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21世纪的希望》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丰富的网络资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
3、培养学生正确迅速输入文字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苏教版六年级的语文课文,这是一篇关于海洋的说明文,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一门重要学科,其听说读写领域中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这些因素,进行系统训练,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问、探索的品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和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网络教学以庞大的知识信息资源库为基础,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取学习的内容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情入境
1、教师简介地表的分布情况,提问:蔚蓝色的海洋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
2、学生回忆并概括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3、小结: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不在望洋兴叹,这是为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认真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思考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概括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的。
4、交流相机板书。
(三)利用网源,精读课文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到两个方面进行学习。要求:先读读课文内容,想想读懂了什么;在结合相关的网上资料学习,想想有还了解到哪些知识。
2、结合课文内容、网络提供的图片、文字、影片资料交流、谈体会,各抒己见。
(四)课外拓展,自主创新
1、学生学完了课文,在头脑中产生了保护海洋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发动学生设计一条保护海洋的宣传口号,号召全社会、全世界人们保护海洋。
2、学生把设计的宣传口号输入BROG版块并在课堂上交流。
1.阅读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了
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激发学生探究海洋的兴趣。
2.讨论发现“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感受文本内容的纲目与条理。
3.品味体会文本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模仿文本语言进行表达。
感受文本的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理解海洋真正是21世纪的希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一、生字词引文本,感对比说明
1.课文预习了吗?出示三个生字:“慷”“蕴”“胁”,指名读读,选择你认为难写的字写一写,注意提醒学生“慷”下面不是“水”。
2.这三个字课文中是怎么组词
的?
3.预习了课文,你能联系文本内容,用其中的一个词说说话吗?适机指导学生读读相关段落。
预设一:人们受到生态环境恶
化、食物匮乏的威胁,海洋慷慨地给予我们高蛋白食品。适机理解“匮乏”。
预设二:世界受到能源危机的威胁,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预设三:人类受到电力缺乏的威胁,海洋蕴藏着海浪、潮汐等的无劳无尽的能量。
预设四:海洋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水资源,可以慷慨地给予人类以空间。
4.课前你也收集了一部分资料,
你还知道海洋可以慷慨地给予人类什么?
“慷慨地给予、蕴藏”是从海洋这一方面讲的,而“威胁”却是从人类现状方面说的,海洋“慷慨地给予我们了什么?它蕴藏了什么?人类的现状受到了什么威胁?这两个问题涵盖了文章内容的全方面,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三个词的意思,还进一步加深并拓展了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关键句析段落,明文本结构
1.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
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几句话简单地概括文本的内容,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归纳的。
预设一: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组
合在一起。
预设二:将各段内容合理组合。
2.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读一读,在文本中找到与之相呼应的句段,师生对话交流,明确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语文学习不同于别的学科,既有语言内容的学习,也需语言形式的掌握。在读思议的基础上,文本的内容与框架便可以了然于心。
三、表达中品情感,悟语言特色
(一)读“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的段落,体会语言表达的特色
读读文章的1~3自然段,作者是怎么表达人与海洋的关系密切的,找出的相关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预设一:从内容上谈
作者从两方面来说明这关系的密切。海洋对人类的利与弊,人类对海洋的敬与畏。引导学生读好关键短语:“航行的便利、丰富水产、不可缺的食盐、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城镇。”
预设二:从形式上关注
1.说明文一般没有华丽的词句,
也没有动人的情节,语言也平实朴素,所以会让一些读者觉得枯燥没意思,但是课文的语言特别的生动有趣,试着找一找。
2.在找的基础上出示以下句子:
①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②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
③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聪明的你,发现了这些句子的特点了吗?关注加横线的字词,说说你的体会。
3.适机理解“望洋兴叹”及引号的用法。
(二)读“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从语言中感受海洋的魅力
读读文章的5~8然,每一段都尝试填一填。
海洋是个 ,
人类 。
预设一:海洋是个聚宝盆,人类便把目光转向海洋,致力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
1.你从聚宝盆看出了什么?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们在致力开发海洋?
