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体系论文(共8篇)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措施
安全是工程质量的核心。我局在航道施工领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施工工艺和安全管理经验,特别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辨析的预控和分析等方面经验丰富。为搞好长江中游马家咀水道航道整治工程N#1标段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在认真阅读了招标文件之后,依据该工程特点、施工水域环境、施工船舶及机械设备特性,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本单位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ISO9001标准的要求,编制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一、安全保障组织机构
项 目 经 理项 目 副 经 理项 目 总 工专 职 安 全 负 责 人混凝土施工队安全员水上抛石队安全员开挖、铺X型排、铺石、砌筑、平整施工 队 安 全 员水陆运输队安全员测量队安全员
二、安全管理人员配置
为确保本标段工程安全完工,建立工地安全领导小组和重点分项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和执行机制。项目经理部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副经理任付组长,项目总工程师、安全员、各施工队(组)长为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各分项工程施工员任分项工程安全员。
三、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组织施工队安全员体系各部门安全小组运输队安全员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部门和班组负责人班组兼职安全员安 全保证体系安 全目标专职安全员现场监督检查安全监督施工现场技术安全监督岗工作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
四、安全预控目标
安全生产预控目标:因工死亡率为0,重伤率为0,船舶安全面达到100%,船舶交通事故为0,重大机损事故为0,无火灾事故发生,施工过程中危险源受控率达到98%。
五、安全保障检查程序
安全预控制目标 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工艺流程危险源分析制定安全措施、操作规程不合格动态检查和监测安全技术交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成功?否发生工伤、机损等事故总结、推广
六、安全保障措施
本安全保障措施适用于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接受业主、监理工程师的指导和监督,并在工程施工中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1贯彻执行本局《安全生产管理新机制》, 建立健全施工项目安 全管理体系,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明确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专职安全员和班组兼职安全员负责施工作业现场的动态安全监督管理。落实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业主单位提出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指令和要求,现场安全管理和技术工作体现施工技术规范和国家的劳动保护政策,加强事前预防,严格过程控制。开工前发布施工通告,办理《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加强与海事部门和建设指挥部的联系工作,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加强《安全生产法》、《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内河避碰规则》等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各种施工安全设施和安全规章,制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办法》,并严格监督执行。编制关键工序危险源的安全预控方案,抓好现场落实工作。项目部经常分析、研究工地安全生产情况,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安全检查制度,项目部坚持每周一次,各作业队坚持每天一次的安全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详细记入台帐,发现隐患及时上报经理部,制定措施进行整改。专职安全员每日进行现场动态安全检查,查找和及时整改隐患,根据施工进度和部位,确定防范重点,加强安全管理。按时收听天气预报和水文预报,一旦发现有可能危及工程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灾害性天气预兆时,制定并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相关作业内容,保证工程施工按计划进行。8 向施工单位及生产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要求施工单位认真落实《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办法》。坚持“五同时”制度。在计划、布置、检查、阶段小结和评比施工生产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阶段小结和评比安全工作。严格落实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严格履行岗位安全职责,坚持持证上岗,对特殊工种如车船驾驶员、机务机械人员、电工、水上作业人员等要组织经常性的培训,提高其岗位安全的应知、应会、应变能力。使用经过安全教育和短期相应技术培训后的外聘人员从事生产劳动,对职工和外聘人员进行不定期安全教育和培训。船舶及设备技术状况良好,满足法定检验部门的现行要求,取得认可证书或证明文件。所有机械设备,落实到专人负责管理,切实做好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操纵控制系统灵敏可靠,杜绝滴、漏、跑、冒现象。施工用电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的规定,电杆、电箱、电源电线的安装,必须认真检查,达到标准,使用新电源必须先检查后才正式使用,并做好接地线的保养和防雷施工。组织专人认真检查现场所有电器设备、线路及漏电保护装置,发现绝缘不好,立即处理。凡露天使用的电器设备和电闸等,都要有可靠的防雨防潮措施,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水上施工。关心职工身心健康,加强劳动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劳保有关规定,建立施工工程安全防护规定。做好血吸虫和流行性病的预防工作,搞好环境卫生。按有关规定在各施工区、道路及生活区设置足够的照明系统,配备、设置并维护公共安全防护设施,并立警示牌(警告或危险标志)。施工现场和船舶做好用电、防火等消防安全工作,消防设备、器材处于良好状态。据我局航道部门预测,本届枯水期陆溪口水道将充分利用直港通航,我们将请航道维护部门设置专设浮标,标识施工的安全水域和航道有效宽度。制定安全防范措施解决好运送砼块、石料船舶与行轮交叉问题,运输船舶加强了望、谨慎驾驶、加强与行轮的联系、注意避让,防范碰撞事过发生;驶过主流后利用缓流上驶,把石料安全运达工地。若直港航道不能充分利用而改走中港航道,运输船舶可不与双向行轮交汇,确保自身船舶安全航行即可。施工船舶严格按照《内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悬挂施工信号,夜间显示灯号,加强同过往船舶联系以策安全。对可能危及正常航行船舶安全的施工设施办理相关手续,设置标志。加强同航道部门联系及时移标,调整航标位置,满足船舶安全航行要求,做到施工、通航两不误。施工正值枯水期,认真做好防冻、防滑、防淹溺、防雾、防搁浅等季节性安全防范工作,落实安全措施。所有从事块石、砼块抬运和砌筑人员,必须佩带防护手套等劳保工具。临水作业必须穿好救生衣,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跳板、船档等部位,按规定设置安全网,栏杆等安全设施,避免落水事故。积极与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争取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搞好同当地群众的团结,加强治安工作,杜绝各类案件发生。另外我们结合本工程沉排船、预制场的实际情况特点规定:
1、操作振动棒、器人员必须穿胶鞋
2、电路必须专人管理,不得随意乱拉乱接,不得将衣物挂在电线上
3、搅拌机、震动器人员不得随意调换
4、上下班时,民工必须全部进交通艇舱内,人员太多时用两条交通船运输,确保每条船不超员。
七、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领导小组安全职责
1.1 认真贯彻各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法规。
