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现状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新技术企业现状(通用8篇)

高新技术企业现状 篇1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目前,全球正处在科技飞速发展时代,对企业创新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创新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基本要素,企业创新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生命力,创新水平越高,创新能力越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企业越发具有竞争优势。

1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明确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短期内得不到创新,无法出售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来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现有技术也不能够满足原有客户的需求,导致企业客户愈来愈少,企业是收入来源也就日趋减少,经济效益随之减退,最后的结果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企业实现技术上创新能给企业带来新技术新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户,给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2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现状

2.1.1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意愿不强

企业创新存在着风险,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能带来可观经济收入,成功的创新能给企业带来生命力,而失败的创新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企业是以创造效益为中心,而创新成果一般不直接与市场挂钩,绝大部分创新成果需要依托项目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评价,也就是说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花更多的资金去从事企业研发创新工作。目前,国内部分企业技术创新停留在企业现有项目需求上,没有真正为企业未来市场发展需要而从事技术创新工作,技术创新工作未能得到重视。资金投入比重远远不够,企业创新技术发展能力不足。

2.1.2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投入不足

企业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满足于企业现有客户或者目前市场的需求,而是需要有超前的技术创新意识,以满足未来市场或客户的需求,因此,技术创新对人力资源的要求非常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是创新团队的建设,技术创新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而优秀创新团队必须要有多专业化知识技能来支撑,需要不同专业成员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结合才能完成。部分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研发创新团队,企业技术人员一方面要为满足生产需要同时又要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当生产任务繁忙的时候,技术必须首先为生产服务,研发创新工作受到阻碍,研发项目被迫中止或者暂停,研发创新成果难以实现。

2.2技术创新体系制度不健全

2.2.1研发体系制度不健全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企业研发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研发体系制度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没有完善的研发制度就无法有序开展企业各种技术创新活动。企业的研发一般需要经过立项、开发、测试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企业相关制度来保障。部分企业在立项时,立项报告内容未能得到相关专业方的充分评审,未对项目前景和市场做一个充分的调研,有的项目研发成果出来后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或者根本带来不了任何经济效益,导致研发成果无效,立项失败。有的是项目立项后,在开发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优势,研发团队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影响项目开发工作出现盲区或者不能实现项目新功能的突破,项目开发水平受限,开发成果不佳,立项效果不明显。项目立项开发后,有的企业直接应用到生产中,没有通过多次充分的反复有效的测试后再投入生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风险。

2.2.2缺乏有效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基本要素,因此,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更好更有效地发展,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技术创新工作需要创新团队成员多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技能相结合。国内有的企业对技术创新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推出新技术成果是技术人员的职责所在。

3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企业研发工作受企业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不足的影响,制约因素较多,研发体系制度不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有待提高,企业研发水平偏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同程度的受到制约。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加大技术创新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

任何企业技术创新都离不开企业的资金支持,技术创新有风险,但企业不能因为风险而放弃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建立企业专项研发资金,研发资金只用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不涉及企业市场经营活动,鼓励员工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加大技术创新团队建设,以设立专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技术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等形式组建成立专门的研发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团队是指在共同的科技研发目标下,由团队带头人和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组成,经过分工合作,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科技研究群体。研发创新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外部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与内部技术骨干相融合,团队成员互相帮助,实现专业知识技能与社会实践经验相结合,进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同时发挥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作用。

3.2进一步完善创新研发制度体系,建立更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在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组织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研发制度,建立企业立项评审制度,完善企业立项评审流程,充分征求立项项目中所涉专业内部的意见,结合企业技术委员会评审结论,不搞片面化,降低企业立项风险,确保项目立项市场前景广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知道技术创新有风险,鼓励员工从事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通过建立研发创新团队、创新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创新团队成员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发挥创新团队专业知识优势和社会实践经验优势,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改变技术创新以生产需求为导向的思路,激励技术创新团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创新团队充分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工作,探索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新方向,以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建立企业下一步技术创新目标。

参考文献

高新技术企业现状 篇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高新技术产业在为诸如制造等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创新保证的同时, 正在逐步取代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 成为一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近年来,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崛起和发展, 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不可否认, 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不断壮大不仅对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导航标的作用, 同时也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技术创新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 加之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企业间激烈的竞争, 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有学者在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统计研究中发现, 美国高新技术公司存活10年的概率在5%10%之间, 新创意公司计划上市并最后上市的概率为6/1000, 而意欲上市并最终成功上市的概率只有6/1000000。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一批民营科技企业, 到2000年只有不到30%还在持续经营。因此, 高风险是普遍存在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在对那些能够在强手林立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 这些企业除了给员工发放一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外, 还广泛实行了股权激励计划来稳定员工。这一点对于高新技术企业, 尤其是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快速增长尤为重要。

二、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

1. 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2006年, 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境内) 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两个文件的颁布为标志的股权激励制度改革, 是以股权分置改革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为基础的, 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激励制度改革。本文使用CSMAR数据库, 结合巨潮资讯网上市公司公告以及和君咨询提供的中国股权激励年报, 统计出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间首次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数目, 总计259家, 其中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有211家, 占到整个公布股权激励方案上市公司比例的81.47%。在以这211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的过程中, 发现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主板和中小企业板数量基本持平, 创业板开始涌现:在首次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211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中, 在深市主板上市的有25家, 沪市主板上市的有62家, 合计87家;中小企业板96家, 可见在已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中, 主板公司和中小企业板公司数量基本持平;剩余28家公司来自创业板。

