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语的复习方法

2025-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英语的复习方法(通用8篇)

中考英语的复习方法 篇1

吕淑湘先生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这是给学生的一把钥匙,学生拿了这把钥匙就会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要想中考英语总复习事半功倍,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动脑筋,给他们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开复习之箱,开复习之门,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这把钥匙就是复习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

一、针对考试要点,构建知识系统

在备考复习中,对众多知识点,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应胸怀全局,高屋建

地复习才会是高效的。因此,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首先,梳理归纳,查漏补缺,点拨基础知识的整合,使之形成由一个个子系统组成的完整的英语知识网络系统。

其次,点明重点,拨开疑难,帮助学生排除知识障碍,明确具体的努力方向。

再次,集中力量,强化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

二、有效地使用课本

《考纲》明确指出“不拘泥于教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教学不能死守课本,要能跳出课本。有人认为,现在的中考不直接从教材中命题,读课本无用,于是抛开教材,一头扎进题海之中。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搞好初三英语复习,要善于把课本当作“例子”,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功能的复习与训练,做到“迁移”由课本出发,“加深”从课本实现,“综合”以课本为例。一句话,就是“科学利用课本,注意对接中考”。具体说来,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迁移――延伸――扩展。迁移就是从课本延伸发展,对课本知识进行横向拓宽,增加新的知识领域。课本上可进行这种迁移的内容大致有两种:一是课本中已经点及,但言而未尽,意犹未穷,留下了知识空间,需要复习者对其进行充实和弥补的。二是课本向我们提供了某种知识或训练的“例子”,但十分有限,我们不能仅此而已,而要以此为例 ,扩展开去,补充类似的例子,从而开阔眼界,增长见闻。

2.比较――梳理――运用。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复习迎考的过程也是一项知识的比较过程;梳理是使知识系统化和明晰化,英语复习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是梳理工作;运用是最终目的,中考复习的全部要旨就是运用。每年中考英语的几十道试题,没有哪一道不是知识比较、梳理和运用的结晶。

三、有效地使用练习

1.语言知识与能力宜分散。语言知识与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英语学科训练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85分值)。以往的训练有两个偏差:一是过于强调语言语法知识,而忽略技能培养;二是集中一段时间反复训练。中考命题已跳出机械考查语言语法知识,注意考查学生为交流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因此,不必花更多精力纯粹学习语法知识;主要应花在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上,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逻辑推断能力。此类的训练宜长流水、不断线,既可防止枯燥乏味,又有利于在反复的训练中加强语言的感悟能力,有利于迁移。

2.重视分类训练。随复习的进行,应多搞些与复习内容同步的分类训练,有利于在比较中强化复习的内容。分类训练是实效性最强的一种训练。综合训练、模拟训练,如果是高质量的,一般具有覆盖面大、重在能力考查、题型全面、赋分合理等优点,其分数有可参照性。但是,如果以综合练习代替分类练习,一是避免不了无谓的的重复练习;二是不利于分条、分块地掌握复习的重点。

3.练习应注意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试题的测试目标,即本题考的是什么,必须与《考纲》紧相挂钩。

(2)立意与命题的角度,即通过什么,或从什么角度来考查的。例如,阅读理解选择题目,既可考查学生对细节的理解、词句的理解,也可以是推理判断题、归纳概括题或计算理解题,所以要通过阅读题干,抓住所提出的问题。

(3)干扰项是如何干扰的。干扰项的作用是“诱答”,特点是似是而非,“似是”的情况又不尽相同。有的涵盖过大,有的涵盖不全,有的局部偷换概念;有的单独看来是正确的判断,但文中未涉及;有的是文中谈此,而题中谈彼,即“论题偷换”。

(4)解题的思路和依据。试卷中的选择,一般反映不出解题过程的正误、思路的优劣。通过思路和依据的分析,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5)作适当的拓展。一次、几次或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应再补充些同类性质、命题方式有变化的练习,不仅了解其“宗”、更了解其“变”,于“万变不离其宗”的训练中,把握试题的正确解答规律。

中考英语的复习方法 篇2

一、以教材为核心, 注重基础

各地的中考命题都是以教材作为命题的基础和重要识源依于据书, 教本材。是因核此心, 在。复反习映过在程试中卷要上紧即紧60围%绕-7课0%本的, 知复习师教要材明要确充复分习体的现目以的下。四教个师原在则钻:研 (大1) 目纲的和性教原材则的。基教础上努力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会但必须掌握的精讲;学生不会, 也不强调必须掌握的可以略讲或不讲。 (要2) 巩针固对或性提原高则的。地教方师, 做要到研有究的每放一矢位, 学重生点, 突找出出, 各有自针需对性地复习。使得每一位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则兴。奋在点复, 习使过得程每中一一堂定课要的将复学习生扎掌实握有的效零。 (散3) 的体知系识化原点进行合理的归纳、概括、提升、总结, 最终架构知识点整合。比如, 在复习时态时, 可将初中阶段所需掌握的七种时态进行统一复习, 将每一时态的定义、用法、使用范围、相互联系和各自特点进行统一讲解和区分, 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其进行理解并掌握。有了高度, 才能体现深度识。点 (4讲) 清透晰、讲性清原, 则这。就教要师求在教复师习自课己中熟将悉大教纲学要大求纲的、知教材, 在此基础上归纳各知识点的考查重点, 并注意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二、以题型为抓手 精讲精练

