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关系(精选8篇)
政治文明是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其形成和发展受社会政治环境、历史传统、民族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文明包括政治理念文 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法治文明等内容,其中政治制度文明具有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政党制度作为政治制度最重要的方面,与政治文明关系十分密切。本文 试图就中国政治文明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相互关系作相应的理论探讨。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在近代的转型孕育了中国近代政党的诞生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是华夏先民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适应于传统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文明形态。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在近代受到来自三个方面的冲击使之发 生了转型。一是强调儒家政治取向的经世思潮得到发展,二是现代化历程的被动开启严重挑战了传统秩序,三是以契约论和民主理念作为合法性理念和政治价值理念并与天命理念和民本理念基本对立或格格不入的西方政治文明的引入和传播。20世纪初知识分子的迅速发展,为政党的建立扩展了群众基础和领导骨干。1905年成 立的中国同盟会,提出了较为完整的革命纲领,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已经建立 起统一的政党。改良派和立宪派也加快建党步伐,积极谋求政党地位的合法化。流亡海 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也积极筹划建立正式的政党组织。1906年9月清廷宣布预备立 宪,促进了国内外立宪分子的建党活动,先后建立了帝国宪政会、政闻社、预备立宪公 会等,并组织发动了数次请愿运动,要求开放党禁、速开国会、成立责任内阁。然而19 11年4月首届责任内阁成立,立宪派大为失望,遂成立宪友会与钦选议员在资政院中展 开斗争。随后,清政府颁发了所谓《实行宪政谕》和《准革命党人按照法律改组政党谕 》,从而取消了对政党的限制。虽然政党的合法化过于迟缓,但毕竟突破了传统政治文 明对政党的敌视,树立起一种全新的观念,推动了政党的发展,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政 党制度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二、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中国政治文明转型过程中的历史选择
中华民国时期上承传统封建君主专制,下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政党 组建、分化剧烈,活动异常频繁的时期,实践过多种政党制度形态。中华民国确立共和政体,初年出现了政党林立的局面,当时党人一致认为政治竞争的 理想模式是两党竞争,并开展了组建两大政党的活动,但未能如愿,最后有多党参加了国会竞选。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决心重新建立一个革命的党来重建民国。他倾向于用一党制 的新思路代替多党竞争,但并不排斥进步党派。后来他接受了苏俄和中共的帮助,改组了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使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进展。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等以实行“训政”为名,强化一党专制,确立起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国民党虽然被迫在党禁方面有所松动,设立了国民参政会,推行所谓战时体制,但这些变化实际上包含着国民党“以党渗政”、为实行宪政后继
续维持事实上的一党制作准备。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 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反动面目迅速暴露,其法西斯统治,遭到中国共产党和绝大多数中间党派坚决反对,最终丧失了在大陆的政权。这表明排斥其它党派的一党制,在中国也缺乏合适的土壤,同样不适合中国国情。与上述情况完全不同,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与国民党开展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中普遍建立起“三三制”政权,与其他党派开展合作,创造出以共产党为核心的多党合作制的雏形。在随之而来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紧密合作,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发挥了直接的作用。这说明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模式具有深刻的历史合理性,适合中国的国情。
在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政党承担了艰巨的任务,建立民族国家政权的过程与革 命的过程同社会淘汰性选择政党和政党制度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合而为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经过革命的洗礼而形成,它显示出不同于别国政党制度的自身特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一是有助于避免多党竞争政权造成的无序状态和资源浪费,减少政治成本;二是有助于多个党派群策群力,共同进步;三是验证并强化了统一战线的思想和政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基本框架是在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政党制度的初步形成,而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基本框架得以建构起来,则是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 确立为基础的,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
在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过程中,中国发展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多党合作的体制 和运作机制。目前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17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有9位;在29位全 国政协副主席中有14位;还有14位担任国务院部委或直属局的副部长、副局长。全国各 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县(处)以上的党外领导干部达9000多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其运作主要包括政治协商、合作共事、互相监督等多种形式,而且这些形式已经 相当制度化。其中,政治协商不仅包括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和各专门委员会会议等,而且包括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 邀请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的代表人士举行民主协商会、座谈会、谈心活动等;合作共事不仅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吸收各民主党派的部分成员到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而且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召开全体会议和有关会议讨论工作时可视需要邀请有关民主党派人士列席、政府有关部门可就专业性问题同民主党派对口协商等多种形式;互相监督也体现了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合作关系,民主党派可通过政协各种会议提出建议、向政协会议提出议案、政协委员视察或举报等形式,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监督。尤为值得指出的是,全国政协与全国人大同时召开会议(新闻媒体一般称为“两会”),已经成为全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 党与八个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内容和
发挥民主党派监督作用的总原则,规定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和合作共事 的各种形式和具体安排。可以认为,这个《意见》包含了对十六字党际关系准则的确定、民主党派政治价值的肯定和多党合作运作机制的制度性规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制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其中第四条宪法修正案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内容,将政党制度纳入了宪法的框架体系。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的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但直接增强我国的政治实力,而且影响到经济实力、外交实力、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提高和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任务,现在又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这显然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必将对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包括两方面的价值理念:一是在政治领域中表现为保证 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二是在社会领域中表现为为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伟大复兴创造政治条件。
