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延迟退休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问延迟退休(精选8篇)

四问延迟退休 篇1

延迟退休是为了弥补养老金不足吗?

——养老金当期发放没问题,养老金收支状况不是延迟退休的先决条件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专家讲了嘛,再不推迟退休年龄,养老金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在北京一家出版机构任职的王敏,最近对清华大学发布的养老改革方案格外关注。

“14个省份的养老金入不敷出,这情况太严重了,看来不想延退也不行了。”福建泉州已经退休的陈大爷从报纸上看到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成果,专门打来电话。

养老金是不是马上发不出来了?延迟退休是为了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多次表态,养老金支付没问题,不仅没缺口,到2012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达2.3万亿元。2013年上半年,养老金收大于支,预计下半年延续此走势,结余将继续增加。

不过,对于官方回应,一些人并不相信,甚至认为是“粉饰太平”。而另一组数据影响力似乎更大,即中国社科院去年发布的“2011年14个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如果没有财政补贴,会影响养老金发放”。

究竟信哪个?

对此,人社部的负责人曾解释,事情并不复杂。目前养老保险没有全国统筹,13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缺口不假,但还有18个省份有盈余。前者缺口达700多亿元,乍看惊人,但盈余省份中,广东一省累计结余就超过3000亿元。从全国看,养老金结余稳步增加是客观事实,经过了严格的审计。

“对‘缺口’的概念界定,不同的研究成果中是不同的。是指当期缺口还是长远缺口?显性缺口还是隐性缺口?全国缺口还是局部缺口?采用不同的口径,算出来的结果天差地别。养老保险的确要未雨绸缪,但也不必把老百姓吓住。”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说。

随着老龄化进程,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过些年养老金收不抵支了怎么办?

人社部负责人表示,商业保险出现“收不抵支”就很难运行下去,社会保险则不同,不是以收定支,而是和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国有资产紧密相联。

2011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五条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

人社部对此条法律解读为: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建立并强制缴费的制度,应当由国家信用来担保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社会保险基金一旦发生支付不足,出现支付缺口时,政府应当予以财政补贴,承担兜底责任。

在延迟退休问题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多次表示“正在研究”,但未把这项研究与养老金收支平衡直接挂钩。

“想通过延迟退休来解决养老金支付难题,这样的看法是本末倒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延迟退休的必然性应当是基于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受教育年限增长和老年负担代际公平的需要,而不是养老金有支付压力。“如果人均预期寿命与受教育年限不延长,劳动力持续供大于求,即使养老金入不敷出,也不应延迟退休年龄;反之,即使是养老金有结余也应当延迟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会不会影响就业?

——延迟退休会对就业产生一定挤出效应,对低收入者、大龄劳动者的冲击更大

延迟退休年龄,另一个热门理由是,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到了调整退休年龄、增加工作年限的时候。

但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理由也集中在此领域。“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大学生找份工作这么难,再延退,还让不让人活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人不退,年轻人彻底找不到好工作了。”网络上、现实中,都有不少类似反对声。

调整退休年龄和就业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据介绍,劳动力相对不足是许多国家调整退休年龄的主要原因。中国是否也到了这个阶段?

2011年,我国出现劳动年龄人口的首次下降。不过,单独年份的微小下降未必改变一段时期的劳动力总量高位。

人社部2012年的一份报告认为,在2035年前,我国会一直处于劳动力丰富、抚养负担低、储蓄率高的人口红利期。

“十二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给将达到峰值,超过9亿人,并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这一高位。我国仍是全球第一劳动力大国,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时期。这将给就业带来长期压力。

“十二五”时期,我国每年新增需就业的城镇劳动力在2500万人左右,在宏观经济保持预期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城镇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在1200万个左右,岗位缺口每年预计都超过1000万个,不存在“劳动力不够用”的问题。

现实中,提前退休普遍存在。2009年,人社部公布的实际退休年龄是53岁左右。有专家指出,在实际退休年龄不足55岁的情况下,尚且存在劳动力过剩,更没必要把法定退休年龄再向后调整。

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持续的“招工难”,这也是赞成延迟退休者常常提到的理由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分析,现在所说的招工难是结构性缺工,有人没活儿干,有活儿没人干。许多喊招工难的企业及其所在地区,设置了不合理甚至是歧视性的障碍,比如工资压得过低、工作时间过长等。

如果延迟退休,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就业? 有专家认为,现在许多退休的老年人仍在就业,调整退休年龄后只是让这种隐性就业显性化,不会对就业产生冲击。还有专家提出,增加老年人就业时间可能创造新的岗位,比如老年人不能帮忙照顾第三代,会制造大量针对0—3岁婴幼儿的社会服务性岗位。

郑功成教授谈到,在劳动力需求不变的前提下,延迟法定的退休年龄,会对就业产生一定冲击。不过,老年人与青年人的工作岗位之间不是一对一的替代关系,实际的挤出效应需要综合测算。

唐钧则特别强调了对低收入者、大龄劳动者的就业冲击。在劳动力市场上,这部分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更弱。如果延迟退休年龄,就业的冲击将首先传导至这部分人,使其更难找到工作,而他们又不能退休领养老金,生活会非常艰难。

延迟退休,为何分歧大?