1.2 坚持对职工进行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1.3 制订审核本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4 负责工程项目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1.5 经常分析、研究工地安全产情况,及时解决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项目经理部解决不了的问题,立即向上级报告,并落实责任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1.6 负责工地安全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和船舶整改事故隐患。负责落实ISO9001标准工作。
1.7 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临时劳务人员的安全管理。项目经理安全职责
2.1 项目经理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
2.2 主持安全领导小组会议和安全例会,分析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形势,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3 制订和落实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签发安全规章制度和措施,督促、检查和指导施工单位、船舶搞好安全生产。
2.4 落实安全技改及劳动保护费用。
2.5 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隐患,纠正“三违”行为,处理“三违”人员。
2.6 负责工程项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事故抢险工作。及时上报安全生产事故(含重大险情)。按“四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事故。项目副经理工作职责
3.1 项目副经理对工程项目安全负重要责任。协助项目经理工作,项目经理不在时,代行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职责。
3.2 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事故防范措施。督促、检查和指导施工单位船舶做好安全工作。
3.3 负责项目经理部安全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经常了解施工单位、船舶安全生产情况。建议项目经理召开会议或主持会议,分析、研究安全生产情况,及时解决影响安全生产问题。
3.4 组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隐患。暂时不能解决的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项目总工程师安全职责
4.1 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及时研究处理安全生产技术难题。4.2 组织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图纸、选用机械设备和架设工程等,必须符合安全卫生标准,有关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性要强,保证安全可靠。
4.3 组织制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指导实施。
4.4 负责对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技术知识更新教育。参加事故及隐患调查,从技术上分析原因,提出技术鉴定意见和改进措施。安全员工作职责
5.1 安全员为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办事人员,在安全领导小组和项目经理(副经理)领导下工作,同时接受上级安监部门的业务指导。
5.2 严格贯彻安全规章,宣传安全知识,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和制止“三违”行为,建议安全领导小组按规定处理“三违”人员。协助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事故处理工作,对事故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
5.3 按照ISO9001标准,建立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资料、台帐,按规定做好资料公告工作。按时上报各种安全生产报表。
5.4 经常了解施工单位、船舶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影响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船舶、生产班组人员安全职责
6.1具备本工种安全和技术业务素质,熟悉操作规程及安全知识,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提高自身安全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6.2 遵章守纪,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违章作业,不私自开动他人使用操作的机械、电气设备。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6.3 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和用具,维护安全设施和防护装 置,不得私自拆改,爱护安全标志。
6.4 工作前必须检查本岗位工作环境、安全装置、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等性能是否良好、安全有效,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或报告。
中港二航局马家咀水道航道整治
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缺乏以人为本的安全意识;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安全管理体系;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劳动强度高、施工环境较差;施工中对安全性和合理性重视不够;大部分工程高空作业、立体交叉作业、起重作业的多,农民工多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少。针对这些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因素,施工单位必须明确划分安全管理的重点。如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审批现场安全设施的设计方案,尤其要关注高空防护设施的设计并检查落实情况;在审批施工项目的组织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各类规程、规范中强制性条款所涉及部分的审查,重点对施工工艺的合理性进行审查,抓好特种设备尤其是起重设备和操作人员的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重点是施工单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在项目建设中,只有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计划、有目地的开展安全活动,才能提高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在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从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入手,明确工程参建各方的安全生产职责,提高各方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还要成立由业主、监理、设计、承包商等所有参建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安全管理领导机构。根据工程参建各方在工程建设中的职责,按“业主宏观管理、监理监督检查、承包商全面负责、作业人员具体保证”的原则,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工程各参建单位的安全职责进行明确划分。要求参建各方按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工作人员。明确承包商对安全生产要全面负责,要求承包商建立作业班组、施工队、项目经理部三级安检制,并配备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承担监督检查责任,不仅现场监理工程师在检查质量的同时也要检查安全,而且还要求监理单位配备专职安全员,对现场安全进行巡检。制定和落实这些措施,将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重视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建设