在多党间形成核心与合作模式而非竞争模式是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长期坚持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则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突出特色。无论是根据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来完善政党制度,还是通过完善政党制度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都必须从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参政党及其党际关系三个方面来进行努力。首先,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第二,要更充分地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功能。这主要应从两个方面来作出努力:一是民主党派自身要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对成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增强党派成员的政党意识和参政意识,加强与所代表阶层的实际联系,提高利益代表、聚合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并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机关建设、做好组织发展工作、积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等方面着手,健全组织体系,提升参政议政的实力和水平;二是充分利用保障民主党派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规定,通过发挥民主党派成员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作用、加强民主党派成员在政协中的协商与监督功能、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在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中有职有权、完善中国共产党所邀集的各种协商活动等,拓展民主 党派参政的空间,增强民主党派对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力。第三,要进一步优化党际关系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既强调共产党的领 导,同时又充分肯定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这种党际关系既是中国政 党制度的特色,也
是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
众所周知,任何国家,任何政党之间的关系如何,最终要从这些党的奋斗目标来分析。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中国各民主党派所高度认同并作为共同的目标,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党际关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进一步优化。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采取切实措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制,这必将有效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邦佐等编著:《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茅家琦著:《晚清史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3]《论戊戌维新运动及康梁》,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4]宋春主编:《中国的政党》,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5]杨幼炯著:《中国政党史》,上海书店1984年版。[6]张允侯等编:《五四时期的社团》,一至四册,三联书店1979年版。[7]邱钱牧主编:《中国政党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8]窦爱芝编著:《中国民主党派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9]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中国革命与民主党派》,国防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10]殷啸虎著:《中国宪政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1]王永祥著:《中国现代宪政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2]徐矛著:《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13]朱汉国著:《中国政党制度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4]宋春 刘志超主编:《民主党派与中共合作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15]萧超然主编:《中国政治发展与多党合作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16]王邦佐主编:《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7]《多党合作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学院:化生学院专业:08化学姓名:林温琪
一、学习型政党与党的思想建设
所谓学习型政党建设,粗浅的说就是要建设善于学习和创新的组织。建设学习型政党要以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的总目标为行动指南,变革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摈弃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使党组织和党员的创新力、学习力得到不断的加强,从而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永保党的先进性。学习型政党的建设不能停留在学习教育层面的创新,更是党的文化、制度、体制与机制的系统创新工程。思想建党一直以来都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思想建设要求用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对党员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改造,思想建设的主要方式方法是对党员进行教育和引导以加强党员的思想觉悟。思想建设主要存在着如何保持党员持续学习和主动学习的难题。
通过学习型政党建设可以较好地解决思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学习型政党建设通过学习教育观念的变革,可以树立党员正确的学习教育理念,可以引导党员把党的教育学习转化为自我人生观、价值观改造的过程。其次,学习型政党建设营造的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可以对党员的持续学习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第三,学习型政党建设可以建立以学习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先进政党文化。总之,学习型政党建设可以从理念、氛围、文化上构建促进党员主动学习和持续学习的长效机制,克服目前思想建设存在的局限,把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学习型政党与党的组织建设
先进的党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先锋和模范,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这一目标会遇到观念、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在党的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上,过于强调少数服从较多;某些观念和做法实质上是把党组织作为循规蹈矩的工具,忽视了党组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致使一些党组织过于依赖上级党组织的指示解决问题,而没有实事求是、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的解决措施。党组织“一把手”现象突出,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
建设学习型政党可以帮助树立先进的组织治理理念,这是构建先进组织机制的首要因素。同时,建设学习型政党可以构建学习型组织发展模式这一公认的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组织发展模式。学习型政党建设通过这两方面的作用,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党的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学习型政党与党的作风建设
反腐倡廉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奉公的道德品质的缺失和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是目前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是党的文化、制度、体制与机制创新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与形势的变化。
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可以建立一种善于学习创新的机制,对于解决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社会普遍认为,党员个人素质问题和缺乏权力约束机制导致了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着更深层原因,那就是党的文化。学习型政党建设极力倡导建立先进的政党文化,这是建立先进制度、体制的前提。而只有建立起党的先进的制度和体制才能革除党内的歪风邪气,提升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道德品质。
四、学习型政党与党的先进性建设
胡锦涛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它与党的其他建设是紧密联系的。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同时进行,可以实现它们之间的优势互补。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根本目的,学习型政党建设要忠诚服务于党的先进性建设。同时,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根本宗旨在于如何在新形势下建立善于学习创新的机制,这是党的先进性建设没有涉及到的。
学习型政党建设与党的先进性相比,具有时代性、系统性和关键性的特点。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与其相适应的组织发展模式,管理界公认的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组织发展模式的学习型组织就是这样一种适合知识时代和信息时代的网络化、开放化、扁平化的先进的组织结构。系统思维是学习型政党的核心理念,它不同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只从某一方面进行党的建设,而是整合党内各种资源全面的、总体的解决党的建设问题。学习型政党还指出,党是否善于学习和创新是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所在。
五、学习型政党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必须加强的党的“五种能力”建设,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同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需要提升党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等基础性能力。学习型政党建设通过提高党的这些基础性能力,可以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长效机制。
六、结语