——一线工人多持反对意见,部分下岗工人等退休已等了十多年,差别退休则易引发“不公平”争议

研究机构频频出台报告建议延迟退休,称“形势紧迫”、“不可拖延”,但每一次反对的声音都很高。

8月份清华大学包括调整退休年龄在内的养老改革一揽子方案公开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5311人进行的调查中,94.5%的受访者明确反对延迟退休,仅3.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人民网在2012年“延迟领养老金年龄”的调查中,45万网友参与投票,93.3%的人反对。

据了解,调整退休年龄涉及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不同群体的意见很不一致。

临近退休年龄的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不论男女,多数认为可以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一位提出延迟退休报告的学者表示:“五六十岁正是经验丰富、能出成果的时候,这时候退休是人才的巨大浪费。”

专业技术人员,如医生、教师、科技工作者、工程师等,往往是“越老越吃香”,很多人觉得,这部分群体愿意延迟退休。但调查发现,不少专业技术人员更想“按点儿”退休,再到其他机构兼职或由原单位返聘,这样能拿双份收入,既有养老金又有工资。“父亲退休了,却是收入最高的时候。”在北京某网站工作的宋涛说,他父亲今年61岁,做地质勘探近40年,退休后受聘于一家民营企业,每月有退休金4000多元和8000多元薪水。

一线员工则多数认同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有的人甚至希望早点退休,以获取稳定的养老金收入。近几年国家稳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对那些在职时工资不高的员工,早退休,意味着月收入有可能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大量下岗职工对延迟退休表示激烈反对。

辽宁鞍山的韩先生1999年下岗,时年45岁。下岗后,他基本上靠打零工挣钱,日常生活由当教师的妻子支撑,他挣的钱主要用来给自己续缴社保费。“这几年,我就盼着哪天能退休了,我就有稳定的收入了。我明年10月份到60岁,千万别在这期间延迟退休年龄。”对于这部分下岗职工,等退休已苦等十几年,现在提延迟退休,遭到反对是必然。

既然有人想早退,有人想晚退,那么尊重个人意愿,想延就延,弹性退休、差别退休行不行?

有若干方案提出此建议,同样招来反对声一片。有专家指出,这种“差别化”退休在操作层面难以保证公平。延退,由谁说了算?自己想延退,单位未必想留。单位领导认为自己延退理所当然,员工未必这样想。这在有编制限制的机关事业单位更复杂。

“差别化”还容易与养老“双轨制”联系起来。机关事业单位延或不延,都会成为难题。延退,企业员工可能指责“机关工作轻松,不用每月缴纳养老保险,现在又能轻松地多干几年”;不延,可能被批评“养老金高出一大截,当然想早退早受益了”。

延迟退休是否箭在弦上?

——对退休政策“研究”不代表会立即调整,人社部未要求研究机构限期出具调整方案

“我爸爸后年满60岁,这两年不会调整退休年龄吧?”“女干部55岁就退太不公平了。我今年54岁,身体很好,不知道能不能赶得上延迟退休?”近期,不少人致电主管部门、研究机构以及媒体询问。

调整退休年龄,会像一些机构建议的那样很快实施吗?

记者致电人社部有关负责同志,得到的回复是,仍在进行相关研究,研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早在2005年,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曾开展过此类研究。有关专家的意见和社会各界的反映,人社部将高度关注,稳慎地对这项政策是否调整进行研究。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人社部要求多家研究机构限期出具调整退休年龄方案”,人社部相关司局予以否认,称不会像部分研究机构所建议的那样‘十二五’期间退休年龄延长两岁”或“明年起调整退休年龄”。

从全世界看,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特别是女工人的退休年龄相对较早,这是否意味着延退虽不会立即实施,但随着预期寿命提高,将是大势所趋?

储福灵表示,目前的退休年龄是1951年确定的,而现在我国预期寿命已达74岁多,超过上世纪50年代20多岁,还沿用原来的退休年龄政策,不太妥当。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人口结构转变,对退休年龄择机调整是必然的。

人社部也曾明确回应,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但要根据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状况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要求来综合平衡,确定什么时候实施这样的政策。

什么时候会是合适的时机?调整可能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唐钧认为,近期不是调整退休年龄的合适节点,须优先考虑就业,特别是中下层群体的就业问题。他同时强调,对影响这么大的政策,社会各界应充分讨论,让各种赞同的、反对的意见都充分表达,充分考虑不同群体间的公平公正,在逐步达成共识后再实施。

储福灵说,调整退休年龄应当是渐进的过程,不太可能一步到位调整到63岁或65岁,而是小步推进,比如从某年起,每年向后调1个月,并且有一个时间表,告诉劳动者,现在40岁的人可能会在60岁零1个月退休,39岁的人可能在60岁零2个月退休等等,经过一个过渡期到达某个稳定的年龄。“预期明确了,应该不会有那么多反对声。

15、20年后,劳动力供求状况、人均寿命、大家的心态都会有很大变化。”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的意见是,目前先规范退休制度,并对一些地方进行的探索来总结有益的经验。至于普遍提高退休年龄,其实施一定会是柔性的、渐进性的,考虑公众的心理适应程度和整个社会的平稳运行。

延伸阅读

我国退休年龄是怎么定的?