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各项安全管理规定;二是施工方案的安全性设计和安全设施的设计。这两方面缺一不可。一方面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制定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如《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并督促工程各参建单位也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另一方面,督促施工单位制定《施工安全措施文件》和《安全防护手册》,并要求施工单位在报审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同时报审施工安全措施设计。项目部、监理部应按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审批。审批后的文件作为安全生产的规范要求,承包商必须落实到位,项目部、监理部据此进行安全检查。
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安全投入
1. 通过经济管理,保障施工单位的安全投入。
项目部在工程进度款支付审核上,既要考虑支付审核的严密性,又要考虑审核的便捷性,以保障应付工程款能够及时支付,保障施工单位的安全投入。
2.通过合同管理和行政管理,保障承包商安全投入。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从成本角度考虑,往往在安全生产初期投入不足,以后在施工过程中再按实际情况逐渐增加安全设施。这种“添油式”的安全投入往往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障施工单位的安全投入,项目部不仅要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必须保障安全投入,而且要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明确规定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必须保障安全投入,并采取合同管理和经济管理等方法,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保障安全生产投入。
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安全管理
1.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主要从抓危险源辨识入手,并着重加强主要危险源的管理。施工中的危险源主要有两种:起重设备;高空作业和交叉作业。一是在危险源辨识方面。项目部应要求施工单位在每个施工区域设置安全警示牌,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防护方法,以及设施、事故产生的危害、应对措施等,使现场工作人员了解危险的防护和事故应对措施,方便现场安全员进行安全检查。二是在加强起重设备管理方面。由于施工区起重设备多,相互干扰情况突出,因此起重设备管理是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一方面要求施工单位制定起重设备的统一调度细则和起重设备操作规程;另一方面,要求起重设备必须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安检合格取得安全检测合格证后才能使用,规定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实行定岗定员制度,并且加大现场服务的力度,配合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强设备管理,对新进场设备及时进行检验,办理安全检测合格证,并根据需要不定期举办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班,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办证。在日常安全检查中,不仅要检查实际运行是否存在违章操作等安全隐患,并且加强对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的检查,特种设备的运行记录、检修记录、定期保养维修记录的检查。三是在加强高空作业安全防护设施管理方面。在审核施工单位报审的安全措施设计时,要重点审核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的设计;在现场安全检查中,要重点检查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的可靠性、适宜性,发现问题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
2. 高度重视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威作用。
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主要是对起重设备使用的管理。一是对进场特种设备尤其是起重机械要及时进行报检,检验合格方能投入使用。二是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要求他们及时向质量技术监督局报检上岗证, 检验合格才能上岗,并实行定岗定员管理。三是邀请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从行政执法和专家的角度帮助查找安全隐患和违规操作行为,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四是可借助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力量,加强现场服务。工地人员流动性大,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难免存在人员更替现象。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并满足持证上岗的要求,要配合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工地举办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班,保障起重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3.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和预防事故演习。
一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操作水平。项目部要求施工单位必须进行新工人进场安全教育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并制定和落实日常安全培训计划。二是不定期举办安全培训班,如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班,消防人员培训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班等,并不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和防汛演习。三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可通过定期召开安全会议、悬挂或张贴安全标语、举办安全活动月等方式进行。
4. 建立安全检查和考核评比制度。
一是要通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企业自身实际和特点的检查、考核程序和方法。在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目标责任书》中,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应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二是以日常检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安全管理部门的巡检、业主监理和承包商组成的联合检查组进行的全面检查等情况,作为评定各单位安全文明生产的依据。三是根据安全文明生产评定的结果,按《施工目标责任书》的规定,向承包商兑现奖罚。日常检查分为承包商自检和外部检查。一方面,要求施工单位建立作业班组、施工队、项目经理部“三级安全检查”制度, 各级安全员必须每天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隐患,下达书面整改通知书,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另一方面,安排专职安全员每天对工地进行安全检查。工程开工后,必须采取多项管理措施, 以实现“零伤亡”的管理目标,保障施工正常进行。
关键词:电力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4-0108-02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电力企业要建立起在安委会领导下的以行政管理体系为核心、以技术保障管理体系为主体、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为重点、以安全保障体系为基础、以监督体系为保证的安全管理体系。如果安全上出了问题,就意味着生存危机,发展更无从谈起。电力行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原因有三:一是电力生产较复杂;二是电力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国脉之所系;三是电力行业处于垄断地位,责任重大。安全大检查、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和反事故技术措施、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双达标、创一流等措施的实行,极大地遏制了生产不安全行为。但是,每隔一段时间,人员责任性的设备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还会发生,甚至有增无减,预防事故的发生、开创电力工业持续安全生产的新局面,仍然任重道远。