中考题型越来越呈现创新性, 考查知识点面广、知识容量大, 且体现学科渗透、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精神, 通过多种途径衡量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其中主要涉及到的题型有: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词汇、短文首字母填空、句子翻译、英语写作等。教师要及早对本地区中考的题型进行研究, 指导学生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 通过适当的题型训练, 掌握解题技巧。举例来说, 单项选择注重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层次、语法规则、词汇等掌握的情况, 通过设定语境, 词语或某些成分的位置变化等将考查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 突出语言的交际性、灵活性, 实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目标。词汇的考查除了单词的拼写之外, 更注重词汇在具体环境中的运用, 即词性和词形的变化。

三、以交际运用为主线, 突出重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为例, 其中提供的很多素材其实都是以交际运用为主线的素材。如:7A教材中的Unit 3 Let’s Cel-ebrate、Unit 6 Fashion, 还有7B教材中的Unit 1 DreamHomes、8A教材中的Unit 1 Friends、Unit 2 SchoolLife、Unit 4 Wild Animals、Unit 6 Natural disasters、8B教材中的Unit 2 Traveling、Unit 4 A Charity Show、9A教材中的Unit 3 Teenage Problems以及9B教材中的Unit 1 Life on Mars等, 这些课文的选材涉及个人、家庭、学校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 本身就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教师在复习这些单元时, 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交际运用, 并适当给予提示或指导。

四、以阅读理解为突破口, 提升英语综合能 力

从广义上来讲, 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短文首字母填空都属于阅读理解题型的范畴。所以说, 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理解更能体现中考命题选拔性的功能。阅读理解完成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当然,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理解题型设计一般来说包括事实询问题、推理判断题、数据推算题、识图解意题、主旨大意题、常识题。因此教师在平时就要让学生逐步积累、拓宽视野, 掌握阅读理解的思路和解题技巧。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想要通过临时抱佛脚, 一蹴而就是不可行的, 但教师要在复习阶段指导并教授学生运用多种方法, 广泛阅读各种题材的材料, 做到熟能生巧, 同时, 在材料的选择上精心准备, 广泛取材, 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够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以书面表达为终端, 完美展示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 九年级学生的基本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做到:1.能根据书面表达要求收集、准备素材;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 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或辑表关格系写;出4.简能单简的单段描落述或人物操或作事说件明;。5.回能顾根几据年所来给各图示地的中考书面表达, 我们可以看出, 英语书面表达越来越重视情景的设置, 要求考生总结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给出自己的观点。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的书面表达呢?笔者认为, 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参考:一、确立中心, 巧用核心句;二、重视草稿, 斟词酌句;三、注意正文连贯, 巧用连接词。

用恰当的方法走进英语中考复习 篇3

关键词:中考英语;复习;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30

一、认真计划,有的放矢

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尽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使计划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时间,避免盲目性。第一轮复习以纲扣本,整合课本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第二轮,专题讲解与训练,重难点突破,实现能力升华。第三轮,综合模拟训练,把握中考脉搏。

二、重视单词、短语和句型的拓展复习

英语单词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教给学生背诵单词的技巧是重要的。那么背单词要掌握哪些技巧呢?笔者认为需要记住每个单词:1. 词性,2. 读音,3. 拼写形式,4. 汉语意思,5. 用法。如 like是动词,读作[laik]拼写为l-i-k-e,汉语是“喜欢”,用法是like doing sth ,like to do sth ,like sth,反义词是dislike。还有如remember,是动词,读作[ri'memb?藜(r)],拼写为r-e-m-e-m-b-e-r,汉语意思是“记住”,用法是 remember to do sth ,“记住要去做某事”,不定式to do 表示未做的动作,remember doing sth 意思是“记得做过某事”,动名词doing 具有完成的意义。remember的反义词是Don’t forget to do sth 。另外,复习单词和短语时应归类。如:单词天气(weather),联想到描述天气的词有:cloudy、windy、sunny、wet、dry、cool、 warm、cold、rainy、snowy、foggy、humid 等。单词subject表示科目(subject)的词有:English、math、Chinese、art、music、history、biology、chemistry、 computer、physics、geography、politics 等。表示月份(month)相关的词有 January、February、March、April、May、June、July、August、September、October、November、December等。短语归类,如:be made in、be made of、be made from、be made into、be made by、be made up of 等。还有像be used by、be used for、be used as、be used to doing sth(习惯于做某事)、be used to do sth(被用来做某事)、used to do sth(过去常常)等。句型归类,如:表示建议的句型有:(1)Let’s...(2)Shall we...(3)You’d better (not) do sth.(4)How /what about sth /doing sth ? (5)Why not do sth?(6)Why don’t you do sth? (7)I think /suggest you should /shouldn’t /could /couldn’t do sth.(8)It’s the best to do sth. I’m afraid you have to ...等。总之,要复习好是要花一番功夫的,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指导复习,效果才会更好。

