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室解说词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室解说词(共7篇)

体育室解说词 篇1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我校体育室检查,指导工作!这是我校的体育室,经过几年不断添置完善,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配备,且达到标准。(共有体育器材62种,979件,其中田径器材79件,体操器材173件,球类器材260件,绳类器材68件,室外体育设施30件及其他项目器材369件)已完全满足,使学生能够享受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便捷,供1-6年级平时上课和大型体育活动需要。体育室有专人管理,定时开放。

体育室解说词 篇2

“人文关怀”的体现

情感包容。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万物都有其不足的一面。运动员作为体育评论员语言中的核心对象, 当然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缺点甚至是顽疾。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 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也是呈抛物线的轨迹发展的, 当运动员在赛场上犯错误的时候、表现出不尽如人意的状态时, 体育评论员需要以一种包容之心来体察他们、体谅他们;要允许他们的错误, 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在情感的空间内给他们宽松的提升竞技状态的余地。表现差劲, 就批判到底;水平下降, 就落井下石;场外花边, 就道德审判……体育评论员不能溺爱解说内容主体人物, 更不能以一种薄情的态度去“批判”他们。这种情感包容对体育解说从业者而言, 不仅仅是一门业务艺术, 更是一种美德和境界。

尊崇平等。平等理念是现代良性社会的基石。只有具备了平等的理念, 我们才会尊重与我们打交道的另一方 (即使是在现实某个条件是弱势) 的人格、尊严、合法权益。体育评论员拥有党和人民赋予的话语权, 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评论体育活动本身和活动的参与者, 而评论也必然同时包含肯定的褒奖和否定的批判。在取得话语权和履行话语权的过程中, 评论员容易带有某些优越感和特权, 从客观的评论到逾越理智的任意而为。例如, 一个年轻的南方某电视台的评论员在解说中超联赛中, 客队某主力队员一拿到球就受到球迷的嘘声, 甚至有的球迷还对他进行语言的恶意攻击, 该球员在罚角球时向看台的那部分球迷喊了两句。这时这个评论员就马上义愤填膺地判断:“这位球员肯定是向球迷骂了脏话, 以表示回击, 这充分反映了这位球员的整体素质是偏低的, 也折射出我国部分球员的文化涵养偏低的现实。”而实际上该队员仅仅是向球迷喊“希望大家能够冷静文明地对待比赛”等, 这恰恰反映了经过职业化, 我国球员的整体素质是呈上升趋势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恐怕是因为这个评论员戴着有色眼镜, 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球员的心态来面对球员。评论员永远不能用这种缺乏善意的、不平等的优越感来面对体育活动中的人和物。

“人文关怀”的意义

有利于完成体育解说的功能。人们在观看某个体育活动时, 希望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是一种健康积极的自我发泄。而体育解说就是提供了这样一种力量诱导人们去获得正常的心灵上的享受。如何完成这种功能呢?最重要的就是评论员要将思维信息通过语言载体有效地传递给受众, 这种信息的有效传递率将决定着体育解说功能能否顺利完成。从传播心理学角度来看, 具备平等身份归属感的交流是最容易顺畅和成功的交流方式。评论员只有把自己摆在恰当的位置才会得到观众朋友们如朋友兄弟般真心的帮助和支持。而“人文关怀”正是给这种身份归属感提供了情感上的先决条件, 而“人文关怀”在大众传播中可以诠释为评论员与受众“益友”的关系, 这种关系能成为评论员和受众之间的润滑剂, 让两者之间的纽带是良性的、友善的、和谐的。“人文关怀”让评论员拥有了合理的角色定位, 使得思维信息得到了顺畅的传递, 而体育解说功能也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有利于大众话语权的展现。话语权指公民运用媒体对其关心的国家事务与社会事务, 及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建议和发表意见的权利。话语权是现代社会中公民的一项不可剥夺的民主权利。有的学者认为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给受众带来了话语权实现的场所和空间, 极大地扩展了民众表达的渠道, 促进了公众话语权的实现和发展, 这也是网络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 甚至大有取代电视成为第一媒体的重要原因。面对网络这种“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 在电视这种传统的大众媒体中, 大众话语权的概念已经渗透到了电视制作的产业环节中。而体育比赛作为大众最关心的生活事件之一, 其中的大众话语权的展现就几乎全落在了评论员的肩上。体育赛事转播的电视画面更加注重的是比赛事件本身信息的传播, 而这些信息所包含的深度价值和意义不仅仅评论员能够看到, 在体育赛事转播资源爆炸的今天, 大量的屏幕前的智者也能够看到。而具备“人文关怀”的评论员就能够以一种平等的、人性化、归属感的语言魅力, 实现电视与受众多方位、多层次、零距离的沟通交流, 使得受众尽管仍然无法面对大众媒体公开发出自己的声音, 但是他们在心灵层面上感受到了话语公共空间的存在, 他们“想说的话”通过评论员的语言及时地表达了出来, 他们认为话语权没有被扭曲、误解和掩盖。当体育评论员的语言也能体现受众客观的话语内容时, 受众就能够在欣赏比赛的同时, 享受到评论员带来的话语权展现的快感。

“人文关怀”的尺度控制

客观把握, 防止失实。具备“人文关怀”的评论员会具备强烈的贴近比赛和贴近受众的心理暗示, 运动员是比赛中永恒的主角, 运动员的利益在这种心理暗示的刺激下很容易成为评论员解说立场变化的催化剂, 一旦评论员的语言思维立场出现了较大的倾斜, 他就较容易失去客观把握比赛信息的基本能力。解说员不能简单、线性地把“人文关怀”理解成运动员利益的代言人, 这种理解对于解说评论而言是非常危险的。赛场就是当今社会没有硝烟的战场, 一场比赛就是一场战争。战争不仅仅充斥着勇敢的较量, 更有智慧的碰撞。同样, 运动员在赛场上也会无时无刻表现出勇者和智者的双重角色。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发生身体碰撞后通常会倒地, 倒地的时间或长或短。从运动员倒地到起身恢复比赛或被迫下场的这一阶段, 正是彰显评论员功力的时刻。称职的评论员要针对电视镜头画面和当前比赛的形势以及对该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了解, 综合判断这次倒地的原因。是佯装受伤乘机休息?故意拖延比赛时间?激烈碰撞意外受伤?倒地休息片刻重新比赛?直接用担架抬出场外接受治疗?这些疑问要求评论员在1分钟左右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然而如果评论员见状就立刻以一个“运动员利益代言人”的身份和口吻直接判断“该运动员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 不惜和对手发生如此激烈碰撞, 这位运动员肯定要受伤下场了……”又对对方运动员炮轰“这位运动员缺乏基本的体育道德, 怎么可以下脚这么狠呢……”但当慢镜头显示那位所谓受伤运动员基本没有受到对方的侵犯, 是自己故意摔倒在地获得休息, 片刻间便又生龙活虎地起身投入了比赛。那么, 评论员的武断性语言此时会显得多么苍白、幼稚, 而造成这种难堪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其错误地理解了“人文关怀”的概念, 忽略了“人文关怀”的基本要求是对事件的客观报道和判断。