1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电力企业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广大员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的最根本要求。做好安全生产管理是保障企业生命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电力企业的安全工作将始终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不断强化安全管理,积极构建安全生产环境,促进企业朝着安全、高效、和谐的方向发展。
2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
每当事故发生,我们在事故通报、事故处理意见中看到的基本上是这样的文字:“各单位务必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作业人员、运行人员的教育和监督,增强责任心,杜绝误操作事故,发扬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确保安全”、“反违章力度不够,对现场的违章行为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稽查手段,致使违章现象屡禁不止”、“规章制度没有落实,对职工业务培训和安全教育抓得不细、不实,反映出领导的安全意识不强”、“事故暴露出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反映出安全监护不到位,反违章活动流于形式,未认真开展”等等。
从中不难看出,对于事故的原因,总结归纳为:第一,管理不严,制度未落实;第二,监督不力,稽查不到位;第三,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不高,有章不循。针对原因,采用的对策是:①加强管理,做到严、细、实;②加强教育,提高安全意識;③加强监督,制止违章。应该说,电力系统的各级领导对安全是非常重视的,安全系统工程理论特别强调“管理”,认为安全管理缺陷是根本性的事故隐患,安全出差错,就是管理水平不高。
但人员责任性事故还是屡屡发生,有些事故是明显不该发生的,诸如走错间隔、强行解锁、不按规程操作等习惯性违章,为什么管理层的安全紧迫感和巨大压力总是传递不下去,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依然存在呢?究其原因,就是安全管理未达到真正的本质安全,未形成超前预防型为主体特征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当前各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期望达到的目标,预防型安全管理是现代科学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变“事故处理、事后防范”为“本质安全、超前预防”管理态势,才能使安全管理从安全思想到安全方法实现质的飞跃,真正走上“预防为主”的轨道。
3安全生产的监督
习惯性违章、人员责任性事故一旦发生,就必然涉及到监督问题。
安全与生产是有机统一的关系,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由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构成,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对应于决策层的是局安全生产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安全监察部;对应于管理层的是职能部门和基层的安全领导小组;对应于执行层的是生产班组;这三层就是“安全生产三级管理网”。有了安全管理,自然要有安全监督,于是就有了安全监察体系,具体的组织机构为:①局设安全监察部,其人员即是安全监察人员,安全部以搞安全管理工作为主,现场监督为辅,以不定期抽查为主要监督方式;②基层配一名专(兼)职安全员,主要职责是除了一些重点工程加强现场监察外,其它工程可采取不定期抽查的办法,并抽出较多精力从事必要的安全管理工作;③班组设兼职安全员,班组安全员主要侧重现场监察。
从中可以看出,安全监督人员同时就是安全管理人员。尤其是生产班组,安全监督人员是安全管理人员,也是生产人员。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安全监督状况,即自己监督自己。对于自我监督的不可靠性,管理层也是有所警觉的,这就是“达标”、“创一流”、“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等活动不断开展的重要原因。所有这些活动全是上面定出标准、细则,下面执行.再由上面来检查、验收。但由于安全检查只是发现已出现的问题,加上许多的安全检查往往都流于形式和应付,所以安全隐患往往被隐藏,可见这样的监督,成本非常高,收效却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引入一种更为先进的,以风险管控为主要手段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4利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企业本质安全
企业要建立全面的风险预防安全体系,实现根本的本质安全管理,就必须引入比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更为先进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下称“安风体系”)。本质安全管理含有四个方面:人员本质安全、设备本质安全、环境本质安全、管理本质安全。安风体系就是将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细分成了九个单元,见图1,通过把所有的工作的步骤分解,对所有的工序都进行评估打分,对风险值较高的风险制定措施管理和控制,真正体现“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理念。安风体系就是一个识别、研究和纠正与轻微事件、疾病和财产损害事件及未遂事件相关系统问题的过程,它可以预防严重事件和主要事件的发生,使企业形成自我检测、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
图1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单元和内容
5结束语
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是所有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将成为达到这一目标的先进手段,通过这先进的手段实现了从以往粗放型管理到集约型管理的转化,改进了我们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促进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Application the Safety in Production Risk Management System
to Raise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Safety Control Level
Dang Weijun
Abstract: Along with national economy’s fast development, living standards’ unceasing enhancement, the national electric power lacks the electricity condition to be day by day serious, suspends is day by day arduous in front of the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or’s duty, therefore does well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safety in production and develops the very important function to the electric power profession survival, the article to applied the safety in production risk management system’s new management pattern to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狠抓安全管理要害环节,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临盘作业大队安全管理有感
安全工作是油田企业的护身符,作为安全资金的投入能够带来企业隐形效益,安全工作已经成为油田企业的头等大事,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安全事故的损失,往往不能估量.提高职工素质,加强安全全盘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健康和谐环境,更应成为重中之重.