中国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源于1951年政务院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其中对正常退休的规定是:男工人与男职员年满60岁,一般工龄满25年,本企业工龄满5年;女工人和女职员年满50岁,一般工龄满20年,本企业工龄满5年。

195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将国家机关中女性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从1951年规定的50岁提高至55岁,并增加了伤残提前退休的规定。

197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退休条件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在之后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中,尽管制度模式多次调整,但没有再对退休年龄做进一步修改。

四问延迟退休 篇2

近几年, 关于延迟退休的争论在学者、政府、普通民众中, 基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均有着不同的看法。“到底该不该延迟退休”、“何时开始延迟退休”、“怎样延迟退休”, 围绕着这些问题争论不休。延迟退休即是指推迟退休年龄或者说在原来的退休年龄的基础上提高退休年龄, 它是基于人口老龄化下人口结构变化下未来劳动力不足所做出的政策调整。2000年发布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时, 我国的60岁及以上人口就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0.46%, 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6.96%。也就是说从人口结构来看, 在2000年, 我国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势必会带来劳动力的不足,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 老龄化意味着人口老年负担系数不断提高, 也同时意味着劳动投入的减少。

二、日美两国的延迟退休制度比较

(一) 延迟退休年龄的比较

政策的过渡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日美两国在延迟退休年龄上, 采取的都是渐进式的方式, 逐步或是分阶段地提高退休年龄。这种温和的制度的变迁不至于引起大的社会动乱。虽然日美两国都采取了渐进式的方式, 但两国在退休年龄的设计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表一是日本国民年金延迟退休年龄的日程表。为了缓解人口老年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推迟养老金的支付时间, 具体方法为:将养老金的领取时间逐渐推迟到65岁, 每3年提高1岁, 男性从2013年开始到2025年结束, 女性从2018年开始到2030年结束。 (1)

数据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部门网站, http://www.mhlw.go.jp

而美国与日本相比较, 是通过区分不同出生日期的人, 分出生年龄段地把退休年龄从原来的65岁提高到67岁。如表二, 1937年以前出生的人, 都是65岁退休, 1938年到1954年出生的人按66岁的退休年龄, 1955年及以后年份出生的人按照67岁的年龄退休。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 日本是按照同年度退休人员而设计的延迟退休年龄, 而美国是根据不同的出生时间设计的退休年龄。两者都是以一种渐进式的方式设计的退休年龄, 也为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了时间上的过渡期。日本那种同年度退休人员的设计方式, 统一地在其根据其退休年龄的基础上延迟退休, 不用考虑到怎样科学地划分世代;美国根据出生日期的退休方式, 能够保证大家都能在工作差不多的时间后, 享受养老生活, 充分考虑了人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生理机能。

(二) 延迟退休激励机制比较

美国对延迟退休的激励办法是针对美国延迟退休的制度所设计的, 根据出生时间的不同而规定不同的延迟退休年龄。并针对年龄的不同, 设定不同的延迟退休的补助。此外, 雇员最多可以提前到62岁退休, 但每提前一个月退休, 养老金减发0.56%, 年满65岁后养老金增发0.25%, 但是年满70岁以后退休者, 养老金不再增加。具体规定是:出生年份为1937年及以前的, 延迟退休补助年增长率为5.50%;出生年份为1935-1936年的, 延迟退休补助年增长率为6.00%;以此类推1943年以后, 延迟退休补助年增长率为8.00%。

日本也对推迟领取后生养老金给予奖励, 根据日本政府的规定:年满65岁, 在缴纳25年的保险费的情况下方可领取养老金;年龄在60到64岁之间也可申请领取养老金, 但所领取养老金按规定减额发放;66岁及以的养老金延迟领取者, 可以按规定领取包括增加年金在内的养老金。而日本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具体奖励是:申请65岁后再领退休金的, 推迟的奖励是按照“推迟领取月数×0.7%”的比例来进行奖励的, 最大为42%。除此以外, 2000年4月, 日本政府实施了老年人看护保险制度, 把40岁以上的公民作为保险对象, 对投保人进行医疗保健、心理护理、日常护理与帮助、健康推进、疾病预防、医疗看护、环境保健等服务。

美国和日本都对延迟退休给予了正刺激, 采取的是弹性、灵活的方式, 在规定上下限的前提下, 让民众根据的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这样既达到了延迟退休的目的, 也尊重了民众的选择。但两国之间有些许的不同, 日本发展了养老制度, 不仅对老年人给予养老金方面的保障, 通过提供养老服务补充了其退休政策。我国在进行延迟退休制度改革的时候, 完全可以考虑这种灵活的方式制定养老保险的领取年龄, 使得领取年龄的规定既符合当前国情又尊重劳动者的选择。

