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政管理专业调研报告(推荐8篇)

行政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篇1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 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投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自2003 年5月试点以来,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是解决农民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的修改完善才能使制度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保障农村基本医疗,满足预防保健服务需要,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基本实施情况

三年来,我镇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市卫生局、市合管办的正确领导下、在鹿城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分管领导关心重视支持下,在社区、村委会和镇合管办专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管理机构组织情况

我镇成立了由镇长任主任、由分管卫生的副镇长任副主任,由财政所、民政办、计生办、农经站、党政办的领导及社区村委会主任、合管办专职人员为成员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并有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二)、全年减免情况

在审核报账过程中,认真按照楚政通 〔2010〕3号《####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执行,严格审核报销制度,坚决杜绝报人情账、假账。截至9月底全年合作医疗就诊人次70849人,减免金额480.18万元。其中:门诊人次67723人,减免金额91.71万元;住院3126人次, 减免金额388.47万元。大病补充保险减免150人,减免款25万元。

(三)、审核报销情况

2010年1至9月到市合管办审核报账9次,按时发放州级及以上住院减免款89.33万元,从无截留和拖欠情况(请信用社代发)。核销合作医疗及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收款发票300本,7500份。

(四)、2010年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筹资工作情况

今年在全州开展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试行工作,因今年的大病补充保险收款和新农合收款不同步,给大病补充保险收款带来较大难度。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我镇按照楚政办电﹝2009﹞60号《####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补充保险筹资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及时召开了大病补充保险筹资动员会,认真传达了市级相关文件精神,明确了筹资时间、筹资标准、缴款程序、参保比例。分管领导及合管办人员多次进行督促检查,各村委会及社区干部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大病补充保险筹资工作顺利完成。我镇的参合率达58.7%,圆满完成了市级下达的任务要求。

(五)、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集资款收取情况

全镇有六个村委会和七个涉农社区,共有农业人口43497人,扣除失地农民(平山、龙江、东兴、万家坝)参加城镇医疗保险3000人,我镇实际应参加合作医疗农业人口数为40497人。(已向市合管办及市督查办报告)

接到楚合管电〔2010〕33号《关于收取####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和大病补充保险资金的通知》的明传电报后,立即向分管领导汇报,于8月2日镇政府及时召开“关于收取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补充保险资金”的会议,研究部署我镇新型农村作医疗及大病补充保险资金筹资工作。由于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我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大病补充保险资金筹资工作按期完成,镇合办人员定期不定期到社区和村委会督促、检查指导此项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了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在短期内将我镇的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大病补充保险参合率达到50%以上难免困难重重,因此,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才能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正常开展。各社区村委会根据各村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宣传动员工作,召开了村民小组长及户长会13场次,发放宣专单5000份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各社区村委会的干部进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通过宣传动员,使广大农民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大病补充保险的好处,从思想意识上接受合作医疗及大病补充保险,从而主动参加合作医疗。截止目前止,全镇六个村委会、七个社区总农业人口人40497,(扣除失地农民参加城镇医疗保险近3000人)参加合作医疗的有38970人(其中:特困五保户、贫困残疾人1927,贫困老党员308,计生代缴5890人),参合率达97%。参加大病补充保险病的有28547人,参合率达73%。收取合作医疗款925350.00元;大病补充保险款570940.00元,合计1496290.00元。园满完成市级下达的任务指标。所收资金按要求存入镇财政所基金专户。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新农合制度的运行管理有待完善,各级重视程度不完全到位:

1.乡镇经办机构有名无实。新农合工作开展后,乡镇成立了新农合办公室,但工作人员大都由乡镇内部调剂,由镇内其他科室人员兼职组成,专职人员很少。有的乡镇农合办只有名义上的编制,所有新农合办人员都是兼职,或从其他科室借调来的,其行政隶属关系及工资福利待遇与县新农合办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造成县新农合办的一些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同时,县、乡镇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办公经费短缺,一部分县政府根本无力解决农合办办公经费,有也是杯水车薪,影响农合办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

2.领导重视不够,机构不全,人员不足,经费短缺给新农合基金运行带来了潜在风险。此外,经办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新农合经办人员的来源很杂,多数地方依靠临时借调或兼职人员开展工作。工作人员不固定、经费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之一些抽调人员本身还承担着其他工作,致使大部分乡镇农医所机构建设落后,出现工作队伍不稳定、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低等情况。随着合作医疗的推进,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一些新农合管理人员政策把握随意性大,没有明确标准,存在损公肥私,优亲厚

友现象,出现参合农民住院资料微机录入工作滞后,资金到帐后不及时兑付等等问题,严重了影响新农合工作的开展。

3.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管理经费和日常经费不足,监管不到位,管理技术力量薄弱将是新农合政策运行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环节。

(二)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民认识不足:

1.我镇2011年参合率为96%,参合率虽高,仍有部分农民尚未参合。虽然我们通过电视、宣传单、村广播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但是宣传工作仍留有死角。综合分析:(1)部分村干部甚至个别乡镇干部对推行新农合的目的、意义缺乏了解,对开展工作信心不足、热情不高。(2)部分农民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不生病无需参合。(3)外出务工人员失去联系,无法参合。(4)一些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不强。他们认为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参加的意义不大,或认为全家人身体都好,交了钱也不会花在自己身上,只是白作贡献。此外,由于新农合政策各项具体内容的宣传要有个过程,部分农民甚至部分基层干部对新农合有关政策理解不够深透,有的农户只知道交纳了合作医疗参合款,对报销内容、报销程序和报销比例认识不清。(5)个别农民弄虚作假,自己不参合,患病时借用他人的《新农合医疗证》。(6)有些医疗机构药品费用偏高,“以药养医”的现象普遍存在。去医院开方,到药店买药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农民宁可选择个体诊所而不去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看病,新农合报销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被高药费抵消。例如,按医生处方在医院买药需花费100元,若按20%报销,则实花80元,而在药店买药只需75元,不划算。(2)由于宣传不到位,参合农民对自己参加新农合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不足,参与基金监管的积极性不高,没有意识到别人套取基金行为,损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无视身边套取新农合资金的事件发生,甚至帮助亲朋好友欺骗新农合管理者,弄虚作假套取新农合资金。

(三)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中的问题:

(1)一些医院借“新农合”的幌子来套取农民的钱,骗国家的钱。尽管目前采用了一些控制手段和措施,但部分医院和医生的违规现象仍时有发生。

在收费上,存在擅自增加收费项目、重复收费、分解收费、自立名目收费、超标准收费等违规现象。

(2)乡镇卫生院是为新农合服务的最主要力量,承担着新农合的大量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的作用,可减轻基金的压力和患者的费用负担。目前,乡镇医疗服务水平与农民的健康需求差距很大,乡镇卫生院存在人才匮乏、条件简陋、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等诸多问题,而财政投入不足、资金短缺、人才激励机制尚未健全则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更是乡镇卫生院的致命弱点。

三、解决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新农合管理。我镇管理面大,人口多,对卫生院和

卫生所的监督管理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督导,确保合作医疗资金的正常运行。各级政府对新农合政策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尽快落实新农合办人员编制、工资、工作经费等方面问题,建立由卫生、财政、民政、审计、农业、药品监管等部门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领导小组及监督委员会,把工作重点放在管理、医疗服务、监督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上。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经办机构和乡镇经办机构,必须重点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业务管理、监督指导工作。乡镇新农合经办机构须配备责任心强、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此外要加强培训,提高各级经办工作人员素质,广泛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素质高的新农合管理队伍。