作 者:张卫华 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作业大队机关 刊 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英文刊名:CHINA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 年,卷(期):2008 “”(23) 分类号:X9 关键词:安全管理人员的规定
一、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各分公司。
2、本制度所称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是指公司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兼职人员。
三、配备要求
1、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为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由分公司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副经理担任,组员由生产部长、生产班长、维修班长、办公室主任组成。
2、生产车间要求设置两名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由生产班长兼职担任。
四、职责
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 1.2组织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1.3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4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分析、总结安全生产形势,制定安全生产措施;
1.5组织开展各类安全技能教育培训;
1.6组织实施全公司范围内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并监督整改;
1.7组织核查安全隐患整改落实情况; 1.8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2、车间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职责
2.1负责所属车间现场安全生产日常检查并做好记录; 2.2对本车间作业人员的违章违规行为有权予以纠正或查处;
2.3对本车间生产作业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权责令立即整改;
2.4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向生产部长报告,并协调整改;
2.5对于本车间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或问题,应立即向公司经理报告;
2.7组织建立本车间安全管理档案资料;
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现烟草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
摘要:文章阐述了建立和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义,提出了烟草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方法,并指出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作 者:李忠平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期 刊: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Journal: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年,卷(期):, “”(5) 分类号:X922 F273 关键词: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体系 烟草2008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AQ/T 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和AQ/T 9005-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这两个标准的实施对安全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要建设优秀的安全文化首先要明确优秀安全文化的特征。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优秀安全文化的具体描述还存在一些差别,但主体内容一致。世界各国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普遍采用了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企业优秀安全文化可以通过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1 优秀安全文化的特征
目前,各国学者对优秀安全文化的内容进行了多种描述。荷兰学者A.R.Hale认为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表现在如下方面[1]:
(1)企业所有成员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充分认可安全的重要性;
(2)在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过程中,组织成员充分参与,安全成为组织成员的共同目标;
(3)对风险控制措施具有警觉性,对异常情况具有警惕性,能够做到居安思危;
(4)组织成员之间能够相互信任,互相监督,共同承担责任;
(5)组织成员之间在风险控制、异常事件等问题上公开交流、互相学习;
(6)对事故发生原因的认识和提高安全绩效的方法的考虑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行为,而是强调组织各方的协调合作;
(7)将安全融入到组织运行的各个方面,成为组织运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英国安全专家James Reason认为优秀的安全文化具有四种属性[2,3]:
(1)鼓励报告性(鼓励对事故、事件、不符合状态等信息的报告);
(2)公平公正性(事故、事件、不符合原因的客观公正评判);
(3)灵活可塑性(员工在安全决策、管理中的参与程度,不同紧急程度情况下组织的可调节能力);
(4)持续改进性(对各项工作、措施计划、实施过程的不断改进)。
Pidgeon和O'Leary提出优秀的安全文化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内容[4]:
(1)管理者致力于安全;
(2)全体员工关心、关注各类危险源,对危险源保持警惕;
(3)对危险源的管理制定符合实际且应用灵活的标准和规则;
(4)通过观察、监控、分析和反馈系统持续思考、改进与安全相关的管理和行为。
瑞典学者Asa Ek认为优秀安全文化包括鼓励报告性、公平公正性、灵活可塑性、持续改进性、良好的沟通、安全的工作环境、对安全的态度、安全行为、风险意识九个方面[5]。
分析以上不同的学者的观点,总结得出优秀的安全文化应该具有鼓励报告性、公平公正性、持续改进性四种属性,组织的全体成员应具有积极的安全态度、优良的风险认知能力和安全行为能力。