2.比较朗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出示: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国,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如今,一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3.小结:作者将海洋比作“聚宝盆”,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海洋内矿产资源的无穷无尽。你能像作者这样形象地表达吗?读读其它的段落,试一试。
预设二:海洋是个“食物柜”,人类向海洋索取高蛋白的食品。
预设三:海洋是个“能源站”,人类可以向海洋索取价格低廉。
预设四:海洋是个“家园”,人类可以在海底拓展生存空间。
预设五:海洋是个“淡水库”,人类用海水淡化的方法解决水荒。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解,还要让自己的语言美起来。课文中形象的表述海洋是一个聚宝盆,本环节利用文本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创新的模仿,海洋是个“食物柜”、海洋是个“能源站”、海洋是个“家园”、海洋是个“淡水库”,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
四、作业中重迁移,达读写目标
1、阅读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激发学生探究海洋的兴趣。
2、讨论发现“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感受文本内容的纲目与条理。
3、品味体会文本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模仿文本语言进行表达。
〔重点、难点〕
感受文本的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理解海洋真正是21世纪的希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抓住知识要点,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等。虽然这篇说明文文体简洁、通俗易懂,但同样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感悟形象、晓悟情趣,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教学过程〕
一、生字词引文本,感对比说明
1、课文预习了吗?出示三个生字:“慷”“蕴”“胁”,指名读读,选择你认为难写的字写一写,注意提醒学生“慷”下面不是“水”。
2、这三个字课文中是怎么组词的? (威胁 慷慨地给予 蕴藏 )
3、预习了课文,你能联系文本内容,用其中的一个词说说话吗?适机指导学生读读相关段落。
预设一:人们受到生态环境恶化、食物的匮乏的威胁,海洋慷慨地给予我们高蛋白食品。适机理解“匮乏”
预设二:世界受到能源危机的威胁,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预设三:人类受到电力缺乏的威胁,海洋蕴藏着海浪、潮汐等的无穷无尽的能量,
预设四:海洋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水资源,可以慷慨地给予人类以空间。
[设计意图]从词语入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义。“慷慨地给予、蕴藏”是从海洋这一方面讲的,而“威胁”却是从人类现状方面说的,海洋“慷慨地给予我们了什么?它蕴藏了什么?人类的现状受到了什么威胁?这两个问题涵盖了文章内容的全方面,在这样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三个词的意思,还进一步加深并拓展了文本内容的理解:人类面临的困境威胁,“慷慨地给予、蕴藏”突显了开发、利用海洋的美好前景,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关键句析段落 明文本结构
1、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几句话简单地概括文本的内容,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归纳的。
预设一: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组合在一起。
预设二:将各段内容合理组合。
2、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读一读,在文本中找到与之相呼应的句段,师生对话交流,明确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中心句总起、过渡段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同于别的学科,既有语言内容的学习,也需语言形式的掌握。本板块训练学生概括归纳文本内容的能力,明晰概括归纳的方法:可以逐段叠加整理段意,可以找出文章中关键句段。在读思议的基础上,文本的内容与框架便可以了然于心。
三、表达中品情感 悟语言特色
㈠、读“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的段落,体会语言表达的特色。
读读文章的1—3自然段,作者是怎么表达人与海洋的关系密切的,找出的相关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预设一:从内容上谈。作者从两方面来说明这关系的密切。海洋对人类的利与弊,人类对海洋的敬与畏。引导学生读好关键短语:“航行的便利、丰富水产、不可缺的食盐、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城镇。”(出示与短语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预设二:从形式上关注。
1、说明文一般没有华丽的词句,也没有动人的情节,语言也平实朴素,所以会让一些读者觉得枯燥没意思,但是课文的语言特别的生动有趣,试着找一找。
2、在找的基础上出示以下句子: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2)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
(3)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聪明的你,发现了这些句子的特点了吗?关注加横线的字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的体会。(这些字词的使用使句子变得活泼生动了,海洋就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会有人的动作和神情,海洋的形象一下子丰满、鲜活了起来。)
3、适机理解“望洋兴叹”及引号的用法。
(1)请课前查过字典的同学说说“望洋兴叹”的意思或者老师出示故事:
秋天的雨水使河水全部上涨,众多大川、小溪的水都流入黄河,水流汹涌而宽阔。于是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的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而去,一直来到北海边。向东望去,却看不到水的边际。于是河神才改变自己先前得意洋洋的脸色,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神感叹说:“原来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不如自己,现在看来我是多么渺小。” 典故中的“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叹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我们课文中的“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叹什么?为什么还加上双引号呢?