情感尺度控制。体育比赛是老百姓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升华的生活状态。生活中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有马到成功、有功败垂成。而任何一项体育活动都可以被认为是人的活动。既然是人的活动, 就有人类的情感融于其间。而“人文关怀”使得评论员能够拥有生活情感视角, 带着这种视角审视比赛, 当然也更容易流露并产生与受众共鸣的情感。没有情感力量的解说, 评论语言是空洞的、乏味的、缺乏感染力的, 但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力量也需要有较强的约束, 反之就会造成负面的语言效果。某些竞技比赛中, 由于比赛的结果没有达到观赏者的预期要求, 受众很可能会产生消沉不悦的情绪, 如果这种不良情绪传播到了社会中, 那么我们的体育赛事转播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和价值。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人最看重的两块金牌是刘翔110米栏和中国女排, 但遗憾的是这两块金牌都没有拿到, 而其中刘翔的退赛更是“忽悠”了亿万翘首企盼的中国观众。笔者清楚地记得, 在刘翔退赛的鸟巢现场, 某台的女记者面对直播镜头, 几乎是哽咽地, 甚至到后期几乎失声痛哭地完成了现场报道, 使得整个报道呈现出一种莫大的悲哀和凄惨状态。然而, 负责画面解说的央视评论员杨健则保持了相对冷静的情感控制, 既表现出了国人对刘翔无限的关切和惋惜之情, 流露出了对刘翔的理解和关怀, 更体现出了评论员较高的控制场面、控制受众情绪的语言技巧。同样, 在雅典奥运会上刘翔110米栏夺冠夜那几乎撕扯的声音也出自杨健, 但那个夜晚的那个声音, 所有的中国人都觉得在那个场合出现是多么的合适!试想, 如果杨健也采取类似那位女记者的解说情感, 连哭带喊、抽抽泣泣, 对于这样一个爆炸性的奥运事件, 将起不到任何稳定局面的作用。可见, 在解说评论时, 评论员在调动自身情感时, 要有所控制, 在必要时, 十分的感情要发挥八分内敛两分, 保持理性去引导舆论。

国内体育解说风格的发展 篇3

从国内的第一代体育解说员张之、宋世雄,到后来的韩乔生、孙正平、宁辛、沙桐、蔡猛,以及接下来的黄健翔、刘建宏、段暄,甚至甄诚,国内的体育解说在飞速发展,也发生了解说风格的变革。

一、叙述型体育解说风格

叙述型解说风格是适应广播体育解说而产生的,是最初的体育解说方式,这种体育解说风格以宋世雄为代表。

宋世雄等老一代的体育解说员,由于是从广播解说起家,广播解说体育比赛就是通过声音为听众提供比赛现场的各种信息。听众通过对声音的接收,在心智活动的作用下,完成对声音传递的概念的表象活动。所以他们的解说讲求快语速,实声播音,使声音处于高音区,同时因为所讲的内容包括体育解说的画面内容,所以解说时的语势变化幅度小,内在的语言单一、鲜明。如宋世雄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的解说片段:

现在中国队前卫任彬在中场得球,他一脚长传,把球递给右边锋丛者余。丛者余沿着右边线带球,对方后卫上来阻截,丛者余过了一个人,到了底线,突然一脚传中,张宏根在禁区里抬腿射门,球进了……

根据这段解说听众可以清楚地了解中国队这一次进攻的场面,首先是任彬在中场附近得球,并把球传给了右边的前锋。然后是丛者余沿着右边线带球下底,并且过了一个人到了底线附近后又把球传中。最后是张宏根在禁区里起脚射门,球进了。听众并没有现场目睹这一场面,但是通过解说员的声音提供的信息,观众的脑海里可以浮现出这一场面,这就是表象活动的结果。

在广播解说过程中,解说员所处的位置是一个替代“主角”的位置,因为真正的主角——运动员及场上的比赛情况不能直接进入传播过程,必须通过解说员的解说,才能使其成为主角。

这种广播体育解说注重比赛过程,因为听众远离比赛场地,无法目睹关于比赛的场景,只有借助于解说员的语言中介才可以“观看”现场的体育比赛。因此,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比赛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是通过术语化的表达,把比赛现场的状况客观、真实地报告给观众,使观众能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持续不断的“比赛画面”。它是以述为主,点评有度,即把每一比赛过程的场景如实地告诉听众,故在解说过程中叙述比赛事实是解说员的主要问题。

为什么最初会形成这样的解说风格呢?