2 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运行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使优秀安全文化特征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企业主动的完成多项工作。国内外均有学者论证了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的关联性[6,7]。企业需要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或宣传活动提高企业各级人员安全意识、转变他们的安全态度、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以营造优秀的安全文化氛围。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一般都采用安全管理体系的形式实现。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要求中对安全培训教育和激励措施等方面都有要求。按照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要素要求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就能够实现安全文化建设。因此,如果能将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的运行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使企业拥有优秀的安全文化,而且可以减少多项重复劳动。本文以OHSAS18001-2007的要素为例进行了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分析。
2.1 安全文化的公平公正性建设
安全文化的公平公正性是指对事故、事件、不符合的原因的客观公正评判。完全的公平公正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理想状态。但是组织中多数的成员认为公平公正性的存在还是可以做到的。虽然我们强调事故的发生有组织系统本身的原因,然而确实存在一部分鲁莽的、大意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研究发现90%以上的不安全行为属于不应该受到责难的行为。保证公平公正性的关键是区分这些“恶劣的行为”和那些由组织因素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如果员工不清楚这种公平公正的标准,或管理者没有执行这种判定标准,员工就不会报告这90%的不安全行为,因此导致组织管理者很难发现组织的缺陷。对责任人不进行惩戒会使其他员工感到不公平,影响其他员工对企业奖惩系统地信任度。此外,对不安全行为的责任人的惩戒也是对其他员工的一种保护。因为对不安全行为责任人的惩戒提高了整个工作场所的安全性,也使其他员工切身的感受到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公平公正性[3]。
安全文化的公平公正性可以通过安全管理体系中“实施与运行”以及“检查与纠正”两个一级要素中的以下要素的有效运行实现。具体有(1)4.4.3沟通、参与和协商;(2)4.4.4文件化;(3)4.5.3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8]。
2.2 安全文化的鼓励报告性建设
安全文化的鼓励报告性是指企业拥有鼓励员工踊跃将发现的不安全行为、隐患和事件鼓励报告给组织的氛围。说服员工上报非正常事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可能揭露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即使报告者知道不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后果,他也不愿意上报,因为他们不能意识到上报的好处。此外,报告者还会担心他对事故的报告会不会给他的同事或其他人造成影响。总之,阻碍组织成员上报出现的不安全行为、隐患和事件的因素有很多种。我们应该主动采取措施使员工克服这种障碍[9]。
在国外企业中,优良的报告系统的建立使企业培养了安全文化的鼓励报告性。优良的报告系统的五种要素:
(1)尽最大可能避免惩罚、训诫;
(2)注重保密性、匿名性;
(3)收集和分析报告的部门和制定程序文件和实施惩罚的部门分开,可以由咨询机构或研究机构来承担;
(4)对报告内容快速、准确地做出反馈,让员工感受到报告的有用性;
(5)报告形式简单易用。报告的模板和形式应避免应用太专业的术语,报告中应包括开放性问题,允许报告者自由发表意见。
首先要加强报告者对企业的信任。如果没有这种信任,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报告将是有选择性的,甚至根本不报告。对报告的反馈对一个报告系统来说至关重要。其次,报告的信息应被大家共享,并且指出利用这些报告的信息做出安全工作的改善,能使大家充分感受到及时报告给企业和自身带来的好处。报告的形式、长度和内容都对报告系统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报告太简短就不能获得全部需要的信息。开放式的问题不受这些问题的限制,但是给报告的分析增添了工作量。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需求探索适合自身的报告格式。
安全管理体系中同样存在有关不安全行为、隐患、事件报告的要素。组织可以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中表明鼓励报告的态度。在“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制定”中鼓励员工参与,并制定相应文件保证报告系统的运行,在“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要素中建立鼓励组织成员主动报告的内容。
2.3 安全文化的持续改进性建设
安全文化的持续改进性是指企业注重不断改进风险控制措施、改进安全管理方法。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对自己的安全工作不断改进。企业不能满足于目前对风险控制的水平,要永远处在一种“警觉”的状态,反对看待问题简单化[10]。这和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的运行模式相一致。
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内容都是持续改进性的具体措施。此外,组织对从不安全行为、隐患、事件的原因中得出的经验教训的学习以及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改进都是安全文化的持续改进性建设的内容。全体员工还可以通过“能力、培训与意识”要素的有效运行,实现组织安全水平的持续改进。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绩效测量与监测”也可以成为推进安全文化持续改进性建设的重要手段。
2.4 安全文化的灵活可塑性建设
安全文化的灵活可塑性是指企业具备适用不同情况的能力,在不同情况下能灵活调节应对不同的紧急事件和不同等级的风险。在处理不同的紧急情况时,我们应做到遵从特定紧急情况处理的专家意见。灵活可塑性体现在组织对“专家”的选择因情况的紧急性和涉及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同而灵活可调。简言之,组织的决策应该总是由那些最了解实际情况的“专家”来完成。
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需要现场安全“专家”的积极参与,“沟通、参与和协商”要素中应给予“专家”参与各项事情的有效制度支持,“应急准备和响应”中更应该对谁是哪方面的专家和专家的权利给予说明。这些体系运行方式都可以实现灵活可塑性建设的目的。
2.5 积极的安全态度的培养
积极的安全态度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里的安全态度包括管理者对员工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员工工作中对安全的态度。管理者对员工的安全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对管理者的培训、安全责任制以及对管理者设定安全目标等方法来实现。管理者对员工的安全态度可以通过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与员工的沟通等方式实现。严格意义上来讲,管理者对员工的安全态度体现在企业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而员工工作中的安全态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管理者的硬性管理和管理者安全态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于员工个人的安全素质。员工个人的安全素质又需要靠教育培训、沟通交流以及各种安全宣传活动来实现。这些内容都可以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加以实现。