三、日美延迟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一) “早作打算”、“小步慢跑”、有区别地提高退休年龄

据联合国预测, 1990到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 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 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 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 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 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我国老年人口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从这方面考虑, 早点进行延迟退休是可以赢得更多充裕的政策过渡时间。同时, 在延迟退休年龄的设计上应有区别地进行。首先, 男女分阶段进行。日本从2006年开始, 到2030年花费27年的时间将男女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我国现行的男女退休年龄存在差距的, 不能一下把女性的退休年龄提高到与男性一样;其次, 分世代进行, 美国1935年及以前的都是按照原定的65岁退休, 1955年及以后出生的世代是延迟退休年龄到67岁;最后, 分工种退休, 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 我国男职工、女干部与女工人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为60岁、55岁、50岁, 因此在进行提高退休年龄的时候, 也应该继续考虑工种的不同。

(二) 明确规定退休年龄的上下限

1971年, 日本颁布了《高年龄者等雇佣安定法》, 这部法律强制性地要求企业在提高退休年龄、导入继续雇佣制度、废除退休限定等三种措施中进行三选一。日本用法律形式强制性规定企业这样做并不是无中生有。据不完全统计, 1998年全国23个省新增企业退休人员13319万人, 而违反国家规定提前退休的为2715万人, 占总人数的18.19%。其中, 以病退为由提前退休的有1619万人, 占违规提前退休的66.17%;以特殊工种为由的211万人, 占违规总数的11.59%。 (2) 从个人来说,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个人有动机通过各种手段让自己“提前退休”;从企业的角度来讲, 继续让老年人工作不能给企业的经营带来益处, 因此企业也会用各种理由阻碍延迟退休;另外在国家机关单位, 为了避免有的职位上的人不愿意离开职位, 也理应规定退休年龄的上限。

(三) 设计延迟退休的激励机制

汪泽英, 曾湘泉在《中国社会养老保险收益激励与企业职工退休年龄分析》一文中, 计算了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 延迟退休带来的财富增量, 其研究结果表明:现行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激励职工按法定年龄退休, 而不是推迟退休年龄, 在条件允许时职工更倾向于提前退休。 (3) 激励因素对老年劳动力的退休决策有着直接的影响, 日本采取增加养老金领取额的办法, 而美国则是对延迟退休进行补助, 两国都对延迟退休以及延迟领取养老金给予正激励。如若我国能在延迟退休制度中, 设计一个可行的激励机制, 就会有助提高延迟退休改革的实施成效。

四、结语

考虑到美国比日本接收了更多的移民劳动力, 即便是在人口老龄化的前提下, 移民劳动力这一新鲜血液也缓解了美国因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而日本由于国家政策、出生率低下等因素影响下, 延迟退休就显得刻不容缓。因此, 在设计延迟退休年龄的时候, 应多方面考虑, 而不应片面地追求延迟退休这一政策结果而忽略了本国的实际情况。就我国而言, 我国的劳动力是比较充足的, 尽管在未来劳动力也会下降,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 劳动力的质量要求会超过对其的数量上的要求, 究竟我国是否真的需要相同的延迟退休, 是否要把退休年龄提高到与日美一样的高度, 单从劳动力需求的角度来说, 需要再进行考量, 而即便是要延迟退休, 也要采取合理的设计, 不能一味跟从其他国家, 而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时间, 设计合理的退休政策, 通过弹性的制度设计, 充分保障老年人退休生活权益。

参考文献

[1]殷俊, 陈天红.美国延迟退休激励机制分析—兼论对中国延迟退休年龄改革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 2014, 7 (4) .

[2]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 2010 (2) .

[3]汪泽英, 曾湘泉.中国社会养老保险收益激励与企业职工退休年龄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 (6) .

[4]日本养老制度保险制度考察报告[EB/OL].中国劳动保障科研网http://www.calss.net.cn.

[5]武锐, 王薇.人口老龄化视阈下的日本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 2010.12.

[6]马凯旋, 候风云.美国养老保险制度演进及其启示[J].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3) .

[7]陈永怀, 张友鹏.关于中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思考[Z].2014.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 (ICASS2014) .