关键词 和谐 政党 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议政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与政党关系,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而是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和谐的政党关系;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也给政党关系的和谐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虽然我国政党制度本身具有和谐的前提,但是也存在着影响和谐政党关系的新问题,这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采取实现和谐政党关系的切实措施,最终建构起和谐的政党关系。中国特色的和谐政党关系的实现途径主要有: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促进多党派合作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以加强和改善为前提的;促进多党派合作,是以充分发挥民主、照顾民主党派的利益为基础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我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中,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决定的,也是民主党派在与共产党长期合作奋斗中逐步认识并自觉接受的。对于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尊重民主党派的法律地位和政治作用,要加强和促进与民主党派的合作,支持民主党派独立自主地处理党派事务,善于倾听民主党派的建设性意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实现党的领导的主要形式就是政治协商,这种政治协商主要体现在重大决策的协商方面。为了促进党际关系的和谐,这种重大决策的民主协商既要体现在决策之前,又要体现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之中。中国共产党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协商,是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完善协商的内容、方式、程序,要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使执政党的主张充分体现各方面的智慧和意见,保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能够在党际和谐的良好氛围中得以实施。
(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制定的政策、方针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建设道路的成败以及民族、国家的前途。而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有利于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意志和力量,为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作用。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既密切、和谐了政党关系,同时也是实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保证。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点是“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员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这也是民主党派参政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通过民主党派和政协等渠道开展参政议政,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展开调研,进行协商讨论,并以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等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各级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有效整合各种政治资源,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积极参政议政,是各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帮助和支持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要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方面着眼,拓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渠道和空间,支持他们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支持他们通过他们的组织和政协、人大、政府等开展参政议政。各民主党派要在政治方向和重大原则问题上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本着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感,积极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这样,既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也有利于发挥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实现我国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
(三)推进政党建设,加强法治和民主监督
推进政党建设,就是不仅要加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要加强各个民主党派的建设。加强政党建设,对更好地执政和参政议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面推进和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是完成中国共产党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把自身建设作为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就是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就是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来确定党的中心任务,并围绕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防腐拒变,为人民服务。民主党派也要加强自身建设,搞好凝聚力工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这需要通过历史回顾和传统教育来坚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不断增强民主党的凝聚力;需要树立为党派成员服务,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努力提供和搭建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的平台,创造发展的良好机遇;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塑造一个思想进步、理论水平高,工作以身作则,业务能力强、富与创新精神的过硬的领导班子;需要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严把组织发展关,求质不求量,积极吸收、发展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三高”人才;需要民主党派成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抵御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统一思想,集中精力,发挥自身优势,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加强政党自身建设,才能争取人心,凝聚人心,积蓄力量,实现大团结大联合,才能顺利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政治行为的主体,肩负着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而参政的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盟友,也承担着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和谐与否,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促进和发展党际和谐合作,将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优越性,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标志着我们党形成了“三型一体”的党的建设新目标,充分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加自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和新部署,是对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什么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这是必须首先明确回答的问题。我们认为,所谓学习型执政党,主要是指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拥有不断更新知识以及获取这种知识能力,能够把知识转换成为执政能力的政党;所谓服务型执政党,主要是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执政理念,把服务人民作为主要职能和工作任务,通过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能力和水平,来提高党的领导力、管理力和凝聚力的政党;所谓创新型执政党,主要是指能够适应国际国内客观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对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调整、更新,以适应社会进步要求和时代发展潮流的政党。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相互关系。
第一,学习型政党是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前提和基础。建设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前提是要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对执政党的基本要求。只有搞好学习型政党建设,才能为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党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必备的能力和持久的动力。从时代条件看,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多、群众对执政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的根本利益,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就必须按照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要求,秉持全面的学习观,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在学习的过程中,净化思想、提高党性,打牢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通过学习,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能力,提高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因此,只有建设学习型执政党,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建设才具有牢固可靠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治国理政方面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每一次跃升,我们党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取得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与学习密不可分。