从外部环境来看,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后较早较快地出现了体育解说,但是由于当时各个领域还处在逐步发展甚至是刚刚起步的阶段,尤其是国内的生产力水平低,经济不发达,体育解说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局限,因此其影响力不足,参与体育解说的人也较少,所以解说的语言风格较为单一。在当时,宋世雄成为几乎能够解说所有体育项目的全能型体育解说员。同时,经济的不发达使得当时条件下广播成为人们接受信息、收听体育解说的最基本的手段和方式,这造就了叙述型体育解说的时代风格。

同时,在宋世雄作为体育解说员的年代,中国体育解说仍处于探索阶段,解说员解说时掌握的解说信息较少、资料不足,除了靠自身的在语调、激情等方面的努力来弥补,只好大量叙述画面,没有更好的办法。

而且,当时国内运动员参加的体育项目,或者说有资格参加的体育项目较少,能够转播的体育赛事也很局限,因此受众收听体育比赛的机会就变得很少,对体育比赛的了解程度也就会受到一定的局限,所以体育解说员在解说体育比赛的时候就需要多向受众叙述比赛的场面,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比赛的情况。

诸上原因形成了以宋世雄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代体育解说员的叙述型解说风格。

二、叙述为主、点评为辅的体育解说风格

以叙述为主、点评为辅的体育解说风格是随着电视媒体的相对普及而发生的体育解说风格,以韩乔生为代表。

刚开始我国早期的电视体育解说由于当时的各种条件所限,经常使广播、电视合二为一地进行体育转播,就是一人解说两种方式。韩乔生、孙正平等作为处于这一时期的体育解说员,由于出身于广播体育解说,但却是更多地服务于电视体育解说,因而他们的解说部分地继承了叙述型体育解说的解说特点,即在解说的时候仍旧很注重对比赛画面的描述,同时追求语言的快速、流畅,快而不乱,慢而不顿,语势的变化幅度小。

虽然这类体育解说员在解说体育比赛的时候所使用的解说方式已经由叙述型体育解说逐步地向点评型体育解说过渡,但是他们还是更倾向于叙述型的体育解说的方式。因而他们的解说在注重比赛画面的叙述的同时所加入的点评一般都较为短小,我们试举韩乔生在解说中的例子:

1、“忽如一夜春风来,意甲流行三后卫……”

这是在意大利甲级联赛的一场比赛中,在描述了电视画面上后卫的表现之后所作的简短的点评。这句点评巧妙地套用了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古代诗词,这样的套用让他在介绍意甲三名后卫的时候不至于显得死板、乏味,这样的语言鲜活又透出丝丝的顽皮与幽默。这样他在介绍比赛画面的同时也让观众知道了意甲联赛中最为出色的三名后卫选手,达到了一定的叙述型解说中加入点评后所要产生的效果。

2、1995年争夺奥运会足球出线权中国VS沙特,当时沙特队的多萨里在中国队禁区内连过数人,韩乔生在惊叹之余连声夸奖:“足球场上本没有路,他用自己的双腿为自己趟出了一条路!”

这句解说词是韩乔生在解说了电视画面中的沙特队球员多萨里是如何连过数人,并且一个个过的是谁之后进行的简短的点评。这句解说词套用的是鲁迅先生《故乡》中“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韩乔生在解说时并没有僵硬地使用这句话,而是灵活地通过词、句子的改变来适应了当时的场合,又有了幽默的效果。

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这一时代国内体育解说这样的风格?

首先,是之前提到过的,由于电视体育解说受到各种条件的局限,经常使电视、广播合二为一地进行体育转播,就是一人解说两种方式。而且,这时的体育解说员仍旧是广播体育解说出身,故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宋世雄的解说风格。但是他们在成为全能型体育解说员的过程中也在逐步向专业性体育解说员转变。所以,他们的解说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旧是叙述型体育解说风格。

其次,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国际地位的有所提高,国内的体育事业出现了茁壮发展的迹象,这就促使国人在关注体育比赛的时候呼唤体育解说员的精彩解说。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内运动员不断在国际体坛创造着一项又一项辉煌的战绩,能够登上世界体育舞台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于是转播的体育赛事不断地增加,并且伴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走向繁荣。电视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日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而取代广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体育解说也向点评型风格转变。

再次,韩乔生等作为继承者,在他们所处的解说时代则已经能够有不少理论经验以及宋世雄积累下来的实际经验作为学习的参考,只要再融入自身新的语言风格特点就可以了。所以,他们除了叙述比赛画面,还可以有较多的资料进行补充和点评。

诸上原因形成了以韩乔生为代表的第二代体育解说员的以叙述为主、点评为辅的解说风格。

三、以点评为主、叙述为辅的体育解说风格

以点评为主、叙述为辅的体育解说风格是现在我们在收看体育比赛时解说员所使用的解说方式,这种解说风格以黄健翔为代表。

由于电视的普及,黄健翔、段暄、刘建宏等第三代体育解说员的解说风格又发生了新的转变,可以说,他们是正处于成长期的点评型体育解说的代表,但他们并未完全放弃叙述型体育解说的有效特质。他们的解说更加符合电视媒体的特点:重视解说与电视画面的配合。什么时候介绍球队,什么时候分析战况,什么时候发表评论,什么时候保持沉默,无不张弛有度。他们并没有完全舍弃对比赛场面的叙述,把它全权让位给电视画面,但是他们却又更加注重解说时对于画面的补充和点评,因为电视画面的直观性使观众对比赛场上的情况一目了然,但是,这种一目了然所掌握的情况只是一种大概的情况,一些详细的情况通过画面是无法得到的。例如,优秀队员的个人资料情况、双方球队以往的比赛成绩,等等。这些情况就需要解说员在比赛过程中利用比赛的间隙或者是在平淡的比赛阶段适当地进行介绍。这种资料性的情况介绍就是对电视画面的补充。毕竟体育比赛中技战术配合变幻无穷,故分析和概括技战术组合及特点,启发和引导观众欣赏体育比赛是解说员应该解说的内容。以点评为主、叙述为辅的体育解说风格使体育解说员不再是场面的转述者而是分析者。这种解说风格的解说员在解说的时候,声音形式是在中偏下的声区,用中速来解说。

由于这种解说风格注重点评,使得体育解说员解说的时候能够拥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黄健翔等解说员的解说所采用的正是一种把叙述型体育解说与点评型体育解说有机结合起来而更倾向于点评型体育解说的解说风格。