(2) 地域分布集中化明显:211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中, 有86家集中在华东地区, 47家集中在华南地区, 33家集中在华北地区, 另有20家集中在华中地区, 12家集中在西南地区, 9家集中在东北地区, 而西北地区只有4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权激励方案。

(3) 公司性质差异显著:在已公布激励方案的211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中, 民营公司167家, 占到了总体的80%;国有控股公司39家, 只占到总体的18%;另有3家中外合资企业和2家外商独资企业占总体比重的2%。单凭数量就可以看出, 在对股权激励的积尝试上, 民营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更为积极, 这也与该类公司较国有企业更为灵活的运行机制和更高的决策效率相关。

2.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公告及实施的具体情况分析

在历年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中,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占了很大比重, 俨然已成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重点行业, 且在地域、业态和公司属性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然而, 具体到各个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 又有以下特征:

(1) 股票期权是主流激励模式:依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 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以采取三种激励模式:一是股票期权, 二是限制性股票, 三为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其中, 限制性股票又分为折扣购股型限制性股票和业绩奖励型限制性股票;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多为以上两种或者其中之一与股票增值权的复合模式。在已公布激励方案的211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中, 共有152家公司选择了股票期权模式, 49家选择限制性股票模式, 而采用混合模式的只有10家。

不难看出, 在三种激励模式中, 以股票期权最受欢迎, 这不仅是因为对激励对象来说, 这种模式下的资金沉淀成本更小, 风险更低, 对公司本身而言, 股票期权对公司的现金流基本没有影响, 不会造成公司现金短缺。此外, 随着上市公司股价的理性回归, 限制性股票模式也渐受青睐, 二者仍是高新技术乃至所有上市公司的首选模式。

(2) 定向增发是股票来源的首选:一般来说, 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股权来源主要包括大股东转让、定向增发和二级市场回购三种方式。在211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中, 有189家公司的股权激励股票来源采用定向增发的方式, 占了绝大多数, 从二级市场回购的公司有8家, 采用大股东转让方式的有6家, 其余8家采用以上两种或三种的复合模式。

定向增发以89%的占比成为首选, 其他三种来源只占到了11%。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 与二级市场回购相比, 定向增发的激励成本较低, 操作过程要简单得多, 上市公司也最为熟悉。其二, 鉴于大股东转让面临各方阻力, 尤其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得单一无偿量化国有股权, 大股东转让的方案历来鲜见。《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2号》中对股份来源的进一步规定更是限制了这一来源, 大股东转让的方式终会退出历史舞台。这无疑又进一步促进了定向增发的备选地位。

(3) 激励额度普遍较低:激励额度, 即股权激励水平, 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有效股票总数占总股本的比例。激励额度过低, 激励作用难以体现;激励额度过高, 又不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因此, 确定合理的激励额度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顺利进行是很重要的。证监会和国资委试行办法均规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全部有效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以5%为分界点对首次公告激励方案的211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激励水平进行划分, 经统计发现, 有144家公司股权激励份额占总股本的比例不足5%, 只有67家公司的股权激励份额在5%10%之间。最低激励额度为0.06%, 最高激励额度为10%, 平均激励额度不足5%。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股权激励水平偏低。

(4) 激励有效期集中化程度明显:股权激励有效期的设定是为了给予股票期权一定的约束力, 以保证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一般而言, 较长的有效期可以给予授予对象更多的选择时间, 而较短的有效期却更能激励授予对象努力工作, 争取在短期内提高公司业绩。《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中规定, 股票期权的有效期从授予日起计算不得超过10年, 这也与美国和香港对股权激励最长有效期的规定一致。在有效期内, 为了减少激励对象短期行为的发生, 行权通常都分期进行。

所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在有效期的设计上都遵从了《办法》中的对有效期不得超过10年的规定。其中以46年的有效期为最多。有86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采用了5年的有效期, 68家采用了4年的有效期, 33家采用了6年的有效期, 三者占到了总体比重的88.63%, 采用最长有效期10年的有7家公司, 有4家公司选用了3年的最短有效期, 剩余的13家公司中有6家采用了7年的有效期, 7家采用8年有效期。

根据以上对股权激励的公布现状描述中可以看出, 从历年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来看, 以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所占比重最大, 其中, 又以中小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最为活跃, 随着2009年创业板的设立, 股权激励在创业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中也颇受青睐;从众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推出的具体激励方案来看, 以定向增发+股票期权的方案模式最多, 股权激励额度高低不等, 激励有效期长短不一, 但都在证监会规定的范围之内。

三、建议

(1) 积极改进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股权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 不仅需要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障和配套的经济体制的完善。

(2) 规范并加强对有效资本市场的培育。股权激励制度不仅涉及人力资源问题, 还涉及资本运作问题。作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股权激励的运作离不开一个健康、有效的资本市场。

(3) 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一项对上市公司进行管理、控制及运作的内部机制与规则, 简而言之就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决策管理机构各自权利和义务的安排与分配。

(4) 合理确定激励对象。股权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股东利益和公司价值最大化, 确定合理的激励对象对于股权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和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5) 设置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条件。股权激励是一把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双刃剑:激励对象关注的是激励面, 希望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股权激励伴随着的收益;而股东和国资委则更为关注约束面, 希望股权激励能够成为稳定提升上市公司业绩的助推器, 而绝非简单造富的工具。

参考文献

[1].曹兴, 曾兴荣.高新技术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原则分析.硬质合金, 2002 (4) .