(二)加大宣传力度,让新农合政策家喻户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互助共济行为,观念的树立尤为重要,因此关键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宣传动员群众,提高农民的参合热情,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提高农民对参加新农合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积极参与新农合基金监管,防止弄虚作假套取新农合资金现象的发生。提高村民小组长的认识,通过他们广泛的对群众进行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民的参合意认。

提高村民小组长的认识,通过他们广泛的对群众进行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民的参合意认。

要加强乡镇、村两级干部的培训,通过干部深入农户宣传,充分利用村务公开栏以及发放宣传资料等,搭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平台。要注重医务人员,特别是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水平,让他们起到正面宣传作用。

同时要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选择本地区参合农民受益的典型事例进行报道,努力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

(三)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1)制定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合同服务协议书,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退出制度,实行动态管理。(2)制定责任医师考核评价办法,对推诿、顶撞病人,弄虚作假骗取新农合基金等现象的进行严肃处理。(3)严格执行一日清单制度,病历、处方书写必须完整、规范。(4)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加强监督检查,定期、不定期地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严加管理,防止弄虚作假,套取、骗取新农合基金现象的发生。

(四)完善基金监管机制:要设立新农合基金专户、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做到财政局管钱不管账,新农合办公室管账不管钱。要成立新农合监督委员会,并切实履行监督职责,每季度对新农合的运行情况、基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提交检查报告。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新农合基金使用的专项审计,对检查和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

要制定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并建立举报监督机制,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保证新农合基金使用的公平公正。

四、小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无疑是一项惠民的好制度,但我们不能苛求它完美无缺,发展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在新农合的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在新农合的发展中分析、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充实这项制度,就能真正维护参合农民的切身利益,使参合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搞好医疗合作,有利于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虽然遇到许多困难,但我们只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信这项为农民服务的政策必将深入民心。

参考文献:

毛正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征及涵义 》.卫生经济研究,[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2009-07-13

黄晓俐,漆雁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

行政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篇2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我校“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为了提高物流服务与管理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使我校培养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适应行业岗位需求,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重点建设项目专业组围绕学校“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深刻领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企业岗位设置及其能力标准相对应,围绕2013级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人才需求市场调研,经过以上调研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2 调研对象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重点建设项目专业组成员于2014年3月2日至2014年7月6日期间走访或电访了苏州物流商会、苏州育华培训中心、苏州工业园区恒隆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苏州苏沪杭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涵盖了行业商会、物流培训机构、物流企业、货代公司、加工贸易、加工制造)就苏州物流发展状况、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实习、相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职业能力、企业内部物流(特别是商贸物流)专业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需求情况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方面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71份,并通过EXCEL进行数据分析。

3 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电话访谈法。

4 调研内容

4.1 行业发展趋势

苏州市位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境内有长江、运河及42.72公里可利用岸线资源,临近长江入海口,是江海联运最理想的节点;高速公路十分发达,形成了“一纵二横、一环两射”的高速公路网络,截止到2011年底,苏州全市公路总里程为12415公里;苏州站是沪宁铁路干线上的货运一等站,年发货运量300多万吨;苏州的航空运输主要凭借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及苏南硕放机场,苏州距虹桥机场仅70公里,距浦东机场为150公里,距苏南硕放国际机场23公里。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苏州2013年的GDP为13015.7亿,2013年全市全社会货运量达1.89亿吨左右,比2012年增长6.8%。全社会货运周转量181.5亿吨公里,增长6.5%。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9%;社会物流总费用199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8.7%。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将超过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据专家测算,苏州各类物流从业人员在100万人左右。苏州市物流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从事仓管人员10万人,快递业务的人员近5万人。

4.2 物流人才需求

物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对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随着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发展迅猛,社会需要大量各种层次的物流管理服务业应用型人才,苏州2013年的GDP为13015.7亿,按每年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需要25个物流从业人员,每年物流人才需求约32万人。

苏州市中国制造业的中心城市之一,现有一万多家外资企业;同时苏州又是重要外向型经济城市,因此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看,目前我市物流管理毕业生就业集中在三类企业:一是制造企业占54.1%,如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二是商贸企业占24.3%,如报关、货代、报检、单证操作等国际物流岗位;三是物流企业占25%,如理货、配送、拣货、快递等物流岗位。

5 调研分析

5.1 调整专业方向,满足企业需求

物流人才是当前我国紧缺的人才之一,苏州是长三角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据估算苏州物流人才需求约32万人,社会巨大的需求量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机遇,我们要借国家近两年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契机,加快专业建设,扩大招生规模,同时搞好软件及硬件配套措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笔者获悉,目前河北省大部分高职类院校都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但都处于起步阶段,招生规模小,但都在努力探索,细分培养方向,扩大招生规模,培养的人才“不专”也“不精”,虽然就业率还可以,但从事物流工作的只有一半左右,且大部分在小的货代公司或快递公司工作,就业质量不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扩大招生规模,满足不断人才需求的需要,还要确立专业方向,培养“又专又精”的人才。

5.2 结合企业人才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从调查的结果看,苏州物流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企业(占54.1%)、物流企业(占25%)和商贸企业(占24.3%)。因此,我们要确立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在三年的学校教育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参加劳动部门举行的职业鉴定大赛,使每个学生都有拿到物流专业的资格证书和上岗证书,使学生工作后马上就能实际操作,避免工作后的再培训。

苏州物流人才需求集中在操作人员或初级管理人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分析:第一,到2013年第一季度,苏州企业数量突破37万家,其中生产制造类企业134267家,贸易经营类企业66005家,对外贸易类企业17072家,信息技术类企业7213家,旅游类企业1829家。而制造企业存在内部物流,具有与生产相关的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以及行政办公用品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第二,苏州又是一个重要外向型经济城市,据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苏州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9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出口1757.06亿美元,增长0.6%,进口1336.42亿美元,增长2.0%,分别超全省平均增速0.7、0.5和0.9个百分点,三项指标在全省占比分别达56.2%、53.4%和60.2%。巨大的进出口业务推动了物流产业的大力发展,产生了对报关、货代、报检、单证操作等国际物流人才的大量需求。第三,2013年苏州市社会物流总额达5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9%。发达的商贸业,带动了国内物流配送产业的发展,使之出现了对快递、仓储、配送、制单等物流岗位人才的需求。

5.3 加快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从事物流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具备从事物流工作所应有的能力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构建是一个关键环节。为此,在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建设上,使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环境保持国内先进性;按照物流企业的需要,改革实践教学内涵,丰富职业培训项目;使实验实训环境既具有教学和培训能力,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功能上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发展。强化与现有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合作,同时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开发和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使其持续稳定并良性运行。

6 调查结论

6.1 正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培养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创新等良好职业素养,熟悉物流配送、仓储、运输、国际货代等业务流程,掌握物流业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物流信息管理软件进行一线物流业务操作及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6.2 构建“双证融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措施

6.2.1“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

根据企业需求调研结果,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现代物流服务业,主要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培养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创新等良好职业素养,熟悉物流配送、仓储、运输、国际货代等业务流程,掌握物流业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物流信息管理软件进行一线物流业务操作及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适应企业需求,建立和实施“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充分利用学校课堂教学、实训室理实一体教学、企业顶岗实习,创设教、学、做合一的学习环境,把学习与实习贯穿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培养适应相关工作岗位,具有较好实践操作能力及一定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方向、专业岗位及相关技能证书关系如图1所示:

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岗位技能要求不同,“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职业感知: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完成职业模块的各项初级训练,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和苏州市通用英语初级证书,并通过参观、讲座、参加企业冠名技能大赛等形式指导学生感知职业,了解岗位人才需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阶段———职业准备:学生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共同指导下,进行职业模块的核心内容训练,完成基于岗位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展开仓储与配送作业实训、供应链管理、实训、运输管理实训等实训项目,考取助理物流师、国际商务单证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证书。同时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将职业规范、职业态度、职业习惯渗入到教学中,学生通过仿真实训,作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第三阶段———职业体验: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把部分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移师企业实习,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履行其实习岗位职责,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学校通过三方协议、校企共管、学生返校、追踪调查、实习总结等方式确保实习的规范化。