如:2006年3月26日意甲第31轮帕尔马VS国际米兰的比赛中,黄健翔与张路的搭档组合解说“不能不说的阿德”时,他这样评说阿德:“阿德在意甲现在有点困难,一传出国米要买罗纳尔多的消息,阿德的情绪立马下来了。我在意大利转残冬奥会的时候,看当地电视台的足球节目(讨论有关罗纳尔多回意甲的问题),跟咱们不一样,他那是一个主持人,恨不得八九个嘉宾,弄一排列组合,阿德加雷科巴,阿德加马丁斯,阿德加克鲁兹,说我们还需要大罗吗?”当张路说到“阿德开始倒地铲球了,同伴好像不怎么传球给他”时,黄健翔的回答很巧妙,“(说不定他们是为了)保护他,你不想踢?那抢抢点得了。”“巴西球员,球还得给到脚下”。阿德在上半场的表现不好,但主帅曼奇尼坚持不换他,这时黄健翔又给予了评论:“就怕是心病,又不是胳膊腿什么的出了问题,难弄,不知道他心里在盘算些什么呢?”这就是他在结合现场画面又加入了对于画面的点评和补充后所呈现给广大球迷的解说。

其次,黄健翔的解说既自然又富有激情。他在叙述比赛场面之外进行更多的点评,在不紧不慢中又包含大量信息。从球队历史到教练风格,从球员特点到场上形势,夹叙夹议、娓娓道来。而且绝不成为干扰你看球的“噪声”。黄健翔与其他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解说员区别最大之处,在于他的真情投入和由此产生的个人魅力。特别是1998年第十六届和2002年第十七届世界杯足球赛,为全国的亿万观众解说了两届比赛中的31场和32场,以流畅清新、富于激情、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的全新解说风格博得了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也留下了无数难忘的瞬间。

经典时刻1:加斯科因轻巧一挑年轻解说员横空出世。

1996年欧锦赛,加斯科因轻巧地挑过苏格兰后卫,打入那粒绝妙入球时,年轻的他略带沙哑地高喊:“加斯科因,加斯科因,加斯科因,是加斯科因,这是真正的加斯科因,我们的加斯科因!”很多球迷正是因为这一喊认识了年轻的黄健翔。

经典时刻2:“伟大左后卫”震惊世界

北京时间2006年6月27日凌晨,意大利在德国世界杯1/8决赛中凭借临近终场前的点球1:0淘汰了澳大利亚,进入八强。随着最后时刻左后卫格罗索在禁区内赢得点球机会,近乎疯狂的黄健翔奉献了极具激情也颇具争议的三分钟解说,我们只举其中的一小节便可以充分的感受到这一点。 “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他继承了意大利的光荣的传统。法切蒂、卡布里尼、马尔蒂尼在这一刻灵魂附体!格罗索一个人他代表了意大利足球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黄健翔还是一位有着出色的语言天赋的体育解说员,他的解说在平实冷静的底色之上,还呈现出生动、幽默的特色。如:在2006年元月29日意甲第22轮乌迪内斯VS佛罗伦萨的比赛中,当说道“据有关人士介绍,皇马的格拉维森有可能转会意甲的某支球队”并且张路说“那可是个好用的球员”时,黄健翔用他独有的幽默方式这样来形容兵强马壮的皇马:“他在皇马太累,您看皇马都有谁呀?全是牡丹、月季,六朵大花能把四片叶子给累死……”他用一种形象的说法,月季、牡丹乃花之娇子,但红花也需绿叶衬,这也间接表达出他的一种集体观念: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个人能力再强也需要在集体的配合下才能使个人的能力展示出来,可以说是语带双关。

他的解说有文采,语言生动、幽默。他很擅长运用各种修辞格,尤其能灵活运用多种事物作各种类型的比喻。如:

明喻:

(1)球在他的脚下像一个听话的玩具一样。

(2)(法国和葡萄牙队)好像两个下围棋的高手,在棋盘上一步一步算计着对方。

(3)(2006年2月5日意甲第23轮国际米兰VS切沃)<下半场>(国米)流畅的配合像跳集体舞一样。

(4)(同上面的比赛)他(阿德)的脚脖子像我们的手腕子一样可以转向。

借喻:

(5)在荷兰与意大利的比赛中,荷兰队的四号两次点球未中,他说:“一个人可以两次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一个人可以两次掉进同一条河流。”

(6)在描述意大利的防守时说:“渐渐铁闸要合上,把城门一关,不让对方有任何的机会。”

黄健翔的解说是把自己放在了和球迷平等的位置上,甚至很多情况下他都把自己当成是一位普通球迷来解说,这种平民化的解说风格让人感到的是一种春风化雨般的亲切和贴近,这种激情之上的平和更易使人接受和信服。敏感专业、性情中人,是黄健翔解说生涯的标记。他对于球场阵型打法,特别是换人调整,往往有着先见之明,甚至与球队教头不谋而合,令球迷称道。他精通于每一位球员的特点和他们的背景。

段暄的解说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它的解说就好像听着邻居家的男生讲故事,平和徐缓之中张弛有度,激情与知性齐相辉映,既不必担心会激动得心跳过速,也不必担心太过平淡而索然无味。如:捷美之战:“(两球员相撞)尽管我距离有150米,但我还是听到他们相撞时骨头发出的声音。”这是他在描述了比赛场面之后进行的点评,其中仍旧不乏激情的火花。

还有解说员在比赛中曾经这样解说道:“尽管在这场比赛中多次被侵犯,但马拉多纳仍然很好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当中。这使人们几乎忘记了四年前他那脚不光彩的伤人动作。如今的马拉多纳已经具备了成为球王的全部素质。”这一解说采取了比较的方式,通过对马拉多纳之前和之后的表现的对比显示出他的变化,这是只叙述比赛画面所达不到的。

这都是这个时代的体育解说风格所带给他们的,点评在体育解说中比重的增加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展示自我的空间。

劳技室解说词 篇4

各位领导:

欢迎来到我校劳技室,在劳技室内学生可以完成手工工艺、认识和使用常用木工工具,金工工具。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发挥想象,自由创作,同时又相互协作,各自操作完成相应的作品。在完成作品后,操作器材按要求原样归位,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做好记录,让学生在劳动制作中培养应有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展示台上展示的是我校学生的手工制作作品而这些作品,都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的。在劳技课上,每人制作一件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进行学生互评,老师挑选,并做到每件作品注明班级、姓名。这些作品在成人或专业人士看来,还很粗糙,很不成熟,但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讲,当作品完成后,特别是作品被选中留校陈列后是非常兴奋和激动的。我们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劳动创作的兴趣和素养,将来一定能创作出完美的作品

社区功能室解说词 篇5

地点:领导下车处(东苑路翠竹院门前)各位领导:

下午好!欢迎莅临焦东街道**社区检查指导工作!