三、归纳总结初中学过的所有时态

在初中英语中,我们学完了动词的各种时态,大部分学生总是分不清各种时态的用法,更别说正确运用了。更烦人的是,好多时态十分相似,特别容易混淆,如一般过去式与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与过去进行时,特别是九年级学到的一般过去式与过去进行时的区别与运用、一般过去式和过去完成时的区别与运用,以及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的运用,许多同学经常出错,如果复习中教师指导学生巧用归纳和总结,问题就容易多了。如:在学一般过去式与过去进行时的区别与运用,特别是两个动作同时发生时,笔者给学生总结了一句话:“长进行,短过去,两长同时进行时”。释义:如果两个动作即一个可延续性动词和一个短暂性动词同时发生,则可延续性动词用过去进行时。如:While my mother was cooking ,the telephone rang .如果两个动作都是可延续性动词且同时发生,则都用过去进行时。如: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while my father was reading the newspaper .在学到一般过去式和过去完成时的区别与运用时,笔者也把它们总结成一句话:“先完成,后过去。”即先发生的动作用过去完成时,后发生的动作用一般过去时。如:When I got to the bus stop ,the bas had already left .在学到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时,笔者给学生总结为:“主将从现。”释义:主句用一般将来时,从句要用一般现在时。如:1.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ood time. 2. I don’t know if he will come ,if he comes , I will call you. 下面笔者把初中学过的各种时态以“study”为例来举例说明,(1)I study English every day. (2) I studied English last term .(3) I’m studying English now. (4) I was studying English at 8:00 last night .(5) I have studied English in the past few years. (6) I told him that I had studied English for six years .(7) I will study English next term .(8) I told him that I had studied English for five years .(9) I have been studying English since I was ten years old. 通过以上事例,告诉学生要掌握好时态,首先要看例句中划线部分的时间状语,才能正确运用。

四、调动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积极主动应对中考

学生的中考复习,除了在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和培训之外,我们还应该在心理、生活、家庭等方面多关心。根据经验,通常应该做到以下一些工作:一是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二是创建良好的班级复习氛围,特别是小组复习、结对帮扶、教师的个别指导等方法,会让学生觉得中考复习轻松愉快;三是采取积极心理暗示,严格实施从易到难的梯级训练方式,使学生不断体会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觉得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不难,时刻有“我能行,我一定能办到”的自信;四是与家长紧密配合,在身体、生活、情绪等诸方面关注和体贴学生,教师和家长成为他们强大的精神支柱,让学生觉得并不是孤军奋战,可以有力地去掉学生的孤独感和空虚感,避免焦虑情绪。

总之,中考复习要想取得好的收效,一定要让学生最终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多样的解题思路、足够的信心和恒心。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在归纳总结中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应该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加强应试的技巧训练,提高复习效果,争取学生在中考中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英语的复习方法 篇4

词汇:多总结、多联想、多比较、多运用

很多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单纯地抄单词,背单词,却记不住拼写,也记不准汉语意思。你说“工人”,他会熟练地拼出“worker”,但你说“worker”,他就不知何物,关键在于他忽视了英语是音形结合的文字。会拼写的学生却能灵活地掌握单词的读音规则和字母组合。比如:学了bike,他就会拼读like, side, five, nine;反之,别人读出这些单词的时候,他也可以根据读音规则拼写出这些单词。

拼写过关后,就要学会运用这些词汇。首先,要分清每个单词的词性,如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代词以及介词等。最好是词不离句,词组结合,搭配使用。比如:名词care加上后缀-ful变成形容词,那么use, help, colour, wonder后加上后缀-ful也变成形容词了。再如:学了mind doing sth你就要联系到finish doing sth, keep doing sth, practise doing sth等等。坚持多归纳,多联想,多比较,多运用,你的词汇量一定会增加,运用能力也一定会有所提高。

语法:运用中学会发现和归纳

中国人学英语,在语法上花的精力远比外国人多。实际上,语言的最大功能是交际和沟通,学会语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和运用。

在复习时态时,先把时态的结构搞清楚,然后加上不同的时间状语进行改写,并改成否定句和疑问句。比如:He does his homework every day.把划线部分改成yesterday, tomorrow, now, at this time yesterday, for two hours, by two yesterday afternoon,再确定时态的变化。先机械,后灵活,还可以加上不同的人称和其它的动词词组进行操练。关键要学会学习,学会归纳。

阅读:通过上下文整体把握

好的文章要多读、细读,最好把关键的短语和词语搭配记录下来。要注意语篇的整体理解,遇到生词先不要急着查词典,而是应该通过上下文去理解和把握,同时要注意同一词汇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释义。比如free既可以表示“免费的”,也可以表示“有空的”或“自由的”,遇到实在不能理解的关键词才去查词典。要多阅读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了解欧美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再比如有一篇文章讲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有一位名叫内森·黑尔的教师参了军,接受任务潜入英军阵地了解防御工事,不幸被俘,但宁死不屈,留下名言:“我惟一遗憾的是我只有一次生命可以献给祖国。”文章后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In the passage,Hill is a ______.

A.spy B.teacher

C.general(将军) D.hero

几乎所有的学生根据爱国主义的推理,都选择了D英雄。但根据美国人的理论,内森·黑尔当时是从事间谍工作。间谍可以是褒义,也可以是贬义。这就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结论。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跨文化的知识背景和不同民族的历史,真正学好英语。

中考英语备考方法

(一)听力

1、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英语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一般的英语老师在英语课堂上都是尽可能地利用英语来组织教学,无论老师说多说少,同学们都可以把这当成练习听力的好机会。在听得不大明白的情况下,要仔细听上下文,从老师前后的语言中来猜测、判断语意,或是根据老师的手势、眼神、动作等来分析,千万不要因为听不大懂而放弃。如果能利用好老师的课堂上的语言,对你的听力会有不少的帮助。

2、在这一年里,充分利用国内或国外的优秀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等,选择比较适合自己水平的节目,看比较简单的英语原声电影等等。现在有很多电视频道和广播都有针对中学生开辟的栏目,同学们不妨每天定期收看,并作好听力记录,把能够听懂的东西记录下来,也可以把不明白的句子或单词记录下来(尽可能地记录),等节目结束后去揣摩或问老师。坚持下来,就会在无形中既提高了听的能力,还能有助于增长词汇量和知识,是帮助你打下牢固听力基础的较好方法,并建立语言沟通能力和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3、在泛听的基础上,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专项、综合和强化性听力训练。选择难易适度的材料,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地进行。

