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世界遗产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申报世界遗产(精选8篇)

申报世界遗产 篇1

------------我看联合申遗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截至2010年8月第3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在巴西利亚闭幕,《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全球世界遗产总数已增至911处。根据最新统计,目前,全球共有704处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遗产),180处自然遗产,27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本届大会还审议通过,将中国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丹霞列为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的评定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程序。每年举行一次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对申请列入名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是该委员会此前委托有关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而提出的评价报告。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世界遗产的申报需要完成9个步棸;

1、一个国家首先要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保证保护该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成为缔约国。2、任何缔约国要把本土上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出一个预备名单。

3、从预备名单中筛选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

4、把填写好的提名表格寄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检查提名是否完全,并送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评审。

6、专家到现场评估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情况。按照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标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上交的提名进行评审。

7、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交评估报告。

8、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的7名成员审查提名评估报告,并向委员会提交推荐名单。

9、由21名成员组成的世界遗产委员会最终决定入选、推迟入选或淘汰的名单。

尽管申遗名额极其有限,考核程序和标准也很严格了,但国内外角逐依然十分激烈。申报世界遗产是一个全球性的热门话题,尽管中国起步较晚,但从目前来看,申遗最热的却是中国。“按照2005年世界遗产大会通过的《凯恩斯—苏州决议》,一个国家一年只能申报一个专案的规定,中国的申遗大军完全可以排到下个世纪。”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官员郭旃透露,目前中国有上百处景观或古迹被列入申遗“预备清单”。因为申遗难度增加,新型的申遗模式开始出现。联合申报、扩展申报等模式已经成为重要创新手段,也为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所提倡。如2000年湖北、河北、江苏、北京4省市将明显陵、明孝陵、清东陵、清西陵、十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联合扩展申报遗产,一举成功;2004年,沈阳一宫两陵作为北京故宫和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今年8月中国丹霞作为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过程的贵州赤水等6个丹霞地貌风景区“捆绑”申报自然遗产成功

各国之所以如此热衷于申报世界遗产,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 申遗成功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山西省平遥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1998年门票收入从申报前的18万元一跃而至500多万元。云南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仅2000年就接待海内外游客2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44 亿元,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丽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1994年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后,第二年的游人数就增加了1/10。世界遗产的成功开发带来的巨大经济效应,使许多人看到了“申遗经济”的无限潜力,有条件的申遗,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申遗,申遗热一浪高过一浪。

二 申遗对文物保护的宣传推介作用。

文物保护和其他工作一样,必须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而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恰恰是在

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起到了《 文物保护法》 的宣传作用。如清福陵、清昭陵都已有80 年的公园历史,“申遗”成功后,两陵的保护更加注重公众参与。两陵的管理部门通过举办世界文化遗产知识讲座、科普画廊、组织志愿者保护两陵等系列活动,增加了公众保护意识。如果说文化遗产在“申遗”成功前是在国内范围引起关注,那么“申遗”成功之后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并接受世界遗址委员会的监督。既在更大范围得到宣传推介,也有更高层面得到保护和监督。实践证明,“申遗”的过程就是在更大范围宣传《文物保护法》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文物保护法》走进千家万户,使千家万户增加了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三 申遗是协调发展的社会凝聚作用。

世界遗产对社会的进步起着辐射、影响、渗透作用。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实际上这些宝贵的物质财富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申报世界遗产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社会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着直接影响,对引导人们形成好的生活习惯有间接影响,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了解世界遗产、热爱世界遗产,自觉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整个社会就会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鉴于此,各地政府绞尽脑汁挖掘本地遗产项目创造条件也要申报世界遗产。而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方式无疑对申报国是有利的,首先 联合申报世界遗产成功的几率比较大。联合申报世界遗产是由几个地方联合提出的具有关联的文化特征或体现相同地貌特点的遗产所在地共同申报的项目,在内涵的体现上比单个地区更具完整性和说服力。另外集聚不同地区的人力物力为创造申遗提供了物质和智力支持“中国丹霞”申遗大约花了十几个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综合治理,显然如果仅靠一个地区是一笔很大的财政负担,合力形成的结果要比单力更完备 从近几年中国申遗的情况看,联合申遗有很大的潜力

其次 联合申报世界遗产扩大了品牌形象更有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联合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可以促进各遗产所在区旅游及经济的发展,另外还可以带动沿线地区和城市的文化及经济交流 中国丹霞涉及6个地区,旅游者要想全面感受其风貌,就要全部游览6个地区,这样就带动了地区间经济的往来和交流

再次 扩大了文物保护意识的影响范围 联合遗由于涉及地区的范围广度比较大,而在申遗前期所做的宣传和保护意识在这种大范围内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实施。因此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对遗产保护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此看来联合申报世界遗产不仅对申报国有利,同时也有利于保护世界遗产的申遗初衷,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的运行也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否则就会被滥用,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联合国审议委员会要做好针对联合申遗模式的标准的评定。因为联合申遗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如果处处都联合,那世界遗产就遍布各地,失去了其意义,就会被人们视为平常事物,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世界遗产的申报也就起不到其应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另一方面联合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后,有赖于各申报点的综合管理和保护,协调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因此在申报前要做好后期维护工作的整体协调和分工,任何一部分的不协调都会对整体效果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申报世界遗产 篇2

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旨在促进世界各国加强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3部分。截至目前,我国共有世界遗产35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5处。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重新修订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其中河南省的潞简王墓(潞王陵)成为全国35个备选的申报项目之一。文物部门对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要求很高:预备名单将实行动态管理,一方面预备名单的大门始终是打开的,对于保护管理状况良好、申报条件成熟的项目可定期、不定期地吸纳到预备名单中来;另一方面,对已经列入预备名单的项目,如果其保护管理状况存在严重问题,威胁到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随时可能被从预备名单中删除。因此,如何促进潞王陵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 潞王陵概况

潞王陵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市为豫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城市,历史遗迹众多,文物资源丰富。全市拥有各类自然景观数百处,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50余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00余处、历史文化名城1处、历史文化名镇1处。坐落于河南新乡市凤凰山下的潞王陵,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也是国务院1996年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潞简王陵墓由神道、潞王墓和次妃赵氏墓组成,总面积达26.67hm2(图1)。

3 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3]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即优势(Strengths)、弱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挑战(Threats)。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运用SWOT法系统分析潞王陵申遗,找出其优、劣势,发现其外部机遇和挑战,以有助于确定在申遗过程中如何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提高申遗的成功率。