[2] .金学军, 余津津.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与国有企业改革.管理世界, 2000 (5) .

高新技术企业现状 篇3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应收账款特点;信用管理

一、高新技术企业应收账款的特点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或者科学发明在新领域中的发展,或者在原有领域中革新似的运作。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销售企业产品、材料、劳务以及提供技术服务而向购买方应收取的款项。包括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代购买方垫付的包装费用、运杂费以及向购买方收取的税金,会计核算上计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账户。高新技术企业应收账款是企业在通过技术创新,开展研发活动形成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收入及技术性收入未实现收款时都应计入高新技术应收账款。高新技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是高新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新技术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经济业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完善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是企业进行应收账款管理的前提和关键,是提高企业资金周转及降低资金占用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

目前,一些技术成熟、产品过硬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实现先预收款再提供产品或技术服务的现状,比如众多企业所使用的用友财务软件。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不断开发和研制新产品、取得新技术专利是生存、发展的前提,在开发和研制过程中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费用,企业要垫付大量的资金。当形成产品销售时,为了赢得客户群,抢占市场,不断的赊销产品,形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在企业整个的资产构成上,企业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越来越高,虽然为了企业资金的周转考虑,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通过不同的渠道不断的注入资金,单就应收账款的增长速度远远的超过了企业资产的增长速度,而且有的应收账款到期,因为客户在使用产品时有些技术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收账非常困难。一旦企业应收账款资金到位不及时,就会造成企业资金链的短缺,新产品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可能中断或中止,新产品成为不可销售的半成品,整体上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高新技术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解析

1.高新技术企业客户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企业产权制度落后,缺乏法律观念,由于全民信用意识不普及,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备、不可靠,使得失信带来的收益大于守信的成本。同样,当前的高新技术企业客户信用管理机制也存在着不健全、不完备的问题,从客户信用管理部门的设置来看,绝大部分企业的应收账款是由财务人员管理,而财务人员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应收账款的收回预期等都不甚了解。据世界著名的商业信息服务机构华夏邓白氏2008年调查显示国内尚有75%的企业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试想没有信用管理的管控,本来不应赊销的客户,又再次的赊销,如果此时应收账款赊销账期提醒不及时,应收账款延迟收款,会造成“滚雪球”的局面。

当前有许多中小高新企业想快速获得盈利,想尽快发展起来,忽略了深入调查客户资信,盲目抢夺市场。即使有高额的账面利润,但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金流入,一旦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周转时,这个问题必然成为引发企业经营风险的导火索。一旦控制不及时,还有破产的危险。因此很有必要给客户评定一定的资信等级,通常以“5C”为系统标准。另外还可以利用工商信息网查询客户信息状况。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一个单独完善的信用管理部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信用管理部门要对企业的客户群进行详细的资信调查,信用管理部门要对每一个客户做出完整的信用等级评价,经过详细的审查和评估后,将评估的结果反馈给公司的销售部主管,通过信用评估结果来决定是否允许该客户赊销公司产品。这样企业可以有针对性的与客户签订有法律保护效力的购销协议。

企业设立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针对客户群体做出最全面、最科学的信用调查。它不仅要提供所有有关客户经营和财务方面的资料,使得深入了解该客户的历史、背景、组织结构、业务状况及财务状况等信息。还要从经营管理、经济实力、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客户进行深入的分析。报告内容涵盖客户概况、注册资料、历史沿革、股东/上级主管单位、主要管理者、组织结构、经营方式及状况、财务状况、主要财务比率、附属机构、业务现状与发展计划、实地考察、行业状况、综合评价、信用评级等。评价结果包括经营管理、经济实力、资金结构、经营效益、发展前景等。

2.高新技术企业缺乏有效的收款监管

一个企业如果在一段时期内不对应收款进行催收或者应收账款赊销到期提醒不及时,也同样会造成“滚雪球”的局面,甚至出现客户不知去向的情况。“没有回款的交易是残缺不全的;没有回款的销售比没有销售更糟”。另外收款后不及时核销应收账款,造成有良好信用的客户无法及时得到产品补充,影响客户正常销售。另外高新技术企业应收账款中有的存在5%-10%的履约保证金,一般是要在一年之后才能收回。这种履约保证金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于收回。这样的应收款项要及时结转,便于区分正常的应收账款与履约保证金。

为什么应收账款回款不及时,一般分几种情况:(1)销售人员急于提高銷售点;(2)销售人员迫于销售任务的压力;(3)销售人员心太软,经不起客户的软磨硬泡;(4)销售人员缺乏财务知识,应收款管理意识淡薄;(5)企业缺乏有效和强硬的收款管理措施。