4、注意做题方法。在做听力题时,一定要做到听前先把听力试卷全部看一遍,尤其是听对话和听短文这两种类型,以大概掌握主题内容,缩小听力范围;听第一遍时,不要急于做答,应仔细把全文听完,尽可能弄明白文章在讲什么;听第二遍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做一些记录,如:时间、地点、数字、人物、天气等等,同时把可能正确的答案做上记号,以便听第三遍时检验核对。

(二)阅读

1、提高阅读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选择不同文体和不同题材文章,培养自己的语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知识。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每天或每周几天都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外阅读。

2、重视阅读材料的选择。不单从兴趣出发,相反,有意识地读一些自己不甚了解,甚至不大感兴趣的科普、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文章。另外,针对不同的训练目的,可以选取内容难度不同的阅读材料。例如,进行快速阅读时,可以选择生词量较小、篇幅较短的文章;而重点在扩大词汇量、拓宽视野的阅读训练,就可以选择英文杂志或报纸。此外,还要注重循序渐进,根据不同阶段自己英语水平的变化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

3、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训练。可以利用老师布置的阅读文段,也可以利用自己选择的文章来进行训练。同学们首先要善于培养自己对文章上、下文和指代关系的推理能力,要学会领悟词义及判断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以及抓住关键词语捕捉信息的能力。

4、阅读时不但要领会文章的意思,还要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预测故事的结尾,对人物关系、人物品质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等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写作

英语写作能力也是灵活运用知识的一种综合能力。

1、中国有句古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作”。同样,要使自己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首先应该熟读和背诵一些句型和短文。许多同学写出来的语言根本不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相当一部分人有对照中文逐字翻译的不良习惯,不去理会中英文的差异。大量的背诵和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办法,同学们若有大量的现成语言积累在脑海里,自己写起文段来,就可以做到脱口而出,或是模仿、套用,甚至发挥。

2、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从根据提示词写单句开始,到写单句,然后到写几句话,最后到写流利的文段。

3、尝试多种形式的写作,如短信、说明、通知、便条、明信片、看图写作、根据表格或记录写短文等。4、在练习时,要充分了解所提供的情景素材,注意使用常见的连接词来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使句意表达连贯、语法正确、符合逻辑。还要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和标点符号。

初中英语学习方法

一、功在平时,贵在坚持。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相对中学来说,知识容量较少,内容较浅,一般情况下上课认真听,用心学,课下基本不用花费很大力气,学生们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进入中学后就需要同学们有勤学苦练的精神+良好的学习方法投入到外语学习中。

二、坚持记忆大量词汇。以下为大家介绍几种记忆词汇的方法:

1、记例句背单词与词组。将书上或老师讲的例句理解并记忆下来,同时也记住了单词和词组。

2、通过课文记单词与词组。预习课文时先听录音、模仿并熟读单词与词组,同时理解其意义。然后用铅笔将生词的中文与音标标注在课文中。朗读课文时,尤其注意生词,加深印象。待老师讲课文及复习课文时,不用翻单词表,而是在课文中有语境的情况下,通过有联系的上下文进行记忆,经过多次巩固,生词都能熟练背出之后,再将注释擦去。

3、通过阅读记单词与词组。平时利用读趣味小故事、英文报纸及做阅读习题,可以在阅读中复习已学过的词汇,而对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生词,则可通过阅读文章马上快速记忆下来,而对于文章中影响全文理解的主要生词,应及时查字典,记忆其音、形、意及相关用法,如此,单词量得以快速扩充。

4、抽空背单词,多次巩固记忆。有些学生喜欢用整段的时间来专门背单词、词组,这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因为中学时期,课程较多,相对时间较紧,很难经常抽出大段时间来背单词、词组,这样做只能是白费力。只有利用点滴的零散时间来背词汇,才能多记单词并能在短时间内多次重现,巩固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每天坚持朗读英语并背诵课文。

1、弄清文章中生词、短语的音、形、意及基本用法,同时回忆课上老师讲的相关知识。

2、理解每个句子以至全文。

3、对生词反复朗读,以免在朗读全文时,产生结巴现象。

4、听录音并多次轻声慢读全文,慢读中注意思考每句中生词的含义及用法;每句的含义;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意义上的脉络关系。

中考英语的复习方法 篇5

这种题目有一定难度,往往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而必须根据上下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或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理解后,才能找到答案。有时甚至还得联系作者的意图、态度等弦外之音、文外之意加以推理,才能获得正确答案。应从情节所提供的基本事实出发,寻找一定规律,如:时间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比较关系、转折关系等作为推理根据。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篇文章,希望你先做完然后再看分析。Passage 1

Are you carrying too much on your back at school? You’re not alone.Back exper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worried that young students are having back and neck problems as a result of carrying too much in their backpacks(schoolbags).“It hurts my back when I run,” said Oberlin Reyes, a student in Virginia.“It’s hard to get up the stairs with my backpack, because it’s too heavy.”

