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共11篇)
unit6 单元总结
1.He has shorter hair than Sam.他的头发比萨姆的短。
than比……(用于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之后)
2.He‟s calmer than Sam.他比萨姆更冷静。
1)calmadj.镇静的,沉着的。2)n.平静3)v.(使某人)镇静,安静。
【辨析】: calmstillquiet 与silent
calm:意为:镇静的,平静的,指不受干扰时的宁静,平静,如海洋的平静;用于人时,指沉着,镇定,安定。When we face danger, we should keep calm.still:意为不动的,静止的,寂静的,仅仅指物理上的安静状态。
The baby kept still when she was taking photos.quiet:意为安静的 静止的,指寂静的状态,没有吵闹或指人的,文静,也可指
活动的信息。
Be quiet,everyone.The teacher is coming.silent:意为沉默的,无言的,主要用于人,指不发出声音或不说话,强调无声的状态。
We shouldn‟t keep silent when the teather asks us some questions.3.wildadj.轻率的,鲁莽的。
相关词组:be wild with joy 欣喜若狂/be wild to do sth.渴望做某事 /be wild about sb./sth.4.smartadj.聪明的,伶俐的在句中作表语。
【辨析】:clever/smart
clever:多指 聪明伶俐的,侧重于才思敏捷的也可以用于指主意,办法之妙。smart:侧重指 领悟力强的,含精明,不会被人蒙骗之意。
5.Here are photos of me and my twin sisiter Liu Ying.这是我和我的双胞胎姐姐刘英的照片。
1)photos 以o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有生命的+es/无生命的+s例:potatoes,tomatoes,zoos,radios
2)表示“某人的照片” 用„s和of的区别。
This Liu Ying‟s photo.这是刘英的照片。(指照片是属于刘英的,但照片的人不一定是刘英本人)
This is a photo of Liu Ying‟s.这是刘英的一张照片。(表示的是照片是刘英所拥有的照片中的一张。
This is a photo of Liu Ying.这是一张刘英的照片。(表示的是照片上的人是刘英,而照片属于谁不知道)。
3)take photos 照相,拍照。
6.As you can see,in some ways we look the same,and in some ways we look different。正如你所看见的,在一些方面我们看起来一样,而在一些方面我们看上去不同。
1)as:在这里是连词:表示“像……一样,正如……”引导状语从句。
注意:as在不同的语境中,有许多不同的含义。(阅读理解出现频率较高) prep.作为;以……为职业。He finds a job as an editor. adv.像……一样;如同。I can run quickly.My sister can run as quickly.德学一百
conj.和……一样;像:It isn‟t so easy as you think.这不像你想的那么容易。当……时候:As I was coming here.I met your brother.按照:Do as you are told.因为,由于:As it was raining,I stayed at home.关于as的词组: as soon as possible尽快地/ as if 好像/ such as 比如/ as for 关于。至于
/the same…as 和……一样
2)in some ways在一些方面
关于way的词组:by the way顺便说一下/lose one‟s way 迷路/on one‟s way to…在某人去……的路上/in the way 挡路/in a way在某种程度上/go the wrong way 走错路
3)look the same 看上去一样。look different 看上去不同look like…看起来像
7.We both have black eyes and black hair,although my hair is shorter than hers..尽管我的头发比她的短,但我们都是黑眼睛,黑头发。
1)bothadj./pron./adv.两个都……
用在be 动词后,行为动词前。You are both too young./They both speak
English. Both of …..+名词复数(复数谓语)
both…and…两者都……反义词组:neither…nor…两者都不……
注意:botheitherneither 与 none的辨析是 中考热门考点
2)although 和but 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里
3)hers:名词性物主代词用法。(中考考点)
8.However,we both enjoy going to parties.不过,我们两个都喜欢参加聚会。
1)enjoy doing sth.喜欢做某事
2)enjoy oneself=have fun=have a good time过得愉快,玩得开心
9.Liu Li has more than one sister.刘丽不止有一个姐姐。
1)more than one+n.“ 不止一个……” 作主语时。谓语用单三
2)more than超过,多余。=over
10.Liu Li and Liu Ying have some things
11..Liu Ying is not as good at sports as her sister.刘英不如她的妹妹擅长体育。
1)not as…as… 不如……。和……不一样。
注意:中间省略号的部分要+形容词和副词的原级。as tall as
在not as…as… 结构中,第一个as可以换成so 即:not so…as…:不如
2)be good at : “ 擅长……,在……方面成绩好。”+动词ing :
= do well in在……方面做得好。
12..My friend is the same as me.我的朋友和我一样。
the same as… “和……一样”。反义词组:be different from…“ 与。。不同的”
13.No,I am a little taller than her.a little, much a lot a bit ,far,any,no等可以+比较级
德学一百
14.I think a good friend makes me laugh.我认为好朋友能使我开心。
牢记:make sb.do sth.使 某人做某事/make+宾语+形容词。
15..We asked some pepple what they think and tiis is what they said.我们询问了一些人在他们所想的,这是他们所说的。
1)what they think 是宾语从句 what所引导的从句表示“所……的”
2)what they said 是表语从句
16.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like me.我喜欢拥有像我一样的朋友。
1)who are like me 是定语从句。
2)第一个like:动词“ 喜欢”。第二个like:介词“像,跟。。一样”
17..most of…..:大多数
most of +单数名词+单数谓语/ most of+复数名词+复数谓语
18..It‟s not necessary to be the same.完全一样是没有必要的。
It‟s+adj.+to do sth.(It是形式主语,to do sth.是真正主语。
19..He always beats me in tennis.辨析beat/win相同点:都是动词,表示“赢”
不同:beat+人/win+比赛,竞赛,战争等名词。
20.think的否定前移。
21..be good with children 善待孩子们
相关词组:be good with sb.=be good to sb.善待某人。对某人好
be good for sb.对某人有好处/be good at 擅长
22..So do you think should get the job,Ruth or Rose?
本句中who作句子的主语,do you think是插入语。在有此类插入语的情况下,疑问代词,疑问副词位于句首,后面的句子要用陈述语序。
Who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outgoing in your class?