6.2.2 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以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定位及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模式。如2图所示:

6.2.3 优质特色教材建设

就目前来说,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材相对比较完善,但实训操作教材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理念及技术相对比较滞后,为顺应实践性教学需要,由专业教师及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和编制本土实用性的教参、教辅资料,编写《仓储管理与作业实务》、《物流信息技术》等优质特色教材用于学生课堂教学或用于进行省、市技能大赛的培训。

6.2.4 实行“教学模块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

按照“教学模块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思想,围绕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和探索。

(1)在教学内容方面,体现实用性与基础性的统一。现代物流是将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随着技术更新步伐的加快,对物流行业人才知识更新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以仓储岗位、货运代理和电子商务等岗位为载体,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实际项目中,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实践,把实践教学分成基本技能训练、项目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模块,使学生在某一特定的技术方向有特长。密切产学合作,注重该专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方法的引进,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探索有效的能力培养模式和途径。

(2)在教学手段方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岗位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利用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提供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6.3“双师型”教师培养

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心,形成以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的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技能较高、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推荐专业教师担任企业访问工程师、到国内外相关机构进行培训,让其获得前沿信息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和考证。目前,我校具有4名高级物流师,3名物流师,他们为专业建设、(下转第270页)课程体系构建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等主要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6.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6.4.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各类社会人员职业培训为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不断更新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建设并完善物流综合实训室、物流沙盘模拟实训室、助理物流师实训室、供应链管理实训室、德意通收银员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用友ERP沙盘实训室等功能实用的实训室,新建报关模拟实训室、3D物流实训室,主要设备价值总计350多万元,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并加强实训基地环境文化建设,形成地方物流技能训练与物流职业培训“共享资源”平台。积极探索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

6.4.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校企“双赢”的原则,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完善校企共建共管机制和组织机构,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注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拥有了苏州工业园区恒隆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苏州伟中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等10多家关系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场景,满足顶岗实习需要,同时又为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职业院校目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文中基于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初步探明了企业对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认知,提出了“双证融通”物流管理人才模式,并从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改革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企业需求,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陈锡宝,朱剑萍.探寻校企合作实现机制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0,(5):47-49.

[2]彭后生.我校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现代物业,2010,(3).

[3]郑毅.刘存山.邹炽导.基于过程工作的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1,(2).

[4]冼碧霞.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育导刊,2012,(7).

行政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酒店服务与管理 专业建设

课 题:本文系大连市人社局技工学校招生办公室组织的调研工作报告研究成果。

一、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上一些大型、超大型的现代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中的诸多成员相继进入中国市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交流日益增多,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往来、经贸联系日趋紧密,经贸交流会、洽谈会、发展论坛等也接踵而至,自然而然地带动了我国旅游业、酒店业和餐饮业的繁荣和发展。

目前,酒店业已成为我国整个服务领域中开放程度最深、产业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业态之一。随着旅游业和酒店业的蓬勃发展,酒店行业不断扩充,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服务接待档次不断提高,我国酒店业也面临着同行业的相互竞争,而酒店业人才的竞争是这场角逐中最关键的一环。客人对酒店服务员、接待员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促使酒店在招收新员工时不能再仅看外貌,部分酒店从业人员也因不适应现有的酒店业发展形势而被淘汰,行业内越来越关注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造就和培养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已经成为全球酒店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条件。因此,各大酒店对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的需求倍增,特别是受过正规教育的高素质的酒店服务和管理类人才成为酒店行业的“抢手货”,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对酒店而言,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无疑是本行业具有深厚发展潜力的员工群体,是企业迫切需要的人才。

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旅游高级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于1979年建校,建校30余年来,学校培养了5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有2/3的毕业生至今仍然稳定地工作在旅游行业,在业内升至高层管理人员的占60%~70%,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才担任了旅游企业部门经理以上职务或任职于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岗位。笔者的母校辽东学院1990年首次招收了32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发展至今,该专业已经发展为学院的二级分院,招生数接近2000人。据业内人士统计,从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教育35年来的发展的数量和规模来看,开办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已增至3位数,而且继续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20% ,在校生年均增长110%。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却远远跟不上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以至于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这为各大院校开设酒店服务和管理专业提供了可靠的就业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各大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考虑面向社会和服务区域,必须适应当今社会的就业需求,就当前国内外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开设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仍然是大势所趋。

二、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及就业发展预测

酒店餐饮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服务业中极其重要的行业,就业人数之多、产值占我国GDP比例之大,使其一跃成为我国当今社会颇具影响力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共有6批248个城市被评为优秀旅游城市,占我国城市总数(663个城市)的38%,巩固了我国在世界旅游业中位于前列国家的地位。根据已出炉的2015年《中国旅游业年鉴》统计,全国各大省市五星级酒店已达656家,星级酒店总数的年均增长率已达到15.3%,全国星级酒店的客房数量年均增长率为7.7%。就笔者所在的城市大连而言,2014年全年共接待游客584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实现旅游总收入1065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23%。每年的5月至11月是旅游旺季,其中7月至10月更是旺季中的旺季。根据大连市旅游局的统计,旅游旺季期间各大酒店的平均入住率已超过91%,部分经济型酒店的接待量甚至超过了115%。酒店的房价格也都有淡季和旺季的不同标准,旺季较淡季价格增长13%~33%。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日渐消退,和2014年同期相比,2015年各大酒店的入住率和房价分别上涨了12%和2.6%。可想而知,随着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酒店各大部门的用工量也会逐步增大,人才需求量也会逐步提高。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明显出现了从业人员年轻化、社会化、多样化的趋势。但总体上看,本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一般偏低,而且人才流动性日趋增大、流失率日趋增高。据了解,酒店服务业几乎每个岗位都缺人,包括各部门的基础性人才和管理人才,虽然大连市已有很多院校开设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但还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需要。

相关统计显示,全国星级酒店大约有1万多家,目前正处于酒店改制的转型期,有80%的公有制酒店将转为市场化经营,可见,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据专家统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在我国最好就业的十大专业中排名前三,可见本专业有好的就业前景。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在酒店服务业迅猛发展的今天,迫切需要大量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人才,这就给各大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就业机会。以笔者所在的职业学校为例,每年2月份,各大酒店都会与学校联系洽谈用工事宜;3~4月份,本地酒店的相关领导便会争先恐后地到学校面试招工,唯恐优秀的毕业生让外单位抢走,外地酒店更是不厌其烦地通过网络远程视频面试,挑选心仪的招工对象;4月末,当年的毕业生便被“一抢而空”,不少动作慢的用工单位则会空手而归;5月中旬,所有毕业生就会奔赴自己向往已久的工作岗位,这种招工就业热门现象早已是各大院校的一种常态。根据近几年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情况分析和省内外相关大专院校调查显示,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7%以上。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的就业发展方向有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和康乐服务与管理等。酒店各部门涉及这些就业发展方向的岗位对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管理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上海市的相关数据表明,每年新增的旅游酒店企业中,各级管理岗位已经超过1000个。可见,在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增大、一毕业就失业的大环境中,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谓炙手可热的人才,就业发展前景非常好。

三、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可行性

1.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既具备酒店管理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酒店管理方法、运作方式和服务技能,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就业岗位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取得相应学历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主要面向高档星级酒店,从事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一线服务工作以及相应的基层管理工作。

3.人才培养规格

(1)职业素养目标。

第一,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

第二,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三,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第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第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

