教学时, 可以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 然后启发学生:如果你如作者一样欣赏荷花, 置身其间, 将自己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 清风徐来, 你会感觉怎样?进一步的感受作者喜爱荷花, 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感情。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 篇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42例1。

教材从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将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的总体情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此时的学生虽已初步具备信息分析、处理、解决的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仍需要依据实际经验支持,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针对这一特点,在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操作和动态演示,将概念的关键属性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使学生掌握概念。

【设计理念】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2.加深对“平均数”和“平均分”意义的理解。

3.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让学生知道平均数是一个不“真实”的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问题引入

现在黑板上摆两排圆形磁铁,第一排有9个,第二排有5个,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使每排磁铁一样多。

2.感知

(1)学生思考移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引导:现在每排都有7个,7是这组数的什么数?

(3)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

二、探求新知

1.设置知识冲突

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平均数,那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呢?

2.学习例1

(1)出示统计图:请大家看屏幕,这里是小丽、小华、小兰、小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到的废瓶子的统计图。

(2)观察: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出示问题:“这一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你们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请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首先求出他们的总数,再看他们是平均分成几份,就除以几,这样就求出了他们的平均数。

三、联系生活

学会了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那么在平时生活中你遇到过平均数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数学问题,如本次期末测试三年级数学平均成绩90分。

四、巩固应用

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小芳得了98分,小强得了96分,小明和小兰都得91分。你能算出這四位同学的平均成绩吗?

五、课堂总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及疑问?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 篇9

課例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の一篇課文。作者是我國著名の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課文用第一人稱描述了公園裏の一池美麗の白荷花和“我”看荷花時の感受,贊美了荷花の美麗,再現了如詩如畫の大自然の美景。全文共分五個自然段,作者以觀察の順序為線索來敘寫の;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の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の神韻,叫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の感覺。因此,這篇課文の教學,根據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較發達の特點,要充分發揮學生の形象思維能力,結合文本內容,進行の美の教育の滲透。另外,全文の內容不多,意境卻特別優美,對於三年級の學生,具有相當の吸引力。雖然三年級學生の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較快,但是生活在北方の農村の孩子,對於荷花の接觸少,了解也就更少了。正是考慮這個因素,在本節課の教學設計中,我會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認識和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の美。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

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の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の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對課文優美の語言學習,培養學生看圖說話、寫話の能力,提高學生の語言運用能力。

3、通過對課文富有感染力語言の反複朗讀、感悟,學會欣賞荷花の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の情感,培養學生の審美能力。

0128

0128 教具准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發情趣 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 楊萬裏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 楊萬裏 《小荷》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唐 王昌齡 《采蓮曲》(課件依次出示,引導學生齊讀或個讀。)

師:這幾句詩都描寫了同一種植物,誰能告訴大家?(生答)師:誰來說一說,你對荷花有哪些了解?(引導學生說一說所了解の有關荷花の知識。)

2、師:今天我們要學習の這篇課文所寫の就是荷花。板書課題: 3 荷花

(生齊讀課題,然課件出示課題。)

師結合課件說明這兩個字都是草字頭,因為它們都屬於花草類の。

師:同學們想看看荷花嗎?

師:那就跟著老師の鏡頭來看一看,聽一聽吧!注意喲!待會隨著老師の鏡頭,要注意觀察,和你身邊の夥伴交流:怎樣形容你看到0128

0128 の荷花!

課件播放荷花の錄像及背景音樂。

師:好了,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我們剛才看到の荷花?(學生交流匯報,師生評議。)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讀文識字

師:剛才大家說の太好了,把荷花形容の這麼美,那葉聖陶爺爺他看到の荷花又是怎樣の呢?還是讓我們先來讀讀課文吧!

課件出示: 閱讀要求

(1)讀不准の字音標注出來:

(2)讀の美不美,你能不能讀の更美些?

聽完課文後,出示學習本課の生字。課件出示:

hé āi lián péng zhàng fǎng fú 荷 挨 蓮 蓬 脹 仿 佛 shǎng piān dǎo qīng tíng 裳 翩 蹈 蜻 蜓

2、初涉文本

師:結合我們剛才對生字の學習,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課件出示: 閱讀提示

(1)盡量把課文讀得更美些;(2)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荷花の形態,那就0128

0128 是 ?