23..He can‟t stop talking.牢记:stop doing sth.停止正在做的事情
stop to do sth.停下来去做另外一件事
2)形容词的级别
形容词有三种级别,即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当讨论的对象是一个时应使用原级,当讨论的对象是两个时应使用比较级,当讨论的对象在三个或更多时应使用最高级。
在形容词原级后面加上er就成为比较级,在原级后加上est就成为最高级。一般的单音节形容词直接加er或est,词尾是不发音字母e的只加r或st,重读闭音节应双写词尾辅音字母再加er或est,如:
long—longer—longest,nice—nicer—nicest,big—bigger—biggest。以辅音字母加y为结尾的双音节形容词应将y改为i再加上er或est,如:early—earlier—earliest dirty—dirtier—dirtiest,busy—busier—busiest。多音节的形容词比较级应在前面加上more,最高级应在前面加上most,如:important—more important—most important,difficult—more difficult—most difficult。
有些特殊的形容词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如:
good/well—better—best,bad/badly—worse—worst,many/much—more—most,little—less—least,德学一百
far—farther/further—farthest/furthest。
形容词的比较级句型应使用连词than或or,如:
The weather in Shanghai is hotter than that in Beijing.上海的天气比北京的天气热.Which subject is more important, English or math?
英语和数学, 哪个学科更重要?
形容词的最高级前应加上定冠词the,句型中应给出比较范围,如:The Changjiang River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China.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The third truck carries the most books of all.第三辆卡车在所有的卡车中载书最多.两个人或物比较时,如果只说明两者相同或不同,则可使用as...as...句型,否定句为not as(so)...as...句型,这里形容词仍使用原级,如:
【1】be going to + 动词原形
be going to + 动词原形——表示将来的打算、计划或安排。常与表示将来的tomorrow, next year等时间状语或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连用。各种句式变换都借助be动词完成,be随主语有am, is, are的变换,going to后接动词原形。
1) 如果表示计划去某地,可直接用be going to+ 地点
We are going to Beijing for a holiday.
2) 表示位置移动的动词,如go,come,leave,fly等常用进行时表示将来。
The bus is coming.
My aunt is leaving for Beijing next week.
3) be going to与will的区别:
1对未来事情的预测用“will+ 动词原形”表达,will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变否定句要在will后面加not, 缩略式won’t, 变一般疑问句将will提至句首。
Will planes be large in the future?
Yes, they will. / No, they won’t.
2 will常表示说话人相信或希望要发生的事情,而be going to指某事肯定发生,常表示事情很快就要发生。
I believe Lucy will be a great doctor.
3表示意愿用will.
I’ll tell you the truth.
4表示计划、打算要做的事情用be going to, 而不用will, 从不严格的语法角度而言,be going to与will二者可以互换, 但注意:
*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结构为:
There is going to / will be + n... 将会有 ......
*come, go, leave, arrive等常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
He is leaving tomorrow.
* 在条件、时间状语从句中,一般是主将从现:
If it is fine tomorrow, I’m going/will go on a trip.
一、能力训练及解析:
( )1.There ____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match this afternoon.
A. are B. is C. have D. will
解析: 在there be句型中be与后面的 真正主语 保持一致,a basketball match是单数形式,谓语动词应该使用单数形式,答案:B。
( )2. —Are there going to be any young trees soon?
—Yes, ____.
A. there be B. there is C. there are D. there are going to
解析:问句为Are there…? 其肯定回答为Yes, there are. 答案:C。
( )3.There will be fewer factories,____ ?
A. won’t there B. will there C. isn’t there D. are there
解析:there will be的反意疑问句为won’t there, 但fewer含有否定意义,在反意疑问句中,前面否定,后面疑问部分用肯定形式,答案:B。
二、实战演练
( ) 1.There __________ a meeting tomorrow afternoon.
A. will be going to B. will going to be
C. is going to be D. will go to be
( )2.Charlie ________ here next month.
A. isn’t working B. doesn’t working
C. isn’t going to working D. won’t work
( )3. He ______ very busy this week, he ________ free next week.
A. will be; is B. is; is
C. will be; will be D. is; will be
( )4.There ________ a dolphin show in the zoo tomorrow evening.
A. was B. is going to have
C. will have D. is going to be
( )5. –________ you ________ free tomorrow?
– No. I ________ free the day after tomorrow.
A. Are; going to; will B. Are; going to be; will
C. Are; going to; will be D. Are; going to be; will be
( )6. Mother ________ me a nice present on my next birthday.
A. will gives B. will give
C. gives D. give
( )7. – Shall I buy a cup of tea for you?
–________. (不,不要。)
A. No, you won’t. B. No, you aren’t.
C. No, please don’t. D. No, please.
( )8. – Where is the morning paper?
– I ______ for you at once.
A. get B. am getting
C. to get D. will get
( )9. The day after tomorrow they ________ a volleyball match.
A. will watching B. watches
C. is watching D. are going to watch
( )10. There ________ a birthday party this Sunday.
A. shall be B. will be
C. shall going to be D. will going to be
【2】复合形容词的使用
1. 构成:数词 + 单数名词、数词 + 单数名词 + 形容词(每两词间用连字符 -)
2. 用法:常作定语,用于名词前 , 一般不单独使用。
如:an eight- year-old boy / a ten-metre-tall tree
3. 复合形容词后加复数,表示一类人或物,可独立作主语:Sixteen-year-olds 16 岁的人。
【能力训练】:
( )1.We will have a______ holiday after the exam.
A. two month B. two-month C. two-months
( )2.I think______ can choose their own life style.
A .nineteen-year-old B. nineteen-year-olds C. nineteen years old
( )3.There is a ____tree in the park.
A. four hundred years B. four-hundred-year-old
C. four-hundred-year old
( )4.Nie Haisheng had a ______flight in space.
A. five-days B. five-day C. five day’s
( )5.I’d like to spend ________holiday in the country.
A. a two-day B. two-day C. two day’s
【3】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用法:
1.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1)“If从句 + 祈使句”的句子。
例如:If you want to go, please let me know.
If the green light isn’t on, wait for a minute.