应收账款回款不及时在某些时候可能是销售主管的管理能力所限,致使销货和回款都难以在销售工作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在企业基于应收账款数额过大或财务上资金周转的困难时,才不得不把收款工作当作重要事务处理,然而这样做又容易导致销售额的急剧下降。对此,我们还应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适宜方式。由此可见,要对高新技术企业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监管,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管理部门及管理制度作为基础。企业应由财务部门设专人进行收款监管,在财务管理软件中设立应收账款报警提示,并提醒销售负责人收款。

三、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措施

1.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应收账款回收

应收账款的回收是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是企业货币资金增加的重要徐径之一。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应收管理办法的目的是要保证及时回收资金,加速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提高资金使用的周转效率,防止坏账的发生,减少收账费用及企业资产损失,就需要完善和改进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和对应收账款账龄结构的合理性、坏账比例适度以及风险的有效预测和调整控制。建议将应收账款还款期限一般应控制在3个月内,最长不超过6个月。应收账款应实行每半个月由财务部门汇总向主管业务经理报告一次制度。应收账款报告的内容包括欠款单位、欠款数额、欠款时间、经办人。遵行“谁经办谁负责谁清理”的原则。

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企业大部分资金被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企业赊销意味着不能及时收回货款。企业为筹措被占用的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就构成了应收账款被占用的机会成本。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率如控制在20%以内,就能降低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高新技术企业一定要转变不放账就销售不出产品的老观念,不要去羡慕“财大气粗的公司”。此外应收账款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比如未到账期,逾期未收账款,坏账准备阶段。月末应收账款余额取决于当月回款的同时也受销售水平的影响,将它作为衡量应收账款管理好坏的标准并不十分明显,取而代之是回款天数。努力向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等才是根本解决应收款回款难的办法。

因此加强回款工作企业制度化建设至关重要,比如目标设定应收账款回款激励制度,评估和指导,回款技能培训,加强公司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业务部之间的工作配合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使回款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另外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款技巧一般总结为以下几点:(1)销售人员在催收欠款时要能自信满满,明确自己的身份,遇事有主见,随机应变,把本来没有希望及时回款的应收账款追回。(2)赊销额以小为妙,不论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交易的金额都不宜过大,须知欠款越多越难收回。(3)赊销条件要明确,尤其是对收款日期要作没有任何弹性的规定,销售条款不能由双方口头约定,必须使用书面形成(合同、契约、收据等),并加盖购销双方单位的合同专用章及法人章,使得销售合同受法律保护。(4)事前上门催收时要与财务核对客户所欠金额以得到客户方确认,并告诉对方收款日一定会准时前来,请客户事先准备好所欠款项,这样做一定比收款日当天去催讨要有效很多。(5)经过多次催讨,客户还是以各种理由不肯还款,一定要天天上门“死缠”客户,或者在得知客户手头有现金时,或客户账户上刚好进一笔款项时,就即刻赶去收取。(6)在前期所欠应收账款回款完毕后再谈新的生意,这样,新生意谈起来也会比较顺利。(7)不回款就回货。(8)如果与客户撕破脸后还不行,掌握好诉讼时效时间,及时诉诸法律强制执行。另外建议对销售员应收账款的回收施行业绩挂钧,以鼓励销售员及时主动的往回收款。

2.及时计提坏账准备

当企业应收账款长期难以收回时,影响企业的效益,甚至形成呆账、死账。因此每半年或最长一年需对应收账款应当进行全面的核查,预测各项应收账款可能发生的坏账风险,对预测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坏账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谨慎原则要求,应根据账龄愈期的时间或应收账款的总额合理的规避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并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的坏账损失有两种核算方法:一是直接转销法,二是备抵法。由于备抵法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和谨慎原则,因此,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要求企业采用备抵法来进行坏账损失的处理。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具体来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关坏账的确认条件:债务人愈期3年以上不履行偿债义务,确定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企业可以确认为坏账。企业可以按会计准则在发生应收账款坏账以前进行坏账准备的提取。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可参考下表比例提取:

注:根据以前财务年度审计总结。

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坏账准备提取标准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3.预防应收账款坏账

为了有效控制应收账款的坏账,应收账款回收的办法,首先要尽量做到坚定不移地奉行现款现货的原则。或者更需要做好如下几点:(1)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2)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3)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4)重视客户资信调查。(5)应收账款回款工作制度化。(6)销售人员提高对应收账款的重视。(7)建立客户的可信赖感感觉。定期做应收账款和账龄分析报告,这样可以催促企业销售员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同时对应收账款进行及时跟踪分析、汇报,顺利地完成从企业销售产品到货币资金的转换过程,防止应收账款被客户拖欠甚至发生坏账的损失。其次,应增强风险防患意识,对产品赊销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重视经营现金流的作用,不能只看表面收益而忽视资金占用而带来机会成本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而风险恰恰是我们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置专业的部门进行风险控制管理,为企业风险预警并提供专业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以应对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最后,完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个方面。信用政策的制定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应收账款赊销效果的好坏依赖企业的信用政策的制定。综合以上几面做好应收账款坏账的预防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总之,高新技术企业应收账款是现行企业应收账款的特殊方面。需要以特定的方式来管理。

参考文献:

[1]任百祥.浅淡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商业经济,2012(07).