“延迟退休”为养老? 篇3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不容忽视!有人认为,鉴于我国人口寿命延长的实际情况和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应当延迟退休年龄。于是,国家将出台新规“延迟退休”的说法不胫而走。

“延迟退休”的背后

对近期被大家所热论的国家即将出台“延迟退休”这一说法的背景原因,有人认为是养老基金压力太大;有人认为是老人不老、到现有退休年龄的人群整体健康状况良好,且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又有年轻人不可比拟的经验,延迟退休对生产力是一种促进……可谓是众说纷纭。因国家并未正式公布,我们尚不可得知权威根由。但我认为,对任何一项政策提出的缘由,从利益相关者的得失来分析应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因此,我们分析一下“延迟退休”后产生的利益变化情况。

我国养老问题的现状

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有约1.69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2015年中国劳动人口将开始下降,老龄人口加速上升,到203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14.6%。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三成,达31%。

老龄化趋势对养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国养老主要依靠家庭自行养老、养老保险基金、商业保险三类。在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下,未来将出现1个家庭供养4个老人的情况,家庭养老的压力可想而知;受意识和经济压力的影响,商业保险目前的覆盖人群非常少,且以经济条件宽裕的人群为主,对养老要求高的家庭反而很少参与;养老保险基金是目前和未来养老的最主要途径。目前已经实现了对大多数企业职工的覆盖,但总体来看覆盖率并不高,特别是在非国有企业和占人口总数70%的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很低。在农村,新农保推进试点周期过长,难以全面覆盖,一些农村地区80岁以上老人生活相当困难。破解目前的困局已迫在眉睫。

国外养老机制的借鉴

目前,全球有170多个国家已建立并运行养老保险制度。世界各国男性平均退休年龄约为60岁,女性约为58岁,发展中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低于发达国家。

养老金的来源主要是专项税收收入:在职德国人每月都要将工资10%上缴国家,同时雇主也要为雇员支付工资10%的退休金基金;在西班牙,到65岁要向国家社会保障委员会缴纳退休基金才有权领取退休金,基金必须缴纳15年以上。其中缴纳基金35年以上,可领取全额退休金;在美国,雇主和雇员各拿出工资收入6.2%的税收,形成专用“社安金”。其中85%用于支付养老金,15%则用来支付残疾金、遗属遗孤抚恤金等其他社会保障基金;在法国,基本养老金由雇主缴8.2%,雇员缴6.55%;在瑞典,将养老金分成两块,一部分是基本养老金收入,另一部分是“养老附加金”,这是瑞典特有的。“养老附加金”据退休前的收入状况和纳税情况而定,工龄越长,工资越高,“养老附加金”积累就越多。

同样,近些年因受老龄化问题的影响,很多国家通过弹性退休、延迟退休等方式来缓解养老基金的压力:从1937年开始美国共12次小幅推迟退休时间,总共推迟了两年;英国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但为了弥补270亿英镑的巨额养老金账户亏空,英国政府2002年12月17日出台举措,鼓励“老人们”延缓退休时间。

在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也纷纷对养老机制进行了调整以求缓解财政压力:经济一度濒于崩溃的希腊,于今年2月提出,将在未来五年把平均退休年龄由61岁提升至63岁;今年意大利政府也宣布,女性公务员退休年龄将向男性公务员看齐,从61岁提高至65岁;欧盟也计划在几十年内把成员国的退休年龄提至70岁,以求解决福利支出多于收入的风险。

可见,在养老基金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延迟退休已成为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了。当然,老龄化也许是造成养老基金压力大的最主要原因,但也许并非是。

作者简介

延迟退休[范文] 篇4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适时推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这个理论问题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养老等问题,牵涉层面多,涉及人群复杂,引起了学术界和民间的广泛关注。

在讨论中,对于政策的态度旗帜鲜明地分为了“挺延派”和“反延派”,舆论争论的焦点在于由于退休政策的改变,对国家和个人的利益格局的影响。

民众方面,超过93%的人反对延长退休时间,他们多为在社会基层和一线工作的人士,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不高。由于退休前后的收入差距不大,早点退休一方面可以减少身体方面的负担,另外一方面能够帮助子女照顾后代,以减轻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仅有不到7%的人支持此政策,他们多为国企事业单位干部、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他们认为延长退休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经验和人脉,同时尽量创造更多的收入。

专家学者方面则多数支持该政策。多数人认为由于我国人均寿命延长,现有的退休时间不尽合理,延迟退休可以减轻国家的社会保障负担,弥补庞大的养老金缺口,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必要选择;而且,延迟退休有助于于技术型人才发挥余热,更好地位社会创造价值。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延迟退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不利于青年人的职业发展;某些利益集团也可能借此谋取更大的私利,不利于社会公平。

我认为,延迟退休政策意义重大,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首先,退休政策涉及到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全面考虑就业、老龄化、劳动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现状,决不能顾此失彼。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相应的社会问题,加剧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次,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应该本着公平、均等和普惠的原则,让每个公民都沐浴在社会保障的阳光之下,这是理性政府的必然追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第三,在推行延迟退休的政策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弹性”和“自愿”,最大限度地给予公民选择的权力;最后,现有的“双轨制”退休金体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国情,所以推进有关保障制度的改革,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我国国情复杂,人口众多,在探索新的退休制度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照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必须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哪怕时间长一些,曲折一些,也要把每一度都踩稳,扎扎实实地推进改革。