(2)“祈使句 +and(or)+ 陈述句”在意思上相当于一个带有条件状语从句的复合句。
注意:A.“祈使句 +and+ 陈述句”可以转化为if引导的肯定条件状语从句,且主语是第二人称。
B. “祈使句+or+陈述句”可以转化为if引导的否定条件状语从句,且主语是第二人称。
例如:Study hard and you will pass the exam. = If you study hard, you will pass the exam.
Hurry up, or you’ll be late. = If you don’t hurry up, you’ll be late.
(考题 (2010重庆中考 )Work hard,________ you may catch up withyour classmates soon.
A.orB. butC. andD. yet
思路解析:本句是“祈使句 +and”的句型,句意为“努力学习,你会很快赶上其他同学的”,and在句中表示承接关系,所以选C项。
2.if从句与主句具有以下特点:
1)当if表示未来的条件时,主句中用一般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即“主将从现”。
e.g. If you can’t come tomorrow, we can hold the party a little later.
明天你如果不能来,我们可迟一点举行宴会。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we’ll go to the Great Wall.
明天如果不下雨,我们就去长城。
2)表示如果某种条件存在,就有可能 / 不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e.g. If you don’t get up early, you will be late for school.
你如果不早点起床,上学就会迟到。
If I play games on it, it will go wrong.
如果我用它玩游戏,它就会坏掉。
3)if从句可放在主句前或主句后,从句置于主句前时,须用逗号与主句隔开,反之则不用逗号。
e.g. If it’s fine tomorrow, we can go out. 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能出去。
She will be happy if she joins the party. 如果她参加聚会她会很开心的。
I’ll ask the teacher for help if I don’t understand. 如果我不懂我会求助老师的。
【典题分析】:
1.(2010上海)We will have no water to drink ____we don’t protectthe earth.
A. until B. before C. though D. if
[ 答案 ]D.[ 解析 ]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表示“如果”。意思是如果我们不保护地球,我们将会没有水喝。
2.(2011重庆)We will plant trees tomorrow, and I don’t know ___Tomwill come and join us.
A. if B. which C. what D. where
[ 答案 ]A.[ 解析 ]if引导宾语从句,表示“是否,是不是”。意思是我们明天将会去植树,但是我不知道Tom会不会去。
—Do you know if _____finished the work?
—Not yet. If he , he____ will give me a call.
A. he’s, will finish B. he’ll, finishes
C. he’s , finishes D. he’ll , will finish
[ 答案 ]C.[ 解析 ] 问句的if引导宾语从句,表示“是否”,从句要用陈述语序,从答句Not yet. 中可以看出从句应该用现在完成时态,答句的if引导状语从句,要遵循主将从现的规律。
【(1-6单元)知识点能力提升】
Ⅰ . 单项选择:
( )1. You are sure to pass the exam ______ you study hard.
A. if B. though C. that D. since
( )2. I'll go to see the film with you ______I have time this evening.
A. whether B. so C. if D. when
( )3. ______ you study harder, you'll never pass the final exam.
A. If B. Until C. Unless D. Except
( )4.We’ll stay at home if it ______ this afternoon.
A.rain B.rains C.to rain D.raining
( )5.We will go to the Great Wall if it ______tomorrow.
A.won’t rain B.isn’t raining C.rained D.doesn’t rain
( )6.—I don’t know if he ______.
—He will come if it ______.
A.comes; won’t rain B.will come; doesn’t rain
C.comes; doesn't rain D.will come; won’t rain
( )7.Do you know what time ______.
A.the train leave B.does the train leave
C.will the train leave D.the train leaves
( )8.Do you think if______ an English film tomorrow night.
A.is there B.there is going to have
C.there is going to be D.will there be
( )9.Will you please tell me ______.
A.where Pudong Airport is
B.how far Pudong Airport was
C.how can we get to Pudong Airport
D.when was Pudong Airport built
( )10.—Do you know if he _______ to play basket ball with us?
—I think he will come if he ______ free tomorrow.
A. come; is B. comes; will be
C. will come; is D. will come; will be
Ⅱ . 请用正确的形式填空:
1. If I come, I ________ (see) you.
2. If it is fine, we ________ (go) for a walk.
3. If it rained, they _________ (stay) at home.
4. You will spoil it if you ________ (not be) careful.
5. We would be very much pleased if you ________ (come).
6. Will you help me if I________ (need) you.
7. They will get wet if it ________ (rain).
8. What a pity I haven’t got my car. If I had, I _________ ( take ) you to the airport.
9. We would answer if we ________ (can).
10. If you eat too much, you ________ (get) ill.
【参考答案】:
【1】be going to
一、能力训练及解析答案: 1.B 2.C 3.B
二、实战演练答案:
1. C 2. D 3. D 4.D 5. D 6. B 7. C 8. D 9. D 10. B
【2】复合形容词的使用答案:
【实战演练】:1. B 2. B 3. B 4.B 5. A
【(6-10单元)知识点能力提升参考答案】:
Ⅰ . 单项选择: 1-5 ACCBD 6-10 BDCAC
Ⅱ . 请用正确的形式填空:
1.will see, 2. will go 3. would stay 4. are not
5.came 6. need 7. rains 8. would take
[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教学活动建议
访问家庭和学校附近的老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博物馆、观看历史影视资料片,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
[典型例题]
例1在中国近代史上,踏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张謇
D.严复
解析:张謇是清末状元,他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创办一系列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参考答案:C
例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实业救国”得到发展,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黄金时代”。
参考答案:A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他就是()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张謇
D.范旭东
2.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到日本人在中国创办的纱厂参观学习
B.用轮船运送货物
C.业务员给张謇发电报
D.组织职工观看电影《定军山》
3.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这主要是因为他创办了()
A.大生纱厂
B.南通博物苑
C.南通师范
D.福新面粉厂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高呼:“所谓产业革命者,今其时矣。”“今”指的是()
A.洋务运动后
B.辛亥革命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抗战胜利后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
D.海外华侨支持民族工业
6.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荣氏企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企业之一。在创办之初,适逢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创立了庞大的家族企业。根据本单元知识,你认为荣氏企业创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7.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②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③内战④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8.1895年,一个法国记者来到中国,他在北京不可能做的事情是()
A.所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
B.见到许多举人联名上书要求变法
C.用电报向国内的报社发送新闻消息
D.买一本商务印书馆印制的《康熙字典》
9.1902年,实业家张謇在企业经营中不可能做到的是()
A.给在上海的商户打电话商讨业务
B.乘轮船旅行
C参观北洋舰队
D.订阅《申报》,了解世界大事
10.我们使用的许多工具书是由商务印书馆印制的,下面关于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创办于洋务运动中
B.它的总部在北京
C.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D.是由陈独秀创办的
11.1910年,一位河南人到上海出差,在他的日记里不可能记述的事情是()
A.见到许多外国商人
B.乘坐轮船游览黄浦江
C.到照相馆照相留念
D.见到许多中国人都剪掉了大辫子也赶时髦把辫子剪了
12.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影响政治、经济,也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习俗。下列现象中哪些不是由辛亥革命引起的()
A.人们业余生活中看电影娱乐
B.男子觉得留辫子不再是时尚
C.中山装成为时装和革命的代名词
D.女子缠足被看作是保守的象征
二、非选择题
13.认真观察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这些企业的创办者分别是谁?