[2]郭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3(06).

高新技术企业现状 篇4

当前,我国已进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科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由此可见,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建立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工作任务是承担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和试验任务,研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供技术咨询,搞好技术人才的培训。

一、我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3年,市科技局制定了《枣庄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各级工程技术中心。

1、技术创新投入大幅度增加,科研环境不断改善。企业每年研发费用投入已经占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达到了高新技术企业规定的标准。如依托山东鲁南机床有限公司成立的枣庄市数控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两年新产品研发共投入4445万元,占销售收入的6.7%。其中,“DZW—10数控电火花喷孔加工机床”填补了国内空白,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系列产品年销售收入达3000多万元。

2、重视人才培养,鼓励技术创新。企业把人才的竞争作为立足于市场的第一要务,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培养科技人才,鼓励技术创新,许多科技人员逐渐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顶梁柱。近年来,企业开发的新药品种分别占到销售收入和利润的67%、91%以上,2008年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近2亿元。

3、加强产学研联合,积极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企业积极寻求合作的途径,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依托山东华能线缆有限公司成立的枣庄市多功能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聘请科研院所的专家形成外部技术支持网络,搭建起电缆行业的研发平台。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200多万元,开发出四项专利产品,其中防鼠防蚁防潮电缆在中国国际专利博览会上评为“专利金奖”,2007年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31790万元。

4、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产业化率显著提高。2007—2008年期间,5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取得科技成果68项,56项成果得到转化,推广,转化率达到82.4%;实施技术转让项目12项,转让金额18560万元。依托兖矿鲁南化肥厂建立的山东省煤气化及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几年来先后承担研究开发项目15项,包括国家“九五”、“十五”重点攻关项目2项,国家“863”课题3项。中心综合碳一化学研究和生产集成优势,减少了工程放大的中试投资和试验周期,为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通过工业化推广,已有30余台新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在江苏灵谷、滕州凤凰、神华宁煤、宁波万华、山东久泰、上海华谊等11家企业运行,实施专利技术许可的合同金额达15836.9万元。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我市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各个方面建设还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不少中心经济上未实行独立核算,技术创新成果参与收益分配的机制还不完善,缺乏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科研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效率较低。

2、投资渠道单一,研发资金不足。由于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大,有风险,且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企业的创新意识以及敢挡风险的闯劲不足,中心及依托企业科技投入偏低。另外,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3、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仍然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长远发展的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不足。

4、产学研合作的层次不高,广度不大,深度不够。短期项目合作多,战略层面合作少;一般院所多,大院大所少;项目引进多,合作开发与人才交流少;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比较松散,缺乏稳定合作机制和持续有效的内在动力。

三、对策与建议

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可以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市作为传统的煤炭资源型工业城市,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明显滞后,要实现城市转型,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必须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由单一的资源主导型向多元化转变。

2、不断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灵活的运行机制,使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充分接轨,把工程技术中心推向市场,服务于市场。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并制定多种激励措施,如加大科技成果奖励力度、技术参股等,充分调动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政府积极做好引导、扶持、服务工作。研究制定激励工程技术中心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部门、单位间的协调,把科技资源共享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落实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科技进步的奖励政策,对其承担的课题和项目优先予以扶持。

中国纺织企业现状分析 篇5

纺织074-15 黄成国际经济危机之中,作为轻工业老大的纺织,无论是国内纺织企业还是国外纺织企业都纷纷受到打击,中国纺织业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经历着严峻的考验,但是我国的纺织业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击败的,那么下面我来分析下中国纺织业现在的状况

中国纺织的竞争力究竟如何?相信这是我们大家现在最关注的一个问题。首先,中国纺织品在价格方面的优势是无可取代的,由于原料价格低廉,劳动力富足,致使产品价格便宜,即使出口,价格也比当地低很多。其次,技术方面虽说好多都是从国外引进,但也是很有竞争实力的。但是随着“疯狂棉花”这一原料价格上涨的上演,纱线价格的飙升,直接导致服装成本上升,据调查依据这种涨势,服装出厂价涨幅至少在15%以上,并且还在上升。这就使得价格方面的竞争力大大下降,我国纺织品无论出口还是内用销售都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的竞争力在逐年下降。

面对我国纺织业竞争力的下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在改革运行模式,改进生产技术,适当调整纺织品价格,重视人才培养等方面改善竞争力。

首先,开发核心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中国纺织业应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竞争能力的优化升级。加大机电一体化的先进纺织机械和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着力做好开发、生产、销售、管理工作,提高产品档次,建立起从原材料到产品的一系列整体的开发体系,又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资金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其在产品研发设计、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其次,创新品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21世纪的经济是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支撑起来的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品牌经济,中国纺织服务应建立起产品设计、打样、制版、测试、生产、物流和销售于一体的出口产业链,积极与国际采购商、国际知名厂商合作,积累技术与资金、吸取经验,并尽快创建自有品牌体系。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信息差异、技术差异,使品牌产品在最初级的研发阶段能够与国际品牌同步,使品牌产品能够形成自我的个性特点及时尚前瞻性。