安全管理体系中与培养积极的安全态度相关性较大的要素有:(1)4.2职业安全健康方针;(2)4.3.3目标与方案;(3)4.4.1资源、角色、职责、责任和权限;(4)4.4.2能力、培训与意识;(5)4.4.3沟通、参与和协商。
2.6 优良的风险认知能力的培养
建设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应该培养企业员工优良的风险认知能力,即培养员工在工作中时刻考虑到安全的问题、能够主动自觉进行日常的安全检查、具有进行工作安全分析的能力、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异常状况。如果员工没有去辨识工作环境中危险有害因素的意识,或者不具备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能力,那么企业的安全生产就很难保证。这种风险认知能力可以通过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危险辨识或安全检查工作、对员工进行培训、以及让员工参与事件调查等方法来实现。
安全管理体系中对“4.3.1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要素实施过程中的充分参与,“4.4.2能力、培训与意识”要素中员工的认真配合,“4.4.3沟通、参与和协商”的有效实施和“4.5.3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要素的充分参与都是培养优良的风险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2.7 安全行为能力的培养
安全行为能力包括安全操作能力、操作规范程度、应急能力等内容。企业员工具有优良的安全行为能力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人的行为的安全性和他对操作规范的熟悉程度、认可程度以及经受的培训、企业中他人是否同样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有很大关系。安全管理体系中也有很多内容是针对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而设定的。其中,“4.4.2能力、培训与意识”是培养员工安全行为能力的重要途径。此外“4.4.4文件化”中对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以及“4.3.1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中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辨识与控制也是培养员工安全行为能力的重要措施。
3 结论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优秀安全文化特征的定义。通过对优秀安全文化各项特征建设的内容分析得出了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之间的关系。研究提出了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到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中。这对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采用提高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效果的方法建设安全文化避免了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相脱离的现象,也避免了多种重复的工作。同时,优秀的安全文化又能促进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Hale,A.R.(2000).Culture's confusions.Safety Sci-ence3,4(1-3),1-14
[2]Reason-J,R.(1998).Achieving a safe culture:Theoryand practice.Work and stress1,2(3)
[3]Reason,J.T.(1997).Managing the risks of organiza-tional accidents.Aldershot,Hants,England:Ashgate
[4]Pidgeon,N.,1998.Safety culture:key theoretical is-sues.Work and Stress 12,202-216
[5]Ek,a.(2007).Safety culture in swedish air traffic con-trol.Safety science4,5(7)7,91
[6]张江石,傅贵,唐静,等.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的关联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5):75-81ZHANG Jiang-shi,FU-Gui,TANG Jing,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Safety Culture and Safety Management[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9,19(5):75-81
[7]McDonald,N.,Corrigan,S.,Daly,C.,&Cromie,S.(2000).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and safety culture inaircraft maintenance organisations.Safety Science,34(1-3),151-176
[8]OHSAS 18001:2007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Management System-Requirments
[9]Reason-J,R.(1998).Achieving a safe culture:Theoryand practice.Work and stress1,2(3)
关键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 概述
信息安全管理是指在信息的使用、存储、传输过程中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保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其中,保密性是指保障信息仅能被具有使用权限的人获取或使用;完整性指为信息及其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供保护措施;可用性则指使用权限的人可在需要时获取和使用相关的信息资产。因此,做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对于提升信息的安全性具有现实意义。
2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2.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介绍 根据网络安全相关统计表明,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中由于管理问题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高达70%以上,因此解决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除从技术层面进行改进外,还应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力度。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建设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时,应对整个网络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考虑、规划和构架,并根据各个要素的变化情况对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任何环节存在安全缺陷都可能会影响整个体系的安全。