4 结果

4.1 优势

完整的陵寝建制:潞王陵在规划布局[4]上,利用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将陵区四周的山川水系作为建筑构成的主体要素,“陵制与山水相称"。根据“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将秀丽的凤凰山作为依托的祖山,左有山脉作为陵区两侧环护的砂山,南面为黑龙潭,构成“头枕凤凰山,脚踏黑龙潭"的风水格局,形成了一个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局部小环境,运用轴线方式来组织陵园中的空间建筑布局。在建筑布局上,充分利用山间的台地依次安排下碑、门、亭、望柱、石象生(图2)、坊、桥等,顺山势引导至棱恩门、棱恩殿和宝顶,疏密有间,层层递进,给人以封建礼制的秩序感。建筑掩映于山环水抱之中,相互映衬,如同"天设地造",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杰作。

完整的文物保护:潞王陵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了较大的损失。尽管如此,潞王陵的建筑群基本保存完好,是我国保存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也是国务院1996年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公约》的要求: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潞王陵以宏伟的规模、精美的石刻著称,对于研究明代后期地方藩王的陵寝形制以及当时的建筑、雕刻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2 劣势

周边环境恶化:由于新乡市北站区有矿山资源优势,多年来筹建了上百家采石厂、石灰厂,逐步形成了河南省颇负盛名的建材基地。根据实地调查,全区上百家建材企业就有200 多个排尘口,日夜排放的烟气粉尘遮天蔽日,对矿山的掠夺性开采和无序经营形成满目疮痍的裸岩,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潞王陵良好风水格局的凤凰山,构成了对山体的严重破坏。由于开采矿石导致山体“千疮百孔",植被被破坏,失去了往日的秀丽和生机,王陵良好风水格局的凤凰山。

内部景观破坏:潞王陵被誉为“石头城",建筑多为石质材料,尽管与木材相比较具有坚固的特点,但是风化现象却十分严重,石体表面剥落,部分出现了断裂,而空气污染导致的酸雨对潞王陵建筑的腐蚀也较为严重。植被是陵寝建筑氛围的重要烘托要素,潞王陵内的古树大多已毁,现有植物的规格较小,不足以体现陵墓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植物种植过于散乱,不适合陵墓规整格局的要求和肃穆气氛营造的需求。在空间整体性的烘托和塑造上有待加强,以突出陵寝的庄严肃穆之感。

4.3 机遇

遗产旅游的兴起: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近年来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探险旅游科考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等旅游形式受到公众的普遍欢迎;文化旅游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展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作为稀缺资源的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以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内涵受到了公众的欢迎。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除了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外,还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政府重视加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人们对于深厚隽永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普遍追求导致世界遗产旅游日益升温。世界遗产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促进作用日益显现,特别是当遗产价值被充分认识、知名度被提高后,可有效地促进旅游业和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2004年11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同意并建议,将人大代表提出的“对潞王陵的保护进行立法"的议案列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并补充进河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加快开展立法工作[5]。为保护潞王陵区,将原在保护区内的豫北监狱整体搬出,监狱原有房舍被改作文物保护用房。这将大大提升潞王陵景区的整体格局,有利于景区的统一管理。

旅游环境的改善:新乡市正在进行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和国家诚信城市的“五城”创建工作,城市的环境状况和基础设施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34号),对新乡市各区的城市职能做出了重大调整,将原来以工业盛名的北站区更改为以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为主的凤泉区[6],城市职能的转变为潞王陵的遗产保护提供了契机。2005年,新乡市政府决定建设凤凰山省级森林公园,大力进行对凤凰山的绿化以恢复山体的秀丽。伴随着城市职能的转变,凤泉区关闭了全区所有的污染企业。此外,通往凤凰山森林公园的风景道路正在加紧建设,两边各为100m宽的游园带。这将大大提升通过能力,缓解景区的交通压力。

国家工程的建设: 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在新乡市境内全长77.7km,穿越凤泉区,距离潞王陵300m左右,工程沿线的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要。为了严防污染南水北调工程周边环境,新乡市水利局、环保局、规划局制定了《南水北调工程两侧规划管理办法》,在工程沿线确定的保护区范围内严格按要求规划布局项目,严格审批项目,恢复植被,力图把工程建设成为“清水廊道"、“绿色廊道",发展生态旅游。水的引入还使良好的山水格局得以恢复,这些都为潞王陵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了保障。

城市集群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反对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利用,关键在于其利用开发是破坏性的还是保护性的。在良好保护了遗产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开发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京广铁路纵贯凤泉区全境,区侧紧临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在建的济东高速公路、新晋高速公路均从境内通过,新乡至郑州的轻轨即将修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有助于提高潞王陵旅游的可进入性。南邻的郑州、东邻的开封、西邻的洛阳和北邻的安阳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且洛阳龙门石窟、安阳的殷墟已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潞王陵可以和其它遗产、文物组合成为文化旅游链,使公众深刻感受河南省文化历史的丰富与久远。

4.4 威胁

资金的投入保障要求:遗产地的保护和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新乡市的经济状况在河南省属于中上水平,但是城市建设的各方面都需要经济投入,因此用于遗产保护的经费十分有限。除了遗产本身保护外,生态环境的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也十分巨大。在缺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需要发展旅游经济作为保护资金的补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难免出现开发性破坏。

建设原生保护的要求:潞王陵的保护和开发必须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前期的修复中增加了一些与陵寝风格不谐调的建筑,不但不能起到保护遗产、为遗产增色的目的,反而违背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对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的要求,严重的将可能丧失遗产申报的资格,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除陵寝建筑之外,设施建设也是应注意的内容。潞王陵现有接待设施十分陈旧,接待能力也十分有限。周边的村民为了致富自行修建了一些接待的宾馆和餐饮,其选址、建筑的风格、造型、色彩等均与陵寝区极不协调。由于兴建的盲目性导致陵寝区外围景观混乱,严重影响了遗产保护的健康发展。

5 潞王陵申遗保护与开发建议

5.1 范围上进行“区域保护"

对潞王陵的保护应将单一建筑群的保护转变为区域保护,即划定保护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开发区。在核心区内严禁建设一切与保护无关的建筑、设施等,车辆严禁进入;缓冲区内主要用于改善景观面貌,同样严禁建设接待型建筑;开发区应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布局下,有步骤、有秩序地建设接待建筑以满足公众对旅游“吃、住、购"的需求,但是建筑的风格、造型、体量、色彩、功能等应严格限制。

5.2 环境上进行“生态恢复"

在环境上亟待解决的就是生态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凤泉区的空气质量状况虽然已经达到国家标准,但是总体空气质量仍然要远远落后于新乡市其它区域。开采矿石留下的废弃地在区内较为常见,粉尘污染一直困扰着居民的生活。因此,必须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快废弃地的治理步伐,尽快进行土地复垦还林。

5.3 景观上“修旧如旧"

景观建设上应分别采取保存、保护和控制等保护整治措施,达到“修旧如旧"的目标。保存即保持原貌,对待核心景区应绝对保护,如实反映真实的历史遗存;对木质建筑部分进行保护,建筑的立面、屋顶等建筑外观要严格按照文物建筑的保护要求和原则进行修复和维护,以存其真;设置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对区内的新建建筑应进行风貌控制,使其在体量、形式、色彩等方面与核心保护区的传统建筑相协调,在视觉景观上使历史街区与周边城市环境有一个平缓的“过渡",维持区域的历史氛围。

5.4 管理上“高效一致"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潞王陵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和破坏世界文化遗产为代价无限度地开发利用,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是政府的职责,要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协调机制,负责协调、指导潞王陵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育文化科学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EB/OL].http://www.wchol.com/html/jkw.html.2007-01-01.