第三,必须建立起先进、高效、稳定的行业信息网络,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现代流通体系犹如一座桥梁和纽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信息资源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形势,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设计网页,构建网站,全面做好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依信息技术抢占国际市场。

第四是高素质的人才,上诉内容都离不开人的管理与操作。所以高素质人才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如今,正时国际金融危机泛滥阶段,中国纺织品又遭到反倾销的困境,许多纺织企业关门大吉,而一些企业逐渐开始关注内销,积极投身国内市场之中。

纺企纷纷从外贸转内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外贸收到阻碍。众多周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日本等国外纺织市场开始萎缩甚至一蹶不振,很多出口国外的企业接不到订单,就等于失去了国外发展的市场。对外贸易受到阻碍,很多企业积极回应,开展内销。具调查显示国内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块大蛋糕就成为众企业争抢的甜品了。

2008年下半年,我国连续4次提高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11%提高到16%;2009年4月,国务院又公布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纺织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开拓能力,取得了明显效果,生产增速、固定资产投资、行业效益等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回升。

但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金融危机的减轻,今年上半年纺织企业对投资前景的信心逐渐恢复。加之受出口退税率调整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改善,使得纺织行业的投资增速较年初大幅增加。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近日提供的数据表明,今年1~6月,纺织行业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47.79亿元,同比增长6.3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了7.89个百分点,但较今年1~5月投资增速继续加快0.65个百分点,也是今年3月以来持续第4个月回升。从时间段上看,今年我国纺织投资增速,1~2月为-9.78%,1~3月为-2.05%,1~4月为1.61%,1~5月为5.70%,1~6月为6.35%(该数据来自网络)。

数据表明上半年我国纺织工业投资增速呈现逐月加快的势头,也充分反映了企业对市场前景信心的恢复。

随着企业信心的恢复,中国纺织企业正以良好的势头迎接下半年的挑战,但风险犹在。

从国际上看,欧、美、日经济与贸易依据低迷,从国内情况看,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加上部分外贸企业转向内销,市场压力还将加大。即使如此,原料的价格的上涨依旧是无可非议的,据专家分析,下半年的原料价格不会出现大幅度降价,因此这些不定因素依据消极的影响纺织业。

纺织品内销的同时,又拉动了西部的经济发展,其中新疆是受益最明显的地区。新疆作为优质棉产地,再加上棉价格的上涨,新疆发展转好。与此同时,也正因国内市场受原料价格不断攀升,纺织用人慌等问题的严重,纺织行业的发展顺利仍需时日。

天长民营企业现状 篇6

该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一是企业新增数量创历史新高。2010年新发展民营企业656家,同比增长59%,是近10年来发展最多的一年。二是出口企业增量创历史新高,当年新增出口企业40家。三是专利申请及新产品开发创历史新高。全年共申请各类专利近780项,取得授权逾520项,开发各类新产品近100个,其中省级22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7.6亿元,同比增长68%。

新办企业规模大起点高。去年共新发展私营企业656家,其中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4家,5000万元至1亿元的4家,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6家,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45家,冠省名的122家,新办集团7家。单从注册资金来看,可达规模的企业就超过60家。新办企业的规模大、起点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市民营企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步伐加快。

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从行业结构来看,新增的656家企业中,制造业有356家,占总数的54%;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企业达170户,占总数的26%。这反映出该市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体现了该市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

园区集聚效应突显。从该市经济开发区统计数据看,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2亿,同比增长82.3%,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同比增长81.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5%,达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初步形成了仪表线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光伏、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6大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通讯员 梁后众 张正西 李炳旺)(本文来源:人民网)天长市通过政策激励、搭建平台、要素保障,民营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2012年,全市新发展民营企业102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500户。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工业增加值130多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73%。

高新技术企业现状 篇7

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现状分析

1、政策银行支持状况。中国目前有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但他们与中小高科技企业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 存在着主要任务、放款门槛和扶持重点方面的互不兼容性。目前, 我国尚未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

我国的国家开发银行是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 是一家直属于国务院、承担政策性职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过十年多的改革和发展, 开发银行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引导社会资金用于重点建设, 促进融资体制建设和信用建设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 国家开发银行和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初步为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平台做了准备。国家开发银行各分行在贷款平台的配合下, 具体负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开发、评审、贷款管理及本息回收。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平台可以依托当地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孵化器) 、生产力促进中心、特色产业基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和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等科技中介机构建立, 为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和高科技创业贷款。

2、商业银行的支持状况。商业银行对高科技企业的贷款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政府的行政命令。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我国政府在推动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陆续成立了一些科技信用社, 并要求大商业银行加强对科研的信贷投入。科技金融结合的力度不断加大。以1999年为例, 全国各类银行支持科技进步的贷款总余额达到1.69万亿元, 其中, 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达到7600亿元, 占45%。2005年, 在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下, 科技部向银行推荐了1246个高新技术项目, 合计申请贷款229亿元。银行贷款已成为产业化计划中继企业自筹后, 第二大资金来源。