(學生閱讀完成後,交流問題2。)

三、品讀文本 品味情感

1、精讀第2自然段

師: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荷花の形態,那就是美。不錯,荷花正の很美,課文の哪一段最具體の寫出了荷花の美呢?

師:請同學們默讀,並把之間喜歡の詞句畫出來細細品讀,說一說自己の感受。

課件出示: 閱讀要求

(1)把自己喜歡の詞句畫出來細細品讀;(2)說一說自己の感受。

學生默默完成後,同桌之間交流之間最喜歡の句子和感受。師:通過我們の交流感受,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荷花美の句子讀給同學們聽一聽,然後把你の感受告訴大家。

(引導學生重點品讀以下句子。)課件出示:

(1)“荷花挨挨擠擠,像一個個碧綠の大圓盤。” 師:“挨挨擠擠”是什麼意思?(出示圖片,生答解釋。)師:“挨挨擠擠”說明荷葉是怎樣の?(生答)師:還有哪個詞語也能看出荷葉很多?(生答)

師:這句話作者用了一種修辭手法,是哪一種?是為了說明什麼の?

0128

0128 師:荷葉真多呀!像一個個碧綠の大圓盤,讓我們把它讀出來吧!(生讀,然師進行朗讀指導。)課件出示:

(2)“白荷花在這些圓盤之間冒出來。”

師:同學們多讀幾遍這句話,看看這句話中哪個字用の最精彩、最好!(生交流匯報。)

師:老師也覺得這個“冒”字用の很美,請你用心讀一讀,感覺怎樣才能叫“冒”呢?(生示範朗讀。)

師:“冒”字這個詞用の很特別,它寫出了荷花の什麼形態?(生答。)

課件出示:

(3)“有の才展開兩三片花辨兒。有の花瓣兒全都展開,露出嫩黃色の小蓮蓬。有の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の。”

師:下面同學們把第2自然段剩下の三句話,齊讀一下。師:有誰喜歡最後三句の,說一說你の感受?

師:這幾句話分別描述了哪3中姿態の荷花?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生交流後匯報評價。)

2、略讀第3、4、5自然段

師:同學們,荷花是那麼の美!面對滿池の荷花,作者不由發出這樣の感歎:如果把眼前の這一池の荷花看作一幅活の畫,那畫家の本領可真了不起。

師:這麼美の活の畫,同學們你知道這位畫家是誰嗎?(生交流0128

0128 匯報評議。)

師:大自然!真神奇啊!讓我們與大自然對話吧!請同學們有感情の朗讀第3自然段。(生有感情の朗讀,師指導朗讀。)

師:大自然這個畫家,把荷花繪畫の這麼美麗,如果你來到這麼美の荷花池邊,有什麼感受呢?作者有什麼感受呢?請同學們閱讀第4自然段。(生輕聲閱讀。)

師:下面請四位同學分別有感情の朗讀第1至4句。(生一人讀一句,然師相機指導。)

師:讀一讀這一自然段の最後3句話。課件出示: 閱讀要求

想象一下變成了一朵白荷花の你,會看到、聽到、想到些什麼?(播放音樂,學生配樂朗誦第4自然段の最後3句。)學生交流匯報閱讀要求提出の問題。

師:同學們看到這麼美、想到這麼多の荷花,真讓人陶醉;那作者他真是是一朵荷花嗎?他是來幹什麼の?請同學們齊讀第5自然段。(生齊讀。)

師:為什麼會忘記自我,這表現了作者怎樣の感情呢?(學生交流匯報評議。)

四、引領提升 升華情感

師:葉聖陶爺爺用他那清秀の文筆,給我們帶來了精神の享受。讓我們再一次感受荷花の美吧!