[2]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content-5493045.htm.2006-12-15.

[3]朱梅,汪德根.苏州国际旅游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8)∶96-98.

[4]史箴,曾辉.归复祖制、承前启后的定陵[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21.

[5]河南省立法保护明代藩王陵园[EB/OL].http://news.csdn.net/n/20041128/59512.html.2004-11-28.

三清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 篇3

遗产大会上,对三清山的遗产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三清山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景区边界合理,有效地保护了景观的自然性和维护景观品质所必需区域。三清山完全符合世界遗产的要求,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一致同意将中国三清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特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因此被认为是人类罕见的,且目前无法取代的财产而受全球公认和极高的关注。

三清山风景区自2005年启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历时三年的艰苦努力终成正果。

三年来,三清山一路过关斩将,连连闯关。2007年1月,三清山在全国160多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中国政府2008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唯一项目向联合国申报。随后,累计投入3亿多元人民币对提名地756平方公里范围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先后拆除与遗产要求不符的各类建筑面积达35280平方米,改造了20余万平方米的社区房屋,新添各类环保、监测站所20余处,遗产展示中心1处,同时还对景区36公里游步道、1000多处各类旅游服务设施予以改造完善。2007年10月,三清山以其突出的遗产价值和较高的保护和管理水平折服了实地考察的联合国特派专家,并受到高度评价。之后,又得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委员会的积极推荐,最终在世界遗产大会上予以表决通过。

申报世界遗产 篇4

面试题:8月17日上午,湖南衡阳市南岳大庙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在南岳举行。28名听证代表参加听证,26人赞成或原则赞成提价,2人反对提价。最终,此次调价方案成功通过。从明年4月1日起,南岳大庙的普通门票价格将由每人次40元,正式上调为50元。新的收费标准有效期为三年。

然而,有关报道中对于南岳大庙管理成本的追问和披露,让公众看到了平时不为人知的一些内幕。以2009年为例,南岳大庙门票收入6271万元,其中用于景区管理部门人员经费2990多万元、交通购置费和招待费1102万多元,还有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公用专项经费等。就连湖南省价格成本调研队对门票的监审报告都承认,南岳大庙景区存在着高额的管理成本。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有一项新建公厕的成本支出为197万元,而大庙内一位法师说,近几年只建了一个新厕所。对此,当地官员的解释说,衡山是5A级景区,厕所必须按照五星级标准建设。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又是旅游景区涨价的听证会,涨价的理由仍然是整修维护和日常管理成本增加,成本增加的原因同样是为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相似的话语听过了不止一次。在“申遗”这面冠冕堂皇的大旗之下,有些景区在申遗成功之后涨价,南岳大庙则是在申遗准备阶段涨价。申遗本无可厚非,但大做文章却不能不引人深思。

首先,从申遗的表面文章背后,简要说明“利益至上”这一实质。然后,说明畸形“申遗”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对待“申遗”。

答题框架:

(1)申遗表面文章背后的背后是对利益的贪求——五星级的厕所是否是申遗的组成部分?5A级的景区是否都要配备五星级的厕所?一座五星级的厕所造价是否要将近二百万元?

虽然涨价的最终原因是为了申遗,但巨大的管理成本中,更多的是大笔的人员开支,还有无底洞般的所谓交通费、招待费。这些未必都是申遗的必须工作。

所谓的管理成本增加,实际上是一本糊涂账。所以,尽管这次听证会的涨价请求得到通过,但还是有代表对涨价的理由、程序以及成本核算提出质疑,并申请审计部门对其中的开支进行审议。

(2)“申遗”浪潮中的畸变,非常态的申遗只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抛弃个人或个别部门的利益,严格执行国家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对于违反规定的个人或部门,严惩不贷,树立法律的权威;各个部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才能在申遗的大潮中,为国家的精神文化添枝加叶,为祖国的灿烂明天尽绵薄之力。

●国内最大的公务员面试实训基地,2010年公务员面试传奇缔造者!

申报世界遗产 篇5

第一项 浠水哦呵腔(蕲水腔)

“哦呵腔”来自浠水人的“打哦呵”。

自古,浠水人在生产劳动中为了鼓劲打气,突破了无法表现这种高亢情绪的平直的浠水方言语调,他们将脖子伸长,声带缩紧,用假声突然吼出一串顿挫的长音,这就是“打哦火”。哦火调就是打哦火声调的延伸,哦火调加进叙事元素后,渐渐演化成“合歌舞演故事”的“哦呵腔”。浠水哦呵腔向来是只有锣鼓伴奏,演员有男无女,比较原生态,后来加进器乐伴奏和女演员后就发展成了东路子花鼓戏。

《湖北戏曲概览》中写道:“东路花鼓戏形成于浠水、罗田、英山、麻城等地,后复流传至黄冈、红安、黄石、大治、鄂城等地。浠水始终称哦呵腔„哦呵腔在省内向西流传又演变出一些剧种。大鄂西北的郧阳一带化成八岔,并远播陕西商洛地区;在襄阳一带化成桃腔,太平天国失败后,随应山、随州等地移民传到皖南,当地称之为淘腔”。浠水哦火腔传到外地区被称为“蕲水腔”,因为浠水县原来叫蕲水县。

沔阳花鼓戏主腔之一“蕲水腔”,它的源头就是浠水哦呵腔。哦呵腔怎样影响到了沔阳呢?常言道:“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江汉平原常年闹水灾,当地艺人随着逃荒人流来到鄂东北,将《喻老四》、《菜刀记》等戏,从蕲水一带连戏带腔学了回去。带回去的“蕲水腔”与浠水哦呵腔的区别主要是它用沔阳方言而不是用浠水话演唱罢了。荆州花鼓戏至今还沿用“蕲水腔”名。

其实,受到浠水哦呵腔影响的远远不止以上所说的几个地区。我省著名戏曲音乐理论家刘正维教授认为:“打锣腔腔系流向鄂、豫南、皖中南、湖南东半部、江西北半部、浙西与闽西北八省。中心则在鄂东北。„„打锣腔系分五条主要支系:罗罗腔支系与蕲水腔支系,流行最广,影响最深,它们构成打锣腔腔系的主干。”

