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体教学反思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点线面体教学反思(精选3篇)

点线面体教学反思 篇1

错综复杂的几何图形由点、线、面和体构成,通过探索这几点的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加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在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中,我特别喜欢讲《点线面体》这一节。一是因为前面的知识相对枯燥,学生已经厌烦;二是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可以用大量的生活实例辅助教学;三是可以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讲这节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并要求他们自己搜集一些生活中关于点、线、面和体的资料。我自己也上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做了充分准备。讲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视频,整齐的方队和坚定的步伐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我将视频在空中的俯视画面暂停,然后问学生的感受,有的说“震撼”,有的说“感动”,有的说“酷”,还有的同学说“每个方队像一个整体”,紧接着又有学生说“每排像一条线”,这时我试探地问:“那每排是一条线,每个线上的人就是一个什么呢?”“点。”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此时我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实地体会到了点、线、面和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采取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动手操作、进行小组间合作与交流的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和探究,从对体的认识到对面、线、点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学习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经历运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由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所以列举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实例,如雨滴下落、流星划过夜空、飞机飞过拉出的尾线等都是点动成线;一名学生拿篮球做了一个抛球的动作,把篮球看成一个点,球运动的轨迹就是点动成线;还有的学生带了折叠扇,把折叠扇打开,线动成面;班长拿出在口袋里的硬币,发给每个小组的成员,让他们转一转,转出一个球体,面动成体。等学生说完之后,我又列举了生活中他们不曾注意的实例,比如雪地里留下的一串脚印是点动成线,妈妈绣十字绣、织毛衣等都是线动成面,推动旋转门等是面动成体。这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变得兴奋起来,想象力更加丰富,每当一名学生列举出实例,大家都会露出惊喜肯定的表情。

我精心准备这节课,借助课件将抽象的概念融于大量生动形象的生活图片中,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平面和曲面、直线与曲线的区别,同时利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在面动成体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剪下长方形、半圆形、三角形纸片粘在笔上进行旋转,体会面动成体,让他们深刻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并在欣赏美丽图案时,增加学生的审美意识。在课堂小结时,我拿出自己结合本节课制作的小手工:在一张长方形纸片的一面画了一个鸟笼子,另一面画了一只小鸟,然后将纸粘在一根小棍上,两手搓动小棍,使其快速旋转,学生惊喜地发现小鸟飞入鸟笼里了,这就是面动成体的效果。紧接着,我又拿出用手工纸折叠的“W”,通过旋转变成各式的小灯笼,学生赞不绝口。这两个小制作让学生对本节课恋恋不舍。在随堂练习中,我选取了这样一道题:“老师让小明在地上画圆圈,并交给他两件物品:一支粉笔和一根细绳,小明很快画好了,你知道他是怎样画的吗?”当时有学生演示讲解,可我课前忘记了准备绳子,看到讲桌上有一块长方形的抹布,我将抹布拧成一个粗绳,问学生:“这个可以吗?”学生说:“可以。”在我的辅助下,该生在黑板上成功画了一个圆,并讲解了这道题是应用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知识点,这样不但化解了尴尬,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节课中,虽然我能有效在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但在课后还是感到有很多遗憾,虽然本节课很多学生都能举出很多实例,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搜集了资料,部分学生因为预习不充分,思维受到局限,参与不够踊跃,导致本节课成了一部分学生的课堂,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学习面动成体这一知识点时,我准备了手动教具,还有课件演示,但只是站在讲台上演示,当时我觉得讲台高,站在上面学生都能看清,课后与学生交流时感觉当时的做法忽略了部分思维受局限的学生,若是将教具发到学生手中让他们亲自操作效果会更好。

课后,我一直在思索如何让自己的课堂真正成为生动有趣的高效课堂: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更要用心备好每一名学生(或者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教师的教学不是为了让自己讲得畅快,而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要学的知识,教师只是引导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变被动为主动。

基于点线面体教学改革例谈 篇2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数字合成 点线面体

一.现状分析

传统的课堂教学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教学手段传统单一。课堂教学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这种方式教学,学生主动性缺乏,个性被压抑,即使学会了课堂案例,也不会融会贯通,缺乏自主创作能力。另外,作为影视动画学生的本应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在一般专业课程中,很少得到锻炼。二是课程设计与实践脱节。大部分的课程案例是根据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单一,没有根据时代发展而变化,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三是教学内容连贯性不强。影视动画专业的课程具有连续性和进阶性,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至关重要。与其它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很容易造成学生在这门课结束后,就把知识抛于脑后,不会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四是学习兴趣难以保证。课堂上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往往对自身今后发展感到迷茫,缺乏奋斗的动力,所以对学习也缺乏积极性。在课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目标后才有兴趣进入课堂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改革目标

鉴于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诟病,要打破原来的授课模式,在工作室完成“点、线、面、体”的教学改革。具体就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确定“影视动画设计师”的职业岗位培养目标,从企业需求中选取课程项目,由教师将软件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归纳,融入到课程项目中,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项目结合。项目的选择由简单到复杂,采取进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既能解决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矛盾,又让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得到提升。