第六,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身体素质的要求。

(2)知识结构目标。

第一,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美学知识;

第二,具备专业外语知识;

第三,具备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第四,具备与酒店前厅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

第五,具备与酒店餐饮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

第六,具备与酒店客房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

第七,具备与酒店康乐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

(3)能力结构目标。

第一,具备较强的语言(汉语和外语)表达能力;

第二,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接待服务能力;

第三,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

第四,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和协作能力;

第五,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第六,具备灵活运用酒店服务与管理相关知识的能力。

4.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除了必修的德育课、文化基础课之外,还有必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

(1)必修专业基础课。

职业生涯规划:掌握求职的技巧、基本原则,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做好就业和创业的准备。

旅游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一般知识,着重了解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心理需求和消费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具备酒店工作人员应有的心理素质。

酒店服务礼仪:掌握酒店服务礼仪的基本知识、服务人员仪容仪表规范、交际礼仪规范,培养文明素养,使学生养成礼貌服务的职业习惯。

酒店管理概论:明确酒店的管理学派、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初步掌握酒店经营管理的职能和各部门的管理目标与要求,并能合理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旅游政策与法规:初步掌握旅游政策和法规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并能正确运用相关政策指导实践活动。

食品营养:了解各类营养素的内容、性质、作用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主要原料的营养成分,掌握合理营养和合理配餐的基本方法,为科学进餐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酒店财务管理: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掌握前厅和餐厅结账工作环节,掌握成本费用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并能合理地运用于实践。

(2)必修专业课。

酒店专业外语:掌握较为扎实的外语技能,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外语会话能力,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技能进行会话交流,同时具备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前厅服务与管理:具备前厅服务员及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基本知识,明确本部门对员工素质方面的要求,熟练地掌握客房预订、客人接待、离店结账等各项前厅服务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工作。

客房服务与管理:具备客房服务员与基层管理人员必备的专业基本知识,明确本部门的职能、业务分工及对员工素质方面的要求,熟练地掌握清洁保养和对客服务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工作。

餐饮服务与管理:具备餐饮服务员与基层管理人员必备的专业基本知识,明确本部门对员工素质方面的要求,熟练地掌握中餐、西餐及酒水等服务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工作。

康乐服务与管理:掌握酒店康乐服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康乐项目的设置使用和服务方法,掌握康乐部的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和康乐服务质量管理,并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工作。

(3)必修实践课。

前厅服务实习:熟练掌握客房预订、礼宾服务、入住接待、客账服务、客务关系维护等相关服务技能,初步掌握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方法。

客房服务实习:熟练掌握清扫、整理客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楼面接待服务,客房的日常清扫整理,公共卫生和计划卫生的整理等各项服务技能;掌握对客服务的方法和技巧以及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方法。

餐饮服务实习:熟练掌握餐饮设施设备及其用品的使用、维护与保养,熟练掌握餐厅、宴会厅及酒吧服务的各项基本技能,掌握接待服务的技巧、宾客投诉的处理及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方法。

康乐服务实习:熟练掌握球类(台球、保龄球、网球、高尔夫球等)服务技能,熟练掌握健身中心、游泳池、KTV、棋牌室、桑拿、足浴、温泉浴、美容美发等各项服务技能,掌握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方法。

5.师资素质与硬件设施设备要求

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教学的教师在思想道德方面应是合格的职业院校教师,应取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相关证书,应具有本专业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中级职称的教师达到一定的比例。从事必修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学的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能力,最好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技师和高级技师),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得心应手,达到当今职业教育所倡导的“双师型”教师要求。

管理专业课体系调研报告 篇4

调研内容涉及课程设置、工作能力培养、“2 +1”人才培养模式认同等问题。希望通过调查,能够从中发现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对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1. 对专兼职教师的访谈

参与此次访谈讨论的为《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课题组成员,大家就设立课题的目的、在日常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毕业生的就业走向、学生实习情况汇报、课程改革的想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 对实习合作企业的调研

目前,与学院有合作关系的酒店企业共有10家。此项调研主要就其中北京香格里拉酒店、包头香格里拉酒店和包头神华酒店有关部门的主管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访谈内容涉及酒店人才需求、酒店人才流失、岗位技能需求状况、对实习生的满意程度、实习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学院课程设计与酒店人才需求的差异性等。

3. 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和实习生的调研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实地发放问卷、邮件问卷、网络调研等方式共发放问卷50 份,回收有效问卷35 份。调查问卷共有17 个封闭型问题和2个开放型问题。调研内容涉及学生就业情况、工作能力提升、对2 + 1 教学模式理解、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等。

三、调研结果分析

1. 针对专业教师的调研

一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需做调整。调研显示,在制定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于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并没有明确的目标。目前的培养计划仅仅通过重新组合国内外高等旅游院校有关专业和课程来确立自己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套用其他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自身的特色。同时,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着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与“2 + 1”人才培养模式相脱节的现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行“2 +1”,但是在课程体系上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还缺乏很好的衔接,如何按照专科层次培养目标组织科学的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问题仍然需要探讨。

二是急需建立实训实验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环境有足够的实训设备,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或能力体系。本院酒店管理专业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实训实验室,以致一些实践课根本无法上,只能放映视频。纵观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模式,不管是“人本论”还是“能力本位论”,都在强调对于学生工作适应性的培养,其中实训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大部分都是在有实训设备设施的条件下才能完成的,如果没有实训实验室,课程改革只能流于形式。

三是课程开发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在调查中,反映出部分教师对于课程问题缺少基本的概念,更没有形成系统明确的课程观念,这在新近几年参加教学工作的教师身上更为突出。高职院校的许多教师来源于普通师范大学或综合性大学,他们在上岗前虽然接受了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的培训,但是其所接触的教学知识与技能与普通教育并无区别;而在后续的在职业教育中,很少组织教师们系统学习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理论,许多教师对职业教育理论缺少必要的了解。许多教师虽有志于课程改革,但由于理念问题遇到许多障碍。在我们所进行的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明确提出了希望学校组织学习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愿望。

四是需进一步加强与酒店的深度合作。目前与酒店的合作仅仅停留在往酒店输送实习生层面,教师与酒店的接触非常少,有很多教师对酒店实践的运营状况并不十分了解。实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必须熟悉酒店各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程序和能力需求,在此基础上划分岗位群,界定工作程序,以此为依据实行课程体系改革。因此应进一步增强与酒店的深度合作,例如,可以每学期派1 - 2名教师到酒店挂职锻炼,或聘请酒店行业的业务能手担任实训指导教师,或者与酒店相关人员共同设计开发课程等,这些

方法都是现实可行的。

2. 针对合作酒店单位的调研

一是人才缺乏已成为酒店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纵所周知,酒店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大,我们从与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有合作关系的几家酒店了解到,送往酒店实习的同学大部分人在实习结束后就离开酒店,几乎很少有继续留在酒店的。一方面酒店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一方面又很难留住人才,这给酒店人员的稳定、培训、调动等都带来了巨大的难题。人才缺乏已成为酒店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实习生对酒店工作的认识不足是其在实习结束后离职的很重要因素,因此,酒店方希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

二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满意。包头香格里拉酒店人力资源总监在谈到学生的情况时,认为大部分实习生很快能适应酒店的工作,并且理论水平明显高于同来实习的职高生,动手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同时学生学习能力很强,虽然动手能力差,但在领班的指导下,能很快就学会一些基本的酒店服务程序,如打扫房间的程序、做房、铺床、摆台、接待业务、预订等。通过间接调查我们了解到,北京香格里拉认为送去的实习生英语听说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相对要差,包头神华酒店客房主管认为学生的学历很重要,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种学习能力。当问到学校在课程设计时应增加哪些课程或实训环节时,酒店代表都强调了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希望增加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以缩短学生上岗培训的时间。