哦呵腔为什么能流传这么广呢。大致上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哦呵腔行腔中的十度大跳,真声突变假声的演唱特色再加上一唱众和的帮腔,这是其它所有地方剧种所不能同时具备的独特之处。由于它高亢激越,表现力强的特点往往能补充其它地方剧种声腔的不足,所以极易被外地剧种所借用。二是鄂东文人历来喜欢根据本地发生的奇闻逸事编成戏文演出,如《杨二女起解》、《赶会》、《蔡鸣凤辞店》等,外地人来学这些戏的同时将唱腔也一并学走,拿回去与本地的方言语音结合后化成本剧种的腔体。这种情况在戏曲音乐流变过程中被称为“错用乡语”和“移步不换形”。

“哦呵腔”的起源至少是宋代晚期。宋代诗人苏东坡谪居黄州时写的《笔记志林》就载有“吾来黄州,闻黄人二三月,皆群居讴歌,其词故不可解,其音亦不中律吕。但婉啭其声,往返高下,如鸡鸣尔,”唱“哦火调”时的形象和声音特点近似公鸡伸长脖子打鸣。

“哦呵腔”随着清代后期花部的兴起而兴盛起来,这种兴盛的势头一直保持到五十年代,解放前后,活跃在浠水城乡的哦火腔戏班有数十余个,代表性的演员有刘花亭、龙家

一、李保清等。时人赞誉他们有三句话“看了刘花亭,回去摸不到门。看了龙家一,回去摸不到壁;看了李保青,回去点不到灯”可见哦呵腔在当时的民众心目中是何等的魅力。

代表剧目有:三宝记(也叫紫金杯)、菜刀记、荞麦记、苏文表借衣、梁祝姻缘、送香茶、杨二女起解等。

五十年代以后由于浠水艺人没有主动适应时代,将器乐伴奏和女演员加入其中,所以一度停步不前,时有时无。

文革中,浠水剧团用哦呵腔移植了样板戏“沙家浜”,还演唱了创作的大型剧目“云岭卡”和小戏“拔签”。一改原剧种无器乐伴奏和演员有男无女的局限,加进了器乐伴奏和女演员表演。

我县吴世华老人对哦呵腔的演唱特色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写成了专著,得到了省音协专家的支持和肯定。

现在能唱原汁原味的哦呵腔艺人所剩无几,尚存人世的艺人也年事已高,朝不保夕。因此哦呵腔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显得十分紧迫,它的立项工作推迟一年,就会损失一年。抢救这个影响遍及八省多个地方剧种的浠水哦呵火腔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抢救和保护浠水哦呵腔的工作主要是:对现存哦呵腔老艺人进行录音录像,收集其剧目,并组织他们对浠水业余剧团中青演员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上恢复几个哦呵腔代表剧目的演出。这几个剧目初定为由当地真实事件编写的民间戏曲《杨二女起解》、《菜刀记》。同时编辑一套反映哦呵腔音乐和代表剧目的专著和音像资料。

第二项

浠水巴河天狮子

全世界的狮子都是在地上舞,唯独浠水巴河的天狮子在天上舞。

一般的狮舞,是两人穿着狮衣,或抢绣球、或上高桌、或爬天梯,而巴河的天狮是金铂彩纸扎成,用两根竹竿支起,由一个人举起来玩耍。每到隹节来临或重大祭祀盛典,巴河青壮男子从家里拿出已经扎好的天狮,成群结队地集聚在一起,随着锣鼓喧天的节奏,举着天狮,上下翻飞,左右穿插,蔚为壮观。传说巴河这种独特的天狮舞与他们的祖庭武落钟离山和始祖廪君极有渊源。

武落钟离山位于长阳龙舟坪西南30公里处,据史载为土家族先民——巴人的发祥地,相传是巴人祖先廪君诞生地及掷剑称王处。这里巴人遗迹犹存,山上有赤穴、黑穴、向王庙、德济亭、石神台、盔头岩、天狮洞等祭祖景点。因此,武落钟离山被视为湘鄂川黔土家人寻根祭祖的圣山。天狮洞,洞口雄踞一头水浆石凝成的巨狮,清泉从狮胯下飞泻而出,蒸腾着缕缕白气,好似天狮一般。三千多年前,巴族首领廪君就诞生在这里,传说这头天狮就是他的座骑。据《后汉书》记载,武落钟离山是巴人祖先廪君掷剑称王之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三千多年前,巴人的首领廪君就从这里率领他的部落走向四方。山门上有“民族之源”的匾额。

在东汉时期,巴人“五溪蛮”暴动,朝庭镇压下去后,流放七千余口到鄂东巴水等五水地区,也就是我县巴河镇,他们为了纪念先祖,就把这种祭祀大礼上的活动保留下来,一直流传至今。

它的来历有还有一种传说是:南宋时期金人犯境,南下占领了巴河镇。岳家军久攻不下,岳飞甚是焦虑。当地渔民献了一计,正月十三这天,是巴河人玩灯的开始之日,巴河镇外来了一支数十人的玩狮子队伍,奇怪的是他们是将狮子用竹竽举在天上玩,金人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玩法,于是开了城门出来看个稀奇。这时玩狮人突然抽出竹竽,竹竽顿时变成一根根渔叉,玩狮人杀了守城兵卒,把住城门,岳家军乘势冲进镇中,大获全胜。从此巴河形成了每年玩天狮子的习俗。

近几十年来,巴河天狮子多次参加全市的大型广场活动,还参加了本县的文艺汇演。

现在的问题是,巴河镇能够扎天狮子的手工业艺人大多去世,如果不帮助他们将此项技术传承下去,天狮子则面临失传的危险。

第三项

卫生安息名香

安息卫生香创始于前清康熙初年,祖传秘制,驱秽避疫,曾经中外赛会十四次均得一等奖章,又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展览大会得头等奖,继此復承黎元洪前总统 赠世界第一名香,为各机关团体学校游戏场大戏院、理发店、旅社、浴池、茶楼酒肆以及居家旅行酬情送礼所必需。香味芬芳珍贵之卫生佳品,风行天下,世界弛名如承赐,願请认明宝鼎商标庶不到至误。

安息香的最后一代传人是浠水县城的吴林茂香铺的老板吴正卿,香铺抗日战争中被炸,随后吴正卿过世,由于他没有后人,安息香自此停止生产。一直到1985年,原文化馆老馆长朱泗浜在民间文学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安息香的线索,率当时清泉文化站站长徐文亚三次赴鄂城陈潮铁矿蔡成铎老人家,蔡成铎是吴正卿的外甥,他毫无保留的将安息香的秘方、配方和操作工艺交了出来。在民营企业家何国平的支持下,徐文亚开始手工试制,试制成的第一批香经浠城用过此香的老人识别,认为与原香差距不大。此外,将现有流行的各种卫生香进行比较,参加识别的二十人中有十七人投票安息香。1987年秋,徐文亚带着香参加广交会,他现场点燃安息香,数位东南亚及日本客商被吸引,洽谈后提出了订货要求。由于定货数额巨大,何国平不敢签约。回县后开始计划用机械制作,但机械制作过程中破坏了药物的原始香味,所以中间走了一大段弯路。此间又有人认为徐文亚不务正业,要求他不回文化站就除名,种种原因,使安息香恢复生产的工作停顿。后有本县人高昆,用安息香的秘方制作成“安时卫生香”,虽不及徐文亚制作的安息香正宗,但其香的外型和香味的穿透力都已超过其它的卫生香。