**社区成立于2000年9月,它东起古城路西至东苑路,南起建设东路北至解放东路,有6个居民楼院,居民1218户,3816人,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104名。“**社区”这个名字是社区成立的时候,为了能让社区焕发新气象、新面貌,展示新形象,经过居民群众和街道共同商议命名的。

这是社区网格管理公示牌,社区每个居民楼院都有相对应的社区网格管理公示牌,公布有网格长、网格管理员、网格协管员的姓名及联系方式,以方便居民办事。

我们现在将要走进是**社区的服务中心,面积为800平米,是2013年社区建设工作启动之后,由街道投资40余万元建造而成。目前,社区有12名工作人员,年龄平均在40岁左右,在服务居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地点:(进入社区服务中心院内,停下,手指社区服务中心)

新东苑属于老城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57人,其中党员有75人,占居民总数的近10%;未成年人有757人,比例占20%。结合这样的人口结构,我们在做好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把为老为少服务及党员志愿服务作为我们的特色发展方向。各位领导里面请。

(地点:楼内门厅)这是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行体系构架图,为了把服务居民的工作做细、做实,我们将社区划分为3 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1名网格管理员、多名网格协管员,在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在党小组成员的协助下,力求把管理和服务延伸到每一个网格区域。同时,我们明确了网格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做了网格管理员便民服务卡,建立了“爱在社区”微信群。社区工作人员随时通过网格工作队伍和网络及时了解居民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解决问题。我们还以党员为主体,以楼院为单位建立了6个邻里互助服务团,吸收居民参与进来,大家事大家议,大家事大家管,让居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增强主体意识。

(地点:服务大厅内)

各位领导请随我到便民服务大厅。服务是社区工作的永恒主题,“为民、务实、便捷、高效”是我们的服务理念,也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我们开设了“平安建设、民政保障、城建卫生、劳动保障、计生服务、党员服务”6个窗口,向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了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我们设立了便民设施服务区,放置有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居民如有需要,做个登记,随时可以取用。LED滚动屏每天播放最新用工信息以及办事指南,方便群众办事。这是我们山阳区统一配备的社区科普大屏,它不仅可以实现与计算机相同的功能,居民还可以在此查阅相关政策、各个窗口的办事流程及社区功能室举办活动的情况。

安全无小事,居家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灭火器、防爆灯这些和我们生活安全息息相关的器材,许多居民看着认识,用起来却不一定得心应手,我们把这些实物在这里进行展示,并附有功能介绍和使用方法,以方便居民学习。我们还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居家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消防安全演练、地震逃生演练,把安全送到每个居民身边。

各位领导这边请。

(地点:一楼东边计生康乐园)

这里是人口计生服务阵地,摆放有各种计生药具,育龄妇女可以随时免费领取药具和宣传资料。我们还根据育龄妇女需求,开展亲情化服务,即:药具发放上门、术后随访上门、办证服务上门。同时,这里还是健康自测小屋,配备有血压计、身高体重秤、血糖仪等常用的健康设备,每周一、三、五我们专门安排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到这里为辖区居民现场讲解、现场服务。阵地虽小,但是迎合了居民需求,很受居民欢迎。

这里社区的健身苑。面向社区居民全天侯开放,“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是我们的健身理念。这是我们有针对“残疾人”购置的一批健身器材,周二、周四为残疾人康复训练日,由社区专干指导、看护他们训练。社区每年还会组织几次老年健身运动比赛项目,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鼓励带动更多老年人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读书开启智慧,智慧点亮人生,这里是我们为了满足居民的阅读需求而设置的图书阅览室。这里既有经典著作也有科普读本,既有漫画故事也有报刊杂志,充分满足了不同居民阅读需求。周一至周五社区有图书管理员为居民提供免费借阅服务。

幸福书画里,和谐翰墨中。我们在这里为社区书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练习交流的平台。茶余饭后居民可以来这里信手涂鸦,也可以临帖练字,这些是我们社区青少年的书画作品。

各位领导请跟我来,注意脚下台阶。(引导领导上二楼)

(楼梯行进中)文体活动也是我们社区的服务品牌,我们每年都要举办多次文体活动节目,把文体活动做成了凝聚民心、增强归属感的桥梁和纽带。

这里是我们为了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文体活动需求设立的特色文体阵地。社区联合辖区跆拳道陈教练组织开展“跆拳道教学进社区”活动,通过跆拳道的学习,不但使孩子们对跆拳道运动有所了解,也丰富了他们的假期生活,同时增强了青少年的体质。此外,我们社区还组织有“夕阳红合唱团”、“红领巾合唱团”、“雏鹰舞蹈团”,都可以在这里定期接受专业的培训。

这里是休闲娱乐区,有围棋、象棋、扑克牌,供居民闲暇来此博弈交流。

现在每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成长牵动着每一个家庭,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文化知识的主阵地,社区则成了孩子们生活实践的大课堂。这是我们专门为辖区的青少年开辟的服务场所——成长驿站,同时也是手工科普室。社区组织党员志愿者和爱好手工制作的青少年儿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精巧工艺品和模型,利用动植物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以此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孩子们愿意来喜欢来。在科普工作方面,为了把科普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打造社区科普特色品牌,今年,社区正在努力争创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目前,已经河南省科协推荐,完成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网上申报相关工作。

这是我们社区正在运作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项目。由街道拨款,针对辖区孤寡困难老人提供日间照料.这里是老年休息室,我们进行了人性化设计,分为男、女休息室,老年人午餐后可以在这里午休。这里是老年餐厅,每周一至周五为他们提供午餐,老年人在这里可以得到日间生活照料,同时还可以彼此之间交流心得了解养生保健常识,既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又使老年人的夕阳生活更加精彩、美好!