3. 针对在校和实习学生的调研

一是加强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调研显示有67%的学生毕业后目前没有在酒店行业工作,这也反映出酒店行业的人员流动性的确非常大。其中有35%的同学是因为缺乏升职机会,看不到希望而离开酒店的。这说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仍存在一定的误区,虽然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告知学生任何的管理者都要从基层做起,但大部分学生对基层岗位工作估计不足,加上酒店工作本身的特点,使得很多学生对基层的服务员工作感到厌烦,在没有等到升职时就已经纷纷离开酒店。不从事酒店行业的第二大原因是工作枯燥、压力大,酒店很多的工作都属于重复性的、程序化的,刚刚进入社会的学生觉得已经掌握了工作的基本技能,没有挑战性,加上酒店工作强度比较大,这使得学生对酒店行业失去了兴趣,从而转行。有12% 的学生是因为不喜欢酒店行业而在毕业后直接转为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这说明,学生在上大学选专业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时,应做好相关的专业介绍工作,引导学生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

二是继续做好“2 + 1”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调研中有66. 5% 的学生认同“2 + 1”人才培__养模式,但有60% 的人对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不满意,有55%的人认为理论课的比重较大。“2 + 1”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尤其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动手实操能力更强,通过两年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为日后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基础,但这种需求是隐性的,短时间内无法显示出其功能,所以有40%的同学认为校内两年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日后的工作帮助不大或几乎没有。调研的结果表明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三是适当增加外语和计算机课程的学时。在对你目前的工作最直接有用的课程或教学环节调研时,对计算机类课程的需求最大,为40%,这一方面是因为计算机在酒店行业已普遍使用,另一方面有相当多的学生毕业后虽然离开酒店行业,但由于计算机已成为现代白领的工作、生活必需品,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在校期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为日后工作提供了最大帮助。与此同时,由于酒店的涉外性质,对员工的外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学院现有的专业课程没有一门是双语教学的,学生除了上基础英语课,其他时间很少主动的学习英语,造成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在课程结构改革时,应适当增加外语和计算机课程的学时,提供学生的工作适应度。

四是需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根据调研和专业教师在带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尽管在日常的教学中已经多次和学生强调顶岗实习会很辛苦,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但是在真正离开校园去酒店实习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学生因无法适应实习工作的压力而中途

行政管理专业实习报告 篇5

行政管理专业实习报告2007-12-08 10:33:5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行政管理专业实习报告 本人××,在××生物(中国)有限公司财务部实习,并兼处理采购部的有关工作。

在财务部,主要负责帐单和凭证的核对,对金碟财务系统也有一定的接触。采购部方面,负责环境认证体系的建立。主要跟公司的供应商进行沟通,调查了解他们提供的产品(原料)是否符合环保标准,并负责环保协议的签订。

工作表现与收获

在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原创: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做到了自觉、自律、自学、自新。自己虽是实习,但我以对正式员工的要求来要求

自己。自觉遵守考勤、办公管理等规定。坚守××人守则,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严于律己。

我不是学财会专业的,在财务部实习有一定的困难。但我做到了“心态归零”,通过自学、请教等方式努力学习财务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养成了持续“工作学习”的意识。

在××的最大收获在于体验到了其独特的企业文化。××那种“创造顾客、贴近顾客、服务顾客、感动顾客”的经营思想,那种“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的理念,使我深深认识到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

自身存在问题

第一自己的财务知识有限,而同事们的工作繁忙。不能经常请教他们,以至很难对公司作出较大的贡献。

第二自己身兼两职,隶属于两个部门。有时不能很好的区分工作的主次轻重,工作效率不是特别高。

第三缺乏协调的技巧。因为身受“双重领导”,财务部与采购部同时需要我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我未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等两位经理协调后才开展工作。

第四未能积极地与公司高层沟通。常务副总曾对我一个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到财务部工作表示关注,“双重领导”也不时发生小矛盾。但自己没有主动地与公司高层接触沟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除了收获、看见自身不足外,也凭借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发现了公司存在的一些不足:

第一招聘录用不是非常规范。在体育中心的招聘现场,我递交简历说明应聘人力资源职位后,招聘人员互相交流“素质不错,不能做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位也行。”而未问我是否愿意服从调配,感觉自己没受到尊重。一百多人参加了复试,复试很简单就是“一分钟自我介绍”,然后追问一两个问题。原创:这

样很可能导致能力强但缺乏面试技巧者被筛选出去,或没能力但熟练掌握面试技巧者进入公司。不管出现哪种情况,对公司来说都是个损失。我曾参加过国家公务员面试,虽未能成功,但我比较心服,我觉的结构化面试是比较公平有效的。

第二培训机制有待完善。为期一个星期的封闭式培训,感觉就像是在渡假。培训讲师大多是市场上很出色的人员,但上起课来明显力不从心。纪律比较松散,缺少激励士气的课程,未能形成一套规范的培训体系。我曾经在某保险公司接受两个月的培训,觉得保险公司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的方法都值得其他公司(尤其是销售服务型的公司)效仿。

第三人力资源战略似乎不符现代管理理念。××每个月都开一个培训班,招聘大量的人员。与此同时,每个月都有大量的员工流失。我深信留住一个老员工的成本要比招聘一个新员工的成本低的多。企业应该想办法留住人才,而

不是不断地补充人员。

第四对新进员工的分配不尽合理。就拿我自身来说。我是学行政管理的,应聘时也说明了我的职业取向但却叫我从事财务工作。对公司而言,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对我而言,是自己的选择得不到尊重。我首先接受了公司的安排,并在财务部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但财务毕竟不是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所在。在跟人力资源总监沟通几次未果后,最终选择了跳槽。去一家小公司做行政人事助理,结束了我在××的实习经历。

总结在××的实习经历。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感受,对自身而言都是极大的收获。××是我踏入社会的第一所学校,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行政管理专业实习报告 篇6

20__年2月4日开始我在__公司进行了三个月的专业实习。本公司可竭力为广大装修建筑提供最优致的理财咨询服务。负责各种专业房屋设计与装饰,负责客户的培训,考察推荐,管理工作。公司领导根据我三个多月的实习时间,主要是让我了解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并做一些简单的会计凭证。单位采用的是电子财务软件,从编制记账凭证到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结账都是通过财务软件完成。我认真学习了正规而标准的单位会计流程,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细致地了解了单位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掌握了各种财务软件的操作

二、实习单位简介

__责任公司实习,公司建立于20__年,虽然成立不久,但已经初具规模。地址位于__市北京路108号__大厦B座__楼__室,单位有3个办公室,两个会议室,单位设为好几个部门,设有财务科,营业部,操盘手,电话业务员,共有30多名员工。本公司,致力于各种建筑研究和信息采集,因此为广大投资人与投资项目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本公司可竭力为广大装饰房屋人员提供最优致的咨询服务。现本公司在不断发展。

该公司的工作职责:

1、宣传、贯彻落实装饰经验;

2、建筑装饰产品的研究和信息采集,及时给客户提供有用信息;

3、负责客户宣传解释工作;

4、负责解释客户的疑问和不知,精心打造出客户满意的产品;

5、负责专业人员的技术培养,考察推荐,管理工作;

6、负责工作人员的调配,工资福利;

7、按时完成客户交代的任务;

三、实习目的

1、加深对职业与行业的了解,确认喜欢或擅长的职业

2、为从我迈向社会转变做准备

3、曾强找工作时的竞争优势

4、实习过程

初次来到这陌生的环境,我紧张地有点说不出话来,含糊其词地把自己的大学生活、学习情况作了一个汇报,然后就是沉默不语。

公司经理看出我的局促感,于是打破僵局说:“小姑娘,别紧张!”一句消除了我心中的紧张情绪,这时候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让财务科的一位负责人过来,我坐在经理的办公室等着。