安息香十四次获国内外大奖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头奖,能获此殊荣的传统手工艺产品,在我市乃至全省也是屈指可数的。我县文化人后又将它复制成功,现在完整的秘方和制作工艺齐备,而且也可为国家所利用。现在的问题是主要传承人年老多病,如不及时培养新的传承人,此项珍贵的技艺可能永远失传。安息香如能立项成功,可支持徐文亚带着一两个年青传人用手工制作出新的样品。让安息香的技艺和产品一代代保留和利用发展下去。

第四项

鄂东机智人物、儒林怪杰陈细怪的故事

陈仰瞻,浑名细怪,自号痴仙,(1812-1874),出生在浠水和蕲春两县交界的株林镇,为鄂东著名机智传奇人物。幼时家贫,喜好读书。其人文藻盖世,为一代奇才,然而屡试不爽。他素来不事权贵,嬉笑怒骂,与群众相友善,常常讲些诙谐语言以娱大众。他喜抑强扶弱,善诙谐讽世,深得民众喜爱。后太平军开科取士,招纳贤才,他在省试时取得约士第一,授师帅职,为翼王石达开和大将陈玉成幕僚,几为军师。曾为太平天国都府写过著名的“诛绝胡虏开天国;斩尽妖魔定太平”的楹联及著名的《蚁民赋》等文章,太平天国失败后,官府欲问死罪,然而凭借他在老百姓中的良好人缘,传说当时有数千人自发地来到州衙,为其担保豁免其罪,晚年开设“犁耙馆”以教穷苦百姓学童糊口,聊度残年,直到寿终正寝。

浠水和蕲春是陈细怪故事的主要流传地,传播区则波及到安微,江西等部分县市。他的楹联绝对则影响全国,为不少论文和课题所引用。我县能讲陈细怪故事的群众遍地开花,不仅老人能讲,很多中年人,青年人也能讲。

我县常年收集陈细怪故事的有已故农民占成宗、王勇超、还有工人姜文珍,退休干部张少华等。我们目前手头已掌握的陈细怪故事有八万余字,还有大量故事有待继续收集。

我们想在立项后,组织人力在全县进行一次拉网式的采风,将陈细怪的所有故事收集齐全,并且挖掘和培养年纪稍轻至少能讲百余个陈细怪故事的传承人,然后录相制成光碟,作为我县《浠水非遗成果系列》中的一个部分。如果条件成熟,我们还想开展一次全县性的《陈细怪故事会》,在评奖过程中发现传承人才。

第五项

浠水民间戏曲传奇人物蔡鸣凤

蔡鸣凤是清末我县洗马镇太平寨商人,这年因妻子嫌他穷困潦倒而将其冷落,蔡赌气出外来到安微三河镇,因患病住在胡记客店。老板娘柳凤英待她无微不至,两人渐生情愫,后蔡鸣凤心想自己毕竟是有妻室之人,遂告别柳凤英,柳这才知道蔡是有妇之夫,又怨又恋,依依不舍。蔡鸣凤害怕落下骂名,还是辞别了柳凤英。

蔡鸣凤背负着愧疚和三年来生意所赚的钱财,离开三河回家乡。半道上,一名小偷盯上了他,尾随在后。回到自己的家门口,已经是夜里了。他开口叫门,门开之时,从里面跳出一名男子,匆匆欲逃,他上前揪住不放,给那人一刀砍着颈项,倒地死了。男子杀他之后,丢下凶器,逃走不见。

他岳丈朱茂卿听说他回来的讯息,前来探望,黑夜之中,认不清路,给他的尸首绊倒,爬起来时,又摸到那柄沾血的刀。朱茂卿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正要细看,更夫凑巧路过,发现这幕惨剧,即刻将他扭送归案。

朱茂卿无端卷入这一冤案,其实他知女儿朱莲在未嫁前便和肉铺的后生陈大雷相好,只是他不喜欢陈大雷,便逼着女儿嫁给蔡鸣凤,本以为她嫁鸡随鸡,斩断情丝认了命,却不料蔡鸣凤性子软弱,见她整日里冷冰冰的,一气之下出外做生意,三年不曾回来,更给陈大雷和朱莲提供了机会。而做为凶器的那柄刀,本是他代女儿打来切菜用的,铁匠不明所以,刻上了他的姓氏“朱”字,竟坐实了他谋杀亲婿的罪名。朱莲偏向陈大雷,不肯替父辩白,反而落井下石,诬陷自己父亲。朱茂卿深恨自己养女不肖,也不愿去揭露女儿的丑事,只有自叹报应,听凭处置了。宣判之后,县官正让朱茂卿认罪画押,忽然有人击鼓,带上堂来,竟是柳凤英得知凶信,不怕辛苦从三河赶来,代蔡鸣凤鸣冤的!众人不知她和蔡鸣凤的关系,公堂之上,柳凤英将三年来两人之间的恩爱离别,酸甜苦辣一一道出,听者尽皆哗然,惊叹她胆大者有之,然而更多的人,是对她“水性杨花”的不齿。

柳凤英的述说,并未给案件审理带来多少转机,反而是突然而来的一个不速之客打破了僵局。这人,便是随在蔡鸣凤身后的那个小偷。他亲眼目睹案发的全部经过,凭着一点正义之心,才将真相全部抖露出来。

案件审理完结,朱家族人集体代朱茂卿求情,他们在当地颇有影响,使得县官忌惮之下,朱氏父女无罪释放;杀人凶手陈大雷逃脱在外,被通缉追捕;只有那桑河赶来的痴情女子柳凤英,无根无基,又犯了众怒,被处以卖做官妓的惩罚。

阴风惨惨的天气里,两名衙役押着柳凤英走在荒凉的路上。蓦地——,路边一座新坟映入柳凤英的眼帘:鸣凤之墓!