这里是社区的居民大学,把小阵地拓展为大平台。我们在社区推行“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同时利用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定期组织党员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作为居民大学,这里承接了26家区直单位向社区延伸的宣传教育服务功能,这里还是我们的夕阳红放映厅,红领巾放映厅,定期放映一些影片,让社区居民老有所乐,少有所学。这里还经常性举办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如:邀请辖区身残志坚、拼搏创业的残疾人党员毕林走进道德讲堂,为居民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邀请辖区职防所家属院老党员专家为居民开展预防职业病的宣传和培训。

体育室解说词 篇6

问题的提出

在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美国家中, 白色人种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和偏见较之上世纪中前期已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以白种人为压倒多数的西方电视体育解说界, 解说员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和偏见依然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在美国, 国家形态几乎是直接从奴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因此种族问题显得十分敏感。在体育社会学领域, 这个问题被称为“同等能力的人遭遇的不平等待遇”。2003年, 美国ESPN星期日美式橄榄球NFL赛事解说员拉什·林堡在转播中表示, 费城老鹰队的四分卫多诺万·麦克纳布被低估是因为媒体太渴望看到一位成功的黑人四分卫了。由于涉及敏感的种族问题, 林堡一定会被ESPN解雇, 在被解雇前林堡选择了主动辞职。与之类似的是, 1983年, 美国CBS美式橄榄球解说顾问吉米·斯奈德在转播中说出了一段令人瞠目结舌的话语:“在奴隶社会, 奴隶主与大个子黑种女人交配后, 就生下了大个子的黑人孩子———这就是现在黑人运动员的起源。”斯奈德立即被公司解雇。相关的例证不胜枚举。霍华德·科塞尔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电视体育解说员之一。即使是他, 也曾卷入过解说种族偏见的案例中。1983年, 科塞尔在解说NFL比赛中, 在针对华盛顿红皮肤队的黑人运动员阿尔文·加雷特比赛时说道:“那只小猴子放松了, 不是吗?”尽管随后他表示他对自己的孙子也是这样称呼的, 但公众对他种族偏见话语的批判声不绝于耳。 (1) 在英国, 曾经因为侮辱中国妇女是世界上最丑的人群而臭名昭著的足球解说顾问朗·阿特金森在转播切尔西队的比赛时把切尔西队法国籍队员德塞利称为“那种专门培养狗娘养的黑鬼的学校调教出来的懒人”, 遭到几乎全社会的一致谴责。如此多的例证足以确定这一问题的客观存在。那么,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种族偏见呢?以白色人种为主的西方电视体育解说界对不同种族又有哪些不同的歧视或偏见呢?

对非洲裔黑色人种的偏见

20世纪上半叶, 非洲裔黑人运动员在社会中总是遭到以白人为主体的主流社会的歧视和排斥。为了得到同等的竞技机会, 黑人运动员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 杰西·欧文斯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几乎尽人皆知。1938年, 美国电台转播了黑人拳击运动员乔·路易斯与德国白人运动员马克斯·施梅林的比赛。虽然施梅林与纳粹毫无关系, 但在路易斯取胜之后, 收听了转播的几乎全美国的非洲裔黑人都欢呼雀跃。也就是从那时起, 当一名出色的运动员成了不少非洲裔黑人的梦想。但这种梦想, 却几乎总是遭到以白人为主的电视体育解说员的打击和嘲笑。欧美国家在20世纪较早的研究中发现, 以白色人种为主的电视体育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倾向于过多地表达对非洲裔黑人运动员的偏见, 较少称赞与白人运动员处在相同地位或有相似能力的非洲裔运动员。解说员强调白人运动员的身体和认知能力, 并将他们描述为有抱负的并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 而将非洲裔黑人运动员描述为有侵略性的人, 缺乏自己的决策而由其他因素决定行为的运动员。这种解说范式持续的时间相当长。究其原因, 有学者认为, 解说员并非有意识地让关于种族的有害而危险的观念长久存在, 但种族的意识形态已经深深扎根于西方社会, 以至于有时候种族主义会无意识、无意图地存在着。即使是媒体人努力地避免这种固定的报道模式, 种族意识形态的言行仍然没有消失。 (2)

近年来, 以白种人为主体的西方电视体育解说界对非洲裔黑人的歧视和偏见逐渐从显性转变为隐性,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新西兰文化学者托尼·布鲁斯在对美国的NBA和NCAA两大篮球联盟的比赛进行转播的电视台体育解说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 电视体育解说员在解说中涉及占联盟压倒多数的非洲裔黑人球员时, 多数只用他们的名字而不是姓氏;而在提到白人运动员时, 却主要呼叫他们的姓氏。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考察, 这实质上就是一种隐性的种族偏见。因为对于受众而言, 解说员在解说中使用名字多是着重于运动员本人, 而使用姓氏则会使受众与运动员的距离拉开, 更容易使运动员享受到英雄般的礼遇。在非洲裔运动员有着非凡的表现时, 解说员会再三强调这些运动员拥有过人的天赋, 而非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今天的成就。 (3)

即使是在同一解说团队中, 不同成员间有时也存在着隐性的种族偏见。在1980~1981年度NBA总决赛波士顿凯尔特人与休斯敦火箭队的第五场比赛中, 转播方美国CBS请到凯尔特人前宿将比尔·拉塞尔和火箭前球员里克·巴里与解说员加里·本德搭档解说。身为白种人的里克·巴里在看到屏幕中播放拉塞尔与队友夺得奥运会金牌的照片时, 说道:“快看照片, 那个西瓜般傻笑的家伙是谁啊?”拉塞尔顿时勃然大怒, 以不再继续解说表达自己的抗议。事后他对本德表示这是他平生遇到的最直接的种族歧视。由于在当时种族歧视在主流社会中已不多见, 发生在国家级电视台重要比赛中的这一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 各路媒体也不断关注事件的后续报道。最终巴里虽然当面向拉塞尔道歉, 但两位篮坛巨匠的关系已无法彻底修复, 从此也再没有合作的可能。 (4) 由此可见, 解说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种族时, 每位成员都应当在种族问题上小心谨慎。有时即使是一句不经意的玩笑, 也可能引发相当严重的后果。

对亚裔黄色人种和其他人种的偏见

事实上, 总体而言, 近30年中, 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电视体育解说员在对待非洲裔黑人运动员的表现时用词已十分谨慎, 但在对待其他种族运动员时却依然有延续惯性思维的趋势。根据1996年一份对美国电视国际体育节目的调查显示, 相关节目在对待不同种族的运动员时采取的是不同的话语方式。对非洲裔黑人运动员的消极评价几乎没有, 对亚洲裔运动员则充满了文化刻板成见, 对西班牙语系的拉丁运动员则介乎两者之间。 (5)