一会儿,来了一位中年人,经理介绍说这是公司财务部的张会计,你以后就跟着他学习吧。我连忙起身,与他握手致意,并把自己此次的一些实习情况又说了一下。张会计点点头,笑着说:“好好干!”就这样,我的实习开始了。

20__年2月4日,第一天上班,心里没底,感到既新鲜又紧张。新鲜的是能够接触很多在学校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紧张的则是万一做不好工作而受到批评。也许是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公司的的会计部并没有多人,只设有一个财务科负责人,一个出纳,一个会计员。

张会计知道我是学生的缘故吧,他对我非常和气。他首先耐心地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财务科负责人叫我先看他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和附在会计凭证上的原始凭证。由于以前在学校做过会计凭证的手工模拟,所以对于会计凭证不是太陌生,因此,以凭着记忆加上学校里所学过的理论对于会计凭证完全可以熟悉掌握。但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领导让我尝试制单的时候感觉到有些困难。于是我只能加班补课了,把单位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毕竟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账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实习了两天后,张会计给了我一些原始凭证,让我审核原始凭证后编制记账凭证。我根据原始凭证所必需的要素认认真真审核了原始凭证后,进入拥有会计软件的录入记账凭证的界面,先按此笔业务录入简明的摘要,然后按会计分录选会计科目,并在相应的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录入金额,最后在检查各个要素准确无误后,按下保存并打印出记账凭证和相应的原始凭证钉在一起。刚开始我制作的速度比较慢,而且在领导审核凭证时,发现一些错误的凭证。但是通过几天的联系后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通过一周多的编制记账凭证工作,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行政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篇7

关键词:实践教学,能力训练,网站建设,教学体系,规范化建设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迅猛发展, 国家教育部提倡各级领导政府要重视职业教育, 这应该是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好消息。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办学历史已近二十年,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 计算机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教师队伍也在不断的加强和补充, 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不断的提升、规范化, 所以在2002年到2007年这几年中, 我校每届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班级招生情况都非常好。除了在招生人数上节节攀升外, 历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也比较好。但自从2009年开始, 我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招生情况比较不太理想, 如表1所示:

从上表看, 我校计算机类所近几年所招班级数明显开始下滑, 且班级生源数不够充足, 再加之学生上学读书一段时间后, 由于一些原因产生的流生, 使得我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总数在全校学生总数中逐年减少。针对这一情况, 我校领导十分担忧, 恐这一专业再这样下去会渐渐萎缩掉, 所以也多次找我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开会, 探讨如何巩固旧专业, 开拓新专业方向的问题。

事实上, 我校从2006年起, 学校为了改革原有的“计算机应用”这一老专业, 与北大青鸟APTECH公司这一IT职业教育企业进行合作, 开始在我校联合举办“ACCP启蒙星”特色班级, 在原有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班级中开设北大青鸟特色课程, 用它们较先进的课程体系转换原先陈旧的课程体系。为了使我校师资力量能满足北大青鸟特色课程的要求, 我校还多次派多位教师参加了北大青鸟师资力量的培训, 使老师的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更新, 师资力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对计算机的最新专业发展技术有了更多的了解。所以,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我校均有3个班级与北大青鸟合作, 且这3个班级人数均能达到45人以上。但是到了2009年, 该合作办学班却减少至2个班级, 招不到学生, 且班级人数在45人以下;2010年, 我校总体招生形势非常好, 但却只招到4个北大青鸟合作办学班, 且经过一年时间, 4个班级由于人数均偏少, 合并为3个班;2011年, 我校总体招生形势比2010年更好, 但北大青鸟合作办学班却只招到了2个, 且人数均不到45人。

针对这个前几年比较火热的专业到现在一下面临招不到学生的困境, 我们对这个专业从教学情况、师资力量水平情况、学校硬件条件、学生学业成绩、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摸底, 发现了导致专业萎缩的主要原因, 希望能从这些原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 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

原因一: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

我校北大青鸟特色班也就是国家的标准专业计算机大类中的“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 其中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纵向分三大模块“系统维护”方向、“网页设计”方向、“网络编程”方向。这三个模块中横向按学期又细分成多门课程, 每学期开设这三个模块中的一至两门课程, 到最后阶段的几门综合性的课程中会将三大模块中所学知识整合起来, 综合运用后, 便能独立完成一个较为完整规范、功能齐全、界面美观的网站系统。如果这一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学生能掌握70%—80%, 学生便能按既定的教学计划学得一定的技术。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些问题:1、该课程体系虽然很全面, 但开设的科目偏多, 一般教学时数达不到, 导致到毕业时还有部分课程没来得及上完;2、部分内容偏难, 对于起点是初中的学生来讲不易理解接受;3、学校师资力量缺乏, 有些专业课程没有老师能上或有些老师只会上有限的几门专业课程, 比较前沿的一些知识技术无法传授给学生;3、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够, 对学生要求不高, 仅照本宣科的讲授一些最基本的内容, 课堂知识没有乃至几乎没有拓展提高;4、专业课教师在本专业上的钻研不够, 不能及时跟上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步伐, 自身的知识能力停滞不前;5、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课余辅导不够。

原因二:硬件条件的限制

“网站建设与管理”这一专业, 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系统全面的网站设计、建设、维护方面的综合知识。对于我校现有的计算机硬件, 学生在学习“网页设计”和“网络编程”这2个模块上还是能够满足的, 多数与网页设计及编程相关的软件均可运行, 对于部分要求较高的软件如VB.net和PhotoShop, 可能会出现运行速度较慢, 但不会影响学生的练习。但是对于系统维护方向的课程, 涉及到服务器构建、局域网企业网的搭建、网络设备的配置及综合项目的练习这些课程, 我校现有的硬件条件就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了。所以, 对这些课程的教学, 教师往往是采用模拟软件进行一些简单的教学或干脆只教一些理论性的知识, 对于实践环节的学习练习学生几乎为零。所以我校学生在网络知识的实践操作方面, 目前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 学生知之甚少。这样使我们这个专业的课程在最后综合项目实战环节上无法进行, 而这一环节恰恰是系统的融合所学各门课程,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运用, 对网站的开发、维护有个全面认识的环节, 但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实施教学, 所以学生在知识的应用能力方面比较欠缺。

原因三:学习成果缺乏及就业率不高

在上述2个问题的影响下, 直接反应出来的现象是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理想、应用能力不强、拿不出像样的学习成果, 近几年本专业学生在参加竞赛方面成绩不够突出等。以至于学校在推荐学生就业时,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成绩不太满意。所以, 近几年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时, 真正从事计算机或相近专业的很少。由于所学专业对就业作用不大, 家长和学生对本专业也就失去了兴趣, 这就直接导致本专业近几年的招生情况一年比一年不理想。

原因三:计算机技术普及与就业观的转变

除上述3种原因外, 还有一个导致近几年计算机类专业招生困难的原因, 也是其他一些同类学校也认同的原因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学生从小学时就开始接触和使用计算机, 一般通用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多数学生都会, 并且通过一定的自学, 还能掌握一些较为难的技术。用人单位的用人观也在改变, 对于初、中级别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大, 一些其他专业毕业的技术人才, 也具备一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所以单位也就不需要再招聘普通计算机技术人才。所以, 若我们培养的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一般, 没有特殊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就很难有合适的工作岗位, 这样就形成目前的结果:培养不出优质的学生, 影响就业和社会口碑;就业形势不好, 影响本专业的招生。