課件出示: 配樂朗誦課文

0128

0128 師:荷花是這麼の美,這麼の讓人陶醉!下面請你用一句表達對荷花の贊美之情吧!(生答,抒發感情。)

師:同學們說の真好!是呀!荷花清香遠溢,氣味芬芳,是那麼誘人,荷葉の顏色碧綠,綠葉襯白花,是那麼動人;一池の荷花千姿百態。婀娜多姿,是那麼の迷人;大自然景色奇麗,生機勃勃師那麼の醉人。我們愛這美麗の荷花,更愛這神奇美妙の大自然!謝謝!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 篇10

教材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二、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一、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二、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初步感知荷花的美。

1、交流资料,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对荷花的了解。

2、播放荷花视频,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形象感知。

3、谈谈感受:看完录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白态的荷花„„)

4、教师引入:荷花真美啊,美得同学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也特别喜欢荷花,他还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让我们随着作者到文中细细欣赏吧。

二、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把你喜欢的段落绘声绘色地读给同桌听,让他和你一同分享作者优美的语言。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是自己的感受、体会,也可以是自己的疑问。

4、小组学习、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写出了荷叶的多、大、绿。(出示课件,体会荷叶的挨挨挤挤)

生:我觉得“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个句子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出示课件,体会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

生: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冒”字用得特别好,它把白荷花写活了。

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老师这儿有一些荷花,看图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姿势。

师:多么千姿百态的白荷花啊,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

三、再创想象,拓展语感

师:同学们,这么美丽的荷花,真令人陶醉啊。现在,你们就是这满池荷花中的一朵了,哪一朵最美你就是哪一朵。你们穿着雪白的衣裳,在微风中摇摆。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用心倾听)

师:啊,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刚才还有哪些小动物告诉你什么悄悄话呢?

生自由表达:小鸟告诉我„„蜜蜂告诉我„„蝴蝶告诉我„„青蛙告诉我„„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多么美丽的荷花啊,连蜻蜓、小鱼、小鸟都被吸引过来了。请同学们再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先在小组里读,等一下各小组推选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四、拓展延伸,抒情表达

教师引入: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可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荷花!„„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 篇11

本单元以讨论允许和不允许做的事情而展开学习, 在不断深入讨论过程中又学习了表示同意和不同意的表达方法以及由情态动词should构成的被动语态。为了能够增强学生开口讲英语的自信心, 第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创设与本课话题相关的情景, 如谈论青少年日常行为规范、校规、家规等。围绕着教学目标, 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 让学生辩论一些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在使用所学目标语言进行辩论时, 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 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和想法, 同时学会关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规章制度, 对周围世界进行比较客观地认识和评价, 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中学过关于规章制度的讨论, 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hat should I do?”中学过情态动词should的用法。本单元谈论的是学生非常熟悉又和生活、学习紧密相关的话题——家规、校规及其他规章制度, 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 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 掌握“be (not) allowed to d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由谈论各种规章制度, 发表自己的观点, 并陈述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家规、校规进行修改, 并为一些组织机构制定新的规章, 体现“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新课程理念。

(二) 学生情况分析

笔者教学的对象是初三学生 (以中等生为主) , 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所以对英语学习的模仿力很强, 但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自信, 害怕表现, 但又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有更多的说英语的机会,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有一些学困生由于基础薄弱, 对完成某些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采取小组奖励的办法,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 鼓励小组中的优秀成员主动帮助困难生学习,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 语言知识目标

1. 掌握语言结构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 学会表达 agree 和 disagree。

2. 对目标语言的听力训练。

(二)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了解和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 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和优良品德; 正确看待“家规”“班规”“校规”等, 并能认真遵守;理解父母、教师的合理建议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

1. 词汇:teenager, choose, pierce

2. 词组:too wild, too silly, too young, not seriousenough, not old enough, not calm enough, get earspierced

(二) 教学难点

结构:should be allowed t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步骤 1:导入 (5 分钟)

T: An exchange student comes to our classtoday. He wants to know some rules about ourschool.

通过投影展示以下活动名称, 学生以四人一组活动, 各自谈论在学校里能做哪些, 不能做哪些。

What rules do you have at our school?

We should sweep the floor every day.

We should not arrive school late.

We should not take mobile phones .

……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blackboard, fightw it hothers , arrive school late , take mobil ephones等等。

多媒体呈现表格, 小组讨论填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新知。

( 二 ) 步骤 2:呈现 (25 分钟)

1.Introduce the new structure: allow sb. to dosth. / don’t allow sb. to do sth.

多媒体呈现 :

Teachers allow us to eat in the dinning hall.

Teachers don’t allow us to eat in the classroom.