目前在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主流电视体育媒体中, 电视体育解说员对亚裔黄种优秀运动员的偏见仍比较显著。美国学者卡特琳·拉维尔在其博士论文《美国中产阶级眼中的姚明和男性:有关NBA比赛解说中种族呈现的话语分析》中用大量电视体育解说员的解说话语来证实, NBA希望塑造姚明这样一个英雄形象以吸引更多的亚裔人群参与到篮球运动当中。但由于惯性思维, 以白种人为主的解说员在解说中有意识地针对姚明的负面评价还是屡见不鲜。 (6) 在现今NBA中身材最矮小的队员内特·罗宾逊利用疑似犯规的动作封盖姚明时, 几乎所有的美国主流媒体都以一种嘲笑的口吻揶揄姚明, 并将这一画面编入了精彩集锦当中反复播放。而当姚明在比赛中有了颇具统治力的表现时, 绝大多数美国电视体育解说员会在解说中不厌其烦地强调“想想他的七英尺六英寸吧”, 仿佛姚明所有的成功皆拜其无敌的身高所赐。无独有偶, 英国电视体育解说员也多有类似的评论。虽然傅家俊、丁俊晖等华裔运动员早已在斯诺克打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但他们还远远没有得到英国主流媒体的深度认同。在个性相对鲜明的梁文博出人意料地闯进2008年世界斯诺克锦标赛八强后, BBC斯诺克项目解说员克里弗·埃弗顿竟然惊呼:“终于在斯诺克比赛中看到了中国人还有面部表情!”其言语中透露出的种族偏见相当明显。不仅如此, 不少解说员对于亚洲运动员擅长的乒乓球、羽毛球等技巧类体育项目不屑一顾, 认为那根本不是当代主流竞技项目。但事实上, 这些运动大都发源于英国等西方国家。更有甚者, 还有不少西方体育解说员从人种志的维度对亚裔运动员进行简单界定:亚裔运动员普遍安静、偏执, 疯狂般训练, 缺乏随机应变。每当亚裔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成功时, 解说员不时还要刻意强调“他们比过去开放多了, 居然可以兴奋得笑出声来”。

以白人为主的西方电视体育解说员群体在对待其他有色人种时也存在或多或少的话语偏见。有学者指出, NFL联盟中的华盛顿红皮肤队 (Redskins) 的队名就意指土著印第安人, 这几乎是英语中对印第安人最恶毒的贬损称谓。 (7) 高尔夫球明星泰戈尔·伍兹由于自己复合人种 (高加索、非洲裔、印第安和亚洲裔混合) 的身份和无与伦比的成绩, 才没有遭受解说员显著的话语偏见。但在绯闻事件发生后, 所有高尔夫球解说员的口径趋同, 即使伍兹重新回到赛场, 恐怕也难以享受到此前的话语立场。

事实上, 类似ESPNSTAR和EU-ROSPORT等国际性的电视体育媒体都将种族问题列为解说员解说话语的禁忌。尽管如此, 当一个特定种族的运动员在被公认为不适合该种族人从事的运动中取得历史性突破时, 仍然会被大书特书。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 刘翔在110米栏上的神勇表现不仅令本土解说员, 甚至令日本NHK解说员也不禁站在种族立场上谈论黄色人种的短跨能力取得了惊人突破。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 美国黑人运动员沙尼·戴维斯获得了有史以来黑人运动员在冬奥会的第一枚个人金牌, 为此, 美国HBO《真实体育》节目主持人布莱恩特·甘贝尔发动了一场有关体育人种论的大讨论, 在全美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8) 为此, NBC解说员汤姆·哈蒙德认为, 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看, 黑人起初都从热带地区来, 他们从不参加冬季体育项目。他还结合自己解说的田径项目对解说中的人种问题进行了睿智的回复。虽然他个人也认为高加索人种似乎更适合中长跑, 黑色人种更适宜短跑, 但镜头语言中运动员自身的肤色已经最好地诠释了这种差距, 无须解说员追加说明。 (9)

有学者认为要改善西方电视体育媒体中的种族偏见问题, 最好的办法是从少数民族裔群体中雇用更多的解说员或解说顾问。但遗憾的是, 在美国, 除了职业篮球以外, 压倒多数的解说员和解说顾问是白种人。在英国, 这种现象更加突出, 黄种亚裔人几乎从未出现在这两个国家主流电视机媒体赛事转播的解说团队中。

国内体育解说员的“人种决定论”论调

中国内地电视体育解说员在解说中的种族偏见迄今仍不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 少数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时常在不经意中成为体育“人种论”的散布者。例如, 某电视体育频道田径专项解说员在解说中每每强调“黑人运动员”超强的爆发力和柔韧性。诚然, 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同时也可能是左右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 但以人种志将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进行刻板式的划分, 容易使受众也陷入“人种决定论”的论调。例如, 不少受众在解说员的引导下坚持认为, 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 黄色人种在田径比赛的竞赛项目上永远无法与黑色人种相抗衡;由于身体限制, 中国男子团队球类运动项目永远无法企及欧美一流水平等。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受众对整个体育世界的认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甚至可能影响到青少年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值得欣慰的是, 如邵圣懿等部分年轻的体育解说员在转播中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 在无法回避的前提下, 将人种志放置在非绝对化的语境中加以特殊说明, 如此良苦用心收到的效果是良好的。

参考文献

①Linda Fuller, Sportscasters/Sportscasting: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New York:Routledge, 2008, pp.101~109, 193

②杰·科克利[美]著, 管兵等译:《体育社会学——议题与争议》,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第487页。

③Toni Bruce, Marking the Boundaries ofthe“Normal”in Televised Sports:The Play-by-play of Race, Media, Culture&Society, 2004 (26) , pp.861~879

④Gary Bender, Michael Johnson, Call ofthe Game:What Really Goes on in theBroadcast Booth, Chicago:Bonus Books, 1994, pp.116~118