第二,服务型政党是学习型、创新型政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谁服务、如何服务?这是执政党必须首先解决的基本问题。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目的都是要践行党的宗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定位,正是学习型、创新型执政党的目的和归宿。作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服务”自然是它的本质特性,也是最重要的执政方式。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就清楚地表明,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鲜明特色。在国内外形势和党自身状况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前,我们党如何履行好党的宗旨、践行党的执政理念,面临许多困惑和挑战。这其中,服务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水平不高尤为突出。因此,通过学习型、创新型政党建设,可以促进服务型政党的建设,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学习型和创新型政党建设,也只有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检验中才能找到归宿和立脚点,才能互促互进不断进步。因此,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党的建设标准要求提升的表现,是服务好人民的宣言书,是时代赋予全党的使命和责任,必将凝聚起全党的共识,更好地履行执政使命,更广地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第三,创新型政党是学习型、服务型政党的动力源泉。无论是学习还是服务,必须解决其中的动力问题。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执政党的动力在哪?毫无疑问,建设创新型执政党,正是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执政党建设的动力所在。创新是学习和服务永续前进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就会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必然会失去生机活力、落后于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一个政党如果没有
创新精神,就会经不起历史、时代和世界的考验,就不可能长期执政。作为一个有着826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要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党肩负的这些使命和责任就难以实现。只有坚持创新,才能进一步促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在全党形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氛围和制度自觉,成为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力量。只有坚持创新,才能更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人民的水平和质量,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党的事业发展要求,始终充满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下)
第一框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横:立法、行政、司法。纵:中央到地方。
1、国家机构的含义p45 国家机构的含义: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的组织机构,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 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2、国家机构组织体系,根据职能划分p46 ① 国家元首:一个国家实际或者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机关)② 立法机关:有权制定、修改或者废止法律的机关,国家机构重要组成部分(资:议会、国会)
③ 行政机关:国家管理机关,政府,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政府职能。
④ 司法机关:国家行使审判、监督守法的机关。法院,广义包括检察院,一府两院含义 ⑤ 暴力机关:国家机构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常备军,警察,监狱。第二框 我国的国家机构
1、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p48 我国国家机构分为五部分: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中央到地方,自治区的自治机关,特别行政区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
2、中央的国家机关的职权p4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央-地方-一个体系,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国家主席: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机关,连续任期不超过2届,职权:颁布法律权,发布命令权,任免权,荣誉授予权,外交权。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相应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属于司法机关体系,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 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第三框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p52 含义: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指的是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① 在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 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国家行政权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遵循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对人民负责的原则p53 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为人民办事的,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做到以下三点: 1
① 密切联系群众
② 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③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依法治国的原则p54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依法治国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实行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主体,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如何依法治国
① 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② 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③ 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④ 健全法律法规,增强公民法制观念 第二节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第一框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p58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自由:
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和被选举的条件,选代表,被选为代表
选民:依法享有选举权的公民,赞成,反对,弃权,选其他,过程法律规定(该直接选的不能间接选举)
我国选举:直接与间接相结合
县乡镇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划分选区,选民登记,提出和确定人大代表候选人,投票和宣布选票结果
第二,言论、出版、结社、机会、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让人民敢于真是表达自己的意愿,自由是相对的,也要受法律约束,法律范围内行使自己的自由权利。
第三,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的监督、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选民和原选举单位有权罢免选出来的代表,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对其失职行为提出申诉、控告、检举。依法行使监督权,克服官僚主义,改进国家机关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
2、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p62 ① 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 制裁和惩罚侵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 第二框 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权力的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①捍卫主权②捍卫领土③捍卫政权统一④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反分裂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国家安全①严守国家秘密②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③报告危险国家安全的行为 国家荣誉①增强名族自豪感②增强民族自尊心③增强民族自信心
国家利益①维护国家安定政治稳定的政治局面②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进行斗争 第三框 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力和义务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p66 2
①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力和履行宪法、法律规定义务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③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2、共民权力和义务统一的原则p68 权力和义务相辅相成,珍惜权力,履行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p69 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轨道上行使公民的权力,我们要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