(2)课文中还有一些加上双引号的句子,看看它们又隐含着什么秘密。
A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水球”。
B目前,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由于长期开采,已越来越少,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点,一点一得。引导学生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以及关注引号的用法。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在说明的语言表达上有其独特的精彩之处,说明不是干涩的无情物,人有情,物亦有情。把这些精彩之处聚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整体的悟读,实现一课一得。
㈡、读“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从语言中感受海洋的魅力。
自由读文章的5-8自然,每一段都尝试填一填。
海洋是个 ,人类 。
预设一:海洋是个聚宝盆,人类便把目光转向海洋,致力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
1、你从聚宝盆看出了什么?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们在致力开发海洋?
2、比较朗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出示: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如今,一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3、小结:作者将海洋比作“聚宝盆”,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海洋内矿产资源的无穷无尽。你能像作者这样形象地表达吗?读读其它的段落,试一试。
预设二:海洋是个“食物柜”,人类向海洋索取高蛋白的食品。
预设三:海洋是个“能源站”,人类可以向海洋索取价格低廉。
预设四:海洋是个“家园”,人类可以在海底拓展生存空间。
预设五:海洋是个“淡水库”,人类用海水淡化的方法解决水荒。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解,还要让自己的语言美起来。课文中形象的表述海洋是一个聚宝盆,本环节利用文本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创新的模仿,海洋是个“食物柜”、海洋是个“能源站”、海洋是个“家园”、海洋是个“淡水库”,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
4、学到这儿,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你还想抛什么问题给大家思考?
海洋还是个 ,人类 。
[设计意图]读出理解是收获,读出问题也是收获。读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更是收获。此环节,旨在训练学生处理、概括信息的能力。
5、深入思考:海洋对于人类来说,是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但引导学生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也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保护海洋、合理开发和应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积极探索海洋的奥秘,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作业中重迁移 达读写目标
你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课文内容与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短文,用上“慷慨地给予、蕴藏、威胁”等词。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此处是读写结合,与开篇理解前后呼应。意在趁热打铁,积累运用,把语言训练做得更扎实、有效。
板书设计: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聚宝盆——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食物柜——向海洋索取食物
能源站——利用海洋发电
淡水库——淡化海水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一课。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我对教材的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选文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旨在让学生关注海洋,关注自然,从而关注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存空间,《海洋——21世纪的希望》正符合这一特点。
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行文简洁流畅,纲举目张,条理清楚。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自主预习、边读边画边批注„„懂得搜集信息;但对生活关注不够,对海洋了解不多,作为我们北方学生,对海洋了解少之又少,因此注重师生间的交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利用生活资源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
本篇课文题为《海洋-21世纪的希望》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所以,我把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通过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体会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模式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图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利用生活资源领悟课文,加深理解和体验,认识到保护环境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小组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四、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设置悬念,揭题激趣(5分钟)
“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精彩的导课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课伊始,我先板书课题“海洋”,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问学生:“读完这个课题之后,你有什么感想?”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对提出的感想让学生互相交流,便于深入理解感悟。随即播放播放录像,观看美丽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灾难,加深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体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他们的兴趣。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时间大约安排在15分钟左右)本环节我准备分三步走:
第一步,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得词语。
第二步,出示投影,检查自学效果。
第三步,分段指名朗读,读中思考,概括文章大意。如此设计,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个个参与,人人奉献思维成果,理清文章脉络,更清楚的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获得初步感悟。
(三)、紧扣内容,解决问题(15分钟)
一、合作交流,深入了解海洋
1、认识过渡段
过渡: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进入信息时代的我们,还会像千百年来的人们那样“望洋兴叹”吗?出示第4小节。(指名读)
①读着这句话你心情怎样?(引导学生朗读出激动骄傲自豪的情感。)②今天能开发、利用海洋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示原因的词语是(由于),相当于关联词中的哪个词?(因为)。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个表示原因的词语。
③换一个说法,句意不变。(因为——所以——)
④再读第4小节,联系上下文想想,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领悟这一自然段开启了下文,是5-8自然段的总领,把前后两部分内容有机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文章更通畅,联系更紧密,起到承上启下,总领下文的作用,是我们写作中常用的一个好方法。此时相机给学生渗透这种写作方法。)
2、引出危机
过渡:人们为什么要开发、利用海洋呢?