心痛得似乎已经麻木的女子嘴角露出一丝笑。她仰首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空气,突然间拔步飞奔,一头碰在石碑上,鲜血汹涌喷出,迷糊了她的双眼,她口中低念:蔡郎,我们终于可以在一起了。

这个故事轰动一时,当时有人将它编成戏文演唱,剧名一为《卖饭女》,又名《菜刀记》,最出名的是其中的一折《小辞店》。这个戏是包括楚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全国大多数地方剧种的主要剧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黄梅戏《菜刀记》,她与《天仙配》、《女驸马》等剧齐名,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成名剧,严凤英艺名即取自剧中女主人公柳凤英。该剧流传至今,影响甚广,后拍成电视剧。《小辞店》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一是在于剧情的复杂动情,二是就是该剧的那段长达三百二十句唱腔跌宕起伏,承转有序。《小辞店》一剧的命运多舛,曾数度禁演。

文化大革命中,严凤英被迫害至死,演这个戏是她的主要罪名,说她宣扬了腐朽道德。后来同韩再芬配戏饰演蔡鸣凤的男演员也不幸从17层楼房上摔死。民间竟认为也与这个戏有关系。

蔡鸣凤的墓碑座落在洗马太平寨,碑为花岗石、大理石结构,高大端庄、富丽堂皇,是清末少有的“豪宅”。正中刻有“十九世祖鸣凤大人之墓”、“清光绪29年(1903年)立”等字样。这与戏中的情节对上了号。

太平寨村82岁的老农蔡老七拿出民国初期刊印的家谱,明确记载有“启公,字鸣凤„„葬于仓安山,甲山庚向”等字样,其中,生卒时间、墓葬特征与墓碑刊刻完全吻合。家谱显示,蔡鸣凤是蔡老七的曾祖父。

今年81岁的著名农民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张庆和,家住太平寨附近,离蔡鸣凤墓也不远。他说,过去,黄梅戏名曲《小辞店》在鄂东很受群众欢迎,但这里朱蔡两姓却不准人演。多年来,朱蔡后人也反感将《小辞店》蔡鸣凤与他们的祖宗相提并论。

蔡鸣凤墓所处的太平寨山,风景秀美,古迹众多,传说丰富,古城墙完好。近年来,被省内摄影界评为“鄂东最美的乡村田园风光”。目前,洗马镇借鉴《小辞店》故事发生地安徽三河镇作法,利用该戏曲广为传播的优势,主打文化牌,完成了特色旅游规划,已有北京等地多批客商前来考察洽谈投资。

围绕蔡鸣凤立项后所做的工作是,将全国各个地方剧种演出的“菜刀记”的音相和剧本、曲谱资料收集齐全。帮助我县一个最优秀的农村业余剧团重排该剧,进行深度加工,然后录制成光碟,也成为我县《浠水非遗成果系列》的一个部分。同时还对蔡鸣凤的墓碑进行保护。

第六项

黄冈善书(浠水南派黄孝鼓书)

黄孝鼓书是黄冈、孝感鼓书的总称,至今最少已流传了四百多年,最初的黄孝鼓书只唱不说,也无器乐伴奏,近百余年间开始发生变化。传入汉口的一支受评书影响,开始有说有唱,后来由于受北方评书影响又使说唱分开,专门唱而又加入器乐伴奏的部分叫湖北大鼓;专门说的部分叫湖北评书。而留在乡村又说又唱的黄孝鼓书分成了北派和南派。以浠水,黄冈为中心的鄂东部分县的鼓书艺人吸收了安微怀宁鼓书艺人的东西,形成了南派;而以孝感、黄陂为中心的部分县受河南钢鏮大鼓的影响而形成了北派。

南派黄孝大鼓最初记载的鼓书艺人辈份是16个字,上次我县在曲艺志调查时,对七十多个南派名老鼓书艺人进行座谈,发现实际有32个字的辈份,可见南派鼓书艺术源远流长。

南派鼓书与北派鼓书和湖北大鼓之间无论在曲调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有很大区别,南派鼓书在我县历年来长盛不衰,近年来由于受到电视的冲击,致使演出时断时续。

我县鼓书艺人的代表人物有:倪炳文、魏子良、余克军、陈家卿、陈刚、王家云等,至今还能演唱的还有二十多个鼓书艺人。他们在浠水城乡都有一批固定的观众。

我县曲艺专家徐又俊老人以八十岁高龄,历时三年,在目不视物的情况下,撰写了一本专著《黄孝鼓书艺术研究》,已故市委宣传部长丁永准亲自为之作序,他评价该书:“这是一部研究黄孝鼓书既具有开创性、又有相当深度的著作。这项研究,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丰富的曲艺文化遗产,有很重要的意义。”徐又俊老人还收集了四百余部鼓书书目。

随着南派鼓书艺人年纪老化,还有老观众逐年减少,我们有必要对现有艺人的代表书目的演出进行录音录相,在这个过程中,还在去培养南派鼓书的年青传承人。同时对南派演唱书目进行整理归档。对南派鼓书的历史渊源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申报世界遗产 篇6

中公教育面试研发团队

2011年5月29日,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隆重开幕。一直持续到6月的非遗节,成为一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饕餮盛宴。而就在非遗节开幕3天后的6月1日,酝酿多时的非遗法也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一时间,频频聚焦于镁光灯下的非遗成为当下文化领域最热门的话题。现在众多地方政府都热衷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的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而第三届国际非遗节以“弘扬人类文明,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并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因此,本次非遗节将成为四川成都新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为推动非遗保护、促进文化交流、传播世界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

对于众多地方政府热衷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举动,应该客观地评价。有的地方政府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在充分展示这些文化遗产特长的同时,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及时的保护,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但是,当作为民族财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之后,其经济属性正在以一种令人始料未及的力量改变着“非遗”保护现状,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陷入政绩化、产业化、同质化的怪圈,成为赚钱机器,大大改变了文化遗产的味道,就其本质来说,这些举动不是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而是对文化遗产的伤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走上依法保护的阶段。有了这部法,就如同手里握了一把“尚方宝剑”,另外,这部法律因为从实践中来,也有利于纠正以往我们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偏差。对于狂热的“申遗”来说,也是很大的降温。

申报世界遗产 篇7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和政策是民族建筑保护、传承的保障, 也是民族建筑创新发展的基础。目前, 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内涵不断深化、申报类型呈现多元化趋势, 文化保护迈入新阶段。

文化遗产申报类型多元化

在去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 我国的“天地之中”——嵩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至此, 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达到40个。

这次入选的嵩山古建筑群和以前入选的庐山、五台山都属于文化景观。五台山的单个文物建筑很难具有世界级的价值, 但它们是圣山崇拜的文化见证, 具有世界遗产的价值。杭州西湖也是如此。西湖按照文化景观概念, 实现了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巧妙结合, 特别是“西湖十景”极富诗意的景观命名, 表达了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领悟, 具有世界意义的普遍价值。

此外, 文化线路是文化遗产的又一个新类型。它是跨地域、跨国家的漫长线路, 反映了物资的流动和人们在思想、文化、风俗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

《文化线路宪章》指出, 文化线路要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其价值, 各处遗产单独评估, 它们的价值可能并不显著, 但以线路作为纽带, 看那些遗产在线路上的地位和作用, 可使那些孤立的遗产显现整体的价值。