高三政治学攻略
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一框 政党执掌国家政权
1、政党的产生p74 政党产生的条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政党产生的经济条件,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政党产生的政治条件,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是政党产生的思想条件。
2、政党的特征p75 第一、政党具有阶级性,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第二、政党与政权紧密联系 第三、政党具有组织和纪律性
3、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p76 现代实行民主政体的国家一般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
第一,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 第二,政党具备掌握国家政权的条件
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p77(一个奋斗目标、两个先锋、三个代表,四个指导思想)第一,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第四,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p78 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不能成为中国的领导阶级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是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通过比较、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 第三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p80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第一,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第二,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p81 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科学执政就是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来合理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要坚持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依法行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来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障。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3、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P82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第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第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第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第五,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和党的制度建设 第四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实践检验中,这一理论还会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源泉。这是一条符合国情、集中体现我国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的、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路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我们党坚持的路线不能动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他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要求,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也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科学发展观
立足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发展需求提出来的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科学的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一框 政党制度
1、政党制度的类型P88 4
含义:政党制度是指政党执掌、参与国家政权或者干预政治的制度
类型:划分为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两种类型。划分依据:政党性质 资本主义国情不同,资本主义政党存在多种形式,分为两党制和多党制。
两党制:资本主义国家两个人主要资产阶级政党操纵议会选举或者总统选举,轮流执政相互对峙 代表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美最为典型
多党制: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并立,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政党联盟来操纵议会或者总统选举、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代表国家;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比利时、瑞典、西班牙、土耳其、印度、巴西、阿根廷
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p90 其多党轮流执政,防止独裁,是历史的进步,但绝对不是最民主的,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作用有①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统治②排斥和压制无产阶级政党掌权③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矛盾④不管如何执政,没有改变其政权的资产阶级性质 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1、我国的民主党派P91 名称:我国是一个多党共存的国家,八个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党)、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工农民主党(农工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八个民党派是带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反帝,民主,反独裁,为国家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共领导下,革命主党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推动社会主事业建设
2、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内容p92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多党执政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执政和政治协商制度,1:是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它绝不是西方宣传的所谓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与西方的多党制。
2、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 政协 贾庆林 中共党员 政协主席 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具有三大职能:
政治协商:对国家或者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问题,进行磋商 民主监督: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执行
参政议政:对国家或者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问题调查并向中国共产党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三框 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
1、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p95 优越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执政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它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2、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我国的的经济制度决定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度 我国国家制度决定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度
美国政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稳固的两党制。美国是个非常多元化的社会,存在着很多利益相对冲突的群体或组织,这些群体或组织都需要有一个能代表他们利益的政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似乎应该形成多党制。但实际上,却形成了长期稳固的两党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笔者认为,美国总统职位的设置和选举总统的方式是建立和维持两党制的最大动力。美国总统职位的巨大权威,强烈吸引着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使之成为众人争夺的独一无二的公共职位,成为全美政治生活的焦点和热点。而夺取总统宝座的最成功策略就是组成一个支持某一候选人的大联盟。经过分化组合,最终形成两大联盟。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与其说美国有两大政党,倒不如说美国有两大以争夺总统宝座为目的的政治联盟。另外,两党制有利于维护美国的共和政体。当一个政党执政时,另一个政党就担负起监督批评政府的职能,这有利于整合各种差异很大的利益关系,团结各种势力,缓和利益冲突;有利于抵制各种极端主义,因为不管是极左,还是极右,要想掌权,都得折衷,以取得大多数普通选民的支持;此外,高度的民族纯一性也为两党制提供了客观可能性,虽说美国是个文化多元的移民国家,但主流的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文化的同化力很强,由此保证了统一的政治文化;再有,滥觞于盎格鲁-萨克逊传统的单一代表选区制和“胜者通吃”的选举规则,又从制度上保证了两党制的长期稳定。
中美政党制度的比较
马克思认为政党都是有阶级性的,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政党,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政党,封建阶级有封建阶级的政党,而国家政权只有一个。
那么不同阶级的政党该如何掌握国家政权呢?