出示一段关于地球上人类面临一些危机的资料,并提问:21世纪的人类遇到哪些危机?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全班集体交流说说21世纪的人类生活面临哪些困境,老师相机出示:能源危机、食物匮乏、能量浪费、出现干旱、空间狭小。旨在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此时必须找一个解决的办法来解决这些危机。
3、寻找方法
老师接着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课前的预习,你知道了人类找到的解决办法是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开发海洋、利用海洋。)
师进一步发问:那么人类将从哪些方面对海洋进行开发、利用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第5-8节,找出答案。在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这里采用的是自主探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试着用简要的语言加于概括,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用多媒体出示:开发矿产资源、索取高蛋白食物、利用水能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建设海底城市。力争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接着通过“一座座......以潜入深海大显神威。”“21世纪的人类......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潮汐......海水温差发电站”“缓解......水荒”“建设海底城市”等重点语句的品读,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说说人类是如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老师相机出示一些材料进行补充说明,海洋不仅被誉为“蓝色宝库”,还被称为“未来粮仓”“蓝色的煤海”(让学生感知开发利用海洋的广阔前景)。最后提问:看着这些骄人的成绩,你想说什么?(引发学生对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美好前景的憧憬和自信),并进行小结:这些资料足以表明今天的人们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已大显神威(随机板书:今天 大显神威)(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海洋确实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二:图文结合,畅想海洋未来
1、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所以我设计这一环节:
引导学生进行配乐有感情的朗读5—8小节,接着展示图片,让学生伴随着悠扬的旋律结合画面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畅想人类美好的未来,分享学习的快乐!
2、从同学们美好的畅想中,可以看到人们明天的生活——充满希望。(板书:明天 充满希望)
3、小结:此时,我们可以由衷地说:海洋的确是人类(生齐读,师完成课题板书:——21世纪的希望)
(这一环节有力的激发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尽情遨游,情感得到升华,更爱海洋,更爱生活,突破教学重难点)三:激情励志,增强环保意识
1、海洋这位温情的母亲,它以宽广的胸怀,用生命的乳汁哺育着地球上的儿女,可人们又是如何与它共处的呢?(出示图片,师相机介绍:赤潮灾害、原油泄漏、太平洋垃圾岛、日本核泄漏)大家看一看,内心有什么感受?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说。(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实向孩子们敲响警钟,强烈感觉到人类社会正给海洋还带来难于想象毁灭性的破坏,意识到保护海洋迫在眉睫。)
(2)抓住这个关键时刻,请学生为保护海洋书写倡议书,并满怀激情宣读口号。
(3)同学们真是保护海洋的小卫士啊,让我们高声向全人类呼吁(生齐读最后一节,并板书:保护海洋,珍惜海洋)。
四、小结全文,整合提升(3分钟)
(同学们,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话-------(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万语千言只为大家谨记(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海洋,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据科学家统计,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仅占它的10%,还有面广量大的海洋资源等待着我们去研究开发,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奋发努力,将来用你们非凡的智慧去揭开海洋更多的奥秘,让海洋真正成为人类(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这一环旨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技能训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保护海洋,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作为一名学生,要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积极探索海洋奥妙。由此有机的进行环保思想教育的渗透。)(5)布置作业:
说一说:结合课文内容及你了解到的相关知识,说一说为什么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进一步巩固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写一写:你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写一篇短文。(升华情感,加强写作技能训练)
(六)写字指导,养成习惯(2分钟)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教学工作中我们不容忽视。本节课写字教学工作重点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说说“慷”、“蕴”、“锰”、“胁”这4个字的字体结构。
2、重点指导“慷、“蕴”的笔顺、笔画及书写。
3、指导学生描红,把这4个字写紧凑。
通过指导训练,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掌握书写规律,做到笔笔认真、字字端正、行行整洁,从而有效地提写字质量高,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板书设计