Oberlin is among students whose backpacks were weighed for a week in a recent study.They had regular backpacks with two straps(带子)to carry them, but a number of students with heavy loads had switched to rolling backpacks(which have wheels and can roll on the ground).Shirley Park, whose backpack weighed 10 kilograms, said she changed to a rolling backpack because she was starting to have back pain.How much is too much? Experts say students should carry no more than 10 to 15 percent of their own body weight.A few students had one suggestion to lighten the load: less homework.P.S.(附)Doctor’s suggestion:

① Lighten the load.Clean out binders(活页材料)and take home only the books you need that night.② Wide straps are better.They send out the weight over your shoulders more evenly(均匀).And be sure to wear both straps rather than hanging the pack over one shoulder.③ Pack smart.The heavier things should be packed closed to the back.④ Bend both knees when you pick up the pack, and don’t just bend over at the waist(腰).1.“_____”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A.The problem of backpacks is worth studying

B.The problem made by heavy backpacks

C.What is the best backpack for a student

D.How to make students’ backpacks light

2.According to Enderlin Reyes and Shirley Park, we know ______.A.students have to do too much homework

B.backpacks have to carry heavy backpacks

C.backpacks without wheels are bad for students

D.too much homework leaves students no free time 3.The expression “switched to” in the text perhaps means ______.A.started to use B.turned to C.caught up D.used for

4.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it’s better for a student of 40 kilograms to carry a backpack of _____ at most by the words of experts.A.10 kg B.8 kg C.6 kg D.7 kg

5.If students follow the doctor’s suggestions they ______.A.may lighten their backpacks

B.can learn how to help themselves

C.may feel their backpacks are lighter

D.will know how to wear backpacks Passage 1

【答案与解析】这篇短文反映了学生书包过重这一引发人们思考的生活现实。书包过重引起了学生身体的不适。文中引用了几位学生对沉重书包的感想和体会,有的学生甚至还在书包上安装了轮子。专家认为书包重量不应超过学生体重的10%-15%。学生则认为减少作业量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为了减小过重书包对学生身体造成的伤害,短文最后还附了医生的四点建议。

1.D。根据首段末句及所附医生的建议可知选项D乃是文章主旨。

2.A。短文前两句是本题答案之所在。

3.A。根据该词组所在句子及上下文意思,“许多学生使用带有轮子,可在地上滚动的书包”可以推测选项A的解释合乎文意。

4.C。专家建议学生书包重量应在他本人体重的10% 和15%之间。所以一个体重为40千克的学生所背书包的重量应是6千克。

5.C。显然,专家所提四项建议的目的是让学生的书包轻一些。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逻辑推理性阅读理解题常见题干: 1.From the story we know that___________________.2.We can infer(推断)from the story that___________.3.According to the writer, _____________.4.In the passage the writer tries to tell us that __________.5.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writer’s attitude(态度)? 6.From the text we can guess the writer’s team is___________.7.According to the story , what would happen next?

8.The writer suggests(暗示)that ___________.9.The writer wants to prove(证明)that_________.10.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implied(暗示)in the passage? 11.The writer doesn’t agree that ____________.12.We may infer that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 ___________.希望你能记住这些题干的含义,掌握分析的方法,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在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整篇文章的理解,遇到个别生词不要强求理解具体含义,可以根据上下文理解整句的含义。下面有两篇练习,你可以根据我们的讲解测验一下自己有没有收获。I

have loved my mother’s desk since I was just tall enough to see above the top of it as Mother sat doing letters.Standing by her chair, looking at the ink bottle, pens, and white paper, I decided that the act of writing must be the most wonderful thing in the world Years later, during her final illness, Mother kept different things for my sister and brother.But the desk,” she’d said again, “ is for Elizabeth.”

I never saw her angry, never saw her cry.I knew she loved me;she showed it in action.But as a young girl, I wanted heart-to-heart talks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They never happened.And a gulf opened between us.I was “too emotional.” But she lived “ on the surface”.As years passed and I had my own family.I loved my mother and thanked her for our happy family.I wrote in careful words and asked her to let me know in any way she chose that she did forgive me.I posted the letter and waited for her answer.None came.My hope turned to disappointment, then little interest and, finally, peace, it seemed that nothing happened.I couldn’t be sure that the letter had even got to Mother.I only knew that I had written it, and I could stop trying to make her into someone she was not.Now the present of her desk told me, as she had never been able to, that she was pleased that writing was my chosen work.I cleaned the desk carefully and found some papers inside— a photo of my father and a one-page letter, folded and refolded many times.Give me an answer, my letter asks, in any way you choose.Mother, you always chose the act that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1.The passage shows that _______________.A.Mother was cold on the surface but kind in her heart to her daughter B.Mother was too serious about everything her daughter had done C.Mother cared much about her daughter in words D.Mother wrote to her daughter in careful words()2.What did Mother do with her daughter’s letter asking for forgiveness?

A.She had never received the letter B.For years, she often talked about the letter.C.She didn’t forgive her daughter at all in all her life.D.She read the letter again and again till she died.例2.Several years ago, cell phones were very expensive.Only important people and people with a lot of money had them.These days, the prices have been greatly falling, and they come in small sizes and different colors.So more and more people, even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one in the hands.

最有效的中考复习方法 篇6

因此,我们在平时复习时要注意改进自己的复习方法。

一、回归课本,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在复习时,应牢牢的抓住课本的最基本知识,将课本的习题,复习题进行原题训练,拿出一半的时间进行基础知识复习。对这些内容一项一项地归纳、整理,真正搞清楚,弄明白。然后,侧重能力题的解题思路、技巧的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以求尽善尽美。我们不应该把很多精力和时间花在解决、攻克一些疑难问题上。

二、在复习中,要学会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最一般的思路和方法,要搞清楚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而少追求一些特殊的巧解;不在不理解或一知半解的记忆上化工夫、浪费时间。最基础最一般的思路和方法往往也就是最重要的、适用性最广泛的,这是首先要掌握好的。