首先说一下以美国为特征的多党制,他们好像有两个党轮流执政,可是不管谁上台,都实行资本主义,可见他们是一路货,都是资产阶级的政党。名义上是两个党,实际上却是同一阶级的政党,推行的是同一种意识形态,就是私有制。甚至连宪法都写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所以,西方的所谓多党制、多党轮流执政,都是幌子,无论谁上台都只能实行资本主义。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相当于一党执政下,内部不同的派系斗争而已。无产阶级政党想推行公有制,根本就没有空间。
其次说一下以中国为特征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民主党派却是资产阶段政党,形成了以无产阶级政党为主导,吸收资产阶级优秀分子意见这样的政党模式,能够更好的包容各方意见和利益,共同发展。
这种模式没有美国模式那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感觉,却是真正的能够在不同阶级之间获得平衡的,听取不同阶级意见的民主形式。
如果一个党是资产阶级,另一个党是无产阶级,分别上台就推行不同的意识形态,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你说可以吗?前四年搞资本主义,后四年搞共产主义,然后又重新搞资本主义„„。你看可以吗?
所以,我认为社会主义的多党制就必须走以无产阶级为主导,不同阶级政党合作的模式。
所谓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美国的政党制度是资本主义的两党制。由于中美两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历史传统、政治性结构、文化传统以及所处地域等情况不同,因此中美两国政党制度存
在着许多区别,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政党制度。中美两国政党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国政党的执政方式不同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共同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护宪法实施的职责,并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土壤上的一个全新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既有利于发扬民主,充分调动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避免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轮流执政带来的弊端,实现广泛民主和集中领导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
美国自内战后,就形成了两大党的对立状态,两党长期轮流执政,没有第三党在两大党之间横插一杠、与之匹敌。在美国,虽然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党成立,但是这些党要么力量微弱,要么昙花一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恐怕就是美国政府不鼓励第三党乃至第四党的出现;即使第三党、第四党出现,美国政府要么进行拉拢,要么对之进行镇压# 尤其是对工人阶级政党$。内战后,共和党和民主党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无论哪一党上台执政都不会损害另一党的根本利益,因此美国政府总是千方百计采取种种措施维护两 党和防止、限制第三党的出现或扩大。
二、指导思想不同
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的明确的指导思想,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而美国政党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在指导思想上实行多元化。
三、奋斗目标不同
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把实现这样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仅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最高利益,而且表明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说明共产党人的理想是最崇高的理想,是最值得为之奋斗和引以为自豪的理想。
美国两党都是为竞选而组织的,两党的最高目标就是赢得总统竞选的胜利,其次是赢得国会议员和州长等竞选的胜利。全国代表大会为每% 年的总统竞选而召开,它的首要职责是提名总统候选人,制定竞选纲领。两党的日常工作围绕竞选而展开,总统竞选完成,其任务随之完结。州和地方党组织的任务也是围绕竞选而展开。两大党为选举而存在。
四、两国政党组织形式不同
中国共产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必须是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才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要经过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并且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中国共产党有严格的纪律作为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行为规则,用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美国两大党各级组织松散,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权威。两大党的各级组织彼此独立、各自为政,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几乎没有干涉权力。全国委员会和全国代表大会既不是全党的领导机构,又不是决策机构,也控制不了州和地方党组织。民主党和共和党党员游移不定。公民要想成为共和党或民主党党员很容易,既不需要履行申请入党的手续,又不需要交党费,只是在选民登记时声明一下自己愿加入哪一个党就行了。一个人今天是民主党,明天也可能是共和党。这样就无所谓党纪,更不用说纪律处分了。
五、两国政党代表的利益不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美国两大政党被垄断财团所操纵。在竞选总统时,有的财团同时支持两大党,因为不管哪一政党执政,都能获得巨大好处。美国的政党不会也不可能代表社会上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
六、两国政党的经济基础不同
美国的政党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其服务的,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集团调整他们之间利益矛盾的产物。其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我国政党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它决定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不存在各阶层、各集团的根本利益冲突,不需要通过各党轮流执政、权力转移等方式来调整利益关系。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决定我国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
七、两国政党的国家性质不同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其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家政治生活,实行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从19世纪50年代起,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就开始轮流执政,至今已有150多年。美国是两党制的典型国家,美国两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民主党、共和党),操纵总统选举,轮流执政,互相对峙的政党制度。由在总统竞选中获胜的政党上台组织政府,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行使国家权力,这个党叫执政党,也叫在朝党。在总统选举中失败的党,可以监督政府或牵制政府的活动,这个党叫反对党,也叫在野党。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工人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领导国家政权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制度。
八、两国政党的作用不同
美国实行的两党制,两党轮流执政,可以防止出现个别集团或个别人物的独裁,这较封建专制统治具有历史进步性。但是,它绝不像资产阶级所竭力宣扬的是最民主的制度,它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其作用主要是:
首先,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统治。轮流执政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形式,用全民民主的假象,掩盖其资产阶级专政的本质。无论民主党也好,还是共和党也好,都是资产阶级政党执政,轮流执政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的长期统治。其次,排斥和压制工人阶级政党掌握政权。
再次,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可使政府不只是为某一个集团服务,而要兼顾其他资本家集团的利益,保持资产阶级内部的利益平衡与政治稳定。