综上所述, 通过分析我校的现状和学生的情况, 同时也了解了周边一些兄弟学校存在的类似的情况。对我校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们认为关键在第二点, 即硬件环境的薄弱直接导致教学目标达不到而直接影响到培养不出优质学生, 其他如师资和教学方面的不足纯属人为可控行为, 可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加以改善。如果在硬件建设和师资方面的问题解决了, 学生在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上有了好的保障, 培养学生的质量也会提高, 就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计算机类专业的建设发展将会再次步入良好发展的轨道。

2 解决和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办法——硬件环境的组建

2.1 关键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 我校“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近几年招生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在该专业的硬件配备不足, 使得该专业中关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没有得以很好的实施, 由于硬件的缺乏, 教师没有按既定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 学生在专业课的实践环节学与练不足, 至使学生在比较重要的一些专业课, 尤其是网络实验、网络设备的配置、服务器的维护、企业网的搭建等方面的实验得不到充分的练习, 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知识只停留在书本的理论模型上, 而当学生要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碰到这些应用性比较强的知识时, 就会束手无策。所以, 我们面临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网络硬件环境的配备, 需要学校花费一定的资金加以解决。

2.2 硬件建设的需要——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组建

我校虽然近些年的办学规模发展迅猛, 学校在整体办学水平上, 硬件的投入加大了许多, 学校建设有近二十间机房, 但这些只能满足一般计算机应用和软件的教学, 对于我们计算机专业, 特别是近几年网络的高速发展, 我校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相关方面的硬件投入几乎为零, 我们目前迫切需要是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1]。比如针对“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 我们就需要有至少有如下功能的网络实验室才能满足该专业的教学:

2.2.1 网络管理实验环境

网络管理是整个网络正常运行的保证, 掌握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也是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该实验环境能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管理系统, 来检测和调整网络、定位和解决网络故障, 使网络性能处于优化。

2.2.2 网络安全实验环境

网络安全是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部分, 应该受到重视。实验环境中将能进行网络安全实验环境, 如防火墙、路由技术的练习, 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及入侵检测和防范等的实验。

2.2.3 网络应用实验环境

网络的应用处处比比皆有, 应用广泛, 该环境应该可以提供多种典型的网络应用环境, 如网站开发、网络集成、网络存储系统等实验。

2.3 构建计算机网络实验体系

在有了网络实验环境后, 学校还应该根据专业方向和学生学习的情况, 制定出科学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体系, 以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真正得以实施, 网络实验体系包括:

2.3.1 网络基本原理实验

主要通过各种网络设备的配置, 通过观察端口的数据报文, 以及采用抓包软件截获报文等实验, 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网络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各种协议。如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基本原理方面的实验、广域网协议分析实验、ICMP协议分析实验等。

2.3.2 网络组建实验

主要通过组建基本的局域网、广域网, 采用双绞线、光纤、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和材料进行网络的组建。在实验中,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掌握工具的使用、网线制作、各种网络设备的配置, 通过观察端口数据报文, 用抓包软件截获报文, 更直观的理解网络组建和网络设计的原理、应用。如进行局域网的组建、VLAN配置实验等。

2.3.3 网络管理实验

主要采用网络管理工具软件, 对搭建的网络进行网络性能、网络故障、网络拓扑、网络流量控制、网络账户记费等进行管理。

2.3.4 网络应用实验

主要包括对网站的设计、实现, 网页制作, 文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实现等方面的网络应用。如进行文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的实验, 企业网站的建设、网页的设计、网站的上传、网站的访问等实验, 还可引导学生进行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实验。

2.4 网络实验室的建设方案

2.4.1 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目标[2]

建设一个具有三层交换能力的网络教学实验网, 采用交换式快速以太网组网技术, 主干速率为1000Mbps, 100Mbps到桌面, 可连接40多台学生实验用机, 并可与Inter及校园网连接。可实现多媒体现场教学, 能完成诸如网络多媒体通信、Windows 2000域环境的网络管理和维护 (AD、DHCP、DNS、WINS) 、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的配置、住址服务配置、Internet环境中的各种服务 (如Web、FTP、E-Mail、防火墙和代理服务器等) 的配置、无线局域网的组网、交换机的配置管理、路由器及远程访问服务器的管理配置、网络管理与安全等实验项目。

2.4.2 建设一个标准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技术方案选择很重要, 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比如价格、设备售后服务、学校发展规划以外, 还需考虑如:设备操作的通用性、技术性;能否模拟各种实际的网络环境, 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实验;能否满足课堂教学实际需要;能否提供职业技能认证与培训。总的来说, 既要立足于本学实际情况, 又要考虑到长远发展需要。目前网络设备可选择的品种也比较多, 如思科、华为、锐捷等。以下以锐捷的网络产品为例, 给出了一个实验室建设的方案概貌[3]。

2.4.3 典型的网络实验室都是以组为单位来配置的

每组设备包括4台路同器、2台三层交换机、2台二层交换机、1台防火墙、1台无线接入点设备、1台管理控制台 (RCMS) , 对每一台实验设备的配置操作都要通过所在的RCMS, 这组设备安装于专门的机柜上, 构成RACK机柜, 形状类似上图1所示。在这组设备配置上, 可进行的实验包括VLAN、路由协议、交换机端口聚合、交换机堆叠、交换机端口安全和、访问控制、NAT、防火墙技术等实验。分配到每组设备的实验小组成员最多不要超过8人, 根据学校的资金、场地、班级人数来综合确定配置多少组实验设备。学生机可以通过网络实验室局域网登录各自的管理控制台, 然后反向Telnet到相应的设备进行网络配置实验。学生每次完成实验后, 老师可以通过RCMS上的“一键清”功能清除RACK实验台中的每台实验设备的临时配置文件。

除了网络实验设备, 还要配置用于实验操作的电脑。这些电脑需要安装两块网卡, 一块用于连接到实验室局域网 (以便登录到相应的RCMS进行网络配置操作) , 另一块用于连接到本组某实验设备的某个端口。

3 解决和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办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在“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方面, 我们需要改革以往以书本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转向以“能力训练”为教学导向, 将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纵向分割为基本能力训练、专业能力训练、岗位能力训练 (模拟项目训练) 3大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1) 基本能力训练。以专业基础课为主, 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的传授, 如计算机与网络基础、Windows XP管理和维护、VB.NET程序开发、脚本特效设计、PhotoShop及Dreamweaver软件、网站配色与布局方案等课程的授课, 对硬件环境要求不高, 在一般普通机房进行练习即可。

2) 专业能力训练。主要以Windows Server2003系统管理和维护、Windows Server2003服务构建和维护、搭建企业网、网站的设计、动画及网页创意设计、网页高级特效、ASP技术应用、数据库设计等专业技术的训练。这些课程当中有些实践环节就需要用到网络实验室。

3) 岗位能力训练。在学生学好多数专业课程后, 一般可在第5或第6个学期安排学生到一些具备一定硬件条件的网络公司、网站运营单位以顶岗实习的形式、或在校内模拟实际完成企业项目以小组等形式实现。这样可引导学生对比较综合性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整合、运用, 如系统维护实战演练、网站项目设计与开发实战、高级网络编程技术、企业网站综合项目实战等实践性很强的内容上, 教学就需要要求相对较高的专业网络实验室和计算机才能完成这些综合项目的教学。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我校计算机类专业近几年的办学情况及发展状况进行了多角度的思考, 结合目前社会发展及对同类学校进行调研, 具体针对学校在“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发现了制约该专业发展的条件, 提出了一些改善性的方案, 希望能对学校专业的发展、专业的规范化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限于本人知识能力有限, 文中部分观点与知识不一定准确, 有待进一步加以学习、探索与验证, 更希望同行给予指导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参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85工程”中所建成的网络实验室.