三、复习必须保证一定的做题量,典型的例题、习题要做,但不必采用题海战术。做题有很多好处:一是通过做题来准确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并逐渐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二是题目做的多了,做题才有思路。题目虽然千变万化,但基本结构却大体相同,题型也不会变化太大,题目的解答也有一定规律可寻,题目做的多了,自然而然就会迅速形成解题思路。三是题目做的多了,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四、要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在复习中也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复习方式方法是否正确,不断的调节自己,改进复习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复习要“温故而知新”,使自己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拓展。在平时的学习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免不了出现知识点学习的漏洞,平时没有真正理解或理解不到位的知识点,复习时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若能自己通过看教科书、笔记、例题或查阅参考书等方法把自己的疑难问题解决是最好不过的了;若不能自己解决,就要请教老师或同学,把平时没有掌握的知识补回来,使自己的知识体系完整无缺,以应对中考这种较为综合性的考试。另外,在复习阶段,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不放过每一个疑点,不遗漏每一个重点,不忽视每一个考点。将每一章或每一单元的内容进行小结,共享出来相互促进。特别是自己认为精华的题目也共享出来,彼此交流,效果很好,这样,既不会感觉单调,还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

要提高复习效率,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信心

有目标才有动力。你确立了目标,就要制定可行的计划,下定决心去实施。这样的主动学习,往往“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有复习的紧迫感

要有紧迫感,就必须有计划,就要给自己划定每天的任务,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这样就会增强复习的目的性和紧迫感,进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3.提高记忆能力

记忆在学习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没有记忆,学习就无法进行,因为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脑力劳动,记忆是一切脑力劳动之必需。

有这样几个例子,我的成绩是全班前几名,别人常说尖子生无忧无虑,其实不然,我现在就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初三的第一轮复习刚刚开始,为了顾及全班同学的进度,老师讲得特别慢,所选择的也都是浅显的知识点,于我而言都太简单了。我觉得复习课就像是“鸡肋”,上课自己做自己的,不听老师的吧,又怕被老师发现;听老师讲吧,又很难听进去。成功有道 兰州市“中考状元”张晨说起自己的备考过程,最强调的是“踏踏实实往前走。”他是班级里的尖子生,发挥一直很稳定。在复习过程中,他从不盲目求快,而是坚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这不是说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各科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给我们做的题目都是从近三年兰州中考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和题型中精心研究、仔细挑选出来的。题目虽然普通,但基本上算是中考的‘必考题’。”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题目很多都是他已经掌握的,张晨却没有因为自己是优等生就轻视它们。“关键是听思路,可能你觉得这个题我会做,那就要思考它背后的思路是什么,这种解题的思路在其他类型的题目里有没有出现?”在听课过程中,尖子生注意的应该是方法上的探索,而不是单纯地看一个个步骤和最终的结果。

张晨认为,尖子生之所以能和其他考生拉开距离,不是因为尖子生解题能力特别高,而是因为他们基础扎实,能够有效避免错误。正因为如此,张晨才成为了老师们的“忠实跟随者”,他对即将参加中考的尖子生们说:“试试用我的方法去听复习课,边听边思考,效率绝对很高。”名师支招 作为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考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的尖子生,应该意识到老师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是有效的。“听讲”的意义在于必须突破“听”,要把这个过程变成考验基础与思维能力的“演练场”,利用老师讲到的内容来实现知识的深度贯通,变被动为主动,找准自己在方法上的特点,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追求更高的复习效率。 通过中考第一轮复习,尖子生应该做到:针对每一章节每一常考知识点,必须清楚“在近三年的中考中这些知识点常以哪种题型、哪种形式出现,每种形式经常会在哪儿设置障碍,自己又经常会在哪儿出错,为避免再次出现这种错误,自己制订了几种应对策略……”中等生:在忽视中突围求助热线 我这样的中等生在学校里很没话题——老师肯定盯着尖子生多一点,谁都想多几个学生考上名校。另外,成绩较差的同学得到的注意也比我们多一点,怕他们泄气呗。我们则属于被忽视的那一拨人。成绩不上不下,我觉得自己都快失去奋斗目标了,不知该为什么而努力。 我总是觉得自己存在很多问题,似乎所有的知识点都有漏洞,多得不知该怎么去补,和尖子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心里特别慌。一慌,就老是缠着老师问这问那,有时候分明是自己有把握的题,也会不自觉地去问,同学们都叫我“问题王”。

吴章辉考上重点中学后,他父母特意把家教老师请到家里小聚庆祝。对于这个让父母有些意外的好成绩,吴章辉自己并不感到惊异,他认为这是由合适的计划带来的必然结果。“我的个性就是这样,虽然成绩中不溜秋,但老师没办法忽视我,我有冲劲。”吴章辉理解中等生身份的“尴尬”——忽略并不代表老师不关爱中等生,往好的地方想,“老师对我们应该还是挺放心的”。 回顾中考,吴章辉给像他一样的中等生支了一招:“激励自己,树立目标,让自己兴奋起来。”中等生在班级里容易感觉什么都很“平”,备考的心态没有起伏,平淡无奇,默认了自己相对被忽视的境地。吴章辉觉得,这是中等生复习最大的瓶颈。“中等生也可以培养好的状态,你可以这么想,我把基础巩固了,分数就有了保证。在这个基础上重点突破,增加自己的得分点,可守可攻,一旦攻赢了,自己就赚了。”名师支招 面对着几十个学生,老师纵然想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阶段性进展,也是相当有难度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位于中间层的学生相对容易被“忽视”。但是,即使老师忽视了你,你也千万不能忽视自己。如果你丢失了目标,看不到自己的潜力,别人又怎么帮你呢? 应该如何制定目标呢?总的目标应分解成数个阶段目标,你应该制订出每个阶段的计划,但计划切忌制订得太细太完美,因为过细的计划往往会被学习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突发事件打断。制订计划最好以一个星期或是半个月为一“疗程”,这样被打断的计划就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进行调整与弥补,有利于计划持续地执行下去。 我们给中等生的建议是:重视基础、淡化偏题怪题、针对训练、重点专练、掌握扎实的解题技巧。同学们可以分科目列表,将自己最有把握的知识、基本掌握的部分罗列在表格的左边;将最薄弱的环节罗列在表格的右边,不断发现不断补充,形成个性化的表格,然后加强优势,争取拉分。同时把最欠缺的部分从基础补起,争取拉高到一定程度。每弥补一个知识点,就将其从表格的右边转移到左边。长期坚持,必见效果。偏科生:复习讲究均衡求助热线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偏科生,英语很差。我觉得这完全是智商问题,做数学物理,我就是有兴趣、有动力,可面对英语,我就是毫无斗志。我很认同韩寒的一句话:“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全面的平庸。”要是不用学英语就好了。成功有道 “我本来都打算放弃数学了,我想的是,在可支配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再多花时间去复习数学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再说了,还不见得有用呢。可就在我决心放弃的时候,我的数学老师好像看出来了,他专门把我‘抓’到办公室去‘批’了一顿,让我很受触动。”