(2)这些企业都属于_______。
A.重工业
B.军事工业
C.轻工业
D.民族工业
(3)从这些企业的特征来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具备什么样的行业特征?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以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材料二张謇是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为了实现“救贫”、“塞漏”的抱负,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1899年他创办了大生纱厂。(1)哪个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2)针对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张謇提出了什么口号?他的目标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15.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他一生创办了许多实业,因此他一生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请你收集资料,围绕张謇创办近代民族工业这一中心,为他撰写一段传记。要求:内容详实,符合史实,语言精练,不超过200字。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4)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2.教学活动建议。
(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著名科技文化代表人物的纪念馆或故居。
(2)举行小型读书报告会,谈谈阅读鲁迅等著名文学家作品的体会。
[典型例题]
例1假如你是晚清的一位读书人,在1906年,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A.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
B.参加科举考试
C.通过魏源的《海国图志》了解世界
D.阅读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对进化论思想充满兴趣
解析:京师大学堂建于1898年的戊戌变法时期,《海国图志》在
鸦片战争之后就已经写成,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出现在戊戌变法前,所以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通过魏源的《海国图志》了解世界、阅读严复的译著《天演论》都有可能。但是在1905年清政府就已经废除科举制了,因此,参加科举考试是不可能的。
参考答案:B
例2抗日战争期间,借助一个寓言故事表达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的画作和作者是()
A.《愚公移山》、徐悲鸿
B.《奔马图》、徐悲鸿
C.《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D.《开路先锋》、聂耳
解析:在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表达了中华民族会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抗击日本的侵略。
参考答案:A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1905年,在《申报》上可能登载的新闻有()
①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②京张铁路由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③废除科举制度④皇帝下诏退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近代中国人可以乘火车从北京直达张家口最早是在()
A.1876年
B.1881年
C.1905年D.1909年
3.郭强为《开心辞典》栏目提供了一个涉及近代科学技术的题目:它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它于1909年完工,它令外国人折服。它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汉阳铁厂
C.淞沪铁路
D.京张铁路
4.右图人物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致使我们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包括()
①他设计和主持施工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②探索出制碱新工艺③撰写《制碱》一书④向世界公布制碱奥秘,打破帝国主义制碱垄断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与这一成就有关的科学家是()
A.茅以异
B.李四光
C.詹天佑
D.侯德榜
6.鸦片战争使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迫终止,许多中国人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清醒,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其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为之著书立说的著名思想家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张之洞
D.孙中山
7.魏源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整理成书,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你认为这里评价的著作是()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海国图志》
D.《制碱》
8.它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始被翻译,1898年完成,是中国近代较早的一本直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的书,但它不是简单地转述原著,而是创造性地吸取精华,打击封建势力,宣传变法维新。这本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制碱》
C.《天演论》
D.《变法通义》
9.决定创办右图所示大学堂的是()
A.李鸿章
B.光绪帝
C.慈禧太后
D.张之洞
10.科举制度是我国对世界选拔人才方式倒出的重大贡献,它经历了一个盛衰演变的过程。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揭开了科举的先河
B.唐太宗、武则天为完善科举制做出了贡献
C.宋代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
D.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11.在新文化运动中,它借“狂人”之口,大胆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它是周树人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它是()
A.《孔乙己》
B.《狂人日记》
C.《阿O正传》
D.《祝福》
12.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革命和中国文化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由无产阶级领导
B.都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都把反封建作为自己的使命
D.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13.下列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在民族危难之际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B.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C.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
D.它创作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激励许多青年走上抗日战场
14.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灾难,中华民族没有屈服,而是团结御辱,民族精神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体现,下列文艺作品中,不能体现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是()
A.《狂人日记》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屈原》
15.郭沫若为适应抗战需要,所著的批判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作品是()
A.《狂人日记》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屈原》
16.下列作品中,歌颂主题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小二黑结婚》
B.《黄河大合唱》
C.《李有才板话》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二、非选择题
17.梳理线索是我们学习和巩固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请阅读下面材料,给材料命一个恰当的标题,并梳理出材料线索。
随着历史的发展,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第一批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1903年,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
18.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果让你比较魏源与严复这两位近代思想家,你会采用什么方式、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19.本单元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你最敬佩哪一位,请说说你敬佩他的理由。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
1.C 2.D 3.A 4.B 5.B 6.D 7.C 8.D 9.C
10.C
11.D12.A
13.(1)分别是张謇、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范旭东。(2)C D(3)主要集中于轻工业。
14.(1)《马关条约》。(2)“实业救国”。不能实现。因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严重阻挠下不能独立发展,这决定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行不通。
15.略。
第七单元单元测试
1.A 2.D 3.D 4.D 5.D 6.B 7.C 8.C 9.B 10.C 11.B 12.C 13.D 14.A 15.D 16.B
17.标题提示:围绕近代教育改革命题即可。线索:(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2)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建立,教育改革迈出重要一步。(3)1903年,新式教育体制诞生。(4)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18.用表格法从两人的生活时代、主要著作、思想主张等方面进行比较。
(新PEP)
Unit6
meetmyfamily看到“见见我的家人”你想到第六单元的知识有哪些?