3、资本市场的支持状况。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配套措施在1991年建立起来, 股票市场从设立之初就存在功能定位、股权设置、上市标准、法律约束及制度透明方面的严重缺陷。长期以来, 大量资质差的国有企业占据了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目前仍是高度垄断的、层次单一的市场结构, 缺乏主要定位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及民营企业融资的二板、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已经建立了现代化金融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 由于金融业是以民间资本为主逐步发展起来的, 其演化的常态是先小后大, 先区域后全国, 这就很自然地形成了多层次金融。我们过去搞的是计划经济, 政府对金融业的垄断比对其他行业更为突出, 在各个金融领域都是大一统的局面, 不可能出现多层次结构。其结果, 无论是高技术产业还是传统产业, 大量中小企业缺少权益资本的融资通道, 难以把握机遇迅速做大。

归纳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的状况, 可以看到这样的特点:融资的政府导向比较明显, 证券化程度低, 直接融资比重低。

二、美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

1、美国高技术产业化融资体系政府系统。美国政府在高技术产业化中主要作用是政策支持、投资导向等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政策支持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一是制定科技产业发展计划。科技产业发展计划是发达国家政府扶持科技产业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二是实行优惠的产业税收政策。由于高技术产业的高收入、高风险性等特征, 对高技术产业投资者的税收优惠便成为了各国政府降低科技产业投资风险、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技术产业的一种普遍方法。三是提供政府担保。银行经营要坚持谨慎性原则, 一般来说对高风险领域, 银行不愿涉入。为鼓励银行向高技术产业投资, 美国政府利用政策手段为银行向高技术产业投资提供担保, 从而降低银行业向高技术产业投资的高风险性。四是利用政府职能, 为高技术产业化融资提供系统支持。美国为促进高技术企业融资渠道的完善, 专门设立政府管理机构和立法为高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系统支持。

2、美国高技术产业化融资体系的金融渠道系统。金融渠道是美国高技术产业化的主渠道, 特别是资本市场体系和创业投资制度是融资体系的主体, 美国采用这种融资体系是与其金融体系密切相关的。一般认为美国的金融体系是基于法律的体系。基于法律的金融体系本身就要求以强大的资本市场作为背景, 并需要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在这种背景下, 决定了美国的高技术产业融资体系也是依赖于资本市场的。美国的金融渠道包括了完善的资本市场、各类银行、非银行性金融公司、充足的个人资本和企业资金等。

3、美国高技术产业化融资体系的中介支持系统。中介系统对于高技术企业融资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一方面可以让资本需求方和供给方资本流通更为顺畅, 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的创新活动得到更有效、更直接的支持。中介支持系统包括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组织。

三、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的对策

1、发展债券市场, 改善融资结构针对我国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占有绝对比重, 直接融资中政府债券比重过高, 企业债券和股票发展不平衡, 我国应该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改善融资结构, 应充分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通过债券融资方式,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企业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 债券方式融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表明, 首先发展债券市场, 然后才发展股票市场, 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并重, 共同构成直接融资的两大支柱。

2、建立私募融资制度, 扩大直接融资渠道。私募融资制度又称非公开发行或定向发行制度, 是面向特定投资者、在特定范围内发行股权或债务, 并且其股权或债务主要在场外市场交易的融资制度, 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建立私募融资制度能够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促进以非上市企业产权和债务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各类产业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从理论上说, 投融资双方均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但程度有差异。如果融资方是大企业、成熟企业、成熟产业以及标准化金融证券产品, 则投资者面临的信息障碍要小, 其融资一般采取公募方式。如果是中小企业、创新产业以及非标准化或高风险的证券金融产品, 则投资者要面临更大的信息障碍, 私募融资制度可能就更为合适。

3、发展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融资租赁是重要的融资手段, 有第二银行之称, 尤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意义重大。融资租赁是企业根据自身设备投资的需要向租赁公司提出设备租赁的需求, 租赁公司负责融资采购相应设备, 然后交付承租企业使用。承租企业按期交付租金, 租赁期满承租企业享有停租、续租或留购设备的选择权。融资租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信用方式之一, 其最初在美国的产生就是为了适应当地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而诞生的一项金融创新。它既可以克服银行信贷中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也无需具备资本市场上那些苛刻条件, 尤其适用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方便快捷的融资。融资租赁把金融、贸易、生产三者紧密结合, 将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有效叠加, 这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融资租赁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金融工具, 目前全球近1/3的投资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

摘要: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已有长足的发展,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融资体系的支持, 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不尽如人意。本文以企业融资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思想, 从合理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融资要求出发, 在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现状的基础上, 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 试图对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融资体系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体系,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葛建新.中国高技术产业融资[M].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2]戴淑庚.高科技产业融资:理论模式创新[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

[3]张捷.结构转换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高新技术企业现状 篇8

关键词:国企;技术创新机制;建设;现状

一、引言

1、技术创新

创新理论是由学者熊彼特在一九一二年写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最早提及的。之后日本学习并效仿,成为了在世界站住脚步的国家,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技术先进的英、美等国普遍出现了停止增长的情形,为了发展经济,对公司先进技术的研究不断在国外展开。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对技术创新的实证探讨开始。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陆续颁布了知识创新工程、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等。如今,我国加紧对科学技术的先进性的实证研究,这已经成为技术创新工作的中心环节。