秦嘉嘉回想起自己的中考,可谓感慨万千。她数学成绩不好,一度想要放弃数学,把时间用来巩固自己的优势学科。就在这时候,数学老师找上门来。老师说,他认为秦嘉嘉是个很聪明、很有潜力的学生,数学成绩不好,那只是暂时的,千万不要放弃数学,要想考上好学校,一定要各科均衡发展,一科也不能少。老师建议她只买一本参考书,多做典型题型,在复习的起始阶段,放慢做题的速度,一边做一边想,解答这道题还有别的方法吗?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还会较多地出现在哪些题型里呢?这样一边做题,一边积累成就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不知不觉变得浓厚……秦嘉嘉按老师教的去做,果然很有成效。名师支招 对于偏科生来说,首先要树立信心,减少因偏科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对较弱科目的恐惧,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人说偏科就是“木桶原理”,于是有不少同学天天盯着这块“短板”惶惶不可终日。但其实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因为我们手头的优势科目并不会像木桶里的“长板”那样没有作为,他们也是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自己的优势,做到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偏科生连原有的阵地都失去了,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在巩固阵地的同时,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复习方法,优化各个学科的复习时间。一般来说,若每一中考学科我们每天都花一小时进行复习巩固的话,对于偏科科目则只需每天多花一个小时来弥补。 倘若理科强文科弱,那么每个月可以请老师勾出20个常考知识点,然后每天解决一个知识点。首先吃透知识点;其次找出自己之前练过的、考过的与之相关的错题,再好好想想,为什么错?现在做这类题目还会不会出错?用老师的话说,这叫“找准敌人,逐个击破。”如果在下一次考试中出现了相关知识点,你能解答正确,那你这一阶段的复习就是成功的,而不要紧盯着总分不放。 如果是文科强理科弱,那么就请老师勾出近期复习章节的5道常考题,你一边做一边告诉老师你的解题思路。当你在某一步做不下去的时候,老师就能准确地判断出你的症结所在:是基础知识没掌握;还是逻辑思维出了问题;抑或是前后两步间的一些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没掌握。于是在后期的复习中,你将清楚需要加强的地方,老师对你指导也将更具针对性。

后进生:态度决定一切求助热线 老师经常说我们这些成绩差的学生参加中考是拉低学校的升学率,还不如不考。我听了以后,心里难受极了,有时候真想放弃。周正是个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孩子,他成绩一直不好,但通过20的中考他也考上了一所普通高中。周正回忆自己的初三生活,有几点体会:精选精练,要以中低难度的题目为主,不要把过多时间放在高难题目上,有时要舍得放弃。对做过的题目,一定要及时整理,进行总结、反思、归类、查漏补缺、举一反三。 周正和很多男孩子一样喜欢足球,米卢倡导快乐足球,坚信“态度决定一切!”周正的中考心态也是这样。“我经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做到’;在复习中,我通常从可以看懂的、有能力做的题目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培养学习的兴趣。中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态度嘛。”名师支招 对于现在成绩还比较差的同学来说,最重要的是:信心。“两军对垒,勇者胜”。这里的勇,不是鲁莽,而是自信、勇敢。学习,就是人和知识的对垒,你怕了,败下阵来了,知识就不会向你称臣。

中考复习突破化学计算的方法 篇7

一、归纳整理初中化学计算的内容和题型, 明确“根本”

初中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通过化学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里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里各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根据化学式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或含一定质量某元素的化合物的质量;含杂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2.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已知反应中一种物质的质量, 求另一种物质的质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含杂 (杂不参与反应) 计算;涉及气体体积的计算。

3.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溶液稀释 (浓缩) 的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4. 综合计算, 其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难度较大, 是决定高分的一个考点。

中考常见的计算题题型有文字叙述型、表格数据型、函数图像型、标签型等, 近年来各地考题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计算题, 如实验探究型、补充条件型、评价型等, 应引起注意。