单词:
家庭成员类:family家庭parents父母cousin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
uncle叔伯舅姑姨父aunt姑姑;婶;姨babybrother婴儿小弟弟
工
作
职
业
类
:工作doctorcookdriverfarmernursefootballplayerjobbasketball篮球people人们but但是little小的puppy小狗
句型:
meetmyfamily.见见我的家人。询问
他
人
家
里
有
几
口
人
: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chenjie?Three./myfamilyhassixpeople.Howmanyapplesarethereonthetree?
语法点:以Howmany引导的是特殊疑问句,问的是多少,要用数字回答。
猜测家人身份:Isthisyouruncle?yes,heis.He’safootballplayer.语法点:isthis是一般疑问句,回答是yes或者no.但注意的是后面的词。下面就看三个例子。Isthisyourbedroom?yes,itis.//No,itisn’t.Isthisyourfather?yes,heis.//No,heisn
’t.Isthisyourmother?yes,sheis.//No,sheisn’t.询问家人工作:what’syouraunt’s/herjob?She’sanurse.what’syouruncle’s/hisjob?He’sadoctor.语法点:what’syour…job?也是特殊疑问句,问的是职业,后面回答会出现有关职业的词,例如teacher,farmer等。
what’syourmother’sjob?She’sateacher.what’syourfather?He’sadoctor.Aretheyfarmers?yes,theyare./yes,you
’reright.No,theyaren’t.短语:
onthetree在树上onthecake在蛋糕上tallandstrong又高又壮
acupof一杯cutthecake切蛋糕afootballplayer一位足球运动员
答语、答句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飘然—①形容飘摇的样子。如,浮云飘然而过。②形容轻捷或迅速的样子。如,他骑上白马飘然而去。③形容轻松愉快的样子。如,飘然自在。
轻捷—轻快敏捷。
余韵—遗留下来的韵致。
二、中心思想
《山雨》这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抒发了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后练习题】
一、读懂文本,捕捉重要的知识信息,为记住知识和应用知识奠定基础。
1、文章的题目是(《山雨》)作者是(赵丽宏)。
2、的题材是(写景散文);描写对象是(山雨);描写顺序(雨来)(雨中)(雨后)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用神奇的想象和联想展示了山雨的音乐美和色彩美及雨后的余韵。
4、认真读文,写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表达了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读完后,你还有哪些疑惑?
(1)、作者在描写山雨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1.waiting time 等待时间
2. buy tickets quickly 购票快
3.comfortable seats 舒适的座椅
4.buy clothes the most cheaply买衣服最便宜
5.choose songs the most carefully选择歌曲最用心
6.play the most boring songs播放最无聊的歌曲
7.so far 到目前为止
8.sit the most comfortably坐得最舒服
9.not …at all 根本不
10.have the worst service有最糟糕的服务
11.10 minutes by bus. 十分钟车程
12.be good at doing sth.擅长做某事
13.talent show 才艺表演
14.more and more popular越来越受欢迎
15.thanks for doing sth. 因……而感谢
16.similar shows相似的节目
17.all over the world /around the world 世界各地
18.such as /for example例如
19.have…in common 有共同特征
20.look for寻找
21.the most talented dancer 最有天赋的舞者
22.the most exciting magician最令人兴奋的魔术师
23.all kinds of各种各样的
24.play the piano the best弹钢琴最好
25.sing the most beautifully唱歌最动听
26.be up to由……决定
27.play a role in doing sth.参与, 有影响, 扮演……的角色
28.get a very good prize获得很好的奖品
29.the lives of the performers表演者生活
30.make up 编造
31.in fact 事实上
32.take……seriously认真对待……
33.make their dreams come true使他们的梦想成真
34.on weekends在周末
35take walks.散步
1.竖式计算法则:整数除法高位起,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在哪。余数要比除数小,不够商一零占位。
2.竖式计算方法:一定,二估,三试,四调,五比,六验算。“一定”是指:商定位;“二估”是指:除数“四舍五入”估计成整十数;“三试”是指:除数估计成整十数后,试商;“四调”是指:试商过程中,遇到商大就调小,遇到商小就调大;[注意:①除数“四舍”估小,商变大,要调小;②除数“五入”估大,商变小,要调大。] “五比”是指:余数要比除数小;“六验算”是指:要用“除数×商=被除数” 或“除数×商+余数=被除数”进行验算。3.确定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除数,商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除数,商是一位数。
(二商不变的规律
【公式】“被除数÷除数=商”或“被除数÷除数=商……余数”1.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如果有余数的话,余数也会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被除数÷除数=商” 扩大扩大不变 缩小缩小不变
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可以进行简算,如800÷25=(800×4÷(25×4=3200÷100 =32。2.商变化的规律: ①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 商也会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被除数÷除数=商” 扩大不变扩大 缩小不变缩小
②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 商反而会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被除数÷除数=商” 不变扩大缩小 不变缩小扩大(三路程、时间与速度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2.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指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速度的单位有:千米/时,米/秒,…… 3.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四解决问题
1. “某人的生日”的表达有:
your birthday 你的生日 mother’s birthday 妈妈的生日
Liu Ping’s birthday 刘平的生日
2. “几月几日”的表达方式: 某月1日/21日/31日 用“月份+ 1 st / 21st /31st”
September 1 st 9月1日 August 21 st 8月21日
某月2日/22日 用“月份+2 nd/ 22nd”
May 2 nd 5月2日 March 22 nd 3月22
某月3日/23日 用“月份+3 rd /23rd” July 3 rd 7月3日
除上述日期外,其余的日期都用“月份+日期+th”November 11 th 11月11日
3. date of birth 出生日期
4. how old 多大年龄
5. speech contest 演讲比赛 give a speech 发表演讲
6. school trip 学校郊游 trip的其他常用短语:go on a trip 出去旅行 business trip 出差
7. basketball game 篮球比赛 volleyball game 排球比赛
8. birthday party 生日聚会 party的其他短语有:at the party 在聚会上 have a party 举行聚会
9. School Day 校庆
10. Art Festival 艺术节
11. Music Festival 音乐节
12. English Party 英语聚会
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November 11th.
When is Liu Ping’s birthday? Her birthday is on September 5th.
When is his birthday? It’s March 21st.