三.具体改革内容

《数字合成》课程的“点、线、面、体”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从知识点的掌握到灵活运用,再到完成完整的案例,最后到整套项目的完成,按项目化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具体为:点:基于前导课程的基础,学生对软件应用的知识点已经有所掌握,在这个课程中继续加强与提高。所涉及到的软件有PHOTOSHOP、MAYA、AFTEREFFECT等软件各个知识点、技能的掌握。线:引导如何学生利用PHOTOSHOP、MAYA、AFTEREFFECT等软件制作素材,或者通过拍摄导入素材,通过不同的软件、不同方法制作更丰富的效果。面:根据项目要求,利用准备好的素材制作完成完整的片头、片尾或者宣传片。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地完善和巩固知识点,并且灵活运用软件技能,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体:根据企业实际项目,完成一个完整的影片,广告或是一套栏目包装。在对项目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项目的设计理念、画面衔接、颜色搭配等各方面进行设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练习与提高。

四.实施方法

《数字合成》课程是一门综合型的课程,是继基础专业课之后,需要紧密结合各门课的知识体系,加以综合运用和提升的课程。其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是“点、线、面、体”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知识“点”的掌握、“线”的贯穿联通、“面”的组接完善、“体”的架构形成。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将整个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在项目中,通过国内外优秀作品案例分析、专业知识融入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进行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课程中需要对各个软件技能进行提高性的知识点教学。比如,AE中粒子技术的运用,就是在掌握此软件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些命令的灵活使用,通过不同参数的调节,出现不同效果。再如maya中飘带的制作,是一个“抛砖引玉”的案例,在讲解飘带制作的同时,延伸知识点至栏目包装中所有经常出现的线条生长动画、植物延生、绚丽特效等效果的制作。

其次,“线”的作用体现在巩固软件技能的同时,把不同软件制作的视频素材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个完整的镜头。例如,利用PS制作若隐若现的背景素材,利用AE制作星光闪烁的特效,利用maya制作植物延生动画,利用摄像机实拍人物作为画面主体,通过不同软件的调色、合成、加工制作,串联所需要的素材,制作出一个个精彩的镜头。

再次,“面”的体现在于在“线”的串联下,把各个镜头根据需求组建衔接,形成完整的片头或宣传片。在“面”的制作中,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软件技能,还要有丰富的镜头组接经验,这部分的知识掌握一部分来源课堂的理论教学,另一部分则需要平时对优秀短片镜头的剖析与研读,和在实践创作中的积累。“面”的完成是通过案例教学到项目化教学的演变,从模仿到创作的过程。

最后,“体”是完整的项目化的体现。一个完整的影视项目,包含了剧本创作、人物表演、后期制作、片头以及宣传片的制作;一个栏目包装项目,包含了创意主题的设计、片头、栏目宣传、栏目制作等。学生在掌握“面”的基础上,对一个项目的市场调研、客户对接、整体设计、项目制作等各个环节的掌握,是对职业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把企业项目引进课堂,创造环境,模拟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上课中提前感受到企业工作的存在感。

点线面体教学反思 篇3

活动目的:

1.知道粗线与细线,感受线条的流动与多变。

2.会大胆画出不同的线条,感受线与点的对比效果。

3.感受黑、白、红色彩搭配的简约美,体验自由作画的乐趣。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白、红方形、长方形的画纸若干、粗细黑色记号笔、水彩笔、每人一段毛线、优美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师:瞧,这是什么?这是一根细细的线,这是一根粗粗的线。线宝宝会跳好看的线条舞。

播放音乐,老师舞动手中的线,让幼儿感受线条的变化。

师:看,线宝宝会跳圆圈舞、波浪舞、横线舞、竖线舞……(创意体现:线条跳舞的形式新颖特别,能抓住幼儿注意力,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让幼儿观察线。)

师:线宝宝跳的舞好看吗?它会跳什么舞?(幼儿回答)教师带领幼儿回忆各种线条。

(二)幼儿第一次作画

1.示范新授师:线宝宝跳舞这么好看,小朋友想不想把线宝宝跳的舞留在画纸上?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线宝宝的舞留在画纸上。

教师播放操作视频。(创意体现:将演示过程制作成视频避免了线条无法在黑板上演示的弊端。)指导语:把线宝宝在调色盘里蘸上颜料,让线宝宝吸足颜料,接着就让线宝宝在画纸上随意地跳舞,跳长长的直线舞、弯弯的弧线舞、大大的圆圈舞……请细细的线宝宝跳一跳,再请粗粗的线宝宝跳一跳,跳完红色的,再个黑色的,小朋友你看清楚了吗?赶紧邀请你的线宝宝去跳舞吧。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要邀请不同粗细的线宝宝,每种舞都要跳一跳,多跳几次。保持画面的整洁。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上一篇:4乘100广播稿下一篇:管理团队运营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