2.2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功能 信息安全管理是指导企业对于信息安全风险相互协调的活动,这种指导性活动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方针的制定、风险评估、安全保障、控制目标及方式选择等。企业要实现对信息资产进行安全、高效、动态的管理,就需要建立科学、完善、标准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因此,一个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该具备以下功能:对企业的重要信息资产进行全面的保护,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能在预防和持续发展的观点上处理突发事件,当信息系统受到非法入侵时,能使相关的业务损失降到最低,并能维持基本的业务开展;使企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对企业充满信心;能使企业定期对系统进行更新和控制,以应对新的安全威胁。
3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3.1 信息安全管理框架的建立
信息安全管理框架是建设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参照依据,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情况或经营情况搭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信息安全管理框架,并在具体的业务开展中对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实施,并建立各种与信息安全管理构架相一致的文件或文档,记录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件和异常状况,为后期建立严格的反馈制度提供参考。
3.1.1 信息安全管理策略。企业应制定信息安全管理策略,为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方向和依据。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建立总体的安全策略,还应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更加详细、具体、具有可行性的安全方针,对各部门及各职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和控制。如访问控制策略、桌面清理策略、屏幕清除策略等。
3.1.2 范围划分。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性,结合企业所在的地理位置、资产和技术等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進行科学界定。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的项目主要有信息系统、信息资产、信息技术、实物场所等。
3.1.3 风险评估。 企业需要对风险评估和管理方案进行科学选择,在选择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规范评估,对目前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和风险等级进行准确识别。企业的信息资产是风险评估的主要对象,评估时应考虑的因素有资产所受到的威胁、薄弱点及受到攻击后对企业的影响。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多种,但无论选择哪种评估工具,其最终的评估结果是一致的。
3.1.4 风险管理。企业应根据信息安全策略和所要求的安全程度,对要管理的风险内容进行识别。风险管理主要是风险控制,企业可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将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接受的水平。除降低风险外,还可通过转移风险、规避风险的方法维护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对于信息资产来说,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企业发生变化、过程发生更改、技术进行革新或新风险出现后,原有的风险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参考。
3.1.5 控制方式的选择。风险评估后,企业应从已有的安全技术中寻求有效的控制方法降低已识别的风险,控制方式还可包括一些额外的控制,如企业新增加的控制方式或其他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控制方式。
3.1.6 适用性声明。信息安全适用性声明主要是对企业内风险管理目标、针对每种风险所采取的控制措施等内容改进记录,这种记录的主要目的是企业向内部员工表明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企业向外部表明企业对信息安全及风险的态度和作为。
3.2 管理构架的实施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框架的构建只是建设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一步,而框架的实施才是构建ISMS的重要步骤。在实施ISMS过程中,应对管理体系、实施的具体费用、企业职工的工作习惯、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等各个要素进行综合考虑。企业可按照既定目标和实施方式对信息的安全性进行有效控制,这种有效性主要通过两方面指标体现,一是控制活动执行的严格性;二是活动的结果与既定目标的一致性。
3.3 信息安全管理的文档化 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应建立相关的文件和文档,对ISMS管理范围、管理框架、控制方式、具体操作过程等进行记录备案。在对文档进行管理时,可根据文档的类型和重要性对其等级划分,并根据企业业务和规模的变化,对文档进行定期的修正和补充;而对于一些不再具有参考价值的文档,可定期进行废弃处理。
4 总结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并且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资产,对于企业信息资产来说,做好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时,应对管理框架、管理范围、管理方式等内容进行科学选择,并做好相关的文档记录,为后期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高文涛.国内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计算机安全,2008(12):95-97.
[2]李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安全管理体系论文】推荐阅读: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12-06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论文09-17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论文10-20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论文11-28
安全生产管理论文文献11-28
市政工程安全管理论文12-03
商场安全管理毕业论文02-24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论文03-07
浅谈行车现场安全管理论文06-19
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分析论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