语法: 月份前用介词in, in May 在六月, 但是具体到某一天用介词on, on May 1st.
句式:
1. When + be动词+其他?询问时间
When is your birthday? 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
Joe, when is the school trip?
2. sb.’s birthday +be动词+日期 My birthday is June fourth.
Her birthday is July 22 nd.
3. How old +be动词+sb? How old are you?
4. Do/Does sb. have /has...? Do you have a School Day at your school? Do you have an Art Festival?
吃完粽子后,我也想要包粽子,于是就迫不及待的让外婆教我。粽子的形状可多了,有长粽,南方粽,北方粽,三角粽,塔型粽等,我们吃的都是三角粽,所以外婆自然教我的也是三角粽。
首先拿一片大叶子卷成圆锥形,托在一只手掌心上,接着把圆锥体装满提前泡好的糯米,如果不想吃白米粽,可以在中间一层装一点馅料,再在上面铺一层糯米,然后把上面的叶子向下折叠,直到完全盖住开口,再沿三角形折叠所有的叶子,最后用绳子把粽子绑牢。这样三家粽就做好了。三角粽造型美观独特,可以制成咸甜的口味。蛋黄,咸肉和枣子都是很常用的馅料。裹好的粽子全部下锅煮上,不一会儿,满屋子的粽子香味,馋的我们口水直流。
到了下午,妈妈开始教我做粽子形状的香包。可香包太难了,我有点无从下手,妈妈就手把手一针一线的教我,终于在妈妈的指导下,一个不太难看的粽型香包做好了,里面装满了可以驱蚊的艾草,闻上去一股浓浓的草药味。
接下来,就是激动人心的龙舟赛了。我和妹妹看得可起劲了,一直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喊“加油”,眼睛一刻都不离开电视屏幕。
到了晚上,我们吃的还是粽子,有一些还是我早上包的呢。当然可不只有粽子,还有外婆的拿手好菜,每一道都很好吃。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m尔(shū) 篁竹(huáng) 挂I(juàn)
B.藻荇(xìng) 翕忽(xī) 为坻(dǐ)
C.风翳(yì) 丧乱(sàng) 差互(cī)
D.虬松(qiú) 穹碑(qióng) 髻鬟(hu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当他真正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之后,摆在他面前的这条路并不是一马平川、犬牙互差,而是充斥着许多的艰辛与不易。
B.当地突遭8级劲风狂吹,一时间乌云密布,飞沙走石,路上行人徒步难行。
C.车子一夜颠簸,行驶在辽阔的北疆大地,车窗外月色如水,偶尔会有一两辆车从对面驶来,更加衬托出x疆的博大和广袤。
D.汽车在斗折蛇行的盘山路上行驶了好半天,才看到小村隐没在满山蓊蓊郁郁的竹林和梯田上的茶园之间。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隶:随从。
B.自经丧乱少睡眠 丧乱:战乱,这里指安史之乱。
C.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膏:肥沃。
D.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这里指狗的参差不齐的牙齿。
4. 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是少了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绮丽的景色了。)
D.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约束在一间房内,想出去也不能够。)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诗人杜甫之作,该诗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怀。
B.《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C.《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全集》,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时写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
D.《满井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宏道,文章描写了作者早春游历满井时的所见所感。
6.根据语境,填写相应的古诗词。(5分)
(1)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作者发出了“ ”的呼喊。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既描写路途中山间水畔的优美景色,又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 。
(3)《过故人庄》中,描写山村清幽恬静的自然风光的诗句是: 。
(4)《渔家傲》一诗中描写边塞苍凉壮阔景色的诗句是: ,它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齐名。
(5)《浣溪沙》中强调了诗人虽老犹少的精神状态的诗句是: 。
7.(南宁中考)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 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8.(呼和浩特)你班进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7分)
(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2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E.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请从运用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写的原因是什么。(3分)
(3)古诗也讲究炼字,使诗句 准确生动。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分)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__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你选择____,理由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9~13题。(13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隶而从者( )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1.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3分)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
12.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 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 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 修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3分)
13.文章前面写“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后面又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你如何理解这“一忧一乐”?(3分)
(二)(沈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V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⑥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V(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4.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遂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
1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V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1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17.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满井游记(节选)
袁宏道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u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8.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画线句子所写的景物。(2分)
19.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四) (德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5分)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2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
2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3分)
三、写作(50分)
23.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令我们流连忘返,古典华章中的意境令我们心驰神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令我们陶醉……让我们相约走进美丽的大自然,陶醉在那广阔而神奇的天地里!