近年来,我国在政策制定方面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了不同利益群体面临的不同环境,虽然一些细节方面还有待商榷,但是不搞“一刀切”的总体思路仍然值得称赞。具体到有关延迟退休的问题,我认为在细节方面还是应该多加考虑基层、乡村以及收入偏低的人群利益,毕竟他们对政策的变化相对敏感,也是政府历来关注的焦点。另外,应该适当关注退休政策和退休保障体系的配套与适应。现行的退休政策使得养老金支付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如果说延迟退休只是缓解压力的权宜之计,那么根本上还是应该优化现行的“双轨制”支付体系,用更加公平的支付办法来保障不同阶层、不同岗位的人民的生活。

教师延迟退休方案 篇5

不宜“一刀切”

在沈增宏看来,教师延迟退休不宜“一刀切”,应该区别对待,尊重个人意愿。对于生理条件、心理条件允许,还可以在教学一线教学的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延迟退休;对于那些条件不允许,到退休年龄就想离开学校的教师,可以直接按原法定年龄退休。

“有教师虽然到了退休年龄,但愿意继续工作,也可以延迟退休。不过,他们不再适合承担一线教学任务了,可以安排让他们做一些培训、辅导工作,或关心下一代工作等,为教育事业发挥余热。”沈增宏表示,对于延迟退休的教师,都可以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温和延迟退休 篇6

他说,“不是说一下子延长,是每年增加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所以从现在开始很是时候,不是说一下子从60岁延长到65岁,那不行,这个社会就乱了。而是说从今年开始,退休的就是60岁加1个月,后年就是60岁加2个月,这样温和地延长。”

关于温和延迟退休谈谈对延迟退休的看法延迟退休问题及对策2016年执行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年龄的优缺点是否赞成延迟退休2016年延迟退休年龄最新规定如何看待延迟退休政策延迟退休的案例分析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一览表关于延迟退休方案

女性延迟退休意愿对比研究 篇7

所谓退休,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机关工作人员达到一定年龄时,退出原来的生产和工作岗位,并按规定领取一定退休金的行为。延迟退休,即将退休年龄延后,并延后领取退休金的时间。延迟退休意愿,即愿意延迟退休的愿意程度。广大高级知识女性是实现中国梦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探索和研究她们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未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以及劳动力人口比重的逐步下降,延迟退休年龄将是大势所趋。

1、我国女性延迟退休年龄必要性

一方面,男女人口平均寿命差距较大。2010年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男性达到72.38岁,女性达到77.37岁,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明显高于男性,高出4.99岁,然而现行退休制度中,女性工人,非管理岗位的女性50岁退休,比男性少工作l0个年头。

另一方面,女性受教育年限的不断提高。文化水平越高,其接受教育的年限越长,也就是说,其工作的实际年限就会缩短。这就意味着,投入的长时间的大量人力资本却换来了较短时间的回报。上升到社会层面,这无疑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发展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延迟退休年龄是缓解这一困境的重要手段。延迟退休已成为不可你转的趋势。

2、研究意义

女性退休年龄最多延迟15年,女性是否能够接受这一改变,值得关注。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女性对延迟退休的意愿状况。

首先,退休养老是关系民生的大计,政策的实施与民生联系密切。随着社会发展,男女教育趋于平等,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高度,女性的贡献与作用不容忽视。所以,对于女性延迟退休意愿的研究可以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出提供参考与反馈。促进政策完善,从而提高人民对政策的满意度,利于实现人民幸福。

其次,利于延迟退休政策的顺利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涉及男女同龄退休问题,女性退休年龄调整较大,及时了解女性延迟退休意愿利于政策的不断完善和顺利实施。

二、调查分析

本次研究方法,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百分之百。

将男女退休意愿对比来看,男性中愿意延迟退休的占22.06%,女性中愿意延迟退休的占19.35%;表示对延迟退休感到无所谓的女性比例明显低于男性;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女性占67.74%,比男性高7.44个百分点,非常不愿意延迟退休的女性比例高出男性8.96个百分点。可见,女性对于延迟退休的意愿明显低于男性。

访谈中一位女性下岗多年,经济收入不好,生活一直很困难,希望能够通过养老金来改善生活现状,表示自己盼望能早日熬到头,但延迟退休则意味着要多熬些日子,所以,她非常不愿延迟退休。

三、研究结论

研究发现,同男性相比,女性的延迟退休意愿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女性延迟退休年龄与其原退休年龄增长最多有15年之久,女性需要心理缓冲时间。其次,女性意识不断觉醒,女性开始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希望能够有更多时间自主支配,享受生活。第三,一部分年轻女性即将进入就业浪潮,女性就业难度往往大于男性,作为一名毕业女大学生,她们更希望社会能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然而延迟退休年龄会相对减少岗位。第四,下岗女性工人群体往往文化水平较低,工作能力有限,再就业难度远大于男性,更加希望早日拿到养老金改善生活状况。第五,职场中,“女性玻璃天花板效应”依然存在,女性晋升几率远低于男性,延迟退休女性事业的进步空间依然小于男性,所以男性更愿意为了事业进一步上升而延迟退休。

四、政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所谓男女平等,就是在社会发展的各历史阶段中,两性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均衡,所获得的社会资源与机会均等。随着社会发展,如今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地位与影响相比以往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而且国际趋势是男女退休年龄一致的国家越来越多,给予男女在提前或者延迟退休方面的平等选择权是大势所趋。