二、把握程序, 严格训练, 规范解题

尽管计算题种类繁多、题型多样, 但解题的程序基本上是相同的, 主要包括读题、分析、解答、检验四步。读题即弄清题意, 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理清题中涉及的化学变化的过程, 抓住题中的图像、表格的含义, 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就是把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与学过的知识进行沟通、对照, 寻找其联系点, 形成解题的初步思路;做好这一步是解题中的一个飞跃;解答就是按一定的步骤把解题的过程简要正确地写出来, 这一步决定着考生的得分情况;检验则是检查解题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否全部正确。看似简单的四步, 在平时训练和评卷中却常发现学生未能按步骤解答, 或出现错漏、混乱, 教师必须耐心引导、督促, 采取范解、自查自纠、互换检查等措施强调学生规范解答, 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分步解答, 会做哪一步就写出哪一步, 因为中考评卷是按步给分的。而对于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应提高要求, 除了会分步解答, 还要懂得综合列式计算、简便计算、巧算。

三、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讲解某道后学生往往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 说明学生的定向思维影响了“活用活解”, 此时勿过多责怪学生“死脑筋”。伽利略曾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同样一道题, 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而解法各异, 但殊途同归,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不要仅满足于解出题目, 应鼓励、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再发现, 找出不同的解法, 再比较获得简便的解法。通过一题多解、巧解、活解, 可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例1】电解90克的水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解法1:

解法3:设90g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x,

解法4:设电解90g水可制得的氢气质量为x,

四、形象图解, 做到思路清晰

有些计算题题目内容多, 涉及多个量, 增加学生阅题负担, 各量间的关系易混淆错位, 审题坎坷, 更易引起误解错答, 甚至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若能配合巧用图示分析, 把反应前后的物质、已知量、未知量、反应方程式标注到图上, 将有助于理解分析, 减轻大脑的负担, 对顺利形成思路、突破难点起促进作用。

【例2】取铜、锌混合粉末10g置于烧杯中, 再滴加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 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 用了49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杯中剩余固体为3.5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图示分析为:

这样的图示方式文字少, 却能将题目的一切尽收眼底, 直观易理解, 也利于教师讲评。

五、善于分析学生的思维误向, 做到及时讲评、强化训练

教师除了耐心、细心的引导解题, 还应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试卷及课后个别辅导等多种途径去发现学生解题时的片面思路、误解, 提取共性, 并有针对性地讲评、剖析, 再通过类似题目强化训练, 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达到熟练, 使学生在中考中夺取高分。

六、发挥合作学习, 合力突破高难

对于有一定难度、有技巧性的计算题, 许多学生独立完成较困难,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讨, 交流认识和见解, 即“兵教兵”, 让优秀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 让薄弱的学生有学习的榜样, 取长补短, 促进学生间的互长互进。如果得到的结果不尽满意, 再由教师组织全班重点分析释疑, 最终达到共同突破。如此, 学生对相关的计算类型印象必会更深刻。

浅谈中考生物的复习方法 篇8

【关键词】梳理知识  加强记忆  减少失误

对于中学生而言,生物学就是一门次要学科,上课喜欢就多听,不喜欢就睡觉或做其他事,中考分数也只有30分。再加上江西省从2014年开始的中考已采用全省统考,内容多,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试题既是注重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更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体现生物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针对生物中考试题不断改革创新,新颖试题大量涌现,尤其是综合题千变万化,下边谈谈我在初三复习中的一点心得。

一、第一轮复习:注重夯实基础,梳理知识,形成知识脉络

从近几年中考试题看,基础题一直占有主要地位,2010年生物试卷中,中等难度以下的题目仍占总分的80%左右,试卷在考纲所列的考点中覆盖率达90%以上。一轮复习应该做到全面而系统地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由于我们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在指导思想上我们要求做到“低起点、小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力图做到稳打稳扎。”复习内容要根据大纲的要求,覆盖所有的知识点,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但是,强调对知识的全面梳理,绝不是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更不是炒冷饭式的知识重演,要求我们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重新的整合,突出重点,以一种不同于授新课的顺序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如本节课我将重点 放在反射的类型与反射弧的结构,对一些在课堂中未能详细讲述而又需要记忆的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知识清单展示给学生。此外,在一轮复习中,还要正确处理好抓基础和促能力的关系,过分地强调基础,忽略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将会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对知识的梳理不只停留在课本的层面上,还应该有适当的加深和拓展。在课堂上应适当选择一些与知识点紧密结合的例题,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课堂练习的选题原则是不求偏,不求难,力图能反映重点和考点,要有代表性,能够举一反三。如本节课的最后一道练习题在题型上虽属于实验题,但却同时反映了相关知识,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第二轮复习:加强记忆的同时引导学生如何解题

每节生物课的课前读五分钟知识点,既有利于巩固上节的复习知识,又可以更快的集中注意力,也为做题打下基础。在复习阶段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是必须的,但是做题不能盲目的进行,因为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教给学生解题方法。根据命题形式不同又可分为选择题、填充题、识图题、填表题、实验题等。在解题的过程中,除了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外,解题的方法也很重要。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1.直接法:即根据题干给出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直接得到答案。答案多是纯记忆性的,可以直接解答

2.排除法(淘汰法):即根据题干所给出的信息,将不符合信息的选项逐个排除,剩下的就是应选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

3.推理法:即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直接推出答案,然后再与信息相对照或利用结论再推出下一个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综合题。

三、做题应注意几点事项,避免失分

1.注重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有些学生盲目做题,对题目一知半解就开始下手,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分析其中表达的细节和要点,并在审题过程中养成找出关键词的习惯,可以用笔圈出或划出,这样解题的准确率会大有提高,也有利于检查解题是否出现错误,还可以节约时间,一举两得。

2.避免写错别字,对于易错字平时多写多练。

3.规范答题:如有的是填序号;有的是填物质名称;有的填结构名称等,在平时练习时就要做到规范答题。

上一篇:企业文化与CI策划学习心得下一篇:投资资金风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