www.5y
kj.co
m 第六单元
教学要求:、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中。
3、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教学时间:15课时
三峡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三峡
夏
湍急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第二课时
一、背诵并默写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能理解文意,领略三峡景色之美,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味优美意境。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简介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ú)其奇者。
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第二课时
四、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的意境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2.石壁翠竹图、晨晖、夕照,激发学生想像。
3.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粗拨。
明确: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
4.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背课文,深入领会的诗情画意。
五、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问: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有的认为流露了闲适归隐之意,等等。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点拨: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学生齐背课文,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默写课文。
2.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幅画面,写一段赏析文字。
第三课时
一、导语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板书文题)
二、作者、写作背景简介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
.指导学生朗读
(1)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节奏。
①读准字音:相与(yǔ)藻(zǎo)荇(xìnɡ)
②读出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学生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想;遂,于是,便;至,到。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盖,原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有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四、涵泳品味写景的妙处
.提问: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提问: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学生想像画面,思考。
明确: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
五、难句解疑,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下列句子,分析句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四位同学品评分析,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1.见“月色如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
2.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叹,“寻张怀民”,张怀民才是他赏月的相知好友。
3.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赏月,流露出十分恬适的心绪。
4.考虑作者当时的处境。“闲”相对于“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学生齐读四句话,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六、课堂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
附: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叙事:寺庭步月
写景:月下庭中景物
闲人
(苦闷心情)
抒情:点睛之笔
教学反思:学生能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并能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观潮
教学目标、读准难生字字音,掌握“方”、“城”、“倏尔”、“文”、“溢目”、“江干”等常用词的意思,疏通文意。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3、学习本文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4、学习结构得当,语言精练的特点。
5、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给我们以壮美的审美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6、学习钱江“弄潮儿”敢于与自然搏斗的人生态度和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分钟)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
二、简介南宋观潮盛事和作者。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三、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
雷霆(tínɡ)
杨诚斋(zhāi)艨艟(ménɡchōnɡ)
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
一舸无迹(ɡě)善泅(qiú)僦赁(jiùlìn)罗绮(qǐ)鲸波(jīnɡ)
(2)辨明词义:
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则玉城雪岭(城墙)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
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逆流迎着潮水;忽隐忽现)
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教师可酌情给予指导。
4.选四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四、目标完成过程
.请学生概括每段的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
2.朗读并逐段翻译课文。
五、分组讨论。
.第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第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2.第二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②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彼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3.第三组讨论: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4.第四组讨论:这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分钟)
钱塘江潮这一自然奇观是一大胜景,古人称“壮观天下无”。观潮也成了古今盛事。
作者是怎样写景记事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分组讨论。(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指名朗读第一段。
2.引导讨论以下问题。(第一组)
①第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
明确: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总领全文,点示题旨,接着交待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作正面描绘,最后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明确: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地写出潮,刻画了海潮的雄奇壮观。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简单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海潮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指名朗读第二段
4.讨论以下问题。(第二组)
①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明确: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拥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
②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彼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5.齐读第三段。
6.讨论: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第三组)
明确:“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写出了壮士形象;“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更突出了勇士的绝技。
7.第四段。
8.讨论:这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第四组)
明确: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9.赏析精巧的结构安排。
提问: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宏大,观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学生讨论,明确: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而且以前三幅为主,正面描写,第四幅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三、课堂练兵、阅读分析。阅读《观潮》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2、比较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看看与本文的描写有什么异同。再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酒泉子》见课后练习三。)
四、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观
潮
海潮图-----雄伟壮观
演习图-----场面宏伟
正面描写与侧面
弄潮图-----身怀绝技
烘托相结合
观潮图-----盛况空前
教学反思:学生能掌握本课的词语,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注重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4.背诵课文。5.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6.把握运用的白描手法。7.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冬季中最温暖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啊,下雪,真好!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教师提示以下字音:
更(ɡēnɡ)定毳(cuì)衣雾凇(sōnɡ)沆砀(hànɡdànɡ)一芥(jiè)
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教师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余拿一小船(撑、划)
客此(动词,客居)
(4)学生齐读课文三遍,试背课文。
四、师生共同品读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一位同学翻译,学生明确: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像中的西湖雪景,体味白描手法的运用。
教师提示:这段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手法。什么是白描呢?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教师讲解: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3.师生共同回顾本单元的写景段落,找出使用白描技法的文句。
学生明确:《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直写山“连”;“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直写大水猛涨,江水汪洋。而其他大部分的文字,如《三峡》中三峡春冬秋景的描绘、《答谢中书书》对四季常景和一日变景的描绘、《记承天寺夜游》中对庭院月夜小景的描写、《观潮》中四幅画面的描写等都用的是渲染烘托的手法。
4.白描手法用于写人的范例,要求学生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5.学生背诵西湖雪景的文字,总结作者的语言特色。
学生明确:简练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第二课时
五、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
.学生齐背课文。
2.提问: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明确: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开头用俭省的笔墨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中间交代了游踪“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记叙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叙事中处处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再如“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看似矛盾,实则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有独自赏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惊喜,有分别的伤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悦。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
3.学生齐背课文。
六、课堂练习
提问: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不同之处。
学生共同回忆《江雪》,背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七、课堂小结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运用娴熟老练,浑然天成;写景、叙事、抒情水乳交融,浑化无迹;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颇让我们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嘘感叹。如此精美绝伦、形神兼备的小品文,学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对作者这种消极避世的意绪,还应该批判地对待。
附:板书设计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
地点:西湖
天气: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
湖心亭看雪
独往湖心亭
一幅山水模糊的湖山夜雪图
湖心亭奇遇
教学反思:学生能背诵课文,并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但有少数学生对白描手法还是一知半解。
诗四首
(《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归园田居》
陶渊明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上这节课前,我想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如果摆在你们面前有两条路:
A、做官,名利双收。
B、做农民,平平淡淡。
二、走进作者: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是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解题、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四、放配乐朗读录音,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明确:官场。
2、明确:官场腐败黑暗、尔虞我诈,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3、明确:田园。
他的田园生活是什么样子呢?
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4、明确:“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
五、重点解读:
、划分节奏: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回家。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六、提问:你种过地吗?你了解农村吗?请你谈谈你对农民的认识?
明确:
(1)辛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结合自己的经历,详细的描述自己的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充实的生活和丰收的希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坦然恬淡的心情:“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可能普通人只是看到了劳作的艰辛,而陶渊明看到却是诗意的田园,也是他为什么对农村情有独衷的原因。一个经历过多次仕途生活的发自内心的声音。
七、写作特色:、选材的独特性:农村生活;
2、平淡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3、诗话的农村生活。
八、结束语
同学们,陶渊名生活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选择归隐,他成为文学史上最闪烁的明星之一,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的新社会,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使至塞上》王维
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整体感知教师范读。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
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自由朗读,限时背诵检查背诵。
研读赏析:
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b.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学生对照自己画的图画赏析,四人小组讨论明确:a.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b.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齐读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渡荆门送别》李白
导入新课:
初一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还记得吗?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b.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学生讨论交流a.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自由背诵课文抽查背诵研读赏析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出示学生设计的图画或,引导学生对照赏析,四人小组讨论交流a.“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b.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导入新课:
①选自《陈与义集》。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登岳阳楼》共二首。②〔帘旌〕酒店或茶馆的幌子。③〔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④〔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⑤〔徙倚〕徘徊。⑥〔三年多难〕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⑦〔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整体理解: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诗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而后再写举目所见,为“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怎能不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呢?