1、差异化延迟退休。

针对不同领域群体制定针对性延迟退休指标和计划,充分考虑不同劳动群体的身体状况、家庭环境、劳动者个人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制定合理计划。不可所有劳动群体“一刀切”地处理。

2、增加劳动者假期,如鼓励周末小短假。

让劳动者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休闲娱乐,提高劳动者工作期间的生活质量。将享受生活放到日常,而不是全部堆到退休后。

3、维护并尊重女性在工作中的平等权益,克服女性在职场中的“玻璃天花板”效应。为女性提供平等的、公正的发展平台。

4、必须尽快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而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有效实现有赖于合理的劳动力质量结构。若推行高级知识女性延迟退休政策,就能较好缓解高层次人才比例较低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现状,有利于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湛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第一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曹丽华.延迟高级知识女性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09:94.

[3]Barfield,Rand Morgan,J.Early retairment:The Decision and the Experience,Survey Reseach Center,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en,1969.

[4]Alan.L.Custman and Thomas.Steinmeier.“The Social Security Early Entitlement Age In A Structural Model of Retirement and Wealth”[N].Working Paper,2002,29.

[5]朱稜.论法定退休年龄的界定与调整[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6]魏征宇.城镇居民延长退休年龄意愿与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基于浙江省5座城市的调研[J].现代经济信息,2009(22):269-271.

理性看待延迟退休 篇8

2015年10月,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具体介绍了相关政策的实施时间表,渐进式延迟退休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包括:考虑工资、养老金、医疗保障等因素后,如何选择退休年龄对自己和家庭生活最有利,每个人有没有选择余地?如果延迟退休,会不会对年轻人的就业产生挤压和竞争?

笔者认为,社会上存在对“延迟退休”的两大误解:一是混淆了退休年龄和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概念,担心出现由于个人和家庭无法选择而造成的“爷爷上班,孙子失业”、“身体不好无法提前休息”等不合理情况;二是认为退休年龄调整很快到来,对于未来几年将进入原定退休时点的人影响过大,很多接近退休年龄的人甚至担心,自己即将到来的退休和生活要受到影响。对于第一个误解,需要从概念和认识上加以说明,第二个误解则需要有一些建议和配套政策。

总之,对待延迟退休这个话题,从政府、社会到公众,都需要理性和客观,也需要结合每一个家庭和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抉择。

政府是理性的,则会保证决策和执行不会受到非理性声音的干扰,从而坚决有效而又合理地执行中央决定;公众是理性的,则会分析延迟退休对于自己和家庭的影响,有效应对,使自己生活不致过于受到老龄化社会影响。

延迟退休改变了什么?

对于个体来说,实际上是存在两个年龄,一是国家规定的可以领取全额养老金待遇的“养老金年龄”(Pension Age),另一个是真正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再工作的“实际退休年龄”(Retirement Age)。

很多情况下,人们说起退休年龄是不加以区分的,这就使得人们担心一些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会发生。

“养老金年龄”是一种社会政策,是国家为了防止老年人工作能力下降后陷入贫困而进行的一种转移支付,当国家的政治、经济甚至财政赤字等发生变化时,可以考虑的政策调整,包括提高缴费、调整待遇甚至增加缴费年限或领取年龄等;而“实际退休年龄”是每个人和家庭针对自身财务状况、生活情况等作出的自我选择,也就是不再工作而享受退休后的生活,这完全是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和潜在雇主进行的双向选择,国家除了相关调控政策外,并不能直接干预。

上述两者并不是一个概念,国家政策制定是有选择范围的,而个人选择也完全是个人权利。也就是说,存在领取国家养老金同时工作的情况,也存在虽然停止工作但没有达到“养老金年龄”的情况。之所以人们经常混淆了二者的差异,还在于很多人计划经济的思维与认识。

在计划经济时代,就业、收入和福利都是国家统一调度和安排,停止工作的同时也就由国家发放养老金等福利待遇。可以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实际退休年龄”和“领取养老金年龄”合二为一,并不需要区分。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是否停止工作是个人选择,能否提供足够工作岗位由企业决定,双方双向选择,而国家除去促进就业和维护劳动力市场的金融、产业、行业、税收政策外,并不直接干预。相反,养老金政策则随着近年来对和谐社会、民生保障的重视,逐渐社会化、法治化和规范化,缴费年限和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年龄都是国家不断出台政策的结果。

当然,中国现在依然有大量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停止正式工作和领取全额养老金依然同步,但是也不妨碍这一部分老人在退休后继续工作,虽然这一部分就业是非正式就业,但是也不能视为完全停止工作。