最后,欺骗和麻痹劳动人民。资产阶级用两个政党轮流执政的办法,使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选择哪个资产阶级政党身上,从而麻痹人民的斗志。特别是在资产阶级统治出现危机的时候,用变换执政党的办法,可以缓和人民的不满情绪。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便于党和政府集思广益,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各民主党派在人大、政协、政府、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与共产党合作共事,切实地实现了当家作主,推进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行使民主权利的自觉性、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
第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国民主党派目前共有)% 多万名成员,他们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广泛的社会联系和报效祖国的热忱。因此,民主党派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两个文明建 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在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过程中,民主党派发挥着特殊作用。他们和港澳台同胞有密切的社会联系,就和平统一进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具体而切合实际。他们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促进祖国大陆和港澳台的经贸发展和科学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和对祖国的向心力,推进了祖国的和平统一进程。
总之,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衡量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效果着眼,一是看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是看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与优势;三是看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四是看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一是向自己的历史经验学习, 包括向自己犯过的错误学习。你不把历史搞清楚, 你就不知道这个情况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也不能发现它的问题在哪里, 也不知道这个事情背后的规律是什么。今天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理想信念, 我就主张要好好学习我们的历史, 包括我们的成功的历史, 也包括我们所犯的错误, 这个学完了就知道原来我们这段路是这样走过来的, 原来我们这个理论是这样形成的。
第二是向人民群众及其创造的先进经验学习。回顾改革开放所走过的历程, 我们就是在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 我们不仅懂得了改革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而且运用了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创造的好形式。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农民的创造。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政党先进性;关系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139-02
先进政党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化的进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化进程对政党的需求以及政党在现代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化进程和政党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迟滞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先进政党的有效组织和发动。对政党先进性的分析是我们研究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角度。
一
无论是研究现代化还是研究政党先进性,都要注意现代化与先进政党的关系,把二者结合起来,从中揭示现代化进程对先进政党功能和作用的内在需求,揭示先进政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规律性作用。政党与现代化的密切联系,政党及其先进性与现代化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政党是现代化的产物,现代化为政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条件
第一,从时间上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政党以及政党制度是现代化进程开始之后形成的。世界现代化普遍早于政党及政党制度的产生。就各个国家内部来看,政党的产生在客观上也都是受到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第二,从政党及政党制度形成的社会主体条件来看,社会现代化不仅包括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人们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得到提高,人的心理状况、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体不再像前资本主义社会那样,只是某一阶层或某一集团所构成的社会精英,而是由享有同等政治权利的社会公民所构成的社会大众。”[1]42现代化为政党及政党制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主体条件。第三,现代化为政党的产生提供了政治制度的前提条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高度专制的制度下,政党根本就没有存在的条件和可能。不仅统治者不需要政党来组织政权、维护自身利益,而且奴隶和农民等被统治阶级也缺乏组织政党的要求和能力。政党的建立,都是以废除集权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制度为必要条件的。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这个条件才得以实现。
(二)政党和政党制度对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化的快慢和成败
首先,政党是现代化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尽管现代化最初不是由政党发动的,但是一旦政党产生,都会渐渐承担起领导和组织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其领导能力和组织才能的发挥对该国现代化的进程起到巨大作用。其次,先进政党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障。政党有一套较为民主的推举党内领袖和选拔人才的制度,基本上能够确保这些人的素质条件比较高。这种推举领导人和选拔人才的制度与原来专制集权社会的选拔方式截然不同,对于推动现代化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再次,先进政党有利于协调和缓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为人民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有助于全社会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各政党为成为执政党而奋斗,并不是意味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相反,由于政党制度为各政党成为执政党提供了一条合法途径,在客观上能为社会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先进的政党取得政权以后,它的先进性更能体现出社会整合的功能,在调和社会矛盾上发挥重要作用。政党及其政党制度必将对现代化进程产生巨大影响。
二
在鸦片战争之后的八十多年间,近代中国现代化一直没有获得强有力的先进政党的支撑,现代化进程的迟缓在相当大程度上与此有关。尽管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为了实现救亡图存的反帝反封建任务,几乎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尝试,许多仁人志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过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以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主张,但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前,都先后失败了。这与缺乏一个先进政党的有效发动和科学领导直接相关。