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仿佛是音乐的变奏,这两句诗似乎是在重复上面的主题,风格却又迥然不同了。“登临吴楚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是一种过渡,是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在这里,诗人的主体形象不经意地、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诗中,他在思索,在徘徊,在融情入景,在借景抒怀。
经过前面的蓄势,诗的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远望,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诗人的“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但是又能为之奈何呢?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三年多难”,本来已经不胜觳觫,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如何能忍受呢?诗意至此,已经一波三折,千回百转,把感情推向了极致。
诗的最后一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此时,诗人已届四十,到了不惑之年,所以言“白头”;不说伤今,而言“吊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而“老木苍波”更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之中,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主题解读:诗人通过随逃亡难民,南奔襄汉,颠沛流离的经历和登楼凭栏吊古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历经风霜的憔悴之绪,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板书设计:
归田园居
使至塞上
前四句:田间的劳动情形
叙写出使经历(既言事,又写景)
五六句:归途夕露沾衣
刻画塞外风光(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七八句:抒写归隐意愿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
首联:远渡的地点
首联: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
此行的目的
颌联:思索、徘徊,融情入景,借景抒怀
颌联:写景(远)
颈联: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
颈联:写景(近)
尾联: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尾联:抒情(思乡)
教学反思: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能对诗的语言进行品味,能体味诗歌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但整堂课的学习都在我的教案设计中,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合作探讨的空间,应该让学生在理解了本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时间,进行探讨,提出学生自己对本诗的见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不够到位。
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
活动目的:
1、对搜集资料的认识,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图书馆、互联网等搜集资料的方法;
3、提高学生口头交际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活动准备:
1、分小组:学生自愿组合,推选小组长。
2、定主题:以课文提供的“中秋节”“三峡”“电脑”三个专题为内容,由学生自主选题,教师指导设计提纲。
教学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途径的实践活动。
活动步骤:
一、走进中秋——遥望明月共此时
1、中秋传说——欢度佳节同相知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2、中秋起源——今夜月明人尽望
说法一——中秋源于帝王祭拜活动。中秋的由来,据说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朝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即“拜月”之意。祭月原是帝王的礼制,后来达官文士也效仿,此风逐渐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说法二——八月节的起源与兴盛都和南京有关。八月十五中秋节,江南又称八月节,八月节的起源与兴盛都和南京有关。作为岁时节令,中秋节形成较晚,但玩月这举却由来已久,东晋时,在南京“牛渚玩月”,即是流传至今影响最广的赏月佳话,以至演化为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乐以欢度的中秋节佳节。牛渚,汉时即属丹阳郡秣陵。《续汉书•郡国志》说,秣陵县“南有牛渚”。早在一千六百年前,东晋于南京建都,镇守牛渚的谢尚月夜泛舟牛渚江上,听到有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于是邀请过船,此人即是袁宏。他们一见如故,吟诗畅叙直达天明。当时谢尚身为镇西将军,而袁宏只是个靠运租为业的穷书生,由于对才能的尊重,他们这间打破了身份的地位壁障。袁宏因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名声大振。谢尚玩月闻袁宏咏史于前,文人雅士亦趋之于后,于是泛舟、登楼玩月者连绵不绝。唐朝大诗人李白游抵金陵闻知此事,即赋诗曰:“昔闻牛渚泳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感慨系之,登城西孙楚酒楼“玩月达曙”。唐欧阳詹作《玩月诗序》也说:“玩月古也,谢赋、鲍诗,眺之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唐明皇是夜游月宫,这些都是流传至今的玩月佳话。八月十五,时届三秋之中,故谓中秋。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为玩月最佳时令,人们多爱此时玩月,自唐以下渐演为节令,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二、走进三峡
我眼中的三峡——我的眼里只要您
三峡,是长江三峡的简称,是长江自重庆奉节至湖北省宜昌市长约208公里的江段上所穿越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大峡谷的总称。她是万里长江的黄金河段,是世界著名的峡谷和观光旅游胜地。三峡因长江而存在;长江以三峡而骄傲。长江,中华之魂魄;三峡,长江之精灵。
三、走进电脑、了解电脑——世界真奇妙
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1964年,在美国陆军部的主持下,美国宾悉法尼亚大学的艾克特和莫奇里成功地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简称为ENIAc,它占地170平方米,重28吨,耗电150kw,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5000个继电器,运算速度为5000次/秒。
电脑的发展历史。第一代计算机: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到50年代末。特征:采用电子管为主要逻辑元件;使用机器语言编制程序。第二代计算机: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特征: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开始使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第三代计算机: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特征: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采用多道程序及并行处理等技术。第四代计算机:从1972年到今天。特征: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行处理技术、多机系统、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计算网络等;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等。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①智能化②网络化③多媒体④元器件的发展趋势⑤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
2、运用电脑——不用不知道
电脑操作最忌讳的十个小动作——大力敲击回车键;在键盘上面吃零食,喝饮料;光碟总是放在光驱里;关了机又马上重新启动;开机箱盖运行;用手摸屏幕;一直使用同一张墙纸或具有静止画面的屏保;把光碟或者其他东西放在显示器上;拿电脑主机来垫脚;计算机与空调、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使用相同的电源插座。
计算机病毒防治守则——平时准备可以正常开机之磁盘片,并锁上写保护开关;.不用来路不明磁盘,不得已必须使用前应须扫毒;.重要资料经常做备分,磁盘借人前先拷贝一份再借人;.使用新进软件时,先用扫毒程序检查,可减少中毒机会;.尊重软件之智能财产权,使用原版软件;.随时留意病毒新信息;.定期的整理以及利用扫毒软件扫描硬盘;.不明音乐或图形传出或当机时,硬盘却灯持续亮着,应即刻关机;.不要在网络上下载不明档案;收到不明的电子邮件及附加档案时,切勿开启;将浏览器的安全权限设为最高安全性;.安装适当的防毒、扫毒工具,并经常更新病毒码。
3、评论电脑——让我欢喜让我忧
教学反思:学生对关于“中秋节”、“三峡”等方面的知识已有所了解,因而介绍得比较全面。而对关于“电脑”方面的知识比较贫乏,有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电脑,因此搜集这方面的材料较为困难。
www.5y
kj.co
【八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推荐阅读:
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07-20
仁爱版八年级上册英语3.4单元知识点12-23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试题及答案09-10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六单元知识点09-19
八年级上册各单元英语作文12-13
六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时教案06-10
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02-15
八年级上册英语(最新人教版)语法、短语和知识点总结12-04
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3单元测试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