目前, 人们认识遗产价值的方法在发展, 保护范围不断扩大, 保护类型不断丰富, 保护规划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我们应该了解这些做法, 尤其要研究各种文化遗产申请类型的初衷和针对性, 再对照我国的情况, 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我们要按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等类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要设法与现有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等类型匹配起来, 在现有的框架下解决问题。

文物保护内涵不断深化

相关人员在开展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时, 新发现文物古迹65.17万处, 登记不可移动文物89.2万处。文物保护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内涵在不断深化, 也产生了许多新的保护概念, 如乡土建筑、工业遗产、近现代建筑以及大遗址等。

在保护数量增加、新类型频出之时, 我们仍要坚持《文物保护法》确定的原则, 保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保存它们的全部历史信息。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指出, 文物古迹的原状有以下几种形态:实施保护工程以前的状态;历史上变化后存留的有价值的状态以及体现重要历史因素的残毁状态局部破坏但仍保留原构件和结构、形制, 经过修整后恢复的状态;文物古迹价值中包含的原有环境状态。

随着文物古迹保护范围的逐步扩大, 人们对古迹保护、利用的方法也在不断深入。乡土建筑要继续住人, 工业建筑做点改动可以作多种使用, 大遗址的保护涉及考古发掘, 还有可能建成遗址公园供人们参观……文物古迹呼唤更灵活的保护方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提出历史建筑的概念。这种建筑是有保护价值但没有 (或不宜) 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类遗产, 是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方法的重要补充。人们在保护历史建筑之时, 可以保存外观、改善内部, 为其继续使用提供方便条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省、市一级可以公布历史建筑, 各地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新的法定概念, 把那些具有保护价值又必须继续使用的建筑遗产保护起来。

文化名城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2008年7月1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开始实施, 从法律上落实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与《文物保护法》一起构建了保护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规范了名城名镇名村的条件和申报机制;提出保护要求和保护措施;明确法律责任, 依法对违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分。

与此同时,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等也陆续出台,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管理办法》等进入编写阶段, 历史文化名城、名村保护工作进入法制轨道。

当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很多城市意识到文化遗产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抱有极大热情。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111个, 可以说全国大部分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已经囊括其中。在新的名城申报过程中, 很多城市以新的保护观念, 深入研究城市文化遗产的价值, 扩大保护的要素, 如工业遗产、近现代建筑遗产、乡土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建筑丰富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内容, 提升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 为申报工作创造了条件。现在主管部门已组织专家完成了申报城市的调查评审, 向国务院提交报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审批工作也在积极进行, 第五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已经过了专家的评审, 不久后就会公布于世。

这次审批特别关注历史文化街区。国家设立历史文化名城是把它当成一项保护措施, 城市中有这些成片的历史街区, 才有必要采取“历史文化名城”这种措施, 若只有文物古迹, 那么设立“文物保护单位”就可以实施有效地保护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把有两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名城的必要标准, 成为硬杠杠。现在有的申报城市把风貌质量差、历史建筑明显不足的街区拿出来凑数, 这是不应该的。把这些不够条件的街区硬提上来, 将来也无法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进行保护管理。在既有的名城中也有不少城市在经历旧城改造之后, 合格的历史文化街区所剩无几, 有的甚至一处也不存在了, 这些问题需要各地相关部门认真对待。

正确认识文化街区保护重点和目标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和难点。

要正确认识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原则和目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是简单的规划问题, 而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实践, 要特别注意保护、整治、实施过程中运用的方法。

历史文化街区的目标应该是遗产保存、环境改善、居民受益、文化传承。要保护的不只是物质的外壳, 还应传承、延续街区承载的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的文化通过它的人文环境体现出来, 人文环境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 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 是大家共同认可的自觉行为和社会氛围。人文环境和以物质遗产为主体的历史环境一样, 同是城市文明的载体。在保护人文环境中, 人的因素最为重要。一个地方的习俗、礼节、节庆活动、社交习惯等都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也会吸引短期居住的外来人士融入这个环境之中。

申报世界遗产 篇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有“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技能。”根据这一定义,从2006年开始,短短8年时间,全国已经进行了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审定,在数以万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由文化部上报经国务院批准确定后,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18项。其中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于2008年6月14日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于2011年6月10日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98项,于2014年7月16日公布。各省市(自治区)审定的保护项目无计其数。

据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通报,截止2014年10月,我们青海省已经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64项,省级保护项目145项。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经过我省文化部门的艰辛努力和各级文化部门的扎实工作,热贡艺术等5个项目列入联合国的保护项目;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两个,这在全国绝无仅有,还有一些国家级生产性基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青海历史、文化和社会沧桑巨变的有力见证,是青海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青海多元文化的鲜明标记,更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和精神财富。我们常说,青海是民族文化的富矿区,新中国建国以来一些文化人把自己的艺术创作根基扎根在这里,他们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利用工作,对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随着我们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热心于这一工作的各界人士越来越多,大家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让年轻一代了解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为促进优秀民族文化的利用和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青海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青海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在健康有序地推进,在这项工作的发展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对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正确引导;对传承人艺德的培养、文化素质的提高;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正确鉴别和更扎实的田野调查等等都将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依法保护是抢救、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

为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还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省+市+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2011年2月25日经全国人大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文化部负责撰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并于2011年6月1日颁布实施了。文化部有关领导撰文称“这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历史上和文化法制建设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即将走上法制轨道,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同时,它也表明了我国政府履行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有关义务的信心和决心,塑造了我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国际形象。”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是我国各族人民精神财富的法律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共六章四十五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45条细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采录、申报、审定、保护、传承、发展、利用等诸多方面做了详尽的法律规定。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发展有法可依。其中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扶持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作为一级地方政府,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如何安排和部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利用和发展,是一门大学问。

(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2006年我们开始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于局限于当时的认知能力,把兴海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诵经调、佛教羌姆“米拉日巴”中的道歌偈颂和民间嘛呢调,三个内容合并为“青海藏族唱经调”进行申报,并顺利地通过了省级和国家级的保护项目。近年来,在国家及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对全省传统藏族唱经调文化进行了全面调查。经过几年的深入调查,我们遵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宗旨,第一,对“青海藏族唱经调”中的嘛呢调部分,进行了全面调查。对兴海嘛呢调的渊源、流布的形式和区域,都做了较详细的考察和文字整理。“佛教音乐·青海藏族唱经调”申报文本中说嘛呢调“现存唱调有100多种”,经过我们的全面普查,目前活态存在的嘛呢调有5种,分别称为“可古”、“尼古”、“森古”、“宜古”和“纳古”,共30多首旋律略有差异的曲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形,活态的文化也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兴海县各村落都有民间的嘛尼法会,而他们在法会上集中演唱时,只有几首能共同演唱,大部分时间分别轮唱。第二对兴海县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14个类别124个项目进行了普查,并一一登记备档。第三,对“米拉日巴”道歌唱腔的搜集整理也在进行中;对寺院诵经调的类别还没有做详细的考察。第四,我们抢救性地发掘了在青海安多地区失传几十年的寺院乐舞“二十一度母”羌姆,并及时申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获得成功。在我们的工作中,深深感到抢救性工作的重要性。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民间文化处于一种十分脆弱的地位,年轻人对传统民间文化知之甚少。这就是我们强调“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关键意义,使流传了千百年的珍贵文化遗产,不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丢失,至少丢失的少一点。