⑤Don Sabo, Sue Jensen, Danny Tate, Margaret Duncan, Susan Leggett.TelevisingInternational Sport:Race, Ethnicity and Nationalistic Bias.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Issues, 1996 (20) , pp.7~21

⑥Katherine Lavelle, Yao Ming and Mas-culinity in Middle America: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Racial Representations in NBA Game Commentary, Wayne State University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2006

⑦Kenneth Shropshire, In Black andWhite:Race and Sports in America, New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6, p.12

⑧Steve Berry, Sportscaster’s CommentsTake a Turin for the Worse.The ColumbusDispatch, 2006-02-15, p.8C

体育室解说词 篇7

■把握好语速,给球迷“消化”的时间

在北京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还有一位解说NBA的名嘴——马重阳。魏祺坦言,在自己的心目中,马重阳也算是一个偶像,两个人也经常会在一起切磋业务,包括如何解决。在转播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一次,两个人就“如何把握比赛解说时的语速”这个话题进行了一番探讨。

“在解说过程中,解说员的语速是要跟上比赛的节奏篮球的节奏还是要更好地与球迷一道去分享比赛,这对于刚刚从事解说工作的自己来说,的确需要把握好这个度。因为篮球比赛场地不大,攻守转换的速度会非常快,所以自己总希望在比赛当中不要‘留空’,总希望用话把时间占满,把心里想到的每一个的故事都说出来与球迷分享。”魏祺说,“但是老马(马重阳)给了自己一个非常中肯的建议,想要让球迷听到、接受、分享解说员所说的内容,就一定要给球迷留白——这个留白的空档是给球迷时间去消化的,要给球迷分享你话语的一个时间。”

经过一番体验,魏祺深有感悟:“电视解说和广播解说不一样,广播解说员更多地需要用语言描述整个场上的所有内容,甚至是每一个细节都要描述到,电视解说员解说一场比赛的话语量是广播解说员话语量的一半,甚至会更少,因为电视已经通过画面呈献给大家面前了,不用更多地去描述场面。但是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更多的是希望把自己所有能想到的东西都能够倾囊而出。而对于球迷而言,他们可能更关注比赛的过程,解说员的语言是相当于点评的过程而不是描述比赛过程。”

■解说员类似于饭店中端盘子的服务生

随着对自己工作的熟悉,魏祺慢慢地也找到了属于自己解说状态的心理节奏。总结自己,魏祺笑着表示:“最初,我会把自己重新定位于一个体育迷、一个观众,去看自己解说比赛的电视回放,第一感觉就是听起来会很累,因为心中总有一根弦在绷着,心跳一直会很快,比赛的节奏和自己的语速是完全一样的,给观众的感觉就会很急。”而现在,魏祺会根据场上的变化,在攻防双方一个回合交手过后,与嘉宾对场上的战术做个点评,“听起来会很舒服,似乎是和观众朋友在交流。当你开始有一些交流感、互动感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样的比赛解说听起来会让人轻松许多。”魏祺说在与师长们的交流过程中,让自己顿悟的一个词而今总是挂在心中——服务。

“这个词不仅仅是对篮球解说员,对于任何一个电视体育人来说都是一个值得一生去追求的梦想。你觉得‘服务’这个词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你要搭建起一个球迷与专家之间的一道桥梁,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一定要记住自己不是主角,而是一个饭店中端盘子的服务生,——你要把厨师烹制出来的这道好菜,很好地推荐给每一位想品尝的受众,这其实是漫长的一个过程。而且,随着解说场次的不断增加,在自己吸收比赛内涵的同时,对于比赛解说的理解会更深刻,这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何更好地为观众服务,成为那道桥梁,这也是自己一直在追求的梦想。”魏祺说,“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很多球迷相当的专业,他们对于NBA、CBA的了解甚至要比自己多得多,所以在解说比赛的时候,要把自己的位置先放低,争取通过自己对相关赛事的了解,能够让广大的球迷了解他们平时了解不到的东西。”

说到“球迷了解不到的东西”,魏祺阐明着自己的观点,“想要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解说员,就一定要深入到球隊当中。“因为你只有下队,你才能得到真正的一手的素材。而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自己也学到了很多,给观众解说起来就会更加生动。”魏祺说,“我希望自己的解说生涯,能够成为一个平民解说员。实际上你如果真正能够和球迷打成一片之后,你能够让球迷在你的转播过程中吸收到更多的知识和内涵,这其实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而这也是自己对解说员这个职业的感悟。”

■积累专属于自己的财富

现在,每一年都有大批的年轻人走上主持人工作的岗位,这无形中就加大了这一行业的竞争压力,对此,魏祺有着自己的看法——

“如今各类选秀节目的播出,让很多的年轻人产生着一夜成名的幻觉,他们希望自己也能转眼成为明星,实际上主持人和艺人是不能画等号的。主持人是要更好的为广大受众电视迷去服务的,而不是像所谓的明星在大家面前展现自己的演技。现在有些人在电视主持界和演艺界跨界工作,导致年轻人对主持人的梦想出发点和我们当初的梦想是不一样的。我是一个体育爱好者,希望跟大家一起分享比赛,而不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自己去成名,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女孩子,觉得通过当主持人能更迅速地让自己有名气,他们这样的想法已经偏离主持人这个行业原有的轨迹。”魏祺说。

而说到竞争,魏祺表示从自己迈进电视台就已经开始了。观众关注主持人、喜爱主持人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就会有选择性地去挑选,同样一场比赛,我是愿意听北京台的解说还是愿意听上海台的解说。观众在这个挑选当中其实就是在无形中给主持人解说员施压。

“但是随着电视行业特别是体育电视的发展,现在观众开始‘挑剔’了——喜欢这个人而不喜欢那个人的说话方式,不喜欢某个解说员在比赛中的条条框框的东西,甚至可能会挑剔地认为主持人长的不好看……但是在这种竞争压力下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因为有优胜劣汰的压力在其中,就会促使自己每天会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解说的比赛进行更好的梳理。会把之前尽可能多和全的数据收集好,把每场比赛过后的所有经历经验收集到位的话,这对于一个解说员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是拿任何东西换不来的,是只属于你自己的个人的财富。”魏祺说。

上一篇:初级卷烟商品营销下一篇:小学一年级夏令营活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