(板书来自于文本的生成,力求知识性、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理解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升华情感)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昨天 望洋兴叹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今天 大显神威 明天 充满希望(保护海洋 珍惜海洋)
六、课堂评价
教学中课堂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评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经过认真思考,我认为在《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课中,课堂评价工作要注意以下三点:
1、评价要清楚
在学生感受朗读完天游峰的高、险之后,不能简单模糊的评价为一个字“好!”而要具体到好在哪儿?进步在哪儿?那个词读得好?对每个学生朗读的优点和不足,具体点出来,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将文章的用意读出来,使学生在情感朗读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
2、评价要有“度”
新课程注重人文关怀,要求我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已成为评价的主基调,但过于廉价的评价却没有任何价值,同样说的是学生对课文朗读,如果只把文章大声的朗读出来就匆匆表扬评价,那这样的表扬就显得毫无意义,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得提高这个“度”,需要在朗读方法上下功夫。朗读老人热情时,只通过洪亮的声音是不够的,得抓住重点的词句,例如:很热、很香、暖流、很快,将这些词语有感情的读出来,效果会大大超过表扬和鼓励。
3、评价要有耐心
有效的阅读教学评价要有启发性,慢慢引导和点拨,在对话交流中使学生对问题理解逐步走向圆满,当学生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耐心启发、诱导让学生经历自悟自得的过程。例如:在感受老人自信、豁达、开朗时,学生们并不能通过几遍朗读就感受出来,这时应该细下心来,和学生一同去找出相关的话语,一句一句去读、去体会,相信总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七、资源开发
为了更好地解决重难点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首先要组织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内容有:
1、自学生字新词并能正确、流利地读写。
2、搜集资料,了解海洋的相关知识
3、初读内容,读通文中的长句,了解课文大意。
课前的预习准备为课上学习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整堂课讲授起来会更加顺畅,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习起来也更高效,重点和难点目标只要在轻松点拨引导之下便可完成。
其次,是课上资源的利用,为营造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选取与课文相关图片和景物视频,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海洋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在想象过程中时,配以优美的音乐,不仅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而且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熏陶;
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语句,利用多媒体凸显出来,让学生重点朗读,反复体会,并配以相关的插图作为背景,辅助学生加以理解。另外文章的脉络图和很多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一一呈现在屏幕上,不仅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且本节课的学习时间也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
第三,立足课内,发展于课外,注重课外资源的利用。课后可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海洋的书籍,搜集人类开发、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的资料。写读书笔记,编制资料卡片,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
课后延伸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开阔营造语文学习的天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即语文,引导他们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1、协作自“练”,勤于钻研
课堂充满活力,就要让学生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是思维积极的一种重要标志,当然也是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更重要地要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思考、去挖掘、去探究。比如对“望洋兴叹”中引号的作用,通过协作自“练”、讨论、上网查询等途径,教师也没有定论。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也是众说纷纭。三种意见似乎都有道理:1.引用成语。(“望洋兴叹”是古代的成语故事。)2.表示特殊含义。(“望洋兴叹”本义是仰望海神而兴叹。课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3.表示强调。有学生指出:“望洋兴叹”与上文的“喜怒无常”是相照应的,加引号强调人类面对“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喜怒无常”的大海显得束手无策,感叹自己的渺小。结果大多数同学比较倾向第三种。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积极的参与、主动的思考、热烈的讨论——养成思考、勤于钻研、探究的习惯。
2、以诱达“思”,勤于探究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的优秀教案】推荐阅读:
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有感05-28
21世纪管理面临的挑战07-07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11-18
论21世纪中国战略05-26
党旗飘扬在21世纪11-05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三05-31
21世纪经济发展大趋势10-21
科学管理理论在21世纪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