2、技术创新机制

技术创新机制是一个复杂系统,是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矛盾不断展开和解决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协作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四个方面的基本机制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为科学技术方案设计、融资和投资的,与各个方面进行沟通进行科学技术创新,鼓励相关工作人员,并对其进行技术考察和培训。

只有当这些机制之间协调运作时,才能令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达到最高。若使得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必须令上述各力的作用方向一致。

二、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建设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不断进行着管理体制和所有制的改革,但总的说来,因为我国国有企业的基础很差,在后续发展上使不上劲,因此在技术创新方面仍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很多国企没有强有力的技术创新本领,以及水平一直处于低等,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技术创新机制。原因是多方面的:

1、我国国企还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自我国改革之后,我国国企大多都被大面积的整改,然而,对于一些存在于体制上的问题仍然大大阻挠了技术创新的进展,如我国比较流行的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阶级的任免制和企业的产业权利制等等,这就令大多企业可能会为了尽快完成任务而去开展只需要短时间的活动,往往忽视那些需要长时间才能开展的活动。此外,国内统一的大市场还没有形成,缺乏竞争制度也造成了创新缺乏动力。以上情况,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意识和利益驱动力有很大影响,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时,致使许多企业并不能主动寻求技术创新方式[1]。

2、缺乏技术创新动力

技术创新有着巨大的风险因素,因此企业在进行某项技术创新时,成功与失败同时存在,创新成功时,个人收益与其努力和创新绩效并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一旦创新失败,它所造成的损失,往往会直接影响经营管理者的政治前途和升迁。于是,对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个人来说,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出现期望收益小于期望损失,,这就是缺乏技术创新动力的直接原因。

3、在企业中缺乏高素质强意识创新员工

在很多企业中,员工没有很高的创新所需的资质,也不会有意识的去开展创新活动,也没有专业的创新技术的知识,与此同时,他们并没有深入理解创新活动的开展方式及策略,没有认识到创新选择的多重性,仅仅依靠外在条件的转变,缺少创新主动性精神,创新视野狭隘。更加之严重的体制阻碍使得现如今我国很多国企的企业制度不健全,缺乏对企业经营人员应有的监督、激励政策,以上因素阻碍了职业企业家阶层的建立,造成我国国企中企业家大多决策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缺乏敬业精神和冒险精神、创新意识淡漠,对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造成了严重阻碍。

4、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未与社会合作

我国一直处于条条框框的分隔的状态,因此如今我国有很多的机構是不属于企业之中的,这就导致它们与企业没有足够的合作与交流。

5、缺乏创新型人才

在企业中,人才是根本,它决定了国企的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创新的结果,特别是企业家和科技人才。企业的竞争焦点已经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集中在技术和创新上,在国外,许多企业都已大大增加对研究开发的投入,为吸引高技术人才,采取了各种手段。而在我国,很多企业在研究开发这一过程中有许多薄弱环节,还有,对于开发研究、制造生产、企业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在创新活动中涉及到的环节,也需要投入较大的创新资金和人才。从我国国有企业现状来看,企业非常缺乏人才,主要是对于那些具备企业家精神的管理人才、高水平的管理技术复合型人才和高层次的技术人才的短缺。

三、我国国有企业创新机制改进的措施

1、确立我国国企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不断加快改革的进程才能巩固我国国企的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形成技术创新的投资、风险、利益、决策和研究开发于一体的企业,改变技术创新的运行制度,目标是为了形成能够进行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大企业。

2、转变政府职能,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创新动力

政府是服务性质的,必须对这一功能进行加强,将经济和科技的管理部门合二为一,统一协商计划、科技、经济、财政、金融、税收、海关和工商部门的相关任务,指导和督促企业对国家推行的技术创新活动的工作的落实程度。简化国家的审批程序,尽快处理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3、培养企业成员的创新素质与创新意识

对于我国国企的人力资源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只有刺激员工的创新性能力,并和创新活动的要求进行了配合,国企的创新资源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利用。改变技术创新的管理制能够增强国企的技术创新的管理能力,才能创造出高效率的创新制度以及沟通合作高效的创新氛围,才能激起国有企业成员的创新热情。

4、加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与社会的合作

合作创新可以解决企业靠单个企业财力和人力都无法进行的技术创新问题,降低开发成本,分担技术开发费用和技术创新的风险。要对企业与研究机构或学校之间开展合作研究进行鼓励;支持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加强企业与研究机构或高校之间的人才交流。要促进技术创新,必须要借助相关机构研究的技术成果或进行技术辅导[3]。

5、要尊重知识和人才,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和企业家队伍

为加快发展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就要构筑企业的精英聚集所。加强对于技术进行入股等制度,完善对于技术创新的人才进行培养、使用、激励、评价这一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的形成的张弛有度的、轻松活泼的市场大环境。

结论

如果要加强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要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理顺技术创新体系,若想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这一目的,根本就是要推行深入的改革,使得形成的技术创新机制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这是核心问题。(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2.

[2] 孙一民.现代企业技术创新[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2012.12.

上一篇:儿童节家长代表讲话稿下一篇:爱因斯坦励志名言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