对比世界经合组织(OECD)国家,由于近年来深受金融危机和欧元区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和恢复缓慢,财政支出捉襟见肘,在养老金等社会支出方面更是面临巨大压力。因此,为应对老龄化压力,一些OCED国家提高了“养老金年龄”,如捷克把男性“养老金年龄”由2010年的62.2岁,提高到2011年的62.3岁,女性“养老金年龄”由2010年的59.3岁提高到2011年的61岁;美国把男性和女性的“养老金年龄”均由2010年的65.8岁提高到2011年的66岁;英国把女性“养老金年龄”由2010年的60岁提高到2011年的60.5岁。

这些做法使得OECD国家男性平均退休年龄由2010年的64.38岁提高到2011年的64.42岁,女性由63岁提高到63.1岁。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OECD国家“养老金年龄”普遍比较高,且男性和女性差异很小(一般高于中国企业中男性退休年龄60岁,女性55岁)。同时,虽然都有提高“养老金年龄”的措施,但是提高的幅度短期内并不大。

各国“养老金年龄”存在差异,而“实际退休年龄”与“养老金年龄”更是有所不同。OECD国家34个成员平均来看,实际退休年龄大部分低于“养老金年龄”,但仍然有14个国家男性和10个国家女性的“实际平均退休年龄”高于“养老金年龄”,也就是领取养老金的老人继续工作的情况是普遍存在。如墨西哥、韩国、智利、日本等国,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退休年龄都远高于“养老金年龄”,韩国的差异更大,男性和女性60岁就达到“养老金年龄”,但是实际平均退休年龄男性达到71岁,女性为69岁,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领取养老金的老人还会继续工作。部分国家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如卢森堡尽管法定养老金年龄男女都是65岁,但男性平均的退休年龄是58岁,女性是58.6岁,这说明平均有七年左右的时间,相当大一部分老人不工作同时也无法领取养老金。

这种差异显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为文化和家庭因素。比如韩国和日本,一般被认为属于东方的儒家文明,注重孝道和家庭供养,但是两国的“实际退休年龄”却都显著高于“养老金年龄”,有相当大一部分老人需要在领取养老金同时去工作,这可能和传统家庭结构、老人生活压力加大或者适合老人就业的岗位较多等因素有关。再比如福利的因素,如果国家关于医疗、住房和失业其他相关福利很高,老人们也可以选择不工作;另外还有政治经济的因素,比如政府为缓解财政支出压力而提升“养老金年龄”,但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已经形成,很难及时更改等。

nlc202309020839

由此可见,中国所谓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主要关注的是渐进式提高领取国家基本养老金的年龄,并没有对人们进入和退出劳动力市场进行干预,只要把二者区分开来,一些担心和误会就会消散。

延迟退休不可怕

延迟退休不是一蹴而就,必然会和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按照渐进式的方案,延迟退休其实对近10年即将退休的人群不会产生较明显影响。未来将出现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时间表,上世纪 60年代出生的人口预计延迟几个月,80年代出生的人预计延长几岁左右,真正能明显影响人们生活的时点肯定会出现在20年后。

从国家层面讲,延迟退休年龄是国家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战略措施,并不仅仅是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单方调整。中国的人力资源对于经济发展是宝贵的,在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管理、高级技工等人力资源高附加值的领域和岗位,让积累几十年经验、身体好、有工作意愿的人过早离开工作岗位,确实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样,对于很多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和岗位,或者遇到家庭困难等特殊情况,有提前退休的意愿,也需要在政策设计上给予特殊考虑。

因此,延迟退休政策必须给出一定区间范围内的政策弹性,让每一个劳动者,每一个家庭,根据自身情况和家庭生活安排自主、合理而又信息充分的情况下做出合理选择。

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人均预期寿命逐渐增加,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越来越多,面对“70后、80后和90后”人群, “50后和60后”人群在先行进入老龄社会的OECD国家里被称为“年轻的老人”。不少国家通过增加他们的就业,来解决就业人口减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负担重、企业和劳动人口税负较重、老龄人口购买力下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老龄化社会需要未雨绸缪,政府和社会须做好准备,避免因未备先老而发生社会问题。其中,帮助和引导年轻老人“50后和60后”人群渡过难关显得尤为关键。中国“50后和60后”人群的一部分人因历史原因,受教育程度低,持续就业能力不足,应当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提高持续就业的能力。

所以,需要放缓延退步伐,制定促进就业和困难救助方案,多方化解问题;另外需要几个方面的促进措施,一是降低用工成本,以鼓励企业留用老职工,如免缴生育保险费、残疾人税、卫生费等;二是规范灵活就业,实行弹性税费制,增加适合老职工健康状况的非全时工作岗位;三是打造服务产业链条,便于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根据自己的特长就近实现就业;四是建立相关职业系列,开展职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取得资质,扶持他们创业;五是大力开展社会化老年服务产业,一方面让老年人护理等相关服务有充分的平台,同时也能帮助很大一部分劳动力投身老年服务这一光荣而又拥有广阔需求的产业。

只要措施得当,实行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政策之后,依然可以对老年人就业、年轻人就业创造较好的空间与平台。形成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老有所养,年轻人劳有所得,代际间互相和谐的良性互动。

作者为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上一篇:甘肃省残疾人就业办法下一篇: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