[2]黄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的方案与实现[J].浙江万里学院学学报, 2006, 9 (2) .

文化创意产业系专业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文化创意;培养方案;调查研究;发展建议

1 调研的目的、思路、对象与方法

1.1 调研目的

为了面向昆山及周边地区的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和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以服务当地产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宗旨,依托学院地理位置优势,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高职教育中,作为创意产业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创意产业系是我们探索这片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经过多年的积累,文化创意产业系办学已经逐步成熟,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专业,每年的招生和就业呈现出了相对稳步的发展态势。

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为了进一步办出专业特色,进一步深化专业教育改革,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指导专业及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设专业和收缩专业。同时,进一步拓宽文化创意产业就业领域和毕业生就业渠道,开展此次调研活动。

1.2 调研的基本思路

从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系各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及岗位要求的变化,来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文化创意产业系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能力与素质结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现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次参与调查的人员:文化创意产业系教学团队的全体教师、毕业班班主任分5组赴昆山、苏州及上海的20多家企业,通过问卷、座谈、电话访谈等方式开展了专业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

第一,区域行业产业(目前江苏和苏州的主要产业和“十三五”要重点发展的产业、行业,以便确立重点建设专业)对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第二,专业产业分布调查情况(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和新项目投资等情况,寻求校企间的深度合作);第三,人才需求情况企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对学生核心技能具体要求、所需的知识结构等(含数量、规格、职业能力等,进一步修订及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第四,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第五,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表(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第六,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便于安排实习、工学结合等);第七,相关企业管理人及專业技术人员(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第八,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第九,与专业对应的规模企业、民营企业的情况分析。

1.3 调研的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昆山及周边地区室内装饰设计公司、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平面及广告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服装设计有限公司、影视动画设计有限公司的调研、行业协会的调研。

1.4 调研的方法

采用询问法、问卷调查、走访法进行调研数据的采集及分析。

2 调研结果

根据2015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概览——2015》数据显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一项的数据位居前三,特别是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达89.6亿元,表明赢利能力强,其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亮点。

根据江苏省2014统计年鉴数据,全江苏省的就业人数达到200多万,其中创意设计管理人员约占30%,总人数达到60多万;每年增长的与文化创意产业岗位有关的职位人数约占5%,即20万;在原来的队伍中,自然减员和企业岗位人员更新也达到5%,约20万。

2.1 就业岗位

从调查情况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类高职毕业生主要分布于室内装饰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及加工一线、服装销售、影视背景设计、影视修型、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上色合成、影视特效及渲染的环节等基层岗位,占调查总数的82%,而市场经理和区域经理由于层次比较高,只占其中的12%,还有其他岗位占6%。由此可知,基层的设计软件操作类岗位是我们培养的首选目标岗位,而设计经理岗位则是发展岗位。

2.2 学历要求

从实际调查来看,江苏省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人员的学历层次偏低,中专文化及中专文化程度以下占42.5%,大专生有48.3%,本科及以上的仅占9.2%。

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管理层认为高职或专科以上的学历能胜任单位的基层管理工作。

2.3 知识要求

(1)企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学生基础知识要求。在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大专毕业生基础知识方面,受用人单位重视最高的知识的前六位的是计算机基础、英语、思想道德修养、设计构成、素描。由此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比较重视大专毕业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也重视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又由于目前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设计图纸现场沟通需求,计算机基础和设计表现能力也受到重视。

(2)企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人才专业知识的要求。用人单位最为重视的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大专毕业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体现在设计创意、专业设计表达上,具体体现在与职业相关的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影视动画和平面设计。

(3)企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人才其他知识方面要求。根据调研情况显示,用人单位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毕业生所需要掌握的其他知识中,排在最前面的是个人与团队管理,电子商务和成功素质训练。

2.4 素质和能力要求

(1)素质要求。调查表明,企业最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类人才的素质包括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工作经验、身心健康。

(2)能力要求。日常工作基本能力:用人单位最重视的日常工作基本能力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和网络搜索与传输能力、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使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的能力。其次,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行为能力、企业常用文书写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日常英语口语会话能力都有超过50%的用人单位选择。专业工作能力: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高职毕业生的专业工作基本能力当中最为重视的能力包括专业设计能力、专业设计图纸表达能力、与客户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企业最为重视的能力: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最为重视的能力包括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以及团结友爱,有团队合作精神这几方面的素质。其次,自学能力、领悟与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道德品质高尚和独立工作能力都有超过40%的用人单位选择。

2.5 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

第一,希望学校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社会活动能力,加大就业推荐的力度。第二,希望学校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多开设上机(软件课)、实训课程,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加实践。第三,努力与相关单位探索和构建订单式培养模式,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加大和相关企业的合作,争取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为毕业生提供真正的实习机会,了解社会、了解工作,提高就业技能。

3 调研结论

第一,在花桥、昆山及周边地区,甚至全省及上海市,从行业需求及企业发展上,都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人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第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的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亮点。第三,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服装设计等专业人才需求相对更为迫切。第四,我院文化创意产业类学生的就业面非常宽,初期就业岗位大多为助理设计师(如绘图员)及较小项目的设计师。企业特别看重的是专业设计表达能力(如计算机设计表达能力、手绘表达能力),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以及团结友爱、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抗压能力等,因此我们应该在校内强化素质教育及专业技术水平。第五,可重点合作的企业及合作方式(如表1)。

4 文化创意产业系发展建议

4.1 调研分析

从调研情况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行业用人存在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

第一,缺乏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第二,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第三,创意设计能力不足。第四,所学知识系统性、连贯性不强,学生的实际制作效率低。第五,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第六,承受压力能力不足。

根据相关专业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调研,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体现在沟通表达能力、设计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基本工作能力的工作要求水平,文化创意产业的毕业生满意度为90%,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基本能力,具體表现:创意设计能力、设计表达能力、专业软件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

4.2 建设建议

(1)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要关注企业需求变化,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与培训方案。相关行业、企业要深入地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要在确定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2)在教学方法上推广体验式教学,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要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模块加小项目”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4.3 发展建议

文化创意产业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设计流程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三方面入手:一方面在课程改革中,按照企业的岗位工作流程组织课程教学,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又自觉掌握了企业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中贯穿行业标准和设计规范,从一开始规范学生的设计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多让学生亲手测量、绘图、设计、交流,强化学生的执行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4.4 专业建设规划

根据学院“立足昆山、立足花桥、立足台企”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系实际,经过充分调研,我们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对系部专业布局进行适当调整。

重点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特色发展服装设计和广告策划与制作专业,其他专业维持现状。

4.5 师资建设规划

一是引进(或柔性引进)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优先考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重点建设专业);二是通过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三是通过实施职称晋升和学历提升计划,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四是采取企业锻炼、职业资格考证等措施提升双师素质。

4.6 实训室建设规划

在争取企业支持的前提下,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的方式建设集上课、学生创业、对外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校内实践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学生创业、社会服务的需要。

5 主要困难

第一,校内实践条件不足。由于校区迁建等原因,缺少专业实训室,很多实训建设项目因场地限制无法落实,导致有些实训不能进行。第二,师资力量薄弱,高级职称比例过低,师资比例不够合理。兼职教师专业课授课达不到教育厅要求。第三,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一是企业更加注重效益,对于不能直接产生效益的校企合作问题重视程度不足,双方合作难以深入。二是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大多数企业看重的是短期利益,在直接利益的驱动下,多数企业看重的是人才需求,而不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从而使得校企合作仅浮于表象,难以真正深入合作。

上一篇:大学数据结构考研真题下一篇:第四课 第一框 友谊与成长同行(教案)