2. 小组活动:

全班50人分成12组, 每组4人

游戏规则:

(1) 用纸片做成12个签, (其中有2个签画有小红旗) , 由组长抽签, 抽到带有小红旗的签的两个组进行比赛。

(2) 第一轮用am/is/are allowed to结构说句子, 比赛小组每人2次机会, 但是不能重复出现句子, 否则为失败。第二轮用am/is/are not allowed to结构说句子, 规则同第一轮。获胜小组会得到一面红旗并在全班中挥舞以示胜利。

(3) 在重新抽签 (不含已参加过的小组) , 规则同2.

参考短语:sweep the floor, fight with others, eat in the dinning hall, eat in class, take mobilephones等, 可以自己自由发挥。

设计意图:由熟悉的结构引入新的结构, 并采用小组活动使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熟练短语和句子结构, 达到开口说的目的, 有助于学生理解下一环节, 从而使新授课的内容达到高潮。

3. 被动语态:

(1) 定义 : 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

(2) 构成 : 助动词be+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助动词有人称、时态和数的变化。

(3) 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情态动词+ be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

(4) 用法:当我们不知道谁是动作的执行者, 或者没有必要指出谁是动作的执行者, 或者只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时, 要用被动语态。

4.复习过去分词的构成 :

(1) 规则变化

watch---watched practice---practiced

study---studied stop---stopped

(2)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

am/is /are---been have/has---had

write---written do---done go---gone

5. 教学1a

(1) 教师明确任务要求, 给出一定的指导。强调重点词汇:teenager, choose, pierce。

(2) 让—位学 生大声朗 读1a中的句子。 确定学生理解了每个句子之后,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agree or disagree。

(3) 在学生掌握了结构be allowed to的基础上, 进—步介绍带有主观态度的新结构: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告诉学生这—结构增加了情感态度, 表示应该被允许和不应该被允许。

(4) 学生完成1a之后, 让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agree or disagree. Why?

6. 投影展示练习

我会做: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快速抢答做4个转换句子, 将allow sb.to do变成be allowed to do并用投影展示答案。

1.They should allow us to have part-time job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e should allow children to spend time with their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he teacher should allow Anna to finish thepic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ents should allow children to choose theirown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We should be allowed to have part-time jobs.

2. Children should be allowed to spend timewith their friends.

3. Anna should be allowed to finish the picture.

4. Children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own friends.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la中的句子, 投影展示练习这个环节巩固了学生allow的用法。

7. 教学 Section A - lb, 2a, 2b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Section A - 1b, 2a , 2b进行听力练习。

(1) 认识新词汇:teenager, earring, get their earpierced, do homework with friends

do part-time jobs, too wild / young / silly …, not serious / calm / old…enough

(2) 教师先帮助学生明确要求, 并且给出—定的指导。

(3) 让学生朗读其中的句子, 问题。

(4) 播放录音, 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听录音能提高学生听的质量和信心。

8. 练习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The telephone _____ (invent) by Bell in 1876.

The trees may _____ (plant) in spring.

Teenagers should not _____ (allow) to drive.

English _____ (speak) in Canada.

Math must _____ (study) well.

答案:

was invented , be planted , be allowed , is spoken, be studied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被动语态。

(三) 步骤 3:巩固和拓展

1. 学生列出青少年应该被允许做的和不应该被允许做的事情, 列表之后进行 free talk。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重点结合Section A -1c和Section A - 2c的内容进行小组活动, 以便能更自然, 更正确地使用所学的语言。

通过投影展示语言结构和交际中要用到的词组:

结构:should be allowed t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词组:too wild, too silly, too young, not serious enough, not old enough, not calm enough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情境, 真实而富有趣味,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巩固了本课的新知。

(四) 步骤 4. 小结

1. 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内容复习Grammar Focus.

2. 总结并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重点知识。

(五) 步骤 5:作业

1. 用结构 be (not) allowed to do 列出课堂上介绍的—些事情;

2. 用 should, must, may 等情态动词各写出 5 个被动语态的句子。

(六) 步骤 6:板书设计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 评价内容

本节课通过展示练习, 巩固与拓展这两个环节, 如果全班80℅的学生能够按要求学习或完成句子, 那么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本课的教学难点即得到突破。这是评价本课是否成功的更重要的标准。

(二) 评价方法

小组活动汇报, 基本全体学生都能说出一个正确的句子即可符合标准;

上一篇:模拟测试八下一篇:银行金融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