(二)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始终强调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文学艺术工作者担负着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任务。当今社会文化生活的多元化也催生了文化艺术的多元化,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形态。就音乐而言,有人喜欢交响乐、艺术歌曲,有人喜欢民间音乐,通俗歌曲,也有人喜欢音乐剧、佛堂音乐,更有人喜欢自娱自乐的网络音乐等等。只要有人喜欢,就会产生相应的音乐作品。而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反映了人们的文化价值。古人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它能确切地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兴海地区的藏族唱经调是博大精神的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他们亲切地称为“自己的劳动之歌”。藏民族的任何民俗活动都离不开唱经调,从各种法会上的倾心歌颂,到千里草原上引吭高歌,从农家田园里的虔诚吟唱,到祭奠亡灵时的含泪歌唱,处处彰显着藏族劳动人民博大无私的胸怀,坚忍刚毅的性格,勤劳质朴的品德。当一项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点的民间艺术申报成功后,有些人关注的是如何从中获利。因此出现了胡乱改编民间艺术,打着“弘扬民间”文化的旗号,编创一些低俗媚俗的文艺作品,其实破坏和丢弃了民间文化的精髓,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做法。

如何利用?如何传承?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合理利用的前提是传承,传承发展的关键是选拔、确定、扶持传承人。兴海县《佛教音乐·青海藏族唱经调》是国家级项目,我在前面提到它包含三个内容即“寺院唱经调、米拉日巴道歌唱经和民间嘛呢调”。当年申报传承人时,只申报了民间嘛呢调的传承人,而没有申报藏族唱经调和米拉日巴道歌唱经的传承人,这对传承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县上首先对嘛呢调、寺院唱经调和米拉日巴道歌唱经调认定了县级传承人,但由于县级财政有限,无法在资金上对他们进行补贴,使他们传习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虽然在县文化馆举行了多次嘛呢调的培训,但寺院唱经调和米拉日巴道歌唱经调,只有在寺院以他们固有的传统方式进行传承。由于传承人的工作都做不好,更谈不上合理利用和发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发掘我们基层县级是关键,因此,我们必须要增强法制意识,依法保护、抢救、利用、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利用和传承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困惑

兴海县是个以藏族为主,人口只有6万的偏远牧区县城,人口不多,居住分散,我们已申报获准保护的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项目2个,州(市、地级)项目7个。初步实现了县级、市(地)级、省级和国家级四级保护的要求。但是面对国家对抢救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基层群众对保护自己传统文化的迫切要求,我们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显得力不从心。产生了一些困惑和无奈。

(一)发掘抢救的困惑——艺术价值和类别认定

大家知道,青海牧区地广人稀,兴海县也不例外,到每个村落,每个牧业点,首先要克服的是交通问题:这倒是能克服的困难,在非遗抢救中,最难做的事是对非遗项目的准确定位。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我们从小生活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并不觉得他们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多重要,司空见惯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视;二是分不清“藏族唱经调”到底属于哪一门类的艺术。在申报时也没有说清楚嘛呢调、寺院的唱经调和米拉日巴羌姆中的道歌的艺术类型和他们的区别。因此,对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门类的界定上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和门类不清的混乱现象。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作为传统文化的抢救者,需要一定的民族历史知识和文化艺术素养。不然明明是好东西,也会被忽视;明明看到它们濒临消失的危险,需要保护,也会熟视无睹,无法及时发现和抢救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二)保护传承的困惑——保护范围和传承人认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存活在民间的动态文化,它的属性告诉我们,即使是同一艺术门类,也存在流布中的差异。比如“嘛呢调”,经过考察我们摸清了兴海嘛呢调的传播源头是黄南黄乃亥地区,但它在我们兴海传唱时,与原发地截然不同。这种活态的艺术是由人来传播的,每个人的声音条件、文化程度、个人喜好、生活环境等不同,唱出来的嘛呢调也不同。拿兴海县已故省级传承人才吉和现在的传承人索南卓玛唱的同一首嘛呢“尼古”和“宜古”,在演唱时由于装饰音不同,产生旋律上的差异。假如让他们统一唱某个人的嘛呢调,又失去了它的本土风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在于他们的不同和变化。兴海县的每个村落唱诵的嘛呢调,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认定传承范围还比较容易,但认定谁来做传承人,就成了大问题,每一个村庄都有他们自己的威望较高的嘛呢哇。一个项目我们不可能认定十个二十个传承人,你认定的传承人在群众中有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传承人本人有没有能力来担负这一工作?都要细细斟酌。

(三)利用发展的困惑

经过不到十年的宣传教育工作,基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非常积极。积极不等于重视,众所周知,一旦申报获准,成为省级或国家级的保护项目,各级文化部门就有一定的保护资金来支持该项目。基层单位不一定能把这点资金全部用在该项目的保护、传承上,而会以宣传这一项目为借口,为政绩工程增加分数。同时,有些人觉得有利可图,就产生一些不尊重传统文化,胡乱改编的现象。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扭曲和践踏。因此,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比申报和利用项目更重要,这是民族文化能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发展,能不能在外来文化干扰下健康前行的关键。

至于发展一个已经传承了几百年的文化遗产,尤其是音乐、舞蹈等项目,首先要保持其文化本质不变。比如我们抢救、整理已被批准为省级保护项目的“二十一度母金刚法舞”,是青海安多地区仅存的噶玛派尼姑寺院羌姆,由兴海温泉乡多合旦寺白衣法师索南公保传授给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在唱腔、舞蹈程式、道具面具等方面,原汁原味地恢复了噶玛派寺院羌姆的文化形态,但服饰和面具做的更加华丽,得到该羌姆的传习地兴海温泉乡多合旦寺白衣法师索南公保的高度肯定。

中华泱泱五千多年的民族文化,保留至今的又有多少?!虽然考古发现挖掘和复原了早已绝迹的一些文化遗存,虽然古代文字也记录了一些经典文化,但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的速度依然惊人之快,这里有客观的认识因素,也有主观上不重视的因素。目前,青海省文化部门对一些艺术门类和技艺申请了专利,这一举措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撑起了一顶保护伞,它将会更好地促进这些民间文化艺术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迟到五年级叙事作文800字下一篇:日常变电检修安全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