首先,地主阶级不可能通过建立政党来承担中国现代化的领导重任。由于封建主义制度已经与帝国主义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和代言人。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在不改变传统封建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改良来实现现代化是不现实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尽管也有通过君主立宪来实现现代化并最终成为现代化国家的例子。比如,英国和日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封建势力的前提下建立起具有本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有效地发挥了政党对现代化的推动作用。但在近代中国,自身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地主阶级不可能通过建立民主体制下的政党和政党政治,来实现现代化。因此,地主阶级进行现代化的努力注定没有胜利的可能。
其次,农民阶级也不可能通过组织政党承担起领导中国现代化的任务。从现代化与政党的关系来看,农民阶级是不可能担当起领导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使命的。即使在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及其杰出代表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封建社会下的阶级局限性,没有发展和成熟到能够建立先进政党的程度。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的指导理论及其内部的政治组织形式,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远远达不到政党在推动现代化的进程中所起到的组织和整合功能。太平天国的理论和实践充分说明了,农民阶级存在着自身难以超越的局限,不可能带领中国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再次,以孙中山、黄兴等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没能真正为中国现代化开辟出新的道路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革命政党的产生,从此开始了由政党领导革命为现代化开辟道路的历史。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其政党的先进性在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下大打折扣。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并不具备近代中国现代化对政党先进性和广泛性的要求,没有团结和凝聚广大工人、农民等各阶层群众的力量,没有制定出能组织和团结民众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就难以承担起中国现代化的领导职能。正因如此,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很快就被国内外发动势力扼杀在摇篮里,从根本上就否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可能性。
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勾结,形成了极为强大的反动势力,严重阻碍中国现代化的顺利进行,不仅仅是停滞不前、进展缓慢,甚至将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中国的现代化要想顺利进行,必须首先要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这是中国现代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这种情况决定了,近代中国现代化对政党先进性的要求,远远要比于西方现代化国家的政党要高。一方面,中国近代社会所遭受的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是空前的。另一方面,近代中国的专制集权统治也是无比顽固的,这使得我们实现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中国现代化强国之路的探索,必须寻求和开辟新的道路,必须有一个具有真正广泛性的先进政党来领导和推进。
三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现代化顺利进行提供了根本前提。中国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需要一场社会动员更为深广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才能在中国建立起独立统一的现代化民族国家,这个革命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肩上。”[2]133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由于自身具有的先进性而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不仅仅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为现代化顺利进行提供了根本前提,而且还重新启动了现代化进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反封建方面,强大封建势力的存在是导致近代中国现代化进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中国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必须以反封建为前提。能否完成推翻封建主义反动统治,也是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作为中国封建势力代表的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与中国的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已经成为封建旧势力的保护伞。反观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彻底反封建的目标,据此获得了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广大农民的支持,“得农村者得天下”[3]267。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民主政治得以建立,反封建的任务得以完成,中国现代化所必需的一个基本条件由此具备。
在反帝国主义方面,实现彻底的反帝任务是中国现代化顺利开展的另一个前提条件。能否超越本阶级的利益,以民族利益为重,领导人民为民族独立而奋斗,就成为一个政党是否真正具有先进性的另一个重要标志。由于阶级局限,蒋介石集团完全背离孙中山倡导的“民族主义”,把帝国主义作为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支柱,而对外一味妥协退让,丧权辱国,不仅不具备政党先进性的要求,反而具有更大的反动性,受到全国人民的唾骂,逐步丧失民心,最终丧失执政地位。而中国共产党却始终能够站在全国的大局,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采取了彻底的反帝国主义的态度。毛泽东始终强调,“一切阶级斗争的要求都应以民族斗争的需要为出发点”。[4]539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被彻底废除,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了一个真正民族独立的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由此开始启动。
从中国近代历史来看,中国政党的产生、政党制度的发端,并不仅仅是出于阶级利益的表达和维护的需要,更多的是为了在民族危亡的历史条件下实施救亡图存,为现代化顺利进展提供必须前提和开辟道路。由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对政党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并不是一般政党就能担当起现代化的领导责任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完成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使命,承担起领导中国现代化的重任。这绝不是政党外部的因素所能决定的,只能从最为根本的政党的先进性角度加以分析。当前,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领导地位,党的先进性及其实现程度必然对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仍然不能放松党的先进性建设。我们必须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我们党充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刘诚.毛泽东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研究[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
[3][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92.
【政党关系】推荐阅读: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10-05
中国政党制度11-19
政党制度课时练习07-03
中国的政党制度10-25
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07-09
客户关系管理关系营销10-11
劳动关系劳务关系案例10-22
人际关系学论文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09-13
档案关系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